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09年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公报

2009年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公报

2009年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公报
2009年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公报

2009年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公报

2009年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较为困难的一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产业在新世纪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成为国民经济中受冲击最明显的行业。在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随着国内政策效应不断显现和世界经济逐步回暖,电子信息产业自下半年起开始呈现企稳向好的迹象,生产增速低位回升、出口下滑速度放缓、经济效益降幅收窄,总体回升态势基本明朗。未来产业发展形势总体向好,但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产业转型升级要求迫切,需要加强形势监测并加大调整力度,才能确保产业平稳协调发展。 一、基本情况 (一)产业规模继续扩大

2009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收入51305亿元,同比增长0.1%;利润1791亿

元,同比增长5.2%;出口交货值28932亿元,同比下降5.6%。软件业务收入9513亿元,同

比增长25.6%。 表1 2009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业主要指标情况

计量单位 2009年 2008年 增速%

一、制造业

主营业务收入 亿元 51305 51253 0.1

利润 亿元 1791 1703 5.2 税金

亿元 664 586 13.3 从业人员 万人 755

760

-0.6

销售产值

亿元 50202 49019 2.4

出口交货值 亿元

28932

30651

-5.6

二、软件业

软件业务收入 亿元

9513

7573

25.6%

表2 2009年主要电子信息产品产量完成情况 主要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增速% 移动通信手持机 万部 61925 10.7 移动通信基站 万信道 3022 102.2 彩色电视机 万台 9899 9.6 微型计算机 万部 18215 33.3 打印机 万台 3641 -13.6 数码相机 万台 8026 -1.7 集成电路

亿块

414

-0.7

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管理人员继续教育课

(二)发展速度总体回落,前低后高态势明显

1、生产增速低位回升。全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5.3%,扭转了上半年下滑的势头,但比上年增速下降7个百分点;实现销售产值50202亿元,同比增长2.4%,扭转了前10个月连续下滑的势头。

图1 2009年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每月增长情况

2、重点产品增长面扩大。自二季度起,重点监测的27个电子信息产品中,实现正增长的产品面不断扩大,12月有20个产品产量实现正增长,是全年增长产品最多的月份。彩电、微型计算机、手机累计产量分别于4、5、9月扭转了下滑势头,集成电路于10月起开始出现月度正增长;累计到12月底,微型计算机、显示器、彩电、手机产量分别增长33.3%、7.2%、9.6%、10.7%,集成电路产量同比下降0.7%。

图2 2009年每月重点监测电子产品产量实现正增长个数情况

3、经济效益速度回升。前11个月,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销售收入下降1%,利润下降3.4%,二者降幅分别比上半年回升7.5、37.6个百分点;至12月底,二者均扭转下滑势头,增速分别达到0.1%和5.2%。全行业亏损面为26.1%,比上半年下降9.4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达到382亿元,同比增长45%。计算机和电子元器件行业效益相对较差,利润降幅分别达到26.7%、9%、39.4%;通信和视听行业效益较好,利润分别增长49%和23%。

机信息系

统集

成项

目管

理人

员继

续教

育课

图3 2009年1-12月规模以上制造业经济效益增长情况

4、外贸出口下滑明显。2009年,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7719亿美元,同比下降12.8%,这是本世纪以来首次负增长。其中出口4572亿美元,下降12.5%,占全国出口的38%;进口

3147亿元,下降13.5%,占全国进口的31%。出口降幅逐步收窄,11、12月连续正增长。基

础产品下滑明显,电子元件、材料分别下降23.6%、36.3%;整机产品降幅相对较小,通信、视听、计算机产品出口分别下降3.8%、12%、8.9%。

图4 2009年1-12月电子信息产品单月出口情况

5、投资增速出现回落。2009年,全行业500万元以上项目累计完成投资4147亿元,同比增长17.5%,增幅低于上年15.8个百分点。新增固定资产2621亿元,同比增长34.9%,增幅高于上年3.4个百分点。通信设备行业投资增长较快,增速达到36.5%;电子器件行业投资增长2.8%,其中集成电路行业下降21.7%。全年新开工项目4443个,同比增长41.4%,占全部施工项目的63.5%,主要集中在光电器件、通信设备、光纤光缆等领域。

机信息系

统集

成项

目管

理人

员继

续教

育课

图5 2009年电子信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

6、软件保持平稳增长。2009年,全国软件产业实现业务收入9513亿元,同比增长25.6%,

增速比上年低4.2个百分点。前三季度中,每月增速呈放慢趋势,自9月份起开始回升,11、

12月增速达30%以上。分领域看,软件技术服务增长31.4%,占全行业比重(22.4%)比上年

提高2个百分点。嵌入式软件和IC 设计收入增速均比上年下降5个百分点以上。软件外包服务出口24亿美元,同比增长15%。

图6 2009年1-12月软件业务收入增长情况

(三)产业发展实力增强

1、在国民经济中依然保持重要地位。2009年,尽管电子信息产业收入下滑,但在全国工业中的比重依然达到10%左右。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在全国外贸出口中的比重超过1/3,全年降幅低于全国出口2个百分点,为减缓出口整体下滑发挥积极作用。从业人员达到755万人,占全部工业从业人员的9%左右。

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管理人员继续教育课

表3 2007-2009年电子信息产业主要指标在工业中占比情况

2009年 2008年 收入占全部工业比重 10.0% 12.0% 利润占全部工业比重 6.0% 5.6% 税金占全部工业比重 8.4% 9.3% 从业人员占全部工业比重 9.0% 8.5% 进出口占全国外贸比重

35.0%

34.5%

2、全球生产大国地位更加凸显。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电子产品第一制造大国,手机、微型计算机、彩电、数码相机、激光视盘机产量分别占全球的49.9%、60.9%、48.3%、80%、85%,电子信息产品贸易额占全球的15%以上。

表4 2009年主要产品占全球比重情况 2009年

2008年

中国产量/收入 占全球比重(%) 占全球比重(%)

手机(亿部) 6.19 49.9 44.7 计算机(万台) 18215 60.9 47.0 彩电(万台) 9899 48.3 43.9 集成电路(亿美元)

283

12.9

12.2

3、信息化发展水平提升。累计到2009年底,全国电话用户超过10亿户,互联网民超过3.8亿户,移动网民突破2亿户。目前,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56%,城镇居民彩电、计算机拥有比率均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工业企业信息化建设加快,通信、金融、电力、

交通行业应用软件收入均超过25%。金卡工程稳步推进,目前已累计发放各类IC 卡超过70亿张,广泛用于金融、社保以及城市生活各个领域。

表5 2009年我国主要信息化指标情况

2009年 2008年 总量(万户) 106107 98203 电话用户

普及率(%)

79.9 73.9 总量(万户)

74740 64123 移动电话用户 普及率(%)

56.3 48.5 总量(万户) 38400 29800 互联网用户

普及率(%)

28.9 22.6 总量(万台) 22000 18056 微型计算机

每百人拥有量

16.7 13.6 总量(万台) 56000 51840 家用电视机

每百户拥有量

132

128.4

4、科技创新稳步推进。至2009年底,全国信息技术领域专利申请总量达100万件左右,比上年增长20%以上;其中发明专利占比超过六成,通信、信息材料与加工工艺等领域是国

机信息系

统集

成项

目管

理人

员继

续教

育课

内创新较好的领域;华为、中兴仍然位列内地企业专利申请总量排行榜的前两位,申请总量均超过1万件。新品开发保持平稳增长,新产品产值增长2.3%,占销售产值的比重达到22%,比上年提高了 0.3个百分点。

