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儿童诗两首·童年的水墨画》诗句赏析-优质公开课-人教五下精品

《儿童诗两首·童年的水墨画》诗句赏析-优质公开课-人教五下精品

《儿童诗两首·童年的水墨画》诗句赏析-优质公开课-人教五下精品

古诗词鉴赏公开课教案

古诗词鉴赏公开课教案 【《考试说明》要求】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教学设想】 1、在理解诗歌字词句的基础上,进一步鉴赏诗歌中的形象,表达技巧,以及思想内容。 2、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教师适当介绍一些鉴赏诗歌的常识,然后结合具体例子强化训练。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一篇鉴赏古代诗歌考点阐释: 一、考点解析: 我们通常所说的古诗鉴赏,据《考试说明》规定,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鉴赏;二是评价。鉴赏又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鉴赏其形象(包括事物形象、景物形象、人物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2、鉴赏其语言(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还包括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3、鉴赏其表达技巧(赏析表达技巧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修辞技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那么评价的又是什么呢?是诗歌的思想(感情)内容。(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指出局限性)。从2002年高考起,诗歌鉴赏题由客观题变为主观题,即由原来的判断选择变为语言表达。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为了既能体现命题者在《考试说明》中所提出的“初步鉴赏”的要求,又能在题目的区分度上达到理想状态,高考所选择的诗歌材料应会比较浅显,学生能初步读懂。经过我们平时的训练,大多数同学对诗歌主观题的命题形式基本了解,但在真正读懂诗歌的思想内容,把相关的表达技巧与具体的诗句联系分析,准确、规范地解答主观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试题难度不大,按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备考训练,应该是不难解答的,但事实却不然,在阅卷中我们发现,仍然有为数不少的同学作答失误。失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诗歌鉴赏公开课

“高考语文考点课教学”优质课一等奖教案——诗歌鉴赏 ——品出诗词情感 教学目标:①引导学生正确品出诗词所含思想感情。 ②引导学生使用适当的方法鉴赏诗歌感情。 教学重难点:鉴赏方法 教学方法:引导讨论点拨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工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二、内容 1、请学生朗读下面的诗歌,品出诗歌感情,并总结自己品析的方法: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①唐代有三个受降城,这里指的是灵州的受降城(故址在今内蒙古杭锦后旗乌加河北岸),为唐高宗时张仁愿所筑。早在贞观二十年,唐太宗曾亲临灵州接受突厥一部的投降,“受降城”大概就由此得名。 ②回乐烽指乐回县附近的烽火台,回乐故城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西南。 2、总结方法: A、审标题: 练习: 近试上张水部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2005.全国卷B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B、看作者 2005.北京卷 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陆游好友)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C、察尾联 2005.湖南卷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 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作身千亿。 散向峰头望故乡。 D、抓典故 2004.天津卷

练习:如梦令严蕊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 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 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E、看注解 2005.天津卷 湖州歌南宋汪元量 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洲。 [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练习:汴河怀古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注] ①汴河:即通济渠,隋炀帝时开挖的大运河的一段。 ②水殿龙舟:当年隋炀帝出游时所乘坐的船只。 ③不较多:差不多。 F、辨方式 直接抒情:《登幽州台歌》 ①触景生情:“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间接抒情:②寓情于景: ③托物言志:于谦《石灰吟》 绝句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蝉虞世南 垂緌(ruí)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三、板书: 诗歌鉴赏 ——品出诗歌情感的方法 A.审标题; B.看作者; C.察尾联; D.抓典故E.明注解;F.辨方式; 四、课后练习: 听蜀僧弹琴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①绿绮:古代名琴;②流水:高山流水的典故。③霜钟:《山海经中的山经》中载,丰山有九钟,霜降而鸣。 五、引用资料:①《中华活页文选》2004.4.24 ②《清华考吧》 ③《唐诗鉴赏》 ④《唐宋词鉴赏》

【K12学习】公开课诗歌鉴赏之意象教案

公开课诗歌鉴赏之意象教案 诗歌鉴赏之意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意象”这一概念,学会赏析诗歌中的意象。 2、使学生能区分“物象”和“意象”教学重点: 意象的理解和运用教学难点 通过意象把握诗歌情感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 ---------寻句抒情激趣导入方式(一)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名家辈出,名篇佳作卷帙浩繁,在中华文明中蔚为壮观。今天,让我们一起漫步于古诗苑,含英咀华,再次接受美的洗礼。 说到古诗词,同学们都耳熟能详,特别是课文中的诗词,很多同学甚至还能活学活用,下面,老师给你几个词,请你用诗句来形容一下那一时刻的心情, 幻灯 “考试——问君能有几多愁”“下课铃声——忽如一夜春风来”、 “作业----------千朵万朵压枝低”“批评——风刀霜剑严相逼”激趣导入方式 同学们,上课前,老师先给大家布置作业:作文5篇,

