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字示波器原理和应用》介绍

《数字示波器原理和应用》介绍

《数字示波器原理和应用》介绍
《数字示波器原理和应用》介绍

新书《数字示波器原理和应用》介绍

内容简介

本书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介绍了数字示波器的基础理论和具体应用,分为上下两卷。上卷介绍数字示波器的工作原理,从被测对象的特征、示波器硬件结构、关键概念和技术点、波形参数测量定义、探头技术原理等角度探讨数字示波器工作原理和相关概念。下卷介绍数字示波器在测试各种总线和接口标准上的具体应用,从通用的测量分析(抖动、眼图、均衡、嵌入去嵌入),到具体的低速和高速总线和接口的测量,比较全面的介绍了数字示波器的各种具体应用。本书适合从事电子工程领域和通信工程领域的数字系统研发和测试的工作者,以及大学院校电子工程、通信工程、电子测量与仪器仪表等专业的师生阅读。

作者简介

孙灯亮:1999年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3年底加入安

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负责电子测量仪器和方案的技术

咨询工作。加入安捷伦之前曾在华为技术和联想电脑负责技术

研究和产品开发工作。

目录

上卷数字示波器原理第一章示波器背景和被测对象简介

1.1 示波器背景简介

1.2 示波器的主要应用分类

1.3 电子信号简介

1.4 时钟信号和数据信号频谱的不同

1.5 时钟信号和数据信号的五次谐波点幅度

参考文献

第二章数字示波器硬件结构原理

2.1 数字示波器硬件架构

2.2 单片80G/s采样电路原理

参考文献

第三章数字示波器信号保真度和波形重建

3.1 数字技术的发展推动数字示波器的性能提升

3.2 探头系统对被测信号的影响和发展

3.3 数字示波器的体系结构及其带宽和频响

3.4 数字示波器模数转换器ADC的采样和波形重建

3.5 数字示波器高精度测量的要求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理解示波器的抖动测量本底和本底噪声

4.1 示波器抖动测量本底

4.1.1 固有抖动

4.1.2 抖动测量本底

4.1.3 长期抖动

4.1.4 抖动验证

4.1.5 抖动测量本底小结

4.2 示波器的本底噪声

4.2.1 本地噪声简介

4.2.2 什么是噪声, 应如何测量噪声

4.2.3 测量噪声峰峰值

4.2.4 使用探头测量噪声

4.2.5 在噪声条件下进行测量

4.2.6 观察“胖”波形

4.2.7本底噪声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ADC的性能指标和数字示波器有效位ENOB指标5.1 ADC的性能指标

5.2 数字示波器的有效位指标

5.3 什么是ENOB?ENOB是怎么测量的?

5.4 怎样增加示波器的ENOB?

参考文献

第六章示波器波形更新速率及其处理技术

6.1 波形捕获率概念

6.2 DPO原理

6.3 MegaZoom原理

6.4 FPGA技术在示波器数字信号处理中的应用

6.5 总结

参考文档

第七篇数字示波器的触发技术

7.1 触发的作用

7.2 触发器简单工作原理

7.3 触发释抑

7.4 边沿触发

7.5 边沿再边沿触发

7.6 边沿转换时间触发

7.7 毛刺触发

7.8 码型和状态触发

7.9 脉冲宽度触发

7.10 矮电平触发

7.11 建立时间和保持时间触发

7.12 超时触发

7.13 窗口触发

7.14 视频触发

7.15 条件限定触发

7.16 串行和协议触发触发

7.17 InfiniiScan触发

7.18 多级触发

参考文献

第八篇数字示波器的波形参数测量、数学运算、直方图分析和FFT变换8.1 示波器波形测量简介

8.2 波形测量关键点

8.3 电压和时间参数的测量

8.4 示波器中的数学运算

8.5 示波器中的直方图分析

8.6 示波器中的FFT变换

参考文献

第九篇示波器探头技术

9.1 探头的负载效应

9.2 探头的类型

9.3 有源探头

9.4 有源探头附件

9.5 探头及附件准确度验证

9.7 典型的示波器探头介绍

参考文献

下卷数字示波器典型应用第十章抖动测量和分析

10.1 抖动的定义及和相位噪声和频率噪声的关系

10.2 抖动成分的分解及各个抖动成分的特征及产生原因10.2.1 随机抖动RJ

10.2.2 确定性抖动DJ

10.2.3 周期性抖动PJ和子速率抖动SRJ

10.2.4 数据相关抖动DDJ

10.2.5 占空比失真DCD

10.2.6 使用浴盆曲线和双狄拉克模型预估总体抖动TJ 10.3 高级抖动溯源分析方法

参考资料

第十一章眼图测量和分析

11.1 眼图概念

11.2 眼图模板

11.3 眼图测试对仪器的要求

11.4 眼图测试中的时钟恢复

11.5 眼图参数的定义

11.6 有问题眼图的调试

参考文献

第十二章均衡测量和分析

12.1 均衡需求背景

12.2 均衡简介

12.3 前馈均衡(FFE)

12.4 判决反馈均衡(DFE)

12.5 FFE 与 DFE 的比较

12.6 连续时间线性均衡(CTLE)

