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核废物处理与处置期末复习

核废物处理与处置期末复习

核废物处理与处置期末复习
核废物处理与处置期末复习

核废物处理与处置期末复习

第一章放射性废物内容与原则

1.放射性废物:含有放射性核素或被放射性核素污染,其放射性核素的浓度或活度大于审管机构确定的清洁解控水平,并且预期不再使用的物质。

2.放射性废物治理的基本方法:分散稀释(废气排放、废液排放)、浓集隔离(沉淀、过滤、吸附、蒸发、固化、埋藏)。

3.放射性废物管理体系图:

4.放射性废物管理模式:

5.放射性废物管理的基本原则: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超越国界的保护、保护后代、不给后代造成不适当的负担、纳入国家法律框架、控制放射性废物产生、兼顾放射性废物产生和管理各阶段间的相依性、保证废物管理设施安全。

6.实践:为了某种有益目的,增加照射的人类活动。

7.干预:减少业已存在的照射的人类活动。

8.放射性废物的处理与处置和核设施的退役,涉及职业照射、公众照射、潜在照射、应急照射和持续照射。

9.《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的基本标准》:实践的正当性、防护与安全最优化、个人剂量与限值、干预的正当性和干预措施最优化。

10.放射性元素的衰变的特点: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完全不受外界条件的影响:如温度,压力(真空)、电磁场等物理变放射性化,

或参加各种生物、化学反应,其结果都不能改变放射性元素固有的衰变规律。

不能通过化学、物理或生物方法消除。

只能通过自身衰变或核反应嬗变降低。

第二章放射性废物的分类

1.放射性废物的分类方法:

按废物的物理化学形态:气载废物、液体废物、固体废物。

按放射性水平:低放废物、中放废物、高放废物。

按废物来源:核燃料循环废物、核技术利用废物、退役废物、铀(钍)伴生矿脉废物。

按半衰期:长寿命废物、短寿命废物。

按辐射类型:β/γ放射性废物、α废物。

按处置方式:免管废物、可清洁解控废物、近地表处置废物、地质处置废物。

按毒性:低毒组废物、中毒组废物、高毒组废物、极毒组废物。按释热性:高发热废物、低发热废物、微低热废物。

2.放射源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潜在的危害程度分类:由Ⅰ到Ⅴ五类:

极度危险源:放射性同位素热电发生器、辐射装置。

高度危险源:工业β照相源。

危险源:固定工业测量源。

低危险源:骨密度仪、静电消除器源。

极低危险源:植入人体源、医疗用源。

3.排除:指有些辐射是不受控制,到达地球表面的宇宙射线所引起的照射,排除在审管控制之外。

4.豁免:指将确认符合规定的豁免准则或豁免水平的辐射实践活动和其一个涉及的辐射源,经审管部门同意后免予遵循辐射防护和辐射源安全标准及规章。(对公众成员有效剂量低于10μSv/a;所引起的年集体有效剂量不超过1人·Sv)。

5.解控:指经过去污、清污、熔炼等措施,低于或达到解除审管控制的活度浓度限值。

6.放射性废物的主要特点:

1).放射性废物成份复杂:放射性废物中的核素一般有裂变产物、锕系核素、活化产物等多种。

2).具有长期危害:放射性废物中含有的放射性物质,其辐射强度只能随时间的推移按指数规律逐渐衰减

3).处理难度大:乏燃料后处理产生的高、中放射性废物,不但会对人体产生内外照射危害,核素的衰变还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所以处理放射性废物必须采取复杂的屏蔽和封闭措施,具备通风或冷却条件,作业方式采取远距离操作及维修。

4).处理技术复杂:放射性废物形态复杂(各种浓缩物、沉渣、污泥、废有机材料等),一般情况下放射性核素的质量浓度远低于非放射性污染物的浓度,但其净化要求极高。

第三章放射性废物的产生和废物最小化

1.放射性废物的来源:核燃料循环前段废物、反应堆运行废物

核燃料循环后段废物、核设施退役废物、放射性同位素和核技术利用废物、伴生放射性矿废物。

2.核循环“前处理”:铀矿开采、铀水冶、铀精制、铀转换、铀富集和燃料元件制造。

3.铀矿开采废物:废石(采矿、选矿)、废气(氡及氡子体、放射性气溶胶、铀尘)、废水(露天开采废水、地下采矿废水、铀矿石堆废水及冲洗车辆水、废石场废水)。

4.核燃料循环“后段”指燃料元件经反应堆“燃烧”之后,对卸出的乏燃料以及放射性废物处理与处置。

5.乏燃料贮存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废树脂和废树脂再生液;废过滤器(空气、液体过滤器)。

6.乏燃料后处理的作用:回收利用残留的铀和新生成的钚,有效利用铀资源;转变成公众可接受的易安全处置的形式;可提取有用核素(137Cs、90Sr、99Tc、147Pm、贵金属(钌、铑、钯)和超铀元素)。

7.乏燃料后处理的要求:能接受不同的核燃料;适合连续作业;最少量的直接维修。

8.分离净化方法:湿法和干法

9.后处理工艺流程:冷却、首端处理、化学分离(Purex流程)。

10.Purex流程:

11.核设施退役:核设施试用期满或因其他原因停止服役后,为了工作人员和公众人员的安全以及环境保护而采取的活动。12.IAEA规定的退役“三步曲”:(1)一级退役:监护封存期。设备倒空、清洗、去污、管线封堵,适当进排风;对厂房内外监测并定期检查。(2)二级退役:局部拆除期。设备部分拆除,人员进出不需监测,不需进排风;对防污染屏障抽样监测,定期环境检查,厂址有限制开放。(3)三级退役:最终处置期。设施全部拆除,设备全部运走,不需监测检查,厂址无限制使用。13.退役废物的特点:(1)绝大部分的是低放固体废物;

(2)数量和体积庞大,组分复杂;

(3)污染较牢固,不易去除,活化产物不可能分离与去除。14.废物最小化:指废物量(体积和重量)和活度,合理可达到的最小。是放射性废物管理基本原则之一。

15.废物管理原则:从源头抓起、全过程管理、共同负责任。10.实现废物最小化方法:优化管理(最重要措施)、减少源项(最有效的方法)、循环利用(最倡导的方向)、减容处理(最先进的手段)。

16.废物最小化的意义:保护人体健康和环境,有重要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利于和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减少企业处理和处置废物的负担,有重要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文明上产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第四章气载和液体低中放废物的处理

1.气载低中放废物的特点:

活化和裂变产生的人工核素、天然核素。

伴随常量有害物质:粉尘、NOx、SOx、HF、CO2、CO等。

以放射性气体、气溶胶和悬浮物形式存在。

放射性气溶胶是固体或液体放射性微粒悬浮在空气或气体介质中形成的分散体系,粒径为10-3~103μm,< 0.1μm不沉降,>10μm 缓慢沉降。

重要核素:碘、氪、氙、氡、氚、碳、銫和钌。

2.气载放射性废物的处理:

处理对象:放射性气体、放射性微尘和放射性气溶胶。

处理目的:是去除或降低放射性污染物,保护工作人员、公众和环境。

衰变式处理方法:通风稀释、衰变贮存、低温回收。

处置式处理方法:干法除尘、湿法除尘、吸附过滤。

3.

