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第4课时练习一课堂作业设计苏教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第4课时练习一课堂作业设计苏教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第4课时练习一课堂作业设计苏教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第4课时练习一课

堂作业设计苏教版

一、40×4= 8×200= 70×2=

500×4= 30×9= 800×6=

二、一根电缆长900多米,某施工队每天用80~90米,9天能用完这根电缆吗()(填

“能”或“不能”)

三、

(1)!

(2)爸爸今年多少岁

(3)妈妈今年多少岁

答案:一、160 1600 140 2000 270 4800

二、不能

三、(1)8×5=40(岁)(2)8+28=36(岁)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问题设计的方法与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问题设计的方法与策略 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也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然而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提问作用发挥的远远不够。如果不加以思索,进行深入的研究,“得过且过”就会出现如下制约教育发展,影响学生成长的低效的问题。 一、课堂教学中常见的几种低效提问现象 1、表面热闹,华而不实,一问一答,频繁问答。这样“一问一答”式一般是设计为师问众生答,如:“答案等于几?”“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这类问题的提出,教师只关注结果是什么,而忽视对规律的揭示,学生可以不假思索的齐声回答“是”或“不是”,“对”或“不对”,问题太过于简单僵化,不利于学生思维训练,显然丧失了优化学生思维品质的机会。 2、提问离题遥远,脱离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启而不发。设计的问题过难、过偏或过于笼统,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 3、提问无目的,随心所欲,淡化了正常的教学。备课时问题未精心设计,上课时随意发问,不分主次,面面俱到、信口开河地提问,有时甚至脱离教学目标,影响了学生的正常思考,必然使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抓不住重点,学习效率低,能力得不到提高。 4、反馈性提问流于形式,教师诊断效果失真。这种提问只是“是什么?”,“叫什么?”等记忆性的反馈提问,学生回答的也只能是一些浅层的记忆知识,并没有表明他们是否真正理解,这样的提问,无法有效地诊断学生的知识缺陷,获得真正的反馈信息,从而不利于教师调控教学过程。 5、提问只求标准答案,排斥求异思维。提问时对学生新颖或错误的回答置之不理,或者中途打断,只满足标准答案。这样提问,学生偶尔闪现的创造性的思维火花容易被教师否定扼杀,不利于学生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 6、提问面向少数学生,多数学生“冷场”。教师的问题设计,如果只针对少数学生能回答,课堂上就会“冷场”,就会有“被遗忘的角落”。 上述问题,各位教师都或多或少的出现过,更有甚者数学课堂教学中严重存在低效提问、无效提问的现象,甚至出现不良提问和失误提问。这些都对我们的教学产生严重的影响,对学生的培养和发展人为的制造障碍,为此我们必须对有效提问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二、提高课堂效率的几种方法 1、跟进提问,就是在老师讲过及强调的知识点后,或优生回答后,不定时接着提问学生(优生、差生都问)。

数学课上如何进行提问

数学课上如何进行提问 1、坚持有效提问的原则 实效原则,课堂提问设计的实效性取决于问题的真实和确切,即课堂提问要有科学性和针对性,提问要紧扣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从感知直观人手,但不宜一问一答展示现成知识的结论,以免学生猜测教师的意向作答,掩盖了学生的不知之处,使教师获得不真实的反馈信息同时提问要确切,要针对学生已有知识水平,不能超越学生知识、思维的实际水平。 适时原则,课堂提问的适时性应该包含两层意思,其一是抓住时机,其二是提问次数要适度,课堂提问的效果直接与提问时机有关,什么样的设问应在某节课的什么时机提出,要讲究提问的艺术性,即要因时设问,恰到好处,同时提问次数不是越多越好,过多过频的课堂提问表面上看起来热热闹闹,实际上常会导致学生随大流,不去深入思考,增大回答问题的盲目性,各学科各种课型、内容各不相同,提问设计中把握适时适度尤为重要。 梯度原则,现代信息论认为,教学是一种循序渐进地有效地选取、组织、传递和运用知识信息、促进学生了解信息、掌握知识的活动,从课堂教学整体上看,必须抓住教材、教学内容的整体要求,根据学生认识水平与心理状态,科学地按一定梯度展开设问,提出的问题要按知识点难易级差从低到高逐层进行,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不同层次的问题,要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对象进行回答,从易到难,由简到繁。 2、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几种方式 课堂提问的方式很多,只有对提问巧妙使用,恰到好处,才能产生积极作用,达到良好的效果。 一是激趣性的提问。数学课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缺乏趣味性的内容,若教师只是照本宣科,则学生听来索然寡味。若教师有意识地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创造愉悦的情境,则能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积极思维。倒如:在几何里讲三角形的稳定性时,教师可提问“为什么射击运动员瞄准时,用手托住枪杆(此时枪杆、手臂、胸部恰好构成三角形)能保持稳定?”看似闲言碎语三两句话,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使学生在轻松喜悦的情境中进入探求新知识的阶段,这种形式的提问,能把枯燥无味的内容变得有趣。 二是发散性的提问。发散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教师若能在授课中提出激发学生发散思维的问题,引导学生纵横联想所学知识,以沟通不同部分的教学知识和方法,这对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探索能力是大有好处的。例如在讲授完全平方公式时,可先提问:“有一块正方形稻田边长为an ,现每边长扩大b米,求后来的面积是多少?”教师可让学生先试着求出结果。这样学生就会积极探索思考,利用以前学过的求面积的知识得出各种不同解法,在化解的过程中即可归纳

