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度规校准作业指导书

高度规校准作业指导书

高度规校准作业指导书

高度卡尺校准作业指导书整理版

高度卡尺校准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高度卡尺的校准。 2、依据 JJG31-1999《高度卡尺检定规程》 3、设备 四等量块、1级平板 4、技术要求 4.1外观 4.1.1高度卡尺表面应镀层均匀,标尺标记应清晰,表蒙透明清洁,不应有锈蚀,碰伤,毛刺,镀层脱落及明显划痕,无目力可见的断线或粗细不匀等以及影响外观质量的其它缺陷。 4.1.2高度卡尺上必须有制造厂名或商标,⑴?标志,分度值和出厂编号。 4.1.3使用中和修理后的高度卡尺,允许有不影响使用准确度的外观缺陷。 4.2各部分相互作用 4.2.1尺框沿尺身移动应手感平稳,不应有阻滞或松动现象。数字显示应清晰,完整,无黑斑和闪跳现象。各按钮功能稳定,工作可靠。 4.2.2紧固螺钉的作用应可靠。微动装置的空程,新制造的应不超过1/4转,使用中和修理 后的应不超过1/2转。 4.3量爪测量面和底座工作面的平面度,应满足下表的规定(单位:mrh 4.4示值变动性:游标尺或圆标尺不超过分度值的1/2。数字显示器的高度尺不超过 0.01mm 4.5显示值稳定性 1h内不超过0.01mm 4.6示值误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单位:mr)i;

5、校准过程 5.1做好高度卡尺校准的准备工作。 5.2将被检卡尺及量块等校准用设备同时置于平板或木桌上,平衡、温度、时间参照 JJG31-1999《高度卡尺检定规程》2.2的规定,并且温度在(20 ± 5)C内,湿度不超过80%。 5.3各部分相互作用 目检观察和手动试验. 5.5测量面的平面度 参照JJG31-1999《高度卡尺检定规程》中3.7.2条款的规定. 5.5示值变动性 在相同条件下,移动尺框,在任意位置上,使量爪测量面与量块或平板重复接触10次并读数。示值变动性以最大、最小读数差确定。 5.6数字显示器的示值稳定性 在测量范围内的任意位置紧固尺框,观察1h内显示值的变化。 5.7示值误差 用3级或六等量块检定。受检点的分布:20,50,100 ;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可以适当增加受检点位。检定时,量爪应处于允许伸出的最大长度位置,每一受检点应在量爪的里端和外端两位置检定,量块工作面长边和量爪测量面长边应垂直。对划线量爪,只在一个位置上检定,具体参照JJG31-1999《高度卡尺检定规程》。 示值误差的检定应在螺钉紧固和松开两种状态下进行。无论尺框紧固与否,量爪测量面与量块表面接触应能正常滑动。接触时,有微动装置的应使用微动装置。各点示值误差以该点读数值与量块尺寸之差确定。 6注意事项 6.1在使用量块时,应避免手直接接触量块,防止因手过热导致量块长度失真,及手汗导致量块 生锈、腐蚀。 6.2 量块使用完毕 ,应檫洗干净 ,涂上防锈油,存放于干燥器中 7 原始记录 7.1 数显高度卡尺校准原始记录见《高度卡尺校准记录》。

卡尺内校作业指导书

卡尺内校作业指导书 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

卡尺内校作业指导书 1.目的 确保校准结果的准确性,使校准作业规范化。 2.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现有各种类型之卡尺,包括高度尺、游标卡尺、带表卡尺。电子数显卡尺。 3.定义 无 4.权责 卡尺保管人:负责所属卡尺维护和保养。 品保部:卡尺专用量块的维护和保养。 校验人:卡尺内校结果的记录和校验标识标签的确认。 5.作业流程图: 略 6. 作业内容说明: 卡尺结构:(见下页) 游标卡尺结构如下图所示。

6.1.2 电子数显卡尺结果如下图所示。 6.1.3 带表卡尺结构如下图所示。 6.1.4 电子数显深度卡尺结构如下图所示。

校准基准:标准量块(外校合格的标准件)。 校准环境及周期:温度20+/-5℃、湿度≤80%RH,静置2小时以上,校准周期为半年。 校准步骤: 6.4.1 校准前: ①目测尺身、量爪、深度测量杆是否有弯曲变形; ②检验游尺与本尺全程滑动时是否顺畅; ③归零后,目测观察内外径的测量面是否完全密合; ④检查深度测量杆的磨损状况; ⑤检查影响测量内外径的测量面是否完全密合 ⑥紧固螺丝的作用是否有效; ⑦带表卡尺需检查卡尺指针运动是否平稳、灵活。 ⑧电子数显类卡尺需检验数字显示是否平稳、灵敏。 6.4.2 校验中: ①将适当的标准量块(外校合格的标准件)放在平台上对卡尺进行校正; ② 0-150mm测量范围内的卡尺,其校正件受检点为:、、,每点校正两次,取平均值; ③150-300mm测量范围内的卡尺,其校正件受检点为:、、,每点校正两次,取平均值; ④300mm以上测量范围内的卡尺,其校正件受检点为:10mm、20mm、、、、,每点校正 两次,取平均值; ⑤选择20mm深的标准量块,对卡尺深度进行校验; ⑥选择合适内径物,用多把卡尺进行对比; ⑦取用标准量块时,须戴好手套,并小心不可将其掉落地上; ⑧将量测读数值减去标准量块值即为误差值。 6.4.3 校验后: ①如果测量误差过大,不调整时或维修时应暂停使用,无法维修者作报废处理; ②标准量块使用完毕后,须擦拭干净,并喷上防锈油,放回固定位置保存。 6.4.4 判定标准: ①校验合格后,贴上校验合格标签; ②校验不合格时,依实际情况定为暂停使用,严重者作报废处理; ③将校验结果登录在《量测仪器内校报告书》上并归档保存。

