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历史必修一】31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解析版)

【高考历史必修一】31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解析版)

【高考历史必修一】31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解析版)
【高考历史必修一】31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解析版)

易错易混点31、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错因归纳: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时间、中心、批判对象、指导思想、主要领域、影响区分不清。

释疑解惑

真题突破

1.(2019·天津高考·4)文艺复兴时期,很多画家以希腊神话中的情节为素材进行创作。在描绘天神宙斯用一阵“黄金雨”吸引人们时,意大利威尼斯画派的代表人物提香直接用从天而降的一枚枚金币来表现。提香的这一表现方式( )

A.带有画家生活环境的烙印 B.突出了文艺复兴的精神实质

C.附和了教会宣扬的道德观 D.体现了神韵写意的绘画风格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十四五世纪,意大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新兴的资产阶级主张追求现世的享乐,表现在威尼斯画派代表提香身上就是“直接用从天而降的一枚枚金币”来

进行创作,这种创作方法是受到了其生活环境的影响,故选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的精神实质是人文主义,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不能“直接用从天而降的一枚枚金币来表现”,排除B项;通过题干中“提香直接用从天而降的一枚枚金币来表现”,这反映出其否定教会所宣扬的道德观,排除C项;通过所学知识可知,神韵写意属于中国画的特征,排除D项。

2.(2019·江苏高考·15)美国学者约翰·梅里曼认为,古罗马诗人维吉尔长篇史诗《埃涅阿斯纪》的主人公埃涅阿斯是罗马公民理想人格的典范,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对此进行神学解读,他们将埃涅阿斯的旅程诠释成基督徒的灵魂之旅。由此可见,人文主义者( ) A.推崇罗马神权统治 B.利用宗教表达诉求

C.否定天主教会教义 D.主张灵魂自我救赎

【答案】B

【解析】“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对此进行神学解读,他们将埃涅阿斯的旅程诠释成基督徒的灵魂之旅”表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利用宗教表达诉求,故B项正确;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是反对罗马神权统治,故A项错误;否定天主教会教义是宗教改革的内容,不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内容,故C项错误;主张灵魂自我救赎是宗教改革的内容,不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内容,故D项错误。

3.(2019.4·浙江高考·18)高举着“人文主义”旗帜,有人说:“人是能够从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有

人说:“我创造了我自己。”还有人说:“我几乎愿意再年轻几岁,这是因为我相信在最近的将来一个黄金时代就要来临。”上述言论旨在表达( )

A.人开始从神灵和自然的控制下觉醒

B.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C.把人从专制和等级的藩篱中解放出来

D.依靠情感恢复人类本善的天性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人是能够从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我创造了我自己”,是人理性的一种体现,使人逐渐从宗教神学束缚中摆脱出来,故选B项;材料不能确定为人类从神灵和自然的控制下开始觉醒的标志,排除A项;专制等级更多强调外在的束缚,“从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我创造了我自己”,更多强调精神领域的束缚,排除C项;材料的主旨是人文主义及人性的解放,非本性的善恶排除D项。

4.(2018.4·浙江高考·19)针对中世纪经院哲学家推崇教会文本的权威,崇拜圣徒,有学者批判道:他们“轻视人的本质,不知道我们生下来是为了什么、我们从哪里来又要往哪里去”。这反映了该学者主张( )

A.人性解放 B.政治启蒙 C.禁欲主义 D.与上帝对话

【答案】A

【解析】该学者批评教会“轻视人的本质”,肯定人的价值,体现出人性的解放,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该学者的政治观点,故B项错误;该学者批评教会“轻视人的本质”,反对禁欲主义,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出该学者反对教会的禁欲主义,与主张与上帝对话无关,故D项错误。

5.(2018·江苏高考·15)谚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情绪。“神父的口袋最深”“离罗马越近,基督徒越坏”是16世纪德国社会中流行的谚语。这些谚语( )

A.改变人们对上帝的虔诚信仰 B.引发欧洲首次思想解放运动

C.反映人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 D.深受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影响

【答案】C

【解析】1517年,罗马教皇以筹资修缮教堂为名,出售赎罪券,马丁·路德在当地教堂门口贴出了著名的“九十五条论纲”,列举兜售赎罪券的种种谎谬,从此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材料中“离罗马越近,基督徒越坏”表明民众开始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但非不信仰上帝,故A项错误;近代欧洲首次思想解放运动是文艺复兴,而材料中“16世纪德国社会中流行的谚语”反映了宗教改革运动,故B项错误;1517年,马丁·路德在德意志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与材料中“16世纪德国社会中流行的谚语”“神父的口袋最深”“离罗马越近,基督徒越坏”相符,故C项正确;17世纪时,英国出现了早期启蒙思想,18世纪中叶,法国涌现出了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一大批启蒙思想家,推动启蒙运动进入高潮,与材料中“16世纪”不符,故D项错误。

6.(2017年天津卷3).马丁·路德反对罗马教廷,宣扬因信仰而得救。他倡导的改革运动得到农民、手工工匠、下层僧侣的支持,推动了宗教民族主义的发展。王公贵族为扩大自身政治权力,也纷纷建立其辖区官方教会。这主要说明宗教改革( )

A.使社会各阶层有了共同目标 B.扩大了世俗贵族权力

C.有利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D.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

【答案】D

【解析】从材料“王公贵族为扩大自身政治权力,也纷纷建立其辖区官方教会”,可知与马丁路德反对罗马教廷压迫,维护信仰自由的目标不同,因而社会各阶层有了共同目标表述不够准确,故A项错误;材料不仅体现了贵族政治权力扩大,也体现了广大农民、手工业者和下层僧侣的宗教改革要求,扩大了世俗贵族权力不是对材料的全面概括,故B项错误;宗教改革对于促进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有积极作用,但材料中没有体现与民族国家形成相关的王权加强,民族意识产生等内容,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出从农民、手工业者、下层僧侣到王公贵族都支持了宗教改革,可知材料的主旨是宗教改革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故D项正确。7.(2016·海南单科·11)英国天主教神甫威廉·廷得尔因希望英国教徒可以自由阅读《圣经》而将其翻译成英文,结果于1524年被控有异端嫌疑,被迫流亡。由此可知,他( ) A.维护教皇权威 B.主张圣像崇拜 C.倡导信仰自由 D.支持宗教改革

【答案】D

【解析】由“希望英国教徒可以自由阅读《圣经》”可知,他反对教皇单独解释《圣经》,故A项错误;四五世纪时,圣像崇拜完成了对文化程度较低的一般民众的宗教教育,这对于基督教的广泛传播功不可没,到7世纪时,圣像已经普遍进入普通教堂和一般信徒家中,十字架、福音书、圣物和圣像等组成了一个象征体系,把以神有关的东西神圣化,与自由阅读的作法不符,故B项错误;题中只是谈到能自由阅读圣经,是对信仰的强化,故C项错误;由“自由阅读《圣经》”,主张自己亲自与上帝沟通,与宗教改革的精神相符,故D项正确。8.(2015·北京文综·20)1521年,德国维登堡一家作坊印制了很多幅对帧木板画。其中一幅的左侧是基督跪在地上为门徒洗脚;右侧是高高在上的教皇伸出脚让跪在地上的信徒亲吻。这幅画意在( )

A.抨击罗马教廷B.推销“赎罪券”

C.反对宗教改革D.倡导宗教宽容

【答案】A

【解析】1517年,德国马丁路德发起宗教改革,反对罗马天主教会,材料中1521年的对帧木板画形成强烈对比,基督跪在地上为门徒洗脚,尊重门徒,而教皇伸出脚让跪在地上的信徒亲吻,说明教皇高高在上欺压门徒,可见这幅画目的是抨击罗马教廷,故A项正确;材料与“赎罪券”无关,故B项错误;这幅画意在提倡宗教改革,故C项错误;材料中的对帧木板画以强烈的对比宣传宗教改革,而不是倡导宗教宽容,故D项错误。

