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课标要求: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知识梳理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1、背景

(1)社会状况:鸦片战争以后,________不断加深,改良方案失败;

(2)阶级基础:资产阶级派登上历史舞台;

(3)个人因素:孙中山由走上革命道路。

2、准备: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流亡海外,丰富了民主革命思想。

3、提出(1)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组建中国同盟会,提出了“________,恢复中华,,平均地权”的纲领;

(2)在《民报〃发刊词》上,孙中山把同盟会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

4、内容

(1)民族主义即“”,就是用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

(2)民权主义即“____________”,就是通过革命,推翻封建,建立

(3)民生主义即“”,主张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所有,由共享。

5、评价

(1)性质:是孙中山受美国“民有、民治、民享”思想启迪,提出的_____________纲领;

(2)进步性A.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B.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__________的愿望;

(3)局限性:明显的时代局限和阶级局限。没有提出的要求,没有彻底的 .

二、三民主义的实践

1、辛亥革命:________年,辛亥革命爆发,建立了,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和两千多年的。这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一次实践。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颁布:1912年,孙中山根据__________思想原则而颁布;(2)内容:确认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在一律平等;(3)意义:对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反对__________制度具有进步意义。

3、捍卫成果

(1)背景:袁世凯窃取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位后,企图复辟_____ _ ;(2)行动:孙中山领导了__________、和两次护法运动。

三、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1、原因

外因(1)俄国的胜利的影响,(2)_________和中共的帮助;

内因(3)(4)

2、提出:1924年,国民党“一大”通过宣言,接受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实际上确立了“”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____________。

3、内容

(1)民族主义:中国民族;中国境内各民族。(2)民权主义:民权为所共有。

(3)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实行_________________的政策。

4、意义

(1)它和中国共产党的有着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标;

(2)它成为国共合作的和时期的旗帜;

(3)它推动了__________在全国展开。

【合作探究】

1.三民主义产生的原因

2、新旧三民主义的区别:

3、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比较

4、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

巩固检测一、选择题

1.《孙中山:壮志未酬的爱国者》这样描写:“他反复地呼吁对产他所领导的政府的同情、财政资助和国际上的承认……他明白地翘首海外,寻找中国问题的解决。”这段话的核心观点是孙中山

A.十分重视与其他国家的关系

B.没有认清帝国主义的侵略性质,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C.其三民主义脱离中国实际,对中国革命没有指导意义

D.在中国革命中有坚定信念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2.与旧三民主义相比较,孙中山新三民义中民生主义的进步性主要体现在()A.“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B.其最重要之原则二,一日“平均地权”,一日“土地国有”

C.“农民之缺乏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

D.“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3. 1922年,孙中山说:“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岸上嘲笑我。”为改变这种现状,他其后的努力有

①实现国共合作②领导北伐战争③提出“新三民主义”

④确定“三大政策”⑤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⑤

4.孙中山在遗嘱中说:“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

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这段话的核心主张是

A.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B.“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C.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D.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5.关于三民主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反映了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

B. 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

C. 第一次在中国人民面前提出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D. 代表当时民主革命方向,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

6.下表是小张同学在学习了“近代前期中国人民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之后的

A

C.世纪之交出现了救亡图存的高潮 D.经历了由反侵略到求民主的转变7.中国近代以来,“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兴办

洋务”“君主立宪”等思想的失败说明了

A.近代中国要谋求社会进步必须走革命的道路

B.提出这些思想的人都是志大才疏的人

C.近代中国不可能走向富强

D.中国必须进行辛亥革命

8.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的政治目标是

A.推翻封建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B.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C.推翻满族贵族的统治

D.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建立中华民国

9下列对新三民主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新三民主义与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有着原则上的区别

B.新三民主义在理论和纲领上已经超出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

C.新三民主义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D.新三民主义中没有彻底实现人民权利和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10.《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其实质意义在于()

A.人民当家作主,在政治上翻了身 B.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C.确立了民主共和的原则 D.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11(安徽省铜陵县一中09-10高二期中)民权主义之所以是三民民主的核心,主要是因为

A.指明了革命的对象和革命的手段

B.是革命的指导思想

C.表达了资产阶级的经济和政治要求

D.从理论上解决了革命派迫切需要解决的政权问题

12(北京市通州区09-10高二期中)三民主义中的“民权主义”指

A.反对满洲贵族压迫B.反对帝国主义

C.建立民主共和国D.平均地权

13(福建省长泰一中09-10高二期中)新三民主义比三民主义有了新的飞跃表现在:①提出反帝②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

③节制资本④“耕者有其田”

A.②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14(福建省福州高中09-10高二期中)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新三民主义在民族方面的新发展是

A.明确提出反帝主张 B.提出“扶助农工”

C.实行“耕者有其田” D.提倡普遍平等

15(安徽省亳州市09-10高二期末)孙中山认为: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他于20世纪20

年代改组国民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含义是

①反对帝国主义②“耕者有其田”③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④“节制资本”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③

16.阅读材料回答:

材料一我们革命的目标,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三种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的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

——孙中山《民报》创刊周年纪念会的演说材料二……宣言如下:

一、所有中国前此与各国缔结之条约,皆继续有效。

二、……

三、所有外人之既得权利,一体保护

——《同盟会革命方略?对外宣言》材料三我同盟会所主张者,有三民主义:一民族主义,二民权主义,三民生主义。今民族民权以达目的,惟民生问题尚待解决。

——孙中山《在国民党成立大会上的演说》材料四(一)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含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个民族一律平等……(二)民权主义……详言之,则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三)民生主义:……其最重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

——《国民党一大宣言》回答:

(1)根据材料一,孙中山所谓的“三样目的”,概括地说要达到什么目标?所谓“至完美的国家”又是什么意思?

