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0级复习题

10级复习题

10级复习题
10级复习题

思考题:

引论

1、体育概论课程研究对象是什么?内容有哪些?

是一门体育专业理论课程。它从宏观上、整体上综合研究体育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规律的学科;从整体上揭示体育的本质特点,剖析体育的社会地位、功能、目的任务及其与各种社会文化现象之间的关系,阐明体育的组织和方法手段以及国际体育、未来体育等。从整体上去研究的认识体育,进行高度综合与概括,是体育实践的理论反映,它揭示了作为社会现象的体育的发展规律,指导体育向理化方向发展出。

领域包括四个主要方面:一是体育的基本概念(术语);二是体育的基本观念;三是体育的基本规律;四是体育的基本方法。

2、为什么要学体育概论?怎样学好体育概论这门课程?

它研究的内容大多涉及社会领域的各个方面,因此它又是一门社会科学范畴的理论课程。它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作为自己方法论的基本原理。体育概论通过阐明体育的地位、功能、目的、任务和发展规律等,正确地理解体育的实质,端正对体育的认识。《体育概论》作为一门具有完整知识体系的学科,在我国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体育概论是体育院系学生必修的专业课程;学校体育学是体育教育专业的主干课程;运动训练学是运动训练专业的主干课程;群众体育学则是选修课程。可见,体育理论学科是体育社会科学群中重要的成员,是体育人才完整知识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3、体育概论课程具体任务有哪些?

(1)学习掌握体育的本质、特点、作用、体育的基本手段等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2)学生明确我国社会主义体育的性质、目的任务和制度,培养运用基础理论知识辨证分析体育有关问题能力。

(3)结合教学进行爱国主义、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专业思想教育。

4、《体育概论》主要章节有哪些?

绪论

第一章,体育概念

第二章,体育的功能

第三章,体育的目的

第四章,体育与社会要素

第五章,体育的手段

第六章,体育科学

第七章,体育过程

第八章,体育文化

第九章,人文体育

第十章,体育体制

第十一章,现代国际体育

第十二章,体育发展趋势

第一章

1、试述体育的概念。

体育基本概念可分为两类:一是体育的本体概念,如“体育”、“体育运动”、“体育活动”、“体育形态”、“体育过程”、“体育精神”、“体育手段”、“体育竞赛”等等。这类概念关乎体育全局,从整体或某一方面反映体育自身的属性。

二是体育的相关概念,如“体育体制”、“体育法制”、“体育伦理”、“体育经济”、“体育文化”、“体育科学”、“体育信息”、“体育环境”等等。上述两类概念是构筑体育基本理论大厦(体系)的砖石。

2、如何从体育属性分析体育概念的分类?

(1)、健身性

(2)、教育性

(3)、文化性

(4)、竞赛性

(5)、技能性

(6)、娱乐性

(7)、社会性

3、如何从身心关系理解体育的本质?

(一)、身心互动身心之间是互动影响的关系。

(二)、身心合一、协调发展是体育本质的诉求

人的构成有3个层面:生物学层面、心理学层面、社会学层面

从生物学层面看,身体的发展包括3个方面去,即形态、机能和活动能力;

从心理学层面看,心理的发展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认知的发展(记忆、注意、思维、想像);

二是意志的发展(需要、兴趣、情感)。

从社会学层面看,可以区分严格意义上的“人”与社会意义的“人”。

严格意义上的“人”具有自我意识、合理性、能够自由选择,并且有道德感。

社会意义的“人”是由他们的社会角色以及他们与人类社群的关系才能被视为“人”的,如;婴儿、儿童、老年人等。母体里的胎儿是生物人,而不是社会人。

4、体育的多属性与体育本质是什么关系?

第二章

1、什么是体育的功能?

体育的功能取决于体育本身的特点和社会的需要。它主要从促进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方面表现出来,属于人类总文化的范畴。体育功能可以归纳为七个方面,即健身功能,娱乐功能,促进个体社会化功能,社会情感功能,教育功能,政治功能,经济功能。

“体育是社会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标志,体育事业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在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体育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体育能在人类社会连绵不断地存在和发展,得到了不同民族和国家人们的喜爱和广泛地认同,而且发展的活力越来越大,影响和作用也越来越大。这充分说明体育对人类社会有着重要的功能和作用。而且,“经济越发展,社会越进步,人们强身健体的意识就越强烈,体育的地位就越重要,作用就越显著。”为了深入地分析和认识体育对人和人类社会的功能和作用,可以把体育的功能分成体育的独特功能和体育的派生功能两大类。

2、按照结构功能理论,体育的功能应该怎样划分层次?各层次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自然质功能人类在进化过程中自然形成的走、跑、跳、投、攀登、爬越、形成、悬垂和负重等各种运动方式,可以看作是体育的最原始的形式。

结构质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

系统质功能政治功能、经济功能

3、试述体育对实现人的全面现代化的作用(从三个方面阐述)。

“体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它以身体与智力活动为基本手段,根据人体生长发育、技能形成和机能提高等规律,达到促进全面发育,提高身体素质与全面教育水平,增强体质与提高运动能力,改善生活方式与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种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的社会活动。”我们这里讨论的体育,是内涵较广的体育。从社会学的角度看,体育是社会的缩影和聚焦点,与家庭、宗教、政治、经济等传统研究领域一样,体育也是社会中最广泛的文化领域之一;从教育学的角度看,体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一部分,在人的全面现代化过程中起到对人格要素的不断改造和优化作用。

1、体育与人的素质现代化5点

(1)体育造就现代人的身体基础

社会生活的现代化加速了人们的工作节奏和生活节奏。脑力劳动不断增加,体力劳动逐渐下降,人类逐渐由运动状态的体力劳动者向安静状态的脑力劳动者方面转化,致使整个人口出现以脑力劳动者为典型的“肌肉饥饿”、“运动不足”等现象,文明的发展以人的本能退化为代价。此外,脑力劳动者数量扩大,现代竞争的激烈,使精神紧张成为一种流行的社会疾病。广州市最近对白领阶层的调查结果表明,90%的白领处于亚健康状态,他们非常需要通过体育锻炼来增进健康。所以现代体育承担着改善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的重要责任,其发展人的身体素质的功能越来越受到重视。

(2)体育培养人的竞争观念

现代竞技比赛是在公正精神下体现的高竞争活动。在运动竞赛中,始终贯穿着竞争向上的精神。体育运动经历对培养人的竞争观念影响巨大,它可以使人获得健康积极的情感体验和平等竞争的价值观念。我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提倡“夫不争,故天下莫与之争”的恭谦退让精神,深刻地影响了国民性格的发展,淡化竞争、耻谈竞争的社会心理不利于现代人格的形成。因此,现代体育培养人的竞争观念,还有造就新一代民族性格的深远意义。

(3)现代体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化的过程

人的个体社会化发展成为社会所能接受的程度与其道德认识和社会适应性的发展密切相关,而个体道德认识又来自社会传统文明和道德教育的熏陶。现代体育作为人类社会几千年积累下来的精神文化财富,是一种有丰富精神内涵的社会活动,对人的社会化起中介转化的作用。体育活动中的公平竞赛原则,本是人类理想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公德的反映,而那些为使各项活动有章可循地进行的各种体育规则和裁判方法,更是社会法规和人类共同规范的模拟和缩影。“人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能认识和遵循体育活动的特定规则和原则,创造成绩受奖,违反规则受罚,这是对社会契约精神及其文明生活方式的了解和学习过程。”在体育活动的教育和熏陶下,增加了人对社会规范的认识和行为的自我控制力。因此,对参与体育活动的人而言,也是一种社会适应性学习的过程。

(4)体育培养现代人的主体意识

现代体育重视参加者自身的内在需要,崇尚发挥人的主体性、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可以说,体育的参与过程是人的自我完善过程。德国科隆体育学院的海克尔教授在来华讲学中不止一次地谈到:“参加体育活动不仅仅是身体方面的问题,它也包括了人的思维、感官活动,它是人的整体活动,属于人的完整教育。”在竞技比赛和体育运动中,人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人的价值和尊严得到充分尊重,人的地位和作用,不因种族、性别、财产和政治见解等不同而受到歧视。

(5)体育培养人的开放性

现代体育是一个开放性的动态系统,其最大特点就是运动技术和方式追求最佳效用的

有序进程。体育运动参与者一般总是根据自己所追求的目标来选择和使用运动技术和方式。同时,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人也必然要不断创造和改造已有的运动技术和方式。因此,体育运动参与者有一个顺应新的生理和心理体验以及新的行为方式的机会,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一个准备和乐于接受他未经历的生活经验、新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心理基础。此外,体育运动的科学化,使新的运动项目和新的运动技术,不断突破传统观念应运而生,也进一步促使人在体育的过程中接受新的生活经验、新的观念和行为方式,形成开放的心理品质。这恰恰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重要的心理品质。

2、体育与人的职业现代化

职业是现代社会人们的基本生活方式,是人们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主要手段。职业现代化包括物质和精神上的现代化。“职业的现代化不仅表现为职业形式的更新和大量新型职业的出现,还包括现代职业精神的产生。不同的现代职业具有不同的专业特征,但他们拥有共同的现代精神,这就是职业自由、职业平等和职业忠诚的主体精神。具体的说,人们从事何种职业应是自由的、可选择、可转换的;人们应具有均等的择业机会和权利;任何职业都是平等、独立、自主的,不存在依附关系,这是职业现代化的真谛。”职业现代化是人的现代化尤其是素质现代化的基础。

(1)竞技运动趋向于职业化,是人的价值在体育运动中的商业体现。

(2)体育的职业化是体育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与市场接轨的现实产物。

3、体育与人的组织现代化

“组织是现代社会人们基本的生存方式和社会群体、主要媒介和活动场所,现代社会已是一个高度组织化的社会,现代人的社会性典型表现为组织性,现代社会的人几乎无不是组

织的人。”现代化的必然结果是组织性增强,家庭的某些社会组织功能弱化以及家族式组织的瓦解。

现代化是一个世界性的历史过程,是一个内涵与时俱进、有比较性的动态目标体系。在现代化的整体进程中,人的现代化是核心内容,既是现代化的起点,又是现代化的归宿。人的现代化应该是全面而不是片面的。当前,我国正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在社会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体育对人的现代化发展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类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最终必将体现在人的全面发展的层面上。体育特有的功能对人的现代化起到了独特的中介

转化作用。

4、体育健身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五个方面

是最直接的功能,是决定体育的其他功能的基础。

“强身健体”是体育本质的功能。体育以身体运动为基本表现形式,通过科学组合的身体锻炼给予各器官、系统以一定量和强度的刺激,促进身体在形态结构、生理机能等方面发展一系列适应性反应和趋优变化,从而增强体质,增进健康。

一、提高人本心血管系统机能水平

1、体质与健康

体质:是有机体在遗传、变异和后天获得性的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身体素质、适应能力、心理因素综合的、不断发展的相对稳定性的特征。

健康:应是在精神上、身体上以及社会上保持健全的状态,不仅没有疾病和伤害,而且包括身体、精神方面能迅速完全地适应社会的需要。

体质与健康的关系:健康是评价体质状况的基本条件,体质则是健康的物质基础。

2、体育对促进健康的作用

(1)体育对身体健康的作用。身体健康包括正常的生长发育、生理机能、适应能力(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实践证明:科学地、长期坚持地进行体育锻炼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能产生良好的刺激,能够促进新陈代谢,改善血液循环和呼吸功能,有利于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和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可以延缓有机体适应能力的降低、推迟生物体各组织器官结构和功能所发生的退化性变化、使中老年人保持旺盛的精力。

(2)精神健康被视为身体的支柱。1977年,科学家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的三维健康观,强调在健康诊断中应包括社会环境而引起的心理因素,并把良好的心理调节活动和精神卫生,作为判断精神健康的基础。通过体育锻炼,可以磨炼意志、催人奋进、协调人际关系、加强合作,从而排除个人性格和心理状态中不健康的因素,使人体在健康的和谐统一中变得欢乐、轻松、愉快。

3、体育对增强体质的作用

体质作为健康的物质基础,首先,科学的体育锻炼能改造人体器官系统。第二,提高人体对外界的适应能力。第三,发展速度、力量、耐力、灵敏、协调等素质。第四,调节人的心理,促进个体心理健康。

二、调节的保持心理健康

三、提高呼吸系统机能水平

四、促进少年儿童骨骼和肌肉的生长发育

五、延年益寿、提高生活质量功能

(一、体育运动能改善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工作能力,使人头脑清醒,思维敏捷。

二、促进有机体的生长发育,提高运动能力。

三、体育运动能促使人体内脏器官构造的改善和机能的提高

四、体育运动能调节人的心理,使人朝气蓬勃,充满活力。

五、体育运动能提高人体的适度能力。

体育运动可以防止病治病,推迟衰老,延年益寿。)

5、体育的教育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

体育的教育功能

体育最基本的派生功能——教育功能

教育功能是体育最基本的社会功能,其作用的广泛性而言,它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是体育的其他社会功能无法比拟的,所以,人们都高度重视体育在教育中的作用。

1、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

2、体育在社会教育中的作用

6、在现代社会中,体育的经济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

(一)、经济是体育发展的基础:

1、经济决定体育发展的规模;

2、经济制约竞技运动水平;

3、经济决定着社会对体育的需求和体育的结构;

4、经济决定体育运动的体制和运行机制。

(二)、体育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1、体育可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劳动生产力;

2、体育的发展可以形成一项新兴的产业;

3、体育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三)、体育经济济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国民经济发展的增长点

(四)、体育产业发展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

7、怎样理解体育与政治的关系?体育的政治功能有哪些方面表现?