第五章废物的减容处理——焚烧和压实

1.焚烧是将可燃性废物氧化处理成灰烬或残渣。

2.焚烧的主要优点:

高度的减容(20~100倍)和减重(10~80倍)。

废物向无机化转变(更安全)。

可回收239Pu和235U。

3.压实减容:借助机械施使废物密实化提高废物的整体密度。

4.压实减容的优点:建造投资和运行费用低,对场址要求不高;设备简单,运行方便,维修保养容易,以实现自动化;二次废物极少。

5.去污因子:废物原始放射性活度与排入环境烟气放射性活度之比。

6.减容比:废物的初始体积与焚烧灰和二次废物总体积之比。

7.焚烧的工艺流程:

分拣:挑出有害的物质,使物料具有尽可能均匀的组成和相近的热值。(手工分拣、磁选、重力分选、风选)

手工分拣一般在手套箱中进行。

破碎:方便进料和充分燃烧。(一般在手套箱中,加保护气氛(N2))进料:批式和连续进料。

焚烧:燃烧室——钢体外壳,内衬绝热和耐火陶瓷材料。

空气加热器——助燃气体:空气和氧气

助燃器——助燃燃料:丙烷、天然气、柴油

焚烧炉需要保持一定负压

焚烧炉设计的基本要求:完全燃烧

燃烧不完全的问题:①堵塞炉排或尾气净化系统;②产生含碳量较高的灰渣,降低减容效果。

排灰:70%~90%放射性物质在灰中。在手套箱中进行,防止气溶胶逸出。

烟气冷却:冷空气稀释、喷水急冷、热交换

烟气净化:组分复杂。含有CO2、水蒸气、烟灰、焦油、酸性气体、二恶英和放射性核素等。

烟气中放射性核素的存在方式:气态、气溶胶、粉尘(飞灰)和高温挥发物。

尾气净化系统通常采用多种设备串联使用。

监测控制:①异常排放、火灾和爆炸;②装备事故电源;③对烟气净化要求很高。

8.湿燃烧法:酸煮解、过氧化氢催化氧化

酸煮解机理:用热浓硫酸和硝酸(250℃)浸煮可燃固体废物,

将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气体组分,把大部分无机物转变为硫酸盐和氧化物。

有机物化学分解:有机物碳化和碳化物氧化。

9.酸煮解优缺点:减容比大(70~100)、能处理高氯废物、处理含钚量高的废物、二次废液少、容易控制和调节、α废物:临界安全、腐蚀性:设备材料要求高。

10.焚烧处理的安全问题:运行安全:①腐蚀;②燃烧不平稳;

③燃烧不完全;④着火;尾气净化问题:两个标准(放射性核素排放标准,HCl、SO2、NO x颗粒排放标准;致癌物二噁英,确保烟气释放对环境的影响是可接受的);辐射防护问题:≤100mSv/h 的低放废物;临界安全问题:物料衡算;环境影响评价

11.废物压实需要注意的问题:(1)控制废气和废液(2)辐射屏蔽(3)设置安全门和联锁装置(4)压实机噪声消除(5)防止爆炸性物质(6)维修方便。

第六章低中放废物固化技术

1.固化的定义:在危险废物中添加固化剂,使其转变为不可流动固体或形成紧密固体的过程。

2.固化的目的:要把放射性核素牢固结合到稳定的、惰性的基材中,满足安全处置的要求。

3.理想的废物固化体的特性:低浸出率、高导热率、高的耐辐射性、高化学稳定性和耐腐蚀性、高的机械强度、高的减容比。

4.中、低放废物常采用水泥固化、沥青固化及塑料固化工艺进行

固化,高放废物常采用玻璃或陶瓷固化工艺进行固化。

5.水泥固化原理:水泥是一种无机胶结剂,经水化反应后可形成坚硬的水泥块,能将砂、石等骨料牢固地凝结在一起。水泥固化放射性废物就是利用水泥的这一特性。

6.不适合水泥固化的废物:放射性水平高、含易挥发核素、金属腐蚀或辐射分解产生气体等。

7.水泥固化优缺点:抗压强度高,自屏蔽能力强,耐辐射和耐热性能好,工艺设备简单,投资少。增容1.5~2倍,放射性核素的浸出率较高。

8.水泥固化特性:水灰比:掺入的放射性废水与水泥质量之比,0.4~0.5;盐灰比:废物干盐分与水泥质量之比,0.1~0.3;流动性:坍落度,稠度,100~300mm;凝结时间:从和水可塑状态到失去流动性。初凝时间大于1.5h,终凝时间小于48h ;缓凝剂和促凝剂。泌水性:水泥浆中泌出部分回流水,游离水应小于1%;水化热:凝固过程发生水合放热反应,可达到160℃,导致水分强烈蒸发,固化体出现气孔和裂缝,破坏固化体结构,使固化体表面产生盐析。

9.水泥固化体性能要求:抗浸出性、机械强度(>7MPa,一般为10~20MPa)、耐辐照性(108Gy(4)热稳定性:<100℃)。10.沥青固化原理:以熔融沥青或乳化沥青为固化剂,与放射性废物在一定的温度、配料比、碱度和搅拌作用下均匀混合,同时蒸发除去水分,使废物均匀地包容在沥青中,最后装桶、冷却获

得稳定的固化体。

12.沥青固化产品性能

(1)抗浸出率:10-5~10-3g/(cm2·d)

(2)机械性质:热塑性物质

(3)耐辐照性:当受照剂量为106Gy,氢产生量0.3~1.0ml/g (4)热稳定性

13.沥青固化的优点:材料容易获得,对废液适应性强,盐份包容率较高,减容比0.8,固化产品浸出率低;技术成熟,自控程度高。

14.沥青固化的缺点:工艺稳定性过分依赖于沥青材料,工艺安全性差(要严格控制操作温度不大于180℃,固化物起始放热温度<230℃);固化产品有软化、老化、辐射分解、生物降解和遇水易溶胀等问题。成本较高(~10000元∕m3)。

15.预防着火爆炸的措施:严格控制操作温度、防止局部过热、保持良好通风状态、去除垢物、消防措施、严格进行进料分析。

16.塑料固化原理:以塑料为固化剂,与放射性废物按一定比例配料,加入适量引发剂、催化剂、硬化剂和促进剂进行搅拌混合,使其发生聚合反应,将废物包容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稳定性固化体。

17.塑料固化的优缺点:优点是处理过程在室温下进行,放射性废液直接掺和入聚合物而无需蒸发;对硝酸盐、硫酸盐等可溶性盐,有很高的掺和效率;最终固化体密度小、体积小、不可燃、

浸出率低。缺点是某些有机聚合物能被生物降解,固化物老化破碎后,污染物可能会污染环境;固化材料价格昂贵等。

第七章高放废液的固化与分离-嬗变和奋力-整备

1.高放废液的特性:放射性强(生产堆:β-γ1011~1013,α,1010~1011Bq/L;动力堆:β-γ1013~1015,α,1012~1013Bq/L );毒性大,半衰期长(成分:裂变产物,活化产物,腐蚀产物,萃余铀钚,超铀元素Np、Am、Cm,包壳材料Al、Mg、Fe、Mo、Zr,中子毒物Gd、Cd、B,后处理化学试剂NO3-、SO42-、PO43-、F-、Na+等和有机物杂质。);发热率高(90Sr和137Cs,10年释热率降低到约80% ,100年降到约60%。 300年降到约10%。);酸性强,腐蚀性大。(硝酸,酸度达到2~6mol/L。水辐解产生H2、CO、CH4、C2H6、C2H4等燃爆性气体).

