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铜管弯制时下料尺寸和弯制点的计算方法

铜管弯制时下料尺寸和弯制点的计算方法

铜管弯制时下料尺寸和弯制点的计算方法

钣金件下料尺寸计算方法分析

客车钣金件下料尺寸计算方法 2009-06-21 16:40 客车自制件在整个客车的构成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随着钢材价格的不断上涨,控制客车自制件成本成为一个重要课题,被各客车厂家研究。怎么讯速、合理地确定自制件下料尺寸,是一项基本而又科学的工作。本文所介绍的客车钣金件的尺寸计算方法较为合理,也较为实用,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 样板下料尺寸计算方法 这类制件下料尺寸计算分两部分:一部分为较复杂的钣金件(这部分暂不研究,因为钣金件展开需要单独分析);另一部分是简单的钣金样板件,一般取其外轮廓尺寸。 1)直线样板料板件料表的制作。分析:图l所示的两种板件为不规则梯形,制作这种类型的料表时一般按三角形或矩形来考虑。料表:98*110三角样;135 *175样。 2)弧线样板料板件料表的制作。图2所示的是一块带弧度的样板料,下料时在圆弧所在的方向最大尺寸应加5-10 mm的剪切余量。计算:(略),料表:605*115。 对图3所示的样板料,考虑其料较长,如下一块料不易剪料,所以下两块料制件。另外,在宽度上加5-10mm的余量。料表:235*1117(2)。

2折边制件类 1)基本计算方法(仅对折边角度为90°进行分析,其它折边角度类同。注:折边制件料的厚度(B)不大于6mm)。 图4所示的制件的截面展开长度等于所有展开单边外形轮廓尺寸之和减去板厚的1.5倍的折边次数所得差值。 ①图4(a)所示其截面展开尺寸为L0=H+L-1.5×B(B为板厚,下同)。 ②图4(b)所示其截面展开尺寸为L0=H+2L-2×1.5B。 ③图4(c)所示其截面展开尺寸为LO=H+LI+L2-2×1.5×B。 ④图4(d)所示其截面展开尺寸为ILl=(L-L1)+2B+LI+2H-4×1.5×B。 对于图4(c)、(d)两种情况,通过实践还可得出较简易的计算方法:

弯曲余量和展开长度

关于弯曲余量和展开长度 弯曲余量是一种用来计算构建特定半径和角度折弯所需的平整钣金件展开长度的方法。计算考虑了钣金件厚度、折弯半径、折弯角度及其它材料属性(如Y 和K 因子)。 展开长度计算还对折弯区域中的拉伸进行了补偿。当折弯或成形钣金件时,中性折弯轴外的材料通常受拉伸,中性折弯轴内侧的材料受压缩。通过建立适当的材料说明和精确计算展开长度的公式,可自动考虑此材料特性。 精确的展开长度计算可用来在实体模型中捕捉设计意图,还可开发出制造商在制造实际产品时可使用的精确展平模型。养成先确定如何计算展开长度的习惯。 使用以下方法之一来在设计中计算展开长度: 1.系统缺省方程(System default equation) - 只用Y 或K 因子计算展开长度。 2.提供的折弯表(Provided bend table) - 用预定义的、标准折弯表计算展开长度。 3.定制的折弯表(Customized bend table) - 用在Pro/Table 中定制的折弯表计算展 开长度。 如果未将定制的折弯表指定给零件,则使用以下公式计算展开长度: 注意:如果展开长度计算不准确,可直接修改该值或将唯一的折弯表指定到设计中,从而覆盖该值 关于Y 和K 因子 Y 和K 因子是由钣金件材料的中性折弯线(相对于厚度而言)的位置所定义的零件常数。中性折弯线位置基于在设计中所用的钣金件材料类型的数字参照。数字参照范围从0到1。如果引用Y 和K 因子,数字参照可以是负数,数字越小代表材料越软。在设计中,Y 和K 因子是计算展开长度(在制作特定半径和角度的折弯时需要的平整钣金件长度)所必需的元素。但是,中性线的长度等于展开长度。 K 因子是从中性折弯直线到内部折弯半径的距离与材料厚度之间的比例。K 因子的计算公式为k 因子= δ/T。 使用K 因子确定Y 因子。