(2)分析材料二、三,你认为“今民族、民权已达到目的”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3)孙中山因何未能建立“至完美”的国家?

(4)从材料四反映出的孙中山的主张,有哪些新的发展?其原因是什么?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材料二:“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匣街戏院的演说》1903年12月13日材料三: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材料四: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绊,为达到此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

——孙中山《致苏俄遗书》1925年3月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目的是什么?日本“维新之政”“大有可观”的成就主要有哪些?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就改造中国的方法与目的而言,1903年孙中山的思想有了哪两个显著的变化?

(3)据材料三,说明造成辛亥革命后13年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俄国革命和当时的中国革命有什么本质区别?

(4)为了材料四中的这场“民族革命”,孙中山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中,在思想、政治和方针政策上有何重大发展?促成孙中山这些重大发展的客观原因是什么?

(5)综合上述材料,对孙中山先生一直追求真理的历程作一简要的评价。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学案参考答案

合作探究

1.三民主义产生的原因:

(1)政治:改良救国方案的失败。(2)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3)思想:革命知识分之队伍迅速壮大并把西方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作为革命的思想武器,大力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4)组织:革命团体的建立。(5)个人努力:孙中山早期活动。

2、新旧三民主义的区别:

(1)在民族主义方面,旧三民主义所突出的是“反满”,矛头指向清王朝,新三民主义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目标;“新”在反帝

(2)在民权主义方面,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新”在强调了普遍平等的民权;(3)在民生主义方面,新三民主义在平均地权的基础上提出节制资本的办法,承认“耕者有其田”,并谋求改善工人和农民的生活。“新”在扶助农工

3、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比较

(1)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在若干基本原则上(如反帝反封建)是一致的,这是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对当时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还是有原则的区别: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有彻底实现人民权力、八小时工作制和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而新三民主义仍然是以政治内容为主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在实现民生主义方面仅限于实行平均地权、节制资本等措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除民主革命阶段外,还有一个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即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最高革命纲领,而新三民主义只有民主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

4(1)新三民主义的革命性和进步性在于蕴含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精神。

(2)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具体体现。

一、选择题

1.【答案】B

【点拨】材料表明孙中山对帝国主义拖有幻想,处于迷茫状态,B项正确。 C项表述有误,A、D两项材料体现不出来。

2.【答案】C

3.【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孙中山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相关史实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指导的辛亥革命故应该排除⑤;北伐战争是在1926年7月,而孙中山先生在1925年3月12日已经去世不可能领导北伐战争故应排除②。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

4.【答案】C

【点拨】此题考查的是对孙中山第一次国共合作政策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和所学史实应该是指孙中山晚年的转变未完成反帝

反封建任务对外联俄、对内跟中共合作,共同完成中国近代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重任,故此题应该选择C。

5【答案】C【点拨】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民主纲领——三民主义。由于时代局限和阶级局限,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也不是一个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所以C表述错误。

6【答案】C

【点拨】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近代各阶级探索救国道路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目标是反封建;义和团运动侧重于反帝;戊戌变法是反帝;辛亥革命是反封建故A项错误;B项不包含农民阶级革命运动;D项不符合太平天国运动是反封建的性质;戊戌变法运动确实是由于19世纪末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民族危机加深,掀起了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

7A 8B 9 B 10B 11答案:D 12答案:C 13答案:B14答案:A 15:D 二、非选择题

16答案:(1)推翻满洲贵族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2)不对。因为他主张的民族主义只要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不包括打倒帝国主义,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和不平等条约。他主张的民权主义只反对封建帝制,只能是有民国之名,无民国之实。

(3)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不敢彻底反帝反封建。

(4)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新内容。原因是孙中山总结了革命失败的教训,接受了中共和苏联的帮助。

17参考答案:(1)上书李鸿章的目的:希望通过李鸿章,促使清政府变法维新,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或达到国家富强的目的)。日本“维新之政”“大有可观”的成就

主要有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挽救了民族危机。

(2)孙中山思想的两个显著变化方法:以前采用温和的改革(或用“改良”的办法),以后主张革命;目的:以前没有建立新的政治制度的主张,以后主张建立共和

国。

(3)主要原因:封建军阀统治,帝国主义压榨。本质区别:前者是无产阶级革命;

后者是资产阶级革命。

(4)重大发展:提出了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客观原因:依靠军阀屡遭失败(或

国民党涣散无力);苏联的帮助(或十月革命的影响);中共的支持和影响。

(5)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人物,一生坚持民主革命(或民主革命的先驱);顺应时

代潮流,不断进步;最终走上了与共产党的合作之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