体现,故D项正确。

9.(2015·山东文综·20)“这是一场人类相信自己有能力驾驭自然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完善

自身的世俗运动。”这场运动是( )

A.实现人类自我觉醒的文艺复兴B.摆脱天主教会控制的宗教改革

C.揭开宇宙运行规律的科学革命D.规划人类理性王国的启蒙运动

【答案】D

【解析】文艺复兴时期人类并没有能力驾驭自然,是要拜托宗教神学的束缚,追求人性的自由,故A项错误;宗教改革时期也没有能力驾驭自然,它追求的是宗教信仰中要靠自己,体现人在宗教信仰中的作用,提出信仰的就,并不能驾驭自然,故B项错误;揭开宇宙运行规律的科学革命的应该是天文学革命,但并不能体现人对自然的驾驭能力,故C项错误;启蒙运动,提出科学、民主、法制等主张既体现了对人类社会的驾驭能力又体现了对自然的驾驭能力,故D项正确。

10.(2018·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33)18世纪前半期的法国,先前往来于凡尔赛宫的思想家、文学家、戏剧家们,开始热衷于参加沙龙聚会,讨论的话题广泛,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信仰和礼仪,思想极为活跃,上流社会不少人也乐于资助他们。这表明( )

A.启蒙思想逐渐流行B.宫廷文化普及到民间

C.专制主义已经衰落D.贵族与平民趋于平等

【答案】A

【解析】材料中18世纪前半期的法国,知识分子通过沙龙聚会的形式,纷纷发表各自的见解,宣传“科学”“自由”和“平等”的思想,启蒙思想逐渐流行,故A项正确;材料沙龙讨论社会问题,而非传承宫廷文化,故B项错误;材料18世纪前半期,法国仍然存在封建王朝统治下,专制主义还未衰落,故C项错误;材料只反映出沙龙聚会促进启蒙思想传播,没有反映出贵族与平民地位的变化,故D项错误。

11.(2016·江苏单科·15)某学者认为:他们摆脱了对上帝的恐惧,但是仍然对神表现出尊敬的态度。他们嘲笑六天创造世界的观念,但是仍然相信宇宙是上帝按照理性计划设计的完美结合的机器,是人类水久居住的场所。“他们”是( )

A.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家 B.宗教改革的发起者

C.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 D.进化理论的倡导者

【答案】C

【解析】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家主要是通过文学的形式对教会和贵族的虚伪进行猛烈批判,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指导思想是人文主义,与材料“但是仍然相信宇宙是上帝按照理性计划涉及的完美结合的机器”强调理性不符,故A项错误;宗教改革的倡导者主要是打击天主

教会的神权统治,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传播和发展文艺复兴以来复苏了的人文主义,与材料强调理性主义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他们摆脱了对上帝的恐惧,……但是仍然相信宇宙是上帝按照理性计划涉及的完美结合的机器”反映了启蒙运动期间反对教权主义和倡导理性主义的思想,故C项正确;进化理论的倡导者有力地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与材料“但是仍然相信宇宙是上帝按照理性计划涉及的完美结合的机器”内容不符,故D项错误。

模拟突破

1.(2019·陕西渭南模拟)文艺复兴中的艺术把握了人文主义的精髓,提出了愈完善就愈接近自然的基本原则,艺术中细致入微的观察,以及为精确观察而进行的实验、透视法所带动的数学方法的兴起,促进了观察实验与数学方法的各自发展,并将二者相结合。这说明( )

A.文艺复兴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建立

B.文艺复兴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建立

C.近代科学是文艺复兴的有力武器

D.近代科学直接体现了对人的关怀

【答案】 B

【解析】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建立,故A项错误;题干表明在文艺复兴中人文主义的推动下,“观察实验与数学方法的各自发展,并将二者相结合”,说明文艺复兴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建立,故B项正确;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有力武器,故C项错误;近代科学不是直接体现了人文主义,它是通过一系列的科学与技术来体现对人的关心,故D 项错误。

2.(2018·山西大同模拟)文艺复兴时意大利政治思想家康帕内拉写有《太阳城》一书。书中的太阳城居民实行普遍的义务劳动,一切产品和财富均为公有,由公职人员分配。书中还提出劳动光荣,教育与劳动相结合的思想,主张对儿童进行普遍的社会教育。这些思想深刻影响了( )

A.理性主义思想

B.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C.浪漫主义思想

D.西方社会福利思想

【答案】B

【解析】康帕内拉思想一定程度反映了社会不公平的现象,体现了理想主义色彩,为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了借鉴,故B项正确。

3.伊拉斯谟在《愚人颂》中说:“如果生活中没有那种傻得可爱的感官快乐来调剂和平衡,那么……人生就是一个充满忧郁、单调乏味、令人讨厌、无法忍受和十分艰难的过程。”这表

明伊拉斯谟( )

A.反对社会不平等现象

B.宣扬了新兴资产阶级人生观

C.批判世俗的享乐主义

D.开启了追求理性人生的先河

【答案】B 

【解析】伊拉斯谟是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据“傻得可爱的感官快乐”可以看出,人文主义者追求人性、反对神性,追求现世的快乐和幸福,反对基督教的神学束缚,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故B项正确;反对社会不平等现象的是启蒙运动,故A项错误;文艺复兴追求世俗享乐主义,故C项错误;材料并非强调理性,也无法看出是“先河”,故D项错误。

4.“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两者反对天主教会腐败、特权的主要目标虽基本一致,但内涵和影响有别,两者互有促进,有先后之序。”可见两者的主要历史作用在于( )

A.改变了西方社会的宗教信仰

B.强化天主教会的世俗权威

C.在不同领域打破旧的精神枷锁

D.构想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架构

【答案】C

【解析】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并没有改变西方社会的宗教信仰,A项错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反对天主教会,弱化了天主教会的世俗权威,B项错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是在思想文化领域和宗教领域打破旧的精神枷锁,C项正确;构想资本主义社会政治架构的是启蒙运动,D项错误。

5.有学者指出:“文艺复兴说到底是阿尔卑斯山以南的富庶世界,尤其是意大利的一场华丽而感性的时髦风潮,宗教改革则是贫穷而道德严谨的北欧世界的一场质朴而深刻的思想革命。”该学者旨在强调( )

A.近代思想解放运动都具有地域性特征

B.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斗争对象不同

C.宗教改革更有利于推动现代化进程

D.部分人文主义者过分追求感官享受

【答案】C 

【解析】材料强调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发生地区的不同,这也反映出两者的一些差异。材料中说文艺复兴是“富庶世界……华丽而感性的时髦风潮”,说明文艺复兴仅仅局限于社会

的上层,而宗教改革则是贫穷而道德严谨的北欧世界的一场质朴而深刻的思想革命,说明宗教改革具有更为广泛的群众基础,更加有利于社会的变革,所以C项正确。A项错在“都”字上,材料只提及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不能代表所有的近代思想解放运动。B项错误,材料没有强调两者的斗争对象的问题;D项说法材料没有体现。

6.1517年,传教士马丁·路德揭破赎罪券的欺诈,宗教改革像野火一样烧遍欧洲,教徒自读白话文《圣经》,直接跟上帝交谈,不要教会做中介。材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 )

