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多巴胺(dopamine

多巴胺(dopamine

多巴胺(dopamine
多巴胺(dopamine

多巴胺

多巴胺(dopamine, DA)是神经系统中另一类重要的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其含量至少占整个中枢神经系统儿茶酚胺含量的50%。

多巴胺一度被认为仅是去甲肾上腺素生物合成过程中的中间产物。1958年,瑞典药理学家Carlson首先报道纹状体内多巴胺含量极高,约占全脑多巴胺含量的70%,且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布并不一致。这使人们提出设想,多巴胺可能是脑内独立存在的神经递质。60年代,人们证实帕金森病是黑质致密区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所致,用多巴胺的前体左旋多巴(L-DOPA)可获较好疗效,这对多巴胺的研究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70年代中,应用放射受体结合分析方法证实体内存在着多巴胺受体,某些化合物能与其结合而产生生理效应。进入80年代后,大量实验深入分析了DA受体的亚型及其与多种生理功能和疾病的关系。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DA受体的不同类型得以克隆,其结构也被阐明。

第一节 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分布及纤维联系

一、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主要分布

采用荧光组织化学、免疫细胞和组织化学方法可以显示出多巴胺能神经元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分布。Falck-Hillarp(1962)发现,神经元内的单胺类物质可与甲醛蒸汽反应,聚合成为异喹啉(isoquinoline)类化合物,该化合物在荧光显微镜下可发射出波长不同的荧光,神经元内的儿茶酚胺可转变成绿色荧光物,5-羟色胺可转变成黄色荧光物。运用这一方法,中枢多巴胺能神经元的胞体分布被成功定位。到目前为止,已知脑内有10个多巴胺细胞群,继去甲肾上腺素的A1 ~ A7细胞群之后,被命名为A8 ~ A17,其中A8 ~ A10细胞群分布于中脑,A11 ~ A14细胞群在丘脑,A15、A16位于端脑,A17在视网膜内(表1)。A8 ~ A10细胞群集中了约70%的DA能神经元。

表1 脑内多巴胺能神经元胞体的定位

A8 位于红核后方的网状结构内,内侧丘系外侧部的背侧

A9 位于中脑大脑脚的背内侧黑质复合体,大部分位于致密部,少部分位于网状部

A10 位于脚间核的背侧和腹侧被盖区。最吻端至内侧僵核、髓纹和缰连合内。

A11 位于下丘脑乳头丘脑束的内侧,沿第三脑室的外方,后屈束的内侧背部向尾侧入中脑

A12 位于下丘脑弓状核外侧大细胞部,可分为A12d和A12V两个亚核

A13 位于下丘脑背内侧核的背侧和暧昧带内,乳头丘脑束的腹内侧

A14 位于下丘脑室周灰质内,在室周不同位置分成两亚核,A14d位于室旁核和背内侧核之间;A14I位于下丘脑腹内侧核的内侧

A15 A15细胞群起始和A14相同,它向下丘脑后部延伸形成细胞柱,分成两个亚核群:A15d其吻端位于终纹床核的腹侧部,尾端位于前连合下方;A15V前端始于视交

叉前部,尾端伸至下丘脑的A12的外侧

A16 最吻端的细胞群,过去称为A15群,主要位于嗅球的突触小球层,在外丛状层内也有散在的细胞

A17 视网膜内近内核层的无长突细胞或丛状间细胞,有少量多巴胺能细胞分布在节细胞层、内丛状层中

二、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纤维投射

人脑中多巴胺能神经元总数约40万,主要位于黑质致密带(substantia nigra pars compacta, A9)、腹侧被盖区(ventral tegmental area, A10)和弓状核(arcuate nucleus, A12)。

多巴胺能神经元广泛投射到端脑、间脑、脑干和脊髓。脑中有4个主要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纤维投射通路:A9区域的胞体发出神经纤维主要投射到纹状体的尾核和壳核,形成黑质纹状体通路(nigrostriatal pathway);A10区的胞体主要投射到边缘系统,包括伏隔核(nucleus accumbens)、前额叶皮质区(prefrontal cortex)及扣带皮质区(cingulate cortex)。这些结构及纤维联系构成了多巴胺的中脑边缘皮质系统(mesolimbocortical DA system)。丘脑弓状核和下丘脑室周区的胞体向漏斗和垂体前叶投射,形成多巴胺的结节漏斗系统(tuberoinfundibular DA system)(图2)。此外,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还可下行投射到脑干和脊髓,形成下丘脊髓束。

尽管多巴胺能神经元分散在整个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视网膜、嗅球和下丘脑,但与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相似,多巴胺能神经元也具有弥散性调节系统的特征。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细胞群发出的轴突投射到纹状体,形成黑质纹状体通路,主要与运动功能的控制有关,

可促进随意运动的发起。黑质多巴胺神经元的退变是发生帕金森病的主要原因。中脑腹侧被盖区细胞群的轴突支配端脑的额叶和部分边缘系统,形成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这一复杂的投射系统可以调节情感变化和认知功能,参与中介抗精神病药物的疗效,可卡因、苯丙胺等药物可能在该区域起作用。也有证据表明该投射系统与“奖赏”系统有关,它奖励或加强某些适宜的行为。结节漏斗束释放出多巴胺影响垂体,可抑制垂体前叶释放促乳素。

第二节 多巴胺的神经化学

一、生物合成

多巴胺的生物合成过程是去甲肾上腺素合成过程的一部分,换言之,多巴胺是去甲肾上腺素合成过程中的一个中间产物,二者的生物代谢过程存在一定的相似性。

多巴胺能神经元可摄取血液中的酪氨酸进入胞浆。尽管脑内酪氨酸的浓度很高(5 ×10-5M),仅有1%左右的酪氨酸用于合成多巴胺或去甲肾上腺素。

多巴胺合成涉及的两个酶——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 TH)与多巴脱羧酶(dopa decarboxylase, DDC)——均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胞体中合成,经轴浆流运送到轴突末端,储存于膨体内以备不时之需。

酪氨酸在胞浆内被酪氨酸羟化酶催化,形成多巴。酪氨酸羟化酶催化反应需要分子氧、Fe2+和四氢喋啶(tetrahydropterine, BH4),并具有较高的底物特异性,其活力仅及多巴脱羧酶的1%?0.1%。因此,该步反应为多巴胺合成过程中的限速步骤(rate-limiting step)。酪氨酸羟化酶可以被α-甲基对位酪氨酸(α-methyl-p-tyrosine)抑制,该抑制剂可以耗竭脑内的多巴胺或去甲肾上腺素,对于多巴胺的合成尤其重要。

多巴脱羧酶可以促进胞浆内的多巴脱羧基形成多巴胺,该步反应速度为多巴生成速度的100倍,故中枢神经系统内源性的多巴含量很难检测。该酶需要磷酸吡哆醛(Vitamin B6)为辅因子,底物特异性不强,其他芳香族左旋氨基酸(如色氨酸、酪氨酸)也可作为底物被脱羧,故亦被称为L-芳香族氨基酸脱羧酶(L-aromatic amino acid decarboxylase)。某些药物,如,α-甲基多巴,可以抑制多巴脱羧酶,从而影响脑内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含量,但与酪氨酸羟化酶的抑制剂相比,抑制作用较为轻微。carbidopa、benserazide等抑制剂,不易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但可以与左旋多巴结合给药,在治疗帕金森病方面有一定作用(外周多巴增加,再进入脑内)。

