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态简答

生态简答

生态简答
生态简答

生态系统的基本特性:

1 占据空间:与一定地区和空间范围相联系

2 有序开放:开放系统,具自我调控能力,结构复杂、物种多样、反馈环多者调控能力较强,正负反馈环相互作用及转化保证稳态

3 功能明确:不断进行连续的能量流动、周复的物质循环、多样的生物生产及信息传递等

4 动态演进:始终处于变化发展中,各阶段具不同特征或生物成分,决定于生产者固定物质和能量及其在系统内外流转过程中的形式

层片具有下述特征:

(1)属于同一层片的植物是同一个生活型类别。但同一生活型的植物种只有其个体数量相当多,而且相互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时才能组成层片。

(2)每一个层片在群落中都具有一定的小环境,不同层片小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构成了群落环境。

(3)每一个层片在群落中都占据着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而且层片的时空变化形成了植物群落不同的结构特征。

(4)在群落中,每一个层片都具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而且可以按其作用和功能的不同划分为优势层片、伴生层片、偶见层片等。

简述景观的基本特征。

(1)景观是一个生态学系统;

(2)景观是具有一定自然和文化特征的地域空间实体;

(3)景观是异质生态系统的镶嵌体;

(4)景观是人类活动和生存的基本空间

概括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两个特点及其意义。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①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方向和不可逆的

②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渐减少,因为在每一个营养级生物的新陈代谢的活动都会消耗相当多的能量,这些能量最终都将以热的形式消散到周围空间中去。

意义: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如果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断绝对一个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这个生态系统就会自行灭亡。

简述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与功能。

(1)两个大部分是指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四种基本成分是非生物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和还原者,生物成分根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的作用和地位而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大功能类群。

(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3个方面:空间结构、时间结构和营养结构。空间结构和时间结构也称为形态结构。

(3)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森林生态系统共同特征

物种繁多、结构复杂是个巨大的基因库

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多样

系统的稳定性高

生产力高、现存量大,对环境影响大

功能

生态屏障

调节气候

固碳释氧

保护生物多样性

Humankind has an enormous impact on earth and its natural resources. These impacts will continue to grow as the population grows beyond 6 billion.

人类对地球及其自然资源有着巨大的影响。随着人口增长超过6000000000,这些影响将继续增长。

Resolving the environmental crisis will require cessation of population growth, conservation of energy and resources, and taking ecological values into consideration.

解决环境危机将要求停止人口增长,节约能源和资源,并考虑生态价值。

Biodiversity has ecological, genetic, and geographic components.

生物多样性具有生态、遗传和地理成分。

The value of species is rooted in moral, aesthetic, and economic considerations. Species also have value as indicators of environmental quality. Diversity may also help stabilize ecosystem function.

物种的价值是植根于道德,审美和经济上的考虑。物种也具有环境质量的指标。多样性也有助于稳定生态系统功能。

Background extinction may be estimated from the fossil record. Mass extinctions are associated with catastrophic events, while anthropogenic extinction has increased dramatically

从化石记录中可以估算出背景灭绝。生物大灭绝灾难性事件有关,而人为灭绝急剧增加。Habitat reduction may hasten a population’s decline toward extinction. Introduction of exotic species is also a substantial cause of extinctions.

栖息地的减少可能会加速一个种群的灭绝。外来物种的引入也是物种灭绝的重要原因。Optimal design of nature preserves takes advantage of biodiversity hotspots, and principles elucidated in the theory of island biogeography.

自然优化设计保留了利用生物多样性热点,和原则,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研究。

Species may be brought back from the brink of extinction. Such efforts highlight conservation problems and may also conserve natural habitats.

物种可以从灭绝的边缘带回来。这种努力突出的保护问题,也可以保护自然栖息地。

The key to human survival is the development of sustainable interactions with the biosphere.

人类生存的关键是可持续发展与生物圈的相互作用。

Local threats to integrity of natural systems are overexploitation of resources, introductions of exotic species, habitat conversion, irrigation, eutrophication, and production of toxic materials.

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的威胁是过度开发当地资源,引进外来物种,栖息地的转换,灌溉,富营养化,和有毒材料生产。

Global threats to integrity of natural systems include depletion of stratospheric ozone and global warming caused by increasing atmospheric carbon dioxide.

全球自然系统的威胁,包括平流层中的臭氧层和全球变暖导致的大气二氧化碳的增加。Solutions to the environmental crisis will require new attitudes promoting sustainability and

self-restraint.

对环境危机的解决方案将需要新的态度,促进可持续发展和自我约束。

生态学试题与答案(最后)

