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速度矢量三角形最佳抛射角计算方法

速度矢量三角形最佳抛射角计算方法

速度矢量三角形最佳抛射角计算方法
速度矢量三角形最佳抛射角计算方法

三角形角度的计算专题

三角形角度的计算专题 一、 选择题 1. 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是80°,则其底角是( ) A .100° B .100°或40° C .40° D .80° 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80°,则一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是( ) A .40° B .50° C .60° D .30° 3.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是80°,则其底角是( ) A .100° B .100°或40° C .40° D .80° 4.如图2,△ABC 中,∠ABC 与∠ACB 的平分线交于点F ,过点F 作DE ∥BC 交AB 于点D ,交AC 于点E ,那么下列结论:①△BDF 和△CEF 都是等腰三角形;②DE=BD+CE ;③△ADE 的周长等于AB 与AC 的和;④BF=CF .其中正确的有( )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② D .① E D C B H F E D C A B H F G 4题 5题 5.如图,C 、E 和B 、D 、F 分别在∠GAH 的两边上,且AB=BC=CD=DE=EF ,若∠A=18°,则∠GEF 的度数是( ) A .80° B .90° C .100° D .108° 二、填空题 6.已知等腰三角形一个内角的度数为30°,那么它的底角的度数是_________. 7.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度数是底角的4倍,则它的顶角是________. 8.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40°,求底角的度数 9.已知:△ABC 中,AB=AC ,BD 是AC 上的高,且∠CBD=35°,则∠A= . 10.如图,△ABC 中AB=AC ,EB=FC BD =CE ,∠A=52°,则∠DEF 的度数是____ 11.如图,D 、E 在BC 上,AD=BD ,AE=CE ,若∠ADE=45°,∠AED=110°, 则∠B= ,∠C= ; 若∠ADE=40°,则∠BAC= ; 若∠BAC=120°,则∠DAE= . 12. 如图,∠B=∠D=90°,C 是BD 的中点,MC 平分∠AMD ,∠DCM=35°,∠CAB 是 第10题 第11题 A B C D E F 12 D A C B M 第12题

三角形培优训练100题集锦

E D F C B A 三角形培优训练专题 【三角形辅助线做法】 图中有角平分线,可向两边作垂线。也可将图对折看,对称以后关系现。 角平分线平行线,等腰三角形来添。角平分线加垂线,三线合一试试看。 线段垂直平分线,常向两端把线连。要证线段倍与半,延长缩短可试验。 三角形中两中点,连接则成中位线。三角形中有中线,延长中线等中线。 【常见辅助线的作法有以下几种】 1、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对折”。 2、遇到三角形的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旋转”。 3、遇到角平分线,可以自角平分线上的某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利用的思维模式是三角形全等变换中的“对折”,所考知识点常常是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或逆定理。 4、过图形上某一点作特定的平分线,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平移”或“翻转折叠”。 5、截长法与补短法,具体做法是在某条线段上截取一条线段与特定线段相等,或是将某条线段延长,是之与特定线段相等,再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有关性质加以说明。这种作法,适合于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等类的题目。 6、已知某线段的垂直平分线,那么可以在垂直平分线上的某点向该线段的两个端点作连线,出一对全等三角形。 7、特殊方法:在求有关三角形的定值一类的问题时,常把某点到原三角形各顶点的线段连接起来,利用三角形面积的知识解答。 1、已知,如图△ABC中,AB=5,AC=3,求中线AD的取值范围. 2、如图,△ABC中,E、F分别在AB、AC上,DE⊥DF,D是中点,试比较BE+CF与EF的大小.

三角形角度的计算专题

三角形角度的计算专题 一、 选择题 1. 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是80°,则其底角是( ) A .100° B .100°或40° C .40° D .80° 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80°,则一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是( ) A .40° B .50° C .60° D .30° 3.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是80°,则其底角是( ) A .100° B .100°或40° C .40° D .80° 4.如图2,△ABC 中,∠ABC 与∠ACB 的平分线交于点F ,过点F 作DE ∥BC 交AB 于点D ,交AC 于点E ,那么下列结论:①△BDF 和△CEF 都是等腰三角形;②DE=BD+CE ;③△ADE 的周长等于AB 与AC 的和;④BF=CF .其中正确的有( )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② D .① E D C A B H F E D C A B H F G 4题 5题 5.如图,C 、E 和B 、D 、F 分别在∠GAH 的两边上,且AB=BC=CD=DE=EF ,若∠A=18°,则∠GEF 的度数是( ) A .80° B .90° C .100° D .108° 二、填空题 6.已知等腰三角形一个内角的度数为30°,那么它的底角的度数是_________. 7.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度数是底角的4倍,则它的顶角是________. 8.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40°,求底角的度数 9.已知:△ABC 中,AB=AC ,BD 是AC 上的高,且∠CBD=35°,则∠A= . 10.如图,△ABC 中AB=AC ,EB=FC BD =CE ,∠A=52°,则∠DEF 的度数是____ 11.如图,D 、E 在BC 上,AD=BD ,AE=CE ,若∠ADE=45°,∠AED=110°, 则∠B= ,∠C= ; 若∠ADE=40°,则∠BAC= ; 若∠BAC=120°,则∠DAE= . 12. 如图,∠B=∠D=90°,C 是BD 的中点,MC 平分∠AMD ,∠DCM=35°,∠CAB 是 第10题 第11题 A B C D E F 12 D A C B M 第12题

