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东干部学习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试卷

山东干部学习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试卷

山东干部学习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试卷
山东干部学习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试卷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试卷(82分卷)

1、邓小平理论“马克思主义最重视生产力”。()

正确

错误

2、毛泽东从1965年开始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过程,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这两者在时代背景、历史和现实根据以及理论基础方面,在社会主义观的具体内容方面,都是有所不同的。()

正确

错误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在于先进性。()

正确

错误

4、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担负起了拨乱反正的历史重任。()

正确

错误

5、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前提。()

正确

错误

6、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能否始终做到这一点,决定着中国的发展前途和命运。()

正确

错误

7、生产关系的社会性,是由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所巩固的。()

正确

错误

8、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全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的形成共同认识。()

正确

错误

9、现阶段社会主义事业已经发展得很成熟。()

正确

错误

10、“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在于先进性()

正确

错误

11、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正确

错误

12、我们党的全部的实践和理论都是我们党的宗旨的一个体现()

正确

错误

13、我们要使经济发展的成果更多体现到改善民生上()

正确

错误

14、邓小平理论的主导原则是生产力和发展经济()

正确

错误

15、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正确

错误

16、“每一个原则在一定时间内都曾经是主导原则,当整个世界皆据此唯一原则来解释时,这就叫做哲学系统。”是()的名言。

马克思

恩格斯

黑格尔

列宁

17、下列作为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的是()

《论人民民主专政》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邓小平南巡讲话

党的“十四大”

18、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取得组织路线拨乱反正的会议是()

遵义会议

中共“八大”

十一届三中全会

中共“十四大”

19、1992年春,邓小平南方谈话中明确提出了()①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①②③④⑤

②③④⑤

②④⑤

①②③

20、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历史意义不包括()

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开始重新确立了党的正确路线

再次强调了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1、邓小平理论被写进党章,是在()

中共七大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中共十四大

中共十五大

22、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

1992年

1997年

2000年

2003年

23、下列有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以邓小平理论为基础

由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

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在中共十五大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4、中国共产党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包括()①马列主义②毛泽东思想③邓小平理论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①②③

①②④

①③④

①②③④

25、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的第一个阶段,毛泽东思想理论的主导原则是()

阶级斗争理论

自由竞争理论

强者生存理论

适者生存理论

26、以下选项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坚持社会主义→改革开放

改善人民生活→发展经济→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

坚持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

改善人民生活→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坚持社会主义27、新式管理学中()上升到主要地位。

决策

战略

创新

执行

28、新阶层的问题出现在()

毛泽东思想阶段

邓小平理论阶段

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阶段

科学学发展观阶段

29、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的标志是()

三大改造的完成

新中国的成立

土地改革的完成

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30、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在()

1949年

1956年

1966年

1978年

31、中共八大指出,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国家、集体同个人利益之间的矛盾

人民政权同国内外反动势力之间矛盾

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先进的社会制度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32、与1958年中共轻率发动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相关的是()①中共八大方针的影响②八大二次会议的影响③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急于求成④片面追求社会主义建设的高速度和公有化

①②③

②③④

①②④

①③④

33、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民主集中制

改革开放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团结一致向前看

34、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关于政治体制改革要解决的问题不包括()

以党代政

党的一元化领导

以政代企

党政不分

35、改革开放后人民公社体制逐渐废除,这一体制大约约存在了()

10多年

20多年

30多年

40多年

36、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觉得一切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主要是()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中国人民的积极进取

37、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毛泽东思想

38、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有()

城乡矛盾

人与环境的矛盾

阶级矛盾

群众与干部的矛盾

39、十七大提出的“四个建设”是指()

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

社会建设

40、“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指()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广大人民最根本的利益

41、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发展历程经过以下阶段()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求真务实

42、对党的思想路线认识正确的是()

是时代的迫切要求

是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内在要求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的要求

解放思想是个长期的过程

43、自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开幕词中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来,中共()都始终强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十三大

十四大

十五大

十六大及十七大

4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

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统一

45、从中国共产党人接受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历史来看,“中国实际”包

括()

新民主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改造

社会主义建设

社会主义发展

4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解决的三个重大的问题是()

怎样建立新中国

怎么建设社会主义

怎么建设我们党

追求什么样的发展

4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形态包括()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毛泽东思想

科学发展观

48、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有不同的提法,包括()

解放思想

开拓创新

与时俱进

求真务实

49、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包括()

