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碳纤维规格

碳纤维规格

碳纤维规格
碳纤维规格

产品描述:

碳纤维具有强度高,寿命长、耐腐蚀,质量轻、低密度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风筝、航空模型飞机、灯用支架、PC设备转轴、蚀刻机、医疗器械、体育器材等机械设备。尺寸稳定、导电、导热、热膨胀系数小、自润滑和吸能抗震等一系列优异性能。具有高比模、耐疲劳、抗蠕变、耐高温、耐腐蚀、耐磨损。

碳纤管常用规格:2.0mm*1.0mm、4.0mm*2.0mm、5.0mm*3.0mm、6.0mm*3.2mm、6.0mm*4.0mm、

7.0mm*3.2mm、7.9mm*4.0mm、8.5mm*4.0mm、8.5mm*6.1mm、9.5mm*4.2mm、

10mm*6.0mm、12.7mm*6.0mm、15mm*12.3mm、16mm*12mm等以上规格

碳纤维棒常用规格:

∮0.8mm、∮1.0mm、∮1.8mm、∮2.0mm、∮2.5mm、∮3.0mm、∮4.0mm、

∮4.5mm、∮5.0mm、∮6.0mm、∮6.3mm、∮7.0mm、∮8.0mm、∮9.5mm、

∮10mm、∮12mm、∮14mm、∮15mm、∮16mm等以上规格。

特殊规格可根据客人需求开模生产,欢迎来电详询。

玻璃(碳)纤维管常用规格:

2.0mm*1.0mm、2.5mm*1.5mm、

3.0mm*1.5mm、3.0mm*2.0mm、

4.0mm*2.0mm、

4.0mm*2.5mm、4.0mm*3.0mm、

5.0mm*2.5mm、5.0mm*3.0mm、5.0mm*4.0mm、

6.0mm*3.0mm、6.0mm*3.5mm、6.0mm*4.0mm、6.0mm*5.0mm、

7.0mm*5.0mm、

7.0mm*6.0mm、8.0mm*5.0mm、8.0mm*5.5mm、8.0mm*6.0mm、8.0mm*7.0mm、

9.5mm*7.0mm、9.5mm*7.5mm、10mm*6.0mm 、10mm*7.0mm 、10mm*8.0mm 、

12mm*8.0mm 、12mm*10mm 、14mm*12mm、16mm*12mm、20mm*16mm等以上规

格,内径多种可供客人选择。并可根据客人要求合理调配内外径,特殊规

格可根据客人要求开模制作,欢迎来电详询。

玻璃(碳)纤维棒常用规格:

∮0.8mm、∮1.0mm、∮1.8mm、∮2.0mm、∮2.5mm、∮3.0mm、∮4.0mm、

∮4.5mm、∮5.0mm、∮6.0mm、∮6.3mm、∮7.0mm、∮8.0mm、∮9.5mm、

∮10mm、∮12mm、∮14mm、∮15mm、∮16mm等以上规格。特殊规格可

根据客人需求开模生产,欢迎来电详询。

玻璃(碳)纤维扁条常用规格:

2.0mm*10mm、2.0mm*12mm、2.0mm*15mm、2.0mm*23mm、

3.0mm*12mm、

3.0mm*15mm、3.0mm*25mm、

4.0mm*15mm、4.0mm*20mm、4.5mm*12.3mm等

其它规格。特殊规格可根据客人需求开模生产,欢迎来电详询。

预应力碳纤维复合板加固法详解

预应力碳纤维复合板加固法详解 预应力碳纤维复合板加固方法适用于截面偏小或配筋不足的钢筋混凝土受弯、受拉和大偏心受压构件的加固。本方法不适用与素混凝土构件,包括纵向受力钢筋一侧配筋率低于0.2%的构件加固。 目前预应力碳纤维复合板常用宽度有500mm、100mm,常见厚度有1.2mm、1.4mm、2.0mm、3.0mm。执行标准有GB50367-2013《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728-2011《工程结构加固材料安全性鉴定技术规范》、GB/T14370-2007《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JTG/TJ22-2008《公路桥梁加固设计规范》。 一、预应力碳纤维复合板简介 预应力碳纤维复合板加固系统是一种应用于桥梁、大跨度等受弯构件的主动加固技术。通过预应力碳纤维板的张拉,提升构件的承载能力,同时减少扰度变形,减少封闭构件裂缝。具有碳纤维材料轻质、高强、耐老化的优点;同时提升了碳纤维抗拉强度利用率。 二、CFPP预应力碳纤维复合板应用范围 钢筋混凝土桥梁的控制裂缝加固; 钢筋混凝土桥梁的板梁、箱梁、T梁抗弯加固;