初中几何经典培优题型(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辅助线 找全等三角形的方法: (1)可以从结论出发,看要证明相等的两条线段(或角)分别在哪两个可能全等的三角形中; (2)可以从已知条件出发,看已知条件可以确定哪两个三角形相等; (3)从条件和结论综合考虑,看它们能一同确定哪两个三角形全等; (4)若上述方法均不行,可考虑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 三角形中常见辅助线的作法: ①延长中线构造全等三角形; ②利用翻折,构造全等三角形; ③引平行线构造全等三角形; ④作连线构造等腰三角形。 常见辅助线的作法有以下几种: 1)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对折”. 2)遇到三角形的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旋转”.

3)遇到角平分线,可以自角平分线上的某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利用的 思维模式是三角形全等变换中的“对折”,所考知识点常常是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或逆定理. 4)过图形上某一点作特定的平分线,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 全等变换中的“平移”或“翻转折叠” 5)截长法与补短法,具体做法是在某条线段上截取一条线段与特定线段相 等,或是将某条线段延长,是之与特定线段相等,再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有关性质加以说明.这种作法,适合于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等类的题目.特殊方法:在求有关三角形的定值一类的问题时,常把某点到原三角形各顶点的线段连接起来,利用三角形面积的知识解答. 常见辅助线写法: ⑴过点A作BC的平行线AF交DE于F ⑵过点A作BC的垂线,垂足为D ⑶延长AB至C,使BC=AC ⑷在AB上截取AC,使AC=DE ⑸作∠ABC的平分线,交AC于D ⑹取AB中点C,连接CD交EF于G点

常用的一些矢量运算公式

常用的一些矢量运算公式 1.三重标量积 如a ,b 和c 是三个矢量,组合 ()a b c ??叫做他们的三重标量积。三重标量积等于这三 个矢量为棱边所作的平行六面体体积。在直角坐标系中,设坐标轴向的三个单位矢量标记为 (),,i j k ,令三个矢量的分量记为()()1 2 3 1 2 3 ,,,,,a a a a b b b b 及()1 2 3 ,,c c c c 则有 ()() 123 123 1 2 3123 123 123 c c c i jk a b c a a a c i c j c k a a a b b b b b b ??=?++= 因此,三重标量积必有如下关系式: ()()()a b c b c a c a b ??=??=??即有循环法则成立,这就是说不改变三重标量积中三个矢量顺序的组合,其结果相等。 2.三重矢量积 如a ,b 和c 是三个矢量,组合 ( ) a b c ??叫做他们的三重标量积,因有 ()()()a b c a c b c b a ??=-??=?? 故有中心法则成立,这就是说只有改变中间矢量时,三重标量积符号才改变。三重标量积有一个重要的性质(证略):() ()()a b c a b c a c b ??=-?+? (1-209) 将矢量作重新排列又有:()()() a b c b a c b a c ?=??+? (1-210) 3.算子( a ? ) ? 是哈密顿算子,它是一个矢量算子。( a ? )则是一个标量算子,将它作用于标量φ ,即 ()a φ?是φ在a 方向的变化速率的a 倍。如以无穷小的位置矢量 d r 代替以上矢量a ,则 ()dr φ ?是φ在位移方向 d r 的变化率的 d r 倍,即 d φ 。 () ()d dr dr φφφ=?=? 若将 () dr ?作用于矢量v ,则 ()dr v ?就是v 再位移方向 d r 变化率的 d r 倍,既为速度矢量 的全微分() dv d r v =? 应 用 三 重 矢 量 积 公 式 ( 1-209 ) ()()() 00()()()() a b a b a b b a a b b a a b ???=???+???=??-??-??+??