5、重点企业发展良好。2009年,电子信息百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接近1万亿元,增长2%,利润也保持正增长,均好于行业平均水平,其中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百亿的企业占1/5。软件业务百家企业收入超过2000亿元,比上年增长15%以上,实现利润增长超过30%,其中面向金融、电力、通信、交通行业应用的企业业绩突出。 二、运行特点

近几年,电子信息产业逐步从过去的高速增长期转入平稳发展的新阶段,产业各项指标增速开始趋向甚至慢于工业平均水平,过去产业增长相对依赖产品出口、依赖外资企业、依赖整机行业、依赖东部地区的格局逐步改变;2009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对产业带来较大冲击,也从一定程度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国内市场、内资企业、中西部地区在产业中的

比重进一步攀升,电子元器件行业从前两年拉动产业增长的主要力量转变成受冲击最明显的行业,产业结构的阶段性特征出现新变化。具体表现为: (一)全行业指标增速与工业平均水平差距拉大

近几年,全行业指标增速逐步与工业持平,部分指标甚至慢于工业平均水平。国际金融危机使外需大幅下滑,电子信息制造业由于出口依存度相对较高,受冲击十分明显,导致行业各项指标增速与工业平均水平的差距进一步拉大。2009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工

业增加值低于工业平均水平5.7个百分点,销售收入增速与工业平均水平相差8个百分点,

利润降幅低于工业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投资增速低于工业投资增速8.7个百分点。电子信息制造业从过去引领工业增长的重要力量变为当前下滑最明显的行业,除国际金融危机影

响外,一方面反映了产业整体调整转型的趋势,另一方面也凸显了对外依赖度高、结构不合理的深层次问题。

(二)内外销比例出现变化,国内市场拉动效应明显

由于国家采取了扩内需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实施了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出台了3G 与TD 、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有力地拉动了国内市场的增长。全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内销产值21270亿元,同比增长15.8%;进入二季度以后,每月内销产值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9月份以来每月增速均达20%以上。出口受外需影响下滑明显,全年完成出口交货值28932亿元,同比下降5.6%。国际金融危机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行业市场格局的调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内外销比例从上年的1:1.71变为当前的1:1.36,出口依存度(57.6%)相比上年下降4.9个百分点。

算机信息系

统集

成项

目管

理人

员继

续教

育课

(三)企业呈现不同走向,内资企业比重提升

金融危机对外向型企业冲击明显,特别是三资企业发展明显放缓,内外资企业份额出现变化。全年内资企业销售产值增长17.6%,占全行业的比重(26.7%)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港澳台企业销售产值下降0.8%,外商投资企业下降1.5%,所占比重同比分别下降0.9、2.4个百分点。从效益看,内资企业利润增长48.4%,占行业比重(46.5%)比上年提高了16.2个百分点;港澳台企业下降27.4%,外商投资企业下降25.1%。从投资看,内资企业增长49.5%,占全行业比重(63.3%)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港澳台企业投资下降11.2%,外商投资企业下降15.7%。从出口看,三资企业下降13%,高于全行业降幅1个百分点,占全行业比重比上年下降近1个百分点。

(四)整机调整回升较快,元器件下滑明显

整机行业中,视听产品行业发展较快,受家电下乡、以旧换新政策拉动,全年行业销售产值增长7.3%;通信设备行业和终端行业呈现不同走向,前者保持10%以上增速,后者则下降10%以上;计算机行业受价格下降影响,增量不增收现象突出,销售产值下降0.6%。整机产品结构调整明显,平板电视对CRT 的替代加快,液晶电视占彩电产量的比重由上年的40.5%上升到68.3%;笔记本电脑增势迅猛(38.2%),占微型计算机的比重(82.4%)比上年提高了2.5个百分点。电子元器件行业下滑明显,尽管产能恢复较快,但投资、效益仍大大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前11个月电子元件、器件行业利润分别下降9%、39.4%,下降额占全行业下降额的一半以上;全年投资增速分别为3.9%、2.8%,远低于全行业17.5%的平均水平。 (五)中西部增势明显,东部地区增长趋缓

2009年,中西部地区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销售产值分别增长24.1%、25.6%,成为遏制全行业下滑势头的重要力量,东部地区销售产值同比仅增长1.5%。从效益看,中西部

地区收入分别增长18.9%、17%,利润分别增长23.4%、2.4%,但东部地区收入利润分别下降了2.3%、5.4%。从投资看,全年中西部地区增速均达40%以上,四川、陕西、河南、湖南、安徽增速均超过35%;东部地区与上年基本持平,广东、江苏、北京、上海、福建降幅均达两位数。从出口看,广东、江苏、上海等东部沿海省市出口分别下降1%-27%,但中西部地区中,部分比重较大的省市出现正增长,如四川、安徽、湖北实现5%-50%不等的增长。 总体上看,国际金融危机从某种程度上形成了一种倒逼机制,加速了产业调整转型的步伐,产业格局正在此作用下向良性方向发展,抓住时机加大促进本土企业、夯实产业基础、深化内需市场、优化区域布局的工作,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课题。 三、值得关注的问题

算机信息系

统集

成项

目管

理人

员继

续教

育课

当前,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从技术发展、市场竞争、宏观环境等方面都出现一些新的苗头,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一)产业调整升级趋势加快

一是技术和网络的融合。信息技术融合发展使整机产品的界限日趋模糊,三网融合逐步走向实质发展阶段,互联网电视、手机电视、PCTV 等融合产品成为新的增长点。移动互联网成为产业链发展的重要平台,同时随着智慧地球概念的不断研究和落实,传统的网络将进一步拓及物联网,也将影响制造业的发展格局。

二是服务化趋势。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生活需求日益从产品转向服务,信息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代表和发展方向,特别是基于网络的内容开发和在线服务成为下一步重要的增长点。

三是产业链分工整合。电子信息产业分化整合趋势更加清晰,跨国公司日益将战略重心转向芯片设计、软件开发和信息服务等高端环节,日益将低端环节外包出去。软件外包服务更加深入,传统的业务外包转向战略合作和产业链整合,传统的半导体制造企业也逐步向整合设计生产模式转型。

四是生态发展要求。废旧电子产品对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电子产品充电器、电池、网络接口等统一标准的要求日益明确,生态设计模式从源头整合产业各个环节的能耗、环保

要求,将成为产业重要的发展方向。

(二)国际产业竞争日趋加剧

一是国家力量介入明显。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各国家和地区纷纷加大对IT 等高

技术领域的战略投入,产业竞争上升为国家间的竞争。

二是大企业并购增多。2009年是电子信息企业并购重组的重要一年,最突出的变化体现在大企业并购和基础领域整合增多,如日本NEC 电子和瑞萨合并成立了第三大半导体公司,台湾地区多家半导体企业整合建立了“台湾记忆体公司”,群创并购奇美等,都将在全球半导体、面板领域形成新的竞争格局。此外,松下并购三洋、甲骨文并购SUN 等重大并购案件,也将对家电、软件产业格局带来深远影响。

三是产业链竞争突出。当前企业间的竞争不仅是产品的竞争,更多是基于产业链开展的竞争。近年来,跨国公司经常基于完整的产业链优势,利用局部领域打击竞争对手。 (三)行业发展秩序仍需规范

