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蚂蚁的救助

蚂蚁的救助

蚂蚁的救助
蚂蚁的救助

《蚂蚁的救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悟蚂蚁救助时相互帮助、相互关爱的高贵品质。

3.学习作者的写作顺序和观察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及写作顺序。

教学难点:

能够体验作者对蚂蚁相互救助、相互关爱高贵品质的敬重之情,认识到做人的道理。

教学准备:

1.教学视频

2.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老师:同学们,在学习新课之前让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https://www.doczj.com/doc/ae12627481.html,/show/XHBdxuMi44zEfD1YiL8uUw...html

1.老师:“从视频里你看到了什么,你又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2.学生甲:“从视频里我看到了汶川地震时的景象。我的感受是那些难民很可怜,他们需要帮助。”

学生乙:“这是汶川地震。集体的力量是伟大的,当人们遇到困难时,就要互相帮助。。。。。。”

3.老师:“生活中,当人们遇到困难时,都会不自觉的互相帮助。那么,小动物们遇到困难时,他们又是怎样克服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动物世界,去看看遇到困难时,《蚂蚁的救助》。(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自读课文,认读生字词。要求:根据课文中的汉语拼音认读不熟悉的字,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2.课件出示生字新词,引导学生认读。(指名读、领读、齐读)

3.检查自学结果,指名学生读课文,其他学生注意评议。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练习概括文章的内容。

1.默读课文,想一想: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学生汇报。

3.老师总结:这篇课文描写了我目睹蚂蚁相互救助的全过程以及我被蚂蚁的这种救助行为深深感动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朗读课文,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熟读课文,了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思考:造成蚂蚁相互救助的原因是什么?

2.学生汇报:学生甲:“一个夏日的午后,我给阳台上的几盆花浇水。此时,花盆里正好有几只黄蚂蚁。”

学生乙:“几只蚂蚁在湿漉漉的泥土上又恢复了正常活动,但有两只不幸的蚂蚁被湿泥埋住了半截身子,正努力挣扎着往外爬。”

3.蚂蚁浮在水面上的感受是什么样的呢?两只落难的黄蚂蚁又有什么感受?(体会“挣扎”和“努力挣扎”的含义)

4.出示视频片段,回顾地震中人们身陷绝境的画面,引导学生感受落难小蚂蚁的处境。

5.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蚂蚁遇难时的语句。

6.自读课文,在文中标画出蚂蚁救助同伴时的语句。

7.思考:蚂蚁是按照什么顺序救助同伴的?

8.学生汇报:学生甲:“首先救助的是两只被埋住半截身子的蚂蚁。两只黄蚂蚁被同伴救出后,就迅速逃离了。奇怪的是,有一只蚂蚁没有和同伴离开,而是留在现场继续衔咬泥土,接着在“我”的救助下就除了被埋在湿泥下的同伴。”

学生乙:“那只被救助的蚂蚁恢复过来后,和同伴用触角相互碰了一下,便离开了。”

9.在描写救助蚂蚁的段落中,哪些语句让你难忘呢?

学生甲:“我极其小心的用针尖挑开泥土,使这只蚂蚁露了出来。”这句话表现了“我”对小蚂蚁的爱护。“极其小心的挑开”,说明“我”恐怕伤害到小蚂蚁,也说明“我”是一个非常善良富有爱心的人。

学生乙:“黄蚂蚁看到同伴后,立即上前去亲吻触抚,并试图将它衔走。”

这句话描写了黄蚂蚁看到同伴获救后的表现。“亲吻触抚”表现出黄蚂蚁非常希望能够以此安慰获救后的同伴。“试图衔走”说明了黄蚂蚁唯恐获救后的同伴再次遇到危险。

10.再次播放地震视频片段,引导学生感受蚂蚁相互救助的感人画面。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1.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呢/

学生甲:我感到小蚂蚁太了不起了!

学生乙:小蚂蚁间的友谊非常深厚。

学生丙:小蚂蚁非常勇敢,为了救同伴,可以不顾自己的安危。

12.作者有什么感受?他又想到了什么呢?

(默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并谈感受。)

作者从小蚂蚁救助同伴的事例中得到了启发,认为小蚂蚁的身上,表现出了一种人类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这种道德品质是什么呢?(相互关爱、相互帮助)

13.同学们,课文学完了,回顾视频,结合课文,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呢?

板书设计: 7蚂蚁的救助互相关爱互相帮助

两只蚂蚁被埋迅速逃离

继续衔咬泥土救同伴

碰触角一起离开

总结:

小蚂蚁虽然弱小,然而在同伴遇到危险时,它们奋力相救,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面对它们,我们怎能不升腾起敬重之情呢?从它们身上,我们也得到了启示,那就是——(看板书总结)。

布置作业:

小练笔:小蚂蚁,我想对你说

小学(语文S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册):《蚂蚁的救助》教案.doc

小学(语文S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册):《蚂 蚁的救助》教案- 3、帮助学生学习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够从中感悟到做人就应该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质,要知道去关爱他人,关爱生命。 ????4、帮助学生学习课文按顺序叙述的方法,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 ??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方法。????教学难点:? 能够感悟到课文的主题,认识到做人应该遵循怎样的道德准则。?? ?教学准备:? ??演示稿(文字片、图片、录象) ? ??教学时间:??? ?? 2课时? 第一课时 ?? ???1、学习本课会认的8个生字,会写的15个教学目标:? 生字。做到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正确书写并掌握词语14个。 ?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区分多音字的读音,把难写的字写规范。?????教学过程: ?一、解课题,学习新课 1、导语: ? 同学们,蚂蚁是一种体型极小的昆虫,然而就是这种小昆虫的相互救助之举,却给了作者以巨大的启迪。我想,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们会对小蚂蚁产生一种新的情感,会有更多的感悟。 ??2、板书课题,揭示课题?????齐读题目,思考问题:? ?(1)救助是什么意思?(2)蚂蚁的救助是什么意思? ?? ?3、默读课文,了解大意 ??(1)边默读边想全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说一说课文大意。 ?? 二、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请学生提出预习生字时有什么困难。? ?2、重点指导学生易读混,易写错的生字。 ? 4、自读全文,画出新 ?? ??3、出示生字卡,检查学习情况。? 词,再把词语放到语句中读一读。 ??5、理解词语意思 ?6、小结:?? ?同学们已经掌握了生字的读音,写法,还要注意多音字在不同语言环境下的读音。如挣扎与挣到都是在本课中出现的词语,但它们的读音却不一样。希望在课文的学习中,不仅能掌握字的读音,写法,还要进一步深入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作用,积累下来加以运用。?? ??三、再次读书,理清课文顺序。?? ?1、指名读?? 2、学生自由读。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 ?3、在书中画出不懂的地方。 ??4、小结:多有意思的一件事呀!读后你有什么想法,请你在下节课的学习中和同学交流。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七课让家更美好课后作业(带答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七课让家更美好课后作业(带答案新人教版)7.3爱在家人间一、单项选择题 1.由于响应我国推行的计划生育政策,绝大多数家庭都是由父母与未婚子女两代人组成的家庭。这种家庭结构是() A.主干家庭 B.核心家庭 C.联合家庭 D.单亲家庭 2.当父母因工作辛苦和压力大而心烦意乱的时候,你的小错误可能会引发父母的脾气。此时,你的做法是() A.指责父母为什么小题大做B.据理力争,让父母原谅自己 C.不把错误当回事,继续我行我素 D.体谅父母的心情,不再惹父母生气 3.下列传统故事中,没有反映中 华民族注重家庭教育的是() A.岳母刺字 B.孟母三迁 C.孔融让梨D.程门立雪 4.据多次社会调查显示,青少年的日常开销是多数家庭 的重要经济支出之一,而且所占比例逐渐提高。从爱家的角度思考,我们应该()①穿着不追求名牌②文具不追求高档③生活不与同学攀比④不浪费食物和水电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5.当我们在学校犯错误的时候,多数比较反感老师找家长到学校了 解情况的做法。对此,我们应该() A.不依赖父母 B.做事让家长 省心放心 C.劝说父母不要到学校 D.告诉老师自己的反感二、材料 题 6.日常生活中,在与父母发生冲突的时候,我们既不能回避冲突,也不能夸大冲突的后果,要学会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并以恰当的方法去解决。方法是多样的,更是具体的。当我们与父母发生冲突的 时候,可以尝试用哪些方法去解决?请举一个例子说明。 7.一天傍晚,父亲与儿子散步时,儿子看到有卖西瓜的非要买。父亲说:“离家太远,抱回去太累了,先不买了。”儿子不高兴地说:“我要买西瓜你不买,你喜欢我学习好我也不好好学习了。”父亲略微思量后对儿子说:“买西瓜可以,你要自己拿回家。”儿子抱着西瓜走,一会儿就累得满头大汗,一路歇了好几次才把西瓜抱回家。(1)在买西瓜的问题上,孩子表现出怎样的一种心理?(2)父亲的做法是否是对孩子的一种教育和关爱?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1.B 2.D 3.D 4.A 5.B 二、材料题 6. 如在融洽、和谐的氛围中,心平气和地与父母聊天,听听父母的想法,也让父母了解自己的意见,从而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使双方和好如

《蚂蚁的救助》教案 (S版三年级下册)

《蚂蚁的救助》教案 (S版三年级下册) 核心提示:【内容简析】本文讲的是蚂蚁在遇到危险的时候互相救助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生命的敬重之情,从而也告诉人们应该学会关爱动物,关爱生命。【设计理念】本文设计立足于“以读为本&rdq 【内容简析】 本文讲的是蚂蚁在遇到危险的时候互相救助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生命的敬重之情,从而也告诉人们应该学会关爱动物,关爱生命。 【设计理念】 本文设计立足于“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理清叙事顺序,抓住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3.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学习课文懂得在生活中要知道去关爱他人,关爱生命。 4.学习课文按顺序叙述的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蚂蚁是怎样救助同伴的。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看到蚂蚁相互救助情景后的感受。

【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谈话,交流对蚂蚁的认识:蚂蚁是一种怎样的小动物呢?当蚂蚁的同伴遇到困难时,它们是怎样救助自己的同伴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课文《蚂蚁的救助》。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新词。 2.同桌相互读生字,纠正读音。 3.教师检查读音,指导书写难写易错的生字。 4.再次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课文,感悟理解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是什么?找有关的段落读一读。 2.“我”看到黄蚂蚁浸在水中是怎么想的? 重点指导理解“生命力、生灵、实施、救援”等词语。 3.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重点读好描写“我”的句子。 四、小结

