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温州民间故事大全

温州民间故事大全

温州民间故事大全
温州民间故事大全

温州的故事

温州有许多民间故事,虽然很"老土",但小孩们也是很喜欢听的..........

磨刀磨铰剪炒肉炒白鲞

磨刀师傅经常翻山越岭,从东方日出忙到夜幕降临,甚至野餐露宿。不过这种服务还是颇受欢迎的,特别是家庭主妇,一听到吆喝声立刻忙着招呼上门,然后把家里的菜刀、柴刀、剪刀、铰刀统统搬出来,让磨刀师傅一一磨个锋利好派用场。因此,有时一户人家就得花去半天的工夫。也有的人家比较客气,若到了用膳时间也会招待磨刀师傅。一日快到中午时光,磨刀师傅正在为一户财主人家一大叠锈迹斑斑的刀具犯难,感到既费时又费力。突然听到隔壁房里有人嚷道:“伙计啊,老爷有吩咐,日昼(指中饭)炒肉炒白鲞招待磨刀师傅。”这时,磨刀师傅的精神马上振作起来,“呼呼呼”地磨得更有劲了,磨出的刀具又白又锋利。因为这“炒肉炒白鲞”是温州人的一道家常名菜,其材料主要为鲜猪肉和黄鱼干搭配相炒。在旧时,像磨刀师傅那样的手艺人难得吃到这类菜肴。

这句俗语其意谓:磨刀师傅的生活清贫,作业劳累,由此引申为凡事成功,与人的精神动力至关重要,而人的精神动力也取决于物质基础。随着时代发展,昔日磨刀磨铰剪的行当已经渐渐销声匿迹,但炒肉炒白鲞却仍是温州人招待宾客的一道家常好菜。

江心寺后凤尾鱼

江心寺后凤尾鱼相传和宋代的才子王十朋有关。王十朋未中状元时,曾在江心寺中苦读诗书,由于寺中生活清苦,住持法师很心疼王十朋,于是就想弄点荤腥的东西为他补补身子。他看到云房外面放着许多刨花(木工师傅的下脚料)和锯末,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他将刨花撒上锯末投入江中,口念咒语,顿时化成满江鱼儿。某一日,王十朋江边吟诗作赋,朗朗书声在江面上流动,忽然,只见江面上荧光闪烁,“哗啦哗啦”之声不绝于耳。原来是成群结队的子鲚(凤尾鱼)浮出水面,聚集在一起听王才子吟诗,只听得如痴如醉、津津有味……王十朋见之,觉得好玩,于是拿出一把剪刀,捞起一尾凤尾鱼剪它的尾巴,试试这鱼有没有反应,可是,剪了半天,子鲚们由于过于迷醉诗声,居然被剪开了尾巴也全然不觉……所以,江心屿的子鲚和别处的有所不同,尾巴开花分叉,其他地方的子鲚大都尾巴尖而细,老人们都说这是因为被王十朋剪了尾巴的关系。

七月七与“巧人儿”

农历七月七(本月22日),在百岛洞头操闽南语的居民中,至今仍有请“七星亭”和吃“巧人儿饼”,以纪念七仙女的习俗。

七星亭,用竹篾结扎彩纸糊贴成亭阁形状,彩笔描绘花卉,亭中贴有七仙女图像,分圆亭(两层或两层以上)、扁亭(单层)两种。巧人儿饼是把按比例的糯米、粳米混合磨成粉,加入糖和食用红色颜料糅合做成饼,再用木刻的印模印出各式人物和动物形状后蒸熟。七夕夜晚,家家户户以七星亭和巧人儿饼及其他果品祭拜七仙女(家中如没有16岁以下孩子的,也可以不请七星亭)。然后焚烧纸亭,分食米饼。

关于这一习俗的来历,民间有一段传说。

很早以前,王母娘娘化装成乞丐下凡体察百姓善恶,看到大工地上有人把糯米掺入蛎灰油泥中,用石臼捣合,便上前乞讨。管家骂道:“快滚!这是我家老爷建造坟墓专用的!”挥起长鞭把她赶开。王母娘娘大怒:凡间人如此糟蹋五谷,太可恶了,该严惩!回到天庭禀报,玉皇大帝当即下旨:天降大灾,让这一带五谷不生,六亲不认,出现“人吃人”的惨相。七仙女得知后大惊,也扮乞丐下凡探虚实。她到的是海边,向一摆渡老伯讨吃,老伯拿出自己

舍不得吃的粗糠野菜饼给她。七仙女问:“你们用糯米捣油灰砌坟墓,怎么却用这种东西当吃食?”老伯告诉她:“用糯米建墓的是黑心的财主,这糠菜饼是我这样的穷苦人的救命粮呀!”七仙女拿着糠菜饼返回天庭,王母娘娘这才知道自己错了:凡间人有恶也有善,不能惩罚恶人伤及无辜!可玉皇大帝已发出的旨令又不能更改,怎么办呢?七仙女聪明,说是愿下凡行令。她用米粉制成许多人形的果饼,和六位姐姐一起施舍给百姓。这样,人们吃了米粉做的“人”,度过了灾荒,玉皇大帝的旨令又照着办了,两全其美。人们感念七仙女的灵巧和善举,把这种果饼取名“巧人儿”饼,年年七月七都要制作,供祭拜和品尝;又扎出各式的纸亭子,让七仙女以后再下凡间体察民情时,有个遮风挡雨的歇息地。

洞头县操闽南语居民的先人,300多年前从闽南入迁,由此带来的这种习俗也沿袭了300多年。不知平阳、苍南、玉环诸县操闽南语的居民,是否也有这种习俗?近些年,洞头县发展海岛旅游业,举办“渔家乐”民俗风情旅游节,把巧人儿饼作为特色小吃推出,游人们颇觉新奇,于是便有了一段新编的顺口溜:“海岛小吃真妙,‘猫耳朵’下水煮,‘巧人儿’任你咬”。“猫耳朵”也是洞头特色小吃,是用番薯淀粉包馅做成的甜食,形似猫耳朵,类似汤团。

洞头的巧人儿饼,借七仙女的灵气,现在成为外地游客喜爱的海岛特色小吃。

谢公岭和落屐亭

东晋时候,雁荡山下住着一个叫朱投雁的大财主。财主肚里无几滴墨水,偏偏要装成斯文。

清时节,永嘉太守谢灵运来游雁荡。消息传来,朱投雁蛮快活,他到城里买了酒菜,亲自到观音洞去请谢太守来做客。哪晓得这谢太守只喜欢游山玩水,不喜欢交结士绅,只爱做诗,不爱做官,朱投雁三番五次来请他,他都谢绝了。

财主碰了一鼻子灰,肚里酸溜溜的,但又不甘心。

谢灵运脚着一双登山木屐,一处一处游览。朱投雁跟在后面,一步不离。谢太守看着雁荡山的奇峰怪石,飞瀑深潭,忍不住吟起诗来。财主赶紧从衣裳兜兜里摸出一块雪白的手巾,整理好笔墨,毕恭毕敬送到谢太守面前讲:"请谢太守将吟咏的这首诗题在这里,给鄙人留个纪念!"谢灵运哈哈大笑:"这手巾嘛,是揩鼻涕擦臭汗的,我的诗怎能和龌龊的东西沾在一起!"

“言之有理!言之有理!老爷,你讲写在哪里才好?!”

"写在你的板油皮上。"

"板油皮上?老爷是讲要记在心上吧。哦,是是是!"

到了岭脚,谢灵运看到一块很象猪头的岩,想一想,觉得特别有趣:"猪头岩"和"朱投雁"正好同音;这"猪头岩"的样子和稻桶一样的朱投雁,也相象得不得了。谢灵运借题发挥,吟道:阿谁秽品祭山神,大煞风景人皆憎。雁荡何时除此物,名山胜色添三分。

财主根本不懂得诗的意思,却装作懂的样子讲:"恁的好诗,刻在这岩山上,更叫名山生色不少。"

走到岭头,朱投雁还是蚂蟥叮住鹭鸶脚,谢太守肚里更加讨厌了,就加快脚步,想快点离开朱投雁,哪晓得"扑"的一声,右脚的木屐被石头绊了一下,木屐齿碰掉了。谢太守索性赤着一只脚,一脚高一脚低向前走去。

"谢大人,等一等,你的木屐掉了!"财主捧着那只木屐,上气不接下气地随后赶上来。

谢灵运斜眼扫他一下,厌恶地讲:"无耻的东西,还有什么用?抛掉算了!"讲歇,又脱落左脚的木屐,"啪"地一声,甩在财主前面的那块石头上,管自走了。

这一下,朱投雁才有点觉着,脸色红一阵白一阵,半日讲不出一句话来。

后来,村里人在谢灵运落木屐的岭上建了个石亭,叫做"落屐亭";把谢灵运当年走过的

那条山岭叫做"谢公岭"。

灵昆岛的由来

太阳神炎帝有个女儿叫女娃。一日,她偷偷划着一只小船到东海游玩。划呀划呀,一下刮起了大风,翻滚的波浪好比小山恁,把小船打个仰翻天,女娃淹死了。那条小船随着波浪飘来飘去,飘到了瓯江口,船缆被一块礁石阻挡牢,嵌进了岩缝里,小船飘不走了。年长日久,慢慢变成了船岛。随着海潮涨涨落落,潮涨船岛高,潮落船岛低。多少年过去了,岛上才有人住。顶伤脑筋的是,这个船岛象是只破漏船,蓄不得水,一落大雨河水就满,三日不落雨,河水就干了。慢说稻田缺水,就连吃的水也成问题,有时只得吃咸水,又苦又涩,大家把这个岛叫"淋干岛"。

温州永嘉场有个宰猪出身的丁灵昆,从庐山老祖那里学法回来,本领蛮大,平日喜欢帮助穷人,大家都亲热地叫他"丁仙伯"。

一日,住在淋干岛的一个打鱼人,到永嘉场来看望舅舅,顺便讲起淋干岛的苦楚,恰巧被丁仙伯听到,他十分同情,就到淋干岛去看个明白。

淋干岛上的百姓见丁仙伯来了,又敬茶又递烟筒,都恳求丁仙伯行行好,帮帮忙。丁仙伯捋捋胡须,笑笑说:"要我帮忙不难,只是有一条,还要大家出把力哪。"有个打鱼人说:"整日只同海打交道,有力气也用不上啊!"丁仙伯说:"用得上,用得上,只要大家齐心肯干,就不怕淋不怕干嘛。"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大家。

第二日,红日当空,丁仙伯爬上大罗山顶,施也庐山老祖传授的移山填海法术,要把山脚一个孤零零的球山镇在淋干岛上。一转眼间,只见球山升上半天,向北飞去,不歪不斜,恰恰落在淋干岛上。只因用力太猛,球山被甩做两半,成了两个小山头落地生根,镇住了船岛。从这时候起,这个船岛就固定在永嘉场北面的瓯江口,"破漏船"也不漏了。

岛上百姓依照丁仙伯的吩咐,男女老少一齐动手,冒着热夏寒冬,开河的开河,掘井的掘井,修堤塘的修堤塘,筑陡门的筑陡门,还栽了许多树,两年工夫,把个淋干岛打扮一新。从此,河满了,水有了,碰到暴雨,陡门一开,百川归大海,原来淋淋干干的船岛变成了鱼米之乡啦!

