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抢夺罪 WORD教案

抢夺罪 WORD教案

抢夺罪 WORD教案

抢夺罪

抢夺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公然夺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或者多次抢夺公私财物的行为。

一、本罪构成要件

(一)本罪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产的所有权。犯罪对象是动产,一般为有形物品。抢夺枪支、弹药、爆炸物、公文、印章的,依照刑法规定以抢夺枪支、弹药、爆炸物罪和抢夺公文、印章罪定罪处罚,不构成抢夺罪。

(二)本罪客观要件

本罪客观要件表现为公然夺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或者多次公然夺取公私财物的

行为。公然夺取是指在财物的所有人、管理人或持有人在场且能够立即发觉但来不及反抗和保护的情况下,突然夺走其财物,这是抢夺罪的本质特征。是否乘人不备,不影响抢夺罪成立。

(三)本罪主体要件

本罪主体是自然人一般主体。

(四)本罪主观要件

本罪主观要件是直接故意,并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二、本罪的认定

(一)—罪与非罪的界限

抢夺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抢夺的,才能构成本罪。但是,抢夺公私财物数额较大,但未造成他人轻伤以上伤害,行为人系初犯,认罪、悔罪,退赃、退赔,且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犯罪情节轻微,不起诉或者免予刑事处罚;必要时,由有关部门依法予以行政处罚:

1.具有法定从宽处罚情节的;

2.没有参与分赃或者获赃较少,且不是主犯的;

3.被害人谅解的;

4.其他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的。

(二)本罪与抢劫罪的界限

二者的区别主要有:

人教版体育与健康第4章体育与社会适应word教案

运动参与是促进学生增强体能、增进健康、掌握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缓解紧张的学习压力、形成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的重要途径。因此,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自觉参加体育活动的态度;同时,还应引导学生注意掌握科学地参加体育锻炼的知识和方法,学会合理地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并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本章学习内容与其他章节内容有密切的联系,因为,无论是学生身体的发展、体能的增强,还是运动技能的掌握和提高,都需要通过具体参加各种体育活动才能实现;而通过积极参加各种体育活动也有助于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 一、本章内容与结构及其要点 (一) 内容与结构 本章主要包括体育锻炼与社会适应、现代社会中获取体育和健康知识的方法和途径、崇尚公平竞争的体育精神等内容。具体内容结构如下: 五、教学建议 (一) 体育锻炼与社会适应 社会学的角度介绍了人的社会化的必要性和体育在促进人的社会化(即提高人的社会 适应性) 方面的重要作用。其主要的知识点有: 1.知识点 知识点①──“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主要说明了人由自然的人(或者生物的人) 向社会的人(即人的社会化) 的转化及其必然性,人必须具有一定的社会适应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的差异直接影响人的健康等问题。该知识点的介绍比较通俗易懂,一般学生都能看懂,但有些学生对该知识点未必能够真正领会。因此,教学中在运用社会学关于人的社会化的知识说明问题的同时,应注意引用有关具体实验范例,说明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社会适应能力直接影响人的健康的道理,引导学生树立主动适应社会、自觉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意识。 知识点②──“体育有助于提高人的社会适应能力”。主要介绍了为什么参加体育活动有助于提高人的社会适应性,参加体育活动能满足人的交往需要,并使人的性格得到改善等要点。这些要点的介绍比较简捷,因此,教学中需要注意进行必要的补充说明,如在说明为什么参加体育活动有助于提高人的社会适应性的问题时,应在着重说明体育活动具有交往性特点的同时,补充说明这种交往活动具有娱人性、有助于建立人的友谊、满足人的交往需要、消除孤独感、改善人的性格等特点,以使学生理解体育活动在促进人的社会性发展和娱心、健心等方面的功能。 知识点③──“体育活动中的角色扮演”。主要说明了体育活动的角色扮演和规则与现实社会生活中的角色、法规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而这种相似性有利于提高人的社会适应性。这

第4章中文字处理软件Word_2003教案

第4章中文字处理软件Word 2003 一、教学目标 1.了解Word 2003的基本概念; 2.掌握Word 2003的基本操作文档的基本操作、设置文档的格式,图文混排,制作表格,样式与模板,打印文档等; 3.能够使用Word 200处理文档、制作表格等。 二、教学内容 1.中文Word 2003概述 2.Word 文档的编辑 3. Word 文档的版面设计 4.图文混排 5.样式与模板 三、重点与难点 掌握文档版面设计、图文混排的方法,以及表格的使用等。 四、教学方法 多媒体课件演示结合实例上机操作。 五、教案正文 4.1中文Word 2003概述 4.1.1 中文Word 2003特点 1. 先进的文字编辑方式 2. 格式编辑更灵活 3. 模板、向导及样式使用便捷 4. 图文混排功能更强大 5. 表格处理更优化 6. 传真、电子邮件与Web功能更强 4.1.2 中文Word 2003的安装、启动与退出 1.软件环境 操作系统要求Windows 2000以上版本,或者Windows XP或更高版本。 2.硬件环境 能够正常运行以上操作系统的硬件需求:

●处理器:Pentium III 266MHZ或同等处理器以上的CPU。 ●内存:建议使用128MB以上的内存。 ●硬盘:典型安装需要260MB,这个数字会随着用户添加或删除组件而相应增减。 在安装完成并开始运行后,至少仍需近百兆的空间作为Windows的虚拟内存,以便存放Word在打开文档时创建的临时文件。 ●CD-ROM:8倍速或以上倍数。 3.安装 (1) 将光盘放入光驱中。 (2)一般情况下安装程序将自动启动。如果安装程序未启动,可打开“我的电脑”窗口,在光盘中找到Setup.exe安装程序并双击它。 (3)按照屏幕提示操作,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安装类型即可。安装完成后,重新启动计算机就可以使用Office 2003了。 4. 启动与退出 (1) 启动 启动Word 2003的方法很多,这里介绍两种启动方法: 方法一:利用“开始”菜单启动Word 2003,操作步骤是: ①单击Windows 桌面底部的“开始”按钮,显示开始菜单。 ②在开始菜单中选择“程序”,弹出程序子菜单。 ③在程序子菜单中单击Microsoft Office 2003中的 方法二:利用“Word图标”启动Word,具体操作步骤是: 在Windows桌面中找到Word图标,并双击该图标。 (2)退出 ⑴单击Word 2003应用程序窗口的关闭按钮。 ⑵单击Word 2003应用程序窗口的“文件”菜单中的退出命令。 4.1.3 中文Word 2003主窗口的基本组成 在如图4-2所示的窗口中可知,中文Word 2003主窗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标题栏 2. 菜单栏 3.工具栏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镜word教案4

课题《光的折射透镜》自主空 间 教学目标1.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2.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办法 3.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基本结构 重点难 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教学流程 一、知识回顾 1、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能成像的原理制成的,它的镜头相当于一个;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视网膜相当于。 2、幻灯机、投影仪、电影放映机是利用凸透镜能成像的原理制成的,胶片应。 3、眼睛有短暂的记忆力。在外界景物突然消失之后,视神经对它的映像还会延续秒左右,眼睛的这种特征叫做。为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眼睛可以通过周围的肌肉的

视网膜上。 7、望远镜能使远处的物体在近处成像。通常望远镜可看作是由两个透镜组成。靠近眼睛的透镜叫做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透镜叫做镜。 8、开普勒望远镜(天文望远镜)的目镜是焦距的透镜,物镜是焦距的透镜,远处的物体通过物镜成、的像,又通过目镜成一个、的像。 9、伽利略望远镜的目镜是焦距的透镜,物镜是焦距的透镜,远处的物体通过物镜成、的像,又通过目镜成一个、的像。 10、显微镜的目镜是焦距的透镜,物镜是焦距的透镜,近处的物体通过物镜成、的像,再通过目镜成、的像,近处的物体通过显微镜经过两次放大成一个、的像。 11、开普勒望远镜(天文望远镜)比伽利略望远镜视野更广,特别适宜观察行星和月球,通常叫做开普勒天文望远镜。

透镜 像的性质 A 倒立放大实像 B 倒立缩小实像 C 正立放大实像 12、第一位把望远镜用于科学研究的是意大利物理学家 , 望远镜被送入太空,使我们观测太空的能力空前提高。 13、20世纪90年代研制的超分辨率 显微镜使人们能直接观察到原子,1982年发明的 显微镜不仅分辨率高,而且还可以操纵单个原子或分子,促使一门新兴学科---纳米科学迅即兴起。 二、典型例题 1.如何观察凸透镜成像实验 (1)凸透镜、蜡烛、光屏放在同一条直线上,使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 (2)实验时可由大于2倍焦距之外开始,逐渐向凸透镜靠拢,逐一完成各项实验步骤。 【例题1】有A 、B 、C 三只凸 透镜,将这三块凸透镜放 在光具座上做成像实验,当保持各透镜到烛焰距离相等的条件时,得到的实验记录如表: 由此可知A 、B 、C 三只凸透镜的焦距关系为 〔 〕 A.f A >f B >f C B. f C >f A >f B ,

中图版选修1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变化》word教案

高一地理(人教版)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考点1,地质作用 地壳是不断变化的,地壳表面形态也在不断的变化着。地球上沧海桑田的变化,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都是地质作用的结果。 地质作用 1.定义:地球上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表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2.分类:按能量来源,可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A,内力作用 (1)内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它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在自然界中,有些内力作用进行得快,如火山喷发或地震,可以在瞬间改变地表形态;有些内力作用则进行得极其缓慢,不易被人们所察觉,但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却会使地表形态发生显著的变化。 在内力作用中,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 (2)按照地壳运动的方向和性质,可以将其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水平运动是指组成地壳的岩石沿平行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它使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常在地表形成绵长的断裂带(拉扯)和巨大的褶皱山脉(挤压)。 垂直运动是组成地壳的岩层作垂直于地球表面方向的运动,即上升或下降运动。它使岩层发生大规模的隆起(高山)和凹陷(沟谷),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 内力作用在地表形成大陆与洋底、山脉与盆地等,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3)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相伴发生,主要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例题1,地壳运动总会在地表或地下岩层中留下一定的痕迹。下图是意大利那不勒斯湾海岸的大理石柱,请根据该石柱上地壳运动的痕迹,回答下列问题。 (1)公元79年-15世纪,那不勒斯海湾海岸处于哪种运动状态中,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2)公元15-18世纪,那不勒斯海岸处于哪种运动状态中,你的判断依据又是什么?(3)那不勒斯海岸地壳运动的历史说明了地壳运动具有那些特征?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第4章第1节《油脂》word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第4章第1节《油脂》word 教学设计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中的《油脂》。糖类、油脂、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是人体需要的要紧营养素,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本节课学习的油脂与人们生命、生活息息相关,对本部分内容的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丰富生活常识,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讲明一些现象,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就在我们周围,从而加深对化学这门学科的学习爱好。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油脂的概念,明白得油脂的组成和结构 2、能力目标结合日常生活中所能接触到的油脂知识与其结构联系起来,了解油脂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通过设计实验、探究实验、阅读材料等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活动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实验操作能力、自学能力、观看能力和明白得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在科学探究过程中,通过比较分析,不断地揭示咨询题和解决咨询题,让学生从咨询题中获得新知识,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同时开发学生的智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油脂的概念 难点油脂的结构 四、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醇、酸、酯等专门多有机物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由于学生差不多系统学习了有机化学基础,学生对烃的衍生物中各种官能团的结构、性质和反应差不多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明白得。学习过程中既对前面所学习的知识复习和巩固,加深认识和明白得,同时有助于对新知识的把握。同时,由于本部分学习的油脂与人们生命、生活息息相关,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爱好,从而能够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 五、教学方法学案导学、实验法 六、课前预备 1、学生:课前预习导学案、课内探究导学案、教材 2、教师:幻灯片、植物油 3、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课前打开实验室门窗通风,植物油若干、两人一组 七、课时安排1课时

