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二语文苏教选修史记选读学案第19课淮阴侯列传Word含答案

高二语文苏教选修史记选读学案第19课淮阴侯列传Word含答案

高二语文苏教选修史记选读学案第19课淮阴侯列传Word含答案
高二语文苏教选修史记选读学案第19课淮阴侯列传Word含答案

第19课淮阴侯列传

《淮阴侯列传》是太史公写得极为成功的人物传记,几乎每一位读者都为韩信的悲惨遭遇所打动。课文截取了韩信一生中三个典型的片断:贫贱的早年、大显身手的青壮年、悲惨的人生结局。学习本文,最主要的是能从韩信的人生轨迹中尤其是悲惨的人生结局中读出点什么、悟出点什么,能站在现代人的角度对历史人物及事件提出自己的看法。

本文在叙事中细节很有表现力,且蕴含深沉、丰富的情感。读此文千万不可忽略这一表达特点。

一、人物名片

韩信(约前231~前196),淮阴(今江苏淮安)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汉初三杰”之一。韩信熟谙兵法,灵活用兵,率军出陈仓、定三秦、擒魏、破代、灭赵、降燕、伐齐,直至垓下全歼楚军,无一败绩。曾先后为齐王、楚王,后贬为淮阴侯。最后吕后与萧何定计,诱韩信至长乐宫,以勾结陈豨谋反的罪名杀之,并诛灭三族。

韩信是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是楚汉时人们对他的评价。

二、文化常识

古代的“十二时”

古人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出一种特殊的纪时法——“十二时”,它把一昼夜进行了等分,每一“时”相当于现代计时的两个小时,叫“时辰”。每一个时辰都有一个特定的称谓,分别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yú)中、日中、日昳(dié)、晡(bū)时、日入、黄昏、人定。它们正好与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依次相配,这样就形成了别称,如“夜半”又叫“子夜”。

古人习惯上每天吃两顿饭,其中,“食时”是古人吃早饭之时,即每天的7时到9时,早饭叫“餐”;“晡时”是第二顿饭之时,指每天的15时到17时,晚饭叫“飧”。

1.写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和本字,并解释其义。

(1)乃晨炊蓐食

蓐同褥;床褥

(2)俯出袴下,蒲伏

①袴同胯;两腿间

②蒲伏同匍匐;跪在地上爬行

(3)能千里而袭我,亦已罢极

①能同乃;竟然

②罢同疲;疲劳

(4)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

萆同蔽;隐蔽

(5)右倍山陵,前左水泽

倍同背;背靠,背向

(6)居常鞅鞅

鞅鞅同怏怏;不满意,不服气,郁闷失意的样子

(7)人言公之畔

畔同叛;反叛

(8)上怒曰:“亨之。”

亨同烹;古代的一种酷刑,把犯人放入大锅中煮死

2.解释下列多义词。

(1)绝????????? 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动词,离开从间道绝.其辎重:动词,拦截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动词,断绝秦之纲绝.而维弛:形容词,败坏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动词,横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形容词,与世隔绝的佛印绝.类弥勒:副词,很以为妙绝.:副词,达到极点

(2)假????

?

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动词,借发卒受地韩南阳假.守腾:动词,代理君子生非异也,善假.

于物也:动词,借助乃悟前狼假

.寐:形容词,伪,与“真”相对,假装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连词,假如 (3)治????? 又不能治.生商贾:动词,维持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形容词,治理得好,太平故治.国无法则乱:动词,治理,管理不效则治.臣之罪:动词,处理,处治

(4)且???????

赵王、成安君陈余闻汉且.袭之也:副词,将要且.彼未见吾大将旗鼓:连词,况且且喜且.怜之:连词,又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副词,将近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连词,尚且王不行,示赵弱且.

怯也:连词,而且 3.词类活用。

(1)名词的活用

①名词作动词

a .有一母见信饥,饭.

信:给饭吃 b .议欲下.

赵:攻下 c .足下深沟.高垒.

:挖沟;筑墙 d .如我能将.

几何:率领 ②名词作状语

a .欲东.

下井陉击赵:向东 b .师.

事之:像对待老师一样 c .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在夜里,连夜

d.英俊乌.集:像乌鸦一样

e.乃晨.炊蓐.食:在早晨;在床上

(2)动词的活用

①动词的使动用法

a.水上军开入.之:使……进入

b.辟.左右与之步于庭:使……退避

②动词的意动用法

羞.与绛、灌等列:以……为羞耻

4.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

(1)始为布衣

..时,贫无行

古义:平民,百姓

今义:布衣服

(2)愿君留意

..臣之计

古义:仔细考虑

今义:注意,小心

5.判断下列句式类型并翻译。

(1)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判断句)

译文:淮阴侯韩信,是淮阴人。

(2)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判断句)

译文:这就是我为什么被大王俘虏的原因。(3)成安君,儒者也。(判断句)

译文:成安君是一介儒生。

(4)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定语后置句)

译文:淮阴屠户中有个侮辱韩信的年轻人。(5)今乃辅以张耳,议欲下赵。(状语后置句) 译文:如今又用张耳辅助,计划要夺取赵国。

(6)何为为我禽?(宾语前置句、被动句)

译文:为什么还被我俘虏了?

(7)冤哉亨也!(主谓倒装句)

译文:煮死我,冤枉啊!

(8)坚营勿与战。(省略句)

译文:坚守军营,不跟(他们)交战。

(9)必为二子所禽矣。(被动句)

译文:一定会被他们二人俘虏。

(10)知其不用。(被动句)

译文:了解到广武君的计策没被采用。

(11)信方斩。(被动句)

译文:韩信临被斩时。

6.名句默写。

(1)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

(2)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7.常识识记。

(1)三族,一般指父族、母族、妻族。

(2)多多益善,指越多越好。

(3)韩信墓前有对联曰:“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

淮阴侯韩信,是淮阴人。当他还是平民百姓时,贫困、

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

没有好品行,不能够被推选去做官,又不能做买卖维持生活,

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

经常寄居在别人家里吃闲饭,很多人都讨厌他。他曾经多次

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

前往下乡南昌亭亭长处吃闲饭,接连数月,亭长的妻子嫌弃他,

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

于是一早把饭煮好,在床上就吃掉了。开饭时韩信去了,却不给

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

他准备饭食。韩信也知道他们的用意,一怒之下,居然离去

绝去。

不再回来。

信钓于城下,诸母漂,

韩信在城下钓鱼,有几位老大娘在漂洗丝绵,其中

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

一位老大娘看见韩信饿了,给韩信饭吃,直到几十天后

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

漂洗完毕才罢。韩信很高兴,对那位老大娘说:“我一定会

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

重重地报答您老人家。”老大娘生气地说:“大丈夫不能

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养活自己,我是可怜你才给你饭吃,难道希望你报答吗!”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

淮阴屠户中有个侮辱韩信的年轻人,他说:“你虽然长得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

高大,喜欢佩剑带刀,只不过是因内心胆怯罢了。”

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

又当众污辱他说:“你要不怕死,就拿剑刺我;如果怕死,就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

从我胯下爬过去。”于是韩信仔细地打量了他一番,趴下身来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从(他的)胯下伏地爬了过去。满街的人都嘲笑韩信,认为他胆小。

信与张耳以兵数万,欲东下井陉击

韩信与张耳率领几万人马,想要往东突破井陉口,攻击

赵。赵王、成安君陈余闻汉且袭之也,聚兵井

赵国。赵王歇、成安君陈余听说汉军将要来袭击赵国,就在井

陉口,号称二十万。广武君李左车说成

陉口聚集兵力,号称有二十万大军。广武君李左车向成安君

安君曰:“闻汉将韩信涉西河,虏魏王,禽夏说,新

献计说:“听说汉将韩信渡过西河,俘虏魏王,生擒夏说,新近喋血阏与,今乃辅以张耳,议欲下赵,

又在阏与打了一场硬仗,如今又用张耳辅助,计划要夺取赵国,此乘胜而去国远斗,其锋不可当。臣闻千里

这是乘胜利的锐气离开本国远征,其锋芒不可阻挡。我听说千里

馈粮,士有饥色;樵苏后爨,

运送粮饷,士兵们就会面带饥色;临时砍柴割草烧火做饭,

师不宿饱。今井陉之道,车不得

军队就不能经常吃饱。现在井陉这条道路,两辆战车不能

方轨,骑不得成列,行数百里,其势并行,骑兵不能排成行列,军队连绵几百里,运粮食的队伍势粮食必在其后。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