通过抑制酪氨酸羟化酶可以耗竭脑内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酪氨酸羟化酶的调节分

为短时性和长时性两种效应(详见“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的合成除受到酪氨酸羟化酶调节外,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其他芳香族氨基酸有抑制酪氨酸和多巴进入细胞膜的作用,当它们在血液中的含量增多时,多巴胺合成减少。再如,切除动物垂体可使脑内酪氨酸羟化酶活力降低,提示垂体活动可影响多巴胺脑内合成。还有,K+可能促使多巴胺合成。当高K+刺激脑组织时,多巴胺等儿茶酚胺递质的合成速度加快。酪氨酸羟化酶的活性可以被胞浆内多巴胺的浓度来调控(产物负反馈抑制),突触前膜上的多巴胺的自身受体也可以影响酪氨酸羟化酶的活性。总之,DA合成可受到酶、细胞膜、激素、离子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然而必须指出,至关重要的是TH调节。

许多药物均可抑制酪氨酸羟化酶或多巴脱羧酶,因而不同程度地减少多巴胺的合成(参阅“去甲肾上腺素”)。

表2 去甲肾上腺素与多巴胺的合成酶比较

酪氨酸羟化酶 TH 多巴脱羧酶 DDC 多巴胺β羟化酶DβH

氨基酸残基数497aa/ 501aa

524aa/ 528aa

442aa

480aa

578aa

催化底物酪氨酸多巴多巴胺

产物多巴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辅酶/辅因子O2; Fe2+; BH4 Vit

B6 Cu2+

存在部位儿茶酚胺能神经元胞浆儿茶酚胺能神经元胞浆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

囊泡

抑制剂α-methyl-p-tyrosine carbidopa Cu2+螯合剂

多巴胺- 合成递质

去甲肾上腺素

二、储存

约75%的多巴胺储存在囊泡内。多巴胺能末梢中含有储存单胺递质的特征致密中心囊泡,其形态特征与去甲肾上腺素神经末梢内的囊泡无明显差别。在纹状体中,含致密中心囊泡的膨体约占全部膨体的12%~16%。损毁黑质后,这些膨体大部分消失,提示这些囊泡为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末梢储存多巴胺的囊泡。

多巴胺囊泡有区别于去甲肾上腺素囊泡的一些特性。首先,它不含有多巴胺β羟化酶,

不能在囊泡中合成去甲肾上腺素。其次,它具有大量储存多巴胺的能力(去甲肾上腺素囊泡要求储存物的分子上含有β位羟基,多巴胺无β-羟基,不适于在去甲肾上腺素囊泡内储存)。再者,多巴胺囊泡对去甲肾上腺素也有一定摄取能力,但对L型和D型去甲肾上腺素的摄取无明显区别,而去甲肾上腺素囊泡摄取L型去甲肾上腺素的能力较强。

多巴胺的囊泡摄取也依赖于囊泡膜上跨膜的囊泡单胺转运体(vesicular monoamine transporters, VMATs,参见“去甲肾上腺素”)。该转运体为12次跨膜的长肽链,氨基端和羧基端均面向胞浆。现已克隆出两类VMAT:VMAT1含526个氨基酸残基,主要在肾上腺髓质和神经内分泌组织表达;VMAT2含515个氨基酸残基,主要在脑内表达。VMAT2的胞浆内部分有PKC和PKA的磷酸化位点,可发生磷酸化调节。

VMAT对多巴胺的摄取与去甲肾上腺素的囊泡摄取类似,为主动转运,依赖于囊泡内外的H+电化学梯度,每摄取1分子多巴胺的同时逆向转运2分子H+。影响去甲肾上腺素囊泡摄取储存的药物也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多巴胺的摄取储存,如,多巴胺的囊泡储存亦可被利血平及四苯嗪所阻止,使得多巴胺在胞浆内被单胺氧化酶降解,从而耗竭神经元内的多巴胺。

三、释放

多巴胺的释放形式也是胞裂外排。神经冲动可刺激多巴胺的释放。实验表明,刺激黑质-纹状体束可引起多巴胺释放。3H-多巴胺注入猫脑室,待其被脑组织摄取后,洗去脑室内剩余的3H-多巴胺,然后电刺激黑质或尾核,则3H-多巴胺又从脑组织释入脑脊液。如用利血平耗竭囊泡储存的多巴胺,则刺激黑质不再促使尾核内多巴胺的释放。由于尾核邻近侧脑室,它释放的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3-甲氧基-4-羟基苯乙酸(高香草酸,homovanillic acid, HV A)可通过渗透而进入脑脊液。黑质(A9)和腹侧被盖核(A10)多巴胺能神经元轴突的囊泡含量比树突多,但一般认为,多巴胺主要是从神经元的树突释放。

多巴胺的释放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与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相似,在多巴胺能神经元末梢上存在突触前的自身受体,多为D2受体,它们被释放至突触间隙的多巴胺激活后,可负反馈抑制多巴胺的释放,此效应快速而短暂,为多巴胺释放的短时性调节。这些自身受体除对递质释放的短时性调节之外,还可以直接调控酪氨酸羟化酶的活性。

多巴胺的释放还存在长时性调节。神经冲动的刺激能够增加酪氨酸羟化酶活性和多巴胺的合成,使得神经元多巴胺的浓度不易受神经元活动的影响,保持相对稳定。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中酪氨酸羟化酶的活性远大于其在蓝斑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中的活性,因此酪氨酸

羟化酶活性的调控对于多巴胺的含量影响更大。此外,神经末梢及效应器释放的前列腺素,可作用于多巴胺能神经元突触前膜的前列腺素受体,抑制多巴胺的释放,此发生过程缓慢而持久。

某些离子浓度的变化也会影响多巴胺的释放。例如,高K+或低Na+能使多巴胺释放增多(Na+浓度变化对其他单胺类递质如NE和5-HT的释放无明显影响)。某些部位多巴胺的释放还受到其他递质的调制。纹状体中,有1/3的脑啡肽能中间神经元的末梢终止于多巴胺能神经末梢,对多巴胺的释放起突触前抑制作用。脑内γ-氨基丁酸(GABA)也能抑制多巴胺的释放。苯丙胺可促进多巴胺释放(比其抑制DA重摄取的作用强),苯乙胺和利他林(ritalin)也有类似作用。

四、多巴胺的失活

(一)多巴胺失活的途径

神经末梢释放的多巴胺作用于受体发挥作用后主要有4条去路:①约1/3被突触前膜重摄取;②被突触后膜摄取;③在突触间隙内被破坏;④逸漏入血。这几条去路中,除进入突触前膜的其中一部分可被多巴胺囊泡摄取投入再循环外,其余大都在酶的作用下分解代谢,并最终经肾脏排出体外。

(二)重摄取

与去甲肾上腺素类似,多巴胺在释放入突触间隙后,大部分被突触前膜重摄取,从而及时终止其作用,实现多巴胺能突触传递的灵活性。

释放到突触间隙中的多巴胺可以由细胞膜上的多巴胺转运体(dopamine transporter, DAT)重摄取回胞浆。大鼠多巴胺转运体由619个氨基酸组成,人的多巴胺转运体为620个氨基酸组成,含12次跨膜结构域,其氨基端与羧基端都朝向胞浆,细胞外部分有2至4个糖基化(glycosylation)位点,胞内则有数个丝氨酸/苏氨酸磷酸化位点。与去甲肾上腺素转运体NET结构最为相似,氨基酸序列同源性约为66%,特异性转运多巴胺进入神经末梢。DAT缺失小鼠表现出复杂的补偿适应,为适应突触间隙较高浓度的多巴胺,其合成酶及受体的表达都有相应的变化。