2.分离-嬗变(P-T)技术:通过化学分离把高放废液中的超铀元素和长寿命裂变产物分离出来,制成燃料元件或靶件送反应堆或加速器中,通过核反应使之嬗变成短寿命核素或稳定元素。

3.嬗变:通过中子/质子/光子人工核反应,使次锕元素(MA)和长寿命裂变产物核素(LIFP)转变成短寿命核素或稳定元素,以降低或消除高放废物的长期危害性。

4.分离:把高放废液分离小体积高放废液(把MA分出来,实现镧锕分离)和大体积低中放废液(把长寿命裂片元素分离出来)两部分。

5.整备:超铀元素玻璃固化-地质处置/强放射性核素贮存衰变

中国核废料处理

中国核废料处理 处置库选址 自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的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投产发电以来,中国核电事业在十几年间获得了飞速发展。根据来自核工业部门的最新资料,2002年中国核电总装机容量已达540万千瓦,预计到2005年,中国核电发电量将占全国总发电量的3%左右。随着我国核电站数量的增加,中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能源短缺的巨大压力得到了有效缓解,但这些核电站在发电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核废料。目前我国核电站每年产生150吨具有高度放射性的核废料,预计到2010年这些核废料的积存量将达到1000吨。由于高度放射性核废料对环境与人体都有极大的危害性,中国百姓对于核电安全性的关注也日益增强。为了全面了解中国高放射性核废料处理的详细情况,记者来到了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环保中心,对中国高放射性核废料处理项目负责人王驹博士进行了专访。几十年来,世界各国对高放射性核废料处理技术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经过对各种方法评估比较后,深地质处置法成为最佳选择,即将高放射性核废料保存在深入地下几百米处的特殊处置库内。由于核废料的高度危险性,一旦处置库选址不当,将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核废料处置库选址必须非常慎重,需要综合考虑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布局、人口分布、交通设施、候选地的地质、水文和气候条件等因素。王驹博士告诉记者,一般来说,世界各国的核废料处置库都建在经济落后、人烟稀少的地区。那么中国的核废料处置库最终将建在哪里呢?当记者提出这个问题时,王驹博士起身走到办公室墙上的中国地图旁边,手指指向了位于中国西北部的一个地区,“这个地区叫北山,是我国高放射性核废料处置库的重点候选地之一”。谈到为什么选在这里,王驹博士用略带兴奋的语气说道,“北山的条件实在是太好了,这里是一片与海南省面积相当的戈壁滩,人烟非常稀少,整个地区人口不到1.2万人,可以说除了沙砾和枯黄的骆驼草以外,寂寞得连回声都没有。北山经济发展很落后,周围也没有什么矿产资源,建设核废料库对经济发展影响较小。这里气候条件也很理想,全年降雨量只有70毫米,而蒸发量却达3000毫米,因此地下水位很低,也就减少了放射性元素随地下水扩散的危险。北山还拥有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库址距离铁路也就七八十公里。此外北山的地质条件非常优越,这里地处地壳运动稳定区,库址所在地有着完整的花岗岩体,而花岗岩是对付辐射的最好的…防护服?。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专家们在北山进行考察之后称,北山是世界上最理想的核废料库址之一”。 保障十万年安全 当记者问到核废料处置库是否会对当地环境造成影响时,王驹博士信心十足地表示处置库绝不会对当地造成不良影响。他向记者介绍了高放射性核废料的处理过程。这些核废料首先要被制成玻璃化的固体,然后被装入可屏蔽辐射的金属罐中,最后人们将这些金属罐放入位于地下500—1000米的处置库内。由于核废料的半衰期从数万年到10万年不等,在选择处置库时必须确保其地质条件能够保障处置库至少能在10万年内安全。为了更好地消除记者的顾虑,王驹博士做了一个形象的对比,“为核电站提供核燃料的铀矿矿藏一般都蕴藏在断层较多、地质条件不稳定的地区,但是只要我们不开采它们,这些铀矿床并不会对地表环境造成什么影响。我们的核废料处置库建设在一个没有地质断层,地壳运动稳定的地方,深度比铀矿床要深很多,周围又设有防护辐射的工程屏障,使其与外部环境相隔离。既然与地表隔离条件不好的铀矿床都不会对地表环境造成什么影响,那么我们专门建设的核废料处置库必然比天然的铀矿床更加安全”。

