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章贡区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58.50 KB
- 文档页数:2
昆明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根据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在市委、市政府和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全市各族人民的支持配合下,通过4万多名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的现场登记、复查验收、数据汇总等工作。
现将普查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全市常住人口及地区分布全市常住人口为6432212人。
全市常住人口的地区分布为:地区常住人口数(人)五华区855521盘龙区809881官渡区853371西山区753813东川区271917呈贡县310843晋宁县283784富民县145554宜良县419400石林彝族自治县246220嵩明县287095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396404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457068安宁市341341二、人口增长全市常住人口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5781294人相比,10年共增加了650918人,增长11.26%,平均每年增加65092人,年平均增长率为1.07%。
1990-2000年与2000-2010年前后两个10年相比,后10年比前10年人口净增减少73.8万人,增长率和年平均增长率则从前10年的33%和2.8%,下降为后10年的11.26%和1.07%。
全市人口增长趋缓,增幅呈下降趋势。
三、家庭户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中,家庭户[4]2099404户,家庭户人口为5726200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73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05人减少0.32人。
四、性别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为3306182人,占51.40%;女性为3126030人,占48.60%。
常住人口性别比为105.76(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10.89下降5.13。
五、年龄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996859人,占15.50%;15-59岁人口为4657265人,占72.41%;60岁及以上人口为778088人,占12.0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538231人,占8.37%。
第1篇一、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全国人口普查条例》规定,我国于2020年11月1日零时起开展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本次普查全面查清了我国人口数量、结构、分布、城乡住房等方面情况,为科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本报告将基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对人口普查结果进行深入分析,旨在为政府、社会和学术界提供参考。
二、人口总量与增长1. 人口总量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总人口为14.11亿人,较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13.39亿人增加了7100多万人,增长率为5.38%。
其中,男性人口为7.23亿人,女性人口为6.88亿人。
2. 人口增长速度我国人口增长速度有所放缓。
从2010年到2020年,我国人口年均增长率为0.53%,较上一个十年(2000-2010年)的0.57%有所下降。
这表明我国人口增长进入新常态。
三、人口结构1. 年龄结构(1)0-14岁人口:我国0-14岁人口为2.64亿人,占总人口的18.54%。
与2010年相比,0-14岁人口比重上升1.35个百分点。
(2)15-59岁人口:我国15-59岁人口为8.96亿人,占总人口的63.35%。
与2010年相比,15-59岁人口比重下降6.79个百分点。
(3)60岁及以上人口: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亿人,占总人口的18.70%。
与2010年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5.44个百分点。
2. 性别结构我国男性人口为7.23亿人,女性人口为6.88亿人,性别比为104.61。
与2010年相比,性别比有所下降。
3. 城乡结构我国城镇人口为9.01亿人,占总人口的63.89%。
与2010年相比,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4.21个百分点。
四、人口分布1. 地区分布(1)东部地区:我国东部地区人口为4.44亿人,占总人口的31.82%。
与2010年相比,东部地区人口比重上升2.15个百分点。
本报讯 (记者蒋彦鑫)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日前做客人民网时表示,全国人口普查中,无户籍人员大约1300万人,其中绝大多数为超生人员,极个别的人户口正在办理期间。
统计的总人口中,劳动力资源9.2亿人。
过去十年少生5600万人马建堂表示,此次普查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人口13.4亿,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净增加7390万,比上一个10年少生了5600多万人。
这意味着我国人口总量得到了有效控制。
从人口素质看,此次普查发现,每10万的居民中受过大学教育的8900多人,10年前只有3600多人;二是这次普查文盲率只有4.08%了,比10年前下降了很多,这说明我国居民的受教育程度有了很大提高。
从总数看,有大学程度的人口2010年比2000年增加了7393万人。
从人员年龄结构看,按照统计口径,0-14岁叫少儿人口,不是劳动力资源;60岁以上的人进入了退休年龄,也不是劳动力资源。
满15岁而不到60岁人口是劳动力资源,这次人口普查全国劳动力资源人口是92148万。
怎么来看待这个9.2亿劳动力资源?马建堂表示,该数据比2000年的8.25亿增加了将近1亿人。