为了感谢丁灵昆的帮助和指点,岛上的老百姓就把"淋干岛"改名为"灵昆岛"。

双莲桥

一千多年前,温州大同巷住着两户小康人家,一户姓李,一户姓张。张家的住房坐西朝东,李家的房子坐东朝西,门对门,窗对窗。张家是父母儿子共三个,李家也是爹娘女儿共三口。张公喜欢下棋,李家爹也爱好对奕,棋迷碰棋迷,走勿歇也讲勿完。

两家大人往来亲密,细儿呢,感情也好。这年,张小郎十三岁,李小缓十二春,两家大人商定结下亲事。到定亲这一日,两个细儿似懂非懂,弄得蛮尴。此后见面,反觉得有点别别扭扭的。

过了三年,发生了场火灾,烧掉半边大同巷,那日东南风很急,坐西朝东的房子叫火神放了火鸦,还好后门是河,张家三口从河上逃得性命。人是脱了险,只是衣食住都有困难。俗语说:"贼偷一半,火烧全完"。这场火,把个张公烧去了魂,勾去了心,想想忖忖,忧忧闷闷,竟一病不起了。张家自张公过辈,母子两人生活更加艰难了。

再说李家住在张家对门,火烧时也吃了一场虚惊,幸好是东南风帮了忙,只是救火的人踩坏了他家的一些屋椽瓦片,没有动掉家底,也就多次接济张家,真是救急容易救穷难,到了张公归天,李家两老的心冷淡了许多。李婆讨厌这门亲事,借故责怪李爹下棋,还把那副象棋放进镬灶洞里烧掉。

李婆几次要李爹到张家去退亲,李爹想,自己亲口许配的,退婚两字怎么讲得出口。李家不去退,张家不来迎,就恁个拖了三四年。李家夫妻为女儿婚事常常争吵,李小缓看在眼里,愁在心里,眼泪滚落在被窝里。

那一年元宵节,温州城底男女老少,都涌到五马街一带观灯,李小缓也和几个女伴一起去。事有凑巧,龙灯舞过,张小郎先见了小缓,挤到她身边,轻轻叫了一声:"小缓。"李小缓转过头来一看,原来是张小郎,只见他衣裳单薄,人瘦得只剩把骨,她心一酸,禁不住流下了眼泪。

为避开耳目,两个人一前一后,相随离开闹市,朝小南门外走去。走到冷僻地方,两人站在桥边的一颗榕树下,李小缓只叫了一声"阿郎哥",眼泪就密密流,话讲勿出来了。

张小郎好比乱箭穿心,抱着小缓痛哭。哭了半日,他才抬起头来说:"小缓,你阿爸阿妈想退婚,我早有耳闻。只恨我没有钱迎娶,就是你过了门来,我也无法养活呀,看来你我今世夫妻无望,只求来世了。……."李小缓哭着说:"阿郎哥,今生今世不能成夫妻,但愿我伲死后结鸳鸯。"讲停当,就紧紧拥抱着张小郎,"冬"一声跳落了塘河。

过了几日,张家老母不见儿子走归,只到附近街坊打听,没有胆到李家去问。李家的人只当是小郎带李小缓私奔,找张母吵闹几次。后来李家的人看看生米已经煮成熟饭菜,也不去吵闹了。

到了第二年六月,在那塘河桥边,生出几片荷叶,还开了一株并蒂莲,这是千年难见的奇事。县官的舅老爷晓得后,也赶来看热闹,看着看着,他忽然想出了个好主意。这并蒂莲世上没有几个人见过,若移植作盆景,送到京都御花园,多少能讨点便宜。他就雇了人工,围堰筑堤,车水挖土。

当水车干后,大家惊得叫起来。只见河底有两具尸体,一男一女,互相依偎,面色带活的恁,那并蒂莲就从这对男女的嘴里长出来。这奇闻一传出,轰劝了温州全城,男男女女都涌到塘河边来看。有认识张小郎、李小缓的,就讲了内中的曲折。县官听到后也急忙赶来察看,看过就吩咐地保把这两具尸合葬在一起;又叫人刻了块墓石,放在坟墓前面。

后来,为了纪念这对情人,这条桥被当地百姓取名为"双莲桥"。

金锁匙巷

温州信河街有条巷弄里,有份人家姓金,生个细儿名字叫"锁匙"。

向东走有座小山,山上有个岩洞。相传这洞里有宝贝,好多人都想到岩洞里去采宝,只是洞门口有块大石板封牢,不管多少人扳也扳勿动。

一日,有个采宝客走到这巷弄,听见有人喊:"锁匙,锁匙!"他寻声走到这份人家门口,问道:"老大哥!你叫"锁匙,锁匙"作什么?"这人回答说:"锁匙是我儿哪!喏,就是他。"这人指一指站在旁边的细儿。

采宝客又问:"你姓什么?"

"我姓金。"

采宝客看看这细儿,人只一点儿大,头呢,方斗恁大,姓和名合在一起,哈,是把"金锁匙"呀。宝贝,宝贝,真是宝贝!采宝客快活呀。他又讲:"老大哥!我是外地人,想叫你这细儿陪我到山上嬉嬉,可以吗?我给你一锭银子!"

这份人家穷,听讲的银子,赶紧说;"可以,可以!"就对儿子说:"锁匙,你跟这人客到山上嬉!"

锁匙呢,也快快活活跟采宝客走了。

采宝客带着细儿走到山上岩洞边,对细儿讲:"孩子,你用头碰一碰这块石门。"细儿的头在石门上撞了两下,哈嘁,真奇怪,石门裂开了。走进石门,里面光闪闪,眼乌珠都看花了。哎呀,恁多的珍珠宝贝啊!这些珠宝都是成片成片的,要用斧头砍,才能砍得下。采宝

客没带家生,不好拿,想了想,就对细儿讲:"孩子,你先走归。别人问你,都勿讲,明朝黄昏我再带你来。"

细儿跑回家,阿爸问他:"你到山上去嬉,看见什么哇?"细儿开头没有胆讲,阿爸就瞪起眼乌珠,吓他说:"不讲,黄昏你勿想饭吃。"细儿只好讲了:"阿爸,山上有个岩洞,洞口有一片石板门,我用头碰了两下,石板门就裂开来,里面全是金银财宝,光闪闪的!"

阿爸快活呀,问:"真啊?"

"真呢,真呢!"

"人客还有讲什么?"

"他讲明朝黄昏再带我到山上去!"

他阿爸想,不对呀,到明朝黄昏,里面金银财宝搬光了。不如趁没有人晓是,先去搬一些来。

儿子见阿爸在想些什么,就说:"阿爸!岩洞里的珍珠宝贝成片成片的,要用斧头砍,手掰不落的。"

他阿爸就拿了斧头,担一担箩筐,带着儿子向山上走去。走到岩洞口,"金锁匙"将头撞在石门上,"砰"一声,石门裂开了。阿爸急忙忙把箩挑进去,回头对儿子说:"锁匙,你站在门外等,阿爸若叫你,你走来;不叫你,你勿进来,在外面等!"

阿爸有斧头砍啊,砍啊,珍珠宝贝被砍下来,装满了两箩,洞里还是金光闪闪,砍不完,装不尽。箩里全满了,衣裳兜兜里也装满了。他还想多拿点,就朝着岩洞门口喊:"锁匙,锁匙!你走来,在阿爸拿点回去!"

这儿细应声"哎!"就跑进岩洞。哪晓得一进去,就听见"哗啦啦"一声响,石门关拢了,阿爸和儿子拼命推门叫,门一动也不动,两个人关在里面,再也走勿出来了。

第二日黄昏边,采宝客来到细儿家,晓得了这起事,双脚密密顿,只叫"可惜!"后来,事情传开了,大家就把细儿住的那条巷叫做金锁匙巷;那座山呢,就叫它资福山。

窦妇桥的故事

北宋时节,温州城外九山河边,住着一位守寡老妪,她姓窦,别人叫她窦妇。窦妇有一双灵巧的手,纺纱、织布、绣花,样样精工。她日里在九山水河边洗纱;黄昏呢,就在菜油灯下织布、绣花。她恁勤力,天上的织女晓得了,十分感动。

那年七月七,织女同牛郎在银河相会后,拿出一把小雨伞,请牛郎带给九山河边的窦妇。第二日黄昏,牛郎来到了窦妇的家。窦妇正在绣花,抬头看见一人陌生人来找她,肚里蛮奇怪,正想问,那人双手恭恭敬敬捧上雨伞,对她说:"这把伞,是我老安送给人的,请收下吧!" 窦妇站起来,摇摇头说:"我同你老安素不相识,怎好好收她的礼物呢!"

牛郎说:"你是绣花女,她是织绸女,情同姐妹,你若看得起她,就收下吧!"他一边说着,一边把雨伞放到桌上,转身就走。

窦妇连忙上前拦住牛郎,说:"我收下,不过,你也要收我一份小礼物。"说着,她取出一幅精心绣成的《鸳鸯戏水图》交给牛郎;"这小礼物送给你两人,永远相处在一起。愿你两夫妻好比鸳鸯恁。"

牛郎苦笑着说:"谢谢。你勿晓得我同老安一年只能相会一次呢。" 窦妇听后,奇怪了,就问:"为什么?"

牛郎用手指指天上说:"我老安是织女呀!"

窦妇晓得了送伞给自己的是天上的织女,心里快活得说勿出话来。牛郎走后,她小心地把伞打开,一看,呆了。只见伞里织满了天上的胜景,真的恁。窦妇越看越爱,不肯放手。看呀看,她看见伞顶上伏着一只蜘蛛,她怕蜘蛛会咬破雨伞,慌忙竖起雨伞,把伞柄朝桌上用力一顿,"冬"地一响,那蜘蛛应声掉落在桌面上。她随手有抹布一掸,把它掸到墙角落里

去了。她收拢雨伞,高高地挂在墙壁上,坐下又绣起花来,直到深夜。

这夜,窦妇困得很香,一醒来,已是天光边了。她睁开眼一看,呀,那把伞下面飘着一段长长的丝绸呢。她赶忙走过去,用手掂着摸摸,又细又软,心里喜欢,就随手把丝绸拿下来。谁晓得丝绸的那端有许多根丝,还连着蜘蛛呢。哎呀,这丝绸原来是蜘蛛织出来的。

从此,窦妇在蜘蛛织出来的丝绸上面绣花,真好看呀,大家争着来买,窦妇名气很快就传遍温州城。

再说,温州城里有家专做丝绸生意的店铺,老板姓金,为人奸恶刁钻,人们给他取个外号叫金刁。这日,金刁听说窦妇家里有一把会织丝绸的宝伞,生起了恶念头,就带了家奴,气势汹汹闯进了窦妇家,把雨伞抢走了。

金刁得到这把伞,快活得头跳尾跳,心想:"有了这把宝伴,我就可以发大财了。"他把伞放在床头,端来酒菜,独自大吃大喝,几斤老酒落肚,泥昏烂醉了。夜里,那蜘蛛从雨伞里慢慢爬出来,爬到金刁身上,用蛛丝把金刁全身一圈一圈缠得紧紧的,象千万根绳索把他牢牢捆着。

到天光,金刁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被绳索捆着,就拼命挣扎,谁晓得越挣抱绳索捆是越紧,捆得他冷汗密密流,疼痛难当。他慌得大叫起来:"救命,救命啊!"他家里的佣人听到叫声,慌慌张张跑来,一进门,只看见那把伞轻轻飞起,朝窗口飞出去。伸手正想抓,雨伞已随风飞上了天空。佣人们赶紧回头救东家,七手八脚地解的解,拉的拉,那绳索既没有头,又没有结,解又解勿开,拉又拉勿断,只得用剪刀来剪。忙了大半日,才把绳索剪断。金刁松了口气,喝了一碗参汤,元气刚有点恢复过来,就带一伙人又奔窦妇家里去,一边走,一边骂:"该死的窦妇,我一定要把你雨伞拿到手。"

这日天光,窦妇正坐在床边想雨伞,忽然看见那雨伞从窗外飞了进来,一直飞到墙上。她心里快活得想哭哩,赶紧上去把雨伞拿下,紧抱在胸口不放。

这时,有人急匆匆跑来对她说:"昨日那班人又来抢雨伞了,你快避一避!"

窦妇连忙拿起雨伞往外跑,刚跑出门口不元,金刁那班人已从大路上过来了。她慌呀,附近又没有人家好躲避。只好朝岔路上跑去。可是,一条长长的九山河拦住了她的去路。这时,只听有人高声叫喊:"那个就是窦妇,抓住她,抓住她!"

窦妇歇下脚步,朝四面看了一看,心想:我决不能让这把雨伞落到恶人手中。心一横,纵身一跳,跳进了九山河。

这时,先前报信的人和邻居们都赶到了。人们望着九山河,流下了惋惜的眼泪。一个老人说:"唉,这里若有条桥多好啊!过了桥,她就得救了。"

几个后生正想跳下水去救窦妇,只见窦妇落水的地方,泛起一朵朵浪花,一会儿,窦妇随着泛起的浪花露出水面,一手撑着雨伞,一手舞着彩绸,在霞光瑞气中慢慢往上升,越升越高,越升越快,一直升到云彩中去了。

很久很久以后,温州百姓还怀念着这位心灵手巧的窦妇,就在窦妇落水的地方架起一座小桥,取名为"窦妇桥"。

龙头虾进贡

海洋里有一种生猛的海虾,身披盔甲,壳薄肉多;头部似龙头,前端有较大的柄,复眼一对,触角两对,似螳螂大臂;腰身周边锯齿状,尾部似古冠,相当威武,名曰龙头虾,学名虾蛄。温州人因它喜伸缩腹腰,活像叩头求饶,且常弹跳前进,以形象取名虾叩弹。而港粤人因它离海洋时,身上有股水从腹部射出,形似小男孩撒尿,戏称濑尿虾。说起它,还有一段有趣的进贡传说哩!

明朝嘉靖年间(公元1522年),温州张孚敬(即张璁)出任华盖殿大学士(人称张阁老),成为皇帝的宠臣。朝臣中有人很嫉妒。一位王姓御史心怀谲诈,一天上朝时奏曰:“温

州海里有龙头虾,味甚佳,万岁爷应命内阁张大人按月进贡。”皇帝准奏,遂命张孚敬回乡选办龙头虾进贡献尝。

张阁老接旨后心想:龙头虾清甜鲜嫩,是令人喜食的海味品。若不进贡,有欺君之罪;若按月进贡,则百姓不堪忍受负担。他进退两难,可是圣令如山,岂能违抗,只得回乡采办,携带部分鲜龙头虾进京复命。

世宗皇帝一见龙头虾的“威武”,就喜形于色。张阁老命厨师将虾煮熟,入盘献上,只见那虾体红紫,色泽鲜美,香气扑鼻,风味诱人。皇上见了更龙颜大悦,顿时胃口大开,匆忙地拍一只入口大嚼,被虾壳边刺和尾刺戳破口唇,弄得满口是血,味虽佳却难下咽。张阁老见此情景,急中生计跪奏道:“皇上,此物又名‘口红’,是海龙宫的虾兵,甲胄护身,其色香味虽佳,却多棘刺,中看而难以享受。温州除此物,则无更好的海味珍肴。”皇帝听奏,因深有体会,非但不动怒,反而下旨曰:既然海龙宫的虾兵如此难以“征服”,日后上贡就免了罢!