必会远远落在后边。希望您拨给我奇兵三万人,抄小路拦截其辎重;足下深沟高垒,坚营勿

他们的军用物资;您就深挖战壕,高筑营垒,坚守军营,不跟与战。彼前不得斗,退不得还,吾奇

他们交战。他们向前不能战斗,向后无法后退,我就率领奇兵绝其后,使野无所掠,不至十日,

兵断绝他们的退路,让他们在荒野什么也抢不到,用不了十天,而两将之头可致于戏下。愿君留意臣之计。

韩信、张耳的人头就可以送到将军帐下。希望您仔细考虑我的计策。

否,必为二子所禽矣。”成安君,儒者也,常称

否则,一定会被他们二人俘虏。”成安君是一介儒生,经常宣义兵不用诈谋奇计,曰:“吾闻兵法

称正义的军队不用阴谋诡计,说:“我听兵书上讲,兵力十倍

十则围之,倍则战。今韩信

于敌人,就可包围他,超过敌人一倍就可以交战。现在韩信兵号数万,其实不过数千。能千里而袭

的军队号称几万,那实际上不过几千人。竟然跋涉千里来袭

我,亦已罢极。今如此避而不击,后有大

击我们,已经极其疲惫。如今像这样回避不出击,(他们)强大的

者,何以加之!则诸侯谓吾怯,

后续部队到来,(我们)又怎么对付呢?诸侯们会认为我们胆小,而轻来伐我。”不听广武君策,广武

就会轻易地来攻打我们。”成安君不采纳广武君的计策,广武

君策不用。

君的计策没被采用。

韩信使人间视,知其不

韩信派人暗中打探,派去的人了解到广武君的计策没

用,还报,则大喜,乃敢引兵遂

被采用,回来(向韩信)报告,韩信非常高兴,才敢领兵进入下。未至井陉口三十里,止舍。夜半传

井陉狭道。离井陉口还有三十里,停下来宿营。半夜传令出

发,选轻骑二千人,人持一赤帜,从间道萆山发,挑选了两千名轻装骑兵,每人拿一面红旗,从小道上山而望赵军,诫曰:“赵见我走,

隐蔽,观察赵国的军队,(韩信)告诫说:“赵军见我军败逃,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

一定会倾巢出动追赶我们,你们火速冲入赵国军营,拔掉赵帜,立汉赤帜。”令其裨将传飧,

国的旗帜,竖起汉军的红旗。”又让副将传达开饭的命令,曰:“今日破赵会食!”诸将皆莫信,详应说:“今天打垮了赵军就正式会餐!”将领们都不相信,假意曰:“诺。”谓军吏曰:“赵已先据回答:“好。”(韩信)对军官们说:“赵军已先占据了有利地形,便地为壁,且彼未见吾大将旗鼓,未肯击

修筑了营垒,而且他们看不到我们的旗帜和仪仗,就不会攻

前行,恐吾至阻险而还。”

击我们的先头部队,担心我们到了险要的地方会退回去。”

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

然后韩信派出万人为先头部队,出了井陉口,背靠河水摆开

陈。赵军望见而大笑。平旦,信建大将

阵势。赵军远远望见,大笑不止。天刚亮,韩信竖起大将

之旗鼓,鼓行出井陉口,赵开壁击

的旗帜和仪仗,敲着鼓开出井陉口,赵军打开营垒攻击汉之,大战良久。于是信、张耳详弃鼓旗,走军,激战了很长时间。这时,韩信、张耳假装抛旗弃鼓,逃回

水上军。水上军开入之,复

河边的阵地。河边阵地的部队打开营门放他们进去,然后

疾战。赵果空壁争汉鼓旗,逐

再和赵军交战。赵军果然倾巢出动,争夺汉军的旗鼓,追逐韩信、张耳。韩信、张耳已入水上军,军皆殊死战,

韩信、张耳。韩信、张耳已进入河边阵地,全军殊死奋战,

不可败。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

赵军不能打败他们。韩信预先派出的二千骑兵,等到赵军

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

倾巢出动去追逐战利品时,就冲进了赵军的营垒,把赵军的

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已不胜,

旗帜全部拔掉,竖立起汉军的两千面红旗。赵军已不能取胜,不能得信等,欲还归壁,壁皆汉

又不能俘获韩信等人,想要退回营垒,营垒里已插满了汉军

赤帜,而大惊,以为汉皆已得赵王将矣,

的红旗,大为震惊,以为汉军已经全部俘获了赵王的将领,兵遂乱,遁走,赵将虽斩之,不能禁也。

于是军队大乱,士兵们纷纷逃跑,赵将虽然斩杀逃兵,但仍不能阻止。

于是汉兵夹击,大破虏赵军,斩成安君

于是汉兵前后夹击,大破赵军并俘虏了大批人马,在泜水边泜水上,禽赵王歇。

斩杀了成安君,擒获了赵王歇。

信乃令军中毋杀广武君,有能生得者购千

韩信下令全军,不要杀害广武君,有能活捉他的赏给千

金。于是有缚广武君而致戏下者,信乃解

金。于是,就有人捆着广武君送到军营,韩信亲自给他解开

其缚,东乡坐,西乡对,师事之。

绳索,请他面向东坐,自己面向西坐,像对待老师那样对待他。

诸将效首虏,毕贺,因问

众将领呈献上首级和俘虏,完毕后(向韩信)祝贺,就问

信曰:“兵法右倍山陵,前

韩信道:“兵法上说行军布阵时应该右边和背后靠山,前边

左水泽,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陈,曰破赵

和左边临水,这次将军反而令我们背水列阵,说是打败赵军会食,臣等不服。然竟以胜,此何术也?”

会餐,我们并不信服。然而最终因此取得胜利,这是什么战术啊?”

信曰:“此在兵法,顾诸君不察耳。兵法

韩信说:“这些都在兵法上,只是各位不曾留心罢了。兵法

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

不是说‘把士兵置之死地,就没有其他选择,只有拼死作战

而后存’?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

以求获胜吗’?况且我没有得到素有训练、服从指挥的将士,

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

这就是所说的‘赶着集市上的人去打仗’,在这种情况下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今予

得把将士们置之死地,使人人为保全自己而战不可;如果给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诸将

他们留有生路,就都跑了,怎么还能用他们取胜呢!”众将领皆服曰:“善。非臣所及也。”

都佩服说:“好。这不是我们所能赶得上的啊。”

信知汉王畏恶其能,常称病不

韩信知道汉王畏忌自己的才能,经常托病不朝见,也不

朝从。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羞与绛、

侍行。韩信从此日夜怨恨,在家闷闷不乐,为和周勃、

灌等列。信尝过樊将军哙,哙跪拜

灌婴同列而感到羞耻。韩信曾经拜访樊哙将军,樊哙跪拜送迎,言称臣,曰:“大王乃肯临臣!”信出门,笑

迎送,自称臣子,说:“大王竟肯光临我这里!”韩信出门笑着

曰:“生乃与哙等为伍!”上常从容与信言

说:“我这辈子竟然和樊哙等人同列!”皇上曾经和韩信闲谈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

将领们有无才能,认为他们各有高下。皇上问(韩信):“像我的才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

能能统率多少兵马?”韩信说:“陛下不过能统率十万兵马。”

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

皇上问:“你怎么样?”韩信回答:“我是越多越好啊。”皇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

着说:“你越多越好,为什么还被我俘虏了?”韩信说:“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

不擅长带兵,但擅长驾驭将领,这就是我为什么被陛下俘虏

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的原因。况且陛下的地位是上天赐予的,不是人力所能做到的。”

陈豨拜为巨鹿守,辞于淮阴侯。淮阴侯挈其陈豨被任命做巨鹿太守,向淮阴侯辞行。淮阴侯拉着他

手,辟左右与之步于庭,仰天叹曰:“子可与

的手,让左右侍从回避,同他在庭院里散步,仰天长叹说:“你可以跟言乎?欲与子有言也。”豨曰:“唯将军令之。”

我谈谈吗?有些话想跟你说说。”陈豨说:“一切听任将军吩咐。”

淮阴侯曰:“公之所居,天下精兵处也;而公,

淮阴侯说:“你管辖的地区,是天下精兵聚集的地方;而你,陛下之信幸臣也。人言公之畔,陛下

是陛下信任宠幸的臣子。如果有人告发说你反叛,陛下一

必不信;再至,陛下乃疑矣;三至,

定不会相信;再次告发,陛下就会怀疑了;第三次告发,陛下

必怒而自将。吾为公从中起,天

必将大怒而亲自率兵前来围剿。我替你在宫中做内应,天下可图也。”陈豨素知其能也,信之,曰:“谨

下就可取得了。”陈豨向来知道韩信的才能,深信不疑,说:“我一奉教!”汉十年,陈豨果反。上自将而往,

定听从您的指挥!”汉十年,陈豨果然反叛。皇上亲自率兵前往,信病不从。阴使人至豨所,曰:“弟举兵,吾

韩信称病没有随从。暗中派人到陈豨处,说:“只管起兵,我从此助公。”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

在这里协助你。”韩信和家臣商量在晚上假传诏书赦免各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部署

府的罪犯和奴隶,打算发动他们去袭击吕后和太子。部署

已定,待豨报。其舍人得罪于

完毕,他们就等待着陈豨的消息。他的一位家臣得罪了韩信,信囚,欲杀之。舍人弟上变,告

信,韩信把他囚禁起来,想杀死他。家臣的弟弟上书告发,向信欲反状于吕后。吕后欲召,

吕后告发了韩信准备反叛的情况。吕后打算把(韩信)召来,

恐其党不就,乃与萧相国谋,诈令人从

又担心他的党羽不肯就范,就和萧相国谋划,令人撒谎说从皇上所来,言豨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贺。相国