粤教版必修二第四章机械能和能源WORD教案

机械能和能源 测试2 一、选择题(共8小题,在每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 1.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两个相同的弹性小球A 、B ,质量都为m. 现B 球静止,A 球向B 球运动,发生正碰。已知碰撞过程中总机械能守恒,两球压缩最紧时的弹性势能为E p ,则碰前A 球的速度等于 ( ) 2.质量为m 的物体,在距地面h 高处以g /3的加速度由静止竖直下落到地面,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少 1/3 mgh B. 物体的机械能减少 2/3 mgh C. 物体的动能增加 1/3 mgh D. 重力做功 mgh 3.一物体从某一高度自由落下,落在直立于地面的轻弹簧上,如图所示.在A 点时,物体开始接触弹簧;到B 点时,物体速度为零,然后被弹回.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cd ] A .物体从A 下降到B 的过程中,动能不断变小 B .物体从B 上升到A 的过程中,动能先增大后减小 C .物体由A 下降到B 的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不断增大 D .物体由B 上升到A 的过程中,弹簧所减少的弹性势能等于物体所增加的动能与增加的重力势能之和 二、填空题(共4小题) 4.长为L 质量分布均匀的绳子,对称地悬挂在轻小的定滑轮上, 如图所示.轻轻地推动一下,让绳子滑下,那么当绳子离 开滑轮的瞬间,绳子的速度为 . 5.一根内壁光滑的细圆管,形状如下图所示,放在竖直平面内, 一个小球自A 口的正上方高h 处自由落下,第一次小球恰能 抵达B 点;第二次落入A 口后,自B 口射出,恰能再进入 A 口,则两次小球下落的高度之比h 1:h 2= ______ 6.如图示,长为l 的轻质硬棒的底端和中点各固定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为使轻质硬棒能绕转轴O 转到最高点,则底端小球在如图示位置应具有的最小速度v= 。 m 2E 2D m E 2C m 2E B m E A P P P P ....

湘教版选修1第四章《地球的演化》word教案

地球的演化 固体地球形成至今,在46亿年的漫长演变史中,经历了地球化学动力演化、大气成分的演化、海陆变迁及生命的演化,形成今日的地球。这些变化,有些是逐渐发生的,有些是突然 发生的。 (1)地球内部层圈构造的形成早期地球可能是一个不分大陆和海洋的同质混合体。在高温和重力作用下,发生物质分异。密度大、熔点低,难以挥发的物质,如铁、镍元素沉降到中心,形成地核;密度小、熔点高的硅酸盐类物质,上浮形成地壳;介于两者之间的物质形成地幔。 (2)地球内部的层圈结构科学家们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情况,发现地球内部存在着几个显著的波速不连续界面,从而将地球内部分为几个不同物质组成、不同物理性质的同心圈层,并且综合地球科学、天文学及天文地质学研究成果,结合岩石的高温高压实验、陨石及宇宙化学的研究成果,推断出地球各圈层的密度、压力、温度及化学成分等特征。 ·地壳:由风化的土层和岩石组成。上部为硅铝层(花岗质岩),下部为硅镁层(玄武质岩)。大洋底部经常缺失硅铝层,地壳平均厚度为33千米。 ·地幔:上地幔主要由橄榄岩、超基性岩组成,下地幔由富含铁镁的硅酸盐矿物组成。 ·软流层:又叫软流圈,位于上地幔上部岩石圈之下,深度在50-250千米之间,是一个基本上呈全球性分布的地内圈层。软流层顶底界面不十分确定,与岩石圈之间无明显界面,具有逐渐过渡的特点。软流层物质为高温熔融状态,柔软而富有可塑性。 ·地核:由铁、镍元素组成。上部(外地核)是地球内唯一的液态圈层,内核是固态的。 ·莫霍界面(南斯拉夫):地幔与地壳的分界面。 ·古登堡面:地核和地幔之间的分界面(距地表2800余千米)。 (3)地球外三圈的形成大气圈、水圈、生物圈是包裹在地球外面的外三圈。它们自成系统,又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伴随着地球的成长而成熟。同时,又推动了地球的演化。 ·地球上水与大气的产生地球形成之初,大量的小天体,以每秒10千米的速度,不停地撞击地球,使得地球刚刚形成的地壳一次又一次地破裂,构造活动、火山喷发频繁发生,大量的火山喷气进入地球上空,形成次生大气。大气中充满CO2,呈现出黄色的“天空”,而没有氧气。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下降,地球上空的大气凝结成水滴,在重力作用下,形成了降雨。这地球上的第一次降雨,无休止地下了几千年、几万年、甚至几百万年,原先地球表面的坑洼沟谷成为江河湖海,但那时的水是灼热地球表面近于沸腾的水。 ·地球生命演化与地球外三圈的形成有水才有生命。目前发现的地球上最古老的生命,距今38亿年。至距今35亿年,出现了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蓝藻。原始生命在缺氧、沸腾的水中挣扎了20多亿年,改造着原始海洋,从而影响了原始大气。终于,在大约距今17亿年前

