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等教育学复习(简答、论述等)

高等教育学复习(简答、论述等)

高等教育学复习(简答、论述等)
高等教育学复习(简答、论述等)

高等教育学复习(简答、论述等)

一、简答题

1、简述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关系(P53、P71)

答:高等教育发展的经济基础:(1)经济制约高等教育发展规模;(2)济发展制约高等教育发展决策;(3)经济制约高等教育结构的完善程度;(4)经济促进高等教育终身体系的形成;

高等教育的经济价值:(1)高等教育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源泉;(2)高等教育有助于个人收入分配趋于平等,促进社会公平。

2、高等教育的个人价值(P77)

答:高等教育的个人价值:(1)提高个人的知识与能力水平;(2)养成良好的综合素质;(3)提高个人劳动效率,增加个人收入;(4)提升个人社会地位。

3、高等学校的职能(P79)

答:(1)培养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是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也是高等学校最古老的职能。

(2)发展科学

19世纪初,德国洪堡以新人文主义思想创办了柏林大学,他提出了“教学于研究相统一”的原则,首次将科学研究确立为大学的、甚至是根本性的任务。高等学校将科学研究作为其重要的只能,也是由高等学校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

(3)直接为社会服务的职能

广义上说,培养人才,发展科学都是为社会服务。这里所说的第三项高等学校职能,指的是直接为社会服务,其主要途径有:人员培训、技术推广、专家咨询、图书一起开放等。服务的职能最早是么哦国的高等学校中确立的,“威斯康辛思想”的提出,直接为社会服务,被确立为高等学校的第三项职能且为各类大学普遍接受。高等学校直接服务于社会的职能也是高校自身智力资源的具体体现。

高等学校的三项职能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其中,培养人才是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和中心任务,发展科学是高等学校的重要只能,社会服务是高等学校前两项只能在当地社会的合理延伸和实际应用。

4、高等教育目标的意义(作用)(P88)

答:高等教育的意义是由它的性质决定的,具体表现在:

(1)高等教育目标是高等教育活动的总方向;(2)高等教育目标是高等教育活动的依据,是一切高等教育工作的出发点。(3)高等教育目标是高等教育活动的归宿,具有检验高等教育效果的标准作用。总之,高等教育目标是高等教育内部与外部联系的中介,是高等教育目标理论与高等教育实践之间的纽带。

5、高等教育目标制定的依据(P90)

答:(1)社会发展的需要;(2)人的发展需要;(3)制定教育目标应处理好的几对关系:第一是心与身的关系,即心理素质与身体素质之间的关系;第二是德与才的关系,即道德品质与才智的关系;第三是品德素质内部的社会性品德与个性心理品质之间的关系;第四是才智素质内部的知识、智力、能力的相互关系。

6、高等学校课程的主要特征(P114)

答:第一,高等学校课程具有专业性;

第二,高等学校课程具有探究性;

第三,高等学校课程具有前沿性。

7、简述高等学校的课程结构(P114)

答:高等学校课程体系按纵向与横向结构来分类。

高等学校课程的纵向结构又称层次结构。它是从学生认识规律、专业发展规律、专业教育规律角度,对高等学校课程进行的功能和层次划分的,它将高等学校课程分为四种类型:普通教育课程、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技术基础课程)、专业课程。

高等学校课程的横向结构主要指各类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内在的逻辑关系,它将高等学校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种类型:(1)必修课程,必修课程是指某种专业甚至所有专业的大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2)选修课程,选修课程是在一定范围内允许学生选修的直接或间接与专业培养目标有关的课程。

8、高等学校课程文件有哪些?(P119)

答:高等学校课程文件包括课程方案(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教学大纲)。(1)课程方案(教学计划),高等学校课程方案是按照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制订的指导教与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包括专业培养目标、学习年限(学分总计)、课程设置及其主要教学形式和学时(学分)的分学期分配;(2)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是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照章节、课题和条目叙述该课程主要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它依据课程方案和课程目标,规定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也规定了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课程标准一般分为三部分:说明部分、正文部分和附录部分。

9、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及其优缺点(P140)

答:班级授课制是将学生按年级、学业程度等因素编成班级,教师面对班级里的全体学生,根据教学计划和大纲的统一要求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是各级各类学校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的优点:(1)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效率、扩大教育对象。(2)有利于教师作用的充分发挥。(3)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班级授课制的缺点:不能很充分地兼顾学生的个别差异,难以针对学生的个人爱好与特长充分体现因材施教。

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趋势:(1)教学活动的小规模化;(2)教学活动的短学程化;(3)教学活动场所多样化。

10、简述备课的基本要求(P144)

答:首先教师备课要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透彻领会教学目的和具体章节的具体要求,对教材体系和基本内容、结构、重点章节以及各章节的重点、难点等了然于心,同时注意广泛阅读和积累有关材料,力求反映本学科、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对教材内容不断进行补充;其次,教师备课还要备学生,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去了解自己的学生,了解他们原有的知识基础、知识结构、理解能力和接收能力、兴趣爱好、社会特征等,还要了解他们的个别差异和个性特点;第三,备方法,在吃透内容并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后,寻求最适宜的教学方法,写出具体的教案。

11、上好课的基本要求(补充)

答:(1)教学目的明确;(2)教学内容正确;(3)教学方法恰当;(4)课堂结构严谨有序;(5)师生积极性高。

13、简述高等学校教学方法的特点(特殊性)(P148)

答:高等学校教学的方法的特殊性表现为:(1)师生共同控制信息传递,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制约着教学过程,只有当两者和谐一致,相互促进,才能获得最优的传递效果。(2)组成教学法的双方在整个体系中的比重发展较大变化,由于大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增强,使组成教学法的双方在整个体系中的比重发生较大变化——教师教的成分逐渐减少,学生自学的成分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递增。(3)教学方法与研究方法的相互渗透和结合。

14、简述讲授法及其具体要求(P150)

答: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执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教师以适当的知识材料通过语言工具呈现给学生,学生通过听讲的形式把教师所提供的知识材料与自己原有的有关经验和知识联系起来加以理解、赋予新的意义并保持在记忆中。运用课堂讲授法的具体要求:

(1)明确的目的性

(2)内容的逻辑性

(3)语言的感染性

讲授法目前仍是高等学校教学中运用最普遍的方法之一。

15、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160)

答: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1)有利于完成教学任务;(2)符合大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3)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4)符合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师要根据教学原则和自己的实践经验,创造性地设计出适合于特定内容和特定学生的特定教学方法。

16、高等教育研究的主要特点(主要内容)(P177)

答:高等教育研究要求教师和管理人员结合本职教学和管理工作,立足实践,学习理论、思考问题,总结经验。

高等教育研究的主要内容:(1)研究教育对象,既研究学生,了解学生;(2)研究教学内容;(3)研究教学组织形式;(4)研究教学方法;(5)研究教学管理制度。

二、论述题

1、论述高等学校科研的作用(P137)

答:(一)科学研究是高校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科学研究是提高师资水平的基本途径;