多巴胺转运体对多巴胺的膜摄取作用为主动转运,每转运1分子多巴胺,同时协同转运

1分子Cl-和2分子Na+。现将多巴胺转运体、去甲肾上腺素转运体及囊泡单胺转运体这三种

转运体的特点归纳比较如下(表3)。

表3 DAT、NET及VMAT的比较

DAT

NET

V AMT 存在部位细胞膜细胞膜囊泡膜

转运递质种类 DA NE DA、NE、5-HT

转运离子种类协同转运Cl-/Na+协同转运Cl-/Na+逆向转运H+

能量来源 Na+跨膜梯度 Na+跨膜梯度H+跨膜梯度

摄取阻滞剂可卡因、安非他明、

诺米芬新等可卡因、三环类抗抑郁

剂、安非他明等

利血平、四苯嗪等

神经毒剂 6-OHDA,MPTP 6-OHDA MPTP

诺米芬新(nomifensine)是多巴胺重摄取的阻断剂,对去甲肾上腺素的重摄取阻断作用不大。可卡因(cocaine)和安非他明(amphetamine)既可被去甲肾上腺素转运体摄入也可被多巴胺转运体摄入,可以阻断多巴胺的重摄取。多巴胺转运体与可卡因的结合位点不同于其与多巴胺的结合位点,因此针对可卡因结合位点开发的药物,可以在不影响多巴胺重摄取的同时治疗可卡因成瘾。去甲丙咪嗪等三环类抗抑郁剂主要作用于NET,而对DAT几无作用。

神经毒剂6-羟基多巴胺(6-hydroxydopamine, 6-OHDA)可以被多巴胺能神经末梢和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选择性摄取,在儿茶酚胺神经元胞浆内,其氧化产物可以攻击线粒体呼吸链,使神经末梢在数天内损毁。6-OHDA必须直接通过侧脑室注射或核团注射到脑内才能在中枢发挥作用,其对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的毒性作用大于多巴胺能和肾上腺素能神经元,通过预先注射去甲肾上腺素重摄取阻断剂去甲丙咪嗪(desmethylimipramine),可以阻断6-OHDA的毒性作用。

MPTP(1-methyl-4-phenyl-1,2,3,6-tetrahydropyridine)是多巴胺能神经元特异性神经毒剂,可以选择性损毁多巴胺能神经元。在动物体内注射MPTP可形成类似帕金森病的症状。MPTP神经毒性作用的可能机制见图6。外周注射的MPTP可以穿过血脑屏障进入脑内,继而被胶质细胞内的MAO-B降解形成MPP+。MPP+是多巴胺转运体DAT的转运底物,仅能被DAT转运进入多巴胺能神经末梢,而不能被去甲肾上腺素转运体等其他转运体转运,因

此对于多巴胺能神经元选择性损伤。进入胞浆后的MPP +可以直接作用于线粒体,产生氧自由基,也可以抑制线粒体呼吸链上的氧化还原酶复合体I ,从而引起多巴胺能神经元的退变。有实验表明,MPTP 对多巴胺转运体缺失小鼠无神经毒性作用,而在转运体含量丰富的黑质等区域,多巴胺神经元对MPTP 的敏感性最强。

(三)酶解失活

与去甲肾上腺素的失活相似,多巴胺的最终失活也是通过酶的降解代谢(图7)。

神经系统中多巴胺的降解代谢酶也为单胺氧化酶(monoamine oxidase, MAO )和儿茶酚

胺氧位甲基移位酶(catechol-O-methyl transferase, COMT )。多巴胺降解代谢的过程主要包括两方面:1,氨基修饰。多巴胺可通过MAO 氧化脱氨基(deamination )变成醛基,醛基进一步氧化变成酸或还原变成醇。2,儿茶酚胺侧链修饰。一是通过COMT 氧位甲基化(O -methylation );二是氧位与硫酸或醛基葡萄醛酸结合形成复合物。

图7 多巴胺降解代谢过程。 一般认为,中枢COMT 位于细胞外,催化儿茶酚胺的氧位甲基化。其抑制剂pyragallol

毒性很强,难于临床应用。近来也开发出了一些其他的抑制剂,如entacapone 和tolcapone ,它们主要被用于帕金森病的治疗中,可以抑制多巴胺氧位甲基化。

前已述及,单胺氧化酶有两种亚型,多巴胺更易被MAO-B 降解。MAO-B 的抑制剂

selegiline 在帕金森病的治疗中有一定作用。由于脑内MAO 位于线粒体外膜,只对神经末梢胞浆内的多巴胺去氨基化,因此阻止多巴胺的摄取可促使多巴胺去氨基产物如

DOPAC MAO

Deamination

O

(3,4-dihydroxy-phenylacetic acid)的含量显著下降。重摄取回到神经末梢的多巴胺经去氨基化后形成DOPAC,该化合物可进一步被COMT氧位甲基化修饰,最终生成高香草酸(homovanillic acid, HV A)。释放到突触间隙的多巴胺如未被重摄取回神经元,可首先被COMT降解,形成3-methoxytyramine。脑内多巴胺的去氨基化产物DOPAC的含量多于氧位甲基化的产物3-methoxytyramine。

(四)多巴胺酶解失活的特点

1,与去甲肾上腺素相比,代谢产物不同。虽然多巴胺降解代谢的过程及催化酶都与去甲肾上腺素的相似,但两者的代谢产物不同。在中枢,多巴胺的代谢产物以HV A为主;去甲肾上腺素的则以3-甲氧基-4-羟基苯乙二醇(MHPG)为主。在外周,多巴胺的代谢产物主要是3,4-双羟苯乙酸(DOPAC)为主,HV A很少;去甲肾上腺素的代谢产物则主要是3-甲氧基4-羟基苯乙醇酸(VMA)。

2,在神经组织与非神经组织中代谢顺序不同。在神经元内,多巴胺先与胞浆内线粒体膜上的MAO相遇,被氧化脱氨生成DOPAC,然后被COMT催化,在3-氧位甲基化而生成HV A;在非神经组织,多巴胺一般先经COMT作用,再经MAO催化脱氨。

3,神经元内外所含代谢产物不同。通常情况下,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多巴胺能神经元内存在的主要是DOPAC,神经元外则主要是HV A。因而,DOPAC的含量变化可作为多巴胺能神经元活动的生化指标。体外联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器(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electrochemical detector,HPLC-ED)或用脉冲伏安法(pulse voltammetry)测定脑内DOPAC的含量变化,可动态观察脑功能变化与生化活动的关系。

五、更新率

脑内多巴胺的更新率较去甲肾上腺素快,用α-甲基酪氨酸抑制酪氨酸羟化酶后,大鼠脑内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含量均减少,但其半衰期(T1/2)不同,前者为2h左右,后者则延长约1倍;多巴胺含量在给药1天后可恢复,而去甲肾上腺素则需4天才能恢复。不同脑区多巴胺的更新率也不同,如尾核的为7.4 μg/g/h,伏隔核的则为2-6 μg/g/h。

第三节 多巴胺受体

一、多巴胺受体分型及分布

Kebabian和Calne(1979年)曾根据多巴胺对腺苷酸环化酶活力的不同影响和受体识别

的特性,提出多巴胺受体有两种类型,即D1和D2。Seeman(1980年、1981年)则用放射

受体结合法,根据3H-DA、3H-spiperone和3H-氟哌啶醇等配基与多巴胺受体的不同作用特

征,提出有4种受体结合点,即D1、D2、D3和D4。其后,又有人将DA受体分为3种类型,

即D1、D2和D3(即将Seeman的D2和D3合并为D2)。80年代末,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克

隆出5种多巴胺受体(dopamine receptors),它们是D1(D1A)、D2、D3、D4和D5(D1B),

结合它们的药理特性,可归纳为D1和D2二大受体家族:D1受体家族(D1-like receptor family)

