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总督署

总督署

总督署
总督署

(这是一个自己东拼西凑出来的导游词,优点是史料丰富,缺点是没有重点。)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您到保定观光旅游。我是保定嘉华旅行社的导游“金逸逸田”,很荣幸为您服务,咱们的司机师傅姓赵,赵师傅驾驶经验丰富,请大家放心。我和赵师傅将竭诚为您服务。今天我们的目的地是直隶总督署。

直隶总督署是我国唯一保存完好的清代省级衙署,是直隶最高军事行政长官的办公地点。始建于雍正七年,到2010年整整280年的历史。历经沧桑,却依然保存了原始古朴的历史风貌,我们现在看到的建筑、布局,基本保持了当年的原貌。

下面我们就一起进入仪门,领略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的衙署文化。

大家请看,古树掩映下,一座“公生明”牌坊矗立甬道中央。牌坊为木质四柱三顶结构,南面刻有“公生明”三个大字,红底金字,意思是公正方能明察秋毫,即所谓“公生明,偏生暗”。北面刻“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十六个字。这些字均出自北宋书法家黄庭坚之手。每当职升堂,面对此坊,戒铭时时在目,一如我们现在党的指导思想,三个代表、保持共产党的先进性。

在牌坊的两侧有18间科房,东西分别是六科房,以呼应中央六部的设置。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大堂,这里是总督署的主体建筑,高大、威严。上方悬挂的四方御书匾额,彰显了毗邻京师的直隶省的不同地位。

由大堂东侧便门北进即二堂院,由元代“宣化堂”演化而来,至今木架还保留不少宋元古风。二堂是总督接见外地官员或复议案件的地方。据曾国藩日记讲,署内逢五排十,即每五天一次的会审,都是在这里进行的。二堂内上悬“政肃风清”匾额,其下设有座屏、公案桌、太师椅。桌上摆放笔墨纸砚等办公用品,两侧各三把座椅,以供藩、臬二司及有关府道官员坐用。二堂的东侧室是议事厅,总督上堂前在这里更衣、休息,与幕僚议事。西侧室是启事厅,用于储存卷宗,处理一般政务。

穿过二堂的回廊我们来到三堂,三堂是总督的书房。现在的摆放是根据李鸿章日记复原的。这里有张老照片,照片中的人物正是李鸿章。这是总督署博物馆藏有的唯一一张总督原版照片,由李鸿章后人所赠。

也正是在这间屋里李鸿章起草了臭名昭著的《中日马关条约》。因为这一系列丧权辱国条约的签订,李鸿章不论当世还是后代得诸多骂名,但是另一方面,他也积极推进洋务运动,兴办了一系列军事、民用工业,如北洋水师、天津机器局等,为中国的近代化做了一定的贡献。

梁启超著为其立传,且说“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在当时的一片声讨、怒骂中,这位不同政见者的洋洋洒洒20几万字可谓中肯、冷静。

总督署与紫禁城等传统官方建筑相同,前为办公区,后为生活区;前厅庄重压抑,内宅则多些生活气息。下面我们看到的这扇大门就是前厅与内宅的分界线。古人说大家闺秀们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二门就是指这扇门。历任总督中,曾国藩清廉自律,四堂便以他任期为背景复原。

曾氏一族有高成就者颇多,《曾文正公集》《曾国藩家书》都是近年来的畅销书,如果我们的游客中有谁读过,希望一会可以听他的高论。

直隶省的军事组织机构受总督节制,兵员均为汉兵,因执绿色旗故称绿营兵。绿营兵的营制沿袭明朝,分省建置,以卫京畿、省府。

清末,中国大地在列强的枪炮下惨遭荼毒,直隶总督署只能随着大环境沉浮。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英法德意四国侵入保定,将当时的直隶总督廷雍以私通义和团的罪名杀害,镇守一方、位高权重的一个封疆大吏就这样在自己的衙署内被审判,在自己的辖区内被执行死刑。历史已经过去,前车之鉴,后世之师。当代,中国已经崛起,中国的国民再也不会遭受那样的命运。

直隶总督署是清代八大总督的唯一遗存,黑格尔说,“存在即是合理”——其实总督署能够幸存,也有它自己的历史原因。虽然总督随着清王朝的灭亡而被裁撤,这座衙署却在接下来的不同时期始终充当军政首脑机关,一直到1990年末,保定市市委机关迁出,这里才作为旅游景点被保护、开放。今天我们游览的是中路,原另有东西两路,尚未完全恢复。希望重建后各位朋友重聚保定,故地重游。

虽然不舍得,但是一天的行程已经接近尾声。感谢大家一天来的支持与合作。不到之处请您留下宝贵意见,期待与您的下次合作。谢谢,再见。

保定直隶总督署导游词

在古城保定繁华的裕华路上,至今仍矗立着一座面北朝南的古衙署,高高的灰色围墙,宽敞的黑色大门,看上去威严、凝重。这座占地26000多平方米的古代建筑,便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直隶总督署。

直隶总督署是清代直隶省(今河北省)最高军政长官——直隶总督的办公处所,该署是我国现存最为完好的一座清代省级衙署。它的前身可上溯到元朝至元年间(公元1264年~公元1294年)所建的“宣化堂”。明代,这里曾做过保定府署和大宁都司署的驻所,清初改为参将署。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清政府设立直隶总督,因当时衙署位置偏僻,清帝于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派人选定参将署为总督署新址,经过一年多的改建扩建,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直隶总督署正式迁到这里办公,直到清朝灭亡。它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八个皇帝180余年,始终是直隶省的军政枢纽机关。民国年间,该署成为直系军阀大本营;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该署又分别是日伪河北省政府、国民党河北省政府的驻地。解放后,河北省人民政府、保定市委机关曾在这里办公。1988年,直隶总督署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11月,该署移交文物部门管理,开辟为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

在清代,直隶总督的权力很大,一般为正二品官员,凡加尚书衔者,为从一品,统管全省官吏任免、节制军队、诉讼审判、外交处理、题奏咨请、省例定制、岁计审核等军民要政,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方方面面,代表清政府管理一方,又向朝廷负责。因直隶地处京畿重地,天子脚下,稍有动乱便危及京城安全,所以清朝历代帝王选派的直隶总督多为朝廷信任、倚重的大臣,致使直隶总督位高权重。在直隶总督署任职的直隶总督前后共计74人、99任次,其中著名的有李卫、方观承、刘墉、那彦成、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等人。直隶总督坐镇省府,令由署发,所以自雍正以后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如镇压农民起义、兴农治水、察吏安民、外交事务、办理洋务及推行新政等等都与直隶总督、总督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其历史内涵十分丰富,有“一座总督衙署,半部清史写照”之称,可以说,直隶总督署是直隶省兴替发展和清朝兴衰成败的历史见证。?

虽然走过了二百多年的悠悠岁月,但如今的直隶总督署依然保留着原始古朴的建筑风貌。整座建筑群东西广约130米,南北深约220米,总面积近3万平方米,以两条南北更道相隔,分为东、中、西三个组成部分,称之为东路、中路和西路,各路均为多进四合院格局,类似北京的故宫。中、东、西三路主次分明。各房功用迥异,又彼此搭配,浑然一体,构成典型的北方衙署建筑群落。现存的直隶总督署与雍正年间初建时的总体面积、布局大体相同。

总督署中路建筑为衙署主体部分,由五进四合院组成,各院正房均建筑在南北向的中轴线上,两侧配以左右耳房、厢房等,自南向北依次是大门、仪门院、公生明牌坊、大堂院、二堂院、官邸院、上房院,这些建筑均为硬山小式建筑,布瓦顶,至今保存完好。?

总督署的黑色三开间大门坐北朝南,位于1米多高的台基上。大门正中上悬一匾额,上书“直隶总督部院”六个大字,白底黑字,显得庄严肃穆,两侧挂有一副黑底金字抱柱联:北吞大漠,南亘黄河,中更九水合流,五州称雄,西岳东瀛一屏障;

内修吏治,外肄戎兵,旁兼三口通商,一代名臣,曾前李后两师生。?