《蚂蚁的救助》三年级语文教案

《蚂蚁的救助》三年级语文教案 《蚂蚁的救助》三年级语文教案 【设计理念】 本文设计立足于“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理清叙事顺序,抓住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3.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学习课文懂得在生活中要知道去关爱他人,关爱生命。 4.学习课文按顺序叙述的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蚂蚁是怎样救助同伴的。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看到蚂蚁相互救助情景后的感受。 【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谈话,交流对蚂蚁的认识:蚂蚁是一种怎样的小动物呢当蚂蚁的同伴遇到困难时,它们是怎样救助自己的同伴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课文《蚂蚁的救助》。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新词。 2.同桌相互读生字,纠正读音。 3.教师检查读音,指导书写难写易错的生字。 4.再次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课文,感悟理解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是什么?找有关的段落读一读。 2.“我”看到黄蚂蚁浸在水中是怎么想的. 重点指导理解“生命力、生灵、实施、救援”等词语。 3.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重点读好描写“我”的句子。 四、小结 从第一自然段,我们知道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把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摘抄下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复习:上节课同学们通过学习第1自然段,知道了事情发生的

时间、地点和起因。谁能跟大家说一说? 2.过渡:“我”认为蚂蚁会安然无恙的,但是蚂蚁的实际处境是怎样的呢? 二、学习课文,深入感悟 1.默读第2、3自然段,想一想蚂蚁的处境怎样。 2.“我”看到蚂蚁的处境后准备怎样做呢? 3.当作者看到蚂蚁相互救助的情境后,感到很意外,他的决定有什么改变? 4.重点理解“这个让我心灵震撼的生命故事”。 (1)指名读这句话。 (2)探究:为什么说作者的心灵感到震撼呢? 5.小组合作学习第4自然段。 (1)小组自由朗读文段,读后讨论:蚂蚁是怎样救助同伴的? ①汇报。②相机引导体会“小心翼翼、试探、迅速、逃离”这些动词用得十分准确生动。 (2)“我”是怎样救助蚂蚁的引导学生从“我”的动作中感悟:“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3)救助的结果怎样? (4)你觉得这些蚂蚁可爱吗可爱在哪儿 (5)齐读第4自然段,深化对蚂蚁的感情。 (6)默读第5自然段,引导学生理解“我”的感受,点明文章的主题。

小学四年级语文第六册第二单元教案(s版)

本单元重点训练项目:用心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认真学习作者是怎样观察、描写动物的。 第五课翠鸟 教材分析: 这篇精读课文描写了翠鸟的外形、活动和居住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是本课值得学习的地方。作者在介绍翠鸟的外形时,抓住颜色鲜艳,身材小巧玲珑的特点,写了翠鸟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在介绍翠鸟的活动特点时,抓住“一动不动”地“等待”,“贴着水面疾飞”,表现了它的机灵和动作敏捷。 作者的观察顺序和描述方法:关于翠鸟羽毛的颜色,自上而下分别写了头部、背部、腹部的不同色彩;关于翠鸟捉鱼,是按照注视、等待、叼鱼、飞走的捉鱼经过进行描述的。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8个生字,学会其中16个。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苇秆、抓住、腹部、衬衫、清脆、疾飞、泛着、泡泡、逃脱、锐利、摇晃、饲养、希望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让学生感受、体验作者是怎样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的;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上的作用; 5、是培养学生爱护鸟类的意识。 复习课文: 理解、听写生字词: 苇秆、颜色、绣花、衬衫、清脆、疾飞、广泛、等待、逃脱、利箭、饲养、渔翁、小溪、摇晃、锐利、小巧玲珑 鲜艳(yàn):色彩很鲜美、很明亮。 疾(jí)飞:“疾”是“快”的意思,即很快地飞。 等待(dài):“待”是守候,即等着。 锐(ruì)利:“锐”是尖利。这里是说眼睛很尖,一眼就看到。 饲(sì)养:喂养。 注视:集中精力的看。 逃脱:逃跑,顺利逃掉。 锐利:尖锐,锋利。 荡漾:(水波)一起一伏地动。 陡峭:山势高而陡峻。指山势等坡度大,直上直下。 小巧玲珑:小巧:小而灵巧;玲珑:精巧细致。形容东西小而精致。 一、认识翠鸟的外形特点: 1、认识翠鸟身上的颜色 ①“翠鸟”的“翠”是什么颜色啊?(绿色的) ②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请你读读句子。 (头上的羽毛象橄榄色的头巾,橄榄是绿色的;背上的羽毛象浅绿色的外衣。……) ③既然“翠”是绿色的,那为什么不叫“绿鸟”,而要叫“翠鸟”呢? (这个翠字不仅表示绿色,颜色亮一点,而且还表示很可爱,好听。) ④那翠鸟是不是只有一种颜色——绿色呢?大家读一读课文,找一找有关句子。 (“它的颜色非常鲜艳。”) ⑤“鲜艳”是怎样的?那么,翠鸟身上到底有哪些颜色那么鲜艳呢?作者是怎样把翠鸟的颜色鲜

语文S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7蚂蚁的救助》教案与教学设计

语文(S)教学设计 教课板材:语文(S)三年级下册文:7 蚂蚁的救助 块:教学设计—教案 设计思路: 《蚂蚁的救助》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述了一个蚂蚁在遇到危难的时候相 互救助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生命的敬重之情,从而也告诉人们应该学会 关爱动物,关爱生命。 让学生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感悟“关爱他人,关爱生命”的这个人类应该具 有的道德品质,是进行本课教学的设计理念。基于这样的理念,本课设计体现以 下特点: 1. 创设情境,为学生的情感体验作好心理铺垫。 2. 激发内需,让学生的情感体验源自文本又发自内心,超越文本。 3. 培养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 4. 在品味语言、学习语言中习得语文知识和技能。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习本课会认的字8 个:榴、挣、恢、埋、迅、速、责、德;会写的字15 个:蚂、蚁、浇、挣、恢、埋、枚、翼、番、迅、速、咬、责、任、昆;会掌握的词语12 个:蚂蚁、浇水、挣扎、恢复、埋住、一枚、小心翼翼、一番、迅速、衔咬、责任、昆虫。 3. 帮助学生学习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够从中感悟到做人就应该具有 崇高的道德品质,要知道去关爱他人,关爱生命。 4.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学习课文按顺序叙述的方法。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叙述方法。 教学难点: 能够感悟到课文的主题,认识到做人应该遵循怎样的道德准则。 1