三角形中的角度计算

三角形中的角度计算 要进行三角形的角度计算,首先要搞清楚三角形角度之间的关系变化。 1、内角和定理 在△ABC 中,∠A+∠B+∠C=180° 2、外角定理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3、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之和等于90° 4、等腰三角形的三角的关系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n °,则两底角为2 1(180°-n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为 n °,则另一个底角也是n °,顶角为180°-2n °. 三角形中的角度计算主要分以下三种形式: 1、方程法, 2、推理代换法, 3、特殊值法 1、方程法 例1、在△ABC 中,AB=AC ,CD 平分∠C ,∠ADC=150°,求∠B [分析] (1)所求的∠B 在△DBC 内,已知的∠ADC 是△DBC 的外角,所以有∠ADC=∠B+∠BCD 。∠B 是等腰△ABC 的顶角,∠BCD 是底角的一半,可以用∠B 表示,所以可利用方程式求∠B 。 (2)因为∠A 是底角,∠ACD 是底角的一半, ∠ADC 是已知角,所以可以先求出∠A 。 解法1、设∠B=x ,则∠ACB=21(180°-x),∠BCD=4 1(180°-x),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得∠B+∠BCD=∠ADC ,即 x+4 1(180°-x)=150° 所以x=140° 解法2、设∠A=x ,则∠ACB=x,∠ACD= 21x 。因为∠A+∠ACD+∠ADC=180°, 所以 x+2 1x+150°=180° 解得x=20°,即∠A=20° ∴∠B=180°-2×20°=140° 例2、在△ABC 中,∠A :∠B=5:7,∠C 比∠A 大10°,求∠C 解:设∠C=x,则∠A=x -10°,∠B= 57(x-10°),所以有 x+(x -10°)+5 7(x -10°)=180° 解得x=60°,即∠C=60° 例3、D 是△ABC 的BC 边上一点,AD=BD ,AB=AC=CD ,求∠BAC [分析]因为AD=BD ,AB=AC=CD ,所以有∠B=∠BAD=∠C , C B A

(完整版)三角形边角关系培优训练经典

三角内角与外角典型题 1、①求下图各角度数之和。 ②如图,已知∠BOF=120°,则∠A+∠B+∠C+∠D+∠E+∠F=__________. 2、如图,BE是∠ABD的平分线,CF是∠ACD的平分线,BE、CF相交于点G,∠BDC=140°,∠BGC=110°。求∠A的 度数。 3、如图△ABC中, ∠BAD=∠CBE=∠ACF, ∠ABC=50°,∠ACB=62°,求∠DFE的大小。 4、△ABC中,AD、BE、CF是角平分线,交点是点G,GH⊥BC。求证:∠BGD=∠CGH. E D C B A F E G A B D C F M K N G A B E F

21 P C B A 5.如图,已知CE 为△ABC 的外角∠ACD 的角平分线,CE 交BA 的延长线于点E , 求证:∠BAC > ∠B 6、△ABC 中,∠A: ∠ABC: ∠ACB=3:4:5,CE 是AB 上的高,∠BHC=135° 求证:BD ⊥AC 7、三角形的最大角与最小角之比是4:1,则最小内角的取值范围是多少? 8.若三角形的三个外角的比是2:3:4,则这个三角形的最大内角的度数是 . 9.如图,在△ABC 中,∠ABC = ∠ACB ,∠A = 40°,P 是△ABC 内一点,且∠1 = ∠2.则∠BPC =________。 10.锐角三角形ABC 中,3条高相交于点H ,若∠BAC =70°,则∠BHC =_______ H A B C E D

11、如图,BE平分∠ABD交CD于F,CE平分∠ACD交AB于G,AB、CD交于点O,且∠A=48?,∠D=46?,则∠BEC= 。 12.已知△ABC中,∠ABC和∠ACB的平分线交于点O,则∠BOC一定() A.小于直角 B.等于直角 C.大于直角 D.不能确定 13. △ABC的三条外角平分线所在直线相交构成的三角形是() A.直角三角形 B.钝角三角形 C.锐角三角形 D.不能确定 14、若?ABC的三个内角满足3∠A>5∠B,3∠C<2∠B,则三角形是() A.钝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锐角三角形D.都有可能

矢量计算题

矢量的基本知识和运算法则 1.矢量和标量的不同点在于:矢量除了有大小之外,还有方向,矢量A 记做A ,其大小等于A 矢量的图示:通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线段来表示,(线段的长度表示大小,箭头表示方向)如图5-1所示。 两个矢量相等的条件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同。如图5-2所示。两矢量的夹角定义为两矢量所构成的小于或等于1800的角。在一般问题中(除非特别指明),矢量的始点位置不关重要的,在进行矢量运算时可将矢量平移。 2.矢量的加减法运算遵从平行四边形法则或三角形法则。 对三个以上的矢量相加,通常使用多边形法则。 3.矢量A 与数量K 相乘时,其结果仍是一个矢量。所得矢量的大小等于原矢量大小乘以,所得矢量的方向:当K >0时,与原矢量方向相同;当K<0 时,与原矢量方向相反 如动量()mV 、冲量()F t ??都是矢量,其方向分别与矢量V 和F 矢量相同。动量的变化量()m V ?也是矢量,其方向与V ?相同。 矢量A 与数量K 相除,可以看成A 矢量乘以数量 1K ,如加速度1F a F m m ==?,方向与F 相同。 4.矢量A 与矢量B 相乘 一种乘法叫做两矢量的数量积(又叫点积),用AB ?表示,乘得的积是标量,大小等于两矢量的大小与两矢量夹角余弦的积。即:c o s A B A B θ?=。如:功是力F 与位移S 的数量积,是标量。c o s W F S F S θ=?= 另一种乘法运算是两矢量的矢量积(又叫叉积),用A B ?表示,矢量积A B C ?=还是一个矢量,其大小等于两矢量的大小和两矢量夹角的正弦的乘积。sin C A B θ=?,即矢量C 的大小等于两矢量A 和B 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矢量C 的方向垂直于矢量A 和B 所决定的平面,指向用“右手螺旋法则”来确定,如图5-5(甲)或(乙)所示。 A B B A ?≠?,A B ?与B A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如力矩M 等于力F 和矢径r 两矢量的矢量积,力矩M r F =?,大小为sin M Fr θ=。带电粒子所受的磁场力(即洛仑兹力)F qV B =?,大小为sin F q vB θ=?(若是负电荷受力方向与此相反) 例5-1为什么说匀速园周运动既不是匀速运动,也不是匀变速运动?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合外力是否做功? 解:因为速度和加速度都是矢量,在图5-6所示的圆周上任意取两点A 、B ,虽然,A B A B v v a a ==,但方向不同,由矢量相等的条件可知:A B v v ≠,A B a a ≠,因此匀速园周运动既不是匀速运动,也不是匀变速运动。