大门外原来还有一组建筑,包括东西班房、东西辕门、照壁、旗杆、石狮、钟楼、鼓亭,它们构成一重封闭的院落,可惜有些今已不存。值得一提的是,门前两根旗杆曾经历过几次历史的沉浮,最早的衙署门前旗杆为木质,高约20米,1920年曹锟任直鲁豫巡阅使时,将木质旗杆改成水泥浇铸,高10?5丈(约33?6米),1971年破四旧时被拆除,1994年在保定市领导和广大市民的支持、资助下,水泥旗杆又被复建起来,消失了二十多年之久的大旗杆又重新矗立在古城中心了。?

步入总督署大门,是一个南北长60米、东西宽30米的大院落,东西两侧各有一过墙门通往东西两路。沿甬道往北是仪门。仪门,顾名思义,是主人迎送宾客的地方,封建时代不同品秩的官员相见,有着繁杂的礼仪程式,通常品位相当的文武官员来署,总督要到仪门外相迎,宾主从仪门而入,共进大堂,品秩低下的官员来拜见总督,只能走仪门两侧的便门。仪门上有“威抚畿疆”的匾额,两边的楹柱上有李鸿章任直隶总督时题写的楹联:昔为畿辅,今控严疆,观政得余闲,一壑一丘亲布置;

近接太行,远临渤海,豪情留胜概,亦趋亦步许追随。

进入仪门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两行粗大的桧柏,苍劲挺拔,古木参天,距今已有460多年的历史,它是活的历史见证。每逢冬季,数百只猫头鹰栖息在古柏之上,成为衙署一大景观。

从仪门沿甬道北去60米,便是总督署大堂,大堂即正堂,各级地方衙门内均设。总督署大堂为整座衙署最重要的建筑,五开间,前有抱厦三间,廊柱上悬挂着醒目的楹联,有皇帝赐直隶总督的御笔,也有曾国藩亲题亲书的一副楹联:

长吏多从耕田凿井而来,视民事须如家事;

吾曹同讲补过尽忠之道,凛心箴即是官箴。

以黑色油饰为基调的大堂布置得庄重严肃,迎面横梁上悬挂着雍正御笔亲书“恪恭首牧”四字匾额,是赐给直隶总督唐执玉的。匾额下摆放着惟有一品官才能享用的海水松鹤图案的屏风,屏风前有公案桌、太师椅,两侧陈列肃静牌、回避牌、职衔牌等。按清制,州县衙门的大堂是审理民刑案件的地方,但总督署大堂一般不直接审理各类案件,是总督举行重大庆典、从事重要政务活动的地方,如承接谕旨、拜发奏折等。

大堂南侧有用砖砌成的约13米见方的露台,是官员们举行礼仪活动的地方。露台两侧东西厢房为吏、户、礼、兵、刑、工六科房,是对应中央六部而设立的办事机构。在大堂正南沿甬道不远处,有一座木质的四柱三顶戒石牌坊。牌坊南侧刻有宋代黄庭坚手书“公生明”三个大字,北面正对大堂刻有“尔奉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十六个字。“公生明”作为官场箴规,意思是公正方能明察事体之本末,总督坐堂理事,即可看到这个牌坊,用来儆诫自己谦恭尽职,公正廉明。

由大堂东西侧绕门北进是二堂院。二堂院布局严谨,四周廊庑相通,建筑为徽式做法,雕工精细,据说是光绪初年李鸿章督直期间在保定修建淮军公所时,从安徽调来工匠修造的。二堂有东西厢房各三间,正房面阔五间,长22米,深10米,为一明两暗布局,门前楹联是:随时以法言巽语相规,为诸君导迎善气;

斯民当水深火热之后,赖良吏默挽天心。

横批:政肃风清

过二堂向里,有花墙相隔,中间有垂花门贯通,门里即是内宅。内宅有官邸和上房两进院,均为正房五间,左右耳房各两间,左右厢房各三间,并以廊庑相连。内宅与前面不同,这里小院幽径,青藤缠绕,花木扶疏,令人赏心悦目。官邸是总督平时批阅来文、习字著书、修身养性之所;上房是总督眷属居住活动的地方,平时外人是不能随意出入的。?

除中路外,总督署东西两路建有对称的东花厅、西花厅,是总督会客宴请的地方,另有一进或两进院落,大都是幕友办公和居住的地方,名曰“幕府”。西路北部是一个花园,西

侧有一内箭道,是总督考核武官用的。东路北部是吏房,中部是厨房,南部是寅宾馆。这些建筑规制仅次于中路,但廊庑、彩画俱备,仍不失其体面。整个总督署布局严谨,错落有致,构成一组和谐、典雅的建筑群体。?

作为直隶省省府驻地,直隶总督署曾是一个戒备森严、威风神秘的地方,昔日这里有无数历史风云人物出出入入,也有许多人间悲喜剧在这里上演,它是历史的浓缩,也是历史的见证。置身于一重重饱经沧桑的古老院落中,一幕幕历史的画面仿佛呈现在人们面前: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义和团运动期间,英、法、德、意四国联军进犯保定,占据了直隶总督署,侵略军公然坐在大堂之上审判当时的护理总督廷雍等人,后将他们杀害,这是一起发生在大堂的国耻事件;清乾隆年间的直隶总督方观承在他长达二十多年的任职中绘制了《棉花图》,为全国农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直隶总督琦善在大堂跪接圣旨,奉差去了广州接替林则徐任钦差大臣,严重干扰了林则徐的禁烟运动;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曾国藩在大堂接完圣旨,赴天津处理“天津教案”;李鸿章任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时,代表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如《中日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中俄密约》、《中法新约》、《中英烟台条约》等;袁世凯在长达10年的任职中,创建了闻名中外的“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前事不忘,后世之师。直隶总督署博物馆丰富的历史内涵正是今天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人们走进博物馆,不仅能领略总督署特有衙署建筑风貌,同时也能从发生在这里的历史事件中学到知识,受到儆诫。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沉重的历史,面对一次次失败屈辱的历史事件,甲午海战失败,八国联军入侵,不平等条约签订……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能深刻地认识到落后的代价是惨重的,中国需要改革,中国必须强盛,从而激发人们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美好情怀。自博物馆对外开放以来,每年约有10万人来这里参观,1996年,总督署被命名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9年被河北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更好地发挥教育作用,建馆以后,博物馆陆续在各院正堂举办了复原陈列,以直隶总督曾国藩、李鸿章等人在任时为背景,恢复当时的历史场面;在各院厢房举办了固定展览,如《直隶总督与总督署大型史料陈列》、《清代帝后肖像展》、《清代刑法展》、《直隶总督生平展》、《义和团运动在直隶大型展览》等常年对外展出;还利用空闲房屋举办了百余个临时展览。每年都有大批学生集体组织进馆参观,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如今,直隶总督署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正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教育作用。

走进保定直隶总督署,以历史为镜开展红色教育

“前事不忘,后世之师”,以历史为镜开展红色教育 在古城保定繁华的裕华路上,至今仍矗立着一座的古衙署,高高的灰色围墙、黑色大门,使它显得庄重又威严。这座占地26000多平方米的古代建筑,便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直隶总督署。 走过了两百多年的悠悠岁月,如今的直隶总督署依然保留着原始古朴的风貌。是直隶省兴替发展和清朝兴衰成败的历史见证,其历史内涵十分丰富,有“一座总督衙署,半部清史写照”之称。 直隶总督署是清代直隶省(今河北省)最高军政长官——直隶总督的办公处所,该署是我国现存最为完好的一座清代省级衙署。它的前身可上溯到元朝至元年间(公元1264年~公元1294年)所建的“宣化堂”。明代,这里曾做过保定府署和大宁都司署的驻所,清初改为参将署。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清政府设立直隶总督,因当时衙署位置偏僻,清帝于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派人选定参将署为总督署新址,经过一年多的改建扩建,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直隶总督署正式迁到这里办公,直到清朝灭亡。它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八个皇帝180余年,始终是直隶省的军政枢纽机关。民国年间,该署成为直系军阀大本营;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又分别是日伪河北省政府、国民党河北省政府的驻地。解放后,河北省人民政府、保定市委机关曾在这里办公。1988年,直隶总督