仪器校验作业指导书

篇一:测量仪器校准作业指导书 1 适用范围 用于校准玻璃量器、容量筒、坍落度测定仪、试模、碎(卵)石标准筛、砂浆分层度测定 仪、混凝土贯入阻力仪、砂浆稠度测定仪、养护室等试验用仪器设备的校准以及工程施工现场使用的混凝土搅拌机自设加水装置、测深水铊、测深仪等设备的校准。 2 职责 2.1 子公司计量管理部门负责对校准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监督。 2.2 使用单位计量员负责组织试验人员或测量人员实施校准工作;试验站负责人或测 量班班长对校准结果进行审核。 3 校准用测量仪器和用具 校准玻璃量器:架盘天平(称量1000g,精度1g)。 校准容量筒:台称(称量50kg或100kg,感量50g)、钢直尺(长 500mm,分度值 1mm)、 玻璃板(尺寸以能盖住容量筒口为宜)。 校准坍落度测定仪:钢直尺,长300~500mm,分度值0.5~1mm。 校准试模:游标卡尺(长200mm或以上,分度值0.02mm)、钢直尺(长 300mm,分度值 0.5mm)钢角尺。 校准碎(卵)石标准筛:游标卡尺(200mm,分度值不小于0.02mm)。 校准砂浆分层度测定仪:游标卡尺(300mm,分度值不低于0.02mm)。 校准混凝土贯入阻力仪:游标卡尺(150mm,分度值不低于0.02mm)、200×200mm 平板玻璃一块。 校准砂浆稠度仪:架盘天平(500g,精度1g)、钢直尺(300mm,精度1mm)。 校准混凝土搅拌机加水装置:台称、秒表(或带秒针的手表)、铁桶(或容器)。 校准养护室温度、相对湿度:干、湿温度计和时钟。 校准测深水铊、测深仪:钢卷尺(30m)1把。 校准用测量仪器需经确认合格。 4 玻璃量器校准实施步骤 4.1 外观检查:目测检查玻璃量器有无损坏,是否干净,刻度线是否清淅。 4.2 玻璃量器容积的校准: ⑴记录校准环境温度(最好控制在20±3℃范围内)。准备校准用的蒸馏水或食用自来水。 ⑵量器称重; ⑶将校准用水装入量器内至标称容积的刻线处,称重。⑷⑵、⑶项操作不少于2次,取其平均值为最终值。 4.3 结果评定: 量器无损坏,刻度线清晰,容积偏差在±1%以内为合格。结果评定应予以标识。 4.4玻璃量器的校准为一次性校准。 5 容量筒校准实施步骤 5.1 外观检查:目测检查容量筒有无损坏变形。 5.2 容量筒尺寸测量:用钢直尺在相互垂直的方向测量容量筒直径,取平均值。沿容量筒内边沿测量容量筒高度,每120°测量一点,共测三点,取平均值。 5.3 容量筒容积校核:记录环境温度(最好控制在 20±3℃范围内)称取容量筒和玻璃板重量;然后将容量筒装满饮用水,用玻璃板紧贴筒口滑移排去多余的水和水泡,擦干筒外壁水份后称重。进行2次,取平均值。 5.4 结果评定: 以5.2测得的容量筒尺寸计算其容积,参照以5.3称重法校核的容积,容积偏差在±1%以

COD 校准作业指导书

化学需氧量(COD)测定仪(JJG975-2002) 校准作业指导书 一、校准项目名称: 化学需氧量测定仪 二、校准依据文件: JJG 975-2002 化学需氧量(COD)测定仪检定规程 三、校准所用标准器名称及技术指标: 名称:温度计; COD溶液标准物质; 电子秒表 四、校准/检测项目: 温度示值误差和温场均匀性 消解时间示值误差 示值误差 重复性 稳定性 五、校准/检测步骤: (一)校准/检测前的准备工作 1、仪器测定COD值原理:在强酸性溶液中,样品在重铬酸钾氧化剂及专用复合催化剂作用下(若 样品中含有氯离子,则需加入掩蔽剂硫酸汞),于165℃密封催化消解样品10min,重铬酸钾被水中有机物还原为三价铬,在波长610nm处测定三价铬含量,再根据三价铬离子的量换算出消耗氧的质量浓度。 2、可提前根据客户提供型号确认是A类仪器还是B类仪器。 A类即分光光度原理:用规定量重铬酸钾在一定条件下氧化水体,使六价铬定量转变成三价铬,利用三价铬在610nm处吸收峰或六价铬在420nm处吸收峰光度法测定COD含量。此类仪器分为消解炉部分和测量部分组成。 B类仪器为电化学原理:用定量的重铬酸钾在一定条件下,加热回流消解样品后,用电解法产生的亚铁离子与剩余的六价铬反应,当六价铬消耗完全时电解结束,根据消耗电量换算COD含量

