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复习第四单元(第2课时)

复习第四单元(第2课时)

复习第四单元(第2课时)

课题:复习第四单元(第2课时)备课时间:上课时间:

高中化学 专题4 第1单元第2课时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等电子原理教案 苏教版选修3

第2课时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等电子原理 [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了解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通过对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的探究,建立判断分子空间构型的思维模型。2.了解等电子体的概念及判断方法,能用等电子原理解释物质的结构和某些性质。 一、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 1.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的基本内容 分子中的价电子对(包括成键电子对和孤电子对)由于相互排斥作用,而趋向于尽可能彼此远离以减小斥力,分子尽可能采取对称的空间构型。 (1)当中心原子的价电子全部参与成键时,为使价电子斥力最小,就要求尽可能采取对称结构。 (2)当中心原子的价电子部分参与成键时,未参与成键的孤电子对与成键电子对之间及孤电子对之间、成键电子对之间的斥力不同,从而影响分子的空间构型。 (3)电子对之间的夹角越大,相互之间的斥力越小。 2.价电子对的计算 (1)AB m 型分子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数目的计算方法 AB m 型分子(A 是中心原子,B 是配位原子)中价层电子对数n 的计算: n = 中心原子的价电子数+每个配位原子提供的价电子数×m 2 (2)在计算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时应注意如下规定 ①作为配位原子,卤素原子和H 原子提供1个电子,氧族元素的原子不提供电子; ②作为中心原子,卤素原子按提供7个电子计算,氧族元素的原子按提供6个电子计算; ③对于复杂离子,在计算价层电子对数时,还应加上负离子的电荷数或减去正离子的电荷数。如PO 3- 4中P 原子价层电子数应加上3,而NH + 4中N 原子的价层电子数应减去1; ④计算电子对数时,若剩余1个电子,即出现奇数电子,也把这个单电子当作1对电子处理; ⑤双键、叁键等多重键作为1对电子看待。 3.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与分子的几何构型 (1)中心原子中的价电子全部参与形成共价键的分子的几何构型如下表所示(由中心原子周围的原子数m 来预测): AB m 几何构型 示例 m =2 直线形 CO 2、BeCl 2 m =3 平面三角形 CH 2O 、BF 3

七年级下册英语第二单元(第四课时)

Unit 2 What time do you go to school 一、学习目标 1. 学习用what time和when引导的特殊疑问句询问时间。 —What time do you get up—I get up at six o’clock. —What time does he eat breakfast—He eats breakfast at seven o’clock. When does Scott go to work 2. 学习表示频率的副词。 3. 能谈论作息时间及表达时间。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 单词:brush, tooth, work, job, exercise, run, walk, clean, taste, life 2.短语: get up, get dressed, take a shower, a quarter past three in the afternoon , a quarter to seven in the evening, do one’s homework , lots of, eat breakfast/ lunch/ dinner , go to school , go home , get home, go to bed 3. 句型: 1)What time do you usually get up你通常什么时候起床 When do your friends exercise你的朋友们什么时候锻炼 2)I always get up at five fifty. 我总是在五点五十起床。 I never get up so early.我从没有这么早起床过。 I usually get up at six thirty. 我通常六点半起床。 3)In the evening, I either watch TV or play computer games. 在晚上,我要么看电视,要么玩电脑游戏。 难点:时间的表达法。 一、单词领读 brush v. 刷;刷净 n. 刷子work v. & n.工作 exercise v. & n.锻炼;练习walk v. & n.行走;步行 run v. 跑;奔taste v.有某种味道;品尝 n. 味道;滋味 clean v.打扫;弄干净adj. 干净的tooth n.牙齿 job n.工作;职业life n.生活;生命二、重点单词 【单词学习】☆1. brush v.刷;刷净n. 刷子 【用法】作动词时,常构成短语brush one’s teeth 刷牙。 作名词时,其复数形式为:brushes。 【例句】 He brushes his teeth three times a day.他一天刷三次牙。 I have two painting brushes. 我有两支画笔。 【考题链接】He always _______ his teeth in the morning. A. brush B. brushes C. brushing D. brushs 答案:B 思路分析:主语he是第三人称单数,故谓语动词用第三人称单数形式,brush的第三人称单数形式是brushes,故选B项。 ☆2. tooth n. 牙齿 【例句】His teeth are very healthy. 他的牙齿很健康。 【考题链接】 How many ____ do you have A. tooth B. tooths C. toothes D. teeth 答案:D 思路分析:how many 后接名词复数形式,排除A项;而tooth的复数形式为teeth,故排除B, C两项。 ☆3. work v. & n.工作 【用法】作动词时,表示工作,后一般接表地点的名词。 作名词时,为不可数名词。 【例句】His sister works in a clothes store. 他姐姐在一家衣服店工作。 I have much work to do.我有很多工作要做。 【拓展】go to work去上班 at work 在工作after work 下班后 worker n. 工人 【例句】Her brother is a worker. 她的弟弟是一名工人。 【考题链接】 The ____ often does some ____. A. work; work B. worker; work C. work; worker D. worker; works 答案:B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4课时教案