计算机信息系统集

成项

目管

理人

员继

续教

育课

一是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问题突出。由于电子产品更新换代快,企业为适应市场需要,更多注重新品开发的节奏,而相对忽视了质量和服务的问题。根据中国电子商会315消费电子投诉网统计,2009年手机、平板电视质量投诉案件同比增长30%以上,成为消费市场的投诉热点。

二是低价竞争现象明显。电信运营商集中采购时价格竞争现象明显,通信产品价格同比下降20%以上。计算机产品价格下降明显,上网本、一体机对传统微机价格冲击明显,2009年价格降幅比往年正常水平提高10%以上。

三是山寨产品已成为行业发展不容忽视的力量。山寨产品从手机行业日益向彩电、计算机等多个领域延伸,成为行业发展不容忽视的力量。

四是部分领域盲目建设的苗头有所显现,一些低水平重复建设倾向突出。 (四)产业环境亟待改善

一是核心领域的政策仍不能满足产业需要。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的新政策始终未能出

台,严重影响企业发展的信心。国家增值税制转型后,集成电路、液晶面板企业进口面临的增值税税负压力巨大,严重影响企业的流动资金。以旧换新政策不断落实,但配套的电子产品回收处理体系仍需完善。 二是管理机制仍不适应产业发展和三网融合的要求。行业主管部门在发展产业中的手段依然不足,难以有效反映和协调产业发展的问题。广电、通信网络不能有效地互联互通,数

字电视标准不统一,导致制造企业难以适从。网络电视管理体制需要改善,加强内容管理和

促进制造业发展应统筹推进。 三是宏观环境变化影响产业比较优势。近几年,国家实施汇率改革、出台新劳动合同法、

统一企业所得税率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成本。人民币升值预期明显,将对产品和服务出口带来不利影响。 四、2010年展望

2010年,电子信息产业形势发展总体向好,但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 (一)国际市场逐步转好,但贸易保护日益加剧

2010年,世界经济逐步复苏,主要经济体出现好转,一些新兴经济体增速加快。联合国2009年12月发布的报告预测:2010年世界经济有望增长2.4%。全球电子信息产品市场开始好转,半导体领域出现复苏迹象。根据IDC 、Gartner 等市场研究机构预测,2010年全球IT 支出将增长3%以上,软件支出将超过5%,相关的服务市场将达到两位数增

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管理人员继

续教

育课

长;DisplaySearch 预计全球彩电出货量比2009年增长6%,Gartner 预计手机将增长12%,微型计算机将增长12%,SIA 预计集成电路将增长10%以上。

还要看到,国际市场环境趋紧,贸易保护主义日益抬头。2009年以来,发达国家陆续对我钢铁、轮胎、鞋等多个产品采取了反倾销、特保等贸易保护措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同样面临很多壁垒,一些国家提高了液晶显示模组和整机等产品的关税,影响了我国彩电和显示器的出口。电子信息产品生态设计和环保要求愈显迫切,低碳经济的理念日趋盛行,都将对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带来深远影响。

(二)国内需求依然旺盛,但内生增长机制有待建立

2010年,我国经济形势将好于2009年,国务院调整完善了促进消费的政策措施,中央工作经济会议上预计全年GDP 将保持8%的增长水平,社会消费品市场将保持两位数增长。电子信息产品市场依然看好。2010年是3G 全面商用的一年,各大运营商均投入资金用于营销和终端补贴,预计全年新增移动电话用户1亿户,加上用户更新手机,预计全年国内市场

需求超过2.5亿部。家电下乡、以旧换新政策不断落实,实施产品和地域范围逐步扩大,有力促进乡镇和农村市场的发展,预计全年彩电市场将增长20%。彩电、手机等整机市场增长

将带动国内集成电路行业增长,预计国内集成电路市场将增长15%以上。

但要看到,当前产业增长与政策拉动效应密切相关,特别是投资拉动作用明显,真正基

于消费和创新的拉动机制仍待完善,农村和中小企业市场需要进一步拓展。2009年国家鼓励房市发展,对彩电业拉动明显,但2010年实施相对从紧的管控措施,可能影响彩电行业

的增长。同时,产业核心基础薄弱、关键技术和元器件受制于人、低水平重复建设等深层次

问题将在较长时间制约产业发展。 (三)产业投资保持增长,但产业链与区域布局仍需改善 2010年,3G 建设和商用全面推进,基于3G 网络的新业务开发将大幅扩张,通信领域的系统集成和软件服务市场前景看好。近年来,国内新上了数十条液晶面板和模组生产线,大部分投资都将在2010年实现,将给产业增加新的后劲。2010年是金融、保险、交通、电力等服务行业建设的重要一年,对信息化系统的更新换代投入加大,将带动信息化投资的增加。 还要看到,当前投资中,产业链协同发展的格局仍未完全形成,下游对上游的压价明显,影响了电子信息企业的整体效益。粗放型发展面临的环境和资源约束日益明显,产业盲目建设的苗头有所显现,特别在光电领域表现相对明显。一些地区投资更多基于当地的产业利益,缺乏区域间的联动和统筹推进,也影响投资的整体效益。

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管理人

员继

续教

育课

总体上看,2010年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形势比2009年要好,但形势中的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产业面临的困难和矛盾也很突出。预计2010年电子信息产业总体可能出现前高后稳的态势,全年制造业增长将超过6%,产品出口将实现正增长,软件业务收入增长25%。

机信息系

统集

成项

目管

理人

员继

续教

育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2012年铁道统计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2012年铁道统计公报 2012年,全国铁路系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铁路工作的要求,以铁路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铁路发展方式为主线,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扎实推进安全风险管理,科学有序推进铁路建设,大力发展多元化经营,全面实施客货运输组织改革,铁路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一、运输生产 旅客运输。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完成18.93亿人,比上年增加0.86亿人、增长4.8%。其中,国家铁路18.79亿人,增长4.8%;非控股合资铁路0.09亿人,下降10.1%;地方铁路0.06亿人,增长10.3%。全国铁路旅客周转量完成9812.33亿人公里,比上年增加200.03亿人公里、增长2.1%。其中,国家铁路9783.99亿人公里,增长2.1%;非控股合资铁路21.46亿人公里,下降6.6%;地方铁路6.88亿人公里,增长3.8%。 货物运输。全国铁路货运总发送量(含行包运量)完成39.04亿吨,比上年减少0.28亿吨、下降0.7%。其中,国家铁路32.36亿吨,下降1.8%;非控股合资铁路4.40亿吨,增长5.8%;地方铁路2.29亿吨,增长3.3%。全国铁路货运总周转量(含行包周转量)完成29187.09亿吨公里,比上年减少278.70亿吨公里、下降0.9%。其中,国家铁路27220.50亿吨公里,下降1.5%;非控股合资铁路1830.41亿吨公里,增长8.0%;地方铁路136.18亿吨公里,下降1.8%。 全国铁路货物发送量完成38.92亿吨,比上年减少0.26亿吨、下降0.7%。其中,国家铁路32.23亿吨,下降1.8%;非控股合资铁路4.40亿吨,增长5.8%;地方铁路2.29亿吨,增长3.3%。全国铁路货物周转量完成28891.90亿吨公里,比上年减少238.39亿吨公里、下降0.8%。其中,国家铁路26925.53亿吨公里,下降1.4%;非控股合资铁路1830.19亿吨公里,增长8.0%;地方铁路136.18亿吨公里,下降1.8%。 全国铁路行包发送量完成1222万吨,比上年减少189万吨、下降13.4%。其中,国家铁路1214万吨,下降13.2%;非控股合资铁路8.30万吨,下降30.7%;地方铁路0.2万吨,下降13.6%。全国铁路行包周转量完成295.18亿吨公里,比上年减少40.31亿吨公里、下降12.0%。其中,国家铁路294.96亿吨公里,下降12.0%;非控股合资铁路0.21亿吨公里,下降30.5%;地方铁路0.01亿吨公里,下降47.4%。 重点运输。全国铁路煤炭运量完成22.62亿吨,比上年下降0.4%。冶炼物资运量完成8.58亿吨,下降1.4%。粮食运量完成1.04亿吨,增长5.0%。石油运量完成1.38亿吨,增长1.7%。化肥及农药运量完成0.93亿吨,增长7.3%。集装箱运量完成0.93亿吨,下降0.9%。全国铁路口岸共完成进出口货物运量0.54亿吨,增长8.7%。其中:满洲里、绥芬河、二连、阿拉山口四大口岸站共完成进出口货物运量0.53亿吨,增长9.1%。