12.7 总结

参考文献

第十三篇嵌入和去嵌入测量和分析

13.1 线性器件/系统和非线性器件/系统的区别

13.2 S参数的含义

13.3 嵌入和去嵌入基本概念

13.4 用InfiniiSim进行嵌入和去嵌入处理

13.6 DDR2去嵌入测量实例

参考文献

第十四章 RapidIO测试思路和方法

14.1 RapidIO总线的出现及其体系结构和应用

14.2 RapidIO信号完整性测试及其最必要的波形参数测试

14.3 RapidIO互连通道测试

14.4 RapidIO接收性能和误码率测试

14.5 RapidIO协议层调试

14.6 简短小结

参考文献

第十五章 PCIe 3.0 Tx 信号品质一致性测试方法和步骤

15.1 PCIe 3.0 Tx一致性测试点

15.2 PCIe 3.0 Tx一致性测试仪器和附件要求

15.3 PCIe 3.0 Tx一致性测试仪器连接

15.4 让被测件产生测试码型

15.5 使用InfiniiSim工具嵌入封装参数

15.6 使用Sigtest软件进行波形参数分析,并生产测试报告,判断结果参考文献

第十六章从物理层到协议层的USB2.0一致性测试方案

16.1 概述

16.2 USB 2.0基本规范

16.3 9000系列示波器概述

16.4 基于9000示波器的USB2.0物理层测试

16.5 基于9000示波器的USB2.0协议层测试

16.5.1 USB2.0的协议触发

16.5.2 USB 2.0的协议解码

16.6 总结

参考文献

第十七章 DDR信号完整性测量

17.1 DDR1&2&3信号完整性测试分析技术探析

17.1.1 DDR 1&2&3总线概览

17.1.2 DDR 1&2&3时钟总线的信号完整性测试分析

17.1.3 DDR 1&2&3地址、命令总线的信号完整性测试分析17.1.4 DDR 1&2&3数据总线的信号完整性测试分析

17.1.5 小结

17.2 DDR3总线信号完整性测试需要关注4点

17.2.1 探测

17.2.2 读写信号分离

17.2.3 自动化一致性测试

17.2.4 调试

17.3 DDR2和DDR3 BGA探头适配器加工安装方法

参考文献

第十八章数字视频接口测量

18.1 数字视频接口背景简介

18.1 DVI&HDMI数字视频接口及测量

18.1.1 DVI&HDMI总线简介

18.1.2 HDMI一致性测试标准

18.1.3 DVI&HDMI测试内容和测试方法

18.1.4 HDMI测量方案

18.1.5 BitifEye 软件-自动化HDMI接收机测试18.2 DisplayPort数字视频接口及测量

18.2.1 DisplayPort的设备分类

18.2.2 DisplayPort的技术特点

18.2.3 DisplayPort的未来

18.2.4 DisplayPort的测试

18.2.5 DisplayPort的Souce测试

18.2.6 DisplayPort的完整测试方案

18.3 MHL数字视频接口及测量

18.3.1 MHL技术简介

18.3.2 MHL一致性测试内容

18.3.3 MHL源一致性测试方法

参考文献

第十九篇千兆以太网一致性测量

19.1 简介

19.2 10M/100M/1000M以太网测试内容

19.3 10M/100M/1000M以太网测试码型

19.4 10M/100M/1000M以太网测试方法

19.5 10M/100M/1000M以太网回波损耗测量

参考文献

第二十章 10Gbase-T物理层一致性测试方法20.1 概述

20.2 示波器测试部分

20.2.1 最大跌落测试

20.2.2 抖动测试

20.2.3 发射时钟频率测试

20.3 频谱仪测试部分

20.3.1 发射机线性度测试

20.3.2 发射机功率频谱密度

20.3.3 发射机功率电平

20.4 网络分析仪测试部分

20.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十一章用示波器进行宽带雷达信号的矢量分析

21.1 前言

21.2 宽带雷达分析仪

21.3 线性调频雷达矢量分析

21.4 巴克码雷达矢量分析

21.5 总结

参考文献

第二十二章用便携式示波器进行低速串行总线的测量22.1 用便携式示波器进行低速串行总线测量的宏观思路22.1.1 背景简介

22.1.2 硬件解码

22.1.3 自动搜索和导航功能

22.1.4 多总线分析

22.1.5 使用分段存储器以捕获多个串行总线数据包

22.1.6 探测差分串行总线

22.2 MIL-STD-1553B总线简介及测试方法

22.2.1 1553总线简介

22.2.2 1553总线的技术特点

22.2.3 1553总线的测试方法

22.2.3.1 总线的触发和解码

22.2.3.2 总线的眼图和模板测试

22.2.3.3 测试仪器的选择

22.2.3.4 1553总线的未来

22.3 I2C总线简介及测试方法

22.3.1 集成电路间总线(I2C) 简介

22.3.2 使用MSO的触发特性调试I2C总线系统

22.3.2.1 I2C 触发特性

22.3.2.2 内容触发: 在特定地址值和数据值的读写帧上触发

22.3.2.3 EEPROM 数据读触发

22.3.2.4 I2C 总线启动和停止触发

22.3.2.5 I2C 总线重新启动触发

22.3.2.6 I2C 总线确认丢失触发

22.3.2.7 10 位写入触发

22.3.2.8 硬件加速解码: 更快地查找和调试间歇性串行总线错误和信号完整性问题22.3.2.9 彩色编码

22.4 SPI 总线系统测试和调试

22.4.1 串行外设接口(SPI) 简介

22.4.2 SPI总线调试

22.5 CAN 总线系统测试和调试

22.5.1 控制器局域网(CAN) 简介

22.5.2 使用MSO 的触发特性调试CAN 总线系统

22.5.2.1 CAN 触发特性

22.5.2.2 规定波特率

22.5.2.3 触发信号包括CAN_H、CAN_L、Rx 或Tx

参考文献

第二十三章用示波器进行开关电源测量

23.1 开关电源原理简介

23.2 开关电源测量考虑

23.3 自动偏移校正和 U1880A 偏移校正夹具

23.4 功率设备分析

23.5 输入线路分析

23.6 调制分析

23.7 输出分析

23.8 打开时间/关闭时间分析

23.9 瞬时响应分析

23.10 生成报告

参考文献

第二十四章电源完整性测试、调整解调器绝对延时测量、示波器在逻辑分析仪计量中的应用、DAC设置时间上升和下降时间测量

24.1 电源完整性测量、电源纹波噪声测量

24.2 调制器和解调器绝对延时测试方法

24.2.1 调制器绝对延时测试方法

24.2.2 解调器绝对延时测试方法

24.3 示波器在逻辑分析仪计量的应用

24.4 DAC设置时间、上升时间和下降时间的测量参考文献

认识快速成型技术

教学难点与重点: 难点: 《产品逆向工程技术》教案 共 页 第 页 授课教师: 教研室: 备课日期: 年 月 日 课 题: 教 学 准 备: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授 课 方 式: 项目四 快速成型技术认识 任务一 认识快速成型技术 PPT 掌握快速成型技术的原理、工作流程和特点。 讲授(90') 重点:快速成型技术的原理、工作流程和特点。 教 学 过 程: 上节课回顾→讲授课题→课堂小结