小学数学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案例资料

小学数学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案例龙源期刊网.cn小学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效果评述作者:郭鹏飞来源:《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年第11期时代呼唤课堂教学改革,翻转课堂的出现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自从被引入国内以来,翻转课堂就受到了教育界的普遍关注,大批教育工作者围绕翻转课堂进行理论研究,形成了一定的理论研究成果随着翻转课堂概念的兴起,一些地区的中小学也掀起了学习翻转课堂的热潮国内关于翻转课堂的研究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理论层面,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如何,尚不能给出有力的证明为此,我们联合江苏省无锡市新区实验小学开展了小学数学学科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与研究,以期从中获取一定的答案翻转课堂教学研究设计研究对象为江苏省无锡市新区实验小学五年级甲班和乙班学生,两个班级的基本情况相似甲班作为实验班,共45人;乙班作为对照班,共45人在实验过程中,控制变量为教师特质、学习内容、教学时间和评价工具等,保证以上项目相同;自变量为教学方法,即实验班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因变量是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成效和认知负荷本研究选取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统计表和统计图》整个单元作为实验教学内容,该单元主要学习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在实验开始前,实验班和对照班均接受数学学习动机和数学学习成效前测然后开

始进行教学,实验班通过对整个单元内容的分析、知识点的梳理、教学微视频制作、课前和课上教学活动的设计,按照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对照班则严格按照同年级平行班的要求进行实验研究四周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均接受数学学习动机、数学学习成效和认知负荷的后测,并进行访谈辅助研究翻转课堂教学效果评述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动机显著增强学习动机是指引起个体的学习活动,并促使该学习活动朝向教师所设定目标的内在心理历程本研究指的学习动机主要是学生在数学领域所表现出努力和投入的内在趋力对于学习动机的测量,主要参考目前国内外比较成熟的数学学习动机量表修订而成,每道题有五个选项,分别是“非常同意”、“同意”、“不确定”、“不同意”、“非常不同意”,学习者根据每题题意描述,选出最符合自我感受的选项,对应得分分别计为5分、4分、3分、2分、1分得分越高,表明学习者在数学领域学习动机越强下页表1为实验班和对照班数学学习动机前、后测结果小学数学翻转课堂在肥城实验小学的实现的一点思考本周六在泰安参加了“中国教育梦-名师微课程与翻转课堂小学数学观摩课”,让我颇受启发几位名师的讲课深入浅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整节课,老师都在提问:“为什么呢”,注重学生的启发诱导,从提问自己的年龄、身高等入手,不断向学生发问,启发学生提出各种数学问题,让数学联系的生活,同时也锻炼了能力尽量让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上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 二次根式 1、二次根式 式子)0(≥a a 叫做二次根式,二次根式必须满足:含有二次根号“ ”;被开 方数a 必须是非负数。 2、最简二次根式 若二次根式满足: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这样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 化二次根式为最简二次根式的方法和步骤: (1)如果被开方数是分数(包括小数)或分式,先利用商的算数平方根的性质把它写成分式的形式,然后利用分母有理化进行化简。 (2)如果被开方数是整数或整式,先将他们分解因数或因式,然后把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开出来。 3、同类二次根式 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以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这几个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4、二次根式的性质 (1))0()(2≥=a a a )0(≥a a (2)==a a 2 )0(<-a a (3))0,0(≥≥?=b a b a ab (4) )0,0(≥≥=b a b a b a 5、二次根式混合运算 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与实数中的运算顺序一样,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或先去括号)。 第二单元 一元二次方程 一、一元二次方程 1、一元二次方程 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0(02≠=++a c bx ax ,它的特征是:等式左边十一个关于未知数x 的二次多项 式,等式右边是零,其中2ax 叫做二次项,a 叫做二次项系数;bx 叫做一次项,b 叫做一次项系数;c 叫做常数项。 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1、直接开平方法 利用平方根的定义直接开平方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方法叫做直接开平方法。直接开平方法适用于解形如b a x =+2)(的一元二次方程。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可知, a x +是 b 的平方根,当0≥b 时,b a x ±=+,b a x ±-=,当b<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2、配方法 配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它不仅在解一元二次方程上有所应用,而且在数学的其他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配方法的理论根据是完全平方公式 222)(2b a b ab a +=+±,把公式中的a 看做未知数x ,并用x 代替,则有 222)(2b x b bx x ±=+±。 3、公式法 公式法是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方法,它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方法。 一元二次方程)0(02≠=++a c bx ax 的求根公式: )04(2422≥--±-=ac b a ac b b x 4、因式分解法 因式分解法就是利用因式分解的手段,求出方程的解的方法,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是解一元二次方程最常用的方法。 三、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根的判别式 一元二次方程)0(02≠=++a c bx ax 中,ac b 42-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完整)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性 西吉第一小学马晓娟[内容摘要]新课程倡导在课堂教学中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本文从这一角度出发,对小学数学练习的设计的有效性应从以下角度考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练习设计要有针对性、练习设计要有针对性、练习设计要有针对性、练习设计具有丰富性突出、练习设计富有思考性、发掘学生的内在潜力、练习题的应用性。 关键词:新课程数学练习设计有效性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随着新课改的层层深入,这种理念已渗透到教学的各个层面,也渗透到了每节课的练习中。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从学生自身的特点和发展的需要出发,设计的练习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和发展智力,另一方面又能够对他们进行品质培养和情感教育,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课堂练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必须精心设计。如何让数学课堂练习散发出新课程的气息,进一步优化练习,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新授课堂练习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练习设计的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那么怎样才能设计好新授课的练习呢?经过本人几年的研究探索,练习设计应考虑以下原则。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和手段。而活动又是儿童的天性,对于形象思维为主的学生来说,数学是枯燥的、机械的、严肃