据人口专家预测,中国未来10年每年适龄劳动力资源都能稳定在9亿左右。
所以中国还有9亿劳动力,至少是“十二五”期间,劳动力供应总体是充裕的。
但从2013年以后,我国的劳动力资源会逐步下降。
2020年以后会下降得更快些。
人口普查全国耗资80亿针对此次人口普查所花的经费,马建堂表示,普查经费是各级财政分级负担。
财政部安排了12.5亿经费,其中5亿是给普查员的补助,其他的7.5亿全是普查的物资、材料的购买支出,包括普查表印制费用。
国家发改委安排了2亿多,用于国家统计局和地方统计局数据处理设备的更新和配套。
除了中央的资金支持,省、市、县政府也筹集了一部分经费,全国加在一起大概80亿。
现将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分地区的常住人口[2]有关数据公布如下:地区人口数(人)比重[4](%)2000年 2010年全国合计[3] 1339724852 100 100北京市 19612368 1.09 1.46天津市 12938224 0.79 0.97河北省 71854202 5.33 5.36山西省 35712111 2.60 2.67辽宁省 43746323 3.35 3.27吉林省 27462297 2.16 2.05黑龙江省 38312224 2.91 2.86上海市 23019148 1.32 1.72江苏省 78659903 5.88 5.87浙江省 54426891 3.69 4.06安徽省 59500510 4.73 4.44福建省 36894216 2.74 2.75江西省 44567475 3.27 3.33山东省 95793065 7.17 7.15河南省 94023567 7.31 7.02湖北省 57237740 4.76 4.27湖南省 65683722 5.09 4.90广东省 104303132 6.83 7.79广西壮族自治区 46026629 3.55 3.44 海南省 8671518 0.62 0.65重庆市 28846170 2.44 2.15四川省 80418200 6.58 6.00贵州省 34746468 2.78 2.59云南省 45966239 3.39 3.43西藏自治区 3002166 0.21 0.22陕西省 37327378 2.85 2.79甘肃省 25575254 2.02 1.91青海省 5626722 0.41 0.4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1813334 1.52 1.63现役军人 2300000难以确定常住地 4649985注释:[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汇总数。
佛山第六次人口普查大数据分析报告佛山,这座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的城市,一直以来都是经济发展的活跃之地。
第六次人口普查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佛山人口状况的契机,通过对这些大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洞察佛山的人口结构、分布、发展趋势等重要方面,为城市的规划、政策制定和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依据。
一、佛山人口总量及增长情况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佛山的常住人口总数达到了_____人。
与前一次人口普查相比,呈现出了一定的增长态势。
这一增长反映了佛山在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吸引力不断增强。
人口的增长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首先,佛山经济的持续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吸引了外来人口的流入;其次,城市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好的生活条件,促使人口的聚集;此外,佛山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增加,进一步推动了人口的增长。
二、佛山人口的性别构成在性别构成方面,佛山男性人口占比为____%,女性人口占比为____%。
总体上性别比例较为均衡,但在不同年龄段和地区仍存在一定的差异。
从年龄分组来看,在劳动年龄人口中,性别比例相对较为平衡;而在老年人口中,女性比例略高于男性。
这可能与女性的平均寿命相对较长有关。
从地区分布来看,某些产业集中的区域可能由于行业特点导致性别比例有所偏差。
例如,以制造业为主的地区可能男性劳动力相对较多。
三、佛山人口的年龄结构佛山人口的年龄结构呈现出一定的特点。
0-14 岁的少年儿童人口占比为____%,15-64 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为____%,65 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比为____%。
劳动年龄人口占比较高,这为佛山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
但同时,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口的比例逐渐上升,这也给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带来了挑战。
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佛山需要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障体系,加强医疗卫生服务,发展老年产业,以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 20091061125 地旅系09级1班第六次人口普查城乡人口统计口径其定义有两种口径:第一种口径(按行政建制)市人口:市管辖区域内的全部人口(含市辖镇,不含市辖区县);镇人口:县辖镇的全部人口(不含市辖镇);县人口:县辖乡人口。
第二种口径(按常住人口划分)市人口:设区的市的区人口和不设区的市所辖的街道人口;镇人口:不设区的市所辖镇的居民委员会人口和县辖镇的居民委员会人口;县人口:除上述两种人口以外的全部人口。
注:1952-1980年数据为第一种口径的数据,1982年以后的数据为第二种口径的数据。
统计上划分城乡的规定(国务院于2008年7月12日国函[2008]60号批复)一、为了科学、真实地反映我国现阶段城乡人口、社会和经济发展情况,准确评价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制定本规定。
二、本规定作为统计上划分城乡的依据,不改变现有的行政区划、隶属关系、管理权限和机构编制,以及土地规划、城乡规划等有关规定。
三、本规定以我国的行政区划为基础,以民政部门确认的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辖区为划分对象,以实际建设为划分依据,将我国的地域划分为城镇和乡村。
