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的研究

论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的研究

论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的研究
论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的研究

论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的研究

关键词:幼儿生活、习惯培养、言传身教、家庭教育

摘要:对于望子成材心切的家长们来说,素质教育帮助孩子不会输在起点,而是赢在中点、甚至终点。以至因此而忽略了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养成的关键期是幼儿期,以及家庭教育对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幼儿期,家长应端正自己的教育理念,于生活细节中着手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引导并帮助幼儿长期坚持某一良好行为;取得幼儿园教师的支持与配合,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幼儿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国,我国的养成教育可谓源远流长,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曾提出:“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对后世的养成教育产生了长远的影响。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日益突起的时代,良好的行为习惯已成为现代人应具备的最起码素质,良好的行为表现也成为测量和评价素质教育成果的重要内容和主要依据。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国外也曾有教育家这样说过:“开始做得好,一半做到了”,“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好的行为习惯可使幼儿生活、学习自然有序、充满生机,相反则会使幼儿一日生活杂乱无章,死气沉沉,以至影响孩子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由此可见,习惯对孩子的一生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培养一代少年儿童从小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是保证他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一、问题的提出和意义

当前农村的幼儿,其父母或由于自身素质或由于工作等原因,无暇顾及孩子的行为习惯培养,或者是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对幼儿的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缺乏足够的重视和系统的教育;而祖辈们则认为:只要吃饱穿暖就可以了,其余一切则让孩子顺其自然,无所谓什么习惯培养。而孩子由于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还认识不到好的行为习惯所带来的好处。长期以往,孩子们放任自流、我行我素,出现了许多陋习:卫生习惯差(早晚不刷牙、不剪指甲、饭前便后不洗手、不经常洗澡换衣服等);学习习惯欠缺(倾听习惯、举手回答问题的习惯、完成老师的任务方面表现都不尽如人意);礼貌习惯欠缺(遇到生人不会打招呼、不主动问候老师和小朋友、脏话粗话到处滚、与幼儿有冲突时,不能用语言沟通的往往就用武力解决);缺乏应有的思想品德和社会交际能力(缺少同情心和有爱心、与同伴协商、合作能力差)……

因此,综上所述,抓好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显得尤为重要。结合我园的实际情况,我们将在未来三年中进行“家园共育,促进农村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的课题研究,旨在通过研究,营造出良好的家园共育的氛围,促进幼儿园及周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内涵、特征:

习惯是指在长时间里逐渐养成的一种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的不容易改变的活动倾向,良好的习惯是一种高层次的自觉行为。幼儿生活习惯是指在幼儿生活方面所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品质和行为方式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良好的(1)卫生习惯、(2)饮食习惯、(3)睡眠起居习惯、(4)与个人生活有关的行为习惯等。

(1)卫生习惯包括:知道饭前便后要洗手、吃饭不乱掉饭粒、不随便坐地上、养成游戏后勤收拾的习惯,保持桌面的整洁等等。

(2)饮食习惯包括:正确地使用餐具,独立进餐、进餐时不大声讲话,不东张西望,专心进餐、养成不挑食、不偏食、不剩饭的好习惯、按要求定时按量喝水,根据自己的需求随渴随喝的习惯等等。

(3)睡眠习惯包括:睡前大小便,独立安静地入睡、掌握正确的睡眠姿势。(右侧卧睡或仰睡)、养成早睡早起的作息习惯等等。

(4)自理能力包括: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玩具、图书不乱扔乱放,会自己整理玩具、学会有序地穿脱衣服;不穿反鞋,会系鞋带;并学会自己整理床铺、喜欢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等等。

三、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循序渐进原则:

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而是在长期的生活中慢慢形成的,它贯穿于孩子一日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应善于抓住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譬如,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在他饮食、起居等活动中逐渐养成的,文明礼貌习惯是孩子在待人接物的过程中培养的,爱学习的习惯往往是在游戏中形成的,爱劳动的习惯是在自我服务和为他人服务的过程中培育的。只要我们坚持要求,日积月累孩子的大脑神经活动才能形成“定型”。这时孩子做起来会感到轻松、自然、舒服、愉快,主动地去做,慢慢形成了习惯。

在对幼儿提出要求时,要注意循序渐进,不要强制。如孩子学洗手弄湿了衣袖,孩子学拿筷子吃饭把米粒掉到了地上等。此时,大人不能因噎废食而去中止他们的行动。而要放手让他们去干,用赞赏的目光去肯定他们活动中的积极因素,慢慢地在孩子有一些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后,对他们提出进一步的要求,如吃饭不要把饭粒撒一地等。良好的习惯并非一日养成,对孩子要有耐心。如说些:“如果吃饭不讲话,我会更喜欢你。”“你的销售越来越能干了。”等来激励孩子,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例如:我们班的李月在家从来都不吃蔬菜的,他奶奶既担心孩子的身体又无可奈何,于是找到我们两位老师,让我们无论如何让他在幼儿园多吃点蔬菜。开始的确很难,无论我们怎么说,他就是吃不下去,经常会恶心,有时刚吃下就吐了出来,但我们却不急不躁。今天先让他吃一小口,如果他吃下去了,就马上奖励他,并鼓励他下次再吃得多一点,对于这样的鼓励方式陆天祺还是非常开心的。就这样日积月累,每天坚持多吃一点,慢慢地陆天祺吃的蔬菜越来越多了。现在

不管幼儿园里吃什么他都能吃个白白碗,对于陆天祺的进步他奶奶也非常的开心,直说:“还是老师有办法。”

2、直观性原则:

孩子善于模仿,特别是对于身边的人,例如家中的父母、幼儿园的老师,大人的举止不知不觉中影响了孩子,所以作为孩子模仿的对象,我们要无时无刻注意自己的举止。每当遇到午餐吃肉时经常会听到孩子说:“老师我不要吃肥肉。”刚开始时,我们总是尊重他们的意愿,毕竟喜欢吃肥肉的孩子不多,可是几次下来,发现每次总因孩子不吃肥肉而要倒掉很多,这使我们感到太浪费了,这样下去可不行,我们两位老师商量了一下,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一次在吃肉时,分完饭菜,搭伴老师用筷子夹了一块肥肉当众吃了起来,孩子们都把目光转向老师,张可树小朋友奇怪地问:“老师你吃什么呀?”“肥肉呀!”“好吃吗?”“恩,很好吃啊。”一边的张玥轻轻地说:“吃肥肉会变大胖子的。”老师立刻装出很奇怪的神情;“是吗?我特别喜欢吃肥肉,你们看我胖吗?”“不胖。”孩子们齐声说。“对呀,肥肉不光好吃,还让我们变得很漂亮很聪明呢。”孩子们听了显得半信半疑。老师趁热打铁:“今天的肥肉都要被我吃掉了,还有一点点,谁也想来尝尝?”开始没人举手,老师就把一块肥肉夹给卢胤祺:“来,你来尝尝,好不好吃?”卢胤琦轻轻地咬一小口:‘老师很好吃,有点软软的,有点油。”“哦,那你还想吃一块吗?”“好的。”其他的孩子看见小朋友和老师吃得这么香也都举起了手“老师,我也要。”不一会儿,剩下的肥肉全都到了孩子们的肚子里了,以后不管是肥肉还是瘦肉孩子们都喜欢吃了,这样即解决了浪费的问题又改变了孩子不吃肥肉的坏习惯。另外在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时我们对孩子的要求是一致的。这就意味着相同的信息重复地转入孩子的大脑,容易使孩子形成神经联系,良好的习惯就容易养成。如果一位老师对孩子要求严格而另一位放纵,或者今天严格,明天放松。幼儿园培养孩子好的习惯父母不坚持,都是难以形成良好的习惯的

3、反复性原则:

一个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养”不难,养成就需要很大的坚持性,需要不断的强化。在这个过程中,很容易疲劳以至于忽视,从而使坏习惯卷土重来。特别是小班的孩子,他们基本上还没有很自觉的意识,所以需要成人的提示和帮助。所以,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关键在于“渗透”和“坚持”。教师要把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渗透于孩子们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内容要具体化、生活化,可操作。为幼儿制订一个生活日程表,从小就依照一定的时间进食、睡眠、活动,为以后的良好生活习惯打下基础。对孩子的习惯培养,一方面要进行教育,另一方面,更要孩子每天做到。光说不练是没有用的。孩子的意志力较差,教师要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并且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例如,在培养孩子讲卫生的习惯时,就要养成孩子每次上玩厕所要洗手,吃东西前要洗手的习惯,刚开始时,孩子们肯定不会很自觉,但相信经过大人的一次又一次地提醒,过一段时间后,孩子们就会养成勤洗手地好习惯。

四、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的有效途径:

1、利用游戏,养成习惯

陶行知说过“唤兴味起。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体,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的。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喜欢在有趣的活动中接受教育,在他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中,幼儿能按照一定的要求,约束自己不良的行为,限制自己不应该扰乱一定的生活习惯,让幼儿从小就知道生活一个集体里,就要有一定的约束力,不能随心所欲。如:排队时不能拥挤,不能大声喧哗,玩玩具时不能争抢别人的玩具,不损坏玩具,而且玩完之后会把玩具摆放整齐,看书时不能撕书,不破坏幼儿园的东西。这些都是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形成的生活习惯。但有的幼儿不是很好地按要求去做,这就需要我们用心教诲。游戏是对幼儿进行生活习惯教育的良好手段。如:拿我们班的周栋辉小朋友来说吧:他做事总是我行我素,我喜欢怎么样就怎么样,玩具不会收,玩过之后还会满地乱扔,于是,我们就开展了“送玩具回家”的游戏,用塑料筐布置成玩具的家,让孩子根据筐上的提示把玩具送回它自己的家,在活动中,孩子学会把玩具分类,并放在指定的地方。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们都时时提醒孩子以“送玩具回家”的形式,提醒孩子把玩具收好。还有一次,我组织幼儿玩“配对”的游戏。请幼儿在一套图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图片,然后再拿着这张图片到毛巾架和茶杯架前,找出与小图片完全一样的标记。此时,我就告诉幼儿:“好孩子,你找到了自己的小毛巾和小杯子,这张漂亮的小图片就送给你作为奖励。”这样一来,小朋友们很快就认识了自己的小毛巾和小杯子了。可见,对于小班孩子,有趣的游戏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对孩子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是很有作用的。

2、结合儿歌,培养技能

在常规活动中,洗手、入睡、穿脱衣裤是最重要的三项。在培养和训练中孩子们不是把先后顺序弄错,就是细节达不到要求。在情急之中我想:为何不把它们编成儿歌,这样既可让孩子熟练地掌握要领又可把握动作的先后顺序。如在饭前洗手和饭后漱口这一常规的实施过程中,我和孩子们一起学了儿歌《洗手歌》和歌曲《漱口》----

洗手歌---

吃饭之前要洗手/ 拧开龙头冲冲手/擦擦肥皂搓一搓/搓搓手心和手背/换只小手再搓搓/冲冲冲,冲手心/冲冲冲,冲手背/关上龙头甩三下/ 擦干手心和手背/小手洗得真干净。

漱口---

手拿小花杯/喝口清清水/抬起头,闭上嘴/咕噜咕噜吐出水。

孩子们很快就学会了儿歌。特别是在洗手这一环节中,有的孩子忘记了动作的先后顺序。但只要看一下贴在墙壁上的示意图,背一背儿歌,动作要领就掌握了,小手也洗得很干净。特别是学了《漱口》之后,孩子们都喜欢刷牙、漱口了,每天来园,孩子们总会主动地和老师说:“老师,你闻闻,我今天刷牙了。”没当吃完午餐后,当老师不去提醒他们,也会有孩子提出要漱口,还会与好朋友互相

看看“我的牙齿白不白?”慢慢地,孩子们都爱上了刷牙、漱口,变得越来越讲卫生了。

3、坚持正面教育,多表扬多鼓励

陈鹤琴指出:“积极的鼓励比消极的刺激好得多”。心理学上指出:愉快的情绪能促使大脑皮层建立一个兴奋灶,使学习保持最佳状态。幼儿会对自己正确的行为获得鼓励而为之喜悦,从而使好的行为习惯继续保持。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表扬与鼓励常常是达到教育目的的最有效的方法。我发现当小朋友把玩具弄得满地都是时,大声斥责是起不了多大效果的,而这时你轻轻地说一声:“我来看看哪些小朋友最棒,能把地上玩具捡干净。”然后再表扬几个正在拣玩具的小朋友真能干,必要时奖励几个五角星。那么,地上的玩具会在顷刻间被拣的干干净净了。结合幼儿的这一特点,我在班上设置了“谁最棒”专栏,用五角星、红苹果和皇冠来表示小朋友不同方面的进步,如五角星表示能高高兴兴上幼儿园,红苹果表示能好好吃饭,皇冠表示能安静入睡。把小朋友的照片贴在一朵朵漂亮的花蕊里,每周评比一次。这样,既记录了幼儿的表现,同时鼓励了幼儿上进,提高了幼儿的自信心。小朋友为了争做好宝宝,得到小红花,努力认真地遵守着各项常规。在家里同样请家长最好不通过批评就达到教育的效果。过分的指责,会使孩子畏畏缩缩,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形成乖僻的性情。与其对一件件细小的事加以指责,不如让他帮忙做些家务,以激起其积极性,根据情况,把一些家务分配给孩子,孩子会因为发挥自己的能力,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上进心,为使他们做得更好,父母要对日常家务安排好,并自己带头遵守,比如游戏时间,晚饭前做家务时间,看电视时间,睡觉时间,都井井有条地安排好,这就避免了一整天不停地训斥孩子“看电视要看到什么时候”等等。如果孩子完成得好,一定要对他的成绩给予肯定:“把桌子擦得这么干净,真是帮妈妈大忙了,谢谢!”对于孩子来说,得到肯定就如同得到表扬,会信心大增,无论做家务,还是其他方面,都会更积极地去努力。例如;我班琦琦小朋友的家长就根据自己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设立了评比表,具体内容:早起早睡;有礼貌;独立进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早晚刷牙;爱劳动;不挑食,不挑穿,爱护收拾玩具。每项文字边上有图示,便于家长与幼儿共同评价,日期为星期一~星期日,用标记表示幼儿的表现情况,好★中△差○,在备注一栏里,写写今天孩子在家做的好人好事,讲讲有趣的事情,或根据幼儿自己的表现,增添项目,家长坚持每天给予认真的记录,每周的情况在周日晚上总结,对在某些方面有明显进步的进行表扬和一定的奖励;琦琦小朋友的妈妈发现评比表对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在老师的提议下,琦琦妈妈在我们小班的第一次家长会上做了介绍,让更多的家长朋友们学习科学的育儿知识,感受成功的快乐。

后来,的确有很多家长加入了琦琦妈妈的行列,也取到了一定的效果。乐乐小朋友原来在家里不做事,依赖性强,在家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自从他妈妈听了琦琦妈妈的介绍后,回家也制定了一张评比表,他把孩子的一些物质要求当作孩子进步的奖励。开始,孩子不是很配合,但妈妈在执行中意志坚定,慢慢地,孩子也就只好配合妈妈,最后也开始喜欢这张评价表了。妈妈告诉我:自有了评比表后,乐乐在家里变得勤快多了,早上也能按时起床,自己学着穿衣服了,早饭也愿意吃了,每天还会主动帮大人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了。

五、家园配合巩固教育成效:

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只靠在幼儿园培养是远远不够的,在生活习惯培养方面家庭教育将起到很大的作用。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物质条件可以说是空前的优越,随之而来的“溺爱”、“娇生惯养”也比比皆是,他们对幼儿生活方面大大小小的琐事几乎是一切包办代替,从而忽视了对幼儿生活习惯培养。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面,父母、爷爷、奶奶背着或抱着健康结实的孩子上幼儿园;在家里四个大人轮流充当“保姆”,穿衣、洗脸、洗手,一切都照顾得周周全全。吃鱼吃虾更是挑净刺,剥去壳,亲自送到孩子的口中。造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局面。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指出:“良好习惯之养成与否,家庭教育应负重要的责任。”请家长配合幼儿园做到统一标准、统一要求。如果幼儿在幼儿园是一种要求,在家里又是另一种要求,这样很难使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的父母在培养幼儿习惯时,时而执行时而不执行,这会使幼儿在思想上造成混乱而无所适从,老师要和家长经常一起研究、探讨孩子的教养问题,做到家园共育。

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曾经说过:各种各样的习惯都是一种连锁条件反射系统。可见养成良好习惯既要按一定的要求去做,还要长期坚持,不能间断,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使良好习惯逐步养成。为了让孩子成为健康、聪明、勇敢、坚强的栋梁之材,让我们家园共同努力,使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给孩子们一份享用终生的礼物!

