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社会保障概述

第二章社会保障概述

第二章社会保障概述
第二章社会保障概述

第二章社会保障概述

案例一:看外国如何缩小收入差距

收入差距扩大是工业化和经济转轨阶段的普遍现象。一般而言,一国在经济起飞阶段,特别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1000美元至3000美元之间时,收入差距最为明显。

各国缩小收入差距的指导理念

●初次分配中确保中等收入人群占多数,培育中产阶级。欧美国家通过工资、福利和税收调节等来巩固和扩大中产阶级的比重。美国、加拿大政府通过实施有关最低工资、工资支付、同工同酬、加班工资、休假权益等法律法规规范初次分配。上世纪90年代,英国税后基尼系数由税前近0.5降至0.37。在美国,仅累进所得税一项,就使最低和最高收入群体的差距大幅度缩小。

●再分配中注重完善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构建弱势群体的“安全网”。(1)推动社会保障制度法制化。(2)以低收入者为重点。法国的家庭补助金明显向最贫困者和仅能维持最低生活水准的家庭倾斜。(3)逐步扩大覆盖面。西方各国的社会保障覆盖面达95%以上,很多国家接近100%。

●重视教育,创造“机会公平”的社会氛围。瑞典、德国等均注重教育投入。德国教育发达,实行12年制的义务教育,公立学校学费全免。巴西政府近年来投资7亿美元成立东北部教育基金,帮助落后地区培养教师,免费发放教科书,并从2003年起实行名为“面向人人的大学”的改革计划。

各国缩小收入差距的具体做法

●实施税收调节。以个人所得税方式直接调节。据统计,瑞典的中等收入者要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税率为31%,大公司经理则为60%至70%,最高达到85%。

在发达国家,购置豪华住宅、名牌轿车、奢侈品、化妆品,享用高档宴会、高档休闲娱乐以及饲养宠物等都算作高消费,要征收高额的特别消费税。国外遗产税税率都很高,日本继承税税率共分13个档次,从10%到70%。

●鼓励公益捐赠。巴西对出资赞助教育的企业以税收减免。

●完善法律保障。严惩偷税漏税。日本对违反税法、不按期足额缴纳税款者,

采取严惩措施。

打击寡头,限制非法致富。在俄罗斯,80%的财富集中在占国内人口不到4%的寡头手中。普京主攻伊始就让有关部门调查寡头们的经济活动,收集他们违法犯罪的证据。

●开发落后地区。德国在宪法中就规定,国家必须保持各地区人民生活条件的一致性。

“城市化辐射”型。20世纪60年代,美国以立法形式将其2/3的贫困县划入137个经济开发区,要求每一个经济开发区建设几个新兴城市,使之成为带动全区经济增长的中心。1960年巴西将首都从里约热内卢迁至巴西利亚,推动了中西部地区的开发。

“产业化推动模式”。日本于1960年提出在北海道、东北等落后地区进行大规模的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将这一带发展成为可与京滨、阪神等工业地带相匹敌的大规模重化工业地带。

“特种产业带动”模式。日本政府将奶牛饲养业作为北海道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专门制定“奶牛饲养振兴法”,为农户提供低息贷款,鼓励多渠道增加对奶牛饲养业的投入,建设现代化的大型畜产基地。

●实行有效的财政转移支付。财政转移政策是平衡地区收入差距的核心手段。其主要目的是促进地区经济平衡发展,保证各地区人均财政支出大致相同。

支持目标是地方的医疗、教育、社会保障,重点向贫困地区倾斜。意大利每年将中央财政收入的1/3转移支付给地方政府,其中2/3是专项拨款,主要用于支持地方政府开展文化教育、职业培训、住房供给、医疗卫生等事业。

财政支付直接“落地”到个人。1970年,韩国政府发起了“新村运动”,免费向各村提供300袋水泥,采取了“政府出大头、地方出中头、农民出小头”的建房政策,即中央政府出建房资金的55%,地方政府出30%,每家农户出15%的方式,并帮助改建厕所。

●增加就业,保障低收入者的收入。保护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实施对下岗职工补贴制度。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培训。韩国、印尼和马来西亚还十分重视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教育与培训,推动农业剩余劳动力向第三产业的转移。

财政支持就业。韩国政府为使失业减少到最低程度,向中、小企业提供补助,

帮助它们稳定经营和保留员工。印度政府拨款推进国家农村就业保障计划,在乡村地区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严格实行最低工资以及加班标准制度。

摘自《瞭望新闻周刊》2006年第12期作者:梁建武结合以上材料,思考并回答:

1.以上哪些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指导理念和具体做法可以通过社会保障制度得以实现?

2.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你觉得有哪些措施可以为我国所借鉴?

案例二:俄罗斯福利改革引起社会震荡

2004年8月8日,星期日,俄罗斯议会上院,即179个席位的联邦委员会,以156票赞成、5票反对、1票弃权的结果通过了一项关于改革现存社会福利制度的法律修正案。尽管联邦委员们的态度鲜明,这项法案却被观察家们普遍认为是普京总统任内最富争议的一项改革举措,更有西方媒体称它是“普京最失民心之举”。

自从普京政府今年4月向议会提交这项修正案以来,俄罗斯全国反对的呼声不断。莫斯科、圣彼得堡、顿河罗斯托夫等30多个大城市已经爆发了针对这项法案的游行示威。在莫斯科的多次示威中,成百上千白发苍苍的退休工人和伤残老兵或全身缠满绷带,或戴着口罩,坐着轮椅,他们高举苏维埃时代的红旗,手中的标语牌上写着“种族灭绝”、“希特勒毁了我们的青春,叶利钦和普京毁了我们的晚年”等等字样。

改革法案备受争议

这项受到强烈反对的法案的内容,是改革俄罗斯的社会福利制度,以发放现金代替原有的项目繁多的免费服务。如果经普京总统签署生效,它将修改多达196条俄罗斯联邦法规,另外废止55项法规,直接影响到3200万老龄和弱势人口的福利待遇。这些人群占俄罗斯全国人口五分之一以上,包括二战老兵、伤残军人、孤儿、卫国战争中列宁格勒保卫战的幸存者、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事故受害者,以及前苏联历次政治运动中遭迫害者等等。目前,他们享受的福利待遇包括免费使用城市公共交通、免费药品和疗养、低价使用水电煤气等市政服务。

根据这项改革法案,自2005年1月1日起,以上种种免费享受的福利将被取消,取而代之的将是政府以卢布现金形式发放的补贴。据俄罗斯文传电讯社报道,每位受益者都将得到450卢布(1元人民币约合3.53卢布)的基本现金补贴,并根据他们的身份另外获得650卢布至1550卢布不等的额外现金。另外,自2006年起,受益者还可以自愿选择继续接受现金补贴,或把450卢布的基本补贴转换为“一揽子社会福利包”,其内容包括免费使用市政交通,类似医疗保险的有限免费药品及疗养等。

今年早些时候的一些民意调查结果表明,超过三分之二的俄国居民反对社会福利的货币化改革。反对者们害怕,以现金代替免费服务会导致他们享受的福利,尤其是免费医疗和药品的大幅缩水。