署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11月,该署移交文物部门管理,开辟为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 作为直隶省省府驻地,直隶总督署曾是一个戒备森严、威风神秘的地方,昔日这里有无数历史风云人物出出入入,也有许多人间悲喜剧在这里上演,它是历史的浓缩,也是历史的见证。自博物馆对外开放以来,每年约有10万人来这里参观,为更好地发挥红色教育作用,建馆以后,博物馆陆续在各院正堂举办了复原陈列,以直隶总督曾国藩、李鸿章等人在任时为背景,恢复当时的历史场面;在各院厢房举办了固定展览,如《直隶总督与总督署大型史料陈列》、《清代帝后肖像展》、《清代刑法展》、《直隶总督生平展》、《义和团运动在直隶大型展览》等常年对外展出;还利用空闲房屋举办了百余个临时展览。每年都有大批单位组织进馆参观学习。 前事不忘,后世之师。直隶总督署博物馆丰富的历史内涵正是今天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教材。走进直隶总督红色教育基地,不仅能领略总督署特有衙署建筑风貌,同时也能从发生在这里的历史事件中学到知识,受到儆诫。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沉重的历史,面对一次次失败屈辱的历史事件,甲午海战失败,八国联军入侵,不平等条约签订……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能深刻地认识到落后的代价是惨重的,中国需要改革,中国必须强盛。现阶段,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面对治国理政的“四大考验”和“四大危机”每个共产党员

古建筑欣赏论文-《直隶总督署》

基本简介 古城保定的直隶总督署位于河北省保定市裕华路,是清代直隶总督的河北保定直隶总督署办公处所,是直隶省的最高军政机关,是我国现存的唯一一座最完整的清代省级衙署。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初为保定府署,永乐年间为大宁都司衙署。自清雍正八年(1730)直隶总督驻此,至清朝灭亡(1911),直到清亡后废止,历经182年,可谓是清王朝历史的缩影,历史内涵十分丰富,曾驻此署的直隶总督共59人66任,如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方观承等。民国年间是直系军阀曹锟的大本营。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曾是日伪和国民党河北省政府所在地,有“一座总督衙署,半部清史写照”之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河北省人民政府也曾驻此。1988年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 文物保护单位。

直隶总督署的建筑布局, 既承袭了前代衙署的特色,同时又受到了明清北京皇家宫殿建筑布局乃至民居建筑规制的影响。整座直隶总督衙署建筑座北朝南,东西宽134.4m(合清制42丈),南北纵深约224m,共占地三万余平米,其建筑分东、中、西三路。中路至今保存完好,有大门、仪门、大堂、二堂、官邸、上房五进院落,配以左右厢房耳房,均为小式硬山建筑。东路的东花厅、外签押房等建 外观图(16张)筑基本保存完好。直隶总督署大门以外,清时曾建有辕门、照壁、旗杆、乐亭鼓亭、一对石狮、东西班房,以及西辕门外专供每日报时及拜发奏折之用的炮台等附属建筑。这些建筑如今虽大多不存,但其所组成的半封闭格局,以及造就的威严气氛,曾给人以森严神秘,望而生畏的感觉。中路建筑座落在督署的中轴线上,大门内的主要建筑自南而北依次有大门、仪门、戒石坊、大堂、二堂、内宅门、官邸、上房、后库以及仪门以北各堂院的厢房、耳房、回廊等附属建筑。大门即总督署正门,是一座屋宇硬山式三间一启门建筑,座北朝南,过道一间,左右门房各一间,位于1m多高的台基上。两根明柱、门槛及六扇棋盘式板门皆为黑色,含有“清正廉明”的寓意。大门上方正中悬一匾额,有“直隶总督部院”六个白底黑色扁宋大字,楹柱上挂有歌颂晚清直督业绩的对联。黑底金字,十分威严。拾级而上进入督署大门,沿甬路往北即是仪门。自仪门沿甬路北去60余米,便是总督署的大堂,大堂即正堂,又叫公堂、公厅、

直隶总督署简介

直隶总督署 直隶总督署是中国目前保存最完好的清代省级衙署、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直隶,因其直接隶属京师而得名。清王朝问鼎中原后承袭明制,在全国继续推行行省制度,地处京师附近的北直隶被改为“直隶省”。清初所设置的直隶省,至光绪年间,其辖区包括今河北、北京、天津和山东、山西、河南、辽宁、内蒙古的一部分。明代临时性的军事官职“总督”,逐渐成为清代地方最高军政长官,乾隆年间督抚制度日趋成熟后,直隶总督因直隶省独特的地理位置而名列全国八督之首。 直隶总督权重位显,集军事、行政、盐务、河道及北洋大臣于一身,其权利已大大超过直隶省范围。因直隶地处京畿,拱卫京师,稍有动乱,便会危及朝廷,故直隶总督一衔非重臣莫属。 保定直隶总督署原建筑始于元,清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经过大规模的扩建后正式启用。该署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8个皇帝,计有187年历史,直到清帝逊位才废止。 直隶总督署严格按照清制修建,为典型的北方衙署建筑群,占地

面积30000平方米,东西长130米,南北220余米,以两条南北向的更道为界将建筑分割成中、东、西三路。主体建筑在中路,主要有大门、仪门、大堂、二堂、官邸、上房等。东西两路则为一组辅助性建筑,包括花厅、幕府院、内箭道、花园等,这些建筑均为布瓦顶、小式硬山建筑,所有房舍都用青砖建成,其柱采用黑色,其廊虽有彩绘,却无豪华装饰,整个建筑群古朴大方、浑然一体,威严凝重。 总督署的黑色三开间大门,坐北朝南,位于1米高的台阶上,大门上方正中悬一匾额,上书“直隶总督部院”。大门外还有一组封闭性的院落,由东西班房、东西辕门、鼓亭、乐亭、照壁、旗杆等组成。大门前对称的两根旗杆由民国年间直鲁豫巡阅使曹锟初建(复建于1994年),各高33.6米,为全国古建旗杆之最。院内有数十株粗大的桧柏,已有460多年的树龄。每逢冬季,数百只猫头鹰栖息其上,“古柏群”称为衙内一景。总督署大堂,五开间,长22米,进深10米,高9米,是总督署的主体建筑。堂前有抱厦三间,堂外有砖砌的13米见方的露台。以黑色油饰为基调的大堂布置的森严肃穆。大堂正中有屏风一座,屏风中间绘有丹顶鹤、海潮和初升的太阳,象征一品文职大员。屏风上悬挂的“恪恭首牧”匾,为雍正皇帝的亲笔御书,是雍正帝御赐直隶总督唐执玉的。室内陈列的公案桌、诰封架、职衔牌、万民伞和车轿等物品,是总督的办公用品和出巡仪仗。该堂是举行重大庆典活动的场所。大堂明柱上悬挂着醒目的抱柱联,其中有直隶总督李鸿章70大寿时光绪皇帝及慈禧皇太后所赐的联匾,分别是:

直隶总督署博物馆导游词

( 河北导游词)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BH-038961 直隶总督署博物馆导游词Tour guide to Zhili governor's Office Museum

直隶总督署博物馆导游词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直隶总督署博物馆,我是你们的导游**。 直隶总督署位于古城保定市繁华地段,是我国目前唯一保存完整的一座清代省级衙署。其前身可上溯到元朝,康熙八年(1669年)大宁都司奉旨裁撤。同时直隶巡抚自正定移驻保定,保定开始成为直隶省的政治中心。以开始成为直隶省的政治中心。以后一直到宣统年间,这里一直是清代直隶省军政枢纽机关所在地,历任总督基本上都在此办公并居住,直隶全省的军民要政也基本由此发布。先后有74人99任次就任直隶总督,唐执玉、李卫、方观承、琦善、曾国藩、李鸿章、荣禄、袁世凯等清代名臣都曾坐镇于此,影响王朝政局的很多重大事件,都与这座省府衙门有着最直接的联系,其历史内涵十分丰富,可谓“一座总督衙署,半部清史写照。”。” 直隶总督署的建筑布局,既承袭了前代衙署的特色,同时又受到了明清北京皇家宫殿建筑布局乃至民居建筑规制的影响。整座直隶总督衙署建筑座北朝南,东西宽134.4m(合清制42丈),南北纵深约224m,共占地三万余平米,其建筑分东、中、西三路。中路至今保存完好,有大门、仪门、大堂、二堂、官邸、上房五进院落,配以左右厢房耳房,均为小式硬山建筑。东路的东花厅、外签押房

