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燃气灶气密性的检验及漏气问题分析

燃气灶气密性的检验及漏气问题分析

燃气灶气密性的检验及漏气问题分析
燃气灶气密性的检验及漏气问题分析

燃气灶气密性的检验及漏气问题分析

1. 检验

国标GB16410—1996规定燃气灶的燃气通路气密性能检验技术要求:从燃气入口到燃气阀门,在4.2kPa压力下,漏气量≦0.07L/h(闭阀检验);自动控制阀门,在4.2kPa压力下,漏气量≦0.55L/h(闭阀检验);用0-1气点燃燃烧器,从燃气入口到燃烧器火孔无燃气泄漏现象(开阀检验)。标准在耐用性能要求规定:燃气旋塞阀,动作15000次后,气密性合格,不妨碍使用;熄火保护装置动作6000次后,气密性及开闭阀时间合格,不妨碍使用;电磁阀动作30000次后,气密性合格,不妨碍使用。

气密性能和阀门及阀门总成的耐用性能两项检验的气密性技术要求是相同的。气密性闭阀检验,安装安全保护装置的台式燃气灶(以下简称“台式灶”)和安装安全保护装置的嵌入式燃气灶(以下简称“新型灶”)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1是相同的。但气密性开阀检验,技术要求中从燃气入口至火孔的气密性检验只适合台式灶。因为新型灶的旋塞及电磁阀部位、阀后气管及接头密封部位、燃烧器的内气路部位气密性情况,在开阀状态下,按检验要求的试验方法是无法全面检查阀后气密性情况的。建议按下述试验方法对新型灶进行气密性检验。

气密性检验具体操作:

1.1.气密性检验按照燃气灶标准规定技术条件,用胶管连接仪器出气管口和新型灶进气管口,通气后检查连接胶管的各个气管接口有无气泡(用肥皂水等发泡剂),确定不漏进行气密性阀前检验,合格后再进行阀后检验。

1.2.阀前气密性检验(闭阀),燃气阀门为关闭状态,其余阀门打开(自动控制阀门检测:关闭自动控制阀门,其余阀门打开检验)观察测漏仪压力,检查阀前进气T型管、万向节、阀门及阀门与气管连接位置的气密性情况。

1.3.阀后气密性检验准备:

(1) 拆下影响检验燃气管路、气管接头、喷嘴接头、阀门、电磁阀等部件气密性的外壳、燃烧器等部件;

(2) 准备专用封闭喷嘴喷孔的橡胶塞杆或其它封闭喷嘴喷孔的专用工具。

1.4.阀后检验(开阀):(1)打开电磁阀和阀门检验:用橡胶塞杆堵住喷嘴出气口;用机械方法打开电磁阀,将阀门旋塞分别旋至开度最大和最小位置,观察测漏仪压力变化情况。检查阀后包括喷嘴连接螺纹间隙、旋塞的锥面密封、阀后气管及接头、电磁阀外密封垫与阀体接触面、燃烧器内气路的气密性情况。(2)关闭电磁阀,打开阀门检验:不封闭喷嘴出气口,将阀门旋塞旋至开度最大位置,观察测漏仪压力变化情况,检查电磁阀内推杆密封垫与阀体气路密封面的气密性情况;(3)打开电磁阀,关闭阀门检验:不封闭喷嘴出气口,用机械方法打开电磁阀,观察测漏仪压力变化情况,检查阀门单独关闭时旋塞密封面的气密性情况。

1.5.燃气灶的旋塞阀或其它类型的燃气灶阀门、熄火保护装置、电磁阀的耐用性能检验后,按气密性检验⑴—⑷条内容进行气密性检验。

2. 漏气问题分析

下面针对新型灶的气密性和旋塞、电磁阀、熄火保护装置耐用性能检测中发现的质量问题分类,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2.1.阀体旋塞漏气,原因有密封脂的种类不适合使用,密封脂涂层不均匀等,旋塞及旋塞孔锥面研磨不合格;应选用不易挥发,耐高温,密封性好的专用密封脂产品。严格涂层工艺,严格研磨工艺,检验不合格不组装。

2.2.旋塞内孔与顶针密封面漏气,原因有顶针密封垫与旋塞内孔密封部位设计不合理,有污物,弹簧弹力不符合设计要求,弹簧应选用设计钢材绕制并做好热处理,弹簧必须做压力试验;密封胶垫质量有问题,用优质密封胶垫;燃气灶应选用优质阀体,检验合格后组装。

2.3.喷嘴与气路连接部位漏气。原因有螺纹加工不规范,安装时螺纹没对正,喷嘴固定不正,使密封面不严。应严格螺纹加工工艺及加工检验,螺纹要对正安装,选用适合灶具使用温度要求的专用密封胶或密封脂。

2.4.管接头密封垫漏气,有密封垫质量差,密封垫没上正,拧紧扭矩过大或过小,等原因。应选用优质密封垫放正,用规定扭矩安装。

2.5.气管锥面密封不严漏气,气管锥面与气管接头锥度不一致或有划痕、杂质,毛刺,气管和接头锥面要严格按要求加工;气管弯角不规范,使管接口处同心度差,铜管弯角要做胎具样板,使弯角一致,经检验合格后安装。

2.6.燃烧器内气路漏气,因铸造砂眼或加工钻孔时钻透气路。应根据漏气原因改进铸造工艺及燃烧器气孔的设计。

2.7.电磁阀内密封垫与阀体气路漏气。原因密封面加工粗糙,有杂质或弹簧弹力不符合要求。密封面按设计要求加工,安装时清除密封面杂质,选用弹力合格的弹簧。阀门生产厂必须严格出厂检验,灶具生产厂对电磁阀分批抽检。

2.8.T型进气管、万向节、阀门进气管接头漏气。原因有密封垫不严,万向节设计不合理,O型圈变形,进气管有裂纹。应选用优质密封垫和O型圈,加工密封面要符合设计要求,安装时要清除杂质,进气管焊接要选用正确焊接方法并经过严格检验。要设计合适包装,运输方法要正确。能够防止震动、撞击引起的漏气。进气管口设计过滤网,可防止杂质混入堵塞气路或磨损阀门锥体密封面引起漏气

