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十 数控加工工艺分析与验证
- 格式:ppt
- 大小:1.01 MB
- 文档页数:15
轴类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编制及分析轴类零件是机械传动系统中常见的零部件,其精度要求较高,因此常采用数控加工工艺进行加工。
本文将对轴类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进行编制及分析,重点包括加工流程、刀具选择、加工参数的确定等方面。
1.确定加工工艺路线:根据轴类零件的形状、尺寸和加工要求,确定数控加工的工艺路线,包括进给路径、切削路径和切削次序等。
2.编制数控加工程序:根据工艺路线和加工要求,编制数控加工程序。
程序中包括刀具的选择、加工路径的设定、切削参数的设置等。
3.选择合适的刀具:根据轴类零件的材料和加工要求,选择合适的刀具。
常用的刀具包括铣刀、钻头、车刀等。
刀具的选择要考虑切削特性、加工效率和切削质量等因素。
4.确定加工参数:根据轴类零件的材料和加工要求,确定合适的加工参数。
加工参数包括进给速度、切削速度、切削深度、切削宽度等。
5.进行数控加工:根据编制好的加工程序,进行数控加工。
数控机床通过控制系统来控制刀具的运动轨迹和加工参数,实现轴类零件的精确加工。
对于轴类零件的数控加工,还需进行相应的工艺分析。
工艺分析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加工的质量和效率。
一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刀具路径分析:通过分析刀具路径,可以评估加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切削力过大、切削过深等。
同时,还可以优化切削路径,提高加工效率和质量。
2.切削参数分析:根据切削参数的选择和调整,可以优化切削效果,减少刀具磨损和加工时间,提高加工质量。
3.加工后工件的检测分析:对加工后的轴类零件进行检测分析,以验证加工结果的准确性和质量。
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测量尺寸、形状精度、表面质量等。
4.加工过程中的工艺改进:根据加工实际情况,对加工工艺进行改进和优化,以提高加工质量和效率。
常见的改进措施包括工艺参数的调整、刀具的更换和切削液的使用等。
总之,轴类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编制及分析是确保零件加工质量和效率的重要环节。
通过合理的加工工艺编制和分析,可以提高加工质量,减少加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零件数控加工工艺分析及工艺装备设计随着现代制造业的发展,数控技术已经成为了制造业的核心技术之一。
数控加工工艺因为其快速、精准、高效等特点而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其中,零件数控加工工艺分析及工艺装备设计是数控加工中的重要环节。
一、零件数控加工工艺分析零件数控加工工艺分析是制定数控加工工艺方案的第一步。
它通过对零件的结构、尺寸、材料、加工要求等因素进行分析,确定零件的加工工艺方案和加工流程。
具体分析如下:1. 零件结构零件结构是制定加工方案的重要要素之一。
在对零件结构进行分析时,需要考虑零件各部分的形状、大小、复杂程度、表面形状等因素,以确定加工时应采用的加工方法。
2. 零件材料零件材料对加工过程也有一定的影响。
材料的选取应考虑其加工性、物理性质、热性能、耐磨性等因素。
同时,还要与所采用的加工设备和工艺相匹配。
3. 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要求零件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要求是制定加工方案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分析时,应考虑零件的尺寸要求、几何公差、表面光洁度等指标,以确定零件的加工精度和表面加工方法。
二、工艺装备设计工艺装备设计是制定加工方案之后的下一步。