民用建筑、工业厂房等建筑,大跨度结构梁、板的抗弯加固、控制裂缝加固等; 大跨度钢筋混凝土桥梁加固,提升承载能力,广泛应用于预应力或非预应力桥梁结构。 三、预预应力碳纤维复合板特点 预应力碳纤维板最大的优点为主动加固,并且使用预应力碳板进行加固,几乎不增加自重和可不卸载进行加固。减小结构变形、有效提高结构承载能力、充分发挥碳纤维抗拉强度。 四、CFPP预应力碳纤维板系统组成 预应力碳板系统由预应力碳板、配套碳板粘结剂、张拉锚固单元三部分组成。 张拉锚固单元系统组成 预应力碳板张拉锚固单元由固定端锚具、张拉端锚具、固定端支座、张拉端支座、压条、锚栓、配套螺母垫片、张拉工装等组成。 其中张拉工装含张拉杆、张拉端挡板、千斤顶、手压泵,用于配合进行张拉施工。 预应力碳纤维板张拉锚固单元、系统锚固端、系统张拉端

预应力碳纤维板锚具。悍马

预应力混凝土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门新技术,它是在构件承受外荷载前,预先在构件的受拉区对混凝土施加预应力,这种压力通常称为预应力。其原理是通过构件在使用阶段的外荷载作用下产生的拉应力,首先要抵消预压应力。 这就推迟了混凝土裂缝的出现,同时也限制了裂缝的开展,从而提高了构件的抗裂度和刚度。对混凝土构件受拉区施加预压应力的方法,是张拉受拉区中的预应力钢筋,通过预应力钢筋和混凝土间的粘结力或锚具,将预应力钢筋的弹性收缩力传递到混凝土构件中,并产生预压应力。 ▋先张法

先张法是在浇筑混凝土构件前张拉预应力钢筋,并将张拉的预应力钢筋临时固定在台座或钢模上,然后再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一般不低于设计强度等级的75%),保证预应力筋与混凝土有足够的粘结力时,放松预应力筋,借助于混凝土与预应力筋的粘结,使混凝土产生预压应力。 ▋后张法 后张法是先浇筑混凝土,后张拉钢筋的方法。在制作构件或块体时,在放置预应力的部位预先留设孔道,待混凝土达到设计规定的强度后,将预应力筋穿入预留孔道内,用张拉机具将预应力筋张拉到设计规定的控制应力后,借助锚具把预应力筋锚固在构件端部,最后进行孔道灌浆。

▋先张法和后张法的异同 1.相同点 1)对混凝土的要求相同: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低于C30;当采用钢绞线、钢丝、热处理钢筋做预应力钢筋时,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40;对构件混凝土的强度如无设计规定,则不低于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75%。 2)张拉程序相同 2.不同点 1)构件制作先后顺序不同:先张法是先张拉后制作构件,后张法是先制作构件后张拉预应力筋。 2)固定构件的锚具不同:先张法一般采用的钢丝夹具和张拉机具如张拉夹具和锚固夹具以及穿心式千斤顶、电动螺杆张拉机、卷扬机等;后张法因预应力筋、锚具和张拉机具是配套使用,一般采用的锚具有单根粗钢筋锚具、钢筋束和钢绞线锚具,采用的张拉机具有拉杆式千斤顶和锥锚式千斤顶等。 3)施工工艺不同:张拉钢筋时间不一样,先张法是先开始张拉,而后张法是等浇筑完混凝土构件后张拉预应力筋;先张法需要混凝土预应力筋放张程序;后张法需要预留埋管制孔工序,最后还有孔道灌浆工序等。