初二数学三角形中相关角度的计算规律及应用专题 重要

B A O C 1 2 例1 初二数学三角形中相关角度的计算规律及应用(理解性记忆并能熟练运用考试必考) 一、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与角平分线规律及应用 例1:在△ABC 中,BO 与CO 分别是∠ABC 和∠ACB 的平分线,且相交于点O ,探究∠O 与∠A 是否有关系?若有关系,试分析有怎样的关系? 研究分析:∠O =180°- (∠1+∠2) 而∠1+∠2= 12 (180°-∠A) =90°- 1 2 ∠A ∴∠O=180°- (90°- 12 ∠A) =90°+ 1 2 ∠A 由例1总结出重要规律: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平分线交 于一点,所形成角的度数等于90°加上第三角的一半,即为∠O = 90°+ 1 2 ∠A 。 例2:已知如图:在△ABC 中,BO 、CO 分别平分∠CBE 和∠BCF ,且交于点O ,则∠O 与 ∠A 的关系又如何呢? 分析:∠O = 180°-(∠1+∠2) 而∠1+∠2 = 1 2 (180°+ ∠A) ∴∠O =180°- [ 1 2 (180°+ ∠A)] = 180°- 90°- 1 2 ∠A = 90°- 1 2 ∠A 由例2总结出重要规律:三角形的两个外角平分线交于一点,所形成角的度数等于90°减去第三角的一半。即为 ∠O = 90°- 1 2 ∠A 。 例3:已知如图:PB 与PC 分别为内角∠ABC 和外角∠ACD 的平分线, 且交于点P , 探究:∠A 与∠P 的关系。 分析:∠P=∠2-∠1, ∠2= 1 2 (∠A+∠ABC) ∠1= 1 2 (180°-∠A - ∠BCA ) ∴∠P= 12 (∠A+∠ABC )- 12 (180°-∠A - ∠BCA ) = 12 ∠A + 12 ∠ABC - 90°+ 12 ∠A+ 12 ∠BCA =∠A - 90°- 12 (180°-∠A) = 1 2 ∠A 由例3总结出重要规律:三角形的一个内角平分线与一个外角平分线交于一点,所形成角的度数等于第三角的一半。即为∠P = 1 2 ∠A 。 规律的应用 1、 如图,在△ABC 中,外角∠CAE 和∠ACD 的平分线AP 与CP 交于点P ,且∠B=57°,则∠APC= 。 2、如图,在△ABC 中,∠B 、∠C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E ,且∠A=110°,求∠E= 。 3、如图:在△ABC 中,∠A=90°,∠B =32°,OA 、OB 、OC 分别平分∠A 、∠B 、∠C , 例2 2 1 A B O E C F 例3 C P B A D 1 2

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教学设计 四卦小学白保华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三角形面积 教材分析:人教版五年级上册84、85页三角形的面积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的第二课时,是 在学生掌握了三角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是进一步学习梯形面积和组合图形面积的基础,教材首先由怎样计算红领巾的面积这样一个实际问题引入三角形面积计算的问题,接着根据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的方法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把三角形也转化成学过的图形,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和探索,推导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最后用字母表示出面积计算公式,这样一方面使学生初步体会到几何图形的位置变换和转化是有规律的,另一方面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初步认识了各种平面图形的特征,掌握了长方形、正方 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学生学习时并不陌生,在前面的图形教学中,学生学会了运用折、剪、拼、量、算等方法探究有关图形的知识,在学习方法上也有一定的基础,教学时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与日常经验出发,设置贴近生活现实的情境,通过多姿多彩的图形,把学习过程变成有趣的、充满想象和富有推理的活动。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索过程,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来源;并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合作探索意识和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 3、通过实践操作,自主探究,使学生进一步学习用转化的思想方法解决新问题培养团结互助的合作思想品质。 教学重点: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难点:运用拼、剪、平移、旋转等方法,发现正方形、长方形、平形四边形及三角形面积的相互联系推导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投影仪。 学具准备:工具(尺、剪刀),三组学具(①完全相同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各两个②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各一个③任意三角形若干个) 教学设计: 一、创设问题情境,质疑激励探索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几位老朋友,你们想和它们见见面吗? 1、课件出示:学生说名称及特征后, 平行四边形 出示关系集合图长方形 正方形