Unit 2 Where is the Science Museum? Period 4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能够听、说、认读四个方位词:south , east , west , north 。 2、能够听、说、认读短语:turn left, turn right , go straight 。 3、能够听、说、认读句型: Can I get to the museum ? Go straight for five minutes. Then turn left.并进行关键词的替换操练。 二、能力目标: 1、能够通过学到的方位词认地图,并为他人指路; 2、能够就不同地图自行编排对话。 三、情感目标 通过中国地图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四会短语:turn left, turn right , go straight . 难点:straight 的发音。 课前准备: 1、Part B 部分的单词卡片; 2、录音机、录音带以及教学课件。 板书设计: 教学步骤: 1、热身:左右手互动游戏 2、复习:Free talk 通过自由会话,对过去学过的知识进行操练, 如:How do you go to school ? Can you go to school by / on … ? ...What S outh

this in English ?---hand. 3、新课呈现: a.通过左右手引出left/right. 左右手互换,让学生说出来,进行巩固练习。老师通过作出旋转的手势,引出单词turn,然后自身旋转引出: turn left, turn right ,直走引出词组go straight , 并进行教学; b.老师发令,学生一起做动作,玩转身游戏来操练词组turn left、turn right 、go straight; 4、学习与操练: a.通过How can I get to the door / window …?句型对turn left, turn right ,go straight 进行现场运用,直观易掌握,在操练中老师做示范,特意直走不停下来,使学生很快能够想到课文里的句子for five minutes,从而说出go straight for 5 seconds 的句子。操练句子引出本课时句型:How can I get to the museum ? b.板书turn left、turn right、go straight并画出方向箭头,显示出指南针图,从而教授south 、east 、 west 、 north。 c.老师以本人为参照物,左右手作出手势,带领学生操练方位词 d.出示中国地图巩固句型west /east /south /northof …(place),并进行爱 国教育。Point to the map of China and ask. T:Do you love China ? Ss: Yes! T: I love China ,I love the cities of China. I know Beijing is the capital of China , I know Shanghai is the biggest city in China.How about you ? Look at the map of China , and talk about it . 学生就地图介绍中国主要城市地理位置. T:Where is Beijing?--- Beijing is east of Shanghai 拓展到Beining is in the north of China.对…is in the east/west/south/north of China.句型进行拓展学习。 e.出示课本中的地图,进行听力练习,对句型west /east /south /north of …(place)进行进一步操练。 f.请学生听Let’s talk 部分录音,在老师发下的城市平面图上标出到达post office 的路线。 g.看课本中对话听录音,同桌进行模仿对话练习。 5、巩固延伸 Group work :4人一组,从课本中的地图中选地点,告诉搭档如何到达.起点: cinema,小组操练后,最后上台进行展示。 (小学英语授课)

