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教案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教案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教案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教案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教案

【篇一: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教学设计】

一轮复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七章

的第二节,是本章的核心内容,也是对以前学过的生物学知识的综

合应用。本节课的核心是介绍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本节与生物的遗

传变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种群的特征、免疫与病原体的抗性等

密切相关。

本节内容有几组重要的概念:种群与物种、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基因库与基因文库、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地理隔离与生殖隔离等。应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2、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生物进化的内容,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

说有所认识,但是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尚不了解。 3、考情分析

本章主要利用新材料考查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的理解以

及在实例中的分析、应用,和对基因频率变化的特点与相关计算。

易与遗传变异及种群相联系综合考查。二、教法与学法

1、教法:本节课主要采取以“积累与熟练”教学原则为基础,以“加

拉帕戈斯群岛地雀的进化” 贯穿始末,适当地加以讲授法、讨论法、

比较归纳法、综合分析法等。

2、学法:对比相关概念等基础知识,并作出相应的归纳,深入理解,形成正确的生物进化观。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解释相关概念。

(2)尝试运用数学方法讨论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3)能阐明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观点;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质疑、讨论、对比、总结、归纳等活动,共同总结得出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一些实例总结基因频率的变化规律,结合遗传变异知识计

算基因频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教学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生物是进化来的”、“生物的

进化与环境密切相关”的思想观念,帮助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认

识观。四、教学重点 1、教学重点

(1)生物进化中的相关概念。(2)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3)基因频率的计算 2、教学难点

(1)基因频率的概念及计算。(2)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五、教学过程

【篇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教学设计】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教学设计

【课程分析】

本章课程的核心是介绍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本节教学以前面所学的

遗传学为基础,从宏现上对生物界的进化作一个广度上学习是为形

成正确的生物进化观,建立协调统一的唯物辩证观提供了素材。生

物进化理论的发展和其他科学理论的发展一样,不是简单的新理论

对旧理论的否定和排斥,而是新理论对旧理论的修正、深入和扩展。从拉马克的进化学说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以及现代进化理论

的由来,大体都走过了这样的轨迹。这些应该成为处理本节教学内

容的基本脉络。

本节内容包括:拉马克的进化学说、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和达尔

文以后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其中重点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生物进化论不仅是生物学中具有重要地位的基础理论,也是对人们

的自然观和世界观有着重要影响的理论。学生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不仅可以了解生物进化理论在达尔文之后的发展,进一步树立生物

进化的观点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而且能够通过学习进化理论的发

展过程,加深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和感悟。同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

勇于脱旧创新的科学精神,因此学好这节课就显得更为重要。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过生物进化的内容,知道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

说的要点,但是现在已经遗忘,而且拉马克进化论,达尔文进化论

的贡献及其局限性尚不了解。因此介绍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过程,

分析拉马克和达尔文的进化理论的重要贡献和历史局限性,有助于

学生理解科学不是一个静态的体系,而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学法设计】

张教授的诱思探究学科教学强调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保证在教师

导向性信息的诱导下,学生真正实现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这

启示我们在教学中,一切课堂教学都要以学生的终身发展即掌握知

识发展能力培育品德为目标,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情境,以

情激情,设置导向性信息,明确学什么怎么学,以诱达思,引导学

生独立的通过一系列五官并用全身心的参与学习过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实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教师要树立“为迁移而教,为迁移而学”理念,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基。

结合诱思探究学科教学理论,我是这样设计本节课的: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投影展示自然界形形色色的生物适应性的现象,引起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进而引出生物是进化的,而不是女娲造人,也不是上帝造物。早在19世

纪,生物学家们就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理论。

二、自主学习,掌握知识。自学拉马克的进化理论,总结拉马克理论的内容和生物进化的原因,并能科学的评价拉马克的进化理论。

三、小组合作,分析总结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引导学生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解释所观看到的现象。这样,可以使学生从感性上认识生物的生存以及生物的进化,从理性角度运用学说分析、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以及解释生物多样性和适应性。

四、迁移运用。结合相关习题,对本节课进行知识巩固。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达尔文之前,人们是怎样看待生物进化的。

(2)概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3)理解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几个主要内容之间的关系;学会运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解释生物的适应性、多样性和生物进化的原因。

2.能力目标:

(1)通过理解自然选择学说几个主要内容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

(2)评述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贡献和局限性。

(3)通过学会运用达尔文的进化理论解释生物界的一些现象,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正确

认识自然界、生物界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打开学生思路,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分析能力、比较问题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探讨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2)培养学生以科学的态度认识生物进化问题,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流程】

一、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课堂投影】展示生物适应性的图片及长颈鹿的图片。

导课:生物是进化而来的,这已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同,但生物是

怎样进化而来的?途中

的生物,都有各自的法宝来适应环境,像长颈鹿这么长的脖子,对

于它的生存有什么意义?长颈鹿的长脖子是怎么来呢?这节课,让

我们结合这个问题共同讨论生物进化的一些学说。(设计意图)利

用课件,展示生物适应性的图片及长颈鹿的图片,提出长颈鹿为什

么脖子长,这就激起了学生主动探究的热情,而这个问题就是本节

所学的主要内容,以情激情,创设情境。

(课堂实录)边看录像边听解说,很多学生脸上流露出好奇的表情。课堂气氛活跃)

二、自主学习、精讲点拨

1.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课堂投影】拉马克的人物及介绍,并看书思考以下问题:

(1)拉马克进化学说的主要内容?

(2)生物进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设计意图)绝大数学生通过看书可以总结出:拉马克进化学说的

主要内容:①生物不是神造的,而是由古老生物进化来的②生物是

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③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

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生物进化原因:一是“用进废退”二是“获得性

遗传”;但是对于“获得性遗传”这个名词理解不透澈,所以教师要单

独讲解

【课件投影】长颈鹿的图片,设置问题:利用拉马克的观点解释长

颈鹿为什么脖子长?(课堂实录)学生争先恐后发表自己的观点,

得到正确的解释:拉马克认为长颈鹿的进化是因为草地退化后要吃

树叶,当然颈长的有优势,它们想要长颈,于是天天使劲地将颈伸长,终于形成了现在的长颈鹿。其他的学生也是表示赞同。教师进

一步规范指正。课堂气氛进一步活跃

【课件投影】

下列表述中哪一项不是拉马克的观点:( b )

a.生物的种类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

b.生物的种类从古到今是一样的;

c.环境的变化使生物出现新的性状,并且将这些性状遗传给后代;

d.生物的某一器官发达与否取决于用与不用。

(过渡)拉马克的进化论提出以后,并没有引起社会的重视。就连

达尔文在开始他著名的5年航海旅程时,也还认为物种是不变,而

且都是神创造的。后来他又通过大量观察和思考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

三、小组合作,攻克难关。

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课件投影】达尔文的图像,航海途径以及有关达尔文相关内容。【课件投影】播放四段关于自然选择学说的录像,诱导学生思考观察。并提出相关的问题:

1.每一段录像各说明了自然选择学说的什么内容?