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发表时间:2019-02-14T15:23:26.12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6期作者:解建平 [导读] 摘要:本文从废物危害以及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入手,针对问题与原因提出了针对性的处理方案与综合利用策略,旨在提升城市废弃物的处理效果,提升资源的有效利用,以满足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发展目标。 身份证号:32112119790629XXXX 摘要:本文从废物危害以及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入手,针对问题与原因提出了针对性的处理方案与综合利用策略,旨在提升城市废弃物的处理效果,提升资源的有效利用,以满足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发展目标。 关键词:废物处理;综合利用;危害;处理问题;改善方法 在城市化发展的步伐下,城市人口增加,随之固体废弃物的数量与处理难度也逐渐提升,一般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废弃物,若是没有及时处理,不仅会增加相关工作人员废物处理的难度,没有充分发挥城市废物的利用价值,将会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精神伤害等不良影响,因此需要引起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 1废弃物的类型与危害 1.1类型 固体废弃物可以分为生活固体废物、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固体废物三种类型,其中的生活废物产出主要是人们在生活活动中产生的居民或商业垃圾;工业固体废物通常是一个废弃工业材料、废渣等;除此之外,对人们危害最大的,也是最急需处理的当属危险废物,危险废物的评定主要是指超出国家相关规定标准等级的废物,如医疗注射器、含有超标农药残留的瓶子等,这些废物若是没有及时处理,很有可能污染周围的水质环境,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1.2危害 首先,工业固体废物是指冶金、化工、轻工、石油等产业在生产与加工的过程中产生的废渣、粉尘、碎屑、污泥等污染物质,这些物质对于产出的工业来说是废弃物,但是,由于工业废物的产出量较大,若是处理不当,将会造成大量资源的浪费,而且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大量的工业固体废物产出,若是这些工业废物没有得到综合利用,就意味着将会有大量的物质资源被浪费,对于本身处于资源匮乏、经济实力不足的发展中国家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其次,生活垃圾与危险废物包括大量的食品垃圾、塑料制品、金属废物、医药废物、有机溶剂废弃物、微量金属元素的废弃物等等,这些废弃物不仅处理不当,或者处理不及时,将会造成大气污染,污染周围的水质,破坏原有突然中的养分,影响了城市的生态平衡,甚至造成污染中毒、病毒传播等严重事件,对当地人们的生活质量与生活安全问题造成不良影响,同时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不良影响。由此可见,城市废物的有效处理与综合利用效果提升尤为重要。 2废物处理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2.1缺乏完善废物管理体系 当前我国仅仅对危害最大的医疗危险废物提出了明确的管理标准与管理要求,而对于工业废物、生活废物中产出的废物处理并没有明确的标准,缺乏综合利用的意识。虽然我国在很早之前就实施了垃圾分类处理政策,但是,由于受到诸多原因的限制,固体废物的处理成效并没有得到有效提升,垃圾分类处理也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并没有真正的贯彻与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2.2处理技术落户 无害化处理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城市废弃物处理技术手段,对于废物处理效果与综合利用水平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但是,由于我国政府与相关的研究人员在该方面的研究力度不足,资金投入有限等原因,导致无害化处理设备、体系、技术水平明显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甚至一个地区以技术人员的专业处理能力不足,造成废物填埋渗漏等问题,造成了二次污染。 2.3资源有效利用率低 很多城市废弃物都会有一定的利用价值,因我国的废物处理产业化程度较低,工作重点仅仅放在“处理”方面,没有正确认识到“利用”的价值。而我国现阶段实行的废物资源管理体制中的内容,没有起到促进废物资源利用的内在动力,导致相关的工作部门缺乏废物资源综合利用的研究,从而降低了我国的废物处理综合利用率。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城市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高达百分之九十以上,而我国在废物综合利用方面仅达到约百分之三十,与发达国家相差三倍之多。 3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有效策略 3.1完善管理体系 国家的相关环境工程管理部门需要强化废弃物处理与综合利用的管理力度,提升对该工作内容的重视性。其次,需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在原有法规与政策上进行完善,加强骨气废物处理标准的细致化,提升废弃物综合利用率的要求,以完善的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管理体系,明确不同机构部门之间的责任划分,在管理体系中增设生态补偿机制,运用多元化治理措施,实现多方利益挂钩,多部门协同管理,以此促进综合利用率的提升。 3.2加强宣传教育力度 当前我国民众对于废弃物危害的意识并不强,缺乏废物分类的知识,环保意识有待提升,因此,需要相关的环境工程管理部门利用现代化手段,加强对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的意识,增加民众的环保意识,发挥群众力量,增加对环保事业道德关注度,从生活中的废弃物分类、回收利用等点滴小事中做起,以促进废弃物综合利用率的提升。 3.3创新技术,产业发展 通过废物处理技术的创新,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废物处理效果与利用率。通过技术研究院、高校人才以及相关企业之间的协调合作,创新处理技术,积极学习发达国家的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成果,吸取经验,优化处理设备,促进技术性的改革与优化。 相关人士预测,我国城市中的固体废弃物将会持续增长,2020年在废物处理方面的投资总额将会高达6800余亿元,在全国总环保工程投资比重的百分三十以上。政府需要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加强重点工程的创建力度,优化处理技术,提升城市废物处理企业的竞争力,构建产业化发展趋势,以提升城市废物综合利用率,推进我国环境工程工作效果的全面提升。 结语:结合上文可知,当前在城市化进程下固体废物产出量与日俱增,废物处理不当不仅会增加了城市污染程度,还会威胁到居民的健康,对城市环境造成不良影响,造成资源上的浪费,不符合我国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目标。通过上述对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问题与改善对

放射性废物处理方案

放射性废物处理方案 放射废物处理预案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对医用放射性废物管理的放射卫生防护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医学实践中医用放射性废物的管理,不包括远距离治疗用量级以上废弃密封放射源的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8703 辐射防护规定 9133 放射性废物的分类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医用放射性废物 以下简称废物。系指在应用放射性核素的医学实践中产生的放射性比活度或放射性浓度超过国家规定值的液体、固体和气载废物。 3.2 废物管理 在废物处理或处置中所涉及的技术活动和管理制度。 3.3 贮存室

供放射性废物在处理或处置前临时存放的房间。 4、废物管理一般防护要求 4.1 根据8703废物管理原则和9133,确定各类医用废物的处理或处置方法。废物分类标准参见9133。 4.2 必须区分临床医用放射性废物不医学研究中产生的放射性废物,不可混同处理。医学常用的放射性核素见附录A,资料性附录,。 4.3 必须区分放射性废物不非放射性废物,不可混同处理。应力求控制和减少放射性废物产生量。 5 、液体废物的管理 5.1 放射性废液 5.1.1 使用放射性核素量比较大,产生污水比较多的核医学单位,必须有废水与用处理装置或分隔污水池轮流存放和排 放废水。污水池必须恰当选址,池底和池壁应坚固、耐酸碱腐蚀和无渗透性,应有防止泄漏措施。 5.1.2 产生放射性核素废液而无废水池的单位,应将废液注入容器存放10个半衰期,排入下水道系统。如废液含长半衰期核素,可先固化,然后作固体废物处理。 5.1.3 下列低放废液可以直接排 入流量大于10倍排放流量的普通下水道:每月排放总活度不超过10.,每一次排放活度不超过1,丏每次排放后进行冲洗,医学常用放射性核素见附录B,规范性附录,。 45.1.4 放射性浓度不超过1×10的废闪烁液,或仅含有 5浓度不超过1×10的3H或14C的废闪烁液不按放射性废物处理。

工业固体废物处理技术

工业固废处理技术 第一章概论 1、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 2、依据《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对固体废物的分类,将其分为生活垃圾、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等三类进行管理。 3、各种工矿企业生产或原料加工过程中所产生或排出的废物,统称工业固体废物。 4、固体废物环境污染的特点:(1)产生量大,种类繁多,成分复杂;(2)污染物滞留期长、危害性强;(3)其他处理工程的终态,污染环境的源头。 5、固体废物的管理原则 (1)“三化”管理原则: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 固体废物处理利用的发展趋势必然是从“无害化”走向“资源化”,“资源化”是以“无害化”为前提的,“无害化”“减量化”应以“资源化”为条件。 (2)“全过程”管理原则 3C原则:避免产生、综合利用、妥善处置。 3R原则:减少产生、再利用、再循环。 6、固体废物的物理化学特性 (一)物理性质 包括物理组成、色、臭、温度、含水率、空隙率、渗透率、粒度、密度、磁性、电性、光电性、摩擦性与弹性等。 (二)化学性质 表示固体废物化学性质的特征参数有挥发分、灰分、灰分熔点、元素组成、固定碳及发热值。 (三)生物化学性质 包括病毒、细菌、原生及后生动物、寄生虫卵等生物性污染物质的组成、有机组分的生物降解性等。 第二章工业固体废物的压实、破碎和分选技术 1、压实,又称压缩,指用机械方法增加固体废物聚集程度,增大容重和减小固体废物表观体积,提高运输与管理效率的一种操作技术。 2、固体废物破碎难易程度通常用机械强度或硬度来衡量。固体废物的机械强度是指固体废物抗破碎的阻力,通常以静载下测定的抗压强度为标准来衡量。一般的,抗压强度大于250MPa的称为坚硬固体废物;40——250MPa的称为中硬固体废物;小于40MPa的称为软固体废物。