第一要义是发展

以人为本

全面协调可持续

统筹兼顾

50、毛泽东思想包括一系列理论,包括()

党的建设理论

军队建设理论

统一战线理论

改革开放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要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百科名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并且被反复提到多次的全新命题。报告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对自身理论建设的全面总结。 党的十七大报告总结了十六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的发展阶段的新鲜实践经验与认识经验,集中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作出了关系全局的重大理论创新,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

第一,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地位,明确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始终不渝”“四个坚定不移”。简明扼要、完整系统地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是指引中华民族走向现代复兴的伟大旗帜。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和建设小康社会。 第二,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发展理念。简要系统地阐明了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生长点,新时期统领全局的指导方针。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么样发展?”的问题。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第三,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体布局。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发展为经济文明、政治文明、文化文明和社会文明。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四个文明建设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展开。明确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目标是把我们国家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为关键阶段的经济社会发展勾画了更加具体、细致的奋斗蓝图。 第四,提出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社会发展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命题。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下) 毛卫平教授 中央党校哲学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 三、体系与思想路线 (一)中国共产党的根本路线及其发展历程 第三个问题,就是关于体系与思想路线问题。大家知道思想路线是非常重要的,过去我们革命取得胜利要有一条正确的思想路线来作保证,那么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造成的挫折其中也有这一方面的教训,也有这方面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应该说也是党的思想路线做了一个根本的保证。我们今天回顾起来,应该说从一开始这个问题就是非常重要的,而且中间还有很多内容,很值得我们来总结一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我们党的一个根本路线,根本的思想路线,这个原则应该说在不同时期,它所遇到的问题,它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所强调的重点也是有所不同的,我简单地概括一下,有这么几个阶段。首先第一个阶段就是当年毛主席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当时强调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大家知道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提出问题的,主要是针对教条主义的问题。当时实际上是两种情况,王明提出一套,毛主席提出一套。王明他主要是根据理论,根据别人的说法,他有一套主张,而毛主席的主张他是从实践当中摸索出来的,是经过实践检验的,那么到底谁是正确的,应该听谁的。这个问题其实非常重要。有了一个正确的解决,就是最终的承认,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应该说从实践当中得到的,经过实践检验的,才是站得住的,才是真理。这样毛主席的这套主张就在全党得到承认,应该说这个是革命取得胜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保证。这个大家通过学习历史都比较清楚了。那么新时期的问题是什么?总体来说可以说,是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因为在此以前有一段这条思想路线应该说遭到了破坏,必须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我们才能开辟新的道路,这是一个总的问题。具体的说起来,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在不同时期,应该说为了贯彻这样一条思想路线,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所要强调的主要问题是有所不同的。我把它分类一下,可以分成三段。 1、解放思想,就是小平在新时期出来以后,怎么来开辟新的道路。应该说当时遇到的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一个解放思想的问题。这个大家可能还记忆犹新,我们这儿只是简单的回顾一段。小平讲“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应该说如果没有思想的解放,其他东西都谈不上。所以小平说只有思想解放,才能有两个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心得体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心得体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系统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实际问题。科学地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发展战略、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等重大问题,是贯通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覆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国防、外交、统一战线、祖国统一、党的建设等方面的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论观点和战略思想,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我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求真务实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这一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思想。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纲领:强调社会主义不仅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健康发展;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大力推进理论创新,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建设和谐文化,培养文明风尚;弘扬中华文明,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动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纲领:强调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优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制,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建立基本医疗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创造性应用和发展。从这种意义上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中国化的科学社会主义。在世界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论文

浅析改革开放 贺海兵农业水土工程6班1008280946 摘要:改革开放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的改革经济政策、对外开放的政策。改革开放包括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中国的对内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土地承包责任制”,拉开了我国对内改革的大幕;对外开放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中国的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本文讨论了改革开放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影响,以及现实社会存在的问题,并对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进行了简单的思考 一改革开放的背景 改革开放的实质,其实就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解放人民思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改革——必经之路 一、当年国家的现状需要改变。 文化大革命”给国家留下了严重的局面:生产力发展缓慢,人民温饱没有解决,科技教育落后……这种局面不改变不行。怎样改变?答案只有一个:改革。 二、中国需要第二次革命。 新中国成立,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但新中国成立以后模仿苏联建立起来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已严重阻碍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中国需要第二次革命,解放生产力。这种局面不改变不行。怎样改变?答案只有一个:改革。 三、社会主义制度需要自我完善和发展。 社会主义社会的各个历史阶段,都需要根据经济发展的要求,适时地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使社会主义制度充满生机和活力。生机和活力哪里来?答案只有一个:改革。