3、一般情况催化剂和氧化剂、掩蔽剂现场用客户的(因为客户的基本是仪器厂家配备的),若客户没 有足够的也可用自配的。 配制方法如下: a.硫酸溶液: 将100mL密度为1.84g/mL的浓硫酸沿烧杯壁慢慢加入到900mL水中,搅拌均匀,冷却备用。 b.催化剂硫酸银-硫酸溶液: 将5.0g硫酸银加入到500mL浓硫酸中,静止1~2d,搅拌,使其溶解。 c.硫酸汞溶液: 将48.0g硫酸汞分次加入200mL硫酸溶液(a)中,搅拌溶解。 d.重铬酸钾标准溶液:(c(1/6K2Cr2O7)=0.500mol/L) 将优级纯的重铬酸钾在120℃±2℃下干燥至恒重后,称取24.5154g重铬酸钾置于烧杯中, 加入600mL水,搅拌下慢慢加入100mL浓硫酸,溶解冷却后,转移此溶液与1000mL容量瓶中, 摇匀。 e.重铬酸钾标准溶液:(c(1/6K2Cr2O7)=0.160mol/L) 将优级纯的重铬酸钾在120℃±2℃下干燥至恒重后,称取7.8449g重铬酸钾置于烧杯中,加入600mL水,搅拌下慢慢加入100mL浓硫酸,溶解冷却后,转移此溶液与1000mL容量瓶中,摇匀. f.重铬酸钾标准溶液:(c(1/6K2Cr2O7)=0.120mol/L) 将优级纯的重铬酸钾在120℃±2℃下干燥至恒重后,称取5.8837g重铬酸钾置于烧杯中,加入600mL水,搅拌下慢慢加入100mL浓硫酸,溶解冷却后,转移此溶液与1000mL容量瓶中,摇匀。 4、测量前的消解工作: 摇匀混合试剂后,再拧开消解管管盖;量取3mLCOD标准系列溶液,沿管内壁慢慢加入到管中,拧紧管盖,检查有无漏液。 设置好仪器参数后,开始消解(一般165℃消解10-15min),消解完后从加热器中取出消解管,待消解管冷却至60℃左右时,手执管盖颠倒摇动消解管几次,使管内溶液摇匀,静置,冷却至室温。 冷却后将清液倒入比色皿或比色管中开始测量。 (二)仪器的校准 A类仪器检定方法 1、温度示值误差和温场均匀性 消解炉预热1h后,均匀分布选取6个消解孔,将温度计分别插入消解炉中,待温度稳定后,间隔1min 读取一个数共读取3次,求其算数平均值Ti, 按下式计算温度示值误差:△r=T0-T 温场均匀性:W=Tmax-Tmin 2、消解时间示值误差 待仪器稳定后,按下仪器消解键,同时开始计时,待消解结束时停止计时,记下消解时间,重复3次,

游标卡尺内校作业指导书

游标卡尺作业指导书 1 目的 为保证本公司使用卡尺的测量准确度,实现量值统一与溯源,规范卡尺的校准程序,特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2 适用范围 本指导书适用于AML内测量范围≤500mm的卡尺。 3 计量标准 经外校合格的量块,外径千分尺及配套装置。 4 校准条件 温度: 22±3oC;相对湿度: 10%RH~70%RH。 5 校准周期 三个月 6 校准过程及方法(参照国标 JJG30-2002) 准备 校准前,先清洁量具,卡尺、量块及千分尺应平衡温度1~2小时。 外观检查 6.2.1 卡尺表面应镀层均匀,标尺标记应清晰,表蒙透明清洁。不应有锈蚀,碰伤,毛刺,镀层脱落及 明显划痕,无目力可见的断线或粗细不均等影响测量准确性和读数准确性的外观质量其他缺陷。 6.2.2 卡尺上的标识完整:制造商,CMC及序列号等。 各部分相互作用 6.3.1 尺框在尺身上顺畅地滑动, 无阻碍。 6.3.2 制动螺丝作用可靠。 6.3.3 尺框与尺身配合良好, 无明显间隙。 内爪的示值误差. 两个外量爪及两个内量爪能很好地并拢, 游标上的第一刻线及最后一刻线均能与尺身上的相应刻线对齐。 放一个10mm的量块在卡尺的外量爪中间, 锁紧制动螺丝,量块可以移动但不会掉下来, 在此时沿着卡尺身方向测量两个内量爪之间的距离,测量三个点, 其中有最大偏差的读数即为测10mm

量块时的误差值,最大误差不超过±, 最大与最小值之差为内量爪的平行度,不可以超过下表规定。 测量范围(mm) 内量爪平行度 0-150 0-200 0-300 外量爪的示值误差 用外量爪测量量块, 记录卡尺上的示值。 下表列出了外量爪的测量点及允许测量误差: 卡尺类型测量范围(mm) 分度值(mm) 允许误差(mm) 测量点(mm) 数显式 0-150 ± 10 20 0-200 ± 20 0-300 ± 243 游标式 表盘式 0-150 ± 10 20 0-200 ± 20 0-300 ± 243 0-500 ± 75 150 250 468 对于每一测量点,用外卡测量时应使用两个位置,靠内的位置及靠外的位置;用内爪测量时使用中间位置2.(图见下页) 深度尺校准 深度标尺, 检查20mm处的深度值.将20mm的量块放在一级平台上, 用尺身端部与量块接触, 滑动深度标尺与平台面接触, 卡尺的示值误差不能超过下面中的列出值: 卡尺类型测量范围(mm) 分度值(mm) 允许误差 (mm) 数显式 0-150 ± 0-200 ± 0-300 ± 游标式 表盘式 0-150 ± 0-200 ± 0-300 ± 7、结论 校准结果在合格范围内,卡尺为合格,贴上合格标贴并填写校准报告,否则为不合格,不合格根据其实际情况做出维修和报废处理,维修后须再做校准。

通用卡尺校准作业指导书

通用卡尺校准作业指导书 1. 目的 为本公司的通用卡尺的校准工作提供檔依据。 2. 适用范围 本校准作业指导适用于分度值(游标类和表类)或分辨力(数显类)为﹕0.01mm, 0.02mm,0.05mm和0.10mm﹐测量范围上限至500mm的通用卡尺(包括游标 卡尺﹑电子数显卡尺﹑带表卡尺,但不包括深度卡尺)的校准。 3. 参照依据 此校准作业指导是参照国家计量检定规程(JJG30-2002通用卡尺检定规程)编写而成。 4. 主要内容 4.1 概述 通用卡尺是用来测量外尺寸和内尺寸﹑盲孔﹑阶梯形孔及凹槽等相关尺 寸的量具。其主要结构形式分别为﹕游标卡尺﹑电子数显卡尺﹑带表卡尺。 4.2 计量性能要求 分度值刀口内量爪的尺寸偏差 新制造和修理后使用中 0.01,0.02 +0.020/+0.005 +0.020/-0.010 0.05 +0.035/+0.010 +0.035/-0.015 合并两量爪。圆弧内量爪基本尺寸,新制造的应为10mm或20mm 整数﹐其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表中单位为﹕mm);使用中及修理 后的基本尺寸允许为0.1mm的整倍数,保证使用的情况下可为卡 尺分度值的整数倍。 分度值圆弧内量爪的尺寸偏差 0.01,0.02 ±0.01 0.05 ±0.02 0.10 ±0.03 均应符合下表的规定﹐带有深度测量杆的卡尺﹐深度测量杆20mm 点的示值误差不应超过1个分度值(分辨力)﹕(表中单位为﹕mm) 测量范围分度值(分辨力)