2.哪项内容是生物生存的条件?哪项内容是生物生存的手段、动力?哪项内容是生物生

存的基础、内因?哪项内容是生物生存的结果?

3.生存斗争中包括几方面?哪种最为剧烈?

【课件投影】再次展示远古长颈鹿和现代长颈鹿的对比照片。

设置问题:利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观点解释长颈鹿为什么脖

子长?

(设计意图)相同的问题,不同的学说给予不同的解释,相互比较。为下文拉马克与达尔文两者观点的比较作下铺垫)

(课堂实录)学生纷纷响应,踊跃参与,各抒己见。一部分同学还

是以拉马克的观点解释,但后来听到其他同学正确的解释,才恍然

大悟。其中以一位女同学幽默而又洪亮的回答(“长颈鹿,对开始它们

不叫长颈鹿,叫鹿。它们过渡繁殖超过了环境的承受能力,树叶不

够吃,势必加剧种内之间的斗争这叫生存斗争;而对于现在的鹿有

脖子短的有脖子长的这叫遗传变异;对于脖子长的鹿有优势,而脖

子短的因为够不着树叶而最终饿死淘汰,这叫适者生存。”)结束了这

次讨论。

【课件投影】

达尔文认为长颈鹿的进化原因是:长颈鹿产生的后代超过环境承受

能力(过度繁殖);它们都要吃树叶而树叶不够吃(生存斗争);

它们有颈长和颈短的差异(遗传变异);颈长的能吃到树叶生存下来,颈短的却因吃不到树叶而最终饿死了(适者生存)。

(教师精讲)

教师最后通过课件的形式展现出长颈鹿的进化过程,并通过对课本中图示的达尔文自然

选择学说的解释模型,引导学生学会利用自然选择学说解释一些生物现象。使课本的知识得以迁移运用。

附: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解释模型

【课堂投影】再次设置思考讨论题,引导学生看书并分组讨论的出答案:

1.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否否定了拉马克的观念呢?

2.如何评价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贡献和局限性)

(设计意图)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并学会从课本提炼知识,归纳知识,懂得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不是新理论对旧理论的否定和排斥,而是新理论对旧理论的修正、深入和扩展。)

(课堂实录)经过学生的讨论,并争执后最终得出答案

(1)①接受了拉马克关于器官“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观点”,承认变异是可以遗传的;②他改变了拉马克过分强调“生物内在的自我改进的力量”的观点,在解释适应性的形成时强调“自然选择”的作用

(2)肯定:①较好的解释了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②相对系统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局限:①未能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作出科学的解释。②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于个体水平;③认为物种的形成都是渐变的结果,骤变不可能形成新物种。教师再次通过课件展示上述答案)

(过渡)达尔文提出自然选择学说已经过去100多年,在这100多年期间,生物科学得到了飞速的发展,那么现在生物进化理论又对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进行了那些修改呢?

【课堂投影】问题:现在生物进化理论对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进行了那些修改呢?

(设计意图)本知识点内容很少,所以教师可以通过一个问题引导学生看书,相互讨论的出答案。问题:现在生物进化理论对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进行了那些修改呢?

【篇三: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的教案】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解释种群、种群基因库、基因频

率等概念。

(2)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3)举例说明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和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的

观念。能力目标:

(1)运用数学方法讨论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2)运用生物进化

观点解释一些生物现象。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1)种群、物种、基因频率、隔离等概念。

(2)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作用。 2、教学难点:

(1)基因频率的概念。

(2)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3)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

作用。

三、教学方法:问题导学法、讲授法、直观法四、教学时数:3节五、教学过程:

一、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 (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

1.什么叫做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叫做种群

种群中的个体并不是机械地集合在一起,而是彼此可以交配,并通过繁

殖将各自的基因传给后代.

练一练,以下属于种群范畴的是:a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鲤鱼;b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c一片草地上的全部植物;d一块草地上所有的昆

2、基因库:一个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每一个种群都有

它的基因库,种群的个体一代一代地死亡,但基因库却在代代相传

过程中保持和发展。

3、基因频率: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例

4.基因频率的计算:某昆虫种群中,绿色翅的基因为a, 褐色翅的基

因位a,调查发现aa、aa、aa的个体分别占30、60、10,那么a、a

的基因频率是多少?

(1)某种基因的基因频率=此种基因的个数/种群中该对等位基因的

总数此种基因的个数=纯合子个体数 x 2+杂合子个体数/ 种群中该

对等位基因的总数=个体总数 x 2

(2)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1/2杂合子

的频率。 a=aa + ? aa a=aa + ? aa

5、基因型频率:是指某种特定基因型的个体占群体内全部个体的比例。aa=aa/(aa+aa+aa) aa=aa/(aa+aa+aa) aa=aa/(aa+aa+aa)

练习:1、从某种生物种群中随机抽出一定数量的个体,其中基因型

为aa的个体占24%,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72%,基因型为aa的

个体占4%,基因a和基因a的频率分别是(d )

a.24% 72%

b.36% 64%

c.57% 43%

d.60% 40%

2、已知人眼的褐色(a)对蓝色(a)是显性。在一个有30000人

的人群中,蓝眼的人3600人;褐眼的有26400人,其中纯合体有12000人。那么,在这一个人群中a和a的基因频率分别为a

a 0.64和0.36

b 0.36和0.64

c 0.50和0.50

d 0.82和0.18

3、对某校学生进行色盲遗传病调查研究后发现:780名女生中有患

者23人、携带者52人;820名男生中有患者65人,那么该群体中

色盲基因的频率是(c) a.4.4% b.5.1% c.6.8% d.10.2% 思考与讨论:

用数学方法讨论基因频率的改变假设讨论题2中的群体满足以下五

个条件:①昆虫群体数量足够大,

②全部的雌雄个体间都能自由交配并能产生后代,③没有迁入与迁出,

④aa、aa、aa三种基因型昆虫的生存能力完全相同(也就是说自然

选择对a、a控制的翅型性状没有作用)

⑤也没有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3)上述计算结果是在满足五个假设条件的基础上计算的,对自

然界的种群来说,这五个条件都能成立吗?特别是如果第⑤点假设

成立这与前面我们所学的基因突变的哪个特性相违背?

遗传平衡定律:p+q = 1 (p+q )2=p2+2pq+q2= 1 aa= p2 aa= 2pq aa=q2

思考:如果该种群随机交配,子代的基因频率又会如何变化呢?