一些经济学家为接受福利者算了这样一笔账:以福利待遇最高的前“苏联英雄”为例,他们目前每年享受价值18.9万卢布的服务,而在货币改革后每人每年只能领到4.2万卢布的补贴。另外,新法案规定的补贴数额没有把通货膨胀的因素考虑在内。上世纪90年代的高通胀率至今让多数俄罗斯人心有余悸,直到今天这一数字仍然高达10%以上,这不能不引起广大弱势群体的担忧——随着卢布的日益贬值,发到手中的现金补贴将越来越“不值钱”。

但从起草法案的普京政府的角度看,现在实行货币化改革有充足的理由。

“社会公正”是克里姆林宫打的第一张牌。无论是福利改革争论各方还是西方观察家,至少在一个问题上达成了共识,即俄国现有的福利制度存在严重的不公平问题,享受多数福利待遇的是中产阶级,而不是最需要帮助的贫困人群。据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报道,世界银行不久前提交给俄罗斯政府的一份调查报告称,俄罗斯最贫困的20%人口只能享受政府提供的全部福利内容的20%左右。而在福利制度相对完善的国家,这部分人口应当享有绝大部分国家福利。俄罗斯在这方面甚至不如塞尔维亚、罗马尼亚和哈萨克斯坦。从这个角度讲,克里姆林宫的改革举动本应得到民众的支持。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普京政府提出的另一项改革目标,提高福利体系的效率和反腐败,也许恰恰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民众的担忧。法案的支持者们认为,实行货币化更有利于监督福利发放的执行情况,防止政府机构的层层截留,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另外,在广大边远乡村地区,退休者和老兵们根本享受不到法定的

免费公交等福利措施,因此还不如变成现金发到他们手中。但抗议者们说,他们早已对高度腐败的官僚机构不抱任何希望,谁又能保证货币化改革不会导致更加猖獗的贪污?

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在莫斯科街头采访了一位示威者,75岁的二战老兵弗拉基米尔·伊万诺夫。“我反对现金补贴,”他说,“这根本就是个大骗局。我不信任政府,他们整天欺骗我们。”

更让弱势人群们不满的是,普京总统在7月签署一项法令,规定全国200

万联邦公务员将保留他们现有的福利待遇,不受货币化改革法案的影响。对此,“祖国”党团的杜马议员谢尔盖·格拉捷夫批评说,联邦政府以牺牲弱势群体的利益为代价,推脱社会责任。

克里姆林宫曾经解释说,实行货币补偿后俄国全社会的福利支出将从改革前的400亿卢布增加到1700亿卢布,但老百姓更关心的是他们实际能够拿到手多少钱。

法案对于俄联邦政府和联邦主体,即地方政府之间的责任分配规定,更是引起广泛批评。法案规定,联邦政府和89个联邦主体各自承担货币改革后福利支出的50%。但多数联邦主体财政紧张,观察家们认为他们根本无力承担更多的福利支出。

俄罗斯联邦法律规定,法案在联邦委员会通过后很快就将被递交给总统批准,普京须在收到法案起两个星期内决定签署与否。8月9日,星期一,俄罗斯数十个人权组织征集了8万个签名,请求普京总统在最后一刻否决这项法案。

势不可逆

但克里姆林宫推动福利改革的决心似乎已经不可逆转。

中国社科院俄罗斯经济专家、副研究员李福川博士一直在关注俄罗斯福利改革法案的进展。“普京几乎没有可能回心转意,” 李福川对《财经》说,社会福利改革是普京一贯的主张,在2003年第一届普京政府就提出过类似的改革举措,为避免在今年年初大选中失去民心才暂时搁置。

普京政府改革的意图明确:货币化改革使居民手中现金增加,刺激内需增长,有助于经济发展,达到普京政府提出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十年翻一番的目标。由于增加了可计算、可支配的货币收入,也有利于至少在统计数字上达到政府提出

的贫困人口减半的目标。另外,通过福利改革对联邦和地方政府进行利益的重新分配,减少联邦政府的负担,有利于实现联邦战略目标。

李福川说,普京今年3月连任以来出现了空前有利的改革时机:一方面,国际油价居高不下,联邦政府预算已经连年盈余,因此有能力拿出更多的资金来进行货币化改革。另一方面,支持克里姆林宫的统一俄罗斯党已经在议会下院(国家杜马)中掌握绝对多数席位,普京政府的改革法案在议会投票中不会遭遇反对派任何有力的阻击。

实际情况的确如此。普京政府在今年4月起草法案,7月2日经国家杜马一读通过。各党派议员们随后提出的修改意见多达5000多条,加上长达761页的法案本身,议员们要审核的内容可谓连篇累牍。但据俄罗斯国内媒体报道,关键的杜马二读和三读之间居然只有短短两天时间。

8月3日,星期二,国家杜马以304票赞成,120票反对,1票弃权的结果二读通过该法案,同时批准了由克里姆林宫首肯的1060条修改意见,对俄罗斯共产党、自由民主党、“祖国”党团等反对派提出的3707条修改则全部否定。国际文传电讯社报道,由于统一俄罗斯党议员们统一行动,法案几乎没有经过任何激烈辩论就顺利通过。但英文《莫斯科时报》引述一些愤愤不平的反对派和独立议员的话说,他们在投票前24小时才拿到法案的文本,根本没有时间仔细研究一读以来增加的修改内容。

此后的发展则更是毫无悬念。8月5日,国家杜马仅用半个小时就以309:118的投票结果三读通过法案,同时否决了俄共提出的在今年11月就该法案再次表决的提议。法案旋即被提交给联邦委员会。

联邦委员全部由克里姆林宫任命。有俄罗斯媒体报道,克里姆林宫警告过所有委员,如果投反对票或公开批评法案,就可能在下次选举中失去自己的席位。尽管代表联邦主体即地方利益的委员们大多反对改革法案——新法案将给原本就入不敷出的多数地方政府施加了更大的财政压力——但他们敢怒不敢言。于是,出现了上文提到的联邦委员会投票结果。

“这也是普京连任后,首次完成了‘一切权力归普京’的新国家政权结构的一次彩排。”李福川对《财经》说。

法案在议会的迅速、顺利通过,体现了普京政府一贯的强悍作风以及克里姆林宫的决心。但普京也为此付出了代价。自提出法案以来的几个月,民意调查显示普京的支持率下跌到了空前的50%以下。

李福川说,尽管处于二任之初的普京可能不会太在意支持率的暂时下跌,但以货币化为开端的整个福利体系的改革,将伴随着越来越强的社会冲击。“我估计在2005年上半年以前,俄罗斯的社会形势将呈现一种‘低度震荡状态’。”案例三:美国社会保障预算的防火墙

一、众议院防火墙

在众议院,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是由该法案生效的财政年度与随后的四年组成。一项议案中当社会保障在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增加开支、减少支出超出2.5亿美元时,就允许议员提出立法条款加以反对,除非它还有其他抵消办法(诸如减少开支或增加税收等在2.5亿美元的限制范围内形成净冲值)。在计算净冲值时,要把前一个法案中(即在当年或前四年中实施)任何成本在五年期间发生递减的情况计算进去,无论正在实行的法案是否在2.5亿美元的限制内下降。同时,如果一项议案增加长期平均成本或减少平均收入(75年)达到可征收工资的0.02%或者更多,同样可以提出立法条款来反对之。由此可见,在一项议案中,尽管它的财政净冲值五年内在2.5亿美元限制内递减,但如果它的长期成本比率等于或大于可征税工资的0.02%,它仍然是合法条款反对的目标。