王御史挑起的温州龙头虾进贡一事,就此告吹,计谋未逞。张阁老斗智获胜,为温州老百姓免除了按月进贡龙头虾之殃。

贪小便宜吃大亏

从前,有个名叫钱福的人与邻居李四年终时各挑着一担瓯柑坐船到温州城底卖。两人的妻子嘱咐他们:“新年将近,瓯柑卖毕,顺便带些年货、布料回来。”并给他们每人五两银子,以备急需。两人从小南门上了埠头,正欲整理担子赶路。钱福眼快,发现埠头边有一“手巾包”,料定里面是银子,故意不露声色把装柑的箩筐压在上面。其实李四跟在后面早就察觉,不声不响地停在他旁边。双方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捱了好一段时间,钱福知道无法隐瞒,便对李四说:“老弟,话讲前面,这包银子可是我捡到的……”边说边端开箩筐,打开“手巾包”一看,里面原来是十几个荸荠,便恼恨地扔在河边,唉声叹气地说:“这包若是银子多好啊,过年货应有尽有,弗用这样辛苦外出做生意了……”李四笑嘻嘻接过话题:“老兄,如果是银子,可不能独吞哇,要分给我一半!”钱福本来就讨厌李四跟着他,一听十分恼火:“凭什么要分给你一半?这不是明敲我的竹杠吗?”李四说:“见者有份,这是老规矩么,况且我们还是老邻居呢!”这样一来,双方唇枪舌剑,互不相让,你骂一句,我骂一声,进而发展到拿着扁担动起武来。

码头上车来人往,围观的人越聚越多,衙役以影响交通为名,抓他们到衙门里解决。县官立即升堂,一拍惊堂木大声说:“古人云:君子取财有道,你二人竟昧金斗殴,成何体统,快将银子交上来,由本官交还失主!”钱福、李四这才醒悟过来,几乎是异口同声:“大人,其实我们还没有拾到银子哪!”那县官怒道:“一派胡言,你们银子未拾到,还会打得鼻青脸肿,你们不是在戏弄本官吗?”结果两人所带十两银子全被衙役搜出送到县官面前。两人汗如雨下带着哭声解释说这是家中带来置办年货的,但县官哪里肯听,“大胆刁民,铁证如山,竟敢狡辩!重打三十大板轰出公堂!”衙役如狼似虎,直打得两人皮开肉绽,然后被逐出门外。

再说船埠头那两担瓯柑,早被一班游民乞丐你抢我夺,待钱、李两人拖着伤痛的身体赶回时,已所剩无几。两人有口难言,悔恨交加.

五美园

梧田茶山一带,流传着这么一句话:"五美园木螺透到京。"这句话有个来历。

元朝时节,瑞安潮祭地方有户姓陈的人家,女儿十六七岁,一日夜里梦着一个罗汉下凡投胎,梦后就有了身孕。她爸妈骂她不规矩,要把她赶出家门。女儿跪落来恳求,等她生下孩子后再走,爸妈总算答应了。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孩子一生下,生娘就跳到溪里自尽了。

陈氏两老怕养了这个私生子倒楣,就把孩子放在脚盂里,甩到溪里任它飘流。真奇怪,溪水向下流,脚盂倒反向上飘。飘呀飘呀,飘到一个寺院门口溪边,被一个老和尚捞起来。老和尚慈悲,把他收留在寺里抚养。光阴如箭,这个孩子长大后,相貌好,又聪明,老和尚教他念经拜佛,收做徒弟。因为这孩子是在溪水里倒流飘来的,就给他取名叫逆川。

逆川和尚二十岁时,正是元朝末年,天下大乱,潮祭一带大旱,没有收成,在这山岙寺院里安不下身,他就出外云游,靠化缘过日子。

一日,逆川和尚云游到梧田茶山,看见杨梅桃李满山,柑桔成林,风景优美,就想在这里落脚修行。他向当地项氏族长公募化一邻袈裟的地方,打算搭个草棚住。那族工公想,一邻袈裟的地方算是什么,就满口答应了。逆川和尚在山上走了一圈,看中了大罗山山坡上的一个山场,两的拿着袈裟一扬,竟遮住了一大片山地。族长公看呆了,没话说,只好把这片山地送给他。逆川和尚就在这里搭个草棚,独自静心修行。

当时,朱元璋推翻了元朝,登基坐龙庭。洪武爷当初做过小和尚,他觉得自已出身不体面,就下一道圣旨,要把全国和尚统统杀光。圣旨一下,可怜全国和尚一个个被杀了。茶山在东南角,逆川和尚独自在这里修行,外面晓勿得,总算避过这场横祸。

第二年,京庆大旱,一连几个月没下半点雨,百姓叫苦连天。有个大臣向皇上奏本:"上年和尚杀得太多了,请万岁勿再杀和尚,现在大旱,赶紧寻一个和尚来求雨才好。"洪武爷想想也是,一口准奏了。

京城一带和尚早被杀完了,到哪里去寻呢?派出的士兵到京城四周各地去寻,寻了三日三夜,连一个和尚的影子也没有。

这日五更,洪武爷无心上朝,躺在龙床上,东想西想,一下听到从很远的地方传来一阵木鱼声,啊!总算还有和尚剩下来。他马上降旨查和尚,统统查勿到。只有温州府派人一查两查查到茶山,才查到了逆川和尚,把他送到京都去求雨。

逆川和尚奉旨求雨,真凑巧,雨连牢落了两日,全国五谷丰登。洪武爷万分快活,封逆川和尚为护国袢师,赐他锦斓袈裟一件,拨下大批金银在茶山兴建寺院,这个寺院取名叫实际寺。还在实际寺四面造起了园林,有龙虎斗、莲花岩、观音洞等五大景致,合起来叫"五美园"。当时,文官武将来拜访逆川和尚,经过金沙岭时,都要出轿下马,步行到实际寺山门。五美园和实际寺一直很有名气。

五马街的传说

很久以前,温州五马街不是叫五马街,也勿晓得叫什么。听讲,住在四圈的老百姓,每日夜里都听见一阵阵"得得得"马跑过的声音。开门一看,又不见马的影子。

那时候,这条街上住着一个打草鞋的老人。老人屋外有一块石头。每日打草鞋时节,他把草放在这块石头上慢慢捶软。石头是青色的,因为捶得长久了,光溜溜,也蛮好看。

一日,有个人看见这块石头,就去对老人说:"老伯伯,你这块石头卖给我吧,我给你五两银子!"

老人听了有些奇怪,摇摇头:"我勿卖,这块石头是我捶了好多年,捶熟了,舍不得卖。

好多看热闹的人都觉得这人要花恁多的银子买一块石头,实在奇怪。

那人走了。老人不放心,怕石头被人偷去了,就把石头搬到屋里来。

过了三日三夜,那个客人又来了。他带来更多的银子,想请老人将石头卖给他。

那客人一看石头没有了,很着急,赶紧问老人。老人告诉他,已经搬到屋里来了。

"几日了?"那客人慌张地问。

"三日三夜。"老人说。

"唉!"那客人叹了一口气,说:"现在你就送给我,我也不要了。我是采宝客。我看到

你这块石头上有五匹马,石头放在外面,马日日有露水喝,又吃了你日日捶的草,所以长得活泼健壮。现在你把石头搬到屋里,五匹马没有露水喝,一定都渴死了。"

说着,那采宝客就把石头一翻,果真石头上有五匹马的影子,只是不动了。听的人都为老人叹可惜,说他运气不好。老人呢,一点不在乎。他说:"以前我不晓得它是宝贝,我当做宝贝恁爱它。现在这五头马不动了,我捶还是照样便当,还象块宝贝嘛!"

以后老人照旧勤勤恳恳打草鞋卖,照旧用这块石头捶草,一直到死。

老人死后,大家叫老人住的这条街为五马街。

牛山

温州南郊十里亭西南岙底,有份姓廖的人家,祖辈留下不少产业,只生一个儿子,名字叫松青。松青五岁时节,他阿爸生病死了,阿妈黄氏,怕守寡老妪受人欺负,招了个男子客汤阿豹进舍。不到一年,生下第二个儿,取名叫福来。哪晓得半路夫妻不同心,汤阿豹有了亲生儿,就生起心思,想夺廖家的产业。

事有凑巧。一日,黄氏在河边洗衣裳,一不小心,失水落到河里死了。汤阿豹表面流眼泪,肚里呢,好比喝了蜂蜜恁。他当家没几日,就把福来改姓汤,还请个先生到自家里教他读书。对松青呢,要他日日上山放牛,稍不顺眼,不是扇巴掌,就是拳打脚踢。松青一肚委屈,呒人告诉,只有抱着那头老牯牛哭。说来也奇怪,这头老牯牛一见松青哭,也流出同情的眼泪来。

光阴如箭,转眼间两兄弟都长大了。福来十七岁那年,就讨来老安,松青呢,还是光棍一条。

这弟新妇,是个观音面鹦鹉嘴的人。平时见了松青客客气气,伯伯长伯伯短,蛮亲热。一日日昼,她正在井头洗衣裳,一眼看见松青从后园门赶牛回来,就故意把水桶"冬"地一声,甩进井里。松青一听,赶紧系好牛绳跑过来。弟新妇说:"伯伯,勿好了,水桶掉进井里去了。"松青转身去拿来一根长竹钩,在井边打捞。正捞上来时,弟新妇忽从背后猛力一推,松青站勿牢,一头栽进了井里。她顺的抓住长竹钩,一边朝下拚命捅,一边叫着:"伯伯,快捏牢竹竿罗!"

这时节,大牯牛一下挣断绳,闯出园门,一直冲到邻舍屋前,绕地跑三圈,又重新跑回,"哞哞哞"叫得蛮惨。

邻舍听了,觉得奇怪,立刻赶到松青家的后园来。人恁多涌来,弟新妇慌了,忙喊:"救命啊,我伯伯掉进井里去了!"幸好人多办法多,不一会,就把松青从井底救了上来。

松青醒来后,一想,唉,这弟新妇真比毒蛇还毒啊!若不是大牯牛,这要命早就没了。

这年清明,松青在山腰犁田,忽然雷声隆隆,电光闪闪,大雨倒倒落。松青连忙把牛赶到树下躲雨,还脱下身上单衣,盖在牛背上,自己呢,被雨淋得落汤鸡恁。

在雨蒙蒙中,松青看见有人上山,走近一看,不是别人,是阿叔送蓑衣箬笠来了。

汤阿豹说:"哎呀,看把你淋成恁个样子,快回去换换衣裳吧!"

松青见阿叔恁关心,胸头也觉得暖一点,当下解了牛绳,牵牛下山,阿叔随后跟来。

走到山弯边,下面有个万丈深潭,松青冷不防背上被人猛击一下,脚板一滑,登时觉得天旋地转,一个筋斗,翻到潭里去了。

汤阿豹见拔了眼中钉、肉中刺,心里快活啊,正要牵牛回家,哪晓得牛一下子挣脱了绳,"哞"地大叫一声,用前蹄把汤阿豹踢翻在地,后蹄一纵,箭恁跳进潭里,几番扑腾,寻到松青,把他驮上岸来,拚命往山下跑。

回到牛栏,大牯牛放下昏迷不醒的松青,用舌头舔了舔他的面颊,衔来稻秆盖在他的身上,那双大眼睛里还流出眼泪来。

汤阿豹和新妇两次害松青不死,恨死大牯牛,私下商量,一不做,二不休,就用砒霜掺

在鸡蛋酒里,叫福来端去喂牛,大牯年被雨一淋,以跑了一阵,肚里正饿,当下"咕噜咕噜"就喝完了。只见大牯牛全身抽盘抖抖动,七孔流血,摇头蹬蹄,万分痛苦。

福来甩了碗,正快活得头跑尾跳,却见大牯牛"哞"的一叫,牛角一翘,前蹄一蹬,把福来踏死了。大牯牛又蹿进前面屋里,跑死汤阿豹,撞死福来老安。接着透着粗气,兜身回到牛栏里,伏在地上,驮起松青,抬头怒吼,转眼间天动地摇,大牯牛一下子变成了一座高山。

当地人把这座山叫做牛山,还特地在牛山顶上造了一座仙牛庙,四时祭拜。直到今天,山上还有仙牛庙的.