练习:

1、在某一个种群中,已调查得知,隐性性状者(等位基因用a、a

表示)占16%,那么该种群的aa、aa基因型个体出现的概率分别为:(a) a.0.36、0.48b.0.36、0.24 c.0.16、0.48d.0.48、0.36

2、某种群中,aa的个体占25%,aa的个体占50%,aa的个体占25%。若种群中的个体自由交配,且aa的个体无繁殖能力,则子代

中aa:aa:aa的比值是(b)a.3:2:1 b.4:4:1 c.1:1:0

d.1:2:1 3、(09广东 20)某人群中某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发病

率为19%,一对夫妇中妻子患病,丈夫正常,他们所生的子女患该

病的概率是(a) a.10/19b.9/19c.1/19 d.1/2

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这就可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由于突变和基因重组,桦尺蠖形成了不同的体色

某海岛上的昆虫出现残翅和无翅类型

可遗传的变异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突变

自然界中生物的自然突变频率很低,而且一般对生物体是有害的。

为什么还能够改变种群中的基因频率呢?

例如:果蝇约有104对基因,假定每个基因的突变率都是10-5,

若有一个中等数量的果蝇种群(约有108个个体),那么每一代出

现基因突变数是多少呢?

个体种群

“探究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 自然选择可以使种群的基因

频率定向改变

现在我们用数学方法来讨论一下桦尺蠖基因频率变化的原因。1870

年桦尺蠖的基因型频率为ss 10% ; ss 20%; ss 70%,在树干变

黑这一环境条件下假如树干变黑不利于桦尺蠖的生存,使得种群中

浅色个体每年减少10%,黑色个体每年增加10%,以后的几年内,

桦尺蠖种群每年的基因型频率与基因频率是多少呢?

(3)在这个探究实验中根据上面的数据分析,变黑的环境对桦尺蠖产

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变黑的环境对桦尺蠖浅色个体的出生率有影响吗?

变黑的环境使控制浅色的s基因频率减少,s基因频率增加许多浅

色个体可能在没有交配、产卵前就已被天敌捕食

(4)在自然选择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还是表现型?

天敌看到的是桦尺蠖得体色(表现型)而不是控制体色的基因(三)、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1、从宏观(性状)上来看进化过程:性状与环境色彩相似,较能适

应环境而大量生存;性状与环境色彩差异很大,易被捕食者捕食而

大量被淘汰。表现为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2、从微观(基因)

来看进化过程为:淘汰不利变异的基因,保留了有利变异基因,通

过遗传逐渐积累。

原因:淘汰不利变异基因、积累有利变异基因。结果:使基因频

率定向改变。结论: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练习:1.现在许多学者认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 c )

a.生物个体 b.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c.种群d.生活在一起的全

部生物

2.下列有关种群基因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c ) a. 一个种群

的基因库包括这个种群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b. 生物的个体总是要死亡的,但基因库却因种群个体的繁殖而代

代相传

c. 种群中每个个体含有种群基因库的全部基因

d. 基因突变可改变基

因库的组成 3.以下属于种群范畴的是:(a)

a.一座山上所有的马尾松b.一块草地上所有的昆虫c.一个池塘

内所有的鱼类d.一个公园内所有的树木二、隔离与物种的形成(一)物种的概念

1、物种: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 2.不同物种特点:一般不能交配,即使交配成功,

也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生殖隔离) 3、生殖隔离:不同物种之间

不能相互交配或交配后产生不可育的后代。

4、地理隔离:同一种生物由于地理上的障碍而分成不同的种群,使

得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

(二)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1、隔离: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雀形成例子原始地雀各地雀种群出现不同

突变和基因重组不同种群间无基因交流不同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不同

变化各岛屿环境不同,自然选择导致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改变有所

差异长此以往,不同种群基因库形成明显差异最终产生生殖隔离,

物种形成

2、物种的形成:物种形成的方式有多种,地理隔离在物种形成中起

着促进性状分歧的作用,经过长期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是比较

常见的方式。新物种形成的标志:生殖隔离

因此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由地理隔离发展到生殖隔离是大

多数物种形成的基本因素,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原来属于一个物种

的就形成了不同的物种。 3、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是:

1)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综合练习题,答案免费

第七章综合练习题班级:姓名: 1、下列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是基因频率改变 B.②是突变和基因重组等 C.③是自然选择学说 D.④是物种多样性 2、普氏野马重归自然的实验,标志着我国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已经从单纯的物种异地保护阶段迈向物种回归自然阶段。有人预计,数年后,这些野马将发展成为一个野生种群。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野外的普氏野马的基因突变频率将不断增加 B.野外的普氏野马某些基因的频率将会发生定向变化 C.野外的普氏野马有助于该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的增强 D.野外的普氏野马与圈养的普氏野马因环境不同而产生生殖隔离 3、某小岛上原有果蝇20000只,其中基因型VV、Vv和vv的果蝇分别占15%、55%和30%。若此时从岛外入侵了2000只基因型为VV的果蝇,且所有果蝇均随机交配,则F1代中V的基因频率约是 A. 43% B. 48% C. 52% D. 57% 4、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会影响到其他若干物种的进化 B.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D.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 5、下列关于种群、变异、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种群的全部等位基因总和称为基因库 B.种群中的每一个体产生的变异都是定向的 C.种群中的每一个体都是进化的基本单位 D.生物进化的结果一定是形成新的物种 6、农业生产中长期使用某种杀虫剂后,害虫的抗药性增强,杀虫效果下降,原因是 A. 杀虫剂诱发了害虫抗药性基因的产生 B. 杀虫剂对害虫具有选择作用,使抗药性害虫的比例增加 C. 杀虫剂能诱导害虫分解药物的基因大量表达 D. 害虫产生了抗药性强的定向变异 7、某自由交配的种群在Ⅰ、Ⅱ、Ⅲ时间段都经历多次繁殖过程,定期随机抽取100个个体测得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数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在Ⅱ、Ⅲ段,AA个体比aa个体的适应能力弱 B. A基因突变为a基因导致基因型频率在Ⅱ段发生剧变 C. 在Ⅰ段内A的基因频率是40% D. Aa个体在Ⅰ、Ⅲ段数量均为40,说明种群没有发生进化

人教版生物必修2第七章第二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一)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同步训练C卷