二、参议院防火墙

在参议院,预算决议必须在一个财政年度以及该决议有效的五年期间针对社会保障收入与支出设立特定的数额。这些数额反映不出收入盈余(或较大赤字)与现行法定计划之间的差距。如果在已执行的决议和修正法案中反映出该中差距,就会招致反对提案。这种反对提案只要五分之三议员意见一致就可能被推翻。简单地说,参议院规定,对于破坏社会保障信托基金近期平衡的预算决议不予考虑。此外,一旦一项决议在会议上取得了一致的意见,就必须把决议中所包括的社会保障预算授权数额拨到财政委员会。如果其后的社会保障议案使支出上升或使收入下降与拨款委员会的预算授权数额不符,议员可以在当时就提出立法条款加以反对。推翻这些反对意见需要3/5议员同意。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形考网上作业答案1-4

形考答案1 一、单项选择题(共20 道试题,共40 分。) 1. 国际上通常将国际劳工组织通过的国际劳工公约和建议书合称为()。 A. 《国际劳工宪章》 B. 《国际劳工标准》 C. 《国际劳工条约》 D. 《国际劳工章程》 满分:2 分 2. 我国法律规定,职工代表大会至少()。 A. 每半年召开一次 B. 每半年召开二次 C. 每一年召开一次 D. 经常召开 满分:2 分 3. 下列关于劳动关系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劳动法调整的是狭义上的劳动关系 B. 劳动法调整国家进行劳动力管理中的关系 C. 劳动法的调整对象既包括劳动关系,也包括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 D. 承揽关系属于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应受到劳动法的调整 满分:2 分 4. 《集体合同规定》第38条规定:“集体合同或专项集体合同期限为(),期满或双方约定的终止条件出现,即行终止。 A. 6个月 B. 1至3年 C. 4年 D. 5年 满分:2 分

5. 我国法律禁止的健康歧视,除了残疾歧视,还包括()。 A. 传染病歧视 B. 传染病病原携带歧视 C. 行为障碍歧视 D. 视听障碍歧视 满分:2 分 6.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A. 1个月 B. 2个月 C. 3个月 D. 6个月 满分:2 分 7. 以下各项中关于工会性质表述不正确的是()。 A. 阶级性 B. 群众性 C. 组织性 D. 自愿性 满分:2 分 8. 根据我国有关法律规定,下列各项支出不属于劳动者工资围的有()。 A. 计时工资 B. 计件工资 C. 加班工资 D. 职工福利费用 满分:2 分 9. 劳动法基本原则的法律渊源是()。 A. 宪法

社会保障概论复习试题和参考题答案

社会保障 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实施对象是社会上相对贫困的人口群体的社会保障项目是( A ) A.社会救助 B.社会保险 C.社会福利 D.社会优抚 2.社会保险的实施对象是( B ) A.社会上相对贫困的人口群体 B.社会劳动者(一般是挣工资的劳动者) C.包括社会劳动者在内的全体社会成员 D.社会上一部分倍受尊重而又有光荣身份的人口群体 3.社会优抚中抚恤对象是指( C ) A.现役军人家属和在乡老红军、老复员退伍军人等 B.退出现役的军人 C.革命烈士家属、因公牺牲军人家属、病故军人家属和残废军人等 D.革命烈士家属和现役军人 10.我国生育保险制度规定正常产假为( A ) A.90 天 B.105 天 C.180 天 D.42天 12.生育保险属于( A ) A.短期性补助 B.长期性补助 C.保险性补助 D.福利性补助 16.国际上确定最低生活保障的方法有多种。按照一个家体用于饮食支出的比例来大体测定该家体 的生活水平的测定方法是( B ) A.生活需求法 B.恩格尔系数法 C.生活形态法 D.国际贫困标准法 21.最低层次的社会保障是( A ) A.社会救助 B.失业保险 C.生育保险 D.社会福利

24.医疗保险的经费主要来源于( D ) A.雇主 B.被保险人 C.国家 D.被保险人和雇主. 31.社会保障的最高层次是( C ) A.社会保险 B.社会救济 C.社会福利 D.社会优抚 34.社会保障的目的是保障( C ) A.生活幸福 B.人民富裕 C.社会安定 D.生活水平 43.“五保”不包括( D ) A.保吃 B.保穿 C.保住 D.保富 44.托儿所、幼儿园等属于我国职工福利中的( A ) A.集体福利设施 B.个人生活福利性补助 C.文化福利 D.娱乐福利 53.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不包括( C ) A.政府 B.企业 C.家庭 D.个人 56.不属于社会保险基本特征的为( B ) A.社会性 B.差异性 C.强制性 D.福利性 59.不属于救助型社会保障制度的救助对象的为( B ) A.弃婴 B.产妇 C.残疾人 D.老年人 62.国家抚恤实施的主体是( C ) A.部队 B.地方政府 C.国家 D.军属 64.不属于医疗保险的是( B ) A.意外保险 B.煤矿工人的肺炎 C.疾病保险 D.意外死亡残废保险

社会保障基础知识例题集Word版

社会保障基础知识例题集 第一章社会保障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是哪一个?( A ) A.国家B.企业C.个人 D.其他社会组织 2.社会保障制度旨在满足人们什么水平的生活需要?( B ) A.小康生活需要 B.基本生活需要 C.富裕生活需要 D.现代化生活需要3.实行特殊性保障原则的国家,其社会保障的对象面向哪一层面?( B ) A.全体社会成员 B.部分社会成员C.全体劳动者 D.部分劳动者4.社会保障制度实施的依据是什么?( A ) A.社会立法 B.企业和个人的自觉性C.思想教育 5.现阶段我国城镇职工按规定需要缴纳保险费用的社会保险有几种?(C) A.一种B.二种C.三种 D.四种 6.世界上第一个以立法形式实现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是哪一个?(C) A.美国B.英国C.德国D.日本 7.下述哪一个不是社会保险基金的来源?D A. 单位缴费 B.个人缴费 C.财政补贴 D.社会捐赠 8.社会保障体系中最核心的保障是什么项目?C A.社会救助B.社会福利C.社会保险 D.社会优抚 9. 现阶段我国法定的社会保险有几种?(D) A.二种B.三种C.四种D.五种 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10. 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险主要保障劳动者在什么情况下的基本生活不 受影响?A.年老、失业、下岗、工伤、生育 B.年老、失业、患病、工伤、生育 C.年老、失业、下岗、疾病、工伤 11.我国建国早期所实施的社会保障制度属于哪种社会保障模式?D A.储蓄保障型 B.福利国家型 C.传统保障型 D.国家保障型 12.以下哪个国家是储蓄保障型社会保障模式的主要代表?D A.美国B.英国C.德国D.新加坡 13.最高颁布《社会保障法》的是哪一个国家?A A.美国B.英国C.德国D.新加坡 14. 按照我国现行社会保险制度的规定,职工个人的缴费工资基数如何确定? A.本人当月工资 B.本单位职工当月平均工资 C.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 D.本单位职工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 参考答案:1A,2B,3B,4A,5C,6C,7D,8C,9D,10B,11D,12D,13A,14C 二、多项选择题 1.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具有以下哪些基本功能?BCD A. 实现共同富裕 B.维护稳定社会 C.保持社会公平 D. 促进经济发展2.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具有以下哪些特点?AB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南大学网络教育课程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一、选择题: 1.下列争议适用《劳动法》的是( A ) A.某企业职工与该企业就年休假问题发生争议 B.某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与该公司就分红问题发生争议 C.张某雇佣下岗职工李某照顾自己患病的母亲,张某与李某就报酬发生的争议 D.某企业与职工因加班费问题而发生的争议 2.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在用工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何时 起建立( B ) A.劳动合同订立之日 B.用工之日 C.劳动合同公证之日 D.双方当事人口头协议订立劳动合同之日 3.我国失业保险基金的筹集方式是( C ) A.国家与用人单位负担 B.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负担 C.国家、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共同负担 D.国家和劳动者负担 4.李某到某餐馆做服务员已满1年,双方尚未签订书面形式的劳动合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双方未建立劳动关系 B.双方已基于口头形式的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 C.视为李某与餐馆已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D.双方补签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5.赵某在甲公司工作满15年,双方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甲公司应支付给赵某的经济补偿金为( C ) A.相当于赵某1个月的工资 B.相当于赵某6个月的工资 C.相当于赵某12个月的工资 D.相当于赵某15个月的工资 6.下列不属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范围的是( A ) A.城镇职工 B.不属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范围的中小学阶段的学生 C.少年儿童 D.其他非从业城镇居民 7.用人单位招用尚未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原用人单位以新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共同侵权为由 向人民法院起诉的,被告应该为( C ) A.新的用人单位 B.劳动者 C.新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 D.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8.根据《失业保险条例》的规定,失业人员失业前所在单位和本人按规定累计缴费时间满1年不 足5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 B ) A.6个月 B.12个月 C.18个月