装置气密性检查方法汇总

装置气密性检查方法汇总 在高考及平时的化学测试中,装置气密性检查问题是考查热点,也是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现将其归纳如下: 一般说来,无论采用那种装置制取气体,在成套装置组装完毕装入反应物之前,必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以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装置气密性检验采用的一般方法是:通过气体发生器与附设的液体构成封闭体系,依据改变体系内压强时产生的现象(如气泡的生成,水柱的形成,液面的升降等)来判断装置气密性的好坏。在实际检验过程中,由于气体发生器结构不同,因此检验方法也有一定的差异。现就一些常见装置的检验方法总结如下,以供同学们参考。 1.如右图,此装置为最简易的制取气体装置,对于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主要是通过气 体受热后体积膨胀,压强增大。 把导管的一端插到水里,用手紧握(必要时可双手同时用)试管的外壁。如果水中的导管口处有气泡冒出,松开手,水在导管里形成了一段水柱,则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只有气密性良好的装置才能进行有关实验。 2. 对下图A所示的装置,要先向左边试管里加水封闭长颈漏斗的下口后再检查;对下图B 所示的装置,要先向漏斗里加水封闭漏斗颈后再检查;对下图C所示的装置,关闭导气管活塞,向长颈漏斗中加水后使之出现液面差,通过观察液面的变化,判断装置的气密性是否 良好。 A的具体方法为:通过漏斗加入一定量的水,使漏斗的下端管口浸没在液面以下,夹紧弹簧夹,再加入少量的水,停止加水后,漏斗中与试管中液面差(即水柱高度)保持不变,说明该装置不漏气。 3. 如图检查气密性方法:用止水夹夹住橡皮管,打开a,用酒精灯微热B,若导气管口有气泡产生,移开酒精灯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装置气密性的检验方法

装置气密性的检验方法 首先需要大家明确气密性检验是在组装完仪器后,加入药品前进行的,整个装置是空的(装置图中的药品视而不见),需要加入什么试剂(主要就是水)一定用文字说明。 先来分析。如果装置漏气,则装置内外压强始终保持一样,因此检验气密性需要改变压强。外部气压不能被改变,只能改变内部气压。改变压强有两个手段:改变内部温度和改变内部气体体积。 改变内压必须有个前提,即装置必须密闭,也就是和外部隔离(注意装置两头都需要观察是否已密闭)。产生密闭空间有两种方式:刚性密闭和柔性密闭。刚性密闭即关闭止水夹,关闭活塞等,柔性密闭即水封,将导管伸入液面下等。都做好准备后,可以开始分析、操作了。 改变内部温度: 降温不太好实现,而且降温的空间也不大,因此一般是升高内部气体温度,可以有两个常用手段。 如果装置比较小,仪器底面积比较小,比如试管加带导管的单孔塞。首先形成密闭空间,一头已经形成刚性密闭,另一头伸入烧杯中水的液面以下,形成柔性密闭。因为空间小,底面积小,直接用手捂,内部温度升高,内压增大,导管一侧就会有气泡冒出,但是注意此时并不能说明气密性好,因为升温过程迅速,气压快速增大,若有很小地方漏气,也不能迅速泄压,也会有气泡冒出。停止手捂,降温过程缓慢,若漏气,漏气处会流入空气来平衡压强,导管末端内不会有液面上升现象。若不漏气,因为已经出去气泡,恢复室温后,内部气体体积缩小,导管末端内会有液面上升,形成一段水柱。因此在出气泡后,一定接着表达:停止加热,导管内液面上升形成水柱,才能说明气密性良好,这是大家最容易丢掉的文字。

如果装置比较大,仪器底面积比较大,比如用圆底烧瓶作为反应容器,那么手捂带来的内部气体体积膨胀不明显,很难看到气泡和倒吸现象,需要改用酒精灯给圆底烧瓶加热,内部温度上升较大,体积膨胀很明显,就有明显现象了。其他参照上述手捂实验的操作要求表达即可。 这是一种气密性检验的方法。适用于简易装置,一般装置中没有像漏斗这样的仪器,就是一个简单的发生装置加带导管的单孔塞。 深圳市富源达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总部设在龙岗区布吉深惠路134号五楼西座,是一家技术力量雄厚的专业的防水测试设备生产厂家,拥有多年的生产和技术开发经验,现主要产品是:试水机,试漏机,测漏机,检漏机,试漏仪,测漏仪,检漏仪,气密性检测设备,防水测试机,防水测试仪,防水测试设备,0-50度试水机,六头/十头真空试水机,水压真空两用试水机等。公司产品远销香港、台湾、日本、韩国、印度、马来西亚、新加坡、士耳其、新西兰、美国、德国等。

各种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方法归纳

各种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方法归纳 一般说来,无论采用那种装置制取气体,在成套装置组装完毕装入反应物之前,必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以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装置气密性的检查这类题目变化很多,很多同学经常出错,因此,无论是从实验还是从理论、应试诸方面,都需要我们掌握好装置气密性检查的原理、方法及解题思路 气密性检查思路: 使要检查气密性装置(及附加的装置)构成一个封闭体系,其系统内有一部分气体,设法改变体系内气体压强(改变温度、鼓气),观察产生的现象(水柱、水面升降、气泡等),以判断装置气密性的好坏。写方案时既要说明操作方法,又要说明观察到的现象,还要说明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的标准,三者缺一不可。 考核的问题有二:一是怎样增大体系内气体的压强;二是能否正确地描述实验现象。通过对问题的回答,考核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具体步骤: 观察装置出口数目,若有多个出口,则通过关闭止水夹、分液漏斗活塞或用水封等方法,使装置构成封闭体系。 采用改变温度、加水增压法、鼓气法等改变封闭体系内气体压强。 观察水柱、水面升降、气泡等现象得出结论。 注:若连接的仪器很多,应分段检查。 气密性检查的三种基本方法.改变气体温度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加水加压法检查装置气密性.鼓气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鼓气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例如: 方 案 操作现象结论 1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淹没长颈 漏斗下端管口;用嘴对着导管口 吹气。 试管中的水沿 长颈漏斗向上 移动 实验装 置不漏 气 2 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淹没长颈 漏斗下端管口;用嘴对着导管口 吸气。 长颈漏斗下端 口有大量气泡 冒出 实验装 置不漏 气 装置气密性的检验,原理通常是想办法造成装置不同部位气体有压强差,并产生某种明显的现 象。使气压增大的常见方法有:①对容积较大的容器加热(用手、热毛巾、或微火)容器内受热气体膨胀,压强变大,现象是从导管出口(应浸没在水下)排出气泡,冷却时气体收缩,液体回流填补被排出的气体原来的位置,从而形成一段液柱;②通过漏斗向密闭容器内加水,水占领一定空间使容器内气体压强变大。现象是使加水的漏斗颈中的水被下方的气体“托住”,形成一段稳定的液柱。叙述上要注意细节描述的严密如: 1.将导管末端浸入水中(或是加水或是插入)。 2.要注意关闭或者开启某些气体通道的活塞或弹簧夹。 3.关闭分液漏斗活塞,或加水至“将长颈漏斗下口浸没”等。 一、基本方法:①受热法:将装置只留下1个出口,并先将该出口的导管插入水中,后采用微热(手捂、热毛巾捂、酒精灯微热等),使装置内的气体膨胀。观察插入水中的导管是否有气泡。停止微热后,导管是否出现水柱。②压水法:如启普发生器气密性检查③吹气法(不常用,略)二、基本步骤:①观察气体出口数目,若有多个出口,则通过关闭止水夹、分液漏斗活塞或用水封等方法,只装置只剩一个气体出口。②采用加热法、水压法、吹气法等进行检查 ③观察气泡、水柱等现象得出结论。注:若连接的仪器很多,应分段检查。 三、实例 【例1】如何检查图A装置的气密性方法:如图B将导管出口埋入水中,用手掌或热毛巾焐 容积大的部位,看水中的管口是否有气泡逸出,过一 会儿移开焐的手掌或毛巾,观察浸入水中的导管末端有 无水上升形成水柱。若焐时有气泡溢出,移开焐的手掌 或毛巾,有水柱形成,说明装置不漏气。