体育与政治的相互联系始终客观存在。任何时候任何国家在带有方向性问题上,都要求体育服从政治的需要,同时也充分利用体育对政治所具有的影响。从体育与政治的关系看:(一)提高国家威望、振奋民族精神

(二)表明国家政治立场、为外交服务

(三)呈现安定祥和的社会环境

第三章

1、试述我国体育目的。

体育目的任务是一个国家体育事业总体性、概括性的目标。它作为一种观念形态,总是和社会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发展相联系,因此,不同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所反映的体育目的任务也是不同的。

中国体育的性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体育应当是具有产业性的社会主义公益事业,其中产业性是体育的经济属性,社会主义是政治属性,公益性是文化属性。对于中国体育的性质,有许多文章谈过。其中最集中、最系统的论述当推张发强同志,他在多次的讲话和文章中阐述了自己的认识,在2002年第3期《体育文化导刊》上的《“鱼形图”和“网络化”》一文中,作了概括性的表述。他讲:“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的体育事业应当是具有产业性的社会主义公益事业。其中,产业性是体育事业的经济属性,是体育工作的着力点和体育发展的生长点;社会主义是体育事业的政治属性,是体育工作的方向和灵魂;公益性是体育事业的文化属性,是体育工作的基本点和立足点。因此,体育应当作为事业来发展,也可以作为产业来经营,作为行业来管理。

1、社会主义和政治属性

我国的体育是社会主义体育,这是不应当怀疑的。因为我国的体育是党的事业,是为党的总方针、总任务服务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一部分,是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的,这绝对是正确的。

2、公益性和文化属性

说体育是“公益事业”,这个“公益”看起来似乎明白,要真从学术上弄清楚,却并不是件容易事。

3、产业性、经济属性

我国体育的目的任务是指全国范围内指导体育事业的总目的、总任务。

我国体育目的任务的依据是:

1、有关社会主义体育的思想体系与法律规范

2、社会与个体发展的客观需要

3、体育的特有功能增进健康、增强体质是体育区别于其他任何事业效能的本行特

征,因此它理所当然在成为确定我国体育目的任务的主要依据之一。

我国体育目的是增进健康、增强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

我国体育的任务有五个方面

1、增强人民体质、提高民族素质(促进体格健壮;全面发展体能;提高适应能力;促使精力充沛、生命力旺盛)

2、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攀登世界高锋

3、丰富社会文化生活,促进精神文明生存、享受、发展三层次。

4、进行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思想、情感、行为三个基本要素。

5、参与市场运作,创造社会财富

2、确定我国体育目的依据是什么?

确定体育目的任务的依据

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体育目的任务的制约,或称社会需要。

2、必须反映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或称人的需要。

3、体育的特点和功能

4、体育法律法规的确定。(作用:一是实现体育目的;二是统一标准;三是协调关系;四是促进体育发展。)

3、实现我国体育目的任务的基本途径与要求是什么?

1、不同性质的体育工作体育教学、体育锻炼、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四个部分。这四个途径的互相配合,来共同完成体育的任务,实现体育的目的。

2、不同对象的体育工作学校体育、职工体育、农民体育、部队体育、婴幼儿体育、老年人体育。

实现我国体育目的任务的基本要求

1、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从群体的政治需要转向全人类发展的根本需要

从社会的强制性功利需求转向个体健康幸福生活的主动需求

2、正确处理体育与经济的关系

3、体育要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

4、普及和提高相结合

5、体育管理的政府渠道和社会渠道相结合

6、发挥竞赛的杠杆作用

7、奥林匹克竞技体育项目与多种体育项目结合

8、学习外国的先进体育经验与大胆创新相结合

9、重视体育科学研究,实现科技兴体

4、简述我国体育面向21世纪的目标和发展。

21世纪的体育,应该为人类做出这样的贡献:

(1)追寻健康文明的进步带来生存环境的异化,也导致体质的弱化。文化的发展与体质的发展是如此的失衡,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也就是说,文化发展给人类体质带来的负面后果已经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

健康,体现着人类对自身前途和命运的基本关怀;体育,是追寻健康的积极方式,是体现这种基本关怀的最佳执行者。

体育不单是生物和技术上的,还浸润着强烈的人文色彩;它不光表现为肌肉的增加,还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展现着人类的自我呵护。

体育将和人的健康幸福生活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它不仅是一种强身健体的教育方式,也是一种通过扩大消费需求来促进经济增长的生产方式,甚至还可以是一种给人以极大快乐和精神享受的准艺术形式。它提供日益绚丽多彩的身体运动娱乐方式,培养人类健康身体,努力保持人类作为一个生物物种的生存活力。作为源源不断生产健康的领域,未来的体育将是最积极、最有益和最愉快的方式。

以人为本,追寻健康,体现对人类自身的尊重,是体育的必然归宿。

(2)探索极限人类从来不消极。

了在生存竞争中超越其他物种,人类曾无所不用其极;人类为了了解和控制大自然,上天入地竭尽所能;人类要发展,探索极限的努力永远不会停止。体育是展示人的身体运动能力,追求操纵身体达到高技术水平的最重要的方式。它显示了灵与肉的永恒冲突,凝聚了人类的竞争、创新、奋发、向上的卓越品质。

(3)发掘自身能力的尝试,决不仅仅限于高水平竞技。

哪怕是一个普通学校里不同班级的比赛,在拉拉队的呐喊声中,也不难感受到人类争强好胜的本性。

超越极限,需要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充分发挥自身潜力。这也是我们每一个普通人渴望创新的基本素质。体育,能带给我们这种珍贵的品质。

我国的传统教育具有强制性灌输的特点,体育也不例外。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还没有被引导到积极主动发掘自身潜力的轨道上来。

(4)维护生存空间人类有着统治其他物种的能力,而且能自觉地重建自己的生态系统。但是,人类依然受制于物质和资源所确立的法则。我们像所有其他生物一样依靠于其他物种,而且要根据可供的食物能源和营养情况,调整我们的数量和活动。人类要生存,首先要调整自己的社会状态。在越来越拥挤的生存空间,竞技运动发挥着稳定剂的作用。

(5)满足娱乐和审美需要

体育,是人类进行自身美化的教育过程。新体育,应该体现人类的审美理想。

人类自从两脚直立行走,就决定了人体的动作之丰富,是任何生物所无法比拟的。体育性质的动作经过反复提炼,避开生活和劳动中常见的单调形式,最大限度地发挥人体潜能,在速度、方向、力度等各方面都体现出人的主动色彩,表现出特殊的文化价值。竞技的动作特点在于准确、干净、敏捷、协调、连贯、舒展而富有节奏。身体活动从开始到结束的位置移动需要动作的变化,有运动方向、路线、节奏、韵味、力量、幅度、速度等特殊要求。由于表现动作美涉及到运动员身体的灵巧性、稳定性、协调性,操纵的准确性、定向能力、反应时间、柔韧性、弹跳力、爆发力、耐力等。体育,集中了一切赏心悦目的身体运动。

长期锻炼的体育活动参与者,铸成的匀称、协调、漂亮的体形,从体内溢出蓬勃生机,为人们所仰慕。

体育比赛对于人类精神需求的特殊价值在于观赏。水平越高,价值越大。而且,这种价值将是永恒的。

体育比赛的不确定性,也给人们带来极大的乐趣。

观赏体育运动,已成为现代人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6)融入经济全球化

新世纪的体育目标

1、内容上具体

2、观念上的更新

3、时间上的延伸

4、空间上扩展

5、体系上完善

5、试述体育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体育正逐步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大众体育的平民化与普及化大众体育的多样化和生活化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人们对体育的价值观念的多元化。由过去的单纯健身观向身心健康、休闲娱乐、达成目标、满足需要等多元化方向发展,形成了现代体育的价值观体系。二是体育活动形式的多样化。体育运动是人与人的社会交往,感情交流的重要场合,它以扩展生活空间的形式调节人们的生理和生活方式,因此,人们自愿地参加体育协会组织、自发性体育组织、各种体育俱乐部以及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和体育比赛。在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中,人们获得运动欲望的满足感,人际社会关系的调和感,目标达成的自我价值实现感和形体的健壮美感。三是体育运动项目的多样化。现代大众体育的发展已不拘泥某几种健身项目的活动,更多的人希望掌握现代体育运动技术,将其作为终身体育锻炼的手段,特别是新兴体育项目的开发,为大众体育多样化增添了新的内容。

特征:

(1)、体育改变了人类的情感。

(2)、体育改变了人类的智能和行为。

(3)、体育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体育正逐步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表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越来越多。

第二、竞技运动在许多国家迅速打入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日益成为人们感兴趣的社会活动之一,特别是对国际重大比赛所表现出的热情,更是达到了狂热的地步。

6、试述现代社会与体育的关系。

现代社会需要体育;体育与社会需要。社会需要是指人类对文化、精神生活的追求和渴望。体育作为特殊的社会现象,在与社会同步发展中,不仅仅是满足生存、生理需要,还必须根据社会需要,通过体育,为社会服务;生存需要萌生了体育,但推动体育发展的动力,都是来自原始社会后期的文化、艺术、教育。

现代社会的主要特征:是指以工业发展为标志,政治、经济、科技、文化高度发展的社会。现代社会进步与文明,带给现代人的影响:首先,将面临高科技的挑战;第二,将面临道德和情感危机;第三,人类面临生态危机;第四,我们将面临现代化生活方式对人体健康带来的影响。

7、现代社会的发展来看,对现代合格人才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现代合格人才的基本要求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1)健康的身心首先是体质、体能良好,体格健壮,适应能力较强;第二是体能全面;第三是健康的心理。

(2)高超的智能首先,知识的更新越来越快,要求人们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第二,有开拓和创新能力;第三,还应具有竞争能力。

(3)高尚的道德情操作为社会的人,其人生态度、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协作精神等是最基本的并为全世界认可的,其中尤以职业道德和协作精神最为重要,是人们取得成功

所必备的思想品质。

8、现代社会更需要体育,其作用有几点?