生态学单选 1.生态学按其性质一般分为(D) A.理论生态学 B.草原生态学 C.环境生态学 D.理论生态学与应用于生态学 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B) A.特种结构、时空结构 B.特种结构环境结构 C.特种结构、时空结构、营养结构 D.营养结构、生物结构 3.种群波动的密度调节主要为(A) A.种间调节、食物调节 B.种内调节、食物调节 C.种间调节、种内调节 D.环境调节、食物调节 4.群落演替换主要原因是:(B) A.原生演替、次生演替 B.外因演替、内因演替 C.外因演替、原生演替 D.内因演替、次生演替 5.就植物来说,其生态型包括(A) A.气候生态型、土壤生态型、生物生态型 B.养分生态型、温度生态型 C.植物生态型、生物生态型、微生物生态型 D.环境生态型、生物生态型 6.从整个生物圈的观点出发,生物化学循环可分为:(D) A.地质大循环、生物小循环 B.生物小循环、沉积型循环 C.气象型循环、地质大循环 D.沉积型循环、气象型循环 7.根据污染的环境,可分为的类型是:(D) A.化学污染、物理污染、生物污染 B.大气污染、水域污染、重金属污染 C.重金属污染、土壤污染、生物污染 D.大气污染、水域污染、土壤污染 8.根据物质循环的范围不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可分为(B) A.生物小循环和气相型循环 B.微生物小循环和地质大循环 C.气相型循环和沉积型循环 D.气相型循环和地质大循环 9.下列关于生活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B) A.是种以上的分类 B.是生理生态特征不同的基因型类群 C.长期生活在不同自然条件下 D.郑重从形态外貌上进行区分 10.生物各个生长发育期或某一阶段内,高于生物学最低温度值以上的昼夜温度总和,称为某生物或某发育阶段的(A) A.活动积温 B.有效积温 C.积温 D.热量 11.在全日照下生长,但也能忍受适度的荫蔽,这种植物称为(C) A.阴性植物 B.阳性植物 C.耐阴植物 D.中日照植物 12.自然环境中,对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因子称为(B) A.生态因子 B.生存因子 C.资源因子 D.气候因子 13.根据起始基质的性质演替可分为(A) A.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B.发生演替、内因发生演替和外因生态演替 C.快速演替、长期演替和世纪演替 D.自养性演替和异养型演替 14.生物生态适应对策中,r-对策者(C) A.生活期长 B.个体大 C.通常占据临时性生境 D.生殖耗费少 15.生物种所具有的繁殖后代、延续种族的能力称为(B) A.遗传力 B.繁殖力 C.配合力 D.增长力 16.种群在实际条件下,出生率随种群大小、组成和生存条件不同而变化,称为(B) A.生理出生率 B.生态出生率 C.最大出生率 D.绝对出生率 17.人工栽培生物种群在空间分布多属于(C)

最新生态学简答题

1 第一章 2 1【简答题】简述生态学的定义类型,并给出你对不同定义的评价。 3 1.Haeckel: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及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评价:赋予生态学的定义4 过于广泛。 5 2.Elton:在最早的一本《动物生态学杂志》,把生态学定义为“科学的自然史”。评价:该6 定义较为广泛。 3.克什卡洛夫:生态学研究“生物的形态、生理、行为的适应性”,即达尔文的生存斗争中7 8 所指的各种适应性。评价:定义广泛,与生物学这个概念不易区分。 9 4.C.krebs: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的分布和多度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评价:强调的只是 种群生态学。 10 11 5.Warming:生态学研究“影响植物生活的外在因子及其对植物的影响;地球上所出现的植12 物群落及其决定因子。”评价:此定义强调的是群落生态学。 13 6.E.Odum: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科学。评价:该系统侧重生态系统方面,14 比较抽象。 15 7.马世骏:生态学是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相互关系的科学。评价:将两系统结合了起16 来,研究更加的全面。 17 18 2【简答题】简述现代生态学的基本特点。 19 现代生态学的研究对象进一步向微观与宏观两个方向发展,例如分子生态学、景观生态学20 和全球生态学;现代生态学十分重视研究的尺度。(生态学中一般认为尺度有三种:空间尺度、21 时间尺度和组织尺度。) 22

3【简答题】根据你对生态学学科的总体认识,谈谈生态学学科的特殊性。 23 24 按研究对象组织层次分为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全球25 生态学);按研究对象的生物分类划分有动物生态学、昆虫生态学、植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26 学,此外还有独立的人类生态学;按栖息地划分如淡水生态学、海洋生态学、湿地生态学和27 陆地生态学;按交叉的学科划分为数学生态学、物理生态学、地理生态学、化学生态学等等。 28 生态学研究的特殊性应该体现在研究对象和研究单位的特殊性。上世纪40-50年代,动物生态学研究单位主要是种群,而植物生态学的研究单位是群落;60年代以后,生态学的研究 29 30 单位是生态系统。 31 4【简答题】按照生态学研究对象的组织层次划分,生态学应包括哪几个分支学科? 32 33 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全球生态学) 34 5【简答题】如何理解生物与地球环境的协同进化? 35 36 生物与地球环境的协同进化是指生物的生存会使环境改变,环境的改变又会影响生物的进37 化方向,而进化了的生物又继续使环境改变,最终形成一个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共生关系。 38 39 40 6【简答题】论述生态学的发展过程,并简述各个阶段的特点。 41 生态学的发展过程可分为:生态学的萌发时期,建立时期、巩固时期和现代生态学四个时42 期。 43 ①萌发时期时间为公元16世纪以前,特点为在长期的农牧渔猫生产中积累了朴素的生态学 知识; 44 45 ②建立时期时间为17世纪到19世纪,植物生态学产生;

城市生态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生态位——指物种在群落中在时间、空间和营养关系方面所占的地位。 2、城市生态位——指城市满足人类生存发展所提供的各种条件的完备程度。 3、城市辐射逆温——城市在晴朗平静的夜晚,地面因辐射而失去热量,近地气层冷却强烈, 较高气层冷却较慢,形成从地面开始向上气温递增,称为城市辐射逆温 4、城市生态系统——城市居民以自然环境系统和人工建造的社会环境系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统一体,属人工生态系统. 5、城市“热岛效应”——指城市气温高于郊区气温的现象 6、环境——指围绕着某一事物(通常称其为主体)并对该事物会产生某些影响的所有外界事物(通 常称其为客体) 7、环境承载力——某一环境状态和结构在不发生对人类生存发展危害的前提下,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作用在规模、强度和速度上的限值。 8、拮抗作用——指各个因子在一起联合作用时,一种因子能抑制或影响另一种因子起作用 9、酸雨——指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 10、城市灾害——指发生在城市范围内的自然灾害和人为的各种灾害 11、生态城市——指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技术、文化与景观充分融合,人与自然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居民身心健康,生态持续和谐的集约型人类聚居地。 12、大气污染——大气中污染物质的浓度达到有害的程度,以至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存 和发展的条件,对人和物造成危害的现象 13、城市植被——指城市范围内全部植被,包括一切自然生长的和人工栽培的各种植被类型 14、地震前兆——地震前自然界发生的与地震有关的异常现象 15、可持续发展——在不危及后代人需要的前提下,寻求满足我们当代人需要的发展途径。 16、PM2.5——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17、伦敦型烟雾——指燃煤所产生的烟尘、二氧化碳与自然雾混合在一起积聚而形成的烟雾, 最早发生在伦敦而得名。 18、洛杉矶型烟雾——指排入大气的氮氧化物和碳氢化物受太阳紫外线作用所产生的一种具有 刺激性的浅蓝色烟雾