(1)通过科研,高校教师能充分认识到本专业在整个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及时了解本学科在国内外的发展趋势,敏锐地觉察当前社会对高校的动态要求,从而能对教材进行深刻剖析,寻找不同学科之间的连接点,对教材内容高屋建瓴,并把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及时反映到教学中来,有效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水平;

(2)通过科研,师生之间能产生思想的碰撞和灵感的火花,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启发教师新的思想和科学的创见,使教师保持科学研究的动力源泉,并将课堂中讨论的焦点问题移至科技领域继续深入;

(3)使教师授课更加紧密联系实际,为高校的课程教学改革找到新的解决途径。

(三)科学研究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1)科研活动是学生获得直接经验的有效途径;

(2)科研活动可以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3)科研活动可以完善学生的心理结构;

(4)科研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的特质和创新的精神;

(5)科研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四)科学研究是学科发展的基础性措施;

(五)科学研究是高等学校管理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六)科学研究是高等学校为社会服务的主要渠道。

2、根据高校教师劳动特点论述高校教师的素质要求(P194、P196)

答:高等学校教师的劳动特点

(一)高校教师劳动的复杂性。高校教师劳动的复杂性,首先是由其脑力劳动的复杂性所决定的;其次是由其劳动对象的特点决定的;再次,高校教师劳动的复杂性还体现在教师劳动过程的复杂性上。

(二)高校教师劳动的创造性。高校教师劳动的创造性首先是由现代化生产的发展和科技革命的挑战决定的;其次,高校教师劳动的创造性,其根本原因在于教育工作本身具有灵活性,没有现成的模式、程序可套用;此外,“教有法而无定法”,教师在运用教育规律、原则、方法的过程中,要因人、因事、因时制宜,并结合自身的优势,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三)高校教师劳动的示范性。教师主要是通过自身的思想、品德、情感、意志、信念、知识以及教学的艺术等精神手段来影响大学生的。教师职业的重要特征在于其劳动手段在多方面是教师个人的人格和言行本身,因此,其有很强的示范性。同时,学生“向师性”和模仿性也决定了教师劳动的示范性。

(四)教师劳动的群体性。高校教师劳动首先有很强的个体性,其对学生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自身的言行为实现的,在科研中教师也有很大的独立性与自由度。但是,人才培养是一项复杂性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各学科各专业的教师的协作和配合,需要教师的个别劳动与集体劳动的密切结合才能完成。

高等学校教师的素质要求

(一)高等学校教师的专业素质。高校教师素质是由教师专业化内涵以及高校教师的劳动特点决定的。具体表现在:

1、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必须具备从事专业工作的基本知识。一是较宽广的普通文化知识;二是所教学科的知识;三是教育学科知识。

2、教师的教育技能。教师的教育专业技能主要是指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技能技巧和能力。教师教学技能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活动方式。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指教师达到教学目标,取得教学成效所具有的潜在的可能性,反映出教师个体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直接有效的心理特征。教师良好的教学能力主要有:(1)教学设计的能力,(2)教学实施的能力,(3)学业坚持评价能力。此外,新世纪,高校教师还应具备以下几种核心能力:一是终身学习的能力;二是反思教育的能力;三是基于网络资源的教育能力;四是激活创造性的能力;五是心理辅导能力。

3、教师的专业情意。教师的专业情意是指教师从事教育专业的态度、价值观、信念、兴趣、自我意识等,具体有:专业理想、专业情操、专业性向、专业自我。

(二)高等学校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教师是一个崇高的职业,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要求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1、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信念。2、职业道德素质。包括:(1)热爱教育事业,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2)热爱学生,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3)严谨治学,精益求精,勇于开拓;(4)以身作则,为人师表;(5)团结协作,有集体主义精神。

三、案例分析

教学部分

(一)高校教学过程的特点(P129):专业性、独立性、创造性、实践性。

(二)教学原则(P131)

教学原则根据教学的目的和教学规律,在总结教学实践经验基础上制定出来的对教学的基本要求,它是成功地进行教学活动所依据的准则。

高等学校教学原则主要有以下几条:

(一)科学性思想性统一原则

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向学生传授先进的、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结合各科教学特点,培养学生的辩正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的教学原则。这一原则是社会主义学校基本原则之一,是根据我国的教育目的和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的规律而提出的。

贯彻科学性思想性统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确保教学的方向性和科学性;2、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必须符合现代科学发展水平;3、充分发掘教材内在思想性;4、科学组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独立思考的积极个性品质。

(二)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确保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引导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与发展。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强调民主,尊重学生是教育的第一要;2、强调对话式心态,实行互动合作式教学;3、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使学习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4、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掌握学习和思考方法探索创新。

(三)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原则

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原则指教师在引导学生获得高深的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要努力促进他们的智慧、才能得到发展。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明确高校培养能力的任务并在教学中切实完成;2、改革教学方法,提倡启发式教学;3、提倡走在发展前面的教学。

(四)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正确的理论教学使学生从理论和实际的联系中去理解和掌握教材,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获得比较完全的知识。

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要求教师:1、教师要通晓所教学科的理论,熟悉并掌握学科教学的任务和要求,在此基础上了解和掌握学生实际,了解有关实际生活和生产中的需要,积累有关材料,将教学内容的讲授和实际需要相联系,使学生正确而深刻地掌握理论;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十分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在掌握系统的法则、定律、原理、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有效地使理论与实际相联系,指导实习或实践;3、引导学生了解现实,培养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形成对职业和专业的正确见解和信念。

(五)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统一的原则

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统一的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应用各种直观手段,使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感知和经验,获得生动表象,同时引导他们以感知认为为基础,进行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全面深刻地理解概念和原理。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明确直观目的,围绕教材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运用直观手段;2、在直观教学中引导学生独立思维,将归纳和演绎相结合。

(六)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相结合和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既从学校培养人才的基本规格和各科教学的基本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承认个别差异,切实做到因材施教。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坚持培养目标,使全体学生都得以发展;2、认真了解和研究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

(七)博与专相结合的原则

博与专相结合原则,是高等教育专业性质的内在要求,是科学技术在高度分化基础上高度综合发展趋势的客观反映。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首先要明确专业教学目标和计划,使每门课程,每种教学活动,都要直接或间接地围绕着专业培养目标来组织;2、在专业教育的前提下,拓宽专业口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八)教学与科研相统一原则

教学与科研相统一原则,是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中独立性、创造性特点的反映,也是高等学校一条特殊的教学原则。这条教学原则的基本含义是,将科学研究引入教学过程,使教学过程科研化,同时将教学活动体现于科研过程,使科研活动教学化,从而将高等学校的这两种主要的活动,有机的统一为一体,共同实现高等学校的职能。

贯彻这一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用过程教育代替结论教育;2、为学生参与科研提供环境;3、把研究列为考核学生学业的重要指标。

这八条教学原则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整体,必须在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中全面贯彻,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保证各项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教学方法