由D1和D5受体组成;D2受体家族(D2-like receptor family)由D2、D3和D4受体组成(表

4)。其中,根据氨基酸序列的多少,D2受体又分为长型(D2L)和短型(D2S)二种(图9),

D2L比D2S多29个氨基酸。

表4 多巴胺受体亚型

D1受体家族D2受体家族

D1(D1A)D5(D1B)D2S / D2L D3D4

克隆年份 1990

1991

1988 1990

1991

氨基酸残基数446(大鼠)

446(人)

475(大鼠)

477(人)

415/444(大鼠)

415/443(人)

446(大鼠)

400(人)

385(大鼠)

387(人)

内含子数目无无 6 5 3 与多巴胺亲和力μM级次μM级次μM级 nM级次μM级

分布纹状体、大脑皮

层、伏隔核、嗅

结节

海马、下丘脑

纹状体、嗅结节、

伏隔核、黑质、

腹侧被盖核

伏隔核、海马、

下丘脑、黑质、

腹侧被盖核

中脑、杏仁核

偶联G蛋白 Gs G

i/o 效应 AC

↑,cAMP ↑ AC

↓,cAMP ↓

激动剂SKF82958*

SKF81297*

SKF38393 Bromocriptine*

Quinpirole*

7-OH-DPAT

拮抗剂SCH23390*

SKF83566

haloperidol

SCH23390

Raclopride,

Sulpiride

haloperidol

Raclopride Clozapine

* 选择性激动剂/拮抗剂

已知的多巴胺受体均为G蛋白偶联受体,具有该受体的基本特征,为7次跨膜的多肽链,氨基端在细胞外,羧基端在细胞内。D1受体家族与Gs蛋白偶联,激活腺苷酸环化酶

(adenylate cyclase, AC),而D2受体家族与Gi蛋白偶联,抑制腺苷酸环化酶。两类受体在二级结构上也有细微的差异:D1受体家族羧基端较长,第3胞内环较小;而D2受体家族羧基端较短,第3胞内环较大。在跨膜区域内,D1及D2家族内部各成员间具有较高的序列同源性,配基的结合位点也位于跨膜区内,如在第五个跨膜区内有两个丝氨酸残基,与识别多巴胺的两个羟基基团有关。与G-蛋白偶联的区域在胞内靠近跨膜的部分,但第三胞内环在多巴胺受体与G-蛋白偶联中不起主要作用,这与其它G-蛋白偶联的受体不同。另外,DA 受体每一类型都在N-末端有一些糖基化位点;在细胞内部分,有一些数目、位置各不相同的磷酸化位点。

在大鼠中枢神经系统中,多巴胺受体的数量依次为D1> D2> D3> D5> D4。D1和D2受体在纹状体、伏隔核、嗅结节都有密集的分布,但纹状体中D1受体为D2受体的4倍。纹状体的GABA能神经元、脑啡肽能神经元和胆碱能神经元接受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投射,D1受体多数分布在GABA能神经元,而D2受体分布在其余二种神经元。D5受体在脑内的分布较局限,主要见于海马、丘脑束旁核及外侧乳头体。D3 受体主要分布在中脑边缘多巴胺能神经元支配的结构中,以伏隔核中含量最多。D4受体主要分布于额叶皮质,杏仁,中脑和延髓,纹状体含量较少。

二、多巴胺受体的作用原理及功能

D1受体家族兴奋后,G S被激活,从而催化ATP形成cAMP,激活cAMP依赖性蛋白激酶(PKA),催化蛋白质磷酸化,进而改变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调节递质合成酶的活力或导致其他效应。磷酸二酯酶和蛋白磷酸酶I则可分别使cAMP分解和已经磷酸化的蛋白质去磷酸,从而终止多巴胺的效应。

在多巴胺神经元的靶细胞中有一种D1受体的信号分子——DARPP-32。该蛋白由202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为32,000。PKA使DARPP-32分子中的34位苏氨酸(Thr34)磷酸化,P-Thr34-DARPP-32可以特异性抑制蛋白磷酸酶1(PP-1)的活性。蛋白磷酸酶1可以使PKA 激活的下游信号蛋白去磷酸化,因此可以阻断D1受体激活后产生的生理效应。而磷酸化的DARPP-32对蛋白磷酸酶I活性的抑制则可以使D1受体激活后的生理效应更持久,从而增强D1受体的生理效应,放大D1受体的作用。(图9)。DARPP-32还可以被其他激酶磷酸化,CDK5可使其在Thr75磷酸化,P-Thr75-DARPP-32反过来抑制PKA,从而阻断D1受体激活后的生理效应。因此,DARPP-32是体内调节D1受体功能的重要因子,也可能参与多巴胺

和其它递质(非以cAMP为第二信使者)之间的功能整合。近年证明D1受体激活也可以增加IP3代谢和细胞内Ca2+动员。DARPP-32在脑内的分布与D1受体平行。

D2受体激活后,通过与Gi/o偶联,抑制苷酸环化酶的活性,减少cAMP生成,并可激活K+通道(如G蛋白偶联的内向整流K+通道),使K+外流,K+电导增加,引起细胞膜超极化,并限制电压依赖的Ca2+内流。D2受体激活还可以直接抑制电压门控Ca2+通道。同时,D2受体还通过Gi蛋白介导抑制细胞膜上磷脂酶C(PLC)对PIP2的水解,减少IP3和DAG 的生成。D3受体可能偶联Gi或Go,在体外不同细胞表达的D3受体有不同的信号传导系统。D4受体作用的信使系统尚不清楚。

多巴胺受体在突触的前后膜都有表达。突触前多巴胺自身受体(autoreceptors)主要是D2受体与D3受体,主要介导对神经元电活动、多巴胺合成和释放的负反馈调节(参阅“去甲肾上腺素”)。位于神经末梢的D2受体激活后可以抑制突触前多巴胺的释放,其机制可能是通过Gi/o蛋白使突触前膜钙离子通道关闭,减少钙离子内流,从而抑制递质释放。黑质和中脑腹侧被盖区(VTA)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突触前D2受体激活,还可以减少多巴胺的合成,推测可能由于Gi蛋白介导使突触前cAMP浓度降低,PKA对酪氨酸羟化酶磷酸化减少,造成酶活性降低以致多巴胺的合成减少。位于胞体、树突的多巴胺自身受体激动则能够抑制神经元放电。在伏隔核和VTA,D3受体也可以作为自身受体负反馈调节多巴胺的合成和释放,抑制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电活动。多巴胺自身受体对多巴胺或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的敏感性比突触后受体大6~10倍,因此,低剂量激动剂优先激动自身受体,增大剂量时可同时激动突触后受体。内源性多巴胺可以激活自身受体到何种程度尚不清楚,但多巴胺激动剂可以抑制神经元放电,多巴胺拮抗剂则可以加强多巴胺神经元的放电,提示自身受体的激活可能具有神经毒性。D2受体也可以在突触前作为异源受体,调节其它递质(如GABA、谷氨酸、乙酰胆碱)的释放,如D2受体激动剂LY 141865和RU 24926分别抑制由K+或电刺激引起的乙酰胆碱释放;在下丘脑,多巴胺可抑制自发的或K+引起的β-内啡肽释放;在新纹状体,D2受体激动剂RU 24926和LY 141865可增强胆囊收缩素(CCK)的释放。

突触后多巴胺受体主要介导对行为、运动和精神活动的调节。在突触后,D1和D2受体参与运动的调节,垂体D2受体激动抑制催乳素释放,延髓呕吐中枢化学感受器的D2受体兴奋可以致呕吐。精神分裂症患者D1功能减退,而D2功能亢进,所以D2受体是抗精神病药物的作用靶受体,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在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中有一定作用。D3受体激活抑制运动,减少可卡因和VTA自我刺激的奖赏效应,非典型的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clozapine)与D3受体亲和力很高,由于D3受体较少分布在基底节,所以clozapine兴奋D3受体后引起