固体废物处理与回收处置利用介绍

固体废物处理技术与资源化 摘要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镇化的加快,而城市、农村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各地方政府再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对于环境状况要求也相对提高,城镇固体废物处理技术与再利用,崛起一批新型公司,政府帮扶变废为宝的发展理念越来越成为国家发展的趋势,也是世界共同所关注的话题之一。由于我国环境法的实施,再法制执行过程中较为缓慢,而环境污染与治理近几年国家政府不得不提高支出资金。十二五期间我国环境法明确要求固体废物处理原则和处理方法,以及责任落实。但关键细节以及环境法任然落后于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处理方式与回收利用任然存在着较大差距。 本文基于我国固体废物处理技术,以及处理利用与发达国家进行对比,比对出我国相对再处理过程以及技术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 关键词:固体废物;处理;回收利用

In recent years, as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urbanization accelerated, and urban and rural increasingly seriou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local governments and then accelerate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environment condition is also enhanced, urban solid waste treatment technology and Reuse , the rise of a number of new companies, government suppor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cept of waste treasure increasingly become the trend of national development, but also one of the topics in the world of common concern. 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environmental law, then the legal implementation process is slow, but in recent year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control the national government had to increase spending funds. China's environmental law explicitly requested during the second five principles of solid waste disposal and treatment, as well as the responsibility to implement. But the key details and any environmental law course behind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Treatment and recycling of any course there is a big gap compared with developed countries. Based on our solid waste disposal technology, as well as treatment and utilization comparing with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compared to the country relatively reprocessing process and the existence of technical problems and propose solutions strategy. Keywords: solid waste; treatment; recycling

核电厂放射性废物水泥固化处理技术简介

核电厂放射性废物水泥固化处理技术简介 摘要:放射性废物是核能利用的必然产物,是指含有放射性物质或被放射性物 质所污染,活度或活度浓度大于规定的情节解控水平,且所引起的照射未被排除 的废弃物。我国的放射性废物主要来源于核电厂和核燃料循环设施。20世纪80 年代初,我国开始关注和启动有关放射性废物水泥固化处理研究和应用。90年代 中期,水泥固化处理技术日趋成熟,在秦山核电厂和大亚湾核电厂配套建设了低 中水平放射性废物水泥固化系统。同期也编制并颁布实施了废物固化体性能要求 和检验方法的相关标准。随着核电事业的快速发展,绝大多数核电厂配套建设了 放射性废物水泥固化生产线,主要用于低中水平放射性浓缩液和废树脂的固化处理,以及其他固体废物的固化处理。 关键词:放射性;废物处理;水泥固化 一、工艺流程 放射性废物的固化处理,就是将废物加工成能满足废物储存、运输、处置要 求的,具有一定机械性能且结构稳定的废物体。水泥固化通常是将放射性废物、 水泥基料、外加水和其他固化外加剂混合搅拌为均匀的水泥浆体,在合适的养护 条件下,经过不少于28天的养护后形成坚硬的废物固化体。水泥固化的工艺流 程如下图所示: 可以看出,水泥固化的主要过程包括放射性废物废物和各种固化物料的计量,加料和混合搅拌,水泥浆体的凝结和养护。根据搅拌和加料方式的不同,水泥固 化技术可以分为桶外搅拌、桶内搅拌。 桶内搅拌是以标准的废物桶作为混合容器,将废物、水泥、外加剂、水等按 照规定的加料顺序加入废物桶后,按照设定的搅拌方式搅拌均匀。该方法有弃桨 和提桨两种工艺。弃桨是指水泥浆搅拌完成后,将搅拌桨留在废物桶内不再复用,提桨是指搅拌完成后,将搅拌桨提起,冲洗后重复使用。该方法的优点不需要专 门的混合容器,有利于搅拌桨的清洗和维护。缺点是对废物桶的填充率有要求, 对加料顺序、加料量、搅拌方式和搅拌速率有一个相对严格的控制,既要防止搅 拌时水泥浆的外溅,又要保证合适的废物填充率。 桶外搅拌是将水泥、外加剂、水等在混合容器内按照规定的加料顺序和搅拌 方式,搅拌均匀后将水泥浆输送到废物桶。该方法的优点是搅拌桨的设计和搅拌 方式的选择性良好,可以实现固化物料的均匀搅拌,混合容器也可用作装料器, 从而减少固化过程中使用的设备。缺点是混合容器的清洗,搅拌桨的维护较复杂。需要注意的是,与桶内固化相比,桶外固化增加了水泥浆从混合容器向废物桶输 送的过程,这就要求水泥浆须有较好的流动度和较长的初终凝时间,以防止输送 过程中的堵塞或凝结。 与其他固化处理技术相比,水泥固化处理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主要具有如 下优点: ①设备简单,生产能力大,处理过程时间短; ②固化过程二次污染少; ③固化体结构密实,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 ④固化体的耐辐照和抗生物侵蚀性好; ⑤能够实现大多数液体废物和固体废物的固化处理; ⑥自屏蔽效应好。

放射性废物处理方案

放射废物处理预案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对医用放射性废物管理的放射卫生防护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医学实践中医用放射性废物的管理,不包括远距离治疗用GBq量级以上废弃密封放射源的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8703 辐射防护规定 GB9133 放射性废物的分类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医用放射性废物

以下简称废物。系指在应用放射性核素的医学实践中产生的放射性比活度或放射性浓度超过国家规定值的液体、固体和气载废物。 3.2 废物管理 在废物处理或处置中所涉及的技术活动和管理制度。 3.3 贮存室 供放射性废物在处理或处置前临时存放的房间。 4、废物管理一般防护要求 4.1 根据GB8703废物管理原则和GB9133,确定各类医用废物的处理或处置方法。废物分类标准参见GB9133。4.2 必须区分临床医用放射性废物与医学研究中产生的放射性废物,不可混同处理。医学常用的放射性核素见附录A(资料性附录)。 4.3 必须区分放射性废物与非放射性废物,不可混同处理。应力求控制和减少放射性废物产生量。 5 、液体废物的管理 5.1 放射性废液 5.1.1 使用放射性核素量比较大,产生污水比较多的核医学单位,必须有废水专用处理装置或分隔污水池轮流存放和排

放废水。污水池必须恰当选址,池底和池壁应坚固、耐酸碱腐蚀和无渗透性,应有防止泄漏措施。 5.1.2 产生放射性核素废液而无废水池的单位,应将废液注入容器存放10个半衰期,排入下水道系统。如废液含长半衰期核素,可先固化,然后作固体废物处理。 5.1.3 下列低放废液可以直接排入流量大于10倍排放流量的普通下水道:每月排放总活度不超过10ALImin.,每一次排放活度不超过1ALImin,且每次排放后进行冲洗,医学常用放射性核素ALImin见附录B(规范性附录)。 5.1.4 放射性浓度不超过1×104Bq/L的废闪烁液,或仅含有浓度不超过1×105Bq/L的3H或14C的废闪烁液不按放射性废物处理。 5.1.5 放射性浓度小于或等于“公众导出食入浓度”DIC(公众)的废液作非放射性废液处理,可排入下水道系统。医学常用放射性核素DIC(公众)值见附录B(规范性附录)。 5.1.6 放射性废液中含有两种以上放射性核素时,相应的”公众导出食入浓度“DICmin(公众)值的计算见附录B(规范性附录)。 5.2 注射过或服用过放射性药物的病人的排泄物