城市生态学试题

一、选择题(20×2分) 1、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为标志,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人类共同追求的实际目标 A、《执行计划》 B、《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承诺》 C、《我们的共同未来》 D、《21世纪议程》 2、我国城市工业职能分类,采取()的方法。 A.多变量分析B.统计分析C.多变量分析和统计分析相结合D.统计描述 3、城市时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一个时代的()和生态环境发展与变化的焦点和结晶体。A政治B经济C科学D文化 4、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变为另一种能源后称为二次能源,下列不属于二次能源的是() A、电力 B、石油 C、煤气 D、柴油 5、属于城市给水工程系统分区规划内容深度的是()。 A.平衡供需水量,选择水源,确定取水方式 B.确定水源地卫生防护措施 C.估算分区用水量 D.进一步确定供水设施规模,确定主要设施位置和用地范围 E.布置给水设施和给水管网 6、水环境主要由地表水环境和()两部分组成。 A湖水B地下水C降水 D 江水 7、普通环境按环境性质的不同分为三类,下面不属于的一类是() A、人文环境 B、半自然环境 C、社会环境 D、自然环境 8、按照起源,可将斑块分为:() A干扰斑块B残余斑块C环境资源斑块D陆地斑块 9、城市热岛效应会表现出一定的时空分布特点,一般会在人口密集、建筑密度大、工商业最集中的地区,下面热岛效应最不明显的是() A、北京 B、上海 C、广州 D、五指山 10、城市消防站与医院建筑应保持()m以上的距离。 A.120 B.100 C.80 D.50 11、在我国东部地区,丘陵区和农田区一般占总土地() A、10~50% B、25~30% C、10~30% D、50~60% 12、衡量中心地重要性,确定其等级的指标是()。 A.职能单位B.门槛人口C.中心度D.K值 13、( )是指人类在开发利用、干预改造自然环境的过程中构造出来的有别于原有自然环境的新环境,或称次生环境。 A自然环境B原生环境 C 再生环境D人工环境 14、城市土地总供给是()。 A.完全弹性的B.非弹性的C.弹性的D.不完全弹性的 15、()的发展状况可以作为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A城市B乡村 C 群落 D 物种 16、关于城市生态学的论述,下列()项不妥。 A.城市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和它们的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B.城市生态学可分成城市自然生态学、城市经济生态学、城市社会生态学三个分支

生态学作业习题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生态学(Ecology) 二、问答题 1.简述生态学的定义类型,并给出你对不同定义的评价. (简述生态学的几种主要定义,并以此说明生态学的发展过程)。 2.列出我国5位著名生态学家,并概括其在生态学上的最主要贡献。 3.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生态学迅猛发展,说明其社会背景。 4.按照研究对象的组织层次划分,生态学应包括哪几个分支学科?概括各分支学科的主要研究内容。 5.从生态学发展简史入手,谈谈你对该学科的总体认识。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 一、名词解释 表型、基因型、可塑性、环境、最小因子定律、内稳态、指示生物、光饱和点、光补偿点、生物学零度(发育起点温度)、有效温度区、温度“三基点”、有效积温、因子的替代作用、生态价(生态幅)、谢尔福德耐受性定律、阿伦规律、生态因子、光周期现象、限制因子、贝格曼规律、驯化、极端温度、等渗动物、高渗动物、低渗动物、因子补偿作用、物候、物候现象、物候学 二、思考题 1. 试述光与动物密切有关的几种生物节律,并简述其生态适应意义。 2. 简述陆栖动物的保水机制。(简述陆生动物在水代谢方面的适应性特征。) 3. 简述耐受性定律及其补充原理。 4. 举例说明限制因子概念在生态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5. 从动植物对日照长度变化的适应出发解释生物的光周期现象。 6. 简述光照强度与陆生动植物的关系,陆生植物对光照强度的适应类型。 7. 从形态、生理和行为三个方面阐述生物对高温环境的适应。(简述生物对极端温度的适 应。) 8. 简述水生动物(鱼类)的水平衡调节机制。 9. 简述生态因子的分类类型及其生态作用特点。(如何看待生态因子的作用?) 10. 简述有效积温法则,评述其意义和局限性。

城市生态学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城市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城市生态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5分。 1. 城市化: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域,以及随之引起的相关人员的生产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发生转变的过程。 2. 城市生态系统:间范围内的居民与自然环境系统和人为建造的社会环境系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体。 3. 城市人口容量:特定的时期内,在城市这一特定空间区域能相对持续容纳的具有一定生态环境质量和社会环境质量水平及具有一定活动强度的城市人口数量。 6. 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生态学原理为指导,以谋求区域生态系统的整体优化功能为目标,以各种模拟、规划方法为手段,在景观生态分析、综合及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区域景观优化利用的空间结构和功能的生态地域规划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方案、对策及建议。 7. 城市生态评价:在老城市改造与新城市建设中,根据气象、地理、水文和生态等条件,对工业区、居民区、公用设施、绿化地带做出的环境影响评价。 8. 城市生态建设:按照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应用工程性的和非工程性的措施建立合理的城市生态系统结构,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促进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合理流动,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类在城市空间的利用方式、程度等方面与生态系统的发展过程相适应。 9. 生态城市:从城市生态系统着手,实现上台系统良好运行的城市。 11. 网络治理:以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为目标,通过有效的协调与及时的信息沟通,推动政府、非营利组织、私营部门和公众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城市管理模式。 12. 整体性公理: 13. 生态足迹:1:维持一个人、地区、国家或者全球的生存所需要的以及能够吸纳人类所排放的废物、具有生态生产力的地域面积。是对一定区域内人类活动的自然生态影响的一种测度。2:指生产区域或资源消费单元所消费的资源和接纳其产生的废弃物所占用的生物生产性空间。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 解决城市生态问题。 2.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形态,其主要功能是生产、工作、休息和生 活。 3.人类既是城市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也是城市生态系统的消费者,还是城市生态系统的管理者。 4.根据人口过渡理论,正处于加速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为高出生率- 死亡率- 高增长率类型。

