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村环境保护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农村环境保护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农村环境保护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农村环境保护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农村环境保护》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2008.6】

【填空】

1.环境是指大气、水、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植物、水生生物、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温泉、疗养区、自然保护区和生活居住区。

2.农业环境是农业生物赖以生存的大气、水源、土地、光、热、以及农业生产者劳动与生活环境,包括广大农村、农区、牧区、林区等。

3.农业环境是以农作物为主体的周围环境的各要素之和,其主要组成要素有大气环境,水体环境,土地资源环境,和聚落环境。

4.聚落环境根据其性质、功能和规模可分为院落环境、村落环境和城镇环境等。5.自然资源的分类是资源资源开发、管理和资源保护的重要依据。

6.自然资源按其存在形态可分成原生性自然资源和次生性自然资源,次生性自然资源又分为不可更新资源和可更新资源两类。

7.自然资源按开发利用可分为农业资源、矿产资源、工业资源等。

8.农业资源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等。

9.循环经济其本质是一种生态经济,指导理论是系统论和生态学;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其价值观是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统一,人与自然和谐。

10.循环经济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

11.循环经济有三大原则“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每一原则对循环经济的成功实施都是必不可少的。

12.我国水资源所存在的问题,从宏观上看有三:洪水泛滥、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13.据对监测结果分析,造成我国土地荒漠化、沙化并加速扩展的原因有气候因素,但更主要的是不合理的人为活动,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过牧,二是滥伐、滥挖、滥采,三是滥垦,四是滥用水资源。

14.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所有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种类、变异及其生态系统的复杂程度,它通常包括三个层次的相互关系的多样性,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15.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义的遗传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物所携带的各种遗传信息的总和。狭义的遗传多样性主要是指生物种内或种群之间基因的遗传变异。

16.一般来说,生态系统都包括非生物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4种主要组成成分。

17.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按照其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可划分为三大类群: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18.生态系统可根据地理条件的不同而分为两大类一级系统:水生生态系统和陆生生态

系统。

19.生态系统中一般都有两类食物链,即捕食食物链和碎屑食物链。

20.生态系统具有三大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21.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光合作用是植物固定太阳能的唯一有效途径,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食物分子的植物被称为“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22.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生态系统中包含多种多样的信息,大致可以分为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和营养信息。

23.1983年国务院正式确定农村地区能源建设的方针是: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综合利用,讲求效益,简称“十六字方针”,以及“开发与节约并举”的能源建设方针。24.农村能源可分间接能源和直接能源两类。

25.沼气是有机物的厌氧发酵产物,是一种混合的可燃性气体。

26.沼气发酵是个厌氧生物化学过程,包括水解发酵、产酸和产甲烷三个阶段。但各段实际上不可能截然分开。

27.根据沼气池(消化器)的水力滞留期(HRT)、固体滞留期(SRT)和微生物滞留期(MRT)的不同,沼气池可分为常规型、污泥滞留型、附着膜型三大类。

28.我国多采用以下四类厌氧消化工艺:塞流式反应器、升流式固体反应器、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和污泥床滤器。

29.水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它是人类生存所必须的,是农业的命脉。水是一种可以更新的自然资源,它可以通过复原更新和不断的循环利用。

30.地球表面约有 70% 被海水覆盖,而淡水只占全球总水量的3%,其中淡水的77.2%以冰帽和冰川形式存在于极地和高山上。

31.造成水体污染的原因可分为天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

32.造成水体污染的原因按污染源释放的有害物种类可分为物理性污染源、化学性污染源、生物性污染源。

33.造成水体污染的原因按污染源分布和排放特征可分为点污染、面污染和扩散污染源。

34.点污染源是指工业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一般都是集中从排污口排入水体。

35.面污染源主要指农田灌溉形成的径流和地面水径流。

36.扩散污染源源是指随大气扩散的有毒、有害污染物通过重力沉降或降水过程污染水体的途径,如酸雨、黑雪等。

37.使废水流过固定支承物表面的生物膜,利用生物氧化作用和各相间的物质交换,以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生物膜法主要有生物滤池法和生物转盘法。

38.污水的排放是不可避免的,对污水的处理技术也不断地发展。根据所采取的自然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可以分为物理法、化学法、物理化学法和生物法。

39.水中有些无机和有机溶解性杂质,可以通过氧化还原反应,转化成无害物质,或转化

成易于从水中分离的气体或固体,从而达到处理的要求。主要有空气氧化法、氧化处理、臭氧氧化、还原法等。

40.生物处理主要是利用微生物分解有机污染物以净化污水。活性污泥法由于具有净化效率很高等优点,所以目前应用最广。

41.水的土地处理系统是指在人工调控及系统自我调控的条件下,利用土壤-微生物-植物组成的生态系统对废水中的污染物进行一系列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净化过程,使废水的水质得到净化和改善;并通过系统的营养物质和水分的循环利用,使绿色植物生长繁殖,从而实现废水的资源化、无害化和稳定化的生态系统工程。

42.大气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混合气体。除去水汽和杂质的空气称为干洁空气。43.对流层了占大气总质量75%的空气和几乎全部的水蒸气,是天气变化最复杂的层次。44.对流层中存在着极其复杂的天气现象,如雨、雪、霜、雹、云、雾等。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主要是在对流层聚集,大气污染主要也是在这一层发生。

45.按污染物的化学性质及存在状况,大气污染可分为还原型大气污染和氧化型大气污染。46.按污染源存在形式分为固定污染源和移动污染源。

47.按污染物的排放形式分为电源、线源和面源。

48.按污染物排放空间分为高架源和地面源。

49.按污染物排放的时间分为连续源、间断源和瞬时源。

50.由于大气中各种迁移转化过程造成的大气污染物在时间上、空间上的再分布称大气扩散。影响大气污染物扩散的因素主要是气象因素和地理因素。

51.影响大气污染物扩散能力的主要气象因素是风、大气湍流、温度层结和大气稳定度。

52. 大气污染对农业的危害首先表现在植物生产上。对植物生长危害较大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氟化物和光化学烟雾。

53.大气污染对人体的影响,首先是感觉上受到影响,随后在生理上显示出可逆性反应,再进一步就出现急性危害的症状。大气污染对人的危害大致可分急性中毒、慢性中毒、致癌三种。

54.达到稳定的土壤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结构特征,即土壤生态系统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55.土壤的污染源可分为天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污染源。主要包括污水灌溉、固体废弃物利用、农药、化学施用、大气沉降物和汽车尾气及燃煤等途径。

56.固体废弃物分类方法很多,按组成可分为有机废物和无机废物。

57.固体废弃物按形态可分为固体的和泥状等废物;。

58.固体废弃物按来源可分为工业废物、矿业废物、城市垃圾、农业废物和放射性废物。

59.固体废弃物按其危害状可分为有害废物和一般废弃物。

60.从污水处理厂沉淀池排出的污泥叫生污泥,含有挥发性的物质、病原菌、寄生虫、重金属以及某些难分解的有机毒物。

61.我国是在80年代初期开始有限地进行资源化,并于80年代中期提出了“资源化、无害化和减量化”作为控制固体废物污染的技术政策。

62.由于受资金、技术和其它原因使我国固体废物处理利用的发展趋势采用无害化为先导、资源化为目的,进行减量化。

63.影响堆肥的因素很多,主要归纳起来有有机质含量;水分;温度;碳氮比;碳磷比;pH值几方面。

64.卫生填埋应是不产生二次污染的垃圾最终处理方法。

65.卫生填埋主要有厌氧、好氧和半好氧三种填埋。

66.卫生填埋主要有三种填埋方法:平面作业法、斜坡作业法、沟填作业法。67.农业生态监测,主要是对生态破坏和环境治理效果进行监测。

68.农业环境监测的目的是通过环境监测的“耳目”、“哨兵”和“尺子”直接为农业环境管理服务,提供制定和执行有关法规标准的科学依据和技术监督,为政府的环境决策提供依据和技术支持。

69.农业环境监测,与环境监测一样,按管理目的分为常规监测、科研性监测和特种目的监测三种。

【名词解释】

环境:指大气、水、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植物、水生生物、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温泉、疗养区、自然保护区和生活居住区等。

农业环境:以农作物为主体的周围环境的各要素之和。

聚落环境:人类聚居和活动场所的周围环境。可分为院落环境、村落环境和城镇环境等。自然资源:指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因素的总和。

循环经济:一种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流动方式,以资源的循环利用和高效利用为核心,实现特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总体资源的永续利用,促进经济活动生态化的生态经济。

资源节约型社会: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措施,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用最少的资源消耗和更低环境污染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土地资源:指耕地、林地、牧草地、建设用地、水域等不同利用方式的土地和尚未开发利用的土地。

土壤资源:指一般用于种植的土壤、牧草用地、渔业、养殖用地。

土地荒漠化:指在各种气候条件下,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导致土地呈现出沙质或砾质为主的土地退化。

土地沙化:土地呈现出以沙物质为主的现象。

水土流失:土壤在水的浸润和冲击作用下,结构发生破碎和松散并随水流动而散失的现象。土地盐渍化:可溶性盐,如纳、钾、镁等的氯化物、碳酸盐和重碳酸盐等在土壤中积累,使土壤形成盐土或碱土的过程。

生物资源:指地球生物圈中植物、动物、微生物组成的生物群落的总和。

生物多样性: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所有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种类、变种及其生态系统的复杂程度,它通常包括三个层次的相互关系的多样性,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态系统: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居的所有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即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食物链: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和物质是通过一系列取食和被食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传递的,各种生物按其食物关系排列的链状顺序。

金字塔:生态系统中的能量通过营养级逐级减少,把能量流由低到高绘成的图。

生态平衡:在一定时期内,系统内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保持着的一种动态平衡。生态农业:指在经济与环境协调发慌的思想指导下,在总结和吸取了各种农业实践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根据生态学原理,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所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集约经营管理的综合农业生产体系。

生态工程技术:综合应用应用生物学、生态学、经济学、环境科学、农业科学、系统工程学的理论,运用生态系统的物种共生和物质循环再生等原理,结合系统工程方法所设计的多层次利用的工艺技术。

综合防治技术:根据病、虫、草危害作物的情况,综合地运用物理、化学、生物、农业等技术防除病、虫、草害。

生物防治技术:利用有害生物的天敌,对有害生物进行调节、控制乃至消灭。

农村能源:指农村的社会经济活动和农村居民所消费的能源。

间接能源:一般指农用化学物资所包含的能。

直接能源:农村生产用能和农村人口生活用能。

生物质:秸秆、薪材和各种有机废弃物。

生物质成型燃料:把生物质原料切成一定粒度,在加压下制成棒状、粒状、块状等各种成型燃料。

水污染:水体收到人类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使水的感官性状、物理化学性能、化学成分、生物组成及底质情况产生了恶化。