应道观巷

南宋时节,永嘉有个县官,上任不久,就拼命敲诈勒索,搜刮民财。

一日,他到松台山游嬉,见满山松树又大又好,就强迫几百民夫,上山砍树,连砍了一个多月,把松台山的松树砍得光光生生,好比和尚头恁。老百姓见了,蛮气愤,叫松台山为"净光山",叫这个县官为"净光官"。

净光官从民间刮来的金银珠宝,统统都放进了私库。有一日,他发现私库里短少了银子,就差人严密看守,还是每日失银。

再说,松台山下住着一对夫妻,男的叫阿青,女的叫阿翠,做豆腐营生。

一个月前,净光官叫阿青送豆腐给他,送了一个月,月底去结算时,阿青一个铜钿没有拿来勿讲,还差点被这狗官送进了班房。恁一来,阿青资金难周转,心里忧闷。有一日,他卖完豆腐回来,路过信河街,迎面碰见了一个道人,那道人拦住阿青说:"豆腐客,你每日天光送一板豆腐给我好吗?"阿青说:"好的,请问师父贵姓?道面在哪里?"道人说:"我姓应,道观就在这条巷尽头。"

第二日,阿青把豆腐送去,应道人收了豆腐,就问他多少铜钿,阿青说五钱银子。应道人用手指在墙壁上划了个碗口恁大的圈儿,墙上一下子裂开个小洞,应道人伸手从洞中取出一两白银交给阿青。阿青说:"一板豆腐,只需五钱,我怎么好收你一两?"应道人笑着说:"应该的,应该的,你们做豆腐蛮辛苦!"阿青不肯收。应道人说:"我脾气固执,我给你一两,你就要收一两,再噜嗦,就不买你的豆腐了。"阿青拗不过应道人,只得收了银子。从此,阿青日日多得五钱银子。

有一日,应道人对阿青说:"恁太麻烦,不如一个月算一次账,好否?"阿青应道:"好的,好的。"

一个月过去,快过中秋节了,阿青对应道人说:"节前,我伲结一下账吧!"应道人说:"应该的,应该的。"接着,有手指在墙壁上划了个圆桌面恁大的圈子,顿时,墙上裂开个大洞。应道人说:"银子准备好了,你进去拿吧!"

阿青钻进洞里,走几步,就发现一大堆白银,心中算了算,一五得五,三五十五,他点了十五两银子放到口袋里,正想走,突然背后被人一把揪住。他回头一看,皇天!是两名公差。阿青吓呆了,还未分辨,双手就被戴上手铐,拉到公堂。

这时,县官坐在堂上,正为日日失银忧闷,闻报偷银子的贼已经捉牢,连忙升堂审问。阿青看见公堂阴气森森,面色变得雪白,苦苦哀求道:"冤枉呵!小人没有偷,这银子是豆腐卖来的,小人勿晓得是大爷的银子。"县官道;"你从哪里进来的,谁指使你?"阿青说:"从信河街道观进来的,应道人欠我豆腐钱,是他叫我进来拿的。"县官当即丢下一条捕签,喝道:"快去捉拿应道人。""不用捉拿,本道在此。"县官抬头一看,只见道人已站在公堂上。县官大喝一声:"该死的道人,是你指使豆腐青盗窃本县银子吗?"道人冷笑道:"是我叫他来拿豆腐钱的,这哪里是偷窃!"县官喝道:"原来都是你这贼道所为,真是岂有此理!"道人指着县官骂道:"你这贼官,你家私库的金银财宝,哪一件不是百姓身上敲榨来的?豆腐

青辛苦为你做了一个月的豆腐,你连本带利囫囵吞下去,本道拿你的不义之财,付还豆腐钱,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县官气得火油冲到头顶心,大声喝道:"来人,狠狠打他十大板。"话声刚落,县官的嘴一下子歪到耳边,嘴角直流唾沫,两眼定神。应道人哈哈大笑,对阿青说:"这场官司,与你无关,你只管走归!"阿青听了道人的吩咐,赶紧离开公堂,走了。

日昼边了,还未退堂,县官夫人出来看看,一看到这情形,晓得这道人来历不寻常,她连忙"冬"一声,跪倒在地,苦苦求饶。道人说:"既然如此,也就算了。"接着,他从地上摸起一把灰尘,向县官脸上撒去,一片烟雾腾空而起,道人呢,不见了。堂上的县官、公差好象做了个恶梦。

黄昏,阿青与阿翠正在为道人担扰,阿翠说:"你明朝天光去打听一下吧!"哪晓得,应道人在背后附声应道:"不用打听,你看,我不是好端端送豆腐钱来了吗!"

县官吃了这场苦头,心还不死,就写了一份文书,亲自送给温州府台。府台拆开一看,拍案大叫:"竟有此等奇案。"立即丢下捕签喝道:"快去追捕应道人!"

两个公差奉命刚出府衙门口,应道人正巧碰上来了。道人说:"不用追捕,贫道自己来了!"公差把道人带到堂上,回禀了府台。府台见应道人站在堂下,把惊堂木一拍,喝道:"该死的贼道,胆敢盗窃县库银子,该当何罪?"

应道人说:"前月县官敲了阿青十五两豆腐钱的竹杠,贫道拿他私库里银子还账,这哪是偷盗?"道人随的从袖中拿出状纸呈上:"请看,这是百姓联名告的状。"府台接过状纸,细细看一番,不响了。他见这净光官实在不象话,又怕众怒难犯,呒法,只得将净光官革了职。

这消息一传两传,满城百姓都晓得了,个个拍手叫好,应道人的大名就传开了。这以后,人们把应道人住的道观叫做"应道观",把应道观坐落的小巷叫做"应道观巷"。

花柳塘的由来

温州东门外涨桥头,住着一个叫柳美儿的人。他平日靠卖青盐橄榄维持一家人生活。一年到头勤力省径,还是双手空空。

这一年十二月三十日,财主人家都放炮仗,摆分岁酒,快快活活过年。柳美儿一家呢,镬灶冰冷,细儿哭叫,他老安挂着眼泪,只是叹气。柳美儿怕别人来逼债,起五更就溜到外面避债去了。

他走呀走,走到一座土地殿前,脚刚伸进殿门,只见神橱下早宿着一个人。柳美儿问他在这里做什么,那人说自己姓花,住在西郭外,因做木材生意亏了本,只得到这里避债。柳美儿一听,也把自己欠债避难的事对他讲了。姓花的就问他欠多少债,柳美儿说欠了五十个银番钱。姓花了听了忙说:"老弟,这五十个银番钱好解决,呶,我身边还有,你先拿去还债,走归与家人团聚。"柳美儿说:"人客,勿开玩笑,你自欠的债也还不了嘛!"姓花的讲:"哎呀,我不是欠几十,是好几百呀,东借西借还是凑不拢。唉!两家受苦,不如我一个人受苦好。老弟,勿推三阻四了。"

柳美儿见他恁讲,就收下了钱。一走归,那班讨债的人正挤在房间里,见他进来,都围拢讨债。柳美儿兜里有钱,也就客客气气地一个一个还清了债,打发他们走了。

讨债的走完了,柳美儿从兜里摸出银番钱点一点,还剩下十五个。他老安见柳美儿还了债,觉得奇怪,问他这些钱是哪里来的,柳美儿就把经过讲了一遍,老安说:"世上还有恁好的人,真是难得啊!哎,你快去把他请来一起过年。""讲是讲是!"柳美儿边讲边摸出五个番钱,吩咐老安买菜、舀酒。他自己跑去请那个大恩人。

一会儿,大恩人请到了,柳美儿老安也从菜市场里买来了一条大鲤鱼,鲤鱼活鲜鲜的,嘴还一张一合地动着。柳美我拎着鱼,走到后门塘河埠头去剖鱼。正想动手刮鳞,哪晓得的

一滑,鱼掉到河里去了。他就跳落水去摸,左摸右摸,鱼就是摸勿着。奇怪了,脚下怎么会有啷啷声,他双手伸到脚下去摸,摸上来一看,哎呀,是光溜溜的银番钱啊。柳美儿快活煞,还叫姓花的恩人一起摸,两个在塘河里摸了半日,摸了满登登三四篮儿。

柳美我得到了这些钱财,就对姓花的恩人说:"这财应该是你的,你拿去还债吧!"姓花的讲:"动勿得,这财是你先摸到的,归你!" 两个推来推去,柳美儿老安讲了:"勿推,勿推,听我说,若不是恩人,勿讲会得来恁多银番钱,这年还不晓得怎么过呢!钱嘛,依我看,你拿一半还债,另一半呢,不如拿来翻修这条塘河。"

两个人一听,都觉得这办法好,第二日就雇人来修塘河。塘河修好了,地方人都讲他两个人品德好,就把这条塘河叫做花柳塘,到现在大家还是恁叫呢。

温州民间故事·开口错

有一个呆大,喜欢在人前讲话,讲又讲勿来,不是讲得颠三倒四,就是讲得得罪人。

一日,他到丈母娘家帮忙,丈老造屋,买来一批树木,由于价格便宜,丈老心里很得意,对女婿讲:"恁多的树木,你看合算勿合算?"呆大见有他开口的机会,就赶忙凑上去讲:"很合算呢?勿讲有恁多又高又大的树,就是烧成炭也合算!"丈老一听,狠狠地瞪了他一眼:"造屋要讲吉利话,怎么好讲烧成炭呢!"

回到丈老家,呆大心里感到老大的不痛快,就赶着丈老家的鸡鸭出气,有一只鸡被赶到灶膛中烧死了。呆大想:鸡烧死了还是告诉丈老好,免得再给丈老骂。丈老正在新屋基上,呆大提着烧得毛焦肉烂的鸡,向新屋基走去。他一边走一边叫:"亲爷!亲爷!你看这火烧鸡(基),全烧光了!"丈老一听,大吃一惊,火若烧到地基,不就是烧光了吗?哪还了得,这句话大犯禁忌!丈老回过头来把呆大大骂一顿:"你这猪头三!叫你勿多嘴多舌,就是勿听!以后再胡说八道,割掉你的狗舌!"

新屋完工那日,亲眷邻舍都来吃贺喜酒,一个个有说有笑坐席喝酒,只有呆大一个人呆在后院。

酒席刚刚坐定,有一个亲眷突然想起细儿不见了,坐席喝酒的人一个个散出去寻找,找来找去找勿到,后来碰到呆大,就问他有没有看到一个细儿,他一声勿响,好半日了,才开口讲:"细儿看到了。"有人问:"在哪儿?快说!"呆女婿说:"我看着他掉进井里。"大家一听,吃惊不小,都指着呆大责问:"细儿掉井里,怎么不叫喊!"呆女婿慢吞吞地说:"我亲爷已交待我,叫我勿开口,我一讲,他要割我的舌头!"一个个气得讲勿出话来!

流传于泽雅一带

温州民间故事:吃粥选女婿

古时,楠溪江一员外家才貌双全的女儿要选女婿啦!

消息一传开,惊动了许多后生儿。他们纷纷托媒说亲,有家财万贯的、有官府办事的、有读书出息的,令员外眼花缭乱,决断勿落,只好让女儿自己出主意。员外女儿想了三天三夜也想不出个名堂来。眼看着“见面”的期限就要到了,员外一大早敲开女儿的房门,问她怎么办。她夜里没睡好,头昏昏的、眼迷迷的、耳嗡嗡的,还以为爸在问她点心吃什么呢,就说吃粥。员外听得真切,虽觉得荒唐离奇,但也没其他好办法,就依了她。

当面选婿那天,各地求婚的后生儿来了许多,凑热闹的也不少。人群里挤着一个放牛娃,生得眉清目秀,因为从小和员外女儿一起长大的,特地来看稀奇。他忽然听见员外叫到自己的名字,就莫名其妙地应了一声。同名同姓的人多着呢,员外叫的是一书生的名字,偏偏那后生儿没来,边里的人起哄把他推了上去充数。运道好勿用天光早。他红着脸居然答出了诗对,顺利通过了“预选关”。而过关的只有三人,那两人都是富家子弟。

决定胜负的吃粥比赛开始了。每人一大碗滚烫的白米粥,谁最先吃完,就谁赢。

一声令下,富家子弟俩恨不得一口喝下一碗粥,可喝一口烫一口,烫一口就得停一停,急得满头大汗。那放牛娃呢?一手掇碗,一手拿筷子在粥里一圈圈搅动,口中念念有词:“我不要,我不要,我不要来我不要……”别人都半碗吃下去了,他还在边搅边念:“我不要,我不要,我不要来我不要……”任围观的人们怎么催促,他都不慌不忙地念:“我不要,我不要,我不要来我不要……”乐得那两个富家子弟不把他当一回事了!

当富家子弟的碗里还剩好几口烫粥的时候,周围突然静了下来。只见那放牛娃双手捧着粥碗,一仰脖子,咕噜噜一口气喝完了满满的一碗凉粥!