锥体外系的副反应低,有望成为治疗药物成瘾或精神病的靶受体。D 4受体也与精神活动有关,尤其在精神分裂症发病中起重要作用。D 5受体在丘脑束旁核有明显表达,而束旁核的主要作用就是调制疼痛信号,因此该受体可能.参与丘脑对疼痛信号的处理。

尽管D 1和D 2受体在生化活动的机制中具有显著差异,在不同的部位发挥各自的作用,

甚至相反的作用,但在整体效应中却表现出协同作用。因此,在某一功能活动中,同时激活D 1和D 2家族受体可能产生协同效应。正如肢体的伸肌和屈肌那样,就单独而言,各自的功能相反,但从整体来说它们共同作用的结果却使肌体屈伸自如。

三、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和拮抗剂

表4已列出了部分多巴胺受体的选择性激动剂(agonist )和拮抗剂(antagonist ),现将

迄今已知的与多巴胺受体作用的代表性药物列表如下(表5)。这些药物为研究多巴胺受体及其功能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其中有些已成为卓有成效的临床药物。

表5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与拮抗剂

D1受体家族 D2受体家族

D1 D5 D2 D3 D4

拮抗剂

(+)-Butaclamol +++ ++ +++ ND ++ Clorpromazine + + +++ ++ ++ Clozapine + + + + ++ Eticlopride _ _ ++++ ND +++ Haloperidol + + ++++ ++ +++ Nafadotride ND ND +++ ++++ +/- Nemonapride ND ND ++++ ++++ ++++ Raclopride - ND +++ +++ +/- SCH-23390 ++++ ++++ +/- +/- +/- (-)-Sulpiride - - ++ ++ ++ Spiperone + +/- ++++ +++ ++++

激动剂

Apomorphine +/- + +++ ++ +++ Bromocriptine + + +++ +++ + Dopamine +/- + + ++ ++ Fenoldopam +++ +++ ++ ND + 7-OH-DPAT +/- ND ++ +++ +/- Quinpirole - ND +/- ++ ++ SKF-38393 +++ ++++ + +/- +/- ++++,K i < 0.5 nM; +++, 0.5 nM < K i < 5 nM, ++, 5 nM < K i < 50 nM

+, 50 nM < K i < 500 nM, +/-, 500 nM < K i < 5 μM, -, K i > 5 μM

ND, 未检测

引自MISSALE C, NASH SR, ROBINSON SW, JABER M, and CARON MG. Dopamine receptors: from structure to function. Physiological review, V ol 78 (1): 189-225, 1998.

第四节多巴胺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功能

一、对中枢神经系统电活动的影响

DA虽可因作用部位不同而导致CNS中神经元的电活动出现兴奋与抑制两种相反的效应。用微电极记录单位自发放电活动,可见黑质致密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放电有一定规律,其时程较长(>2ms),幅度较大,可出现串放电(3~7个)。静脉注射DA受体激动剂如去水吗啡(10~50ng )可明显减弱或停止这种自发放电活动,DA受体拮抗剂则可拮抗此抑制效应,并具有量效关系,提示激活DA受体可抑制多巴胺能神经元本身的电活动。另有微电泳实验表明,尾核内给予DA可使60%~90%的神经元放电减少;在ACh诱发尾核神经元增强的背景下,微电泳DA也能使放电转为抑制,说明DA对尾核神经元也主要起抑制作用。有的作者则观察到,电刺激猫的黑质可引起壳核神经元峰电位发放增加,微电泳DA给予也可使壳核77%的神经元出现类似反应,这提示DA对壳核神经元主要起兴奋效应。

二、调节躯体运动

DA是锥体系统中的重要递质,大量实验从不同角度证实,DA与躯体运动功能有密切关系。促进DA活动导致运动功能增强,一侧DA活性增强引起不对称运动,削弱多巴胺能神经元活动使运动功能降低。中枢多巴胺能系统(特别是黑质-纹状体束)在躯体运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递质释放可能是一切行为反应的基本条件。该系统兴奋可引起好奇、探究、觅食、运动增多等反应;该系统抑制则出现运动减少等反应;该系统损毁则失去一切行为反应,呈现木僵状态,甚至不食不饮,乃至死亡。

但是,DA并非锥体系中调节躯体运动的唯一递质,它与ACh的功能平衡才能维持机体的正常活动。此外,NE也参与调节躯体运动。有人认为,在运动调控中,CNS中DA的作用是调节肌紧张,使肌体作好运动的准备,并在大脑皮质的信号触发下“启动”某一动作,而NE则是在DA的基础上发动机体进行一系列的动作。

三、参与精神情绪活动

目前认为,中脑-大脑皮质、中脑-边缘叶的多巴胺能通路积极参与精神和情绪活动,其功能的失平衡可能导致某些精神性疾患。

四、调节垂体内分泌功能

下丘脑-垂体的多巴胺能通路通过D2受体的活动调节垂体内分泌功能,如抑制催乳素分泌、增加抗利尿激素和生长激素的释放等。

五、在痛和镇痛中的作用

第五节多巴胺和疾病

一、多巴胺与运动性疾病

(一)帕金森病:患者的多巴胺能系统受损,投射至纹状体的黑质神经元及其纤维的变性,可导致其他一系列递质功能的紊乱。增强CNS中DA功能是本病的主要治疗原则。

(二)亨廷顿舞蹈病:患者的大脑皮质和新纹状体明显萎缩,其中最显著的病理变化为额叶皮质和尾核神经元的变性,壳核也常有明显病变。纹状体神经元变性,患者而纹状体、黑质和伏核等部位的DA和NE 含量则明显增加。DA受体拮抗剂(酚噻嗪类)或耗竭CA 的药物(利血平和四苯嗪)对此病可产生一定疗效。

(三)迟发性运动障碍:大量运用神经精神药物过程中常出现的并发症,主要发生在长期大量应用DA受体拮抗剂(如酚噻嗪类和三氟拉嗪)及其他有关药物的病人中,老年人居多。发病机制主要是纹状体DA受体超敏,导致DA与ACh功能的失平衡。

二、多巴胺与精神分裂症

三、多巴胺与成瘾

思考题:

1.损毁大鼠黑质神经元主要影响哪种递质在中枢内的含量?

2.试比较去甲肾上腺素与多巴胺生物合成过程的异同。

3.试比较去甲肾上腺素转运体与多巴胺转运体的异同。

4.为什么说酪氨酸羟化酶是多巴胺生物合成中的限速因子?

5.哪些因素可以影响多巴胺的合成速度?

6.多巴胺的释放受到哪些因素的调节?

7.利血平如何影响多巴胺的储存?

8.为增强多巴胺的递质传递,可以有哪些药物作用环节?

9.MPTP为什么可以成为帕金森病动物模型的造模工具药?

10.多巴胺受体众多,哪种受体是其自身受体?自身受体激活后,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活动

有什么影响?