水体污染:由于人类的活动或其他活动产生了废水和废物,这些物质未经处理或未经很好地处理进入水体,其含量超过了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导致水体的质量下降,从而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

水质:指水和水中所含杂质共同表现出来的综合特性。

水质指标:用于表示水中杂质的成分、种类和数量。

溶解氧:溶于水中的自由状态氧分子的量。

生化需氧量: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微生物分解所需的氧量。

化学需氧量: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需要的氧量。

富营养化:随着水体中水生生物(主要是藻类)的大量繁殖,导致在一定时间内水体处于严重缺氧状态,从而严重影响鱼类生存的现象。

颗粒物:除气体之外的包含于大气中的固体和液体物质。

飘尘:粒径小于10微米,能在大气中长期漂浮的悬浮颗粒物质。

降尘:粒径大于10微米,靠重力作用能在短时间内沉降到地面的颗粒物。

光化学烟雾:汽车、工厂等排入大气中的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一次污染物,在太阳紫外线的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浅蓝色的混合物的污染烟雾现象。

酸雨:指ph<5.6的雨、雪或其他降水。

大气的温度层结:指大气的气温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即指在地表上方不同高度大气的温度情况。

温室效应:大气层中的某些微量气体组分能使太阳的短波辐射透过,加热地面,而地面增温后所放出的热辐射,却被这些组分吸收,使大气增温。

温室气体:CO

2、CH

4

、N

2

0、CFC等。

土壤结构:指土壤结构体的类型、数量、排列方式、孔隙状况及稳定性的综合特性。

土壤环境结构:指组成土壤各土层的固、液、气三种物质的比例、结构与组成,以及构成单个土体的三维层次构型。

土壤环境背景值:指未受或少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土壤环境本身的化学元素组成及其含量。环境容量:在一定条件下环境对污染物的最大容纳量。

土壤环境容量:土壤污染起始值和最大负荷值之间的差值。

生物迁移:通过植物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有效态重金属,并在植物体积累起来的过程。

协同作用:由于某种元素存在促进植物对另外一种金属元素吸收并增强其对植物的危害的效应。

拮抗作用:减小植物对某种重金属离子的吸收并减弱重金属离子对作物的危害的效应。

固体废物(简称废物):指在社会的生产、流通、消费等一系列活动中产生的一般不再具有使用价值而被丢弃的以固态和泥状存在的物质,或者是提取目的组分后废弃的不同的剩余物质。

无害化:指将固体废物通过工程处理,达到不损害人体健康,不污染周围环境。

减量化:通过适宜的手段减少固体废物的数量和体积。

资源化:采取工艺措施从固体废物中回收有用的物质和能源或者通过一定的技术措施达到使固体废物重新利用的目的。

堆肥化:利用微生物降解城市有机固体废物的方法。

平面作业法:在平地或坡度平缓的土地上,做好基础防渗、引流和导气工程后,将垃圾平铺后压实,再用薄层土壤覆盖再压实,作为初识填埋单元的屏蔽,建造一个人工土坝。

斜坡作业法:利用场地的自然斜坡地形进行填埋作业。先在最低部位开平场地,做好防渗、导流、导气工程后,将垃圾直接铺在斜坡上,压实后用工作面前直接得到的土壤加以覆盖,然后再压实。

沟填作业法:根据填埋场的水文地质条件及填埋压实机械的大小,预先开挖填埋沟槽。

填埋场渗沥水:垃圾分解过程中产生的液体以及渗出的地下水和渗入的地表水。

环境监测:利用多种科学方法和手段,监测和检测代表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变化趋势的各种数据,并用它解释环境现象,为环境管理和科研提供科学依据的全部过程。

农业环境监测:借用环境监测的理论和方法,对农业生产环境的质量现状及变化规律和趋势进行监测的活动。

环境标准:为了保护人群健康,防治环境污染,促进生态良性循环,合理利用资源,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依照环境基准、环境保护法律和有关政策,对环境中有害成分、排放源的污染物的限量阀值和配套设施所作的技术规定。

环境质量标准:衡量环境质量的依据,是环境保护的政策目标,也是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基础。

污染物排放标准:为了保护环境,实现环境质量目标,对排入环境中的有害物质或有害因素所作的控制规定。

环境基础标准:对有指导意义的符号、代号、指南、程序、规范等所作的统一规定。

环境方法标准:在环境保护工作中,以试验、分析测试、抽样与统计运算为对象制定的方法标准。

环境标签:在同类产品中,对资源、能源消耗最省,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最小的产品所给予的一种环境标志。

环境行为标准:对产品生产、使用和废弃的全过程使用资源和影响环境进行的规定。

清洁生产:一种新的创造性的思想,该思想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增加生态效率和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

闭路循环工艺:就是要求把两个以上的流程组合成一个闭路系统,使一个过程中产生的废料或副产品成为另一个过程的原料,从而把废弃物减少到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限度以内。生态农场:根据生态学原理建立起来的新型农业生产模式。

生物质热化学转换技术:利用机械装置将固体生物质转换成可燃气体、焦油、木炭等品味较高的能源产品的技术。

省柴灶:热利用效率较高的直接燃烧灶或炉具。

除尘:从废气中将颗粒物分离出来并加以捕集、回收的过程称为除尘。

【选择题】

1、农业环境是 C 赖以生存的大气、水源、土地、光、热、以及农业生产者劳动与生活环境,包括广大农村、农区、牧区、林区等。

A、农田

B、大气

C、农业生物 C、土壤

2.地球表面水域很大,海域占地球表面的( B )%,陆地占()%。

A.65 35 B.71 29 C.69 31 D.79 21

3.根据1997年人口、耕地计算,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200m3,仅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 C )。

A.1/2 B.1/3 C.1/4 D.1/5

4.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国平均每年因干旱受灾的耕地面积约占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的1/ 5 。正常年份全国灌区年缺水约300 亿m3 ,我国因缺水减产粮食造成的经济损失约( A )亿元。

A.500 B.600 C.700 D.800

5.用水浪费的现象很普遍,据估计,一个关不紧的水龙头,一个月要流掉( C )吨水;一个漏水马桶,一个月要漏掉()吨水。

A.5 18 B.5 20 C.6 20 D.6 18

6.用水效率低下,目前我国农业用水的有效利用率仅为( D )%左右,远低于欧洲等发达国家70~80%的水平。生产同样的粮食,我们比美国多用一倍的水。

A.55 B.50 C.45 D.40

7.因为缺水,每年给我国工业造成的损失达()亿元,给农业造成的损失达( C )亿元。

A.1500 1800 B.1500 2000 C.2000 1500 D.2000 1800 8.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其丰度占世界第(C)位,北半球居第1位。

A.六B.七C.八D.九

9.一般表层(B)cm土壤含盐量0~0.6%称为盐化土,含盐量0.6~2.0%或以上的称盐土。

A.15 B.20 C.25 D.30

10.下面能构成食物链的是( B )

A.肉食性鱼类→浮游动物→草食性鱼类→浮游植物

B.浮游植物→浮游动物→草食性鱼类→肉食性鱼类

C.浮游植物→草食性鱼类→浮游动物→肉食性鱼类

D.浮游植物→肉食性鱼类→草食性鱼类→浮游动物

11.根据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大小,又可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如森林、草原、湖泊和海洋等),半自然半人工生态系统(如农田、果园)和人工生态系统(如城市)。下面哪一个是自然生态系统( C )

A、农田

B、果园

C、草原

D、城市

12.根据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大小,又可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如森林、草原、湖泊和海洋等),半自然半人工生态系统(如农田、果园)和人工生态系统(如城市)。下面哪一个是半自然半人工生态系统( B )

A、森林

B、农田

C、湖泊

D、城市

13.根据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大小,又可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如森林、草原、湖泊和海洋等),半自然半人工生态系统(如农田、果园)和人工生态系统(如城市)。下面哪一个是人工生态系统( D )

A、农田

B、果园

C、草原

D、城市

14.生态系统从大气、水体和土壤等环境中获得营养物质,通过绿色植物吸收,进入生态系统,被其他生物重复利用,最后,再归还于环境中,此为( C ),又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A、生态循环

B、食物链循环

C、物质循环

D、能量循环15.( A )主要靠大气供应氧气,在塘底进行厌气分解,污染物仅在表层进行好气性分解。

A、厌气氧化塘

B、好气氧化塘

C、通气氧化塘

D、兼性氧化塘16.( B )又称为高效氧化塘,水深约15~30cm,阳光可透过水层到达塘底

A、厌气氧化塘

B、好气氧化塘

C、通气氧化塘

D、兼性氧化塘17.( C )又称为曝气氧化塘。水深一般为2~5m,由于采用机械通气,故塘内能保持良好的充气状态,提高了BOD的负荷,缩短了处理时间。

A、厌气氧化塘

B、好气氧化塘

C、通气氧化塘

D、兼性氧化塘18.( D )水深约0.6~1.5m,在表层进行好气分解,塘底进行厌气分解。这类氧化塘具有处理效率高,管理简便和比较经济等特点。

A、厌气氧化塘

B、好气氧化塘

C、通气氧化塘

D、兼性氧化塘19.1968年初,日本九州发现了一种奇特的病症。症状是眼皮发肿,手掌出汗,全身起红疙瘩,严重者呕吐恶心,肝功能下降,全身肌肉疼痛,咳嗽不止。即当时轰动世界的“米糠油事件”。是由(C )引起的。

A、有机磷农药

B、有机汞农药

C、多氯联苯

D、有机氯农药20.( A )的主要危害是其急性中毒作用。急性中毒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出现诸如共济失调、震颤、思睡、神经错乱、抑郁、记忆力减退和语言失常等症状。

A、有机磷农药

B、有机汞农药

C、多氯联苯

D、有机氯农药21.著名的日本水俣病就是由( B )引起的。

A、有机磷农药

B、有机汞农药

C、多氯联苯

D、有机氯农药22.( D )在人体则蓄积于脂肪器官,如肝、肾、肠,各种腺体内,可引起白血病、癌症等,但尚无定论。对鱼类和水鸟则可影响生长和繁殖,甚至中毒死亡,已有明显的事例。

A、有机磷农药

B、有机汞农药

C、多氯联苯

D、有机氯化合物23.( B )在人体中蓄积于肾、肝、脑中,主要毒害神经系统,破坏蛋白质、核酸,出现手足麻痹、神经紊乱等症状。

A、镉

B、汞

C、铅

D、砷

24.日本发生的“骨疼病”公害就是( A )中毒引起的,也正是在此之后才开始了对镉毒性的重视。

A、镉

B、汞

C、铅

D、砷

25.( C )的毒性影响神经系统、骨骼和血液,可造成贫血、神经炎、肾炎等症状。

A、镉

B、汞

C、铅

D、砷

26.我国台湾省有深井水含1—2.5mg/L的( D )而使饮用者慢性中毒,发生所谓黑足

病,并发展到全身皮肤而致死亡。

A、镉

B、汞

C、铅

D、砷

27.( A )是水质的物理指标。

A、嗅和味

B、生化需氧量(BOD)