A.否定信仰上帝

B.主张废除教阶制与宗教仪式

C.挑战教会权威

D.极力宣扬《圣经》的至高无上

【答案】C 

【解析】传教士马丁·路德揭破赎罪券的欺诈,由此引发了宗教改革,宗教改革的主张是“教徒自读白话文《圣经》,直接跟上帝交谈,不要教会做中介”,这就能说明教徒还是信仰上帝的,但是却不需要教会作为中介的力量,挑战了教会的权威,故A项错误,C项符合题意;题干没有体现教阶和宗教仪式的问题,也没有极力宣扬《圣经》的地位问题,只是在贬低教会的地位,故排除B、D两项。

7.(2019·湖北荆州名校联考)某思想家指出,那些现今不可一世号称为教皇、主教、神父的人,在圣经里不过是被称为“执事”“仆人”“管家”,其实他们原是应以传道服侍人的,将基督的信仰与信徒的自由教导人的。该思想家最有可能是( )

A.古希腊的智者

B.14世纪的人文主义者

C.16世纪的宗教改革家

D.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

【答案】C

【解析】材料中“那些现今不可一世号称为教皇、主教、神父的人,在圣经里不过是被称为‘执事’‘仆人’‘管家’”,可见思想家对教皇等权威不满,与宗教改革思想相似,故C 项正确。

8.(2019·河南中原名校质量考评)下面两张图片是1475~1600年间德国大学学生修读专业统计图。据此可知( )

(左图为新教大学,右图为天主教大学。实线为世俗专业,虚线为神学专业)

A.德国宗教改革成效最为显著

B.天主教的垄断地位受到冲击

C.宗教改革影响学生专业选择

D.世俗文化引导社会发展潮流

【答案】 C

【解析】据材料图表不难看出,以1517年的宗教改革为契机,学生的专业选择在世俗专业和神学专业出现急剧变化。不论是新教大学还是天主教大学,世俗专业超过神学专业,故选C。

9.但丁在《论世界帝国》书中指出,公民不为他们的代表而存在,百姓也不为他们的国王而存在;相反,代表倒是为公民而存在,国王也是为百姓而存在。材料反映出但丁( ) A.鼓励公民追求生存自由

B.重视公民的政治权利

C.驳斥了“民贵君轻”思想

D.主张恢复人的自然权利

【答案】B

【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但丁认为,公民不为他们的代表而存在,代表为公民而存在,这反映出但丁重视公民的政治权利,故选B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鼓励公民追求生存自由,故A项排除;C项明显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主张恢复人的自然权利,故D项排除。10.从伏尔泰的自由和法制、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卢梭的人民主权到康德的道德有限理论,这些观点( )

A.来源于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践

B.构建了系统的民主思想体系

C.没有解决民主制度的运作问题

D.实现了德治和法治的统一

【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法国启蒙运动的思想家的主张,这些是新兴资产阶级在思想上的体现,不是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践,故A项错误;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从不同角度论证资本主义社会

的基本原则,因此构成了系统的民主思想体系,故B项正确;材料中提出的三权分立、人民主权为资本主义社会提出了基本的运作模式,故C项错误;材料中并未体现出德治的要求,故D项错误。

11.(2019·山东滨州模拟)孟德斯鸠在其出版的《罗马盛衰原因论》中认为,共和时期的罗马之所以强盛,是因为当时的罗马公民享有政治权利,人人都是国家的主人翁,具有爱国家、爱荣誉、爱自由的美德。据此可知,该篇文章的主旨是( )

A.为阐发启蒙思想寻找历史渊源

B.赞美罗马共和制度诸多优点

C.研究不同政体产生的不同影响

D.为法国大革命奠定理论基础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孟德斯鸠属于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根据题目中“共和时期的罗马之所以强盛,是因为当时的罗马公民享有政治权利”得出:为阐发启蒙思想寻找历史渊源,故A项正确。

12.(2019·辽宁重点高中调研)法国大革命期间,启蒙思想家孔多塞认为:“财产的累积不能以牺牲穷人的利益为代价。”政治家罗伯斯庇尔认为:“自由应以不妨碍他人的权利为限,主张将自由原则应用到财产上。”这些主张( )

A.坚持自由平等的指导思想

B.维护财产私有与自由原则

C.有利于社会的公平与公正

D.树立财富平等的革命目标

【答案】C

【解析】 据材料“财产的累积不能以牺牲穷人的利益为代价”、“自由应以不妨碍他人的权利为限”,自由与平等的理念有利于推动社会的公平公正,故C项正确。

13.(2019·湖南师大附中模拟卷)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强调,“在国家之中,并没有任何根本法是不能予以废除的。即使是社会公约也不例外;因为如果全体公民集合起来一致同意破坏这个公约的话,那么我们就不能怀疑这个公约之被破坏乃是非常合法的”。对该观点判断错误的是( )

A.实际体现了“社会契约”思想

B.即将引起社会秩序的混乱

C.阐述了“不断革命”的合理性

D.有可能导致多数人的暴政

【答案】B

【解析】 材料中提及全体公民一致同意破坏公约,但时机和方式并非只有一种,如果当时全体公民认同公约而暂不废除或者都同意废除而和平过渡的话,就不会引起社会秩序的混乱,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

2020年高考历史易错易混突破专题31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附答案解析】

易错易混点31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错因归纳: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时间、中心、批判对象、指导思想、主要领域、影响区分不清。 释疑解惑 真题突破 1.(2019·天津高考·4)文艺复兴时期,很多画家以希腊神话中的情节为素材进行创作。在描绘天神宙斯用一阵“黄金雨”吸引人们时,意大利威尼斯画派的代表人物提香直接用从天而降的一枚枚金币来表现。提香的这一表现方式( ) A.带有画家生活环境的烙印 B.突出了文艺复兴的精神实质 C.附和了教会宣扬的道德观 D.体现了神韵写意的绘画风格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十四五世纪,意大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新兴的资产阶级主张追求现世的享乐,表现在威尼斯画派代表提香身上就是“直接用从天而降的一枚枚金币”来 进行创作,这种创作方法是受到了其生活环境的影响,故选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的精神实质是人文主义,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不能“直接用从天而降的一枚枚金币来表现”,排除B项;通过题干中“提香直接用从天而降的一枚枚金币来表现”,这反映出其否定教会所宣扬的道德观,排除C项;通过所学知识可知,神韵写意属于中

国画的特征,排除D项。 2.(2019·江苏高考·15)美国学者约翰·梅里曼认为,古罗马诗人维吉尔长篇史诗《埃涅阿斯纪》的主人公埃涅阿斯是罗马公民理想人格的典范,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对此进行神学解读,他们将埃涅阿斯的旅程诠释成基督徒的灵魂之旅。由此可见,人文主义者( ) A.推崇罗马神权统治 B.利用宗教表达诉求 C.否定天主教会教义 D.主张灵魂自我救赎 【答案】B 【解析】“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对此进行神学解读,他们将埃涅阿斯的旅程诠释成基督徒的灵魂之旅”表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利用宗教表达诉求,故B项正确;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是反对罗马神权统治,故A项错误;否定天主教会教义是宗教改革的内容,不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内容,故C项错误;主张灵魂自我救赎是宗教改革的内容,不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内容,故D项错误。 3.(2019.4·浙江高考·18)高举着“人文主义”旗帜,有人说:“人是能够从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有 人说:“我创造了我自己。”还有人说:“我几乎愿意再年轻几岁,这是因为我相信在最近的将来一个黄金时代就要来临。”上述言论旨在表达( ) A.人开始从神灵和自然的控制下觉醒 B.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C.把人从专制和等级的藩篱中解放出来 D.依靠情感恢复人类本善的天性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人是能够从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我创造了我自己”,是人理性的一种体现,使人逐渐从宗教神学束缚中摆脱出来,故选B项;材料不能确定为人类从神灵和自然的控制下开始觉醒的标志,排除A项;专制等级更多强调外在的束缚,“从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我创造了我自己”,更多强调精神领域的束缚,排除C项;材料的主旨是人文主义及人性的解放,非本性的善恶排除D项。 4.(2018.4·浙江高考·19)针对中世纪经院哲学家推崇教会文本的权威,崇拜圣徒,有学者批判道:他们“轻视人的本质,不知道我们生下来是为了什么、我们从哪里来又要往哪里去”。这反映了该学者主张( ) A.人性解放 B.政治启蒙 C.禁欲主义 D.与上帝对话 【答案】A 【解析】该学者批评教会“轻视人的本质”,肯定人的价值,体现出人性的解放,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该学者的政治观点,故B项错误;该学者批评教会“轻视人的本质”,反对禁欲主义,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出该学者反对教会的禁欲主义,与主张与上帝对话无关,故D项错误。