0.01,0.02 0.05 0.10 允许误差 0~150 ±0.02±0.05±0.10 >150~200 ±0.03 >200~300 ±0.04±0.08 >300~500 ±0.05 4.3计量器具控制 环境温度﹕20℃±5℃ 相对湿度﹕≦80% 校准前,应将被校卡尺及量块等校准用工具同时置于平板上,其平衡 温度的时间见下表的规定﹕ 测量范围(单位为﹕mm) 平衡温度的时间(单位为﹕h) 置于平板上 ≦300 1 >300~500 1.5 5等或3级卡尺专用量块﹑1级岩石平板﹑数字千分尺 刀口内量爪基本尺寸校准 先将1块尺寸为10mm的3级或5等量块的长边夹持于两外 测量爪测量面之间,紧固螺钉后,该量块应能在量爪测量面 间滑动而不脱落。用外径千分尺沿刀口内量爪在平行于尺身方 向校准。尺寸偏差以测得值与量块尺寸之差确定。 圆弧内量爪基本尺寸的校准 基本尺寸用外径千分尺卡尺内量爪在平行于尺身方向校准。 在其它任意方向校准时,测得值与基本尺寸之差应不超过 示值误差的校准 用5等或3级卡尺专用量块校准。受校点的分布﹐ 对于尺寸范围在300mm内的卡尺﹐不少于均匀分布

深度计内校作业指导书

深度计内校作业指导书 1.目的: 规范量具使用与校准,确保量具精度,籍以提升品品质。 2.范围:用于本公司深度计的使用和校验。 3.使用操作说明: 3.1数显高度计放置于水平桌面上; 3.2将待测品放置于测试平台上(如有需要可使用合适的夹具)。 3.3选择合适的测量探针; 3.4调节升降联接器使显示表处于适宜高度; 3.5长按ON/OFF键开启高度仪显示器上的电源; 3.6将测试探针置于图纸规定的基准面上(相对所测位置),按SET复位键使读数归零即可 开始量测; 3.7将测试探针置于所需测量的位置,显示器上所显示的读数即为所测高度,记录数据。

3.8测量结束关闭电源。 4.注意事项: 4.1测试台须处于水平; 4.2挪动深度计时双手应拖住大理石平台,轻拿轻放,严禁手握升降杆拖动(如下图)。 4.3电子数显测量工具日常保养时不可使用润滑油; 5.校正操作说明: 5.1校正所需设备:标准块规组

5.2校正项目:深度。 5.3校正前准备事项: 5.3.1阅读深度计相关资料,如:使用手册、说明书…等。 5.3.2确认校正环境在合格的状态下。 5.3.3.校正用设备及待校件必需先置于校正环境1hr以上。 5.4校正方法: 5.4.1深度计测定面及平台擦拭清洁。 5.4.2深度计往下压至测定面与平台贴平,旋转表面刻度位置使指针归零。

5.4.3取出欲校验尺寸之标准块规置于平台上,深度计往下压至测定面与块规贴平,记录此时深度计指针读值。 5.4.4每个尺寸量测3次并取平均值。 5.5校正后之处理: 5.5.1将校正使用设备收归定位。 5.5.2判定该校验仪器是否合格: 5.5.2.1合格:贴上校验合格卷标,通知使用单位领回。 5.5.2.2不合格:贴上暂停使用卷标,通知该仪器使用单位领回安排检修。5.5.2.3整理校正报告并将该仪器此次校正日期、有效日期及校验结果登录于《仪器量规设备校验/保养记录》 5.6注意事项: 5.6.1取块规时需戴上棉质手套或麂皮手套。 5.6.2避免块规掉落及量测面的磨损。 5.7 判定标准: ±0.02mm

仪器校验作业指导书样本

篇一: 测量仪器校准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 用于校准玻璃量器、容量筒、坍落度测定仪、试模、碎(卵)石标准筛、砂浆分层度测定 仪、混凝土贯入阻力仪、砂浆稠度测定仪、养护室等试验用仪器设备的校准以及工程施工现 场使用的混凝土搅拌机自设加水装置、测深水铊、测深仪等设备的校准。 2.职责 2.1.子公司计量管理部门负责对校准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监 督。 2.2.使用单位计量员负责组织试验人员或测量人员实施校准工作; 试验站负责人或测 量班班长对校准结果进行审核。 3.校准用测量仪器和用具 校准玻璃量器: 架盘天平( 称量1000g, 精度1g) 。 校准容量筒: 台称( 称量50kg或100kg, 感量50g) 、钢直尺( 长500mm, 分度值 1mm) 、 玻璃板(尺寸以能盖住容量筒口为宜) 。 校准坍落度测定仪: 钢直尺, 长300~500mm, 分度值0.5~1mm。