的,重复的作业尤其令人乏味。根据这些特点,练习应转变作业方式,把机械单调的练习转变为学生自己的有声有色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去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让学生通过操作来理解题意,解答习题,学生学得比较主动,不会出现干坐着一筹莫展的情形。简单的“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放一放”等操作活动,很大程度上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练习不能仅仅停留在单一的“书面练习”和“口头练习”等形式上,还要重视学生练习的操作性。 二、练习设计要有针对性 短短的40分钟内,既要完成新授知识,又要及时的进行练习巩固,那么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使课堂练习更有效呢?首先要做到课堂练习的设计要有针对性。 所谓针对性是指练习的设计要紧扣教学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还要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尤其是对后继知识的延伸和拓展。这样就能使学生通过练习有所提高,从而真正的练在关键处。例如,在教学“认识东南西北”后,针对学生将生活中的东南西北与地图上的东南西北容易相混,设计了这样的练习: 1、看一看:让学生任选一处观察它的东南西北各有什么; 2、说一说:你观察到了什么? 3、画一画:将你所观察到的画在作业本上; 这样的练习,既复习了生活中的东南西北,又巩固了图上的东南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不断深入,丰富多变的课堂活动设计成为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体现之一。然而,在这些活动的背后,不少却露出浮华,流于形式。让人感受到了热闹,却很少让人心动、记忆深刻。究其原因,许多课堂的活动仅为活跃气氛而设计,缺少深刻的挖掘,没有触及到学生内在的思维和情感。那么理想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究竟应该是怎样的呢?可以利用朴实的素材、朴实的课件、朴实的语言、朴实的评价演绎一堂堂让人赏心悦目的高效课堂。我更加深信朴实,能让数学课堂更精彩。 数学的真谛在于简而美,如何才能将朴实的思想贯穿于课堂教学活动?结合自身的教学感受与观摩优秀教师课堂教学体验,有以下粗浅的认识:如果让真、朴、诚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可让数学课堂返璞归真。所谓的真就是小学数学的教学情境创设简洁真实、朴指教学方法力求简朴实用,诚指教学评价中做到简明真诚。正是这三者可以支撑起朴实的数学课堂,让课堂更精彩。 一、教学情境简洁真实 良好的教学情境设置对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如果牵强、盲目地应用教学情境效果会适得其反。数学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其衔接性和连贯性特征更加明显,因此,数学教学情境应该建立在学生学习起点上,只

有真实才会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发生联系,激活个体的认识。同时简洁、真实的教学情境能让学生尽快地投入学习、交流活动中。为了实现简洁真实教学情景创设,需要充分联系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教学情景设置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联系已有的知识 从已知到未知的循序渐进是数学教学需遵守的最基本原则 之一。已知是学生学习未知的基础。因此,联系已掌握的知识结构,创设简单、学生可接受的教学情境是最有效的方法。如在执教《千以内数的认识》时可以设计三张数字卡片:0、1、6,让学生自己任意摆一个三位数,试着读一读、写一写、说一说,比一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关注起点,让教学自然流畅。 (二)来源于生活体验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利用生活中的素材设计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兴趣,快速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如在《百分数的认识》教学中,可用两个瓶子,一个为矿泉水瓶,另一个为果汁瓶。课堂上,学生们很好奇,他们天天见的瓶子,但从未认真去看上面的成分比例。于是,让学生看看两种饮料成分比例,并进行比一比。通过瓶子的标签认识,学生知道了百分数的表示方法和应用。用两个瓶子为百分数的教学做了铺垫。