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有段名言: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习惯对于人的一生都是至关重要的。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都希望把孩子培养成优秀的人,使孩子拥有良好的思想道德,拥有健康的人格,才拥有健康的人生,快乐的生活,我们的社会才能进步,国家才有希望。所以,我们应该从培养幼儿良好习惯开始,强化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这是我们留给孩子最为宝贵、受用终生的财富!

[参考文献]

1、史慧中:《谈幼儿园的素质教育》科学普及出版社1994年出版

2、国家教育部颁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1999年10月出版

3、《教育科研论文选编》1998-2002福州幼师附属幼儿园出版

4、《泉州鲤城区家教论文汇编》2001鲤城区家庭教育研究会出版

5、《幼儿教育》2003年05、07、08期

6、《幼儿》2007年第4期摘录

7、《幼儿教育·家教版》·(2006年第11期)

8、李海芳:《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J]. 教育教学论坛, 2010, (19)

9、陈露露, 袁鲁:《谈论幼儿的家庭教育》[J]. 文学教育(中), 2011, (01)

10、于佩琴:《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承德民族师专学报 2003年第01期

何芙蓉

2011.8.08

幼儿园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

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 一、指导思想 人一生下来就处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中,先是接触社会的小单位——家庭,以后圈子逐渐扩大,由托儿所或幼儿园,乡镇或大都市,省,最后扩大到国家和整个世界,所以每个人都要同别人相处、交往,建立人际关系;都要了解自己,控制自己的行为,遵守社会的行为准则等,这些都属于社会行为。 幼儿阶段是社会和能力迅速发展的阶段。因此在幼儿期对幼儿进行规则的培养,将会促进幼儿的终身发展。而当今社会的幼儿家庭成员,由于教育观念的问题,不够重视幼儿作为社会的一员所应具备社会生活技能的培养,因此他们表现出来任性自私、不守规则等。为了让幼儿更好地适应21世纪的学习和社会生活,必须从幼儿期对幼儿进行规则的培养,建立规则意识,逐步明白规则既方便别人,又方便自己。所以规则意识的培养是社会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会使孩子终身受益。新纲要中提出,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的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并要求教师在共同的生活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可见,规则是保证幼儿愉快生活、交往、学习的前提,对中大班孩子进行执行规则能力的培养,对小班幼儿进行规则意识的培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教研重点 1、创设自由宽松的人际氛围和可操作的游戏活动环境,引发孩子在模拟想象的社会性游戏中经受磨练,建立规则意识。 2、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孩子养成良好的规则习惯,引导幼孩子积极思考有序的规则意识的形成将会让学习更方便更有效。 3、在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中,观察、了解成人社会的社会准则,在参加大团体活动中守规则、讲秩序、懂文明。 4、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幼儿的规则行为,使其形成良好的社会行为。 三.具体工作及措施 (一)注重环境的熏染,使规则内化为幼儿自身的需要 不同的环境可以诱发不同的社会行为。一个良好、积极的环境意味着一个能够诱发、维持、巩固和强化积极的社会行为环境。它包括教师的言行举止和教师所创设的条件、机会、能够影响幼儿活动的方式。所以,物质环境的创设和教师自身的榜样作用有助于幼儿适应环境,内化规则。 1.为孩子提供充足的活动材料,以满足孩子的基本需要。 2.区域设计和操作材料的设计具有暗示性,让环境、材料开口说话。经过良好设计的环境可以起到暗示规则的作用,促使儿童用行动积极去响应。 3.教师的以身作则必不可少。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被模仿、学习。所以教师要以实际行动来影响感染孩子,发挥榜样作用。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要求孩子不能做的,自己更不能去做。 四.具体工作安排 九月份: 1 制定教研计划,确定教研课题 2 学习纲要。重点是社会部分 3 结合《多元能力》《五大领域》教科书开展社会领域眼的研究。 4 课题组教师上研究课,根据不同年级组的主题进行。 十月份: 1 反思教学活动,老教师与新教师展开讨论。 2 学习社会行为规则的专题文章。 3 确定同一课题,各年级组围绕课题自行设计 4 相互观摩,评课,反思。

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

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 我们的长辈经常这样说的:“三岁定八十”,有怎样的性格就有怎样的习惯,所以幼儿在学前阶段是很重要的。幼儿时期是养成习惯的关键期:培养始于父母,养成始于家庭,关键在于幼儿园和小学。3-6岁是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幼儿形成良好习惯的过程是漫长的,需要用幼儿可以理解的语言不断督促、指导、使幼儿快而有效地达到目标,还要重视无声的身教影响。例如:平时老师们一言一行,我们经常说:“说话轻轻,唱歌轻轻,走路轻轻,放下东西也要轻轻”,幼儿看着老师怎么做他们也模仿着怎样做。所以尽量不要在幼儿面前做一些自己说过不可以做的事情。 生活习惯包括饮食习惯、唾眠习惯、个人清洁卫生习惯、生活自理的习惯等等。说到饮食习惯,我就想起小艾,小艾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在家里是个小公主,但她在家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吃饭穿衣等等。可是因为一次喉咙发炎,她就开始发脾气,不自己吃饭,在家里她妈妈喂她吃饭。病好了后回到幼儿园也是一样,整天想着老师喂,一动不动的,如果你说一下她,她就哭鼻子。我跟另一个老师想了好多办法都哄不了她自己吃,其实她不是不想吃,她就是想着要老师喂,她认为老师喂她吃就是疼她,跟在家里一样,所有人围着她转。刚开始我跟另一个老师轮着喂她吃,过了两天我出去学习了,回来时那个老师跟我说:“你不在,她很乖哦,自己吃饭呢。可能她就知道有两个老师其中一个肯定会喂她吃。”于是我又想了想,如果她看到只有一个老师在她会不会自己吃呢到了吃饭的时候,我就叫另一个老

师先躲起来,然后我就跟小艾说:“艾艾,今天冯老师有事,我呢要分饭给其他小朋友,艾艾乖自己吃饭哦,吃完饭老师奖你一颗星星。”艾艾想吃动了一下手又放下了,我又鼓励她:“艾艾真棒,快点吃,等冯老师回来看到艾艾自己吃饭肯定会表扬艾艾的。”艾艾肯用手拿着勺子但没吃,“艾艾加油”终于她自己很快的吃了一口,我马上表扬了她。连续了几天,艾艾要人喂的习惯没了,那时我真的很开心努力没有白费。现在的小艾能自己吃饭,而且还会督促其他小朋友要自己吃饭。 足够的睡眠时间和良好的睡眠习惯是保证幼儿正常生长发育的必要条件之一,在幼儿睡觉前提醒他们先上洗手间。班上有位小男孩,他在家里睡觉一只手含着大拇指另一只手抓着大人的手。刚来的时候他跟在家里睡觉一样,也是含着大拇指,也是用手抓着大人的手。刚开始我就让他抓着睡,慢慢的,我就跟他说条件了:“今天我要抓着你两只手,因为卢老师害怕,昨晚我做恶梦了,你可以保护我吗”“老师摸着你的小手,你要乖乖的睡哦,”“今天我就坐在旁边看着你睡,到我保护你。”时间一天天过去了,他睡觉前的坏习惯慢慢的没了,而且睡眠姿势很好。 个人清洁卫生着重讲幼儿是否勤洗澡洗头发、换衣服、袜子、上完洗手间有没洗手。不知道你们有没发现,好多小朋友喜欢做什么都用身上的衣服去擦东西,好像流鼻涕、桌面上有米饭,他们用衣袖一擦,擦的地方是干净了不少,但衣服是脏兮兮的,老师要不停的跟小朋友说流鼻涕了要用纸巾擦,桌面脏用毛巾沾些水擦,班上的毛巾放