人教版生物必修2第七章第二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一)种群基因频率的 改变与生物进化同步训练C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42分) 1. (2分) (2019高三上·芜湖开学考) 人眼的虹膜有褐色的和蓝色的,褐色是由显性遗传因子控制的,蓝色是由隐性遗传因子控制的。已知人群中蓝眼占百分之一,则一个褐眼男人与一个褐眼女人(这个女人的母亲是蓝眼)结婚,这对夫妇生下蓝眼女孩的可能性是() A . 9/400 B . 1/44 C . 9/200 D . 1/22 【考点】 2. (2分)下图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概念图,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 . ①表示生存斗争,这是生物过度繁殖与有限生存空间的矛盾体现 B . ②导致③改变的内因是基因突变,外因是自然选择 C . ③代表物种形成,其形成的必要条件是存在生殖隔离 D . ④是由于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共同进化的结果 【考点】

3. (2分) (2019高二下·湖州期末) 下列关于生物变异与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可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前提 B . 植物自交种群的基因颏率不发生改变 C . 有害的突变基因一般不会在种群中扩展而会被删除掉 D . 突变的方向与环境的诱导无关而与环境的选择作用有关 【考点】 4. (2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表现在() ①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②种群是进化的单位 ③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 ④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 ⑥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⑦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A . ②④⑤⑥⑦ B . ②③④⑥ C . ①②⑤⑥ D . ①②③⑤⑦ 【考点】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练习题题库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练习题 1、下列哪项属于种群 A、一个池塘中所有鱼类 B、一块稻田里的所有昆虫 C、一片草地的所有蒲公英 D、分散在各湖泊、河流的鲤鱼 2、若一个种群中,某一性状的出现频率增加,这很可能 A、这个性状对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性 B、该群体中具此性状的纯合体多 C、这个性状的出现是由环境条件引起的 D、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为隐性 3.(1)马(2N=64)和驴(2N=62)杂交能产生后代称为骡子,能够正常发育,但不能生育,这种情况称之为 A、杂交育种 B、人工诱变 C、基因重组 D、生殖隔离 (2)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 A、染色体结构发生变化 B、马和驴的遗传物质有本质的区别 C、发生突变 D、减数分裂过程中无同源染色体的联会 4.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重组、选择、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其中新物种的形成的必要条件是 A、基因突变 B、选择 C、生殖隔离 D、物种变化 5.华南虎和东北虎两个亚种的形成是因为 A、地理隔离的结果 B、生殖隔离的结果 C、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的结构 D、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结果 7.据科学考察,海洋生物比陆地生物的进化速度缓慢,其原因是 A.海洋生物比陆地生物低等 B、海洋环境相对稳定 C、海洋生物发生变异少 D、海洋生物的变异个体生存机会少 8下列属于种群的是 A、一块水田里的全部水稻、水草 B、一块稻田里的全部幼蚜、有翅、无翅的成蚜 C 、一块朽木上的全部真菌 D、一个池塘中全部鱼 9下列关于种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同一种群的个体可以自由交配 B.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C.中国大陆上所有老虎是一个种群 D.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10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A. 个体 B. 基因 C. 种群 D. 群体 11.下列关于基因库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种群种一个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B一个种群种全部个体所含有的显性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C一个种群种全部个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D一个种群的基因库会随着种群中一代一代的死亡而消减和灭亡 12、在一个种群种随即抽取一定的数量的个体,其中AA、Aa、aa的个体分别占24%、72%、4%、那么A、a的基因频率是多少? A.36%和64% B.57%和43% C.24%和72% D.60%和40% 1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产生进化的原材料,下列哪种变异现象不属于此类突变的范畴 A.猫叫综合症 B.高茎×高茎高茎、矮茎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第三章第三节光合作用教案(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叶绿体的结构以及其中的光合色素,理解其中的色素与光合作用的关系;理解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基本过程和相互关系;理解光合作用的生理意义以及在生物界中和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意义。 2.让学生初步学会提取、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方法和技能;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概括物质和能量转化的本质,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 3.通过光合作用的意义的教学,使学生在理解绿色植物在维持环境稳定中的作用,理解光合作用产物对人的生活和生产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增强学生关心爱护绿色植物,关心发展农业的意识从而对学生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重点、难点分析 1.叶绿体的结构特点以及其中的光合色素的种类和作用,是本课题教学的重点之一。因为: (1)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结构基础,且这种结构和成分与其光合作用具有一定的适应关系。如,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及其吸收光谱,色素在片层上的分布、基粒片层的垛叠形式、基粒和基质的关系等,都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学生清楚地知道这些结构和成分,才能顺利地理解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发生的场所。 (2)在第一章细胞部分,学生接触了叶绿体色素种类的知识,另外学生在生活中也经常看到或听到过有关叶绿素和胡萝卜素的知识,但没有提取和实际看到过各种叶绿体中的色素。因此学生对亲自从叶片中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具有浓厚的兴趣和渴望。做好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不但可使学生学会有关方法,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加深对有关知识的认识。

2.光合作用的过程的内容,是教学的又一重点。因为: (1)光合作用过程是本课题的核心内容。学生只有认识了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才能理解从光能、ATP分子中活跃的化学能到糖类等有机物分子中的稳定的化学能这一能量转移过程,掌握光合作用的能量和物质变化的本质。使学生对光合作用的认识水平,在初中的基础上前进一步。 (2)学生只有知道光合过程的各个环节,才能理解内外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才能进一步研究如何提高光合效率的途径,提高农业产量的技术。因此,学习光合作用的过程,是深入联系生产实际的理论基础。 3.光合作用的意义,也是教学的重点。因为: (1)通过光合作用的意义的教学,可使学生理解,当今世界面临的粮食、化石能源、环境污染等重大问题的解决与研究光合作用的关系。知道人类需要的农产品,归根结底要靠光合作用去生产。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应该把培育高光合效率的农作物品种,发明提高农作物充分利用光能的时间、空间的技术等途径作为研究方向。知道增加植被面积和质量,是改善环境的有效途径等。这些,是学生必备的科学素养。因此,光合作用的意义,是培养学生关心生物科学及其发展,关心社会问题的解决等意识的好材料,应充分重视。 (2)从生物界看,光合作用是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供绿色植物本身利用,也是地球上绝大多数生物体中有机物的来源,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这些,是学生学习呼吸作用、生态系统等内容的基础。 4.光合作用中的物质和能量变化,是教学的难点。因为,学生对有关的物理和化学知识不熟悉,特别是有机化学知识,高二第一学期多数学校未学习到。对光合作用中的光能到电能、电能到不稳定的化学能、从不稳定的化学能到稳定的化学能的转变的必要性的理解,对暗反应中的二氧化碳的固定、三碳酸的还原等的必要性的理解都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课题的参考课时为二课时。 二、第一课时:

高中生物_必修二第七章_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测试题及答案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一、选择题 1.下列哪项是拉马克的进化观点() A.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在许多性状上存在差异 B.生物产生后代的数量往往超过生活条件所能承受的数量 C.不适应生存环境的生物会被淘汰 D.适应性特征的形成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结果 2.下述不属于达尔文对长颈鹿进化过程的解释() A.生存斗争中颈和前肢较长的个体得以生存 B.长的前肢和颈的变异通过遗传而逐代积累 C.长颈鹿的长颈和长前肢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长的前肢和颈是经常伸长颈和前肢的结果 3.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解释错误的是() A.变异是不定向的 B.遗传和变异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 C.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 D.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4.目前对于自然选择等问题的研究,已经从() A.个体发展到群体 B.微观发展到宏观 C.低等发展到高等 D.以个体单位发展到以种群为基本单位 5.下列哪一项与自然选择学说无关() A.达尔文 B.《物种起源》 C.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 D.优胜劣汰 6.云南某旅游区有8群猕猴共240只,我们称这群弥猴为() A.8个种群 B.一个种群 C.8个种族 D.一个群落 7.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不同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B.对所有物种来说,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C.隔离阻止了种群间基因交流 D.不同物种之间必然存在生殖隔离 8.原本生活在同一地域的某种群,现人为地把其分隔成A、B两个种群,如果A种群的生活环境发生变化而B种群的生活环境保持原状,则() A.A种群进化速率比B种群快B.A种群进化速率比B种群慢 C.两个种群进化速率一样 D.两个种群都保持原水平不变 9.在桦木林中,常出现云杉的幼苗,云杉长大后,高度超过桦木,桦木因不如云杉耐阴,而逐渐死亡,最终为云杉所取代,这种群落更替表明() A.种内斗争有利于物种延续B.适者生存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 C.从进化上看云杉比桦木低D.从结构上看云杉比桦木高 10.关于生物进化的问题,有多种理论解释,达尔文认为生物进化是() A.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综合利用B.突变、选择和生存斗争的综合利用 C.变异、选择和遗传的综合利用D.变异、淘汰和遗传的综合利用 11.在一种群中随机抽出一定数量的个体,其基因型及比例如下表所示,则基因A和基因a的频率为() A.18 % 82 % B.36 % 64 % C.57 % 43 % D.92 % 8 % 12.在一个基因库中,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的比例相等,如果每一代隐性基因型的个体都不能产生后代,则()A.对基因型的比例影响很小 B.会降低隐性基因的比例 C.会使隐性基因完全灭绝 D.会提高杂合子的比例13.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阻止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B.所有物种的形成都必定先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 C.遗传组成上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D.多倍体植物的产生不需要经过地理隔离

生物试题:第七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含答案)

(北京卷)4.为控制野兔种群数量,澳洲引入一种主要由蚊子传播的兔病毒。引入初期强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被强毒性病毒感染后很快死亡,致兔种群数量大幅下降。兔被中毒性病毒感染后可存活一段时间。几年后中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种群数量维持在低水平。由 此无法 ..推断出 A.病毒感染对兔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 B.毒性过强不利于病毒与兔的寄生关系 C.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是因为兔抗病毒能力下降所致 D.蚊子在兔和病毒之间的协同(共同)进化过程中发挥了作用 【答案】C 【解析】A项病毒侵染兔种群,一般抗性较强的个体会保留下来,抗性较弱的个体会死亡,病毒感染确实对兔种群的抗性起了选择作用;B项毒性过强的病毒容易导致宿主的死亡,那么没有宿主病毒也不可能长期大量增殖存在;C项毒性过强或者毒性过弱都不利于彼此维持寄生关系而长期存在,中毒性病毒的比例升高并非是兔抗病毒能力下降而是一个相互选择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D项蚊子充当了病毒和宿主之间的媒介,在二者的协同进化中发挥了作用。 (江苏卷)8.某医院对新生儿感染的细菌进行了耐药性实验,结果显示70%的致病菌具有耐药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孕妇食用了残留抗生素的食品,导致其体内大多数细菌突变 B.即使孕妇和新生儿未接触过抗生素,感染的细菌也有可能是耐药菌 C.新生儿体内缺少免疫球蛋白,增加了致病菌的耐药性 D.新生儿出生时没有及时接种疫苗,导致耐药菌形成 【答案】B 【解析】抗生素并非导致突变的因素,即变异在前选择在后,抗生素对细菌只起选择作用,即A选项错误;细菌的变异与是否接触过抗生素无关,所以即使新生儿未接触过抗生素,进入新生儿体内的细菌也存在抗药性的类型,故B选项正确。免疫球蛋白与致病菌的耐药性无关,故C选项错误。新生儿出生时没有及时接种疫苗时,将导致致病菌在体内的繁殖,耐药菌的形成是基因突变所致与疫苗无关,故D选项是错误。 (广东卷)3、某种兰花有细长的花矩(图1),花矩顶端贮存着花蜜,这种兰花的传粉需借

高中生物专题练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高中生物专题练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叙述中,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 A. 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物种 B. 自然选择导致突变,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C.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D. 新物种的形成一定要经过长期地理隔离 2. 由地震形成的海洋中有大小相似的甲、乙两个小岛,某时间段内岛上鸟类种类和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两岛上的鸟类存在地理隔离,不同种的鸟类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 B.甲岛较乙岛鸟种类增加更多,可能是甲岛的环境变化更大 C.两岛的鸟类各形成一个种群基因库,且两个基因库间的差异越来越大 D.两岛上鸟类的种类虽然不同,但最终两岛上鸟类的数量趋于相同 3. 有一个随机交配的种群,在没有迁移等条件下,两年内该种群的基因频率的变化如下表,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在这两年中,与这对基因有关的推断,正确的是 年份AA(%)Aa(%)aa(%) 1 30 40 30 2 25 50 25 A.该种群将朝着Aa增多的方向进化B.该种群没有表现出生物的进化 C.该种群的生活环境有较大的变化 D.该种群将较容易发生基因突变 4.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突变和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人们也利用该原理来人为改变生物的遗传性状.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此“突变”指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B.四分体时期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基因交叉互换导致基因重组