等建筑基本保存完好。 直隶总督署大门以外,清时曾建有辕门、照壁、旗杆、乐亭鼓亭、一对石狮、东西班房,以及西辕门外专供每日报时及拜发奏折之用的炮台等附属建筑。这些建筑如今虽大多不存,但其所组成的半封闭格局,以及造就的威严气氛,曾给人以森严神秘,望而生畏的感觉。中路建筑座落在督署的中轴线上,大门内的主要建筑自南而北依次有大门、仪门、戒石坊、大堂、二堂、内宅门、官邸、上房、后库以及仪门以北各堂院的厢房、耳房、回廊等附属建筑。 大门即总督署正门,是一座屋宇硬山式三间一启门建筑,座北朝南,过道一间,左右门房各一间,位于1m多高的台基上。两根明柱、门槛及六扇棋盘式板门皆为黑色,含有“清正廉明”的寓意。大门上方正中悬一匾额,有“直隶总督部院”六个白底黑色扁宋大字,楹柱上挂有歌颂晚清直督业绩的对联。黑底金字,十分威严。 拾级而上进入督署大门,沿甬路往北即是仪门。自仪门沿甬路北去60余米,便是总督署的大堂,大堂即正堂,又叫公堂、公厅、正厅,是整座衙署的中心主体建筑,它是以同治末年李鸿章任直督时为背景复原的,大堂外东西厢房各9间为科房,是按清廷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规制下的办事机构,用以承接地方公务事宜。大堂外月台下40余米处,有横跨甬道的木质“公生明”牌坊一座,此坊又叫“戒石坊”,有清一朝,各级衙署均设有牌坊,形制并无定制,大多为四柱无斗拱的简易结构。直隶总督若坐堂理事,面对此坊,戒铭时时在目,便可告诫自己必当公正廉明。大堂东西两侧天井北进穿便门即二堂院,二堂院布局严谨,四周廊庑相通,托檩、廊沿、门楣一手江南做法,雕工精细,是同治中期(1870年后)李鸿章督直时从安徽调来能工巧匠一并修制的,如今保存完好。

直隶总督署博物馆导游词

直隶总督署博物馆导游词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直隶总督署博物馆,我是你们的导游**。 直隶总督署位于古城保定市繁华地段,是我国目前唯一保存完整的一座清代省级衙署。其前身可上溯到元朝,康熙八年(1669年)大宁都司奉旨裁撤。并且直隶巡抚自正定移驻保定,保定开始成为直隶省的政治中心。以开始成为直隶省的政治中心。未来向来到宣统年间,这个地方向来是清代直隶省军政枢纽机关所在地,历任总督都是都在此办公并居住,直隶全省的军民要政也基本由此公布。先后有74人99任次就任直隶总督,唐执玉、李卫、方观承、琦善、曾国藩、李鸿章、荣禄、袁世凯等清代名臣都曾坐镇于此,妨碍王朝政局的不少重大事件,都与这座省府衙门有着最直接的联系,其历史内涵十分丰富,可谓“一座总督衙署,半部清史写照。”。” 直隶总督署的建造布局,既承袭了前代衙署的特色,并且又受到了明清北京皇家宫殿建造布局乃至民居建造规制的妨碍。整座直隶总督衙署建造座北朝南,东西宽134.4m(合清制42丈),南北纵深约224m,共占地三万余平米,其建造分东、中、西三路。中路至今保存完好,有大门、仪门、大堂、二堂、官邸、上房五进院降,配以左右厢房耳房,均为小式硬山建造。东路的东花厅、外签押房等建造基本保存完好。 直隶总督署大门以外,清时曾建有辕门、照壁、旗杆、乐亭鼓亭、一对石狮、东西班房,以及西辕门外专供每日报时及拜发奏折之用的炮台等附属建造。这些建造现在虽大多别存,但其所组成的半封闭格局,以及造就的威严气氛,曾给人以森严奥秘,望而生畏的感受。中路建造座降在督署的中轴线上,大门内的要紧建造自南而北依次有大门、仪门、戒石坊、大堂、二堂、内宅门、官邸、上房、后库以及仪门以北各堂院的厢房、耳房、回廊等附属建造。 大门即总督署正门,是一座屋宇硬山式三间一启门建造,座北朝南,过道一间,左右门房各一间,位于1m多高的台基上。两根明柱、门槛及六扇棋盘式板门皆为黑色,含有“清正廉明”的寓意。大门上方正中悬一匾额,有“直隶总督部院”六个白底黑色扁宋大字,楹柱上挂有歌颂晚清直督业绩的对联。黑底金字,十分威严。 拾级而上进入督署大门,沿甬路往北即是仪门。自仪门沿甬路北去60余米,便是总督署的大堂,大堂即正堂,又叫公堂、公厅、正厅,是整座衙署的中心主体建造,它是以同治末年李鸿章任直督时为背景复原的,大堂外东西厢房各9间为科房,是按清廷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规制下的办事机构,用以承接地点公务事宜。大堂外月台下40余米处,有横跨甬道的木质“公生明”牌坊一座,此坊又叫“戒石坊”,有清一朝,各级衙署均设有牌坊,形制并无定制,大多为四柱无斗拱的简易结构。直隶总督若坐堂理事,面对此坊,戒铭时时在目,便可告诫自己必当公正廉明。大堂东西两侧天井北进穿便门即二堂院,二堂院布局严谨,四周廊庑相通,托檩、廊沿、门楣一手江南做法,雕工精细,是同治中期(1870年后)李鸿章督直时从安徽调来能工巧匠一并修制的,现在保存完好。衙署二堂又称“退思堂”、“思补堂”,有遇事深思熟虑,助其别脚,及时补过之意。此外,尚有耳房各2间,东西厢房各3间,厢房门前有抱柱石,室内均为穿堂屋,开设后门,可直通东西更道和花厅。总督署的二堂是总督复审民刑案件,会见外地官员的地点。三堂是总督的书房和签押房。官邸及上房为督署的内宅,因此为掩人耳目,前有花墙与二堂相隔,两侧各有一门沟通东西更道,仅靠中间带顶的直廊和内宅门相连,成为入内宅的必由之路。四堂,正房面阔5间,左右耳房各2间,东西厢房各3间,建造小巧,院降幽雅,与大堂、二堂院相比,宛如两个乾坤。上房是总督及内眷活动起居的地点,日子气息浓厚。院北正房供长辈居住,东西厢房则是晚辈的住处,并以回廊相连,成为署内宴息之所的核心部分。上房院住所四周以房屋后墙、外墙及院内回廊多层包绕,对院外别开窗,封闭性强,可防风沙、噪音和外界干扰,加之庭院空间

保定及徐水历史文化介绍与汇总

目录 1. 保定简介:保定市,位于河北省中部(辖3区、4市、18县),总面积2.2万平方公里。作为近临北京、天津的主要城市,有着不可比拟的独特优势,是国内外客商投资兴业的理想选择。保定市文物荟萃,名胜众多。大慈阁、直隶总督署、古莲花池、腰山王氏庄园、白洋淀、满城陵山汉墓、易县清西陵、涞水野三坡、涞源凉城白石山、涿州影视城等观光景点独特、景色怡人,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 (1) 1.1地理位置 (1) 1.2历史发展进程 (1) 1.3土特名产 (4) 1.4保定旅游资源系列分类 (5) 1.4.1文物古迹、革命遗址系列 (5) 1.4.2水体形胜、自然风光系列 (5) 1.4.3专业购物市场系列 (6) 1.4.4民风民俗、社会风情系列 (6) 1.4.5人文景观、休闲度假系列 (7) 1.4.6“上谷八景” (7) 1.4.6.1“上谷八景”保存现状 (7) 1.4.6.2市阁凌霄 (8) 1.4.6.3奎楼应宿 (8) 1.4.6.4横翠朝晖 (9)

1.4.6.5涟漪夏艳 (9) 1.4.6.6东皋春雨 (9) 1.4.6.7西刹秋涛 (9) 1.4.6.8鸡水环清 (10) 1.4.6.9狼峰竞秀 (10) 1.5保定历史名人及典故 (10) 2. 徐水简介 (11) 2.1历史发展进程 (11) 2.2土特名产 (12) 2.2.1驴肉火烧 (12) 2.2.2刘伶醉酒 (12) 2.2.3红星二锅头白酒 (13) 2.2.4草编工艺 (13) 2.2.5漕河驴肉 (13) 2.3徐水古迹 (13) 2.3.1尚存: (13) 2.3.2圮: (15) 2.3.3无可考: (15) 2.3.4废: (15) 2.3.5传: (15) 2.3.6遗址 (16) 2.3.7徐水八景 (16)