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考试题

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考试试题1 在对长江水质进行观察的时候,先设立观测点进行观测,再和历年的水质状况进行对比的研究方法是()。 1.0分 ?A、 个案研究与理论研究相结合 ? ?B、 资料统计与现场观察资料相结合 ? ?C、 对比研究和定位研究相结合 ? ?D、 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 ? 我的答案:B 2 绿化植物的美学不会通过下列哪种途径表现出来?() 1.0分 ?A、 大小和形状的搭配 ? ?B、 地形和品种 ?

色彩和质地的搭配 ? ?D、 光影和声音 ? 我的答案:B 3 数理模型分析是利用特征方程、公式,结合()分析、综合系统分析,再利用系统模型、仿真模型分析城市水温、气候等的变化。 1.0分 ?A、 因素 ? ?B、 因子 ? ?C、 个体 ? ?D、 差异 ? 我的答案:B 4 现代城市生态学自然生态所研究的核心有气候特点、水温特点、生物特点、()。 0.0分

环境容量和自净能力 ? ?B、 环境现状 ? ?C、 环境污染和修复能力 ? ?D、 环境修复和容纳能力 ? 我的答案:D 5 现代生态设计的自然做工原理包括自然界没有废物、自然的自我组织和能动性、生物多样性和()。 0.0分 ?A、 设计和自然相协调效应 ? ?B、 生态位效应 ? ?C、 边缘效应 ? ?D、 最优设计效应

我的答案:A 6 城市生态系统是人类()和()自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经济——自然——社会”三者合一的复合系统。 0.0分 ?A、 改变、顺应 ? ?B、 改造、维护 ? ?C、 改造、适应 ? ?D、 改变、协调 ? 我的答案:D 7 下列不属于城市人口承载力特点的是()。 1.0分 ?A、 多因素制约 ? ?B、 不确定性

基础生态学试题及答案1

单选题 1、在光与植物形态建成的各种关系中,植物对黑暗环境的特殊适应产生A:黄化现象 2、当光强度不足时,C02浓度的适当提高,则使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不致于降低,这种作用称为 C:补偿作用 3、氧气对水生动物来说,属于D:限制因子 4、地形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属于B:间接作用 5、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称为B:生境 6、根据生态因子作用大小与生物数量的相互关系,将生态因子分为密度制约因子和D:非密度制约因子 7、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可将其分为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和A:气候因子 8、生态学发展大致经历了生态学的萌芽时期,建立时期,巩固时期和C:现代生态学时期 9、臭氧层破坏属于 B:全球性环境问题 10、下列范围不属于生物圈的是C:大气圈的上层 11、全球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C:整个生物圈 12、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D:景观单元 13、种群生态学研究的对象是A:种群 14、当代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使生态学的研究日益从以生物为研究主体发展到B:以人类为研究主体 15、生态学作为一个科学名词,最早是由(A:E.Haeckel)提出并定义的 16、下列表述正确的是C: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17、中国植物群落分类中把多个群落联合为植被型的依据是B:建群种的生活型和生活条件 18、中国植物群落分类原则是D:群落学—生态学原则 19、森林砍伐形成的裸地,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的演替过程是 B:次生演替 20、顶极――格局假说的意思是C:随着环境因子的梯度变化呈连续变化 21、单顶极理论中的顶极群落最适应的生态条件是C:气候 22、与演替过程中的群落相比,顶级群落的特征是B:稳定性高 23、群落演替速度特点是B:演替初始缓慢中间阶段快,末期演替停止 24、季相最显著的群落是 B:落叶阔叶林 25、下列关于生态位的概念,错误的是C:矮作物,深根浅根作物间作时,它们的生态位完全重叠 26、关于层片的论述,正确的是C:兴安落叶松群落是单优势林,其乔木层与层片是一致的 27 、以下有关分层现象的论述,错误的是B:植物地下根系分层由浅入深依次是乔木、灌木、草本和植被 28、关于群落镶嵌性的概念正确的论述是B:是同一群落内部水平结构的进一步分异现象 29、群落结构最复杂的是D:常绿阔叶林 30、关于优势度正确的概念是 A:群落各成员中,建群种的优势度最大 31、群落内部不具备的特点是D:气温增加 32、生物群落是 B:植物、动物、微生物有序、协调统一的群体 单选题:

普通生态学习题集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生物圈(biosphere) 2生态学(ecology) 二问答题 1简述生态学的定义类型,并给出你对不同定义的评价。 2列出3位世界著名的生态学家,并概括其在生态学上的最主要贡献。 3论述生态学的发展过程,并简述各个阶段的特点。 4按照生态学研究对象的组织层次划分,生态学应包括哪几个分支学科? 5简述现代生态学的基本特点。 6根据你对生态学学科的总体认识,谈谈生态学学科的特殊性。 7如何理解生物与地球环境的协同进化?(参考题) 第二章生态系统的一般特征 一名词解释 1系统(system) 2生态系统(ecosystem) 3食物链(food chain) 4食物网(food web) 5营养级(triphic level) 6生态金字塔(ecological pyramid) 7能量流动图(energy flow diagram) 8生态平衡 9生态危机 10反馈(feedback) 二问答题 1从负反馈调节入手,谈谈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 2举例说明什么是食物链,有哪些类型? 3简述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组成)和基本功能 4为什么说一个复杂的食物网是使生态系统保持稳定的重要条件? 5简述系统的概念与系统特征 6简述生态系统概念与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 7简述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表示方法与评价 8简述生态平衡的概念与平衡的标志 9简述生态危机的概念与产生生态危机的原因 10(讨论)根据生态系统的有关原理,说明为什么西部大开发,环境保护要先行 第三章生态系统物质循环 一名词解释 1物质循环(cycle of material) 2生物地球化学循环(cycle of bioecochemistry) 3周转率(turnover rates) 4生物放大作用 5库区(pools)