从此,放牛娃当上了员外家的女婿,再也不用放牛了。

中国民间神话故事大全

中国民间神话故事大全 听人家说,从前,有个孩子名字叫马良。 父亲母亲早就死了,靠他自己打柴、割草过日子。他从小喜欢学画,可是,他连一支 笔也没有啊! 一天,他走过一个学馆门口,看见学馆里的教师,拿着一支笔,正在画画。他不自觉 地走了进去,对教师说:“我很想学画,借给我一支笔可以吗?”教师瞪了他一眼,“呸!”一口唾沫啐在他脸上,骂道:“穷娃子想拿笔,还想学画?做梦啦!”说完,就将他撵出大 门来。马良是个有志气的孩子,他说:“偏不相信,怎么穷孩子连画也不能学了!” 从此,他下决心学画,每天用心苦练。他到山上打柴时,就折一根树枝,在沙地上学 着描飞鸟。他到河边割草时,就用草根蘸蘸河水,在岸石上学着描游鱼。晚上,回到家里,拿了一块木炭,在窑洞的壁上,又把白天描过的东西,一件一件再画一遍。没有笔,他照 样学画画。 一年一年地过去,马良学画从没有一天间断过。他的窑洞四壁,画上叠画,麻麻花花 全是画了。当然,进步也很快,真是画起的鸟就差不会叫了,画起的鱼就差不会游了。一回,他在村口画了只小母鸡,村口的上空就成天有老鹰打转。一回,他在山后画了只黑毛狼,吓得牛羊不敢在山后吃有一个晚上,马良躺在窑洞里,因为他整天地干活、学画,已 经很疲倦,一躺下来,就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不知道什么时候,窑洞里亮起了一阵五彩的光芒,来了个白胡子的老人,把一支笔送 给他:“这是一支神笔,要好好用它!”马良接过来一看,那笔金光灿灿的;拿在手上,沉 甸甸的。他喜得蹦起来:“谢谢你,老爷爷,……”马良的话没有说完,白胡子老人已经 不见了。 马良一惊,就醒过来,揉揉眼睛,原来是个梦呢!可又不是梦啊!那支笔不是很好地在 自己的手里吗! 他十分高兴,就奔了出来,挨家挨户去敲门,把伙伴都叫醒,告诉他们:“我有支笔 啦!”这时才半夜哩!他用笔画了一只鸟,鸟扑扑翅膀,飞到天上去,对他喊喊喳喳地唱起 歌来。他用笔画了一条鱼,鱼弯弯尾巴,游进水里去,对他一摇一摆地跳起舞来。他乐极了,说:“这神笔,多好呀!”马良有了这支神笔,天天替村里的穷人画画:谁家没有犁耙,他就给他画犁耙;谁家没有耕牛,他就给他画耕牛;谁家没有水车,他就给他画水车; 谁家没有石磨,他就给他画石磨……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消息很快地传进了邻近村里一个大财主的耳朵。这财主,就派 两个家了来把他抓去,逼他画画。 马良年纪虽小,却生来是个硬性子。他看透有钱人的坏心肠,任凭财主怎样哄他、吓他,要他画个金元宝,他就是不肯画。财主就把他关在一间马厩里,也不给他饭吃。

经典神话故事

经典神话故事——中国 [目录] 年的传说民间故事(中) 木兰从军民间故事(中) 牛郎织女神话故事(中) 田螺姑娘民间故事(中) 十二生肖的故事民间故事(中) 狼外婆民间故事(中) 嫦娥奔月神话故事(中) 三个和尚民间故事(中) 宝莲灯神话故事(中) 九色鹿神话故事(中) 哪吒神话故事(中) [正文] 年的传说 选自:中国民间故事 在太古时期,有一只凶猛的野兽,它居住在深山密林之中,人们管它叫“年”。 “年”长得硕大无比,而且生性凶残。只要谁惹恼了它,它一定会张开那张血盆大口,一口把他给吃掉。同时,“年”也很懒,它喜欢睡大觉,一睡就是三百六十五天,当它从睡梦中醒来的时候,总是感觉肚子咕噜咕噜地叫个不停。这时候,它就下山来到村子里,见到什么就吃什么,就连那些住在村子里的老人和孩子都不放过,等肚子填饱以后,它才会满意地一摇一摆地走回家去继续睡大觉,然后在下一个三百六十五天后醒来,继续下山找东西吃。

就这样,这只“年”兽,年复一年地来到村子里吃人,弄得大家人心惶惶。 阿宝住的村子年年都被“年”兽袭击,他的爸爸、妈妈和妹妹就在上一次“年”下山的时候全被吃掉了,所以阿宝特别痛恨这只凶残的野兽。 这年除夕,阿宝村里的人们扶老携幼上山躲避“年”兽。这时,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他手拄拐杖,肩搭袋囊,银白色的胡须一直拖到了地上。这个时候,大家都忙着封窗锁门,收拾行装,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的景象,谁还有心思去关照这位可怜的乞讨老人呢?人们只是匆忙地看那老人一眼,就赶紧离开了。 当老人走到阿宝家的时候,阿宝从屋子里走出来,给了这位可怜的乞讨老人一些食物,并劝他快跟随大家上山躲避“年”兽。没想到乞讨老人听后,捋着他的胡须,笑眯眯地说:“小兄弟,你能让我这个孤苦无依的老人借宿一晚吗?” 阿宝吃惊地望着这位乞讨老人,说:“老人家,难道你不知道今天晚上可怕的‘年’兽要来吗?现在大家都携老带小,打点好行装到深山里避难去了,你也应该跟着他们一起去。” 那位乞讨的老人听后,只是微笑,什么也不说。 “好吧,既然如此,那你就进来吧。”阿宝对老人说道。 “谢谢你,好心的年轻人,有我在,今晚你什么都不用怕了。”说着,老人从肩上放下袋囊,又从里边抽出两张长长的红纸,“来,你把这两张红纸贴在门上。” 阿宝不知道这两张红纸有什么用,于是就问:“贴这两张红纸做什么

经典民间小故事大全

【苗族民间】 民间故事是劳动人民创作并在民间流传的以通称的人物,广泛的背景,在完整而又富有趣味的情节中表现人民生活和思想的口头散文作品。民间故事在苗族民间文学宝库中所占的比例,内容十分丰富,反映生活的范围非常广泛。 在民间故事中,容量、最能反映苗族生产生活和心理状态的作品要数生活故事和爱情故事。这些故事以人和人的关系为基础,在又有现实又有假想成份的情节中表现人们的社会生活和对人物的评价。《孤儿当皇帝》讲述一个孤儿有幸娶到天神生老的幺女为妻,皇帝得知后,仰慕幺女的容貌而与孤儿换妻并将皇位让给孤儿。幺女设计置皇帝于死地后返回天廷并生育一女,又与其女历尽千辛万苦与孤儿团聚后共同治理国家。这个故事通过孤儿从穷苦孩子到皇帝的描写,展现了苗族人民渴望幸福、进取向上、不畏、英勇斗争的精神风貌。 《扎董丕然》讲的是苗族小伙追杀虎霸解救心上人的故事,情节曲折、首尾呼应、优美动人、结构严谨完整紧凑,在我州苗族人民中广为流传。《诺施与龙女》通过青年诺施进龙宫娶龙女的曲折经历以及人物感情纠葛的描写,把人们带到了一个扑朔迷离的世界。《幺豆歹与蒙施彩贡奏》讲述了聪明英俊的苗族青年幺豆歹在花山场上与美貌无双的姑娘蒙施彩贡奏巧妙周旋并在家里三难美人最后终成眷属的故事,歌颂了苗族青年忠贞的爱情,是民间故事中现代特色的一个。另外,像《癞哈蟆姑爷》、《琛姑娘与瑙姑娘》、《乔妮》、《两兄弟》等也是流传很广的故事。 苗族民间故事中还有不少的动物故事、寓言、童话和笑话,如《狗找主人》、《猴子蚂蚱之战》、《嘀嘀鸟的歌》、《蚂蚱蹬雀蛋》、《梭云的故事》等。这些故事,以幻想和虚构的情节,寓褒贬于其中,具有浓厚的情趣,为人们喜闻乐道。 苗族民间故事丰富多彩并且有极其宝贵的价值,发掘这些文学宝藏,对繁荣文艺创作,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以及为社会、历史、民族、语言等学科提供珍贵的资料有着重大的意义。 【鲁班造伞的传说】 从前没有伞,出门行路不便当,碰到毒太阳,晒得要死;碰到大雨,淋得像落汤鸡。 鲁班师娘看了,心里难过,对鲁班师说:“人人都说你手艺好,出门人日晒雨淋的,你不能想个法子吗?” 鲁班师答应想办法,师徒们一合计,就在路上造起了歇脚亭,十里一个亭子。亭子造好了,请鲁班师娘来看,鲁班说:“这法子不错吧,又遮太阳,又好躲雨。” 1

中国民间故事

《xx民间故事》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一、内容简析 民间故事是民间文学中的重要门类之一,是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虚构内容的散文形式的口头文学作品,是所有民间散文作品的通称,有的地方叫“瞎话”、“古话”、“古经”等等。民间故事是从远古时代起就在人们口头流传的一种以奇异的语言和象征的形式讲述人与人之间的种种关系,题材广泛而又充满幻想的叙事体故事。民间故事从生活本身出发,但又并不局限于实际情况以及人们认为真实的和合理范围之内。它们往往包含着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包含了丰富的历史知识、深厚的民族情感,作为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有着永恒的艺术魅力,也包含了丰富的想象力。中国民间故事蕴含着英雄主义、乐观主义、人道主义等崇高的思想与美德,给人以知识、教诲、鼓舞和希望。对青少年读者来说,阅读中国民间故事,阅读《中国民间故事》,对传承民族文化、启迪智慧、拓宽文化视野有着积极有益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指导学生学会读懂民间故事。 2.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掌握民间故事的特点,读懂民间故事及道理。 3.让学生在好书推介活动中认识更多有益的课外书籍,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4.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5.向学生推荐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有关文章,通过对这些课外阅读,学生从中了解更多中国传统文化,达到教学延展的目的。 教学重点:明白民间故事这种文学体裁的特点,掌握阅读民间故事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有关xx传统文化的文章; 2、要求每位同学都带一本自己最喜欢的课外读物,并准备向别人推荐自己的好书的发言稿,记熟。 (二)、指导课时:一课时 (三)、指导过程: 1、导入激趣,激起学习欲望。 (1)导入:同学们,今天又到我们课外阅读的时间了,根据老师课前给你们的布置,你知道今天我们要来进行一个什么活动吗?(指名猜测后,师板书课题。) 板书:好书向你推介 (2)班内互相交流好书活动: 1)xx,激趣过渡。 只要你是一位热爱课外阅读的同学,就总会有一本自己最喜爱的书。好的东西要与别人一起分享才有意思,你想拿出你喜爱的书与别人一起分享吗?如果想,那么就请你向别人推介你喜爱的一本书。 2)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及时发现好书及好的发言作好记录,及时点出不太健康的书籍。 3)班内交流.激发求知欲望。 引入:老师刚才在你们中间巡视了一周,听了部分同学的推介发言。发现了两种情况:第一,你们的口才越来越棒了,这是因为得益于课外阅读;第二,你们手上都有一本很好的书。我看了,听了,都很想借你们的书来立即“饱餐一顿”,以填饱我的阅读欲。那么,你愿意到讲台上来向别人推介一下吗?(指名) (随着介绍而分类板书书名。) 4)小结。

中国民间故事300字【四篇】

中国民间故事300字【四篇】 中国民间故事300字篇一:虎娃 有一只小老虎,名叫虎娃。饿了叫妈妈喂他;困了,叫妈妈抱他;妈妈出门,就叼住妈妈的尾巴:“妈妈,我怕,我怕!”妈妈说:“你是小猫吧,不是小虎娃。明儿自己去找吃的,别老缠着妈。”虎娃说:“不嘛,不嘛!我要妈妈。” 一天大清早,虎娃醒来了,不停地叫妈妈。妈妈让他自己过日子,再也别回家。“吱吱吱……”是谁在说话?原来是个小东西,阔耳朵,尖尾巴。虎娃吓得哇哇叫。“别怕,我的名字叫老鼠,和你老虎是一家。跟我到外边溜溜去,看看我的本事有多大。”老鼠当大哥,小弟是虎娃。走出山洞上山坡,穿过树林到山下,小动物见了滚的滚,爬的爬。老鼠摸着胡子说:“谁个见我不害怕?狗熊见我也跪下。”话还没说完,前面出现一个黑疙瘩,又高又大,狗熊就是它。 老大哥跑了。只剩下小虎娃。狗熊爱胡闹,爱打架,它说:“小虎娃,快跪下,给你大爷磕个头,要不,大爷叫你嘴啃泥。”说罢,狗熊龇着大门牙,一步一步往前走,小虎娃一步一步往后退。这回呀,小虎娃没有叫妈,也没有害怕。它一个虎跳扑过去,吓得狗熊忙趴下。它咬住狗熊的耳朵,揪住狗熊的尾巴,使劲儿地打,使劲地抓。狗熊痛得不住地说:“我给你磕头,我叫你大哥,往后,我再不胡闹,不打架。”虎娃这才知道自己的牙齿像铁钳,自己的

爪子像钢叉。虎娃这才知道自己的力气有多大,不是小猫是虎娃。 中国民间故事300字篇二:孔融让梨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小孩儿名字叫孔融。他家有六个兄弟,他排行第六,大家都叫他小六儿,因为他性情活泼、随和,大家都喜欢他。虽然家里兄弟多,但爸爸妈妈对他们每个人的要求都很严格:要勤奋读书;对人要懂礼貌;说话要和气;无论什么事,兄弟们都要互相谦让,不要光想着自己;别人有困难要给予帮助。孔融年纪虽小,爸爸和妈妈的话,他都记得清清楚楚。他喜欢做事,总抢着扫地呀,端碗什么的,非常讨人喜欢。 在孔融四岁那年,有一天,爸爸的一个学生来看老师和师母,并带来了一大堆梨。客人让孔融把梨分给大家吃。在爸爸点头同意后,小孔融站起来给大家分梨。他先拿个的梨给客人;然后挑两个大的给爸爸、妈妈;再把大的一个一个分给了哥哥们;最后,他才在一大堆梨中,拿了一个最小的给自己。客人问小孔融为什么捡一个最小的给自己呢?孔融回答:“我年纪最小,当然应该吃最小的。”客人听了孔融的回答直夸奖他。爸爸也满意地点了点头。 后来,爸爸的学生便把孔融分梨、让梨的故事写成了文章。于是大家就把它传诵开了,从古代一直讲到现在。 中国民间故事300字篇三:虎怕漏 闽南方言在平常时的应用中,在生活中,有时无意中会应用得非常奇妙和十分趣味。显示出误打误撞出其不意的结局,却也显得相当神妙和富有深刻意义。这些,也许正是闽南方言所发挥的艺术效果。