校准试模: 游标卡尺( 长200mm或以上, 分度值0.02mm) 、钢直尺( 长 300mm, 分度值 0.5mm) 钢角尺。 校准碎(卵)石标准筛: 游标卡尺( 200mm, 分度值不小于0.02mm) 。校准砂浆分层度测定仪: 游标卡尺( 300mm, 分度值不低于 0.02mm) 。 校准混凝土贯入阻力仪: 游标卡尺( 150mm, 分度值不低于 0.02mm) 、200×200mm 平板玻璃一块。 校准砂浆稠度仪: 架盘天平( 500g, 精度1g) 、钢直尺( 300mm, 精度1mm) 。 校准混凝土搅拌机加水装置: 台称、秒表( 或带秒针的手表) 、 铁桶( 或容器) 。 校准养护室温度、相对湿度: 干、湿温度计和时钟。 校准测深水铊、测深仪: 钢卷尺( 30m) 1把。 校准用测量仪器需经确认合格。 4.玻璃量器校准实施步骤 4.1.外观检查: 目测检查玻璃量器有无损坏, 是否干净, 刻度线是 否清淅。 4.2.玻璃量器容积的校准: ⑴ 记录校准环境温度( 最好控制在20±3℃范围内) 。准备校准用的蒸馏水或食用自来水。

四轮定位仪标定作业指导书

四轮定位仪标定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WI-QC-046 版次A/0 页次1/18 1.目的:为四轮定位仪计量内校提供依据。 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的S811型四轮定位仪。 3.定义:四轮定位仪传感器零点标定完成后,从电脑服务程序中,选择翻转检测.翻转检测的结果在0.16度范围内.准予使用。 4.管制流程:(无) 5.要求 5.1概述 在使用传感器之前必须进行标定。标定失败将禁止使用定位仪所有功能。标定数据保存在传感器中。可对传感器进行零点标定和完全标定。传感器出厂时已完成零点和范围标定。为保证传感器的精度,每半年要进行零点标定。在安装新的传感器后,要进行零点标定。仅在传感器电路板或感测器更换或调整后,才需要进行零点和范围标定。 注意:传感器成套标定并保存。如果混和使用传感器,必须进行零点标定。 5.2 DSP506i长标定杆及附件 序号说明 1 .....…………………… 长标定杆 2 ......………………… 长标定杆支架 3 .......………………… 支架螺母 4 ......…………………..标定杆螺母 NO. 修改申请 单号 修改内容修改人修改日期修订单位 1 2 3 4 5

页次2/18 5.3使用长杆标定架进行标定 5.3.1 DSP传感器准备工作 从轮胎夹具上取下传感器。 把传感器轴上的标记转动到12点位置。 使用传感器锁紧螺母在此位置固定轴。 5.3.2安装标定杆 标定架放置在相对水平、坚硬的台面上来进行标定工作。建议使用举升机的前面部分。 注意:屏幕上的照片显示定位仪控制台在举升机的前端。 在标定过程中,标定架不能移动。 四轮定位仪标定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WI-QC-046 版次A/0 标记 传感器锁 紧螺母

FANUC机器人设置快速校准参考位作业指导书

FANUC机器人设置快速校准参考位作业指导书 2012-12-24 修改记录 0、备份机器人程序。 1、创建一个T_ZERO_REF轨迹

2、增加一个轨迹点 3、选择POSITION,查看点,选择repre->joint 4、修改6个轴坐标值均为0(对于6个轴不能同时回到零位,请选择J1为90deg(或者-90deg))

5、手动运行T_ZERO轨迹,机器人手动到参考位置 6、选择system variables->master_enb,修改值为1 7、选择system->master/cal

8、光标移动到5,选择yes,确认当前位置为快速校准参考位置 选择DONE,完成设置快速参考点工作 9、备份机器人程序。并拍下此时机器人姿态图。 10、进入系统参数system->DMR_GRP[1]查看并记录值

CALIBRATION QUICK MASTER $REF-POS $MASTER-COUN [1] [1] = ? $REF-COUNT [1] [1] =? [1] =? $MASTER-COUN [2] [2] = ? $REF-COUNT [2] [2] = ? [2] =? $MASTER-COUN [3] [3] =? $REF-COUNT [3] [3] =? [3] =? $MASTER-COUN [4] [4] =? $REF-COUNT [4] [4] = ? [4] = ? $MASTER-COUN [5] [5] =? $REF-COUNT [5] [5] =? [5] = ? $MASTER-COUN [6] [6] =? $REF-COUNT [6] [6] =? [6] = ? 附:机器人零位位置参考 1轴零位 2轴零位

高度规作业指导书-参考模板

1 / 2 1 目的: 为保证能正确的使用高度规及测量数据的可靠性。 2 范围: 此文件仅适用于三丰千分表高度规543-491B 型号 3 权责: 品质部:负责监督实施操作及日常维护、点检。 4 检验条件: 温度:25±3℃ 湿度:40-75%RH 5 部件介绍: 6 操作内容: 6.1、用无尘布把大理石表座擦试干净,并根据被测品大小调整好仪表与表座的上下位置。 6.2、打开仪表电源开关,液晶显示屏显示上一次测量数值。若有显示不明显或出现电压低符 号则需更换电池。 6.3、将待测量品放置于表座上,并调整其位置,使之保持平稳,然后选取被测品(较低)的 一平面将测针轻压于上面,并按置零按钮两下将此平面置零,再提起测针平移被测品到 另一(较高)的平面放下测针,并读起液晶显示屏上的数值即可(为保证测量数据的精 准,可多测量几遍取平均值)。 6.4、当测试完毕后,需将仪表电源关掉(持续按注电源开关按钮3秒),并清理表座,以备下 次使用。 7 测试注意事项及要求: 7.1、仪器在保存、使用、搬运时均应善于保护,注意勿受外力碰撞造成仪器损坏。 7.2、使用前后应保持清洁, 测量时,总是先进行测头(测针)的清结果。 大理石表座 液晶显示屏 单位转换钮 置零按钮 仪表紧固旋钮 测针紧固旋钮 电源开关 测 针 电池仓