“ “ 张家界航院教案 第 页 上节课回顾: 讲授课题: 项目四 快速成型技术认识 通过前面的几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是逆向工程。通过逆向工程技术, 企业可以迅速的设计出符合当前流行趋势,以及符合人们消费需求的产品, 快速抢占市场。市场这块蛋糕就那么大,谁先抢到谁先吃,后来的就只能 看别人吃。现在的企业发展战略已经从以前的“如何做的更多、更好、更 便宜”转变成了“如何做的更快”。所以快速的响应市场需求,已经是制 造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但是一件产品是不是设计出来就完事了?从设计到产品,中间还有一 个制造的过程,逆向工程解决了快速设计的问题,但是如果在制造加工阶 段耗费太长的时间,最后依然是无法快速的响应市场。尤其是在加工复杂 薄壁零件的时候,往往加工一件零件的周期要好几周,甚至几个月才能完 成,比如飞机发动机上的涡轮,加工周期要 90 天。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这就要用到今天我们这节课要讲的内容:快速 成型技术。快速成型技术就是在这种背景需求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数字 化制造技术,利用这项技术可以快速的将设计思想转化为具有结构和功能 的原型或者是直接制造出零部件,以便可以对设计的产品进行快速评价、 修改。按照以往的技术,在生产一件样品的时候,要么开模、要么通过复 杂的机加工艺来生产,这样不管是从成本的角度还是时间的角度来讲,都 会带来成本的提高。而快速成型技术可以极大地缩短新产品的开发周期, 降低开发成本,最大程度避免产品研发失败的风险,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任务一 认识快速成型技术 快速成型技术(Rapid Prototype ,简称 RP)有许多不同的叫法,比如 “3D 打印”( 3D printing)、分层制造”( layered manufacturing ,LM) 、增材制 造”( additive manufacturing ,AM) 等。同学们最熟悉的应该就是“3D 打 印”,其实刚开始的时候,3D 打印本是特指一种采用喷墨打印头的快速成 型技术,演变至今,3D 打印成了所有快速成型技术的通俗叫法,但是现在 在学术界被统一称为“增材制造”。 增材制造是一种能够不使用任何工具(模具、各种机床),直接从三 维模型快速地制作产品物理原型也就是样件的技术,可以使设计者在产品 的设计过程中很少甚至不需要考虑制造工艺技术的问题。使用传统机加的 方法来加工零件时,在设计阶段设计师就需要考虑到零件的工艺性,是不 是能够加工出来。对于快速成型技术来讲,任意复杂的结构都可以利用它 的三维设计数据快速而精确的制造出来,解决了许多过去难以制造的复杂 结构零件的成型问题,实现了“自由设计,快速制造”。 一、物体成型的方式 之所以叫“增材制造”很好理解就是通过“堆积”材料的方式进行制 造。与之相应的还有“减材制造”和“等材制造”。在现代成型学的观点 中,物体的成型方式可分以下几类:

快速成型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快速成型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1 快速成型技术的基本成型原理 近十几年来,随着全球市场一体化的形成,制造业的竞争十分激烈。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迅速普遍和CAD/CAM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快速成型技术 (Rapid Prototyping简称RP)得到了异乎寻常的高速发展,表现出很强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传统的加工技术是采用去材料的加工方式,在毛坯上把多余的材料去除,得到我们想要的产品。而快速成型技术基本原理是:借助计算机或三维扫描系统构建目标零件的三维数字化模型,之后将该信息传输到计算机控制的机电控制系统,计算机将模型按一定厚度进行“切片”处理,即将零件的3D数据信息离散成一系列2D轮廓信息,通过逐点逐面的增材制造方法将材料逐层堆积,获得实体零件,最后进行必要的少量加工和热处理,使零件性能、尺寸等满足设计要求。。它集机械工程、CAD、逆向工程技术、分层制造技术、数控技术、材料科学、激光技术于一身,可以自动、直接、快速、精确地将设计思想转变为具有一定功能的原型或直接制造零件,从而为零件原型制作、新设计思想的校验等方面提供了一种高效低成本的实现手段。 目前,快速成形的工艺方法已有几十种之多,大致可分为7大类,包括立体印刷、叠层实体制造、选择性激光烧结、熔融沉积成型、三维焊接、三维打印、数码累积成型等。其基本的原理如下图所示。 图1 快速成型原理示意图 2 快速成型技术在产品开发中的应用 不断提高RP技术的应用水平是推动RP技术发展的重要方面。目前,交通大学机械学院,快速成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快速成型工程研究中心快速成

型技术已在工业造型、机械制造、航空航天、军事、建筑、影视、家电、轻工、医学、考古、文化艺术、雕刻、首饰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随着这一技术本身的发展,其应用领域将不断拓展。RP技术的实际应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用于新产品的设计与试制。 (1)CAID应用: 工业设计师在短时间得到精确的原型与业者作造形研讨。 (2)机构设计应用: 进行干涉验证,及提早发现设计错误以减少后面模具修改工作。 (3)CAE功效:快速模具技术以功能性材料制作功能性模具,以进行产品功能性测试与研讨。 (4)视觉效果:设计人員能在短时间之便能看到设计的雛型,可作为进一步研发的基石。 (5)设计确认:可在短时间即可完成原型的制作,使设计人员有充分的时间对于设计的产品做详细的检证。 (6)复制于最佳化设计:可一次制作多个元件,可使每个元件针对不同的设计要求同时进行测试的工作,以在最短时间完成设计的最佳化。 (7)直接生产: 直接生产小型工具,或作为翻模工具 2.2 快速制模及快速铸造 快速模具制造传统的模具生产时间长,成本高。将快速成型技术与传统的模具制造技术相结合,可以大大缩短模具制造的开发周期,提高生产率,是解决模具设计与制造薄弱环节的有效途径。快速成形技术在模具制造方面的应用可分为直接制模和间接制模两种,直接制模是指采用RP技术直接堆积制造出模具,间接制模是先制出快速成型零件,再由零件复制得到所需要的模具 2.3 机械制造 由于RP技术自身的特点,使得其在机械制造领域,获得广泛的应用,多用于制造单件、小批量金属零件的制造。有些特殊复杂制件,由于只需单件生产,或少于50件的小批量,一般均可用RP技术直接进行成型,成本低,周期短。2.4 医疗中的快速成形技术 在医学领域的应用近几年来,人们对RP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研究较多。以医学影像数据为基础,利用RP技术制作人体器官模型,对外科手术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2.5 三维复制 快速成形制造技术多用于艺术创作、文物复制、数字雕塑等。 2.6 航空航天技术领域 航空航天产品具有形状复杂、批量小、零件规格差异大、可靠性要求高等特点,产品的定型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过程,往往需要多次的设计、测试和改进,耗资大、耗时长,而快速成型技术以其灵活多样的工艺方法和技术优势而在现代航空航天产品的研制与开发中具有独特的应用前景。

常用快速成型基本方法简介

1前言 快速成型(Rapid Prototyping)是上世纪80年代末及90 年代初发展起来的高新制造技术,是由三维CAD模型直接驱动的快速制造任意复杂形状三维实体的总称。它集成了CA D技术、数控技术、激光技术和材料技术等现代科技成果,是先进制造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它把复杂的三维制造转化为一系列二维制造的叠加,因而可以在不用模具和工具的条件下生成几乎任意复杂的零部件,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制造柔性。 与传统制造方法不同,快速成型从零件的CAD几何模型出发,通过软件分层离散和数控成型系统,用激光束或其他方法将材料堆积而形成实体零件。通过与数控加工、铸造、金属冷喷涂、硅胶模等制造手段相结合,已成为现代模型、模具和零件制造的强有力手段,在航空航天、汽车摩托车、家电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2 快速成型的基本原理 快速成型技术采用离散/堆积成型原理,根据三维CAD模型,对于不同的工艺要求,按一定厚度进行分层,将三维数字模型变成厚度很薄的二维平面模型。再将数据进行一定的处理,加入加工参数,产生数控代码,在数控系统控制下以平面加工方式连续加工出每个薄层,并使之粘结而成形。实际上就是基于“生长”或“添加”材料原理一层一层地离散叠加,从底至顶完成零件的制作过程。快速成型有很多种工艺方法,但所有的快速成型工艺方法都是一层一层地制造零件,所不同的是每种方法所用的材料不同,制造每一层添加材料的方法不同。