弯管一般知识及计算下料方法

第一章煨管设备及弯管计算弯管按其制作方法不同,可分为煨制弯管、冲压弯管和焊接弯管。煨制弯管又分为冷煨和热煨两种。本章着重介绍常用煨管设备的结构特点、性能及操作等方面的知识,以及煨制弯管的下料计算。 第一节弯管的一般知识 弯管是改变管道方向的管件。在管子交叉、转弯、绕梁等处,都可以看到弯管。 煨制弯管具有较好的伸缩性、耐压高、阻力小等优点。因此,在施工中常被采用。 弯管的主要形式有:各种角度的弯头、U形管、来回弯(或称乙字弯)和弧形弯管等,如图1—1所示。 弯头是带有一个任意弯曲角的管件,它被用在管子的转弯处。弯头的弯曲半径用R表示。R较大时,管子的弯曲部分就较大,弯管就比较平滑;R较小时,管子的弯曲部分就较小,弯得就较急。 来回弯是带有两个弯曲角(一般为135°)的管件。来回弯管子弯曲端中心线间的距离叫做来回弯的高度,用字母h表示。室内采暖立支管与干管及散热器连接,管道与不在同一平面上的接点连接时,一般需采用来回弯。 U形管是成正半圆形的管件。管子的两端中心线问的距离d等于两倍弯曲半径R。U形管可代替两个90°弯头,经常用来连接上下配置的两个圆翼形散热器。 图1-1弯管的主要形式 弧形弯管是带有三个弯曲角的管件。中间角一般成90°,侧角成135°。弧形弯管用于绕过其它管子,在有冷热水供应的卫生设备配管时,经常采用弧形弯管。 弯管尺寸由管径、弯曲角度和弯曲半径三者确定。弯曲角度根据图纸和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确定,然后制出样板,照样板煨制并按样板检查煨制管件弯曲角度是否符合要求。样板可用圆钢煨制,圆钢的直径根据所煨管径的大小选用,10-14mm即可。弯管的弯曲半径应按管径大小、设计要求及有关规定而定。既不能过大,也末虚选得太小。因为弯曲半径过大,不但用材料多,而且管子弯曲部分所占的地方也大,这样会给管道装配带来困难;弯曲半径选

模板下料单计算方案(11-25)

模板下料单计算方案 一、概况与工期 (一)概况: 1、楼为剪力墙结构,层,标准层高度m,每层建筑面积m2,总建筑面积m2,每层模板展开模板面积m2。 (二)工期 2、①计划年月日至年月日完成(一层模板); ②预算人工费元,承包给模板组,测算人天,投工个,每工日元。 二、程序与质量 (三)程序: 3、察看——看懂会审模板图——计算下料单——画简图——与制作人员交底。 (四)质量: 4、按图计算,尺寸无误,数量准确。 5、准备: ①人员:木工负责人和主要师傅各一人; ②材料:1.83×0.915木成板计划四层周转量,约m2,40*80木枋根;50圆钉kg;

③机具:计算器2个,笔、纸均有。 6、察看: ①察看施工员、木工组长参加图纸会审的记录; ②看模板施工图有无错误; ③看施工员对木工组的交底记录。 7、方法: ①看懂、会审模板图。由施工员组织,木工组长带主要师傅看模板图,然后进行会审,各抒己见,对不懂之处,不祥之处或标识笔误之处等进行会审,做好记录,由施工员向设计人员反映,尽快解决。 ②计算下料单: 木工组长主持,组织主要师傅讨论后,对梁、板、墙模板分别进行计算,比如剪力墙2.2m长×0.2m厚,16处,计算模板高度以每层结构标高2.97m减去现浇板厚度10cm,减去现浇板模板本身厚度16mm,模板净高2854mm,模板宽度2.2m加32mm等于2232mm,即该剪力墙模板尺寸为2232×2854共计32块,即墙厚200mm,200×2854共计16块,其它剪力墙如此类推。 比如:梁宽度200mm,梁高350mm,梁长4500mm(轴线长),32支。计算梁底模板长度4500—200mm,—32净长4268mm,即200×4268共计32块,梁邦板长度4268mm,宽度350加16mm净宽,366mm,即4268×366共计64块,其它梁如此类推。 现浇板轴线开间尺寸4500×3600mm,21块。模板尺寸为长度4500mm减200mm,加32mm,净长4268mm,宽度3600mm减200mm

椭圆封头展开面积计算

椭圆封头几何形状讨论及展开面积计算 符号说明 a,a m——椭圆的长半轴,mm b,b m——椭圆的短半轴,mm D i,D o——椭圆封头的内外径,mm D m——封头的中径,mm h——封头的直边高度,mm h i——椭圆封头的曲面深度,mm h o——椭圆封头的曲面高度,mm m——椭圆的长短轴之比,m=a/b α——封头的厚径比,α=δ/D i δ——封头的厚度,mm 椭圆封头由于受力较好,加工较易,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化工、轻工、石油及制药等行业的中低压容器。人们通常认为椭圆封头是由半个椭圆壳和一段直边圆筒组成的,椭圆封头制造时封头展开面积就是根据这一假设推导计算的,然而构成椭圆封头的那半个椭圆壳是不是真正的椭圆壳呢?如果不是,又当如何计算椭圆封头的展开面积呢?笔者根据回转壳体的基本概念详细分析椭圆封头的几何形状,并根据椭圆封头真正的几何形状推导其展开面积,为制造提供准确的下料尺寸。 1 椭圆封头几何形状 1.1 回转壳体基本概念 壳体是被两个曲面所限定的物体,等分壳体各点厚度的曲面称为壳体的中面,中面是回转曲面的壳体称为回转壳体,而回转曲面则是一条平面曲线绕同平面的一根轴旋转而成的曲面,并称这条平面曲线为该回转曲面的母线。回转壳体尤其是回转薄壳的几何形状通常根据中面母线来描述。 1.2 中面母线方程 等厚度的椭圆封头无疑也是一个回转壳体,但无论是冲压还是旋压成型的椭圆封头只能保证其椭圆壳部分的内表面(或外表面)为椭球面,中面及外表面(或内表面)并非椭球面,即其内表面(或外表面)母线是椭圆,而中面及外表面(或内表面)母线并非椭圆。中面及外表面(或内表面)母线方程可以根据内表面(或外表面)母线椭圆按如下方法推出。 假定椭圆封头椭圆壳部分的内表面母线是椭圆,见图1。已知内表面母线上一点A1(x1,y1),其坐标应满足椭圆方程: (1) 式中,a=D i/2, b=h i。