东北民间故事_经典东北民间故事

东北民间故事_经典东北民间故事 东北虽然是祖国边界,但是民间故事也很多!下面是本人 给大家整理的东北民间故事,希望能帮到大家! 东北民间故事:小凤仙在沈阳最后的爱与哀愁 1949年,她隐居沈阳。成为4个孩子的继母。1954年,她在沈阳离世。 1998年,孩子们才知道,继母“张洗非”原来就是 小凤仙。 在沈阳的大东区和皇姑区两地,找到了陪伴过小凤仙度过最后岁月的三位老人———李有才夫妇和李桂兰。 小凤仙是李有才和李桂兰的继母,李桂兰和小凤仙共同生活了5年。三位年龄加起来已有200多岁的老人回忆着尘封了50多年的往事…… 李桂兰认为,小凤仙嫁给自己父亲的原因是,“早在建国前,我父亲李振海就是大帅府的工作人员,小凤仙总去看望赵四小姐,我父亲完全有可能那时候就认识了小凤仙。两个人有个最大的共同爱好,就是特别爱听评书。” 1949年,丧妻的李振海娶回了小凤仙。刚进门的小 凤仙立刻成了4个孩子的母亲。 这个新过门的母亲与周围的女人有着那么多的不同,“吃穿坐行就透着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李桂兰的哥哥李有才回忆说。那时候李有才20多岁,“那时,我已经参加工作,很少回家,和继母接触最多的就是妹妹李桂兰。” “爱美,整洁,不爱干活。”是李桂兰总结小凤仙的最大特点,“刚建国的时候,大家都穿得很土气,可是她特别爱穿旗袍,而且在旗袍一侧别着一个小手帕。”

看着与众不同的继母,李桂兰忍不住好奇:“你为什么要把手帕别在旗袍旁边呢?”对于类似的问题,小凤仙只是 浅浅一笑,从不作答。 可是,总有小凤仙欲言又止的答案。“继母特别喜欢一张照片,她总是拿出那张照片静静地看,看照片时也从不忌讳我们,那是她和一个年轻将军的照片。”70多岁的李桂兰 回忆,“照片里的男人很英武,肩上有着很大的章,衣服上还有很多金黄色的穗。我就问她,‘这是谁啊’,她还是淡淡地一笑回答,‘这是一个朋友’。” 李桂兰家里的生活来源完全靠父亲在支撑,生活困难可想而知,即使这样,小凤仙依然过着悠然的生活。 “她干得最多的活就是洗自己的衣服,从来不做饭,但是生活却很有规律,每天早晨自己出去遛弯的时候,都会在外面吃过早饭。”对于这样“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继母,李桂兰从不敢心生埋怨,“因为无论从哪看,她都是一个不一般的人。” 小凤仙和梅兰芳见面,证实了李桂兰的猜测。1951 年初,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率剧团去朝鲜慰问赴朝参战的志愿军,途经沈阳演出,下榻于当时东北人民政府交际处的招待所。小凤仙和梅兰芳联系之后,得以见面。 “第一次还是我带继母去的,因为那时我在政府工作,可惜第一次没有见到梅先生。第二次,继母带着妹妹李桂兰去看望梅先生。即使那次,我们也还不知道,继母就是小凤仙。不过看到梅先生对她的客气,隐约猜到,继母决不是普通人。”李有才回忆说。 那次见面后,梅兰芳托人解决小凤仙的工作问题,小凤仙被安排在省政府幼儿园里工作。

经典的民间故事大全【三篇】

经典的民间故事大全【三篇】 西晋时,汝南郡南30公里梁庄有一青年叫梁山伯,遵父母之命 到红罗山书院求学,路过一个叫曹桥的地方,就在路边的亭子里休息。 离梁庄东十八里有个朱庄,庄上朱员外家有一女儿叫朱英台,十 分聪明,一心求学,说服了父母,女扮男装,化名朱九弟,也前往红 罗山书院求学。二人相遇在曹桥亭,互问了家乡、年庚,结拜为弟兄,同赴红罗山书院求学。 红罗山学校四面环水,景色宜人,一次,梁山伯、朱英台和同学 们一块玩耍,用石头砸水中嬉戏的鸳鸯。朱英台在扔石头的时候腰闪 了一下,同学叫道:“朱九弟象女人一样”。朱英台顿时满脸飞红。 师娘心细,发现了英台的女儿身,就在梁山伯与朱英台的床中间 立了块界牌。梁山伯生性憨厚,不知其意,同窗三载也没想到朱九弟 是个女的。 英台回家看母,山伯相送十八里。一路上英台作了很多比喻,梁 山伯仍是不解其意。最后,朱英台说家中九妹尚未婚嫁,想说与山伯,山伯答应了。来到朱家,英台让山伯在客厅等候,说让九妹出来献茶。 英台换上女儿服装端着茶走了出来。梁山伯诧异地说:“你不是 朱九弟吗?”英台说:“九弟即九妹,九妹即九弟”,二人遂私约终身。 北马庄有一秀才马文才,姥娘家是朱庄的,朱员外有心为女儿找 一个门当户对的人家成亲,就托马文才的姥娘说媒,许英台于马家, 英台无奈,违心应允。 山伯如约前来议婚,英台泪告已晚。山伯气得当场吐血,归家后 一病身亡。家人遵嘱将其埋在马乡官路的西沿,碑刻梁、朱姓名,黑 红两色。

马文才迎娶朱英台,花轿至马乡村后,突起旋风挡路,朱英台下 轿哭祭山伯,墓忽然裂开,英台扑入墓中,墓随即合上。从墓中飞金黄、雪白两只蝴蝶,在天空中翩翩起舞。 在我们这个时代男女同窗再正常不多,很多美好的爱情也都在青 涩的年龄有了交集,真心对待那个陪伴你走过青葱岁月的人,想一想 你们是何其幸运,因为你们的陪伴比其他人早上好多年。 【孟姜女哭长城】 相传在二千多年前,江南松江府孟家庄住着一位孟老汉,他为人 忠厚,家道小康。虽说不愁吃穿,但因膝下无儿无女,老两口感到很 寂寞。他家住着一对燕子,年年春来秋往,在檐下筑巢,陪伴着老两 口过着平静而安闲的生活。有一年的秋天,孟老太太在雌燕脚上系了 一条红绒绳,意思是看看明春飞来的燕子是否还是这两只。到了第二 年春天,燕子果然又双双飞回来了。带着红绒绳的燕子还把口里衔着 的一颗葫芦籽丢在了孟家的床上。孟老夫妇高兴地捡起葫芦籽,向双 双飞舞的巧燕点头致意。老两口商量了一下,便把葫芦籽种在了后院 墙根下。葫芦籽发芽生根,长出绿油油的叶子,伸出长长的蔓儿,爬到隔壁姜家。姜家便为孟家串过来的葫芦蔓搭起了架,过了几个月,结出一只光滑滑圆溜溜的大葫芦。深秋季节,葫芦成熟了,它到底应 该归谁家所有呢?两家一商量,决定将葫芦锯开,每家一个瓢。不料刚 刚下锯,葫芦突然张开,从中蹦出来一个小姑娘,长得又白又胖,十 分可爱。孟、姜两家都非常高兴,就给孩子起名叫孟姜。 孟姜长大成人,长得如花似玉,聪明过人,能绣花,又能作诗写 文章。孟、姜两家老人爱如掌上明珠,早想给女儿找个乘龙佳婿。哪 知道,孟姜执意不肯,说她情愿陪伴双亲到老。 这时候,秦始皇为巩固万世江山,北御强胡,下诏修筑万里长城。行文各地,征调民夫,三丁抽一,五丁抽二,官吏乘机勒索,弄得民 不聊生,不过征丁数十万,动工已数年,总修不起来。于是,奸臣赵

中国民间故事【三篇】

中国民间故事【三篇】 【阿诗玛的故事】 从前有个叫阿着底的地方,贫苦的格路日明家生下了一个美丽的 姑娘,阿爹阿妈希望女儿像金子一样发光,所以给她起名叫阿诗玛。 她逐步地长大了,像一朵艳丽的花。阿诗玛“绣花包头头上戴,美丽 的姑娘惹人爱,绣花围腰亮闪闪,小伙子看她看花了眼”。她能歌善舞,那清脆响亮的歌声,经常把小伙子招进公房。她绣花、织麻样样 能干,在小伙子身旁像石竹花一样清香。喜欢他的小伙排起了长队, 不过在阿诗玛的心里头,只有他的阿黑哥一个。 阿黑是个勇敢智慧的撒尼小伙子。他的父母在他十二岁时,被土 司虐待,相继死去。他被财主热布巴拉抓去服劳役。一天,他为主人 上山采摘鲜果迷了路,在深山密林里挨冻受饿,受尽了折磨,因怕主 人责骂,不敢回去。正在这时,他遇到了放羊的阿诗玛,她把阿黑领 回家,阿黑被阿诗玛的阿爹阿妈收养为义子。从此,阿黑和阿诗玛两 小无猜,相亲相爱。逐步地,阿黑长成了大小伙子,他的性格像高山 上的青松——断得弯不得,成了周围撒尼小伙子的榜样。人们唱歌夸 赞他道: 圭山的树木青松高,撒尼小伙子阿黑,万丈青松不怕寒,勇敢的 阿黑吃过虎胆。 阿黑十分勤劳,很会种庄稼。他在石子地上开荒种苞谷,苞谷比 别人家的长得旺,苞谷穗也比别人家的长得长。他上山砍柴,比别的 小伙子砍得都多。他从小爱骑马,而且不用马鞍辔头。他调理的马, 骑起来矫健如飞。他挽弓射箭,百发百中。他的义父格路日明,把神 箭传给了他,使他如虎添翼。阿黑喜欢唱歌,他的歌声特别嘹亮。他 还擅长吹笛子和弹三弦,他吹的笛声格外悠扬,他弹的弦子格外动听,不知吸引过多少姑娘。这年火把节,阿诗玛与阿黑互相倾吐了爱慕之 情以后,这对义兄妹便定了亲。

民间故事大全

民间故事大全 篇一: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大全 中国古代神话大全 一、《精卫填海》 “精卫填海”是古人颂扬善良愿望和锲而不舍精神的神话故事。 相传,太阳神炎帝有一个小女儿,名叫女娃,是他最钟爱的女儿。炎帝不仅管太阳,还管五谷和药材。他事情很多,每天一大早就要去东海,指挥太阳升起,直到太阳西沉才回家。 炎帝不在家时,女娃便独自玩耍,她非常想让父亲带她出去,到东海太阳升起的地方去看一看。可是父亲忙于公事,总是不带她去。这一天,女娃便一个人驾着一只小船向东海太阳升起的地方划去。不幸的是,海上起了风暴,像山一样的海浪把小船打翻了,女娃被无情的大海吞没了,永远回不来了。炎帝固然痛念自己的女儿,但却不能用医药来使她死而复生,也只有独自神伤嗟叹了。 女娃死了,她的精魂化作了一只小鸟,花脑袋,白嘴壳,红脚爪,发出“精卫、精卫”的悲鸣,所以,人们又叫此鸟为“精卫”。 精卫痛恨无情的大海夺去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她要报仇雪恨。因此,她一刻不停地从她住的发鸠山上衔了一粒小石子,或是一段小树枝,展翅高飞,一直飞到东海。她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回

翔阒,悲鸣着,把石子树枝投下去,想把 大海填平。 大海奔腾着,咆哮着,嘲笑她。“小鸟儿,算了吧,你这工作就干一百万年,也休想把大海填平。” 精卫在高空答复大海。“哪怕是干上一千万年,一万万年,干到宇宙的尽头,世界的末日,我终将把你填平。”“你为什么这么恨我呢。” “因为你夺去了我年轻的生命,你将来还会夺去许多年轻无辜的生命。我要永无休止地干下去,总有一天会把你填成平地。” 精卫飞翔着、鸣叫着,离开大海,又飞回发鸠山去衔石子和树枝。她衔呀,扔呀,成年累月,往复飞翔,从不停息。后来,精卫和海燕结成了夫妻,生出许多小鸟,雌的像精卫,雄的像海燕。小精卫和她们的妈妈一样,也去衔石填海。直到今天,她们还在做着这种工作。 人们同情精卫,钦佩精卫,把它叫做“冤禽”、“誓鸟”、“志鸟”、“帝女雀”,并在东海边上立了个古迹,叫作“精卫誓水处”。 精卫锲而不舍的精神,善良的愿望,宏伟的志向,受 到人们的尊敬。晋代诗人陶渊明在诗中写道。“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热烈赞扬精卫小鸟敢于向大海抗争的悲壮战斗精神。后世人们也常常以“精卫填海”比喻志士仁人所从事的艰巨卓越的事业。 二、《女娲补天》

