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届高三语文:专项突破作业(7)

2019届高三语文:专项突破作业(7)

语言综合运用专项突破作业(7)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塑料现在成了破坏环境的罪魁祸首,每年大约有800万吨左右的塑料流入海洋,有的被冲到海岸上,有的则漂流入海。

B.所谓的“大数据杀熟”,有的人将其定义为互联网厂商利用自己所拥由的用户数据,对老用户实施价格欺诈的行为。

C.高校自主招生工作陆续启动,与此同时,教育部强调要净化高校考试招生,维护教育公平,坚决打击弄虚作假行为。

D.根据全部选票统计结果显示,普京在日前举行的俄罗斯大选中胜出,当选总统,整个选举过程透明,结果合法有效。

答案 B

解析A项“大约”和“左右”重复。C项成分残缺,“净化”缺宾语中心语。D项“根据”和“显示”杂糅。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经典咏流传》因创意融入时代性和时尚性,众多专家、学者感受到了国家平台的高级水准和创新实力,对传统文化充满了自信。

B.近日,京东宣布已建成全球首个全流程无人仓,从入库、存储到包装、分拣,京东物流实现全流程、全系统的智能化和无人化。

C.由于龙卷风的内部气压极低,当它扫过建筑物或车辆时,造成建筑物或车辆内外强烈气压差,顷刻间就会发生“爆炸”。

D.史蒂芬·霍金23岁即获得牛津大学物理专业博士学位,他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杰出的继爱因斯坦和牛顿之后的理论物理学家。

答案 B

解析A项中途易辙,“《经典咏流传》”一句是半截话,未说完,下半句却换了主语,说“众多专家、学者……”。C项成分残缺,“发生‘爆炸’”这一动作缺主语,可在“就会”后面加“使它们”。D项语序不当,“世界上最杰出的”应移至“继爱因斯坦和牛顿之后的”后。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见字如面》中“见字”重文,“如面”重人,两者的结合为观众展示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形象,从而感动于他们丰富细腻的情感世界。

B.美国CNBC网站最近发表文章称,中国可能很快就会发展为全球性科技巨头,成为硅谷的竞争对手,甚至超越当前领先者。

C.吴京执导的电影《战狼Ⅱ》毫无悬念地超过了周星驰执导的电影《美人鱼》,成功问鼎中国内地电影票房冠军。

D.在中国,慈善往往被赋予道德的光环,但把慈善提到过高的道德水平,不是慈善文化的先进和成熟,而是幼稚和落后。以平常心看慈善,是重建中国慈善文化需要确立的心态。答案 B

解析A项成分残缺,在“从而”后加“使观众”。C项语意重复,“问鼎”就是取得冠军的意思。D项语序不当,“幼稚”与“落后”应互换位置,这样才能与前面的“先进和成熟”照应。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耐克公司高级副总裁肖恩·欧哈伦表示,贸易战对双方都不利,美国单方面行动必将产生负面后果,不仅损害美国消费者和进口商利益,也会损害中方利益。

B.野蛮摇晃樱花树、硬闯校大门的行为,应纳入旅游部门的“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纳入记录,并加强处罚力度,让当事人为自己的不文明行为付出代价。

C.修改宪法是时势之举。宪法只有不断适应新形势,吸纳新经验,确认新成果,做出新规范,才具有持久的生命力。这次修宪,正是对此的贯彻落实。

D.校服作为一种身份标识,能够提高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和身份认同,有助于建构不同学校之间的区隔与界限。同一个学校的学生,一样的校服体现出一种平等的意识。

答案 B

解析A项逻辑错误,应改为“不仅损害中方利益,也会损害美国消费者和进口商利益”。C 项成分残缺,应改为“修改宪法是顺应时势之举”。D项搭配不当,“提高”应改为“增强”。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参加2018年韩国平昌冬奥会的中国短道速滑队,是由十六名集训队员中挑选出的优秀选手组成的,是一支新老结合、充满希望的队伍。

B.历代改革的督行者大都是具有崇高的社会地位、广泛的社会认可度、丰富的治政经验、渊博的学识和鲜明的个人意志于一体的“政治强人”。

C.针对春运期间长途行车路况复杂、驾驶员容易疲劳及拼车人相互不熟悉等情况,中国消费者协会特别提醒大家出行注意安全。

D.土耳其政府军对伊拉克北部库尔德工人党武装的进攻早有准备,从上月底就开始向土伊边界一带集结部队,并部署了大量重型武器。

答案 C

解析A项介词残缺,应在“由”字后加“从”字。B项结构混乱,“具有……”和“集……于一体”杂糅。D项表意不明,发动进攻的是土耳其政府军还是库尔德工人党武装,不明确。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南甜北咸”虽然是个笼统的说法,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饮食文化地区差异的明显特征,也反映人们的口味与地理环境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B.全民阅读的推动者与其强迫读者从手机刷屏转到纸质阅读,倒不如在碎片化的时间里帮助读者提高阅读的质量,为他们搭建优质的手机阅读平台。