抄写所有古诗词10遍,试题20套,明天全部上交----- 请你用一句古诗形容一下此刻的情感: 明天月考-----,考砸了我就暴风雨般的批评你------ 一会下课铃声响起-------(师作适当提示,如:“黄老师家作业多”恰似一江春水“哗哗”流等) 二、新课 过渡 同学们真有才,可是谈到考试中的诗歌鉴赏,大家的感受是“众里学它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题还在一片迷茫处”,面对考试,我们该怎么办?这一节课,我们就从诗歌意象入手,去学习一点诗歌鉴赏的方法。 ---------”寻月忆诗” 1、首先让我们看看幻灯片上的图片,大家说说:你能联想到那首古诗? 《静夜思》等----- 2 、明月曾勾起许多古代诗人的创作情思,写下许多名篇佳作,同学们还能联想到那些与 月相关的诗句?男女生比赛。幻灯 --------探月究情 3、诗人借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以《静夜思》和《虞美人》为例幻灯 两种月、两种情月圆(团圆思念亲人) 月缺----------依月定意

诗歌鉴赏(公开课教案)

诗歌鉴赏专项复习学案: 解读古典诗歌的钥匙【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寻找准确理解诗歌的突破口 【教学方法】 学生探究寻找解读古典诗歌的方法,教师适当引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学生讨论下面五首诗,争取找到解读每一首诗的钥匙。 近试上张水部 朱庆余(唐)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在狱咏蝉 骆宾王(唐)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约客 赵师秀(南宋)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元稹(唐)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经五丈原① 温庭筠(唐) 铁马云雕共绝尘,柳营高压汉宫春。

天清杀气屯关右,夜半妖星照渭滨。 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得鹿不由人。 象床宝帐②无言语,从此谯周③是老臣。 【注】:①五丈原:在今陕西岐山县南,蜀后主建兴十二年诸葛亮率兵伐魏,病逝于此。 ②象床宝帐:祠庙中神龛里的陈设。 ③谯周:诸葛亮死后蜀后主的宠臣,后劝后主降魏。 经过学生讨论与教师引导后,总结解读古典诗歌的钥匙: 三、即时演练 早兴 白居易(唐) 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 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 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 睡觉①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注】①觉:醒。 提问:诗人善于从细微处表现生活情趣,请从这一角度赏析画线句。 画堂春 秦观(北宋)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提问:(1)上阕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2)“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公开课-教案

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熟悉鉴赏古诗表达技巧的基本题型和特点。 2、能够根据题目要求,选择正确的表达技巧鉴赏诗歌。 方法和过程:熟知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提高答题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消除学生畏难情绪,让学生能鉴赏也能欣赏诗歌表达技巧,能训练有素地解答表达技巧鉴赏题。 【教学重难点】 1、熟练掌握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艺术构思等相关概念。 2、熟练掌握解题思路,用“自我诊疗法”有效提高答题技巧。 3、规范答题思维,掌握答题步骤。 【教学方法】 1、合作探究法:解读考情,典例解析,随堂诊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贯彻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理念。) 2、讲练结合法:例题解析,随堂巩固练习,随讲随练,随错随改,及时巩固教学成果。(发挥教师在课堂中的引导作用。)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

【教学时数】1课时(方法点拨)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在中华五千年的浩瀚历史中,古诗词就像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文学艺术的星空中熠熠生辉,又像是一股升腾了千年的香气,在文学艺术的长廊上弥漫、缭绕,也像是我们永远的精神家园,温暖而博大,学会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犹如找到了一条回家的路。 二、知识回顾 1、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和艺术构思上的巧妙运用。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2、知识框架 三、真题体验 1、考向一——表达方式