7.3、不要在潮湿、有灰尘或温度变化剧烈的环境中使用或存放仪器,请将仪器放在室温下半小时让 本仪器习惯室温后再使用。 7.4、如果仪器超过3个月不使用,请取出电池,妥善保管,否则电池可能会发生泄漏导致损坏仪器。 7.4、请勿么自拆卸、改造以免造成故障。 ---精心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仪器设备和计量确认作业指导书

国家农副加工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ZJ013-2006 安徽农业标准化与监测中心 仪器设备校准验证和计量确认作业指导书 为确保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满足测量过程的计量要求,并对适宜其预期用途(包括所有限制和特殊要求)做出正确评价,特制定本中心仪器设备校准验证和计量确认作业指导书。 一、适用范围 本中心所有自校准仪器以及法定计量机构只给出测试报告而没有评价结论的计量仪器设备。 二、确认程序和方法 1、输入用户的计量要求(CMR)用户计量要求的输入是用户根据仪器设备说明书所规定的仪器性能要求以及测量方法等规定的测量要求而输入的,取决于被测量变量的规范,它包括最大允许误差、重复性、稳定性、测量不确定度、最低检出限、测量范围、灵敏度、噪声等。 2、输入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MEMC),包括测量范围、偏移、重复性、稳定性、漂移、分辨率、误差、灵敏度、噪声、死区等,它一般由法定计量机构给出测试报告或通过自校准记录给出。 3、验证和计量确认,将CMR与MMC比较,若超出范围则判该设备不能用于预期用途,若在范围之内,则可确认该设备满足预期

用途。 三、计量确认间隔 国家有规定的按国家规定执行,但对仪器设备在维修、调整或移动后则必须进行计量确认。 四、计量确认的审批 1、由质量技术部根据设备的测试报告或自校准记录填写确认 表(见附件)中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 2、由使用部门根据仪器设备说明书所规定的仪器性能要求以 及测量方法等规定的测量要求填写确认表中用户计量要 求。 3、由使用部门授权人确认其符合性。 4、由质量技术部批准并在仪器设备上给予标识。 2006.3.29

附表 注:若有限制范围和特殊要求的应在备注栏填写

高度尺作业规定

xxxxx 企业标准

1、目的:确保操作人员正确使用数显高度尺。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数显高度尺的测量作业。 3、操作方法: 3.1 面板常用按钮说明: 3.2 置零 a) 使用前确保高度规放置在安全、平整的工作台上。 b)转动测量手轮.使用粗调手轮,待百分表表头接触到大理石平面后改换微调手轮慢 慢使百分表指针与大理石平台接触,可以使百分表指针向下压0.1mm或0.2mm都可以,即:在百分表指针悬空状态时,转动手轮,百分表指针向左偏移,记下指针偏移的位置; c)调定后,按下面板上Reset的键,使面板上显示读数为零. 百分表测量头

3.3归零后,可以进行高度测量,将百分表表头下压的力度与刚才归零的位置一致. 3.4 读数方法:读数时可以从数显屏上直接读取,按下MM/IN 键可以转换公/英制。 3.5 若按Reset 按钮无法归零时,看屏幕上是否显示INC 标记,若有INC 标记,按一下ZERO/ABS 按钮,直到屏幕上没有INC 标记,再按Reset 按钮即可重新归零; 4.注意事项 4.1高度尺必须放置在平稳的地方,不可有晃动滑动现象,也不可以放置在测量台的边缘处, 以免摔落摔坏。 4.2 根据测量工作的不同,有两种测头可以供选择,根据测量工作的需要进行选用。 4.3高度尺搬拿时需要正确的姿势: 4.3.1不可直接抓拿立柱. 4.3.2不可单手直接抓拿立柱固定架。

4.3.3搬拿时用两只手抓紧仪器底座和上部,. 4.4每次使用后必须按下OFF/ON按扭,将设备关闭; 5.清洁与保养 5.1 每天使用干无尘布对工作平台、仪器操作面板进行清理,确保平台和高度尺上没有油污、异物、水渍。 5.2 每天目测检查立柱的清洁,不可出现异物、油污。 5.3 每月对立柱涂上少量润滑油,做好防锈处理。 6.相关表单 《高度尺一级保养记录》

高度尺校准作业指导书

变更履历

1.目的: 规范高度尺的校准方法,确保校准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范围: 本校准指导书适用于本公司新购买、使用中和修理后分度值为0.01、0.02的带表及数显高度尺的校准; 3.职责: 3.1QA部GAGE担当负责按本指导书的要求和步骤对仪器进行校准; 4.校准准备: 4.1人员资质:进行仪器校准人员必须经过相关培训,并获得相关资格证书; 4.2标准器:用于校准用的标准器必须经过校准合格并在有效期内; 4.3高度尺校准用标准器:3级(或5等)以上STEP GAGE、杠杆百分表、1级以上大理 石平台等; 4.4校准环境:校准室内温度为20±5℃,湿度不超过80%; 4.5校准条件:校准前应将标准器及被校仪器置于校准室内1小时以上;校准时需戴 好细纱手套; 5.校准方法: 5.1清洁:用无尘布蘸酒精擦拭高度尺各部位油污、灰尘及杂物等; 5.2外观目视: 5.1.1高度尺表面应无影响其使用性能的锈蚀、碰伤、裂纹等外观缺陷; 5.1.2用手轮移动尺框时,手轮在摇动时手感力量应均匀;无卡滞和松动现象; 5.1.3锁紧手柄能准确、可靠地将尺框固定在尺身上; 5.1.4千分表各部分正常,如液表盘完整、清晰、探头正常工作; 5.3底座工作面平面度: 5.3.1底面工作面平面度最大允许值为0.01mm(在底座工作面边缘1mm范围内不 计) 5.3.2底面工作面平面度简易测量方法:将高度尺置于大理石平台上,用0.01mm 薄片塞尺检测底面工作面与大理石平台间间隙,若能塞入超过边缘1mm,底面工 作面平面度超过允许公差; 5.4示值误差测量: 5.3.1将高度尺装上百分表,用步距规来测量,记录测量值与标准值于校准记录表 中; 5.3.2根据我公司步距规特点及高度尺的使用特性,制定以下受检点: 5.5允许误差如下表(单位mm):