在进行工艺装备设计时,应根据零件的加工要求和加工方式,选择合适的加工设备,并针对设备性能进行优化设计。
具体设计包括:1. 设备选型在设备选型时,应考虑零件的加工要求、加工精度和加工效率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加工设备。
同时,还要考虑成本、设备可靠性、维护费用等因素,以确定最佳的设备选择方案。
2. 设备性能优化在设备性能优化方面,应根据零件的特性和加工要求,对设备进行优化。
具体措施包括:改进加工方式、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和精度、改进机床结构、提高设备自动化程度等。
3. 生产线设计在进行生产线设计时,应充分考虑零件加工全部流程,确保零件生产过程的顺畅和高效。
同时,生产线设计还要考虑安全性、灵活性和环保标准等因素。
三、总结零件数控加工工艺分析及工艺装备设计是数控加工的关键环节之一。
如何开展数控加工工艺分析摘要:数控机床加工中,要进行数控编程首先要进行零件工艺分析。
工艺方案的好坏不仅会影响机床效率的发挥,而且将直接影响零件的加工质量。
本文就如何进行数控加工工艺分析进行讨论。
关键词:数控加工工艺分析【中图分类号】tg659引言:数控加工(numerical control machining),是指在数控机床上进行零件加工的一种工艺方法,数控机床加工与传统机床加工的工艺规程从总体上说是一致的,但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在数控机床上加工零件时,首先要对被加工零件进行工艺分析,再编制零件加工的工艺规程和加工程序,最后用数控机床进行加工。
数控加工人员可根据数控加工工艺包括的内容逐一进行工艺分析。
1根据图纸,选择数控加工的内容并决定数控机床类型。
1.1选择数控加工的内容我国目前机械加工所使用的机床设备并非均为数控机床,为了充分合理的使用设备,对零件分析,需要数控加工的内容。
在选择时一般按下列顺序考虑:优先选择普通机床无法加工的内容;重点选择普通机床难加工、质量难保证的内容;在数控机床尚存在富裕能力的基础上选择,普通机床加工效率低、工人手工操作劳动强度大的内容。
1.2数控机床类型不同类型的零件应在不同的数控机床上加工,要根据零件图纸中设计要求选择机床。
数控车床适用于加工形状复杂的回转体类零件(包括圆柱、圆锥、圆台、球体等)。
数控铣床适用于平面类零件、变斜角类零件、曲面类零件(如模具、箱体等)。
数控加工中心适用于复杂的曲线、曲面、叶轮、模具、箱体。
数控电火花线切割适用于硬材料,窄缝类零件。
2零件图工艺分析首先从图中明确加工的内容和技术要求,再审查和分析零件图样中尺寸标是否充分,对基点坐标进行计算,最后分析定位基准的可靠性。
3加工方案的确定3.1加工方法的选择获得同一级精度及表面粗糙度的加工方法一般许多,要结合零件的形状、尺寸大小和热处理要求等全面考虑。
如对it7级精度的孔采用镗削或铰削、磨削等加工方法均可达到精度要求,但箱体上孔一般采用镗削或铰削,而不宜用磨削。
数控加工工艺分析的一般步骤与方法程序编制人员在进行工艺分析时,要有机床说明书、编程手册、切削用量表、标准工具、夹具手册等资料,根据被加工工件的材料、轮廓形状、加工精度等选用合适的机床,制定加工方案,确定零件的加工工序,各工序所用刀具、夹具和切削用量等。
此外,编程人员应不断总结、积累工艺分析方面的实际经验,编写出高质量的数控加工工序。
一、机床的合理选用在数控机床上加工零件时,一般用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有零件图样和毛坯,要选择适合加工该零件的数控机床。
第二种情况:已有了数控机床,要选择适合在该机床上加工的零件。
无论何种情况,考虑的主要因素有,毛坯的材料种类、零件轮廓复杂程度、尺寸大小、加工精度、零件数量、热处理要求等。
概括起来有三点:①要保证加工零件的技术要求,加工出合格产品。
②有利于提高生产率。
③尽可能降低生产成本及加工费用。
二、数控加工零件工艺性分析数控加工工艺分析涉及面广,在此仅从数控加工的可能性和方便性两方面加以分析。
㈠零件图样上尺寸数据的给出应符合编程方便的原则1.零件图尺寸标注方法应适应数控加工的特点,在数控加工零件图上,应以同一基准引注尺寸或是直接给出坐标尺寸。
这种标注方法即便于编程,也便于尺寸间的相互协调,在保持设计基准、工艺基准、检测基准与编程原点设置的一致性方面带来很大方便。