社会保障概述 社会保障的概念和特征(内容参考)

社会保障概述社会保障的概念和特征 1.社会保障概念的出现和不同界定 (1)社会保障概念的出现及广泛使用 人类现代社会保障制度萌芽、产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7世纪初,即1601年英国伊丽莎白女王时期《济贫法》(史称旧《济贫法》)的问世。但社会保障概念的出现,却是在旧《济贫法》颁布实施300多年以后的事情。l935年,美国罗斯福总统实施“新政”时期,由国会通过的《社会保障法》,首先提出了“社会保障”的概念。自此以后,社会保障概念越来越为国际社会所普遍认同和广泛使用。 (2)社会保障概念的不同界定 ①外国及国际组织关于社会保障的定义 a.美国《社会保障法》将社会保障视为社会安全网 具体的理解是:根据社会保障法制定的社会保险计划,对于因年老、长期残废、死亡或失业而失掉工资收入者提供保障;同时对老年和残废期间的医疗费用提供保障。老年、遗属、残废和健康保险计划对受保险的退休者或残废者和他们的家属以及受保险者的遗属,按月提供现金保险待遇。 b.德国是最早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其对社会保障的理解主要基于市场经济的理论 将社会保障理解为社会公平和社会安全,是为因生病、伤残、年老等原因而丧失劳动能力或遭受意外而不能参与市场竞争者及其家人提供的基本生活保障,目的是通过保障使之重新获得参与竞争的机会。德国的社会保障主要遵循特殊性原则,强调个人在社会保险中的责任。 c.英国是西方福利国家的代表 贝弗里奇将社会保障视为一项以国家为主体的公共福利计划,认为社会保障是指国民在失业、疾病、伤残、年老退体、家长死亡后,工资中断时生活费用的保障,亦有辅助其生育、婚丧时的必要的费用。 d.日本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指对疾病、分娩、残疾、死亡、失业、多子女及其他原因造成的贫困,从保险方法和直接的国家负担上,寻求经济保障途径。对陷入生活困境者,通过国家援助,保障其最低限度的生活,同时谋求公共卫生和社会福利的提高,以便使所有国民都能过上真正有文化的成员的生活。 e.国际劳工组织将社会保障定义 通过一定的组织对这个组织的成员所面临的某种风险提供保障,为公民提供保险金、预防或治疗疾病、失业时资助并帮助他重新找到工作。 f.联合国对社会保障的定义 每个人都有权使本人及家庭达到生活康乐,这不仅包括有权得到食品、衣着、住宅、医疗和其他社会基本服务,而且包括遇到失业、生病、残疾、丧偶、年老或由于非本人所能控制的其他原因而带来生活困难时,有权获得社会保障。 g.国际劳工大会对社会保障概念的界定

《社会保障概论》读书笔记

《社会保障概论》读书笔记 第一章总论 一、社会保障概述 1、社会保障的概念:社会保障是指国家以立法和行政措施确立的对遇到疾病、伤残、生育、年老、死亡、失业、灾害或其他风险的社会成员给予相应的经济、物质和服务的帮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种社会经济福利制度。 社会保障的含义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社会保障的对象应当是全体社会成员;(2 )社会保障的责任 主体主要是政府;(3)社会保障的目的是为能够保证社会的稳定,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协调、稳定发展; (4)社会保障的资金与受保障者收益。 2、社会保障的基本特征:(1)保障性;(2)强制性;(3)社会性;(4)互济性;(5)公平性;(6)福利性。 3、社会保障的目标:社会保障的基本目标是通过国家和社会的力量来保证社会成员在面临社会经济风险时能够维持其基本的生活权益。 4、社会保障的功能:(1 )社会保障是实现社会稳定和社会公平的重要机制;(2)社会保障的建立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O1社会保障具有十分有效的平衡需求的作用;O 2社会保障还体现了其对投融资的调节功能;G3社会保障也体现了保障劳动力再生产的功能;(3)社会保障的发展,对于实现社会成员生活的安 定发挥了重要的社会功能。 二、社会保障体系与类型 (一)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体系是指社会保障各个有机构成部分系统的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整体。社 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保障制度。 各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各有特点: 德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内容分为两大部分:O 1社会保险;C2社会照顾。 英国;社会保障体系由五大部份组成:O 1社会保险;C2社会补贴;C3社会服务;G4社会救助;C5医疗保健。美国;社会保障体系由三部份组成:O 1社会保险;02社会救助;Q3社会福利。 法国;社会保障体系由三部份组成:。1社会保险;02社会补贴;03公务员福利待遇。 瑞典;社会保障体系由四部份组成:O 1社会保险;02社会救助;03公共福利;04医疗保健。 日本;社会保障体系由四部份组成:0 1社会保险;02国家救济;03社会福利;04医疗保险。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救助和住房保障等。 1、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的特点:(1)强制性;(2)资金筹措的多源性;(3)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4)资金使用上的预防性。社会保险的内容一般包括:(1)养老保险;(2)失业保险;(3)医疗保险;(4)工伤保险;(5)生育保险。 2、社会救助:社会救助是指公民在靠自身力量不能维持其最低限度的生活水平时,由国家和社会按照法定的标准向其提供的用以满足最低生活需求的物质援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救助的内容大体可分为三个方面:(1)自然灾害救助;(2 )失业破产救助;(3 )孤寡病残救助。 3、社会福利:社会福利是指国家和社会按照立法或政策的规定,对社会全体成员提供的旨在提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各种设施、资金、服务等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福利的特点表现在:(1)强调国家和社会在实现福利目标过程中的直接的责任性;(2)国家立法和政 策规定范围内的社会成员都能普遍地享受社会福利提供的津贴或服务,具有显著的普遍性的原则;(3)重点提供有关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设施、津贴和服务。 (二)社会保障的类型 1、按照给付标准分类:(1)受益基准制,又称规定受益制;(2)缴款基准制,又称规定缴费制;(3)混合制。与社会保障给付标准相适应,按收入保障计划提供现金补助时采用的方法有:0就业关联制度;②普通保障或“按人头”的补助制度;0 3收入状况调查制度。 2、按照资金来源分类:(1)政府统包型,又称“国家社会保障型” ;(2)投保资助型;(3)强制储蓄型。由