现代社会更需要体育——体育培养现代人的作用

文明的进步与体质的弱化。在文明程度还很低的时候,人类为基本生存,安全需要而发展自身的身体能力;大工业诞生以后,综合性体力劳动过渡到片面性体力劳动;一方面创造了近代体育,但另一方面使人类体质开始相对于动物身体之比的弱化;信息产业的兴起,片面体力劳动向脑力劳动转化,尽管人类医疗、卫生、环境、体育手段等都得到较好的发展,但是人们也强烈地意识到人体的弱化在加速。今天,人类已经步入信息化的知识经济时代,脑力劳动不可避免地成为主导地位,人类比任何时候都需要体育,现代社会更需要体育,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体育能促进身心健康

新技术革命的浪潮席卷全球,新信息、新观念、新学科、新技术、新理论层出不穷,人类进入一个知识纵、横交叉一体化的科学时代,特别是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微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带来了高层次、多系列和高度综合化的发展,知识数量不断增长,更新同期加快,从而使很多人丧失了自信心和适应能力,哪怕是最伟大的科学家和学者,所掌握的都是其中极少的一部分,人类有限的适应性,受到极限的挑战。其后果不仅对精神健康(如精神压抑、郁忧症等)、体质受到潜移默化的、久远的损坏。而体育既是对过去生活的连续和弥补,又是对未来生活的准备和承接,体育是人类缓慢的生物进程与急速社会发展进程之中的润滑剂;体育是追寻心理健康最有益的方式;体育是追寻健康最积极的方式;体育是增强健康最有趣的方法。

(2)体育能促进智力发展

现代社会知识的更新越来越快,这就要求人们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体育能提高大脑皮质反应的灵活性和工作能力,有激活脑细胞的功能,可以发展积极思维、良好记忆和集中注意力,而这些都是学习知识所必备的生理和心理品质。随着科技的发展,从事脑力劳动的人不断增多已是现代社会不可避免的现象。脑力劳动其机能特点是呼吸表浅,血液循环慢,新陈代谢低下,肌体肌肉活动量大大降低,但大脑神经系统却处于高强度状态,疲劳的产生会使工作、学习能力下降。根据高级神经活动的负诱导规律,运动中枢的兴奋可以使思维、记忆中枢得到更完全的休息。运动生理学研究表明:科学的体育运动,能对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产生良好的刺激,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加速血液循环,提高心脏功能,改善大脑的供氧,从而消除大脑的疲劳,恢复和提高大脑的工作能力。

现代人具有强烈的个人效能感,对人和社会的能力充满信心,办事求效率。“效能”、“信心”、“效率”,在体育教育中均有体现,特别是在长期的教学训练过程中,学生或运动员都会在这方面得到锻炼。这也是运动员拼搏精神的心理基础。

(3)体育能培养人高尚的道德情操

体育运动是一种有一定约束力的社会活动,各种竞赛都有严格的规则,又是在一定的执法人员——裁判员、教练员的直接监督、教育下有组织的进行,参与运动和比赛的人必须遵守这

些准则,这也是对培养人们遵守社会生活准则和职业道德的强化。体育运动,特别是集体项目的运动,要求个人之间相互配合才能进行。如排球运动,通过一传、二传和攻手的密切配合才能在比赛中取得胜利;足球从守门员到后卫队员,中场组织和前锋队员形成一个整体,团结协作才能赢得比赛。体育运动的这些特性,对培养人们的团结协作精神起到了一种强化作用。

第四章

1、试述体育与政治、经济、教育的关系。

体育与政治的关系

政治对体育具有主导作用,体育必须为政治服务。这是社会对体育的客观要求。在这里所说的“政治”是指在一个国家占有统治地位的主流思想或意志,它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特征。

理论分析体育与政治的关系,应该说可以区分得十分清楚。因为它们在人类社会中是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现象,在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过程中各自发挥着不同的社会功能和作用。但是,它们之间又有错综复杂的联系。特别是在人类社会这个极其复杂的“统一体”中,政治往往起主导作用,体育则处于一种被动和服从的地位,体育往往被利用成为政治的工具。就是在极力否认体育与政治有关的一些资本主义国家中,也经常把体育当成实现某种政治目的,表达某种政治意向的手段。

实践上的证明在我国,体育为政治服务,首先表现在体育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上。特别在我们这样一个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度中,这个问题最能反映出体育的政治意义。

体育是一种社会活动,它与政治的关系:首先,体育要受政治经济的制约,也要为一定的政治服务,发挥其一定的上层建筑的职能。其次,由于体育有一部分不属于上层建筑,它可以被各种不同的政治所控制的利用,因而体育与政治的关系又表现出一定的灵活性。

体育与政治的关系是:体育不等于政治,但体育与政治有密切的联系。政治对体育具有主导作用,体育必须为政治服务,政治作用于体育,体育对政治也具有反作用。

体育与经济的关系

体育运动的发展对经济有一定的依赖性,经济是体育的基础。

研究体育,必须首先要研究决定体育的社会经济基础。离开了一定的经济基础或者不顾经济发展水平所达到的程度,盲目地进行体育改革和发展体育事业,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在其他因素作用下,可能会取得一时一地的辉煌,但它终究要受到经济基础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因此,进行体育改革和发展体育事业,必须深入仔细地研究决定体育事业发展程度和改革方式与方向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的特征及其运行机制的特点和一个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构成,才可能得到如何发展体育事业,怎样进行体育改革的正确答案。总之,采取与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所达到的程度与水平、经济体制的方式以及基本经济制度的结构相符合的发展体育事业方针、政策、手段、方法以及措施,才可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经济对体育的基础性决定作用集中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所达到的程度和水平从根本上制约一个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水平、规模和速度。经济发展的程度和水平是一个国家和社会发展程度的集中体现和客观标志,而且是一种具有可测性的客观标志。

第二,一个国家经济体制的内容与形式决定着这个国家的体育体制的内容与形式。

第三,一个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一个国家体育体制的结构。

体育运动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1、提高劳动生产率

(1)增强劳动者的体质,调节劳动者的情绪,提高对各种环境的适应能力,从身强力壮,精力充沛,提高劳动能力。

(2)体育可以减少劳动者的病假率,提高出勤率,从而提劳动生产率。

2、体育运动的开展推动整个经济建设

体育与教育的关系

一、体育是全面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马克思曾指出:“我们把教育理解为三件事:

第一,智育。

第二,体育,即体育学校和军事训练所传授的那种东西。

第三,技术教育,这种教育要使儿童和少年了解生产各个过程的基本原理,同时使他们获得运用各种生产的最简单的工具的技能。”

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是一个连绵不断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同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与作用。体育事业发展是一个国家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表现和社会文明程度体现的一个方面。而社会发展是一个综合性的整体概念,它的内涵和内容十分丰富,至少包括制度、法律、文学艺术、教育、卫生、科学技术、环境保护和体育等多个方面。体育事业只是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或一个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在发展体育事业的时候,要跳出体育看体育,结合社会发展办体育。在把握住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律和特点的前提下,处理好体育发展与社会发展其他方面的各种关系,自觉地促进体育与社会的全面进步。

教育与体育本是同根生,二者之间有更加密切的关系。现代体育中的绝大多数项目首先是在学校中开展,随着社会发展与进步,才逐步从学校走向社会。从世界各国发展教育事业与体育事业的经验来看,都十分重视体育在教育中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积极作用,为社会提供合格的劳动后备军。同时也把学校当成培养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人才的摇篮,很多人有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就是在学生时期养成的,很多优秀运动员也是从学校出来的,就像美国的NBA这样高水平的职业篮球运动员也是依靠学校进行初级培养的。因此,处理好体育与教育的关系,对体育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2、体育法律基本原则有哪几点?

体育法律原则的基本理论

体育法律原则是可以作为众多体育法律制度的基础或本源的综合性、稳定性的原理和准则。它集中体现了体育立法者及其代表的社会群体的基本社会价值取向与所追求的社会理想和总体图景。它直接决定了各种体育法律制度的基本性质、规范和价值,是体育法律精神最集中体现,构成了各种体育法律制度的理论基础。它反映了立法者对体育社会关系中各种利益要求的基本态度,并提供了判断是非曲直的根本标准。

体育法律基本原则

1、增进人民身心健康主要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21条第2款,“国家发展体育运动,开展群众性的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第1条,“为了发展体育事业,增强人民体质,提高体育运动水平,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及第2条“国家发展体育事业,开展群众性的体育活动,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这一条原则是我国体育的宗旨,也是我国开展体育运动的主要目的,还是衡量体育发展方向是否正确的根本标准。一切无助于或不利于人民身心健康的体育活动,都有悖这个原则,都要制止和反对。例如以残害对方身体为目标,或对自己身心健康有危害,如服用兴奋剂、搞封建迷信活动等。身心健康,既包含体态匀称、机能正常、素质良好,也包含精神愉快、反应敏捷、情感丰富,还包括文明礼貌、心理健康等。

2、公平竞争主要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第34条,“体育竞赛实行公平竞争的原则。”体育的最大特点是有竞赛,无论是竞技体育还是社会体育都有竞赛,它是体育活动的基本方式,也是其生命和魅力所在。而公平竞争是体育竞赛的灵魂,是其最根本的原则。它是体育竞赛要实现的正常秩序,也是人们期望的社会价值目标。公平竞争有丰富的内涵,既有资格合法、主体平等、条件相同、规则统一,也有裁判居中、执法公正、成绩准确、优胜劣汰等。公平竞争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有一整套完善的制度并得到认真实施才能实现。体育行政管理部门和体育团体为此制定的大量体育法规、规章、规则、制度,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具体地贯彻和实现这个基本原则。

3、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创造优异竞赛成绩主要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第24条,“国家促进竞技体育发展,鼓励运动员提高体育运动技术水平,在体育竞赛中创造优异成绩,为国家争取荣誉。无论是专业运动员还是业余运动员以及体育爱好者,他们长期、反复、艰苦地进行体育的学习、训练,并不断地运用先进的技术和方法,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创造优异竞赛成绩。教练员和科研人员的创造性劳动也是为了同一目的。它是一个目的,也是一项原则,一切不利于正当提高和发展运动技术的,都应当反对和抛弃,反之应该坚持和提倡。这是区分是非曲直的一块试金石。

4、各类体育协调发展主要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第2条,“体育工作坚持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为基础,实行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促进各类体育协调发展。”这项原则就是要处理好体育内部之间的主要关系。社会体育和竞技体育要协调发展,不能只开展社会体育不开展竞技体育,也不能只抓竞技体育,不重视社会体育,二者是相辅相成,彼此促进又相互制约的普及和提高的关系。社会体育和竞技体育,业余体育和职业体育以及学校体育、职工体育、农民体育、部队体育、民族体育、老年体育、残疾人体育、康复体育等都要全面发展,百花齐放,相互促进。

5、为社会发展服务主源于我国宪法精神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第1条,“为了发展体育事业,增强人民体质,提高运动水平,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和第3条,“国家坚持体育为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首先,我国体育要为我国政治服务。内容有,为国争光,提高国家在国际社会的地位;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团结、国家凝聚力,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增强官兵素质,提高部队战斗力和加强同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增进友谊;促进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等。其次,体育要为经济发展服务。不仅通过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出勤率和劳动效率,适应复杂繁重的体力和脑力劳动来间接的体现。而且要作为一个产业、一个社会经济生产的重要部门,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创造产值。如体育器材和服装的生产和加工,体育场馆的建设,体育休闲娱乐活动,体育表演,体育培训,体育旅游,体育经营等生产和社会服务活动。

6、开展对外体育交往主要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第9条,“国家鼓励开展对外体育交往。”我国发展体育运动一定要开展对外交往,否则只能停止在低水平的、狭隘的民族体育阶段。通过对外交往可以学习世界最先进的体育理论、科学技术、训练方法、管理经验,更快提高我国运动技术水平;可以为国争光、为人类体育的发展、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做出贡献;可以给我国人民提供高水平的运动技术竞赛和表演;可以增强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加强同世界的联系,为人类的发展和世界的和平、进步作贡献。

7、大力发展体育教育和科技主要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第7条,“国家发展体育教育和体育科学研究,推广先进、实用的体育科学技术成果,依靠科学技术发展体育事业。”科教兴体是我国体育发展的根本途径。体育发展需要培养大量训练有素、有雄厚的理论功底、能进行技术创新的专门人才,需要广泛宣传普及体育知识、传授基本运动技能,还需要研究先进的体育理论、正确的训练方法、创新的运动技战术、高科技的设备器材等。这些都离不开体育教育和科技的发展。

3、试述体育主要部门的法律原则。

1、社会体育的法律原则(1)纳入国家和地方社会发展规划。公民身体状况、城市体育场馆设施、体育产业发展、体育人口数量等,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国家和地方政府要列入规划,积极组织和领导实施。(2)业余、自愿。一般不要占用工作时间,影响生产。不能强迫命令,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身体状况、时间安排、经济收入,自行决定项目、时间、方式、强度等。(3)形式多样,科学文明,因地制宜。各地依据不同的风俗习惯、地形地貌、季节气候、文化传统,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既可以开展现代体育项目,又可以发展民族体育项目,特别是优秀传统体育项目。但一定要健康、科学、文明,不要进行落后的、迷信的、有损身心健康的活动。(4 )保护公民的各项体育权利。尤其是要注意保护少数民族、老年人、儿童和残疾人的体育权利,并给予一定的扶持和照顾。

2、学校体育的法律原则(1)国家重点扶持。学校体育关系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中华民族身体素质及我国体育后备人才的早期发现和培养,应作为战略重点予以扶持。(2)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其他教育内容同等重要,相互配合,彼此促进。要列入教学计划,排进课表、记录成绩、作升学考试科目。(3)以课堂教学为基础,课外活动、体育竞赛、业余训练相配合。(4)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根据性别、年龄、体质、心理特征不同,作不同要求,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急于求成,拔苗助长。

3、竞技体育的法律原则(1)培养优秀运动人才,提高运动技术水平。这是竞技体育要达到的社会目的和要求。(2)科学选材、科学训练、科学管理。这是必须要采取的基本方法和选择的正确途径。(3)争创优异成绩,为国争光、为民服务。这是竞技体育要承担的社会职责。(4)维护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管理人员等体育劳动者的合法权利。这是人权保护的基本法律要求。

4、体育对外交往的法律原则(1)国家统一组织和领导。因为它关系国家利益、主权、尊严和其他国家的关系等重大问题。(2 )执行我国外交政策。体育外交是我国外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同我国外交政策协调统一,服从服务于外交工作。(3 )遵照国际惯例和遵守国际体育组织章程。这是我国参与国际体育社会活动,参加国际体育竞赛必须作到的前提条件。(4)维护中外公民的合法权益。既维护我国公民在国外、境外的合法权益,又维护外国公民在我国的合法权益。这是我国国内法和国际法共同的基本原则。

5、体育教育的法律原则(1)亦学亦训,理论技术并重。这是体育教育专门运动训练及其它专业教育显著不同的地方。(2 )德育放在首位。首先学会做人,努力成为有责任心、有事业心的四有新人。(3)理论联系实际。联系教学、训练、竞赛、科研等实际。(4)一专多能。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多面手要求。

6、体育科研的法律原则(1)为奥运争光和全民健身计划服务。(2)体育自然科学和体育社会科学并重,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并重。(3)有所为,有所不为,突出重点,赶超世界先进水平。(4)充分保护和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依法治体的科学含义和基本内容是什么?