由于零件设计人员一般在尺寸标注中较多的考虑装配等使用性能方面,而不得不采用局部分散的标注方法,这样就会给工序安排与数控加工带来许多不便。
由于数控加工精度和重复定位精度都很高,不会因产生较大的积累误差而破坏使用性能,因此可以将局部的分散标注法改为同一基准引注尺寸或直接给出坐标尺寸的标注法。
2.构成零件轮廓的几何要素的条件应充分在手工编程时,要计算基点或节点坐标。
在自动编程时,要对构成零件轮廓的所有几何要素进行定义。
因此在分析零件图时,要分析几何要素的给定条件是否充分。
如圆弧与直线、圆弧与圆弧在图样上相切,但根据图上给定尺寸,在计算相切条件时,变成了相交或相离状态。
数控加工过程中的零件图工艺分析在进行工艺分析时要有机床说明书、编程手册、切削用量表、标准工具、夹具手册等,根据工件材料、轮廓形状、加工精度等选用合适的机床,制定加工方案,确定零件的加工顺序,各工序所用刀具,夹具和切削用量等。
标签:数控加工;零件图;工艺分析1数控加工的工艺分析应注意的问题1」选择合适的对刀点和换刀点对刀点是数控加工时刀具相对于工件的运动起点,乂叫起刀点或起始类,也就是程序运行的起点。
对刀点选定后,便确定了机床坐标系和零件坐标系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对刀点选择原则如下:(1)主要考虑对刀点在机床上对刀方便,便于观察和检测,编程时便于数学处理和有利于简化编程。
(2)对刀点可选在零件或夹具上,为提高零件的加工精度,减少对刀误差, 对刀点应尽量选在零件的设计基准或工艺基准上。
(3)对数控车床,锤铳床,加工中心等多刀加工数控机床,在加工过程中需要进行换刀,因此编程时要考虑不同工序之间的换刀位置。
换刀点应设在工件外部以换刀时刀具与工件或夹具不发生干涉效准。
1.2审查与分析工艺基准的可幕性数控加工工艺特别强调定位加工,尤其是正反两面都采用数控加工的零件,其工艺基准的统一是十分必要的,否则很难保证两次加工后两个面上的轮廓位置尺寸的协调,如果零件上没有合适的基准,要考虑在零件上增加工艺只台或工艺孔,在加工完成后再将其去除。
1.3选择合适的零件安装方式数控机床加工时,应尽量使零件一次安装,完成零件所有待加工面的加工。
要合理选择定位基准和装夹方式以减少误差。
应尽量采用通用夹具式组合夹具,必要时才设计专用夹具。
2数控加工零件图的工艺分析在确定数控加工零件和加工内容后,根据所了解的数控机床性能及实际工作经验,需要对零件图进行工艺分析,以减少后续编程和加工中可能出现的失误,。
数控加工工艺分析主要包括的容数控加工工艺分析的主要容实践证明,数控加工工艺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选择适合在数控机床上加工的零件,确定工序容。
2)分析被加工零件图样,明确加工容与技术要求,在此基础上确定零件的加工方案,制定数控加工工艺路线,如工序的划分、加工顺序的安排、与传统加工工序的衔接等。
3)设计数控加工工序。
如工步的划分、零件的定位与夹具的选择、刀具的选择、切削用量的确定等。
4)调整数控加工工序的程序。
如对刀点、换刀点的选择、加工路线的确定、刀具的补偿。
5)分配数控加工中的容差。
6)处理数控机床上部分工艺指令。
总之,数控加工工艺容较多,有些与普通机床加工相似。
数控铣床加工的特点数控铣削加工除了具有普通铣床加工的特点外,还有如下特点:1、零件加工的适应性强、灵活性好,能加工轮廓形状特别复杂或难以控制尺寸的零件,如模具类零件、壳体类零件等。
2、能加工普通机床无法加工或很难加工的零件,如用数学模型描述的复杂曲线零件以与三维空间曲面类零件。
3、能加工一次装夹定位后,需进行多道工序加工的零件。
4、加工精度高、加工质量稳定可靠。
5、生产自动化程序高,可以减轻操作者的劳动强度。
有利于生产管理自动化。
6、生产效率高。
一7、从切削原理上讲,无论是端铣或是周铣都属于断续切削方式,而不像车削那样连续切削,因此对刀具的要求较高,具有良好的抗冲击性、韧性和耐磨性。
在干式切削状况下,还要求有良好的红硬性。
数控系统的组成计算机数控系统由程序、输入/输出设备、计算机数字控制装置、可编程控制器(PLC)、主轴驱动装置和进给驱动装置等组成。
如图2.1所示图2.1 计算机数控系统框图计算机数控系统的核心是CNC装置,它不同于以前的NC装置。
NC装置由各种逻辑元件、记忆元件等组成数字逻辑电路,由硬件来实现数控功能,是固定接线的硬件结构。