东财《社会保障概论B》在线作业三(随机)1答案

东财《社会保障概论》在线作业三(随机)-0001 试卷总分:100 得分:0 一、单选题(共10 道试题,共40 分) 1.()的养老保险基金通过个人缴费建立基金,由公共机构集中管理和投资运营 A.美国 B.英国 C.德国 D.新加坡 正确答案:D 2.最低生活保障的资金来源在各国存在着差异,但一般来说都比较强调()责任 A.个人 B.企业 C.政府 D.社会 正确答案:C 3.失业保险的发展方向为() A.扩大失业保险覆盖范围 B.增加失业保险待遇给付 C.提高缴费比率 D.就业保障 正确答案:D 4.我国的医疗救助主要面向的是() A.农民 B.个体劳动者 C.弱势群体 D.私营企业职工 正确答案:C 5.中国养老保险改革的第二阶段的开始标志为() A.1986年的《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暂行规定》 B.1991年的《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 C.1993年《上海市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D.1997年《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 正确答案:B 6.尽管各国最低生活保障的保障标准不一,但都与当地居民总体生活水平和各方面承受能力

相适应,这是遵循了()原则 A.生存权保障原则 B.普遍性原则 C.“保底”原则 D.法制化原则 正确答案:C 7.通过包括衣食住行的一整套生活指标来划定贫困的测量方法是() A.市场菜篮子法 B.生活形态法 C.恩格尔系数法 D.国际贫困法 正确答案:A 8.满足国民的生活保障需求,不断改善和增进国民的福利,是社会保障的() A.最终目标 B.较高层次目标 C.最低目标 D.整体目标 正确答案:B 9.社会保障法的基本内容不包括() A.社会保障法的调整对象 B.社会保障法的主体 C.社会保障法的客体 D.社会保障法的实施手段 正确答案:D 10.现代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研究中,最早出现的理论流派是( ) A.新历史学派 B.凯恩斯主义 C.费边社会主义 D.福利经济学 正确答案:A 二、多选题(共20 道试题,共60 分) 1.最低生活保障的保障对象主要包括() A.领取失业保险金到期后的失业者 B.孤儿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形考答案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形考答案形考 □ A.调节作用 "B.补偿作用 C.奖励作用 D.激励作用 题目2 下列关于劳动法与民法的区别,正确的是(选择 一项或多项: )。 ’ A.劳动法与民法的调整的原则不完全相同 B. 劳动法与民法律的主体不相同 口C.劳动法与民法的主体相同,但主体的权利义务不同 " D.劳动法和民法的调整对象不同 题目3 工会的性质,一般认为它具有()。 选择一项或多项: 门A.群众性 3 B.自愿性 C. 全民性 * D.阶级性 题目4 目前我国的工资形式包括()。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奖金 17

B. 计件工资 ° C.津贴 口D.计时工资 题目5 劳动法的调整对象一般包括()。 选择一项或多项: 」A.雇佣关系 门B.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 C. 与就业关系有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 ° D.劳动关系 题目6 特殊情况下的工资有()。 选择一项或多项: 二I A.最低工资 口B.加班加点的工资 "C.休假期间的工资 “ D.履行国家或社会义务期间的工资 题目7 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用人单位的员工 门B.高级技术人员 門C.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 * D.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 题目8 设立职业中介机构应当具备的条件有() 选择一项或多项: "B.有开展业务必备的固定场所、办公设施和一定数额的开办资金

* C.有明确的章程和管理制度 口D.有一定数量具备相应职业资格的专职工作人员 题目9 下列对劳动法上劳动就业的理解,正确的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劳动就业的主体必须具有劳动权利能力 门B.劳动就业必须是出自公民的自愿 C.公民的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有时会出现不一致的情况 * D.劳动就业的主体必须具有劳动行为能力 题目10 劳动法成为独立的法律部门,其原因在于()。 选择一项或多项: □ A.劳动法有特定的主体 二I B.劳动法有特定的调整方法 " C.劳动法有特定的调整对象 “ D.劳动法有独立的内容体系 题目11 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劳动者免费提供下列服务()。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职业供求信息、市场工资指导价位信息和职业培训信息发布 B. 办理就业登记、失业登记等事务 C. 对就业困难人员实施就业援助 D. 就业政策法规咨询、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 题目12 按照劳动合同期限的不同,劳动合同可分为()。 选择一项或多项: B. 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C.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口 D.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社会保障概论名词解释