5、试述体育法律体系。

法律体系指以现行体育法律法规为基础形成的门类齐全的协调一致的有机一体。它是由体育法律法规、体育政策规则和地方、部门的具体体育规则组成的广义上的体育法律体系。我国已见雏形的体育法律体系分五个层次结构:一是根本法规(宪法)我国宪法的第二十一条、第四十六条、第八十九条、第一百一十九条,对体育事业的发展均有规定。二是体育法律。三是国家体育行政法规。四是部门体育行政规章。五是地方体育法规和规章。

6、体育伦理建设的途径有几点?

指体育道德,是体育活动参加者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也是体育活动中调整和制约人们

相互关系的准则。

(一)意义:1、为新时期体育确立先进的体育伦理体系;

2、对促进体育法制化有不可取代的作用;

3、对发展先进文化、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有积极意义;

4、改善体育道德规范状况、净化体育事业。

(二)途径:1、继承转换传统体育道德;

2、规范体育道德评价标准;

3、建立体育道德控制机制;

4、加强体育道德教育

第五章

1、什么是体育手段?产生、发展、分类、特点有哪能?

手段是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方法和措施。完成任何一项任务,都需要一定的手段。

体育手段是人们为了强身健体、防病祛病、愉悦身心以及提高运动技术水平而采用的各种活动的内容和方法的总称。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创造和丰富起来的,它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要而创造的具有文化价值的精神财富。体育手段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独特的特点。

体育手段的产生归纳为六个方面

1、来自劳动生产实践(生产劳动的动作和劳动工具的转化)。

2、来自军事防卫技能和武器的移植。

3、来自日常生活技能的规格化。

4、来自娱乐活动。

5、从仿生学中来。

6、从人们对大自然的向往和挑战中来。

体育分类:有五大类:

第一类:健身类手段目的是为健身、康复预防疾病。健身走、健身跑、太极拳、等。

第二类:健美类手段体形健美、姿势端正、动作协调、行动矫健。艺术体操、健美操、体育舞蹈。

第三类:娱乐类手段目的主要是玩、放松,获得积极性休息。棋类、钓鱼、保龄球、高尔夫球、桥牌等。

第四类:竞技手段目的主要是提高有机体的竞技能力(包括体力和智力),以通过竞赛活动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培养人的竞争性,以适应社会生活。此类手段竞争性强,强度和难度都较大,要求有较高的技艺。

第五类;冒险类手段目的既不是为了健身,也不是为了健美,而是为了锻炼人的体能、胆量,满足探险和创造奇迹的需要。

2、试述运动动作的基础要素。并例举一动作,具体分析它能包含的要素及相互关系。

运动动作的要素是指构成去路作基本因素。主要有:身体姿势、动作轨迹、动作时间、动作速率、动作速度、动作力量和动作节奏等。

运动动作的基本要素

(一)身体姿势

一个完整的动作技术分为开始姿势、动作过程、结束姿势三个阶段。

1、开始姿势是指动作开始时,身体和身体的各部分所处的准备状态。如:蹲居式起跑

姿势;游泳的出发。

2、动作过程是指动作过程中的姿势在完成动作过程中。身体所处的相对静止状态。(在完成主要动作时身体的运动状态,保持最佳姿势,对练习的效果和成绩的获得起着主要作用。)如游泳运动员在游进过程中身体的水平姿势;跳高运动员过杆的姿势。

3、结束姿势是指在动作结成时,身体及身体各个部分所处的状态和位置。结束姿势于防止犯规和受伤具有重要意义。

(二)、动作轨迹是指完成动作时身体或身体某部分移动的路线。包括轨迹的形式、轨迹的方向、轨迹的幅度。

1、轨迹的形式一般分为直线和曲线运动两种。

(1)直线运动特点是方向恒定,身体或身体某部分沿着两点之间最短距离进行运动,如:100米短跑、击剑、拳击等。

(2)曲线运动的特点是方向不断变化,身体或身体某一部分沿着曲线进行运动。

2、轨迹的方向是指在练习时身体或身体某一部分所移动的方向。动作轨迹的方向是根据人体的轴和面而定的。有六个基本方向:前、后、左、右、上、下。在六个基本方向的基础上,进而还可划分为前上方、前下方、左前上方、左前下方等更多的方向。

3、轨迹的幅度是反映动作活动的范围。

(三)、动作时间是指完成动作所需要的时间。

1、动作总时间有些项目是以时间长短确定成绩,如径赛各种跑,游泳项目等,动作的总时间决定成绩。

2、动作各部分时间动作总时间长短与动作各部分的时间有直接关系。总时间长短取决于动作各部分的时间的结构。

(四)、动作速率(动作频率)是反映单位时间内动作的重复次数。

(五)、动作速度是指身体或身体某一部分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的距离。速度通常以移动的距离幅度和所用时间的比例来表示,表示单位为m/s。

速度对运动动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速度是完成各种动作和影响动作质量的基本条件各种动作都有各自的速度过要求。

2、速度是影响负荷强度的重要因素同一个动作用不同的速度过进行练习,对机体的影响也不同。

(六)、动作力量是指人体通过肌肉收缩完成某一动作的能力,是运动的基础,分外力、内力。

1、内力是指人体各部分相互作用下产于身体内部的力。主要包括肌肉的拉力、组织器官的阻力、动作过程中身体内部各部分的相互作用的力。

2、外力是指动作过和睦中,外界作用于人体的力,包括人体重力、支撑反作用力、摩擦力及外界环境的阻力。

(七)、动作节奏指完成动作时,动作的各个部分所表现的强弱和时间间隔的关系。如游泳时划臂、打腿与呼吸的配合,就是以一定顺序、时间间隔及强弱交替进行的,不论是快游或慢游,都应按一定比例保持这种关系。

例举一动作,具体分析它包含的要素及相互关系:游泳姿势中爬泳(自由泳)划水技术动作……。

3、运动动作的特征有哪能?

根据运动生物力学原理,对动作的要素进行具体分析,可以看出人的所有动作都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进行的。动作要素中的动作姿势和动作轨迹,较明显地表现出动作的形式,反映了练习的空间特征。动作的时间和速率表现了动作的时间过程,反映了练习的时间特征。动作的速度表明动作是在一定的空间与时间里进行的,反映了练习的时间、空间特征,

并称之为运动学特征。力量是人体运动的基础,人体的一切运动都是人体内力和外力相互作用的结果。称之为动力学特征。节奏是动作的时间、空间、和力量互相配合的集中表现,反映了的综合性特征。

4、简述动作分类的概况,在实践中如何选择和运用分类方法?

动作的分类运输和分类是指以动作的性质、特点与作用为依据,把各种动用集合成类的过程。它是人们认识动作、区分动作、组织动作的一种逻辑方法。目的在于:进一步认识动作的本质属性和固有层次,分辩运动动作的异同,更好地选择和运用这些动作,为体育教学、体育锻炼和运动服务。

1、按人体基本活动技能分类:走、跑、跳跃、投掷、悬垂、支撑、攀登、爬越、平衡等类。

2、按身体素质分类:人体在活动时所表现的力量、耐力等机能能力,按身体素质分为,可将动作分成速度类、力量类、耐力类、灵敏类、柔韧类等。

3、按人体结构分类:人体解剖学分类,可将动作分成上肢运作、下肢动作、头颈动作、腹背动作和全身动作等。

4、按运动项目的动作技术结构分类:如排球运动的技术:按技术结构特点一般分为准备姿势和移动、发球、垫球、传球、扣球、拦网、防守技术7类。

动作分类的选择的运用不同的标准分成各种不同的类的动作,但在分类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有目的性;

2、要结合对象特点;

3、要有主从、互为补充。

5、竞技运动项目的特点和作用有哪些?

竞技运动(Competitor sports)亦称竞技体育,源于拉丁语Peportare,本意是“离开工作”,即通过一些愉快轻松的身体活动使人转移对日常生活的艰辛和压力的注意力。而后传入法国,在古代法语中被标记为Desporter,其含义是“情绪转移”、“高兴”、“愉快”、“玩”“忍耐”等等。15世纪又由法国传入英国,并经过disport以及Sport的演变,17世纪以Sport 固定下来。英语中竞技运动概念主要的含义是从劳动、义务和拘束中脱离出去,转移自己的情绪,游玩开心,并不伴有激烈的身体活动的胜负因素。18世纪以后,竞技运动中出现了以强调胜负为目的、竞争激烈的身体活动。19世纪末以奥运会为代表的竞技运动提出了“更快、更高、更强”的口号,使现代竞技运动有着前所未有的竞争性、组织性并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领域密切结合,发挥着巨大的社会功效。

第六章

1、体育科学发展有哪些特征?

(1)体育科学发展呈出现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趋势

(2)运用现代科技成果加快体育科学自身完善

(3)体育就学研究密切联系实际并为体育实践服务

2、为什么说体育科学有综合科学的性质?(P121—122)

体育本身是一种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的社会活动,这种社会活动是一种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只是事实而不等于科学,科学是研究事实的学问。研究体育这种社会实践活动规律

的学问是体育科学。

“体育科学”是一个独立的学科门类,其中具有人文社会科学属性的分支学科、边缘分支学科31个。加上归类于自然科学、该辞典不予收录的那些分支学科、边缘分支学科(如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化学等),体育科学已经形成和正在形成的分支学科、边缘分支学科,约有四五十门。对这些学科进行归并、分组,是建构体育科学学科体系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1)细分化;(2)交融化;(3)理论化。

体育科学的分支学科、边缘分支学科区分为5个群组:

第1组学科包括体育哲学、体育科学学、比较体育学、体育史、体育情报学、体育文献学、体育统计学、体育计量学等,统称为体育基础学科。

第2组是由体育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某些学科门类(如文化人类学、社会学、政治学、法学、心理学、管理学等)或学科(如伦理学、美学、国际关系学等)相互渗透而形成的一组学科,统称为体育人文学科。

第3组是按照参与体育活动的群体类型划分出的一组学科,统称为体育对象学科。

第4组是以人体运动和各个竞技运动项目、健身运动项目作为研究对象的一组学科。运动学是这组学科的基础部分,其他学科都可以视为运动学的分支学科。

第5组是由体育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某些学科门类(力学、物理学、化学、医学等)或学科(解剖学、生理学、生态学、气象学等)相互渗透而形成的一组学科。这组学科也具有明显的边缘性,它们既是体育科学的分支学科,又是自然科学某个学科门类的分支学科。

3、试述体育科学体系的学科分类。

“学科”一般有两解释:

一是关于某一客观事物或某一事物某一方面的科学领域,是按照研究对象划分的;

二是学术的分类,指一定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

“体育科学”是一个独立的学科门类,其中列有具有人文社会科学属性的分支学科、边缘分支学科31个。加上归类于自然科学、该辞典不予收录的那些分支学科、边缘分支学科(如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化学等),体育科学已经形成和正在形成的分支学科、边缘分支学科,约有四五十门。对这些学科进行归并、分组,是建构体育科学学科体系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经过几年的思索,我们倾向于将体育科学的分支学科、边缘分支学科区分为5个群组。列在5组之外的体育学,是体育科学的核心基础学科,其任务是对体育科学的分支学科、边缘分支学科进行全面的概括,探讨体育运动领域的各种基本理论问题,如体育的本质、现代体育运动的特征、体育运动的目的与任务、体育运动的功能与作用、体育运动的形式与内容、体育运动的未来、体育运动发展战略等。如果将普通体育学视为一门课程,也可以称其为体育学概论或体育学基础。这门课程应在目前体育院校开设的体育理论、体育概论一类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理论上的提升。