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二单元第四课时《晒太阳》苏教版

第二单元《星空中的天体》 第一课《晒太阳》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认识宇宙天体的第一课。太阳和月亮是最常见的天体,本课先来认识太阳。人们可以利用太阳的光和热做很多事情,也可以利用太阳的位置来辨别方向。教材内容主要包含四个活动:第一个活动,交流人们利用太阳的事例,教材主要呈现的是利用太阳的热,让学生知道太阳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第二个活动,动手做一个简易太阳能热水器,通过在阳光下晒水的对比活动,真切地感受到太阳可以提供热。关于窗户作用的思考则是补充说明,太阳不仅提供热还提供光,这往往是学生容易忽视的一个方面,这里让学生认识其重要性。第三个活动,通过前后两幅图的观察、对比,发现太阳在一天中位置会发生改变,并知道太阳东升西落,进而认识东南西北。第四个活动,让学生描述学校里不同方向的标志物,这是一个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需要根据太阳的位置以及当时的时间来确定方向。 二、学情分析 儿童对于天空中天体的认识既熟悉又陌生。虽然他们知道天上有太阳、月亮和星星,并且能在无意识中观察到它们的变化。但由于距离的原因,观察立场的局限性,使得他们对于宇宙天体有一些简单不科学的认识,因此通过设计一些科学活动,让他们动手动脑,从而帮助他们建立起对宇宙天体的一些正确基本的知识。 三、学习目标 1.通过多种感官感知太阳能够发光发热;

2.能够利用太阳的东升西落辨认方向; 3.愿意观察一天中太阳位置的变化并发现太阳的运动规律; 四、重点与难点 重点:知道太阳能够发光发热,能够利用太阳的位置辨认方向。 难点:观察并描述一天中太阳位置的变化。 五、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材料:铁片、黑色雨伞、石块等材料 六、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童话故事《太阳和地球比美》 (一)提问导入 1.提问:(1)你觉得太阳和地球谁更美呢?(它们一样都很美,谁也离不开谁) (2)假如没有了太阳,地球会是怎样的呢?你能从生活中的一些事例来说一说吗?(学生自由发言)2.小结:地球离不开太阳,太阳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太阳。 3.出示课件图片:图片中的他们在干什么呢?(晒衣服、晒粮食、安装太阳能热水器、晒太阳取暖) 4.他们都是利用了什么方法来解决问题的呢?(晒太阳---板书)是利用了太阳给我们带来的“礼物”——光和热(板书:光、热)

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2课时

第2课时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一、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1.运动的含义 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01变化和□02过程。 2.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1)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03根本属性和□04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05运动的物质。 (2)运动是□06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07承担者。脱离□08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续表

二、运动是有规律的 1.规律的含义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01固有的、□02本质的、□03必然的、□04稳定的联系。 2.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 (1)规律的客观性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05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06被创造,也不能□07被消灭。 (2)规律的普遍性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08固有的规律。没有□09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10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 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的方法论要求 (1)必须□11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而不能□12违背规律。一旦违背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13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14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15条件和□16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思考Ⅰ.王夫之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属于什么哲学观点? 提示: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观点。主张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Ⅱ.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意味着改变或创造规律吗? 提示: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只能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

专题4烃的衍生物第二单元醇酚1醇第2课时练习

专题4烃的衍生物第二单元醇酚1醇第2课时练习 例1.乙醇的分子结构为:,乙醇与钠反应时,断开的键是 ;与HX反应时,断开的键是;分子内脱水生成乙烯时,断开的键是;分子间脱水生成乙醚时,断开的键是;在铜催化作用下发生催化氧化反应时,断开的键是;酯化反应时,断开的键是。[参考答案]④;③;①③;③④;④⑤;④ 例2.婴儿用一次性尿片中有一层能吸水保水的物质。下列高分子中有可能被采用的是() [参考答案]B 例3.A、B、C三种醇同足量的金属钠反应,在相同条件下产生相同体积的氢气,消耗这三种醇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6:2,则A、B、C三种醇分子中的羟基数之比是( ) A.3 :2 :1 B.2 :6 :3 C.3 :6 :2 D.2 :1 :3 [参考答案]D 例4.催化氧化产物是的醇是() [参考答案]A 例5.在下列醇中,不能脱水变成同碳原子数的烯烃的是() A.2,2-二甲基-1-丙醇B.2-戊醇 C.3-甲基-2-丁醇D.2-甲基-2-丁醇 [参考答案]A 例6.今有组成为CH4O和C3H8O的混合物,在一定条件下进行脱水反应,可能生成的有机