(完整版)诗歌鉴赏人物形象公开课教案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鉴赏古代诗词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目标: 1、明确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内涵和分类。 2、体察鉴赏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切入点。 3、掌握鉴赏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答题思路并规范组织答案。 教学重点: 人物形象的归纳和方法的解读 教学难点: 解题的思路与准确的表述。 教学方法: 讨论法、点拨法、归纳法 教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回顾教材内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明确诗歌的人物形象——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包括两种: 一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诗人形象) 二是诗歌所刻画的人物形象, 让同学们初步感知明确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内涵和分类 二、鉴赏分析古诗中的人物形象 通过学生分析诗歌,教师补充说明,让学生明确诗歌中人物形象三种做题方法,即一、知人论世,结合背景,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握形象;二、从人物的神态、行动、语言、心理处境等角度入手分析,关注反映感情的词语(情语);三、注意环境(时间、地点、天气、周围景物)对刻画人物所起的作用。 同时明确答题三步骤: (1)步骤一:在文段的开头或结尾点出人物形象特点(身份、性格),即一句话“盖帽” (2)步骤二:结合诗句分析人物形象的基本特征(如有表现手法,也可概括)

(3)步骤三:概括出形象的社会意义或蕴含的作者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通过明确诗歌中人物形象三种做题方法以及答题三步骤,进而突出人物形象的归纳和方法的解读这一教学重点。 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试分析人物形象 闺意献张水部(唐)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注释:①张水部,张籍。朱庆馀曾得到张籍的赏识,而张籍又乐于推荐提拔后辈。因而朱庆馀在临应考前作这首诗献给他,借以征求意见。 ②舅姑,公婆 诗歌表现了作者什么形象,请简要分析。 高冠谷口招郑鄂(岑参) 谷口来相访,空斋不见君。涧花然暮雨,潭树暖春云。 门径稀人迹,檐峰下鹿群。衣裳与枕席,山霭碧氛氲。【注】然:通“燃”。 结合诗中意象,说说郑鄂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三、高考实战演练 找到近几年的各省高考诗歌鉴赏人物形象体型,加强做题,进而突破训练学生解题思路与准确表述的教学难点。 诉衷情陆游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必考题型 专题05 赏析诗歌重点句子(炼句)(解析版)

专题05 赏析诗歌重点句子(炼句) 考点解读 这种题型综合性强、自由度大,它可以从内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情感等角度赏析,有时可以等同于词语赏析题、分析表达技巧题或句子情感分析题,但毕竟不能完全等同。有时又因赏析角度的不固定性,使答题的自由度较大,同时难度也较大。分为两种题型:一是定向赏析型,题干规定好了鉴赏角度,如“从虚实结合角度赏析某句”;二是综合赏析型,未规定赏析角度,需要考生自行选择角度,如“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某联”。 技巧点拨 1.解释该句的含意,写出表达的情感。 2.指出它在炼字、词法、句法、章法,尤其是表达技巧方面的特点。 3.根据该句在全诗中的位置,分析其对全诗所起的结构作用。 4.点出其对表达主旨和情感所起的作用。 经典例题 一、【2019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许道宁画[注]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 【答案】15.“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意思是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从中可以看到诗人对这幅画高度赞美,称赞画之精妙。 【解析】15.此题考查把握诗歌句子含意、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结合诗歌题目、作者、注释、诗句,整体理解诗歌内容,重点分析指定句子,组织答案。诗歌翻译:画作望去,满眼都是长江水,山体苍翠。 万里江山,如今都在尺牍之间。白云飘荡在傍晚的树木上空。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结合苏轼说过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即这幅画包含着丰富的诗意,只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从而表达对画家画的高度赞美之情。许道宁,北宋

高三复习-古诗鉴赏公开课教案.

高三复习·古代诗歌阅读指导(一)公开课教案 时间:2015年3月27日星期五上午第四节地点:高三(6)班 一、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了解古代诗歌的句法;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艺术魅力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先讲授例题,再由学生做练习,后由教师讲评;重视学生限时解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古诗阅读的信心,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二、教学重点 1、读懂诗句 2、作答有法 三、教学难点 1、跳过不易理解的字词,整体把握诗歌的内容和感情。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读懂诗句要领: 1、不能把诗句当做现代汉语的句子来理解。 2、意象的组合,跳跃式的,为了押韵、对仗的需要,可调整语序; 3、划分节奏:音节或意义;五言23 七言223 2212 2221 读懂诗歌要领: 1、读懂诗句 2、看懂题目 3、抓住表达感情的字眼,即“诗眼”。 4、结合注解 (二)理解诗句 1、讲解例子: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2、限时理解诗句并讲评(2分钟) 2012年高考题:(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望江南 [宋]李纲 江上雪,独立钓鱼翁。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①空。图画若为工。云水暮,归去远烟中。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欢笑有儿童。(选自《御选历代诗余》卷二十五) [注]①玉花:喻雪花。 (三)分析高考考点 《课程标准》“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考试说明》鉴赏评价:能力层级D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四)学生限时做题并讲评(每题6分钟) 1、2013年高考题:古代诗歌阅读(6分) 送何遁山人归蜀 【宋】梅尧臣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远壑杜鹃①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 【注】①杜鹃,又名子规。②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