C.《国家宝藏》这样的文物类节目的兴起,很好地满足了人们通过生动有趣的形式来学习文物知识、了解传统文化的内在需求,因而受到人们的追捧。

D.大家观看了《厉害了,我的国》,电影里中国桥、中国路等超级工程的震撼影像,彰显了祖国的强大实力,也感受到国人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

答案 A

解析B项语序不当,“在碎片化的时间里”应移至“帮助读者”后。C项搭配不当,“受到人们的追捧”的主语应该是“《国家宝藏》这样的文物类节目”,不是“兴起”。D项结构混乱,“感受到国人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的主语应该是“大家”,不是“震撼影像”。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被告人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并向他人出售,情节特别严重,应当被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B.无论是书法,还是诗歌,都包含了极为丰富的文化因素,书法不是简单地写字,作诗也不是随便地堆砌词语。

C.只要是孩子们认真读了教材上的古诗文,将这些优美的文字记在心中,随着自身的成长,终究是会有感受的。

D.慰安妇是战争的受害者,也是中国人心头的一道伤口,应当坚决制止对她们进行戏谑和消费的事件不再发生。

答案 B

解析A项结构混乱,将第二个“被”或“其”去掉一处。C项语序不当,将“只要是”移至“孩子们”后,保持句子的主语一致。D项不合逻辑,“坚决制止”和“不再发生”都表示否定的含义,将“不再发生”改为“再次发生”。

二、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2018年,中国的改革开放走到了第40个年头,这部故事要写下新的一页。

40年,这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这一往无前的豪情和意志、决心和勇气,( )。

改革之路从无坦途,习近平总书记将党的十九大之后的改革称为“新征程”,其艰巨繁难________。然而,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________。那些敢于啃硬骨头、

涉险滩,跨越重重障碍,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实干家;那些勇于将改革的刀刃向内、以自我牺牲精神维护国家整体利益的促进派;那些________大胆闯大胆试,即便遭遇挫折也__________的开拓者,是真正的历史推动者,是伟大时代的创造者。

将最精彩的中国改革故事呈现给世界,将改革蕴含的实践逻辑,将最有价值的改革,转化为我们民族的思想资源和中国理论,这是党的理论工作者重要的职责使命,对此我们须担当,也堪当。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形象地描画了中国改革40年来的奋进姿态

B.从中展现了40年来中国改革的奋进姿态

C.可以说是中国40年来改革奋进姿态的真实写照

D.正是40年来中国改革奋进姿态的真实写照

答案 D

解析补写句应承接上句,应该用判断句“是……写照”,表达肯定的语气。A项“40年来”修饰的应是“中国改革”,而非“奋进姿态”。B项加上“从中”后赘余。C项“可以说”显得语气不确定,表述效果不佳。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见微知著凤毛麟角史无前例矢志不渝

B.见微知著弥足珍贵史无前例坚贞不渝

C.可见一斑弥足珍贵敢为人先矢志不渝

D.可见一斑凤毛麟角敢为人先坚贞不渝

答案 C

解析见微知著:见到一点儿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势或问题的实质。可见一斑:比喻从一点可以推知全貌。这里用于形容“改革艰巨繁难程度”,用“可见一斑”。凤毛麟角:比喻稀少而可贵的人或事物。弥足珍贵:更加值得珍爱、重视。此处是说“笃行的珍贵”,用“弥足珍贵”。史无前例:历史上从来没有过;前所未有。敢为人先:有勇气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这里形容改革的勇气,用“敢为人先”。矢志不渝:发誓立志,决不改变。坚贞不渝:坚守节操,决不改变。句意的侧重点在于“坚持志向”,用“矢志不渝”。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将最精彩的中国改革故事向世界呈现,将改革蕴含的实践逻辑,将最有价值的改革,转化为中国理论和我们民族的思想资源

B.将最精彩的中国改革呈现给世界,将改革蕴含的实践逻辑,将最有价值的改革经验,转化为我们民族的思想资源和中国理论

C.将最精彩的中国改革故事呈现给世界,将改革蕴含的实践逻辑,将最有价值的改革经验,

转化为中国理论和我们民族的思想资源

D.将最精彩的中国改革呈现给世界,将改革蕴含的实践逻辑,将最有价值的改革,转化为中国理论和我们民族的思想资源

答案 C

解析原句有两处语病:一是搭配不当,“……改革,转化为……”不搭配,应改为“……改革经验,转化为……”;二是语序不当,首先转化为“中国理论”,进而形成“民族的思想资源”。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树木看上去很安静,但它们实际上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许多树木在夜里会上下移动它们的枝干。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科学家们的发现解答了这一疑惑:树木显示细微的周期性脉冲,就好像它们有微妙的“心跳”一样,而且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前,人们认为树木不会进行这种活动,而只是被动地通过叶片的水分蒸发将水分“吸”上去。不过,目前尚不清楚树木从根部向上运送水分的原理。答案(示例)①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更为活跃(活泼) ②难道树木也有“脉搏”(“心跳”)吗③树木在积极地从根部向上运送水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