中学化学几种制气装置气密性的检验方法

中学化学几种常见制气装置气密性的检验方法 黄明建 1、实验室制氧或制氨装置的气密性检查,装置如图1所示。 【方法】先将导气管一端管口浸没在水槽中的水里,双手握住试管,当观察到 时,松开双手,又观察到,表明该装置不漏气。 注意事项:。 【参考答案】导管口有若干个气泡逸出,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注:这种方法可称作微热法。)注意事项:若气温高于体温时,应改用热毛巾或酒精灯微热试管。 2、实验室制氢气或CO2装置的气密性检查装置如图2所示(该装置设计应用了启普发生器原理) 【方法】先,再通过向试管中注水,若观察到 ,表明该装置不漏气。

【参考答案】关闭止水夹,长颈漏斗,漏斗与试管中的液面形成了稳定的水位差。 3、见图3,该装置适用于用液体和固体(或液体)反应制气体。例如,用于高锰酸钾和浓盐酸制氯气,或用浓氨水与碱石灰制氨气,或用饱和食盐水与电石制乙炔等。 你认为该装置还可用于制哪些气体?。 检验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参考答案】该装置还可用于制H2、CO2、SO2、O2、NO2等。 注水法:先用止水夹夹紧橡胶导管,再向分液漏斗中注入适量水,打开活塞后,若漏斗中的水不能滴入烧瓶,液面稳定在一定高度不变,表明该装置不漏气。 4、展台上图4所示装置已放置了一段时间,你认 为该装置气密性如何?理由是: 在实验室,该装置可用于制哪些气体? 【参考答案】该装置气密性良好,因为图中显示长 颈漏斗与广口瓶内液面已经形成了一个稳定的水位差。 该装置可用于制H2、CO2等气体。 不宜用于制SO2、H2S、NO2、Cl2等有毒有害气体。 图4 【观察提示】 图中分液漏斗的活塞 处于开启状态,漏斗中的水并没有流入烧瓶),证明该装置确实不漏气。 原理:向密闭装置内注水时,会使装置内气体压强大于外界大气压,阻止漏斗中的水继续进入烧瓶,因而形成水位差。

各种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方法归纳

各种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方法归纳 一、基本方法: ①受热法:将装置只留下1个出口,并先将该出口的导管插入水中,后采用微热(手捂、热毛巾捂、酒精灯微热等),使装置内的气体膨胀。观察插入水中的导管是否有气泡。停止微热后,导管是否出现水柱。 ②压水法:如启普发生器气密性检查 ③吹气法(不常用,略) 二、基本步骤: ①观察气体出口数目,若有多个出口,则通过关闭止水夹、分液漏斗活塞或用水封等方法,只装置只剩一个气体出口。 ②采用加热法、水压法、吹气法等进行检查 ③观察气泡、水柱等现象得出结论。 注:若连接的仪器很多,应分段检查。 三、实例 【例1】如何检查图A装置的气密性 图A图B 方法:如图B将导管出口埋入水中,用手掌或热毛巾焐容积大的部位,看水中的管口是否有气泡逸出,过一会儿移开焐的手掌或毛巾,观察浸入水中的导管末端有无水上升形成水柱。若焐时有气泡溢出,移开焐的手掌或毛巾,有水柱形成,说明装置不漏气。 【例2】请检查下面装置的气密性 方法: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将将导气管插入烧杯中水中,用酒精灯微热园底烧瓶,若导管末端产生气泡,停止微热,有水柱形成,说明装置不漏气。 【例3】启普发生器气密性检查的方法,

图A 图B 图C 方法:如图所示。关闭导气管活塞,从球形漏斗上口注入水,待球形漏斗下口完全浸没于水中后,继续加入适量水到球形漏斗球体高度约1/2处,做好水位记号静置几分钟,水位下降的说明漏气,不下降的说明不漏气。 【例4】检查下面有长颈漏斗的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 方法1:同启普发生器。…若颈中形成水柱,静置数分钟颈中液柱不下降,说明气密性良好,否则说明有漏气现象。 方法2:向导管口吹气,漏斗颈端是否有水柱上升用橡皮管夹夹紧橡皮管,静置片刻,观察长颈漏斗颈端的水柱是否下落若吹气时有水柱上升,夹紧橡皮管后水柱不下落,说明气密性良好。 【例5】检查图A所示简易气体发生器的气密性。 图A 图B 方法:关闭K,把干燥管下端深度 ..浸入水中(图B所示),使干燥管内液体面低于烧杯中水的液面,静置一段时间,若液面差不变小,表明气密性良好。 【例6】 图A 图B

检查装置气密性方法小结

一般来说,无论采用那种装置制取气体,在成套装置组装完毕装入反应物之前,必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以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装置气密性检验采用的一般方法是:通过气体发生器与附设的液体构成封闭体系,依据改变体系内压强时产生的现象(如气泡的生成,水柱的形成,液面的升降等)来判断装置气密性的好坏。 1.如图1,此装置为最简易的制取气体装置,对于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主要是通过气体受热后体积膨胀,压强增大。 具体方法为:把导管口的下端浸入水中,用双手紧握试管。如果观察到导气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证明装置 不漏气。 注意:若外部气温较高,实验现象不明显,我们可以使用酒精灯对试管底部微微加热,但现象一定要注意撤走酒精灯后,导管中能形成一段水柱,并且一段时间不下降,才能说明气密性好。 2.如图2所示,此装置漏斗与大气相通,无法如上例那样进行检查。要进行其气密性检查,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使锥形瓶不直接 通过漏斗与大气相通。要解决这一问题,显而易见的用水(或液体) 做液封,从而实现这一目的。 具体方法为:从漏斗加入一定量的水,使漏斗的下端管口浸没在液面以下,夹紧弹簧夹,再加入少量的水,停止加水后,漏斗中与锥形瓶中液面差(即水柱高度)保持不变,说明该装置不漏气。 3.图3为启普发生器。该装置的原理与上图2的原理是一样的,但主要是该装置中弹簧夹被活塞代替。