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练习题

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练习题 1、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 的一个根是0,则的值为 A、 B、 C、或D、 2、关于的方程的根的情况是 A、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B、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C、无实数根 D、不能确定 3、如果关于的方程 的两个实数根互为倒数,那么的值为 A、 B、 C、 D、 4、已知关于的方程有实数根,则的取值范围是 A、 B、C、D、 5、市政府为了申办2010年冬奥会决定改善城市容貌,绿化环境,计划经过两年时间,绿地面积增加44%,这两年平均绿地面积的增长率是 A、19% B、20% C、21% D、22% 6、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长恰好是方程 根,则这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是的两个 A、 B、C、 D、9 7、如果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一个根, 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一个根,那么的值是 A、1或2 B、0或 C、或 D、0或3

8、若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满足下列关系: , ,则这个一元二次方程为 A、 B、 C、 二、填空题D、 9、写出一个一元二次方程使它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系数的和为零,该方程可以是_____________。 10、写出一个一元二次方程,使它没有实数解,该方程可以是_________。 11、写出一个一元二次方程,使它的两实数根之和为3,该方程可以是 _____________。 12、写出一个既能直接开方法解,又能用因式分解法解的一元二次方程是 __________。 三、解下列方程 13、 14、 四、解答题 15、制造一种产品,原来每件的成本是500元,销售价为625元,经市场预测,该产品销售价第一个月将降低20%,

(完整版)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有效性的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有效性的研究》课题中期总结 蟠龙小学陈健成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在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这样一些现象: (1)教与学中的矛盾比较突出,一方面数学很有用,另一方面学了数学不会用; (2)教师无视学生之间的能力差异,用拉平取齐的方法要求两头学生向中等生看齐,致使成绩好的学生“吃不饱”而原地踏步,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吃不了”而苦恼厌学; (3)学生学习处于被动状态且负担过重,主体意识和参与能力不强,独创精神和负责态度欠缺,以致很多学生在数学学习上感到困难,富有创造力的数学优秀学生难以脱颖而出。 我们的教学理念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同时,我们的《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数学活动经验”。然而,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数学新课的设计,对课堂练习重视的不够,而学生在平时的课堂上一般对新课的基础知识掌握得很好,能否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就不能预测了,针对这个问题对练习的研究尤为重要。 二、过程设计 我校为了推进我校科研科研工作,参加了白云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分层指导的有效性研究》课题的子课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题组设计的有效性研究》。在学校课题启动后,我们根据低中高年级成立了课题小组,认真学习了区学校的总课题方案,对照新的课程理念,经过全面的课堂教学分析,反复了思考,最后确立了《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研究》子课题。为了顺利有效地开展研究,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并进行了具体分工。课题组成员通力合作,积极搜集资料,查找理论依据。由董国洪校长拟稿,制定了课题方案,经过课题组成员

在数学教学中怎样设计课堂提问

在数学教学中怎样设计课堂提问 【摘要】课堂提问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设计课堂提问对一堂课的教学效果有着非常重大的教学意义。同一堂课,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效果。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一部分取决于教师的语言运用水平,特别是数学教学课堂,教师要将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让学生轻松形象地接受理解,是需要很强的语言运用能力的。 【Abstract】The classroom question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in teaching activities, how to design the classroom questioning of class teaching effect has very important teaching significance. Same class, different teachers have different teaching effect. Teaching effect quality largely determined by teachers use of language level, especially math teaching class, the teacher must will be boring, abstraction of mathematics knowledge to let students easily image to accept understanding, is need very strong language skills. 【Key words】Design; Questions; Classroom teaching 课堂提问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设计课堂提问对一堂课的教学效果有着非常重大的教学意义。同一堂课,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效果。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一部分取决于教师的语言运用水平,特别是数学教学课堂,教师要将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让学生轻松形象地接受理解,是需要很强的语言运用能力的。所以,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成了我们数学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笔者从事基础教育多年,现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总结如下: 1 设计“好”问题 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及学生的特点,在设计教案时,精心设计“好”的问题。 1.1 问题生活化。数学教材呈现给学生的大多数是一些抽象化的数学模型,作为数学教师,如果将这些抽象的知识和生活背景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产生的生活背景,学生就会感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如学习“有理数的减法”时,开始就提出这样的问题“甲潜水员在海平面下10米,乙潜水员在海平面下20米,哪一个潜水员的位置高一点,高多少?”生活中的问题不仅把数学问题具体化了,而且还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同时还让他们感受到了数学生活化。 1.2 问题设计趣味化、新颖化。我们所传授知识的人是十多岁的孩子,他们的内心世界充满了着好奇、尝试的情趣。所以,我们要学会生融入到孩子的世界中去发现趣味、新颖的问题,让学生对解决数学问题充满兴趣。同时更拉进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使课堂充满和谐化。 2提高“提问”的技能