第1组学科包括体育哲学、体育科学学、比较体育学、体育史、体育情报学、体育文献学、体育统计学、体育计量学等,统称为体育基础学科。同其他几组学科相比,第1组学科的研究课题具有一定的基础性或方法性,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把第1组学科看作是普通体育学的延伸和展开。例如,在普通体育学中,体育运动萌生、兴盛的历史沿革,只是一个重要的研究专题,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进行深入而细致的研究。体育史则专以体育及各种竞技运动的兴衰嬗变作为研究对象,既要从整体上把握世界范围内体育运动演进发展的历史脉络,又要分国家、分项目、分时段地开展研究。

第2 组是由体育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某些学科门类(如文化人类学、社会学、政

治学、法学、心理学、管理学等)或学科(如伦理学、美学、国际关系学等)相互渗透而形成的一组学科,统称为体育人文学科。这组学科包括体育文化人类学、体育社会学、体育政治学、体育经济学、体育法学、体育伦理学、体育运动美学、体育运动心理学、体育运动管理学、体育运动组织学、国际体育学等。它们都具有明显的边缘性特征,既是体育科学的分支学科,又是人文社会科学某个学科门类的分支学科。例如,体育文化人类学、体育社会学既是体育科学的主干分支学科,又分别是文化人类学、社会学的分支学科。这组学科是体育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联系的桥梁和中介,是体育科学汲取和吸纳人文社会科学有关研究成果的前沿阵地。

第3 组是按照参与体育活动的群体类型划分出的一组学科,统称为体育对象学科。其中,竞技体育学、学校体育学、社会体育学分别以专业运动员参与的竞技运动、在校学生参与的学校体育和全体社会成员参与的社会体育作为研究对象。学校体育学(体育教育学)长期以来一直是教育科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已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竞技体育学、社会体育学至今尚未形成严整的体系,需要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条理化、系统化的加工整理。为避免与体育社会学相混淆,社会体育学也可以称之为群众体育学。除在校学生、专业运动员而外的其他社会成员,由于年龄、职业、性别、生理等方面的差异,开展体育活动、健身运动应当有不同的形式、内容和要求。为此,社会体育学正在按照学龄前儿童、职工、农民、军人、青年、老年、妇女、残疾人、少数民族群众等不同类型的群体,建立一系列次级分支学科。体育教练员(广义而言,还可以包括体育教师)和体育裁判员虽不是体育活动、竞技运动的参与主体,但他们在体育活动、竞技运动中却有着独特的作用,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建立以体育教练员为研究对象的体育教练学和以体育裁判员为研究对象的体育裁判学,是发展体育事业所提出的必然要求。

第4 组是以人体运动和各个竞技运动项目、健身运动项目作为研究对象的一组学科。运动学是这组学科的基础部分,其他学科都可以视为运动学的分支学科。运动学研究人体运动动作、动作群、动作流的产生、发展,研究运动员和健身者掌握动作、形成运动技能的机制,为运动训练、体育教学、健身锻炼提供必要的基本理论。运动训练学是具有综合性特点的一门运动学分支学科,主要研究竞技体育训练的特点和任务、体制和方式、原则和方法、运动员的适应过程、运动训练中的思想教育、训练水平的测定等。一般而言,各种竞技运动项目、健身运动项目都可以作为专门的研究对象,在研究工作不断深入的基础上发展成为运动学的一系列分支学科。目前已经初具有雏形的学科,有田径运动学、体操运动学、游泳运动学、冰上运动学、滑雪运动学、足球运动学、篮球运动学、排球运动学、乒乓球运动学、举重运动学、武术运动学等。这组分支学科数量最多,与各类专项运动员、健身者的关系最为直接。

第5 组是由体育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某些学科门类(力学、物理学、化学、医学等)或学科(解剖学、生理学、生态学、气象学等)相互渗透而形成的一组学科。这组学科也具有明显的边缘性,它们既是体育科学的分支学科,又是自然科学某个学科门类的分支学科。运动形态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医学,即是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医学在体育运动领域的具体运用。就自然存在形态而言,人是地球上进化程度最高的生命体。人体生命运动作为一种最高级的运动形式,起源于低级运动形式并包含着各种低级运动形式。因此,研究处于体育运动条件下的人体生命运动,可以而且必须充分地运用研究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的相关研究成果,即借鉴和移植力学、物理学、化学等自然科学基础学科门类的某些理论和研究方法、手段。由于力学、物理学、化学在最近几十年已先后同生物学相渗透,建立了生物力学、生物物理学、生物化学等一级边缘学科,体育科学引入力学、物理学、化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手段,可以直接来自于生物力学、生物物理学、生物化学,由此形成的边缘分支学科是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物理学、运动生物化学。其中,运动生物力学(人

体运动力学)已有人体结构材料力学、人体静力学、人体运动学、人体动力学等次级分支学科,而运动生物物理学尚在形成之中。归属于第5组的学科,另外还有养生体育学、医疗体育学、体育生态学、体育气象学、运动选才学等。

第2、3、4、5 组学科,自左至右,人文社会科学属性依次递减;自右至左,自然科学属性依次递减。需要强调的是,这4组学科划分具有一定的相对性。例如,归属于第5组的某些学科,并非与人文社会科学没有联系。养生体育学、医疗体育学、运动选材学等,不可能不涉及人的社会属性、心理现象。

第七章

1、体育过程的本质是什么?

1、体育过程是一个促进人全面协调发展的活动过程。

2、体育过程中社会需求和个体需要的统一,决定了体育过程是促进人的社会化过程。

3、体育过程上体育实践者运用感官来认识世界的过程。

4、体育过程中学习者的不断发展,决定了体育过程始终是一个内化与外化交错递进的螺旋式上升的运动过程。

2、体育过程的要素有哪些?

1、体育人是指从事体育传播活动和体能教学的工作者。

2、体育中介是指体育活动过程中支持“体育人”与体育学习者相互作用的全部媒介,

从内容上说,包括体育内容、体育材料、教科书、体育设施与器材;

从形式上说,包括体育手段、体育方法、体育组织形式。

3、体育学习者是指那些通过参与体育活动,学习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的人。

3、体育过程控制

(1)身心协调控制发展的原则

(2)同化优势原则

(3)适量运动负荷原则

4、体育过程控制的方法

(1)、要选择符合目的的体育运动项目和运动方式

(2)、在遵守同化作用优势原则时要注意控制的几个方面:

①、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态;

②、足够的营养供给;

③、控制一定的体力消耗,避免过度疲劳才能保持同化优势;

④、必要的休息。

(3)、在适量的运动负荷方面,要作负荷量的大小来调控体育过程。

第八章

1、简述体育文化的含义和基本功能。

1、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学术界出现一股文化研究的热潮,一时间,许多社会现象的社会活动都获得了“文化”的美誉,如“企业文化”、“影视文化”、“茶文化”、等等,“体育文化”也随之应运而生。体育文化指体育运动本身所蕴含的、围绕体裁育运动所形成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考试题及答案

医院感染基础知识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60分) 1、床单位首选消毒方法为() A、日光曝晒 B、紫外线照射消毒 C、床单位臭氧消毒机消毒 D、甲醛薰蒸 2、手术器械、腹腔镜、膀胱镜、导尿管、口腔科牙钻、 输液器械、输血器按医用物品得危险度应属于( ) A、高度危险用品 B、中度危险用品 C、低危险用 品 3、卫生手消毒效果应达到得要求就是() A、细菌数应≤10cfu/cm2 B、细菌数应≤5cfu/cm2 C、细菌数应≤1cfu/cm2。 4、医院不合理用药情况主要表现为:() A、过度使用抗菌药物 B、不适当得联合用药 C、无适应证或适应证不明确 D、以上都就是 5、医疗机构收治得隔离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 产生得生活垃圾属于什么废物?() A、病理性废物 B、严重污染性废物 C、生活垃圾 D、感染性废物 6、凡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经外科切口进入人体无 菌腔室得内镜及附件必须达到什么要求?() A、消毒要求 B、灭菌要求 C、高水平消毒 D、中水平消毒 7、胃镜、肠镜、十二指肠镜采用2%碱性戊二醛消毒时, 浸泡时间为多少?() A、不少于60分钟 B、不少于30分钟 C、不少于20分钟 D、不少于10分钟 8、《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中规定,吸引瓶、吸引 管清洗后,进行消毒得药物、剂量与方法就是 () A、有效氯含量为500mg/L得含氯消毒剂或2000mg/L得 过氧乙酸浸泡消毒30分钟; B、有效氯含量为500mg/L得含氯消毒剂或2000mg/L得 过氧乙酸浸泡消毒20分钟; C、有效氯含量为500mg/L得含氯消毒剂或2000mg/L得 过氧乙酸浸泡消毒10分钟; D、有效氯含量为250mg/L得含氯消毒剂或1000mg/L得 过氧乙酸浸泡消毒30分钟。9、被HBV阳性病人血液、体液污染得锐器刺伤,应在 ( )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 同时进行科室姓名分数 血液乙肝标志物检查: A、6小时 B、12小时 C、 24小时 D、48小时 10、下列哪种手术宜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A、疝修补术 B、甲状腺腺瘤摘除术 C、乳房纤维腺瘤切除术 D 、开放性骨折清创内固定术 11、医院各类环境得空气中、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得 检测均不得检出:() A、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B、沙门氏菌 C、埃希氏菌 D、致病性微生物 12、多重耐药菌患者采取得隔离措施就是() A、标准预防+ 空气传播 B、标准预防+ 飞沫传播 C、标准预防+ 接触传播 D、标准预防+ 严密隔离 13、如果血培养标本不能及时运送,应暂存于何种() A、4℃ B、-18℃ C、室温 14、能发生血源感染得医疗侵入性操作有() A、血液透析 B、器官移植 C、内窥镜检查 D、拨牙 E、以上都对 15、按照《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要求, 当出现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3例以上医院 感染暴发,医院应当于几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 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报告() A 、2 B、 12 C、 24 D 、48 16、预防性用药应当在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尽早 开始,最好在几小时内实施,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 () A 、2 小时 B、 4 小时 C 、6 小时 D、 12小时 17、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预防与控制措施不正确

社区预防医学试题及答案

社区预防医学试题及答案(92分) 1. A B C D 3. A B C D 5. A B C D 6. A B C D 7. A 1. 以下属于社区预防的基本内容是: A. 传染病预防与控制 B. 营养与食品卫生 C. 环境与职业卫生 D. 以上都是 2. 随机抽样的方法有: A. 单纯随机抽样 B. 整群抽样 C. 系统抽样 D. 以上都是 3. 适用于均数与标准差描述的资料是: A. 偏态分布 B. 正态分布 C. 正偏态分布 D. 不对称分布 4. 以下不是构成职业病的条件的是: A. 病人必须是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 B. 疾病必须是在职业活动中产生的 C. 病种必须是国家公布的《职业病目录》范围内的 D. 同类疾病的患病人数必须达到相关规定要求 5. 人体功能性铁主要存在于: A. 肌红蛋白 B. 含铁酶 C. 血红蛋白 D. 肝、脾、骨髓 6. 植物蛋白的主要来源是: A. 薯类 B. 豆类 C. 谷类 D. 坚果类 7. 关于人工自动免疫的表述,正确的是:

12. 13. 8. 9. 10. 11. ABC ABC A. 接种后免疫力在 B. 接种后免疫力在 C. 接种后免疫力在 D. 接种后免疫力在 1-2周内岀现,可持续数月至数年 1周内岀现,可持续数月至数年 1-3周内岀现,可持续数月至数年 1-4周内岀现,可持续数月至数年 8.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全球儿童基础免疫用疫苗不包括 A. 卡介苗 B. 脊髓灰质炎疫苗 C. 乙脑疫苗 D. 百白破三联疫苗 9.国际ICD-10与国内CCD 艮据损伤与中毒的外因分别将其分为 类,14类 类,15类 类,16类 类,13类 10.不属于老年人跌落预防措施的是 A. 家庭环境设施的改进 B. 减少出门 C. 防治骨质疏松症 D. 分析跌落原因 11. 抽样误差是指: A. 个体值和总体参数值之差 B. 个体值和样本统计量之差 C. 总体测量值和总体参数之差 D. 样本统计量和总体参数之差 12. 能量的单位,常用为 Kcal 与KJ ,其换算是: 13.健康教育与卫生宣传的区别,正确的是 A. 是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核心概念 B. 两者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C. 两者均是对某一种疾病知识的单向传递 D. 卫生宣传目前不是健康教育的主要手段之一