具体方法为:关闭导气管上的活塞,从球形漏斗中 加入足量的水,使球形漏斗中出现水柱,水柱高度 在一段时间内保持不变,则说明装置不漏气。 4.图4为利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实验室装置,利用分液漏斗等仪器。这套装置与图2或图3不同,主要的原理与图1一样。 具体方法是:关闭分液漏斗上的活塞,把导气 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双手紧握试管底部。如果观 察到导气管口有气泡冒出,而且在松开手后,导管 中形成一段水柱,则证明装置气密性好,不会漏气。 一、使装置密封 密封是使装置与环境不再有气体交换。密封的方式有多种,可用胶塞、弹簧夹、水封等。 二、增大或减小装置内气体的体积 这步的实验原理为物理学的克拉柏龙方程。首先我们要考虑体积与温度、压强、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改变体积可以有不同的方式;其次还要考虑实验条件发生变化后这种方法的可行性,从而思维方式做及时的转变。 三、观察气液交界处的变化,然后作出气密性好坏的判断 例1.检验如图1所示装置的气密性。 按检验装置气密性的步骤,首先将该装置的管口用水封;第二,对于类似于大试管的体积比较小、器壁比较薄的仪器(如圆底烧瓶、锥型瓶等),都可采

中学化学实验:装置气密性检查方法

气密性检查方法 气密性检查是制取气体实验的前奏。气密性检查的方法是,在使所要检查的实验系统密封的条件下,通过一定方法,如加热法(改变温度),加水法(往系统内加水),或通入气体等,改变系统内的压强,导致系统内外压强不同,然后观察现象。若是用手捂或用酒精灯稍稍加热,主要观察导管末端是否有气泡产生;若是注入水,则观察是否形成水柱且不下降;若是通入气体,则看另一端是否有连续均匀的气泡产生。下面,通过一些典型装置加以说明。 1.加热法: 例1.如何检查下列装置的气密性 答:①把导管的一端插到水里,②用手紧握(必要时可双手同时用)试管(烧瓶)的外壁。 如果水中的导管口处有气泡冒出,松开手,水在导管里形成了一段稳定的水柱,则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例2,如何检查图2装置的气密性? 检查方法是:关上活塞,用另一根导管连接导管,然后将导 管末端浸入水中,再用手握住试管外壁,若导管末端有气泡 产生,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例3:实验前如何检查下列装置的气密性? 答:①在A(及E)中加入少量水,使水面刚刚没过A的漏斗颈(及E的导管口)的下端,②打开活塞a,③在烧瓶B(或玻璃管D)的底部加热,若A中漏斗颈内水面上升,且E中导管口有气泡逸出,说明装置不漏气。(若关闭活塞a,用同样的方法分别在烧瓶B底部和玻璃管D下部加热,分别检查活塞前后两部分是否漏气也可)。2.加水法 例1,如何检查图3装置的气密性? 答:①打开止水夹,往长颈漏斗中加 水使下端液封,②关闭止水夹继续 向长颈漏斗中加水至长颈漏斗与 试管中形成液面差,静至一段时间 液面差不变化说明装置气密性良 好 例2,如何检查图4装置的气密性? 答:打开止水夹,往长颈漏斗中加水使下端液封,然后从量气管处加水,使两端形成液面差,若一段时间液面差不下降,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3综合法 例1如何检查图5装置的气密性? 方法1:分别加水浸没锥形瓶中长颈漏斗的末端和集气瓶 中导管的末端,然后用热毛巾捂住洗气瓶,若 锥形瓶内液面长颈漏斗管内水柱上升(或长颈 漏斗管内液面与锥形瓶中液面形成液面差)和 集气瓶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说明该装置的气 密性良好。 方法2:先往长颈漏斗中加水使其形成液封,然后用止水夹夹住洗气瓶和集气瓶的橡皮导管处,再用手捂住洗气瓶。若长颈漏斗管中形成一段液柱且不下降,则说明气密性良好。 例2如何检查图6装置的气密性? 答①在试管A中加水浸没玻璃管口, ②轻轻向外拉动注射器的活塞,若浸没在 水中的玻璃导管口就有气泡冒出,则该装 置气密性完好.(需要指出的是,推动注射 器时通向试管的单向阀被关闭,水中不会 有任何现象。)

装置气密性检验的常用方法

装置气密性检验的常用方法 河南宏力学校高中部胡乔木 在化学实验中,对于气体的化学实验, 特别是有毒、有污染的气体的化学实验,它 们的实验装置在发生反应之前必须要经过气 密性检验这一步。装置的气密性检验是气体 的实验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操作环节,它 有时候往往影响着整个实验的成与败。在很多的实验题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单独对有关实验装置的气密性检验的方法的考查,其实,在实验题中考查装置气密性的检验方法是对学生动手实验操作能力进行检验的重要考查形式。所以说,对于实验装置的气密性检验,我们应当引以足够的重视。同时,我们还应当重点掌握常见的几种重要的装置气密性检验的方法,以及这些检验方法的操作原 理。 现将中学化学常见的几种检验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归纳如下。 1、微热法 这是中学化学检验装置气密性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也是最基本的装置气密性检验方法。这种检验方法的原理是利用气体受热膨胀之后从装置中逸出来,看到气泡冒出。具体的操作方法是这样的:将导气管b的末端插入水槽中,用手握住试管a或用酒精灯对其进行微热,这样试管a中的气体受热膨胀,在导气管末端会有气泡产生。在松开手或撤离酒精灯以后,导气管末端有一段水柱上升,则证明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不漏气。 详见下图示。

2、液差法 液差法是利用装置内外的压强差产生的“托力”将一段水柱托起,不再下降。对于不同的实验装置,利用液差法进行气密性检验的时候,所采取的实验操作方法是有所不同的。下面介绍两种常见的液差法检验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方法。 (1)启普发生器的气密性检验:关闭导气管活塞,向球形漏斗中加水,使得漏斗中的液面高于容器的液面,静置片刻后液面不再改变的时候即可证明启普发生器的气密性良 好。详见下图示。 (2)另一种气密性检验的方法,如下图所示。具体操作是这样的:连好仪器,向乙管中注入适量的水,,使得乙管的液面高于甲管的液面。静置片刻后,若液面保持不变则 证明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3、液封法 如下图所示,该装置的气密性检验的方法是这样的:关闭活塞K,向其中加入水至浸没长颈漏斗下端管口,若漏斗颈出现一段稳定的水柱,证明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各种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方法及答案