高等学校教学方法的特点(特殊性)(P148)

(1)师生共同控制信息传递,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制约着教学过程,只有当两者和谐一致,相互促进,才能获得最优的传递效果。(2)

组成教学法的双方在整个体系中的比重发展较大变化,由于大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增强,使组成教学法的双方在整个体系中的比重发生较大变化——教师教的成分逐渐减少,学生自学的成分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递增。(3)教学方法与研究方法的相互渗透和结合。

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1)有利于完成教学任务;(2)符合大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3)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4)符合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师要根据教学原则和自己的实践经验,创造性地设计出适合于特定内容和特定学生的特定教学方法。(160)

(四)高校课堂教学环节

备课的基本要求(P144)

首先教师备课要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透彻领会教学目的和具体章节的具体要求,对教材体系和基本内容、结构、重点章节以及各章节的重点、难点等了然于心,同时注意广泛阅读和积累有关材料,力求反映本学科、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对教材内容不断进行补充;其次,教师备课还要备学生,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去了解自己的学生,了解他们原有的知识基础、知识结构、理解能力和接收能力、兴趣爱好、社会特征等,还要了解他们的个别差异和个性

特点;第三,备方法,在吃透内容并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后,寻求最适宜的教学方法,写出具体的教案。

上好课的基本要求(补充)

(1)教学目的明确;(2)教学内容正确;(3)教学方法恰当;(4)课堂结构严谨有序;(5)师生积极性高。

高等教育学复习提纲.doc

高等教育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高等教育的本质 1、高等教育学:研究高等教育现象及问题,揭示高等教育规律的科学。 2、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 人才的社会活动。 3.高等教育与政治的关系:①政治决定了高等教育的领导权②政治决定了受高 等教育的权利③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方针、目的 4、 制的改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③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高等教育发 展的速度和规模④经济结构的变化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结构 5.教育与政治关系的一个核心问题是民主问题 6.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是: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 7.在高等学校中,居中心地位的是培养人才 第二章高等教育的目的 K教育方针的基本构成:①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②教育的培养目标③实施 的途径 2、教育目的定义:是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基本要求, 它规定了所要培养的人的基本规格和质量要求。 3、高等教育目的的作用:具有导向作用、调控作用、评价作用和激励作用 4、制定培养目标应处理的几个关系(简答) ①德与才得关系②身与心的关系③业务素质与文化素质的关系 5、简述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学说及我国全面发展的教育理论要点有: ①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片面发展相对而言 ②人向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取决于社会条件 ③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人的发展受到社会分工的制约 ④现代大工业化生产的高度发展必将对人类提出全面发展的要求,并提供全面

发展的可能性

⑤马克思预言,人类的全面发展将在共产主义社会得以实现 ⑥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6、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德育、智育、体育、劳动和劳动技能的教育。 (1)德育:即培养人的道德教育,是向学生传授一定的社会思想准则、行为规 范,并使其养成相应的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 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总称。 (2)智育:向大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力才能 的教育活动。 (3)体育:指向学生传授身体运动及其保健知识,增强他们的体质,发展他们 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教育。 第三章高等教育的几个理论问题 1、高等教育四个理论的相应对应点:1、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的问题,将围绕 四个方面的问题展开讨论:一是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的问题,二是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问题,这一问题反映了高等教育活动中的两种教育观;三是英才教育与大众教育的问题,这一问题体现了高等教育的两个发展模式;四是平等与效率的问题,这一问题体现了高等教育政策的两种价值取向。 2、通才教育:是一种通识教育,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高尚情操,有高深学问, 有高级思维,能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人才。 3.为什么说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相结合是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的选择? (IX当代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和学科交叉整合的趋势,要求大学在人才培养上, 必须走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的相结合的道路。 (2)、人的和谐发展与完整人格形成需要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高度结合。 (3)、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结合是现有国情的选择。 4、我国高等教育政策取向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5、学位是评价个人学术水平的一种尺度,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学术水平高低的一 种标准。 第四章:高等学校的教师和学生 1、高等学校教师的特点: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考点总结

---------------------------------------------------------------最新资料推荐------------------------------------------------------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考点总结 教育学总结绪论教育学概念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揭示教育规律的学科。 教育学研究对象: 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教育学研究内容: 揭示教育规律教育学研究方法: 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论语》一书汇集了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关于哲学、伦理、政治和教育方面的言论。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夫人教育思想寓于他的政治学著作《理想国》一书中。 (寓教于乐)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的《学记》。 《礼记.学记》乐正克著(孟子的学生)化地成俗,其必由学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写的《论演说家的培养》一书,又名《雄辩术原理》,是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书。 1623 年培根在《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提出把教育作为独立的学科从哲学中独立出来。 1632 年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写出了《大教学论》,这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 在这部著作中,他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的思想,论述了班级授课制的作用以及教学内容、教学原则与方法。 1 / 12

高度地评价了教师职业,强调了教师的作用。 这些主张在推进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方面起了开创性作用。 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 1762 年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出版了他的小说体教育名著《爱弥儿》,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儿童应自然地发展)按个体生长的自然年龄阶段,依次阐明了自己对处于不同年龄阶段个体教育的目标、重点、内容、方法等一系列问题的独特见解。 该书最大的贡献就在于开拓了以研究儿童生长与教育的关系的教育研究新领域,提升了儿童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促进了近现代教育思想的变革。 1776-1778 年,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曾先后四次在哥尼斯堡大学讲授教育学,是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的教授之一。 著作《康德论教育》 1806 年赫尔巴特出版了《普通教育学》内容: 强调教师的作用: 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1861 年,英国资产阶级思想家、社会学家斯宾塞的《教育论》出版。 斯宾塞是实证主义者、他反对思辨,主张科学是对经验事实的描写和记录。 他提出的教育任务是为完善生活做准备。 1901 年,德国的梅伊曼提出了实验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考试要点第九章 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与教学原则重点试题解析

高等教育学考试要点第九章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与教学原则重点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哪一句话是片面的或不正确的?( ) A.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B.教学过程主要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 C.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要是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D.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过程,而不是学生独立的发现活动 2.在教学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教师是主体B.学生是主体 C.教为主导,学为主体D.A、B和C均不正确 3.就教学的静态结构而言,教学是由多项内容构成,不属于其构成内容的是( )。 A.教学内容B.教学媒介C.教师和学生D.教学原则 4.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的认识过程,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 )是构成教学过程的主要活动。 A.被动学习B.自主学习C.间接学习D.接受学习 5.学生的学习,一般地说主要是系统地学习( )的过程。 A.直接经验B.直接知识C.间接知识D.新的知识 6.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是教学工作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自学能力和( )是学生能力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 A.记忆能力B.创新能力C.科研能力D.辨别能力