幼儿园幼儿行为习惯养成训练周活动方案

幼儿园幼儿行为习惯养成训练周活动方案为进一步规范幼儿在园行为,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严谨规范,积极向上的风貌,将开学第一周定为幼儿行为习惯养成训练周,具体要求如下: 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自己吃饭(小班会用勺子吃饭;中大班孩子会用筷子吃饭;) 自己穿衣穿鞋(衣服、鞋子能够分清楚正反,会穿脱) 上厕所(能够知道有人时等候;会用厕纸;上完厕所要洗手) 卫生习惯(穿戴要整齐、整洁;每天自己洗脸、刷牙、洗脚;知道饭前便后要洗手) 自己的东西自己。 来园:见到老师、小朋友和长辈要用普通话主动问好,会用“您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 在园:小朋友要懂得以下规则

第一,粗野、粗俗等不文明的行为不可以有。 第二,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 第三,从哪里拿的东西使用完毕后要放回哪里去。 第四,玩教具等谁先拿到谁先使用,后来者必须等待。 第五,别人工作时,不可以打扰。 第六,做错事要道歉,并且有权利要求他人道歉。 第七,对不文明行为学会说不。 离园:有序活动,静待家长;家长接园时,和老师小朋友“再见”;安全返家路上不打闹。 文明举手发言,声音洪亮; 坐小凳子不摇晃;桌凳对齐;

不大声喧哗。 听清老师口令站队; 站队不追跑打闹;不大声喧哗; 升旗仪式要行注目礼。 要让幼儿明确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和各项活动的具体要求,知道应该怎样做,建立良好的生活秩序,避免出现幼儿的伤害事件。 入园——不带小刀、扣子、干燥剂等危险物品进园; 进餐——安静进餐、细嚼慢咽,不说笑(以免呛着); 睡眠——正确睡姿,不把杂物带到床上玩,不含着东西睡觉; 行走——行走时抬头挺胸,手前后自然摆动,学会靠右行走,不猛跑(以免碰撞、摔倒);文明上下楼梯(台阶);按照行进路线进行。 游戏等活动——遵守游戏规则和集体纪律;

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调查报告

写作提纲: 一、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二、调查内容、对象、方法 三、调查结果 (一)个人卫生习惯方面 (二)良好的睡眠习惯 (三)良好的饮食习惯 四、建议和对策 (一)与幼儿协商,订立规矩,严格执行 (二)注重培养方法,坚持不懈帮助幼儿养成良好习惯(三)家园配合,保持教育一致

一、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能让幼儿正确、有序、科学、合理地进行生活活动,形成良好的情感和个性心理品质,为成为未来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打下扎实的基础。然而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物质条件可以说是空前的优越,随之而来的“溺爱”、“娇生惯养”也比比皆是,他们对幼儿生活方面大大小小的琐事儿几乎是一切包办代替,从而忽视了对幼儿生活习惯的培养。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面,父母、爷爷、奶奶背着或抱着健康结实的孩子上幼儿园;在家里四个大人轮流充当“保姆”,穿衣、洗脸、洗手,一切都照顾得周周全全。吃鱼吃虾更是挑净刺,剥去壳,亲自送到孩子的口中。造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局面。如此这般,父母的辛苦。幼儿受害,我们着急,现在如何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即良好的生活处理能力(包括饮食、睡眠、穿脱能力等);急在如何让家长也参与到我们的教育行列中来,让我们朝着共同的目标,互相利用各自的优势,分别主动地同步对幼儿实施教育从而产生综合化教育效应。 二、调查内容、对象、方法 本次调查以了解小班幼儿的生活习惯的养成状况为目的。主要对小班有的卫生习惯、饮食习惯、睡眠习惯和自理能力进行调查和了解。调查对象为向阳花幼儿园3——4岁幼儿25人,家长25人。调查主要采用观察法和访谈法。 三、调查结果 通过对3-4岁25名幼儿的观察和对其监护人的访谈,得出如下结论:, (一)个人卫生习惯方面 1、保持个人身体和服装整洁的习惯。例如会正确地洗手、洗脸,勤理发、洗头、洗脚、洗澡、剪指甲,这不仅能清洁身体,保证卫生,而且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增进健康。调查中95%孩子在幼儿幼儿教师的指导下养成饭前、便后和手脏时及时洗手的习惯。85%的幼儿洗手时要认真用肥皂搓洗,如果只用水冲冲是洗不干净的,还有5%的幼儿没有养成勤洗手的习惯,另有15%的幼儿洗手时不认真,忙着玩水。

浅谈3__4岁幼儿的规则意识的培养

浅析3-4岁幼儿的规则意识的培养

[摘要]幼儿的规则意识是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成长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看重幼儿的规则意识培养,帮助幼儿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形成良好的习惯。只有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才能使幼儿园日常活动有序进行。果果幼儿没有建立规则意识,幼儿在日常的生活与学习中就会缺少相应 的规则意识,他们的行为上也没有方向性,这就会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学习和生活。所以,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是很重要的,是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要求。 [关键词]规则意识培养幼儿 目录 前言 (1) 一、规则意识在3-4岁幼儿培养中的重要性及培养原则 (1) (一)规则意识在3-4岁幼儿培养中的重要性 (1) (二)培养3-4岁幼儿规则意识的原则 (2) 二、3-4岁幼儿规则意识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4) (一)成人示范意识缺乏 (4) (二)重约束轻自由,规则分布环节不合理 (4) (三)教师意识差异对幼儿园规则教育的影响 (5) (四)规则内容分布不合理 (6) 三、3-4岁幼儿规则意识培养中的对策 (6) (一)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成人规范示意 (6) (二)以幼儿规则意识内化为目的开展合理的规则教育 (6) (三)加强教师的专业素质能力培训 (7) (四)合理规划幼儿规则教育内容 (7)

总结 (7) 参考文献 (9) 致谢 (10)

浅析3-4岁幼儿的规则意识的培养 前言 内容规则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幼儿期是萌生规则意识和形成初步规则的重要时期,着名的教育家叶圣陶针对幼儿教育工作曾经说过:“教育是什么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而良好的行为习惯建 立在良好的规则意识和执行规则的能力的基础之上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社会领域明确的指出:“要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帮助幼儿理解行为规则的必要性,学习遵守规则;对幼儿进行规则意识的培养,帮助他们形成规则意识,也 是培养健全人格、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的必要环节。”。 一、规则意识在3-4岁幼儿培养中的重要性及培养原则 (一)规则意识在3-4岁幼儿培养中的重要性 俗话说的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则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工作 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幼儿期是萌生规则意识和形成初步规则的重要时期。幼儿园的具体生活是幼儿从宽松、自由的家庭环境迈入有制约的集体环境中,既要接受集体教育,难免心理上、行为上有很大的不适。幼儿如何在集体生活中理解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接受集体规则的制约。 幼儿园生活是群体生活,幼儿在家庭教育中没有培养群体生活意识,为让幼儿尽快适应群体生活,保证正常教学秩序,需要一定规则来约束幼儿行为,这就需要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逐步帮助幼儿认识规则、理解生活中的规则纪律是跨人集体生活的开端。如不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不仅影响幼儿在幼儿园阶段的学习生活,更妨碍幼儿对于世界的认识,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观,是幼儿人生路上难以逾越的高峰。所以,教师与家长应在平常生活学习中给幼儿灌输规则意识 教育,从细节人手,言传身教,帮助幼儿认识规则,掌握规则,增强幼儿自控能力,养成遵守规则的好习惯。培养他们良好的适应能力与服从青神,对幼儿成长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幼儿园一日生活环节的习惯培养策略