人教版物理初二上册第四章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word教案

人教版物理初二上册第四章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 word教案 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光源,明白光源大致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2.明白得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3.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 m/s. 教学重点:光的直线传播. 教学难点: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说明简单的光现象. 教学用具 激光演示器、盛有水的水槽、手电筒、白炽台灯、棱镜、带狭缝的屏、白屏、两块带有小孔的硬纸板、彩色蜡笔、陀螺、水彩、毛笔、水、白纸. 教学过程 一、情形导入 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播放一幅幅漂亮的都市夜景、绚丽多彩的极光。 同学们观赏了漂亮的都市夜景、绚丽多彩的极光,正是有了这色彩斑斓的光,世界才 被装扮得如此漂亮,如此迷人。关于光,同学们想明白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先来学习《光的 传播》。 二、推进新课 探究点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 提问: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了漂亮的山城夜景,那么,这些把山城点缀得如此漂亮的光是哪儿来的呢?结合课本中的图,阅读课本。然后讨论交流。

点评:光是光源发射出来的。 提问:除了课本上举的例子,你还明白哪些物体能够发光呢? 太阳、星星、月亮、点燃的火柴、点燃的蜡烛、点亮的日光灯、反光的镜子、点亮的电视机屏幕都能发光吗? 点评:月亮、反光的镜子是不能够发光的,星星当中也只有恒星能够发光,行星和卫星是不发光的。我们把这些能够发光的物体,称之为光源。 像太阳、萤火虫、水母这类能够自然发光的物体,叫“天然光源”;像点燃的蜡烛、霓虹灯、白炽灯这类由人类制造的发光物体,叫“人造光源”。 板书:能够发光的物体,称之为光源。 2.探究光的直线传播的条件 引导学生应用桌面上的器材,通过开放性实验探究得出:光在空气、水以及果冻这些平均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但在两种介质的界面上要发生偏折。 提问:同学们刚才看到了许多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然而光总是沿直线传播吗? (先开放性分组实验,然后小组间交流实验结果) 学生实验: 方法一:用激光笔发出光束向滴了少量墨水的水中投射,能够看到光在水中沿直线传播。 方法二:用激光笔发出光直截了当照耀果冻,发觉光在果冻中沿直线传播。 方法三:将激光射过拉直了的橡皮管,但橡皮管弯曲就无法射过。 方法四:将几枚大头针插在一条直线上,眼睛沿这条直线看去只能看到第一根针。 方法五:将激光沿白屏从空气斜射入水中,能够看到光在空气和水中的路径差不多上直线,在空气和水的界面上发生了偏折。 组织学生归纳得出:光在空气、水、果冻、玻璃中沿直线传播;但在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发生了偏折。 演示实验: 教师演示光在非平均糖水中传播的实验。得出光在同种非平均介质中路径发生弯曲。 提问:这两个现象说明光必须在同种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但光在同种介质中光就一定沿直线传播吗? 教师演示:如图,在支架上固定一个薄水槽,其中放置一个白屏来显示光的路径,事先配有四杯浓度不同的糖水,将它们按浓度从大到小依次倒入水槽(四种糖水的量按一定的比例),由于各层糖水间相互混合,因此水槽内形成了从上到下浓度逐步变大的不平均糖水。将一束激光从透亮水槽侧面沿白屏表面75°左右的入射角,由最上层溶液斜向下射入非平

人教版物理初二上册第四章第4节《光的折射》word教案

人教版物理初二上册第四章第4节《光的折射》word 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光的折射的现象. 2.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 3.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教学重点:明白光的折射规律。 教学难点:说明简单的折射现象。 教学用具 激光光源、光的折射演示装置、水槽、碗、筷子、茶杯、硬币、适量的水。 教学用具 玻璃砖、激光笔、水槽、水、圆表盘、碗两只、硬币、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运算机。教学过程 一、情形导入 播放“空盆现硬币”视频(放在杯底刚好看不见的硬币,加上水后又会看得见),引导学生摸索: 摸索问题:我们如何看到物体?光的传播路线是否改变? 演示:取一根筷子,让学生看是直的。将筷子斜放入水中,再让学生观看筷子有什么变化。 问题:筷子为何折断了? 提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两种介质),光的传播路径改变,引出折射的概念。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二、新课教学 探究点一光的折射 问题引入:问题一:展现视频“海市蜃楼”,它们是如何样形成的? 问题二:放大镜什么缘故能起放大作用? 问题三:前面学了平面镜成像的例子,如水中倒影,是由于光从空气射向水面,又反射回到空气中,进入人眼形成的像。但水中倒影比物体本身更暗淡,什么缘故呢? 1.教师演示下图(可往水中加点墨水或牛奶,增强可视性),要求学生填空。 出示小黑板内容(亦能够课件出现)。 现象:①光的传播方向在水面发生突变。 ②同时显现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