《诗歌鉴赏专题之炼句》教学设计21

《诗歌鉴赏专题之炼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炼句”的基本内涵及其在诗歌鉴赏中的重要作用。 2、掌握炼句题的解题思路和结题技巧。 3、能运用炼句的相关知识赏析诗歌作品。 学情分析: 通过本次月考对于学生炼句专题解题能力的考查,我们发现学生对于这种综合性较强的题目的掌握情况是非常差的,尤其是平行班,均分只有0.8分。 教学设想: 纵向设计。以学案为主体,以解题思路为主线,从诗歌句意的解读,形象的赏析,手法的探究,情感的理解以及语言的揣摩这几点启发学生的答题思路,并通过课堂训练规范学生答题步骤。 教学重难点: 理解句意,探究手法。 教学准备: 制作《诗歌鉴赏炼句专题学案》,要求学生提前完成对于相关知识的回顾,同时完成课前练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两首诗的颔联都是对白海棠的描摹,你更喜欢哪一联?请说明你的理由。 咏白海棠其二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宜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咏白海棠其四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由学生作答,教师点评。) 师明确:这两首诗选自《红楼梦》第三十七回,第一首为薛宝钗所作,第二首为林黛玉所作。单从颔联而言,两首诗都着力于展现海棠花之洁白高洁,其中薛诗使用了倒装、衬托的手法,林诗使用了拟人衬托的手法,二者各具其妙。从这两首诗中我们不难发现,古人精于炼句,这也便是我们这堂课所针对的主要内容。 二、题型解读 “炼句三问” 1、什么是“炼句”? 炼句对于诗人而言,是对于诗句的反复雕琢;对于读者而言,是对于所赏析诗句的反复把玩、咂摸。 2、炼什么? 炼句意,炼形象,炼手法,炼情感,炼语言。 3、怎么炼?

《如何读懂诗歌》公开课教案

《如何读懂诗歌》公开课教案 开课人:魏金梅开课时间:2011-12-6 班级:高三9班 【教学目标】学习读懂诗歌的方法,帮助学生找到解读诗歌的钥匙 【教学方法】讲析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诗歌鉴赏三步走(能读懂——会鉴赏——精表达) 读懂是知识的综合运用,读懂是鉴赏和表述的基础,读不懂诗歌成为诗歌鉴赏的拦路虎。 二、怎样才算读懂? 1、明白表层意思 能翻译出大意:时间、地点、人物、景物、事情 2、领会深层意思 写出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 3、试试身手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08高考卷) 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① [注] ①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反用《楚辞·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句意。意谓任凭它春芳消散,王孙也可以久留,因为秋色同样迷人,使人留恋。王孙:原指贵族子弟,后来也泛指隐居的人,此处指诗人自己。 1、梳理诗歌大意。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方法指导 (一)如何理解理解诗歌浅层含义 1、填充内容——诗中省略的主语、宾语、状语、过渡语等要用想象和联想去填补诗人 留下的空白。 2、调整语序——主谓倒装、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这一句就是因为格律的需要而做了倒装。 3、整合句意——前后连缀,大体翻译为意思相对完整的句子。 (二)如何领会深层意思? 联系信息,揣摩语言 (信息:题目、注释、诗人生平、典故;意象、意境、诗眼、首尾句等) 四、小结诗歌鉴赏的步骤 五、综合练习 月上瓜洲 南徐多景楼作张辑(南宋) 江头又见新秋,几多愁?塞草连天何处是神州?英雄恨,古今泪,水东流。 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 【注】南徐,古州名,在今江苏省。多景楼,南徐胜迹。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有心报国却又报国无门的忧愤、失望之情;迫于无奈只能逍遥江海的抑郁孤独、无可奈何之情。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诗歌鉴赏之炼句》教学设计

诗歌鉴赏之炼句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 能够找出诗句中精炼的句子。 2 结合诗句分析精炼句子。 3 记住答题步骤学会答题。 二: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阅读课本,结合文字资料掌握有关鉴赏炼句的命题方式和解题策略。 ②通过自主学习,并结合课本中给出的练习题,组内讨论、组间质疑,寻求最实用有效的方法。 ③通过对应的练习,进行强化训练。 学习过程: 一、往事可堪回首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玉楼春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hú]皱波纹迎客棹[zhào]。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注:縠[hú]皱,绉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 【提问】“红杏枝头春意闹”是千古名句,有人说著一“闹”字而