中国水资源公报2009

2009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12-04-2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2009年,我国气候异常,一些地区降雨之多、台风之强、旱情之重为历史 罕见。旱情来得早、去得晚、范围广、影响大,特别是冬麦主产区年初的冬春连旱,东北西部、华北北部和西北东部的夏伏旱,江南大部、华南大部和西南局部的秋冬连旱,对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全年有9个台风在我国沿海登陆,发生强风、暴雨、高潮同时出现的最不利形势。受多次大范围、高强度降雨过程影响,全国有210多条河流相继发生超警戒水位以上洪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水利部门坚持以人为本,超前部署,科学决策,精心调度,各级地方党委、政府全力以赴,广大军民奋力抗灾救灾,最大程度地减轻了洪涝干旱台风灾害损失。 2009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利工作,国家把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 设作为应对金融危机、扩大国内需求的重要领域。各级水利部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决贯彻落实中央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各项决策部署,保持了水利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劲势头。扩大内需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强力推进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三大任务,涉及民生的水利问题加快解决;为应对我国水资源短缺、用水效率不高、水污染严重的突出问题,明确提出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节水型社会建设全面推进;一大批重点水利工程开工建设,创近年来新开工大型水利工程数量历史新高;水利法制建设稳步

推进,依法治水、科学管水能力不断提升。水利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水资源量 降水量 2009年,全国平均年降水量591.1mm,折合降水总量为55965.5亿m3,比常年值偏少8.0%。从水资源分区看,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西北诸河6个水资源一级区(以下简称北方6区)面平均降水量为315.7mm,比常年值偏少3.8%;长江(含太湖)、东南诸河、珠江、西南诸河4个水资源一级区(以下简称南方4区)面平均降水量为1079.7mm,比常年值偏少10.0%。在31个省级行政区中,降水量比常年值偏多的有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海南和青海偏多程度约30%;降水量比常年值偏少的有22个省(自治区),其中北京和云南偏少约25%。 地表水资源量 2009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3125.2亿m3,折合年径流深244.2mm,比常年值偏少13.4%。从水资源分区看,北方6区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值偏少13.1%;南方4区比常年值偏少13.5%。在31个省级行政区中,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值偏多的有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比常年值偏少的有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黑龙江、上海、青海、海南偏多程度在23%~56%之间,江西、吉林、云南、河南、福建、内蒙古、宁夏偏少程度在25%~37%之间,山西、辽宁、河北、北京偏少程度在45%~62%之间。 2009年,从国境外流入我国境内的水量为154.9亿m3,从我国流出国境的水量为5193.3亿m3,从我国流入国际边界河流的水量为1090.7亿m3,全国入海水量为13960.9亿m3。

2020年上半年企业经济运行分析工作报告

一、生产平稳增长,产销基本平衡 1-2月份,呢绒生产与上年同比增长较快,增幅明显高于上年水平。毛纱线生产累计同比增长37%,增幅略有下降(-78个百分点)。毛纺制品中的针织人造毛皮、毛毯、地毯生产1-2月份累计同比呈现明显增长的态势。1-2月份规模以上毛纺织、毛针织和毛纺制品业累计产销率分别为935%(+63个百分点)、949%(-67个百分点)和918%(-74个百分点),产销基本平衡。 二、固定资产投资 初步统计,1-2月份毛纺织和染整精加工、毛制品制造、毛针织品及编织品制造行业固定资产实际完成投资同比均有较快增长,显然随着两个市场的复苏,行业投资升温。 三、内外销市场 1、内销稳步回升 内销是毛纺行业走出困境,提高自身应对能力最重要的支撑力量。初步统计,1-2月份全行业内销市场与上年同期相比明显好转,规模以上毛纺织企业、毛纺制品企业完成销售产值同比均有明显回升,与上年相比分别增长385和286个百分点,显现出较好回升势头。其中,毛纺织业销售产值增幅略高于纺织业增幅。毛针织企业销售产值同比增长17%,比上年同期增长59个百分点。分行业产品的内销比重进一步提高,内销市场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观察1-2月份主要毛纺产品国内零售市场销售情况,全国重点大型百货商场的男西装销售同比提高3.12%,比上年提高了449个百分点;羊绒衫及羊毛衫销售同比下降.56%,回落.54个百分点,与上年基本持平。 2、外销明显复苏上年一季度毛纺产品出口形势极为严峻,出现了严重下滑,因此,与较低基数相比较,今年1-2月份多数毛纺大类产品出口数量呈现明显回升。规模以上毛纺织、毛纺制品企业1-2月份完成出口交货值同比分别增长158%和15%,但仍低于同期纺织业出口交货值平均增长16%的水平。据海关统计,1-2月份毛纺主要产品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3%,提高457个百分点。各大类产品出口数量均出现明显的回升势头。总的来说,由于上年基数较低,1-2月份出口相比去年同期的困难局面有显著的好转,以羊绒为主要原料加工的服装类上下游产品出口数量增长幅度尤为明显,只有羊毛地毯等个别品种出口数量出现下跌。毛针织服装出口数量增长84%,回落了143个百分点,单价同比增长346%。梭织服装及毛织物出口单价继续下跌。1-2月份毛纺产品主要出口市场除日本外,出口金额同比提高显著,欧盟、美国主要毛纺产品出口金额同比分别上涨217%和261%。 但主要出口市场出口份额萎缩,欧盟、美国、日本、香港等主要出口市场所占总份额为557%,比上年下跌了近1个百分点。从出口地区观察,出口额排在前五位、总额占比达626%的江苏、浙江、上海、山东、广东等省市出口额均出现增长,其中浙江省回升速度最快,同比增长464%。