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有新思路。 新思路就是建立和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新思路在哪里?答案只有一个:改革。 开放---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七十年代末,冷战的阴霾就要散开,意识形态的对抗被社会经济发展取代成为时代发展主题,经济社会全球化成为时代趋势,要想发展就必须融入经济社会全球化以跟上时代步伐。 二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经济迅速蓬勃的30年!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78年到2006年间,中国经济总量迅速扩张,国内生产总值从3645亿元增长至21,0871亿元,增长近60倍!中国的经济成就不仅写在了中国历史之上,也在世界历史上刻下了辉煌的一页,过去25年全球脱贫所得成就中,近70%的成就归功于中国!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社会和谐稳定的30年!自粉碎“四人帮”以后,中华民族犹如钢铁长城一般坚不可摧!97年香港回归,99年澳门回归;1998年面对南方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2003年面对让人闻风丧胆的非典疫情,2008年面对十几个省份百年不遇的冰雪灾害,中华儿女众志成城,手挽手将一个个磨难阻击在脚下! 改革开放的 30年,是教育事业稳步发展的30年!1983年,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对世界,面对未来!高考制度恢复之初,全国有570万人参加高考,却仅录取27万名;而到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达到1010万,录取新生达567万名!伴随着教育规模的发展,更有越来越多的中华儿女在世界高精尖人才中占据着日益重要的位置!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创新的30年!从1979年远程火箭发射试验成功,到2003年“神五”升天,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再到2005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卫星顺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试题(答案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0.5分,共50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主题是() A改革B开放C发展D建设 答案:C 2、科学发展观是当代中国的() A马克思主义B列宁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D科学社会主义 答案:A 3、()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 A科学发展、B社会和谐C科学发展、社会和谐D坚持改革答案:C 4、科学发展观是以发展为()的完备的理论体系。 A 主体 B 主题 C 主线 答案:B 5、以人为本中的“人”是指()。 A全体党员B统治阶级集团 C最广大人民群众D工人阶级 答案:C 6、以人为本,主张人是发展的(),回答了怎样发展和发展“依靠谁”的问题。 A根本目的B根本动力 C主体D依靠力量 答案:B 7、以人为本,主张人是发展的(),回答了为什么发展和发展“为了谁”的问题。 A根本目的B根本动力C主体D依靠力量 答案:A 8、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A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D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答案:B 9、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是() A 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 B 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C 发展生产力和共同致富 D 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答案:C 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各种理论观点的理论基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 A.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 B.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阶段 C.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阶段 D.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 答案:C 11、我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搞清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之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A.不是社会主义社会形态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

————————————————————————————————作者:————————————————————————————————日期:

浅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 专业: 姓名: 班级: 学号: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真实反映和高度凝练,是对社会主义理论在当代最新发展的理论反映,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最系统的成果。 在这一理论体系中,最重要的一个的理论表达便是“中国特色”,我对于中国特色的认识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践化的发展,就是把马列主义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的社会主义,是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而建立和发展的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而结合我的学习和一些生活认知,我认为对于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及现实中,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很强大的优越性。社会主义本身是一种社会学思想,主张整个社会应作为整体,由社会拥有和控制产品、资本、土地、资产等,其管理和分配基于公众利益。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思想,对于不同的人,不同的社会环境,应该有不同的认识。 为什么我们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主要原因就是各个国家的国情是不一样的,因此要想让祖国人民富裕起来必须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需要上百年的时间。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必要的选择。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指引下,我们的国家发展十分迅速。为了实现繁荣富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我们应丰富“特色”、发展“特色”,坚持发展、科学发展,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

201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试题及答案

201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把正确答案写在试卷纸后面的答题纸上。 1、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是:B A、党的十四大 B、党的十五大 C、党的十六大 D、党的十七大 2、率先在中国大地上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帜,被称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先驱的是:C A、鲁迅 B、陈独秀 C、李大钊 D、毛泽东 3、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是:D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4、当代时代主题是 C A、改革开放 B、依法治国 C、和平发展