一日生活环节的习惯培养策略 在一日生活环节中,周而复始,而这些活动的琐碎细小,枯燥无味以及幼儿的自理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差、教师们对这些生活环节的组织时,要学会观察,抓住重点,做到心中有目标,采取有效的方法,有机渗透幼儿习惯的培养。在实践中,总结出以下行之有效的措施。 1、梳理出生活环节的观察要点 通过梳理一日活动各环节中教师观察重点,做到“心中有目标”,有助于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见下表)

一日生活环节中,教师观察要点及渗透习惯的培养 以午睡环节为例,教师重点观察幼儿是否能有序的穿脱衣裤,整齐叠放在固定处; 是否有良好的睡眠习惯;是否乐意整理自己的床铺。从中可以渗透培养幼儿学做力所能的事情、养成自我服务的好习惯。 又如在来园活动中,教师是否关注幼儿情绪、是否能对熟悉的人(保健、班级老师、同伴等)打招呼;幼儿所带的物品是否安全,并能将自己的物品放在指定地方,从中可以渗透培养幼儿愉快生活、文明礼貌的行为、养成物归原处的等好习惯。 2、创设会说话的生活教育环境 良好的生活环境创设,本身就是最直接的教育,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积累各种生活经验并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一日生活各环节中,有的环节每天重复多次,利用环境的创设,避免了教师重复的提示,它直观易学,有助于激发幼儿的情感,对幼儿行为起着提醒的作用,并暗示幼儿的行为,有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在实施中,应关注以下几点: (1)创设的形式不同 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年龄,创设一些与之相适应和匹配的生活环境,托小班年龄一般以教师为主的设计形式,如“温馨小贴士”,“心情墙”等,便于教师观察,了解幼儿的情况;中大班幼儿,可以让幼儿与教师讨论,共同设计,制作图片、标志进行环境创设。如:物品的摆放、整理演示图、洗手步骤、便后主动冲水等提示图,既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又有利于加深幼儿的印象。 (2)材料的安全合理 教师提供的生活用品材料要实用安全,便于清洁和消毒。例如:盥洗室放置便纸的器皿既要便于消毒,又要高低、大小合适,方便幼儿取用。 (3)布局的科学舒适 幼儿园所有的生活环境布局要科学合理。如:午睡时,床位的摆放,应该根据不同年龄、场地,创设合理舒适的环境,既要方便幼儿的穿脱、折叠衣裤,整理床铺等操作,为幼儿提供自我服务的条件,也要便于教师在午睡中的管理。 又如:餐点时,合理摆放餐桌,方便幼儿的进出。餐具、骨盆、擦手小毛巾的摆放要舒适方便使用。对大年龄幼儿应科学安排他们自我服务的机会:添饭、添汤等。 3、注重在真实情景中学习体验 生活活动主要是在真实的情景中学习,需要教师细心的观察,耐心的指导,根据各自不同幼儿的情况,运用各种方法寻找有效的教育途径,帮助幼儿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鼓励幼儿积极尝试,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日常活动指导中,教师重点可关注以下几点:

浅谈幼儿好奇心的培养

浅谈幼儿好奇心的培养 摘要:怎样培养幼儿的好奇心是值得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深入探讨的问题。结合一则教育案例,依据教育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巧用“不速之客”、正视幼儿的“破坏行为”、善待幼儿的提问、走出“听话教育”的误区四条途径和方法培养幼儿的好 奇心。 关键词:幼儿好奇心不速之客。 最近看到一则教育案例,对笔者触动 很大,深感幼儿的好奇心培养未被充分重视。案例是这样的:一场大雨过后,活动场地上来了一位“不速之客”———蚯蚓。晨间活动时,孩子们发现它在场地上躺着,于是 一个个好奇地瞅着它,有的蹲着,有的猫着腰,有的踮起脚;一会这个用小手轻轻地触碰它,一会那个用小脚试图轻轻地踩它……正当小朋友们观察得起劲时,老师温柔的声音传过来了:“小班的宝宝,快来抓妈妈的‘尾巴’哦。”在老师的呼唤下,小朋友们

极不情愿地离开了。可是不一会儿,又有几个孩子偷偷地跑过来关注这个“不速之客”。这时,老师走来了,对孩子们十分生气地说:“还不快来抓我的‘尾巴’!”……在幼儿户外活动中,常常会无意间闯进一些“不速之客”,这些“不速之客”往往会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致使 一些孩子表现出一些“不听话”行为,如案例中孩子偷偷去观察蚯蚓的行为。有些幼儿教师往往不能正确看待幼儿的这种“不听话”行为,认为这些幼儿不遵守纪律,于 是会感到非常气愤而批评幼儿。殊不知,幼儿正是出于好奇才表现出了这种“不听话”行为。 一、巧用“不速之客”,满足幼儿的好奇心。 由于幼儿的知识贫乏,他们还没有见 过自然界的许多事物,对自然界中的各种 现象充满了好奇,尤其是对一些没有见过 的小动物更是充满了好奇。案例中,许多幼儿可能是第一次见到蚯蚓,出于好奇,幼儿很想认识一下这位“不速之客”,而忘记老

如何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如何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一、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 1、培养内容: (1)早睡早起。一年级的学生每天至少应有10小时的睡眠时间,帮助孩子掌握看电视的时间,适当让孩子观看知识性、趣味性强的少儿节目; (2)科学进餐。不偏食是健康学习生活的保证,身体的发育需要多种营养,尤其是孩子的早餐不能马虎应付。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杜绝挑食偏食。 (3)少吃零食,不乱花钱。饮食无规律,容易发生消化系统疾病,而且,吃零食不卫生。 (4)讲卫生,爱清洁的习惯。主要有保持口腔清洁、保护牙齿、勤洗头、勤洗澡、勤换衣、勤剪指甲、饭前便后洗手、不随地吐痰、有条理放置自己的生活用品等。 (5)锻炼身体的习惯和休闲活动的习惯。让孩子给花浇水,参加游泳、跑步等活动。 (6)保护视力,注意用眼卫生。 2、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 培育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采取示范、讲解、训练、表扬等手段,应注意指导孩子随时用良好的习惯去克服不良的习惯,家长要做出榜样。习惯靠训练、重复,不易养成,也不易改变,因而在培养良好习惯与克服不良习惯的关系上,要把精力放在良好习惯的培养上,要抓

得早,抓得紧,一旦发现孩子不良习惯,马上就要批评指正,耐心开导,不可轻描淡写而不加制止。孩子刚入学,在生活习惯上还有一段适应期,在这期间,我们的家长既要全面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又要抓重点,那就是帮助孩子制定一份较科学的作息时间表,把早睡早起、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生活有规律作为训练的重点,以保证孩子以充沛的精力参加学校的各项学习活动。 二、良好学习习惯的确培养 1、学习习惯内容 (1)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教育孩子要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这是最为关键的,从小养成上课开小差的坏习惯,这样的孩子到了高年级就有可能成为学习的困难户。 (2)爱提问题好思考的习惯。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是很强的,他们面对上课的内容几乎每天都要发现新大陆,总有提不完的问题,追根溯源的“为什么”是孩子爱动脑筋的表现,家长应有极大的热情,鼓励孩子的探究,认真回答孩子提出的每一个为什么,千万不要打击孩子的积极性,泯灭孩子智慧的火花。 (3)爱读书报的习惯。书籍是孩子获得知识的最重要的源泉,因此要教育孩子爱读书、会读书,养成放学回家,把课堂上学过的知识复习一遍,将明天的内容看一看想一想的习惯。 (4)按时认真独立做作业的习惯,使孩子养成集中时间和注意力学习的习惯,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防止拖拉作业,最后草草了事的习惯的养成。

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重要性

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重要 性 Revised by Jack on December 14,2020