中国水资源现状

中国水资源现状作者姓名:胡竣彰 班号:核技术2班 专业:核工程与核技术

中国水资源现状 摘要:水是维系生命与健康的基本需求,地球虽然有70.8%的面积为水所覆盖,但是淡水资源却极其有限。在全部水资源中,97.47%是无法饮用的咸水。在余下的2.53%的淡水中,有87%是人类难以利用的两极冰盖、高山冰川和永冻地带的冰雪。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是江河湖泊以及地下水中的一部分,仅占地球总水量的0.26%,而且分布不均。因此,世界上有超过十亿的儿童、妇女及男人无法获取足量而且安全的水来维持他们的基本需求。在许多层面,水资源和健康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所做的每项决策事实上都和水、以及水对健康所造成的影响有关,我国是贫水国家之一,保护我们的水资源是我们的责任。 1近十年水资源及其利用状况简析 水资源量 1997~2006年(简称近10年),全国年平均降水量为635.4mm,比常年值偏少1.1%,其中北方六区偏少3.4%,而南方四区则偏多0.3%;全国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26722亿立方米,比常年值偏多0.1%,其中北方六区偏少5.4%,而南方四区则偏多1.2%;全国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8302亿立方米,比1980~2000年多年平均值偏多2.9%。全国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7786亿立方米,比常年值仅偏多0.3%,其中北方六区偏少4.0%,而南方四区则偏多1.3%。按省级行政区统计,近10年平均水资源总量比常年值偏多程度较大的有上海(29.6%),偏多20%~10%的有江苏、新疆和湖南;比常年值偏少程度较大的有天津(49.4%)、北京(42.8%)、河北(36.6%),偏少30%~20%的有辽宁、山西、甘肃和陕西。水资源开发利用近10年,全国平均总供水量5560亿立方米,约占近10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的20.0%。其中,地表水供水量平均占总供水量的80.7%,地下水供水量基本维持在1050亿立方米左右,平均

2012年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年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统计公报 河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 2013年2月27日 2012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总体战略,坚持“四个重在”实践要领,持续求进、务实发展,着力扩需求、创优势、破瓶颈、惠民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持续、总体提升、总体协调、总体有效,保持了比较好的趋势、比较好的态势、比较好的气势。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省生产总值29810.14 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772.31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17020.20亿元,增长11.7%;第三产业增加值9017.63亿元,增长9.2%。三次产业结构为12.7:57.1:30.2。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5%,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3.6%。商品零售价格上涨2.3%。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0.6%。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0.8%。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1.0%。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5.4%。 表1:2012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以上年为100

图1:2012年居民消费价格各月环比指数 年末从业人员6243万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42.7万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46.5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5万人。全省外出务工农民工2570万人。 全年地方财政总收入3282.75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040.57亿元,增长18.5%,其中:税收收入1469.54亿元,增长16.3%,税收占地方公共财政预算

收入的比重为72.0%。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5006.00亿元,增长17.8%,其中:教育支出增长30.0%,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增长14.9%,医疗卫生支出增长17.7%。全省108个县(市)中,有21个县(市)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超10亿元,其中,有9个县(市)超15亿元。 二、农业 全年全省粮食种植面积9985.15千公顷,比上年增长1.3%,其中:小麦种植面积5340.00千公顷,增长0.3%;棉花种植面积256.67千公顷,下降35.3%;油料种植面积1573.63千公顷,下降0.3%;蔬菜种植面积1730.28千公顷,增长0.6%。 全年粮食产量5638.60万吨,比上年增长1.7%;棉花产量25.69万吨,下降32.8%;油料产量569.51万吨,增长7.0%;猪牛羊禽肉总产量659.9万吨,增长5.7%;禽蛋产量404.2万吨,增长3.5%;牛奶产量316.1万吨,增长3.1%。 表2:2012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2007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07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08-10-13 2007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各级水利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着力解决水利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水利事业保持了投资加大、建设加快,基础增强、管理加强,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 2007年,我国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水旱灾害呈现先旱后涝、旱涝急转和旱涝并发的局面。淮河发生新中国成立以来仅次于1954年的流域性大洪水,台风前少后多强度大,山洪灾害频发,城市暴雨内涝严重。北方大部及南方一些地区发生冬春连旱,江南、华南等地发生严重夏伏旱,旱情主要发生在粮食主产区和作物生长关键期,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影响程度深。面对严重的水旱灾情,党中央高度重视,国务院有关部门周密部署,受灾地区干部齐心合力,军民团结一致,夺取了防汛抗旱工作的全面胜利。 一、水资源量 降水量 2007年全国平均降水量610.0mm,折合降水总量为57763亿m3,比常年值(多年平均值,下同)偏少5.1%。从水资源分区看,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西北诸河六个水资源一级区(简称北方六区,下同)面平均降水量317.9mm,比常年值偏少3.1%;长江(含太湖)、东南诸河、珠江、西南诸河四个水资源一级区(简称南方四区,下同)面平均降水量1128.4mm,比常年值偏少6.0%。在31个省级行政区中,降水量比常年值偏多的有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山东和甘肃分别偏多13.8%和11.5%;降水量比常年值偏少的有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内蒙古、江西、黑龙江的偏少程度超过20%,北京、广西、河北、湖南、广东、天津偏少15%~10%。

在上半年经济运行分析会上的讲话13

在全市上半年经济运行分析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市经济运行情况分析调度会议,是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召开的,是继四大班子扩大会统一全市思想、“效能XX”动员大会狠抓干部作风后,又一次重要的会议。目的是总结上半年工作成绩,分析查找问题,研究对策措施,推动全年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刚才,发改、统计、国税、地税、财政等单位的负责同志就全市经济运行情况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并就下步工作提出了比较好的建议,希望各单位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认真分析总结,完善工作举措,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总的看,我市上半年经济发展态势良好,无论是财政收入、GDP、固定资产投资、物价掌控都取得预期效果。 一是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全市财政收入提前两个月实现“十二五”第一年首季开门红、提前75天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上半年累计完成39.5亿元,占计划的69.9%,同比增长31.59%;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7.4亿元,同比增长43.2%,继续稳居全省各县之首。目前看,财政收入完成全年任务没有问题,关键是如何谋划好明年、后年的收入,如何涵养税源,支持企业发展,增强发展后劲。“十一五”期间,我市制定出台了扶持“小巨人”企业发展等一系列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上半年,纳税

超亿元企业有9户,实现税收18亿元,占总收入的45.56%;纳税50万元以上企业共300户,实现税收34.06亿元,占总收入的86.21%;百万元以上纳税企业贡献占地税总量的78.4%。大企业的支撑作用已经凸显,“小巨人”企业初步形成。 二是项目建设成果丰硕。上半年,全市共有竣工及在建投资亿元以上项目89个,总投资499.4亿元,本年完成投资84.3亿元。大项目较多,已经形成加速集聚之势。碳纤维及原料生产、汇福国际健康中心、空港物流等12个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正在抓紧建设;汉能全球研发中心、百世佳联燕郊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有色金属新材料及装备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等9个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已获得第一批省重点和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建设项目部分供地指标,年内即可开工建设;香港胜记仓物流基地、力宝集团燕郊创业园等4个投资百亿元以上项目“5.18”成功签约;中国新闻出版产业园区、华润集团科学城东区等5个投资百亿元以上项目正在积极洽谈。在建项目进展顺利,拉动作用逐步显现。全市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25个,总投资135.5亿元。竣工亿元以上项目9个,同比增加4个,总投资17.5亿元。投资重点日渐突出,项目结构趋于优化。在89个亿元以上项目中,高新技术和服务业项目55个,占项目总数的64.9%;总投资256.7亿元,占项目总投资的51.9%。申列省重点建设项目成果显著。已成功申列省重点建设项目10个,总投资539.86亿元,新增建设用地指标3818亩。 三是园区经济实力提升。依托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四区六基地”