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原则

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原则 本文摘要: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应体现构建性原则,交互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和创新性原则。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原则的多样性决定了课堂设计的灵活多变性。本文阐述了新课标下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原则。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原则 作为新课程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课堂教学改革是不可缺省的重要一环。改革课堂教学就是要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课堂教学设计,转变学生消极被动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课程标准下数学课堂的教学设计,不仅要以新课程标准界定的课程理念为指导,而且还要遵循下列课堂教学的设计原则,来逐步实现新课程标准的各项目标,让学生在学会数学知识的同时,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应用、学会创新。 一、学习方式的建构性原则 以怎样的方式和途径来获取知识,这是一个学习方式的问题。新课程倡导建构性学习,主张学生知识的自我建构。新的《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初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发现”。因此,数学课堂教学认知方式的设计应遵循建构性原则。由于建构性学习具有自主性、独立性等多项优良特征,使学生从“我要学”出发,树立“我能学”的自信,最终寻找到适应自己学习的个性化方式。 二、合作方面的交互性原则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进行角色转换,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换为学生学习“合作者”、“组织者”和“促进者”。这样,在课堂教学中必然会出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合作学习。学生在参与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也改变了师生的交往方式,由原先的“师→生”的单向交往演变为“师→生”、“生→师”及“”生→生的互相交往。从另一角度看,数学课堂中的师生交往、生生交往就是不断进行信息传递的过程。因此,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应体现交互性原则。 三、引出新问题时的创设情境原则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学生在学习数学和运用数学解决问题时,不断地归纳类比、空间想象、抽象概括、符号表示、运算求解、

2019-2020年九年级数学上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2019-2020年九年级数学上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证明(二) (时间90分钟满分12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 A、一锐角对应相等 B、两锐角对应相等 C、一条边对应相等 D、两条边对应相等 2、如图,由∠1=∠2,BC=DC,AC=EC,得△ABC≌△EDC的根据是() A、SAS B、ASA C、AAS D、SSS 3、等腰三角形底边长为7,一腰上的中线把其周长分成两部分的差为3,则腰长是() A、4 B、10 C、4或10 D、以上答案都不对 4、如图,EA⊥AB,BC⊥AB,EA=AB=2BC,D为AB中点,有以下结论: (1)DE=AC;(2)DE⊥AC;(3)∠CAB=30°;(4)∠EAF=∠ADE。其中结论正确的是() A、(1),(3) B、(2),(3) C、(3),(4) D、(1),(2),(4) 5、如图,△ABC中,∠ACB=90°,BA的垂直平分线交CB边于D,若AB=10,AC=5,则图中等于60°的角的个数为() A、2 B、3 C、4 D、5 (第2题图) (第4题图) (第5题图) 6、设M表示直角三角形,N表示等腰三角形,P表示等边三角形,Q表示等腰直角三角形,则下列四个图中,能表示他们之间关系的是() 7、如图,△ABC中,∠C=90°,AC=BC,AD平分∠CAB交BC于点D,DE⊥AB,垂足为E,且AB=6cm,则△DEB的周长为() A、4cm B、6cm C、8 cm D、10cm 8、如图,△ABC中,AB=AC,点D在AC边上,且BD=BC=AD,则∠A的度数为() A、30° B、36° C、45° D、70° 9、如图,已知AC平分∠PAQ,点B,B′分别在边AP,AQ上,如果添加一个条件,即可推出AB=AB′,那么该条件不可以是() A、BB′⊥AC B、BC=B′C C、∠ACB=∠ACB′ D、∠ABC=∠AB′C (第7题图) (第8题图) (第9题图) (第10题图)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数学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控制手段。如果教师在课堂向学生提出有价值的、能激起学生思维剧烈活动的问题,往往比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更重要。正所谓有效的问题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让学生沉浸在思考的涟漪之中;又如柳暗花明又一村,让学生在探索顿悟中感受思考的乐趣。相反,如果教师的提问很肤浅,看似场面热闹,老师一问学生齐声回答,表面学生全会,实则没学到什么,还会导致学生养成浅尝辄止的不良习惯;如果问题模棱两可,学生则会云里雾里,一脸茫然,根本摸不着头脑。因此,只有处理好课堂的有效提问,让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思维的碰撞、方法的交流、经验的分享,才能使课堂呈现出缤纷的色彩。 一、捕捉“三种”契机,提升提问时效 在教学中,只有在最佳时机提问效果才最好。所谓最佳提问时机,就是当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状态的时候,此时,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对教师的提问能入耳入脑。最佳提问时机,既需要教师敏于捕捉、准于把握,也需要教师巧于引发、善于创设。 1、当学生的思维发生障碍时,及时提问。 学生的思维发生障碍的地方,往往是教学重点所在之处。在学生思维受阻时,教师要通过采用铺垫性、辅助性的提问,降低坡度,减小难度,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探索知识,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2、当学生的思维产生“模糊”时,及时提问。 所谓思维“模糊”,就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存在着片面性。教师在学生思维产生“模糊”时,应采用反问或点拨性提问能引起学生反思,培养学生深入认识事物的本质,运用正确思维规律,全面辩证地看问题的能力。 3、当学生思维缺乏深度时,及时提问。 由于学生受阅历水平的限制,他们对问题往往缺乏深层次的思考,只停留在一般或浅层次的认识水平上,满足于一知半解。这时教师要及时提问,步步探究,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向纵深拓展。探究性的提问,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提高思维水平。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提问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提问一、对课题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论证: (一)、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中国传统的“启发式”教育理论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告诫他的学生的一句话,道出了他所主张的“学思结合”教学思想。怎样使“学”的过程成为“思”的过程?这便又是孔子“启发诱导”的教学思想。学习离不开启发诱导,相机提问。因此,提问在课堂教学诸多因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苏格拉底的教育理论 苏格拉底认为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他认为知识是可以移植的,可以由教学过程直接转入学生的心灵。教学过程仅仅是教师协助学生产生某一概念的过程。所以教师的任务不在于臆造和传播真理,而是要把存在于学生内心的知识导引出来,变为学生的实际知识与技能。由此