培优专题二: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D C B A 专题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一、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如图,∠是△的外角, 则:①∠ =∠ +∠ ; 或∠ =∠ —∠ ; 或∠ =∠ —∠ 。 ② > 基本图形介绍: 1、对顶三角形: ①如图,、相交于O ,求证:∠∠∠∠D ②如图,、相交于O ,、分别平分∠、∠, 求证:∠12 (∠∠C ) A

A B C P E A B C P A C D P A B C D 2、“飞镖”形: ①如图,求证:∠∠∠∠C ②如图,、分别平分∠、∠,求证:∠12 (∠∠D ) 3、三角形内外角平分线问题: ①如图,△中,P 是△的角平分线的交点,求证:∠90°+12∠A ②如图,△中,P 是∠的角平分线和△的外角∠的角平分线的交点。 求证:∠12 ∠A

A B C E F P ③如图,△中,P 是外角∠与∠的角平分线的交点。 求证:∠90°-12 ∠A 光的反射问题可转化为角平分线问题: ①由光的反射原理:∠1=∠2 又因为∠1=∠3,所以∠2=∠3,所以平分∠。 ②作法线,则平分∠ 4、一角平分线问题: ①在△中,平分∠,∠C>∠B 求证:(1)∠ =90°-12 (∠C —∠B) (2)∠12 (∠∠B) D C A E

D E D C B A P E D C B A P E D C B A ②在△中,平分∠,⊥,求证:∠ =12 (∠C —∠B) 拓展:①在△中,平分∠,P 是延长线上一点,过P 作⊥, 求证:∠ =12 (∠C —∠B) 拓展:②在△中,平分∠,P 是延长线上一点,过P 作⊥, 求证:∠ =12 (∠C —∠B) 5、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的问题: ①如图,△中,∠90°,⊥于D ,求证:∠1=∠

三角形中相关角度的计算规律及应用

1 三角形中相关角度的计算规律及应用 淮南市谢家集区杨公中学 夏明海 三角形是最简单的多边形,初中几何教学中常通过对角线或添加辅助线把复杂的图形转化为三角形来研究和讨论,使问题简化后得以解决,可见三角形是初中几何的最基础的内容,在几何教学中尤显重要。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与角平分线、高线是探索和研究三角形问题的重要知识点。在教学实践中把他们巧妙的结合起来,使得解决问题更为方便。 以素质教育为标准的新课标,对教材内容的深度、广度和难度都做了适当的调整,目前形势下,众多的教辅材料进入了学生的书包。其深度和难度明显超出了新课标的要求,如果学生不能很好的灵活应用基础知识,是很难完成作业的。为此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除要使学生对基础内容理解和掌握外,还要求教师把基本知识进行升华,教会学生准确、灵活的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应问题,同时要把基本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抽象出规律性的东西。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由于我在课堂教学中摸索出点滴的教学经验——三角形中相关角度的计算规律及其应用。愿和同行们进行交流,共同分享这份快乐,共同进步。 一、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与角平分线规律及应用 例1:在△ABC 中,BO 与CO 分别是∠ABC 和∠ACB 的平分线,且相交于点O ,探究∠O 与∠A 是否有关系?若有关系,试分析有怎样的关系? 研究分析:∠O =180°- (∠1+∠2) 而∠1+∠2= 1 2 (180°-∠A) =90°- 1 2 ∠A ∴∠O=180°- (90°- 1 2 ∠A) =90°+ 1 2 ∠A 由例1总结出规律: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平分线交 于一点,所形成角的度数等于90°加上第三角的一半,即为∠O = 90°+ 1 2 ∠A 。 例2:已知如图:在△ABC 中,BO 、CO 分别平分∠CBE 和∠BCF ,且交于点O ,则∠O 与 ∠A 的关系又如何呢? 分析:∠O = 180°-(∠1+∠2) 而∠1+∠2 = 1 2 (180°+ ∠A) ∴∠O =180°- [ 1 2 (180°+ ∠A)] = 180°- 90°- 1 2 ∠A = 90°- 1 2 ∠A B A O C 1 2 例1 E F

11.2与三角形有关的角能力培优训练含答案

11.2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专题一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求角度 1.如图,在厶ABC中,/ ABC的平分线与/ 线相 交于D点,/ A=50°则/ D=( A. 15 ° B. 20 ° C. 25° 2.如 图,已知:在直角△ ABC中,/ C=90 °, BD平 分/ ABC且交AC于D.若AP平分/ BAC 且交BD于P,求/ BFA的度数. 3.已知:如图1 ,线段AB、CD相交于点0,连接AD、CB,如图2,在图1的条件下,/ DAB 和/ BCD的 平分线AF和CF相交于点P,并且与CD、AB分别相交于M、N .试解答下列问题: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图1中,请直接写出/ A、/ B、/ C、/ D之间的数量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在图2中,若/ D=40° / B=30°,试求/ F的度数;(写出解答过程) (3)如果图2中/ D和/B为任意角,其他条件不变,试写出/ F与/ D、/ B之间的数量关系.(直接写出结论即可)