教学过程设计说明一、激趣揭题 (一)谈话激趣,资料导入。 1.(展示课件第三屏) 图上这位昆虫朋友是谁?你在哪见过它? 2.说说你对这位昆虫朋友的了解。 3.板书“蚂蚁”。 (1)学生观看老师书写。提醒学生观察两个字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2)学生读写“蚂蚁”一词。 (二)引领猜测,揭示课题。 1.板书“的救助”。 2.齐读课题,理解:“救助”什么意思?“蚂蚁的救助”呢? 二、初读课文 (一)默读课文,了解大意。 1.默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分组讨论交流。 3.全班讨论交流:讲了一件什么事?(可分解为讲谁?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看见了什么?结果呢?) (二)学习生字,扫除障碍。 1.轮读课文,边听边用笔在文中圈出生字。 教师相机指导学生为生字词和多音字正音。 2.(展示课件第四屏) (1)指读生字,集体正音。 (2)互相提醒生字的字形要注意的地方。 由图片导入,勾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回忆自己对蚂蚁的认识,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发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兴趣。 猜猜作者会写什么?是习作知识的隐性培养。 学习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是三年级学生的重要任务之一,分解难度是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方法之一。 课前准备: 1. 课前布置学生观察小蚂蚁,收集有关蚂蚁的资料、故事。 2. 两个PPT 演示文稿(文字、图片)。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2

课外阅读指导课《蚂蚁的救助》教案讲解

课外阅读指导课:《蚂蚁的救助》教案 2006年11月 课堂目标: 1、通过阅读文章,感悟蚂蚁困难时不离不弃的朋友之情;通过学习,懂得课外阅读一些基本方法 2、通过“朋友”这个阅读主题,给予学生一定的阅读材料,让学生懂得可以按某个主题来选择阅读材料,努力拓宽学生阅读视野; 3、渗透阅读基本方法的指导,提高课外阅读能力,努力搭建课内外阅读桥梁。 学生分析: 通过几年来的课外阅读引导,我班学生在阅读方面有了一定的积累,阅读兴趣提高了许多,阅读视角比较宽。但从深层的角度来看,学生的阅读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一是学生阅读的材料选择方向有所偏差。有的学生喜欢阅读,但不知道怎么去找好看的书籍,处于“逮着什么就看什么”的状态。二是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不够强。阅读常常停留在故事情节上,停留在语言文字的表面,对文章的内涵领悟不够,难于达到文章的深处,表现在课堂语言、作文语言比较贫乏。我想,通过展示一组材料,让学生知道可以按某一个“主题”的方式寻找文章进行阅读,提高自主阅读能力;其次要想让学生懂得阅读课外材料的一些基本方法,如浏览(粗读)、抓重点词句(细读)等,培养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让学生真正有所得、有所悟。 文章分析: 我选了一组以“友情”为主题的文章《记住的和忘记的》、《胖子和瘦子》、《她是我的朋友》、《蚂蚁的救助》。其中,对《蚂蚁的救助》这篇文章进行精读。这篇文章看似简单,

细细读来却觉得意蕴深刻:患难之时,不离不弃,此时无声胜有声。我想抓住其中两个重点句子,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深处:雪中送炭,才是真正的朋友。 课前准备:寻找有关写朋友之情的成语,谚语,名言,故事等。 一、谈话,引出“朋友”这个主题 前几天,我们学习了《将相和》这篇课文,蔺相如机智勇敢,能言善辩,顾全大局,令人敬佩。廉颇能征善战,知错能改,也令蔺相如非常佩服。这种朋友是相互敬重的朋友,或者说他们是惺惺相惜、肝胆相照。板书:朋友是相互敬重(有可能以诚相待、惺惺相惜)评:朋友这个词,说说轻松,其实,细细品味起来,真是不简单。沈老师已经30多岁了,在这几十年的生活中,有朋友的帮助、鼓励,伴随着我走过许多困惑,我常常地感到有朋友真好!今天,让我们先走近那群令人感动的蚂蚁,探求朋友的含义。 二、学习《蚂蚁的救助》,探求本文所表达的“朋友”内涵。 1、快速自由读文章。你读出来了,文中的朋友是怎么样的呢? 重点1:但是,当我从室内取了一枚大头针出来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两只被埋的蚂蚁同时被另外两只同伴在救助着。那两只来救助的黄蚂蚁正在用力向外拉扯它们的同伴。 朋友是患难与共、雪中送炭的。(这时被埋的蚂蚁非常需要帮助。) 师:教师发现你是一个字一个字认真读的。为什么这么读?(突出了“用力”,为什么?)蚂蚁竭尽全力,一定要把同伴救出来。 师:朋友有难,及时送去尽可能的帮助,这叫“雪中送炭”。 2、朋友还是怎么样的呢?(文中还写了另一件奇怪的事?) 重点2:奇怪的是,有一只去救援的黄蚂蚁,在救出同伴后并没有立即离开,而是在救助现场继续衔咬泥土,似乎下面还有什么东西被埋着。