中国经典民间故事阅读-民间故事大全

中国经典民间故事阅读-民间故事大全 民间故事就是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并且流传到现在的文学作品。你听过哪些民间故事呢?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民间故事,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民间故事1乾隆皇帝游江南,其实并不是真心游山玩水。他只怕江南百姓造反,特意借个游山玩水的名义,到江南来探听消息,察看虚实。那时,杭州南屏山净慈寺有个和尚,叫诋毁。这和尚不讲究诵经打坐,专喜欢议论天下大事。要讲便讲,要骂便骂,毫无顾忌。只因他讲得有理,骂得有趣,所以老百姓都喜欢亲近他。乾隆皇帝到了杭州,听说有这么个和尚,他眉头就打起个疙瘩,心想:这老和尚取这么个怪名号,必定是个隐迹山林的明朝遗老,不守本份的人。我倒要去听听他到底毁些什么。于是,他便换上一身蓝衫,拿把描金折扇,扮成秀才模样,一摇一摆地去游净慈寺,指名要会会诋毁和尚。诋毁和尚从寺里出来,乾隆皇帝见了他,便问道:“老师父就是诋毁和尚吗?”诋毁和尚回答说:“不错,我就是诋毁和尚,诋毁和尚便是我。”乾隆皇帝又问:“老师父是从小出家的呢,还是半路出家的呢?”诋毁和尚说:“我吗,是半路出家的。秀才你问我这些做啥?”乾隆皇帝没得话讲了,眼光一扫,看见和尚身上那件千补百衲的破袈裟,便说:“听说老师父是个有德行的高僧,为啥穿这丝瓜筋一般的破衣衫呀?”诋毁和尚笑道:“我年轻的时候,也穿过锦绣的衣衫哩!后来那锦绣衣衫被野狗撕碎了,我就做了和尚,穿起这破麻皮的袈裟来啦!不过我穿的虽然破烂,心术可是正的。不比那些着官服的老爷,看起来富丽堂皇,暗地里男盗女娼。”乾隆皇帝当头挨了一闷棍,又发作不出来,心里恨恨地想:这诋毁和尚,果然名不虚传!总得找个岔子,好狠狠地办他的罪。他肚皮里打着恶算盘,面孔上堆起假笑,叫诋毁和尚领他进寺去耍子。他们进了净慈寺山门,见旁边的人在劈毛竹做香篮。乾隆皇帝眼珠一转,随手拾起一块劈开的毛竹片,把青的一面朝着诋毁和尚,问道:“老师父,这个你们叫什么呀?”诋毁和尚说:“这个叫竹皮。”乾隆皇帝把毛竹片掉转个面,将白的一面朝着诋毁和尚,又问:“老师父,这个叫什么呢?”诋毁和尚道:“这个吗,我们叫它竹肉。”乾隆皇帝皱起眉头苦笑道:“好个新鲜的名称哪!”诋毁和尚打个哈哈说:“老客人呀,如今这世道变啦,名称也得跟着变哩!”乾隆皇帝吃瘪了,只好闷声不响。原来当时正在大兴文字狱,专门找岔子杀人。如果诋毁和尚照着老称呼,把毛竹片青的一面叫篾青,把白的一面叫篾黄,就会被乾隆皇帝抓住小辫子,诬他要“灭清”、“灭皇”,杀他的头。乾隆皇帝拿毛竹片问诋毁和尚,就是想找他一个岔子的。乾隆皇帝进大雄宝殿去拜过如来,又到罗汉堂看了佛像。最后,他们来到香积厨。香积厨就是寺院里的伙房。乾隆皇帝东张西望,见灶下歇着一担豆芽菜。偏巧这时窜过来一条小狗,扯起后腿在豆芽菜上撒了一泡尿。乾隆皇帝看在眼里,就问:“老师父,这豆芽菜算不算干净的东西?”诋毁和尚说:“豆芽菜水中生,水中长,当然是最干净的东西啦!”乾隆皇帝鼻吼里哼了一声,说:“有狗尿浇在上面,怎么还说它是干净的呢?”诋毁和尚呵呵大笑:“俗话说,眼不见为净,耳不听为真。你看见只当不看见,岂不就干净了吗?这点小事,何必如此认真呢!譬如有的人,日日夜夜挨天下百姓咒骂,但他却装作没听见,还厚着脸皮自吹自擂,说自己是圣人哩!”乾隆皇帝听了这话语,气得火冒三丈,但怕泄露身份,不好发作。心想再找个岔子,一时却想不出题目。正在为难,猛听得厨房后门外有个小贩在高声叫卖:“茶叶蛋要喔?茶叶蛋罗!”他灵机一动,说肚子饿了,就借买茶叶蛋的机会,灰溜溜地从后门溜走了。民间故事2孟姜女千里寻夫,寻到万里长城,听说丈夫万喜良死在长城脚下,哭得天昏地黑,哭声震倒长城,露出一堆一堆白骨。原来造长城死去的成千上万劳工,统统葬在长城里。孟姜女一边哭,一边找寻丈夫的尸骨。白骨如山,那一根是喜良的骨头呢?她东挖西挖,手指都流出血来,血滴在白骨上,滑到泥土里,孟姜女忍着痛不停挖,挖着挖着,挖到一堆骨头时,血凝在骨头上象结了红梅花,孟姜女想:夫妻连心,一定是我丈夫。她把骨头一根根拣拢拼凑,正好是一副人骨路。孟姜女用包袱将骨头包好,抱在胸前说:“喜良!喜良!夫妻总算团圆,跟我回家去吧!”眼泪滴滴嗒嗒落在包袱上,包袱里骨头悉悉瑟瑟也象在哭泣。孟姜女抱着包袱一路走一路哭,只觉得包袱越来越重。

经典民间故事文字版大全

经典民间故事文字版大全 导读:本文经典民间故事文字版大全,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连心溪的故事】 相传,疏勒国王子在山中打猎受伤,被一名叫鶄的貌美牧羊女所救,便经常借故打猎约会牧羊女子;牧羊女也被王子的真诚情义所动,爱上了王子。疏勒王知道这件事后大怒,他瞒着王子将牧羊女囚困在疏勒国后山的迷谷里。牧羊女在山谷中因思念王子,整日悲伤流泪,可她也没有办法走出迷谷。 王子知道后,只身来到山谷中寻找自己心爱的人,他呼唤着鶄的名字,寻遍众多的山谷。干粮吃完了,水也喝光了,找了七天七夜,还是没有找到他心爱的人。可王子还是在山谷中继续寻找,终于身疲力竭。绝望的王子对着山谷倾尽全身力量,呼喊鶄的名字,声音震撼山地,山体瞬时裂开一道峡谷,王子也昏迷在连心溪旁。这时牧羊女也听见了王子的呼唤,她泪流如泉涌,眼泪汇集成溪流,顺着山谷流到王子跟前。王子感觉到了鶄的眼泪,他知道鶄就在离他不远的地方,于是他振作精神,顺着溪流继续寻找,但由于体力不支,王子还是倒下了。鶄被困在山谷中,她不停地哭泣了49天49夜,眼泪哭干了,眼睛哭瞎了,最后她化身为溪流,希望有一天王子能顺着溪流找到她。由于溪水的灌溉,王子死去的地方长出了一片茂密的胡杨林,千年不变的溪水与胡杨林便永久的缠绵在这个山谷。后人为了纪念这对忠贞

的情侣,便将此山谷命名为寻情谷。后人为了记念这对忠贞的情侣,便将此两山之间的低凹处称之为“寻情谷”,牧羊女化身的小溪被称为“连心溪”。 【李时珍的传说故事】 有一天,有一个病人,高烧不出汗,头痛得厉害,请李时珍去诊断。李时珍赶到他家,茶不喝,水不饮,就坐在病人床沿上切脉看病。他诊断病人患的是伤风病,首先应该发汗,于是他就叫病人在药抓回来之前先煎些生姜水喝,然后裹紧被子睡一觉,出出汗,病就会减轻。 李时珍开好处方准备走了,病人问他:伤风病能不能吃鱼?李时珍一抬头看见病人家里挂着一条乌鳢鱼,就笑着说:用生姜煮乌鳢鱼吃无妨,只要发了汗就行。 李时珍辞别了伤风病人就到别处去诊病,等他忙了半天回到家里,刚坐在板凳上,病人的儿子就喘着粗气赶来说,他老子吃了生姜煮的乌鳢鱼后,眼眶子变大,脸色变白,舌头打结,喘气不匀。 李时珍一听急了,心想:不好,这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幸好这时李时珍的父亲李言闻老先生挖药回来,一听说这件事,抓起几样草药就和李时珍一起心急火燎地赶到了伤风病人家中。 李老先生也是个老中医,他让病人煎服了解毒的草药,等病情好转些再煎服治伤风病的草药,只三天工夫,病人就能起床干活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李时珍问他父亲。父亲告诉他,生姜煮乌鳢鱼能使人中毒。这件事对李时珍震动很大,他一连几夜都没睡好觉,伤风病人中毒的情景总是在他的头脑里打转转。他暗下决心,为了替天下

中国民间故事

中国民间故事: 风筝的传说 童年的夏夜,爱跟着奶奶,到老家胡同口的那棵槐树下乘凉。在奶奶编的大蒲团上,半躺半坐地依偎着奶奶,奶奶缓缓地挥动着手中的芭蕉扇,眼望着夜幕中闪烁的星星,轻声细语地讲述着那些我喜爱的故事。 这个风筝的传说,就是在那时候听奶奶讲的。 很久以前,白浪河边,居住着一个勤劳的少年。少年叫牟天,在河边垦荒成田,种植着大豆高粱,还有一些果树。春天到来,田野返青,花开春暖,白浪河两岸处处是迷人的春光。每到夜晚,少年的梦里,总会有一个美丽的少女,乘着彩云,翩翩而来。 这日,牟天在田间劳作累了,来到河边,洗了把脸,坐在岸旁的一个树桩上歇息。这时,从蔚蓝的天上飞来一只鸟儿,落在他身旁的灌木丛上,亮开歌喉鸣叫起来。这是一只娇小又俊俏的鸟儿,全身的羽毛五彩斑斓,两只眼睛湖水一样蔚蓝,鸟儿的鸣叫,更是清脆婉转。自幼就住在白浪河边的牟天,从未见过长相如此俊俏,叫声如此美妙的鸟儿。 正当牟天,如醉如痴的欣赏着鸟儿的时候,一只藏匿在树丛后面的狐狸,悄悄的来到了小鸟身边,猛地一个雀跃,用又尖又长的嘴巴,叼住了这只小鸟,那甜甜的鸟鸣辄然而之,顷刻间响起了鸟儿凄惨的呼叫。 狡猾又凶残的狐狸,叼着拼命挣扎的鸟儿,急急向树林深处跑去,牟天见状,奋力追赶。一边狂奔,一边不住的捡起地上的石块,向狐狸奋力猛砸。狐狸见到少年穷追不舍,只好丢下鸟儿仓皇逃去。 牟天赶忙把受伤的小鸟捧在手心里,跑回自己的茅屋中,将开水化上盐巴,细细的为鸟儿擦净血污,清洗了伤处,日日夜夜精心的照料着。鸟儿恢复得很快,几日后又能自如的飞翔,放声的歌唱了。这只鸟儿非常感激牟天的救命之恩,从此追随着少年,与其形影不离。白天,牟天在田间劳作,鸟儿便落在他身旁的树枝上,甜甜的歌唱。晚上,牟天躺在铺上休息时,鸟儿就栖落在铺的一角,静静的守候着他。少年喜欢这只俊美的小鸟,小鸟依恋着善良勇敢

中国民间故事大全集

中国民间故事大全集 篇一:中国民间故事 中国民间故事: 风筝的传说 童年的夏夜,爱跟着奶奶,到老家胡同口的那棵槐树下乘凉。在奶奶编的大蒲团上,半躺 半坐地依偎着奶奶,奶奶缓缓地挥动着手中的芭蕉扇,眼望着夜幕中闪烁的星星,轻声细语地 讲述着那些我喜爱的故事。 这个风筝的传说,就是在那时候听奶奶讲的。 很久以前,白浪河边,居住着一个勤劳的少年。少年叫牟天,在河边垦荒成田,种植着 大豆高粱,还有一些果树。春天到来,田野返青,花开春暖,白浪河两岸处处是迷人的春光。 每到夜晚,少年的梦里,总会有一个美丽的少女,乘着彩云,翩翩而来。 这日,牟天在田间劳作累了,来到河边,洗了把脸,坐在岸旁的一个树桩上歇息。这时, 从蔚蓝的天上飞来一只鸟儿,落在他身旁的灌木丛上,亮开歌喉鸣叫起来。这是一只娇小又俊 俏的鸟儿,全身的羽毛五彩斑斓,两只眼睛湖水一样蔚蓝,鸟儿的鸣叫,更是清脆婉转。自幼 就住在白浪河边的牟天,从未见过长相如此俊俏,叫声如此美妙的鸟儿。 正当牟天,如醉如痴的欣赏着鸟儿的时候,一只藏匿在树丛后面的狐狸,悄悄的来到了 小鸟身边,猛地一个雀跃,用又尖又长的嘴巴,叼住了这只小鸟,那甜甜的鸟鸣辄然而之,顷 刻间响起了鸟儿凄惨的呼叫。 狡猾又凶残的狐狸, 叼着拼命挣扎的鸟儿, 急急向树林深处跑去, 牟天见状, 奋力追赶。 一边狂奔,一边不住的捡起地上的石块,向狐狸奋力猛砸。狐狸见到少年穷追不舍,只好丢下 鸟儿仓皇逃去。 牟天赶忙把受伤的小鸟捧在手心里,跑回自己的茅屋中,将开水化上盐巴,细细的为鸟 儿擦净血污, 清洗了伤处, 日日夜夜精心的照料着。 鸟儿恢复得很快, 几日后又能自如的飞翔, 放声的歌唱了。这只鸟儿非常感激牟天的救命之恩,从此追随着少年,与其形影不离。白天, 牟天在田间劳作,鸟儿便落在他身旁的树枝上,甜甜的歌唱。晚上,牟天躺在铺上休息时,鸟 儿就栖落在铺的一角,静静的守候着他。少年喜欢这只俊美的小鸟,小鸟依恋着善良勇敢的英 俊少年。 傍晚,一场春雨过后,无垠的田野,碧绿一片,两岸的挑花,艳艳的开着,清凉的风中 弥漫着花的芳香。夕阳西下,一条彩虹架在苍翠的远山之上,几片晚霞在彩虹边慢慢的飘移。 小伙子站在茅草屋前,凝望着天上的彩虹,放声高歌。白浪河畔好春光, 绿柳花红百鸟唱。 我问天上的七彩虹, 梦中的姑娘在何方? 小鸟儿静静的站在枝头,侧耳倾听着牟天动情的歌唱。 1 / 11