宗教改革

16 世纪欧洲的瑞士、法、英以及东欧和北欧诸国,继德国之后,也都发生了宗教改革运动。这一运 动表面上是反抗天主教会与罗马教皇的专横特权和腐化贪婪,实际是反抗当时封建社会制度的政治斗争。由于各国的历史背景有别,因而宗教改革的主力、进程、特点和结果也不尽相同。 瑞士慈温利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 乌尔利希?6?1慈温利(1484~1531 年)出身于瑞士的富裕农民家庭。先后就学于伯尔尼及维也纳大学和巴塞尔大学,受到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1506 年他任瑞士格拉乌斯州教区天主教会神父。 1516 年起,他开始宣传宗教改革思想。1519 年初,慈温利在苏黎世大教堂传教,反对教皇在瑞士出售赎罪券,进而以《圣经》为信仰的唯一依据,否认教皇是上帝的代表,反对天主教会的教阶制、偶像崇拜、教士的斋戒和独身,以及教会的繁文缛节。慈温利主张宗教仪式中讲道比弥撒更重要,他利用讲道不断抨击时弊,反对雇佣兵制。1522 年,他与教皇公开决裂。苏黎世州政府支持慈温利的观点。在苏黎世1523 年1 月、10 月及1524 年1 月的三次宗教问题大辩论中,慈温利的新教主张《六十七条目》得到肯定。苏黎世等一批城市州成为瑞士的新教州。 慈温利重理性、好批判,观点比路德的更为激进。他在《论真假宗教》(1525 年)一文中进一步发挥了宗教主张。他认为,路德所坚持的圣餐中基督身体的“临在说”(即基督与酒、饼溶合并存)乃是天主教迷信的残余。慈温利主张新教会实行共和制,反对依赖诸侯,要用方言读《祈祷术》,解散修道院。在慈温利宗教改革的推动下,瑞士一些新教城市州宣布脱离罗马教廷的统治。但坚持天主教的各州与奥地利政府联合,反对新教改革,于是内战爆发。1531 年10 月11 日在卡佩尔战役中,慈温利阵亡。瑞士德语区的宗教改革受到重挫。瑞士的宗教改革运动,经加尔文在日内瓦反对旧教的斗争和创建加尔文教,才又重振和发展起来。 约翰?6?1加尔文(1509~1564 年)出生于法国,他在巴黎时受到路德教影响,由于新教徒遭受法国政府迫害,流亡到瑞士。1536 年,加尔文发表了《基督教信仰典范》一文,对新教原理作了系统的阐述。加尔文像路德一样,主张“信仰得救”,建立“廉俭教会”,但比路德更为激进,更能充

文艺复兴和思想启蒙运动比较

文艺复兴和思想启蒙运动比较 一.相同点 1.都是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在社会意识形态的反映 2.都属于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二.不同点 1.背景不同: 文艺复兴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物(简单协作时期),资产阶级力量较弱。 启蒙运动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手工工场时期),资产阶级力量较强。 2.批判对象不同: 文艺复兴:天主教神学世界观,不反对封建专制。 启蒙运动:专制主义、教权主义、等级制度,反对封建专制。 3.内容不同: 文艺复兴: 人文主义(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 启蒙运动:理性主义(提倡用思考和批判观察问题,解决问题) 4.运动范围不同: 文艺复兴:源于意大利,盛行于欧洲,不是世界范围。 启蒙运动:源于英国,盛行于欧洲,以法国为中心,世界范围。 5.形式不同: 文艺复兴:以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为外衣。 启蒙运动:提出无神论思想,公开向天主教神学挑战。 6.与近代科学关系不同: 文艺复兴: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近代科学是文艺复兴的最大后果。启蒙运动:在近代科学迅猛发展的前提下产生,近代科学是启蒙运动的前提。7.特点不同: 文艺复兴:没有描绘未来“理性王国”的蓝图。 启蒙运动:描绘了未来“理性王国”的蓝图。(最大的区别) 8.直接后果不同: 文艺复兴:没有为资本主义取得统治地位提供思想理论基础。 启蒙运动; 为资本主义取得统治地位提供思想理论基础。 主要内容:文艺复兴: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反对禁欲苦行,抨击教会腐败. 启蒙运动:理性;抨击教会的权威和迷信,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科学自由与平等;规划资本主义蓝图. 三、区别: 1.前者是人文主义;后者理性主义 2.矛头:前者指向封建神学;后者指向封建专制主义和等级制度; 3.作用:前者促进思想解放和近代科学产生;后者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动员,提供了理论基础。

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高考真题--答案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高考真题 1.欧洲某个时期崛起了一个富有的阶级,他们成为教会之外新的艺术资助人。于是,艺术家创作的重点转向宗教题材以外的、表达人物内心的肖像画。这里的“艺术家”是 A.文艺复兴时期画家B.19世纪现实主义画家 C.法国印象主义画家D.20世纪现代主义画家 【答案】A 2.某学者评价启蒙运动说:“‘进步’实际上已经成为哲学家的一种意识形态,他们坚信自然科学将会让人类更有力地支配整个世界,而人类理性则引领每个人走向自由,并建立起一个繁荣、公正、平等的社会。”引文所想表达的深层含义是 A.理性思考引领社会进步B.哲学意识支配世界繁荣 C.近代科学追求王权公平D.启蒙运动倡导阶级平等 【答案】A 3.孟德斯鸠认为,共和政体是全体人民或仅仅一部分人民握有最高权力的政体;君主政体是由单独一个人遵照固定的和确立了的法律执政;专制政体是按一个人的意志行使权力。 他主张实行的政体是 A.民主共和B.贵族共和C.君主立宪D.君主专制 【答案】C 4.法国史学家托克维尔在论述法国大革命曾指出:“人们应当预见,大革命不是由某些集体事件引导,而是由一些抽象的原则和普遍的理论所引导。”“抽象的原则和普遍的理论”主要是指 A.君权神授 B.基督教思想 C.启蒙思想 D.马克思主义 【答案】C 5.启蒙运动主要是一场知识分子运动,但是启蒙知识分子的活动并不局限于书斋,而是具有空前的公共性。他们依靠各种社会文化机制,展开广泛的交流活动。能够支持这一说法的是,在当时的欧洲() ①社会名流和知识精英经常组织学术聚会②许多国家建立了科学院和学术社团组织③一些大学成为研究和传播新思想的重镇④各国学者著书立说享有同样的出版自由 A.①②③B.①②④