城市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城市生态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5分。 1. 城市化: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域,以及随之引起的相关人员的生产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发生转变的过程。 2. 城市生态系统:间范围内的居民与自然环境系统和人为建造的社会环境系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体。 3. 城市人口容量:特定的时期内,在城市这一特定空间区域能相对持续容纳的具有一定生态环境质量和社会环境质量水平及具有一定活动强度的城市人口数量。 6. 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生态学原理为指导,以谋求区域生态系统的整体优化功能为目标,以各种模拟、规划方法为手段,在景观生态分析、综合及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区域景观优化利用的空间结构和功能的生态地域规划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方案、对策及建议。 7. 城市生态评价:在老城市改造与新城市建设中,根据气象、地理、水文和生态等条件,对工业区、居民区、公用设施、绿化地带做出的环境影响评价。 8. 城市生态建设:按照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应用工程性的和非工程性的措施建立合理的城市生态系统结构,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促进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合理流动,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类在城市空间的利用方式、程度等方面与生态系统的发展过程相适应。 9. 生态城市:从城市生态系统着手,实现上台系统良好运行的城市。 11. 网络治理:以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为目标,通过有效的协调与及时的信息沟通,推动政府、非营利组织、私营部门和公众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城市管理模式。 12. 整体性公理: 13. 生态足迹:1:维持一个人、地区、国家或者全球的生存所需要的以及能够吸纳人类所排放的废物、具有生态生产力的地域面积。是对一定区域内人类活动的自然生态影响的一种测度。 2:指生产区域或资源消费单元所消费的资源和接纳其产生的废弃物所占用的生物生产性空间。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城市生态学试题补充和答案(复习资料).doc

什么是城市化 ? “人口向城镇或城市地带集中的过程”(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 ?人口向城市地区集中和农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或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的过程(中国大百科全书.地理篇) 城市 集中居住人口达两万以上的地点?以非农业生产活动为主的集中居住区域 城市居民 城市化包括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居住方式的转变 城市的优越性和人们的认识 ?城市的密度越大,多样性越丰富,对机动运输的依赖性就越小,对资源的需求越小,对自然的影响就越小。。。。效率就越髙。。。。循环利用资源的网络,生态系统也如此。 ?人类的聚集和追求:食物、住所、安全、好奇心、爱情、性、繁衍后代、个人和社会的价值实现(金钱地位)、娱乐的动力和时空距离的影响: ?城市提供了最好的场所,大城市机会更多?城市化是人类的进步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特别创造物,综合体,有机体、幽灵和复合机器 ?“城市是人类为实现最大交换量和最小交通的创造物”(David Engwight);交换的内容包括一切:观念、商品、食物、金钱、友谊、希望、恐惧、基因一人类文化、经济、遗传和进化的一切东西。是一个交换中心和集散地。--还包括科学技术、信息, 还有文明和犯罪。 城市化的几大过程 一、城市化是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过程 二、城市化是地域产业结构转换的过程 三、城市化是城市物质文明、文化与生活方式的扩散过程 四、城市化是地域性质和景观转化的空间过程 城市化的动力 一、产业的空间集聚与结构转换 二、城市间的相互作用 ?1、大城市的辖射作用 ?2、城市间交通线的导向作用 ?3、小城市的向心作用 三、技术的进步 ?1、技术进步是产业结构转换与演进的主要力量 ?2、技术进步改变了劳动力职业结构 ?3、技术进步促进了城市经济増长 城市生态系统的主要特点 1、人和人类活动占主导地位的人工生态系统 2、服从人类滯要为第一性的人工环境建设