班级姓名 一、装置气密性的检查原则: 1、检验时利用装置自身的仪器,在没有特殊需要的情况下,往往是不可以随意添加其它仪器来检验装置气密性的。 2、在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时操作往往是使装置中的气体体积发生变化,但变化的程度要小,大幅度的变化是不能看出装置是否漏气的。 二、装置气密性的检查原理:一般说来,无论采用那种装置制取气体,在成套装置组装完毕装入反应物之前,必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以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装置气密性的检验,原理:通常是想办法造成装置不同部位气体有压强差,并产生某种明显的现象。装置气密性检验采用的一般方法是:通过气体发生器与附设的液体构成封闭体系,依据改变体系内压强时产生的现象(如气泡的生成,水柱的形成,液面的升降等)来判断装置气密性的好使气压增大的常见方法有:①对容积较大的容器加热(用手、热毛巾、或微火)容器内受热气体膨胀,压强变大,现象是从导管出口(应浸没在水下)排出气泡,冷却时气体收缩,液体回流填补被排出的气体原来的位置,从而形成一段液柱;②通过漏斗向密闭容器内加水,水占领一定空间使容器内气体压强变大。现象是使加水的漏斗颈中的水被下方的气体“托住”,形成一段稳定的液柱。 在叙述上要注意细节描述的严密性。如: 1.将导管末端浸入水中(或是加水或是插入)。 2.要注意关闭或者开启某些气体通道的活塞或弹簧夹。 3.关闭分液漏斗活塞,或加水至“将长颈漏斗下口浸没”等。 三、装置气密性的检查基本方法: 1.受热法:将装置只留下1个出口,并先将该出口的导管插入水中,后采用微热(手捂、热毛巾捂、酒精灯微热等),使装置内的气体膨胀。观察插入水中的导管是否有气泡。停止微热后,导管是否出现水柱。 2.压水法:如启普发生器气密性检查 四、装置气密性检查的基本步骤: 1.压水法,只装置只剩一个气体出口。 2.采用加热法、水压法等进行检查 3.观察气泡、水柱等现象得出结论。注:若连接的仪器很多,应分段检查。

气密性检验方法总结

气密性检验方法总结 例:对下列装置,不添加其他仪器无法检查气密性的是() 答案A解析B项利用液差法:夹紧弹簧夹,从长颈漏斗中向试管内加水,长颈漏斗中会形成一段液柱,停止加水后,通过液柱是否变化即可检查;C项利用加热(手捂)法:用酒精灯加热(或用手捂热)试管,通过观察烧杯中有无气泡以及导管中水柱是否变化即可检查;D 项利用抽气法:向外轻轻拉动注射器的活塞,通过观察浸没在水中的玻璃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即可检查。 以下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三套常见装置: (1)装置A、B在加入反应物前,怎样检查其气密性? (2)某同学准备用装置C制取SO2,并将制取的SO2依 次通入品红溶液、澄清石灰水、酸性KMnO4溶液的 试剂瓶,一次完成SO2的性质实验。上述装置中,在 反应前用手掌紧贴烧瓶外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观 察不到明显的现象,还可以用什么简单的方法来证明该装置不漏气。 答案(1)对装置A:将导管的出口浸入水槽的水中,手握住试管,有气泡从导管口逸出,放开手后,有少量水进入导管,且水柱保持一段时间不变,说明装置不漏气;对装置B:塞紧橡胶塞,夹紧弹簧夹后,从长颈漏斗注入一定量的水,使长颈漏斗内的水面高于试管内的水面,停止加水后,长颈漏斗中与试管中液面差保持不变,说明装置不漏气。 (2)反应前点燃酒精灯,加热烧瓶一小会儿。在盛放品红溶液、澄清石灰水、酸性KMnO4溶液的试剂瓶中出现气泡,停止加热后,浸没在溶液中的导管中上升一段水柱,且水柱保持一段时间不变,证明该装置不漏气。 解析(1)对装置A,可使试管受热造成体积膨胀而观察;对装置B,一般通过在关闭弹簧夹后加液形成一段液柱进行观察确定。 (2)装置C后由于有不少连续装置,空间较大,用手掌紧贴烧瓶外壁产生的微弱热量不足以产生明显现象,此时可通过提高温度(微热)的方法检查装置气密性。 装置气密性的检验方法与答题规范 装置气密性检查必须是在放入药品之前进行。 1.气密性检查的基本思路

案例库 项目八假设检验 回归分析与方差分析

项目八假设检验、回归分析与方差分析 实验3 方差分析 实验目的学习利用Mathematica求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 基本命令 1.调用线性回归软件包的命令<

中,向量Y是因变量,也称作响应变量.矩阵X称作设计矩阵, ?是参数向量??是误差向量? ????????DesignedRegress也是作一元和多元线性回归的命令, 它的应用范围更广些. 其格式与命令Regress的格式略有不同: DesignedRegress[设计矩阵X,因变量Y的值集合, RegressionReport ->{选项1, 选项2, 选项3,…}] RegressionReport(回归报告)可以包含:ParameterCITable(参数?的置信区间表???? ?PredictedResponse (因变量的预测值), MeanPredictionCITable(均值的预测区间), FitResiduals(拟合的残差), SummaryReport(总结性报告)等, 但不含BestFit. 实验准备—将方差分析问题纳入线性回归问题 在线性回归中, 把总的平方和分解为回归平方和与误差平方和之和, 并在输出中给出了方差分析表. 而在方差分析问题

中, 也把总的平方和分解为模型平方和与误差平方和之和, 其方法与线性回归中的方法相同. 因此只要把方差分析问题转化为线性模型的问题, 就可以利用线性回归中的设计回归命令DesignedRegress 做方差分析. 单因素试验方差分析的模型是 ?? ? ??==+=. ,,2,1;,,2,1,),,0(~,2s j n i N Y j ij ij ij j ij ΛΛ独立各εσεεμ (3.1) 上式也可改写成 ?? ? ??===+-+==+=.,,2,1;,,2,1,),,0(~; ,,3,2,)(, ,,2,1,2111111s j n i N s j Y n i Y j ij ij ij j ij i i ΛΛΛΛ独立各εσεεμμμεμ (3.2) 给定具体数据后, 还可(2.2)式写成线性模型的形式:

最新多元统计分析第三章 假设检验与方差分析

多元统计分析第三章假设检验与方差分析

第3章 多元正态总体的假设检验与方差分析 从本章开始,我们开始转入多元统计方法和统计模型的学习。统计学分析处理的对象是带有随机性的数据。按照随机排列、重复、局部控制、正交等原则设计一个试验,通过试验结果形成样本信息(通常以数据的形式),再根据样本进行统计推断,是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由于试验指标常为多个数量指标,故常设试验结果所形成的总体为多元正态总体,这是本章理论方法研究的出发点。 所谓统计推断就是根据从总体中观测到的部分数据对总体中我们感兴趣的未知部分作出推测,这种推测必然伴有某种程度的不确定性,需要用概率来表明其可靠程度。统计推断的任务是“观察现象,提取信息,建立模型,作出推断”。 统计推断有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两大类问题,其统计推断目的不同。参数估计问题回答诸如“未知参数θ的值有多大?”之类的问题,而假设检验回答诸如“未知参数θ的值是0θ吗?”之类的问题。本章主要讨论多元正态总体的假设检验方法及其实际应用,我们将对一元正态总体情形作一简单回顾,然后将介绍单个总体均值的推断, 两个总体均值的比较推断,多个总体均值的比较检验和协方差阵的推断等。 3.1一元正态总体情形的回顾 一、 假设检验 在假设检验问题中通常有两个统计假设(简称假设),一个作为原假设(或称零假设),另一个作为备择假设(或称对立假设),分别记为0H 和1H 。 1、显著性检验 为便于表述,假定考虑假设检验问题:设1X ,2X ,…,n X 来自总体),(2 σμN 的样本,我们要检验假设 100:,:μμμμ≠=H H (3.1) 原假设0H 与备择假设1H 应相互排斥,两者有且只有一个正确。备择假设的意思是,一旦否定原假设0H ,我们就选择已准备的假设1H 。 当2 σ已知时,用统计量n X z σ μ -=

(完整版)高考化学科之各种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方法归纳

2016高考理综化学科--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归纳 一、基本方法:①受热法;②压水法;③吹气法。 二、操作要求: ①形成封闭出口; ②采用加热法、水压法、吹气法等进行检查; ③观察气泡、水柱等现象得出结论; ④若连接的仪器很多,应分段检查。 三、实例: 【例1】检查图A装置的气密性 图A 图B 方法:将导管出口埋入水中,用手掌或热毛巾焐容积大的部位,看水中的管口是否有气泡逸出,过一会儿移开焐的手掌或毛巾,观察浸入水中的导管末端有无水上升形成水柱。若焐时有气泡溢出,移开焐的手掌或毛巾,有水柱形成,说明装置不漏气。 【例2】检查下图装置的气密性 方法: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将将导气管插入烧杯中水中,用酒精灯微热圆底烧瓶,若导管末端产生气泡,停止微热,有水柱形成,说明装置不漏气。 【例3】检查下图装置的气密性 方法:用止水夹夹住橡皮管,打开a,用酒精灯微热B,若导气管口有气泡产生,移开酒精灯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例4】如图 (1)如何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2)若用手捂热现象不明显,该怎样检验该装置的气密性? 解答: (1)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将干燥管末端的管口放入水中,用手紧捂烧瓶,c中有气泡产生,松开手冷却,有少量水进入干燥管并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表明装置不漏气。 (2)方法1: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将干燥管末端的管口放入水中,用酒精灯小心加热烧瓶B,c有气泡产生,移开酒精灯冷却,有少量水进入干燥管并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表明装置不漏气。 方法2:在干燥管尾端接一小段橡皮管,用止水夹夹紧橡皮管,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通过分液漏斗向烧瓶加水,若加水一定量之后,分液漏斗中水不再滴下,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例5】检查启普发生器的气密性 图A 图B 图C 叙述1:关闭导气管活塞,从球形漏斗上口注入水,待球形漏斗下口完全浸没于水中后,继续加入适量水到球形漏斗球体高度约1/2处,做好水位记号。静置几分钟,水位下降的说明漏气,不下降的说明不漏气。 叙述2:关闭导气管上的活塞,从球形漏斗中加入足量的水,使球形漏斗中出现水柱,水柱高度在一段时间内保持不变,则说明装置不漏气。 【例6A】检查下面有长颈漏斗的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 方法1:同启普发生器。关闭导气管活塞,从球形漏斗上口注入水,待球形漏斗下口完全浸没于水中后,继续加入适量水到球形漏斗球体高度约1/2处,做好水位记号。若颈中形成水柱,静置数分钟颈中液柱不下降,说明气密性良好,否则说明有漏气现象。 方法2:向导管口吹气,漏斗颈端是否有水柱上升用橡皮管夹夹紧橡皮管,静置片刻,观察长颈漏斗颈端的水柱是否下落若吹气时有水柱上升,夹紧橡皮管后水柱不下落,说明气密性良好。

各种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方法及答案

装置气密性检查练习 【1】请检查下面装置的气密性 方法: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将导气管插入烧杯的水中, 用酒精灯微热圆底烧瓶。若导管末端产生气泡,停止加热, 导管中有一段水柱形成,说明装置不漏气 【2】启普发生器气密性检查的方法: 方法:关闭导管活塞(e),从球形漏斗上口注入水, 使球形漏斗下端完全浸没于水中后,继续加水使 球形漏斗中水面高于反应容器,静置一段时间, 若液面高度差不变,则装置不漏气 【3】检查下面有长颈漏斗的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 方法:塞紧橡皮塞,关闭止水夹K,从长颈漏斗上口注 入水,使水浸过长颈漏斗下端,继续加水使长颈漏斗中 水面高于试管中水面静置一段时间,若液面高度差不变, 则装置不漏气 【4】检查图A所示简易气体发生器的气密性。 方法: 塞紧橡皮塞,在烧杯中加入适量水,关闭止水夹K , 把干燥管下端深度浸入水中,使干燥管内液面低于烧杯中 水的液面,静置一段时间,若液面高度差不变,则装置不 漏气 【5】检查图A所示简易气体发生器的气密性 方法:塞紧橡皮塞,关闭导管活塞K,从U型管右管注入水,

到U型管右管液面高于左管液面一段液柱, 静置一段时间,若液面高度差不变,则装置不漏气 【6】如下图所示为制取氯气的实验装置:盛放药品前,怎样检验此装置的气密性? 方法:向B、D中加水使导管口浸没在水面下,关闭分液漏斗 活塞,关闭活塞K,微热A中的圆底烧瓶,B中长颈漏斗内液 面上升,打开活塞K,D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停止 加热D中导管内倒吸入一段水柱,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7】如何检查下面装置的气密性? 方法:向b、e中加水浸没长导管的下端,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微热a中的烧瓶,e中导管口 有气泡冒出,停止加热e中导管内倒吸入一段水柱,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8】如何检查下面装置的气密性? 方法:塞紧橡皮塞,向A中加水浸没导管下端,向外 轻轻拉动注射器的活塞,浸没在水中的玻璃导管口有 气泡冒出,则证明气密性良好 【9】如何检查下面装置的气密性? 方法:塞紧橡皮塞,向乙管中注入适量水,使乙管液面高于甲 管液面, 静置片刻,若液面高度差保持不变,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假设检验与方差分析