社会保障概论 名词解释: 1. 社会保障:是为保障民生以及促进社会进步,由国家和社会以立法为依据出面举办,由政府机关和社会团体组织实施,对因各种经济和社会风险事故而陷入困境的人群以及由物质和精神需求的全体公民提供的、福利性的物质援助和专业服务的制度和事业的总称。 2. 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主体:在社会保障活动中,依法享受权力与承担义务的当事人。 3. 社会保障管理:是指通过一定的机构与程序,采取一定的方式、方法和手段,对各社会保障事务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与监督的过程。社会保障管理不同于生产管理,它是一种社会事务和社会政策管理,致力于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 4. 社会保障基金:是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国家为实施各项社会保障计划、项目而预先建立起来的,用以保障社会成员在遭遇社会经济风险事故时所需要的、专款专用的资金。 5. 社会保险:是以政府为主体,以法律为基础,在权力与义务的一致性原则下,通过政府、企业、劳动者个人的共同筹资,为劳动者个人及其家庭提供经济收入补偿,使其能够年老、疾病、伤残、生育、死亡、失业等风险造成的社会生活问题面前仍然能够维持基本生活,以保障社会安定与持续发展的社会互助制度。 6. 养老保险:是政府通过立法的制度性安排,以权力与义务一致性为原则,在劳动者因年老而丧失劳动能力,或达到法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后,为满足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而建立的一种经济保障制度。 7. 医疗保险:广义医疗保险是针对人的健康的保险,它不仅包括医疗费用的保险,而且包括疾病预防、人体健康维护等方面的内容。狭义医疗保险主要是指针对医疗费用的保险。 8. 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是在政府的支持和倡导下,以农村居民为对象,在自愿和互助共济的原则下,通过集体和个人共同筹资,按一定比例补偿农民医疗费用的初级医疗保险形式。 9. 失业保险:是指依据国家法规,通过国家、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等渠道筹资建立失业保险基金,在劳动者失业时给予失业金支付,以保障其最基本生活需要的社会保障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对保障失业者的基本生活,促进充分就业,弱化失业负效应,稳定社会秩序起着重要的作用。 10. 工伤保险:是社会保险制度之一,是向法定范围的劳动者补偿其因职业病或工伤而导致的全部直接经济损失,由国家或企业单位对其生活给予一定物质补偿的保障制度。包括因工伤亡所造成的个人直接经济损失和预防、治疗护理、康复和疗养的费用。 11. 生育保险:是指国家针对女性生育行为的生理特点,通过社会保险立法为怀孕和分娩的职业妇女及时提供物质帮助和产假,以保障受保母子的基本生活,保持、恢复或增进受保妇女的身体健康及工作能力的一项社会保险计划。 12. 社会救助:是指当社会成员陷入生存危机或不能维持最低限度的生活水平时,由国家和社会依照法定的程序和标准,向其提供满足最低生活需要的物质和其他援助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 13. 贫困:社会成员缺乏生活必需的物质资料和服务,无力适应社会生活环境的一种社会现象。 14. 绝对贫困: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下,社会成员的收入不能维持其最低生活需要的社会生活状态。 15. 相对贫困:是指相比较而言的贫困,即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下,生活水平低于社会平均水平一定程度的那部分社会成员的生活状态。 16. 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指持有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均有权力从当地人民政府获得基本生活物质帮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离线作业(必)标准答案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课程作业(必做) 姓名:学号: 年级:学习中心:————————————————————————————— 基础理论篇 第四章:劳动法概述 一、名词解释题 1.劳动法 答: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 二、简答题 1. 作为劳动法调整对象的劳动关系具有哪些一般特征 答:劳动关系的一般特征主要表现在:(1)它的当事人一方固定为劳动力所有者和支出者,称劳动者,另一方固定为生产资料占有者和劳动力使用者,称用人单位(或雇主)。(2)它的内容以劳动力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为核心。(3)它是人身关系属性和财产关系属性结合的社会关系。(4)它是平等性质与隶属性质兼有的社会关系。 2. 简述我国《劳动法》调整劳动关系的范围。 答:我国《劳动法》第2条规定表明:(1)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即个体工商户)的劳动关系都归劳动法调整。(2)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的劳动关系中,仅限于劳动合同关系归劳动法调整。(3)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的非合同劳动关系,即公务员和依法参照执行公务员制度的劳动者的劳动关系以及农村农业劳动者、现役军人等的劳动关系,不归劳动法调整,而分别归相应的公务员法、农业法、军事法调整。 3. 简述劳动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和内容。 答: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是指集中体现劳动法的本质和基本精神,主导整个劳动法体系,为劳动法调整劳动领域的社会关系所应遵循的基本准则。也可以说,是劳动法的核心和灵魂。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内容,可表述为以下各项:(1)劳动既是公民权利又是公民义务原则;(2)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原则;(3)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原则 三、论述题 1.试论劳动法是公法与私法的兼容。 答:公法涉及宏观利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其调整原则是公法不得由当事人协议变更,即公法关系完全依法设定;私法涉及私人(公民个人和法人)利益,即微观利益,其调整原则是“协议就是法律”,即私法关系允许协议设定。民法是私法的典型,行政法是公法的典型,劳动法、经济法则被视为兼有公法和私法性质(或曰私法公法化)的法律部门。 在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中,实行的是统分统配的就业制度、统规统调的工资制度和统

电大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试题库含答案

电大: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试题库(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劳动者的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一般开始于( C)。C. 16 周岁 2我国现阶段在工资制度改革的过程中试行的年薪制,其适用范围是(D )。D. 企业的经营者 3劳动者在一个工作日内中午用饭的休息时间一般不得少于( A)。A. 30 分钟 4下列企业从事生产活动时不受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限制的是(B )。B. 重型机械厂 5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安排女职工从事国家规定的( C)体力劳动 强度的劳动.c. 第四级 6根据我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发生劳动争议的劳动者一方,人数在( C)人 或者以t ,并且具有共同请求的,可视为集体争议。C. 10 人以上 7根据我国《社会保险法》的规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 缴费满( B)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B. 十五年 8不属于城市居民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的全部收入的是(D )。D. 抚恤金 9社会优抚的内容具有综合性,其中属于社会福利范畴的是(A )。A. 通信方面的邮资免费 10职工福利的提供者是(B )。B. 用人单位 1.劳动法成为独立法律部门的根源在于( B)。B.国家对雇佣关系的干预 2. <<劳动合同法》有关约定试周期次数的规定是(D )。D. 同-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次试用期 3. 个体劳动合同的劳动标准和劳动条件( A)。A. 不能低于集体合同的规定 4. 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 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B)。B. 20% 5. 根据《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 ,因工作性质和工作职责的限制,需要实行综 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职工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得超过(D)。D. 40 小时 6. 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接受安全技术培训,未经培训或培训考核不合格者( C)。c. 不得上岗作业 7. 不得安排哺乳未满)婴儿的女职工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B)B. 12 个月 8. 双方当事人分别向劳动合同履行地和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 裁的,由(B )。B. 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 9. 现役军人死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确认为因公牺牲(D )。D. 在执行任务中或者在工作岗位上因病猝然死亡 10. 以下选项中不属于专门福利的是(A )。A. 退役军人福利 1.国际上通常将国际劳工组织通过的国际劳工公约和建议书合称为(B. ?国际劳工标准》)。 2. 一般认为,劳动法成为独立法律部门的时间(C. 19 世纪初)。 3. 劳动合同解除时的经济补偿金的支付标准是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1 年 支付( B. 1 个月工资)。 4. 国有企业职工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是(D.职工代表大会)。 5. 我国现阶段在工资制度改革的过程中试行的年薪制,其适用范围是(A. 企业的经营者)。 6. 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带薪体假范围的是(D.事假)。 7. ?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每月的加班时间不得超过( C. 36 小时)。 。)人以上( D. 30 特别重大死亡事故从死亡人数上看是指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8.

东财《社会保障概论B》在线作业一(随机)1

东财《社会保障概论B》在线作业一(随机)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5 道试题,共 60 分) 1. 养老保险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影响着养老保险的价值取向。 A. 文化传统、家庭结构和功能 B. 人口类型和人口政策 C. 管理体制和组织模式影响养老保险的实施效果 D. 劳动就业制度和人均预期寿命 满分:4 分 正确答案:A 2. 社会保障由一种被动的、消极的、事后补救性机制转变为一种主动的、积极的、事前与事后相结合的保障机制,使社会保障具有了()。 A. 稳定功能 B. 调节功能 C. 促进发展功能 D. 互助功能 满分:4 分 正确答案:C 3. ()的颁布标志着失业保险制度首次以法规的形式确立。 A. 《失业保险条例》 B. 《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 C. 《国有企业职工待业保险规定》 D. 《国营企业招用工人暂行规定》 满分:4 分 正确答案:A 4. 将社会福利分为生活福利、教育福利、医疗卫生福利、文体娱乐福利、住房福利等类型是依据() A. 社会福利的内容 B. 享受对象 C. 社会福利的形式 D. 社会福利设施的范围 满分:4 分 正确答案:A 5. 关于英国1601年颁布的《济贫法》,说法正确的是() A. 承认社会救助事业需要专门的知识和人员 B. 带有传统的慈善事业的特征

C. 承认社会救助是政府的义务 D. 承认社会救助是一种公民的权利 满分:4 分 正确答案:C 6. 新加坡实行的是() A. 公共养老金计划 B. 完全福利模式 C. 中央公积金制度 D. 私人养老金计划 满分:4 分 正确答案:C 7. 在保障范围上,养老保险遵循()设计原则 A. 广覆盖 B. 适应经济发展 C. 积极援助 D. 权利义务结合 满分:4 分 正确答案:A 8. 养老保险的目标是() A. 替代家庭养老 B. 为老年人提供适合的工作岗位 C. 增强劳动者抵御老年风险的能力 D. 对家庭养老进行管理 满分:4 分 正确答案:C 9. 养老保险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影响着养老保险的实施效果。 A. 人口类型和人口政策 B. 管理体制和组织模式影响养老保险的实施效果 C. 文化传统、家庭结构和功能 D. 劳动就业制度和人均预期寿命 满分:4 分 正确答案:B 10. 社会保障制度的最基本和重要的理论基础是( )。 A. 费边社会主义