6.如图: (1 )求证:/ BDC = / A+/ B+/C ; (2)如果点D 与点A 分别在线段 BC 的两侧,猜想/ BDC 、/ A 、/ ABD 、/ ACD 这4个 专题二利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解决问题 4. 如图,/ ABD ,/ ACD 的角平分线交于点 P ,若/ A=50 ° / D=10°,则/ P 的度数为( ) A . 15 ° B . 20 ° C . 25 ° D . 30 ° 5. 如图,△ ABC 中,CD 是/ ACB 的角平分线,CE 是AB 边上 的高,若/ A=40° , / B=72° . (1) 求/ DCE 的度数; (2) 试写出/ DCE 与/ A 、/ B 的之间的关系式. (不必证明 ) 角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三角形中有关角度的计算

三角形中有关角度的计算 一.直接求角度 1.如图, 在锐角△ABC 中,CD 、BE 分别是AB 、AC 上的高,? 且CD 、BE 交于一 点P , 若∠A=50°,求∠BPC 的度数。 2.所示,在△ABC 中,∠BAC=90°,AD ⊥BC 于D ,∠ACB 的平分线交AD 于E ,?交AB 于F ,请猜测∠AEF 与∠AFE 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3.把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方式放置,则两条斜边所形成的钝角α=_______度. 4.如图,在△ABC 中,∠B=66°,∠C=54°,AD 是∠BAC 的平分线,DE 平分∠ADC 交AC 于E ,则∠BDE=_________. 5.如图,△ABC 中,∠ABC=∠C=72°,BD 平分∠ABC,求∠ADB 的度数. C B 45 α 30 D C B A

6.如图,△ABC 中,∠A=80°,∠B 、∠C 的角平分线相交于点O,∠ACD=30°,?求∠ DOB 的度数. 7.△ABC 的两条高AD ,CE 相交于点M ,已知∠A=30°,∠C=75°,求∠AMC 8.(1)在△ABC 中,AB=AC ,∠BAC=100°,ME 和NF 分别垂直平分AB 和AC ,求∠MAN?的度数. (2)在(1)中,若无AB=AC 的条件,你还能求出∠MAN 的度数吗?若能,请求出;?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9.如图,在△ABC 中,∠ABC 的角平分线BE 和 ∠ACD 的角平分线CE 相交于点E , (1)如果∠A =60°,∠ABC =50°,求∠E 的大小. (2)如果∠A =70°,∠ABC =40°,求∠E 的大小. (3)根据(1)和(2)的结论,试猜测一般情况下,∠E 和∠A 的大小关系,并简要说明理由. O D C B A C A E C B A

培优专题二: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A B C P E A B C P O D C B A 专题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一、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如图,∠ACD 是△ABC 的外角, 则:①∠ =∠ +∠ ; 或∠ =∠ —∠ ; 或∠ =∠ —∠ 。 ② > 或 > 基本图形介绍: 1、对顶三角形: ①如图,AD 、BC 相交于O ,求证:∠A+∠B=∠C+∠D ②如图,AD 、BC 相交于O ,BP 、DP 分别平分∠ABC 、∠ADC , 求证:∠P=12 (∠A+∠C ) 2、“飞镖”形: ①如图,求证:∠BDC=∠A+∠B+∠C ②如图,BP 、CP 分别平分∠ABD 、∠ACD ,求证:∠P= 12 (∠A+∠D ) 3、三角形内外角平分线问题: ①如图,△ABC 中,P 是△ACB 的角平分线的交点,求证:∠BPC=90°+ 12∠A ②如图,△ABC 中,P 是∠ABC 的角平分线和△ABC 的外角∠ACE 的角平分线的交点。 求证:∠BPC=12 ∠A ③如图,△ABC 中,P 是外角∠EBC 与∠BCF 的角平分线的交点。 求证:∠BPC=90°-12 ∠A 光的反射问题可转化为角平分线问题: ①由光的反射原理:∠1=∠2 又因为∠1=∠3,所以∠2=∠3,所以MD 平分∠BMC 。 ②作法线MN ,则MN 平分∠AMB 4、一角平分线问题: ①在△ABC 中,AD 平分∠BAC ,∠C>∠B 求证:(1)∠ADC =90°-12 (∠C —∠B) D C B A E