C、有机物

D、植物营养物质28.( A )是水质的物理指标。

A、浑浊度

B、生化需氧量(BOD)

C、有机物

D、植物营养物质29.( A )指标是水质的物理指标。

A、固体物质

B、生化需氧量(BOD)

C、有机物

D、植物营养物质30.( B )是水质的化学指标。

A、嗅和味

B、生化需氧量(BOD)

C、病毒

D、色度31.( A )是水质的化学指标。

A、化学需氧量(COD) C、温度

B、固体物质 D、总大肠菌群32.( D )是水质的化学指标。

A、嗅和味

B、浑浊度

C、细菌总数

D、植物营养物质

33.( A )是水质的化学指标。

A、重金属指标

B、固体物质

C、细菌总数

D、总大肠菌群34.( A )是水质的生物指标。

A、细菌总数

B、生化需氧量(BOD)

C、有机物

D、植物营养物质35.( A )是水质的生物指标。

A、总大肠菌群

B、生化需氧量(BOD)

C、有机物

D、植物营养物质36.( C )指标是水质的生物指标。

A、嗅和味

B、生化需氧量(BOD)

C、病毒

D、植物营养物质37.水处理过程中用格栅装置是用来除去( A )。

A、除去那些可能堵塞水泵机组和管道阀门的较粗大的悬浮体

B、除去可能阻塞排水道或缠绕水泵叶轮的悬浮状纤维类杂物。

C、除去悬浮颗粒达到固液分离。

D、除去除去悬浮油并破坏乳化油。38.污水的生物处理主要是( C )。

A、利用筛网和捞毛机去除纤维类杂物

B、利用辐流式沉淀池分离污泥

C、利用微生物分解有机污染物以净化污水

D、利用气浮法处理饮用水的浊度、藻类和浮游生物

39.汽车、工厂等排入大气中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一次污染物,在太阳紫外线的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浅蓝色的混合物(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污染烟雾现象称为 ( B )。

A、化学烟雾

B、光化学烟雾

C、粉尘

D、烟雾40.酸雨包括所有pH值低于( C )的雨、雾、雪、露、霜等降水形式。

A、8

B、7.9

C、5.6

D、6.5

41.自对流层顶至55km左右为( B ),其下部气温稳定,上部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

A、对流层

B、平流层

C、中间层

D、热成层

42.( A )是大气的最下层。它的厚度为8至17km,随着纬度和季节而变化。

A、对流层

B、平流层

C、中间层

D、热成层

43.自平流层顶至85km左右为( C ),该层气温随高度增高而迅速降低。

A、对流层

B、平流层

C、中间层

D、热成层

44.大气污染原因一般主要是由于( B )造成的。

A、自然因素

B、人为因素

C、环境因素

D、不平衡因素45.( A )浓度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

A、碳氢化合物

B、氟化物

C、氢氧化钠

D、硫化物46.( A )中的多环芳烃化合物3,4-苯并芘具有明显的致癌作用,已引起人们的密切关注。

A、碳氢化合物

B、3,4-苯并芘

C、苯乙酸

D、喹啉47.( C )对人的呼吸器官和眼结膜有强烈的刺激性,长期吸入低浓度的HF会引起慢性中毒最典型的是引起牙齿酸蚀的“斑釉齿症”和使骨骼中钙的代谢紊乱。

A、氯化氢

B、碘化氢

C、氟化氢

D、溴化氢

48.控制全球变暖,就必须要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其中关键的问题是控制( A )的含量。

A、二氧化碳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氮

D、一氧化氮

49.( A )是通过质量力的作用达到除尘目的的除尘装置。

A、机械式除尘

B、过滤式除尘

C、湿式除尘

D、静电除尘

50( B )是使含尘气体通过多孔滤料,把气体中的尘粒截留下来,使气体得到净化的方法。

A、机械式除尘

B、过滤式除尘

C、湿式除尘

D、静电除尘

51.( C )该方法是用液体(一般为水)洗涤含尘气体,使尘粒与液膜、液滴或雾沫碰撞而被吸附,聚集变大,尘粒随液体排出,气体得到净化。

A、机械式除尘

B、过滤式除尘

C、湿式除尘

D、静电除尘

52.( D )是利用高压电场产生的库仑力的作用实现固体粒子或液体粒子与气流分离的方法。

A、机械式除尘

B、过滤式除尘

C、湿式除尘

D、静电除尘

53.(C )是指在社会的生产、流通、消费等一系列活动中产生的,一般不在具有原使用价值而被丢弃的以固态和泥状赋存的物质,或者是提取目的组分后弃之不用的剩余物质。主要包括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废弃物。

A、气体废弃物

B、液体废弃物

C、固体废弃物

D、农业废弃物54.我国在80年代中期提出了资源化、无害化和减量化作为控制( C )污染的技术政策。

A、气体废弃物

B、液体废弃物

C、固体废弃物

D、农业废弃物55.( A )是指将固体废弃物通过工程处理,达到不损害人体健康,不污染周围环境的目的。

A、无害化

B、减量化

C、资源化

D、生态化

56.( B )是指通过适宜的手段减少固体废弃物的数量和容积。

A、无害化

B、减量化

C、资源化

D、生态化

57.( C )是通过工艺措施从固体废弃物中回收有用的物质和能源或通过一定的技术措施达到使固体废弃物重新利用的目的。

A、无害化

B、减量化

C、资源化

D、生态化

58、( B )是将有机化合物在缺氧的条件下利用热能使化合物的化学键断裂,由大分子量的有机化合物转化成小分子量的燃料气、液状物(油、油脂等)及焦炭等。

A、电解

B、热解

C、加热

D、分解

59、农业环境是以(C)为主体的周围环境的各要素之和。

A、农田

B、大气

C、农作物

D、土壤

60、我国耕地资源仅占世界耕地资源总量的(B),却养活了世界上22%的人口。

A、5%

B、7%

C、10%

D、12%

61、无机污染物主要是各种重金属和(B )

A、污水

B、无机盐分

C、农药

D、化肥

62、循环经济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全新的经济运行模式,即(C)模式。

A资源-产品-污染排放 B污染-治理-排放

C资源-产品-再生资源 D产品-污染-资源

63、根据1997年人口、耕地计算,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200m ,仅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C)。

A.1/2 B.1/3 C.1/4 D.1/5

64、用水效率低下,目前我国农业用水的有效利用率仅为(D)%左右,远低于欧洲等发达国家70~80%的水平。生产同样的粮食,我们比美国多用一倍的水。

A.55 B.50 C.45 D.40

65、在解决水土流失问题时,必须依靠大自然的(C)能力作为核心指导思想。

A给洪水以出路 B建设节水型社会 C自我修复 D绿色经济

66、影响土壤中重金属迁移转化的重要因素是(A)

A、PH值

B、EH

C、BOD

D、COD、

67、长期施用化肥对土壤的性质影响较大的是(A)

A土壤酸度 B土壤碱度 C土壤微量元素 D土壤微生物

68、( C)是指在社会的生产、流通、消费等一系列活动中产生的,一般不再具有原使用价值而被丢弃的以固态和泥状赋存的物质,或者是提取目的组分后弃之不用的剩余物质。主要包括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废弃物。

A、气体废弃物

B、液体废弃物

C、固体废物

D、农业废弃物

69、卫生填埋应是以不产生(C)为垃圾最终处理方法

A有机废气物 B无机废气物 C二次污染 D重金属污染

二、多选

1、农业环境主要包括(A、B、D)

A大气环境 B土壤环境 C水体环境

D聚落环境 E社会环境

2、我国土地资源由于种种原因,不断减少,质量也不断下降,主要原因有(A、B、C、D)

A土地沙化 B水土流失严重 C土地盐碱化

D土壤污染严重 E人为破坏

3、聚落环境按其性质、功能和规模可分为(B、C、D)

A社会环境 B院落环境 C村落环境

D城镇环境 E人文环境

4、污染水源的污染物质主要有两大类,它们是(C、E)

A重金属 B化肥 C有机污染物 D农药 E无机污染物

5、自然资源的分类是资源(A、B、C)的重要依据。

A开发 B管理 C保护 D再生 E利用

6、自然资源按存在形态可分为(C、D)。

A可更新资源 B不可更新资源 C原生性资源

D次生性资源 E农业资源

7、自然资源的普遍性特点主要包括(A、B、C、D、E)。

A系统性 B数量的有限性和潜力的无限性 C变动性

D多样性 E地域性和国际性

8、自然资源的有限性主要表现在(A、B、C)。

A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的有限性

B 在一定技术条件下利用资源的能力和范围的有限性

C资源可更新的速率是有限的

D资源的功能是有限的 E资源的保护是有限的

9、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是(A、B、C、D、E)。

A总量大,种类全 B人均占有量低,相对紧缺

C质量相差悬殊,低劣资源比重偏大

D水、土资源与人口错位组合 E能源南北差异悬殊

10、循环经济的三大原则是(B、C、D)

A无害化 B减量化 C再利用 D再循环 E资源化

11、我国的资源利用率存在着“四低”即(A、B、C、D)。

A产出低 B利用效率低 C综合利用水平低

D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低 E环保技术水平低

12、我国水资源所存在的问题包括宏观、微观两个层面,微观方面表现为(A、B、D、E)。

A供需矛盾突出 B水污染严重 C洪水泛滥

D水资源短缺 E生态缺水

13、我国在土地开发利用中的环境问题主要包括(A、B、C)

A土地荒漠化 B耕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 C土地盐渍化

D土地污染严重 E过牧、滥恳、滥伐

14、生态系统具有的共同特性为(A、D、E)

A能量流动功能 B自动调节能力 C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系统

D信息传递功能 E物质循环功能

15、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按其功能可划分为(A、B、C)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吸收者 E破坏者

16、固氮的途径有(A、B、C)

A高能固氮 B工业固氮 C生物固氮

D农业固氮 E生态固氮

17、生态农业的特点是(A、B、C、D、E)

A多样性 B综合性 C高效性

D稳定性 E持续性

18、我国农村能源的特点是(A、B、C)。

A需求量大而分散 B经济发展改变了传统的能源结构

C农村能源建设成绩显著 D可利用资源丰富

E环保措施有利于经济发展

19、农村新能源主要包括(B、C、D)

A清洁能源 B太阳能 C风能 D地热能 E沼气能源

20、农村能源建设主要包括(B、C、D、E)