③入射光线分解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进入人眼的是反射光线,弱于入射光线,故看起来偏暗)。 2.相关名称 ①一点:点O 为入射点(又为反射点、折射点)。 ② ? ??? ?二辅助线:法线NN′分界面水面MM′相互垂直 ③三光线???? ? AO 叫入射光线OB 叫 光线 OC 叫 光线 ④三角?? ? ?????入射角为 与法线NN′的夹角反射角为 与法线NN′的夹角二角关系为:相等 折射角为 与法线NN′的夹角 探究点二 光的折射规律 以下方案任选一个: 方案一:用玻璃砖探究光的折射特点。 (1)器材:激光光源、玻璃砖、量角器、直尺。 (2)要求学生带着下列问题去观看: ①光的传播方向改变吗(若不改变,光路应什么缘故方向)? ②与入射光线相比,折射光线是偏离依旧靠近法线? ③使入射角增大,则折射角如何变化?入射角减小呢? ④发散、深化提问:上面讲的是光从空气进入玻璃中,是斜射。若直射(垂直入射)呢? 即时练习画光路图: 由教师引导学生仿照光的反射定律,总结出光的折射定律。 (1)三线关系: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三线共面);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法线居中)。

人教版物理初二上册第四章第5节《光的色散》word教案

人教版物理初二上册第四章第5节《光的色散》word 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初步了解太阳光谱和看不见的光. 2.初步认识红外线及其作用. 3.初步认识紫外线及其作用. 4.了解色散现象.明白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三原色是不同的. 教学重点: 1.红外线的作用; 2.紫外线的作用。 教学难点: 1.红外线的作用及应用; 2.紫外线的作用及应用。 教学用具 有关红外线、紫外线的挂图、光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问题:白天我们看到的光从何而来?太阳光是什么颜色的? 引入:往常人们一直认为白色是最单纯的颜色,白光是最单纯的光,不能分解,到17世纪英国的科学家牛顿通过一个实验发觉了一种极为奇异的现象,让人们关于上面的问题有了明确的认识。那么大伙儿想明白他的实验是如何做的吗?白光到底能不能分解呢? 设计意图:如此设计给了基础差的学生一定提示,使其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利用学生对科学家的崇拜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如此便于学生更新已有体会,同意新知识,诱导学习动机,丰富感知。 情形导入 播放关于彩虹传奇的动画,提出“什么缘故天空中会有彩虹呢?”,引出课题。 说明:也可通过播放与光的色散有关的自然现象的图片来引入课题。 二、推进新课 探究点一色散 情形介绍:17世纪往常,人们一直认为白光是最单纯的颜色。直到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用玻璃三棱镜使太阳光发生了色散(dispersion),这才解开了光的颜色之谜。 牛顿是如何样让太阳光色散的呢?我们一起来做一下。 出示三棱镜让大伙儿观看一下它有什么特点。

点评:透亮的,有三条棱。 演示:让一束太阳光照耀到三棱镜上,调剂,另一边用白屏承接,引导学生认真观看,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发生了什么? 在黑板上画示意图,播放色散图片: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来说明,更加直观,易于学生明白得和识记。 结论:让一束太阳光照耀到三棱镜上,会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假如用一个白色的光屏来承接,在白色光屏上就形成了一条彩色的光带,颜色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 我们把白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几种颜色叫做色散。 问题:依照光路可逆原理,被分解出来的七种色光假如逆着原先出射的方向入射到三棱镜,将会显现什么现象呢? 点评:七种色光假如逆着原先出射的方向入射到三棱镜,会复合成白光。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摸索,激发爱好。 扩展:雨后的彩虹确实是由色散现象引起的。 下雨过后,有专门多小水滴,由于重力的作用,它的下半部分较大,上半部分较小。 水滴像三棱镜,太阳光经水滴后也会发生色散,空中有专门多水滴聚在一起,正因如此,我们在雨过天晴会看到彩虹。 设计意图:从生活走向物理,用物理知识来说明生活中的现象,从而将生活和物理紧密地联系起来。 探究点二色光的混合 问题:阳光能够分解为七种单色光,但我们看到大自然的色彩远比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来得丰富多彩,这又是如何回事呢? 点评:一些色光混合后会产生许多丰富多彩的颜色。 问题:白光色散后的各种色光混合后又复合成了白光,那么七种单色光中的任意两种或几种混合后又将得到什么颜色呢? [播放色光的混合视频]学生观看 点评:人们发觉,把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能产生各种色彩。因此把红、绿、蓝三种色光叫做色光的三原色。

最新苏科初中数学八年级上《4.0第四章 实数》word教案

实数 教学目标 1、回顾和整理本章所学的知识内容,使学生对本章内容有全面的了解。 2、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在学习生活中获得成功的体会,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回顾和整理本章所学的知识内容,使学生对本章内容有全面的了解。 教学难点 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在学习生活中获得成功的体会,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教师) 二次备课 一、板书课题、出示目标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实数复习(板书课题),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投影): 1、回顾和整理本章所学的知识内容,使学生对本章内容有全面的了解。 2、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在学习生活中获得成功的体会,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自学指导 师:要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不是靠老师讲,而是靠大家自学。为了方便使大家顺利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同学们认真看屏幕(投影): 自学指导 认真书P100-108页。 1、会背平方根、立方根、实数、近似数的概念, 2、能求出一个数平方根、立方根及实际应用。 3、能按照要求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一个数的近似数或有几个有效数字。 三、先学 学生看书,教师巡视,督促学生认真看书。 1、学生独立看书,记会背平方根、立方根、实数、近似数的概念。矫正学生的坐姿。 2、检测:学生互查背会背平方根、立方根、实数、近似数的概念,教师抽查部分差生。 3、板演: 例1.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集合内。 -3.14、6、38-、2π、3 1、4、-34、0.15、0 无理数集合{ …}, 正实数集合{ …} 例2.判断下列各题是否正确。 (1)2-3的相反数是3-2 ( ) (2)2-3的绝对值是2-3( ) (3)81的算术平方根是9 ( ) (4)0.06018精确到0.001是0.060 ( )