社会保障概论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汇总: 1、社会优抚:社会优抚作为特种社会保障制度,是针对社会成员中受人尊敬和爱戴而又有光荣身份的退伍军人、伤残军人、现役军人家属、为国捐躯军人家属等人口群体而举办的,是国家和社会依照法律规定对特定对象通过抚恤、优待和安置,确保他们的生活不低于当地群众平均水平并带有褒扬性质的特殊社会保障制度。 2、生育保险:生育保险,是在妇女劳动者因生育子女而暂时失去劳动能力时,社会给予必要的经济和物质帮助的制度。 3、周期性失业:周期性失业是指劳动者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工作,但由于经济发展的周期性经济衰退或萧条时期对劳动力需求量减少,导致劳动力供过于求而引起的失业。 4、失业保险中的工资比例制:即按失业保险给付金额占以被保险人在失业前一定时期平均工资收入的比率给付失业保险金的方式,通常依据工龄、受保期限、工资水平和缴费年限等因素确定。 5、致伤:致伤是指职工或劳动者在生产劳动或工作中,遭遇不测事故,致使身体器官或正常生理功能受到损伤,并因此造成暂时、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后果。 6、养老保险:养老保险是国家根据劳动者的体质和劳动资源情况,规定一个年龄界限,允许劳动者 达到这个年龄时,作为因年 老而丧失劳动能力的人,解 除劳动义务,由国家、社会 提供一定的物质帮助和服 务,保障其晚年生活的一种 社会保险形式。 7、合作医疗:合作 医疗,主要是指我国农村集 体经济在自愿互利基础上 组织起来的一种医疗保险 制度。这种制度服务的对象 主要广大农民,其经费由参 加者和所在乡村共同筹集。 8、工伤保险中的“无 责任补偿”原则:这主要是 考虑到职工在工作中受到 事故伤害,不仅身体受到伤 害和痛苦,而且会因此而暂 时或永久失去工作能力,中 断正常收入来源,实行“无 责任补偿”,即受伤害者不 承担任何费用,而给遭受伤 害的职工及时的物质帮助 和经济补偿是工伤保险的 首要原则。 9、失业给付:被保 险人本人所不能控制的社 会或经济因素影响而造成 失业时,由保险人给付失业 保险金以维持被保险人基 本生活水平。 10、“福利国家”:在 “混合经济”的条件下,由政 府采取大规模行动来强调 社会利益,实行国民“从摇 篮到坟墓”的门类齐全的社 会保险和福利项目,以保障 公民在其生存期间能享受 到最低生活水准的国家。 11、社会保险基金投 资的安全性原则:社会保险 基金投资必须坚持安全性 原则。安全性原则指保证投 资本金及时、足额地收回, 并取得预期的投资收益。对 社会保险基金投资来说,安 全原则是根本原则。 12、优待:优待是指 从政治上和物质上给予良 好的待遇,它可分为广义和 狭义的内容。本书中介绍的 是广义的优待。广义的优待 是指国家、社会、群众三方 面对优抚对象广泛的关怀 照顾及物质帮助,主要包括 以下几层含义:①物质(资 金)优待②优先照顾③帮工 代工④包户服务⑤扶持生 产⑥走访慰问。 13、职工探亲制度是 指国家和单位为解决职工 与其分居两地的配偶、父母 团聚和减轻其经济上的负 担,按照职工工作年限或工 龄长短,给予一定的有薪探 亲假期、工资补贴和旅费补 贴等福利待遇制度。 14、社会救助:现代 社会救助制度是国家及各 种社会群体运用掌握的资 金、实物、服务手段,通过 一定机构和专业人员,按照 科学的工作方法,向无生活 来源、丧失工作能力者,以 及向生活在“贫困线”或最 低生活标准以下的个人和 家庭,向一时遭受严重自然 灾害和不幸事故的遇难者, 实施的一种社会保障措施, 以使被救助者能继续生存 下去。 15、“基金积累”制: “基金积累”制或称“个人帐 户”制度,是指社会成员在 具有劳动能力的时候,从参 与经济活动创造的财富中, 按法律的要求拿出一部分, 为自己将来的退休养老、医 疗保障和失业等积累后备 金。 16、致残:职工在工 作环境中遭遇意外伤害,虽 经治疗、保养仍不能完全恢 复,致使身体或智力功能部 分或全部丧失,表现为永久 性的部分或全部丧失劳动 能力的后果。 17、失业率:是失业 人口在全国劳动力总人口 中所占比重。 18、累进费率制:指 因收入高低不同而规定不 同的保险费率,对低收入者 征收的保险费率低,对高收 入者征收的保险费率高,并 且随着收入的递增,保险费 率也随之按级递增。 19、个人储蓄性养老 保险:这完全根据个人自 愿,定期或不定期地向社会 保险机构缴纳或向国家保 险公司投保,保险水平由投 保人根据本人经济情况而 自定,投保者退休时,保险 机构可将储蓄的养老金本 息一次性或分期支付给投 保人,使其退休后可生活得 更好一些。 20、最低生活水平: 从绝对意义上讲是维持生 命所需的最低限度的饮食、 衣着和居住条件,这就是常 说的绝对贫穷;从相对意义 上讲,是享有和当地生产力 水平相适应的最低消费资 料和服务。 21、疗保险:国家通 过立法对被保险人非因工 疾病或患病或伤残而暂时 丧失劳动能力并失去收入 时,提供一定物质帮助维持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作业1 一、单项选择题: 1、19世纪初期颁布的劳动法规出现的形式工厂立法。 2、在劳动法的渊源中,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的是宪法。 3、我国法律明确禁止的健康歧视,还包括传染病病原携带歧视 4、从教育目的角度看,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比,普通教育的特点是基础性 5、我国全日制用工劳动合同的订立,应当采取书面形式 6、非全日制用工的计酬方式主要是按小时计酬。 7、地方总工会具有社会团体法人资格。 8 9、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200%的工资报酬。 10、根据劳动法的规定,我国工资的支付形式是法定货币。 二、多项选择题 1、 国际劳工组织的主要机构有:A.国际劳工大会、C.国际劳工组织理事会、D.国际劳工局 2、劳动法律关系的要素包括()。A.劳动法律关系主体B.劳动法律关系客体D.劳动法律关系内容 3、下列各项中属于劳动就业特征的有(ABCD) 4、公共就业服务包括(ABCD) 5、下列选项中属于劳动合同必备条款的有()。A.劳动合同期限B.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C.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 6、《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务派遣一般实施在()。B.临时性的工作岗位上C.辅助性的工作岗位上D.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 7、世界各国职工民主管理与民主参与的形式主要有(ABCD) 8、集体协商一般要经过的阶段有(ABCD) 9、目前我国的工资形式包括(ABCD) 10、用人单位可以代扣劳动者的工资的情况有()。A.用人单位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B.用人单位代扣代缴应由劳动者个人负担的各项社会保险费用C.法院判决、裁定中要求代扣的抚养费、赡养费

《社会保障概论》试卷附答案.