可见研究提问的有效性就十分重要了,好的问题就是好的接生婆,能更好地帮助新思想的诞生。 3、课堂教学论 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对学生掌握创造方法具有决定作用。课堂教学论中指出设计课堂提问必须以认识论为基础,以《数学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知识体系为依据,针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思维的关键点上提出问题。 4、“问题”的心理学分析 有效性问题有助于摆脱思维的滞涩和定势,促使思维从“前反省状态”进入“后反省状态”,有效性问题的解决能带来“顶峰”的体验,从而激励再发现和再创新,有效性问题有时深藏在潜意识或下意识中,“顿悟”由此而生。(二)、课题研究的实践价值 1、通过教师从事实然性的课堂研究,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变化、课堂互动能力和整体专业水平的提高。 2、借助课堂实然性分析、合作型的教师学习,探索一条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第一受益者。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理念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理念 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理念数学化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强调的数学学习的基本理念之一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种数学大众化的教育思想,要求我们在教学设计的时候要力求做到“生活问题数学化”好的教师,善于选用学生身边的人、学生身边的事、学生熟悉的物来进行数学化设计[案例1]一位教师在进行“分数除法”的内容教学时,就有这么一个片段师:谁能告诉老师,我们班男生、女生各有多少?生:我们班有男生25人,女生20人师:根据这两条信息,你们想到什么,生:男生人数是女生的5/4生:女生人数是男生的4/5根据以上四条信息,你们能不能选取其中两条,提出一个问题?我们班有男生25人,女生人数是男生的4/5,女生有多少人?我们班有女生20人,男生人数是女生的5/4,男生有多少人?我们班有女生20人,女生人数是男生的4/5,男生有多少人?我们班有男生25人,男生人数是女生的5/4,女生有多少人?师:你们自己能解答这些问题吗?试试看我们看到,在上课前,教师就利用学生熟悉的班级男生与女生人数,引导学生去提问,去组合条件编写题目,从而将生活中的问题不知不觉地数学化了,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情感,也培养了学生数学应用与数学化的意识[案例2]“三位数的乘法”教学

“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时,原题的内容是一个粮店三月份售出面粉6学生很快算出平年是4380千克,闰年是4392千克随着计算结果的出现,学生觉得非常吃惊:“哇!这么多呀!”看着学生吃惊的样子,教师又提出新的要求:“你家所住的楼房共有多少户?如果按一家一个水龙头计算,一年要白白流掉多少水?”虽说都是“三位数的乘法”的应用题,但是由于学生们对来源于生活的素材感兴趣,所以他们感觉不难而且有趣,同时体现了课程综合化要求,使学生受到了节约用水的教育这样,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提高了学生用数学思想来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开联欢会,能与数学联系起来,与数学的除法、余数等联系起来,这是谁能事前想到的呢?也正是通过这种现实生活的活动,通过活动与数学的巧妙联系,让学生感受并体验到数学化,体验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生活需要数学问题化设计理念在教学设计的时候,如果始终将数学的教与学置于各种奇妙的富于思考的问题情境之中,这种设计就是很好地贯穿了问题化设计理念提出问题是思维活动的出发点,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如果教师能善于把课堂教学设计成一个又一个生动有趣却又富于思考的问题,那么学生就会真正地处于一种积极的思考状态我们的教学设计,要处处体现问题化理念,问题化理念