第四章《光现象》复习课教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教学设计

9.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会在白光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颜色依次是,这就是色散现象.色光的三原色是、、. 10.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决定,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 决定的. 无色透明物体能透过所有色光,白色物体能反射所有色光,黑色物体不反射任何色光.有色物体只通过或反射与物体本身颜色相同的色光,如果色光与物体的颜色不相同,则物体看上去呈黑色. 11.把红、橙、黄、绿、蓝、靛、紫按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它们属于可见光,在红光和紫光以外还有人眼看不见的和. 【本章专题讲解】 专题一、光现象的应用 例1.如下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发散思维: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除了影子的形成外,还有哪些?你能试着说出相关的成语吗? 例 2. 请你将下列诗句中所涉及物理光学中的知识指出: ①“潭清疑水浅” ③“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⑤“海市蜃楼” ②“湖静映彩霞” ④“水中月,镜中花” ⑥“起舞弄清影” 发散思维:古代诗人对光充满了虔诚的赞叹,并写下了赞美的诗句,你还能列举哪些美丽的诗句是赞美神奇的光现象的? 例 3、有一只大雁在平静的湖面上飞翔,有时我们能看到大雁好像在水中游动,有时只能看到大雁似的阴影在水面上移动,则()A、前者光线较强,后者光线较弱,原理相同B、前者光线较弱,后者光线较强,原理相同 C、前者是大雁的像,后者是大雁的影 D、前者是大雁的影,后者是大雁的像 专题二、作图专题 例4.将下列光路图补充完整 40 例 5、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作出图 a 中由A点发出经平面镜反

射后经过B点的光线,b 图是两条反射光线,请找出光源S,并补充光路。) 我来总结:以上作图分别用了什么方法? 专题三、实验专题 例 6、如图所示光的反射实验: 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中第一步改变的入射角度,观察反射光线的方向怎样改变,实验结论是: 第二步:把纸板的右半面向前折或向后折,观察是否还能看到,实验结论是:。 第三步:使入射光线从左侧射入,记下右侧反射光线的位置;再使入射光线从右侧刚才反射光线的位置射入,观察左侧反射光线的位置。实验结论是: 例 7.某同学在探究平面镜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蜡烛A 和B 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 9 所示,在此实验中:(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 的关系; (2)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关 系; (3)移去蜡烛B,并在其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接收到蜡烛A的火焰的像(填“能”或“不能”),这说明 平面镜成的是像; (4)、我们做这一实验使用的研究方法是 拓展延伸:小孔成像有什么特点?与平面镜成像有什么区 别?

2013中图版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寒潮》word教案

寒潮教学设计 课标解读 关于本节,课标的要求是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本节以寒潮为例,通过学生对其学习与探究,使学生能举一反三,具有分析探究其他自然灾害的成因、危害、的能力、了解相关的防灾减灾措施。 学生情况分析 本节是必修1最后一章的第三节,通过前三章的学习,学生已经具有了地球宇宙环境和自然地理环境相关知识的基础,且具有了分析自然地理问题的能力,在此前提下,学习寒潮自然灾害的成因与危害,难度不是很大,但是,如何通过适宜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能举一反三,善于搜集资料或利用资料,加以分析和整理,实现知识与技能的迁移,不仅能简述寒潮的成因与危害,而且也能利用所学,探究、分析其他自然灾害的成因与危害。这是本节的难点和需注意的问题。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有两部分:寒潮及其成因;寒潮危害及预防措施。寒潮内容抽象,形成也比较复杂,与前面所学的大气环流以及天气系统的知识相关,所以本节主要目标就是运用原理解决地理问题,了解寒潮的危害,可使学生关注寒潮,关注环境,而预防是研究寒潮的最终目的。 我国是多灾国家,本节选取寒潮为例,旨在通过对其内容的学习,帮助学生认识自然灾害发生的机制和规律,以及人类采取的合理防灾措施,使学生能举一反三,学会分析整理资料,探究某种灾害的形成原因,认识灾害带来的危害及辨证的评价自然灾害。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以及阅读“探索“资料,总结说出寒潮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2、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侵入我国寒潮路径示意图,分析寒潮的源地、路径、成因,学会科学推理方法以及分析问题能力; 3、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联系生活实际,懂得预防和减轻寒潮危害的措施; 4、学生通过交流了解寒潮的功与过,初步养成辨辨证评价地理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 寒潮的成因、危害和预防 教学难点 学生通过寒潮的学习,学会分析其他自然灾害的成因与危害的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探究法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选修1-1)《第四章导数应用综合小结》word教案