武汉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年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03-04 04:26:00来源: 长江日报(武汉)有0人参与 武汉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武汉调查队 2012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省第十次党代会和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背景下,努力稳中求进,突出工业倍增计划,不断扩大内需,积极改善民生,促进经济发展,大力推进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成就,实现了新跨越。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8003.8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01.21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3869.56亿元,增长13.2%;第三产业增加值3833.05亿元,增长10.0%。一、二、三产业比重3.8:48.3:47.9,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上升0.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0.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下降1.0个百分点。 在全市生产总值中,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4019.9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3%;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3983.92亿元,增长11.5%。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49.8%,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 年末企业数18.82万户,本年新登记3.02户。其中,私营企业数16.29万户,新登记2.86万户。个体工商户40.08万户,新登记8.14万户。 全年全口径财政收入2093.68亿元,比上年增长16.6%。地方财政收入1397.74亿元,增长17.0%。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28.58亿元,增长23.1%。其中,税收收入666.74亿元,增长21.7%;非税收入161.84亿元,增长28.9%。

中国水资源公报2002

水利部二○○二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2002年,新时期治水思路进一步得到丰富和完善,水利事业发展取得新进展。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颁布施行,标志着我国依法治水、依法管水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工程历史性地由规划阶段转入实施阶段,长江干堤加固工程基本完工,三峡工程导流明渠截流成功,标志着防洪减灾和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农村饮水解困、大型灌区节水改造、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水土保持取得新成绩,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水价改革等工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水的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深化并取得成效,水资源统一调度、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水功能区划、生态环境补水以及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等工作,将进一步推进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合理配置、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 2002年,我国南方和西北内陆河地区降水量比常年偏多,北方地区降水量比常年偏少。海河、辽河、黄河来水遭遇特枯。南四湖几近干涸,京杭运河济宁段断航50天,辽河干流断流158天。现将2002年的水资源量、蓄水动态、供用水量及江河湖库水质等情况公告如下: 一、水资源量 2002年全国平均年降水量660毫米,折合降水总量62610亿立方米,比常年(多年平均)多3.2%。北方五个流域片(松辽河、海河、黄河、淮河、内陆河)降水量比常年少4.8%(其中海河片比常年偏少26.0%),南方四个流域片(长江、珠江、东南诸河、西南诸河)降水量比常年多7.2%。在各省级行政区中,降水量比常年偏少的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偏少20%以上的有山东、天津、北京、河北、辽宁;比常年偏多的有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偏多20%以上的有新疆、湖南、上海、江西。 2002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7243亿立方米,折合年径流深287毫米,比常年多4.2%。北方五个流域片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偏少27.5%(其中海河片比常年偏少72.4%),南方四个流域片则偏多10.8%。在各省级行政区中,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偏少的有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偏少50%以上的有天津、山东、河北、北京、辽宁、山西;比常年偏多的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偏多50%以上的是上海和湖南。2002年从国外流入我国境内的水量为278亿立方米,从国内流出国境及流入国际界河的水量共6705亿立方米,入海水量为17693亿立方米。 2002年全国地下水资源量8697亿立方米,大部分与地表水资源量重复,不重复的只有1012亿立方米。将地表水资源量与地下水资源量中的不重复量相加,全国水资源总量为28255亿立方米,比常年多2.9%,其中北方五个流域片水资源总量4158亿立方米,比常年少22.4%,南方四个流域片24097亿立方米,比常年多9.0%。全国产水总量占降水总量的45%,平均每平方公里产水量29.8万立方米。 二、蓄水动态 大中型水库蓄水动态对全国3093座大中型水库统计,2002年水库年末蓄水总量1970亿立方米,比年初蓄水量增加41亿立方米。在九大流域片中,黄河片、海河片和松辽河片分别减少77亿、17亿和16亿立方米,长江片、淮河片和东南诸河片分别增加83亿、46

公司上半年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公司上半年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2012年对于*****有限公司是极具有挑战的一年,为了圆满完成公司全年各项经济指标,我公司在收到2012年上半年经济运行分析工作的通知后,积极组织公司相关人员对公司上半年的经济情况进行分析,以确保更好的安排下半年的工作,分析结果如下: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1.市场开发 2012年我公司市场开发指标为万元,1-6月份实际完成万元,占全年计划的,主要项目为 2.经营总量 上半年计划完成产值万元,实际完成产值万元。 3.实现利润 上半年实现利润万元。 4.管理费上交 公司1-6月份应交管理费万元,货币资金上交万元。 5.工资发放及保险交纳情况 上半年员工工资发放到月份,保险交纳至月份,1-6月工资、保险剩余部分将在下期工程款回来之后全部发放以及交纳。 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图表分析(单位:万元):

二、资金流转及使用情况 1.公司1-6月份在施工程为累计收回工程款万元,其主建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我公司针对这个问题已定制了专门的应对措施,以保证能及时的收回工程款。 2. (1)、截止6月底,公司在资金结算中心没有贷款。 (2)、个人借款6月底余额213045.07元,全部为在施工程项目经理、公司经理及管理人员所借备用金,正在逐月清理,年底全部清理。 (3)、财务费用上半年共支出元,为银行汇款手续费。 三、合同的履约情况 严格按照各项合同的约定事项执行,材料、劳务合同签订率100%,劳务费用按月按合同约定比例足额支付,无超付现象,无劳务纠纷发生;由于资金紧张,材料欠款不能按合同约定比例支付,更无超付现象,无法律纠纷发生。 四、项目责任成本控制情况 1、成本分析 公司上半年预算成本万元,实际成本万元,成本降低额万元,成本降低率。 *********项目主要亏损为人工费亏损。造成*********项目项目人工费亏损的原因是劳务分包费以平米包干计价,远远超出定额中人工费单价。 2、公司工料分析 见附件 3、影响经济效益的原因 人工费:就目前市场而言管理费率越来越高,劳务公司的管理费居高不下,且公司现有劳务资源缺乏,造成有工程没有劳务队,有劳务队,但素质不高,劳务施工过程中造成浪费、返工情况严重,无形的增加施工成本。 材料费: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各项大宗主材的认价程序较往年越来越透明化。甲方参与力度越来越大,公司目前已建立部分协议用户,但远远不能满足正常施工需要。资金瓶颈也是制约公司材料费居高不下的突出原因。 机械费:全部用于支付电费以及劳务队的机械使用费用。

2010中国水资源公报

2010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12-04-2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2010年,我国西南五省区发生历史罕见的特大干旱,长江上游、鄱阳湖水系、松花江等流域发生特大洪水,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滑坡泥石流灾害,海南、四川两省遭遇历史罕见的强降雨过程,全国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遭遇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和水利部超前部署、科学防控,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广大军民顽强拼搏、团结奋战,成功抗御了西南地区特大干旱,有效应对了严重的洪涝灾害,最大程度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减轻了灾害损失。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利工作,明确提出要下决心加快推进水利建设,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水利的战略地位,以及水利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广大水利干部职工迎难而上,顽强拼搏,为水利科学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继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建设,解决了大量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如期完成专项规划内的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加快实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水利发展成果惠及亿万人民群众。着力推进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节水型社

会建设试点工作取得成效,水资源调度工作得到进一步强化。《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太湖流域水功能区划》获得国务院批复,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公布,水利事业快速发展。 一、水资源量 降水量 2010年,全国平均年降水量695.4mm,折合降水总量为65849.6亿m3,比常年值(多年平均值,下同)偏多8.2%。从水资源分区看,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西北诸河6个水资源一级区(简称北方6区,下同)面平均降水量为365.8mm,比常年值偏多11.5%;长江(含太湖)、东南诸河、珠江、西南诸河4个水资源一级区(简称南方4区,下同)面平均降水量为1280.2mm,比常年值偏多6.7%。在31个省级行政区中,降水量比常年值偏多的有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新疆、辽宁和吉林等3省(自治区)偏多程度大于30%;降水量比常年值偏少的有11个省(自治区),其中天津、北京和重庆分别偏少18.2%、12.6%和10.6%。 地表水资源量 2010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9797.6亿m3,折合年径流深314.7mm,比常年值偏多11.6%。从水资源分区看,北方6区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值偏多16.1%;南方4区比常年值偏多10.7%。在31个省级行政区中,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值偏多的有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辽宁和吉林偏多程度大于80%,海南、浙江、江西、福建、河南、安徽和新疆偏多程度在30%~60%之间;比常年值偏少的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北京、河北、天津、山西和内蒙古偏少程度在30%~60%之间。