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重要性(2008-12-01 20:44:06) 标签:分类: 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内容摘要]:幼儿期是萌生规则意识和形成初步规则的重要时期。通过规则意识的培养,使幼儿对规则有着切身的感受,制定的规则,不断内化为他们的自觉行为,执行规则使幼儿不断获得快乐的体验。[关健词]:规则自由环境年龄特点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则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工作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幼儿期是萌生规则意识和形成初步规则的重要时期。幼儿园的具体生活是幼儿从宽松、自由的家庭环境迈入有制约的集体环境中,既要接受集体教育,难免心理上、行为上有很大的不适。幼儿如何在集体生活中理解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接受集体规则的制约呢 一、建立规则的意义: 所谓规则,就是幼儿的一日生活常规。(一)规则教育有利于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促进幼儿健康发展。(二)规则教育有利于帮助幼儿适应社会,更好的成长。(三)规则教育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四)规则教育有利于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品质。 二、自由与规则的协调

首先,我们必须明白什么是“自由”,什么是“宽松”。自由是以规则为前提的,自由不是放任自流。“宽松”是就环境而言的,可以理解为:为儿童提供自然、安全的心理环境,让孩子放松地活动,尊重儿童并不等于放纵儿童,必要的规则是需要的。在培养幼儿的规则时,要关心孩子的心理需要尊重孩子,让幼儿感受到家长是他们的亲密的伙伴,同家长在一起他们会感到自然、温馨、没有压抑感,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关系。让他们有自主选择的权利,让幼儿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感受到家人的爱。 三、规则意识的培养 (一)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皮亚杰的相互作用论告诉我们,儿童的认知发展在其不断地与环境相互作用中获得的,因此,我们把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放在首位,让幼儿在平等、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获得教育和发展。教育不是要让孩子自己去应付所有的一切,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减轻对大人的依赖,能适当的自己处理自己的事情,从而能更好地适应家庭以外的环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规则意识时,应避免以说教为主的方法,避免简单、粗暴、训斥等方法,而应在了解孩子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在适合孩子的可接受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教育。具体地说是通过具体形象化,如榜样刺激、语言暗示等帮助幼儿把规则落实到行为上,同时还应注意规则保持一致,不能随意变换。以免孩子面对不同的规则而无所适从。

星星幼儿园培养幼儿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活动方案

星星幼儿园培养幼儿的生活卫生习惯 及自理能力活动方案 幼儿的生活卫生习惯包括:饮食习惯、睡眠习惯、自理能力等。自理能力,简单的说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喜欢的接受方式,我们集体商讨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以便进一步提高幼儿的生活卫生习惯及自理能力。 一、洗手 目标:养成正确的洗手习惯,知道饭前便后要主动洗手。 实施: 1、教师以故事、生活中的实例等形式让幼儿认识到为什么要洗手以及洗手的重要性, 2、引导幼儿学习六步洗手法,指导幼儿用正确的方法洗手。 3学习洗手小儿歌,乐于洗手。 4、在一日生活中,教师提醒并监督幼儿用六步洗手法认真洗手,做到不玩水、不弄湿衣袖等。 5、知道饭前便后及户外活动后要洗手,培养幼儿主动洗手的意识。 二、漱口 目标:掌握正确的漱口方法,主动漱口。 实施: 1、学念漱口小儿歌,从中了解漱口的方法。 2、向幼儿讲解漱口的相关知识,了解基本的口腔保健知识。 3、学习正确的漱口方法,教师从旁指导,提醒幼儿仰起头、咕噜咕噜吐出水,不把生水咽到肚子里。 三、叠外衣、穿脱鞋 目标:能独立穿脱鞋子,会叠自己的外衣 实施: 1、教幼儿区分鞋子的正和反,能学着自己穿脱鞋子。对平时经常

将鞋子穿反的幼儿,教师要重点指导、帮助他们。 2、在午睡的时候能主动将鞋子整齐的摆放在床边。起床后可组织幼儿进行穿鞋子,比比谁的鞋子穿的又快有对。 3、在幼儿入园的时候指导幼儿主动脱下外衣,并练习叠外衣,叠好后放到指定的位置。在幼儿离园时,鼓励幼儿尝试自己穿外衣,或者同伴之间相互帮忙。 4、 5、经常进行叠外衣或穿外衣的游戏比赛活动,让幼儿在体验乐趣的同时,尽快的掌握穿脱及叠外衣的技能。 四、进餐 目标:会帮助教师分餐具,能饭后收拾餐具及桌面。 实施: 1、请幼儿轮流分组学习分餐具,愿意为大家服务。 2、学习进餐小儿歌,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如:进餐时不说笑、不打闹、不东张西望、不挑食等等。 3、饭后能主动收拾桌面,将餐具放到指定的位置。 五、入厕 目标:能独立入厕,会整理衣服,养成及时入厕的习惯。 实施: 1、学习正确的入厕方法,知道男女分开。 2、学习擦屁股的正确方法,入厕后会将裤子整理好。 3、学会独立入厕,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 幼儿生活卫生习惯及自理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教师在一日生活中坚持不懈,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提高幼儿的次方面能力。

浅谈幼儿好奇心的培养

抚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系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浅谈幼儿好奇心的培养 指导教师:汪薇 学生姓名:王玉莹 学号: 1017903660214125130 系部:学前教育系 专业:学前教育 完成时间: 2015年4月11日

摘要 怎样培养幼儿的好奇心,是值得家长及教育工作者深入探讨的问题。好奇心是幼儿对新奇、未知的事物趋近并探究的倾向性。幼儿时期是幼儿好奇心表现最为丰富的时期,而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呼唤着创造教育,而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代新人,是当今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时代赋予教育的历史使命。 关键词:好奇心;创新能力;创造教育

目录 摘要............................................................................................................................. I 一、幼儿好奇心的培养 (1) (一)关于幼儿好奇心的现状 (1) (二)存在的问题 (1) (三)如何培养幼儿的好奇心 (2) 1、满足幼儿的好奇心 (2) 2、呵护幼儿的好奇心 (2) 3、保护幼儿的好奇心 (3) 4、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4) 二、幼儿好奇心的作用 (4) 三、结论 (4) 参考文献: (6)

幼儿阶段是萌生和形成好奇心的时期。他们有一种本能的“探究反射”发展这种心理因素,对孩子开阔眼界、开掘智力潜能大有好处。好奇心是促使个体对新的事物去观察、探索而获得经验的一种原始内在冲动,是人类最宝贵的品质,是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重要标志,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因此,成人应善于激发和培养幼儿的好奇心。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孩子还处于“做梦”的年龄,常常会提出一些奇怪的问题,教师对幼儿的奇思妙想应多鼓励、多诱导,不要过分强制、过多指责。否则,就会扼杀幼儿的创造精神和创新意识,而不可能发挥幼儿的创造潜能。美国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朱棣文教授在复旦大学演讲后,记者采访他:“你认为,要成为一个有创见的物理学家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朱教授回答说:“首先必须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毅力。”还有许多事实证明,爱护和培养幼儿的好奇心是培养他们创新意识的起点,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兴趣。 一、幼儿好奇心的培养 (一)关于幼儿好奇心的现状 在生活中,有很多家长把孩子的好奇心作为破坏性行为和顽皮的表现,或严厉斥责或置之不理。殊不知,这正是孩子通过他的破坏行为在探索、检验自己的异想天开的想法。这些想法和行为就是孩子好奇心的表现。有的家长不太了解孩子的这种好奇心理。当孩子面对窗外的风雨雷电时,他便会问他的爸爸妈妈,为什么会打雷打闪,为什么会刮风,又为什么会下雨呢?面对这一连串的问题,成人往往会表现的很不耐烦,甚至责骂孩子太啰嗦,这样一来孩子就不敢再提出问题,也就抑制了孩子好奇心的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家长不够了解孩子的好奇心理优势,有时会对孩子提出的问题给予讽刺或者嘲笑,这不仅不会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反而会对孩子好奇心的发展起到抑制作用。当孩子以后遇到问题时就没有勇气发问,长期下来孩子这种宝贵的天性将慢慢消退甚至消失。这对孩子的成长和个性品质的形成也将会有不利的影响。著名的动物行为专家尼克.丁伯根(Niko Tinbergen)曾说:“科学家们,由于他们急切的好奇心,在他人眼中常常显得孩子气。”科学家们都能保持童心,有着孩子般强烈