第二章 球罐结构设计

第二章 球罐结构设计 2、1 球壳球瓣结构尺寸计算 2、1、1 设计计算参数: 球罐内径:D=12450mm []23341-表P 几何容积:V=974m 3 公称容积:V 1=1000m 3 球壳分带数:N=3 支柱根数:F=8 各带球心角/分块数: 上极:112、5°/7 赤道:67、6°/16 下极:112、5°/7 图 2-1混合式排板结构球罐 2、1、2混合式结构排板得计算: 1、符号说明: R--球罐半径6225 mm N--赤道分瓣数16 (瞧上图数得) α--赤道带周向球角22、5° (360/16) 0β--赤道带球心角70° 1β--极中板球心角44° 2β--极侧板球心角11° 3β--极边板球心角22° 2赤道板(图2-2)尺寸计算:

图2-2 弧长L )=1800βR π =180 70 622514.3??=7601、4mm 弦长L =2Rsin(20β)=2x6225×sin(2 70 )=7141mm 弧长1B )=N R π2cos(20β)=16 14.362252?x ×cos 270 =2001、4mm 弦长1B =2Rcos(20β)sin(2α)=2x6225×cos35sin 2 5 .22=1989、6mm 弧长2B )=N R π2=16 14 .362252?x =2443、3mm 弦长2B =2Rsin 2α=2x6225×sin(2 5 .22)=2428、9mm 弦长D =2R )2 (cos )2( cos 120 2α β- =2x6225x )2 5.22(cos )270( cos 122- = 7413、0mm 弧长D )=90R πarcsin(2R D )=903.14x6225arcsin(2x6225 7413.0 ) = 7936、4mm 极板(图2-3)尺寸计算: 图2-3 对角线弧长与弦长最大间距: H=)2 ( sin 121 2ββ++=)112 44 ( sin 12++ = 1、139mm 1B ) = 2001、4 L ) = 7601、4 1B ) = 6204、1 2B ) =7167、1 0D ) =9731、7

钣金件折弯展开计算方法

一、折床工作原理 折弯就是将上、下模分别固定于折床的上、下工作台,利用液压伺服电机传输驱动工作台的相对运动,结合上、下模的形状,从而实现对板材的折弯成形。 二、展开的定义和折弯常识 ★折弯展开就是产品的下料尺寸,也就是钣金在折弯过程中发现形变,中间位置不拉伸,也叫被压缩的位置长度,也叫剪口尺寸。 ★折弯V槽选择公式:当R=0.5时,V=5T;当R>0.5时V=5T+R 折弯展开会根据上模和下模的不同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在更换模具时必须考虑进去。 ★折床的运动方式有两种: 上动式:下工作台不动,由上面滑块下降实现施压; 下动式:上部机台固定不动,由下工作台上升实现施压。 ★工艺特性 1.折弯加工顺序的基本原则:由内到外进行折弯;由小到大进行折弯;先折弯特殊形状,再折弯一般形状。 2.90°折弯及大于90°小于180°折弯选模:一般在SOP没有特殊要求或没有 特殊避位的最好选用刀口角度为88°或90的折弯上模,这样可以更好的保证折弯角度的稳定性。

三、折弯展开尺寸计算方法,如右图: <1>直角展开的计算 方法 当内R 角为0.5 时折弯系数(K )=0.4*T , 前提是料厚小于5.0MM , 下模为5T L1+L2-2T+0.4*T =展开 <2>钝角展开的计算方法 如图,当R=0.5时的展 开计算 A+B+K=展开 K= ×0.4 a=所有折弯角度 1800-2 900

<3>锐角展开的计算方法 900折弯展开尺寸=L1+L2-2T+折弯系 数(K),如右图: 当内R角为0.5时折弯系数(K) =0.4*T,L1和L2为内交点尺寸 展开=L1+L2+K K=( 180—@) /90 *0.4T <4>压死边的展开计算方法 选模:上模选用刀口角度为300小尖刀,下模根据SOP及材料厚度选择V槽角度为300的下模。 先用 4.4.1所选的模具将折弯角度折到约300-650. 展开=L1+L2-0.5T 死边