上那儿来,说陈豨已被俘虏处死,列侯群臣都来祝贺。萧相绐信曰:“虽疾,强入贺。”信入,

国欺骗韩信说:“即使有病,也要强撑着来祝贺。”韩信进宫,

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钟室。

吕后命令武士把韩信捆起来,在长乐宫的钟室斩杀了他。

信方斩,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

韩信临被斩时,说:“我后悔没有采纳蒯通的计策,以致被妇女子所诈,岂非天哉!遂夷信三族。

小孩子骗了,难道不是天意吗!”于是诛杀了韩信三族。

高祖已从豨军来,至,见信死,且喜且

高祖从平叛陈豨的军中回京,看到韩信已死,又高兴又

怜之,问:“信死亦何言?”吕后曰:“信言

怜悯他,问道:“韩信临死时说过什么话?”吕后说:“韩信说恨不用蒯通计。”高祖曰:“是齐辩士也。”

后悔没有采纳蒯通的计策。”高祖说:“那人是齐国的说客。”

乃诏齐捕蒯通。蒯通至,上曰:“若教淮

就诏令齐国抓捕蒯通。蒯通被带到,皇上说:“是你唆使淮阴侯反乎?”对曰:“然,臣固教之。竖子不

阴侯反叛的吗?”回答说:“是的,我的确教过他。那小子不用臣之策,故令自夷于此。如彼竖子

采纳我的计策,所以只有自取灭亡的下场。假如那个小子

用臣之计,陛下安得而夷之乎!”上怒曰:“亨

采用了我的计策,陛下怎能够灭掉他呢!”皇上大怒说:“煮

之。”通曰:“嗟乎,冤哉亨也!”上曰:“若教韩信了他。”蒯通说:“哎呀,煮死我,冤枉啊!”皇上说:“你唆使韩信反,何冤?”对曰:“秦之纲绝而维弛,

反叛,有什么冤枉?”回答说:“秦国法度败坏、政权瓦解时,

山东大扰,异姓并起,英俊乌

崤山以东的六国大乱,各路诸侯纷纷起事,一时天下英雄豪杰像乌鸦集。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一样聚集了起来。秦王失去了他的帝位,天下英杰都来抢夺它,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跖之

于是才智高超、行动敏捷的人先得到了它。跖的狗对着尧

狗吠尧,尧非不仁,狗因吠非其主。当是时,

狂叫,并不是尧不仁德,而是因为他不是狗的主人。在那时,臣唯独知韩信,非知陛下也。且天下锐精持

我只知道有个韩信,并不知道陛下。况且天下磨快武器、

锋欲为陛下所为者甚众,顾力不能耳。

手执利刃想做陛下所做事业的人太多了,只是力不从心罢了。

又可尽亨之邪?”高帝曰:“置之。”乃释通

您又怎么能把他们都煮了呢?”高祖说:“放掉他。”于是赦免了

之罪。

蒯通的罪过。

太史公曰: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

太史公说:我到淮阴,淮阴人对我说,韩信还是平民百

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

姓时,他的志向就与众不同。他母亲死了,家中因贫困无法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

埋葬,可他还是到处找又高又宽敞的坟地,让坟墓旁可安置

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假令韩信学道

万户人家。我看了他母亲的坟墓,果然如此。假如韩信能够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

谦恭退让,不夸耀自己的功劳,不自恃自己的才能,那就差

几哉。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

不多了。他在汉朝的功劳可以和周朝的周公、召公、太公这

之徒,后世血食矣。不务出此,

些人相比,后世子孙就可以享祭不绝。他没有致力于这样做,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

而天下已经安定,反而图谋叛乱,被诛灭宗族,不也是应该的吗?

一、整体感知

1.层次结构

全文共11段,可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1~3段),通过“怒绝亭长”“漂母饭信”“胯下受辱”三个故事反映了韩信早年的屈辱生活。

第二部分(4~7段),写井陉口之战,表现了韩信的军事才能。

第三部分(第8段),写韩信被贬为淮阴侯后君臣之间的嫌隙。

第四部分(9~10段),写韩信谋反被诛。

第五部分(第11段),作者论赞。

2.名家评点

司马光评韩信:

夫乘时以徼利者,市井之志也;酬功而报德者,士君子之心也。信以市井之志利其身,而以士君子之心望于人,不亦难哉!

(《资治通鉴》卷十二)

易中天评韩信:

韩信,一代名将,旷世功臣。他在困境中挣扎,在战斗中奋进,在胜利中沉沦。他在最能够背叛刘邦的时候忠贞不贰,却在最不可能反叛时涉嫌谋反。正如司马迁所说:“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因此,有人认为韩信釜底抽薪谋反并不可能,也有人认为其造反证据确凿,还有人认为他是被逼上梁山的。但这些也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韩信作为我们英雄时代的英雄人物,他的忍辱负重,他的自强不息,他的叱咤风云,甚至他的犹豫狐疑,患得患失,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永久的记忆,耐人寻味,发人深思。

魏明伦评韩信:

韩信是天才的军事家,但不是成熟的政治家,更不是伟人典范。韩信好名,近似杨秀清。未央宫诛韩信虽是冤案,但也不乏韩信自身的致命弱点。后人同情他,却不十分敬仰他,令人惋惜的是韩信的佼佼帅才和赫赫战功竟落得个“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下场。

二、问题探究

1.本文1~3段主要介绍了哪三个故事?反映了韩信早年怎样的性格?司马迁从韩信的早年生活中挑选了这三个故事来写的意图是什么?

2.韩信能取得井陉口这场战斗的胜利有哪些主要原因?作者在描写井陉之战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

答案(1)背水而阵,迷惑赵军;引蛇出洞,骑兵偷袭,内外夹击;关键是抓住了成安君迂腐、轻敌的弱点,做到知己知彼。

(2)①对比。成安君和广武君进行对比,广武君较机智,但计策没被采用;成安君和韩信进行对比。②衬托。如“诸将皆莫信,详应曰:‘诺’”,反衬其料事如神;以赵军望见他的背水阵大笑,反衬出他的智谋;活捉广武君以后,对广武君的态度,衬托其胸襟气度;打完仗后对诸将的解释,反衬他高人一等的用兵机智。

3.本文文学化的叙事模式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案(1)“互见法”的运用:本文对刘邦、吕后等人的描写就是采用了“互见法”。

(2)充沛的感情抒发:文末“太史公曰”一段文字,我们分明感受到了太史公对韩信的无限惋惜和同情,对刘氏集团“兔死狗烹”的厚颜无耻的行为的讽刺和不满。

(3)精琢的细节描写:“胯下之辱”这一细节,不仅活画了屠中少年的无赖品行,而且借“孰视”“蒲伏”两个动作很好地体现了韩信能屈能伸的大丈夫品质。

(4)精彩的场面描写:在井陉之战中,韩信“背水陈”,引诱赵军倾营而出,另遣伏兵夺取赵军营垒,“拔赵帜,立汉赤帜”的恢弘场面的描写,及对两军殊死搏斗的惊险场面的描写,增添了许多文学的因素,很富有传记文学的特征。

(5)细致的心理描写:在刘邦与韩信关于“将兵”和“将将”一段对话中,司马迁用对话描写表现了刘邦君临天下、志得意满的骄矜心理和韩信感到命运弄人的无可奈何的心理状态,这说明作者注意从微观入手来描写人物,即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的心理。

(6)对比、烘托的手法:井陉一战中,成安君的庸俗愚蠢,诸将的平庸无奇,形象地烘托出韩信的运筹帷幄和用兵如神。

“天下已集,乃谋畔逆”,此史公微文。谓淮阴之愚,必不至此也。

——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天下已集,岂可为逆于其必不可为叛之时?而夷其宗族,岂有心肝人所宜出哉!读此数语,韩信心迹、刘季吕雉手段昭然若揭矣。”——李笠《史记订补》“天下已集,乃谋畔逆”有什么言外之意?

点拨一般人认为这是反语,“太史公曰”表面上批评韩信“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其实在叙事中用尽曲笔(史家编史记事有所顾忌或循情避讳而不据实直书),惋叹之意深蕴其中,也表达了司马迁对统治者的愤激之情。

一、文本素材

1.将兵与将将

《史记》里有一段记载,有一天刘邦与韩信闲聊,刘问:“如我能将几何?”韩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刘又问:“于君何如?”韩曰:“臣多多而益善耳。”刘又问:“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韩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韩信的回答实在妙得很,既维护了刘邦的面子,又说出了人各有所长的道理。

应用指南本素材可用于“正确认识自己”“看待别人的长处”“知己知彼”“语言的妙用”等话题作文中。每一个人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也不可能是一无是处的。尺虽比寸长,但也有不够长的时候;寸虽比尺短,但也有用得上的时候。“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愚者千虑,必有一得”都说明了这一道理。

2.你还能从课文中提取出哪些素材?请记录下来吧!