2011年《辽宁省水资源公报》

2011年《辽宁省水资源公报》 2011年全省平均降水量、河川径流量、地下水资源量和水资源总量均低于多年平均值。与上年相比水库蓄水量有所减少,地下水位略有下降,水资源质量没有明显变化。 一、水资源量 (一)降水量 2011年全省总降水量为868.69亿m3,平均降水深597.0mm,比多年平均值少12.0%,比上年少39.3%,时空分布差异较大。 年内分配 2011年,全省降水量主要集中在7-8月,7-8月降水量为339.5mm,占全年降水量的56.9%,比同期多年平均值少3.2%;1-6月降水量为185.2mm,占全年降水量的31.0%,比同期多年平均值少8.8%;9-12月降水量为72.3mm,占全年降水量的12.1%,比同期多年平均值少41.8%。 地区分布从流域分布看,全省各流域三级区降水量均比多年平均值少。其中,东辽河比多年平均值少28.4%;比多年平均值少20%以上的流域还有第二松花江丰满以上和浑河;比多年平均值少15%-20%的流域有辽河柳河口以上、西辽河和滦河山区;比多年平均值少10%-15%的流域是沿渤海西部诸河;比多年平均值少10%以下的流域有太子河及大辽河干流、辽河柳河口以下和沿黄渤海东部诸河。 从行政区分布看,除大连市的降水量比多年平均值略多外,其它各市的降水量均比多年平均值少。大连市降水量为732.7mm,比多年平均值多 4.6%。盘锦市和营口市的降水量为599.9mm和663.7mm,分别比多年平均值少2.2%和4.3%。辽阳市、鞍山市、沈阳市和朝阳市降水量分别为673.2mm、711.8mm、540.7mm和435.7mm,依次比多年平均值少7.2%、8.0%、9.7%和9.8%。本溪市、丹东市和锦州市降水量分别为769.4mm、898.3mm和485.9mm,比多年平均值少10.1%、12.8%和13.8%。阜新市和葫芦岛市降水量分别为396.2mm和494.4mm,分别比多年平均值少17.7%和17.8%。抚顺市和铁岭市降水量为607.5mm和500.5 mm ,比多年平均值分别少22.2%和24.5%。 (二)地表水资源 地表水资源量地表水资源量是指地表水体的动态水量,用天然河川径流量表示。2011年全省地表水资源量260.52亿m3,折合径流深179.0mm,比多年平均值少13.9%,比上年少53.0%。全省流域三级分区,除辽河柳河口以下和太子河及大辽河干流比多年平均值多以外,其它各流域地表水资源量均比多年平均值少。与多年平均值相比偏少最多的流域是东辽河和滦河山区,分别比多年平均值少57.4%和57.0%;其次是辽河柳河口以上,比多年平均值少40.0%;第二松花江丰满以上和沿渤海西部诸河分别比多年平均值少37.0%和33.4%;西辽河比多年平均值少26.3%;浑河和沿黄渤海东部诸河比多年平均值少12.4%和5.6%。 按行政分区分析,全省有4个行政市的地表水资源量比多年平均值多,有10个行政市的地表水资源量比多年平均值少。地表水资源量比多年平均值多的城市有盘锦市、辽阳市、大连市和营口市,分别比多年平均值多35.0%、24.9% 、11.7%和5.5%。与多年平均值相比地表水资源量偏少最多的是铁岭市,比多年平均值少42.7%;比多年平均值少30%-40%的城市有朝阳市、阜新市和葫芦岛市;比多年平均值少20%-30%的是抚顺市;比多年平均值少10%-20%的有3个城市:锦州市、丹东市和本溪市;比多年平均值少10%以下的是沈阳市和鞍山市。 出入境水量流入我省境内的河流主要有内蒙古、吉林的西辽河、东辽河、柳河、浑江、大凌河支流。2011年全省入境水量27.43亿m3,比多年平均值少27.17亿m3。其中,浑江口以上入境水量20.98亿m3,比多年平均值少13.85亿m3;辽河干流柳河口以上入境水量6.14亿m3,比多年平均值少11.80亿m3;沿渤海西部诸河入境水量0.31亿m3,比多年平

北京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北京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来源: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 2013-02-07 2012年,面对日趋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以及内部调整转型、自然灾害叠加等多重因素影响,全市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市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紧密围绕主题主线,坚持“稳中求进”,积极推进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一、综合 经济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801亿元,比上年增长7.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0.3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4058.3亿元,增长7.5%;第三产业增加值13592.4亿元,增长7.8%。 表1 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 图1 2007-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7091元(按年平均汇率折合13797美元)。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0.8:23.1:76.1变化为0.8:22.8:76.4。 财政:全市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314.9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其中,实现增值税和营业税314亿元和1152.7亿元,分别增长32.1%和7.6%;实现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752.5亿元和281.5亿元,分别增长10.1%和3.1%。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含中央追加支出)3685.3亿元,增长13.6%。其中,用于文化体育与传媒、交通运输、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农林水事务的支出分别增长61.7%、22.4%、20.9%、19.2%和18.9%。 图2 2007-2012年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及增长速度 全市完成国税、地税税收(费)收入9220.3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其中,地税税收(费)收入2865.2亿元,增长7.5%。 价格: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3.3%,涨幅比上年回落2.3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上涨6.6%,非食品价格上涨2%;消费品价格上涨2.7%,服务项目价格上涨4.2%。 表2 2011年、2012年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度(%)

2016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16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一、水资源量 降水量2016年,全国年平均降水量730.0mm,比多年平均偏多13.6%,比2015年增加10.5%。 地表水资源量2016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31273.9亿m3,折合年径流深330.3mm,比多年平均偏多17.1%,比2015年增加16.3%。2016年,从国境外流入我国境内的水量179.9亿m3,从我国流出国境的水量6083.6亿m3,流入界河的水量1124.6亿m3;全国入海水量20825.5亿m3。 地下水资源量2016年,全国地下水资源量(矿化度≤2g/L)8854.8亿m3,比多年平均偏多9.8%。其中,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1928.1亿m3,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7252.4亿m3,平原区与山丘区之间的重复计算量325.7亿m3。全国平原浅层地下水总补给量2008.8亿m3。 水资源总量2016年,全国水资源总量为32466.4亿m3,比多年平均偏多17.1%,比2015年增加16.1%。其中,地表水资源量31273.9亿m3,地下水资源量8854.8亿m3,地下水与地表水资源不重复量为1192.5亿m3。全国水资源总量占降水总量47.3%,平均单位面积产水量为34.3万m3/km2。 二、蓄水动态 大中型水库蓄水动态2016年,对全国639座大型水库和3410座中型水库进行统计,水库年末蓄水总量3953.7亿m3,比年初蓄