物的种数为() A.3种B.4种C.7种D.8种 [参考答案]C,思路分析:本题考查饱和一元醇的通式、同分异构体及醇的脱水方式。CH4O 可写成CH3OH;C3H8O可写成CH3CH2CH2OH或。分子内脱水产物: CH3CH=CH2。分子间脱水产物有:CH3OCH3、CH3CH2CH2OCH2CH2CH3、、 CH3OCH2CH2CH3、、。 例7.化学家诺贝尔一生研究最多的是硝化甘油,他希望硝化甘油能被更安全地应用于民用爆破。请写出浓硝酸与甘油反应生成硝化甘油的化学方程式。 [参考答案] 例8.若丙醇中的氧为18O,它与乙酸反应生成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102 B.104 C.120 D.122 [参考答案]B 1.下列物质的名称中,正确的是() A.1,1-二甲基-3-丙醇B.2-甲基-4-丁醇 C.3-甲基-1-丁醇D.3,3-二甲基-1-丙醇 [参考答案]C 2.(2006·上海)二甘醇可用作溶剂、纺织助剂等,一旦进入人体会导致急性肾衰竭,危及生命。二甘醇的结构简式是HO-CH2CH2-O—CH2CH2-OH。下列有关二甘醇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不能发生消去反应B.能发生取代反应 C.能溶于水,不溶于乙醇D.符合通式C n H2n O3 [参考答案]B,解析:二甘醇的结构中有两个-OH,一个-O-,具有醇羟基的典型性质,能发生消去反应、取代反应、氧化反应、能溶于水和有机溶剂,则A、C不正确,B正确;通式中C与H原子关系类似烷烃C m H2n+2 ,故D不正确。 3.丙烯醇(CH2=CH-CH2OH)可发生的化学反应有() ①加成②氧化③燃烧④加聚⑤取代

译林英语四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afterschool四课时教案

英语(四年级下册) 转载自牛津英语网 南京市芳草园小学孙磊 Unit 2 After school Story time & Song time Teaching contents 教学内容 Story time & Song time Teaching aims and learning objectives 教学目标 1. 能初步听懂、会说、会读单词及词组:today, go and …, come and …, a football match。 2. 能初步听懂、会说、会读、会写单词:Monday, Wednesday, Saturday。 3. 能初步听懂、会说、会读句型:I have …He/She has …We don’t have… What day is it today?及回答It’s… What a pity! All right. 4. 初步感知第三人称单数形式has的用法。 5. 初步会唱歌曲Days of the week。 Focus of the lesson and predicted area of difficulty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从整体上阅读故事并理解。 2. 学生能够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对话,表演故事。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阅读理解故事并表演。 Teaching procedures 教学过程 Step 1 Greeting 1. Free talk 2. Song time: Days of the week 【设计意图:用歌曲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进入本节课的学习,并由此话题引出接下来要学习的内容。】

英语五年级教案Unit2第4课时

五年级英语教案 教学单元Unit2 Vocation Plans 第4课时课题Practice 教学内容词汇:by ship ,by plane, by bus, by train ,stay in a hotel, stay with my aunt and uncle, go camping, go sightseeing 句型: H ow are you going to get to ……?We’re going to go by…….Where are you going to stay?We’re going to stay ……. 语法: by + traffic way 教学目标Master the new words Talking about the weather and the seasons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Teaching key points:1、Learn to chant. Teaching difficult points:by + traffic way用法。 教学准备 A tape recorder. 教学过程 Step 1: Warming-up T: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omorrow? Where are you going? How are going to ……? Where are you going to stay? Step 2: Presentation Practice 1 1.Ask the Ss to read the questions first. 2.Ask the Ss to use“He/She is going there by ……” to tell about questions A-B. 3.Listen to the questions A-B and check the answers. 4.Ask the Ss to use“He is going to ……” to tell about questions C-D. 5.Listen to the questions C-D and check the answers. Practice 2 1.T:May Day is coming. Gogo is going to Hong Kong for vacation. How is he going to get to Hong Kong?Ss:He is going by bus. 2. Ss practice in groups.