答:

二、时鲜素材

考级得大奖并不重要,

要从音乐中获得快乐

高温难挡市民欣赏高雅音乐的热情,2013年6月2日下午3时许,龙岗区文化中心音乐厅内琴声悠扬,掌声不断。国际著名小提琴大师、中央音乐学院教授薛伟别开生面的“《从音符到音乐》薛伟古典音乐示范讲座及音乐会”,为龙岗乐迷们送上了一堂美妙的音乐课和一缕夏日清凉之风。

在深入浅出的讲述中,薛伟传播着自己的音乐理念。“音乐最重要的本质是启迪人们的心灵,进而转化为能量影响人们的行为举止,并辐射影响周边的人群。”

“做大师而不是做名家。”作为国际著名的小提琴大师,薛伟对深圳的小提琴爱好者和小琴手们寄予厚望。他希望小提琴手们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要有自己的思想,不断培养自己独特的诠释音乐的能力,通过二度创作,演奏出有价值、有生命力的音乐。

“能不能成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从音乐中收获幸福。”薛伟寄语深圳的乐迷和小提琴手们真正理解音乐,从音乐中获得快乐,享受幸福人生。

《淮阴侯列传》文言知识点 教师版

《淮阴侯列传》文言知识整理 一、指出通假字,并解释 1、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常”通“尝”,曾经) 2、晨炊蓐食(“蓐”通“褥”,在床上) 3、不能死,出我袴下(“袴”通“胯”,两腿间) 4、于是信孰视之(“孰”通“熟”,仔细) 5、俯出袴下,蒲伏。(“蒲伏”通“匍匐”,跪在地上爬行) 6、禽夏说(“禽”通“擒”,拿下) 7、而两将之头可致戏下(“戏”通“麾”,军队) 8、能千里而袭我(“能”通“乃”) 9、亦已罢极(“罢”“疲”,疲倦) 10、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萆”通“蔽”,隐蔽) 11、于是信、张耳详弃鼓旗(“详”通“佯”,假装) 12、东乡坐,西乡对(“乡”通“向”,朝着) 13、兵法又倍山陵(“倍”通“背”,背靠) 14、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陈(“陈”通“阵”,列队) 15、居常鞅鞅(“鞅鞅”通“怏怏”,不满意,郁闷失意的样子) 16、人言公之畔(“畔”通“叛”,背叛) 17、弟举杯(“弟”通“第”,但,只管) 18、亨之(“亨”同“烹”,煮) 19、而天下已集(“集”通“辑”,安定,和睦) 20、秦失其鹿(“鹿”通“禄”)比喻皇帝之位。引申为政权。 21、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常”通“尝”“不”通“否”) 22、辟左右与之步于庭:(“辟”同“避”,使动,使…回避) 二、指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始为布衣时(古义:百姓;今义:粗布衣服) 2、贫无行(古义:品行;今义:可以) 3、愿君留意臣之计(古义:考虑;今义:注意,小心) 4、我哀王孙而进食(古义:年轻人;今义:王的子孙,后泛指贵族子弟) 5、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古义:闲暇无事的样子;今义:镇定,不慌张) 6、若虽长大,好带刀剑(古义:长得高大;今义:体貌高大壮伟) 7、辟左右与之步于庭(古义:随从;今义:左面和右面) 8、山东大乱,异姓并起(古义:崤山以东;今义:山东省) 9、英俊乌集(古义:英雄豪杰;今义:俊美并有英气) 10、未肯击前行古义:先头部队今义:向前行走 11、有能生得者购三千古义:悬赏今义:购买 12、信由此日夜怨望古义:恨今义:埋怨 13、如我能将几何古义:多少士兵今义:几何学 三、找出词类活用的词,说明其用法,并解释 1、又不能治生商贾(以…为生)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 普安县青山民族中学朱政 一学期的高三毕业班的教学工作终于结束了,回顾这一学期来的点点滴滴,酸甜苦辣五味俱全,下面我就这一学期中所做的一些工作做点简单的小结。 首先,由今年高考语文试题的特点来反思平时的课堂教学,尤其是高三复习的教学过程,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一、基础,还是基础。高考题目出的大都是基础知识,同学只要平时稍加注意,就不会失分。 二、平时讲课要注重积累,注重语言积淀,不必过多地关注专业知识。高考题目不是光靠这些专业知识就能完全解决的,比如说,病句题,同学知道病句类型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等等,但是一个句子摆在你面前,你却看不出来它是不是病句,找不出错之所在,那么你所知道的这些专业知识等于是摆设,没有任何实际作用。而如果你语言积淀比较丰厚,对语言的感悟和把握比较敏锐,一读,就知道,这个句子有毛病,那就可以了,这可以就此判定这个句子就是个病句,没有必要非知道它属于哪一种错误类型不可,这叫多此一举。 三、在注重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扩大阅读面,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阅历,为作文准备素材。作文实际是生活经历、情感、观点的展示,一个人,要想写好作文,除了基本的写作功底、写作技巧外,更重要的是素材的积累。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个人腹内空空,想让他道出来点东西,可真是难为他呀。相反,如果同学头脑中积累有许多素材,在写作的过程中,就可以信手拈来,左右逢源,写出的文章就事实充分、材料翔实,就会得高分。不会像挤牙膏一样,半天也写不出几句话来。 四、学过的知识要不断地回头复习。只有不断地复习,才能“温故而知新”。高考试题中许多题目在课文都能找到原形,甚至有些题目就是书上的原句,但是有些同学早已忘得无影无踪,把不应该失的分给丢了,这就未免可惜了。为了避免这些分数的丢失,只有不断地引导学生及时回头复习。 五、适当的有针对性地训练。高考毕竟是一次考试,和平时的考试其实没什么两样,只不过重要性不同罢了。为了让同学们及早地适应这种考试,就必须平时有针对性加以训练,但这种量不宜过多,过犹不及。在训练的过程中,要重点训练以下几项内容:1、书写的规范性;2、审题的准确性;3、答题的程序性;4、时间利用的计划性。 六、加负永远是失败之举。高三,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而言,都是非常时期。在高三,人们觉得进行大剂量、高难度的训练名正言顺又在情理之中,以考促学,一举多得:可以检查水平,可以看出问题,可以推进复习,可以……真是一箭多雕,何乐不为?教师的意图很好,出发点不错,似乎就无可非议,无庸置疑了,但这种步入误区的做法,这种给师生加负的举措,既无科学性,又无操作价值,因此不可能获得预期的效果,所以也是永远得不偿失的失败之举。 我以为教师的教学应该而且必须遵循学生心理需要的原则才是成功的。成功的高三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获得成绩,主动学习;要达到这一目的,方法有两个:一是降低考试难度,降低考试频率;二是加强管理,积极引导,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由此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鲁人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综合测评3

综合测评(三) (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一、基础积累(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复约要父子耕畜 B.女焉能行之 C.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 D.毛遂奉铜盆而跪进之楚王 【解析】A项,“要”通“邀”,意思是“约定”。B项,“女”通“汝”,意思是“你”。D项,“奉”通“捧”,意思是“捧着”。 【答案】 C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王不如赍.臣五城以广河间 赍:赠送 B.前自赞.于平原君曰 赞:称赞 C.先生能饮几何 ..而醉 几何:数学学科 D.不过 ..庄生而私留 不过:表轻微转折 【解析】B项,“赞”是“推荐”“举荐”;C项,“几何”相当于“多少”;D项,“不过”应解为“不去探望”。 【答案】 A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君侯何不快之甚也②何遽叱乎 两个“何”用法相同,都是疑问代词,解释为“为什么”。 B.①乃装其轻宝珠玉②乃以朱公子故也 两个“乃”字都是副词,但意义不同:前一个可译为“于是”,后一个表判

断,可译为“是”。 C.①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 ②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与 两个“与”字用法和意义不同,前一个是介词,可译为“和”;后一个是语气词,相当于“欤”。 D.①顾有所不能忍者也②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 两个“顾”用法和意义不完全相同,前一个译为“只是”,后一个译成“考虑”。 【解析】两个“顾”都是“只是”“不过”的意思。 【答案】 D 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活用不同于其他的一句是() A.未必能生.中子也 B.武安君南.挫强楚 C.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 D.请归.燕太子 【解析】“南”为名词作状语,其他三项都是使动用法,分别解释为“使……活”“使……称臣”“使……归”。 【答案】 B 5.下列句子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淳于髡说之以隐 A.汝何为者也 B.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 C.庄生羞为儿子所卖 D.得唐者与百里之地 【解析】例句和B项都是状语后置句,A项是宾语前置句,C项是被动句,D项是省略句。 【答案】 B 二、阅读鉴赏(40分)

高二语文苏教版教案 选修《史记》选读:史记选读《淮阴侯列传》

《淮阴侯列传》教案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与含义以及文言句式宾语前置句等相关文言常识 2、把握《史记》叙述历史事件时采用的起伏跌宕的叙事特色 3、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激发学生的丰富的想象力 4、让学生能站在现代人的角度看待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提出独到的见解 教学重点: 1、复习巩固并积累文言常识 2、体会叙事的跌宕起伏的行文特色 教学难点: 1、体会叙事的跌宕起伏的行文特色 2、体会司马迁借助《淮阴侯列传》要表达的深层含义 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由旧知往新知的延伸 2、设计相关的问题切入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设想 其一本选段故事情节紧凑,学生容易读懂,所以梳理文章不作为重点,但与必修教材中涉及的文言知识点比较丰富,所以把积累文言知识作为教学重点;其二司马迁借助《淮阴侯列传》要表达一种独特的历史观:统治者心狠手毒,欲加之罪,何患无辞。(1)功高震主;(2)单枪匹马(3)恃才放旷,君王对他早