B.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统一的原则 C.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的原则 D.学科专业性与广泛性相结合的原则 10.在高等教育中,既要强调教学过程中学生共性中的个性,又要重视个性的发展离不开共性的支持,这是( )教学原则决定的。 A.知识积累与智能发展相结合B.因材施教和统一要求相结合 C.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D.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 11.在教学过程中,要实现在教师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与探索研究的能力,这是( )原则决定的。 A.知识积累与智能发展相结合B.理论联系实际 C.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D.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 12.只有将各教学原则紧密结合在一起,彼此互相补充,实现教学原则体系的( ),才能更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 A.整体化B.系统化C.最优化D.紧密化 → 二、填空题 1.教学过程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特殊的( )。

高等教育学复习重点

《高等教育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 一、简答题 1、高等教育研究大致可分为哪几个时期? 个别研究阶段、组织研究阶段、系统研究阶段 2、如何认识高等教育学的性质? 高等教育学,就其总体来说,它是一门应用性学科,而就其研究任务来说,既有应用教育基本理论以认识高等教育现象,解决高等教育的任务,又有其研究成果来丰富和发展教育基本理论的作用。高等教育的研究工作,大量的应是应用性、开发性的研究,但也必须重视理论研究,包括应用研究和基本理论研究。 3、试分析高等教育学发展的动因。 1)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极大地推动着高等教育学的产生和成熟 2)高等教育的内部矛盾促使高等教育学的研究不断升华 3)相关学科的协同效应推动着高等教育学的发展 三、论述题 1、简论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P7 1)规模化。精英教育—大众教育——普及教育阶段(马丁特罗理论) 2)中心化。大学从社会的边缘步入社会的中心 3)综合化。学科整体化和人才素质综合化 4)国际化。一国的高等教育面向国际发展的总趋势和过程,是把国际的、跨文化的、全球的观念融合到本国高等教育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等功能中的过程。 5)职业化。大学注重职业教育的倾向,关心学生的职业能力;高等职业教育机构的发展。6)终生化。从一次教育观向终生教育观转变。 7)多元化。高等教育由单一系统向多元系统转变,内部结构越来 越复杂。 2、高等教育研究可运用哪些研究方法?P27 1)哲学层面的高等教育研究方法 2)一般科学层面的高等教育研究方法 3)高等教育的具体研究方法 多学科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反思批判法、体悟总结法 3、高等教育学是如何产生的?目前对高等教育学有哪些体系的探 索?P24 高等教育学是通过高等教育研究而完成理论探索与体系构建的。 高等教育研究活动正如大多数研究活动一样,旨在通过发现和应用新知识以解决理论问题。然而,高等教育的研究目的比较复杂,高等教育本身不仅是理论活动而且是实践活动,其目的在于以科学有效的途径发展教育主体的身心。 因此,高等教育研究同其他研究活动一样,要关注调查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它所寻求解决的问题归根到底是实践问题。 在我国,将高等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进行研究的时间并不长,在国外高等教育学形成学科,也只有40余年的时间。国内对高等教育学的学科体系进行了如下探讨:①1984年7 月人民教育出版社和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了潘—元的《高等教育学》,是全国第一套。是全国最早的、最有影响的专著。1995年9月潘—元和王伟廉主编的另一本《高等教育学》。2001年王伟廉主编出版了《高等教育学》。②1990年田建国撰写出版的《高等教育学》是以基础理论-宏观高等教育-微观高等教育的逻辑展开的;特点是按层次设计了基础理论+宏观高等教育+微观高等教育体系。内容编排有独到之处,材料丰富。 ③1991年杨德广主编了《高等教育学概论》,该书注重搜集和吸收高等教育新成果,现实针对性较强。④1995年胡建华主编的《高等教育学新论》确实构建了一个有别于知识体系、课程体系的学科框架,其主线为历史——现实——未来。⑤薛天祥2001年主编的高等教育学,是按科学方法论构建高等教育学科理论体系的一次尝试。从德育、教学、课程、科研、体育——美

江苏省高校教师资格考试-高等教育学知识点整理汇总(全)

第二章高等教育的性质和任务 一、简答题:如何理解教育的本质特点?(P10-12) 1. 教育:促进、提升个体和人类素质的活动; 2. 教育:通过文化传承促进社会和人的发展; 3. 教育:通过文化创新促进社会和人的发展。 二、简答题:简述高等教育的基本性质?(P13-16) 1. 高等教育的高级性; 2. 高等教育的专业性; 3. 高等教育的学术性; 4. 高等教育的公益性; 5. 高等教育的主体性。 三、简答题:简述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P17-20) 1.培养高级专门人才;2. 推进科学技术发展;3. 服务社会发展需要。 四、选择题:(P19页)1810年,德国的威廉·冯·洪堡创办了柏林大学,提出了著名的“教学与科研相统一”、“通过科学研究促进教学”的原则。在洪堡和柏林大学的影响下,“洪堡原则”迅速传至西欧、美国、东欧、日本和中国,成为现代大学共同遵守的一条原则。 第三章高等教育的历史发展 一、简答题:中国最早的高等教育具有哪些总体特征? 其一,学在官府,或称学术官守、非官无学;其二,官学一体,或官师合一;其三,政教合一。 二、选择题(P24) 书院是我国古代特有的教育机构,它以私人创办为主,积聚大量图书,将教学活动与学术研究结合在一起,从唐代到清末,存在了一千年之久。 三、选择题(P26) 作为东罗马帝国的教育中心,其任务是为帝国训练有较高文化水平的官吏。教学内容以七艺为基础,七艺之上设哲学、法律学和修辞学三种。 四、选择题(P27) 最初成立的欧洲中世纪大学,具有行会性、自治性、国际性和宗教性等特点。

五、选择题或名词解释(P30) 1862年国会通过了《莫雷尔法案》(亦称“赠地法案”),规定各州凡有国会议员一名,拨联邦土地3万英亩,用这些土地的收益维持、资助至少一所学院,而这些学院主要开设有关农业和机械技艺方面的专业,培养工农业急需人才。 六、选择题(P30) 1904-1918年,威斯康星大学率先提出大学应具有社会服务职能,从而将德国大学拥有的培养人才、发展科学职能又向前拓展了一步。 七、选择题(P32) 1898年创办的京师大学堂,是“百日维新”的仅存硕果。(北京大学的前身) 八、选择题(P34) 1917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对校内管理体制进行了全面改革。 九、选择题(P36) 从高等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变化来看,1952年的院系调整应当说基本上是成功的(多科制学院和单科制学院),若以是否符合高等学校自身发展规律来评价,答案就不那么肯定了。 十、选择题(P37) 1961年1月,教育部召开全国重点高校工作会议,根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提出对全国高等学校实行“定规模、定任务、定方向、定专业”。 十一、选择题(P38) 从1999年开始,在“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扩大内需、拉动经济”等口号的推动下,开始了3年扩招。 第四章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论述题(开放性)(P58) 注:可参考书中两部分章节的思考题。 1.什么是高等教育的现代化?