保定直隶总督府导游词3篇(完整版)

保定直隶总督府导游词3篇 保定直隶总督府导游词3篇 保定直隶总督府导游词范文一: 直隶总督署,位于保定市中心,是我国目前唯一保存完好的清代省级衙署,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保定直隶总督署原建筑始建于元,清雍正八年经过大规模的扩建后正式启用。该署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八个皇帝,计有180余年历史,直到清帝逊位才废止。 直隶总督署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人称一座总督衙署,半部清史写照。作为直隶省的军政枢纽机关,历任总督在这里处理过无数次的政务,有兴农治水、查吏安民的政绩,也有贪赃枉法、镇压农民起义、出卖主权尊严的劣举。 直隶总督是清朝时期的特殊权利机构,直隶总督统辖的区域,远远大于今河北省的行政区划,尤其到了晚清,管辖区域达7州104个县,行政区划伸展到内蒙古、山东、奉天、山西境内的一部分,南北长2600余里,东西宽1200余里。随着外交、通商、海防事务的增多,清廷又增设了北洋通商大臣和南洋通商大臣,并规定直隶总督兼任北洋通商大臣。晚清兴办近代海军时,朝廷又命当时的直隶总督李鸿章负责筹建,可见直隶总督在晚清时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总督署的黑色三开间大门,坐北朝南,位于1米高的台基上;大门正中悬一匾额,上书直隶总督部院。门前两根对称的大旗杆,各高约35米,为全国古建旗杆之最。院内有数十株粗大的桧柏,已有460

多年的树龄。每逢冬季,数百只猫头鹰栖息其上,古柏群鸮成为衙内一景。 总督署大堂,是总督署的主体建筑。大堂布置得森严肃穆。内有屏风一座,屏风中间绘有丹顶鹤、海潮和初升的太阳,象征一品文职大员。该堂是举行重大庆典活动的场所。 其对面的戒石坊为一座四柱三顶的木质牌坊。南面书有公生明三个红底金字; 北面书有宋代书法家黄庭坚书写的官场箴规: 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总督升堂理事,抬眼能见此箴,以示儆戒。 二堂院是总督的办公处,呈四合院形制,布局严谨,四周庑廊相通。托檩、廊檐、门楣一手江南做法,雕工精细。其木结构还留有宋、元风格。堂内悬有政肃风清匾额,正中竖一木雕三扇座屏,中间雕有麒麟,象征一品武职大员。 在后堂看到一个匾,是孙嘉淦写的居官八约,孙嘉淦是清朝时期的清官,清朝雍正年间任职,享有正直名声。他敢于直言争辩,扶正祛邪。因此,也常受到打击。但他无论居住乡间,还是任职朝中,都能至诚待人,始终保持忠言直谏的品质,成为当时受人敬慕的一位官员。 孙嘉淦居官为八约,曰: 事君笃而不显,与人共而不骄,势避其所争,功藏于无名,事止于能去,言删其无用,以守独避人,以清费廉收。。大意是:对国君忠诚而不自我炫耀;对同僚尊重而不自高自大;不争权夺势;不追逐功名;办事务求实事求是和善始善终;说话务求简明扼要;不结党

直隶总督署导游词

直隶总督署 在河北省保定市有一座我国唯一保存最为完整的清代省级衙署——直隶总督署。 直隶总督署始建于清代雍正七年(1729年),至今已有270余年的历史了,虽历经沧桑,但依然保存了原始古朴的历史风貌。 直隶总督署是清代直隶省最高军政长官的办公衙署,现存的直隶总督署与雍正初年建成时的总体面积、布局基本相同,分东、中、西三路,东西广约130米,南北深220余米,总面积约3万平方米。 总督府正门中央悬一竖匾,白底黑字,写有“直隶总督部院”。总督为正二品。 大门外原来还有一组建筑,即东西班房、东西辕门、照壁、旗杆和钟楼、鼓楼,它们构成了一重封闭的院落。现在保定市裕华路中央威严矗立的这两座高大建筑物,叫大旗杆,是现在古城保定的象征。原为木质,高约20米,民国初年,曹锟任直鲁豫巡阅使时,将木质旗杆换用钢筋水泥制作,旗杆加高到33.6米,为全国旗杆高度之最。1994年10月,按曹锟年代的旗杆高度、位置、式样进行了复建。 进入大门之后,往北是仪门,取“有仪可象”之意,是主人迎送宾客的地方。《明会典 官员礼》里说:”新官到任之日……至仪门前下马”。封建时代不同品位的官员相见,有其繁杂的礼仪程式,一般与总督品位相当的文武官员来署,宾主从仪门而入,共进大堂。品位低下的官员来见总督,只能走仪门两侧的东西便门,文官走东门,武官走西门。 进入仪门后,大家看到的这些枝繁叶茂,挺拔秀美的柏树,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了,给这座总督衙署增添了森严肃穆的感觉。每逢冬季,成群的猫头鹰时常出没爱院内的古树上,多时达200余只,最为奇怪的是,这些猫头鹰有一个特点,除了总督署打院外,别的地方一概不落。“古柏群鹰这一奇特景观,不仅使大批的中外游客游性大增,而且还引起了生物学家及新闻界的极大兴趣。 仪门前的这座戒石坊,又称”公生明“牌坊,为木质四柱三顶结构。牌坊南向刻有北宋书法家黄庭坚书写的”公生明“三个大字,红底金字。”公生明“作为官场箴规,意思是公正方能明察事之秋毫,即所谓”公生明、偏生暗“。北面亦刻黄庭坚手书”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十六字。每当职官升堂,面对此坊,戒铭时时在目,似告诫如徇私枉法,天理难容。 大堂南侧的建筑称为科房,东西各九间,为吏、户、礼、兵、刑、工六科书吏办公之所。每科三间,西科房南侧五间房为承发司房,承发司房是收转外地来文及下发署内文告等诸事宜的办事机构。 大堂是总督署的主体建筑。直隶总督署大堂是以同治默念李鸿章任总督时为背景复原的。内有屏风一座,屏风中间绘有丹顶鹤、海潮和初生的太阳,象征当朝一品,只有一品职衔才有资格配此类图案。屏风前面有一方形木质地坪,距地约一尺高。地坪上摆放有太师椅和公案桌,公案桌右侧,放一木质诰封架,上面摆放皇帝圣旨和用黄绸布包着的关防盒,象征着权力的所在。总督关防,为银质,长三寸二分,宽二寸。 大堂正中屏风上方悬一匾额,上书”恪恭首牧“四个大字,意思是谨慎恭顺、忠于职守的地方最高长官。这是雍正九年雍正帝为署理总督唐执玉亲笔手书,用来赞誉这位克勤克俭、带病供职的总督。此后,历代总督都把此匾悬挂在大堂正中。靠北墙还放有总督的职衔牌。职衔牌为长方形木牌,红底黑字,每衔一牌,总督出巡时排列在轿前,以显赫扬名。 作为州县基层政权的大堂,是审理民、刑案件的地方,但作为地方最高政权的总督衙门的大堂,因一般不直接受理基层案件,只是在此堂举行重大庆典、迎接圣旨或逢祭祀日拜牌

直隶官府菜

直隶官府菜 中国的菜肴体系,无论是从地域上分,还是从风味上分抑或从食者的身份地位、民族、 习惯上分,出自宫廷、官府的菜肴,始终都是“味”高权重的。 纵观中国的官府菜肴,还有一个璀璨耀眼的重要支脉不可忽视——直隶官府菜。“直隶” 二字最早见于宋朝,宋朝以州领县、甚直属京师者称直隶。明永乐皇帝迁都北京后,称北京 附近的地区为北直隶,包括今天的北京、天津两市,河北省全部,山东的小部分地区,清王 乾问鼎中原后,承袭明制,在全国继续推行行省制度,地处京师附近的北直隶被称为直隶省。 直隶官府菜是源自民间又具贵族型格,既有本土特色又兼容天下食风,自远古走来而鼎 盛于清代至民国,流行于京师附近的“直隶省”却有影响过整个北方菜系的较为特殊的系列 菜肴。 古城保定作为直隶省内最大的城府,城内食肆林立,在悠悠百年的岁月里,帝王巡顾, 要员任守,达官显贵在此聚居,巨商大贾在此汇聚,多种民族在此生活,南宾北客在此川流, 各地菜品极为丰富,天下美食荟萃一趟。同时,直隶总督的封建特权,使其网罗技艺高超的