C.自然选择实现了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D.袁隆平培育超级杂交水稻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5. 转基因抗虫棉可以有效地用于棉铃虫的防治,在大田种植转基因抗虫棉的同时,间隔种植非转基因的棉花或其他作物,供棉铃虫取食.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维持棉田物种多样性 B.减缓棉铃虫抗性基因频率增加的速度 C.使食虫鸟有虫可食 D.维持棉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6. 植物种群中,AA个体占16%,aa个体占36%,该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和自交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的变化依次为 A.增大,不变;不变,不变 B.不变,增大;增大,不变 C.不变,不变;增大,不变 D.不变,不变;不变,增大 7. 下列有关遗传和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某种群中若A的基因频率在一段时间后由0.4增加到0.6,a的基因频率由0.6下降到0.4,因为无新基因产生,可认为该种群没进化 B.水稻(2n=24)一个染色体组有12条染色体,水稻的基因组有13条染色体 C.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其实质是基因不能自由交流 D.培育三倍体无籽西瓜过程中,二倍体西瓜、三倍体西瓜、四倍体西瓜是三个物种 8. 根据现代进化理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研究物种的迁徙规律,关键是研究雌雄个体的迁徙行为 B.研究物种间的差异,关键是研究它们能否交配产生后代 C.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是基因频率变化的过程 D.生物进化的过程,决定于生物变异的方向 9. 关于在自然条件下,某随机交配种群中等位基因A、a频率的叙述,错误 ..的是( ) A.一般来说,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 B.持续选择条件下,一种基因的频率可以降为0 C.在某种条件下两种基因的频率可以相等 D.该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只与环境的选择作用有关 10.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一种遗传病,隐性纯合子(aa)的患者不到成年就会死亡,可见这种突变基因在自然选择的压力下容易被淘汰.但是在非洲流行恶性疟疾(一种死亡率很高的疾病)的地区,带有这一突变基因的人(Aa)很多,频率也很稳定.对此现象合理解释是

高中生物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知识点

高中生物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知识点 第六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第一节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 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1、理论要点: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 2、进步性:认为生物不是神创造的,而是进化的。 3、局限性:缺乏证据,多为主观臆断。 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1、理论要点:自然选择(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自然选择。 2、进步性:能够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以及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选择材料:由变异提供;内在因素:遗传和变异;进化方向:有自然选择决定;进化动力:生存斗争。 3、局限性: ①不能科学地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②自然选择对可遗传的变异如何起作用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对生物进化的解释仅局限于个体水平) 三、现代达尔文主义 (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1、种群: 概念: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称为种群。 特点:不仅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而且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2、种群基因库:一个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构成了该种群的基因库 3、基因(型)频率的计算: 基因频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的比率。 基因型频率是指某种特定基因型的个体占群体内全部个体的比率。 ①按定义计算: 例1:从某个群体中随机抽取100个个体,测知基因型为AA、Aa、aa的个体分

别是30、60和10个,则: 基因型AA的频率为______;基因型Aa的频率为 ______;基因型 aa的频率为______。基因A的频率为______;基因a的频率为 ______。 答案:30% 60% 10% 60% 40% ②某个等位基因的频率 = 它的纯合子的频率+ ?杂合子频率 例:某个群体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30%、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60% 、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10% ,则:基因A的频率为______,基因a的频率为 ______ 答案: 60% 40% (二)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但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三)自然选择决定进化方向: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四)突变和基因重组、选择和隔离是物种形成机制 1、物种: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地域,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征,而且自然状态下能相互交配并能生殖出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2、隔离: 地理隔离:同一种生物由于地理上的障碍而分成不同的种群,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 生殖隔离:指不同种群的个体不能自由交配或交配后产生不可育的后代。 3、物种的形成: ⑴物种形成的常见方式:地理隔离(长期)→生殖隔离 ⑵物种形成的标志:生殖隔离 ⑶物种形成的3个环节: ●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物种形成的三种典型模式 ①渐变式——如加拉帕戈斯群岛上13种地雀的形成。

人教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A卷)单元测试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A 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2 分) 1.下列各项中,只出现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中的是( ) A .用进废退B.生存斗争 C .遗传变异 D .基因频率 解析:选D 用进废退是拉马克的观点;B、C 选项在自然选择学说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中都有,而基因频率只出现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中。 2.对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 B.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C .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 解析:选A 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环境对这些变异进行定向选择,适应环境的个体生存下来,并且繁殖后代,不适应环境的个体被淘汰。 3.下列关于生物变异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基因突变的有害或有利往往取决于环境条件 ②共同进化既发生在不同物种之间,也发生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③生物体内的基 因突变属于可遗传的变异④环境条件稳定时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 A .①②③B.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解析:选A 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突变的有害或有利往往取决于环境条件;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引起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因素有自然选择、迁移、气候、疾病等,环境条件稳定时,种群的基因频率也会发生变化。 4.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产生抗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使其生存 B.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共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 C .异地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 D .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解析:选A 细菌的抗药性个体是细菌种群本身就有的,不是因为接触青霉素而产生的。 5.(2012广东)科学家用人工合成的染色体片段,成功替代了酵母菌的第6号和第9号

《走向高考》2016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习题必修2第4单元第4讲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必修二第四单元第四讲 一、选择题 1.在北极的一个山脉中,原始的狼已经形成在体格和生活习性上不同的变种,其中一种狼的体重较轻,四肢发达而灵活,以猎鹿为主;另一种狼的体重较重,足短而力强,常常攻击羊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狼的性状分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上述现象说明自然选择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定向的 C.在生存斗争中,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间进行着相互选择 D.原始狼群由于食物来源不同,通过自然选择进化成不同的类型 答案 B 解析由于生活环境、食物的来源不同,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原始狼群形成了两种不同类型的狼群,而且它们一定都是朝着适应各自的环境方向发展,这正是说明了自然选择是定向的,B错。故本题选B。 2.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有性生殖的出现,使生物进化速度明显加快 B.某种群中BB、Bb和bb基因型个体分别占20%、60%、20%,该种群中B基因频率是50% C.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D.捕食者的存在对被捕食者是有害无益的 答案 D 3.(2015·安徽名校联考)在某动物种群中,基因型AA占25%、Aa占50%、aa占25%。这三种基因型的个体在某一环境中的生存能力或竞争能力为AA=Aa>aa,则在长期的选择过程中,下列较能正确表示A基因和a基因之间比例变化的图是() 答案 A 解析开始时基因频率为:A=25%+50%×1/2=50%,a=50%;由于aa个体生活力弱,容易被环境淘汰,所以后代中a基因频率会越来越低,A基因频率会越来越高。 4.(2014·河北广平模拟)下列有关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的改变说明物种在不断进化 B.在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1 C.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大于a基因的频率 D.因色盲患者中男性数量多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

高中生物 必修二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测试题及答案

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一、选择题 1.下列哪项是拉马克的进化观点() A.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在许多性状上存在差异 B.生物产生后代的数量往往超过生活条件所能承受的数量 C.不适应生存环境的生物会被淘汰 D.适应性特征的形成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结果 2.下述不属于达尔文对长颈鹿进化过程的解释() A.生存斗争中颈和前肢较长的个体得以生存 B.长的前肢和颈的变异通过遗传而逐代积累 C.长颈鹿的长颈和长前肢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长的前肢和颈是经常伸长颈和前肢的结果 3.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解释错误的是() A.变异是不定向的B.遗传和变异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C.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D.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4.目前对于自然选择等问题的研究,已经从() A.个体发展到群体B.微观发展到宏观 C.低等发展到高等D.以个体单位发展到以种群为基本单位5.下列哪一项与自然选择学说无关() A.达尔文B.《物种起源》 C.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D.优胜劣汰 6.云南某旅游区有8群猕猴共240只,我们称这群弥猴为() A.8个种群B.一个种群 C.8个种族D.一个群落 7.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不同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B.对所有物种来说,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C.隔离阻止了种群间基因交流 D.不同物种之间必然存在生殖隔离 8.原本生活在同一地域的某种群,现人为地把其分隔成A、B两个种群,如果A种群