D、一国两制 5、党的十六大把我国在21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确立为:B A、消灭贫困人口 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C、消除贫富差别 D、实现共同富裕 6、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是A A、五四运动 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C、中共二大 D、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 7、区别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B A、革命的指导思想不同 B、革命的领导阶级不同 C、革命的对象不同 D、革命的前途不同 8、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循序渐进的步骤是A A、初级社、互助组、高级社 B、高级社、初级社、互助组 C、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 D、互助组、高级社、初级社 9、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跨度是指 B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实现发达的社会主义 10、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是在 B A、 1949年 B、1954年 C、1956年 D、 1975年 11、五十年代初,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选择的模式是D A、欧洲模式 B、美国模式 C、日本模式 D、苏联模式 1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B A、先进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C、新旧体制交替的矛盾 D、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之间的矛盾 1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了我们的中心任务是:B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来源:人民网 2009年11月09日21:20 我来说两句(0) 复制链接 大中小 来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中国共产党新闻 字号大中小打印留言社区网摘手机点评纠错E-mail推荐: 理论体系是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人民艰辛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基础上发端的,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背景下,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时代征程中逐步形成、 完善和发展的。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历史进程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开始探索和实践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他们的艰辛探索为后来我们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系提供了宝贵经验。 (一)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领导党和人民开始探索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种探索是从反思苏联苏联模式利弊开始的。苏联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思想文化体制,长处是能集中力量办大事,也确实取得了重大成就。但随着时间推移,一些弊端日益暴露,如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管理体制僵化、农民负担过重等。毛泽东1955年就提出“以苏为戒”,找到一条适合国情的道路。1956年,他发表《论十大关系》,阐述了如何正确处理社会建设的重大关系。1957年,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提出社会基本矛盾和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理论,要求学会用民主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由于在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是个复杂的新课题,我们党缺乏经验,加之国内外形势复杂,党内左倾思想滋长,使得一些正确方针没有得到贯彻。但是毛泽东的艰辛探索为我们党提供了宝贵财富,成为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来源。 (二)邓小平第一次正式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抉择。1982年,邓小平在十二大开幕词中首次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二代领导集体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十三大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过程中,发挥和发展了一系列科学理论观点,构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轮廓。十四大明确提出并系统阐述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十五大将这一理论正式定名为邓小平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的提出,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构成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构成 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创之作,是最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承上启下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创新成果。 它们既相互贯通又层层递进,体现了新时期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科学性体系、阶级性成果和发展性要求的内在统一 二、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基本理论问题及形成条件 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基本理论问题: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本质和发展规律。 形成条件: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心底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1)理论渊源: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2)历史依据: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总结 (3)实践基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 (4)时代背景:当代国际局势的新发展 三、“三个代表”的内容及贯彻“三个代表”的关键及本质 内容: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飞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具体内容为: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思想;关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思想;关于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思想;关于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思想;关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思想;关于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思想;关于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思想;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关于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思想;关于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的思想;关于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思想;等等。这些思想、观点和论断构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四、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和理解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重要升华,也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次飞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成为摆在全党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科学发展观,是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五、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尤其是二者的区别 联系:首先,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内在要求,只有解放思想,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 其次,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只有实事求是,才是真正的解放思想。 最后,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统一的,是实践的现实性的内在要求与体现,是在实践基础上的辩证统一。解放思想是使思想和实际、主官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 区别:解放思想,是指打破习惯势力,把思想认识从落后的传统观念和主观束缚中解放出来,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达到主观与客观的一致,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实事求是,是指要从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出发,探索他的规律性,是主观和客观相一致,从而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1)要求不同:解放思想讲的是要不要,敢不敢冲破思想禁锢的问题,是从“破除” 的角度来谈的;实事求是讲的是人们认识事物的观点,态度问题,是从“确立” 的方面来谈的。 (2)判断不同:解放思想是价值判断,就是关于主体处于什么样的状态为最好的判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 从理论发展的脉络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集中全党智慧创立的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开拓了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崭新境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奠基之作。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集中全党智慧创立的“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承上启下的极重要组成部分。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集中全党智慧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反映了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新认识,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最新的理论成果。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既面对着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共同主题、又侧重于探索和解决不同时期不同阶段遇到的新矛盾新问题,是一个相互衔接、相互贯通的统一整体,共同构成一个内涵丰富、思想深刻、逻辑严谨的科学理论体系。 从理论发展的时间进程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整个90年代和本世纪初得到了重大发展,十六大以后又得到了新的丰富。回顾历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的基本脉络和轨迹反映在党的一系列重要会议、文件和领导人的讲话中。 (1)、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历史问题的《决议》系统总结以往三十年的经验教训,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三年间已经逐步确立的一条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概括为十个“主要点”。这可以看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萌芽。 (2)、1982年,邓小平在十二大上首次正式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实际上为这个理论体系设立了核心和主题,为新时期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指明了总方向、总目标、总思路。 (3)、1987年,党的十三大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生产力标准理论,把以往九年党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成果梳理为十二个理论观点,这些观点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轮廓,表明我们党开始找到一条建设有中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 论述题