厨师,荟萃珍惜原料,把中华饮食文化和烹饪技艺融会贯通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体系——直 隶官府菜。 直隶官府菜来自于民间,形成于官府,升华在宫廷,荟萃在官府。他出品精致大气,形 象逼真,彰显官府贵族气派;有的菜品甚至霸气十足,富丽堂皇,务求质精,大有宁尝直隶 官府菜一口,不吃家常菜一盘的食欲效果。 漫谈直隶官府菜之一 直隶历史 “直隶”二字最早见于宋朝,明朝燕王朱棣称帝,迁都北京,称北京附近的地区为直隶, 北至内蒙古阿巴葛右翼旗界,东至奉天宁远州界,南至河南兰封县界,西至山西广宁县界, 东西宽1230里,南北长2630里,包括今北京、天津两市,河北省全部及河南、山东、山西、 辽宁、内蒙的部分地区。至光绪末年已成为拥有十二个府、七个直隶洲、三个直隶厅、146 个县的大省,据宣统三年的统计,全省共4995495户,人23613171口。1928年2月18日, 直隶省改为河北省。 漫谈直隶官府菜之二 古城保定

直隶总督署

直隶总督署位于古城保定市繁华地段,是我国目前唯一保存完整的一座清代省级衙署。其前身可上溯到元朝,康熙八年(1669年)大宁都司奉旨裁撤。同时直隶巡抚自正定移驻保定,保定开始成为直隶省的政治中心。以后一直到宣统年间,这里一直是清代直隶省军政枢纽机关所在地,历任总督基本上都在此办公并居住,直隶全省的军民要政也基本由此发布。先后有74人99任次就任直隶总督,唐执玉、李卫、方观承、琦善、曾国藩、李鸿章、荣禄、袁世凯等清代名臣都曾坐镇于此,影响王朝政局的很多重大事件,都与这座省府衙门有着最直接的联系,其历史内涵十分丰富,可谓“一座总督衙署,半部清史写照。”。 直隶总督署的建筑布局,既承袭了前代衙署的特色,同时又受到了明清北京皇家宫殿建筑布局乃至民居建筑规制的影响。整座直隶总督衙署建筑座北朝南,东西宽134.4m(合清制42丈),南北纵深约224m,共占地三万余平米,其建筑分东、中、西三路。中路至今保存完好,有大门、仪门、大堂、二堂、官邸、上房五进院落,配以左右厢房耳房,均为小式硬山建筑。东路的东花厅、外签押房等建筑基本保存完好。 直隶总督署大门以外,清时曾建有辕门、照壁、旗杆、乐亭鼓亭、一对石狮、东西班房,以及西辕门外专供每日报时及拜发奏折之用的炮台等附属建筑。这些建筑如今虽大多不存,但其所组成的半封闭格局,以及造就的威严气氛,曾给人以森严神秘,望而生畏的感觉。中路建筑座落在督署的中轴线上,大门内的主要建筑自南而北依次有大门、仪门、戒石坊、大堂、二堂、内宅门、官邸、上房、后库以及仪门以北各堂院的厢房、耳房、回廊等附属建筑。 大门即总督署正门,是一座屋宇硬山式三间一启门建筑,座北朝南,过道一间,左右门房各一间,位于1m多高的台基上。两根明柱、门槛及六扇棋盘式板门皆为黑色,含有“清正廉明”的寓意。大门上方正中悬一匾额,有“直隶总督部院”六个白底黑色扁宋大字,楹柱上挂有歌颂晚清直督业绩的对联。黑底金字,十分威严。 拾级而上进入督署大门,沿甬路往北即是仪门。自仪门沿甬路北去60余米,便是总督署的大堂,大堂即正堂,又叫公堂、公厅、正厅,是整座衙署的中心主体建筑,它是以同治末年李鸿章任直督时为背景复原的,大堂外东西厢房各9间为科房,是按清廷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规制下的办事机构,用以承接地方公务事宜。大堂外月台下40余米处,有横跨甬道的木质“公生明”牌坊一座,此坊又叫“戒石坊”,有清一朝,各级衙署均设有牌坊,形制并无定制,大多为四柱无斗拱的简易结构。直隶总督若坐堂理事,面对此坊,戒铭时时在目,便可告诫自己必当公正廉明。大堂东西两侧天井北进穿便门即二堂院,二堂院布局严谨,四周廊庑相通,托檩、廊沿、门楣一手江南做法,雕工精细,是同治中期(1870年后)李鸿章督直时从安徽调来能工巧匠一并修制的,如今保存完好。衙署二堂又称“退思堂”、“思补堂”,有遇事深思熟虑,助其不足,及时补过之意。此外,尚有耳房各2间,东西厢房各3间,厢房门前有抱柱石,室内均为穿堂屋,开设后门,可直通东西更道和花厅。总督署的二堂是总督复审民刑案件,会见外地官员的地方。三堂是总督的书房和签押房。官邸及上房为督署的内宅,所以为掩人耳目,前有花墙与二堂相隔,两侧各有一门沟通东西更道,仅靠中间带顶的直廊和内宅门相连,成为入内宅的必由之路。四堂,正房面阔5间,左右耳房各2间,东西厢房各3间,建筑小巧,院落幽雅,与大堂、二堂院相比,犹如两个天地。上房是总督及内眷活动起居的地方,生活气息浓厚。院北正房供长辈居住,东西厢房则是晚辈的住处,并以回廊相连,成为署内宴息之所的核心部分。上房院住宅四周以房屋后墙、外墙及院内回廊多层包绕,对院外不开窗,封闭性强,可防风沙、噪音和外界干扰,加之庭院空间大、日光足,在院内栽植花木、陈设盆景,可构成安静舒适的居住环境。督署东路建筑,在清代自南而北依次为招待外地客人的寅宾馆、武成王庙、衙神庙、钱粮幕府院、存放文官车轿的库房、东花厅、外签押房、东北侧厨房以及供杂役、仆从人员居住的胥吏舍等。西路主要建筑自南而北有武职胥吏居住宴乐之所──合乐轩、马厩、两进院落的刑名幕、考试武官射手的箭道,致祭旗纛的旗纛庙,西花厅、办事厅、花园等。

保定古莲花池导游词3篇.doc

保定古莲花池导游词3篇 古莲花池是我国著名的古代园林之一。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保定古莲花池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1:保定古莲花池导游词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古莲花池,我是你们的导游**。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十大名园之一的古莲花池位于保定市区中心。与直隶总督署南北相遥。古莲花池正门坐南朝北,门前一对石狮雄踞左右,门楼歇山翘角、三门三楹,中门上方高悬民国初年大总统徐世昌手书的"古莲花池"大字横匾。 白莲花池原名雪香园,为元代汝南王张柔所建。始建于公元20xx年,现总面积24000平方米,其中池塘面积790O平方米、莲池自古就环水置景,以水为胜,因荷得名。并汇集了中国南北古建筑园林风格的精华。 公元84年被地震震毁,仅存婆娑莲漪的池塘和繁茂荷花,明代称其"莲花池"。明朝后期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整修扩建。知府查志隆把莲池作为一面"水鉴",并令增建一门上悬水鉴公署四字横匾,秉政应鉴之碧水苍天,以激人励己。清兴建莲池书院,乾嘉时代成为莲池鼎盛时期,山、水、楼、台、亭、堂、庑、榭参差错落,组成了著名的莲池十二景,博得了"城市蓬莱"的美称。