的生活环境发生变化而B种群的生活环境保持原状,则() A.A种群进化速率比B种群快B.A种群进化速率比B种群慢 C.两个种群进化速率一样D.两个种群都保持原水平不变 9.在桦木林中,常出现云杉的幼苗,云杉长大后,高度超过桦木,桦木因不如云杉耐阴,而逐渐死亡,最终为云杉所取代,这种群落更替表明() A.种内斗争有利于物种延续B.适者生存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C.从进化上看云杉比桦木低D.从结构上看云杉比桦木高 10.关于生物进化的问题,有多种理论解释,达尔文认为生物进化是() A.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综合利用B.突变、选择和生存斗争的综合利用C.变异、选择和遗传的综合利用D.变异、淘汰和遗传的综合利用 11.在一种群中随机抽出一定数量的个体,其基因型及比例如下表所示,则基因A和基因a的频率为() A.18 % 82 % B.36 % 64 % C.57 % 43 % D.92 % 8 % 12.在一个基因库中,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的比例相等,如果每一代隐性基因型的个体都不能产生后代,则() A.对基因型的比例影响很小B.会降低隐性基因的比例 C.会使隐性基因完全灭绝D.会提高杂合子的比例 13.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阻止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B.所有物种的形成都必定先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 C.遗传组成上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D.多倍体植物的产生不需要经过地理隔离 14.若一个种群中某一性状出现的频率增加,这很可能是() A.这个性状对环境有很强的适应性B.该群体中具有此性状的纯合子多C.这个性状的出现是由环境变化引起的D.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为隐性 15.昆虫的保护色越来越逼真,它们的天敌的视觉也越来越发达,结果双方都没有取得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练习(附答案)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1.下列表述中哪一项不是拉马克的观点 A.生物的种类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 B.生物的种类从古到今是一样的 C.环境的变化使生物出现新的性状,并且将这些性状遗传给后代 D.生物的某一器官必达与否取决于用与不用 2. 下列不属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的是( ) A. 可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B. 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 C.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 D. 选择是物种形成所必需的条件 3. 据调查,某小学的小学生中,基因型的比例为X B X B(42.32%)、X B X b(7.36%)、X b X b (0.32%)、X B Y(46%)、X b Y(4%),则在该地区X B和X b的基因频率分别为() A、6%、8% B、8%、92% C、78%、92% D、92%、8% 4. 原产于墨西哥的紫茎泽兰传到中国,在中国长势疯狂,占地为王,成了我国西南地区的绿色灾难,紫茎泽兰在我国泛滥成灾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A.国西南地区的气候适宜紫茎泽兰的生长 B.脱离原产地后,失去天敌的控制 C.脱离原产地后,失去与其竞争关系的物种的制约 D.一旦脱离原产地,就发生基因突变,变得生命力特别强 5.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正确的是 A.阻止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B.对所有的物种来说,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C.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D.不同的物种之间必然存在着生殖隔离 6.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 B.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基因突变决定的 C.只有基因突变、自然选择及隔离才能形成新物种 D.害虫抗药性的形成是农药引起害虫定向变异的结果7.某学校的学生中某一相对性状的各基因型比例为X B X B:X B X b:X B Y:X b Y=44%:6%:42%:8%,则该校学生中X b的基因频率为 A.13.2% B.5% C.4% D.9.3% 8.下面是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 其中不正确的是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 自然选择学说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 C. 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D. 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 9.如果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产生的后代在某一环境中的生存能力或竞争能力是AA=Aa>aa,则在长期的选择过程中,下列能比较正确地表示A基因和a基因之间的比例变化的曲线是( ) 10. 现代进化理论认为,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产生进化的原材料,下列哪种变异现象不属于此类突变的范畴() A.猫叫综合征B.高茎→高茎、矮茎 C.镰刀型红细胞贫血症D.二倍体×四倍体→三倍体→六倍体 11.下列关于物种的叙述, 不正确的是 A. 物种是形态上类似的、彼此能交配的、要求类似环境条件的生物个体的总和 B. 物种是一个具有共同基因库的、与其他类群有生殖隔离的类群 C. 区分物种有多种依据, 但最主要的是看有无生殖隔离 D. 不同物种的种群若生活在同一地区, 也会有基因交流 12.青霉素是一种抗菌素类,几十年来长期用于临床医疗,但某些细菌对青霉素的抗药性越来越强。细菌产生抗药性的原因是: A.细菌产生了抗药性定向变异 B.青霉素对细菌抗药性变异选择的结果c.细菌对青霉素选择的结果D.青霉素导致细菌产生了抗药性变异13. 在我国云南澄江发现的动物化石群约处于5.3亿年前的寒武纪早期。该化石群有100多种60多个类群,大多已灭绝。其动物结构与现存动物结构差异很大,在此前的地层中却找不到其祖先。如此多的动物种类在寒武纪早期“突然”出现的事