实际建设是指已建成或在建的公共设施、居住设施和其它设施。
四、城镇包括城区和镇区。
城区是指在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区、市政府驻地的实际建设连接到的居民委员会和其他区域。
镇区是指在城区以外的县人民政府驻地和其他镇,政府驻地的实际建设连接到的居民委员会和其他区域。
与政府驻地的实际建设不连接,且常住人口在3000人以上的独立的工矿区、开发区、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等特殊区域及农场、林场的场部驻地视为镇区。
五、乡村是指本规定划定的城镇以外的区域。
六、本规定由国家统计部门负责解释。
七、本规定自2008年8月1日起施行。
《关于统计上划分城乡的暂行规定》的说明一、实施范围——本《规定》的实施范围为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域。
(一)《规定》中的城区在下列行政区域内确定:1.市辖区;2.不设区的市(包括不设区的地级市和县级市)。
专家解读xx第6次人口普查数据日前,我市第六次人口普查(以下简称“六普”)主要数据正式公布。
这次普查距上次我市人口普查已超过10年,我市的人口总量和人口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带着这些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记者采访了社会学、人口学、统计学方面的专家,为读者一一解读这些数据。
一、全市总人口: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桂林市总人口为498.84万人。
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五普”)的483.28万人相比,十年间共增加15.56万人,增长3.22%,年平均增长率为0.32%,比“四普”到“五普”十年间年平均增长率0.67%下降0.35个百分点。
“从这里可以看出,桂林市总人口的年平均增长率(0.32%)低于全国人口的年平均增长率。
”广西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副院长、社会学博士肖富群这样说。
肖富群在社会学、统计学、人口学方面颇有研究。
他表示“四普”到“五普”十年间“五普”到“六普”十年间,我国人口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07%、0.57%,高出桂林市同期人口年平均增长率0.4%、0.25%。
肖富群分析,桂林市的人口增长已经进入“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阶段。
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已经与发达地区类似。
预计至20年,桂林市人口数量进入相对稳定的时期,不会有大的增长或下降。
这也说明,桂林市很好地执行了计划生育政策。
“五普”到“六普”十年间的人口年平均增长率低于本市“四普”到“五普”十年间的年平均增长率,更低于全国同期的年平均增长率,有效遏制了人口过快增长,保持了低生育水平。
二、家庭户人口:三口之家趋势明显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目前,桂林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144.84万户,家庭户人口为451.05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1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7人减少0.36人。
“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由3.47人降低到3.11人,表明家庭规模的小型化,体现家庭规模现代化的变迁趋势。
六普人口数据分析0614六普人口数据分析0614引言六普人口数据指的是中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统计数据。
本文将对于该数据进行分析,以探讨中国的人口状况、人口分布和人口变化趋势等问题。
人口总量分析根据六普人口数据,截至2020年12月31日,中国大陆总人口为14.92亿人。
与上一次人口普查相比,总人口增长了72.06万人,增长率为0.47%。
人口总量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但增速明显放缓。
人口性别比分析根据六普人口数据,中国大陆的性别比为105.07,即每100个女性对应105.07个男性。
这意味着男性相对于女性略多。
性别比在不同地区存在一定差异,具体差异需要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人口分布分析根据六普人口数据,中国的人口分布非常不均衡。
东部沿海地区是人口较为密集的地区,尤其是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
人口数量相对较低的地区主要集中在西部和东北地区。
人口分布的不均衡性会对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城镇化水平分析根据六普人口数据,中国大陆的城镇化率为63.89%。
城镇化率是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城镇化进程在过去几十年中迅速发展,从1978年的17.92%逐渐提高至目前的63.89%。
城镇化进程对经济结构、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人口老龄化分析根据六普人口数据,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8.70%。
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比重的增加。
这一比例在全球范围内属于较高水平,表明中国面临着严峻的人口老龄化挑战。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保障、医疗服务和经济发展都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人口流动分析根据六普人口数据,流动人口(指长期在常住地以外的居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7.90%。
人口流动是指人口在不同地区之间的迁移和流动。
在中国,人口流动主要是由于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人口流动对于资源配置、社会发展和公共服务等方面都带来了一系列挑战。
结论从六普人口数据分析可以看出,中国的人口总量仍在增长,但增速明显放缓。
六普人口数据分析0614六普人口数据分析06141. 引言2. 全国人口总量根据六普数据,截至2023年底,中国的总人口数量为14.53亿人。
相较于上一次人口普查(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国总人口增长了约5.38%。