检测和校准方法及方法确认管理制度

检测和校准方法及方法确认管理制度 目的按照本计量中心的测试能力,确定合适的检测/校准/检定方法,对选用的方法进行确认,规范检测/校 准/检定人员实施检测/校准/检定的工作程序,确保检测/校准/检定结果的准确、可靠,顾客满意。 范围适用于本计量中心选用的所有检测/校准/检定方法(包括被检测/校准/检定物品的抽样、处理、运输和准备方法)的控制,必要时,还包括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和分析检测/校准/检定数据的统计技术。 职责质量控制科负责人、质量检验员、质量监督员 内容 1 职责分配 1.1技术负责人负责检测/校准/检定项目使用标准方法的批准。 1.2质量负责人负责检测/校准/检定项目使用标准方法的审核,组织对非标方法、实验室制定方法的确认,批准技术类作业指导书。 1.3检测组负责各自选用检测/校准/检定方法的提出、非标准方法的收集、实验室制定方法、必要的作业指导书的编制及档案的建立。 2工作程序 2.1检测/校准/检定方法的分类 检测/校准/检定方法分标准方法、实验室制定的方法和非标准方法。 2.1.1标准方法:国际标准方法、国际区域性标准方法、国家标准方法、行业标准方法; 2.1.2实验室制定的方法:本实验室为其应用而制定的方法。 2.1.3非标准方法:技术组织公布的方法、科学书籍和文献期刊上公布的方法、设备制造商指定的方法、企业标准。 2.2检测/校准/检定方法的选择 2.2.1本实验室检测/校准/检定方法的选择原则是优先使用国际标准方法、国际区域性标准方法、国家标准方法、行业标准方法,并满足顾客要求。 2.2.2在取得公司管理层同意的前提下,对同一检测/校准项目,在申请认定标准范围以内的标准中,如果有多种标准检测/校准方法供选择时,可选择同类方法中易操作、成本低的方法。 2.2.3 非标准方法、实验室制定的方法如能满足实验室的预期用途并经过验证,并公司管理层同意也可使用。 2.2.4 当公司顾客要求使用的方法为国际标准方法/国际区域性标准方法/国家标准方法、规程规范/行业标准方法、规程规范,但在在用的受控标准、规程规范目录中未检索到时,应由质量负责人组织检测人员及有关技术人员对该标准进行评审,确认实验室是否有使用该标准的能力;评审内容应包括:人员、仪器设备、环境条件等。 2.3 方法的制定 2.3.1 当本实验室为其自身工作需求而制定新检测/校准方法时,应对制定过程进行策划,并在使用新方法进行检测/校准之前,制定成相应的程序,程序中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2.3.1.1新方法的名称及程序代号(适当的标识); 2.3.1.2适用范围: a) 被检测或校准物品类型(种类)的描述;

千斤顶校准作业指导书

第五章千斤顶校验规程 第一节基本原理 千斤顶,特别是大吨位千斤顶,常用于预应力砼施工中预应力钢绞线等的张拉。由于千斤顶对外显示不是活塞上的力值而是液压油的压力值,这样在张拉钢绞线张拉时不方便。钢绞线的张拉是以力为控制参数的,故校验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建立千斤顶液压油压力值同千斤顶向外提供的力值之间的关系;一般地,这种关系是线性关系。 另外,由于千斤顶活塞与活塞环之间存在摩擦阻力,单纯以液压油压力来计算千斤顶提供的力值是不恰当的,同时,若活塞与活塞环之间的摩擦阻力过大,也不能保证千斤顶的正确计量,这也是在千斤顶的校验要处理的问题,也就是要限制千斤顶的摩阻系数不大于 ....。 .............1.05一般地,校验千斤顶前,应先校准油压表;只有经校准的油压表才能用在千斤顶上。在千斤顶上的油压表一般是1.5级精度,这样,在最不利的情况下,互换油压表后的误差也不会超过3.0%,这种精度是能满足施工要求的。故在理论上用于千斤顶上的油压表可以互换使用,前提条件是油压表必须校准合格。

第二节校验荷载级数确定 千斤顶在使用时,往往达不到其最大的吨位,因此在校验时,也不一定要校验到最大吨位。因此校验荷载级数可这样确定: 根据使用要求,确定本次校验的最大压力Pa,则级间压力差为Pa/10,同时,再向最大压力之外加上两荷载级,即两个Pa/10,这样校验荷载级数共有12级。

第三节校验过程 1、千斤顶的准备 在校验之前,应让千斤顶的活塞自由往复运动数次,一是查看千斤顶是否完 好,二是确定千斤顶活塞与活塞环之间是否有异物,造成摩擦阻力过大。如有故障,应先排除故障。然后要查找千斤顶的铭牌或档案,查出它的公称活塞面积备用。 2、校验时,将千斤顶置于反力架上,测力计或传感器器置于千斤上方(可选用三等精度的测力计或传感器),用垫块适当地垫高千斤顶或测力计,使用千斤顶活塞能顶上反力架,如图1所示。启动千斤顶油压泵,使压力表清零。若是小吨位、小行程的千斤顶,可以用试验室的压力机或万能材料试验机做反力架。 3、测力计的吨位应与所校验的千斤顶的吨位一致,不应用大吨位的测力计 校验小吨位的千斤顶。校验中,应逐级加压,在每一级校验荷载上持荷5min,查看油压是否稳定,若不稳定,应排除故障后再进行校验。持荷完成后,在《千斤顶校验表》中记录测力计读数。整个校验过程应由三个人以上完成,其中一人是油压泵司机。 4、重复第上述3条三次后完成校验过程。 2垫块 1反力架 3测力计 4千斤顶 2垫块 图1 千斤顶校验示意图