有猜忌;(4)杀功臣是封建社会的普遍的现象。要引导学生体会。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我国古代有一个能忍受胯下之辱的人,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韩信。韩信除了受胯下之辱外还有很多令人敬佩的事迹。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史记?淮阴侯列传》来进一步了解韩信。 二、介绍韩信: 汉初军事家。淮阴(今属江苏)人。陈胜、吴广起义后,韩信始投项梁,继随项羽,后从刘邦。汉高祖元年(前206),经丞相萧何力荐,始为大将,协助刘邦制定了还定三秦以夺天下的方略。 楚汉战争期间,韩信率兵数万,开辟北方战场。破魏之战,针对魏军部署,佯作正面渡河之势,暗从侧后偷渡,攻其不备,俘获魏王豹。井陉之战,背水为阵,使将士死地求生,人自为战,大破赵军。淮水之战,借助河水,分割楚军,将齐、楚联军各个击灭。四年二月,被封为齐王。参与指挥垓下(今安徽灵璧南)决战,击灭楚军。韩信熟谙兵法,战功卓著,为汉王朝的创建作出了重要贡献。其用兵之道,为后世兵家所推崇。刘邦虽用韩信而心存疑忌,故在项羽败亡后,即夺其兵权,徙为楚王,继又黜为淮阴侯。吕后知刘邦疑忌韩信,乃与萧何定计,于汉高祖十一年正月诱韩信至长乐宫,以谋反罪名杀之。韩信著有兵书三篇,已失传。 三、诵读课文,正音正字,并且根据文意,划分文章结构。 (一)、容易读错的字:

高二语文教学反思范文1200字

高二语文教学反思范文1200字 本文是为大家整理的高二语文教学反思范文1200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过去的半年,紧张、忙碌。冒着满面风霜,顶着一天星光,跨过一路泥泞,辛勤耕耘,默默而无闻。这半年,收获了一些成绩,也有几多感慨、些许慰藉。面对新的教育形势,催马扬鞭自奋蹄,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无论任务多重,困难多大,只要学校布置了的,都尽力去完成,认真做好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认真备课。 首先研究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及每年更新的考试大纲,领会精神,结合实际,落实到工作中去。然后钻研教材,研究教材与课程标准的有机联系,理清教材内部每个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分清主次内容,找好教材在教学中的切入点。例如,在教学“必修五”时,本人就注意对一些篇目的取舍或必要的整合,进行适量的补充或拓展,进一步优化教材结构体系,使之更切合我们的教学实际。在教学《史记选读》时,则注意找出教材的好的切入点,设置有提纲挈领性的问题,层层递进,步步为营,全面推进阅读和深入探讨等。 认真研究教法和学法。 较详细地了解学生的语文基础和学习习惯,有针对性地

进行学法指导,形式不拘,内容广泛,点点滴滴,贯穿在每个细节。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尤其是新课标理念去研究教法。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审美教育和心理教育等,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探究和综合表达的能力。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选择适用的教学模式,优化课堂结构,使之顺应教学发展的新潮流。 积极参加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是汇聚教学智慧的最好方式,在活动中积极发言、与同行切磋,有创造地进行二次个体备课。精心编制教案,组织具有个性化的教学流程。上课时能多次、及时、有调整地实施教案,容量、质量两相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使之成为学习主人和发展个体。坚持写教后记,寻找不足,去补救缺憾。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良师益友是教师重要的角色。 本人在工作中能主动关爱学生,言传身教。虚心听取学生意见,建立民主、平等、亲密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人格,勤于跟学生交流且取得较好的效果。例如,有一位叫于祥胜的同学,语文成绩一直不好,为此很苦恼,本人得知这一情况后,就主动去询问,帮助他分析原因。他表示很愿意下功夫,但不知功夫用在哪里,如何安排学习,经过与之深入交谈和予以热情鼓励,后来他的语文学习成绩在短期内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有了学习的兴趣和提升成绩的信心。对于犯

史记 淮阴侯列传 重要字词解释

史记淮阴侯列传字义 字意布衣:平民百姓。以古代平民穿麻布衣服,因此以“布衣”指代平民。 无行:品行不好。 推择:推举选用。 治生商贾:以做生意维持生计。 晨炊蓐食:提前做好早饭,端到室内床上吃掉。蓐:草席。 母:对老年妇女尊称。 漂:在水里冲洗丝棉之类。 竟:到底、完毕。 王孙:公子,少年。对年轻人敬称。 屠:以宰杀牲畜为业的人。 中情:内心。 众辱:当众污辱。 能死:不怕死。 袴:通“胯”,两腿间。 蒲伏:同“匍匐”,跪在地上爬行。 戏(huī,挥)下:帅旗之下,即部下。戏,同“麾”。军中指挥作战的旗子。 干:求取。 坐法:因犯法而获罪。 上:皇上。此实指汉王刘邦。此时刘邦尚未一统天下,不该称“上”,应改为“王”。以下多处如此。 说:同“悦”。喜欢、高兴。 行:等,辈。一说行(xíng,形),走(在半途)。 度:揣测,估计。 谒:晋见,拜见。 国士:国内杰出的人物。 顾:但。策:指“长王汉中”和“争天下”两种策略。 素慢:一向傲慢。素:向来。 斋戒:古人祭祀等大典前,先行沐浴、更衣、独宿、素餐以清心洁身,表示敬重。 坛场:指拜将场所。坛:土台。 谢:谦让。 乡:同“向”,面向,面对着。 贺:赞同,嘉许。 暗恶:满怀怒气。叱咤:呼喊,咆哮。 废:伏,偃伏,不敢动。 呕呕:温和的样子。 刓(wán,完)敝:在手里玩弄,磨损。 霸:称霸。臣:使……臣服。 都:建都。 定三秦:公元前206年,刘邦用韩信计,暗渡陈仓,?打败雍王章邯入咸阳,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投降。 关:函谷关。

却:退,退却。 绝:断绝通路。 说:规劝。 木罂缻(fǒu,否):木制盆瓮。 禽:同“擒”。捉,捕捉。 涉:渡。 喋血:形容激战而流血很多。 樵苏后爨(cuàn,窜):师不宿饱。意思是谈临时打柴割草,烧火做饭,士兵们很难安饱。樵:砍柴。苏:割草。爨:烧火做饭。 假:借。 间道:隐蔽小道。辎重:军需物资,此指粮草。 深沟高垒:深挖战壕,加高营垒。 十则围之,倍则战:语出《孙子·谋攻》:“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倍则分之”。意思是说兵力十倍于敌人,就可以包围它,一倍于敌人,就可以和他对阵。 罢:通“疲”。 间视:暗中探听,窥伺。 萆:通“蔽”,隐蔽。 空壁:全军离营。 裨将:偏将,副将。 详:通“佯”,假装。 大将旗鼓:主将的旗帜和仪仗。 陈:同“阵”,打仗时的战斗队列。 平旦:天刚亮。 复疾战:此三字疑衍。 逐利:追夺战利品。€遁走:潜逃。 购:悬赏征求。 效:呈献,贡献。首虏:首级和俘虏。 素:一向,平素。拊循:抚慰,顺从。引申为受过训练,听从指挥。士大夫:指一般将士。仆:自我谦称。 何苦:即若何,如何。 权:权衡。引申为计议。 情见势屈:真情暴露,威势要受到挫减。见,同“现”。出现。 案甲休兵:停止战争。甲:铠甲。兵:武器。飨:宴请。(yì,亿)兵:用酒食慰劳士兵。首:向,向着. 咫:八寸为咫。 喧言者:指辩士。 靡:草随风倒。引申为降服。 行定:往束救赵途中,安定百姓。 传舍:客舍,宾馆。 麾:军中指挥作战的旗子。 易置:更换,改换职位 独:只,只不过。间使:密使,暗中派去的使臣。 伏轼:乘车人把身子俯在车前横木上。 竖儒:蔑视读书人的称呼。