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

学案26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 【课程标准】 1.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2.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知识整合】 一、宗教改革 1.马丁·路德与《九十五条论纲》 (1)原因:①经济上,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②思想上,______________以后,各国的____________思想十分活跃。③天主教会对德意志的压榨十分严重,激起人们不满。(2)序幕:1517年,教皇兜售赎罪券,马丁·路德张贴《___________________》,要求公开辩论赎罪券的问题。 (3)主张:____________,主张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不能靠善功、圣礼和神职人员。 (4)性质: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是一场_________________的社会、思想改革运动。 (5)影响:宗教改革运动在______拉开了序幕;新教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三足鼎立的新局面。 2.独树一帜的加尔文 (1)原因:受__________________运动的影响。 (2)内容:出版《____________________》,提出人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以此反对天主教的等级观念,否定教皇统治人民的权力;提出_____________,这是加尔文宗教观的核心,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作辩护。 (3)影响:加尔文学说在西欧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广泛传播,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加尔文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意义他们以_______________的宗教观挑战以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为西欧社会的思想解放、为人类不断认识自己的历史写下了发人深省的一页。 【误区提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对待宗教态度的不同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反对的是封建的教会与宗教思想,并不是放弃基督教。文艺复兴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是对基督教禁欲主义的反叛;宗教改革是反对天主教会的宗教特权,提倡人的个性解放,把人从罗马天主教会的宗教枷锁中解脱出来,获得更多的个人自由。 二、启蒙运动 1.背景随着________________的不断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反对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的斗争也深入展开。 2.主要内容

文艺复兴运动与启蒙运动的异同

Two ideological liberation movements in European history Renaissance The Enlightenment Movement Differen--ces Period14th-17th century17th-18th century Birthplace Italy France Historical Background Italy’s rising urban economy;People were controlled by the Roman church authorities;Feudalism developed and strengthened. Capitalistic economy developed further;Feudal autocracy was strengthened by monarchies;Modern science advanced rapidly. Intellectual Origin Ancient Greek and Roman culture John Locke and Isaac Newton Ways European humanists thinkers and scholars had the aid of ancient Greek and Roman culture. The philosophes challenged the authority of Churches and feudalists openly. Emphasis Arts Ideology,politics Representatives Dante,Petrarch, Leonardo da Vinci Montesquieu,Voltaire, Rousseau Property The first bourgeois ideological liberation movement The second bourgeois ideological liberation movement Essence To reflect economic and political interests of the rising bourgeoisie To reflect economic and political interests of the developing and strengthening bourgeoisie Development From Italy the movement From France to the rest of

2020高考历史易错易混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解析版)

易错易混点31、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错因归纳: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时间、中心、批判对象、指导思想、主要领域、影响区分不清。 释疑解惑 真题突破 1.(2019·天津高考·4)文艺复兴时期,很多画家以希腊神话中的情节为素材进行创作。在描绘天神宙斯用一阵“黄金雨”吸引人们时,意大利威尼斯画派的代表人物提香直接用从天而降的一枚枚金币来表现。提香的这一表现方式( ) A.带有画家生活环境的烙印 B.突出了文艺复兴的精神实质 C.附和了教会宣扬的道德观 D.体现了神韵写意的绘画风格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十四五世纪,意大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新兴的资产阶级主张追求现世的享乐,表现在威尼斯画派代表提香身上就是“直接用从天而降的一枚枚金币”来

进行创作,这种创作方法是受到了其生活环境的影响,故选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的精神实质是人文主义,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不能“直接用从天而降的一枚枚金币来表现”,排除B项;通过题干中“提香直接用从天而降的一枚枚金币来表现”,这反映出其否定教会所宣扬的道德观,排除C项;通过所学知识可知,神韵写意属于中国画的特征,排除D项。 2.(2019·江苏高考·15)美国学者约翰·梅里曼认为,古罗马诗人维吉尔长篇史诗《埃涅阿斯纪》的主人公埃涅阿斯是罗马公民理想人格的典范,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对此进行神学解读,他们将埃涅阿斯的旅程诠释成基督徒的灵魂之旅。由此可见,人文主义者( ) A.推崇罗马神权统治 B.利用宗教表达诉求 C.否定天主教会教义 D.主张灵魂自我救赎 【答案】B 【解析】“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对此进行神学解读,他们将埃涅阿斯的旅程诠释成基督徒的灵魂之旅”表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利用宗教表达诉求,故B项正确;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是反对罗马神权统治,故A项错误;否定天主教会教义是宗教改革的内容,不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内容,故C项错误;主张灵魂自我救赎是宗教改革的内容,不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内容,故D项错误。 3.(2019.4·浙江高考·18)高举着“人文主义”旗帜,有人说:“人是能够从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有 人说:“我创造了我自己。”还有人说:“我几乎愿意再年轻几岁,这是因为我相信在最近的将来一个黄金时代就要来临。”上述言论旨在表达( ) A.人开始从神灵和自然的控制下觉醒 B.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C.把人从专制和等级的藩篱中解放出来 D.依靠情感恢复人类本善的天性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人是能够从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我创造了我自己”,是人理性的一种体现,使人逐渐从宗教神学束缚中摆脱出来,故选B项;材料不能确定为人类从神灵和自然的控制下开始觉醒的标志,排除A项;专制等级更多强调外在的束缚,“从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我创造了我自己”,更多强调精神领域的束缚,排除C项;材料的主旨是人文主义及人性的解放,非本性的善恶排除D项。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异同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异同山东成武二中历史组盛昌华274200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是欧洲历史上三件大事,但学生往往对此容易混淆。现将三者对比一下。 从背景上来看,三者都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都是西欧资本主义经济在思想意识领域里的反映。但文艺复兴是发生于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宗教改革是资本主义经济继续发展的产物,而启蒙运动时期是欧洲资本主义已经有了相当充分的发展。 从反对对象和宣传内容来看,三者都将矛头指向封建教会,指向封建主义,体现了人文精神,注重了人的价值。但侧重点不同:文艺复兴本质是热爱人和自然,把宗教放在次要地位,以人文主义为指导思想,反对基督教神学世界观,追求现世的幸福。宗教改革主要是反对天主教教会,但不反对宗教神学。它仍以来世观念为基础,将灵性置于物质之上,强调信仰和服从,承认和服从,承认神的存在,大都以“因信称义”为指导思想。而启蒙运动则更进一步,它高举理性的旗帜,旨在反对封建的王权、神权和特权,追求政治平等和经济自由。 从性质上来看,三者都是工场手工业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发动的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但不同的是,文艺复兴是刚刚兴起的资产阶级性质的人和人性从宗教蒙昧状态下的觉醒;宗教改革则是不但是在思想领域里的反封建的斗争,更是在宗教外衣下的新

兴资产阶级反对罗马天主教会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阶级的政治运动。而启蒙运动则是资本主义经济在继续发展过程中受到专制主义统治的阻碍后资产阶级一种公然的思想反抗和动员。 从形式上来看,文艺复兴借助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以“复兴”古典文化为名,宣扬资产阶级世界观;而宗教改革则是新兴资产阶级披着宗教外衣的一场反封建的社会运动。这两场运动都说明了当时欧洲资本主义发展还不充分,新兴资产阶级力量还不够强大。而启蒙运动则是一场资产阶级赤裸裸的、公开的反封建的斗争,不借助其它外衣,说明了当时欧洲资本主义已经有了相当大的发展。 从群众基础上来看,虽然都是新兴资产阶级领导和发动的,但文艺复兴是一场贵族运动,宗教改革是一场民众运动,启蒙运动则是一场资产阶级各阶层都参加的思想大动员运动。 从运动范围上来看,三者都席卷了整个欧洲,但起源地不同:文艺复兴兴起于意大利,宗教改革发端于德意志,启蒙运动起源于英国,高潮在法国。 从影响上来看,三者都严重冲击了旧的封建统统治秩序,给封建主义以不同程度的打击,都促进了思想的解放和启蒙,促进了西欧各国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世界意义。但不同的是,文艺复兴打击了宗教神学的精神统治,为近代自然科学和各种学术的发展清除了精神障碍,启导了欧洲范围内的宗教改革浪潮;而宗教改革则是打