高等教育学复习要点

《高等教育学》复习要点 第一章绪论 1.高等教育的概念 高等教育通常是指一切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之上的专业教育。 2.高等教育学的概念 高等教育学是适应高等教育的需要,立足于高等教育而产生,是一门以研究高等教育规律为任务,以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所需的高级人才为直接目的的学科——它涉及研究并阐述高等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及发展趋势等诸多方面的理论问题。 3.中外高等教育发展概述 4.高等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 高等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高等教育为国家培养高级建设人才;二是高等院校为社会生产科学技术。在这方面,世界各国都在进行不断的改革和探索,呈现出两方面的特点:一是产、学、研三结合的一体化;二是建立高水平的科研基础。 5.高等教育学的研究意义 第一,研究高等教育学是高等教育工作者自身修养的需要; 第二,研究高等教育学是高等教育工作者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需要; 第三,研究高等教育学是高等教育工作者知识结构与学识修养的需要。包括学识素养、教育学识和专业知识方面的修养。 第二章高等教育的功能与结构 1.高等教育的结构及其概念 高等教育结构,则是指高等教育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构成状态和比例关系。高等教育结构包括高等教育的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两方面。 2.高等教育的功能 功能是系统结构要素之间和系统与其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必然结果。通常以系统所发挥的能量、作用和功效表现出来。可以说,功能是事物或系统本身所具有的能力 3.高等学校的职能 职能则是作为一种社会机构或部门,由于其特殊的地位所应发挥或履行的职责,它是社会机构所应承担的社会职责和履行这种职责的能力的统一体。 4.高等教育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二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系统内部各种要素有机联系与相互作用形成一定的结构,而系统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则产生了特定的功能。因此,功能总是具有一定结构的系统的功能,而结构也总是具有某种功能的系统的结构。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 没有结构的功能是不存在的,而没有功能的结构也是不存在的。结构是功能的基础,功能则是结构的外部表现。 结构和功能的关系具体表现为: 1)高等教育结构决定高等教育功能; 2)高等教育功能反作用于高等教育的结构。

吉林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复习题

吉林省高校教师岗前培 训高等教育学复习题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名词解释 高等教育:是在完成高级中等教育基础上实施的培养社会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专业教育。 教育规律:是指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是教育工作必须遵循的客观法则。 通才教育:是指培养发展较全面、知识面较广、活动领域较宽的横向型人才的教育 社会本位论:强调社会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张根据社会需要确定教育目的和教育活动,教育目的就是培养为社会获国家服务的人 教育方针:是教育工作的宏观指导思想,是国家或政党根据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要求,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目的而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 高等教育目的:是教育目的的一部分,它是依据教育目的规定的高等教育工作的总方向,也是对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提出的较为概括和抽象的要求 专业:是指高等教育培养学生的各个专门领域,是根据社会专业分工需要和学科体系的内在逻辑划分的学科门类 层次结构:又称水平结构,是指不同要求和程度的高等教育的构成状态,包括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又称第一级、第二级、第三级高等教育 教学过程:是师生在共同实现教学任务中的活动状态变换及时间流程 高校教学原则:是在总结高等教育教学经验、基础上,依据高等教育教学目的,反映高校教学规律,制定的指导高校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潜在课程:过去也称“非官方课程”、“非正式课程”。它不在教学计划中反映,不通过正式的教学进行,但却对学生的知识、情感、意志、信念、行为和价值观等方面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促进或干扰教育目标的实现。 教学组织形式:也称教学形式,是指为了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而形成的教学活动的一定结构方式。 学分制:是以学生取得的学分数作为衡量其学业完成情况的基本依据,并锯此进行有关管理工作的教学制度。 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学位:是指高等院校授予的头衔,它标志着被授予者的受教育程度和学术水平在某一领域已达到的标准 简答论述 第一章高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教育规律 1、简述教育的本质:(1)教育的社会制约性(2)教育的历史性(3)教育的阶级性(4)教育的生产性(5)教育的民族性(6)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2、简述当代高等教育理论的发展趋势。(1)高等教育学的问题领域在不断扩大(2)高等教育学的研究范式在发展(3)高等教育学理论基础不断发展(4)高等教育学理论与教育改革的联系日趋加强(5)高等教育学术理论的国际化影响越来越明显 3、联系实际,谈谈你如何理解我国高等教育学理论与教育改革日益加强的联系。答:改革的目标指向,最终都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改革的实质,是调整教育内部各要素以及教育与外部因素的相互关系。这种教育改革的潮流在我国表现得尤为波澜壮阔。高等教育更是首当其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点领域之一。改革的丰富实践,为发展高等教育理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机,推动着高等教育学从多层面、多视角去审视过去总结的教育经验,寻找教育的新观点、新内容、新方法,丰富已有的教育理论宝库。这是教育实践对教育理论的制约和影响。另一方面,由于教育改革的复杂性和长期性,为了避免盲目实践带来的苦果,是教育改革顺利进行到底,教育改革也迫切需要科学教育理论的指导。高等教育改革实践和高等教育学理论的联系,在宏观的方针政策的改革和微观的教学方法的改革上愈来愈密切。改革的实践使理论更新和发展,而更新和发展的理论又进一步保证了改革实践的深入进行。 第二章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人的发展 1、试述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一)高等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1)高等教育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制约着目标的设定,速度规模和学校的结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变革,促进教学组织形式、教育教学手段、方法的变革)(2)高等教育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强大动力(提高劳动者能力的重要手段,实现知识的再生产和知识创新,是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为社会带来巨大经济价值)(二)高等教育与经济基础的关系(1)经济基础制约着高等教育(性质和规模,目的,内容)(2)高等教育对经济基础具有重要影响(三)高等教育与政治制度的关系(1)高等教育为社会政治制度所制约(目的和内容,决定领导权和受教育权)(2)高等教育对社会政治制度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培养具有一定政治态度和思想意识的人去维护巩固政治制度,宣传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制造舆论为

