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9课 诗歌与小说教案 岳麓版必修3.doc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9课 诗歌与小说教案 岳麓版必修3.doc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9课 诗歌与小说教案 岳麓版必修3.doc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9课 诗歌与小说教案 岳麓版必修3.doc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第9课诗歌与小说教案岳麓版必

修3

【课标要求】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我国古代诗歌与小说发展的历程,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在各个不同时代以不同的形式存在,各有特点。分别认识各时代文学作品的特点和所反映的时代风貌。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体会文学来源于现实,同时反映现实的特点。

【学习重点】诗歌与小说的时代特征。

【学习难点】诗歌与小说的史料价值

【学法指导】1、学习本课需要对比不同时期文学作品的不同特色,寻找其内在的继承性和批判性,概括文学发展的历史轨迹,注意不同时代文化背景的变化及其对文学的影响。

2、文学的发展和政治、经济、民族、社会风气、作者个性和社会地位的关系:文学是一定时代的产物,也是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属于思想意识方面的产物,受社会经济基础的决定和制约,从根本上说文学不能脱离现实社会生活、人类的物质生产和生活的发展变化。同时,政治统治、政治斗争和政治思想也对文学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作者个人的个性、素质和所处的社会地位等因素则直接影响着作品的风格、内容、倾向等。

【课前预习】

一、《诗经》、楚辞与汉赋

1.《诗经》

(1)地位:是我国最早的一部_______________。

(2)内容:保存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大约500年的诗歌,分为____________、雅、颂三部分。

(3)影响(特点):①它以____________为主,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句式,语言质朴丰富,是中国诗歌形成的重要标志。②它的____________倾向和“赋、比、兴”的艺术手法,都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楚辞

(1)产生:是战国时期____________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诗歌体裁。

(2)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影响:开创了中国古典文学_______________风格的先河。“骚体”(楚辞)与“风”(《诗经》)合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两大源头。

3.汉赋

(1)原因:汉朝政治统一,经济发展,奢靡之风盛行。

(2)产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特点:专重铺陈排比、文采华丽,带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典题链接】.

1.下列文献中,有较多反映西周时期平民社会生活内容的是()

A.《老子》 B.甲骨卜辞 C.《楚辞》 D.《诗经》

2.从《上海县竹枝词》中,可以知道许多古代的节日习俗,其中与端午节相关的是()

A. 拜年未了接财神,爆竹通宵闹比邻

B. 月饼堆盘月样圆,南园向最盛香烟

C. 童儿接队放风筝,风卷纸钱灰满路

D. 浦江午日闹龙舟,红儿绿女沿滩看

二、唐诗、宋词与元曲

1.唐诗

(1)唐诗兴盛原因:①繁荣、开放和文化多元的盛唐造就了诗歌的辉煌;

②_______________取士制度的确立,使得许多来自中下层的文人有机会施展抱负,他们把丰富的_______________体验、_______________乐观和_______________进取的精神融入诗歌。(2)代表人物:

①李白:放荡不羁,诗风飘逸。李白的非凡气魄充分体现了盛唐张扬_______________、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②杜甫:是一位_______________的诗人。他长期生活中颠沛流离和饥寒交迫之中,体味着国破家亡的痛苦。

③白居易:在对黑暗现实的猛烈批判中寄托了对民间疾苦的深切同情。

2.宋词

(1)词的起源与特点:词起源于民间,又称长短句,便于更加灵活自如地表达情感,并可配乐演唱。

(2)宋词的代表:①豪放派的代表有北宋的_______________和南宋的_______________,合称“苏辛”。②婉约派的代表有北宋的_______________和南宋之交的李清照。

3.元曲

(1)兴起:在宋词、金元_______________基础上经文重新制作而形成,是与音乐、_______________结合比较紧密的诗歌形式。

(2)兴盛原因:在元朝,汉族文人进取无望,心情压抑,他们常用散曲来抒发愁闷情怀。【典题链接】.

1.西晋杜育的《荈赋》是我国第一篇以茶为主题的文学作品。某班兴趣小组以此为题材对茶的起源问题进行探究后,形成了以下四种意见,其中最合理的是()

A.文学作品不具有史料价值,不能以此确定茶的起源

B.文学作品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仍不能据此确定茶起源于晋代

C.唐代《茶经》是中国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应据此确定茶起源于唐代

D.传说神农氏发现了茶,可据此确定茶起源于神农氏时期

2.宋人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郎按执红牙拍,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与“学士词”词风一致的代表人物是()

A.李煜 B.李清照 C.陆游D.辛弃疾

【深化探究】

1.《历代词话》中记载: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

在这段材料中,幕士为苏词与柳词配了不同的伴奏乐器,并用“大江东去”和“杨柳岸晓风残月”来代表二者的不同,这说明苏词与柳词分别属于哪个流派?各流派有哪些代表人物?

2.有学者认为“文化的发展是以经济和政治为基础的”。你认为这一观点是否正确?唐宋时期文学的突出的特色是什么?举例说明当时的政治、经济是如何影响文学的内容及风格的?

三、明清小说

1.繁荣背景:明清时期,_______________城镇和_______________阶层兴起。

2.代表作:《三国演义》_______________《西游记》《金瓶梅》_______________;短篇小说集《警世通言》_______________《醒世恒言》《初刻拍案惊奇》《续刻拍案惊奇》(既“三言”、“二拍”)《聊斋志异》_______________等。

3.评价:在_______________和艺术成就方面达到新的高峰,成为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瑰宝。【深化拓展】

请思考,明清时期小说繁荣的原因是什么?

【▲典题链接】.