成人高考 生态学论述题

1. 论述干扰对群落结构的影响。 干扰是指一些经常发生的干涉和中断,如森林中树的倒下、草食动物的啃食、潮汐、火、气候异常、人类活动等。干扰对群落中的物种产生一定的选择压力,使物种对其有相应的适应策略。干扰可以增加一个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因为干扰阻止了群落被一些竞争能力强的物种控制,使得其他一些竞争能力弱的物种有机会侵入和存活。 干扰对群落物种多样性作用可以用康内尔(Connell)的“中度干扰假说”来说明。该假说认为,频度和强度适中的干扰有利于维持群落的多样性。干扰的频度适中,即两次干扰之间的时间段足以让群落恢复;干扰强度适中,即干扰不会对群落造成过分的破坏。康内尔的中度干扰假说预测群落受中度干扰作用时,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最高,结构最复杂。这种中等程度的干扰能维持高多样性的理由是:1)在一次干扰后少数先锋种入侵空的生态位。如果干扰频繁,则先锋种不能发展到演替中期,因而多样性较低;2)如果干扰间隔期过长,使演替发展到顶级阶段,因而多样性也较低;3)只有中等干扰程度使多样性维持在最高水平,它允许更多的物种入侵和定居。 2. 为什么说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自身? 答题要点:首先阐述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重要性,其次是生物多样性丧失的现状,然后是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最后将这三方面结合起来,得出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自身的结论。 生物多样性 一般认为生物多样性是一个地区内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总和。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的划分,只是为了研究和讨论问题的方便,并不是说生物多样性只表现在这三个层次上。生物多样性表现在生物的各个方面。 1. 什么是生态危机?举例说明当今人类所面临的生态危机。 生态危机指由于人类盲目活动导致局部地区甚至整个生物圈结构和功能失衡,从而威胁到人类的生存。生态平衡失调的初期往往不容易被人们觉察,一旦发展到出现生态危机,就很难在短期内恢复平衡。 举例说明当今人类所面临的生态危机举例:臭氧层空洞、洪涝灾害、核污染、土地荒漠化、食品污染等。(可以任选2种,进行详细阐述) 2. 结合我国的大熊猫保护,比较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的优缺点。就地保护适用于野外中群数量足够多,可以维持种群在自然条件下长期繁衍生息,并且所在区域适合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的优点:是保护生物的最佳途径,因为只有在野外,物种才能在自然群落中继续进化适应变化的环境,种群得以健康稳定地延续下去。缺点:主要是建立和管理自然保护区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而且不适于一些数量少到不能维持自然种群的濒危物种的保护。 迁地保护适用于残余种群小到不能维持,或者如果所有现存个体只能在保护区之外找到,就地保护无效的情况下。在人类管理下的条件中繁殖、喂养和培育濒危物种,以维持个体的生存。迁地保护策略的优点主要有:种群比较集中,容易管理;容易进行科学研究;通过开放参观,可以教育公众,提高公众保护生物的意识;种群恢复到一定数量时,还可以放归野外,以补充和恢复野外种群。然而迁地保护的缺点也很多,首先是需要强大的财力和人力支撑;其次是种群由于太集中,容易受灾害(如:疾病、火灾、地震等)毁灭性的打击;再次,人工圈养的种群数量有限,很容易近亲繁殖,导致物种衰退;还有,有些物种在人工条件下无法成功地繁殖;最后,物种由于长期生活在人工条件下,几乎丧失了适应野外生存的能力,因此,放归野外后不能生存。 可以看出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各有优缺点,所以我们实际的保护工作中常常是两者相结合的保护策略,扬长避短,达到更有效的保护效果。 我国国宝大熊猫的保护,就是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相结合。在四川省以保护大熊猫为目的建立的自然保护区有30多个,享有盛名的有宝兴蜂桶寨自然保护区、卧龙自然保护区、平武王朗自然保护区等。同时人工繁殖和喂养大熊猫的工作也开展地如火如荼,有成都大熊猫繁殖基地、卧龙大熊猫繁殖基地等,动物园也有相关的工作。实践证明,我国大熊猫的保护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1. 结合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和国情,论述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必要性。 答题要点: 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迅速,如果不控制人口,人口自然增长将会阻止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我国农村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0%以上,许多边远山区经济落后,教育程度低,生育观念落后。 我国虽然幅员辽阔,但是耕地少,人均占有耕地更少,粮食问题是沉重包袱。为了提高粮食产量而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食品污染。

生态学简答题doc资料

第一章 1【简答题】简述生态学的定义类型,并给出你对不同定义的评价。 1.Haeckel: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及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评价:赋予生态学的定义过于广泛。 2.Elton:在最早的一本《动物生态学杂志》,把生态学定义为“科学的自然史”。评价:该定义较为广泛。 3.克什卡洛夫:生态学研究“生物的形态、生理、行为的适应性”,即达尔文的生存斗争中所指的各种适应性。评价:定义广泛,与生物学这个概念不易区分。 4.C.krebs: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的分布和多度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评价:强调的只是种群生态学。 5.Warming:生态学研究“影响植物生活的外在因子及其对植物的影响;地球上所出现的植物群落及其决定因子。”评价:此定义强调的是群落生态学。 6.E.Odum: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科学。评价:该系统侧重生态系统方面,比较抽象。 7.马世骏:生态学是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相互关系的科学。评价:将两系统结合了起来,研究更加的全面。 2【简答题】简述现代生态学的基本特点。 现代生态学的研究对象进一步向微观与宏观两个方向发展,例如分子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和全球生态学;现代生态学十分重视研究的尺度。(生态学中一般认为尺度有三种:空间尺度、时间尺度和组织尺度。) 3【简答题】根据你对生态学学科的总体认识,谈谈生态学学科的特殊性。 按研究对象组织层次分为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全球生态学);按研究对象的生物分类划分有动物生态学、昆虫生态学、植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此外还有独立的人类生态学;按栖息地划分如淡水生态学、海洋生态学、湿地生态学和陆地生态学;按交叉的学科划分为数学生态学、物理生态学、地理生态学、化学生态学等等。 生态学研究的特殊性应该体现在研究对象和研究单位的特殊性。上世纪40-50年代,动物生态学研究单位主要是种群,而植物生态学的研究单位是群落;60年代以后,生态学的研究单位是生态系统。 4【简答题】按照生态学研究对象的组织层次划分,生态学应包括哪几个分支学科? 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全球生态学) 5【简答题】如何理解生物与地球环境的协同进化? 生物与地球环境的协同进化是指生物的生存会使环境改变,环境的改变又会影响生物的进化方向,而进化了的生物又继续使环境改变,最终形成一个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共生关系。 6【简答题】论述生态学的发展过程,并简述各个阶段的特点。 生态学的发展过程可分为:生态学的萌发时期,建立时期、巩固时期和现代生态学四个时期。 ①萌发时期时间为公元16世纪以前,特点为在长期的农牧渔猫生产中积累了朴素的生态学知识; ②建立时期时间为17世纪到19世纪,植物生态学产生; ③生态学巩固时期时间为20世纪到20世纪中叶,以地区为背景分化为3个不同的学派; ④现代生态学时期,时间为20世纪60年代到现在,向微观宏观发展,研究方法手段改变。 7【简答题】列出3位世界著名的生态学家,并概括其在生态学上的最主要贡献。 德国生态学家Haeckel提出了“ecology”一词,并将生态学定义为研究有机体及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植物生态学家Warming指出生态学研究“影响植物生活的外在因子及其对植物的影响;地球上所出现的植物群落及其决定因子。” 美国生态学家E.Odum指出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科学。他的著名的教科书《生态学基础》