二次根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章 实数 7.二次根式(第1课时) 一、学情分析 七年级上学期已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本学期又学习了有理数的平方根、立方根,认识了实数.这些都为本课时学习二次根式的运算公式提供了知识基础.当然,毕竟是一个新的运算,学生有一个熟悉的过程,运算的熟练程度尚有一定的差距,在本节课及后两节课的学习中,应针对学生的基础情况,控制上课速度和题目的难度. 二、教材分析 本节分为三个课时。第一课时,认识二次根式和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探索二次根式的性质,并能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将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的形式;第二课时,基于二次根式的性质得到二次根式乘除的法则以及加减运算的法则,进而利用它们进行二次根式的运算;第三课时,进一步进行二次根式的运算,发展学生的运算技能,并关注解决问题方式的多样化,提高学生运用法则的灵活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此,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是: 1.认识二次根式和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 2.探索二次根式的性质. 3.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将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 三、教学设计 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明晰概念;第二环节:探究性质; 第三环节:知识巩固;第四环节:知识拓展;第五环节:课时小结; 第一环节:明晰概念 问题1 :5,11,2.7,121 49,))((b c b c -+(其中b=24,c=25),上述式子有什么共同特征? 答:都含有开方运算,并且被开方数都是非负数。 介绍二次根式的概念。一般地,式子)0(≥a a 叫做二次根式。a 叫做被开方数.强调条件:0≥a . 问题2:二次根式怎样进行运算呢? 答:这是我们本节课要解决的新问题. 意图:通过问题,回顾旧知,为导出新知打好基础. 第二环节:探究性质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二单元第4课时

第4课时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估算 【教学目标】 1、体会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估算的意识及能力,并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2、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及合作、交往的意识,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加、减法估算的方法。 难点: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填空。 (1)实验小学今年有学生1021人,约是()人。 (2)小明家到学生有492米,约是()米。 (3)一台电视机售价是1095元,约是()元。 (4)学校图书馆又买来新书702本,约是()本。 小结:这种猜测大约数量的过程叫估计。 2、结合生活实际,了解估算。 (1)小红想买一支5元的钢笔,一个4元的笔记本,你能快速说一说小红大约要带多少钱吗? (2)一盆花25朵,一盆花33朵,一共大约几十朵花?(多媒体出示图片)总结:刚才的过程不仅估计了价钱和数量还进行了计算,就是一种估算。(板书:估算) 二、探究新知 1、阅读与理解。 提问:观察教材第15页图文,题中的问题是什么?解决这个需要利用哪些信息?组织学生读题,并思考。 (1)六个年级的学生共约多少人? (2)怎么才能使电影院里坐得下六个年级的学生? 2、分析与解答。 师:怎么解决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的问题呢? 生:先求出六个年级的总数,然后将总人数与电影院的座位数进行比较,小

于座位数时能坐得下。 师:六个年级的总人数是223+234,这是我们没有学过的运算,它等于多少呢? 师明确要向知道总人数是否小于座位数,除了计算出223+239的准确值外,还可以进行估算,然后比较大小。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估算的方法,然后交流。 生1:223大于200,234也大于200,223+234一定大于400,但还是不确定是否大于441。 生2:这样的估算差距有点大,可以把223看成220,234看成230,223大于220,234大于230,220+230=450,223+234一定大于450,450比441大,坐不下。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估算时,采取的策略不同,估算的结果也不同。这两种方法都是估算,但是第二种方法更加合理,如果电影院的座位数时390个,那么刚刚提到的估算哪个更好呢?(学生1的方法)所以,我们在进行估算时,要多观察,然后选择合理的估算策略。 3、回顾与反思。 (1)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算的,你的估算合理吗? (2)如果两个旅行团分别有196名和226名团员,这两个旅行团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三”第6题。 先让学生估算出写在鱼身上的得数,再填一填将鱼上的算式分别写在相应的框里,然后在小组中交流。 2、完成“练习三”第8题。 要求学生观察题目,弄清楚题目要求,再按要求进行估算,把结果写在教材上,然后相互交流。 3、完成“练习三”第13题。 根据条件想一想能够提出哪些问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数学:3.1 二次根式(第4课时)同步练习(苏科版九年级上)