A注重农村环境保护 B节能技术的开发和利用 C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D农业废弃物的利用 E农业废弃物的转换

21、我国北方的农村能源生态建设模式为(B、C)

A猪-沼-果 B“四位一体” C庭院经济能源建设

D村落建设 E聚落建设

22、水体中的污染物可分为(A、B、C、D)

A无机无毒物 B无机有毒物 C有机无毒物

D有机有毒物 E有机无机物

23、重金属主要是指(B、C、D、E)

A砷 B镉 C铬 D汞 E铅

24、污水的物理处理法包括(A、B、C、D、E)

A格栅 B沉淀 C隔油和破乳 D筛网 E捞毛机

25、污水的化学处理法主要包括(A、B、C、D、E)

A硬水软化 B化学混凝法 C中和

D化学沉淀 E氧化还原

26、根据大气温度垂直分布的特点,在结构上可将大气分为(A、B、C、D、E)

A对流层 B平流层 C中间层

D热成层 E散逸层

27、大气污染按污染的范围大小分为(A、B、C、D)

A局部性大气污染 B区域性大气污染 C广域性大气污染

D全球性大气污染 E宇宙性大气污染

28、根据燃料性质和大气污染的组成,大气污染可分为(A、B、C、D)

A煤炭型大气污染 B石油型大气污染 C混合型大气污染

D特殊型大气污染 E氧化型大气污染

29、按污染物排放的时间,大气污染可分为(A、B、C)

A连续型污染 B间断型污染 C瞬时型污染

D昼夜型污染 E暂时型污染

30、一般将土壤机械组成划分为(A、B、C、D)

A沙土类 B壤土类 C粘壤类 D 黏土类 E砾土类

31、我国土壤污染的主要类型是由于人为活动引起的,包括(A、B、C、D、E)

A污水灌溉 B固体废气物利用 C农药和化肥施用

D汽车尾气 E大气沉降物

32、土壤的重金属污染主要包括(A、B、C、D、E)

A汞 B铬 C镉 D铅 E砷

33、土壤环境污染问题是与(A、B、C)同等危害效果的重大环境问题。

A水土流失 B土地沙漠化 C土地盐碱化

D土地荒漠化 E土地盐渍化

34、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A、B、C)作为控制固体废气物污染的技术政策。

A无害化 B资源化 C减量化

D生态化 E循环化

35、有机废弃物的利用主要包括(A、B、C、D)

A能源利用 B饲料利用 C肥料利用

D综合利用 E生态利用

36、无机废物的处理主要是卫生添埋法,卫生填埋的主要方法有(A、B、C)

A平面作业法 B斜坡作业法 C沟填作业法

D郊外作业法 E深层作业法

37、目前用粉煤灰制备的化肥品种较多,主要有(A、B、C、D)

A硅钾肥 B硅钙钾肥 C粉煤灰磁化肥

D粉煤灰磷肥 E粉煤灰氮肥

简答题

1.目前我国的农业环境问题主要有哪几个方面?

答:(1)污水灌溉;(2)土壤退化;(3)农药污染;(4)畜禽粪便、生活垃圾;

(5)焚烧秸秆;(6)社区-庭院垃圾;(7)大量施用化肥造成蔬菜硝酸盐积累;

(8)乡镇企业污染;(9)地膜对土壤的危害;(10)非农业占地。

2.自然资源普遍性特点有哪些?

答:(1)系统性(2)数量的有限性和潜力的无限性

(3)变动性(4)多用性(5)地域性和国际性

3.自然资源的有限性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1)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自然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和分布不均的。

(2)在一定技术条件下,人们利用资源的能力和范围有限。

(3)资源可更新速率有限。(4)资源功能有限。

4.我国自然资源有哪些特点?

答:(1)资源总量大,种类齐全,堪称资源大国(2)人均占有量低,资源相对紧缺(3)资源质量相差悬殊,低劣资源比重偏大(4)水、土资源与人口组合错位

(5)能源南北差异悬殊

5.循环经济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全新的经济运行模式。在人类的经济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哪三种模式?

答:(1)传统模式(2)“过程末端治理”模式(3)循环经济模式

6.我国的资源利用效率存在哪“四低”?

答:(1)资源产出低(2)资源利用效率低

(3)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低(4)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低

7.我国政府在资源利用上拟将采取的策略与措施有哪些?

答:(1)转变观念(2)搞好规划(3)调整结构(4)健全法制

(5)完善政策(6)依靠科技(7)示范推广(8)强化管理(9)宣传教育8.水资源分布不均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1)河川径流地区间分布不均(2)降水时间分布不均

(3)降水量地区分布不均(4)各流域人均资源量分布不均

9.缓解水资源紧缺的对策有哪些?

答:(1)给洪水以出路(2)建设节水型社会(3)依靠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4)发展绿色经济,严格排污权管理

10.我国防治荒漠化的对策有哪些?

答:(1)保护现有植被,加强林草建设(2)合理调配水资源,保障生态用水(3)控制人口增长,实行生态移民(4)改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减轻对草场的破环(5)调整产业结构(6)改变能源结构,解决农村能源问题

11.我国荒漠化防治重点工程分哪三个层次?

答:(1)国家级重点荒漠化防治工程(2)区域性的荒漠化防治工程(3)示范区建设12.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是什么?

答:(1)利于工农业的发展(2)具有医药价值

(3)稳定生态系统(4)具有美学、教育、科研及旅游价值

13.引起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有哪些?

答:(1)生境的丧失与改变(2)过度开发

(3)单一化栽培和驯养(4)环境污染,滥用农药

14.中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对策是什么?

答:(1)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国家战略和行动计划;

(2)制定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法律法规;(3)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设施建设;

(4)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工作;(5)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和人员培训工作。15.人类利用气候资源包括哪两个方面?

答:(1)作为能源与物质的直接利用(2)间接利用

16.生态系统具有哪些共性?

答:1)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大功能

2)具有自动调节能力3)是一种开放的动态系统。

17.固氮的途径有哪三种?

答:(1)通过闪电、宇宙射线、陨石、火山爆发活动的高能固氮

(2)工业固氮(3)生物固氮

18.人类对自然磷的循环的干扰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答:(1)大量开采磷矿制造磷肥和洗涤剂,加速了磷的损失

(2)通过农田退水、大型养殖场排水和城市污水,将大量磷酸盐排放到水环境中,造成淡水和海洋的富营养化

19.人为因素引起的生态平衡的破坏,主要有哪三种情况?

答:(1)物种改变引起平衡的破坏(2)环境因素改变,引起平衡破坏(3)信息系统的破坏

20.简述生态农业的特点有哪些?

答:(1)多样性(2)综合性(3)生产效率高(4)稳定性(5)持续性(6)生态性21.生态农业建设的理论基础有哪些?

答:(1)生物与环境的协同进化原理(2)生物之间链索式的相互制约原理(3)能量多级利用与物质循环再生原理(4)结构稳定性与功能协调性原理

(5)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的原理

22.生态农业的建设内容有哪些?

答:(1)推进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治理;(2)调整优化农业结构;

(3)提高食物生产和保障食物安全;(4)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

(5)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23.生态农业系统的类型和模式有哪几种?

答:(1)生物立体共生的生态农业系统(立体种植型,立体养殖型,立体种养类型);

(2)物质循环利用的生态农业系统(种植业内部物质循环利用类型,养殖业内部物质循环利用类型,训、养殖结合的物质循环利用类型,种、养、沼三结合的物质循环利用类型);

(3)生物相克避害的生态农业系统(以虫治虫的生态农业类型,以禽鸟治虫的生态农业类型,以菌治虫的生态农业类型);

(4)主要因子调控的生态农业系统;

(5)区域整体规划的生态农业系统。

24.生态农业有哪几种实用技术?

答:(1)生态工程技术(2)能源开发技术(3)小流域综合管理技术(4)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5)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

(6)农业生产资料的生态化改造技术

2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过农村能源建设,取得了哪些明显的成绩?

答:(1)推广应用的农村省柴节煤、沼气、太阳能热利用技术,其规模位居世界前列(2)创建了集中适应不同区域、以沼气为纽带的能源生态工程模式

(3)推广应用了清洁能源

(4)初创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县级农村能源综合建设”的多种模式

26.薪炭林有哪几种类型?

答:(1)短轮伐期平茬采薪经营型(2)材薪经营型(3)薪材经济经营型(4)薪草经营型(5)头木育薪经营型

27.我国建造的户用沼气池有多种结构,但各有其不同的适应性特点,近年发展起来的几种新型沼气池有哪些?

答:(1)曲流布料沼气池(2)赤泥双面革多功能沼气池(3)铁罐沼气池(4)两步发酵多功能沼气池(5)溢流式小型高效户用沼气池

(6)塞流式自循环小型沼气池(7)小型组合折流式沼气池

28.我国农村能源建设工作主要包括几个方面?

答:(1)节能技术的开发和利用(2)农业废弃物能源转换和资源化利用(3)开发新能源29.简述我国农村能源发展概况。

答:(1)从解决能源到开发优质能源(2)从增加能源供应总量转为优化能源结构(3)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计划(4)县级农村能源综合建设称为农村经济建设的有效途径(5)国家实施“乘风计划”和“光明工程”计划

30.简述我国能源模式的特点。

答:(1)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实现资源增值

(2)在能源生态模式的运作中,提高了农民的科学素质,模式由原来单一的粮食生产转向多种经营的综合生产,由常规农业向生态农业转换,由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化

(3)环境、生产和社会效益能得到协调发展

31.节能的总体目标是什么?其途径有哪些?

答:技能的总体目标是获得更高的能源利用效率。

途径有二:(1)达到同样的生产目标而减少了能源消耗

(2)达到同样的生产目标而减少了原材料的消耗

32.我国水体污染防治对策有哪些?

答:(1)流域或区域进行水污染综合防治;(2)工矿企业造成的水污染进行积极防治;

(3)城市污水加强治理;(4)农村水污染治理。

33.水体中溶解氧的来源有哪两个方面?

答:(1)由大气中的氧通过扩散方式补给(2)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

34.水体中溶解氧减少有哪三个方面?

答:(1)耗氧有机污染物在降解时耗氧(2)还原性无机物质氧化时耗氧(3)生物呼吸过程吸收氧

35.含油废水通常有哪三种状态?

答:(1)呈悬浮状态的可浮油(2)呈乳化状态的乳化油(3)呈溶解状态的溶解油36.生物处理 (又称生化处理)的优点是什么?

答:(1)效率高(2)适用范围广(3)可处理的水量大,技术方法成熟

37.氧化塘处理废水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答:在水中溶解或悬浮的有机物经微生物作用进行有氧分解,同时放出NH

3和CO

2

溶于水中

供藻类进行光合作用,放出的氧供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需要

38.控制水体污染物排放量及减少污染源排放的废水量等,是控制水体污染的基本途径。试简述有哪些基本途径?