快速成型的基本原理图 快速成型的工艺过程原理如下: (1)三维模型的构造:在三维CAD设计软件中获得描述该零件的CAD文件。一般快速成型支持的文件输出格式为STL模型,即对实体曲面做近似的所谓面型化(Tessellation)处理,是用平面三角形面片近似模型表面。以简化CAD模型的数据格式。便于后续的分层处理。由于它在数据处理上较简单,而且与CAD系统无关,所以很快发展为快速成型制造领域中CAD系统与快速成型机之间数据交换的标准,每个三角面片用四个数据项表示。即三个顶点坐标和一个法向矢量,整个CAD模型就是这样一个矢量的集合。在一般的软件系统中可以通过调整输出精度控制参数,减小曲面近似处理误差。如Pre/1E软件是通过选定弦高值(ch-chordheight)作为逼近的精度参数。 (2)三维模型的离散处理:在选定了制作(堆积)方向后,通过专用的分层程序将三维实体模型(一般为STL模型)进行一维离散,即沿制作方向分层切片处理,获取每一薄层片截面轮廓及实体信息。分层的厚度就是成型时堆积的单层厚度。由于分层破坏了切片方向CAD模型表面的连续性,不可避免地丢失了模型的一些信息,导致零件尺寸及形状误差的产生。切片层的厚度直接影响零件的表面粗糙度和整个零件的型面精度,每一层面的轮廓信息都是由一系列交点顺序连成的折线段构成。所以,分层后所得到的模型轮廓已经是近似的,层与层之间的轮廓信息已经丢失,层厚越大丢失的信息越多,导致在成型过程中产生了型面误差。

快速成型技术及应用论文

基于激光快速成型技术的金属快速成型技术 摘要:文章详细介绍了金属粉末快速成型的研究现状 ,分析了金属粉末选择性激光烧结的工艺特点,对这些工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选区激光烧结;金属零件;影响因素。 引言 快速制造 (Rapid Manufacturing) 金属零件一直受到国内外的广泛重视 , 是当今快速成型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到目前为止 ,用于直接成型金属材料、制备三维金属零件的技术主要有激光近形制造与金属粉末的选择性激光烧结技术。激光近形制造(LENS) ,又称激光熔覆制造或熔滴制造 ,它将激光熔覆工艺与激光快速成型技术相结合 , 利用激光熔覆工艺逐层堆积累加材料,形成具有三维形状的三维结构。在该方面 ,美国的Aeromet、德国的汉诺威激光中心以及清华大学激光加工研究中心等均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 并得到了具有一定形状的三维实体零件。有异于激光近形制造 ,选择性激光烧结则有选择地逐层烧结固化粉末金属得到三维零件。在这一领域,美国的DTM丶德国的汉诺威激光中心等进行了多元金属的烧结研究。就选区激光烧结(SelectiveLaser Sintering , SLS)而言 ,根据成型用金属粉末的不同 , 人们又开发出多种工艺途径来实现金属零件的烧结成型 ,主要有三种途径:一是利用金属粉末与有机粘结剂粉末共混粉体的间接烧结,金属粉末与有机粘结剂粉末均匀共混,烧结中,低熔点的粘结剂粉末熔化并将高熔点的金属粉末粘结,形成原型(“绿件”),经后处理,烧失粘结剂,形成“褐件”,最后通过金属熔渗工艺得到致密的金属件;二是利用金属混合粉末的直接烧结 , 其中一种粉末具有较低的熔点(如铜粉) ,另一种粉末熔点较高 (如铁粉) ,烧结中低熔点的金属粉末铜熔化并将难熔的铁粉粘结在一起 , 这种方法同样需要较大功率激光器;三是利用单一成分金属粉末的直接烧结,这种方法目前主要用于低熔点金属粉末的烧结,对熔点高的金属粉末,需采用大功率激光器。本文分别对上述的间接和直接烧结成型工艺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1 SLS的烧结原理 激光选择性烧结快速成型技术是使用激光束熔化或烧结粉末材料 ,利用分层的思想 ,把计算机中的 CAD 模型直接成型为三维实体零件。它的创新之处在于将激光、光学、温度控制和材料相联系。SLS烧结原理如图1所示,烧结过程可分为三部分: (1)首先在粉体床上铺一薄层粉体 , 并压实 , 可以根据需要 ,在激光烧结前进行预热; (2)激光照射粉体层 ,烧结粉体,形成所设计零件一层的形状;(3) 粉体床下降一个薄层厚度的距离;重复上面的过程 ,直到原型零件完成。 SLS对粉末烧结的明显优势在于: (1) 和其它的加工方法比较,能获得优良的材料性能,同时,它的加工材料范围比较宽 (聚合物、金属、陶瓷、铸造砂等);(2) 易于实现液相烧结 , 烧结周期比较短; (3) 比传统的烧结方法更易得到密实的以粉末金属为原料的产品;(4)工艺比较简单 , 烧结路线、烧结温度便于控制。

使用说明书及技术资料介绍产品讲解

使用说明书 目录 概述:智方热能表性能介绍第一部分:工作原理及结构第二部分:使用方法 第三部分:安装、注意事项第四部分:选型 第五部分:维修说明

一、智方热能表技术说明: 1、热能表由三个组成部分:流量传感器、配对温度传感器、 智能计算器。 2、三个组成部分均需电池供电才能正常工作,电池寿命长 达5年以上。 3、芯片内容包括: a.流量传感器计量参数:如智能误差修正系数,温度修正, 流量传感器安装位置的修正等; b.配对温度传感器参数:如智能配对修正功能; c.计算器参数:如热量计算及修正公式,内部控制程序; d.各种参数测量设置与信息储存等; e.错误代码判断及显示功能。 4、芯片内容的设置与改写是在生产线及检验线上通过专 用设备及程序自动完成的。 5、断电保护,数据可以保存100年:当电源中断时,热能表保存所有有效数据,如累积流量,累积热量等。故障排除后,数据自动恢复。 二:智方热能表性能介绍: A、测量精度高 1、Pt1000测温更准。 2、超低功耗MCU,16位AD温度测量分辨率<0.01oC。 3、热系数K动态校正,使热量计算更准确。

B.使用可靠: 1、全中文显示累积热量、累积冷值,累积流量、进水温度、出 水温度,瞬时流量,累积工作时间等,显示内容全面。 2. 防尘、防水、防凝露、防磁场攻击、防拆卸、防止人为破坏。 3. 采用先进的MCU,整表静态功耗<5μA,有效延长电池使用 寿命。 C.安装方便: 水平安装,回水管安装 三、智方热能表技术指标