《高等教育学》知识点 论述题

第一章 论述:从理论联系实际的角度谈谈学习研究高等教育学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目的:研究高等教育学可以让教师了解高等教育的特殊本质,理解高等教育的运行形态,认识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可以让教师从理论和实践想结合的高度,掌握高等教育学的基本原理,以增强高等教育实践的自觉性,从根本上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意义: 1、有利于增强教师对高等教育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高等教育是以培养高级人才为根本使命的。发挥高级人才的作用,对科学的发现、技术的创新、社会的改革、历史的推进是举足轻重的。作为社会中心的高等教育的教师,不仅重担在肩,必须有为,而且大有可为。 2、有利于深化教师对高等教育的理性认识 理论具有普遍性、抽象性,对实践具有发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高等教育学理论的指导下,高等教育实践的自觉性可以大大提高。 3、有利于提高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技能和水平。 高等教育学虽然是对高等教育的宏观综合层面的理性审视和把握,但对高等教育的一系列活动也给出了意义、原则、过程、方向灯“中观”层面的阐述,这对教学活动的规范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对于科研教研的深化强化,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方法: 1、要以现实的高等教育为中心 学习研究高等教育学理论,一要联系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等教育实际,二要联系各高校教师所在学校、所在学科的工作实际,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和自己的工作实际为中心。 2、注重讲高等教育学理论运用于实际 理论的运用是学习研究的根本目的。理论应用首先要对理论有透彻的理解,把握其精神实质;其次,要设计运用的技术路线和环节,思考这种路线和环节的可能性、现实性以及由可能转化为现实的条件。 3、对高等教育的实际问题进行理性思考 高等教育学的学习研究首先要善于从高等教育的实际中提出问题。问题就是矛盾。其次,要对矛盾进行分析,即分析其矛盾多方或双方的特点、地位和在运行的作用,把握其来龙去脉和发展转化的趋势。再次,探讨解决矛盾的途径和方法。 4、了解关注高等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新发展。 高教理论和高教实践是辩证运动的。高校教师学习研究高等教育学,要树立科学辩证的发展观,在高教时间基础上进行高教理论创新,在学习创新高教理论中推进高教实践。 第二章 试述现代高校的职能体系。 高等教育的功能具体体现于高等学校的职能中,高等学校也成为了社会生活的中心,其职能主要有:(1)培养专门人才,这是高等学校永恒的职能,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使命,是高校区别其他社会机构的根本特征,高校的一切工作都要把培养专门人才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高校培养专门人才的职能是永恒的,但培养专门人才职能的内涵是发展变化的。(2)发展科学,主要体现在大学的科研活动中,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科技、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3)社会服务。虽然培养人才,发展科学都是为社会服务,但高等学校还通过其他形式为社会提供直接的服务,特别是在社会文化、科学技术等领域担负起对社会各方面工作的指导与咨询责任,帮助社会解决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种种理论和实际问题。除了通过培养

高等教育学考试试题 AB卷 及答案

高等教育学试题A卷 单项选择题 1.我国考试制度的建立始于()。 A.汉代 B.隋代 C.唐代 D.宋代 2.欧美教育史称世界上第一所大学是()。 A.雅典大学 B.赫克迈大学 C.阿资哈尔大学 D.萨莱诺大学3.大学的交流功能包括自由的学术氛围,校园的开放化,学科发展的综合化,还有()。 A.民族化 B.地域化C.国际化 D.时代化 4.美国在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上采用()。 A.中央集权制B.权力分散型 C.集权与分权结合型 D.高校独立发展型 5.高校教师来源的构成状况是指()。 A.专业结构 B.学缘结构 C.学历结构 D.职务结构 6.“真理就是有用”是哪种人生价值观的观点()。 A.享乐主义 B.存在主义 C.权力意志主义 D.实用主义7.做好大学德育工作,必须多方位,多层次形成合力,是指()。 A.层次性原则 B.情理相融原则 C.教管结合原则D.整体性原则8.学科发展的稳定性与可持续发展,主要涉及()。 A.学科的发展潜力 B.学科发展的成熟水平 C.学科发展布局的整体性 D.学科影响的社会性 9.最早的研究生教育出现在19世纪的()。

A.德国 B.英国 C.美国 D.法国 10.大学校园文化的主体是()。 A.在校大学生 B.社会影响与学校师生的互动 C.主流文化与亚文化的结合 D.全校师生员工 多项选择题 1.19世纪英国发动了新大学运动,其特点包含()。 A.打破宗教信仰限制B.重视技术教育 C.政府加强集权管理D.推行男、女同校E.提倡多元捐资办学 2.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在大众化进程中的标志是()。 A.办学主体多样化 B.办学形式多样化C.教育目标多样化 D.管理体制多样化E.教学内容多样化 3.从价值观考察的教育本质论包括()。 A.个人本位 B.经济本位C.社会本位D.文化本位 E.知识本位4.高校教师职业特点的多样角色包括()。 A.传道者 B.授业解惑者 C.示范者 D.管理者 E.研究者5.高校教师队伍的结构,主要指()。 A.职务结构 B.学历结构 C.性别结构D.专业结构 E.年龄结构6.德育工作的新特点是()。 A.人本性 B.理想性C.层次性 D.开放性 E.传统性7.德育工作中的消极观点有()。 A.务虚论 B.从属论 C.法德论 D.智德论 E.抵消论8.课程内容选择的基本原则有()。

高等教育学复习整理笔记

高等教育:就是在完全得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得各种学术性、专业性教育,就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得社会活动。 高等教育学:就是一门以高等教育得运行形态与发展基本规律为研究对象得具有综合性、理论性与应用性得教育科学。 高等教育结构:指高等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得构成状态与比例关系,它就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得复杂得综合结构。其构成主要包括:体制结构、形式结构、层次结构、科类结构、能级结构、地区结构(即布局)等。 教育方针:就是国家在一定得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得需要,通过一定得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得总得工作方向与奋斗目标,就是教育政策得总概括,其内容包括教育指导思想,教育目得以及实现教育目得得基本途径,就是一切教育工作营遵循得基本指针。如果就是简答题,还应加上:2002年11月党得十六大又明确指出:“全面贯彻党得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得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 教育目得:具体而言就就是指按一定社会得要求把接受过完全中等教育得人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得高级专门人才。《中华人民共与国高等教育法》对我国高等教育得目得作了如下规定:“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得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得社会主义事业得建设者与接班人。”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就是指与高等教育管理活动有关得组织制度体系,它主要包括高等教育组织机构得设置、组织机构间得隶属关系,以及相互间职责、权限得划分等等。从本质上来讲,它实际体现了国家在高等教育管理活动中得中央与地方政府、政府与高校以及高校各管理层次、管理单元之间得职责、权利与利益关系。前两者通常被称为高等教育得宏观管理体制,后者则称为高等教育得微观管理体制,又被称为高等学校得管理体制。 高等学校管理体制:就是指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得微观层次,主要指高校管理体制中校各管理层次、管理单元之间得职责、权利与利益关系,即高校内部得管理。(这个概念较“高等教育管理体制”重要) 高等学校学制:指各类各层次高等学校得系统,它就是一个国家整个学校教育制度得一个组成部分。 学位制度:就是国家与高校为保证学位得严肃性,通过建立明确得学术衡量标准与严格得学位授予程序,而对达到相应学术水平得受教育者授予一定称号得制度。 专业:就是高等学校根据社会专业分工需要与学科体系得内在逻辑而划分得学科门类。 专业特色:就是指所办专业得优长之处、特殊之点。主要体现在专业得构成要素与培养方式方面,最终表现为专业造就得“产品”——大学生在社会中得适应性与竞争力上。 课程:课程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得课程就是指被列入教学计划得各种科目及其在教学计划中得地位与开设顺序得总与。广义得课程就是指为实现高教目得与专业培养目标而设计得教学科目、结构及其进程与结果,就是为学生得全面发展而设计得一切条件与一切活动得总与。 教学大纲:就是指课程教学大纲,就是以系统与连贯得形式,按章节、条目、基本论点与进程叙述该课程主要内容得教学指导文件。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考点总结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考点总结 教育学总结绪论教育学概念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揭示教育规律的学科。 教育学研究对象: 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教育学研究内容: 揭示教育规律教育学研究方法: 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论语》一书汇集了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关于哲学、伦理、政治和教育方面的言论。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夫人教育思想寓于他的政治学著作《理想国》一书中。 (寓教于乐)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的《学记》。 《礼记.学记》乐正克著(孟子的学生)化地成俗,其必由学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写的《论演说家的培养》一书,又名《雄辩术原理》,是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书。 1623 年培根在《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提出把教育作为独立的学科从哲学中独立出来。 1632 年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写出了《大教学论》,这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 在这部著作中,他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的思想,论述了班级授课制的作用以及教学内容、教学原则与方法。 高度地评价了教师职业,强调了教师的作用。