第四章 导数应用 4.1.1函数的单调性与导数(一) 一、教学目标:了解可导函数的单调性与其导数的关系.掌握利用导数判断函数单调性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利用导数判断一个函数在其定义区间内的单调性. 教学难点:判断复合函数的单调区间及应用;利用导数的符号判断函数的单调性.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增函数、减函数的定义 一般地,设函数 f (x ) 的定义域为I :如果对于属于定义域I 内某个区间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x 1,x 2,当x 1<x 2时,都有f (x 1)<f (x 2),那么就说 f (x )在这个区间上是增函数. 当x 1<x 2时,都有f (x 1)>f (x 2),那么就说 f (x ) 在这个区间上是减函数. 2.函数的单调性 如果函数 y =f (x ) 在某个区间是增函数或减函数,那么就说函数 y =f (x ) 在这一区间具有(严格的)单调性,这一区间叫做 y =f (x ) 的单调区间. 在单调区间上增函数的图象是上升的,减函数的图象是下降的. 例1讨论函数y =x 2 -4x +3的单调性. 解:取x 1<x 2,x 1、x 2∈R, 取值 f (x 1)-f (x 2)=(x 12-4x 1+3)-(x 22 -4x 2+3) 作差 =(x 1-x 2)(x 1+x 2-4) 变形 当x 1<x 2<2时,x 1+x 2-4<0,f (x 1)>f (x 2), 定号 ∴y =f (x )在(-∞, 2)单调递减. 判断 当2<x 1<x 2时, x 1+x 2-4>0,f (x 1)<f (x 2), ∴y =f (x )在(2, +∞)单调递增.综上所述y =f (x )在(-∞, 2) 单调递增。 能否利用导数的符号来判断函数单调性? 一般地,设函数y =f (x )在某个区间内可导, 如果f (x ) '>0,则f (x )为增函数; 如果f (x )'<0,则f (x 例2.教材P24面的例1。 例3.确定函数f(x)=x 2 -2x +4在哪个区间内是增函数,哪个区间内是减函数. 解: f(x)'=2x -2. 令2x -2>0,解得x >1. 因此,当x ∈(1, +∞)时,f (x )是增函数. 令2x -2<0,解得x <1. 因此,当x ∈(-∞, 1)时,f (x )是减函数. 例4.确定函数f (x )=2x 3-6x 2 +7数. 解:f (x )'=6x 2 -12x . 令6x 2 -12x >0,解得x <0或x >2. 因此,当x ∈(-∞, 0)时,函数f(x)是增函数, 当x ∈(2, +∞)时, f (x )也是增函数. 令6x 2 -12x <0,解得0<x <2. 因此,当x ∈(0, 2)时,f (x )是减函数. 利用导数确定函数的单调性的步骤: (1) 确定函数f (x )的定义域;

浙科版第四章《生物的变异》word教案

必修2第四章——第六章,必修3第一、二章复习提纲 一、基因突变 1、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直接原因:的改变 根本原因:的改变 2、基因突变 概念: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和,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3、基因突变的时间: 4、基因突变的意义:生物变异的来源;能产生新的 二、基因重组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自由组合(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1、基因重组类型 同源染色体的片段交换(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 2、基因重组的意义:生物变异的来源 三、染色体畸变 1、染色体畸变包括和 2、染色体结构变异有4种:、、、。举出一个由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引起的人类疾病: 3、染色体数目变异分为和。举出一个由于个别染色体数目增加引起的人类疾病 4、判断:一个染色体组内一定没有同源染色体。() 二倍体物种所形成的单倍体中,其体细胞中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如果是四倍体、六倍体物种形成的单倍体,其体细胞中就含有两个或三个染色体 组,我们可以称它为二倍体或三倍体。() 单倍体中可以只有一个染色体组,但也可以有多个染色体组。( ) 5、下列各生物结构中,肯定不存在同源染色体的是() A.卵细胞 B.染色体组 C.单倍体 D.精子 6、染色体组数目的判断 (1)细胞中同种形态的染色体有几条,细胞内就含有几个染色体组。 问:图中细胞含有几个染色体组? (2)同一字母(不管大小写)出现几次,就有几个染色体组。 问:Aaaa有几个染色体组 AaBbCc有几个染色体组 7、用普通小麦(六倍体)的花粉培育的小麦植株可称为()

A.六倍体B.单倍体C.二倍体D.三倍 四、各种育种方法比较 1、现有高杆抗锈病小麦与矮杆易感病小麦植株,要得到能稳定遗传的矮杆抗锈病植株,问最简单的育种方法是,其原理是;若要缩短育种年限,最理想的育种方法是,该过程包括和 2、培育三倍体无子西瓜的育种方法是,其原理是;用辐射培育“太辐一号”小麦的育种方法是,其原理是。 五、生物进化 1、物种:在一定自然区域内能相互,并产生有能力的后代的一群个体。 2、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改变,是进化的重要动力,能打破遗传平衡的因素有:、、、、。 3、从某种生物种群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个体,其中基因型为AA个体占24%,基因型为Aa个体占72%,基因型为aa个体占4%,则基因A和a的频率分别是() A.24% 72% B.36% 64% C.57% 43% D.60% 40% 六、人类遗传病的主要类型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并指、软骨发育不全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白化病、苯丙酮尿症、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单基因遗传病伴x显性遗传:抗维生素D佝偻病 伴x隐性遗传:血友病、红绿色盲 伴Y遗传:外耳道多毛症 多基因遗传病:唇裂、青少年型糖尿病 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先天愚型、猫叫综合征 七、植物激素 1、用禾本科植物做向光性实验发现植物生长素产生的部位、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向光弯曲的部位分别是( ) A.幼苗尖端、尖端下面一段、向光弯一侧 B.幼苗、幼苗的尖端、尖端下面的一段 C.幼苗尖端、幼苗尖端、尖端下面的一段 D.幼苗尖端、幼苗、尖端下面的一段 2、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它的作用是促进细胞生长。 3、促进果实成熟的激素是,与无子番茄形成有关的激素是,与无子葡萄形成有关的激素是,与农产品的保鲜有关的激素是 4、2,4—D是一种植物激素吗?(),它可以作 八、神经调节 1、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活动形式是,它的结构基础是。 2、突触的结构包括、、。