第一部分:工作原理及结构 一、原理公式 按热力学理论,一物体散发的热量值Q为: Q=∫qmΔhdt 式中:qm为流体质量流量 Δhdt为时间为热循环系统进出口比焓差 上式在实际应用中不被使用,因为热焓差不是可直接测量的量。实际上热焓值主要与介质的成分有关,因为液体的不可压缩性,所以压力影响可忽略不计,上式可转化为: 式中:Cp为进出口平均介质比热值 ΔΘ为进出口温差值 qv为介质体积流量 ρ(Θi)为介质密度 将值组合为新值,即为热量系数K。所以实际应用的热量计算公式为: 或: 式中: 热量系数;热介质(水)成分的参数,是热介质在实际温度的函数, 流量传感器测量热介质流过热循环统体积值; 热电阻对测量热循环系统进、出口温差值;

常用质量工具应用指南修订稿

常用质量工具应用指南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常用质量工具应用指南 质量管理的基本实践是解决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断改进现有过程,因为不管一个组织当前的业绩水平如何,总是存在着改进的空间。然而,为了让我们的改进努力真正有效,必须用系统方法对过程和产品进行识别,了解并实施改进。质量工具是指为实现上述管理目的而可以采用的方法和技术。 新7种工具:系统图、关联图、亲和图、矩阵图、失线图、PDPC法、矩阵数据分析法。 老7种工具:分层法、调查表、排列图、因果图、直方图、控制图、散布图。 正确、灵活的运用新、老七种工具等各种统计方法,准确的分析问题、寻找根源、解决问题是有效开展各项质量活动的保障。现就一些质量工具的运用步骤和注意事项做一简单阐述。 ◆调查表---- 收集、整理资料 ◆排列图---- 抓住关键的少数 ◆因果图---- 寻找引发结果的原因 ◆关联图---- 理清复杂因素间的关系 ◆系统图---- 系统的寻求实现目标的手段 ◆分层法---- 从不同角度层面发现问题 ◆亲和图---- 从杂乱的语言数据中汲取信息 ◆直方图---- 对离散进行简单控制

◆ PDPC法----多做几手准备 ◆头脑风暴法----集思广益 ◆水平对比法----比、学、赶、帮、超 ◆简易图表----直观反映 调查表(检查表、核对表、统计分析表) ------ 收集数据、为后续分析打基础 ◆它是用来系统地收集资料和积累数据。确认事实并对数据进行粗略整理和分析的统计图表。 ◆有何特点 统一收集资料,设计灵活,形式多样,易于掌握和使用, -------- 可用于数字资料分析 -------- 可用于非数字资料分析 ◆灵活的格式 -------- 不合格品项目调查 -------- 缺陷位置调查 ◆应用步骤

快速成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快速成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摘要: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人类对制造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行业竞争也日趋激烈。 快速成型技术也应运而生,并且展现了它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快速成型技术已在工业造型、机械制造、航空航天、军事、建筑、影视、家电、轻工、医学、考古、文化艺术、雕刻、首饰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随着这一技术本身的发展,其应用领域将不断拓展。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day, the human is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on manufacturing, industry competition is increasingly fierce. Rapid prototyping technology also arises at the historic moment, and shows its strong vitality and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s. At present, the modelling of rapid prototyping technology has been in the industry,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aerospace, military, architecture, film and television, home appliances, light industry, medicine, archaeology, cultural art, sculpture, jewelry, and other fields has been widely used. An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echnology itself, and will continue to expand its application field. 关键词:快速成型,堆积法,高集成性、高柔性、高速性,自动、直接、快速、精确。 前言: 21世纪是以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为特征的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全球统一市场和经济全球化的逐步形成,产品的竞争更加激烈。在工业化的国家中,60%—80%的财富是由制造业提供的。制造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实力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创造社会财富和国民经济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现代制造已不仅仅是机械制造,而且具有大制造,全过程,多科学的新特点。大制造应包括机电产品的制造,工业流程制造,材料科学制造等等,所以它是一个广义的制造概念。 我国在先进制造技术方面和国外有比较大的差距,特别是我国制造业的自动化,信息化水平不高。大力发展和应用先进制造技术,勇气改造传统产业和形成高技术,提升我国制造业得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组织结构,增强其技术创新能力,产品开发,和市场竞争能力。是制造业,特别是机械制造业走出困局的关键性措施。这样才能保证我们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实现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 快速成型技术的诞生 快速成型技术作为一个专用名词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美国为了加强其制造业的竞争力与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根据其制造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对其制造业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刻反省提出来的。快速成型技术是集成制造技术,电子技术,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晕技术,材料科学以及现在管理技术等众多技术的交叉,融合和渗透而发展起来的,涉及到制造业中的产品设计,加工装配,检验测试,经营管理等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已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生产,提高对动态多变,细分的市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一项综合技术。 快速成型技术是顺应这一潮流而出现的先进制造技术,它能自动,直接,快速,精确的将设计思想物转化具有一定功能的原型或直接制造零件,快速成型技术是先进制造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制造技术在制造理论的一次革命性飞跃,快速成型技术目前在美国,欧洲,日本等地已被广泛应用,受到制造业界及各类用户的普遍重视。 世界上第一台快速成形机于自1988年诞生于美国。快速成型制造技术是国外20世纪80年

URPF技术介绍

URPF URPF概述 URPF(Unicast Reverse Path Forwarding,单播反向路径转发)的主要功能是用于 防止基于源地址欺骗的网络攻击行为。 源地址欺骗攻击为入侵者构造出一系列带有伪造源地址的报文,对于使用基于IP地 址验证的应用来说,此攻击方法可以导致未被授权用户以他人身份获得访问系统的 权限,甚至是以管理员权限来访问。即使响应报文不能达到攻击者,同样也会造成 对被攻击对象的破坏。 图1源地址欺骗攻击示意图 如图1所示,在Router A上伪造源地址为2.2.2.1/8的报文,向服务器Router B发起 请求,Router B响应请求时将向真正的“2.2.2.1/8”发送报文。这种非法报文对Router B和Router C都造成了攻击。 URPF技术可以应用在上述环境中,阻止基于源地址欺骗的攻击。 URPF处理流程 URPF检查有严格(strict)型和松散(loose)型两种。此外,还可以支持ACL与 缺省路由的检查。 URPF的处理流程如下: (1) 如果报文的源地址在路由器的FIB表中存在 z对于strict型检查,反向查找报文出接口,若其中至少有一个出接口和报文的入接口相匹配,则报文通过检查;否则报文将被拒绝。(反向查找是指查找以 该报文源IP地址为目的IP地址的报文的出接口) z对于loose型检查,报文进行正常的转发。 (2) 如果报文的源地址在路由器的FIB表中不存在,则检查缺省路由及URPF的 allow-default-route参数。

z对于配置了缺省路由,但没有配置参数allow-default-route的情况,不管是strict 型检查还是loose型检查,只要报文的源地址在路由器的FIB表中不存在,该报文都将被拒绝; z对于配置了缺省路由,同时又配置了参数allow-default-route的情况下,如果是strict型检查,只要缺省路由的出接口与报文的入接口一致,则报文将通过URPF的检查,进行正常的转发;如果缺省路由的出接口和报文的入接口不一致,则报文将拒绝。如果是loose型检查,报文都将通过URPF的检查,进行正常的转发。 (3) 当且仅当报文被拒绝后,才去匹配ACL。如果被ACL允许通过,则报文继续 进行正常的转发;如果被ACL拒绝,则报文被丢弃。