城市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城市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城市生态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5分。 1. 城市化: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域,以及随之引起的相关人员的生产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发生转变的过程。 2. 城市生态系统:间范围内的居民与自然环境系统和人为建造的社会环境系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体。 3. 城市人口容量:特定的时期内,在城市这一特定空间区域能相对持续容纳的具有一定生态环境质量和社会环境质量水平及具有一定活动强度的城市人口数量。 6. 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生态学原理为指导,以谋求区域生态系统的整体优化功能为目标,以各种模拟、规划方法为手段,在景观生态分析、综合及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区域景观优化利用的空间结构和功能的生态地域规划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方案、对策及建议。 7. 城市生态评价:在老城市改造与新城市建设中,根据气象、地理、水文和生态等条件,对工业区、居民区、公用设施、绿化地带做出的环境影响评价。 8. 城市生态建设:按照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应用工程性的和非工程性的措施建立合理的城市生态系统结构,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促进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合理流动,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类在城市空间的利用方式、程度等方面与生态系统的发展过程相适应。 9. 生态城市:从城市生态系统着手,实现上台系统良好运行的城市。 11. 网络治理:以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为目标,通过有效的协调与及时的信息沟通,推动政府、非营利组织、私营部门和公众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城市管理模式。 12. 整体性公理: 13. 生态足迹:1:维持一个人、地区、国家或者全球的生存所需要的以及能够吸纳人类所排放的废物、具有生态生产力的地域面积。是对一定区域内人类活动的自然生态影响的一种测度。

生态文明试题答案

生态文明试题答案 1. 过度强调均衡发展,将(A)市场竞争力。(单选) A削弱 B增强 C不改变 D不确定 2. 气体废弃物的特征有(D)。(单选) A来源广泛,成分复杂 B空间层次性 C造成多种典型污染 D以上都是 3. 属于二次能源的有(D)。(单选) A海洋能 B小水电 C地热能 D氢能 4. (B)年出台的《环境影响评价法》和2008年出台的《循环经济促进法》等法律,也都着眼于环境污染的溯源式预防。(单选) A2000 B2002 C2004 D2008 5. 在生态公正前提下的社会公正,就是(ABCD)。(多选) A财富不能为少数人积累和占有 B不能光考虑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C要考虑社会利益的最大化 D保护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 6. 新疆资源税改革的主要内容有(ABC)。(多选) A原油、天然气资源税以其销售额为计税依据,实行从价计征 B对稠油、高凝油和高含硫天然气和三次采油实施减征资源税的政策 C对开采稠油、高凝油、高含硫天然气和三次采油的纳税人暂按综合减征率的办法落实资源税减税政策 D对有色金属从价计征 7. 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有(ABCD)。(多选) A土地资源 B水资源 C气候资源 D生物资源 8. 有经济学家称:“现在新能源企业没有一个可以不靠补贴生存,这样的行业要想成为主流是不可能的。”(判断) 正确 9. 可交易的排污许可证制度,是现代政府采用市场竞争的逻辑解决生态问题的重要发明。(判断)

正确 10. 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判断) 正确 11. 社会发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社会发展包括所有的发展方面,广义的社会发展是指社会公共生活领域的发展。(判断) 错误 12. 新能源的主要特点有哪些(简答) 答:(1)能量密度较低,并且高度分散。 (2)资源丰富,可以再生。 (3)清洁干净,使用中几乎没有损害生态环境的污染物排放。 (4)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资源具有间歇性和随机性。 (5)开发利用的技术难度大。 13.自然资源是指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它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填空) 14. 低碳经济作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会带来许多重大投资机会,高能效的电力、交通、建筑、工业和绿色基础设施建设这五个方面将会产生重大投资机会。(填空) 15. 科学发展观是一个系统整体,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填空) 1. (A)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与环保意识、生态意识、生命意识等绿色理念相关的,以绿色行为为表象的,体现了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共进共荣共发展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念等文化现象的总和。(单选) A绿色文化 B绿色富国 C绿色惠民 D绿色发展 2. (B),指个人或群体之间调整行为以适应他人或环境的过程。(单选) A尊重自然 B顺应自然 C保护自然 D征服自然 3. 微小水滴或已湿的吸湿性质粒所构成的灰白色的稀薄雾幕,使水平能见度大于等于(C A1;2 B1;5 C1;10 D2;5 4. (C)可以通过影响大气污染的光化学反应来影响大气的污染程度。(单选) A相对湿度 B地理位置 C日照强度 D大气运动

基础生态学试题A卷答案图文稿

基础生态学试题A卷答 案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得分:分 1.趋异适应:指亲缘关系相近的同种生物的个体或群体,长期生在不同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下,表现出性状不相似的现象。 2.顶级群落:生物群落由先锋阶段开始,经过一系列演替,到达中生状态的最终演替阶段(或群落演替的最终阶段,主要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达到平衡,能量的输入与输出以及产生量和消耗量也都达到平衡)。 4.特征替代:重叠区内长期共存的物种,因其生态要求发生分化而导致形态分化,使它们在形态上又略有不同。但形态上的种间差异只在两个物种的重叠分布区内才存在,而在各自独占的分布区内则消失,这种现象就叫特征替代。 8.生态阈值:生态系统忍受一定程度外界压力维持其相对稳定的这个限度。 9.边际效应:群落交错区种的数目及一些种的密度比相邻群落有增大趋势的现象。 10.生态平衡:指生态系统通过发育和调节所达到的一种稳定状态,它包括生态系统内部各部分的结构、功能和能量输入和输出的稳定。二.填空题(每空1,共20)得分:分 b3.五种北美莺同以云杉为生,分处不同的位置,达到避开竞争的效果,这是由于形成了生态位分异(分化)的结果。