答:(1)改革生产工艺(2)重复利用废水(3)回收有用物质

39.按污染的范围大小,大气污染可分为哪几种?

答:(1)局部性大气污染(2)区域性大气污染

(3)广域性大气污染(4)全球性大气污染

40.根据燃料性质和污染物的组成,大气污染可分为哪几种?

答:(1)煤炭型大气污染(2)石油型大气污染

(3)混合型大气污染(4)特殊型大气污染

41.按污染物发生类型分(最常用的方法),大气污染可分为哪几种?

答:(1)工业污染源(2)农业污染源(3)生活污染源(4)交通污染源

42.排入大气的污染物种类很多,其中影响范围广、对人类环境威胁较大、具有普遍性的污染物有哪些?

答: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氟化物及化学氧化剂等43.我国酸雨特点有哪些?

答:(1)以长江为界,南方酸雨多于北方(2)属硫酸型

(3)季节性(4)城区郊区有所区别

44.室内空气污染主要有哪些?

答:(1)居室内生活燃料的污染(2)吸烟污染(3)居室装修污染(4)建筑物结构影响45.大气中有害物质主要通过哪几个途径侵入人体造成危害?

答:(1)通过人的直接呼吸而进入人体

(2)附着在食物或溶于水,随饮水、饮食而侵入人体

(3)通过接触或刺激皮肤而进入到人体

46.全球变暖将引起世界温度带的移动,大气运动也会产生相应的变化,降水情况也发生改变。气候变化明显特点有哪些?

答:(1)大部分地区温度上升但也有例外(2)全球降雨量增加(3)沿海岸的亚热带地区会出现更潮湿的季风(4)台风的强度增强

(5)飓风更频繁、更强大,并向高纬度地区发展

47.城市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有哪些方面?

答:(1)制定综合防治规划,实现“一控双达标”(2)调整工业结构,推行清洁生产(3)改善能源结构,大力节约能源(4)完善城市绿化系统

(5)加强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管理

48.土壤环境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答:(1)土壤环境的物理学特性及其对污染物迁移的影响

(2)土壤环境中的胶体物质对环境的影响

(3)土壤环境中的络合-螯合平衡体系(4)土壤环境中的氧化还原平衡体系(5)土壤的酸碱平衡体系(6)土壤环境中的生物体系

49.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答:(1)施用改良剂(2)调节土壤Eh和水浆管理(3)客土和换土法

50.农田中废塑料制品污染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答:(1)从价格和经营体制上优化和改善对其回收与管理,并建立生产粒状再生塑料的加工厂,有利于循环利用;

(2)研制可控光解和热分解等新品种,减轻农田残留负担;

(3)尽量使用分子最小,生物毒性低相对易降解的塑料剂,并加强其生化降解性能和农业环境影响的研究。

51.城市垃圾如果处理不当,直接施用于农田,对农业环境的污染与危害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1)对土壤理化性状产生不良影响(2)长期施用垃圾将导致农田中重金属含量积累(3)日益增多的有机合成材料和塑料及其制品,大部分未经回收利用随垃圾进入农业环境(4)由于城市垃圾大多未经任何无害化处理直接施用于农田,会将大量的细菌类病原菌、病毒和寄生虫卵带入土壤,成为各种疾病的传播源。

52.固体废物污染控制途径有哪些?

农村环境保护

1、一个关不紧的水龙头,一个月要流掉水( C )。选择一项: A. 3吨 B. 5吨 C. 6吨 D. 4吨 2、因为缺水,每年给我国工业造成的损失达()亿元,给农业造成的损失达( C )亿元。选择一项: A. 1500 1800 B. 1500 2000 C. 2000 1500 D. 2000 1800 3、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因缺水减产粮食造成的经济损失约( B)。选择一项: A. 600亿 B. 500亿 C. 800亿 D. 700亿 4、中国生物多样性丰度占世界第( B)位,北半球居第1位。选择一项: A. 九 B. 八 C. 七 D. 六 5、沼气发酵工艺中的高温发酵温度为(C )。选择一项: A. 30~45℃ B. 40~55℃ C. 45~60℃ D. 8~30℃ 6、麦秸经碱化处理后,喂牛消化率可提高( B ),采食量提高20-45%。选择一项: A. 40% B. 20% C. 10% D. 30% 7、沼气发酵工艺中的低温发酵温度为( B )。选择一项: A. 30~45℃ B. 8~30℃ C. 15~30℃ D. 8~15℃ 8、污水的生物处理主要是(B )。选择一项: A. 利用筛网和捞毛机去除纤维类杂物 B. 利用微生物分解有机污染物以净化污水 C. 利用辐流式沉淀池分离污泥 D. 利用气浮法处理饮用水的浊度、藻类和浮游生物 9、小麦遭受( D )的毒害后,开始叶鞘出现褐斑,叶片上有缺绿斑点或铁锈黄斑,整个叶 片呈黄绿色. 选择一项: A. Cd B. Hg C. Pb D. Cr 10、引起我国台湾省发生所谓黑足病的重金属是( D )。选择一项: A. 镉 B. 铅 C. 汞 D. 砷 11、( C )主要靠大气供应氧气,在塘底进行厌气分解,污染物仅在表层进行好气性分解。选择一项: A. 通气氧化塘 B. 兼性氧化塘 C. 厌气氧化塘 D. 好气氧化塘 12、( A )是使含尘气体通过多孔滤料,把气体中的尘粒截留下来,使气体得到净化的方法。选择一项: A. 过滤式除尘 B. 湿式除尘 C. 静电除尘 D. 机械式除尘 13、( B )浓度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选择一项: A. 硫化物 B. 碳氢化合物 C. 氟化物 D. 氢氧化钠 14、酸雨包括所有pH值低于( A )的雨、雾、雪、露、霜等降水形式。选择一项: A. 5.6 B. 8 C. 7.9 D. 6.5 15、( B )是大气的最下层。它的厚度为8至17km,随着纬度和季节而变化。选择一项: A. 热成层 B. 对流层 C. 平流层 D. 中间层 16、使小麦受危害后,叶色发黄、出现灼烧状枯斑的重金属是( D ).选择一项: A. Hg B. Pb C. Cr D. Cd 17、影响土壤中重金属迁移转化的重要因素是( B)。选择一项: A. COD、 B. PH值 C. EH D. BOD 18、影响神经系统、骨骼和血液,可造成贫血、神经炎、肾炎等症状的重金属是(A)选择 一项: A. 铅 B. 镉 C. 汞 D. 砷 19、甲烷是沼气的主要成分,约占沼气的(B)。选择一项:

环境保护法试题 含答案

环境保护试题一、填空题(将答案填入“答卷”纸上相应题号的空格中。每题1分,共15分)1.1973年,联合国成立了专门从事环境保护的机构,即联合国___________署。2.所谓___________发展,简单地说就是指在不危及后代人需要的前提下,寻求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发展途径。 3.由于城市化、工业化、交通现代化以及人口暴增和矿物能源的大量消耗等原因,使得地球温度明显上升,出现“___________效应”。 4.环境保护法的主要任务是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_______。 5.___________原则的核心是要解决因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害以及治理污染所支付的费用究竟应该由谁来承担的问题。 6.凡对环境有影响的生产性建设项目和非生产性建设项目(基建和技改)以及区域开发建设项目,都必须编制(或填报)___________书(表)。 7.排污单位向当地环境保护部门申报、登记排放的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和___________,经核定后,作为征收排污费的依据。 8.环境管理概念是在本世纪___________年代初提出的。 9.我国的环境标准分为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基础标准和___________标准四类。

10.勘查矿产资源,必须依法___________。 11.生态农业是在吸取我国传统农业优点的基础上,克服___________农业的弊端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农业。 12.___________年颁布的《海洋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第一部防治海洋污染的综合性法律。 13.目前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排污许可证分为两种,一种是排污许可证,一种是___________。 14.各级人民政府的___________部门,负责对机动车辆引起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15.环境法律责任主要由环境行政法律责任、环境民事法律责任和环境___________法律责任组成。 二、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标 号填入“答卷”纸上相应题号的括号中。每小题1分,共10分) 1.环境标准作为一种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标准,属于一种()A.强制性标准 B.指导性标准 C.参照标准 D.普遍适用标准 2.我国的环境保护法规定,在环境民事责任方面适用()

环保知识试卷(含答案)

****环境保护知识试题 公司/部门:姓名:分数: 一、单选题。(共20分,每题2分) 1、每年世界地球日为( B )。 A、3月22日 B、4月22日 C、5月22日 D、6月5日 2、全国统一的环境问题举报热线电话号码是( C ) A、12315 B、12069 C. 12369 D、 12689 3、我国能源资源有限,常规能源资源仅占世界总量的 A ,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A、10.7% B、22% C、7% D、4% 4、森林有哪三大效益:( A ) A、环境、社会、经济 B、环境、自然、经济 C、社会、自然、经济 5、一般将污染物分为:(A) A、工业污染源、交通运输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四类。 B、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三类。 C、工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两类。 D、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等 6、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的会徽是( B )。 A、丹顶鹤 B、大熊猫 C、骆驼 D、袋鼠 7、以下有关环境的纪念日名称和时间哪项有错?( B ) A、中国植树节(3月12日);地球日(4月22日); B、生物多样性日(5月22日);世界环境日(6月6日); C、国际臭氧层保护日(9月16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5月22日)等。8、广义的自然保护区还包括(A)。 A、国家公园自然公园、野生动物禁猎区等 B、国家公园、森林公园、野生动物禁猎区等 C、自然公园、野生动物保护区等 D、国家公园、自然公园、野生动物禁猎区、野生动物保护区 9、最新修订的节能法将 A 确定为基本国策。 A、节约资源 B、节约能源 C、节约用水 D、节约用电 10、许多人使用家电时,习惯用遥控器关机或定时,此时电路会继续保持通电,千万别小看这种不经意间的待机能耗,它约占家庭用电量的D 。因此,电器不使用时要切断电源。 A、2% B、3% C、5% D、10% 二、多选题。(共15分,每题3分) 1、全国环保模范城市创建活动已开展了十年,新疆已有两座城市榜上有名。它们是( AC) A、库尔勒市 B、石河子市 C、克拉玛依市 D、乌鲁木齐市 2、地球周围的圈层有(ABCD) A、大气圈 B、土壤岩石圈 C、水圈 D、生物圈 3、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环境影响评价的适用对象包括( CE ) A、制定政策 B、制定法律 C、制定规划 D、制定计划 E、建设项目