三年级语文《蚂蚁的自救》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蚂蚁的自救》教学设计 及教学反思 本文讲的是蚂蚁在遇到危险的时候互相救助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生命的敬重之情,从而也告诉人们应该学会关爱动物,关爱生命。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三年级语文《蚂蚁的自救》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语文《蚂蚁的自救》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会认的字8个,会写的字15个,会掌握的词语14个。 3、帮助学生学习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够从中感悟到做人就应该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质,要知道去关爱他人,关爱生命。 4、帮助学生学习课文按顺序叙述的方法,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能够感悟到课文的主题,认识到做人应该遵循怎样的道德准则。 教学准备: 演示稿(文字片、图片、录象)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会认的8个生字,会写的15个生字。做到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正确书写并掌握词语14个。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区分多音字的读音,把难写的字写规范。 教学过程: 一、解课题,学习新课 1、导语: 同学们,蚂蚁是一种体型极小的昆虫,然而就是这种小昆虫的相互救助之举,却给了作者以巨大的启迪。我想,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们会对小蚂蚁产生一种新的情感,会有更多的感悟。 2、板书课题,揭示课题 齐读题目,思考问题: (1)“救助”是什么意思?(2)“蚂蚁的救助”是什么意思? 3、默读课文,了解大意 (1)边默读边想全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说一说课文大意。 二、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请学生提出预习生字时有什么困难。 2、重点指导学生易读混,易写错的生字。 3、出示生字卡,检查学习情况。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七课《让家更美好》教学设计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七课 亲情之爱 一、本课教材内容分析 1.课标和法治教育大纲要求 (1)课程标准(2011)的具体要求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中“我与他人和集体”,其中“交往与沟通”规定: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孝敬父母和长辈。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调适“逆反”心理。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上述规定,是本课教学内容安排的课程标准依据。 (2)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要求 法治教育大纲第四部分“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内容”中“分阶段的教学内容与要求”对初中阶段(7-9年级)作出规定:进一步深化宪法教育,加深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认识;了解有关民事侵权行为的法律规范和基本基本原则,认识与学生生活实践相关的民事侵权行为;加深对社会生活中常见违法行为的认知,强化法律责任意识,巩固守法观念。上述规定为本课“正确看待家庭中父母与子女的权利义务关系”“帮助学生认识到子女有孝亲敬长的义务”等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依据。 2.本课教科书内容分析 (1)本课核心内容及其在全书中的逻辑定位 本课核心内容是家庭交往中的家庭道德和相关权利与义务。对学

生进行爱的教育,体味爱、传递爱、孝敬父母和长辈,这是一切美德的生长点。学习有关家庭交往的道德规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从这个意义上说,本课在整个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次,由于学生的生活圈是拓展的,家庭只是学生最熟悉的生活领域,因此,本课又是学生与朋友老师交往、与社会上的人交往的基础。再次,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本课是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的奠基石。 (2)本课内容内在逻辑结构分析 本课由引言和三框内容构成。引言由两段富有感染力的话构成,旨在激起学生共筑美德之家的兴趣和热情。第一框“家的意味”,帮助学生理解“家”的含义以及中国人的“家”。帮助学生明白尽孝在当下。第二框“爱在家人间”,引导学生体味什么是亲情,正确对待亲情,指导亲人之间也会有“爱的碰撞”,沟通是呵护、传递爱的有效方式。第三框“让家更美好”,引导学生全面了解现代家庭的特征,从而知道如何为构建和谐家庭出力。三框内容由浅入深,围绕“亲情之爱”,由感性到理性,从明理到导行,使学生在感受家庭温暖的同时将自己的爱落实到和谐家庭的构建中。 3.与之相应的当前社会生活背景和学生特点分析 家庭作为人们的“避风港”,家庭和谐对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直接的影响。然而,随着改革的深化,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家庭矛盾、亲子冲突等不和谐因素凸显了家庭道德和家庭法律常识教育的重要性。加上成长中的中学生处于青春期,生理、心理和智力不成熟,

三年级下册语文试题 7蚂蚁的救助 语文S版

一、看拼音,写词语。 mǎyǐ( ) jiāo( )水zhēng( )扎huī( )复 一méi( ) xùn sù( ) 衔yǎo( ) zérèn( ) 二、把字写端正、写漂亮。 三、用下面的词语写句子。 小心翼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责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迅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品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读课文,回答问题。 1.蚂蚁是怎样救助同伴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觉得人类应该向蚂蚁学习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从本文得到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读一读,抄一抄。 1.但它们是些生命力极强的小生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2.它们小心翼翼地向四周试探了一番,便迅速地逃离了。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

语文S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说课稿 蚂蚁的救助

语文S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说课稿蚂蚁的救助 一、说教材。 《蚂蚁的救助》这篇课文是语文S版第六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述了一个蚂蚁在遇到危难的时候相互救助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生命的敬重之情,从而也告诉人们应该学会关爱动物,关爱生命。 二、说教法 由于这篇课文讲述的故事对同学们来讲是既熟悉又很陌生的,熟悉是因为蚂蚁是大家常见的一种动物,而陌生适应为大家对蚂蚁能够在遇到危难时相互救助这件事很陌生。与本单元的训练重点相结合,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默读感悟法。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默读能力,让同学们进行默读,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边读边思考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中自我管理、不干扰别人学习的自制力。这篇课文所体现的主题思想也需要同学们用心去感悟,而默读是非常好的方法,所以在教学中我在读的训练上多采用默读。 2.讲解法。由于学生对蚂蚁的救助行为会产生诸多的疑问,所以在教学中我对这一部分内容作了充分的准备,通过讲解帮助学生进行理解。 3.搜集资料法。为了能让学生更好的了解蚂蚁,在课前我让学生对蚂蚁的知识进行搜集,尤其是蚂蚁在火中能抱成团,进行自救,让