钢铁工业废弃物处理技术

钢铁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 1.1中国钢铁工业废弃物排放状况 钢铁工业不仅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能源,还要排放大量的废弃物。钢铁企业生产规模大、物流吞吐量大,生产流程工序多、结构复杂,生产过程伴随着大量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排放,构成了钢铁企业密集的物质流、能量流及环境负荷。钢铁联合企业的生产规模一般是年产800~ 600万t 、400~300万t 和200~100万t 。生产1t 钢约消耗1.5~ l.65t 铁矿石,3~8t 新水,排放2t 左右的气体(C02、S02、NOx 等)。同时,生产1t 钢可处理 150~200kg 废钢,处理10~40kg 废塑料。由此可见,钢铁厂生产规模大、工艺流程复杂、物质流和能量流密集的特点易于在物质和能源量级上与循环经济社会对接[1]。 近十年来,钢铁工业得到迅速发展,对环境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冶金工业的所制造的环境问题也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冶金企业污染物具有排放量大/成分复杂的特点,治理的技术难度很大。这不仅需要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政策的和法规的保证,更需要环境工程技术的支撑。 表1一3 2002年我国钢铁工业环保现状及与国际水平比较 工业的对环境的污染物可以分为三类: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这三类污染物从不同 的角度和程度污染我们周围的环境。在冶金生产中不同的工艺过程生产出的污染物也是不同的,因此我们在处理冶金工业对环境污染问题时首先要知道各个生产工业过程所产生的废弃物有哪些,再去寻找处理污染物的方法。 现代钢铁冶金最大一部分是采用的火法冶金的方法冶炼钢铁。火法冶金是在高温下从冶金原料提取或精炼金属的冶炼工艺,是物理化学原理在高温化学反应中的应用。在项目 全国平均 宝钢 国际某些先进企业水平 2000 2002 工业水重复利用率,% 87.04 89.53 96.59 98 冶金渣利用率,% 46.79 52.96 100 100 吨钢新水耗量, m 3/t 钢 24.75 15.05 5.31 5.5 吨钢外排废水, m 3 /t 钢 17.22 9.07 1.29 1.1 吨钢排S02,kg/t 钢 5.56 3.34 1.79 1.28 吨钢排尘,kg/t 钢 5.08 2.69 0.5 0.5

第九章核电站三废的收集与处理

第九章核电站三废的收集与处理 核电厂与一般工厂一样,会产生一些诸如粉尘、热量和化学产物之类的废物。但在核电厂的生产过程中,由于存在裂变产物及活化腐蚀产物等,因而还会产生一些带有放射性的液体、气体和固体废物。 为保护环境免受污染、防止工作人员和电厂周围居民受到过量的放射性辐照,核电站在排出或再利用这些放射性废物之前,一定要采用必要的工艺对它们进行处理,经监测符合有关标准后再进行排放或回收再利用。 为此,大亚湾核电站设立了一整套排出物的处理和排放系统。这些系统主要有: ——核岛排气和疏水系统(RPE); ——硼回收系统(TEP); ——废液处理系统(TEU); ——废液排放系统(TER); ——废气处理系统(TEG); ——固体废物处理系统(TES)。 9.1核电站三废的来源及分类 1. 废液的分类 废液按其不同来源和化学性质,分为可复用废液和不可复用废液。 可复用的废液是指从一回路排出的未被空气污染的,含氢和裂变产物的反应堆冷却剂。这部分排水由RPE系统收集并送往硼回收系统(TEP),经处理后供一回路重新使用。 不可复用的废液又分为工艺排水、地面排水和化学废液三类。其中,工艺排水是指从一回路排出的、已暴露在空气中的、低化学含量的放射性废液;地面排水是指来自地面的、化学含量不定的低放射性废液;化学废液是指被化学物质污染的,并可能含有放射性的废液。这三种废液都是由RPE系统收集、就地分类,分别送往废液处理系统(TEU)的工艺排水箱、地面排水箱和化学废水贮存箱,经处理后通过废液排放系统(TER)排放。 除了上述三种废液外,还有一种废液,叫做公用废液,是指淋浴、洗涤和热加工车间使用去污剂去污的废水。这些废水通常会有较弱的放射性。公用废液由联系核岛、机修车

核废料处理工艺流程实习

核废料处理工艺流程实习 一、实习时间 2013年6月14日下午 二、实习地点 四川省绵阳市九院核废料处理实验中心 三、实习单位及单位概况 绵阳九院,全称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CAEP)又叫科学城,中物院,或839 。国家高度保密单位,创建于1958年,是国家计划单列的我国唯一的核武器研制生产单位,是以发展国防尖端科学技术为主的集理论、实验、设计、生产为一体的综合性研究院。 四、背景现状: 目前,世界上约有12万吨高级核废料,而且每年正以7200吨的速度增长。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核废料国家,有5万吨左右;欧洲和亚洲分别有3.5万吨左右。 中国过去的核军事工业,造原子弹氢弹产生了一些高放废物, 这些废物现在是液体, 将来要变成固体, 要最终处置。现在中国在大力发展核电站,也要产生乏燃料,乏燃料要经过后处理。处理的整个流程是乏燃料从反应堆里拿出来以后,要经过后处理,把铀和钚回取出来。剩下的是高放废液,这种液体要变成玻璃固化体,最终埋到地底下去。 据了解,在核工业产生的废物中99%属于中低放废物,处理起来相对容易。而剩下的1%含有多种对人体危害极大的高浓度放射性核素,其中一种被称为钚的核素,只需摄入10毫克就能让人致死。其毒性尚不能用普通的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使其降解或消除,只能靠自身的放射性衰变慢慢减轻其危害。高放废物要达到无害化需要数千年、上万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在现阶段深地质处置是高放废物处置最现实的一种方法:即在地下建造一个处置库。为了保障核素不会向外迁移,必须设置层层屏障。首先将高放废液进行玻璃固化,再将玻璃固化体装入金属罐。在处置库中这些废物罐周围充填有回填材料。同时还要找到一块巨大的天然岩石做处置库的外壳。因为稳定完整的岩体才是确保核素不向外迁移的最强有力的保证。