快速成型技术及其发展综述

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与系统——读书报告 题目名称: 专业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老师

快速成型技术及其发展 摘要:快速成型技术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是现代工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介绍了快速成型技术的产生、技术原理、工艺特点、设备特点等方面,同时简述快速成型技术在国内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快速成型烧结固化叠加发展服务 1 快速成形技术的产生 快速原型(Rapid Prototyping,RP)技术,又称快速成形技术,是当今世界上飞速发展的制造技术之一。快速成形技术最早产生于二十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美国3M公司的阿伦赫伯特于1978年、日本的小玉秀男于1980年、美国UVP公司的查尔斯胡尔1982年和日本的丸谷洋二1983年,在不同的地点各自独立地提出了RP的概念,即用分层制造产生三维实体的思想。查尔斯胡尔在UVP的继续支持下,完成了一个能自动建造零件的称之为Stereolithography Apparatus (SLA)的完整系统SLA-1,1986年该系统获得专利,这是RP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同年,查尔斯胡尔和UVP的股东们一起建立了3D System公司。与此同时,其它的成形原理及相应的成形系统也相继开发成功。1984年米歇尔法伊杰提出了薄材叠层(Laminated Object Manufacturing,以下简称LOM)的方法,并于1985年组建Helisys 公司,1992年推出第一台商业成形系统LOM-1015。1986年,美国Texas大学的研究生戴考德提出了选择性激光烧结(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简称SLS)的思想,稍后组建了DTM 公司,于1992年开发了基于SLS的商业成形系统Sinterstation。斯科特科瑞普在1988年提出了熔融成形(Fused Deposition Modeling,简称FDM)的思想,1992年开发了第一台商业机型3D-Modeler。 自从80年代中期SLA光成形技术发展以来到90年代后期,出现了几十种不同的RP技术,但是SLA、SLS和FDM几种技术,目前仍然是RP技术的主流,最近几年LJP(立体喷墨打印)技术发展迅速,以色列、美国、日本等国的RP设备公司都力推此类技术设备。 2基本原理 快速成形技术是在计算机控制下,基于离散、堆积的原理采用不同方法堆积材料,最终完成零件的成形与制造的技术。 1、从成形角度看,零件可视为“点”或“面”的叠加。从CAD电子模型中离散得到“点”或“面”的几何信息,再与成形工艺参数信息结合,控制材料有规律、精确地由点到面,由面到体地堆积零件。 2、从制造角度看,它根据CAD造型生成零件三维几何信息,控制多维系统,通过激光束或其他方法将材料逐层堆积而形成原型或零件。 3快速成型技术特点 RP技术与传统制造方法(即机械加工)有着本质的区别,它采用逐渐增加材料的方法(如凝固、焊接、胶结、烧结、聚合等)来形成所需的部件外型,由于RP技术在制造产品的过程中不会产生废弃物造成环境的污染,(传统机械加工的冷却液等是污染环境的),因此在当代讲究生态环境的今天,这也是一项绿色制造技术。 RP技术集成了CAD、CAM、激光技术、数控技术、化工、材料工程等多项技术,解决了传统加工制造中的许多难题。 RP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是离散与堆积,在使用该技术时,首先设计者借助三维CAD或者

2019医院新技术新项目总结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2019医院新技术新项目总结

为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医疗技术有序、规范的开展,我科制订了严格的新技术、新项目准入制度,以及相关院内审批程序,并进行了全程追踪管理与随访评价。各科室需要有完整的医疗新技术档案资料,在新技术开展过程中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签署知情同意书,有全程追踪、阶段总结和效果评价,有完整的档案资料。针对以上内容,对开展新技术的各科室进行督导检查,现总结如下: 2018年开展的13项新技术中,肿瘤热疗技术自2月份开展以来已开展260余例,电话随访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无痛胃镜技术应用较多,目前已开展1100余例,仅有8位患者麻醉结束后出现头晕、恶心反应,都在数分钟内缓解,其他患者均无不良反应。痔疮自动套扎术因相对传统手术方式花费较高,在肛肠科还有待推广,目前已开展140余例。泌尿外科腹腔镜技术由于患者数量较少,新技术应用不多,其中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11例,腹腔镜下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术17例,腹腔镜下肾上腺囊肿切除术1例,手术效果都比较理想,最全面的范文参考写作网站只有1例出现并发症腹腔内出血,已及时处理,所有患者电话随访时均表示对手术满意,无不良反应。小儿外科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手术目前已开展近50例,随访结果均理想。检验科蛋白电泳技术由于开展时间短,有些科室对这些项目不太了解,导致应用不够广泛,半年仅开展58例,还需进

一步在临床中推广。至于微创外科腔镜技术、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技术、胃肠外科胃癌根治术、急诊科骨髓通 道输液技术均因病员较少,患者对其认知程度较差,故开展应用较少。 2019年2月开展的10项新技术中,骨一科膝关节镜技术自开展以来,已治疗12名患者,术后恢复都比较理想,无不良反应。病理科FISH技术已完成14例乳腺癌患者的Her-2基因检测、9例胃癌患者的Her-2基因检测、3例肺癌患者EGFR基因检测,为临床肿瘤科室癌症靶向治疗的选药提供了“金标准”依据。下一步将继续加强宣传以及与临床医师的合作,使更多的患者认识到FISH 技术的优点,范文写作把过去需要送往郑州、武汉的检验留在我们本院完成。呼吸科的肺心标2号方剂目前已应用于21例患者,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使患者慢阻肺肺心病的症状得到了缓解。儿一科婴幼儿心理神经发育评定半年来已开展10余例,测试方法方便快捷、无痛苦、无不良反应,患儿及家属均易接受。胸外科的形状记忆合金以及微创外科的胃转流术因患者数量少,应用仍不广泛。中医妇科夫精人工授精技术因患者的认可度不高,涉及医学伦理问题,目前仍无患者接受该项治疗方式。且作为Ⅲ类技术,暂时还需要专家指导下开展,我院若要独立开展仍需上级卫生部门审批。 根据目前我院的新技术应用情况可以看出,足够的病人数量才是新技术更好的开展应用的根本保障,如无痛内镜技术,每天都有大量做内镜检查的患者,且当下患者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对更好的、痛苦更小的治疗检查方式,即使费用稍高也能够接受。而微创外科、胸外科的新技术项目,(转载于: 在点网:医疗新技术总结)因科室本身患者数量就少,适合这些新治疗手段的患者数目自然就更少,所以工作开展起来相对困难。