如何培养幼儿的生活习惯

如何培养幼儿的生活习惯 金苹果新蒙南苑园——卫星众所周知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一个人极其重要。一个人习惯的养成是从小时候慢慢形成的。 教师作为幼儿的引导者,应积极关注每一位孩子的习惯养成,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纲要》中指出:“教师是良好师幼互动环境的创造着,教师是幼儿发展的支持者,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 幼儿正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一切都要学习,可塑性强,自控能力较差,既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又是沾染不良行为习惯的危险阶段,如果不适时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便会错失良机,养成不良行为习惯。而积习难改,习惯成自然,会给将来的发展带来难以弥补的缺憾。在培养并提高幼儿习惯的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教师扮演的是既重要又特殊的角色,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然而,良好的生活习惯要靠家长一点一滴地培养,从日常生活做起,从细小的事做起。 在由诸多元素渗透交融,互相作用,互相依赖的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幼儿起着很大的示范作用,教师在年幼的幼儿的心眼里往往胜于自己的父母,他们善于模仿,但因他们辨别是非能力差,老是随着教师的样子行事 良好的环境氛围是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关键。在幼儿园里,最频繁的是同伴之间的交往。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引导生活习惯较弱的幼儿多与生活习惯较好的幼儿一起游戏,利用同伴的相互影响,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对于有进步的幼儿,我们应及时积极给予奖励。 除了物质环境的创设,教师还可以巧妙地运用语言,动作等方式为幼儿营造良好心理环境以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唱儿歌等让孩子在听听,看看,说说中理解内容,掌握相关信息。 家园合作也是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保障。现在社会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由于受家长的宠爱和溺爱,他们对幼儿生活方面大大小小的琐事几乎一切包办代替,从而忽视了对幼儿生活习惯的培养。。因此,作为幼儿园教师,我们需要通过家园交流等方式向家长提出生活习惯培养的正确方法,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

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的策略

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的策略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幼儿从一出生,就开始了一个从自然人向社会人成长的过程。成为社会人的一个标志,就是学会自觉遵守全社会一致认同和遵守的生活规则。什么是规则?简言之,规则是处在社会关系中的特定社会角色为履行义务所必须遵守的规范。 在幼儿园教育阶段.加强幼儿规则意识的教育和培养非常重要。幼儿家庭与幼儿园应该共同承担起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重任。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应该怎么做呢? 一、在幼儿园教学细节和生动多样的活动中培养规则意识 在对幼儿进行规则意识的教育和训练方面,幼儿园无疑是重要的阵地。教师要在充分尊重、理解幼儿的基础上,给他们提出一些必要的规则。教师可与幼儿一起制定在园、在家应遵守的、科学的、合理的生活规则、学习规则、游戏规则,让孩子们理解规则的意义,把这些规则贯穿在孩子的日生活之中。通过反复训练,让这些规则入心、入脑,成为幼儿的习惯,

为他们升入小学后自觉地遵守更多的规则做好准备。 培养幼儿规则意识,要从孩子们日常共同参与的生活情节开始。例如孩子每天入园后,就要求孩子们依照先来后到的顺序领取餐具,然后按照老师事先安排好的位置落座;就餐时,不喜欢吃的东西不能随便倒在地上……在课间自由玩耍中,如果想玩别的小朋友的玩具,要有礼貌地向小朋友提出请求,得到允许后才动手拿去玩。在孩子的生活中充满了与别人、与公共环境的各种联系,有很多应当遵守的“规矩”,教师应当在每一个环节上循循善诱,严格要求,让“规矩”逐渐变成孩子的自觉习惯。 要注重设计多种多样的有趣的活动和游戏来进行规则意识的教育和训练。例如,玩游戏“木头人”、“我是小司机”、“判断对与错”等,要求幼儿按规则进行游戏活动。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参观附近的小学,开展“我要上学了”主题活动,熟悉小学的教室、桌椅、操场、阅览室等环境,和小学生起上课、交流,了解《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学习生活,激发他们入小学的迫切愿望。回园后模仿小学生的生活、上课、游戏及遵守的规则等。除此之外,还可设计一些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孩子的参与,明白规则的用处,了解规则无处不在,遵守规则可以保证人们更好地学习、工作、生活。

培养幼儿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活动方案

培养幼儿的生活卫生习惯及自理能力活动方案 幼儿的生活卫生习惯包括:饮食习惯、睡眠习惯、自理能力等。自理能力,简单的说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喜欢的接受方式,我们集体商讨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以便进一步提高幼儿的生活卫生习惯及自理能力。 一、洗手 目标:养成正确的洗手习惯,知道饭前便后要主动洗手。 实施: 1、教师以故事、生活中的实例等形式让幼儿认识到为什么要洗手以及洗手的重要性, 2、引导幼儿学习六步洗手法,指导幼儿用正确的方法洗手。 3学习洗手小儿歌,乐于洗手。 4、在一日生活中,教师提醒并监督幼儿用六步洗手法认真洗手,做到不玩水、不弄湿衣袖等。 5、知道饭前便后及户外活动后要洗手,培养幼儿主动洗手的意识。 二、漱口 目标:掌握正确的漱口方法,主动漱口。 实施: 1、学念漱口小儿歌,从中了解漱口的方法。 2、向幼儿讲解漱口的相关知识,了解基本的口腔保健知识。 3、学习正确的漱口方法,教师从旁指导,提醒幼儿仰起头、咕噜咕噜吐出水,不把生水咽到肚子里。 三、叠外衣、穿脱鞋 目标:能独立穿脱鞋子,会叠自己的外衣 实施: 1、教幼儿区分鞋子的正和反,能学着自己穿脱鞋子。对平时经常将鞋子穿反的幼儿,教师要重点指导、帮助他们。

2、在午睡的时候能主动将鞋子整齐的摆放在床边。起床后可组织幼儿进行穿鞋子,比比谁的鞋子穿的又快有对。 3、在幼儿入园的时候指导幼儿主动脱下外衣,并练习叠外衣,叠好后放到指定的位置。在幼儿离园时,鼓励幼儿尝试自己穿外衣,或者同伴之间相互帮忙。 4、 5、经常进行叠外衣或穿外衣的游戏比赛活动,让幼儿在体验乐趣的同时,尽快的掌握穿脱及叠外衣的技能。 四、进餐 目标:会帮助教师分餐具,能饭后收拾餐具及桌面。 实施: 1、请幼儿轮流分组学习分餐具,愿意为大家服务。 2、学习进餐小儿歌,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如:进餐时不说笑、不打闹、不东张西望、不挑食等等。 3、饭后能主动收拾桌面,将餐具放到指定的位置。 五、入厕 目标:能独立入厕,会整理衣服,养成及时入厕的习惯。 实施: 1、学习正确的入厕方法,知道男女分开。 2、学习擦屁股的正确方法,入厕后会将裤子整理好。 3、学会独立入厕,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 幼儿生活卫生习惯及自理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教师在一日生活中坚持不懈,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提高幼儿的次方面能力。