核电站的辐射防护和废物处理

第八章 核电站的辐射防护和废物处理 8.1 核辐射及其效应 8.1.1 核辐射的物质效应 在核电站范围内,参加核辐射的粒子主要是带正电的α粒子,带负电的β粒子,γ射线(光子)以及不带电的中子,被辐照的物质,我们仅局限于生物形式(包括人体)和用于辐射防护的惰性物质,粒子或射线与物质的作用,主要表现出下列几种效应: (1)由电子引起的激发和电离 当物质受到β粒子(电子)的照射时,产生的效应与它入射时能量E 有很大关系,如果进入物质的电子能量非常低,它仅仅在物质中移动,而对物质的分子没多大的影响,如果入射的电子能量较大,它就将能量传递给原子中的电子,使电子激发到较高能态,或产生电离,接着发生光的发射。例如,当重元素中的内部轨道上的电子置换时,所产生的高能射线就是X 射线。 核反应堆中的β粒子具有0.01~1.0MeV 范围的能量,它穿越物质时能产生大量的电离。粗略的近似计算认为,产生一个离子对约需32eV 的能量。随着物质的每次电离,β粒子损失其能量并最终停止。β粒子所走的路程被称为射程。实验发现:射程正比于β粒子的能量,反比于所穿越物质的密度。如果β粒子得能量E>0.8Mev 时,射程计算的近似为: 30.55(0.16()/) E Mev R cm g cm -=)ρ( (8-1) 式中,ρ是被照射物质的密度,由此可见,β粒子在液体和固体中的射程仅为几个毫米,在空气中也仅为几米。 (2)被重原子慢化的带电重粒子 由于带电粒子(如质子,α粒子)或离子(如裂变碎片)比电子重的多,所以把它们归入重粒子。如果入射的能量相同,它们的运动速度比电子小得多,因为质子与电子的质量比为1836,在相同能量下它们的速度比为0.0233,其动量比为42.85,所以在运动中重粒子不易发生偏转。 带电重粒子在物质中由于同原子中电子的静电相互作用会慢化下来,重粒子在损失其能量的同时,电子获得能量被跃迁。因此,重粒子通过物质时就会有大量的电离产生,随着重粒子能量的衰减,最后它在射程内停止,这一射程比电子的射程短得多,例如,一个能量为2MeV 的α粒子在空气中的射程为1cm 。若假定纸的密度是空气的1000倍,则2MeV 的α粒子就可被0.001cm 厚的纸挡住,或被人的皮肤挡住。因此,α粒子的防护并无多大困难。 (3)被核散射的带电重粒子 高速带电粒子遇到非常重的带点原子核时,由于两个粒子的排斥,迫使入射粒子改变运动方向,沿着双曲线方向继续运动,这就是入射粒子被散射。除非入射粒子的能量非常高,且能进入核力的范围之内,否则它能引起核反应的概率非常小。当然并不排除它被散射后又遇到另一原子的电子,并引起电离的可能性。 (4)γ射线与物质的作用

核废料的处理与利用

核废料的处理与利用 随着人类的日益发展,人们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传统的煤电和水电已经难以满足人类的需求,于是人们开始将目光投向效率更高的核电。经过及时年的发展,核电已经与水电、煤电一起构成了世界能源供应的三大支柱,在世界能源结构中有着重要的地位。目前世界上已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有核电站。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统计,截至2010年10月底,全世界共有441台核电机组在运行,总装机容量约3.7亿千瓦。主要分布在北美、欧洲及东亚的一些工业化国家,其中美国有104台、法国58台、日本54台、俄罗斯32台、韩国21台。核电发电量约占全球总发电量的16%,其中法国高达75.17%,日本为29.23%,美国为20.17%,已有18个国家和地区核发电量占发电总量的比例超过20%。目前全球在建核电机组63台,装机容量为6080万千瓦,主要集中在亚洲的中国、印度和俄罗斯等国家。 然而就如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所述,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核电显然也不例外。核电拥有诸多优点,比如: 1.核能发电不像化石燃料发电那样排放巨量的污染物质到大气中 2.核能发电不会产生加重地球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 3.核燃料能量密度比起化石燃料高上几百万倍,故核能电厂所使用的燃料体积小,运输与储存都很方便,一座1000百万瓦的核能电厂一年只需30公吨的铀燃料,一航次的飞机就可以完成运送。 4.核能发电的成本中,燃料费用所占的比例较低,核能发电的成本较不易受到国际经济情势影响,故发电成本较其他发电方法为稳定。 然而其缺点也显而易见,首先核电站要求极其高的防护系数,一旦出现微小额疏漏,就会酿成难以挽回的巨大灾祸(如震惊世界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事件)。而更让人头疼的就是核废料的处理了。 核废料是核物质在核反应堆(原子炉)内燃烧后余留下来的核灰烬,具有极强烈的放射性,而且其半衰期长达数千年、数万年甚至几十万年。也就是说,在几十万年后,这些核废料还能伤害人类和环境。由于核废料已经无法发电,显然不能在把他作为原料投入核反应堆,但是有不能随便丢弃,因为其有极其强烈的放射性,一旦流入自然环境,将使一定范围内的自然环境造成毁灭性的打击,需

核废物处理与处置期末复习

核废物处理与处置期末复习 第一章放射性废物内容与原则 1.放射性废物:含有放射性核素或被放射性核素污染,其放射性核素的浓度或活度大于审管机构确定的清洁解控水平,并且预期不再使用的物质。 2.放射性废物治理的基本方法:分散稀释(废气排放、废液排放)、浓集隔离(沉淀、过滤、吸附、蒸发、固化、埋藏)。 3.放射性废物管理体系图: 4.放射性废物管理模式: 5.放射性废物管理的基本原则: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超越国界的保护、保护后代、不给后代造成不适当的负担、纳入国家法律框架、控制放射性废物产生、兼顾放射性废物产生和管理各阶段间的相依性、保证废物管理设施安全。 6.实践:为了某种有益目的,增加照射的人类活动。 7.干预:减少业已存在的照射的人类活动。 8.放射性废物的处理与处置和核设施的退役,涉及职业照射、公众照射、潜在照射、应急照射和持续照射。 9.《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的基本标准》:实践的正当性、防护与安全最优化、个人剂量与限值、干预的正当性和干预措施最优化。 10.放射性元素的衰变的特点: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完全不受外界条件的影响:如温度,压力(真空)、电磁场等物理变放射性化,

或参加各种生物、化学反应,其结果都不能改变放射性元素固有的衰变规律。 不能通过化学、物理或生物方法消除。 只能通过自身衰变或核反应嬗变降低。 第二章放射性废物的分类 1.放射性废物的分类方法: 按废物的物理化学形态:气载废物、液体废物、固体废物。 按放射性水平:低放废物、中放废物、高放废物。 按废物来源:核燃料循环废物、核技术利用废物、退役废物、铀(钍)伴生矿脉废物。 按半衰期:长寿命废物、短寿命废物。 按辐射类型:β/γ放射性废物、α废物。 按处置方式:免管废物、可清洁解控废物、近地表处置废物、地质处置废物。 按毒性:低毒组废物、中毒组废物、高毒组废物、极毒组废物。按释热性:高发热废物、低发热废物、微低热废物。 2.放射源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潜在的危害程度分类:由Ⅰ到Ⅴ五类: 极度危险源:放射性同位素热电发生器、辐射装置。 高度危险源:工业β照相源。 危险源:固定工业测量源。 低危险源:骨密度仪、静电消除器源。