论述题 (注:考试时为4选2题) 一、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参考答案要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我国的优势和特色,必须坚持。 30多年来,我们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发展道路,即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在实践中始终得到坚持和完善,对人民的生活影响广泛而深刻,对中国的发展作用重大而显著。 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过程说明,制度不能脱离实际、国情、历史,任何国家的制度都是历史发展延续的结果,脱离了国情来谈政治制度是没有意义的。多党制在中国行不通。 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并不是全盘否定西方的政治制度,我们需要吸收、借鉴他们的合理成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和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统一的。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人认为,中国只搞经济体制改革,不搞政治体制改革。这个观点是错误的。政治体制改革一直是在推进,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举例说明)但要看到政治体制改革的复杂性。

党的十八大在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方面明确提出: “要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这里提出了“三个更加注重”。 明确提出“提高基层人大代表特别是一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代表比例,降低党政领导干部代表比例。在人大设立代表联络机构,完善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健全国家权力机关组织制度,优化常委会、专委会组成人员知识和年龄结构,提高专职委员比例,增强依法履职能力。”提出“要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选拔和推荐更多优秀党外人士担任各级国家机关领导职务”,“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鼓励和引导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更大贡献”。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请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制度的角度,分析这些成就取得的根本原因。

如何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如何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创造性地探索和总结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一般规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殊规律,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的历史性飞跃,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为我们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续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也具有重大的国际意义。 一、推动了人类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历史进程 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就强调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发展问题。中国共产党人在对世界形势、时代主题做出科学判断的基础上,强调国家无论大小、富贫、强弱都应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各国人民的事务应该由各国人民自己管理,坚决反对国际社会中以大欺小、以富压贫、以强凌弱的强权政治;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应当为争取世界和平做出“非常伟大”的贡献;中国不称霸,要以平等态度对待别国,同样尊重别国的平等地位。这些重要观点及其实践,无疑对促进世界的和平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经过30年的艰苦奋斗,中国解决了全球1/5人口的生存问题,这本身就是对世界和平、发展、进步事业的重大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一国两制”、

“搁置主权,共同开发”的思想,更是为解决国际争端和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新的途径,受到国际舆论的广泛赞誉,被认为是解决当今世界难题的好方式,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努力构建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坚持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中国已成为一些重要的国际和地区性组织的重要成员,在朝核问题等其他一系列国际和地区问题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促进南南合作方面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建立了广泛而友好的合作关系,不仅彼此提高了国家建设水平,也改变了世界政治生态,使非西方世界在世界政治中的地位显著提升。这些都是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推动世界经济共同繁荣做出的贡献。 二、开辟了经济欠发达国家摆脱贫困的新途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实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带领人民艰苦奋斗,推动中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经济从一度濒于崩溃的边缘发展到总量跃至世界第四,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国家的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北京模式”成为一种不同于“西方模式”或西方人思维中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复习要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复习要点 邢继伟 总论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邓小平理论(开创制作),“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承上启下)以及科学发展观(创新成果)等重大战略思想。 2.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上,强调走自己的路,不把书本当教 条,不照办外国模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 3.“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的内容: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4.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5.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继续深化改革开放 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第一章 1.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客观前提和基础,最重要的内容、最基本的要求),理论联系实际(基本内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重要表现)。2.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 3.保持党的先进性,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4.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要求:(解放思想)是其本质要求,(实事求是)是中特体系的精髓,(与时俱进)是马克思理论主义的本质,(求真务实)是其核心内容。 5.党的思想路线的重大意义:是制定和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路线、方针政策的基础 是推进理论创新的强大动力 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决定性因素 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的根本保证 第二章 1.社会主义本质的内涵: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方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 2.首要基本理论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3.为什么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a.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点 b.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根本要求 c.是由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当今时代的特点决定的 4.如何大力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 a.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发展生产力的积极力量 b.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及精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及精髓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是发展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础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理论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理论。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与总体布局的理论。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理论。 (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 (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 (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防和军队建设理论。 (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祖国统一理论。 ( 15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战略理论 (1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建设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系统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实际问题。科学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发展战略、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等重大问题,是贯通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覆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国防、外交、统一战线、祖国统一、党的建设等方面的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 这个理论体系,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在新的实践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我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求真务实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这一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思想。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是发展。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之一;发展是硬道理,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决定意义;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深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容作用和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重大战略思想。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理论成果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该理论体系坚持以实事求是为核心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着重阐述“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和基本的理论主题。邓小平理论曾经对这个理论主题进行了第一次比较系统的理论思考和初步回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科学发展观则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这些都是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新发展、新成果的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最好坚持和最好实践,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我们观察、分析、解决现阶段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问题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我们在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指明了前进方向;为我们不断提升党的执政理念、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了科学指导。 实践证明,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只要我们长期坚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中心出版的一本书。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建立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放和奠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中间环节。科学发展观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 这是一个系统的理论。它结合了我国社会主义经验和国外一些资本主义经验,是根据中国国情发展起来的。 社会主义是一个漫长的历史阶段。在未来社会主义历史阶段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也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范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载体,是在与时俱进的实践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在新的历史形势下,谱写更加壮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文章,必须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继续弘扬中国共产党精神。在与时俱进、与时俱进的基础