快速成型技术及原理

RP技术简介 快速原型制造技术,又叫快速成形技术,(简称RP技术); 英文:RAPID PROTOTYPING(简称RP技术),或 RAPID PROTOTYPING MANUFACTUREING,简称RPM。 快速成型(RP)技术是九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先进制造技术,是为制造业企业新产品开发服务的一项关键共性技术, 对促进企业产品创新、缩短新产品开发周期、提高产品竞争力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自该技术问世以来,已经在发达国家的制造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由此产生一个新兴的技术领域。 RP技术是在现代CAD/CAM技术、激光技术、计算机数控技术、精密伺服驱动技术以及新材料技术的基础上集成发展起来的。不同种类的快速成型系统因所用成形材料不同,成形原理和系统特点也各有不同。但是,其基本原理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分层制造,逐层叠加",类似于数学上的积分过程。形象地讲,快速成形系统就像是一台"立体打印机"。 RP技术是在现代CAD/CAM技术、激光技术、计算机数控技术、精密伺服驱动技术以及新材料技术的基础上集成发展起来的。RP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将计算机内的三维数据模型进行分层切片得到各层截面的轮廓数据,计算机据此信息控制激光器(或喷嘴)有选择性地烧结一层接一层的粉末材料(或固化一层又一层的液态光敏树脂,或切割一层又一层的片状材料,或喷射一层又一层的热熔材料或粘合剂)形成一系列具有一个微小厚度的的片状实体,再采用熔结、聚合、粘结等手段使其逐层堆积成一体,便可以制造出所设计的新产品样件、模型或模具。 快速成型机的工艺 立体光刻成型sla 层合实体制造lom 熔融沉积快速成型fdm 激光选区烧结法SLS 多相喷射固化mjs 多孔喷射成型mjm 直接壳法产品铸造dspc 激光工程净成型lens 选域黏着及热压成型SAHP 层铣工艺lmp 分层实体制造som 自美国3D公司1988年推出第一台商品SLA快速成形机以来,已经有十几种不同的成形系统,其中比较成熟的有SLA、SLS、LOM和FDM等方法。其成形原理分别介绍如下: (1)SLA(光固化成型法)快速成形系统的成形原理: 成形材料:液态光敏树脂; 制件性能:相当于工程塑料或蜡模;

快速成型技术总结

快速成型技术总结 《快速成型技术总结》是一篇好的范文,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希望对网友有用。 篇一:快速成型总结报告快速成型总结报告一、快速成型技术的发展及原理快速成形技术(,简称)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兴起并迅速发展起来的新的先进制造技术是由模型直接驱动的快速制造任意复杂形状三维物理实体的技术总称,其基本过程是:首先设计出所需零件的计算机三维模型(数字模型、模型),然后根据工艺要求,按照一定的规律将该模型离散为一系列有序的单元,通常在向将其按一定厚度进行离散(习惯称为分层),把原来的三维模型变成一系列的层片;再根据每个层片的轮廓信息,输入加工参数,自动生成数控代码;最后由成形机成形一系列层片并自动将它们联接起来,得到一个三维物理实体。 快速成型技术的原理:快速成型技术()的成型原理是基于离散-叠加原理而实现快速加工原型或零件这里所说的快速加工原型是指能代表一切性质和功能的实验件,一般数量较少,常用来在新产品试制时作评价之用而这里所说的快速成型零件是指最终产品,已经具有最佳的特性,功能和经济性二、快速成型技术的分类快速成型技术-分类快速成型技术根据成型方法可分为两类:基于激光及其他光源的成型技术(),例如:光固化成型()、最全面的范文写作网站分层实体制造()、选域激光粉末烧结()、形状沉积成型()等;基于喷射的成型技术(),

例如:熔融沉积成型()、三维印刷()、多相喷射沉积()。 下面对其中比较成熟的工艺作简单的介绍。 技术是基于液态光敏树脂的光聚合原理工作的。 这种液态材料在一定波长和强度的紫外光照射下能迅速发生光聚合反应,分子量急剧增大,材料也就从液态转变成固态。 、(光固化成型)工作原理:液槽中盛满液态光固化树脂激光束在偏转镜作用下,能在液态表而上扫描,扫描的轨迹及光线的有无均由计算机控制,光点打到的地方,液体就固化。 成型开始时,工作平台在液面下一个确定的深度.聚焦后的光斑在液面上按计算机的指令逐点扫描,即逐点固化。 当一层扫描完成后.未被照射的地方仍是液态树脂。 然后升降台带动平台下降一层高度,已成型的层面上又布满一层树脂,刮板将粘度较大的树脂液面刮平,然后再进行下一层的扫描,新周化的一层牢周地粘在前一层上,如此重复直到整个零件制造完毕,得到一个三维实体模型。 方法是目前快速成型技术领域中研究得最多的方法.也是技术上最为成熟的方法。 工艺成型的零件精度较高,加工精度一般可达到,原材料利用率近%。 但这种方法也有白身的局限性,比如需要支撑、树脂收缩导致精度下降、光固化树脂有一定的毒性等。

七颗钻石质量分析工具(20201124182541)

二、七颗钻石工具使用 七颗钻石流程: 2.1目的 七颗钻石流程是可以用来解决质量问题的工具之一,本文程序文件指导工程师通过7钻工具正确的分析和解决质量问题。 2.2职责 2.2.1 质量部负责7钻报告模板的编制和总体维护,提供相关正确使用的培训,并指导 各部门如何使用7钻分析报告。 2.2.2 各部门负责确保员工经过正确使用7钻报告的培训。 2.2.3 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牵头所有问题解决活动, 7钻分析报告并跟踪状态直至关闭。 2.3 七颗钻石流程步骤 2.3.1 一、二步是用来确定生产部门运行的装配流程满足设计内容。最初的调查(第一步) 应在发现缺陷的地方开始。第2步只能当第一步的调查,确定问题是来源其他方面时,才可开始如果工艺没有满足设计内容,当需要工程方面的协助前,必须先进行纠正并要有效。 当制造过程满足设计内容并且问题依然存在时,开始第3步。 a. 步骤1:是否遵循正确的工艺 以下这些方面是否是导致问题产生的原因? ?是否有正确的操作指导文件? ?目前产品的标准是否有效? ?是否所有的操作者都按照操作指导执行?各班次? ?目前是否有目视化的辅助措施?是否被执行? ?是否有强制的操作顺序,是否执行了? ?操作者是否正确培训过?是否为固定操作工? ?是否有有效的过程控制计划?是否被执行? ?操作者能否发现其所在岗位发生的问题,是否知道标准? ?操作者是否知道当他/她的岗位出现质量问题时如何传递沟通信息? b.步骤2:是否使用了正确的工具 以下这些方面是否是导致问题产生的原因? ?是否使用了正确的工具和夹具?各班次?