炉渣废物处理与应用

炉渣废物处理与应用 关键词: 炉渣xx生活垃圾炉渣的处理与综合利用 摘要: 焚烧法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特点是减量化效果显著,体积可减少90%,但仍有20%~30%的质量留在了焚烧灰渣中。焚烧灰渣主要包括飞灰和炉渣,飞灰因其可浸出重金属含量高,且含有二噁英等有机污染物,属于危险废物。炉渣是灰渣的主要部分,占80%左右,在我国是属于没有毒性的一般废物,可直接进行填埋或作建筑材料加以利用。随着垃圾焚烧工艺在我国应用越来越广泛和对污染控制的愈加严格,焚烧炉渣内重金属的活性及在资源化利用过程中的环境安全性应引起足够重视。近年来,我国在垃圾焚烧处理方面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焚烧工艺和焚烧过程产生的二次污染物也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正文: 炉渣与飞灰这两种焚烧灰渣,不仅在数量上差别很大,而且性质也有显著差异,炉渣中可浸出的重金属的量明显低于飞灰,且在标准范围之内。因此,城市生活垃圾焚烧炉渣不在欧盟委员会规定的有害废物之列,而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飞灰被欧盟委员会列为 19.01.03号和 19.01.07号废物(R.bI么efizetal.,2000)。日本1992年修订《废物处置和公共清扫法》规定新建的垃圾焚烧炉须分别收集飞灰和炉渣(KyUng一JinHong,加oo)。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在比利时也被认为是有害物质(.P、傲nHeerk,2000)。因此,应该将炉渣从飞灰中分离出来以便于利用炉渣和处理飞灰;将余热回收灰和控制空气污染残余物一起来管理。目前,英国、德国、法国、荷兰、丹麦、加拿大以及日本等国大部分的生活垃圾焚烧厂,其炉渣和飞灰都是分别收集、处理和处置的: 而在美国,炉渣和飞灰是混合收集、处理和处置的,因此被称作混合灰渣。我国《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5一2001)明确规定“焚烧炉渣

放射性废物处理与处置

放射性废物处理与处置 “三废”设施治理工程进展 张存平,杜洪铭 我院已落实的“三废”设施治理专项工程共有6个项目,它们分别是含氚废水空气载带排放站、放射性固体废物回取与整备处理示范设施、放射性排风中心治理工程、163号放射性废液暂存库、中放废液输运系统和低放废液管网系统更新改造。 2006年,工程部按计划完成了主要项目的计划节点。含氚废水空气载带排放站设备安装和交工验收;放射性固体废物回取与整备处理示范设施监理、建安和设备招投标,8月份,199子项基槽开挖,正式揭开了本项目施工建设,年底相继完成了160子项地下放射性管道拆除、放射性污染土清除处理、199子项土建安装、160子项±0.00以下土建施工及预埋件安装;放射性排风中心治理工程建设的监理、建安招投标工作,烟囱基础、室外地下管沟施工,部分非标净化装置及标准设备招投标工作;完成了163号放射性废液暂存库、中放废液输运系统和低放废液管网系统更新改造3个项目的初步设计,并上报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其中,163号放射性废液暂存库的初步设计已于12月批复。 6个项目总投资为18 895.8万元,2006年总支出费用为2 502.4万元,总资金完成率为33.5%。各项目资金支出基本与各项目完成工作量相匹配。 2006年,在院、所领导下,工程部全体人员与各相关单位,齐心协力,努力工作,克服困难,保质保量完成了国防科工委考核目标:含氚废水空气载带排放站完成交工验收;放射性固体废物回取与整备处理示范设施于年底完成了4项考核指标(199子项土建、安装顺利完成,160子项±0.00以下土建施工及预埋件安装,完成到位资金60%)。 反向气相色谱法对模拟高放玻璃固化体的表面化学性能研究 张振涛,甘学英,苑文仪,施和平,王雷 高放玻璃固化体是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的核心屏障,它们在地下水浸泡下的蚀变行为是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的研究重点之一,因此,表征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参数十分重要。目前,表征固体表面特征的技术主要是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测量技术,这些电镜技术能够直观地给出固体表面的形貌、测量固体表面的晶体尺寸。但电镜测量技术局限性大,它们只能测量固体表面的物理参数,不能给出固体表面的物理化学参数比表面积和分子范围内的表面粗糙度。因此,需要建立新的表面测量技术,以对固体表面的物理化学参数进行系统测量,从而对固体表面性做系统评估。

国内危险废物处理技术现状

国内危险废物处理技术现状 危险废物治理包括处理和安全处置两个方面。其目的都是使其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目前工程上处理危险废物的方法有:焚烧、热解、安全填埋、固化处理以及物理、化学与生化处理等。据国家环保局统计,2006 年,全国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为 1084 万t,其中52.2%得到综合利用,26.6%得到安全处置,24.6%处于贮存状态,1.8%被排放至环境中。2013 年,我国危废产生量降低 8.8%,为 3157 万吨,但 2014 年和 2015 年两年,产生量逐年上升,到 2015 年底,全国工业危险废弃物产生量为 3976.1 万吨,同比2014 年增长了9.4%。2013 年,中国工业危废综合利用量为 1700 万吨,同比降低-15.21%,主要是因为危废总产量降低。2014 年和 2015 年,危废综合利用量都增长了超过 20%,到 2015 年底,综合利用量达到 2049.7 万吨。 (1)危险废物综合利用技术 国内的危险废物综合利用情况主要集中在金属、废有机溶剂、废油和废旧家用电器等方面的回收上。金属回收工艺主要有还原、中和、沉淀分离、焚烧、浓缩结晶等;废有机溶剂和废油的回收主要有蒸馏、冷却等;废旧家用电器的回收主要是拆解、破碎、 磁选、电选等物理方法。虽然我国危险废物的综合利用率达到了52.2%(因有很多危险废物未被申报登记,实际的综合利用率仅为 10%左右),但是目前我国危险废物的综合利用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

由于未综合考虑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某些综合利用技术还导致了资源的再浪费和环境的二次污染问题。 (2)危险废物(预)处理技术 在最终处置之前可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的多种方法,对危险废物进行处理,以改变其物理、化学、生物特性,降低毒性,减小体积,减小对环境的影响,并尽可能综合利用其资源。目前危险废物的处理技术主要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等。 物理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固化/稳定和各种相分离技术等。固化/稳定处理就是将有害废物固定或包封在惰性固体基材中,使危险废物中的所有污染组分呈现化学惰性或被包容起来,减小废物的毒性和迁移性,同时改善处理对象的工程性质,便于运输、利用和处置。危险废物固化/稳定处理是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处置前的必要步骤,通常用作填埋处理前的预处理。固化/稳定工艺主要用于处理其它处理过程的残渣物以及不适于焚烧处理或无机处理的废弃物,如含重金属污泥、石棉、工业粉尘、酸碱污泥、焚烧残渣等。化学处理即通过化学反应来改变废物的有害成分,从而实现无害化,或将其转变成为适于进一步处置的形态。主要用于处理无机废物,如酸、碱、重金属废液、氰化物废液、氰化物、乳化油等,常用的技术有氧化还原技术、中和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利用生物降解作用来分解危险废物中的有机物,用于处理有机废液或废水。常用的方法有厌氧处理、好氧处理和兼性厌氧处理,包括活性污泥法、曝气塘、厌氧消化、堆肥处理、生物滤池、稳定塘等具体方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