C E D C B A E B A (2)∠ADC=12 (∠ACE+∠B) ②在△ABC 中,AD 平分∠BAC ,AE ⊥BC ,求证:∠EAD =12 (∠C —∠B) 拓展:①在△ABC 中,AD 平分∠BAC ,P 是AD 延长线上一点,过P 作PE ⊥BC , 求证:∠EPD =12(∠C —∠B) 拓展:②在△ABC 中,AD 平分∠BAC ,P 是BC 延长线上一点,过P 作PE ⊥AD , 求证:∠EPD =12 (∠C —∠B) 5、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的问题: ①如图,△ABC 中,∠ACB=90°,CD ⊥AB 于D ,求证:∠1=∠A ;∠2=∠B ②如图,△ABC 中,∠BCA=90°,CD ⊥AB ,AF 平分∠BAC 6、翻折问题: 如图,将三角形沿直线DE 翻折使点A 在△ABC 的内部得' A , 求证:∠A=12(∠1+∠2) 巩固练习: 1、在△ABC 中,∠A=12∠B=13 ∠C ,则此三角形是( ) A 、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等腰三角形 2、如图,△ABC 中,∠B=∠C ,点D 在AB 上,DE ⊥AC 于E ,EF ⊥BC 于F ,若∠BDE=140°,那么∠DEF 是( ) A 、55° B 、60° C 、65° D 、70° 3、如图,△ABC 中,AD 为△ABC 的角平分线,BE 为△ABC 的高,∠C=70°,∠ABC=48°,那么∠3是( ) A 、59° B 、60° C 、56° D 、22° 4、如图,△ABC 中,∠A=θα-,∠B=θ,∠C=θα+,(090αθ<<<)若∠BAC 与∠BCA 的平分线交于P 点,则∠APC 是( ) A 、90° B 、105° C 、120° D 、150°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5、如图,已知E 、F 是△ABC 的边AB 、AC 上的点,△AEF 沿EF 折叠,并使点A 落在四边形EBCF 内,∠BEG=20°,∠CFG=86°,那么∠A 是( ) A 、52° B 、53° C 、54° D 、60° 6、等腰三角形的某个内角的外角是130°,那么这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大小是( ) A 、50°,50°,80° B 、50°,50°,80°或130°,25°,25° C 、50°,65°,65° D 、50°,50°,80°或50°,65°,65° 7、已知:△ABC 中,∠A=66°,△ABC 的高BE 、CF 所在直线相交于点G ,则∠BGC=( )

初一数学三角形角度的相关计算

[适用年级]:华师七年级 [期 别]:39期 [栏 目]:一点就通 三角形中的角度计算 河南安阳市十六中学 牛书堂 455000 要进行三角形的角度计算,首先要搞清楚三角形角度之间的关系变化。 1、内角和定理 在△ABC 中,∠A+∠B+∠C=180° 2、外角定理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3、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之和等于90° 4、等腰三角形的三角的关系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n °,则两底角为2 1(180°-n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为 n °,则另一个底角也是n °,顶角为180°-2n °. 三角形中的角度计算主要分以下三种形式: 1、方程法, 2、推理代换法, 3、特殊值法 1、方程法 例1、在△ABC 中,AB=AC ,CD 平分∠C ,∠ADC=150°,求∠B [分析] (1)所求的∠B 在△DBC 内,已知的∠ADC 是△DBC 的外角,所以有∠ADC=∠B+∠BCD 。∠B 是等腰△ABC 的顶角,∠BCD 是底角的一半,可以用∠B 表示,所以可利用方程式求∠B 。 (2)因为∠A 是底角,∠ACD 是底角的一半, ∠ADC 是已知角,所以可以先求出∠A 。 解法1、设∠B=x ,则∠ACB=21(180°-x),∠BCD=4 1(180°-x),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得∠B+∠BCD=∠ADC ,即 x+4 1(180°-x)=150° 所以x=140° 解法2、设∠A=x ,则∠ACB=x,∠ACD= 21x 。因为∠A+∠ACD+∠ADC=180°, 所以 x+2 1x+150°=180° 解得x=20°,即∠A=20° ∴∠B=180°-2×20°=140° 例2、在△ABC 中,∠A :∠B=5:7,∠C 比∠A 大10°,求∠C 解:设∠C=x,则∠A=x -10°,∠B=5 7(x-10°),所以有 C B A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1.已知三角形底a,高h,则 S=ah/22.已知三角形三边a,b,c,则(海伦公式)(p=(a+b+c)/2)S=√[p(p-a)(p-b)(p-c)]=(1/4)√[(a+b+c)(a+b-c)(a+c-b)(b+c-a)]3.已知三角形两边a,b,这两边夹角C,则S=1/2 * absinC4.设三角形三边分别为a、b、c,内切圆半径为r则三角形面积=(a+b+c)r/25.设三角形三边分别为a、b、c,外接圆半径为R则三角形面积=a bc/4R6.S△=1/2 *| a b 1 || c d 1 || e f 1 || a b 1 || c d 1 | 为三阶行列式,此三角形ABC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A(a,b),B(c,d), C(e,f),这里ABC| e f 1 |选区取最好按逆时针顺序从右上角开始取,因为这样取得出的结果一般都为正值,如果不按这个规则取,可能会得到负值,但不要紧,只要取绝对值就可以了,不会影响三角形面积的大小!7.海伦--秦九韶三角形中线面积公式:S=√[(Ma+Mb+Mc)*(Mb+Mc-Ma)*(Mc+Ma-Mb)*(Ma+Mb-Mc)]/3其中Ma,Mb,Mc为三角形的中线长.8.根据三角函数求面积S= &frac12;ab sinC=2R&sup2; sinAsinBsinC= a&sup2;sinBsinC/2sinA注:其中R为外切圆半径。9.根据向量求面积SΔ)= &frac12;√(|AB|*|AC|)&sup2;-(AB*AC)