农村环境保护试题及答案

《农村环境保护》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地球表面水域很大,海域占地球表面的( )。 A。65%B.71%C.69%D.79% 2.下面属于人工生态系统的是( )。 A.农田B.果园C.草原D.城市 3.下列能源中属于二次能源的是( )。 A.乙醇B.煤C.石油D.水能 4.太阳光伏发电是用太阳电池进行发电的一项新技术,转化效率可达( A.10%B.20%C.30%D.40% 5.对农作物的营养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的重金属是( )。 A.As B.Cd C.Pb D.Cr 6.日本发生的“骨疼病”公害是(。)。 A.镉中毒引起的B.汞中毒引起的C.铅中毒引起的D.砷中毒引起的7.发生大气污染的主要是( )。 A.对流层B.平流层C.中间层D.散逸层 8.对臭氧最为敏感的植物是( )。 A.花生B。烟草C.苹果D.番茄 9.对点污染源(包括集中的工业区),布点用( )。 A.同心圆布点法B.扇形布点法C.网格布点法D.成对布点法 10.水样的保存时间不宜长,清洁水样可保留( )。 A.12h B.24h C.48h D.72h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1.资源节约型社会 12.生物防治技术 13.氧化塘 14.除尘 15.环境监测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选择下列适合的内容,填在相应的下划线上) (管理因地制宜气候资源信息系统的破坏间接能源物理信息 大气稳定度复原更新资源化为目的对流层工业废物空气氧化法 特种目的监测瞬时采样固定污染源) 16。自然资源的分类是资源开发、________和资源保护的重要依据。 17.农业资源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________ 、生物资源等。 18.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大致可以分为________、化学信息、行为信息和营养信息。19.人为因素引起的生态平衡破坏,主要有物种改变、环境因素改变和________。20.1983年国务院正式确定农村地区能源建设的方针是:________ ,多能互补, 综合利用,讲求效益,简称“十六字方针”,以及“开发与节约并举”的能源建设方针。21.农村能源可分________和直接能源两类。 22.水是一种可以更新的自然资源,它可以通过________和不断的循环利用。 23.污水的氧化还原法主要有________、氧化处理:臭氧氧化、还原法等。 24.________中存在着极其复杂的天气现象,如雨、雪、霜、雹、云、雾等。 25.影响大气污染物扩散能力的主要气象因素是风、大气湍流、温度层结和 26.固体废弃物按来源可分为________、矿业废物、城市垃圾、农业废物和放谢性废物。

农村环境保护的重点与保护措施

农村环境保护的重点与保护措施 摘要: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巨大的人口数量为国家方方面面的发展带来了不可想象的压力。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生态环境极具恶化,作为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环境质量会直接导致农业生产与农业经济的发展滞后,为了能够消除环境问题对农村发展建设的影响,我国政府以及环保被要积极构建一套完善的农村环境保护体系,明确农村环境保护的重点、难点,并有针对性的制定各项环保措施,实现农村生产、环境与人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农村环境保护;环境污染;保护对策 我国开展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多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这与实际的要求相比,还远远不够,农村环境问题的总体上并没有得到控制,水域污染、生态功能失调等新问题不断出现,这使得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形势更加严峻,本文针对现阶段农村环境保护的重点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保护措施。 一、农村环境保护的难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得到了很快的提高,但是,农村自然生态系统也付出了沉重代价,环境污染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农民自身环保意识不强。农民缺乏一定的环保意识,造成秸秆乱焚、生活垃圾乱扔乱放,购物时使用塑料方便袋,使用后的农药塑料瓶、塑料袋未能正确安置等。 2.畜禽养殖业的污染。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目前畜禽养殖业发展迅速。畜禽养殖业由农村个体家庭,逐步向集体化、规模化养殖方向发展,这些养殖场产生大量畜禽粪便中的大部分有机污染物(如氮、磷)不经过处理,便被直接排入外界,造成严重污染。 3.农业生产中带来的环境问题。 (1)农业生产中农药使用不节制。农民为追求高产农业,片面追求利益最大化,选择化学试剂和农药进行促生产,人工合成化学物在农业上的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的过量使用导致农药残留和周边环境的富氧化现象严重,已成为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 (2)农膜是高分子聚合物,农膜的使用给农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但另一方面也给农田带来污染,在很多地方农民使用的农膜都是用过,致使田间的土壤中残留大量废旧农膜,使土壤的透气性变差,阻碍植物养分和水分的吸收,使农田逐渐劣质化,造成农村环境恶化。 4.村镇建设能力和思想认识均起点偏低,缺少科学规划。固定的思想模式导致错误普遍性发生,如要想发展经济,必须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错误思想,以经济发展为主,环境保

环境保护培训试题及答案

环境保护法综合测试题 部门姓名得分 一、单选题: 1、每年的6月5日是()。 A、世界环境日 B、地球日 C、土地日 D、爱鸟日 2、我国环境保护法所指的环境是()。 A、大环境概念 B、生态环境概念 C、次生环境概念 D、原生环境概念 3、当事人对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内向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或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A、30日 B、25日 C、20日 D、15日 4、我国环境保护法规确立的环境污染危害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为()。 A、过错责任原则 B、无过错责任原则 C、公平责任原则 D、诚实信用原则 5、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年。 A、2 B、1 C、3 D、5 6、()应当对本辖区的环境质量负责,并采取措施改善环境质量。 A、国务院 B、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C、省 D、环保局 7、造成环境污染危害的行为主体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有()和()。 A、赔礼道歉 B、排除危害 C、赔偿损失 D、恢复原状 8、对确有必有拆除或者闲置的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征得()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方能拆除或者闲置。

A、省级 B、地市级 C、所在地 D、县级 9、全国环境监测网分为国家网、省级网和()。 A、市级网 B、县级网 C、村级网 D、乡镇级网 10、环境依据其功能的不同分为生活环境和()。 A、自然环境 B、人工环境 C、生态环境 D、原生环境 二、判断题 1、环境保护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 ) 2、国家环境质量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行制定。( ) 3、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规定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有权对管辖范围内的排污单位进行现场检查。( ) 4、排污单位必须如实填写申报登记表,经本单位主管部门核实即可,不需报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 5、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及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是环境保护的两个内容。( ) 6、环境保护法的适用范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域和领海。( ) 7、对保护和改善环境有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环保部门给予奖励。( ) 8、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发布环境状况公报。( ) 9、征收的超标准排污费必须用于污染的防治,不得挪作他用。( ) 10、对不按国家规定缴纳超标准排污费的企业或单位由环保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业或关闭;( )

农村环境保护作业3

农村环境保护作业 第七章—第九章 (要求:第十五周以前完成) 山西电大王彤梅 1、塑料薄膜对土壤的危害特点和防治措施? 、化肥对土壤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农药对土壤的危害特点和防治措施? 、固体废弃物的污染控制途径是什么?技术政策有哪些,有什么特点? 、垃圾填埋有哪几种方法?各有什么特点? 、调查自己家庭中每天的垃圾量和种类有哪些?应该如何做才符合环境要求? 、什么是环境监测和农业环境监测?环境监测是方针是什么?主要任务是什么? 、什么是环境标准?分为几类? 参考答案: 、塑料薄膜对土壤的危害: 塑料薄膜大多是烯烃类的高分子聚合物,其中烷基链含碳数不同的各类酞酸()约占。 据研究,高浓度二正丁酯()对土壤脲酶有一定的激活效果,但对蔗糖酶有较强抑制效果。 胡萝卜块根、白菜茎叶、大豆及水稻籽实中均可自土壤中富集。人食用超标的食物后,转化为酞酸酯后易引起肝肿大,致畸、致突变倾向。 防治措施: (1)从价格和经营体制上优化和改善对对废塑料制品的回收和管理,并建立生产粒状再 生塑料的加工厂,有利于废塑料的循环利用。 (2)研制可控光解和热分解等农膜新产品,以代替现用高压农膜,减轻农田残留负担。 (3)尽量使用分子最小,生物毒性低相对易降解是塑料增塑膜,并加强其生化降解性能 和农业环境影响的研究。 、化肥对土壤的危害:化肥对土壤和环境的影响,除了化肥中所含的重金属元素、放射性元素的影响外,化肥施用通过反馈过程对土壤环境以及对水、气环境也发生深远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是土壤的性质的变化,水环境的富营养化,以及土壤气体对大气圈的影响。 ()化肥对土壤重金属污染 ()施用化肥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长期施用化肥对土壤的酸度的影响。 减少化肥对土壤环境污染的控制对策: ()调整化学肥料结构 ()普及平衡施肥技术,减少化肥用料 ()有机无机肥混合施用 ()科学施肥,减少化肥的损失 ()合理灌溉,减少化肥流失 适当调整种植业结构,充分利用豆科作物的固氮肥源,减少化肥使用量。 、喷洒在农作物上的农药,约有一半散落在农田上。农药被土壤吸附后,表现为失活或

农村环境保护

土壤作为独立的自然体,被定义为位于地球陆地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土壤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土壤生态系统与其他自然生态系统的组成一样,主要成分为:生命有机体部分,即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等;非生命无机环境部分,即太阳光、能、大气、母质、地表形态及土壤矿物质、水分和空气等。 土壤生态系统结构 达到稳定的土壤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结构特征,即土壤生态系统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垂直结构一般由以下三个主要层次构成:⑴ 地上生物群体;⑵ 土被生物群落;土被底层与风化壳生物群体层。 土壤环境的物质组成 土壤环境是由固相、液相和气相三相物质组成的多相分散体系。固相物质包括土壤矿物质和有机体(动植物残体及其转化物、土壤动物及微生物)等物质。固体物质之间是形状、大小不同的孔隙,在孔隙中存在着液相物质(水溶液)和气相物质(空气)。三相物质所占土壤容积比例因土壤类型不同而异。通常,固相物质约占土壤总容积的50%,液相和气相之 和约占50%。 土壤结构土壤固相物质很少呈单粒,多以不同形状的结构体存在。土壤结构性是指土壤结构体的类型、数量、排列方式、孔隙状况及稳定性的综合特性。近年来研究表明,土壤孔隙是土壤结构优劣的重要指标。 土壤环境结构土壤的环境结构是指土壤作为一环境系统的整体组成与结构而言,也指组成土壤各土层的固、液、气三相物质的比例、结构与组成,以及构成单个土体的三维层次构型而言。换句话说,土壤环境是由不同数量、性质和排列发生土层组合构成的。 土壤环境的基本特点 1.土壤环境的物理学特性及其对污染物迁移的影响