宿迁市宿豫区职教中心函授站 《社会保障概论》课程考试试卷 主办高校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名称人力资源管理考试日期2014年6月8日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1948年正式宣布第一个建成福利国家的是:( A 、法国 B、德国 C、英国 D、瑞典 2.社会保障的最高层次是( A、社会保险 B、社会救济 C、社会福利 D、社会优抚 3.福利国家保障模式最早是在(建立 A、中国 B、前苏联 C、英国 D、德国 4.投保资助型的养老保险模式最典型的国家是( A、瑞典

B、新加坡 C、美国 D、英国 5.储蓄保险模式的最典型国家是( A、瑞典 B、新加坡 C、英国 D、中国 6. (颁布的失业社会保险立法,标志着世界上强制性失业社会保险制度的诞生 A、法国 B、德国 C、瑞典 D、英国 7.补充型失业保险模式的代表国家是( A、美国 B、德国 C、加拿大 D、英国 8.社会保障制度包括(

A、社会保险 B、社会救济 C、社会福利 D、社会优抚 9.社会保障险体系的核心部分是( A、社会保险 B、社会救济 C、社会福利 D、社会优抚 10.以福利政策为主、且把解决住房作为福利纲领的国家是( A、美国 B、新加坡 C、加拿大 D、朝鲜 二、填空题(每空1分,计30分 1.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是,社会保障的实施依据是,社会保障的实施手段是,社会保障的目标是。 2.英国政府于年颁布了《济贫法》,标志着社会保障制度的萌芽; 3. 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完整社会保险体系的国家。

4. 1935年,在罗斯福总统的领导和支持下,美国通过了历史上第一部。 5.英国于1948年宣布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福利国家,被称为“福利国家之父”。 6.福利国家社会保障模式的典型国家是英国、等国家。 7.储蓄保险社会保障模式的典型国家是新加坡、等国家。 8.新中国成立后,政务院于年正式颁布了适用于国营、公私合营、私营企业和合作社的全国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 9.社会保障水平的特点有、、等三个。 10.社会保障水平的发展轨迹成曲线轨迹。 11.社会保险基金有三个基本特点分别是、性和。 12.我国新农保试点的基本原则是“、广覆盖、有弹性、”。 13.世界医疗保险的制度模式分为模式(如德国、模式(如英国、险模式(如美国、储蓄医疗保险模式(如新加坡 14.失业保险制度的两大功能,一是,二是。 15.我国工伤等级鉴定一般分为十个伤残等级,最重的为,最轻的为。 16.我国生育保险制度中的法定正常产假为天。 17.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坚持“、标准适度、量力而行、动态调整”的原则。 18.目前,我国住房福利政策主要有、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和公租房。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计20分 1.社会保障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试题与答案

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1 全国200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当公民基本生活遇到风险时从国家和社会获得帮助的权利”被称为( )P8 A.劳动权 B.保障权 C.就业权 D.生存权 注:劳动权是公民权利的基石,公民劳动权即公民劳动义务和劳动权利的统一,内容包括就业权,结社权,参与权。 生存权:即维持人的生存的基本权利,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劳动权。 2.劳动法的调整对象是( )P49 A.劳动经济关系 B.劳动关系 C.劳动合作关系 D.社会保障关系 注:社会保障法的调整对象:社会保障关系 3.《劳动法》第24条规定:“经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劳动合同可以解除”。在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中,“经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属于( )P73 A.处理 B.制裁 C.预设 D.假定 注: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由假定,处理,制裁三个要素构成。 假定:即适用法律规范的条件和情况 处理,即行为规则本身,包括义务性行为规则,授权性行为规则和禁止性行为规则 制裁:指对违反法律规范行为的限制和惩罚 4.从社会保障法角度来讲,我国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属于( )P334 A.社会福利制度 B.社会保险制度 C.社会赔偿制度 D.社会救助制度 5.如果劳动者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用人单位可以按以下哪种方式解除劳动合同?( )P129 A.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后解除 B.须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后解除 C.无须提前通知劳动者,可以即行解除 D.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后解除 注: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1)在试用期内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2)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3)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4)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6.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在下列情形中,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应当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的是( )P129 A.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 B.劳动者严重违反劳动纪律的 C.劳动者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 D.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注: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的是:(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的三种情况) 1)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另行安排的工作的2)不能胜任工作,经培训或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3)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的 7.关于集体协议的效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P170 A.只对劳动者个人有约束力 B.只对用人单位有约束力 C.对用人单位和全体劳动者都有约束力 D.只对工会或雇员代表有约束力 注:集体协议的效力即集体协议的法律约束力 8.根据我国劳动法规的规定,集体合同签订后,用人单位应当在多少日内将集体合同一式三份报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查?( )P178 A.5日内 B.7日内 C.10日内 D.15日内 注: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集体合同有异议,应当自收到文本之日起15日内将《审查意见书》送达双方协商代表。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自收到文本之日起15日内未提出异议的,集体合同即行生效。 P177:集体协商任何一方均可就签订集体合同等相关事宜,以书面形式向对方提出进行集体协商的要求,另一方应当在收到集体协商要求之日起20日内以书面形式给以回应,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进行集体协商。 9.根据我国《最低工资规定》的规定,用人单位依法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在剔除法定项目以后,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否则,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其限期 补发所欠劳动者工资,并可责令其按所欠工资的多少倍支付劳动者赔偿金?( ) A.1—5倍P200 B.2—5倍 C.3—10倍 D.5—10倍 10.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以下哪项标准支付给劳动者工资报酬?( )P227 A.不低于工资100%的工资报酬 B.不低于工资150%的工资报酬 C.不低于工资200%的工资报酬 D.不低于工资300%的工资报酬 注: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150%的工资报酬 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300%的工资报酬 1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 劳动时间的是( )P224 A.劳动者从事生产或工作所需要的进行准备的时间 B.因公外出的时间 C.女职工哺乳的时间 D.职工午休的时间 注:劳动时间包括以下具有特定含义的时间:1)劳动者从事生产或所需要的进行准备和结束工作的时间 2)劳动者实际完成生产和工作的时间 3)劳动者在生产和工作中自然需要中断的时间 4)根据生活规划安排而中断的时间 5)连续从事有毒有害工作需要的间歇时间和女工哺乳时间 6)因公外出的时间 12.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的规定,职工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的费率一般为职工本人工资收入的( )P267 A.2% B.3% C.4% D.5% 注:基本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用人单位缴费率应控制在职工工资总额的6%左右,职工缴费率一般为本人工资收入的2% 职工个人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全部计入个人账户。用人单位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中划入个人帐户的比例一般为30% 企业建立补充医疗保险,允许企业在工资总额4%以内为职工建立补充医疗保险。 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确定的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的起付标准为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10% 13.根据我国《失业保险条例》的规定,失业人员失业前所在单位和本人按照规定累计缴费时间满1年不足5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 )P287 A.8个月 B.10个月 C.12个月 D.24个月 注:缴纳保险费满5年不足10年的,领取失业救济金的期限最长为18个月,累计缴纳保险费满10年以上的,领取失业救济金的期限最长为24个月。 14.在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中,历史最悠久、使用最广泛的法律制度是( )P294 A.工伤保险制度 B.医疗保险制度 C.养老保险 D.失业保险制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