上,打通山路、过河、拆桥,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来回地。 与时俱进的历史逻辑 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和发展过程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建立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制度的每一步都体现了与时俱进的鲜明特征,充分体现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推进和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确立了毛泽东思想。新中国成立后,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提出了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的任务,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实际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都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毛泽东同志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成就,为新时期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来源。由于“左”倾的逐步发展,1957年以后,这种探索逐渐偏离了方向,导致人民公社和整个“文化大革命”发生了巨大飞跃,但探索中的挫折也造成了全党全国人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试题(开卷)

试卷代号: 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5年秋季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试题(开卷) 2015年12月 一、论述题(50分) 谈一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25分) 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民族精神最深层的思想内核,直接反映社会价值的本质和特性,全面涵盖人民群众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念。一是在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指明了国家精神文化的发展方向。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价值观与国人的思想观念,理想信仰,社会风尚,行为规范,处事态度融为一体,正确引导国人认识和评价所生存的社会。二是在社会层面,追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现代文明的基本价值取向,是现代社会公民应当树立的基本理想信念,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道德力量。三是在公民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对全体公民行为规范的基本要求,能够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和自觉遵守社会的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形成爱国守法,敬业奉献,明礼诚信,团结友善的良好社会人文风尚。 结合工作和生活实际,论述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25分) 二、材料分析题(50分) 请根据材料回答: 1、结合材料,如何理解“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25分)

答:一个国家是否强大不仅取决于经济总量、领土幅员和人口规模,更取决于它的创新能力。 一、创新是治党治国之道,是中国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宝贵经验,必须始终坚持 二、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决定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战略抉择,必须紧抓不放 三、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必须持续协调推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实践永无止境,创新不能停顿。十八届五中全会从战略全局高度,阐明了创新发展的丰富内涵和实施路径,为我们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提供了思想和行动指南。 在创新内容上,要统筹推进理论、制度、科技、文化和其他各方面创新。创新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全要素、全系统、全方位变革。全会强调,必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 在创新的途径方面,破除制约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以改革开放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建立健全国家创新体系。 在创新主体方面,要大力集聚和培养更多创新型优秀人才,构建规模宏大的人才队伍。创新关键是人才,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 在创新的环境方面,要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创新发展是全民参与、全民推动的宏伟事业。 在创新的领导机制方面,要“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坚持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位一体”建设总布局中思考和谋划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成为国家意志和全社会的共同行动。 2、结合材料,谈一谈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25分) 答:“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给世界生产力和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推动. 第一,科学技术是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和重要力量。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是生产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其中的生产资料是同一定的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劳动者也同样是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并向现实生产力迅速转化,改变了生产力中的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和管理水平。科学技术为劳动者所掌握,极大地提高了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和保护自然的能力,提高了生产劳动能力。在生产力系统中,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性要素和主导性的要素。 第二,科学技术是现代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第一要素。过去,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主要靠劳动力、资本和自然资源的投入,现代社会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智力资源日益成为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决定性要素,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主要靠的是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从材料一的我国钢铁的“白菜价”与外国钢铁的“白金价”对比中可以看出: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中的关键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第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是强国之本。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增强创新能力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存亡;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世界范围内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近代以来的大国兴衰史告诉我们,国与国之间的较量,、在经济、在军事,更在人才、在技术、在创新。谁占据了技术创新的制高点,谁就能把握住发展的主动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