境界全出,请说说你的理解。 二、送你一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三、小试牛刀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初见嵩山 张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 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9.“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 四、答题模式 五、巩固提升 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骤雨 [宋]华岳 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 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 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溪北。 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 ——据文渊阁《四库全书》 请结合全诗,赏析“雨势骤晴山又绿”一句。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4题。

诗歌鉴赏之炼字 公开课教案

高考古诗词鉴赏之炼字专题(只需一字,尽得风流) 教学目标: 1.了解高考诗歌鉴赏题的设题角度中的炼字方面的考查; 2.通过讲解和练习,归纳积累解答此类问题的方法; 3.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教学方法: 精选习题,归纳总结,掌握运用。 课前作业: 过香积寺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问: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在进入今天的学习内容前,我们先来看几句诗。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卢延让《苦吟》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题诗后》 求得一字稳,耐得半宵寒。——顾文炜《苦吟》 大家看看这些句子向我们传达了一些什么信息?(学生可能会出现的:古人特别在意诗歌语句的锤炼,对个别词特别在意。)大家说得都没错。古人作诗特别讲究炼字,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锤炼语言的佳话。既然讲到炼字,何为炼字?我们来看下投影。 【PPT】何为炼字 所谓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的锤炼推敲和创造性的搭配,使所用的字词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这种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方法,就叫做炼字。 炼字可以使“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沈德潜)” 二、寻 了解了炼字的概念之后,现在我们来看一些诗句,请大家找出诗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字。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木兰花》宋祁)动词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形容词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齐己《早梅》)数量词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颜色色活用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颜色词 根据这些诗句以及你的做题经验,在做炼字题时我们要重点关注哪些类型的词呢?(让学生七嘴八舌地说,教师再呈现PPT整理) 老师做了一个整理。 PPT1.重点关照动词 2.关注修饰语(形容词为主、兼顾副词和数词) 3.关注词的特殊用法(词类的活用) 副词:“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三、品 对我们解题来说,光知道哪个字是最精炼传神的,仅仅是个开始。接下去的答题才是关键。下面让我们来看下昨天的作业,分值为6分。投影上有我们四个同学的典型答案。大家看看能给几分,要说得出原因。(PPT展示出)(PPT展示的答案类型可能有①2分分析不充分情感理解错误②4分缺手法、啰嗦③5分缺通感分析将错误部分在每句后面标注出。) 这几个答案总有一些缺憾,都是不了解答题步骤造成的。根据正确答案和做题经验来概括答题要领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请大家根据正确答案归纳出炼字题的答题步骤。写在自己的作业本上。同桌进行交流。(3min)教师请一位同学回答,并板书。 答案:答案:两个字分别是“咽”、“冷”。(1分) “咽”运用拟人手法,描述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人呜咽之声。(2分)

2019届诗歌鉴赏之客观题学案(教师版)

2019届诗歌鉴赏客观题一轮复习之命题角度与应对策略学案 一、2018年高考大纲对诗歌鉴赏的要求和情况分析: 高考诗词鉴赏考纲: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②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鉴赏古代诗歌考点:1、鉴赏形象—人物、景物、事物 2、赏析语言—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 3、鉴赏表达技巧—表达方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正侧结合、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视听结合、点面结合),表现手法(衬托、对比、象征、比兴、用典),修辞手法(比 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等),构思技巧(以小见大、抑扬、托物言志、卒章显志 等) 4、理解诗歌内容—背景、题材、作者 5、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 复习存在的问题:1、读不懂诗(最大问题)2、审不准题,弄不清楚考点3、判断不准易错点 题型的变化:诗歌鉴赏的考查内容由之前的两道主观题,变成选择题加主观题。 考查侧重点的变化: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鉴赏能力到注重在理解的基础上的鉴赏。 二、回顾高考真题,探究命题角度 1.【新课标I卷】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B )( E ) 礼部贡院进士就试(宋·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表现手法、情感态度)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语句理解)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语句理解)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语句理解)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情感态度) 提示:请同学们在每个选项后面的写出该选项的命题角度 (2018?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野歌 李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 A. 弯弓射鸿,麻衣冲锋、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形象分析、情感态度) B. 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词语解释、情感态度) C. 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物象比较) D. 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表达方式) 提示:请同学们在每个选项后面的写出该选项的命题角度 【命题角度小结】命题范围:局部赏析和整体赏析。 命题角度:①内容理解②情感态度③表达技巧④语言赏析(炼字、炼句) 三、常见命题角度归纳与应对策略 (一)内容理解方面: 2.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题李凝幽居(唐·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