莲池藏石刻可谓一大景观。仅北塘北侧的碑刻长廊,就长达33米,嵌有三段82方碑刻。有唐、宋、元、明、清各代以至民国年间及解放后书法名家书写的碑刻l40余通,成为莲池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莲池这座古老的园林,融南北园林艺术风格于一体,博得了园林专家和文物专家的赞赏。目前,莲池复原十二景及周边历史街区改造工程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莲池将以更加迷人的秀丽风光喜迎四面八方游客。 好,游客朋友们,古莲花池就为大家讲解到这儿,谢谢各位的支持! 2:保定古莲花池导游词 位于市中心,历史久远,初建于唐上元年间。蒙古成吉思汗二十二年(27),张柔移镇清苑(今保定),画市井,定民居,建城郭,并役使大批自江南掳来的园林工匠,在此扩建园苑,引城西北鸡距泉和一亩泉之水,种藕养荷,构筑亭榭,广蓄走兽鱼鸟,名曰雪香园,为其私家园林。因荷花繁茂,故明代称为莲花池。 总面积现存36亩,其中池水面积近亩。明万历年间改建为水鉴公署。后经明清两代不断扩建和修葺,在清乾隆年间形成了著名的"莲池十二景"。 以池中水心亭(临漪亭)为中心风景点,君子长生馆、藻咏厅、观澜亭、濯锦亭、高芬轩、响琴榭等建筑和景点环池而设,各存典故。亭榭楼台,布局严谨,登高环顾;水中芙蓉拥翠,荷

博物馆导游词范文

博物馆导游词范文 各位游客,中国有四大碑林,而陕西省的西安碑林博物馆,以碑石之多、价值之高,名列四大碑林之首。它始建于北宋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历经9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收藏碑石最早最多的艺术宝库。该馆藏石3000余方,现展出的仅是藏石的三分之一,下面,请大家尽情地欣赏一番碑林 的艺术精华吧。碑林博物馆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庙宇式建筑群。它的前半部 分是由孔庙改建而成,至今仍处处可见孔庙的痕迹。自古孔庙无南门,礼 门仪路两边开。所以孔庙的门开在东西两侧,西门称礼门,东门称仪路。 走进去之后映如我们眼帘得是高大而不失精巧的太和元气坊,它是在明万 历年间有皇族 博物馆导游词范文精选 西安碑林博物馆导游词 西安碑林博物馆导游词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现在我们就来到了碑林。顾名思义,它的意思就是“碑石丛立如林”,这座博物馆始建于公元1087年,距今已有900余年的历史了。它是收藏我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数量最多 的一座艺术宝库。所以,人们又将其称为“石质... 西安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导游词 陕西西安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导游词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今天,我们将参观秦兵马俑博物馆。秦兵马俑博物馆位于酉安市东35公里处,从喜来登酒店坐车到那里大约需要50分钟时间。自秦兵马俑博物馆于1979 年10月1日开馆至今,已有为效众多国家的党政首...

博物馆导游词范文相关推荐 辽宁省博物馆导游词 辽宁博物馆位于中国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智慧三街157号,为一座综合性博物馆。其前身为1949年7月7日开馆的东北博物馆,是新中国建立的第一座博物馆,素以藏品丰富,特色鲜明而享誉海内外。馆藏文物总量达11.2万件(套),其中尤以《曹娥诔辞》《唐摹王羲... 澳门博物馆导游词 澳门博物馆导游词如果要领略一下本世纪初澳门的生活方式,不妨到仔岛南岸的海边马路看看。这个区域被本地人称為『龙环葡韵』,它是岛上的旧城区。这裡有五栋建於十九世纪未,外型优雅的葡式住宅。其中一被用作住宅式博物馆,展示了当时土生葡人的家居风... 郑王陵博物馆导游词 郑王陵博物馆导游词导游词欢迎到郑王陵遗址博物馆参观。我馆是依托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郑韩故城东城郑王陵遗址而建立起来的一座专题性博物馆。郑王陵遗址博物馆是我市的重要旅游景点之一,也是我市最具特色的一处文物旅游景点。郑王陵遗... 辽宁省博物馆导游词 辽宁省博物馆导游词辽宁省博物馆是我国著名的历史艺术性博物馆之一。位于沈阳市中心和平区十纬路二十六号。馆舍原为奉系军阀热河都统汤玉麟官邸,“9、18”事变后,伪满政府在此设立“国立博物馆奉天分馆”。1948年11月2日,沈阳解放。经东北政府批准... 上海博物馆导游词精选