第二节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学而思培优

第二节与三角形有关的角一、课标导航 二、核心纲要 1.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其应用 180 (1)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是. (2)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 ①在三角形中已知两角可求第三角,或已知各角之间关系,求各角; ②证明角之间的关系. 2.三角形的外角 (1)定义:三角形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 (2)性质: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 360 (3)三角形外角和定理:三角形外角和是. (4)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的应用 ①已知外角和与它不相邻两个内角中的一个可求“另一个”; ②可证一个角等于另两个角的和; ③利用它作为中间关系式证明两个角相等; ④利用它证明角的不等关系. 3.几何模型

4.思想方法 (1)分类讨论. (2)方程思想, 本节重点讲解:一个性质(外角的性质),两大定理(三角形内、外角和定理),两个思想,四个模型(“小旗”模型,“飞镖”模型,“8”字模型和角平分线相关模型). 三、全能突破 基 础 演 练 1.-副三角板,按图11-2—1所示方式叠放在一起,则图中α∠的度数是( ). 75.A o B 60. 65.C o D 55. 2.如图11-2 -2所示,在△ABC 中,,,ABD A BDC C ABC ∠=∠∠=∠=∠则A ∠的度数为( ). 36.A 72.B 108.C 144.D 3.我们知道: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40 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 为( ). 40.A 100.B o C 10040.或 005070.或D

三角形边角关系培优训练(供参考)

C B D A 三角形三边关系、内角练习题 一、三边关系 1.已知 ABC 中,周长为12,b=12 (a+c),则b 为 2.一边长为5cm ,另一边长为10cm 的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 3.有木条4根,长度为14厘米,10厘米,8厘米,6厘米,选其中三根组成三角形,则选择的种数有 种 4.三角形两边长为2cm 和7cm ,第三边长为奇数,那么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 cm 5.一条线段的长为a ,若要使3a —l ,4a+1,12-a 这三条线段组成一个三角形,求a 的取值范围? 6.设△ABC 的三边a , b ,c 的长度均为自然数,且a ≤b ≤c ,a + b + c =13 , 则以a , b , c 为三边的三角形共有多少个。 6.在右图中,已知AD 是△ABC 的BC 边上的高,AE 是BC 边上的中线,求证:AB+AE+12 BC>AD+AC 证明:∵AD ⊥BC( )∴AB >AD( ) 在△AEC 中,AE+EC>AC( )又∵AE 为中线( ) ∴EC=12 BC( ) 即AE+ 12BC>AC( ) ∴AB+AE+12BC >AD+AC 7.如图,已知D 是△ABC 内任意一点,则有AB+AC >DB+DC. 8.如图,已知P 是△ABC 内一点,连结AP ,PB,PC, 求证:(1)PA+PB+PC > 21 (AB+AC+BC) (2) PA+PB+PC < AB+AC+BC 二、三角关系 1.若三角形的三个外角的比是2:3:4,则这个三角形的最大内角的度数是 .

21P C B A 2.已知△ABC 中,∠ABC 和∠ACB 的平分线交于点O ,则∠BOC 一定( ) A.小于直角 B.等于直角 C.大于直角 D.不能确定 3. △ABC 的三条外角平分线所在直线相交构成的三角形是( ) A.直角三角形 B.钝角三角形 C.锐角三角形 D.不能确定 4.如图△ABC,∠ABC = ∠ACB,∠A = 40°,P 是△ABC 内一点,∠1 = ∠2.则∠BPC =____。 5.锐 角三角形ABC 中,3条高相交于 点H ,若∠BAC =70°,则∠BHC = _______ 6.如 图,BE 平分∠ABD 交CD 于F ,CE 平 分∠ACD 交AB 于G ,AB 、CD 交于点O ,且∠A=48?, ∠D=46?,则∠BEC= 。 7.若?ABC 的三个内角满足3∠A>5∠B ,3∠C<2∠B ,则三角形是( ) A .钝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锐角三角形 D .都有可能 8.如图,已知∠BOF=120°,求∠A+∠B+∠C+∠D+∠E+∠F 的度数. 9.如图,BE 是∠ABD 的平分线,CF 是∠ACD 的平分线,BE 、CF 相交于点G ,∠BDC=140°,∠BGC=110°。求∠A 的度数。 10.如图△ABC 中, ∠BAD=∠CBE=∠ACF, ∠ABC=50°,∠ACB=62°,求∠DFE 的大小。 11.△ABC 中,AD 、BE 、CF 是角平分线,交点是点G ,GH ⊥BC 。求证:∠BGD=∠CGH. 12. 如图,△ABC 中,D 、E 分别是BC 、AB 边上的点, AD 平分∠EDC , 试说明∠BED >∠B 的道理。 13.△ABC 中,∠A: ∠ABC: ∠ACB=3:4:5,CE 是AB 上的高,∠BHC=135° 求证:BD ⊥AC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