实验四 假设检验 实验目的:通过此实验熟练掌握如何利用假设检验工具根据不同条件 选择相应检验工具进行检验,有助于学习者理解假设检验的过程及结果 实验要求:能够运用Excel 对总体均值进行假设检验,学会针对实际 背景提出原假设和备择假设来检验实际问题,并根据检验结果作出符合统计学原理和实际情况的判断和结论,加深对统计学方法的广泛应用背景的理解 假设检验与区间估计两者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二者用的是同一个样本、同一个统计量、同一种分布,所以也可以用区间估计进行假设检验,两者结论是一致的。在Excel 中进行假设检验,除可按区间估计过程用公式和逆函数计算外,还备有专用的假设检验工具,包括Z —检验工具、T —检验工具和F —检验工具。使用这些工具,可以直接根据样本数据进行计算,一次给出检验统计量、单尾和双尾临界值以及小于或等于临界值的概率等所需要的数值。实验四主要介绍假设检验工具的使用。 一、假设检验的一般过程 假设检验主要是根据计算出的检验统计量与相应临界值比较,作出拒绝或接受原假设的决定。 根据全国汽车经销商协会报道,旧车的平均销售价格是10192美元。堪萨斯城某旧车经销处的一名经理检查了近期在该经销处销售的100辆旧车。结果样本平均价格是9300美元,样本标准差是4500美元。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检验H 0:10192≥μ H 1:10192<μ。问:假设检验的结论是什么?这名经理接下来可能会采取什么行动? 本例由于样本容量比较大,其均值近似服从正态分布,总体方差未知,需要用样本标准差来代替,选择T 统计量进行检验。T 统计量的计算公式如下:

)1(~1 0--= -n t n s x t n μ 单击任一空单元格,输入“=(9300-10192)/(4500/SQRT(100))”,回车确认,得出t 统计量为-1.982。单击另一空单元格,输入“=TINV(0.025,99)”,回车确认,得出t 分布的右临界值为2.276。因为276.2982.1<-,所以不拒绝原假设,认为此旧车经销处旧汽车平均销售价格不小于10192美元。那么接下来这名经理会采取什么相应行动?(请读者思考)。 本例主要介绍了假设检验的一般过程,利用Excel 的公式和函数求出相应的统计量值和临界值,最后作出结论。 二、假设检验工具的使用 接下来介绍如何使用Excel 的假设检验工具。使用这一工具应该注意二点:第一,由于现实世界和生活中大量的数据服从正态分布,Excel 的假设检验工具是按正态总体设计的(以下各例未特殊说明,认为其服从或近似服从正态分布);第二,Excel 的假设检验工具主要用于检验两总体之间有无显著差异。具体来讲,Z —检验工具是对方差或标准差已知的两总体均值进行差异性检验;T —检验工具是对方差和标准差未知的两总体均值进行差异性检验,其中包括等方差假设检验、异方差假设检验和成对双样本检验;F —检验工具是对总体的标准差进行检验。 (一)Z —检验工具的使用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对商务旅行者进行调查以确定大西洋两岸过关机场的等级分数。假定:要求50名商务旅行者组成的随机样本给迈阿密机场打分,另50名商务旅行者组成的随机样本给洛杉机机场打分,最高等级为10分。两个样本数据如下: 迈阿密机场得分数据: 6 4 6 8 7 7 6 3 3 8 10 4 8 7 8 7 5 9 5 8 4 3 8 5 5 4 4 4 8 4 5 6 2 5 9 9 8 4 8 9 9 5 9 7 8 3 10 8 9 6 洛杉机机场得分数据: 10 9 6 7 8 7 9 8 10 7 6 5 7 3 5 6 8 7 10 8 4 7 8 6 9 9 5 3 1 8 9 6 8 5 4 6 10 9 8 3 2 7 9 5 3 10 3 5 10 8 假定两总体的等级标准差已知(这里用样本标准差代替总体标准差),

检验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检验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一、有的采用微热(手捂或热毛巾捂)法。 其操作程序:将导气管末端插入水中――用手握住或利用热毛巾捂容器对该仪器装置微热——观察导管末端是否有气泡逸出——松开手后—-观察导管末端是否形成一段水柱,若是,则气密性好。如图一、二装置气密性的检查。 二、有的采用直接加热法。 当装置构成的密封体系较大时,用手捂或热毛巾捂不易引起空气体积的变化时,采用酒精灯直接对装置加热,若观察到导管末端有气泡逸出——松开手或移走热源后—-导管末端形成一段水柱,则装置的气密性好。 例1、有下列实验装置:如下图中A是简易的氢气发生器,B是大小适宜的圆底烧瓶,C是装有干燥剂的U形管,a是旋转活塞,D是装有还原铁粉的反应管,E 是装有酚酞试液的试管。 实验前先检查实验装置的气密性。实验开始时,先关闭活塞a,并取下烧瓶B;向A中加入一定量浓度适当的盐酸,发生氢气,经必要的“操作”[见问题(2)]后,在导管的出口处点燃氢气,然后如图所示套上烧瓶B,塞紧瓶塞,氢气在烧瓶中继续燃烧。用酒精灯加热反应管D中的还原铁粉,待B中氢气的火焰熄灭后,打开活塞a,气体通过反应管D进入试管E中,使酚酞试液呈红色。请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前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三、有的采用液差法——启普发生器或其简易装置气密性的检查 操作程序:关闭导气管上的活塞――往体系即球形漏斗中注入水——使漏斗中的水面高于容器中的水面――静置片刻水面位置不变即形成稳定的液差,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如图四装置气密性的检查。 例2、用图三所示的装置制取氢气,在塑料隔板上放粗锌粒,漏斗和带支管的试管中装有稀硫酸,若打开弹簧夹,则酸液由漏斗流下,试管中液面上升与锌粒

实验装置气密性检查(原理、题型及方法)