第六章__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第六章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文艺复兴运动发生于14-16世纪。这一时期是资本主义在封建社会内部孕育、发生、发展和封建制度逐步解体的时期。这是一场新兴资产阶级反抗作为封建制度思想支柱的基督教统治的文化革命和思想革命。文艺复兴时期的时代内容主要表现为批判封建主义旧文化,发展资本主义新文化。但这一文化运动是以经济的新发展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为基础的。正是在西欧封建制度全面危机的形式下,爆发了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运动涉及文学、艺术、哲学、科学和教育等方面。作为文艺复兴运动指导思想的是通常所说的人文主义。人文主义世界观的基本特征是:歌颂世俗以蔑视天堂,标榜理性以取代神性;反对中世纪教会所宣扬的来世观念、禁欲主义、蒙昧主义,强调人是现世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要求文学艺术表现人的思想感情、科学为人生谋福利、教育发展人的个性,要求把人的思想、感情、智慧从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这种新的世界观,促使文学、艺术、科学、哲学都获得了新生,并生气勃勃地发展起来。这些新的哲学理论向反动的经院哲学体系发动了全面的挑战,沉重的打击了神学世界观,也倡导了一种新的方法论,为近代社会和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作为一场思想启蒙和解放运动,文艺复兴运动及其倡导的人文主义世界观对西欧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所有这一切经济的、政治的、思想的、文化的新成就与新的特征,都对这一时期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从而形成文艺复兴时期教育的新面貌与新特征。第一节人文主义教育一、人

文主义的主要观点: 1.提倡以“人”为中心,反对以“神”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地位、能力,反对绝对依赖和盲目信仰教会的教义和教规。 2.提倡个性自由和解放,反对宗教压抑和禁锢。 3.提倡现实幸福,肯定人是现实生活创造者和乐趣的享受者,反对禁欲主义和来世观念。 4.提倡古希腊身心既善且美的各谐教育,反对把肉体视为“灵魂的监狱”。 5.提倡学术,尊崇理性,以理性取代神性。二、人文主义对教育的影响 1.培养目标上,不再是仅为了培养神职人员以及宗教和神学的目的,而是(1)复兴了古典的培养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完人的教育理想。(2)培养懂得世俗学问,尤其是古代文化,有人道主义精神,有德行,能为社会进步而献身的人。(3)培养具有资产阶级事业家品质的,懂礼仪,身心健康,具有开拓精神的资产阶级绅士。 2.教育内容上:和学科成为教学主要内容,美育和体育得到复兴,关注自然科学的学习。 3.教育职能上,从训练、束缚自己服从上帝到使人更好地欣赏、创造和履行地位所赋予人的职责。 4.教育价值观上,重新发现人,重新确立人的地位,强调人性的高贵,复兴了古希腊的个人主义价值观。 5.教学方法上,兴起了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新的尝试和探索。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在课堂教学中,创立了运用实物和模型进行直观教学的方法,力图把教学从死记硬背的经院教育中解放出来。(2)重视户外学习和远足学习。(3)为了教学的便利,一些教师开始用本国语进行教学。 6.教育机构上,建立了新型机构,复兴了大学的改造和发展,推动了教育世俗化的进程。 7.道德教育上,原罪论开始解体,人道主义、

宗教改革

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 【课程标准】 知道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课标解读】 挑战教皇的权威:应掌握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加尔文《基督教原理》;人文主义的含义。 【考试大纲】 宗教改革 【知识梳理】 一、宗教改革运动 (一)兴起的背景: 1.文艺复兴运动及近代科学产生推动作用。文艺复兴中,人文主义者以人为中心的思想极大地冲击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天主教会的权威日益受到人们的怀疑。 2.天主教会的精神禁锢和腐败。中世纪的天主教会占据意识形态领域的统治地位,用神学理论为封建统治辩护,使封建制度神圣化,成为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15、16世纪,天主教会成了西欧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3.教会对四分五裂的德意志的压榨。16世纪的德意志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是受罗马天主教会压榨最严重的地区,被称为“教皇的奶牛”。于是民族矛盾、阶级压迫与宗教压迫交织在一起的德意志,便成了宗教改革的发源地。 4.导火线:1517年教皇兜售赎罪券。 (二)运动的性质(实质):是16世纪西欧各国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社会和思想改革运动,其实质是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 (三)重要代表: ★★一、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运动 1、导火线是1517年,教皇利奥十世在德意志兜售。 2、马丁·路德的改革(1)标志:1517年贴出著名的《_________》,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2)思想(主张):强调______的学说,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主张使人获得和 ,否定了罗马教皇的权威,带有鲜明的色彩。 (3)影响:在__________的引导下,宗教改革运动在德国拉开了序幕,这是反对天主教会的社会、思想改革运动。改革后创立的新教登上欧洲历史舞台,与原来的天主教、东正教形成三足鼎立的新局面。 ★★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运动 1、原因:受德意志宗教改革的影响 2、加尔文的主张观点: (1)内容:①出版《基督教原理》,主张____________,以此反对____________,否定_______________。 ②主张先定论。认为否定先定论就是否定上帝。这是加尔文宗教观的核心。 (2)影响:其学说在西欧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广泛传播,为以后的________提供了______方面的依据。 3.意义: (1)为作了辩护,从神学角度论证和的必要性、合理性。 (2)在资本主义较发达的西欧广泛传播,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方面的依据。 (四)欧洲宗教改革的影响: 1、实质: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新兴资产阶级发动的反封建统治和罗马教皇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 2、意义:①欧洲宗教改革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使宗教自由逐渐盛行; ②促进了西欧各国的民族文化、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

2019届中考历史总复习专题9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人教新课标版.docx

2019 届中考历史总复习专题9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人教新课标版一、知识网络: 1.文艺复兴: (1)原因: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的力量不断壮大,掀起了反对教会精神桎梏的文 化运动。 (2)实质:表面上是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古,实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文化运动。 (3)核心:兴起人文主义思潮,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 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 (4)过程: 14 世纪开始在意大利兴起,15 至 16 世纪扩展到欧洲其它地方 (5)内容:文学:意大利诗人但丁的《神曲》 英国文学巨匠莎士比亚的代表作《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 (6)影响: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 思想文化基础。 2.启蒙思想运动: (1)时间: 18 世纪 (2)代表:伏尔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主张由开明的君主执政,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 等。 (3)核心内容: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 (4)影响: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的猛烈抨击和对“自由”“平等”思想的宣传,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贵族提供了有力 的支援,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进步。许多启蒙思想家的名著被介绍到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 促进了这些国家的思想解放。 3、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相同点:它们都是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开启了民智,宣扬了资产阶级的思想。 不同点:时间不同,文艺复兴起于14 世纪,资本主义萌牙时期,启蒙运动兴起于18 世纪,资本主义发展时期。 地方不同:文艺复兴兴起于意大利,启蒙运动兴起于法国。 内容不同:文艺复兴宣扬人文主义,启蒙运动反对专制,强调人权和法制。 二、重难点讲解