标准椭圆封头汇总

标准椭圆封头EHA DN*1.21+2倍直边+厚度+加工余量(1.211*(公称直径+壁厚)+2*直边高度)碟形封头代号DH 标准JB/T4729-94参数:R=0.904Dg r=0.173Dg H=0.225Dg 下料尺寸:=1.167Dg+2h 浅碟形封头下料公式: Dp=1.12(Dg+S)+2h+20 h=0.19Dg(曲面高度) 球形封头展开尺寸:1.42Di(内直径)+2δn(名义厚度)+80 1) 椭圆封头下料公式: (冲压) D展=1.19(Di+2S)+2h +20 或D展=1.2Di+2h +20 (旋压) D展=1.15(Di+2S)+2h +20 R= 0.833 Di Di: 内径 H: 拱高 r = 0.256 Di S : 壁厚 h = 0.25 Di h :直边高 2) 浅碟封头下料公式: Di1500-3300 D展 = 1.12Di+2h +S Di3400-6500 D展 = 1.15Di+2h +S R = Di r = 0.1Di H = 0.193Di 3) 平顶封头下料公式: D展 = (Di – 2R) +π (R + 1/2S) + 2h + 20 锥形封头 (不计直边部分)看成是一个等腰梯形,延伸两个斜边得一个等腰三角形,运用勾股定理可以计算出斜边长度,既为展开料的半径R,再加上直边高度H,封头展开园料半径最终为(R+H)。然后计算出封头中径(公称直径加壁厚)的周长C。再计算出展开园料的周长C1=2πR。最后用C/C1得出一个小于1的数值,用这个数值乘以360°,即为(扇形)封头展开料的夹角。以上的方法没有计算收口使用的边料重合部分的面积。这点一定要计算上去,可以按封头扇形的面积计算,上面的方法是可行的。不过实际上只需要用锥体放样就好了。

放样下料计算(特选内容)

球面经线法近似放样下料说明 本例为球罐按经线法近似放样下料的构件。球面为不可展曲面,因此分近似法和拱曲法两种放样方法作展开图计算。经线法近似放样是将球面的经线方向分成若干等分按多边形来计算下料,按此制作后是多边形的近似球面,外形不够美观,但具有加工简单、对工人的技术要求不高、成本低等优点,等分数较大时,可接近球状。 示意图中d为球罐的内径,b为板材厚度。要求d、b>0,以上数据由操作者确定后输入。 球罐经线方向须分成n1等分,纬线方向须分成n2等分来计算每一条素线的实长,n1、n2的数值由操作者根据直径和精度要求自定,但必须取4的整倍数,n1、n2的数值越大,展开图的精度越高,但画展开图的工作量相应增加。用人工画线一般取n1、n2=16~36已可比较准确下料,用数控切割机下料或是刻绘机按1:1画样板,n1、n2值可取大一些。 展开图所输出数据已作板厚处理,操作者可直接根据数据在板材上下料,具体可参照展开示意图按如下方法放样: (1)、画一任意线段,长度等于ls,将线段分成n2等份,每份长度等于m2。 (2)、过各等分点在线段的两侧画垂直线,按图在各垂直线上对称依次量取ms(1)~ms(n2/2+1)长度。 (3)、用光滑曲线连接量取的各点,即为球罐一片的展开图,共需画n1片同样的展开图,弯曲后拼接起来即成近似的球罐。

球面经线法拱曲放样下料说明本例为球罐按经线法拱曲放样下料的构件,由于球面为不可展曲面,拱曲法每块料中线按球面尺寸计算下料,边线则加一定的收缩量,加工时用热胀冷缩或压延的办法使边线收缩中间拉伸拱曲成球面形状,用压延方法加工,要有大型压力机和模具,用热胀冷缩法对工人的技术要求高,成本费用大。使用哪种方法放样下料,须根据构件的要求,工人的技术水平,设备状况以及成本的高低来确定。 示意图中d为球罐的内径,d1为球罐顶圆直径,b为板材厚度。要求d1、b>0、d1

(整理)90度弯头放样方法详解附计算公式.

90度弯头放样方法详解(附计算公式) 90度弯头放样的具体方法是什么?90度弯头是弯头中十分常见的一种,因此在制图过程中90度弯头放样的方法也是很多人需要学习的重要知识。下面,世界工厂泵阀网为大家详细介绍90度弯头放样的计算方法。 弯度90度,直径300MM,是这样下料:划一根直线长为∏(d-t)(d---圆管外径,t---板厚)。 把该线段16等分,从0.1.2.3......16。两节等径直角弯头放样计算计算式:Yn=r cosα当0°≤αn≤90°时 Yn=1/2(d-2t)cosα 当90°<αn≤180°时 Yn=1/2dcosα 式中Yn---展开图圆周长度等分点至曲线坐标值; r---辅助圆半径; d---圆管外径; t---板厚; αn---辅助圆周等分角度;直径为300mm的管, n可选 16α1=360°/16=22.5°α2=45°α3=67.5°α4=90°α5=112.5°α6=135°.α7=157.5°α8=180° 计算式:Y0=1/2(d-2t)cos0°=0.5(d-2t) Y1=1/2(d-2t)cos22.5°=0.4619(d-2t) Y2=1/2(d-2t)cos45°=0.3536(d-2t)

Y3=1/2(d-2t)cos67.5°=0.1913(d-2t) Y4=1/2(d-2t)cos90°=0 Y5=1/2 dcos112.5°=-0.1913d Y6=1/2 dcos135°=-0.3536d Y7=1/2 dcos157.5°=-0.4619d Y8=1/2 dcos180°=-0.5d 因为Y0为正值,在XX轴0处是向上0.5(d-2t),Y1-Y3都是向上,Y4是0正好在X轴,而Y5-Y8为负值,因此向下作线段。 然而把这九个点连接起来,出现二个曲线,这是一半,另一半与其相同。这样做出的样板是90度弯头的一半。