浙教版信息技术第四章《VB程序设计初步》word教案

第四章VB程序设计初步一、本章教材分析 1.内容框架结构 2. 教学目标 (1)理解VB基本数据类型,掌握变量和常量等概念。 (2)掌握基本运算,了解运算的优先级,能正确理解和使用表达式。

(3)掌握VB常用语句的使用方法。 (4)会使用VB实现顺序、选择、循环三种控制结构。 (5)了解“过程”和“函数”的定义和使用方法。 3. 教材分析 本章主要包括VB的基本数据类型、常量和变量、数组变量、常用的标准函数、基本运算和表达式、基本语句、过程和函数的定义和使用等内容。数据是程序的必要组成部分,也是程序处理的主要对象。在计算机高级语言中,广泛涉及“数据类型”这一概念,数据类型决定了数据在计算机内容的存储方式。在程序中,不同类型的数据既可以以常量的形式出现,也可以以变量的形式出现。常量在程序执行期间其值是不发生变化的,而变量的值却可以改变,它代表内存中指定的存储单元。通过程序的执行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基本运算是数据处理中最常用的手段。VB基本运算包括算术运算、关系运算和逻辑运算三大类。把变量、常量、运算符、函数和圆括号按一定的规则组合起来,可以用来描述值的计算过程,或可以用来描述对于某种情况下所遇到的条件的判断。语句是一种用来描述或规定计算机应该完成的一串操作的命令。VB继承了BASIC语言的一些基本语句,例如,赋值、选择、循环等。一段程序代码就是由一系列语句组合而成。教师如果能够选择一些简单、有针对性的例子来教学以上这些VB的基本语法,,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这些内容,否则的话,由于这部分知识概念性强,同时也比较抽象,导致初次接触程序设计的学生不易理解。 在学生活动方面,教材安排了2个“实践体验”活动,用来加深学生对VB中有关数据类型、基本运算和一些基本语句的理解以及进一步熟悉VB编程环境、掌握简单应用程序的整个设计和实现过程。由于本章教材中有关基本数据类型和基本运算的内容较多,对学生了解、掌握相关知识的要求比较高,然而在此部分教材并没有安排学生“实践体验”活动,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并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该设计份量适中的学习任务单,通过一定的口头或书面形式的课堂练习,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例(课堂练习)掌握那些比较抽象的知识。 本章的教学重点是VB的基本语法,教学难点是“过程”和“函数”的定义和使用方法。 通过本章学习,为第五章《算法实例的程序实现》的学习提供知识与技能的准备。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第四章)

《计算机应用基础》第四章教案 教师 计算机应用 班级 计算机 实训组课程教研组 基础12-1 班 项目第四章文字处理软件 课型上机 4.1Word 入门 时间2012 年 5 月 10 日(星期二 3、4 节)地点实验楼四楼 5 号机房知识目标: 教 一、 Word 入门学 目标重点难点1、认识 Word 窗口界面,熟悉界面的结构及名称; 2、创建、编辑、保存文档; 3、在文档中输入字符。 重点: Word 2003 的编辑操作。 难点: Word 2003 的编辑操作。 学情 11-1 班学生。 授课对象为计算机 背景 相关仪器 60 套。 实验室准备:电脑 设备 教学过程 教师学生教学内容 活动 活动

理论知识 1一、导入 我们经常看到的报纸、杂志、书籍上的文章,一般都是经过文字处理, 这样的文章有利于阅读,更能突出主题、引人入胜。计算机中的文字处理 软件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纸、笔、橡皮,成为人们学习和工作中处理 文字的重要工具。按教Office 2003是微软公司推出的办公软件包,包括Word 2003、师示Excel2003 、PowerPoint 2003 等组件,其中 Word 2003 是文字处理软件,范进具有操作简单、功能较强的特点,可以进行各类文档的编辑。行操二、授课作 任务 1:Word基本操作 1、启动 Word 快捷方式:双击桌面上的word 快捷方式图标(注意,如果桌 面上没有,可以从“程序中”用右键创建快捷方式。) 常规方法:就是在 Windows 下运行一个应用程序的操作。从“开始菜单 “启动

2、认识Word界面的对象(元素) 理论知识 1 当 Word 启动后,首先看到的是 Word 的标题屏幕,然后出现 Word 窗口并 自动创建一个名为“文档1“的新文档。Word 窗口由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工作区和状态栏等部分组成。 1)标题栏: 窗口最上端的一栏是标题栏,标题栏左边显示的是正在处理的文件的文件 名。对于新建的文档一般默认是:“文档1“ . 2)菜单栏: 标题栏的下面是菜单栏,菜单栏中有“文件““编辑”等9 个菜单项,对 应每个菜单项包含有若干个命令组成的下拉菜单,这些下拉菜单包含了 Word 的各种功能。例如:“文件“下拉菜单中包含了有关文件操作的各 种命令。单击菜单栏中的菜单项可以拉出相应菜单项的下拉菜单。 关于菜单命令的约定: a.灰色字符的菜单命令:正常的菜单命令是用黑色字符显示,表示此命令 当前有效,可以选用。用灰色字符显示的菜单命令表示当前情形下此命 令无效,不能选用。例如:编辑菜单中“剪贴,复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