1.明末文人袁宏道说,江南地区出版业繁荣,不少书籍“原板未行,翻刻踵布”。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因素是当时()

①商品经济繁荣②市民文学兴盛③印刷工艺提高④专制政治强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这反映了()

A.自然经济缓慢解体 B.城市经济逐渐繁荣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儒家地位逐步提高

3.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A.逐渐平民化 B. 逐渐贵族化 C. 逐渐神秘化 D. 逐渐宗教化

当堂检测

1、下列关于唐朝诗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王昌龄的诗体现了宁静平和的自然之趣 B。李白的诗体现了盛唐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C.安史之乱打破了诗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D.白居易的诗关心民间疾苦

2、下列关于元散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元散曲又称“长短句” B.元时汉族文人用散曲抒发愁闷情怀

C.元散曲局限于宫廷范围 D.散曲在宋代广为流行

3.明清小说兴起和繁荣的根本原因是()

A、城市经济的繁荣,为话本和小说的兴起奠定了物质基础

B、市民阶层兴起为话本和小说的兴起与繁荣提供了阶级基础

C、通俗文学的兴起D、话本和小说通俗易懂

4、明清时期“三言”、“二拍”等作品反映出了时代新变化是()

A、君主专制空前强化B、科举考试走向衰落

C、商品经济空前发展D、对外政策趋向闭关

5、“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屈原的这首诗()

A、抒发了志在四方的英雄气概

B、抒发了忧国忧民的情感

C、体现了张扬个性、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D、体现了超脱世俗的平和心境

6、下列有关《诗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B、保存了西周初期至春秋中期的诗歌

C、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共三百余篇诗歌

D、内容丰富,句式自由灵活

7、关于汉赋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是汉代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

B、其突出特点是专事铺陈辞藻,文采华丽

C、吸收了先秦《诗经》和楚辞的表现手法

D、汉赋主要是描述下层人民的生活疾苦

8、宋代城市生活繁荣对词曲创作造成的影响有()

①大批士子留恋于山水田园②一些词人长期混迹于市井下层

③诗词内容反映了都市风情④士大夫的词作经常流传于民间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9、关于宋词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起源于民间,适合于配乐演唱

B、其描述的内容自始至终都体现了太平气象下的歌舞升平

C、宋词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城市生活的繁荣发展

D、南宋时期的诗词大都反映了严峻的社会现实和忧国忧民的情感

10、下列关于明清时期小说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明清时期通俗文学蓬勃发展

B、作品中商人被作为歌颂对象

C、短篇小说备受冷落

D、批判现实小说兴起

1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该材料出自的文学作品的体裁是()

A.楚辞 B.诗 C.词 D.散曲

12、小明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找到这样一段材料“水涌山叠,年少周郎何处也?不觉的灰飞烟灭,可怜黄盖转伤嗟。破曹的樯橹一时绝,鏖兵的江水犹然热,好教我情惨切!二十年流不尽的英雄血!”这段文字最有可能出自哪一本书()

A.《元曲赏析》 B.《诗经》 C.《全汉赋》 D.《全唐诗》

【读史感悟】

诗歌是人类心灵的窗口,时代精神的火花在此凝结、积淀和升华;小说把宫廷官宦、才子佳人和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纳入创作范围,从另一个方面让我们了解历史、了解社会。因此诗歌和小说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重要的社会作用。希望同学在日常的历史、语文学习过程中,对中国历史上出现并纳入教材中的诗歌、小说加以重视。了解和学习古代诗歌和小说,不仅能够陶冶我们的思想道德情操,而且还能使我们了解作品反映的当时社会风貌,理解作者作品对现实的敏锐观察和尖锐批判。

探究题答案:正确特色:唐朝诗歌,宋词。

影响:(1)繁荣,开放和文化多元的大唐帝国的诞生给中国文学带来了新生命。科举取士制度的确立使得许多来自中下层的文人有机会施展抱负,他们把丰富的生活体验、自信乐观和昂扬进取的精神融入诗歌,弹奏出开朗奔放,刚健清新的时代音调。李白的诗歌体现了盛唐张扬个性,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2)安史之乱打破了诗人们对生活的美好向往,他们在颠沛流寓和饥寒交迫中,体味着国破家亡的痛苦,如杜甫的《春望》。(3)中唐以后,战乱的平息并没有带来往昔的盛世华年,人民的生活依旧悲惨,社会政治黑暗和社会动荡使得诗人自居易关心民间疾苦,在对黑暗现实的批判中寄托了自己的政治抱负。(4)宋代城市生活的日趋繁荣吸引了大批的士子。他们于山水田园之外,更加迷恋都市歌舞宴饮的生活。(5)两宋之际,歌舞升平的大平景象被金人南侵的铁骑踏破,山河的破碎和民众的苦难激发了诗人们救亡图存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明清小说繁荣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①商品经济的发达,工商业城镇兴起,市民阶层崛起,对文学的需求增多。

②社会识字率的普遍提高,更多的下层文人从事小说创作。

③印刷术不断完善,书坊书肆迅速发展。

④各种社会危机、社会矛盾逐渐加深,使一些文人对现实进行批判。

小结:我国诗歌发展源远流长,上下绵延4000余年,从诗经到楚辞,从汉赋到唐诗,历代诗歌体制一再演变,诗歌风格、表现手法亦随之而异。诗歌的发展变化深受创作者性格、兴趣、素养、阅历和社会现实以及诗歌文体自身的演变规律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唐诗渐衰后,宋词和元散曲相继兴起,它反映了诗歌由简趋繁,由粗趋细的内在发展规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