同学们对本课蚂蚁的救助行为有了更深层面的理解。 三、说学法 1.圈点批注法。“不动笔墨不读书”,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读书的时候我都要求学生进行圈点批注,如不理解的地方可以画“?”,把蚂蚁之间进行救助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并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旁边。这样能让学生在读书的时候进行积极的思维,提高读书的效率。 2.自主学习法。在课堂上,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作为教师我主要对学生进行引导,把大量的时间都留给学生,让学生去读,去谈读后的收获,去说读后的感悟,把学生学语文的兴趣调动起来,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3.竞争法。小孩子都有争强好胜和不服输的天性,把这种潜质合理的引导,就会在学习中发挥巨大的推动力。简单一点的可以个人竞争,难度较大的则小组竞争,把竞争、挑战引用到朗读上也能起到较大的作用。 四、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3、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按顺序了解蚂蚁是怎样救助同伴的。 教学重点:

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亲情之爱:让家更美好》公开课教案_0

微课让家更美好 ——人教版《道德级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第三框《让家更美好》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体验现代家庭结构的变化和家人沟通方式多元、交流内容多样,培养遇到家庭成员产生矛盾能想办法解决的意识和态度。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与父母沟通交流的能力,协调、化解家庭成员矛盾的能力。 知识目标:知道现代家庭结构、规模、观念,交流方式及交流内容的特点,懂得关心家庭建设,让家更美好。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家庭的责任感,提高孝亲敬长的实践能力。 教学难点:体验与家庭成员沟通交流的快乐,提高充当“家庭黏合剂”的能力。 设计意图:依据课标要求,结合教材内容,以成长中的学生为出发点,帮助学生学会交往,提高沟通交流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框主要内容由“家庭面面观”和“和谐家庭我出力”两个话题组成。通过前两框的教学,在了解了家是生命的居所,体味了亲情的基础上,让学生体验如何让家更美好。本框学习内容是前两框的延伸,也是学习这一课的最终目的,前两框是明理和情感渲染,本框在于导行。本框主要帮助学生学会与父母交往,处理好家庭关系,提高交际

水平,增强以后到高一级学校读书和踏入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家庭生活中,得到了父母长辈的极大关爱,尤其是现在的独生子女增多,关爱来自几代长辈,但由于这一阶段的学生处于青春期,心理和智力不成熟,部分学生容易忽略家庭的关爱。对此,本节课让学生体验现代家庭的特点,并引导学生为营造和谐家庭出力,进而孝亲敬长。 四、教学方法 微课教学法、活动探究法、情景表演等 五、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听一听,家庭和睦万事兴 师:播放老师自己为学生演唱的歌曲《家和万事兴》,提出问题:这首歌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或者说,听了这首歌,你最想表达的一个观点是什么? 生:听歌曲并思考问题 师:同学们,请回答刚才提出的问题。 生回答。 设计意图:同学们边听老师演唱的歌曲,边感悟歌词的寓意:家和万事兴是老祖宗留下的话,说明是我国的优良传统。如何做到万事兴呢?同学们在歌词中很容易找到相关的词语,使学生有话可说,如妻贤,母慈,儿孝敬,众人拾柴火焰高,十指抱拳礼千斤等等。播放这首歌曲既能渲染课堂气氛,增强上课的兴趣,又能让学生从歌词中

2019年蚂蚁的救助教学设计.doc

7、蚂蚁的救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会认的字8 个,会写的字 15 个,会掌握的词语 14 个。 3、帮助学生学习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够从中感悟到做 人就应该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质,要知道去关爱他人,关爱生命。 4、帮助学生学习课文按顺序叙述的方法,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方法。 2、能够感悟到课文的主题,认识到做人应该遵循怎样的道德准则。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 2、在品味语言、学习语言中习得语文知识和技能。 教具准备: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法、学法:自主学习讲授法讨论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会认的字8 个,会写的字 15 个,会掌握的词语 14 个。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会认的字8 个,会写的字 15 个,会掌握的词语 14 个。教学过程: 一、解课题,学习新课 1、导语: 同学们,蚂蚁是一种体型极小的昆虫,然而就是这种小昆虫的相互救 助之举,却给了作者以巨大的启迪。我想,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们 会对小蚂蚁产生一种新的情感,会有更多的感悟。 2、板书课题,揭示课题 齐读题目,思考问题: (1)“救助”是什么意思?( 2)“蚂蚁的救助”是什么意思? 3、默读课文,了解大意 (1)边默读边想全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说一说课文大意。 二、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请学生提出预习生字时有什么困难。 2、重点指导学生易读混,易写错的生字。 3、出示生字卡,检查学习情况。 4、自读全文,画出新词,再把词语放到语句中读一读。 5、理解词语意思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让家更美好测试题

第七课亲情之爱 第三课时让价更美好 一、单项选择题。 1. 中学生小天原先与父母、弟弟一起生活,上了初二,父母把老家的爷爷奶奶接出来一起住了。那么,小天的家庭结构发生的变化是( A ) A.核心家庭到主干家庭 B.主干家庭到核心家庭 C.核心家庭到联合家庭 D.联合家庭到核心家庭2.2016年春节期间,有一件事“火”了——抢红包。从央视春晚抢红包到通过微信或支付宝、商家给消费者发红包,发展到家庭成员、亲朋好友间玩起“红包接龙”,即使抢到的红包金额并不多,也玩得不亦乐乎。有关“抢红包”的议论也随之产生,以下观点你最认同哪一个( D ) A.远方亲友来串门,就说我在抢红包 B.红包礼钱谁不抢?留取小钱奔小康 C.红包礼金万人抢,稍微迟疑轮不上 D.红包虽小情也真,不及父母养我恩 3.父母表达爱的方式多种多样,下列属于父母之爱的是( A ) ①双休日带着我们逛公园②照顾我们的生活起居③辅导我们学习④犯了错误也不惩罚我们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4.家庭是组成社会的细胞,有了家庭的稳定才有整个社会的和谐安