南沙初中初三数学练习(4) 2008 班级 姓名 学号 得分 1.在二次根式a 5,a 8, 9 c ,22b a +,3a 中,最简二次根式共有( ) (A )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2.计算()()1212-+,正确结果是( ) (A )0 (B )1 (C )2 (D )3 3.下列各组二次根式中是同类二次根式的是 ( ) A .2 112与 B .2718与 C .313与 D .5445与 4.把a a 1-根号外的因式移到根号内得 ( ) A .a B .-a C .-a - D .a - 5.当0

苏教版化学必修1:专题4 第一单元 第二课时 课堂达标即时巩固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硫酸厂应该建在靠近原料产地的地区 B .接触法制硫酸的主要步骤是造气、接触氧化和三氧化硫的吸收 C .由于常压下SO 2转化为SO 3的转化率很高,所以SO 2接触氧化时不采用高压的反应条件 D .工业“三废”的综合利用不仅减少污染,还获得有用的副产品 解析:选A 。硫酸是液体,具有较强的腐蚀性,不便于运输(与固体物质相比较),故应把硫酸厂建在离消费中心近的地区,一般不靠近原料区,故A 不正确。 2.下列化学反应能体现稀硫酸酸性的是( ) ①Fe 2O 3+3H 2SO 4===Fe 2(SO 4)3+3H 2O ②Mg +H 2SO 4===MgSO 4+H 2↑ ③MgCO 3+H 2SO 4===MgSO 4+H 2O +CO 2↑ ④2NaOH +H 2SO 4===Na 2SO 4+2H 2O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 D .①②③④ 解析:选D 。反应后硫酸只要生成硫酸盐就体现硫酸的酸性。①中的Fe 2(SO 4)3、②③中的MgSO 4、④中的Na 2SO 4均为硫酸生成的盐,故都体现了硫酸的酸性。 3.下列变化过程中硫元素的化合价降低的是( ) A .用硫化亚铁与稀盐酸反应制取硫化氢气体 B .实验室用亚硫酸钠与浓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硫 C .氢硫酸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变浑浊 D .重晶石(BaSO 4)与焦炭混合,在高温下可制得一氧化碳和硫化钡 解析:选D 。A 、B 两项中的反应均属于复分解反应,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均没有发生变化;C 项中H 2S 被空气中的O 2氧化为硫单质,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D 项中发生反应BaSO 4+4C=====高温 BaS +4CO ↑,硫元素的化合价降低。 4 (1)(2)其中一个稍作改进就能成为可行方案的是________,改进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完全错误的是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甲、丙、戊分别根据浓硫酸的脱水性、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吸水性设计,方案可行。 (2)乙中浓硫酸使铝钝化,加热即可反应。而常温下铝片可与稀硫酸反应产生H 2。 (3)丁错,挥发性酸遇浓氨水产生白烟,而浓硫酸不属于挥发性酸。 答案:(1)甲、丙、戊 (2)乙 增加加热条件(或将结论改为常温下反应产生气体的为稀硫酸) (3)丁 硫酸是高沸点酸,没有挥发性 5.(Ⅰ)在试管里放入一块铜片,注入一定体积的浓硫酸,给试管加热,使之反应。 (1)若铜片还有剩余,硫酸________消耗完毕(填“已”或“没有”)。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六年级英语下册第二单元第四课时练习题

人教版六年级英语下册第二单元第四课时练习题 当堂检测(每课一练) 一、翻译 1 Don’t worry. ____________________ 2 see the doctor ___________________ 3 take some medicine _______________ 4 drink hot water____________________ 5 stay in bed ____________________ 6 have a cold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excite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angr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bore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tire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连词成句 1 am I happy 2 have headache I a 3 is what matter the 4 my hurt I leg 三选择 1( ) ----_________________ ------ I have the flu A How do you feel? B How are you? 2( ) -----What’s the matter? ------_________________ A My nose hurts B I feel happy C I feel sad 3( ) ----How does Amy feel? -----___________________ A I have a headache B I have a fever C I feel happy 4( ) ----How are you? ----- ______________ A I’m fine thanks. B I feel happy C I have a toothache 5 ( ) ---- Do you have a headache? ----___________________