《淮阴侯列传》文言知识点-教师版

导学单配套整理 《淮阴侯列传》文言知识整理 一、指出通假字,并解释 1、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常”通“尝”,曾经) 2、晨炊蓐食(“蓐”通“褥”,在床上) 3、不能死,出我袴下(“袴”通“胯”,两腿间) 4、于是信孰视之(“孰”通“熟”,仔细) 5、俯出袴下,蒲伏。(“蒲伏”通“匍匐”,跪在地上爬行) 6、禽夏说(“禽”通“擒”,拿下) 7、而两将之头可致戏下(“戏”通“麾”,军队) 8、能千里而袭我(“能”通“乃”) 9、亦已罢极(“罢”“疲”,疲倦) 10、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萆”通“蔽”,隐蔽) 11、于是信、张耳详弃鼓旗(“详”通“佯”,假装) 12、东乡坐,西乡对(“乡”通“向”,朝着) 13、兵法又倍山陵(“倍”通“背”,背靠) 14、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陈(“陈”通“阵”,列队) 15、居常鞅鞅(“鞅鞅”通“怏怏”,不满意,郁闷失意的样子) 16、人言公之畔(“畔”通“叛”,背叛) 17、弟举杯(“弟”通“第”,但,只管) 18、亨之(“亨”同“烹”,煮) 19、而天下已集(“集”通“辑”,安定,和睦) 20、秦失其鹿(“鹿”通“禄”)比喻皇帝之位。引申为政权。 21、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常”通“尝”“不”通“否”) 22、辟左右与之步于庭:(“辟”同“避”,使动,使…回避) 二、指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始为布衣时(古义:百姓;今义:粗布衣服) 2、贫无行(古义:品行;今义:可以) 3、愿君留意臣之计(古义:考虑;今义:注意,小心) 4、我哀王孙而进食(古义:年轻人;今义:王的子孙,后泛指贵族子弟) 5、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古义:闲暇无事的样子;今义:镇定,不慌张) 6、若虽长大,好带刀剑(古义:长得高大;今义:体貌高大壮伟) 7、辟左右与之步于庭(古义:随从;今义:左面和右面) 8、山东大乱,异姓并起(古义:崤山以东;今义:山东省) 9、英俊乌集(古义:英雄豪杰;今义:俊美并有英气) 10、未肯击前行古义:先头部队今义:向前行走 11、有能生得者购三千古义:悬赏今义:购买 12、信由此日夜怨望古义:恨今义:埋怨 13、如我能将几何古义:多少士兵今义:几何学 三、找出词类活用的词,说明其用法,并解释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 转眼间一个学期又结束了,反思这一学期的语文教学,作一小结,以鞭策自己更好地迎接新一学期的到来。 针对班级中后等学生较多基础较薄弱以及班级语文课上人文性过剩而工具性稍嫌不足的特点,我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有意识地加强了语文的工具性部分的设计,经常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我认为只有语文的基础夯实了,才有能力进行更高层次的追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果孩子连走路都不会,就要让他学习跑步,这是不符合孩子成长规律的。语文教学亦然。 语文教学的脚踏实地还体现在日积月累的坚持性上。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语文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不是凭小聪明就能学好的科目,必须有着坚持不懈的精神。因此,我要求每位学生都有一本积累本,坚持积累,争取做到厚积薄发。积累还体现在课外阅读上,争取做到每天阅读一篇课外阅读,潜移默化地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对学生而言,最大的快慰莫过于解答试题时能展现出一种从容、敏捷、高效的能力,而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相比,应试倾向最不明显,并不是讲什么考什么,试题内容和教学内容的直接联系表现得最不明显,很大程度上体现着对本学科整体素质的考查。题海战术不适合语文学科,靠大量做题难以培养出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中学语文不在深,而在广。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范围决定了语文综合素质的高低,而现在高中生学习紧张,课下学习的时间主要用于数理化、英语上,根本没有时间去读一些文学作品,甚至可以说学生根本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更不会静下心来去品味欣赏文学作品,而现在社会读书风气也不乐观,学生接触的东西都很低俗,所以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的缺少也是导致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差的原因之一。鉴于此种情况,对于语文的学习,我认为关键要靠课堂教学,而语文课堂教学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的观念和教学设计上。 当然,语文教学的精华全在课堂上。一节课仅有40分钟,如何调控和把握这个时间,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能够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学以致用,这就需要老师作为引导者应该懂得调控艺术,做到收放自如,开阖有度,寻找具有科学性又具有艺术性的教学行为,不断学习新课程理论,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使教学行为上升到理论高度。而我发现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教师要把课堂40分钟用足用好,争取最佳的教学效果,这是老师的本分,老师要对学生负责。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试题的人文特征越来越突出,对学生的感悟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教师的教学方法相应的做出改变。我发现在我的课堂教学行为中,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1、重分析,轻感悟。

凤凰新学案高中语文 选修《史记》选读(教师用书)

第一专题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司马迁其人其事 专题解说 司马迁和《史记》,凡接触过中学语文教材的师生,谁不知道?传统语文教材中就选有《史记》的经典篇目,高考文言文阅读也常从《史记》中取材。然而,对绝大多数中学师生来说,真正比较深刻地认识了解司马迁,比较全面地学习探究《史记》,恐怕得从苏教版选修教材《<史记>选读》的教学开始。教学《<史记>选读》,当然得从《太史公自序》起始。《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司马迁。此书记事始于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时期,前后跨越三千多年历史,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伟大的历史著作,同时也是我国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伟大的文学著作。选读《史记》,我们首先要了解作者司马迁其人其事,以及他写作《史记》的目的与经历。本专题只选了一篇《太史公自序》;还有一篇是同学们在必修五学过的《报任安书》,此处列为“存目”。如果说《报任安书》是司马迁的“心灵史”,那么《太史公自序》便是司马迁的“学术史”兼“心灵史”。两文结合起来阅读,便能走近司马迁,了解他的家世谱系,了解他的生活经历,了解他的志向抱负,了解他撰写《史记》的始末,从而比较具体地了解司马迁其人其事。 太史公自序 教学定位 文本概述 司马迁不把《自序》置于卷首,而是将其放在七十列传之末。这是为什么?清人金圣叹说:“此篇于《史记》为序,于太史公便是自己的列传。”金圣叹之言,为我们解读《太史公自序》打开了门。《太史公自序》既是《史记》的自序,也是司马迁为自己及其史官家世所作的传记。全序规模宏大,文气深沉浩瀚,是《史记》全书的纲领,也是我们这册选修教材的总起,更是我们从整体上认识司马迁和了解《史记》的开始。《太史公自序》篇幅较长,内容丰富,文字艰深,学生学习的困难很大,所以教材为它提供了译文。让学生对照译文读原文,在阅读过程中完成“预读积累”练习,这是学习文言词句知识的主要方法;在复习《报任安书》的基础上,抓住“传”和“序”的特点,先“传”后“序”,寻找出相关语段和相关语句,加以分条理解和分析归纳,从而了解司马迁其人其事,则是学习了解文章内容的主要方法。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文中涉及的重要文言知识,积累常见却又易混淆的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了解关于《史记》的一些文学文化常识。 2. 阅读全文,理清全文思路;精读语段,理解重点内容。 3. 通过阅读与探讨,比较清楚地了解司马迁的生平及其伟大贡献,理解《史记》一书的写作要旨。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之间,我已经顺利的完成了本月的教学工作。回顾这一个月,既忙碌,又充实,有许多值得总结和反思的地方。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思想业务素质。 “学海无涯,教无止境”,只有不断充电,才能维持教学的青春和活力。所以,一直以来我都积极学习。一学期来,我先后学习了:《一个语文老师的心里路程》和《教育,就是诗意的栖居》两本教育专著,让自己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也明确了今后教学努力的方向。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的更新,也催促着我不断学习。通过这些学习活动,不断充实了自己、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和见识,为自己更好的教学实践作好了准备。 二、求实创新,认真开展教学、教研工作 教育教学是我们教师工作的首要任务。本学年,我努力将我在山东经受的新课程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立足“立足老教材,实践新理念。”力求让我的语文教学更具特色,形成独具风格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在日常教学中,我坚持切实做好课堂教学“五认真”。课前认真作好充分准备,精心设计教案,并结合班级的实际,灵活上好每一堂课,尽可能做到当堂内容当堂完成,课后仔细批改学生作业,不同类型的课,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批改方法,使学生对语文更有兴趣,同时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另外,授课后根据得失,及时写教后感、教学反思,从短短几句到长长一篇不等,目的是为以后的教学积累经验。同时,我还积极和其它老师进行沟通,了解学生,改进教法,突破

学法。对于我负责的语文课的教学,我采用系统性、阶段性相结合的原则,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使每堂课都能让学生有收获。总之,不管在课堂教学,还是在课外辅导教学中,我都以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标,力求让语文教学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到更大的作用。三、充分利用网络的功能和优势,博采众长,开展教学教研工作。 为保证课改教研的质量和水平,本人充分利用网络,进行教学教研工作中。以科学研究的精神对课改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现象予以分析研究,特别是加强对“新课标、新教材验证”的研究,对“评价”的研究。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得失,勤写教学反思,注意搜集、整理相关资料,使“教学改革”真正成为自己的事。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教学心得、生活感悟、教案设计……通过与其他老师及网友们的教学交流,特别是在专家在线指导下,质疑解惑,迅速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不断促进、提升了自己的专业化素质。 以上是我对本学期工作总结和反思,它将指引我今后的工作,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会扬长避短,发挥自己最大的优势,将自己锻造的更好。

2019-2020年高中语文报任安书教学案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2019-2020年高中语文报任安书教学案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教学目标和要求 1、理解本文的背景与司马迁的遭遇。 2、理解本文的思路,认识司马迁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其意义。 3、学习本文叙事、说理、抒情相结合的表现方法。 4、掌握更多的实词、虚词与句式,增强语感,提高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本文的思路,认识司马迁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其意义。 2、掌握更多实词、虚词与句式,增强语感,提高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教学设想 本文词句难度较大,学生很难弄清句意,需要教师在这方面多作指导。 三教时。 教学过程和内容 第一课时 一、背景介绍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前学习提示1、2节,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把握文章的主题和写作特色。 二、全文把握 未经节选的全文共分六段: 第一段:向任安说明未能及时回信的原因。 第二段:向任安说明不能在武帝面前“推贤进士”的原因。 第三段:叙述因为李陵事件下狱的经过。 第四段:写自己忍辱受刑。 第五段:写自己完成《史记》的心情。