多巴胺的用法用量修订稿

多巴胺的用法用量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关于多巴胺的用量 多巴胺的使用剂量要视你的使用目的而定。它是正性心血管活性药,alpha-受体、beta受体及多巴胺受体兴奋作用兼有,其产生效果如何完全取决于当时所用的剂量和滴速。 1。小剂量多巴胺(1~5 ug/kg/min),仅是单纯beta受体及多巴胺受体兴奋作用,主要作用在于:扩张周围血管,加强心肌收缩,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其作用结果是,心排血量增加,尿量得以增加,血压轻度改善。 2。中剂量多巴胺(5~15 ug/kg/min)是alpha-和beta-受体兴奋作用兼有,心肌收缩作用加强,外周血管收缩作用明显,血压得以升高,但尿量不见明显增加。(已经未见血管扩张作用)。 3。大剂量多巴胺(20 ug/kg/min)只有alpha-受体兴奋作用,如同间羟胺一样,主要作用只是外周血管收缩,血压得以明显增高,但外周血管阻力也同时显着增高,肾脏血流无增加,尿量未能改善,甚至减少,或无尿。 在我工作中的实际运用中,对于心衰的病人,比较喜欢用小剂量的多巴胺、多巴酚丁胺、速尿等药物配伍使用,但对于低血压休克的病人,常联用间羟胺通过微量泵控制适当滴速。 1:在血容量不足的情况下建议先补充有效血容量,再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2:单纯使用多巴胺来维持血压,效果较为缓慢,而且临床中该药使心率增快明显,故大部分情况可连用间羟胺,我们常用多巴胺200mg+间羟胺100mg+NS 20ml泵入来升压,效果不错。 3:若是感染性休克造成的顽固性低血压,若单独使用多巴胺效果不好,可连用去甲肾上腺素。 4:若心排出量不足,可使用小中剂量的多巴胺连用多巴酚丁胺。 5:关于小剂量多巴胺的"肾脏血流灌注改善"讲法,目前认为不能保护肾功能和减少死亡率,故已不主张应用。

多巴胺及多巴酚丁胺区别

中文名称:盐酸多巴酚丁胺注射液 英文名称:Dobutamine Hydrochloride Injection 英文又名:Injectio Dobutamini Hydrochloridi 药品介绍 本品为无色的澄明液体. 药理作用: 本品为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主要兴奋β1肾上腺素受体,有轻微的α作用,大剂量时有β2的血管扩张作用,对心肌有正性肌力和较弱的正性频率作用,能激活腺苷环化酶,使ATP转化为c-AMP,促进钙离子进入心脏细胞膜,从而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排血量,降低肺毛细血管楔压.本品可与硝普普钠等血管扩张药联合使用. 本品静脉注入1-2分钟内起效,如缓慢滴注可延长到10分钟,一般静注后10分钟作用达高峰,t1/2约为2分钟,一般静注后10分钟作用达高峰.T1/2约为2分钟. 适应症 用于治疗各种不同原因引起的心肌收缩力衰弱的心衰,如冠心病引起的急性心肌梗塞泵衰竭,扩张型心肌病,风湿性瓣膜病引起的心衰,心脏直视手术后所致的低排血量综合征以及难治性心力衰竭等. 注意事项 不良反应: 可有心悸、恶心、头痛、胸痛、气短等.剂量较大时偶有收缩压增加或心率增快. 注意事项: 1.梗阻型肥厚性心肌病患者禁用. 2.本品不能与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药联合使用. 3.对房颤伴有室率增快患者,需先用洋地黄,再用本品治疗. 4.滴速超过每分钟每公斤体重10μg时,可能出现血管扩张,血压下降. 5.本品在使用期间要持续观察心率、血压、心电图,根据病情调节合适剂量. 6.本品不得与碳酸氢钠等碱性药物混合使用. 用法用量 成人常用量:静脉滴注取本品,加入5%葡萄糖或0.9%氯化钠注射液中稀释后滴注,每分钟每公斤体重2.5-10μg.htt p://https://www.doczj.com/doc/ad4693496.html,:8088/datalib/2003/Leechdom/DL/DL-64456/ 多巴胺的药理作用特点和临床适应症是什么? [关键词] 多巴胺药理作用临床适应症 健康网讯:多巴胺(Dopamine)是去甲肾上腺素生物合成的前体.临床应用的多巴胺为人工合成品.多巴胺对α、β受体均有激动作用,同时还能激动多巴胺受体. 药理作用: (1)小剂量的多巴胺:即用量2-5微克/(公斤·分).主要是通过激动多巴胺受体起作用.多巴胺受体除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外,还存在于肾、肠系膜、脑和冠状血管.外源性多巴胺不能透过血脑屏障.多巴胺受体被激动的结果是使血管扩张,肾血流量增加尤其明显,肾小球滤过率增加,从而产生强大的利尿作用,并使尿钠增加.小剂量的多巴胺还能使总血管外周阻力降低,血压下降. (2)中等剂量的多巴胺:即用量6-10微克/(公斤·分).可直接兴奋心脏的民受体,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对心率影响不明显;能扩张冠状动脉;还能作用于交感神经末梢,使之释放去甲肾上腺素.

多巴胺用法

盐酸多巴胺的用法(20mg/2ml) 昨晚抢救一名12岁车碾压伤小男孩,骨盆骨折,休克。术后独自在办公室思考1个小时,对多巴胺小结如下: G=病人体重(kg)V=每小时所需泵入的ml,A=μg/kg.min,是系数 准备50ml注射器,将G×3(mg)的多巴胺稀释成50ml,那么V=A,就是说如果你现在需要泵入5μg/kg.min的多巴胺,那么你把泵调到V=5ml/h就可以了。计算如下: 注射器里每ml含多巴胺量N= G×3×1000μg÷50ml= G×3×20μg/ml, 你每小时多巴胺的用量=A μg/kg.min×Gkg×60min=A×G×60μg 那么微泵的速度Vml/h)= A×G×60μg/ G×3×20μg/ml=A(ml),非常方便,可根据实际情况A=1---50μg/kg.min,那么V可以调节到1—50ml/h 可以看出,3是一个计算所得与设定一致的系数 希望对所有朋友有所帮助,谢谢! 我有一个问题想请问楼主,那就是 如果一个病人是50kg的话,那么按公式计算配药浓度就是3mg/ml,我们用的多巴胺规格是20mg/2ml的,那么是不是要抽够7支半(150mg)呢?那不是很麻烦?或者只需要抽3支(60mg)稀释到20ml也可以了? 其实ug/kg/min和ml/h都是与3有关系,因为我之前算瑞芬太尼也发现是这样的,假设一个病人为akg,术中要求维持的瑞芬太尼为b ug/kg/min,此时我们瑞芬太尼的速度=3*a*b ml/h (瑞芬太尼的浓度为20ug/ml) 任何药物都可以这样配的,系数不一定是3,只要是3的倍数就行,比如0.6,走5ml/h,就是1ug/kg/min 这种计算方法是好多前辈以前就发现的了,如果怕配50毫升用量太大的话,可以配成20毫升,系数是公斤体重乘以1.2 我个人觉得其实就直接算也很简单的! 假设患者50KG,要用5ug/kg.min的速度泵入,那么一个小时泵入的多巴胺的量就是50kg x 5 x 60 =15mg,那么你只需要把15mg的多巴胺按照你注射针管的容量配好以后,按照针管型号设计速度就可以了啊!比如把15mg多巴胺加盐水配成20ml,那么微量泵设定成20ml/h速度就可以了啊! 瑞芬太尼计算同理:0.1-0.3ug/kg.min。kgx1.2x(0.1,0.2,0.3)=ml 1.0mg稀释到20ml 体重*60再除以配药浓度=1mg/kg.min,适用于各种药,当然为了计算方便浓度尽量是1mg/ml,0.5,之类的好算,如体重56KG,配多巴胺一支20mg稀释到20ml,即1mg/ml,56*60=3360所以3.36ml/h=1ug/kg.min,当然如果有TCI泵就更方便了,直接设定把浓度输上,单位ug/kg.min直接就可以显示了。其实这是正向算法,用多少配多少,避免药物的浪费,