(1)土壤孔性与污染物的迁移 (2)土壤质地与污染物的转化 2.土壤环境中的胶体物质对环境的影响 3.土壤环境中的络合-螯合平衡体系 4.土壤环境中的氧化还原平衡体系 5.土壤的酸碱平衡体系 6.土壤环境中的生物体系 土壤微生物是污染的“清洁工”。土壤微生物参与污染物的转化,在土壤自净过程及减轻污染物危害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微生物对农药的降解可使土壤对农药进行彻底的净化。同时,应注意微生物也会使某些无毒的有机物分子变为有毒的物质。 土壤环境背景值的概念土壤环境背景值是指未受或少受人类活动(特别是人为污染)影响的土壤环境本身的化学元素组成及其含量。它是成土因素综合作用下成土过程的产物,所以实质上是各自然成土因素(包括时间因素)的函数。 研究土壤环境背景值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1.土壤环境背景值是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特别是土壤污染综合评价的基本依据,如评 价土壤环境质量、划分质量等级或评价土壤是否已发生污染、划分污染等级,均必须以区域土壤环境背景值作为对比的基础和评价的标准,并用以判断土壤环境质量改善和污染程度,以制定防治土壤污染的措施。 2.土壤环境背景值是研究和确定土壤环境容量,制定土壤环境标准的基本数据。 3.土壤环境背景值也是研究污染元素和化合物在土壤环境中的化学行为的依据,因污染物进入土壤环境之后的组成、数量、形态和分布变化,都需要与环境背景值比较才能加以分析和判断。 4.在土壤利用及其规划,在研究土壤生态、施肥、污水灌溉、种植业规划,提高农、林、牧、副

环境保护法试题及答案.doc

环境保护法试题及答案 单选题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 A. 其他领空 B. 其他岛屿 C. 其他海域 D. 其他大陆架 正确答案: C 本试题为2.1 章节试题 2. 国家鼓励环境保护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加强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提高环境保护科学技术水平,普及环境保护的()。 A. 教育网络 B. 科学知识 C. 行政法规 D. 技术措施 正确答案: B 本试题为2.1 章节试题 3. 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和国家经济、技术条件,制定国家()。 A. 大气质量 B. 水环境质量标准 C. 污染物处理标准 D. 污染物排放标准 正确答案: D 本试题为2.1 章节试题 4. 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建立监测制度,制定监测规范,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环境监测和管理。 A. 建立监测机构 B. 组织监测网络 C. 建立管理机构 D. 制定监测程序和标准 正确答案: B 本试题为2.1 章节试题 5. 建设项目的(),必须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影响作出评价,规 定防治措施,报各有关主管部门审批。 A. 可行性研究报告文件 B. 环境质量报告书 C. 环境影响报告书 D. 污染防治报告书 正确答案: C 本试题为2.1 章节试题 6. 已经建成的设施,其污染物排放超过规定的排放标准的,应()。 A. 限期治理 B. 限期拆除 C. 停产治理 D. 上报处罚 正确答案: A 本试题为2.1 章节试题 7. 制定城市规划,应当()的目标和任务。 A. 制定大气防污染及治理 B. 确定江河流域的环境保护 C. 制定交通改善 D. 确定保护和改善环境 正确答案: D 本试题为2.1 章节试题 8. 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措施,必须与()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使用。 A. 关键工程 B. 主体工程 C. 被警告 D. 防污工程 正确答案: B 本试题为2.1 章节试题 9. 排放污染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企业、事业单位,依照国家规定缴纳超标准排污费,并()。 A. 被罚款 B. 被通报批评 C. 被警告 D. 负责治理 正确答案: D 本试题为2.1 章节试题 10. 违反国家环境保护法,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导致公私财产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责任人员()。 A. 开除公职 B. 进行重罚 C.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D. 依法行政拘留处罚 正确答案: C 本试题为2.1 章节试题

农村环境保护答案

模拟1 一、名词解释 1.环境:指大气、水、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植物、水生生物、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温泉、疗养区、自然保护区和生活居住区等。 2.资源节约型社会: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措施,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用最少的资源消耗和更低环境污染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3.节能:节能就是应用技术上现实可靠、经济上可行合理、环境和社会都可以接受的方法,有效地利用能源,提高用能设备或工艺的能量利用效率。 4.环境监测:利用多种科学方法和手段,监测和检测代表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变化趋势的各种数据,并用它解释环境现象,为环境管理和科研提供科学依据的全部过程。 5.环境标准体系:根据环境监督管理的需要,将各种不同的环境标准,依其性质、功能及相互间的内在联系,有机组织、合理构成的系统整体。 二、简答 1. 答:(1)污水灌溉;(2)土壤退化;(3)农药污染;(4)畜禽粪便、生活垃圾;(5)焚烧秸秆;(6)社区-庭院垃圾;(7)大量施用化肥造成蔬菜硝酸盐积累;(8)乡镇企业污染;(9)地膜对土壤的危害;(10)非农业占地。 2.答:开发绿色食品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符合以下条件:(1)产品或产品原料产地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生态环境质量标准(2)农作物种植、畜禽饲养、水产养殖及食品加工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的生产操作规程(3)产品必须符合绿色食品质量和卫生标准(4)产品外包装必须符合规定。 三、陈述 答:垃圾分类是指按照垃圾的不同成分、属性、利用价值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并根据不同处置方式的要求,分成属性不同的若干种类,并通过分类地清运和回收使之重新变成资源。 处理一吨垃圾的费用约为200元至300元人民币。垃圾增多的原因是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项消费增加了。据统计,1979年全国城市垃圾的清运量是2500多万吨,1996年城市垃圾的清运费是1.16元/吨,是1979年的4倍。目前,被西方国家广泛应用的另一种垃圾处理方法就是焚烧。经过高温焚化后的垃圾虽然不会占用大量的土地,但它不仅投资惊人,并且会增加二次污染的风险。二恶英这令人谈"恶"色变的剧毒致癌物质,就是垃圾焚烧后产生的主要气体成分之一。无论填埋还是焚烧,都是对资源无谓的浪费,我们不断地把有限的地球资源变成垃圾,又把他们埋掉或烧掉,我们将来的子孙在哪里生存?难道我们对待垃就束手无策了吗?其实,办法是有的,这就是垃圾分类。垃圾分类就是在源头将垃圾分类投放,并通过分类的清运和回收使之重新变成资源。垃圾分类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垃圾分类后被送到工厂而不是填埋场,既省下了土地,又避免了填埋或焚烧所产生的污染,还可以变废为宝。 农村地域广阔,人口分散,各地经济条件、地理情况、自然天气和生活物品的消费情况干差万别,垃圾的种类和数量相差很大。要解决农村的垃圾分类问题,首先要增强农户环保意识。让农户在家里对垃圾进行简单的分类处理。改变目前农村对垃圾散乱堆放和任意倾倒的习惯,做好垃圾的收集工作。其次政府应对农村的垃圾做广泛的调查和研究,加强对基层农民进行宣传工作,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利用经济手段和奖惩政策,来引导企业和公众参与垃圾资源回收利用;鼓励和扶持垃圾产业的发展。以行政村为中心建立垃圾集中收集点,以小城镇为中心建立垃圾集中处理站,制定一些切实可行的农村环保经费的筹措政策,确保

环境保护培训试题及答案

环境保护法综合测试题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每题2.5分,共50分) 1、每年的6月5日是(A)。 A、世界环境日 B 、地球日C、土地日D、爱鸟日 2、我国环境保护法所指的环境是(A)。 A、大环境概念 B、生态环境概念 C、次生环境概念 D原生环境概念 3、当事人对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D)内向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或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A 30 日B、25 日C、20 日D、15 日 4、我国环境保护法规确立的环境污染危害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为(B)。 A、过错责任原则 B、无过错责任原则 C、公平责任原则 D、诚实信用原则 5、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C)年。 A 2 B 、1 C、3 D 、5 6、(B)应当对本辖区的环境质量负责,并采取措施改善环境质量。 A、国务院B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C 、省D、环保局 7、造成环境污染危害的行为主体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有(B)和(C)。 A、赔礼道歉 B、排除危害 C、赔偿损失 D、恢复原状 &对确有必要拆除或者闲置的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征得(C)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方能拆除或者闲置。 A、省级 B、地市级 C、所在地 D、县级 9、全国环境监测网分为国家网、省级网和(A)。 A、市级网 B 、县级网 C 、村级网D、乡镇级网 10、环境依据其功能的不同分为生活环境和(C)。

A、自然环境 B、人工环境 C、生态环境 D、原生环境 11、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B)、损害担责的原则。 A、政府为主 B、公众参与 C、部门配合 D、社区配合 1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新环保法立法的目的?(C) A、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B、保障公众健康 C、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D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 持续发展 13、违反新环保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B) ; 重点排污单位不公开或者不如实公开环境信息的,由(B) 责令公开,处以罚款,并予以公告。 A、民事责任;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B刑事责任;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C民事责任;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D刑事责任;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14、国家实行(A) 和(A) 制度。 A、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考核评价 B、考核评价;验收评价 C考核评价;环境评价 D 、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评价 15、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及其委托的环境监察机构和其他负有环境保 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有权对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进行 (B) A、责令停产 B、现场检查 C、整改教育 D、罚款 16、国务院环境保护(C) ,对全国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A、职能部门 B、职能负责部门 C、主管部门 D、行政主管部门 17、( ) 应当采取措施,组织对生活废弃物的分类处置、回收利用。(D) A、国务院 B、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C、县级人民政府 D、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18、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发生的重大环境事件应当及时向本级(B )报告,依法接受 监督。 A、安全监督管理部门 B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人民政府D环保主管部门

