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语文文化常识真题及答案

高考语文文化常识真题及答案

高考语文文化常识真题及答案
高考语文文化常识真题及答案

欢迎下载编辑修改打印

威宁县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二语文第十六次周测卷

命题人:余愿审题人:虎恩雄班级:姓名:

(2019 年全国卷一)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

B.诏令作为古代的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称。

C.礼乐指礼制和音乐,古代帝王常常用兴礼乐作为手段,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D.就国,是指受到君主分封并获得领地后,受封者前非领地居住并进行统治管理。

(2019 年全国卷二)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A. 缪公即秦穆公,春秋时秦国国君,在位期间任用贤臣,使国力趋强,称霸西戎。

B. 汤武即商汤与孙武的并称,他们二人均以善于用人用计,战功赫赫,留名于青史。

C. 变法是指对国家的法令制度作出重大变革,商鞅变法为秦国富强奠定了基础。

D. 黥是古代的一种刑罚,在犯人脸上刺上记号或文字并涂上墨,在刑罚之中较轻。

(2019 年全国卷三)3、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殷纣为商代末代国君,在位期间统治失控,好酒瀣乐,暴敛酷刑,是有名的暴君。

B、武王是周文王之子,继承其父遗志,联合众多部族与商激战,灭商,建立周王朝。

C、三晋,春秋末韩、赵、燕三家分晋,战国时的韩、赵、燕三国,史上又称“三晋”

D、令尹,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设置的最高官位,辅佐楚国国君,执掌全国的军政大权。

(2018 年全国卷一)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坟》《五典》传为我国古代典籍,后又以“坟籍”“坟典”为古代典籍通称。B.“阙”原指皇宫前面两侧的楼台,又可用作朝廷的代称,赴阙也指入朝觐见皇帝。

C.“践阼”原指踏上古代庙堂前台阶,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登上国君宝座。

D.逊位,也称为让位、退位,多指君王放弃职务和地位,这里指鲁芝的谦让行为。

(2018 年全国卷二)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豪右,指旧时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汉代以右为尊,所以习惯上称为“豪右”。

B.顿首,即以头叩地而拜,是古代交际礼仪;又常常用于书信、表奏中作为敬辞。

C.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名讳,改为茂才,后世有时也沿用此名。

D.京师是古代京城的通城,现代则称为首都:“京”“师”单用,旧时均可指国都。

(2018 年全国卷三)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陵寝是帝王死后安葬的陵墓,陵墓建成后,还需设置守陵奉祀的官员以及禁卫。

B.“株”,本义树根,根与根间紧密相连,因而“株连”又指一人有罪而牵连他人。

C.前尹在文中指开封府前任府尹:“尹”为官名,如令尹、京兆尹,是知府的简称。

D.御名指皇帝名讳,古代与皇帝有关的事物前常加“御”字,如御玺指皇帝印信。

(2018 年天津卷)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记,是我国古代常用文章体裁,以叙事为主,兼及议论、抒情和描写。“记”的种类很多,本文是一篇游记。

B.步,古人称跨出一脚为“跬” ,再跨一脚为“步”,后即以“步”作为长度单位。

C.刺史、守,皆指古代地方官职,如如《陈情表》中曾提到“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

史臣荣举臣秀才”。

D.蓬瀛,指蓬莱和瀛洲,是传说中的海上仙山,为仙人所居之处,后常指仙境。

(2017 年全国卷一)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B. 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

C. 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D. 私禄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这里强调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

(2017 年全国卷二)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下车,古代可以代指官吏就职。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

B.收考,指先行将嫌犯拘捕关进监狱,然后再作考察,进行犯罪事实的取证工作。

C.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称。

D.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三国演义》中就经常提到“京师” ,现代泛指首都。

(2017 年全国卷三)10.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状元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一种称号,指在最高级别的殿试中获得第一名的人。

B.上元是我国传统节日,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

C.近侍是指接近并随侍帝王左右的人,他们不仅职位很高,对帝王影响也很大。D.告

老本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故辞职的一种借口。

(2017 年天津卷)11.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的干支纪年法中的“地支”是指: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B.韩愈《师说》“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C.古代以山之南、水之北为阳,山之北、水之南为阴,如衡阳在衡山之南,江阴在长江之南。D.土地孕育五谷,五谷之长为稷,古代帝王对土神“社”和谷神“稷”进行祭祀,后世以“社稷”代称国家。

...

(2017 年江苏卷)1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左:文中指长江下游以东地区。古人叙地理以东为左,以西有右,江左即江东。

B.三代:文中指曾祖、祖父、父亲三代,古人参加科举考试须如实填报三代履历。

C.菽水:豆和水,指粗茶淡饭。多形容清贫者对长辈的供养,如成语“菽水承欢”。D.趋庭:《论语》中有孔鲤“趋而过庭”的记载,后世将子承父教称为“趋庭”。

(2016 年全国卷一)13.下列对文中词画线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 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

B. 建储义为确定储君, 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 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C. 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 各有专司, 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D. 契丹是古国名, 后来改国号为辽, 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 与中原常发生争端。

(2016 年全国卷二)14.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宫是皇后所居之宫, 后来又可以借指皇后, 这与东宫又可借指太子是同样道理。

B. 陛下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 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 于是借用为对帝王的尊称。

C. 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 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 长官为吏部尚书。

D. 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 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 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

(2016 年全国卷三)15.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挤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B. 教坊司是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歌舞的教习等演出事务。

C. 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D. 历史上的“两京”有多种所指,文中则指明代永乐年间迁都以后的南北两处京城。

(2015 年全国卷一)16.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登进士第, 又可称为进士及第, 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B. 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 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C. 庙号是皇帝死后, 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 如高祖、太宗、钦宗。

D. 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 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2015 年全国卷二)17.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代男子有名有字, 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 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B. 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 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 如武帝、哀帝、炀帝。

C. 嗣位指继承君位, 我囯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 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 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 又可借指宫廷; “诣阙”既可指赴朝廷, 又可指赴京都。

(2014 年全国大纲卷)18.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解褐”指脱去平民穿着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进入仕途。B.“南面”指担任大臣,因为

古代坐北朝南为尊位,大臣朝见天子时立于南面。C.“故事”有多种含义,也指一种文学体裁,文中用以表示旧日的典章制度。D.《春秋》是儒家的经典,叙事简要,深寓褒贬,是我

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