世界近代史九:宗教改革

历史学考研科目世界近代史之宗教改革 本节主要内容: 宗教改革的背景;马丁·路德与德国的宗教改革;闵采尔与德国农民战争;路德教与加尔文教的创立;英国国教会的产生;反宗教改革运动。勤=思整理了一下内容,以供大家参考。 本节导论: 16世纪爆发于德国,继而波及西欧的宗教改革是一次规模巨大、影响深远的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其历史任务是在思想上建立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神学思想体系,在组织上摆脱罗马教廷控制,在政治和经济上摆脱教廷压迫和掠夺,实现民族教会自主。欧洲宗教改革首起于德意志,马丁·路德的神学思想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宗教改革运动的深入和发展,引起了德国农民战争的爆发。欧洲宗教改革影响最大的是瑞士加尔文改革、尼德兰革命和英国清教运动,都是在加尔文教的旗帜下进行的。面对宗教改革,天主教会进行反改革,组成耶稣会,企图复兴罗马教会,重树教皇权威。耶稣会曾在明末清初进入中国,对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历史学考研球,逸散就、凌⑨巴斯、就贰起。 学习目标: 通过本节的学习,了解宗教改革和德国农民战争的历史背景,深刻认识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和路德教派、加尔文的宗教改革及其影响,揭示宗教改革的实质,并对闵采尔的人民宗教改革思想以及德国农民战争失败的原因及影响给予科学的分析和探讨。 重点和难点: 应讲明以下三个问题:宗教改革运动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运动发生的三个中心地区德国、瑞士和英国的特点是什么?运动具有什么历史意义? (一)宗教改革运动的背景 对于宗教改革运动的背景,重点应讲明: 1.15世纪西欧统一的民族国家的出现是运动的必备条件。资产阶级的前身市民阶级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开始推动统一民族国家的形成。这些民族国家有共同的语言、文字和意

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高考真题--答案

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高考真题--答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高考真题 1.欧洲某个时期崛起了一个富有的阶级,他们成为教会之外新的艺术资助人。 于是,艺术家创作的重点转向宗教题材以外的、表达人物内心的肖像画。 这里的“艺术家”是 A.文艺复兴时期画家 B.19世纪现实主义画家 C.法国印象主义画家 D.20世纪现代主义画家 【答案】A 2.某学者评价启蒙运动说:“‘进步’实际上已经成为哲学家的一种意识形态,他们坚信自然科学将会让人类更有力地支配整个世界,而人类理性则引领每个人走向自由,并建立起一个繁荣、公正、平等的社会。”引文所想表达的深层含义是 A.理性思考引领社会进步 B.哲学意识支配世界繁荣 C.近代科学追求王权公平 D.启蒙运动倡导阶级平等 【答案】A 3.孟德斯鸠认为,共和政体是全体人民或仅仅一部分人民握有最高权力的政体;君主政体是由单独一个人遵照固定的和确立了的法律执政;专制政体是按一个人的意志行使权力。他主张实行的政体是 A.民主共和 B.贵族共和 C.君主立宪 D.君主专制 【答案】C 4.法国史学家托克维尔在论述法国大革命曾指出:“人们应当预见,大革命不是由某些集体事件引导,而是由一些抽象的原则和普遍的理论所引 导。”“抽象的原则和普遍的理论”主要是指 A.君权神授 B.基督教思想 C.启蒙思想 D.马克思主义 【答案】C 5.启蒙运动主要是一场知识分子运动,但是启蒙知识分子的活动并不局限于书斋,而是具有空前的公共性。他们依靠各种社会文化机制,展开广泛的交流活动。能够支持这一说法的是,在当时的欧洲() ①社会名流和知识精英经常组织学术聚会②许多国家建立了科学院和学术社团组织③一些大学成为研究和传播新思想的重镇④各国学者著书立说享有同样的出版自由

第33讲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兴起与影响

高考一轮复习指导:第33讲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兴起 【课标要求】 1.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2.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备考指要】 1.掌握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思想所贯穿的人文主义的光芒,人文精神的产生、复兴发展和成熟三个阶段及其对应的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2.高考命题侧重于西方人文思想的起源、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对西方民主政治的影响仍是高考命题的热点。 3.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在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这种精神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宗教改革不仅是一场政治运动,也是一种思想解放运动,在本质上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要求;启蒙运动所体现的民主、自由、法制思想对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启示。 【自主学习】 考点1 文艺复兴 1.兴起条件 (1)经济基础(前提):十四五世纪,意大利出现了_____________。 ①时间地点:十四五世纪,意大利的________和________等著名的工商业城市中。 ②原因:这些城市独立自主,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纷纷采取________的政策,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2)阶级基础:手工工场主、商人和金融家形成了新兴的________;他们希望创造财富,重视通过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经营手段创造财富。 (3)文化基础:意大利人能够接触到大量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遗存和典籍。

(4)政治基础:新兴资产阶级追求现世的享乐,而当时统治文化思想的教会却要求人们听从_______的安排,祈求来世的幸福。 2.性质:打着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宣传新的___________的思想解放运动。 3.指导思想:人文主义 (1)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要求肯定_____________。 (2)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鼓励_______和冒险精神,崇尚_____和_____,追求知识。 4.成就 (1)文学三杰 ①薄伽丘:代表作是短篇小说集《________》,抨击了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宣传人类平等,主张发展_________。 ②但丁:代表作是长诗《_____》,率先对教会的丑恶现象表达了憎恶。 ③彼特拉克:代表作是《_____》,最早提出要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被称为“_________”。 (2)美术三杰:拉斐尔、米开朗琪罗和_______。 5.意义 (1)在文学、艺术、_____等许多方面,硕果累累。 (2)越来越多的人从_______中解放出来,开始更多的关注人及人生活的世界。 考点2 宗教改革 1.背景 (1)_______使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质疑。 (2)天主教会不仅在精神上统治着德意志,还从德意志掠取了大量财富,德意志因此被称为“_______”。 (3)导火线:1517年,罗马教皇出售_____。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西欧宗教改革考点归纳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西欧宗教改革考点归纳 考纲解读 考点提示 宗教改革 复习建议 要知道马丁·路德、加尔文等人的思想主张,知道亨利八世改革的主要措施,同时要知道宗教改革中所体现的人文主义的精神内涵,高考一般从这些角度出题。 知识清单 基督教的发展演变图示 考点聚焦 考点一、中世纪天主教会在西欧的统治 天主教的领袖是罗马的主教,后称教皇。教皇在罗马建立了天主教的最高权力机构——教廷,并实行严格的教阶制度。由于中世纪欧洲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落,罗马教皇确立了对西欧的大一统神权统治。这主要表现在:经济上,教会拥有天主教世界全部耕地的1/3,是最大的封建主,又以征收“赎罪券”等方式聚敛财富。 政治上,鼓吹教权高于王权,竭力控制各国的高级教职任命权与教会司法权,还不断干涉各国的政治权力,迫使各国统治者听命于教廷,甚至向教皇称臣纳贡。 意识形态领域,教会占据统治地位,成为封建统治阶级和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社会生活方面,从国王到臣民,人人都是天主教徒,人们从出生到去世,每一件事情都受到天主教会的控制和影响。 以上内容表明进行宗教改革势在必行。 【典型例题】