农村环境保护作业1答案

《农村环境保护》形成性考核作业1 (调研报告或小论文) 从以下任选一题作为调研报告或小论文 1.研究性学习题目:调查乡镇企业固体废弃物状况 调查一家乡镇企业,记录这家企业生产什么?利用什么原料?产品和固体废弃物是什么?对固体废弃物是如何处理的? 2.实践性综述题:垃圾排放和处理。 做一次调查,分析你所在农村周围生活环境中经常产生哪些固体废物?是如何处置的?查阅有关资料,看看发达国家是如何处置的?完成一份1500字左右的垃圾排放和处理的调查报告。社会实践报告 关于团结镇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调查报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的变化,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在一些重要的会议和重要的场合强调指出,要关注“三农”,要建设新时期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村容整洁"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但是,农村环境治理体系尤其是生活垃圾处理明显滞后,农村的生活垃圾日益增多,造成过的污染日趋严重,垃圾处理已成为目前建设新农村工作中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必须引起政府和人民的高度重视。 本人于八月一日起,到团结镇进行为期二十天的社会实践活动,针对团结镇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进行调查。调查后发现,近年来在团结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农村面貌日新月异。但在调查中,本人也发现该镇在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上存在一些不足。本人结合具体实际和调查后反馈情况,提出粗浅意见,现整理如下: 一、调查对象:环卫所团结镇林海村新垦村勤俭村工农兵村 二、调查内容:团结镇生活垃圾处理 三、调查时间:2012年8月1日至8月20日 四、调查结果: 根据调查方案,此次调查的主要内容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调查过程主要采取实地走访调查、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此次调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造成农村环境污染严重,垃圾处理不当的原因很多,有村民的问题,也有管理的问题等等。总而言之,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 1、村民环保意识淡薄,乱扔垃圾,造成环境遭到破坏。乱扔垃圾可能是一些村民养成的不良习惯,把不需要的东西随手一扔,就像一些村民外出打农药时,在田间地头配农药,一些残留农药的瓶瓶罐罐或塑料袋被遗弃在田间,这样残留的农药污染水源,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2、少数环卫工人责任心不强,未能及时拖运垃圾。有部分环卫工人不是很自觉,回收垃圾的次数明显较少,回收周期延长,往往等到垃圾桶放不下垃圾的时候才姗姗来迟,垃圾回收不及时,影响村容村貌,更影响环境卫生。 3、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垃圾池设制不够合理,有的垃圾池建在离村民居住地较远的一些地方,村民倒垃圾不够方便,将生活垃圾倒在房前空地上,造成垃圾池形成虚设,不能得到应用,起不到作用。 4、缺乏资金支持。农村垃圾的处理需要大量的资金,但是由于村庄可支配的公共产品有限,村庄自身无法拿出大量的资金来处理村庄内部的垃圾,而上级部门也没有用来处理垃圾的专项资金,因此农村产生的垃圾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三、处理对策 1.提高农民素质,宣传环保知识。由于农民对垃圾危害了解不足,因此在处理生产生活垃圾上显得极为随意。比如有时对动物尸体、农药瓶等,不经任何处理,就随意丢弃,要杜绝此类现象发生,必须从培养农民群众的环保意识抓起,让他们知晓乱扔垃圾,破坏环境是不文明的行为。可在农村开展“送戏下乡”活动,通过一个个喜闻乐见的小品、快板等节目让群众在笑声中明白环保的重要性,通过板报、发宣传单等方式让农民群众加入到养成好习惯,保护好环境的队伍中,真正提高自身素质,加大宣传教育工作力度,引导农民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农民永远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要搞好宣传教育,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把政府号召转化为广大农民的自觉行动。 2、建立健全工作网络,推进城乡环卫垃圾处理一体化。县、镇两级要加强领导,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把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工作目标和考核内容。要理顺城乡管理体制,实行县、镇、村三位一体的三级环卫管理体制,分级负责城乡生活垃圾的清扫、收集、运输、处理。打破城乡环卫管理二元结构,走村收集、镇中转、县集中处理的一体化之路,逐步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理网络,实现长效管理。垃圾处理模式既要讲求科学、规范,更要讲求简便、实用,使基层能承受、好操作,农民愿意接受,进而让“难事”变成平常事。 3、要建立严格的考核管理制度,严惩与重奖相结合机制。对各村村委会进行考核。将环境卫生列入各村千分考核之中,环境卫生考核占一定比重,让各村高度本村重视环境卫生,加大对环境管理,对于乱扔垃圾现象严重的村庄,扣除一定的奖金,给予黄牌警告。对于环境治理好的村庄给予奖励。通过严征惩与重奖,

关于农村环境保护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环境保护情况的调查报告 农村环保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改善农村面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为了解我市农村环保工作的基本情况,推进农村环保工作的进一步开展,20XX年8月至9月,我们对我市农村环保工作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先后深入阎良、灞桥、高陵、周至、户县、蓝田等区县的数十个村、镇和农户,对我市农村村容村貌整治、垃圾和污水处理、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面源污染、饮水安全等方面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直观的了解,就进一步防治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污染,综合整治乡镇环境,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一、我市农村环保工作的基本情况 从调查情况看,近年来,市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以“清洁水源、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能源”为目标,以生态示范创建为载体和抓手,把环境综合整治作为农村环保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大力推进生态示范创建,不断加大农村环境污染治理设施建设与环境保护力度,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环境安全保障。 生态示范创建取得积极进展。生态示范创建是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工程。我市坚持“以点带面”、

“示范带动”的原则,通过大力开展示范区、环境优 美乡镇、生态村创建和绿色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环保工作的整体推进。截至20XX年底,全市获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1个,省级生态示范区2个,市级生态示范乡镇9个、生态示范村43个,绿色文明示范单位800余家,临潼区、周至县通过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县预验收。为使创建活动顺利开展,各区、县积极行动起来,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浐灞生态区、曲江新区强力推进生态创建活动,目前正在申报国家生态区验收。阎良区制定了《阎良生态区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高陵县制定了《高陵县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农村生态建设活动。阎良区、灞桥区积极开展治理“三乱”、清理“三堆”、推广“三改”、美化“三口”活动,优化了农村环境,推动了生态示范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 农村饮用水条件逐步得到改善。近年来,市和区、县都把解决农村群众饮水困难、保障饮水安全作为重中之重,予以高度重视。划定水源保护区,加大资金投入,3年来全市建成集中饮水工程600余项,解决了万农村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市财政20XX年投资3700万元,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和户用沼气工程建设,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户县按照政府规划、环保牵头、部门配合、乡镇监管、村子保护的原则,制定了《户县农村生活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确保农村

新环境保护类专业考试试题及答案 (1)

新环境保护类专业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地方环境质量标准由()制订。 A、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 B、省级环境保护专门机构 C、国家环保局 D、省级人民政府 2、为了弥补国家或有关单位为保护、管理自然资源所支出的费用是() A、保护管理费 B、惩罚性收费 C、补偿费 D、开发使用费 3、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首创于() A、中国 B、美国 C、日本 D、瑞典 4、(),扩大了“三同时”的适用范围。 A、 1973年《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 B、 1979年《环境保护法(试行)》 C、 1981年国务院《关于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规定》 D、 1984年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 5、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为世界各国的环境政策和发展战略提出了一个基本的指导原则即()。 A协调发展B、可持续发展 C、预防为主 D、综合利用 6、我国当前的环境污染破坏,主要来自() A、居民生活活动 B、商业活动 C、交通运输活动 D、经济生产活动 7、狭义的环境与资源污染破坏,主要来自() A、污染防治 B、污染控制 C、自然保护 D、水土保持 8、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环境与资源管理经历的第二个阶段,是()时期。 A、综合防治 B、早期限制 C、保护大自然,全面调整人类同环境的关系 D、治理 9、1974年5月,国务院建立了由20多个有关部、委组成的(),下设办公室。 A、环保局 B、国家环保局 C、环境保护领导小组 D、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 10、环境科学主要研究()。 A、第一环境问题 B、科学技术问题 C、环境与资源问题 D、第二环境问题 11、人类环境的中心事物是()。

环境保护培训试题及答案

东坪乡卫生院环境保护培训试卷 科室:姓名:成绩: 1、每年的4月22日是() A、世界环境日 B、地球日 C、土地日 D、爱鸟日 2、1983年底,在全国第二次环境保护会议上,环境保护被确立为我国的一项() A、基本国策 B、基本政策 C、基本方针 D、基本策略 3、环境保护法最早规定的三项基本制度是指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排污收费制度和() A、限期治理制度 B、排污许可证制度 C、“三同时”制度 D、目标责任制度 4、我国的环境保护法规定,在环境民事责任方面适用() A、因果关系推定原则 B、举证责任转移原则 C、无过错责任原则 D、特殊责任原则 5、人类对环境应持的正确态度是() A、最大限度地扩大自然保护区 B、减少向环境索取物质和能量 C、协调人类自身发展、生产发展与环境发展的关系 D、停止或减缓人类的发展,使环境恢复原始面貌 6、有关臭氧层破坏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类使用电冰箱、空调释放大量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所致 B、臭氧主要分布在近地面的对流层,容易被人类活动所破坏 C、臭氧层空洞的出现,使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将发生变化 D、保护臭氧层的主要措施是逐步淘汰破坏臭氧层物质的排放 7、从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出发,下列城市规划合理的是( ) A、有污染的工业,布局应适当分散 B、为了方便居民乘车,交通运输线应尽量通过市中心 C、居住区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向,有大气污染的企业位于盛行风的下风向 D、居住区位于河流的下游,有水污染的企业位于河流的上游 8、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是( ) A、河水,浅层地下水,深层地下水 B、河水,冰川水,浅层地下水 C、河水,浅层地下水,淡水湖泊水 D、冰川水,浅层地下水,淡水湖泊水 9、大气中CO2浓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矿物燃料的大量使用 B、太阳黑子增多 C、温带森林破坏严重 D、地球温度升高,海水中CO2溢出 10、全球变暖引起的后果有() A、蒸发强烈,海平面下降 B、陆地面积增加 C、中纬度地区更加湿润,粮食产量增加 D、温带耕作区向高纬度方向延伸 11、不属于造成水体污染原因的是( ) A、工业废水 B、生活污水 C、旅运、水运 D、大气降水 12、一般将污染物分为:() A、工业污染源、交通运输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四类 B、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三类 C、工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两类

《农村环境保护》作业及参考答案

《农村环境保护》作业及参考答案 作业1 1、什么叫环境、农业环境?农业环境的主要组成是什么? 环境:除生物圈之外的其他圈层是广大生物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狭义的环境是指以人类为中心,人周围的大气、水、土壤、岩石、动植物等自然环境,是人类的环境。 农业环境:农作物(或以农业生产)为主题的周围环境的各种因素的总和。 农业环境可以由两部分组成: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1)大气环境(2)水体环境(3)土壤资源环境(4)聚落环境 2、目前我国的农业环境问题主要有哪些方面? (1)污水灌溉(2)土壤退化(3)农药污染(4)畜禽粪便、生活垃圾(5)焚烧秸秆(6)社区—庭院垃圾(7)大量施用化肥造蔬菜硝酸盐积累(8)乡镇企业污染(9)地膜对土壤的危害(10)非农业占地 3、自然资源的分类与特点是什么? 自然资源的分类:原生性自然资源,如太阳能、空气等; 次生性自然资源:不可更新资源和可更新资源, 自然资源的特点: (1)自然资源的系统性(2)数量的有线性和潜力的无限性(3)资源的变动性(4)资源得多用性(5)资源的地域性和国际性 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 (1)资源总量大,种类齐全,堪称资源大国(2)人均占有量低,资源相对紧缺(3)资源质量相对悬殊,低劣资源比重偏大(4)水、土资源与人口组合错位(5)能源南北差异悬殊 4、什么是水资源?调查你所居住的城市(或乡镇)水资源的现状如何?每人每年平均用水量是多少? 水资源:自然界的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 5、什么叫生物多样性?引起全球生物资源頻危的原因有什么?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对策有哪些? 在一定空间范围内所有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种类、变异及其生态系统的复杂程度,它通常包括三个层次的互相关系的多样性,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