EHA封头下料直径尺寸及计算公式

壁厚(S)mm 4 5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DN 直边(h2)mm25 40 50 下料直径φφ410 φ435 毛重Kg 6 7 8 11 15 18 21 24 27 300 容积(V)0.0053 M3 7.8 5.8 质量Kg 3.8 4.8 下料直径φφ475 φ495 毛重Kg 7 9 11 14 19 23 27 31 35 350 容积(V)0.0080 M3 10.3 7.6 质量Kg 5 6.3 下料直径φφ535 φ560 毛重Kg 9 11 14 18 25 30 35 40 45 400 容积(V)0.0115 M3 质量Kg 6.4 8 9.7 13.1 16.5 20 23.6 下料直径φφ595 φ620 毛重Kg 11 14 17 22 30 36 42 48 54 450 容积(V)0.0159 M3 质量Kg 7.9 10 12 16.2 20.4 24.8 29.2 下料直径φφ655 φ680 毛重Kg 14 17 20 27 37 44 51 58 66 79 500 容积(V)0.0213 M3 质量Kg 9.6 12.1 14.6 19.6 24.7 30 35.3 40.7 46.2 51.8 下料直径φφ715 φ740 φ750 毛重Kg 16 20 24 32 43 51 60 70 79 550 容积(V)0.0227 M3 质量Kg 11.5 14.4 17.4 23.4 29.5 35.7 41.9 48.3 54.8 61.4

壁厚(S)mm 4 5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DN 直边(h2)mm25 40 50 下料直径φφ775 φ805 φ810 毛重Kg 19 24 28 38 51 61 71 83 93 110 121 132 600 容积(V)0.0353 M3 质量Kg 13.5 17 20.4 27.5 34.6 41.8 49.2 56.7 64.2 71.9 下料直径φφ835 φ870 φ890 毛重Kg 22 27 33 34 59 70 82 94 100 126 650 容积(V)0.0442 M3 质量Kg 15.7 19.7 23.8 31.9 40.2 48.5 57 65.6 74.4 83.2 下料直径φφ895 φ930 φ950 毛重Kg 25 32 38 51 69 82 95 109 122 144 158 172 186 700 容积(V)0.0545M3 质量Kg 18.1 22.7 27.3 36.6 40.6 55.7 65.4 75.3 85.2 95.3 下料直径φφ1020 φ1050 φ1070 毛重Kg 33 41 49 65 85 102 119 137 154 182 200 218 236 800 容积(V)0.0796M3 质量Kg 23.3 29.2 35.1 47.1 59.3 71.5 83.9 96.5 109.2 136.6 151.1 165.8 180.6 下料直径φφ1140 φ1165 φ1200 毛重Kg 41 51 61 82 106 127 148 169 191 228 250 272 295 317 900 容积(V)0.1113M3 质量Kg 29.2 3605 44 58.9 74.1 89.3 104.8 120.4 136.1 152 168.1 184.4 200.8 217.3 下料直径φφ1260 φ1295 φ1320 毛重Kg 50 62 75 100 130 157 183 211 237 276 303 330 357 384 411 1000 容积(V)0.1503M3 质量Kg 35.7 44.7 53.8 72.1 90.5 109.1 127.9 146.9 166 185.3 204.8 224.5 244.4 264.4

钣金冲压件折弯展开尺寸计算

开冲压模的朋友和做钣金冲压设计的工程师,经常会遇到计算冲压件展开长度的问题。目前有很多的计算方法,各种系数,各种公式,各种表格,各种软件也有自动展开的功能,但是很多都不够准确。 下面推荐的这种计算方法相对比较精确,值得收藏: 我们知道,弯曲件按中性层展开长度等于坯料长度的原则求得坯料的展开尺寸,如下图: 展开长度:L=L1+L2+L0 (其中L0 指的是中性层圆弧的弧长,注意,是弧长) 所以我们需要找到中性层的位移值xt,这个位移值的计算方法是材料厚度 t 乘以一个中性层位移系数 x ,即: 中性层位移值=xt

很明显,这种方法的关键就是要明确折弯中性层位移系数—— x 值 所谓的中性层位移系数 x 值,在一些三维软件(如:Pro/E或SolidWorks)中也叫折弯 K 因子 那么重点来了,怎样才能计算出 x 值呢? 拜托,当然不用你来算,前辈们早已算好了,折弯内 r 角与材料厚度 t 的比将决定 x 值的大小,下表直接查来就是了: 钣金折弯中性层位移系数x (K因子) 知道了位移值,就知道了中性层圆弧的半径R ,据据折弯角度a 的大小,就可以很方便的计算出中性层圆弧的弧长L0 ,再加长直边长度L1 和L2 ,就是工件的展开尺寸了。 重要小贴士:

1、r/t 值如果表格中没有,可以按下表已有数据近似推算。 2、现在估计没人会再去手工计算弧长L0 ,因为有CAD嘛,只需要按r/t 的值查出x 值(K因子),乘以料厚t,就是中性层位移值,将折弯内r 用偏移命令向外侧偏移该值,再直接量出弧长就行了。 3、如果有多处折弯的,可以偏移所有直边和内r ,并合并为多线段,查特性即可得到多线段的长度尺寸,也就是总的展开长度。 4、Pro/E或SolidWorks钣金折弯可以自动进行展开,很多人都觉得不准,其实奥秘就在于K因子。软件中有默认的K因子,这个默认值是基于r/t=1.0的情况下,也就是3.2左右,如果内折弯 r 角与材料厚度不同(r/t不是1.0),算出来的尺寸当然不准。怎么办呢?很简单,按上面表格中的数据修改默认的K因子数值,这样在软件中自动展开的尺寸才会更准确。

折弯展开计算标准

折弯展开计算标准

一.产品展开计算标准 一.目的 统一公司内部标准,使产品展开快速标准,使公司内部产品制作,测量标准统一. 二.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薄板的展开计算. 三.展开计算原理 板料在弯曲过程中外层受到拉应力,内层受到压应力,理论上内外层之间有一既不受拉也不受压的过渡层------中性层.中性层为一假想层,在弯曲过程中中性层被假想为与弯曲前状态保持一致,即长度始终不变,所以中性层是计算弯曲件长度的基准.中性层位置与变形程度有关,当弯曲半径较大,折弯角度较小时,变形程度较小,中性层位置靠近板料厚度的中心处;当弯曲半径变小,折弯角度增大时,变形程度随之增大.中性层位置逐渐向弯曲中心的内侧移动.中性层到板料内侧的距离用A表示。(图1) 折弯方法的确定 折弯方法有单发冲床模具折弯和折弯机模具折弯两种方法. 单发冲床模具折弯的方式及精度是由模具来实现的.因此只要做出合格的模具,就能够生产出合格的折弯产品.而采用折弯机折弯不仅需要选用合适的折弯模,还必须调试折弯参数.因此,如采用折弯机折弯,计算展开尺寸时就必须考虑折弯机的折弯方法. 1.一次一道弯.此种折弯由普通通用折弯模来完成.包括折直角,钝角和锐角.(如图2) 2. 一次折两道弯--------压锻差.此种折弯由专用特殊模来完成,但折弯难度比普通折弯大.(如图3) 3. 压死边.此种折弯也须用特殊模来完成.(如图4)

4.大R圆弧折弯。些种折弯如R在一定范围内,可用专用R模压成形,如R值过大,则须用小R模多次压制成形。(如图5) 图5 这四种折弯的展开计算是不同的。因此在看图时,要根据零件的折弯尺寸来确定使用何种折弯方法。一般使用的NC数控折弯设备都是日本AMADA(天田)公司所生产的。其折弯机所配套的普通通用折弯模具V形槽宽度通常为适用该折弯模的板厚的5-6倍.如采用一次折一道弯的方法,必须考虑到折弯模的V形槽的宽度W1及V形槽一边到模具外侧的宽度L1。如图6: 折弯高度H的经验值根据产品形状有如下三种(以90度为例,钝角和锐角与直角相近相似):

弯头理论重量表

弯头外弧长度算法应该是: 一、(口径/2)+R*1.57这是90°弯头长度。21°就用 二、(口径/2)+R*1.57/90*21就可以得到长度。 重量:(外径-壁厚)*壁厚*0.0387*R(曲率半径)/1000是90°弯头重量/90*21就是21°弯头理论重量。 一、弯头重量计算公式 圆环体积=2X3.14X3.14(r^2)R,r--圆环圆半径,R--圆环回转半径中空管圆环体=2X3.14X3.14((r^2)-(r’^2))R,r’--圆环内圆半径,90,60,45度的弯头(肘管)体积分别是对应中空管圆环体积的1/4、1/6、1/8。 二、钢的密度工程上计算重量时按7.85公斤/立方分米,密度*体积=重量(质量)。 1、180°弯头按表2倍计算,45°按1/2计算; 2、R1.0DN 弯头重量按表2/3计算; 3、表中未列出壁厚的重量,可取与之相近的两个重量计算平均值;

4、90°弯头计算公式;0.0387*S(D-S)R/1000 式中S=壁厚mm D=外径mm R=弯曲半径mm 三、以下是焊接弯头的计算公式 外径-壁厚X 壁厚X0.0387X 弯曲半径÷1000, =90°弯头的理论重量举例:426*10 90°R=1. 5D 弯头是我们管道行bai业经常用到的管件,在施工、报价du都zhi 会用到弯头重量、面积的计dao算。对于刚入门的朋友有好多数据及相关尺寸不太明白,本着深入浅出的原则,用十几年的弯头制作经验,总结一下任意弯头计算公式以及相关尺寸的解释,希望对广大爱好管道行业的朋友是一个促进,把自己的管件水平提高起来。 一、弯头理论重量的计算 1.圆形弯头:(外径-壁厚)*壁厚*系数*1.57*公称通径*倍数 系数:碳钢:0.02466 不锈钢:0.02491 合金:0.02483 解释:90度弯头(外径-壁厚)*壁厚*系数(碳钢按0.02466)*1.57* *公称通径*倍数/1000=90度弯头理论重量(公斤)