定,下列做法有利于家庭稳定的是( C ) ①爸爸努力工作,我认真学习②妈妈病了,小琪给妈妈买药 ③周末,一家人去看望姥姥④妈妈怕我打电话影响学习,经常偷听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5.“上网”“报班”“玩伴少、学习压力大”……“00后”的孩子,呈现出与“70后”“80后”不一样的新“成长的烦恼”。与此同时,不少家长则抱怨如今的孩子“不好管”“不懂感恩”“不理解父母”等。针对上述情形,孩子和家长之间应( D ) ①相互理解,积极沟通②各执己见,互不相让③顺其自然,各行其是④换位思考,平等交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随着社会历史的演进,现代家庭正在发生着变化。以下关于家庭变化的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D) (1)家庭变得越来越小(2)家庭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 (3)家庭氛围越来越平等、民主 (4)随着人口的迁移和流动,现代沟通手段的丰富,家庭成员的交流、沟通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A.(1)(2)(3) B.(2)(3)(4) C.(1)(2)(4) D.(1)(3)(4) 7.家和万事兴。家庭成员之间和睦相处是家庭美满幸福的重要条件。你认为以下哪些家庭美德有利于促进家庭和谐( D ) (1)体谅、包容(2)理解、信任

《蚂蚁的救助》习题

《蚂蚁的救助》习题 一、读一读,写一写。 蚂蚁浇水迅速责任挣扎恢复昆虫小心翼翼生命力生灵落难 ------------------------------------------------------------------------------- 二、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的泥土()的工具()的触角()地挣扎 ()地观察()地逃离 三、读一读,注意加横线的词语,体会句子的意思。 1.它们是些生命力极强的小生灵。 2.黄蚂蚁看到同伴后,立即上前去亲吻触抚,并试图将它衔走。 3.这时,被救助的蚂蚁已经恢复过来,与黄蚂蚁互相用触角碰了一下,便一起离开了。 四、读下面一段话,回答问题。 我不是昆虫学家,不知道蚂蚁的救助行为是一种偶然还是出自本能。但我觉得在这一点上,它们确实表现出了一种我们人类所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 1.文中的“它们”是指谁?这种“道德品质”是一种什么样的品质? ------------------------------------------------------------------------- 2.你从蚂蚁的救助行动中受到什么启发? ----------------------------------------------------------------------------------------------------------------------------------------------------------------- 参考答案: 一、略 二、湿漉漉细小小小努力静静迅速 三、略 四、 1.蚂蚁互相救助的道德品质

为蚂蚁让路

为蚂蚁让路 一、谈话引入: 一看到蚂蚁这个词,我们很自然的会想到哪些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跟蚂蚁有密切关系的文章。课件出示课题,齐读《为蚂蚁让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但是文中的蚂蚁跟我们平常所见到的蚂蚁有些不一样,让我们走进课文,细细体会。 (a)第一次:请你自由的、大声的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遇到比较拗口的长句子,停下来,反复的多读几遍,直到通顺为止。(b)第二次:课文已经读的差不多的同学,可以学学生字,遇到不熟悉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想它的意思,理解不了的,做上记号。 (c)第三次:词语读得差不多的同学,请你快速的读读课文,想想文中的蚂蚁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反馈 (1)看着大家认真读书的样子就知道我们五(2)班的同学很爱学习,谁来读读屏幕上的词语。出示词语: 膜拜犹豫怀揣种族厄运 契约土崩瓦解忠心耿耿风尘仆仆惊心动魄 A、指名朗读上述词语 B、同学们,我们不但要会读这些词语,还要了解它的含义。这里有个词---怀揣,你猜他是什么意思?生说,解释。课件出示 C、同学们找一找,这个词在文中的什么地方?请你找到这个句子,读一读,并想一想,怀揣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D、还有不理解的词语吗?契约:你能给他找个意思相近的词吗?在日常生活中,甲乙双方相约要去做一件事之前往往要先签订一份合同,这就是契约。 E、齐读。 (2)读完了课文,在你的脑海中留下了怎样的画面?你能借助课题,用简短的一句话来说说吗?真了不起,读了一遍课文,就能把一篇文章浓缩成短短一句话。 四、畅谈感受,深入了解蚂蚁。 在作者的眼中,这是一群怎样的蚂蚁?课文中有一个自然段集中描写了这群蚂蚁?请你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在哪里? 出示: 想一想,这么多表情一致,服饰一致,信仰一致,技艺一致的黑色的、颗粒状的生命,也在这他们根本不理解的庞大的宇宙里,为了一个简单的信仰,围绕一个孤寂的中心,忠心耿耿,风尘仆仆地远征着、辛苦着、历险着,想一想,这该是怎样惊心动魄的奇迹? 真会读课文,一下子就找到了,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话,我们眼睛里看到的是一群怎样的蚂蚁?