4.构成陆地生态系统初级生产量的限制因素中,最易成为限制因子是水。 6.驱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太阳能(阳 光)。 7.动物种群的生殖适应对策中,高纬度地区的哺乳动物每胎产仔数比低纬度地区多。 8.阳地植物的光补偿点比阴地植物高;飞鼠每天开始活动以温度为信号;鹿秋天进入生殖期以日照长短为信号。9.物种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基本单位是种群。 10.种群数量的调节实际上是通过种群本身内在增长势和有限环境两个反向力间的平衡而实现的。 11.按照演替发生的起始条件不同可以将群落演替划分为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类。 12.能够准确反映生态系统各营养级之间关系的生态金字塔是能量金字塔。 13. 单元顶级学说中的“顶级”是指气候顶级。 14. 在生态系统氮的循环中,一方面通过固氮作用进入生物群落,另一方面又通过反硝化作用重新返回大气。 三.选择题(每小题 1分,共15分)得分:分 1. 如果某种群个体间竞争强烈,排斥性强,则其内分布型最可能是以下哪种 ( B ) A. 随机分布 B. 均匀分布 C. 成丛分布 D. 群集分布 2.群落交错区的特征是( B )。

《生态学》简答题

《生态学》简答题 1、目前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有哪些方面。 2、请写出生物种间相互关系的基本类型及其特征 3、K-对策者生物与r-对策者生物的主要区别 4、种群的年龄结构通常用年龄锥体图表示,包括哪三种类型,各个类型各代表什么含义? 5、请简述生态系统的特点? 6、简述温室气体浓度升高的后果 7、简述生物量和生产力的区别。 8、简述生态失调的概念及标志。 9、简述生态平衡的概念与标志。 10、简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途径。 11、简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概况。 12、生物群落的演替有哪些类型? 13、简述生物群落的发生过程。 14、层片具有哪些特征? 15、群落交错区有哪些特征? 16、影响演替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7、简述节律性变温的生态作用。 18、简述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19、简述水生植物对水因子的适应。 20、简述极端高温对生物的影响及生物的适应。 21、简述极端低温对生物的影响及生物的适应。 22、简述物候节律及其意义。 23、简述植物温周期现象。 1、目前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有哪些方面。 答:1)全球变化:由于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造成的,出现在全球范围内的,异乎寻常的人类生态环境的变化,就是当今科学界,全国政府及公众关注的全球环境变化或简称全球变化。 2)生物多样性:指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样性和变异性。 3)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4)景观生态学:起源于中欧,是80年代后期较年轻的交叉学科。近年来,日益成为生态学一个新兴研究热点。 2、请写出生物种间相互关系的基本类型及其特征 生物种间关系十分复杂,概括起来有原始合作\共栖\共生\寄生\捕食\竞争等主要形式。一、原始合作有些学者也把它称为互生关系。 指两种生物共居在一起,对双方都有一定程度的利益,但彼此分开后,各自又都能够独立生活。这是一种比较松懈的种间合作关系。如寄居蟹和海葵。共居时,腔肠动物借助蟹类提供栖所、携带残余食物;而蟹类则依靠腔肠动物获得安全庇护,双方互利,但又并非绝对需要相互依赖,分离后各自仍能独自生活。 二、共栖 指两种共居,一方受益,另一方也无害或无大害。前者称共栖者,后者称宿主。彼此分离后,有的共栖者往往不能独立生活。这是一种比较密切的种间合作关系。例如海镜和小蟹间的关

城市生态学复习题

城市生态学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 一、概念 1.城市 2.城市生态学 3.城市生态位 4.环境承载力 二、填空 1.城市生态学研究的对象是、 2.城市生态学的形成与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3. 年美国芝加哥学派创始人,在他的论文中将生物群落学的理论和观点用于城市社会的研究,标志着城市生态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4.城市的同心圆增长理论是提出的。 三、判断对错 1.城市是具有一定规模的人口聚集地。 2.城市是高密度的物质和精神的聚集地 3.帕克提出了城市的同心圆增长理论。 四、简答与论述 1.简述城市特征 2.简述城市生态学研究的内容 3论述城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 . 第二章城市生态系统 一、概念 1.城市系统 2. 城市生态系统 3.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 4. 城市生态系统的外部功能 5. 城市生态系统的生产功能 6. 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生产 7. 城市生态系统的非生物生产 8.城市生态系统的能流9. 城市的能源结构10. 城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二、填空 1.城市系统由、、、、、、等个子系统组成。 2.城市生态系统由、、等三部分组成。 3.城市生态系统内部功能包括为、、、等 4. 城市生态系统的生产功能包括、。 三、判断对错 1.城市生态系统的生产功能是指城市人生产产品的能力。

2.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生物的初级生产和次级生产。 3. 城市生态系统的次级生产指人的的消费过程。 4. 城市的能源结构是指能源总生产量和总消费量的构成及比例关系。 5. 城市生态系统的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6.城市生态系统是半人工生态系统。 四、简答与论述 1.论述城市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区别。 2.简述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 3.论述城市生态系统的生产功能。 4. 论述城市生态系统的的主要特点。 5.论述城市生态系统的的物质循环特点 第三章城市人口 一、概念 1.城市化 2.城市人口 3. 城市化水平 4. 城市容量 5.生物生理人口容量 6.环境人口容量 7.经济人口容量8.现实人口容量9.城市流动人口10城市人口的迁居 二、填空 1.城市人口有三种含义(1)、(2)、(3)。 2.城市人口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城市人口的、。 3.城市人口的规模体现在城市人口的、上。 4. .城市人口的构成体现在城市人口的、两方面。 5. .城市人口的结构包括、。 6. 城市人口自然结构包括、、。 7、城市人口社会结构包括、、等方面 8、基本城市人口容量包括、、等 9、非基本城市人口容量包括、等 三、判断对错 1.城市化是非农业人口向农业人口转化的过程 2. 城市人口社会结构包括知识结构、年龄结构、职业结构等 3. 城市人口自然结构包括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人口增长速度等 4.环境人口容量、经济人口容量是非基本城市人口容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