各种板厚、折弯角度展开尺寸计算方式.doc

产品展开计算方法 1. 90?无内R轧形展开 K值取值标准: a.t≦0.8mm,K=0.45 b.0.8mm3.0mm材料展开长度不易准确计算,应先试轧,得出展开系数后再调整展开尺寸. e.软料t≦1.6mm,K=0.5(主要有铝料,铜料). 注意:无内R是指客户对内R无要求,或要求不高时,为便于材料的折弯成形,我们的下模做成尖角的形式.有时客户的部品图中有内R,一般客户没有特别指出的条件下我们均以尖角起模. 2. 非90?无内R轧形展开 L=A+B+Kt(C?/90?) K值取值标准: a. t≦0.8mm,K=0.45 b. 0.8mm3.0mm材料展开长度不易准确计算,应先试轧,得出展开系数后再调整展开尺寸. e.软料t≦1.6mm,K=0.5(主要有铝料,铜料). 注意:无内R是指客户对内R无要求,或要求不高时,为便于材料的折弯成形,我们的下模做成尖角的形式.有时客户的部品图中有内R,一般客户没有特别指出的条件下我们均以尖角起模. 7.3. 有内R轧形展开

备注:当客户部品图中没有特别要求做轧形内R时,我们尽量按尖角设计.有要求时按以上方式进行展开. 中性层系数确定: 弯曲处的中性层是假设的一个层面.首先将材料延厚度方向划分出无穷多个厚度趋于0的层面,那么在材料弯曲的过程中长度方向尺寸不变的层面即为材料弯曲处的中性层.由上述可知中性层的尺寸等于部品的展开尺寸. 铝料/ Al料中性层系数 角度( 0?180? ) R内/T S(从弯曲内侧往外) R内/T S(从弯曲内侧往外) R内/T S(从弯曲内侧往外) 5.00 0.5t 5.00 0.5t 2.80 0.5t 4.00 0.475t 4.00 0.49t 2.60 0.49t 3.00 0.47t 3.00 0.48t 2.40 0.48t 2.00 0.455t 2.00 0.47t 2.20 0.46t 1.80 0.45t 1.80 0.46t 2.00 0.44t 1.50 0.44t 1.50 0.45t 1.80 0.42t 1.00 0.42t 1.00 0.44t 0.80 0.405t 0.80 0.43t 0.60 0.385t 0.60 0.42t 0.50 0.38t 0.50 0.41t 角度( 0?180? ) R内/T S(从弯曲内侧往外) R内/T S(从弯曲内侧往外) R内/T S(从弯曲内侧往外) 0.30 0.42t 0.30 0.38t 0.20 0.41t 0.20 0.36t 0.10 0.31t 0.10 0.35t 0.01 0.255t 2)SPCC,SECC,SUS301,SUS304,SUS430,SPTE,SK5,SK7,铜料中性层系数 角度( 0?180? ) R内/T S(从弯曲内侧往外) R内/T S(从弯曲内侧往外) R内/T S(从弯曲内侧往外) 5.00 0.5t 5.00 0.5t 2.80 0.5t

2000立方米大型球罐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资料标签 资料编号: 题目球形储罐设计 姓名学号专业材料成型 指导教师成绩 资料清单 注意事项: 1、存档内容请在相应位置填上件数、份数,保存在档案盒内。每盒放3-5名学生资料,每份按序号归档, 如果其中某项已装订于论文正本内,则不按以上顺序归档。各专业可依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保存内容。 2、所有资料必须保存三年。课程设计论文(说明书)装订格式可参照毕业设计论文装订规范要求。 3、资料由学院资料室统一编号。编号规则是:年度—资料类别代码·学院代码·学期代码—顺序号,顺 序号由四位数字组成(参照《西安理工大学实践教学资料整理归档要求》)。 4、各院、系应在课程设计结束后一个月内按照规范进行资料归档。 5、特殊情况请在备注中注明,并把相关资料归档,应有当事人和负责人签名。 课程与生产设计(焊)

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球形储罐设计 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班级 学生 指导教师 2016 年秋学期

目录 一、设计说明 课程设计任务书-------------------------------------------------------------------------------1 1.1 选材-----------------------------------------------------------------------------------------------2 1.2 球壳计算----------------------------------------------------------------------------------------2 1.3 球壳薄膜应力校核---------------------------------------------------- --------------------3 1.4 球壳许用外力----------------------------------------------------------------------- ----------4 1.5 球壳分瓣计算----------------------------------------------------------------------------------5 二、支柱拉杆计算 2.1 计算数据---------------------------------------------------------------------------------------9 2.2 支柱载荷计算---------------------------------------------------------------------------------10 2.3 支柱稳定性校核-----------------------------------------------------------------------------13 2.4 拉杆计算---------------------------------------------------------------------------------------14 三、连接部位强度计算 3.1 销钉直径计算-----------------------------------------------------------------------------------15 3.2 耳板和翼板厚度计算-------------------------------------------------------------------------15 3.3 焊缝剪应力校核-------------------------------------------------------------------------------15 3.4 支柱底板的直径和厚度计算---------------------------------------------------------------16 3.5 支柱与球壳连接处的应力验算------------------------------------------------------------16 3.6 支柱与球壳连接焊缝强度计算------------------------------------------------------------18 四、附件设计 4.1 人孔结构-----------------------------------------------------------------------------------------19 4.2 接管结构-----------------------------------------------------------------------------------------19 4.3 梯子平台---------------------------------------------------------------------------------------19 4.4 液面计--------------------------------------------------------------------------------------------20 五、工厂制造及现场组装 5.1 工厂制造----------------------------------------------------------------------------------------21