多巴胺的用法用量

关于多巴胺的用量 多巴胺的使用剂量要视你的使用目的而定。它是正性心血管活性药,alpha-受体、beta受体及多巴胺受体兴奋作用兼有,其产生效果如何完全取决于当时所用的剂量和滴速。 1。小剂量多巴胺(1~5 ug/kg/min),仅是单纯beta受体及多巴胺受体兴奋作用,主要作用在于:扩张周围血管,加强心肌收缩,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其作用结果是,心排血量增加,尿量得以增加,血压轻度改善。 2。中剂量多巴胺(5~15 ug/kg/min)是alpha-和beta-受体兴奋作用兼有,心肌收缩作用加强,外周血管收缩作用明显,血压得以升高,但尿量不见明显增加。(已经未见血管扩张作用)。 3。大剂量多巴胺(20 ug/kg/min)只有alpha-受体兴奋作用,如同间羟胺一样,主要作用只是外周血管收缩,血压得以明显增高,但外周血管阻力也同时显著增高,肾脏血流无增加,尿量未能改善,甚至减少,或无尿。 在我工作中的实际运用中,对于心衰的病人,比较喜欢用小剂量的多巴胺、多巴酚丁胺、速尿等药物配伍使用,但对于低血压休克的病人,常联用间羟胺通过微量泵控制适当滴速。 1:在血容量不足的情况下建议先补充有效血容量,再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2:单纯使用多巴胺来维持血压,效果较为缓慢,而且临床中该药使心率增快明显,故大部分情况可连用间羟胺,我们常用多巴胺200mg+间羟胺100mg+NS 20ml泵入来升压,效果不错。 3:若是感染性休克造成的顽固性低血压,若单独使用多巴胺效果不好,可连用去甲肾上腺素。 4:若心排出量不足,可使用小中剂量的多巴胺连用多巴酚丁胺。 5:关于小剂量多巴胺的"肾脏血流灌注改善"讲法,目前认为不能保护肾功能和减少死亡率,故已不主张应用。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1 / 1下载文档可编辑

多巴胺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多巴胺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摘要:多巴胺是去甲肾上腺素生物合成的前体,为中枢性递质之一,具有兴奋β 受体、α受体和多巴胺受体的作用,最为突出的作用为使肾血流量增加,肾小球 滤过率增加,促使尿量增加,尿钠排泄也增加。多巴胺临床用于各种类型的休克,尤其适用于休克伴有心收缩力减弱,肾功能不全者。使用多巴胺过程中可能出现 恶心、呕吐,对症处理即可。 关键词:多巴胺;药理作用;临床应用 多巴胺常用其盐酸盐,为白色或类白色有光泽的结晶;无臭,味微苦;露置 空气中及遇光色渐变深。在水中易溶,在无水乙醇中微溶,在氯仿或乙醚中极微 溶解[1]。用于各种类型休克,包括中毒性休克、心源性休克、出血性休克、中枢 性休克,特别对伴有肾功能不全、心排出量降低、周围血管阻力增高而已补足血 容量的患者更有意义。 1.药理作用 由于多巴胺(DA)的特殊肾脏作用,它已成为治疗伴有低心排出量和(或) 少尿型ARF危重病人的最常用药物。多巴胺是由L-多巴脱羧形成的一种儿茶酚胺,人体存在二种特殊的多巴胺受体,即 DA-1受体和DA-2受体。DA-1受体位于血管 平滑肌细胞上,其激动后可抑制近曲小管、髓袢升支粗段的Na+-K+ATP酶,通过cAMP机制引起血管扩张;DA-2受体主要位于交感神经节后胞突末端,参与抑制 醛固酮生成,降低腺苷酸环化酶活性,抑制Na+-H+交换,其激动后可抑制正肾上 腺素分泌,间接引起血管扩张[2]。多巴胺也能激动外周的α和心脏β1肾上腺素 能受体,已发现在肾脏也存在DA-1受体和DA-2受体,多巴胺能使实验动物和人 体的肾血流量(RBF)增加,还可产生利尿和利钠作用,其作用主要与肾血流动 力学改变有关,有人发现多巴胺还能使肾小球滤过率(GFR)增加,但这一反应 不甚明显,且存在物种差异,还有人证实多巴胺有直接抑制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多巴胺也能促进自由水的排泄,可能通过抑制抗利尿激素(ADH)的释放,并拮 抗ADH对集合管细胞的作用而实现。 2临床应用 多巴胺调节RBF的作用有剂量依赖性,小剂量多巴胺即0.5~1.0μg/ (kg?min)作用DA-1受体和DA-2受体,通过扩张肾内血管增加RBF;中等剂量 即2~3>g/(kg? min)则可刺激β1受体,增加心排出量,也可增加RBF,较大 剂量即5~20μg/(kg?min)则刺激α1和α2受体引起血管收缩,可能抵消刺激 多巴胺受体和β1受体产生的效应。多巴胺总的作用是支持全身动脉压,小到中 等剂量(肾用剂量)的多巴胺可维持和增加RBF和GFR。 2.1抗休克药中最常用的药物它的治疗作用为剂量依赖性,且颇为复杂,其 作用于心脏、血管的a、β受体和 DA受体及肾脏的DA1受体。在低速滴注时,如每分钟1~5μg/kg,DA主要激动β1受体;同时,也有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作用, 能增加心肌收缩力,心输出量,加快心率;并通过激动肾血管和肠系膜血管的 DA受体增加其血流量。当增加滴注速度至每分钟5~20μg/kg时,以DA激动皮 肤粘膜的a受体为主,伴有微弱的β2受体作用,故主要产生外周血管收缩,增 加外周阻力,血压上升[3]。抗休克时,一般可用大剂量,如20μg/(kg?min),这时主要产生升高血压作用;用量过大,则可产生心率加速的缺点。 2.2 DA较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脏β1受体激动增加心收缩力作用较强。由于增 加肾和肠系膜的血流量,防止由这些器官缺血所至的休克恶性发展。这一点很重

多巴胺的计算方法

1.(体重乘以3)mg加盐水配制至50ml,多少ml/h就是多少ug/kg/min.,一般5ml/h开始,以后根据 血压调速度, 例如:一般早产还有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炎,多巴胺的浓度在2至5Ug ,小剂量可以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以改善肺部微循环、降低肺微循环阻力,促进炎症吸收消散,疗效可观,还有早产机理都是一样的! 2.体重乘3等于多巴胺的量(毫克),稀释成50毫升, 以多少ml/h速度泵入就是以多少ug/的速度泵入。如:病人体重60公斤,多巴胺180mg(18ml)+32ml 生理盐水,配制成50ml,每小时以10ml的速度泵入,就是以10ug/的剂量泵入。 3.新生儿多用小剂量,一般用。比如4kg的体重。100ml GS中加入多巴胺4X6=24mg。 4.10GS%100 ml +多巴胺24mg速度h。多巴胺的浓度为,用这种方法更好的调节浓度。速度7 ml /h的 浓度就是7ug/. 5.下面是心源性的休克时的治疗! 首要措施是增加心排血量及组织的血液灌流,要分秒必争,尽可能在休克早期获得充分治疗,以免 贻误病情而发展为不可逆性休克。具体措施:(1)镇静、吸氧,保持呼吸道畅通,良好静脉通道至少2个。(2)多巴胺和硝普钠两药同一静脉匀速经输液泵输入,多巴胺用量为2~10μg·kg -1 ·min -1 ,硝普钠用量为1~6μg·kg -1 ·min -1 ,两药比例一般为2:1(多巴胺用量:硝普钠用量)或1:1,应由小剂量开始,如多巴胺按4μg·kg -1 ·min -1 及硝普钠按2μg·kg -1 ·min -1 溶于10%葡萄糖溶液中匀速滴入。在滴入过程中血压上升不满意时,应适当加大多巴胺用量,遇末梢循环改善不满意时,表现为面色仍苍白、皮肤紫绀,四肢厥冷未改善应适当加大硝普钠的用量,休克缓解后,两药应逐渐减量至~1μg·kg -1 ·min -1 左右,再观察1~2h,病情稳定可以停药。(3)快速洋地黄化,休克症状好转或休克缓解后使用地戈辛快速化量。(4)激素早期大量使用,地塞米松1~2mg/kg,甲基强的松龙10~30mg/kg。(5)限制静脉速度,禁忌扩容,匀速低张力,无异常丢失只补充生理维持液。(6)利尿剂的使用:血容量充足前提下,前负荷增加因素。(7)纠正酸中毒,心源性休克时出现的代谢性酸中毒主要是循环障碍引起,当有效循环恢复后,可自动纠正,当pH小于时,一般采用5%碳酸氢钠1~kg静注1~2次即可。(8)对症处理。 6.多巴胺的简易方法:个人所需多巴胺用量=3×体重 将多巴胺加入NS至50ml后用泵维持,如果需要A ug/kg/min,则泵的速度为A ml/h。例:一60kg的病人,需5ml/kg/min(一支多巴胺为2ml:20mg) 计算:患者所需多巴胺的支数为3×60÷20=9(支) 所需生理盐水50-2×9=32(ml),这样配成了50ml的溶液 然后用泵维持5ml/h即可