(完整版)统计学期末考试试卷

2009---2010学年第2学期统计学原理课程考核试卷(B)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时量:120 分钟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按照统计数据的收集方法,可以将其分为和。 2、收集数据的基本方法是、和。 3、在某城市中随机抽取9个家庭,调查得到每个家庭的人均月收入数据:1080,750,780,1080,850,960,2000,1250,1630(单位:元),则人均月收入的平均数是,中位数是。 4、设连续型随机变量X在有限区间(a,b)内取值,且X服从均匀分布,其概率密 度函数为 0 ()1 f x b a ? ? =? ?- ? 则X的期望值为,方差为。 5、设随机变量X、Y的数学期望分别为E(X)=2,E(Y)=3,求E(2X-3Y)= 。 6、概率是___ 到_____ 之间的一个数,用来描述一个事件发生的经常性。 7、对回归方程线性关系的检验,通常采用的是检验。 8、在参数估计时,评价估计量的主要有三个指标是无偏性、和 。 二、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每题1分,共10 分) 1、理论统计学与应用统计学是两类性质不同的统计学() 2、箱线图主要展示分组的数值型数据的分布。() 3、抽样极限误差可以大于、小于或等于抽样平均误差。() 4、在全国人口普查中,全国人口数是总体,每个人是总体单位。() 5、直接对总体的未知分布进行估计的问题称为非参数估计;当总体分布类型已知, 仅需对分布的未知参数进行估计的问题称为参数估计。() 6.当置信水平一定时,置信区间的宽度随着样本量的增大而减少() 7、在单因素方差分析中,SST =SSE+SSA() 8、右侧检验中,如果P值<α,则拒绝H 。() 9、抽样调查中,样本容量的大小取决于很多因素,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样本容量 与边际误差成正比。() 10、当原假设为假时接受原假设,称为假设检验的第一类错误。()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 15分) 1、某研究部门准备在全市200万个家庭中抽取2000个家庭,推断该城市所有职 工家庭的年人均收入。这项研究的样本()。 A、2000个家庭 B、200万个家庭 C、2000个家庭的人均收入 D、200个万个家庭的总收入 2、当变量数列中各变量值的频数相等时()。 A、该数列众数等于中位数 B、该数列众数等于均值 C、该数列无众数 D、该众数等于最大的数值 其他 (a

统计学试题库含答案

统计学试题库含答案 Modified by JEEP on December 26th, 2020.

《统计学》试题库 第一章:统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 一、填空题 1、统计是统计工作、统计学和统计资料的统一体,统计资料 是统计工作的成果,统计学是统计工作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2、统计研究的具体方法主要有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统计推断法和综合指标法。 3、统计工作可划分为设计、调查、整理和分析四个阶段。 4、随着研究目的的改变,总体和个体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5、标志是说明个体特征的名称,指标是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数值。 6、可变的数量标志和所有的统计指标称为变量,变量的具体数值称为变量值。 7、变量按其数值变化是否连续分,可分为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职工人 数、企业数属于离散变量;变量按所受影响因素不同分,可分为确定性变量和随机变量。 8、社会经济统计具有数量性、总体性、社会性、具体性等特点。 9、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应包括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两个基本部分。 10、统计标志按是否可用数值表示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按在 各个单位上的具体表现是否相同分为可变标志和不变标志。 11、说明个体特征的名称叫标志,说明总体特征的名称叫指标。 12、数量指标用绝对数表示,质量指标用相对数或平均数表示。 13、在统计中,把可变的数量标志和统计指标统称为变量。 14、由于统计研究目的和任务的变更,原来的总体变成总体单位, 那么原来的指标就相应地变成标志,两者变动方向相同。 二、是非题 1、统计学和统计工作的研究对象是完全一致的。(×) 2、运用大量观察法,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或足够多的单位进行观察调查。(√) 3、统计学是对统计实践活动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隔离技术规范试题(85题)

隔离技术规范试题(89) 一、单项选择(20题) 二、多项选择(20题) 三、填空题(30题) 四、判断题(15题) 五、简答题(4题) 一、单项选择(20题) 1、卫生部颁布的《医院隔离技术规范》,要求正式实施的时间是(B) A.2009.12.31 B.2009.12.1 C.2010.1.1 D.2009.9.1 2、隔离的实施应遵循(C)和基于疾病传播途径的预防的原则。 A.血液体液隔离B.严密隔离C.标准预防D.普遍预防 3、患者王某,28岁,因足底外伤,继而发热、惊厥、牙关紧闭呈苦笑面容 入院,诊断为破伤风。该患者换下的敷料应(D) A先清洗后消毒B先灭菌后清洗 C先清洗后曝晒D焚烧 4、医用防护口罩的效能持续应用多长时间?(A) A6-8小时B4-6小时C8小时以上D10小时以上 5、近距离接触经空气传播或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哪种口罩?(D) A纱布口罩B一次性医用口罩C外科口罩D医用防护口罩 6、进行诊疗护理操作时,可能发生血液、分泌物喷溅时执行标准预防措施包括 哪些防护用品的使用(D) A口罩、帽子B口罩、帽子、手套 C口罩、帽子、手套、防护面罩D口罩、帽子、手套、防护面罩、隔离衣 7、佩戴的口罩多长时间更换?(B) A2小时B潮湿或污染时C24小时D一周2次 8 、 word

A 昏迷患者 B 气管切开患者 C 开放性创口患者DMRSA 尿路感染患者 9、飞沫传播是一种近距离传播,近距离是(A ) A1米以内B1.2米以内 C1.5米以内D2米以内 1 0、 空气 传播是 指带 有病原微生物的微粒子通过空气流病传播,微粒 子直径为(A ) A 直径≤5μm B 直径≧10μm C 直径≧5μm D 直径≤10μm 11、传染病区内属潜在污染区的是(B ) A 库房B 病区走廊C 值班室D 病室 1 2、 针对 不同伤口治疗、护理操应为(A ) A 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B 感染伤口-隔离伤口-清洁伤口 C 清洁伤口-隔离伤口-感染伤口 D 隔离伤口-感染伤口-清洁伤口 13、传染病患者出院时的终末消毒处理的做法是(C ) A 患者洗澡、换清B 个人用物经消毒后带出病区 C 被服及时送洗衣房清洗D 室内空气可用喷雾消毒 14、不符合隔离原则的一项是(D ) A 隔离单B 门口设消毒盆、手巾 C 脚垫用消毒液浸湿D 使用过的物品冲洗后立即消毒 15、进行戴无菌手套的练习时,以下哪项操作(C ) A 戴手套前先洗手、戴口罩和工作帽 B 核对标签上的手套号 期 C 戴上手套的右手持另一手套的内面戴上左手 D 戴上手套的双手置腰部水平以上 16、隔离衣的使用,正确的做法是(D ) A 每周更换1次B 保持袖口内外面清洁 C 隔离衣潮湿后立即晾干D 隔离衣必须全部盖住工作服 1 7、 护 士 小 张 为 传word

社区预防医学练习题

《社区预防医学》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选出一个最佳答案) 1、以下哪个不是社区卫生服务的特性( D ) A 综合性 B 连续性 C 可及性 D 差别性 2、社区预防坚持以人为本,以( D )为中心 A. 疾病 B. 医生 C.病人 D. 健康 E.预防 3、社区卫生服务的“六位一体”是指( B ) A. 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免疫、医疗 B. 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指导、医疗 C. 健康教育、预防、营养、康复、计划生育指导、医疗 D. 法制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指导、医疗 E. 法制教育、预防、营养、康复、计划生育指导、医疗 4、疾病的三级预防以哪级最关键( A ) A 一级 B 二级 C 三级 D 一级或二级 5、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是( B ) A调查、归纳、整理资料B收集、整理、分析资料C收集、核对、整理资料 D. 调查、核对、整理资料 E. 调查、分析、整理资料 6、在某市调查1000 名10岁儿童,其中有250 名龋齿患者,这份资料属于(B) A、计量资料 B、计数资料 C、等级资料 D、连续变量 E、半定量资料 7、描述计数资料的主要统计指标是(B )A平均数(计量) B相对数(率和构成比)C标准差(计量)D变异系数(计量的离散趋势)8、疾病死因谱通常用的统计指标是(D ) A年龄别死亡率B死因别死亡率C死因别病死率D死因构成比E.总死亡率9、某病发病率的分母确切含义是(B )网上答案为C。书中:发病率的分母是暴露人口数,患病率的分母是平均人口数。 A同期受检查人口数B同期受该病危险的人口数C同期平均人口数D同期某病的新发病例数E同期某年龄组人口数 10、欲制定人群血铅含量(正偏态分布)的正常值,统计计算可选用的方法是(B ) A P2.5∽P97.5 B P5(肺活量) D P50 11、调查人群中蛔虫感染情况,可用( B ) A个案调查B现况调查C临床研究D队列研究E病例对照研究

统计学课程习题参考答案

《统计学》课程部分习题参考答案(龚凤乾) 1.试针对统计学的三种任务各举一例。答:见授课题板。 2.举例说明统计分组可以完成的任务。答:见授课题板。 3.举一个单向复合分组表的例子,再举一个双向复合分组表的例子。 答:单向复合分组表的例如下 4.某市拟对该市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调查,想要通过调查来研究下列问题: (1)通过描述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学历结构来反映队伍的整体质量; (2)研究专业技术人员总体的职称结构比例是否合理; (3)描述专业技术人员总体的年龄分布状况; (4)研究专业技术人员完成的科研成果数是否与其最后学历有关。 请回答: (1)该项调查研究的调查对象是该市全部专业技术人员; (2)该项调查研究的调查单位是该市每一位专业技术人员; (3)该项调查研究的报告单位是该市每一位专业技术人员; (4)为完成该项调查研究任务,对每一个调查单位应询问下列调查项目学历、职称、年龄、科研成果数。 5 根据上表指出: (1)上表变量数列属于哪一种变量数列;(2)上表中的变量、变量值、上限、下限、

次数(频数);(3)计算各组组距、组中值、频率。 答:(1)连续型组距式分组;(2)连续型组距式分组的组距=本组上限—本组下限;组中值=(上限+下限)/2;频率= i i f f / 6.某地区人口统计数据如下表,请在此表的空白处添加以下数字:组距、组中值、频率、上限以下累计频数。 注:年龄以“岁”为单位计算,小数部分按舍尾法处理。 7.对下列指标进行分类。(只写出字母标号即可) A 手机拥有量 B 商品库存额 C 市场占有率 D 人口数 E 出生人口数 F 单位产品成本 G 人口出生率 H 利税额 (1)时期性总量指标有: EH ;(2)时点性总量指标有: ABD ; (3)质量指标有: CFG ;(4)数量指标有: ABDEH ; (5)离散型变量有: ADE ;(6)连续型变量有: BCFGH 。 8.现在把某地区1999年末全部个体经营工业单位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个统计总体,设计了“1999年末全部个体经营工业单位总数”和上述这个个体经营工业单位总体的“1999

统计学试卷及答案

统计学试卷及答案 一、判断题 1.统计学是一门方法论科学,其目的是探索数据的内在数量规律性,以达到 对客观事物的科学认识。() 2.统计研究的过程包括数据收集、数据整理、分析数据和解释数据四个阶段。 () 3.统计数据误差分为抽样误差和非抽样误差。() 4.按所采用的计量尺度不同,可以将统计数据分为时间序列数据和截面数据() 5.用来描述样本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称为参数。() 6.如果数据呈左偏分布,则众数、中位数和均值的关系为:均值<中位数< 众数。() 7.通过散点图可以判断两个变量之间有无相关关系。() 8.所有可能样本均值的数学期望等于总体均值。() 9.影响时间序列的因素可分为:长期趋势、季节变动、循环波动和不规则变 动四种。() 10.狭义的统计指数是用来说明那些不能直接加总的复杂现象综合变动的一 种特殊相对数。() 二、单项选择题 1.为了估计全国高中生的平均身高,从20个城市选取了100所中学进行调查。在该项研究中样本是()。 A 100所中学 B 20个城市 C 全国的高中生 D 100所中学的高中生 2.一名统计学专业的学生为了完成其统计作业,在《统计年鉴》中找到的2005年城镇家庭的人均收入数据。这一数据属于()。 A 分类数据 B 顺序数据 C 截面数据 D 时间序列数据