上海复旦初级中学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一元二次方程》检测卷(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据网络统计,某品牌手机2020年一月份销售量为400万部,二月份、三月份销售量连续增长,三月份销售量达到900万部,求二月份、三月份销售量的月平均增长率?若设月平均增长率为x ,根据题意列方程为( ). A .()40012900x += B .()40021900x ?+= C .()2 4001900x += D .()()2 40040014001900x x ++++= 2.用配方法解方程x 2﹣6x ﹣3=0,此方程可变形为( ) A .(x ﹣3)2=3 B .(x ﹣3)2=6 C .(x+3)2=12 D .(x ﹣3)2=12 3.下列方程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是( ) A .20ax bx c ++= B .210x y -+= C .2 1 20x x + -= D .(1)(2)1x x x -+=- 4 .x = ) A .22730x x ++= B .22730x x --= C .22730x x +-= D .22730x x -+= 5.下列方程属于一元二次方程的是( ) A .222-=x x x B .2 15x x + = C .220++=ax bx c D .223x x += 6.x=-2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x 2+3ax -2a 2=0的一个根,则a 的值为( ) A .1或4 B .-1或-4 C .-1或4 D .1或-4 7.下列一元二次方程中,有两个不相等实数根的是( ) A .2 104 x x -+ = B .2390x x ++= C .2250x x -+= D .25130x x -= 8.日历中含有丰富的数学知识,如在图1所示的日历中用阴影圈出9个数,这9个数的大小之间存在着某种规律.小慧在2020年某月的日历中也按图1所示方式圈出9个数(如图2),发现这9个数中最大的数与最小的数乘积是297,则这9个数中,中间的数e 是( )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教学案例分析 数学教学不论采用何种教学方式,都是不断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展开的,“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问题设计的优劣是影响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教学中教师通过适时恰当地提出问题,给学生提问的示范,可使学生领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艺术,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孕育创新精神,能保证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系统性、有效性和持久性. 目前,虽然问题设计已引起每个老师的重视,但也存在一些认识上的偏差,在问题设计上还存在许多虚浮和无效的现象:有的教师设计的问题偏离教学内容的关键,或仅仅限于低水平而流于形式;有的教师所设计的问题缺乏思维挑战性,学生轻而易举就能获得答案,没有探究的兴趣和愿望;有时教师设计的问题很凌乱、繁杂,学生不知道如何回答是好等等,另一方面由于受到传统的教学方法束缚,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数学教材中习题基本上是为了使学生了解和牢记数学结论而设计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以死记硬背代替参与,以机械方法代替智力活动的倾向,这样大大抹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因此,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将大量采用操作实践、自主探索、大胆推测、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等活动方式,而课堂教学也必将打破原来封闭的状态,努力创设一种动态、开放、主动的学习环境和学习的态势。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鲜明的指向性,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那么怎样在教学中精心设计问题,来启迪学生的思呢?下面我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谈几点看法: 一、问题设计之前的分析与思考 现行数学教材的编写绝大多数是高度简略的,没有阐述知识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以及研究方法,而在学生学习时,又必须让他们充分经历知识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体会探究未知知识的方法和快感。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思考以下三个问题:一是该教什么?要分清教材中哪些是基本的理论,哪些是基本的结论,隐含了哪些研究问题的方法,经过了怎样的研究过程;二是为什么而教?要明确所教的目的,即三维目标,学习这些内容有什么实际应用,能解

浅谈数学课堂上如何进行有效提问

浅谈数学课堂上如何进行有效提问 钦州市钦南区犀牛脚镇沙角小学苏银开 内容摘要:课堂提问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信息输出与反馈的桥梁,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产生情感共鸣的纽带。教育心理学揭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在教学中,要营造愉悦的问题情境,诱导学生参与学习;提问要抓住关键,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注重提问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灵活性;注意提问的循序渐进,指导学生系统探究。 关键词:课堂有效性提问引导 古人曰:“学贵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也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创新。而课堂提问是落实教学目标,促进师生之间进行信息互动交流的重要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恰当的提问,启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检查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都有积极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如何巧妙地把问题贯穿于教学服务于教学,做到恰倒好处的抛砖引玉,把握课堂提问技巧和方法,是提高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是值得我们探究的课题。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我有几点粗浅的意见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重新认识课堂提问的价值所在 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的提问与学生的回答既是教学信息的传播

过程,又是师生情感交流与合作的过程。课堂提问作为一种小学数学教学行为,其教学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提问是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调动行为,能集中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心智、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引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愿望。 2、提问作为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互动活动的召唤与动员行为,可以促进学生表达小学数学学习中的观点,流露情感,加强学生间的交流,促进人际活动。 3、提问是数学课堂教学秩序的管理行为,可以维持正常有序的教学秩序,使学生的精力集中到数学教学上来。 总之,我们老师们要全面认识和发挥提问的教学价值,转变以往提问过于偏重认知效益,忽视情感和行为效益的行动方式,强化提问在增进学生数学学习情感、经验积累等方面的作用,满足不同层次学生数学课堂学习及情感需求,促进学生知、情、意的和谐发展。 二、反思我们的课堂提问 纵观我们的课堂,师生一问一答,热热闹闹,乐此不疲。但低效重复式的提问,或不着边际与要点的提问等等,学生的思维不但没有得到启发,而且教学效率微乎其微。究因何在?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一)问题的提出,缺乏主体性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的过程,那么这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是谁发现的,是谁提出的,这是一个以谁为教学主体的问题。在课堂教学的“提问─回答─反馈”的环节中,提问由谁主导,反馈