最新三年级语文《蚂蚁的自救》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最新三年级语文《蚂蚁的自救》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本文讲的是蚂蚁在遇到危险的时候互相救助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生命的敬重之情,从而也告诉人们应该学会关爱动物,关爱生命.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三年级语文《蚂蚁的自救》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语文《蚂蚁的自救》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会认的字8个,会写的字15个,会掌握的词语14个. 3、帮助学生学习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够从中感悟到做人就应该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质,要知道去关爱他人,关爱生命. 4、帮助学生学习课文按顺序叙述的方法,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能够感悟到课文的主题,认识到做人应该遵循怎样的道德准则. 教学准备: 演示稿(文字片、图片、录象)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会认的8个生字,会写的15个生字.做到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正确书写并掌握词语14个.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区分多音字的读音,把难写的字写规范. 教学过程: 一、解课题,学习新课 1、导语:

同学们,蚂蚁是一种体型极小的昆虫,然而就是这种小昆虫的相互救助之举,却给了作者以巨大的启迪.我想,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们会对小蚂蚁产生一种新的情感,会有更多的感悟. 2、板书课题,揭示课题 齐读题目,思考问题: (1) 救助是什么意思?(2) 蚂蚁的救助是什么意思? 3、默读课文,了解大意 (1)边默读边想全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说一说课文大意. 二、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请学生提出预习生字时有什么困难. 2、重点指导学生易读混,易写错的生字. 3、出示生字卡,检查学习情况. 4、自读全文,画出新词,再把词语放到语句中读一读. 5、理解词语意思 6、小结: 同学们已经掌握了生字的读音,写法,还要注意多音字在不同语言环境下的读音.如挣扎与挣到都是在本课中出现的词语,但它们的读音却不一样.希望在课文的学习中,不仅能掌握字的读音,写法,还要进一步深入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作用,积累下来加以运用. 三、再次读书,理清课文顺序. 1、指名读 2、学生自由读.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 3、在书中画出不懂的地方. 4、小结:多有意思的一件事呀!读后你有什么想法,请你在下节课的学习中和同学交流.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把学会的新词放入词语花篮 . 2、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最新关于三年级下册语文蚂蚁的救助教案

最新关于三年级下册语文蚂蚁的救助教案 本文讲的是蚂蚁在遇到危险的时候互相救助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生命的敬重之情,从而也告诉人们应该学会关爱动物,关爱生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以下的内容,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关于三年级下册语文蚂蚁的救助教案一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会认的字8个,会写的字15个,会掌握的词语14个. 3、帮助学生学习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够从中感悟到做人就应该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质,要知道去关爱他人,关爱生命. 4、帮助学生学习课文按顺序叙述的方法,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能够感悟到课文的主题,认识到做人应该遵循怎样的道德准则. 教学准备: 演示稿(文字片、图片、录象)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会认的8个生字,会写的15个生字.做到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正确书写并掌握词语14个.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区分多音字的读音,把难写的字写规范. 教学过程: 一、解课题,学习新课 1、导语: 同学们,蚂蚁是一种体型极小的昆虫,然而就是这种小昆虫的相互救助之举,却给了作者以巨大的启迪.我想,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们会对小蚂蚁产生一种新的情感,会有更多的感悟. 2、板书课题,揭示课题 齐读题目,思考问题: (1)“救助”是什么意思?(2)“蚂蚁的救助”是什么意思? 3、默读课文,了解大意 (1)边默读边想全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说一说课文大意. 二、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请学生提出预习生字时有什么困难. 2、重点指导学生易读混,易写错的生字.

三年级语文《蚂蚁的救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蚂蚁的救助(第二课时) 教学三维目的: 1、知识与能力: (1)朗读课文,学习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在朗读课文中体会作者的感情。 (3)体会蚂蚁的精神品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蚂蚁的精神品质。(2)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教学,激发学生保护动物的情感,让学生从小养成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同时教育学生应该向蚂蚁学习这种助人为乐的精神。 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蚂蚁的精神品质。 2、教学难点: 通过本课教学,激发学生保护动物的情感,教育学生应该向蚂蚁学习这种助人为乐的精神。 教具及点化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同学们,大家知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当别人遇到了困难,或者当别人处在危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吗? (想办法去帮忙别人) 同学们,那你们知道自然界的动物在同伴遇到危难的时候是怎样做的呢?它们是不是也会像人那样去向同伴伸出援助之手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看看动物是怎样相互救助的。 二、复习回顾 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请学生朗读第一部分。 2、思考:这几只黄蚂蚁为什们会落难? 3、学生汇报

4、蚂蚁浮在水面上的感受是怎样的呢? (体会“挣扎”的含义) 5、两只落难的黄蚂蚁又有什么感受呢? (体会“努力挣扎”的意思) 6、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四、学习课文的第二部分 1、默读课文第二部分。思考:蚂蚁是按照什么顺序救助同伴的? 2、学生汇报 3、在描写救助蚂蚁的段落中,哪些语句让你难忘呢? 4、学生汇报。 五、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呢? 2、学生汇报。 3、作者有什么感受?他又想到了什么呢? 4、默读课文第三部分并谈感受。 5、这种道德品质究竟是什么呢? 六、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按照顺序说出蚂蚁是怎样救助自己的同伴的。从这件事情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七、布置作业: 1、完成同步练习册的第一课时 2、搜一搜班里助人为乐的好同学。 教学反思: 1、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划分段落,然后直接切入重点段落,让学生找出重点语句进行分析理解。这样的流程条理清楚,结构上一目了然,重点也凸显出来了。 2、在学习蚂蚁救助过程中,让学生用上“先……接着……然后……最后……”等词语自己动口说说,明白什么是事情发展的顺序。因为这篇课文的中心是通过一些重点语句来体现作者对生命的尊重与关爱的,从而也让学生感到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爱,应懂得关心他人,危难之急互相帮助。 3、这是一个令人感动的故事。那么,在每一次的救助中,哪些词句体现出了这种感动呢?抓住“用力、挣扎、衔咬、触抚”等词语,让学生体会蚂蚁的无助,而这时施救者的举动是那么温暖人心,让人真正地感动,从而感悟到生命的美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