幼儿好奇心培养的3个作用

幼儿好奇心培养的3个作用 好奇心是指某种事物或事件对孩子产生的吸引力,对孩子吸引力程度越深好奇心就越大,吸引力程度越浅好奇心就越小,这是从好奇心的动机状态成分上来说的。在生活中孩子一般表现出来的就是这种状态好奇心。他们一般对某件事物所产生的好奇心比较短暂,不稳定。 一、好奇心培养对孩子的日常生活学习起着关键作用。 在孩子眼里,世界很奇妙:树为什么会长叶子?小鸟为什么会飞?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太阳为什么会升起和落下?……他们对每一件“不可思议”的事物都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想将它们弄明白,这就是求知欲。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容易对新鲜事物或事件产生好奇心,从而激发其学习新鲜事物的兴趣。对新知识得接受能力也会随着好奇心的强弱而改变,好奇心越强接受新知识的速度就会越快。在孩子的日常生活学习中激发其好奇心是让孩子轻松接受新鲜事物和学习新知识的一种不可缺少的方法手段! 孩子刚刚来到世界的时候对所有的事物都是陌生的,他们对这些陌生事物感觉神秘稀奇,这些神秘稀奇的感觉就是他们内心潜在的好奇心。孩子在这种感觉下慢慢伸出自己的小手摸索着让他产生神秘感的事物,使自己明白理解这些神秘的东西,在他的摸索中逐渐得到学习和发展。孩子这种潜在的好奇心使他们对世界充满了探索欲望,同时也让孩子在探索中得到学习和提高。好奇心成为孩子探索世界的潜在力量。 二、好奇心培养对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发展起重要作用。 好奇心是孩子创造性思维的原动力。因为好奇所以孩子证实和思索,在思索中孩子开始充分的想象,创造性思维在想象中不断地得到发展。思维一般是从新奇事物开始的,孩子往往是对事物有了好奇心,思维慢慢的活跃才能激发他们的探索热,儿童在这种热情的驱动下想象能力开始扩张在大脑中形成表象,久而久之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变得更加活跃,也更加有逻辑性。 孩子对许多事物都充满兴趣,创造能力开始萌发和发展。如,他们把小椅子摆成了个圆,就能想象是小猫的家;他们用积木能搭出高楼天安门等各种各样的东西。在好奇心的推动下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开始崭露头角,他们的想象无拘无束,好奇心是创造性思维的前动力。 三、好奇心培养对孩子的成长和人格发展起着导航作用。 “特质好奇心表现的则是稳定的,持久的人格特征。”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们会对各种各样的新鲜事产生好奇心,当这些好奇心得到满足和支持的时候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孩子在产生好奇心的同时,也会在思考自己将来会成为哪一方面的人。在生活中有些孩子会模仿自己喜欢的社会角色,比如在幼儿园的“过家家”中孩子会对自己比较亲密的人的职业比较感兴趣。因为他们经常听成人说起这个职业而不能感受这个职业实际工作所以对其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在好奇心得到满足后,如果他经常要求再次表演者以职业说明他确定对这一职业比较喜欢。满足好奇心可以使孩子更加确定自己更喜欢什么,这样孩子对今后的生活会更加自信独立。 好奇心的培养对孩子的生活学习成长都具有重要意义。在现代社会需要孩子具有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所以不管是家长还是幼教工作者都要对孩子的好奇心进行保护和培养。

培养幼儿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能力

培养幼儿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能力 署假期间,认真学习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有些感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是以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为目标,以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全面协调发展为核心,旨在引导幼儿园教师和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它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每个方面由学习与发展目标、教育建议两部分组成。 确确实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老师们的日常工作指明了方向,使教师们有章可依。然而在我们对孩子的教育中,家庭的作用不可小看,尤其在读到第一块健康内容中的第三部分,关于幼儿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能力部分。指南中既有大目标,又有分年龄段的具体指导,真是细之又细,我读后就想,这样的讲述对我们家长的指导应该也是很有用的,而对于孩子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能力的培养,家庭中的作用很重要,我应该让我们家长也和我们教师一样来学习这份指南。从而家园合作、共同努力,对孩子进行以下各方面的训练和培养。 1.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首先要家园齐心,让幼儿保持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在幼儿园严格执行一日活动作息制度;在家,也应该在规定的时间里吃、睡、玩等。其次要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如:每餐前可以听听音乐,聊聊饭菜,先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心情,愉快的情绪有助于促进幼儿的胃口;鼓励幼儿每样食品都要吃,因为每种食品都有其独特的营养,逐渐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习惯;在园外不吃或者少吃一些不健康的食物,夏天少吃冷饮,平时少吃零食,少喝饮料,多喝开水等等。第三,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早晚刷牙、饭后漱口;无牙刷、牙膏时可用盐水代替。勤为幼儿洗澡、换衣服、剪指甲。提醒幼儿保护五官,如不乱挖耳朵、鼻孔,不用脏手揉眼睛,看电视时保持3米左右的距离等。第四,合理组织幼儿的体育锻炼,激发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养成锻炼的习惯。如:为幼儿准备一些体育活动材料,如皮球、跳绳、毽子等。家长可以利用休息日,经常和幼儿一起在户外运动和游戏,同时支持幼儿和同伴一起开展体育活动。 2.培养幼儿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首先,作为老师和家长要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要为幼儿创造一切有利时机,给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机会,尤其是在家里,父母与祖辈们要统一意见,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不管孩子完成得怎么样都要给予适当的肯定,更不要不因做不好或做得慢而包办代替,以免剥夺他发展自理能力的机会。其次,利用趣味的方法教给幼儿生活自理的基本方法,如利用儿歌、故事等,教给穿脱衣服和鞋袜、洗手洗脸、擦鼻涕、擦屁股的正确方法。第三,提供有利于幼儿生活自理的条件。比如,给孩子一个自由、安全的空间,提供一些纸箱、抽屉,供幼儿收拾和存放自己的玩具、图书或生活用品等。 3.培养幼儿初步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首先,幼儿园和家庭都要给孩子提供一个舒适、安全的环境。幼儿园要经常检查幼儿活动的场地和器材,检查幼儿玩具和学习用品等;家中,家长更要注意不把一些危险性的物品放置在幼儿拿得到的地方,如水瓶、药品、火柴、刀具等要妥善安置,阳台或窗台要有安全保护措施;要使用安全的电源插座等。其次,结合生活实际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如:幼儿园结合主题给幼儿每月的安全主题教育和每周安全一话的安全教育活动,每逢节假日、寒暑假,幼儿园都要及时提醒家长朋友注意安全事项,并下发安全告家长书。作为家长,要经常对孩子进行安全提醒,尤其是外出时要不远离成人的视线,不跟陌生人走,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不在河边和马路边玩,遵守交通规则等。第三,帮助幼儿了解周围环境中不安全的事物,不做危险的事。如:不带

如何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如何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幼儿期是萌生规则意识和形成初步规则的重要时期,我们需要有意识地对幼儿进行规制教育,使幼儿对规则有切身感受,让幼儿去执行规则,使幼儿不断获得快乐的体验,内化为他们的自觉行为,逐步帮孩子养成规则意识。 第一,我们要设置适合幼儿发展的硬件环境,为幼儿逐步建立秩序感创造条件。在班级里,教师可以设计教具摆放的固定位置。这个位置可由教室活动区角的设计来确定,也可由教师观察幼儿的活动规律决定。当玩、教具位置固定后,教师可制作一些显眼并容易区分的标示,方便幼儿独立取放玩、教具。 第二,我们可以为幼儿的生活常规引入“规则信号”。为了使幼儿在平等、满足和尊重的氛围中,轻松愉快地接受并遵守一日活动常规,我们改变了活动转换的提醒方式。在提醒的语句前加上“请”,让孩子感到老师对他的尊重和信任。例如,“请安静”、“请坐好慢慢吃”、“请将碗筷放整齐”等。 第三,教师要为孩子做好遵守规则的榜样。幼儿的眼睛,是反映教师行为的镜子。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孩子来说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例如,有一次排队喝水时,有几个调皮的孩子插队,遭到了小朋友的反对。我拿起水杯排在队尾,告诉他们,“看,老师喝水也要排队呢!”马上,几个插队的孩子也跟着我排起队来。 第四,让孩子自己进行班级秩序管理。例如,我们班设置了很多“小管理员”,如图书管理员、纪律管理员、玩具管理员和卫生管理员等。每天早饭结束时,“小管理员”就开始了他们的工作——有的摆图书,有的挂毛巾,有的擦柜子,不仅各司其职,还监督别人做得怎么样 第五,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与家园共育是分不开的。家长是幼儿的榜样,他们的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日积月累,幼儿通过模仿学到的行为会不断强化巩固。这就要求家长从自身做起、言行一致、遵守社会规则。同时,家长与教师之间要经常沟通、互相配合,保持协调一致。从我们身边的例子来看,积极的家园共育,能使幼儿较快地形成规则意识,并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 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成效的,规则意识的养成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只要我们能坚持科学的教育方法,并持之以恒,一定能使规则变为幼儿内心的自觉,使规则意识转化为孩子们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