2019高中生物阶段质量检测五现代生物进化理论A卷

阶段质量检测(五)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A卷学业水平达标)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1.下列各项中,只出现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中的是( ) A.用进废退B.生存斗争 C.遗传变异D.基因频率 解析:选D 用进废退是拉马克的观点;B、C选项在自然选择学说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中都有,而基因频率只出现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中。 2.对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 B.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C.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 解析:选A 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环境对这些变异进行定向选择,适应环境的个体生存下来,并且繁殖后代,不适应环境的个体被淘汰。 3.下列关于生物变异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基因突变的有害或有利往往取决于环境条件 ②共同进化既发生在不同物种之间,也发生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③生物体内的基因突变属于可遗传的变异④环境条件稳定时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选A 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突变的有害或有利往往取决于环境条件;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引起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因素有自然选择、迁移、气候、疾病等,环境条件稳定时,种群的基因频率也会发生变化。 4.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产生抗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使其生存 B.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共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 C.异地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 D.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解析:选A 细菌的抗药性个体是细菌种群本身就有的,不是因为接触青霉素而产生的。 5.(2012·广东)科学家用人工合成的染色体片段,成功替代了酵母菌的第6号和第9号染色体的部分片段,得到的重组酵母菌能存活,未见明显异常。关于该重组酵母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还可能发生变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练习题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练习题 一、选择题 1.《物种起源》出版已有150年,但依然深深影响着现代科学研究,达尔文 ( ) A .提出了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观点 B .提出了用进废退的理论 C .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D .认为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中性突变的积累 2.调查发现,某地人群每万人中有一个患甲病。一个表现正常男子的父母均正常,但有一个患甲病的妹妹。该男子与该地一个表现正常的女子结婚后,生育患甲病孩子的概率是 A .33/10 000 B .1/404 C .1/303 D .1/606 3.下列不能体现生物正在进化的是 ( ) A .在黑褐色环境背景下,黑色桦尺蠖被保留,浅色桦尺蠖被淘汰 B .杂交育种过程中,通过不断地自交、筛选和淘汰使得纯合矮秆抗病小麦比例越来越高 C .杂合高茎豌豆通过连续自交导致后代纯合子频率越来越高 D .青霉菌通过辐射诱变产生了青霉素产量很高的菌株 4.在调查某小麦种群时发现T(抗锈病)对t(易感染)为显性,在自然情况下该小麦种群可以自由交配,据统计其基因频率TT 为20%、Tt 为60%、tt 为20%,后来该小麦种群突然大面积感染锈病,致使感染小麦在开花之前全部死亡。计算该小麦在感染锈病之前与感染之后基因T 的频率分别是多少 A .50%和50% B .50%和62.5% C .62.5%和50% D .50%和100% 5.某植物种群中,AA 基因型个体占30%,aa 基因型个体占20%。若该种群植物自交,后代中AA 、aa 基因型个体出现的频率以及A 、a 基因频率分别为 ( ) A .55%、45%、45%、55% B .42.5%、32.5%、45%、55% C .55%、45%、55%、45% D .42.5%、32.5%、55%、45% 6.某植物种群中,AA 个体占16%,aa 个体占36%,该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AA 个体百分比、A 基因频率和自交产生的后代中AA 个体百分比、A 基因频率的变化依次为 ( ) A .增大,不变;不变,不变 B .不变,增大;增大,不变 C .不变,不变;增大,不变 D .不变,不变;不变,增大 7.下列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 .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的定向变异,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B .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C .地理隔离使种群间基因不能交流,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D .共同进化就是物种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发展和进化 8.下列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 .①是生物的突变和基因重组 B .②是自然选择 C .③是自然选择学说 D .④是物种多样性 9.关于在自然条件下,某随机交配种群中等位基因A 、a 频率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某种条件下两种基因的频率可以相等 B .该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只与环境的选择作用有关 C .一般来说,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 D .持续选择条件下,一种基因的频率可以降为零 10.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 B .同一物种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差别越来越大,但生物没有进化 C .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D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 11.狼和鹿是捕食和被捕食的关系,从进化的角度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狼在客观上起着促进鹿发展的作用 B .狼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C .鹿奔跑速度的加快可加速狼的进化 D .鹿的进化速度比狼的进化速度快 12.如图表示加拉帕戈斯群岛上某种地雀在1975~1978年间种群喙的平均长度的变化和该地区种子(该种地雀的主要食物)平均硬度的变化。研究表明,喙长的地雀能吃硬和不硬的种子,喙短的地雀仅能吃不硬的种子。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喙长的地雀和喙短的地雀由于捕食种子的差异,属于两个物种 B .1976年中期至1977年间,由于经常啄食硬度较大的种子导致地雀喙长度增加 C .地雀的平均喙长在2~3年间增加是种子硬度对其进行选择的结果 D .根据调查结果,可以预测1979年后地雀的平均喙长会迅速变短 13.下列关于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进化历程 B .消费者的出现不影响生产者的进化 C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D .生物的进化与无机环境的变化是相互影响的

高中生物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2、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3、进化的基本单位、原材料的来源、方向的决定、实质;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物种 的概念; 4、物种形成的原因生物进化历程,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教学重点 1、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物种、隔离的概念; 2、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1、基因频率的概念; 2、自然选择对基因频率的影响 3、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课时安排:2个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 (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1、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的的个体。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 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学习检测: (1).下列属于种群的是 A、一块水田里的全部水稻、水草 B、一块稻田里的全部幼蚜、有翅、无翅的成蚜 C 、一块朽木上的全部真菌 D、一个池塘中全部鱼 (2).下列关于种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同一种群的个体可以自由交配 B.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C.中国大陆上所有老虎是一个种群 D.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3).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A. 个体 B. 基因 C. 种群 D. 群体 2、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 基因频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 基因频率的计算:引导学生计算这样一个例子P115:从某种生物的种群中随机抽出100个个体,测知其基因型分别为AA、Aa、aa的个体分别为30、60和10个,问其中A基因频率为多少?a基因频率为多少? 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的计算: 一、利用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组成的各基因型个体数求解 种群中某基因频率=种群中该基因总数/种群中该对等位基因总数×100%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专项练习题

(一) 1.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中的个体 B.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C.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D.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2.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相比,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特有的观点是() A.可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B.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C.共同进化是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D.遗传使有利变异在后代中不断积累和加强 3.经调查发现,某地区青菜虫种群的抗药性不断增强,其原因是连续多年对青菜虫使用农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使用农药导致青菜虫发生抗药性变异 B.青菜虫抗药性的增强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C.通过选择导致青菜虫抗药性不断积累 D.环境是造成青菜虫抗药性不断增强的动力 4.花生的含油量随选择世代数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选择育种对高含油量花生品种的产生所起的作用是() A.改变了控制产油的一对等位基因的总频率 B.改变了花生的基因库,导致新物种的产生 C.淘汰部分表现型,使高含油量基因的基因频率增大

D.定向诱导了控制高含油量基因的自由组合 5.在5 000只小鼠群体中,A1和A2是一对等位基因,研究表明该群体中1 000只小鼠的基因型为A1A1,2 000只小鼠的基因型为A1A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小鼠群体所有的A1和A2基因,构成小鼠的基因库 B.基因突变能改变A1和A2的基因频率 C.A1和A2基因的根本区别是碱基序列不同 D.A1的基因频率为40%,A2的基因频率为60% 6.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新物种产生不一定发生了生物进化,生物进化一定产生新物种 B.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没有阐明遗传变异的本质,但解释了进化的实质 C.野生型红眼果蝇群体出现了白眼突变个体,该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D.突变和基因重组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7.某小鼠群体中,A+、A、a互为等位基因,该种群基因型及个体数如下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的基因频率是35% B.A+、A、a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C.A+和A的根本区别是碱基序列不同 D.该小鼠群体所有的A+、A、a基因,构成小鼠的基因库 8.下列关于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