九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测试题.docx

一、选择题 1、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的一个根是0,则的值为( B ) A、 B 、C、或 D、 2、关于的方程的根的情况是(A) A、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C、无实数根B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D、不能确 定 3、如果关于的方程的两个实数根互为倒数,那么的值为( C ) A、B、C、 D、 4、已知关于的方程有实数根,则的取值范围是( B ) A、B、C、 D、 5、市政府为了申办 2010 年冬奥会决定改善城市容貌,绿化环境,计划经过 两年时间,绿地面积增加44%,这两年平均绿地面积的增长率是(B)

A、19% B 、20%C、 21%D、22% 6、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长恰好是方程的两个根,则这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是(B) A、 B 、3C、 6D、 9 7、如果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一个根,是一元二次方程 的一个根,那么的值是(D) A、1 或2 B、0 或 C 、或 D、0或 3 8、若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满足下列关系: , ,则这个一元二次方程为(B) A、B、 C、D、 二、填空题 9、写出一个一元二次方程使它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系数的 和为零,该方程可以是 ____x2-2x+1=0_________。

10、写出一个一元二次方程,使它没有实数解,该方程可以是__x2 -x+1=0_______。 11、写出一个一元二次方程,使它的两实数根之和为3,该方程可以是 __x2 -2x+2=0___________。 12、写出一个既能直接开方法解,又能用因式分解法解的一元二次方程是__(x+1)2=9________。 三、解下列方程 13、 1、2 14、 四、解答题 15、制造一种产品,原来每件的成本是 500 元,销售价为 625 元,经市场预测,该产品销售价第一个月将降低20%,第二个月比第一个月提高6%,为了使第二个月的销售利润达到原来的水平,该产品的成本价平均每月应降低百分之几? 16、如图所示,四边形是矩形,,。动点P、Q 分别同时从 A、C 出发,点 P 以 3cm/s 的速度向 D移动,直到 D为止, Q以 2cm/s 的速度向 B 移动。

小学一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设计及案例

小学一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设计及案例,只要在网上一搜索就几十页,优秀的案例确实很多,但始终还是找不到适合我所需求的那一份。在具体的教学实际中,设计的问题往往会不一定适合学生,这时教师就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要敢于调整学习坡度,适当引导,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数学教学实效。 关于小学一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教材中都以情境图作为呈现“解决问题”的方式,学生直接从图中获得信息,体现出教材生动具体生活化的风格,同时弱化了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要我们做到激发学生的兴趣的同时,使学生学会评价和反思自己的解决方法。对解决问题的教学,我结合常规教学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谈谈自己平时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理解题意 再生动具体的情境图,即便学生都能会意,但要了解在学生的心理真正的解决思路,必要从学生对题意的理解着手,也只有通过学生表述题意,才能让我更好地了解他们解决问题的意图。因此读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但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要正确、流利、完整地读出,是相对比较困难,也是我们教师需要攻克的一道难关。在呈现情境图时,即便学生只言片语地阐述出大概意思,也要即时给予肯定,教师应让学生抓住问题的本质,完整讲述出题意就成了教学的关键。 如在教学《用数学》时,图中呈现出的大括号和问号时,对学生而言都是陌生的,这时如果让学生一下子就去提问题,显然操之过急。因此首先让学生通过观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图意时,教师从中引导逐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使学生思维能力得到发展。这个表述图意的环节得到成熟的时候,学生就对提出的问题水到渠成。又如:大括号在下面,一共有13个松子,篮子外面有5个,问号打在篮子上面。学生可能在草率地理解题意后,列出算式:8+5=13(个)。这时教师会重新引导学生慢慢地说清楚已经知道的数学信息,从而抽象成完整简洁的语言讲述:“一共有13个松子,拿走了5个,篮子里还剩几个松子?”通过让学生讲述题意的同时,在提问题的时候把数学信息也说在一起,让学生明白解决的问题要通过计算得出来的。让学生重新审视问题,对自己所解决的方法进行评价及反思,与此同时,在讲述的过程中慢慢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助解决问题。 二、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思维抽象能力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数学学习决定学生数学思维的水平和质量。现在学生的学习大部分是学校课堂教学情境下进行的,因此课堂的数学教学对学生数学学习、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课标所提倡的学习方式。课堂中,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