2016年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案例分析

2016年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案列分析 预应力碳纤维板是是一种应用于桥梁、大跨度等受弯构件的主动加固技术。预应力碳纤维复合板常用宽度有50mm、100mm,常见厚度有1.2mm、1.4mm、2.0mm、3.0mm。 根据规范GB50367-2013《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预应力碳板加固方法适用于截面偏小或配筋不足的钢筋混凝土受弯、受拉和大偏心受压构件的加固。本方法不适用与素混凝土构件,包括纵向受力钢筋一侧配筋率低于0.2%的构件加固。被加固的混凝土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25,且混凝土表面正拉粘结程度不得低于 2.0MPa。而且本方法加固的混凝土结构,其长期使用的环境温度不应高于60℃。 除了需要执行上述的规范之外,我们在使用预应力碳板加固时,还必须严格执行执行GB50728-2011《工程结构加固材料安全性鉴定技术规范》、GB/T14370-2007《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JTG/TJ22-2008《公路桥梁加固设计规范》。我们在加固时必须以这些规范为向导,最终为我们加固服务。 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真实案列一 宁常镇溧高速公路通济河大桥 工程概况 通济河大桥位于半径=6000m的平曲线上;本桥上部结构为(4×25m)+(5×25m)装配式部分预应力砼连续箱梁+18m简支箱梁异性块+(5×35m)装配式部分预应力 砼连续箱+18m简支箱梁异性块+(6×25m)+(5×25m)装配式部分预应力砼连续箱梁,桥面宽度35m,下部结构为桩柱式墩台。除箱梁异性块,其余上下部结构均采用2003年版本通用图,25m组合箱梁梁高1.4m,35m梁高1.8m,底板、腹板厚度均为450px。全桥设D80、D100、D160三种规格的伸缩缝,桥梁设计荷载为:汽车-超20级,挂车-120。 桥梁病害

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施工方案

预应力碳纤维板施工方案 预应力碳纤维板、胶粘剂应为同一品牌,且符合《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13的要求。 梁底粘贴张拉预应力碳纤维板施工程序如下所示: (0)施工准备 在加固梁上按照设计施工放样,准确确定预应力碳纤维板和两端锚具位置。放样采取钢尺定位,根据支座位子确定实际钻孔以及混凝土清理位置。 (1)混凝土粘贴表面处理 桥梁钢筋混凝土结构长期直接暴露在有一定湿度的空气中,在粘贴碳纤维板加固施工中,需打凿掉脆化疏松层,提高粘结力。对混凝土粘贴面的脆化疏松层,应采用硬质金刚石磨轮打磨掉且完全露出新面,并用钢丝刷清除疏松浮层。 为了保证预应力碳纤维板与混凝土之间的设计间隙(胶层厚度3~5毫米),实现碳纤维板受力张拉时平直均衡无阻碍,对混凝土高凸面应采用金刚石打磨片打磨,对混凝土低凹面应采用环氧修补胶修补。假如粘贴时混凝土湿度较大,对混凝土粘贴面尚须进行人工干燥处理。

(2)钻植胶锚螺栓 1)施工放线采用钢筋探测仪标定螺栓钻孔位置,假如遇到钢筋需移位,应通知技术人员记录编号,并安排现场修整支座板安装孔。 2)采用电锤钻孔时应保证钻孔中心线与混凝土梁面垂直,钻孔中心位置偏差不超过3㎜。 3)采用化学胶管或植筋胶植入螺栓时,应保证孔内胶液饱满且螺栓垂直于梁面。 (3)安装锚具支座 1)张拉端、固定端支座中心线应与碳板中心线平行或重叠,锚具两端支座中心延长线按碳纤维板全长计算偏差不得超过±5㎜。 2)锚具、支座安装的梁面,纵横方向水平均应位于水平尺中央,两端锚具底部结合面修磨时可以低于安装梁面1~2㎜。 3)两端支座板安装孔因钻孔偏差修整后与螺栓出现的间隙,安装时应使用环氧修补胶填补,两端支座调平后与混凝土的空隙,也应采用环氧修补胶填补或找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