?工具是否设置成规定的扭矩? ?是否进行正确的校准?最近一次校准日期? ?是否钻头或套筒已磨损或未在正确工况下使用? ?是否在工具上有备用的空气管? ?工具导轨,控制盒,调节线是否正确? ?工具是否与暗灯相连? ?工位是否有防错设施,是否正常工作?是否被旁路? ?工位的布置是否有利于操作者的工作? ?是否进行了预防性维护(检查表)? ?设备/工具是否工作正常? c.步骤3:是否使用了正确的零件 以下这些方面是否是导致问题产生的原因? ?零件号是否与工程单匹配? ?是否使用了正确的零件号? ?是否在料架上标识有正确的零件号? ?在料架上摆放位置是否正确? ?包装盒上零件号与盒内零件是否一致? ?是否有TWO释放?是否有效? ?零件选装是否和要求一致? d.步骤4:零件质量 ?当BOB和WOW互换时,问题是否跟着零件走? ?目前的图纸/数模是否有效? ?零件是否符合标准? ?是否发出PRR并告知供应商? ?零件符合标准是否还会导致问题发生? 钻石步骤1-4作用 ?1-4步用来评价工艺过程和零件的稳定性 ?当问题被定义后,1-4步的负责人员就自动确定下来?这些步骤是问题解决过程中固定的流程 e. 步骤5:5a-工程过滤

快速成型技术的原理

快速成型技术的原理、工艺过程及技术特点: 1 快速成型介绍 RP技术简介 快速原型制造技术,又叫快速成形技术,(简称RP技术); 英文:RAPID PROTOTYPING(简称RP技术),或 RAPID PROTOTYPING MANUFACTUREING,简称RPM。 快速成型(RP)技术是九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先进制造技术,是为制造业企业新产品开发服务的一项关键共性技术, 对促进企业产品创新、缩短新产品开发周期、提高产品竞争力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自该技术问世以来,已经在发达国家的制造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由此产生一个新兴的技术领域。 RP技术是在现代CAD/CAM技术、激光技术、计算机数控技术、精密伺服驱动技术以及新材料技术的基础上集成发展起来的。不同种类的快速成型系统因所用成形材料不同,成形原理和系统特点也各有不同。但是,其基本原理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分层制造,逐层叠加",类似于数学上的积分过程。形象地讲,快速成形系统就像是一台"立体打印机"。 RP技术的优越性显而易见:它可以在无需准备任何模具、刀具和工装卡具的情况下,直接接受产品设计(CAD)数据,快速制造出新产品的样件、模具或模型。因此,RP技术的推广应用可以大大缩短新产品开发周期、降低开发成本、提高开发质量。由传统的"去除法"到今天的"增长法",由有模制造到无模制造,这就是RP技术对制造

业产生的革命性意义。 2、它具体是如何成形出来的呢? 形象地比喻:快速成形系统相当于一台"立体打印机"。 快速成型属于离散/堆积成型。它从成型原理上提出一个全新的思维模式维模型,即将计算机上制作的零件三维模型,进行网格化处理并存储,对其进行分层处理,得到各层截面的二维轮廓信息,按照这些轮廓信息自动生成加工路径,由成型头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选择性地固化或切割一层层的成型材料,形成各个截面轮廓薄片,并逐步顺序叠加成三维坯件.然后进行坯件的后处理,形成零件。 快速成型的工艺过程具体如下: l )产品三维模型的构建。由于 RP 系统是由三维 CAD 模型直接驱动,因此首先要构建所加工工件的三维CAD 模型。该三维CAD模型可以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如Pro/E , I-DEAS , Solid Works , UG 等)直接构建,也可以将已有产品的二维图样进行转换而形成三维模型,或对产品实体进行激光扫描、 CT 断层扫描,得到点云数据,然后利用反求工程的方法来构造三维模型。 2 )三维模型的近似处理。由于产品往往有一些不规则的自由曲面,加工前要对模型进行近似处理,以方便后续的数据处理工作。由于STL格式文件格式简单、实用,目前已经成为快速成型领域的准标准

2019最新医院新技术新项目总结

2019最新医院新技术新项目总结

为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医疗技术有序、规范的开展,我科制订了严格的新技术、新项目准入制度,以及相关院内审批程序,并进行了全程追踪管理与随访评价。各科室需要有完整的医疗新技术档案资料,在新技术开展过程中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签署知情同意书,有全程追踪、阶段总结和效果评价,有完整的档案资料。针对以上内容,对开展新技术的各科室进行督导检查,现总结如下:2018年开展的13项新技术中,肿瘤热疗技术自2月份开展以来已开展260余例,电话随访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无痛胃镜技术应用较多,目前已开展1100余例,仅有8位患者麻醉结束后出现头晕、恶心反应,都在数分钟内缓解,其他患者均无不良反应。痔疮自动套扎术因相对传统手术方式花费较高,在肛肠科还有待推广,目前已开展140余例。泌尿外科腹腔镜技术由于患者数量较少,新技术应用不多,其中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11例,腹腔镜下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术17例,腹腔镜下肾上腺囊肿切除术1例,手术效果都比较理想,最全面的范文参考写作网站只有1例出现并发症腹腔内出血,已及时处理,所有患者电话随访时均表示对手术满意,无不良反应。小儿外科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手术目前已开展近50例,随访结果均理想。检验科蛋白电泳技术由于开展时间短,有些科室对这些项目不太了解,导致应用不够广泛,半年仅开展58例,还需进一步在临床

中推广。至于微创外科腔镜技术、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技术、胃肠外科胃癌根治术、急诊科骨髓通 道输液技术均因病员较少,患者对其认知程度较差,故开展应用较少。 2019年2月开展的10项新技术中,骨一科膝关节镜技术自开展以来,已治疗12名患者,术后恢复都比较理想,无不良反应。病理科FISH技术已完成14例乳腺癌患者的Her-2基因检测、9例胃癌患者的Her-2基因检测、3例肺癌患者EGFR基因检测,为临床肿瘤科室癌症靶向治疗的选药提供了“金标准”依据。下一步将继续加强宣传以及与临床医师的合作,使更多的患者认识到FISH技术的优点,范文写作把过去需要送往郑州、武汉的检验留在我们本院完成。呼吸科的肺心标2号方剂目前已应用于21例患者,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使患者慢阻肺肺心病的症状得到了缓解。儿一科婴幼儿心理神经发育评定半年来已开展10余例,测试方法方便快捷、无痛苦、无不良反应,患儿及家属均易接受。胸外科的形状记忆合金以及微创外科的胃转流术因患者数量少,应用仍不广泛。中医妇科夫精人工授精技术因患者的认可度不高,涉及医学伦理问题,目前仍无患者接受该项治疗方式。且作为Ⅲ类技术,暂时还需要专家指导下开展,我院若要独立开展仍需上级卫生部门审批。 根据目前我院的新技术应用情况可以看出,足够的病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