高度规校正作业指导书

高度规校正作业指导书 (ISO9001-2015) 1.目的: 藉由定期校正使量具维持其稳定性,确保产品质量。 2.范围: 用于全厂各种厂牌/型号高度规的校验。 3.校正环境条件 3.1温度:23℃±5℃。 3.2相对湿度:55% ±20% RH。 4.校正周期:一年 5.作业内容: 5.1校正所需设备: 5.2校正项目:高度。 5.3校正前准备事项: 5.3.1阅读高度规相关资料,如:使用手册、说明书…等。

5.3.2确认校正环境在合格的状态下。 5.3.3校正用设备及待校件必需先置于校正环境1hr以上。 5.4校正方法: 5.4.1高度规测定面及平台擦拭清洁。 5.4.2高度规划线具往下调整至与平台贴平,按下归零键做归零调整。 5.4.3高度规划线具往上升,取出欲校验尺寸之标准块规置于平台上,再将高度规划线具往下调整至与块规贴平。 5.4.4每个尺寸量测3次并记录读值。 5.4.5校验大尺寸时若适当尺寸之块规,可取二或数片块规扭合为所需尺寸进行校验。 5.5校正后之处理: 5.5.1将校正使用设备收归定位。 5.5.2判定该校验仪器是否合格: 5.5.2.1合格:贴上校验合格卷标,通知使用单位领回。 5.5.3整理校正报告并将该仪器此次校正日期、有效日期及校验结果登录于【仪器量规设备校验/保养记录】。 5.6注意事项:

5.6.1取块规时需戴上棉质手套或麂皮手套。 5.6.2避免块规掉落及量测面的磨损。 5.6.3块规扭合前应先将两测定面以柔软之棉纸或绒布等擦拭干净,扭合时由大尺寸至小尺寸依序密接,分开时则由小至大依序分开。 6.判定标准: ±0.05mm

通用卡尺校准作业指导书

通用卡尺校准作业指导书 编号:Q/JZ001—2005(A/O)1、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分度值为0.02,0.05,0.01mm,测量范围上限到2000mm通用卡尺的校准。 2、引用文件 本作业指导引用下列文件: JJC 30—2002 通用卡尺检定规程 3、校准条件 (1)校准室内温度(20±5)℃。 (2)校准室内温度不超过80%RH。 (3)校准前,应将被校卡尺及量块等校准用设备同时置于平板或朩桌上,其平衡温度时间见表1的规定。 表 1 平衡温度时间 4、技术要求 (1)零值误差 通用卡尺量爪两测量面相接触(深度通用卡尺的主标尺基准面和测量面在同一平面)时,由表上的“零”标记和“尾”标记与主标尺相应标记应相互重合。其重合度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 2 “零”标记和“尾”标与主标尺相应标记重合度 (2)示值变动性 带表卡尺不超过分度值的1/2;数显卡尺不超过0.01mm。 (3)示值误差 应符合表3的规定。带深度测量杆的卡尺,深度测量杆在20mm点的示值误差应不超过1个分度值。 表3 通用卡尺的示值误差

(1)零值误差 移动通用卡尺的尺框,使通用卡尺的量爪两外测量面接触,分别在尺框紧固和松开的情况下,用目力观察“零”标记和“尾”标记与主标尺相应标记的重合度。必要时,用工具显微镜校准。 对于深度通用卡尺,将尺框基准面与尺身测量面同时与平板接触。 (2)示值变动性 在相同条件下,移动框,是电子数显卡尺或带表卡尺两外测量面接触,重复测量10次并读数。示值变动性以最大与最小读数的差值确定。 (3)示值误差 用3级或5等量块校准 受校点的分布:对于测量范围在300mm内的卡尺,不少天均匀布3点,如测量范围为(0~300)mm的卡尺,其受校点为101.30,201.60,291.90mm,或101.20,201.500,291.80mm;对于测量范围大于300mm的卡尺,不少于均匀分布6点,如测量范围为(0~500)mm的卡尺,其受校点为80,161030,240,321.60,400,491.00mm,或80,161.20,240,321.50,400,491.80mm。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可以适当增加受校点位。 校准时每一受校点应在量爪的里端和外端两位置校准,量块工作面的长边和卡尺测量面长边应垂直. 对于测量范围大于1000mm的卡尺,校准时卡尺支放状态分为量爪平放和立放两种。平放:第一支点在主标尺零标记外侧50mm以内,第二支点在尺框内侧100mm以内,第三支点在测量上限标记外侧50mm以内。立放:用上述第一、二支点,当尾部发生偏重时在第三支点处加辅助支撑。所用三个支点应等高。 对于深度通用卡尺,校准时按受尺寸依次将两组同一尺寸的量块平行放置在1级平板上,使基准面的长边和量块工作面的长边方向垂直接触,再移动尺身,使其测量面和平板接触。校准时,量块应分别置于基准面的里端和外端两位置校准。 示值误差的校准应在螺钉和松开两种状态下进行。无论尺框紧固与否,卡尺的测量和基准面与量块表面接触应能正常滑动。接触时,有微动装置的应使用微动装置。各点示值误差以该点读数值与量块尺寸之差确定。 刀口外量爪示值误差的校准方法同上。校准时,量块处于刀口外量爪的中间位置。 对于带有深度测量杆的卡尺,深度测量杆校准时,用两块尺寸为20mm的量块置于1级平板上,使尺身测量面与量块接触,伸出测量杆测量面与平板接触,然后在尺身上读数。 6校准结果处理 各面误差均符合4.1,4.2规定的通用卡贴上《校准合格证》,并给出下次校准时间;不符合4.1,4.2规定的通用卡尺,应报修或报废。 [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努力把内容做得更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