霍州署

位于山西霍州市东大街北一侧,始建于唐代。现存古建筑为元、明、清遗构,有大门、仪门、甬道、牌坊、戒石亭、大堂、二堂、内宅、静怡轩、西科房等。规模宏大,形制壮丽,是我国现存唯一较完整古代州级衙署,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霍州州署相传为唐尉迟恭的帅府行辕,原占地面积38500平方米。由南而北分中、东、西三轴线而展现三个建筑群。岁月沧桑,天灾战祸,州署现存面积为187O0平方米。以中部轴线为主的州署建筑基本保存完好。由南至北现存建筑分别有: ????谯楼:位于仪门前,东西宽15米,南北长11米,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知州荡克宽建。门洞上楣书“振辰”二字,源出《论语》,意为执政者如能以德感人,则近者悦,远者来,天下归顺。1985年塌毁,1990年复修。 ???? 丹墀:位于谯楼与仪门之间,是知州举行礼仪和群众“闹社火”集会的场所。 ???? 仪门:即官署第二重正门,台前石狮一对,拾级而上至仪门。明嘉靖年间建。仪门四梁八柱,五檩四椽,建筑宏伟壮观。“霍州署”金字牌匾悬于仪门上端。仪门东便门为“人门”,人们通常出入之门。西侧便门为“鬼门”,古代为死刑犯出入之门。 ????甬道:连接大堂与仪门间的通道,高出地面一米。古时衙役站立两旁,迎送各级官员的礼仪之道。 ????戒石亭:仪门北十米甬道中的木牌坊,是一座牌坊式建筑,南楣书“天下为公”,北楣书“清慎勤”。原设亭的地方立一石碑,后为出入方便改建“戒石亭”。原石碑南刻“公生明”,北刻“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虚,上天难欺”。是名“戒石铭”,用以告诫官吏,永铭不忘。????月台:大堂前平台,为甬道北端一长方形月台,比甬道高约0.2米,南沿边伏卧石虎、石狮各一对。经专家鉴定,这对石虎属唐代时石刻标本,是1000多年历史沧桑的见证,石狮为元代作品,月台之北为抱厦,雕梁画栋,富丽堂皇。其明柱上镌刻着一副楹联: ?????莫谓民可欺一二事偶不经心其怨其咨议腾众口 ??漫说官易做千万户于兹托命以教以养责在藐躬 ???? 大堂:是州署整体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始建于唐代,现存大堂建于元大德八年(1304),古朴典雅,结构奇巧,工料俱佳,被中国古建筑研究专家梁思成称为滑稽绝伦的建筑独例。面宽、进深各五间,悬山式屋顶,前接卷棚三间悬山顶四椽亭,周筑墙保,斗拱疏朗,梁架奇巧,明间宽敞,是我国古代建筑史上木构件保存之完整的典型代表。梁思成认为大堂建筑一奇在面阔三间,心间阔而捎间稍狭,四柱之上,以极小的阑额相联,其上都托着一整根极大的普柏枋,将中国建筑传统的构材权衡完全颠倒。 ????二堂:在大堂后,现存为民国年建筑,面阔、过深各五间,前后没回廊,为知州日常办理州务大事的办公地方。 ????内宅:二堂后,知州居住的地方,明代建筑,清代屡有修复。 ???? 科房:大堂前东西两侧,回廊式,硬山顶建筑,两边各17间,归六房占用,明嘉靖三年(1524)知州宇文镛建。 霍州署相传曾为隋朝中郎将宋老生的幕府,又为唐尉迟恭的帅府行辕。其作为州治衙署,至今已历时1300多年了。原建筑于元大德七年(1303年)地震倾圮。次年,监州失剌不花、知州李伯渊主持重新修建。后经明清两代陆续增补修葺,日臻完善。其占地面积3.85万平方米,分中轴线和东西辅线三大建筑群及一些署外建筑。该署主体建筑,雄伟高大,古朴典雅,结构奇巧,工料俱佳;附属建筑,规模宏大,布局得法,形制壮丽,内实外华。 自清末到民国,天灾无常,兵连祸结,霍州署除中轴线建筑保存基本完好外,东西辅线及署外建筑或圮、或毁、或改做他用。 ?为了弘扬中国古代文化,从1986年起,霍州市委、市政府积极筹建“霍州市州署博物馆”。经过十几年的不懈努力,霍州署前大院主体维修已大部竣工,目前“霍州市州署博物馆”已对外开放。一颗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才智,闪耀着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光辉的璀璨明珠,在霍州大地重放异彩。 霍州署与故宫博物院、河北保定直隶总督署、河南内乡县衙构成了我国从中央到地方的四级古代官文化系列,具有较高的研究、观赏与保护价值。1996年11月,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霍州署相传为唐尉迟恭的帅府行辕,分中轴线、东、西副线三大建筑群。现存建筑由南至北分别为:“二龙戏珠”影壁、“古霍名郡”坊、谯楼、丹墀、仪门、甬道、戒石亭、东、西厢房、月台、抱厦、大堂及东、西耳房、二堂、内宅、静怡轩等。 在全国星罗棋布的人文景观中,霍州署有着独特的文化定位。在北京故宫、河北保定直隶总督署、河南内乡县衙共同构成从中央到地方的四级古代官府文化体系中,霍州署历史最为悠久。元代大堂建造年代较故宫早一百多年。其雄伟高大、古朴典雅,结构奇巧,工料俱佳,是元代建筑艺术之精品,被中国古建筑研究专家梁思成先生称为“滑稽绝伦的建筑独例”。霍州署的开发开放,对研究古代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官吏及科举制度等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仪门至州署大堂之间,是一条长长的高出地面约一米的甬道直通大堂。在仪门之北约20米的甬道中间,立着一座牌坊式建筑,名为戒石亭。此处原立一石碑,南刻“公生明”,北刻“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是名“戒石铭”。 甬道北端有一长方形月台,比甬道高约0.2米,南沿边伏卧石虎、石狮各一对。经专家鉴定,这对石虎属唐代时石刻标本,是1000多年历史沧桑的见证,石狮为元代作品,月台之北为抱厦,雕梁画栋,富丽堂皇。其明柱上镌刻着一副楹联: 莫谓民可欺一二事偶不经心其怨其咨议腾众口 漫说官易做千万户于兹托命以教以养责在藐躬 霍州署楹联言简意赅醒世警人。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历代州官把修身立德作为为政之道,书写在官衙的醒目之处,非常耐人寻味,令人赞誉。值得一提的是,朱镕基总理推介的官箴“吏不畏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就出自明代霍州学正曹端之口。 署内的主体建筑大堂是一座元代建筑,古朴典雅,结构奇巧,工料俱佳,被中国古建筑研究专家梁思成称为滑稽绝伦的建筑独例。梁思成认为大堂建筑一奇在面阔三间,心间阔而捎间稍狭,四柱之上,以极小的阑额相联,其上都托着一整根极大的普柏枋,将中国建筑传统的构材权衡完全颠倒。 霍州署位于霍州市东大街,始建于隋唐年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现存较完整的古代衙署之一。?现存主要建筑有大门、仪门、甬道、牌坊、戒石亭、大堂、二堂、内宅、静怡轩、西科房等。大堂是署衙中最大的建筑,建于元代,是官员审案的地方,堂上公案桌、堂鼓、肃静回避牌等一应俱全。最值得一提的是供于殿后的“茹茹木”,这是一根长2米的木棍,颜色暗淡,却是用当地一种生长了千年的古树制成的,也是霍州署的标志。 ?????????????????????????????? ——中国四大官衙巡礼之霍州署衙 ? 霍州有两个非常有名的特产,威风锣鼓和门神。这两样东西都和一个唐朝开国名将有关,而这个将军,就是这霍州署衙的缔造者。 或许,这样的开篇似乎会让人感到有些跑题。不过,说起游览古建筑等人文气息浓郁的景点,也就不得不讲起一些看似离题千里,实际却有着丝缕联系的故事。而这些故事,对于景点来说,又起着增色添彩的作用。于是乎就有了导游们经常会挂在口头的一句俗语:人文的景点讲究的是三分景七分讲。所以,话又说回来,这对导游的要求就严格了,不仅要知道所导游景点的一些通用解说词,一个好的导游必须要对历史、人文、建筑、园艺等方方面面都有涉猎,才会百问不倒、才会让游客入迷。 呵呵,我不是导游,但我很挑剔,所以我一般会选择自己看(当然,不懂的景点肯定也会请景点导游讲解的)。有时也去蹭听一下,邪念起时,往往会问得一些商业化的导游哑口无言。呜呼,此实非吾所愿。 ? 说来说去,这个人是谁?和霍州属衙有什么关系?霍州署衙到底是一个什么衙门?在哪里又好在哪里? ?尉迟恭大唐开国名将,评书里称他黑子,和程知节是一对活宝。小时候看小人书《隋唐》时,就对这个从刘武周投靠到李世民手下的骁将有很深印象。单臂夺矛救唐王、三鞭换两锏的故事流传至今。尉迟恭是山西人,一生最出彩的地方就在霍州。归顺前与唐军鏖战在霍州,把李世民逼到陶唐峪(霍州的一个国家级风景区)、结缘秦琼于霍州……后来,李世民用威风锣鼓鼓动军心,用计收降尉迟恭。后尉迟恭奉命镇守霍州,其行辕就是留存至今的霍州署衙的前身。传说尉迟恭不仅英勇过人,甚至还能镇邪。这里有一个关于门神的传说,就是李世民夜宿霍州,梦见刘武周与宋老生作恶。尉迟恭和秦琼在门口值夜后,李世民不再有恶梦。因此,后人将两人形象绘于门上,敬为门神。如今在当地,尉迟恭被尊为“古

河北导游词汇总_导游词

河北导游词汇总 邯郸旅游导游词邯郸,一座兼具古老文明和现代风采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位于河北省南端,西依太行山,东临华北平原,地处山西、河南、山东、河北四省交界处,总面积1.2万平方公里,辖19个县(市)区,人口884万,其中市区山海关景点导游词山海关旅游景区位于秦皇岛市以东十多公里处,山海关是长城的东起点,境内长城26公里,以长城为主线,形成了包含老龙头、孟姜女庙、角山长城、天下第一关、长寿山、燕塞湖、关城博物馆等景点在内的山海关旅游景区,是集山、海、关、城、湖 河北石家庄导游词河北正定隆兴寺(大佛寺)隆兴寺,位于河北正定县城东门里街。隆兴寺是中国现存时代较早、布局较为完整的大型寺院,原来是十六国时期后燕慕容熙的龙腾苑,隋文帝开皇六年(586年)在苑内改建寺院,初名龙藏寺。 秦皇岛老龙头导游词3篇老龙头是明长城蓟镇的东起点,位于山海关城南5公里的滨海高地。之所以把这里称为老龙头是因为人们把万里长城比作一条巨龙,这条龙走过大漠,攀贺兰、越太行,自燕山而下,向渤海飞驰,在辽西走廊上挽了个结,竖起了山海雄关,随之引颈入海 精选5篇河北白石山导游词白石山,位于河北省涞源县城南15 1 / 10

公里,雄居八百里太行山最北端,景区面积54平方公里,最高峰佛光顶海拔2096米。是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有全国独一无二的大理岩峰林地貌。西柏坡旧址导游词3篇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坐落在河北省平山县境内,距省会石家庄80公里,此处曾是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所在地。下面是带来的西柏坡旧址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到大家。篇一:西柏坡旧址导游词各位朋友:大家好。 张家口定将军府导游词张家口堡鼓楼西街副甲5号为定将军府。有建于清代末年的一座楼阁巍峨、门庭煊赫的官邸,这官邸就是远近闻名的定将军府。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张家口定将军府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北戴河英文导游词北戴河区,濒临渤海湾,是河北省秦皇岛市的一个市辖区。面积为70.3平方千米,海岸线22.5千米,人口6.1万。下面是带来的北戴河英文的导游词,仅供参考。 5篇介绍河北避暑山庄的导游词范文承德避暑山庄又名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位于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北部,武烈河西岸一带狭长的谷地上,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避暑山庄始建于1720xx年,历经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耗时89年建成。 最新的河北清西陵导游词范文清西陵(Western Royal Tombs of the Qing Dynasty),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易县梁各庄西15公里处的永宁山下,离北京120多公里。清西陵是清代自雍正时起四位皇帝的2 / 1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