3. 性别比例在全国总人口中,男性人口约为6.61亿人,占总人口比例为45.4%;女性人口约为7.92亿人,占总人口比例为54.6%。
性别比例为100:120.5,即每100名女性对应120.5名男性。
4. 年龄结构在整体年龄结构上,中国人口呈现出老龄化趋势。
60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18.7%,超过了1/6。
相反,15岁以下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17.95%。
5. 城乡人口比例六普数据显示,城镇人口数量为8.08亿人,占总人口比例为55.7%;农村人口数量为6.45亿人,占总人口比例为44.3%。
城市化发展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6. 人口流入与流出人口流入指的是人口迁入某一地区的数量,而人口流出则是人口迁出某一地区的数量。
根据六普数据,人口流入量最大的省份为广东,人口流出量最大的省份为河南。
7. 人口密度人口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的人口数量。
根据六普数据,中国的人口密度约为145人/平方千米。
在省份层面上,北京的人口密度最高,达到了1100人/平方千米。
8. 少数民族人口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人口的地域分布广泛。
根据六普数据,少数民族人口约为1.4亿人,占总人口比例为9.7%。
少数民族人口较集中的省份有云南、贵州和广西等。
9.通过对六普人口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人口的一些基本情况和变化趋势。
总人口数量的增长、性别比例的不平衡、老龄化趋势、城市化发展等都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这些数据为社会发展和公共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六普人口数据分析0614本文分析了中国的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以了解中国人口的变化和特征。
本次普查于2023年进行,主要统计了人口数量、性别比例、城乡分布、年龄结构等方面的数据。
人口数量根据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总人口数量为14.93亿人,比上一次全国人口普查(2010年)增加了7200万人。
这意味着中国的总人口在过去十年中平均每年增长约为7200万人。
性别比例中国的性别比例一直备受关注。
根据本次普查数据,中国的性别比例为105.07,即每100位女性对应105.07位男性。
与前一次普查相比,性别比例有所下降,但男性相对较多的现象仍然存在。
城乡分布中国的人口分布主要集中在城市地区。
数据显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63.89%,而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36.11%。
与上一次普查相比,城市人口增长较快,表明城市化进程加速。
年龄结构人口的年龄结构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本次普查显示,中国的老龄化问题越来越突出。
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8.70%,比上一次普查增加了3.91个百分点。
而0-14岁的未成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7.95%,相对而言有所下降。
城市人口流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人口涌向城市。
本次普查显示,中国的城市人口中有约3300万人为外来人口,占总人口的2.22%。
外来人口主要集中在经济发展较好的一线城市和沿海地区。
,通过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人口的变化趋势和特征。
人口数量增长较快,城市人口比例不断提高,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
这些数据对于制定国家人口政策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赣州章贡区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
——人口结构的变化
0907079092 廖菁2000年2010年
地区人口数
(万人)
人口比重性别比
人口数
(万人)
人口比重性别比
章贡区
总人
口
49.46 100.00% 50.95 100.00%
男人
总数
25.43 51.42%
105.83
25.92 50.87%
103.60 女人
总数
24.03 48.58% 25.02 49.11%
0-14
岁
8.94 18.08% 8.20 16.09%
15-64
岁
37.36 75.54% 38.46 75.49%
65岁
以上
3.16 6.39%
4.28 8.40%
赣州地区
总人
口
739.69 100.00% 836.84 100.00%
男人
总数
378.55 51.18%
104.82
428.29 51.18%
104.99 女人
总数
361.14 48.82% 407.95 48.75%
0-14
岁
203.77 27.55% 205.29 24.53%
15-64
岁
487.25 65.87% 565.30 67.55%
65岁
以上
48.67 6.58% 66.25
7.92%
小结:在十年里,章贡区的人口共增加了85455人,增长20.2%,平均每年增加8546人,年平均增长率为2.05 %。
性别比由105.83下降到103.60,都低于赣州地区的性别比,性别结构较为平衡,属于赣州地区较为发达的综合性的城市。
少年组的人口比重为16.09%,小于赣州地区的总水平,小于30%,老年组的人口比重为8.70%,大于赣州地区的总水平,大于7%,年龄构成类型是老年型,老龄化比赣州地区额总水平要高,是赣州较为发达的地区。
0—1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47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0.49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96个百分点,老龄化速度加快。
老年组的比例上升会导致抚养系数的上升,消费的下降;少年组比例的上升会导致抚养系数的上升,但是消费趋势会增加,后备劳动力也会增加;抚养系数总的趋势是上升的,加重了社会的负担,但是有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发展。
总的人口结构没有较为明显的变化,较为平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