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时教案

教学 内容Unit 2My Week 备课 老师王国茹 授课人 教学目标1. 能听、说、认读单词“often”和“park”。 2. 能听懂、会说句子“Do you often read books in this park?”,“I like this park very much.”,“Me too.”。 3. 能完成“Let’s try”部分的听力任务。 4. 感知英语在日常生活中的实用性,鼓励学生学习有用的英语。 教学重点1. 能听、说、认读单词“often”和“park”。 2. 能听懂、会说句子“Do you often read books in this park?”,“I like this park very much.”,“Me too.”。 教学难点1. 能灵活运用句型“Do you often …?”询问他人的日常活动并作出相应的回答。 2. 单词“often”表示的频率。 教法设计学法指导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机和录音带、词卡。 2. 学生准备人物头饰、画笔和画纸。 教学活动过程设计执教者修改设计 一、课前热身(Warm-up) 1. Free talk T: Hello, everyone. Nice to meet you. Ss: Nice to see you, too. T: How are you today? Ss: Very well, thank you. T: S1, what do you often do on the weekend? S1: I often …

T: S2, what do you often do on the weekend? S2: I often … 2. 教师请两三组学生上讲台表演“B. Let’s learn”部分的对话。 二、课前预习(Preview) 1. 教师说单词,如“play”,学生快速说出相应的短语,如“play football”。 2. 教师随机说出上一节课学习的词组,全班学生做相应的动作。 三、新课呈现(Presentation) B. Let’s talk 1. 教学新单词 (1) 教师说:“Do you know what I like doing? I like reading books. I often read books. I read books on Mondays, Wednesdays Thursdays, Saturdays and Sundays. Do you often read books? What do you often do?”,由此引出单词“often”。 (2) 教师用出示“公园”的图片,引出单词“park”。 (3) 师生用“唱反调”的方式操练新单词。 (4) 教师出示下列句式,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造句子:I often _________ in the park. 2. 教师把生词写在黑板上,带领学生读几遍。带

第七节 二次根式 第4课时 导学案

子洲三中 “双主”高效课堂 数学 导学案 2014-2015 学年第一学期 姓名: 组名: 使用时间2014年 月 日 年 级 科 目 课 题 主 备 人 备 课 方 式 负责人(签字) 审核领导(签字) 序号 八(3) 数学 第七节 二次根式 第4课时 乔智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分母有理化的概念。 2.掌握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顺序。 二、【学习过程】 (一)、学习准备 1、有理化因式:两个含有二次根式的代数式相乘,如果它们的积不含________________,我们说这两个代数式互为有理化因式。 2、二次根式:形如)0(≥a a 的式子叫做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_叫做被开方数。 3、二次根式的乘、除法则(1));0,0(__________≥≥=b a ab (2) )0,0(__________>≥=b a b a 。 4、阅读教材:第七节《二次根式》(四) (二)、教材精读 5、分母有理化的概念 例1计算:(1) ;3 1 (2) 5 2 。 归纳:分母有理化:把 中的根号化去叫做分母有理化。 实践练习:把下面各式分母有理化:(1) ;3 3 (2) 5 22。 解:(1) )(() ______;3333==??=() () 6、分母有理化的依据 例2 将 3 51 -分母有理化。 解: ()()()() == ?-?= -)35(1351 归纳:分母有理化的依据是分式的基本性质。 实践练习:化简:(1);2 2 2+ (2) 2 31 -。 7、有理化因式 例3化简(1) ;1 21 + (2) 3 2236 -。 归纳:常见的有理化因式有a 与________,b a +与____________,d c b a +与 ___________。 实践练习:计算(1)01)22()32(----; (2) 2 53 +。 (三)、教材拓展 8、例4计算(1) 1 32 121++-; (2) 0)13(81 21 -+-+。 归纳:分母有理化的方法:将分子和分母都乘分母的有理化因式,化去分母中的根号。