水总量减少40.7亿m3。 湖泊蓄水动态2016年,对29个水面面积在100km2及以上的湖泊进行统计,湖泊年末蓄水总量1301.1亿m3,比年初蓄水总量增加11.0亿m3。其中,青海湖、南四湖、洪泽湖分别增加14.5亿m3、8.0亿m3和7.6亿m3;鄱阳湖和太湖分别减少17.3亿m3和3.0亿m3。 地下水动态2016年,北方16个省级行政区对74万km2平原地下水开采区进行了统计分析,年末与年初相比,浅层地下水蓄变量67.0亿m3。 三、水资源开发利用 供水量2016年,全国供水总量6040.2亿m3,占当年水资源总量的18.6%。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4912.4亿m3,占供水总量的81.3%;地下水源供水量1057.0亿m3,占供水总量的17.5%;其他水源供水量70.8亿m3,占供水总量的1.2%。与2015年相比,地表水源供水量减少57.1亿m3,地下水源供水量减少12.2亿m3,其他水源供水量增加6.3亿m3。 全国海水直接利用量887.1亿m3,主要作为火(核)电的冷却用水。海水直接利用量较多的为广东、浙江、福建、辽宁、山东和江苏,分别为317.0亿m3、189.6亿m3、127.1亿m3、71.7亿m3、59.6亿m3和52.2亿m3,其余沿海省份大都也有一定数量的海水直接利用量。 用水量2016年,全国用水总量6040.2亿m3。其中,生活用水821.6亿m3,占用水总量的13.6%;工业用水1308.0亿m3,占用水总量的21.6%;农业用水3768.0亿m3,占用水总量的62.4%;

集团某年上半年经济运行分析会讲话稿

集团XX年上半年经济运行分析会讲话 稿 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得来不易,彰显了全省追赶超越的“xx力量”和“xx担当”。当前全省上下最大的思想共识和行动指南,一是脱贫攻坚,二是追赶超越。这两项工作都与集团公司关系密切,不能有丝毫的疏忽和懈怠。他说,脱贫攻坚是目前我省最大的民生工程。参与此项工作的单位和同志要高度重视,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落实好工作责任,发挥好“合力团”作用,以求实求效、深入一线、协同发力的过硬作风,做好产业扶贫,做到精准扶贫,坚决打好打赢上级赋予我们的脱贫攻坚任务。而追赶超越,既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也是一项事关集团改革发展的关键战役。需要我们拿出决战决胜的勇气和智慧,向改革创新和提质增效宣战,向面临的固有矛盾和突出问题宣战,向赶超目标宣战,以决战决胜的工作成果推进集团转型升级再上新台阶。 xx目前正处在追赶与超越并存的关键阶段,追赶有空间,超越有优势,加快发展和转型升级是最鲜明的特征。xx集团今年下半年的重点工作,一是

抓投资。不断加快煤矿、煤化工等重点项目建设进度,从根本上优化产业和产品结构,为追赶超越创造出新的竞争优势。二是抓铁路。依托新成立的铁路物流集团,瞄准目前陕北地区5000万吨新增煤炭产能的成本和销售问题,做好市场布局,提升铁运总量和运输兑现保障能力。三是抓改革。按照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职能要求,把经营事权能下放的都下放给产业板块,进一步让各板块成为自主营业、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四是抓管理。在持续改善经营业绩上狠下功夫,持之以恒抓好降本增效、提质增效工作,彻底理顺集团内部经济秩序。各单位在抓好生产经营工作的同时,不断做好新形势下的党建工作,抓住当前经济企稳向好的有利时机,珍惜当前心齐气顺的良好氛围,紧扣追赶超越目标不放松,用好“三项机制”真落实,改进作风真转变,追责问责真碰硬,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追赶超越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全方位的追赶,整体性的超越。xx集团一定要把“跳起来摘桃子”的进取精神和脚踏实地的务实作风结合起来,咬定目标不放松、持续用力不松懈,力争提前完成、超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勇当全省追赶超越“排头兵”。

世界与中国的水资源现状

世界与中国的水资源现状 地球上水的总储量约13. 8×108km3,其中97%为海水。而占地球总水量2. 53%的淡水中70%分布在南北两极及高山高原地带以冰川、冰帽状态存在,30%以地下水或土壤水形式存在,湖泊、沼泽水占0. 29%,河水占0. 01%,大气水占0. 04%。人类真正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只有河水、淡水湖水和浅层地下水,其量估计约3×106km3,占地球总水量的0. 2%左右,为人类和生物生存的淡水是一种珍贵、极为有限的资源。 中国的河川众多,流域面积在100 km2以上的河流有50 000多条,流域面积10 000 km2的河流约5 800多条,总径流量2 600 km3,外流河区域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65%,内河区域占35%。湖泊面积1km2以上的有2 800多个,湖泊面积为75 000 km2,占全国总面积的0. 8%,全国湖泊储水总量为750 km3,其中淡水储量仅为28. 7%。中国的淡水资源、地表水及地下水资源总量为2 800 km3,折合水深295mm,占全国降水量的45%,中国淡水资源总量为28 000×108m3,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4位。 虽然我国水资源总量约为 2. 8×1012m3/a(实际可利用量约8 000×108~98 500×108m3/a),但中国目前人均占有水资源量只有2 300×108m3,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国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扣除难以利用的洪水泾流和散布在偏远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后,中国现实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量则更少,仅为11 000×108m3左右,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约为900m3,并且其分布极不均衡。从人口、土地面积、耕地和水资源分布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中国水资源南北分配的差异非常明显(图1)。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人口占了中国的54%,但是水资源却占了81%。北方人口占46%,水资源只有19%。简而言之就是“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各年度《中国水资源公报》[3]统计显示, 1997—2006年我国水资源总量呈下降状态, 然而,中国不仅是世界上用水量最多的国家,而且用水量还在逐年增长。 水资源短缺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水资源短缺与水污染 首先,我国降雨的季节性变化导致我国自然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受较强季风气候影响,中国的降雨量变化很大,时常导致旱涝两灾,而且旱灾和水灾常常在不同地区同时发生。总的来说,从东南沿海地区到西北高地,降雨量逐步减少,但不同年份、不同季节之间降雨量的差异很大。其次,产业结构的特征造成农业用水的比重大浪费多。我国农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65%。由于灌溉系统广泛存在的浪费现象,以及不同作物之间、同一流域的不同地区之间水资源分配欠佳,在所有产业中,农业的水资源生产力是最低的。农业用水中,大约只有45%真正被农民用于灌溉庄稼。中国工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24%,工业的循环用水比率平均为40%,而发达国家为75%~85%。造成中国水资源生产效率低下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水资源配置系统的效率不高。最后,水污染是水质恶化的又一重要因素。大面积的水污染加剧了我国的水稀缺。在过去三十年里,尽管中国为控制污染作出了很大努力,但水污染依然日益加剧,从沿海向内陆地区、从地表水向地下水蔓延。水污染事件也构成严重威胁。频繁发生的水污染事件加大了对本已相当脆弱的水环境的压力,由于长期持续的污染,中国大多数水体的水质普遍恶化。可饮用的水资源正在急剧减少。 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就开始闹水荒。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水荒由局部逐渐蔓延至全国,情势越来越严重,对农业和国民经济已经带来了严重影响。缺水的情况是:北方资源性缺水;南方水质性缺水;中西部工程性缺水。此外,水污染对社会经济也造成乐严重的影响:城乡居民的饮用水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对工、农业生产产生严重影响;对人民群众健康产生严重威胁;跨行政区的水污染纠纷日趋尖锐。 水土流失严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