实验装置气密性检查(原理、题型及方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先导的学科,往往试验装置的安装及错误检查也是各种化学试题的一个重点内容,实验是考查学生动手能力及思维能力比较好的题型。其中一大类型题目就是 当实验对象中有气体时试验装置气密性的检查。试验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时往往需要遵循以下 原则。1、检验时利用装置自身的仪器,在没有特殊需要的情况下,往往是不可以随意添加其它仪器来检验装置气密性的。2、在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时操作往往是使装置中的气体体积 发生变化,但变化的程度要小,大幅度的变化是不能看出装置是否漏气的。 、检验装置气密性基本原理 [原理1]:在常压下,改变温度T,利用气体热胀冷缩的性质进行气密性的检验。 [原理2]:在恒压下,利用产生液面差维持体系内外压强相等,即外界大气压+液柱压强 =体系内部的气体压强。 检验装置的气密性许多同学知道怎样做却不善于用文字表达,回答时应注意既要答出操 作方法,又要答出观察到的现象,还要答出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的标准,三者缺一不可。 二、检验装置气密性基本方法: 1、微热法: 手捂法:适于单孔发生器气密性的检查;热源辅助法:对容积较大的容器加热(热毛巾、或微火)容器内受热气体膨胀,压强变大,现象是从导管出口(应浸没在水下)排出气泡,冷却时气体收缩,液体回流填补被排出的气体原来的位置,从而形成一段液柱。 2、堵孔法 3、液封法 4、水压法 5、吹气法 6、抽气法 堵孔、液封、水压法等适于双孔发生器气密性检查,对启普发生器气密性的检查用水压 法更加方便; 三、基本步骤: 1、观察气体出口数目,若有多个出口,则通过关闭止水夹、分液漏斗活塞或用水封等方法,让装置只剩一个气体出口。 2、采用加热法、水压法、吹气法等进行检查 3、观察气泡、水柱等现象得出结论。 注:若连接的仪器很多,可在不拆卸整套仪器的前提下分段检查。同时考虑检查方法的 综合应用。 四、实例: 方法:如图B将导管出口埋入水中,用手掌或热毛巾捂住容积大的部位,看水中的管口是否有气泡逸出,过一会儿移开手掌或毛巾,观察浸入水中的导管末端有无水上升形成水柱。若捂住时有气泡溢出,移开手掌或毛巾,有水柱形成,说明装置不漏气。 【例2】请检查下面装置的气密性

检查装置气密性完整归纳

检查装置气密性 一般方法是:通过气体发生器与附设的液体构成封闭体系,依据改变体系内压强时产生的现象(如气泡的生成,水柱的形成,液面的升降等)来判断装置气密性的好坏。在实际检验过程中,由于气体发生器结构不同,因此检验方法也有一定的差异。 1、微热法 方法:如图将导管口浸入水中,用手掌或热毛巾捂容积大的部位,若导管口有气泡产生,过一会儿移开捂的手掌或毛巾,导管末端形成一段水柱,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方法: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往烧杯中加水至没过导管口,用酒精灯微热圆底烧瓶,若导管末端产生气泡,停止微热,有水柱形成,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启普发生器的气密性检查 方法:关闭导气管活塞,从球形漏斗上口注入水,待球形漏斗下口完全浸没于水中后,继续加入适量水到球形漏斗球体高度约1/2处,做好水位记号,静置几分钟,水位下降的说明漏气,不下降的说明不漏气。 3、液封法

方法:关闭橡皮管夹,从长颈漏斗上口注入水至下口完全浸没于水中,若颈中形成水柱,静置数分钟颈中液柱不下降,说明气密性良好,否则说明有漏气现象。 方法:向导管口吹气,漏斗颈端是否有水柱上升,夹紧橡皮管,静置片刻,观察长颈漏斗 颈端的水柱是否下落若吹气时有水柱上升,夹紧橡皮管后水柱不下落,说明气密性良好。4、 液差法 方法:关闭K,把干燥管下端浸入水中,使干燥管内液体面低于烧杯中水的液面,静置一段时间,若液面差不变,表明气密性良好。 方法:关闭K,从U型管的一侧注入水,待U型管两侧出现较大的液面差为止,静置几分钟,液面差不变说明不漏气。 5、压强差法 方法:先关闭活塞K1,打开分液漏斗的盖,向分液漏斗中注入适量水,关闭K2,打开K1(分液漏斗不加盖),如果水很快就不能流出,则气密性良好。

常见实验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

常见实验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 在化学实验中涉及气体的反应,实验时必须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原理是利用装置内外气体压强的存在,借助特殊现象来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如使装置留一个与外界相通的导管口,并把它浸入水中,然后使实验装置受热或者冷却,使密闭系统内部与外界的大气压强产生压强差,通过表现出来的现象(产生气泡、形成液柱)来检查装置气密性。或者使实验装置形成一个液封的密闭体系,利用内部气压的稳定性保持液面高度不变来检查装置气密性。下面以例题来归纳常见几种实验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 例1:现有两套如下图所示的气体发生装置,实验前应如何检查装置气密性? 酒精灯微热试管等)若导管口产生气泡,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操作如下图所示 补充说明:用此方法检查装置气密性,观察到管口产生气泡后松开双手,一段时间后,若水沿导管上升形成一段水柱,也同样能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方法二:将导管一端浸入水中,用冰毛巾捂住试管外壁,(或将试管放入冰水中)若水 沿导管上升形成一段水柱,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例2:下图装置可用于实验室制取CO2气体,实验前应如何检查装置气密性? 方法:先往长颈漏斗中加水至长颈漏斗下端液封,再用弹簧夹夹住橡皮管,继续加入适量水,若一段时间后,长颈漏斗内液面高度保持不变,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反之则 装置漏气。

例3:下图装置制取气体时能够通过调节分液漏斗旋塞控制液体流速,从而达到控制反应速率的目的,实验前应如何检查装置气密性? 方法一:先将导管一端浸入水中,往分液漏斗中加入适量水,然后打开分液漏斗的旋塞,往锥形瓶中加入水,若导管口产生气泡,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方法二:关闭分液漏斗,将导管一端浸入水中,用双手(或热毛巾)捂住锥形瓶外壁,若导管口产生气泡,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例4:下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量生成气体的体积,实验前应如何检查装置气密性? 方法:先往量气管中加入适量水,关闭弹簧夹,向上移动量气管,(或继续加入适量水)若一段时间后,量气管内液面不下降,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例5:利用如下装置(部分固定装置已略去)制备氮化钙,并探究其化学式(实验式)。实验前应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方法:关闭活塞k,将 末端导管插入试管A的水中,用酒精灯微热硬玻璃管,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撤去酒精灯冷却后,在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则证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补充说明: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装置,检查时为说明整套装置气密性良好,应微热左端玻璃管,不应该选择干燥管或U形管。另外,由于装置系统容积较大,为避免由于装置内外压强差小,观察不到明显现象,不能用手握硬质玻璃管,而应该用热毛巾或酒精灯微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