这些主张在推进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方面起了开创性作用。 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 1762 年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出版了他的小说体教育名著《爱弥儿》,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儿童应自然地发展)按个体生长的自然年龄阶段,依次阐明了自己对处于不同年龄阶段个体教育的目标、重点、内容、方法等一系列问题的独特见解。 该书最大的贡献就在于开拓了以研究儿童生长与教育的关系的教育研究新领域,提升了儿童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促进了近现代教育思想的变革。 1776-1778 年,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曾先后四次在哥尼斯堡大学讲授教育学,是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的教授之一。 著作《康德论教育》 1806 年赫尔巴特出版了《普通教育学》内容: 强调教师的作用: 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1861 年,英国资产阶级思想家、社会学家斯宾塞的《教育论》出版。 斯宾塞是实证主义者、他反对思辨,主张科学是对经验事实的描写和记录。 他提出的教育任务是为完善生活做准备。 1901 年,德国的梅伊曼提出了实验教育学。 1908 年,德国教育家拉伊出版《实验教育学》 19 世纪末 20 世

(完整版)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

高等教育学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高等教育的规划 1.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到2020年,高等教育结构更加合理,特色更加鲜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整体水平全面提升,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学校,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 2.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提升科学研究水平; 4.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5.优化结构办出特色 加快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以重点学科建设为基础。 第一章教育与高等教育概述 一、教育的内涵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本质属性)。教育是随着历史发展的、存在于一定共同文化的人类群体之中的活动。 首先,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其次,教育的直接对象是人;最后,其目的是人自身的发展和完善。教育就是使一个“自然人”成为“社会人”的过程。 二、教育构成要素 教育者、教育中介(介质、文字、材料、手段)、受教育者。 三、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教育作为一种外部影响,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教育也必须遵循人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规律,包括遗传决定的每个个体的特殊性、生长的阶段性以及胜利与心理发展的相互关系。 四、高等教育的概念 高等教育是建立在中等教育基础上的各种专业教育。 五、高等教育的内涵 1.建立在完全中等教育的基础上才接收的教育,其前提是学前教育、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完成后才接受的教育;

2.是一种高深知识和专业知识教育,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为基本任务,传授的是具有一定难度的、根据学科分类和社会职业分工特点专门设定的知识; 3.具有相当的学术性,承担着发展科学技术文化的任务,是社会高端文化的组成部分; 4.是有一定标准、机构和程序来确认和管理的制度行为,包括招生制度、学位制度等。 六、高等教育的特征 1.教学内容的高深性(程度特征,代表知识的难度和深刻性); 2.教学内容的专业性(知识的门类和针对性)。 七、高等教育的目的 高等教育目的是一个由不同层次目的、目标构成的体系,包括国家对高等教育总的要求、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各专业的培养目标。 1.国家层面: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各个高校:根据自己的特点培养出教师、医生、工程师等具体的培养目标; 3.专业院系:根据国家和学校的规定提出更具体的人才知识、能力、品行目标。 八、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 高等教育的功能分为基本功能和衍生功能 1.基本功能 ①育人功能: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教学活动,通过品德培养、知识传授来实现人的各方面发展; ②政治功能:影响社会的政治稳定和政治变革 ③经济功能:影响一定的社会经济增长和科技发展; ④文化功能:影响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2.衍生功能 促进社会成员的流动;促进文化交流、重组;成为文化资本生产交换的平台;安置社会人口。 九、高等学校的主要职能 1.教学(培养人):高等教育的基本职能。 2.科研: 3.社会服务: 十、高等教育结构:组成高等教育系统的各个部分结合的方式及其相互关系。

高等教育学-笔记整理

第一章绪论 ?重点:高等教育的概念;中外高等教育发展概况;高等教育学的研究意义。 复习要点: ?1、高等教育?高等教育通常是指一切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第一章,第4页) ?2、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是教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以高等教育为研究对象,是一门揭示高等教育活动规 律的科学。(第一章,第1页) 1、国外近现代高等教育发展概况? ?答题要点:(第一章,第15—16页)?国外高等教育的模式源于德国,发展于资本主义发达的意、法、英等国家,其影响遍及欧洲诸国。美国立国后,高等教育全力仿效德国。随着经济发展与国际的交往日增,其影响随着时代 的变化,而逐渐为亚、澳等诸洲所接受。现行的高等院校,从所有制上分为公立和私立两大类;从学校建制上分 为中央政府直接管理为国立,地方直接管理为公立,行政上不受国家管理的为私立;从基本学制、修业年限和培 养目标上一般分为4—5年的大学本科,着重学术研究,培养专业知识水平高,综合能力强,传播知识与发展科学 的人才;2-3年的高等专科学校,着重职业教育,培养工、商、行政管理等方面的人才及高级技术人员;1-3年的短期大学,其中2-3年的学习专门技艺;培养职业上和生活上的必需能力,1-2年的进行职业培训,一般由地方自办,结业后,在本地工作。学习通常采用学分制。为了培养尖端科学人才,各国有条件的大学,均建立研究员, 美国有的教育机构就将美国大学分类,划分出研究型大学,日本则将部分国立大学确定为研究院重点大学。在管理体制上,一些国家传统的管理体制是高等教育由国家承办和管理,如德国、意大利。另一种管理体制是教育管 理权不属于国家而是属于地方,国家制定关于学校教学、科研、人事、财务诸方面的法律和政策,通过制定“教 育目标”进行宏观引导,通过国家领导人和国会这类国家机构的政治影响力、政府拨款、设立各种研究基金这类 经济手段,来体现政府的意志推动教育的发展与改革。 2、高等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题要点:(第一章,第16—19页)?1)高等教育为国家培养高级建设人才。我们可从高等教育的职能、高等 学校的任务和培养目标,剖析高等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高等 学校担负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发展科学技术文化的重要任务。?2)高等院校为社会生产科学技术。进入21世纪,国际竞争愈来愈烈。经济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同时,这也就突出了高等教育在经济中的战略地位。 纵观各国高等教育所进行的改革内容及特点,第一是产、学、研三结合的一体化。企业和大学要力争在适应社会 经济发展需要的竞争中,发挥各自的优势,弥补自身的不足,以求得在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从互补的需要中 产生双赢的结果。 3、高等教育学研究目的? ?答题要点:(第一章,第19页)?学习和研究高度教育学,旨在揭示高度教育的客观规律,引导高等教育工作者,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度,学习和掌握高度教育的基本原理,为高等教育实践提供力量指导。 4、高等教育学研究意义? ?答题要点:(第一章,第19—23页)?学习和研究高等教育学,旨在揭示高等教育的客观规律,引导高等教育工 作者,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度,学习和掌握高等教育的基本原理,为高等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这一点对 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尤为重要。?1)研究高等教育学是高等教育工作者自身修养的需要。高等教育工作者担负着“教书育人”、“管理育人”这样一种“为人师表”的专门工作。作为教育工作者来说,如何使他的知识品德、 学识技能、管理才干,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但更关键的还在于整个社会都要认识到教育工作者 与教育关系的重要性,从而认识加强教师修养的重要性。?2)研究高等教育学是高等教育工作者加强职业道德建 设的需要。高等教育是专业,也是事业和职业。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不但要有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要有专业精 神和事业目标,应当遵循高等教育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和基本规范,具备高尚的师德。一切职业道德的基本点就是 热爱本职工作,而职业道德的核心是责任心,就是要对学生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国家负责,对事业负责,对社 会与未来负责。有了责任心就能积极工作,勤于钻研,热爱学生,教书育人,管理育人,也才能以为人师表来严 格要求自己,使自己成为学生的楷模。?3)研究高等教育学是高等教育工作者的知识结构与学识修养的需要。学 习和研究高等教育学,必须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高等教育工作者只有具备了合理的知识结构,才能担负起育人 和科研的任务,这是教育工作者准备步入高等教育的起点,也是今后不断加强、提高且无止境的终点,这样才能 随着修养的不断完善而充分发挥着自己的才能。学识素养,首先是文化素养,即知识结构中的基本知识。知识愈