3.某连续变量数列,其首组为50以下。又知其邻近组的组中值为75,则首组的组中值为() A 24 B 25 C 26 D 27 4.两组数据相比较()。 A 标准差大的离散程度也就大 B 标准差大的离散程度就小 C 离散系数大的离散程度也就大 D 离散系数大的离散程度就小 5.在下列指数中,属于质量指数的是()。 A 产量指数 B 单位产品成本指数 C 生产工时指数 D 销售量指数 6.定基增长速度与环比增长速度的关系为()。 A 定基增长速度等于相应的各个环比增长速度的算术和 B 定基增长速度等于相应的各个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 C 定基增长速度等于相应的各个环比增长速度加1后的连乘积再减1 D 定基增长速度等于相应的各个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加1(或100%) 7.某企业报告期产量比基期增长了10%,生产费用增长了8%,则其产品单位成本降低了()。 A 1.8% B 2.5% C 20% D 18% 8.用简单随机重复抽样方法抽取样本单位,如果要使抽样标准差降低5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则样本容量需要扩大到原来的()。 A 2倍 B 3倍 C 4倍 D 5倍 9.如果变量x和变量y之间的相关系数为﹣1,这说明两个变量之间是()。 A 低度相关关系 B 完全相关关系 C 高度相关关系 D 完全不相关 10.合理施肥量与农作物亩产量之间的关系是()。 A 函数关系 B 相关关系 C 没有关系 D 正比例关系 11.在回归分析中,描述因变量y如何依赖自变量x和误差项 的方程称为()。 A 回归方程 B 回归模型 C 估计的回归方程 D 理论回归方程 12.平均指标是用来反映一组数据分布的()的指标。

标准预防培训试题(附答案)最新版本

标准预防措施培训试题 科别:姓名:成绩: 一、单选题:(每题4分,共20分) 1、近距离接触经空气传播或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哪种口罩?() A 纱布口罩 B 医用防护口罩 C外科口罩 D 一次性医用口罩 2、进行诊疗护理操作时,可能发生血液、分泌物喷溅时执行标准预防措施包括哪些防护用品的使用() A 口罩、帽子 B 口罩、帽子、手套 C 口罩、帽子、手套、防护面罩 D 口罩、帽子、手套、防护面罩、隔离衣 3、无菌操作中发现手套破裂应() A 用无菌纱布将破裂处包好 B 用胶布将破裂处粘好 C 立即更换 D 再加套一幅手套 4、标准预防强调:() A、主要是保护病人 B、主要是保护医务人员 C、保护抵抗力差的 D、保护病人和医务人员 5、标准预防的基本特点为() A、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B、强调双向预防,即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护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护人员传至病人。 C、根据传播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 D、以上三点全包括。 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60分) 1、标准预防实施双向防护,防止疾病______。 2、当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及破损的皮肤黏膜时应___;手套可以防止医务人员把自身手上的菌群转移给病人的可能性;手套可以预防医务人员变成传播微生物时的______,即防止医务人员将从病人或环境中污染的病原在人群中传播。在两个病人之间一定要更换手套;手套不能代替______。 3、诊疗护理操作中发现手套破损时,应及时______。戴无菌手套时,应防止手套______。如手部皮肤破损,应戴______。 4、_____、_____及____可以减少病人的体液、血液、分泌物等液体的传染性物质飞溅到医护人员的眼睛、口腔及鼻腔粘膜。 5、佩戴口罩的注意事项:1、佩戴口罩前后都必须______2、要让口罩紧贴____3、口罩有颜色的一面____4、系紧固定口罩的绳子,或把口罩的橡筋绕在耳朵上,使口罩紧贴面部5、口罩应完全覆盖__________ 6、把口罩上的金属片沿鼻梁两侧____,使口罩紧贴面部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什么是标准预防:

华医网公共考试社区预防医学答案

华医网公共考试社区预防医学答案

“社区”这一专业名词最早由谁提出(c) HIV不能通过下列途径传播的是(c) 按血压水平分类,正确的是(b) 标准差常用于(d) 不属于疾病流行强度指标的是(c) 不属于口服降糖药物的是(c) 不属于老年人跌落预防措施的是(b) 不属于筛查试验应具备特点的是(c) 长期服用心安得的病人,如见效后突然停药会引起(a) 抽样误差是指(d) 传染病监测的主要内容包括(d) 大豆蛋白质富含谷类蛋白质较为缺乏哪种氨基酸(c) 大豆的脂肪含量为15%~20%,不饱和脂肪酸高达(d) 大气污染对健康的间接危害不包括(a) 蛋白质的功能不包括(c) 当前食品污染主要是(c) 对销售和燃放烟花爆竹实施政府管制,属于(b) 二级预防是针对疾病自然史的哪个阶段(c) 防止传染病流行的重要措施是(a) 防止儿童溺水最有效的手段是(b) 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包括(d) 根据PRECEDE模式,在社区诊断后应为(a) 关于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不正确的是(d) 关于恶性肿瘤,下列哪项不正确(b) 关于疾病监测目的的表述,不正确的是(b) 关于健康传播效果的4个层次的表述,正确的是(a) 关于健康信念模式基本内容的表述,正确的是(b) 关于糖尿病饮食治疗表述,正确的是(b) 关于知信行模式基本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d) 关于自杀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d) 国际ICD-10与国内CCD根据损伤与中毒的外因分别将其分为(b) 含氰甙类食物中毒的临床表现不包括(c) 宏量元素在体内含量大于(c) 环境污染按造成污染物的性质来源分不包括(d) 脊髓灰质炎疫苗属于(b) 计划免疫的内涵是(d) 既是临床预防的重要策略又是社区卫生服务重要内容的是(b) 健康教育的核心问题是(c) 健康教育通常在疾病哪一期进行(a)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首要任务是(c) 健康教育与卫生宣传的区别,正确的是(a) 健康生活方式不包括(b) 健康状况生理指标、疾病发病率指标、死亡率指标是何种评价类型的指标(d)可能为COPD急性发作的主要病原菌的是(c)

统计学试题库

《统计学》试题库 知识点一:统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 一、填空题 1、统计研究的具体方法主要有、、和。 2、统计工作可划分为、、和四个阶段。 3、随着的改变,总体和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4、标志是说明,指标是说明。 5、可变的数量标志和所有的统计指标称为,变量的具体数值称为。 6、变量按分,可分为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职工人数、企业数属于变量;变量按分,可分为 确定性变量和随机变量。 7、社会经济统计具有、、、等特点。 8、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应包括和两个基本部分。 9、统计标志按是否可用数值表示分为和。 10、说明特征的名称叫标志,说明特征的名称叫指标。 11、数量指标用表示,质量指标用或平均数表示。 12、在统计中,把可变的和统称为变量。 二、是非题 1、统计学和统计工作的研究对象是完全一致的。( ) 2、运用大量观察法,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观察调查。( ) 3、统计学是对统计实践活动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 4、一般而言,指标总是依附在总体上,而总体单位则是标志的直接承担者。( ) 5、数量指标是由数量标志汇总来的,质量指标是由品质标志汇总来的。( ) 6、某同学计算机考试成绩80分,这是统计指标值。( ) 7、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而标志则不能用数值表示。( ) 8、质量指标是反映工作质量等内容的,所以一般不能用数值来表示。( ) 9、总体和总体单位可能随着研究目的的变化而相互转化。( ) 10、女性是品质标志。( ) 11、以绝对数形式表示的指标都是数量指标,以相对数或平均数表示的指标都是质量指标。( ) 12、构成统计总体的条件是各单位的差异性。( ) 13、变异是指各种标志或各种指标之间的名称的差异。( ) 三、单项选择题 1、统计认识过程是() A、从质到量 B、从量到质 C、从质到量,再到质和量的结合 D、从总体到个体 2、某班5名同学的某门课的成绩分别为60、70、75、80、85,这5个数是() A、指标 B、标志 C、变量 D、变量值 3、调查某市职工家庭的生活状况时,统计总体是() A、该市全部职工家庭 B、该市每个职工家庭 C、该市全部职工 D、该市职工家庭户数 4、调查某班50名学生的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A、该班50名学生 B、该班每一名学生 C、该班50名学生的学习情况 D、该班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情况 5、构成统计总体的基础和前提是()

统计学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西安交大统计学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在企业统计中,下列统计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是(C) A、文化程度 B、职业 C、月工资 D、行业 2.下列属于相对数的综合指标有(B ) A、国民收入 B、人均国民收入 C、国内生产净值 D、设备台数 3.有三个企业的年利润额分别是5000万元、8000万元和3900万元,则这句话中有(B)个变量? A、0个 B、两个 C、1个 D、3个 4.下列变量中属于连续型变量的是(A ) A、身高 B、产品件数 C、企业人数 D、产品品种 5.下列各项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有(A ) A、库存额 B、总收入 C、平均收入 D、人均收入 6.典型调查是(B )确定调查单位的 A、随机 B、主观 C、随意D盲目 7.总体标准差未知时总体均值的假设检验要用到(A ): A、Z统计量 B、t统计量 C、统计量 D、X统计量 8. 把样本总体中全部单位数的集合称为(A ) A、样本 B、小总体 C、样本容量 D、总体容量 9.概率的取值范围是p(D ) A、大于1 B、大于-1 C、小于1 D、在0与1之间 10. 算术平均数的离差之和等于(A ) A、零 B、1 C、-1 D、2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题全部答对才给分,否则不计分) 1.数据的计量尺度包括(ABCD ): A、定类尺度 B、定序尺度 C、定距尺度 D、定比尺度 E、测量尺度 2.下列属于连续型变量的有(BE ): A、工人人数 B、商品销售额 C、商品库存额 D、商品库存量 E、总产值 3.测量变量离中趋势的指标有(ABE ) A、极差 B、平均差 C、几何平均数 D、众数 E、标准差 4.在工业企业的设备调查中(BDE ) A、工业企业是调查对象 B、工业企业的所有设备是调查对象 C、每台设备是 填报单位D、每台设备是调查单位E、每个工业企业是填报单位 5.下列平均数中,容易受数列中极端值影响的平均数有(ABC )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 D、中位数 E、众数 三、判断题(在正确答案后写“对”,在错误答案后写“错”。每小题1分,共10分) 1、“性别”是品质标志。(对) 2、方差是离差平方和与相应的自由度之比。(错) 3、标准差系数是标准差与均值之比。(对) 4、算术平均数的离差平方和是一个最大值。(错)

标准预防与个人防护试题

标准预防与个人防护试 题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标准预防与个人防护试题 一、单选题(共10题,每题4分,共40分) 1.无菌操作中发现手套破裂应(C) A用无菌纱布将破裂处包好B用胶布将破裂处粘好 C立即更换 D再加套一副手套 2.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艾滋病人的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以下哪种做法是错误的(D) A戴无菌手套 B 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C戴防护眼镜D 不用戴手套 3.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时,在进行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等诊疗、护理、卫生工作操作时,要戴( D ) A无菌手套 B清洁手套 C 耐热手套 D双层乳胶手套 4、职业暴露的原因有( D ) A 针刺 B 切割 C 直接接触 D 以上都对 5、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病人的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以下那种做法是错误的( D ) A 戴手套 B 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 C戴防护眼镜 D不用戴手套 6、为防针刺伤,错误的做法是( D ) A 使用后的锐器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 B 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 C 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 D 将针套套回针头,以防扎伤别人 7、艾滋病毒不可以通过下列哪种方式传播( C ) A 共用针头或注射器 B 性接触 C 日常生活接触 D 母婴传播 8、标准预防是认定病人的(E)都具有传染性。 A血液 B体液 C分泌物 D排泄物 E以上均是 9、接触患者之前,手部没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医务人员应:( B ) A、手部无明显污染可不用洗手 B、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C、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 D、先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再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社区预防医学试题及答案(全)

社区预防医学试题及答案 . .以下属于社区预防的基本内容是: .传染病预防与控制 .营养与食品卫生 .环境与职业卫生 .以上都是 . .随机抽样的方法有: .单纯随机抽样 .整群抽样 .系统抽样 .以上都是 . .适用于均数与标准差描述的资料是: .偏态分布 .正态分布 .正偏态分布 .不对称分布 . .以下不是构成职业病的条件的是: .病人必须是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 .疾病必须是在职业活动中产生的 .病种必须是国家公布的《职业病目录》范围内的 .同类疾病的患病人数必须达到相关规定要求 . .人体功能性铁主要存在于: .肌红蛋白 .含铁酶 .血红蛋白 .肝、脾、骨髓 . .植物蛋白的主要来源是: .薯类 .豆类 .谷类 .坚果类 . .关于人工自动免疫的表述,正确的是: .接种后免疫力在周内出现,可持续数月至数年