1、中世纪的欧洲,天主教会势力强大,占据着支配地位,在经济上() A.征收“什一税”、兜售“赎罪券” B.控制各国的高级教职任命权与教会司法权 C.规定了统一的《圣经》版本 D.推行重商主义 解析:本题考查同学对中世纪的欧洲相关知识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天主教会势力强大,占据着支配地位,在经济上征收“什一税”、兜售“赎罪券”。B、C两项不符合“经济”的限制条件。D项“重商主义”是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一种经济理论,认为一国积累的金银越多,就越富强,很明显,这不符合题意,排除。 答案:A 2、下面对中世纪德意志诺林根城市平面图解读正确的是() A.体现了“人非工具”的哲学观 B.反映了以神学为中心的世界观 C.体现了皇权专制和等级的森严 D.反映了城市经济功能异常突出 解析:题干提到“中世纪”,而“人非工具”是启蒙运动时期的观点,故A项错误;因为教会教堂位于市中心,这体现出了但是以神学为中心的世界观,故B项正确;因为题干凸显的神学世界观是中心,而没有凸显皇权,故C项错误;经济部门都在边缘地带,不足以反映城市经济功能异常突出,故D项错误。 答案:B 考点二、宗教改革 (一)马丁·路德与德意志的宗教改革 ①背景 文艺复兴使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质疑,人们对教会精神禁锢和腐败的批评更加激烈,要求改革教会的愿望日趋强烈。 16世纪,德意志仍然四分五裂,教会在当地有强大的力量,不仅建立精神统治,而且掠取大量财富,德意志被称为“教皇的奶牛”。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汇总

考点名称: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 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 ? 1、时间:14、15世纪 2、地点:佛罗伦萨、威尼斯 3、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的主要条件: ⑴在政治上:城市独立,鼓励发展工商业; ⑵在经济上:手工业、商业和金融业非常发达,是意大利最大的银行业和手工业的中心。 ⑶地理优势:地处地中海贸易的枢纽地位,也是其商业繁荣的重要因素。 4、表现: 工商业城市的繁荣。 5、影响: ⑴阶级关系的变化:经济的发展,引起了阶级关系的变化,手工工场主、商人和金融家形成 了新兴的资产阶级; ⑵意识形态的影响:新兴资产阶级追求财富和现世的享乐,关注人的本身的发展,这就与当 时基督教宣扬的以“神”为中心、祈求来世幸福的意旨产生了深刻的矛盾,因此,他们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必须首先在思想领域来一次大的解放运动。 ? 考点名称:文艺复兴 ? 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是指14世纪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以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于16——17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带来一段科学与艺术革命时期。 核心:人文主义精神。本质是以人文主义冲击宗教神权的束缚,解放人们的思想。实际上,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们不是完全提倡复古,而是借古代文化之名宣传新的资产阶级思想。? 人文主义: 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它支配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哲学和科学的发展。 其思想核心是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反对基督教的来世观念和禁欲主义,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鼓励发财致富和冒险精神,崇尚理性和科学,追求知识。 宗教改革的核心是反对教会的精神禁锢和罗马教廷的权威统治。它既是一场社会政治运动,也是一场思想运动。马丁·路德的信仰即可得救的主张,实际上是尊重每个人自己对信仰的理解,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判断,这其实就是鼓吹思想的自由,也表达了对人的尊重。宗教改革使千千万万的民众打破了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 十四五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以人文主义冲击宗教神权的束缚,以解放人们的思想,在文艺复兴影响下的宗教改革也表达了人文主义的诉求,冲击了罗马神权的统治。批判神权、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共同的人文主义倾向。前者主要在知识阶层,而后者则激发了普通民众。 ?

第七章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第七章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文艺复兴运动是公元14世纪到17世纪欧洲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向封建主义和天主教神学体系发动的一场伟大的文化革命运动。文艺复兴最先发生于意大利,后传至北欧,并引发了北欧地区宗教改革运动,而北欧的宗教改革运动,并导致了天主教会的反宗教改革运动。人文主义文化和宗教改革是文艺复兴运动在思想领域的两大重要成就,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对促进西方世界走向文明具有重要的和根本推动作用,而反宗教改革则是天主教会对历史进步的一种反动,实际上也是他们寻求更好生存的惟一选择。与之相应,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大致可分为人文主义教育、新教教育、天主教教育三种类型。这三种教育势力形成了当时欧洲教育的复杂局面。 第一节人文主义教育 一、文艺复兴运动及其人文主义特征 在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的严密禁锢下,古希腊、罗马的文化被埋没了近千年的时间。至14世纪,欧洲的人文主义者点燃了呼唤人性解放的火炬,在沉寂良久的欧洲大地上,掀起了一个研究和复兴古代文化的热潮。它以急风暴雨之势,砸开了禁锢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枷锁,使它重新放射出耀眼的光芒,把欧洲的学术文化思想推向了一个空前繁荣的时代。这就是欧洲历史上著名的“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运动不是偶然出现的,也不是一个单纯的复古运动,它有其深刻的社会基础和更新的历史内容。自10世纪以后,在西欧封建社会内部,手工业和商业逐步发展起来。到了14世纪,在意大利某些城市中形成了最早的资本主义的萌芽。15世纪以后,许多国家封建社会内部,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都先后产生了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和从事中介活动的商业、银行业。这样,就从中世纪市民阶层中形成了最初的资产阶级。与此同时,农村中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也开始解体。15世纪末,新航线的开辟和新大陆的发现,为新兴资产阶级开辟了更加广阔的活动空间,因而大大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但是,由于当时的欧洲尚处于封建时代,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的封建地主阶级和教会势力千方百计地阻挠和压抑资本主义的自由发展。于是,代表新的生产方式的新兴资产阶级,作为一支革命的力量,便发动了对封建制度的进攻。在此形势下,广大农民与封建剥削制度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新兴资产阶级联合农民,共同反抗封建制度。这种斗争首先表现在了思想文化领域。文艺复兴起于14世纪初叶,经过15、16世纪,止于17世纪中期。它最初发生于意大利,并逐渐波及到尼德兰、西班牙、法国、英国和德国等地,成为震撼整个欧洲的惊涛骇浪。 文艺复兴运动是在封建社会逐渐解体、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形成的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伟大的思想文化运动。“文艺夏兴”原意指人文学科的“复活”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 第十四单元世界思想文化史 第二讲 【考点清单】 .知道薄加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重点知识: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德意志的宗教改革。 .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重点知识: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及启蒙运动的影响。 【知识梳理】 一.文艺复兴 .14—16世纪文艺复兴首先在意大利出现的原因 ①经济上:14、15世纪,意大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②政治上:新兴资产阶级形成并提出自己的要求;③意大利保留了大量古代希腊罗马文化遗存;④根本原因:资本主义萌芽为文艺复兴奠定了经济基础。 .文艺复兴的主要成就 领域 代表人物 代表作

主要思想或地位 文学 但丁 《神曲》 对教会的丑恶现象表达了憎恨。 彼特拉克 《歌集》 提出要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 薄伽丘 《十日谈》 抨击封建道德和教会禁欲思想,宣扬人类平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 莎士比亚 《哈姆雷特》等 热情讴歌人的伟大和高贵 艺术 达·芬奇 《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歌颂人的美及人的丰富的思想感情 米开朗琪罗 《大卫》 雕像体现人性的思想意志、精神气质

拉斐尔 《西斯廷圣母》 通过宗教题材展现人性的美 .文艺复兴的核心 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们虽然信仰宗教,但他们反对教会宣扬的禁欲苦行,抨击教会的腐败,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鼓励发财致富和冒险精神,崇尚理性和科学,追求知识。 .影响:在思想方面,文艺复兴冲破了基督教神学的桎梏,唤醒了人们的自我意识,宣扬了为创造现世幸福而奋斗的精神,为后来启蒙思想的出现打下了基础;在精神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发展开辟了道路;在文学艺术方面,文艺复兴时期众多的精湛艺术成为人类艺术史上绚烂篇章;在自然科学方面,人文主义提倡科学实验,注重实践,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二.宗教改革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原因:①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天主教的权威受到质疑,人们要求改革教会的愿望渐趋强烈;②天主教会在精神上统治着德意志,而且掠夺大量财富;③直接原因:1517年罗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