2020年《高等教育学》考试398题QI[含参考答案]

2020年《高等教育学》考试398题[含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高等教育评价应该以()为基础。 A.分数 B.调查 C.事实判断 D.价值判断 正确答案:C 知识点:教育评价的分类 2.依据实验控制程度,实验法不包括()。 A.前实验 B.准实验 C.真实验 D.小样本实验 正确答案:D 知识点:高等教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3.博洛尼亚大学的最高管理机构是由()参加的大学全体会议。 A.全体学生 B.全体教师 C.全体管理者 D.学生代表与教师代表 正确答案:A 知识点:中世纪大学的组织与管理 4.美国历史上的第一所高校是()。 A.耶鲁大学 B.麻省理工学院 C.哈佛大学 D.普林斯顿大学 正确答案:C 知识点:俄罗斯和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5.教育目的所依据的“现实”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现实及其发展趋势;二是受教育者的()现实及其趋势。

B.身心素质 C.个体发展 D.文化涵养 正确答案:B 知识点:高等教育的目的的性质 6.高等教育过程中的研究活动,即()的功能衍生出高等学校发展科学的职能。 A.创造或创新知识 B.传递文化 C.继承文化 D.保存文化 正确答案:A 知识点: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 7.高等学校社会服务职能的思想和实践正式形成的标志是()的办学思想思想及其实践。 A.斯坦福大学 B.柏林大学 C.北京大学 D.威斯康星大学 正确答案:D 知识点:大学职能的演变 8.()在我国有计划地建设社会主义事业过程中既保证了国家重点部门所需的人才,又改变了旧中国毕业即失业的局面。 A.择优录取的招生制度 B.社会主义制度 C.统一分配制度 D.双轨制 正确答案:C 知识点:我国高等学校的就业制度 9.面对社会改革开放的环境变化,高校仍显得反应迟滞,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此,我国开始试行()的高校毕业生分配政策。 A.集中使用,重点配备 B.面向基层,充实和加强第一线 C.统筹安排,合理实用 D.供需见面,双向选择

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

高等教育学 这两个考的文档里没有的题目 填空:南开大学是张伯苓创办的 简答:研究报告的组成(我瞎掰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研究结果与分析,每条展开瞎写了一点) 第一章高等教育学概论 1、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各种层次、形式的专业教育的总称。(名词解释) 2、高等教育学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专门研究高等教育特有的问题与矛盾,是探寻高等教育规律的科学。(名词解释) 第二章高等教育的思想与理论 1、洪堡的高等教育思想(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 (1)学术自由。学术自由包括教的自由和学的自由,教师自由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学生选择教师、学习内容和方式等。 (2)大学自治 (3)教授治校 (4)教学与科研相统一 2、洪堡大学理念的意义及其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 (1)意义:促使大学由教学型向研究型转变;导致大学教学形式的革新和现代研究制度的产生;丰富了学术自由的内涵。 (2)启示:明确大学本质,准确定位;大学对外自治,对内学术自由;重塑教学地位,教学与科研相统一 3、约翰·纽曼的高等教育思想(19世纪英国) (1)大学观:大学的本质是传授普遍知识的地方 (2)大学教育目的论:智力目标和公民目标 (3)教学与科研分离的大学功能观(职能) (4)自由教育观 4、蔡元培的高等教育思想 (1)教学与科研并重的大学性质:大学为研究高尚学问之地;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2)四育并举、塑造健全人格的高等教育目标:体、智、德、美 (3)“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 (4)教授治校、民主管理的学校管理体制 5、教育平等要求每个人不受外部条件限制,平等地教育权利(包括入学机会、教育资源及其所带来的理想的结果) 6、教育效率追求资源的合理配置,用有限的投入产出最好、最有用的教育产品 7、学术权力指大学里管理学术事务的权力,其行使权力的主体是从事教学和研究的学术人员。 第三章高等教育目的与高等学校培养目标 1、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反映了教育活动培养人才的最终质量规格。(名词解释) 2、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填空) 3、教育目的的结构:(简答) (1)国家总的教育目的;(2)不同类型教育的教育目的(普通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等);(3)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4)学校内部各专业的培养目标;(5)各门课程的教学目标;(6)每课时的教学目标 4、在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上,曾经存在多种观点,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的影响最大。(填空或选择) 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卢梭、罗杰斯、裴思泰洛齐、马斯洛、康德 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柏拉图、涂尔干、纳托普、赫钦斯 5、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制定我国教育目的的指导思想。(填空) 6、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主要观点:(简答) (1)人的全面发展是针对人的片面发展而言的;(2)机器大工业生产需要同时也造就全面发展的人;(3)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是统一的;(4)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是“改造现代社会的最有力的手段之一”,是造就全面发展人的唯一方法(填空) 7、199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确定了高等教育目的为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 8、培养人与促进人的发展是教育的本质特征。 9、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关系(简答) (1)通才教育强调培养人才要具有高尚情操,有高深学问,有高级思维,能自我激励和自我发展,其特征包括:知识的基础性和经典性、内容的综合性和广泛性、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专才教育强调要培养专门人才,能适应社会需要,具有某种职业的专门的知识和本领,完成社会分工的职责,其特征包括: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