CNC装置采用专用计算机,由软件来实现部分或全部数控功能,具有良好的“柔性”,容易通过改变软件来更改或扩展其功能。
数控铣床加工工艺分析与程序设计目录摘要…………..…………………………………………………………………………………... ……第一章数控铣床加工零件的工艺分析………………………………………………第一节零件图尺寸标注…………………………………………………………………………第二节数控铣床加工编程的特点……………………………………………………………第三节构成零件轮廓几何元素的条件………………………………………………………第二章加工方法的选择与加工方案的确定…………………………………………第一节加工方法的选择……………………………………….……………………………第二节确定加工方案的原则…………………………………………………………………第三章工艺与工步的划分………………………………………………………………….第一节工序的划分………………………………………………………………………………第二节零件装夹定位方式划分工序…………………………………………………………第三节粗、精工序的划分…………………………………………………………………...第四节刀具工序的划分…………………………………………………………………………第四章零件的安装与夹具的选择………………………………………………………第一节定位安装的原则………………………………………………………………………第二节选择夹具的基本原则……………………………………………………………………第五章刀具的选择与切削用量的确定……………………………………………第一节刀具的选择………………………………………………………………………第二节切削用量的确定………………………………………………………………………第六章对刀点的选择与换刀点的确定…………………………………………………第七章工艺加工路线的确定…………………………………………………………参考文献…………………………………………………………………………………………………后记…………………………………………………………………………………………………致谢………………………………………………摘要数控机床是集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自动控制、传感测量、机械制造、网络通讯技术于一体的机电一体化产品。
数控加工零件的工艺性分析对数控加工零件的工艺性分析,主要包括产品的零件图样分析和结构工艺性分析两部分。
其中4.1.1所述“零件图的审查”内容同样适用于数控加工。
(1) 零件图样分析①零件图上尺寸标注方法应适应数控加工的特点,如图4-30(a)所示,在数控加工零件图上,应以同一基准标注尺寸或直接给出坐标尺寸。
这种标注方法既便于编程,也便于尺寸之间的相互协调,又有利于设计基准、工艺基准、测量基准和编程原点的统一。
零件设计人员在尺寸标注时,一般总是较多地考虑装配等使用特性,因而常采用如图4-30(b)所示的局部分散的标注方法,这样就给工序安排和数控加工带来诸多不便。
由于数控加工精度和重复定位精度都很高,不会因产生较大的累积误差而破坏零件的使用特性,因此,可将局部的分散标注法改为同一基准标注或直接标注坐标尺寸。
(a) (b)图4-30 零件尺寸标注分析(a) 同基准标注 (b) 分散标注②分析被加工零件的设计图纸,根据标注的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等相关信息,将加工表面区分为重要表面和次要表面,并找出其设计基准,进而遵循基准选择的原则,确定加工零件的定位基准,分析零件的毛坯是否便于定位和装夹,夹紧方式和夹紧点的选取是否会有碍刀具的运动,夹紧变形是否对加工质量有影响等。
为工件定位、安装和夹具设计提供依据。
③构成零件轮廓的几何元素(点、线、面)的条件(如相切、相交、垂直和平行等),是数控编程的重要依据。
手工编程时,要依据这些条件计算每一个节点的坐标;自动编程时,则要根据这些条件对构成零件的所有几何元素进行定义,无论哪一个条件不明确,都会导致编程无法进行。
因此,在分析零件图样时,务必要分析几何元素的给定条件是否充分,发现问题及时与设计人员协商解决。
(2) 零件的结构工艺性分析①零件的内腔与外形应尽量采用统一的几何类型和尺寸,这样可以减少刀具规格和换刀次数,方便编程,提高生产效益。
②内槽圆角的大小决定着刀具直径的大小,所以内槽圆角半径不应太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