.接种后免疫力在周内出现,可持续数月至数年 .接种后免疫力在周内出现,可持续数月至数年 .接种后免疫力在周内出现,可持续数月至数年 . .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全球儿童基础免疫用疫苗不包括: .卡介苗 .脊髓灰质炎疫苗 .乙脑疫苗 .百白破三联疫苗 . .国际与国内根据损伤与中毒的外因分别将其分为: 类,类 类,类 类,类 类,类 . .不属于老年人跌落预防措施的是: .家庭环境设施的改进 .减少出门 .防治骨质疏松症 .分析跌落原因 . .抽样误差是指: .个体值和总体参数值之差 .个体值和样本统计量之差 .总体测量值和总体参数之差 .样本统计量和总体参数之差 . .能量的单位,常用为与,其换算是: . .健康教育与卫生宣传的区别,正确的是: .是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核心概念 .两者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两者均是对某一种疾病知识的单向传递 .卫生宣传目前不是健康教育的主要手段之一

《统计学》试卷A及答案

I 浙江财经学院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统计学》课程期末考试试卷(A卷) 考核方式:闭卷考试日期:2012年1月12日 适用专业、班级:09统计学、09信息与计算科学 (共三大题)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下面属于连续变量的是() A、职工人数 B、机器台数 C、工业总产值 D、车间数 2、人均收入、人口密度、平均寿命、人口净增数,这四个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3、杭州市工商银行要了解2011年第一季度全市储蓄额的基本情况,调查了储蓄额最高的几 个储蓄所,这种调查属于() 5、按照计划规定,工业总产值与上年对比需增长年 相比,今年产值的实际增长率为 A、60% B、120% C、40% 8、时间数列中所排列的指标数值() A、只能是绝对数 B、只能是相对数 C、只能是平均数 D、可以是绝对数,也可以是相对数或平均数 9、下列属于时点数列的是() A、某厂各年工业产值 B、某厂各年劳动生产率 C、某厂各年生产工人占全部职工的比重 D、某厂各年年初职工人数 10、某厂有两个车间,2009年甲车间工人平均工资为2200元,乙车间为2300元;2010年, A、重点调查 B、典型调查 4、某外商投资企业按工资水平分为四组: 元以上。则第一组和第四组的组中值分别为 A、750和2750 B、500 和2750 C、抽样调查 D、普查 1000 元以下,1000~1500 元;1500~2500 元;2500 () C、800 和2800 D、750 和3000 30 %,实际却比计划少完成了10%,同上 D、17% 级班 业专年比2009年增长() A、37.5% B、125 % C、115% D、15% 7、有一批灯泡共1000箱,每箱200个,现随机抽取20箱并检查这些箱中全部灯泡,此种抽样属于() A、纯随机抽样 B、类型抽样 C、整群抽样 D、等距抽样 6、已知某企业总产值2010年比2007年增长187.5%, 2009年比2007年增长150%,贝U 2010

统计学试题库(含答案)

《统计学》试题库 第一章:统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 一、填空题 1、统计是统计工作、统计学和统计资 料的统一体,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成果,统计学是统计工作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2、统计研究的具体方法主要有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 法、统计推断法和综合指标 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统计工作可划分为设计、调查、整 理和分析四个阶段。 4、随着研究目的的改变,总体和个 体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5、标志是说明个体特征的名称,指标是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数值。 6、可变的数量标志和所有的统计指标称为变量,变量的具体数值称为变量值。 7、变量按其数值变化是否连续分,可分为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职工人数、企业数属于离散变量;变量按所受影响因素不 同分,可分为确定性变量和随机变量。

8、社会经济统计具有数量性、总体性、社会性、具体性等特点。 9、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应包括指标名称和指标数 值两个基本部分。 10、统计标志按是否可用数值表示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按在各个单位上的具体表现是否相同分为可变标 志和不变标志。 11、说明个体特征的名称叫标志,说明总体特征的名称叫指标。 12、数量指标用绝对数表示,质量指标用相对 数或平均数表示。 13、在统计中,把可变的数量标志和统计指 标统称为变量。 14、由于统计研究目的和任务的变更,原来的总体变成总体单位,那么原来的指标就相应地变成标志,两者变动方向相同。 二、是非题 1、统计学和统计工作的研究对象是完全一致的。(×) 2、运用大量观察法,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或足够多的单位进行观察调查。(√) 3、统计学是对统计实践活动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职业防护培训试题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每题 5 分,共 25分) 1. 医用防护口罩的效能持续应用时间是( ) A 4小时 B 6小时 C 8小时 D 6-8 小时 2. 艾滋病预防用药应在艾滋病职业暴露尽早开始,最好仔小时内开始 实施最迟不得超过 小时。 A 4小时 B 6小时 C 8小时 D 6-8 小时 3. 艾滋病预防用药的方案是: ( ) A 基本用药程序 B 强化用药程序 C 基本用药程序 + 强化 用药程序 D 根据暴露级别和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实施预防性 用药方案 4. 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时,在进行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等 诊疗、护理、卫生工作操作时,要戴( ) A 无菌手套 B 清洁手套 C 双层乳胶手套 D 耐热手套 5. HBV 暴露, 24小时内注射高效免疫球蛋白一支( 400U ),3-4 周再 加强注射一支(400U )未接种过乙肝疫苗者且乙肝抗体检查阴性者 或较低者,于 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最迟 24 小时应接种完毕。 A 4小时 B 6小时 C 8小时 D 10小时 二、多项选择题: (每题 5 分,共 25分) 姓名 职业防护培训试卷 层级 成绩

1. 钝器伤的处理流程是:() A 在流动水下,用肥皂清洗冲洗污染的伤口和皮肤 B 轻轻挤压伤口周边,让血从伤口向外流,尽量挤净,切忌将污染血挤入伤口深层,并不断用流动水冲洗 C用75%酒精或0.5%碘伏消毒伤口皮肤 D 暴露的皮肤黏膜,如眼结膜要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避免揉搓眼睛 E 污染衣物:按正规操作脱掉、洗手,用75%酒精或0.5%碘伏消毒手。 2. 手部卫生包括:() A 洗手 B 手消毒 C 外科洗手 D 戴手套 E 戴口罩 3. 支气管镜(飞沫)检查,医务人员的防护有: A 隔离服、外加防渗围裙 B 一次性无菌手套 C 防渗性医用口罩 D 工作帽 E 护目镜 4. 防保科或保健室应对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应建立病历,进行详细登记,记录:() A 暴露时间、地点、经过 B 暴露方式暴露具体部位及损伤程度 C 暴露源种类和含有艾滋病病毒的情况 D 处理方法及经过 E 是否预防用药、首次用药时间、药物毒副作用及用药依从性情况 5.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主要有以下方面:()

社区预防医学 试题 按章节 不含答案

试题的题型及分值 1、A1型(单句型最佳选择题)1分1题 题干在前,四至五个备选答案在后。答题时,要求选出其中一个备选答案作为正确答案。 2、A2型题(病历摘要型最佳选择题)1分1题 每道题由一个叙述性主体(简要病历)作为题干,一个引导性问题和四至五个备选答案组成。 3、A3型题(病历组型最佳选择题)1分1题 每道题开始叙述一个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情景,然后提出2~3个的相关问题,每个问题均与开始的临床情景有关,但测试要点不同,且问题之间相互独立,每个问题都是一个单句型的最佳选择题。 4、A4型题(病历串型最佳选择题)1分1题 与A3 型题雷同。区别:当事件逐渐展开时,逐步增加新的信息。可陈述一些次要的或有前提的假设信息,信息与事件并不一定有联系,信息的顺序对回答问题非常重要。 5、X型题(多重是非选择题)2分1题 每道题由1个题干和5个备选答案组成,形式类似于A1型题,但正确答案不只1个,可以是2个、3个、4个,也可以5个备选答案都正确。 6、案例题型 2分1题 为A4型的多项选择题,即每个问题都是一个多项选择题。 第一章:绪论 1、A1 3题 1、以下哪个不是社区卫生服务的特性() A 综合性 B 连续性 C 可及性 D 差别性 5、X 2题 1、以下哪些是一级预防施( ) A 清洁社区环境卫生 B 计划免疫 C 学校营养知识宣传 D 婚前体检 2、以下哪些是社区预防的基本原则( ) A 以社区为基础 B 以健康为中心 C 以家庭为单位 D 以人群为对象 第二章:统计与流行 A1 5 1、偏态分布型资料离散度描述的适用统计指标是( ) A 中位数 B 标准差 C 变异系数 D 四分位间距 2、欲制定人群血铅含量(正偏态分布)的正常值,统计计算可选用的方法是() A P2.5∽P97.5 B P5 D P50 3、医学统计表不应出现的结构是( ) A 标题 B 标目C坚线条 D 备注 4、现况调查一般不宜超过的时间长度为( ) A 2天 B 2周 C 1月 D 3月 5、不是疾病筛查需要的原则是( ) A 该病缺乏有效的诊断方法 B 该病自然史明确 C 筛检方法简便、经济、快速 D 该病对居民影响大 A2 3 1、某病5人的潜伏期分别为(天):5、3、9、3、10,他们的潜伏期中位数为( ) A 9 B 5 C 4 D 5.4 2、某农村自然村共有人口600人,今年7月共有30人出现感染性腹泻,其中5人是上月未治愈者,7月有 1人因此病死亡。则7月份的该病死亡率为() A1/30B1/25C1/600D1/5 3、大规模调查时,按行政区域先进行整群抽样,然后在抽中的群中再进行次级随机抽样,这样的抽样方法 是() A 系统随机抽样 B 单纯随机抽样 C 分层随机抽样 D 多级抽样 X 2 1、以下哪些是计量资料( ) A RBC含量 B 学历 C 血压D体重

《统计学》习题60道

《统计学》课程习题 1.举例说明统计分组可以完成的任务。 2.举一个单向复合分组表的例子,再举一个双向复合分组表的例子。 3.某市拟对该市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调查,想要通过调查来研究下列问题: (1)通过描述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学历结构来反映队伍的整体质量;(2)研究专业技术人员总体的职称结构比例是否合理;(3)描述专业技术人员总体的年龄分布状况;(4)研究专业技术人员完成的科研成果数是否与其最后学历有关。 请回答: (1)该项调查研究的调查对象是; (2)该项调查研究的调查单位是; (3)该项调查研究的报告单位是; (4)为完成该项调查研究任务,对每一个调查单位应询问下列调查项目。 4.某车间按工人日产量情况分组资料如下: 根据上表指出: (1)变量、变量值、上限、下限、次数(频数); (2)各组组距、组中值、频率。 5 注:年龄以岁为单位,小数部分按舍尾法处理。 6.对下列指标进行分类。(只写出字母标号即可) A手机拥有量B商品库存额C市场占有率D人口数 E 出生人口数 F 单位产品成本G人口出生率H利税额 (1)时期性总量指标有:;(2)时点性总量指标有:; (3)质量指标有:;(4)数量指标有:; (5)离散型变量有:;(6)连续型变量有:。

7.现有某地区50户居民的月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资料如下(单位:元): 886 928 999 946 950 864 1050 927 949 852 1027 928 978 816 1000 918 1040 854 1100 900 866 905 954 890 1006 926 900 999 886 1120 893 900 800 938 864 919 863 981 916 818 946 926 895 967 921 978 821 924 651 850 要求: (1)试根据上述资料作等距式分组,编制次(频)数分布和频率分布数列; (2)编制向上和向下累计频数、频率数列; (3)用频率分布列绘制直方图、折线图和向上、向下累计图; (4)根据图形说明居民月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布的特征。 8.某商贸公司从产地收购一批水果,分等级的收购价格和收购金额如下表,试求这批水果的平均收购价格。 9.某厂长想研究星期一的产量是否低于其他几天,连续观察六个星期,所得星期一日产量为100、150、170、210、150、120,单位:吨。同期非星期一的产量整理后的资料为: 要求: (1)计算星期一的平均日产量、中位数、众数; (2)计算非星期一的平均日产量、中位数、众数; (3)比较星期一和非星期一产量的相对离散程度哪一个大一些。 10 要求: (1)比较两个单位工资水平高低; (2)说明哪一个单位的从业人员工资的变异程度较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