中国经典民间故事

中国经典民间故事 在中国有很多经典的民间故事,这些故事都是那么勤劳的劳动人民创作出来的,因为他们的思想和想象力都十分超群,让这些故事活灵活现,并且让这些故事流传下来。今天的就给大家带来几篇优秀的中国经典民间故事,希望大家喜欢。更多容请访问(.) 中国经典民间故事 梁山伯与祝英台 从前有个姓祝的地主,人称祝员外,他的女儿祝英台不仅美丽大方,而且非常的聪明好学。但由于古时候女子不能进学堂读书,祝英台只好日日倚在窗栏上,望着大街上身背着书箱来来往往的读书人,心里羡慕极了!难道女子只能在家里绣花吗?为什么我不能去上学?她突然反问自己:对啊!我为什么就不能上学呢? 想到这儿,祝英台赶紧回到房间,鼓起勇气向父母要求:“爹,娘,我要到去读书。我可以穿男人的衣服,扮成男人的样子,一定不让别人认出来,你们就答应我吧!”祝员外夫妇开始不同意,但经不住英台撒娇哀求,只好答应了。 第二天一清早,天刚蒙蒙亮,祝英台就和丫鬟扮成男装,辞别父母,带着书箱,兴高采烈地出发去了。

到了学堂的第一天,祝英台遇见了一个叫梁山伯的男同学,学问出众,人品也十分优秀。她想:这么好的人,要是能天天在一起,一定会学到很多东西,也一定会很开心的。而梁山伯也觉得与她很投缘,有一种一见如故的感觉。于是,他们常常一起诗呀文呀谈得情投意合,冷呀热呀相互关心体贴,促膝并肩,两小无猜。后来,两人结拜为兄弟,更是时时刻刻,形影不离。 春去秋来,一晃三年过去了,学年期满,该是打点行装、拜别老师、返回家乡的时候了。同窗共烛整三载,祝英台已经深深爱上了她的梁兄,而梁山伯虽不知祝英台是女生,但也对她十分倾慕。他俩恋恋不舍地分了手,回到家后,都日夜思念着对方。几个月后,梁山伯前往祝家拜访,结果令他又惊又喜。原来这时,他见到的祝英台,已不再是那个清秀的小书生,而是一位年轻美貌的大姑娘。再见的那一刻,他们都明白了彼此之间的感情,早已是心心相印。 此后,梁山伯请人到祝家去求亲。可祝员外哪会看得上这穷书生呢,他早已把女儿许配给了有钱人家的少爷马公子。梁山伯顿觉万念俱灰,一病不起,没多久就死去了。 听到梁山伯去世的消息,一直在与父母抗争以反对包办婚姻的祝英台反而突然变得异常镇静。她套上红衣红裙,走进了迎亲的花轿。迎亲的队伍一路敲锣打鼓,好不热闹!路过梁山伯的坟前时,忽然间飞沙走石,花轿不得不停了下来。

中国民间故事

中国民间故事 ——花木兰替父从军 北魏末年,柔然、契丹等少数民族日渐强大,他们经常派兵侵扰中原地区,抢劫财物。北魏朝廷为了对付他们,常常大量征兵,加强北部边境的驻防。 木兰从军讲的是当时一位巾帼英雄的故事。木兰据说姓花,商丘(今河南商丘县南)人,从小跟着父亲读书写字,平日料理家务。她还喜欢骑马射箭,练得一身好武艺。有一天,衙门里的差役送来了征兵的通知,要征木兰的父亲去当兵。但父亲年纪老迈,又怎能参军打仗呢?木兰没有哥哥,弟弟又太小,她不忍心让年老的父亲去受苦,于是决定女扮男装,代父从军。木兰父母虽不舍得女儿出征,但又无他法,只好同意她去了。 木兰随着队伍,到了北方边境。她担心自己女扮男装的秘密被人发现,故此处处加倍小心。白天行军,木兰紧紧地跟上队伍,从不敢掉队。夜晚宿营,她从来不敢脱衣服。作战的时候,她凭着一身好武艺,总是冲杀在前。从军十二年,木兰屡建奇功,同伴们对她十分敬佩,赞扬她是个勇敢的好男儿。 战争结束了,皇帝召见有功的将士,论功行赏。但木兰既不想做官,也不想要财物,她只希望得到一匹快马,好让她立刻回家。皇帝欣然答应,并派使者护送木兰回去。木兰的父母听说木兰回来,非常欢喜,立刻赶到城外去迎接。弟弟在家里也杀猪宰羊,以慰劳为国立功的姐姐。木兰回家后,脱下战袍,换上女装,梳好头发,出来向护送她回家的同伴们道谢。同伴们见木兰原是女儿身,都万分惊奇,没想到共同战斗十二年的战友竟是一位漂亮的女子。 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很快就传开了。后人更将此编成歌谣广泛流传。这些歌谣最后更成为一部长篇叙事诗〈木兰诗〉,并流传至今。花木兰的故事流传广远,一千多年以来有口皆碑,但对于她的姓氏、里居、出生年代,仍然传说纷坛,莫衷一是。 关于她的姓氏,有人说是姓朱,有人说是复姓木兰,有人说是姓魏,明代徐渭在《四声猿传奇》中说她是姓花,名木兰,父亲花弧是一个后备役军官,大姐花木莲,幼弟花雄,母亲姓袁,一家五口,这是至今仍为大家所接受的一种说法。 至于出生年代,姚莹在《康輶纪行》中说她是北魏孝文帝至宣武帝时人;宋翔凤的《过庭禄》中则说她是隋恭帝时人,程大冒的《演繁露》中则说她是唐初

中国民间故事600字大全【三篇】

中国民间故事600字大全【三篇】 导读:本文中国民间故事600字大全【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 在福建武夷山顶上,有一块很高很大的岩石,叫望女石。在台湾阿里山中,有一棵很高的红桧树,叫思母树。关于它们,有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 在很久以前,东南沿海高大的武夷山,是和台湾的阿里山紧紧连在一起的。那时山上山下,一年四季树木长青,漫山遍野的果树上挂满了各种果子,果树下是一丛丛盛开的鲜花。山间,还有一条条瀑布和无数的小溪,山下是一片肥沃的土地。这里的人民过着安乐的幸福生活,到处响着笑语、歌声。 可是有一年,不知从什么地方来了一个妖魔,占据了整个大山。这个妖魔到底是什么样,谁也说不上。只是听说它的身子趴在山顶上,头可以伸到东海里去喝水;它打一个喷嚏,周围很大的一片地方就要下一场大雨。 自从妖魔来到以后,山上的树木枯死了,鲜花凋谢了,山间的瀑布断水了,小溪干涸了,肥沃的土地干裂得张开了嘴巴。 这个妖魔脾气特别狂暴,它一发起脾气来,天上黑云翻滚,狂风怒号,飞沙走石,无数的房屋被砸坏,许多人和牲畜被砸死砸伤,连在东海上打鱼的渔船也有不少被打翻。

人们受尽了妖魔的祸害,实在恨透了它。山村里有几个勇敢的年轻人,自动拿起弓箭、大刀、长矛,上山去找妖魔报仇。可是一去再也没有回来。从此,很多人拖儿带女,离开了世世代代生活的故乡,到别处逃生云了,整个山区显得十分荒凉。 在大山的西麓,有一间用青石砌成的小屋,里面住着母女二人。母亲叫花霞,是个勤劳善良的妇女;女儿叫花珊,十九岁,是个美丽、聪明而又勇敢的姑娘。花珊姑娘看到人民被妖魔害得不能生活下去,心里像刀割一样的难过。因此,她下决心要除掉这个妖魔。 聪明的姑娘心里明白,要消灭这样的敌人,没有很高的武艺,单凭勇敢是不行的。于是,她开始苦练各种本领。 她先在村头的一块大岩石下练习射箭,每天迎着朝霞离开家门,顶着满天的星星才回到家中。她练啊练啊,手臂练痛了,练肿了,手上起了一颗颗血泡,血泡消下去后,又结起一层厚厚的老茧,强劲的弓,也不知道拉断了多少把。她一连练了九九八十一天,终于练出一手高超的射箭本领。她的箭射得又准又狠:要说准,天上高高飞行的雁群,她要射哪一只,就能弓响雁落;要说狠,箭头能从石头的另一边钻出来。 紧接着她又练习使用大刀的武艺,又是一连九九八十一天,练成了一手好刀法。村头有一棵两臂合抱粗的大树,她一刀砍去,就断成了两截。 一天晚上,花珊姑娘告别妈妈,要上山去斩除妖魔了。妈妈含着热泪,紧紧地拉着她的手,说:“女儿啊,你去为民除害,妈不拦你,

中国经典的民间故事集锦

中国经典的民间故事集锦 从前有个青年,姓天名台,母子二人靠打柴生活。 这天,天台正在山上打柴,忽然天气大变,下起大雨。 天台见无法回家,急得团团转,不由地把斧子往地上一摔,只听“哗啦”一声,闪开一个山门,门里走出一个道姑,道姑说:“你这 人毫无道理,为何敲俺的门?” 天台一愣,忙上前施礼,说:“对不起,我是无意的,不知您在 这里。” 道姑说:“我看你是个诚实孝顺的人,我有一件宝贝,叫如意百 宝图,你拿去吧。同时,你说长,它就长,你坐在上边,说到哪里去,它就带你哪里去,到地方他就会自动停下,你说落,它就落,你说缩,它就缩小,你就可收起来了。” 天台接过图,正在道谢,一眨眼,道姑不见了,山门也关上了。 天台想,我正想回家,不如试上一拭。他取出如意图,说声长, 宝图就长成像芦席那么大了。他往中间一坐说:“我要回家。”宝图 就自动升起,将天台连同柴草驮到了天台家门口。天台说声“落”, 就落在了地上,天台说“缩”,宝图就缩小了,天台就收藏起来,去 见母亲。 母亲正挂心儿子,见儿子回来了,又带回一件宝贝,非常欢喜。 自此以后,天台打柴就不费力了,日子一天天好起来。 半年以后,天台想:人家都说帝王皇宫好,我何不去看看,开开 眼界。当夜静以后,天台取出如意百宝图,说声“到皇宫”,宝图便 飞起,将他带进了皇宫御花园。

天台放了宝图,天已黎明,他欣赏了各种花草,游览了假山真水。正向前走着,迎面来了一位宫女,这宫女不由地起了爱慕的心,彼此 通了姓名,叙说起身世,二人情投意合。 宫女说:“我整天在宫中,非常厌烦,讨厌宫廷生活,愿随郎君 到乡下去。” 天台说:“你现在跟我走吧!” 宫女说:“现在这样走不行,无论走到哪里皇上都能找到,定会 出祸来。” 宫女取出自己的画像交给天台,说:“这是皇上画的宫女图,皇 上要封我为贵妃,现在离册封还有十天时间,你回去快想办法来救我。” 天台坐了宝图回家以后,让母亲想办法,母亲也干着急,正焦心,想起道姑来。 对!道姑能赠宝图,定有办法救宫女,天台来到山上,用斧子敲 开山门,见了道姑说明来意,道姑说:“好办,你跟我去。” 天台随道姑来到京城以外,道姑让天台在城外等着,独自进了金 銮殿,把皇上的御印盗了出来,见了天台,对天台说,这是皇上的御印,皇上丢了御印,一定很着急,你把它放到附近井里,等张出皇榜 以后,你揭榜献了御印,就可向皇上要宫女了。”说完,道姑就不见了。 皇上丢了御印,焦急万分,张出榜示,言明谁找到御印,高官任坐,俊马任骑,要什么给什么。 天台上前揭下皇榜,看榜官带着天台来到八宝金銮殿,皇上说:“你能找到御印吗?” 天台说:“能”。天台带着人来到城南门外的井边,说就在井里,皇上即令人打捞,找到了御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