第六段:表达自己痛定思痛的心情。 课文节选了后三段。 三、课文分析 学习第一段 1、教师范读第一段 2、字音 头抢地(qiāng)伏法受诛(zhū)暴肌肤(pù) 鞭棰(chuí)圜墙(yuán)占卜()囹圄() 槛(jiàn)缧绁(léi) 3、主要词句 ①不能自免,卒就死耳②不能与死节者比③其次不辱理色④及在槛阱之中⑤函粪土之中而不辞者⑥此人皆意有所郁结⑦恨私心有所不尽⑧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4、思路分析: 这一段,司马迁重点写了自己受刑后对生死的看法。 (1)作者先叙述自己卑微的身份。先人只是掌管一些文史星历的记载的小官,“主上所戏弄,倡优所畜”,本来就被人看不起。现在子承父业,更是微不足道。 (2)接着写卑微的地位带来的结果:假如我伏法被诛的话,就好像九牛身上掉下的一根毫毛;好像一只蝼蚁一样渺小,我的死是无足重轻的。命如蝼蚁草芥,生命有什么价值可言? (3)引出第二个问题,人的生命价值:“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注意,这是作者议论的核心。生命的价值是轻是重,要靠自己来选择! 然后,摆出士人对待羞辱与生死的态度:士人,一方面洁身自好,不使自己受到羞辱;一方面当羞辱加于已身的时候,决计自杀,以死保持自己纯洁的名声。但是作者笔锋一转,却列举了古代周文王、李斯、韩信、彭越、张敖、周勃、窦婴、季布、灌夫等一大批王侯将相受辱的事例,说明无论是王侯将相还是微不足道的草民,都可能受屈辱,“受辱”是人生之常事,

《史记》选读——《淮阴侯列传》教案(苏教版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史记》选读——《淮阴侯列传》教案(苏教版 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与含义以及文言句式宾语前置句等相关文言常识 2、把握《史记》叙述历史事件时采用的起伏跌宕的叙事特色 3、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激发学生的丰富的想象力 4、让学生能站在现代人的角度看待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提出独到的见解 教学重点: 1、复习巩固并积累文言常识 2、体会叙事的跌宕起伏的行文特色 教学难点: 1、体会叙事的跌宕起伏的行文特色 2、体会司马迁借助《淮阴侯列传》要表达的深层含义 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由旧知往新知的延伸 2、设计相关的问题切入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设想 其一本选段故事情节紧凑,学生容易读懂,所以梳理文章不作为重点,但与必修教材中涉及的文言知识点比较丰富,所以把积累文言知识作为教学重点;其二司马迁借助《淮阴侯列传》要表达一种独特的历史观:统治者心狠手毒,欲加之罪,何患无辞。(1)功高震主;(2)单枪匹马(3)恃才放旷,君王对他早有猜忌;(4)杀功臣是封建社会的普遍的现象。要引导学生体会。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我国古代有一个能忍受胯下之辱的人,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韩信。韩信除了受胯下之辱外还有很多令人敬佩的事迹。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史记•淮阴侯列传》来进一步了解韩信。 二、介绍韩信: 汉初军事家。淮阴(今属江苏)人。陈胜、吴广起义后,韩信始投项梁,继随项羽,后从刘邦。汉高祖元年(前206),经丞相萧何力荐,始为大将,协助刘邦制定了还定三秦以夺天下的方略。

楚汉战争期间,韩信率兵数万,开辟北方战场。破魏之战,针对魏军部署,佯作正面渡河之势,暗从侧后偷渡,攻其不备,俘获魏王豹。井陉之战,背水为阵,使将士死地求生,人自为战,大破赵军。淮水之战,借助河水,分割楚军,将齐、楚联军各个击灭。四年二月,被封为齐王。参与指挥垓下(今安徽灵璧南)决战,击灭楚军。韩信熟谙兵法,战功卓著,为汉王朝的创建作出了重要贡献。其用兵之道,为后世兵家所推崇。刘邦虽用韩信而心存疑忌,故在项羽败亡后,即夺其兵权,徙为楚王,继又黜为淮阴侯。吕后知刘邦疑忌韩信,乃与萧何定计,于汉高祖十一年正月诱韩信至长乐宫,以谋反罪名杀之。韩信著有兵书三篇,已失传。 三、诵读课文,正音正字,并且根据文意,划分文章结构。 (一)、容易读错的字: 陈豨蒯通商贾诸母漂盗跖阏与井陉樵苏若虽长大 (二)、通假字 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 晨炊蓐食 不能死,出我袴下 于是信孰视之,

淮阴侯列传知识点(学生用)

淮阴侯列传 P702-705第1-3段 1实词意义 贫,无行。亭长妻患之。信仗剑从之。数以策干项羽 坐法当斩上不欲就天下乎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何来谒上 2联绵词 蒲伏 3古书用字 通假字: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居戏下 异体字:出我袴下俛出袴下 古今字:于是信孰视之 4词类活用 名词作状语:乃晨炊蓐食。众辱之曰次至信诸将行道亡者自追之 名词作动词:饭信吾亦欲东耳。 使动: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不及以闻 意动:滕公奇其言,壮其貌 5虚词用法 若虽长大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 6固定格式 人多厌之者。屠中少年有侮信者。 吾必有以重报母。 岂望报乎? 无所知名。无所事信。

7句式 判断句: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 此乃信所以去也。 宾语前置句:何为斩壮士? 上未之奇也。上不我用。 P726-728 1实词意义 韩信至国,···为德不卒汉王怨眜天子巡狩会诸侯 信由此日怨望信尝过樊将军哙大王乃肯临臣 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 陈豨拜为巨鹿守,辞于淮阴侯。淮阴侯挈其手,辟左右。 再至,陛下乃疑矣。相国绐信曰 2古书用字 通假字: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人言公之畔,···。 弟举兵。恐其党不就. 异体字:至雒阳居常鞅鞅 古今字:我宁不能杀之邪?恐见禽良狗亨 淮阴侯挈其手,辟左右 3词类活用 名词作状语:信由此日怨望 名词作动词:遂械系信。 使动:淮阴侯挈其手,辟左右 4虚词用法

乃:钟离眜乃骂信曰:“···” 大王乃肯临臣 生乃与樊哙等为伍 5固定格式 我宁不能杀之邪? 6句式 判断句:此壮士也。公非长者。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 禽也。 宾语前置句:何为为我禽? 被动句:恐见禽何为为我禽?陈豨拜为巨鹿守。 乃为儿女子所诈。

最新高中语文教学反思范文精选.doc

最新高中语文教学反思范文精选 引导语:教师要经常对自己的教学工作作出反思才有进步,下面我为大家带来关于高中语文教学反思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和参考。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范文一: 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特别是语文基本功较好的学生,认为语文过去学得不错,可以先放一放,临上阵前再搞突击,于是,语文就被他们打入了“冷宫”。他们认为语文可学可不学,因为学得再认真,在高考中也考不到数理化那样的高分,不认真学,分数也低不到哪儿去。 2、应付老师,平衡自己 这些学生迫于高考和老师的压力,对语文的态度比冷漠型要积极些,但也只是应付,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只是满足于上课听讲,课后完成老师布置的书面作业,满足于老师问起时,有“我已认真学过了”的回答;扪心自问时,也可以“我已努力过了”聊以自我安慰。他们从不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作积极的思考,从不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更谈不上读一些课外书籍,学习始终处于被动状态。 3、担忧焦虑却不知所措 这类学生对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但由于基本功差和学习方法不当等原因,尽管在语文学习上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但考试成绩不见提高甚至出现倒退,于是,他们便对语文学习失去了信心,

怕上语文课,怕碰语文书,对能否学好语文存在忧虑。随着考试的临近,心情极度紧张;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力,知觉范围变窄,思维刻板,情绪慌乱,时刻担心失败,并想象失败后的情境,无法发挥正常水平。这样几个轮回之后,他们有种一筹莫展的感觉,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4、投机取巧 有些学生不是不能学好语文,也不是不知道语文重要,而是认为高考语文不考课本,试题全部来自课外,抱着投机取巧的心理,大搞题海战术,今天一套资料,明天一套试题,见题就做,企图能够“碰”上高考试题,对老师提出的紧扣课本、多读文章、培养语感的要求充耳不闻。还有一些学生,题目也不做。他们抱着“我聪明”、“我运气”的心理,等到考场“超常发挥”。这是一批最典型的投机取巧者。 二、成因 1、认识的偏差 有的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需要我们一个一个词语的积累、一篇一篇文章的阅读、一次一次说话的练习、一个一个片断的写作,就像砌房子一样,一块石头、一个砖头、一抹水泥、一张瓦片、一颗钉子、一根木条,你就得一点一滴的垒和砌,嫌麻烦就不行。而有些学生对语文学科的这一特点缺乏充分的认识,认为上课听听、课后做做练习就可以提高,从不注意观察生活,从不读课外

江苏省镇江市实验高级中学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系列《〈史记〉选读》:淮阴侯列传+教案