高中化学 专题4 分子空间结构与物质性质 第1单元 分子构型与物质的性质(第2课时)分子的极性与手性

分子的极性与手性分子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下列粒子中不存在非极性键的是( ) A.C2H4 B.H2O2 C.NH+4 . D.C2H5OH 【答案】C 2.下列分子中,属于含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的是( ) A.H2O . B.Cl2 C.NH3 . https://www.doczj.com/doc/ae17980089.html,l4 【解析】H2O分子中O—H键为极性键,整个分子的电荷分布不对称,是极性分子。Cl2是双原子单质分子,属于含非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NH3分子中N—H键是极性键,分子构型是三角锥型,电荷分布不对称,是极性分子。CCl4分子中C—Cl键是极性键,分子构型呈正四面体型,电荷分布对称,是非极性分子。 【答案】D 3.实验测得BeCl2为共价化合物,两个Be—Cl键间的夹角为180°,则BeCl2属于( ) A.由极性键构成的极性分子 B.由极性键构成的非极性分子 C.由非极性键构成的极性分子 D.由非极性键构成的非极性分子 【解析】Be—Cl键由不同元素的原子形成,两种原子吸引电子能力不同,为极性键。由于两个Be—Cl键间的夹角为180°,分子空间构型为直线形,分子内正负电荷重心重合,共价键的极性抵消,分子没有极性。由此可见,BeCl2属于由极性键构成的非极性分子。 【答案】B 4.膦(PH3)又称磷化氢,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有大蒜臭味的有毒气体,电石气的杂质中常含有磷化氢。以下关于PH3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导学号:61480045】 A.PH3分子中有未成键的孤电子对 B.PH3是极性分子 C.它的分子构型是平面三角形 D.磷原子采用sp3杂化方式 【解析】PH3分子中含有3个σ键和一个孤电子对,故杂化轨道的数目为4,采取sp3杂化方式,分子构型为三角锥型,与NH3相似。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课时教案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课题一:方向与位置(一) 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内容】教材18页例1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活动,认识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 2、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对任意角度具体方向的准确描述。 【教学过程】 一、室内定向小游戏 游戏说明:教师课前设计好任务书两份,说明宝物(彩色图卡代表)所藏地点。例如:宝物一:第二列第三排;宝物二:第四排第五列;宝物三……。教师事先请参赛的两个组的同学回避,然后将图卡交给任务书上所列位置的同学藏好。 1、夺宝奇兵──室内定向小游戏。 教师宣布游戏任务和规则:请两个参赛小组按照各自任务书的提示,按顺序寻找到任务书上所列的宝物,速度最快的小组获得胜利。 2、请两个参赛组谈谈感受。 老师注意引导他们从小组分工合作,解决问题的方法上来谈一谈。 3、讨论:假如只告诉排数或者列数,找起来容易吗?为 什么?这样确定物体的位置一般要用到几个条件? 二、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1、教师结合主题图介绍公园定向运动。 2、观察公园定向运动图,在小组内说说你了解到的信息和不明白的地方。 3、全班汇报,交流答疑; 4、教师小结。 三、学习根据方向和位置确定物体的位置 1、思考并讨论“哪种方法更准确”。 全班汇报。 教师板书描述方法,并有意识归成两类:方向和距离。 2、思考并讨论“一号点在什么地方”。 全班汇报,阐述观点及理由。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擦去不准确的描述,引导更为准确的描述方法。 3、小结:(1)要确定物体的位置,必须同时知道方向和 距离两个条件;(2)我们可以利用物体方位与四个正方位所形 成的角度更加准确地描述方向,并且一般先说与物体所在方向离得较近(夹角较小)的方位。 四、巩固练习 1、练一练:你说我摆,为小动物安家。 (课前剪好小图片,课上动手操作。) 例:我把熊猫的家安在西偏北30度的 方向上,熊猫摆在哪? 例:我把熊猫的家安在偏, 的方向上。 2、小组试一试解决。练习:以雷达站为观测点,填一填。 巡洋舰的位置是偏度,距离雷达站千米。 鱼雷艇的位置是偏度,距离雷达站千米。 护卫舰的位置是偏度,距离雷达站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