弯头展开面积计算之欧阳歌谷创作

S=πD×1.5DK×2π/B×N (14) 式中D 直径; K系数,取1.05 N弯头个数; B值取定为:90°弯头.B=4;45°弯头B=8 欧阳歌谷(2021.02.01) 一个90度的管道弯头,管道直径1.25米,内弧到圆心的半径5.2米,求表面积计算公式?如果内弧到圆心的半径为3.4米时,管道直径还是1.25米,求如何计算表面积? 最简单的算法就是计算出弯头的中心线长度,按照直管段计算直管段的表面积就是了。例如:90度弯头直径1.25m,内弧圆心半径5.2m.计算弯头中心线长度为: {[5.2+(1.25÷2)]×2π}÷4 计算弯 头表面积就是:中心线长度×1.25π(圆柱体底面周长乘以高)其他规格的数字更换下就行了 二,弯头重量计算公式 圆环体积=2*3.14*3.14(r2)R r圆环圆半径 R圆环回转半径 中空管圆环体积=2*3.14*3.14((r2)(r’2))R r’圆环内圆半径 90,60,45度的弯头(肘管)体积分别是对应中空管圆环体积的1/4、1/6、1/8。 钢的密度工程上计算重量时按7.85公斤/立方分米,密度*体积=重量(质量)。 1、180°弯头按表2倍计算,45°按1/2计算; 2、R1.0DN弯头重量按表2/3计算; 3、表中未列出壁厚的重量,可取与之相近的两个重量计算平均值; 4、90°弯头计算公式; 0.0387×S(DS)R/1000 式中 S=壁厚mm D= 外径mm R=弯曲半径mm 二,以下是焊接弯头的计算公式

1.外径壁厚*壁厚*0.0387*弯曲半径÷1000, =90°弯头的理论重量举例:426*10 90°R=1.5D的 (42610)×10×1.387×R600÷1000=96.59kg 180°弯头按表2倍计算,45°按1/2计算; 2..(外径壁厚)*壁厚* 0.02466 * R倍数 * 1.57 * 公称通径= 90°弯头的理论重量 举例:426*10 90°R=1.5D的 (42610)×10×0.02466×1.5D×1.57×400=96.6kg 180°弯头按表2倍计算,45°按1/2计算。 三通计算公式:0.02466X(S+1.5)(DS1.5)(3CD/2)/1000(式中S=壁厚mm D=外径mm C=三通主管长度(参外径A/B 电力标准和化工标准壁厚不允许有负偏差。 一级变径按等径的0.94计算,二级变径按0.91计算,三级变径按0.89计算

封头、罐壁尺寸计算、法兰

一、1.球形封头下料尺寸:D=Dix3.14156/2+2hi 2.标准椭圆封头下料尺寸:D=1.2Di+2hi+(0-50)。(注:括号内尺寸由封头厂提供) 3.蝶形封头:由于蝶形封头变化较多,暂时还没有见到计算公式,可以测量其弧长+2hi 确定。 式中:D----下料尺寸 mm。 Di----封头内直径 mm。 hi-----直边高度 mm。 二、已知容器(罐)封头,计算容器壁展开长度: (封头周长/3.1416-一个壁厚)*3.1416=容器(罐)壁展开长度 三、这几个缩写主要表示法兰颈与筒体或者接管的焊接结构形式 WN 是【带颈对焊法兰】 TH 是【螺纹颈法兰】 对焊环松套法兰】 RF 表示密封面 M 凸面 FM 凹凸面 RF 突面 SO 是【带颈平焊法兰】 BL 是【法兰盖】也叫“盲板 SW 是【承插焊法兰】
LJ 是【松套法兰】此类现在在 2009 年新标准中业已不存在了,被修改为【LF/SE
class 150 是美国 ASME 标准体系中的压力等级, 我国化工部标准援引欧洲、美国标准体系,故引入了这种压力等级体系 class150=PN2.0=公称压力为 2.0MPa class300=PN5.0=公称压力为 5.0MPa 等等等等 Bar 是压力单位,1Bar 约等于 0.1MPa, 可以此类推 【注意】公称压力为 2.0,并不代表小于等于 2.0MPa 设计压力都可以使用此压力等 级下的法兰,不同温度、不同材质、不同类型密封面和焊接结构形式的法兰有不同 的最大使用设计压力。 一般 2.0MPa 在通常情况下的设计压力徘徊在 1.6~2.0MPa 之间,详细数据请见 HG/ T 20615-2009 化工部法兰标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