淮阴侯列传 《史记》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2、体会叙事的跌宕起伏的行文特色 3、学习这篇文章中的人物刻画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借助书下注解和工具书梳理本文的文言字词句 2、通过预习、朗读,小组交流,解决疑难,分享成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韩信的忍辱负重,他的自强不息,他的叱咤风云,甚至他的犹豫狐疑、患得患失;从而学会树立信念,并为之努力;同时要懂得开阔胸襟,学会信任。【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与句子 2.了解文章刻画人物形象的多种角度 【教学难点】字词整理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习文章1——4节,梳理字词,能翻译这四节 2、在韩信早期的三件事件中发掘其性格特点 一、导语 我们大家都知道,司马迁甘愿接受宫刑,屈辱苟活的原因是有比尊严更尊贵

的事情需要他去做,那么历史上还有一位因受胯下之辱而留名青史的人物,他是谁呢?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他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今天我们来继续研读《史记》之《淮阴侯列传》 二、理清文章字音 井陉xíng 阏与èyǔ爨cuàn宿sù饱传飧sūn 畏恶w ù鞅鞅yàng 三、文章第一段字词解析 四、文章第二节字词梳理 五、文章第三节字词梳理 (1)研读文本13节,这部分介绍的是韩信落魄时候的三个小故事分别为他们拟小标题 明确:寄食遭拒漂母赐饭胯下之辱 (2)这三个小故事分别展现了韩信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明确: 寄食遭拒——“怒,竟绝去”——“怒”,自尊受到伤害后怨恨,又没有办法去责问别人;“竟绝去”,自尊而倔强。 漂母赐饭——“必有以重报”,——是他为人义气,知恩欲报的人性,二是既说这话,已经显露出他欲出人头地的内心志向,有自信,有抱负。 胯下之辱——“孰视之”——心理的冷静,能屈能伸,成大业的忍性,可以看出他尖锐激烈的思想斗争和忍辱负重的坚忍性格对周围人的描绘一方面用世俗人的眼光反面衬托,还显示出其人与众不同。 从这三个故事中我们不难看出韩信早年因家境贫寒过着穷困而屈辱的生活,虽然看似窝囊无用,但他自幼熟读兵书,心怀安邦定国的理想和抱负,努力习武,积极投军献策,那么他的军事才能是不是一开始就被他所投靠的主人发现并得到重用呢?——不是。他先投项梁,后投项羽,直到他离开项羽来投奔刘邦也一直是无用武之地,最后是由于谁的大力推荐才得以有崭露头角的机会?——萧何! 萧何非常赏识韩信的才能,认为他是有深谋远虑,有运筹帷幄,决胜庙堂的

淮阴侯列传知识点整理(学生版)

淮阴侯列传知识点整理 一、找出下列句中通假字: 1、乃晨炊蓐食 2、于是信孰视之 3、俯出袴下,蒲伏 4、虏魏王,禽夏说,新喋血阏与 5、而两将之头可致于戏下 6、能千里而袭我 7、亦已罢极 8、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 9、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 10、信、张耳详弃鼓旗 11、兵法右倍山陵 12、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 13、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 14、人言公之畔 15、上怒曰:“亨之。” 16、信乃解其缚,东乡坐 二、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 1、亭长妻患之 2、乃晨炊蓐食 3、有一母见信饥,饭信 4、众辱之曰 5、今乃辅以张耳,议欲下赵 6、足下深沟高垒 7、坚营勿与战 8、彼前不得斗 9、未至井陉口三十里,止舍 10、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 11、出,背水陈 12、鼓行出井陉口 13、水上军开入之 14、西乡对,师事之 15、兵法右倍山陵 16、羞与绛、灌等列 17、辟左右与之步於庭 18、如我能将几何

19、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 20、异姓并起,英俊乌集 21、且天下锐精持锋欲为陛下所为者甚众 22、恐吾至阻险而还 23、欲东下井陉击赵 三、指出下列句中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始为布衣时,贫无行 2、愿君留意臣之计 3、未肯击前行 4、山东大扰,英俊乌集 5、然乃行营高敞地 四、指出下列句子是什么特殊句式并翻译: 1、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 2、不得推择为吏 3、食时信往,不为具食。 4、信钓于城下 5、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 6、否,必为二子所禽矣。 7、今如此避而不击,後有大者,何以加之! 8、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9、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 10、上曰:“于君何如?” 11、陈豨拜为钜鹿守,辞於淮阴侯。 12、舍人弟上变,告信欲反状于吕后 13、问:“信死亦何言?” 14、乃为儿女子所诈 15、信方斩 16、韩信使人间视,知其不用 五、一词多义: 1、间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 至京口,得间奔真州 韩信使人间视 乃用陈平计间项王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绝怒,竟绝去

高一语文教学反思

高一语文教学反思(5) 语文老前辈吕叔湘先生说过:“语文课和别的课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语文的机会:逛马路,马路旁的广告牌;买东西,附带的说明书。到处都可以学习语文。”由此,我常在想:既然语文无处不在、语文无处不有,学习语文的条件得天独厚,学好语文理应小菜一碟。但事与愿违,不少学生对语文失去了兴趣。在此对学生学习语文的消极心理及成因作一些分析: 其一,对语文学科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语文是基础性的科目,是工具性学科,学好语文会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但语文学科的重要性远非如此。 其二,囿于语文高考的试卷模式。学习语文,就是在学习表达能力,其中包括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长时间地在字、词、句中转悠,我们学生的表达能力会有怎样的提高呢?我们把语文学科分成几大板块,弄得七零八散,与真正的文学早已相去甚远。在这样的教学中,语文素养真是无从谈起。 有的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需要我们一个一个词语的积累、一篇一篇文章的阅读、一次一次说话的练习、一个一个片断的写作,就像砌房子一样,一块石头、一个砖头、一抹水泥、一张瓦片、一颗钉子、一根木条,你就得一点一滴的垒和砌,嫌麻烦就不行。而有些学生对语文学科的这一特点缺乏充分的认识,认为上课听听、课后做做练习就可以提高,从不注意观察生活,从不读课外读物,从不多写一篇文章。抱着这样的认识学习语文,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无数事实证明,学生是在阅读课外读物的基础上增强了学习语文兴趣,进而不知不觉地提高了语文成绩的。看来,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首先要增加阅读时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增加阅读时间,扩大阅读视野,这是很重要的一个思想。但因为时间的关系加之外界诱惑很多学生很难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因此,我的尝试常常无疾而终。 学习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其实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我想今后还要坚持预习和复习的整理本的检查和检测,让学生在预习,复习以及课堂学习这几个环节上能环环相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责任感,真正充当起的主人。当然,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仅仅是做到这一点,是远远不够的,我愿意在实践中继续探索。 反思我的语文课堂,很多情况下存在着喧宾夺主的现象,我总是自觉和不自觉地体现着主角身份,要了解学生的状况,总是满足于课堂上几个活跃分子的反应,依赖于课后跟学生的单独交流,其实,我早就发现,课堂上的那种交流是任课后怎么弥补都无法达到的效果。要能让每一个学生的心在我的语文课堂上都动起来,这该是多么令人振奋的事情啊!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的心真正地动起来,而不致于使学生陷入“热闹是他们的,而我什么也没有”的窘境呢? 语文教学影响着其他学科的学习,也影响着一个学生整个人今后的发展。高中语文教学旨在使学生养成爱读书的习惯,使其具备最起码的表达能力,进而为学生整个人生的健康发展奠定最坚实的基础,为学生人文素养的养成开启一扇成功的大门。而我们面对的教育对象还是普通中学的学生,能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让他们积极主动地了解并接受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使他们的人生境界和文化素养得到提高,不也正是我们努力的最终目标吗?如果我们在高中阶段做到了这些,那么我们的教学就是成功的。我相信,通过以上反思,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做得更好。

苏教版《〈史记〉选读》名句名篇默写

苏教版《〈史记〉选读》名句名篇默写 1.且夫孝始于事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太史公自序》) 2.故《易》曰:____________,差以千里。(《太史公自序》) 3.然我一沐三捉发,____________,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鲁周公世家》) 4.夫运筹策帷帐之中,____________,吾不如子房。____________,抚百姓,____________,吾不如萧何。(《高祖本纪》) 5.大风起兮云飞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祖本纪》) 6.卢纶《塞下曲》写李广将军的诗句: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将军列传》) 8.谚曰"桃李不言,____________ .(《李将军列传》) 9.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____________ .(《孔子世家》) 10.孔子曰:"君子固穷,____________.(《孔子世家》) 11.孔子以四教:____________.绝四:____________.所慎____________.(《孔子世家》) 12.太史公曰:《诗》有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虽不能至,心乡往之。(《孔子世家》) 13.生我者父母,____________.(《管仲列传》) 14. ____________,衣食足而知荣辱。(《管仲列传》) 15.其志洁,____________.其行廉____________.(《屈原列传》) 16.屈原曰:" ____________,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17.王曰:"此鸟不飞则已,____________;不鸣则已,____________.(《滑稽列传》) 18. ____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刺客列传》) 19.有志者,事竟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苦心人,天不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蒲松龄) 20.陕西韩城司马迁祠楹联:刚正不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著成信史照尘寰。 21.鲁迅赞《史记》曰:____________,无韵之《离骚》。 22.《史记》对后世的影响:____________,文章大宗。 答案:1.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2.失之豪厘3.一饭三吐哺4.决胜千里之外,镇国家,给馈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