临床上多巴胺级多巴酚丁胺的应用

临床上遇到循环障碍的新生儿,常会用到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改善微循环,对于它的用量,有些文献为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均为2.5~5 μg/(kg·min)加入10%或5%葡萄糖注射液30~50 ml 静脉滴注,5滴/min(5号或4号输液针头,20滴约1 ml),或用输液泵,10%或5%葡萄糖注射液20 ml,5 ml/h;有些为多巴胺4 μg-1·kg-1·min-1,多巴酚丁胺6 μg-1·kg-1·min-1。我院用量为2 μg-1·kg-1·min-1(主任认为新生儿血管脆性差,若用量太大,会导致出血),血压偏低者逐渐加量。 不知大家所在医院对此药的用量有何不同? 以下附说明书供参考: 1.盐酸多巴胺注射液 药理毒理激动交感神经系统肾上腺素受体和位于肾、肠系膜、冠状动脉、脑动脉的多巴胺受体其效应为剂量依赖性。⑴小剂量时(每分钟按体重0、5-2ug/㎏),主要作用于多巴胺受体,使肾及肠系膜血管扩张,肾血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尿量及钠排泄量增加;⑵小到中等剂量(每分钟按体重2-10ug/㎏),能直接激动β1受体及间接促使去甲肾上腺素自储藏部位释放,对心肌产生正性应力作用,使心肌收缩力及心搏量增加,最终使心排血量增加、收缩压升高、脉压可能增大,舒张压无变化或有轻度升高,外周总阻力常无改变,冠脉血流及耗氧改善;⑶ 大剂量时(每分钟按体重大于10ug/㎏),激动α受体,导致周围血管阻力增加,肾血管收缩,肾血流量及尿量反而减少。由于心排血量及周围血管阻力增加,致使收缩压及舒张压均增高。①对心脏β1受体激动,增加心肌收缩力作用强的多;②由于增加肾和肠系膜的血流量,可防止由这些器官缺血所致的休克恶性发展。在相同的增加心肌收缩力情况下,致心律失常和增加心肌耗氧的作用较弱。总之,多巴胺对于伴有心肌收缩力减弱、尿量减少而血容量已为补足的休克患者尤为适用。 药代动力学口服无效,静脉滴入后在体内分布广泛,不易通过血-脑脊液屏障。静注5 分钟内起效,持续5-10分钟,作用时间的长短与用量不相关。在体内很快通过单胺氧化酶及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的作用,在肝、肾及血浆中降解成无活性的化合物。一次用量的25%左右,在肾上腺神经末梢代谢成去甲基肾上腺素。半衰期约为2分钟左右。经肾排泄,约8 0%在24小时内排出,尿液内以代谢物为主,极小部分为原形。 适应症适用于心肌梗死、创伤、内毒素败血症、心脏手术、肾功能衰竭、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引起的休克综合征;补充血容量后休克仍不能纠正者,尤其有少尿及周围血管阻力正常或较低的休克。由于本品可增加心排血量,也用于洋地黄和利尿剂无效的心功能不全。 用法用量成人常用量静脉注射,开始时每分钟按体重1-5ug/㎏,10分钟内以每分钟1-4ug /㎏速度递增,以达到最大疗效。慢性顽固性心力衰竭,静滴开始时,每分钟按体重0.5-2ug/㎏逐渐递增。多数病人按1-3ug/㎏/分给予即可生效。闭塞性血管病变患者,静滴开始时按1u g/㎏/分,逐增至5-10ug/㎏/分,直到20ug/㎏/分,以达到最满意效应。如危重病例,先按5u g/㎏/分滴注,然后以5-10ug/㎏/分递增至20-50ug/ ㎏/分,以达到满意效应。或本品20㎎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00-300ml中静滴,开始时按75-100ug/分滴入,以后根据血压情况,可加快速度和加大浓度,但最大剂量不超过每分钟500ug. 不良反应常见的有胸痛、呼吸困难、心悸、心律失常(尤其用大剂量)、全身软弱无力感;心跳缓慢、头痛、恶心呕吐者少见。长期应用大剂量或小剂量用于外周血管病患者,出现的反应有手足疼痛或手足发凉;外周血管长时期收缩,可能导致局部坏死或坏疽;过量时可出现血压升高,此时应停药,必要时给予α受体阻滞剂。

多巴胺使用方法

药理: 药效学 ①激动交感神经系统肾上腺素受体和位于肾、肠系膜、冠状动脉、脑动脉的多巴胺受体,效应与剂量相关;②小量时(每分钟按体重0.5~2μg/kg)主要作用于多巴胺受体,使肾及肠系膜血管扩张,肾血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尿量及钠排泄量增加;③小到中等量时(每分钟按体重2~10μg/kg),能直接激动β1受体以及间接促使去甲肾上腺素自贮藏部位释放,对心肌产生正性应力作用,使心肌收缩力及心搏出量增加,最终使心排血量加大,收缩压升高,脉压可能增大,舒张压无变化或有轻度升高,外周总阻力常无改变,冠脉血流及心肌氧耗改善;④大量时(每分钟按体重大于10μg/kg)激动α受体,导致周围血管阻力增加,肾血管收缩,肾血流量及尿量反而减少。由于心排血量及周围血管阻力增加,致使收缩压及舒张压均增高。 药动学 口服无效,静脉滴入后在体内分布广泛,不易通过血脑屏障。静注5分钟内起效,持续5~10分钟,作用时间的长短与用量不相关。在体内很快通过单胺氧化酶及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的作用,在肝、肾及血浆中降解成

无活性的化合物,一次用量的25%左右在肾上腺素神经末梢代谢成去甲肾上腺素。半衰期约为2分钟左右。经肾排泄,约80%在24小时内排出,尿液内以代谢物为主,极小部分 为原形。 适应症: 适用于心肌梗塞、创伤、内毒素败血症、心脏手术、肾功能衰竭、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引起的休克综合征;补充血容量效果不佳的休克,尤其有少尿及周围血管阻力正常或较低的休克。由于本品可增加心排血量,也用于泮地黄及利尿药 无效的心功能不全。 用法用量: 成人常用量静脉滴注,开始时每分钟按体重1-5μg/kg,10分钟内以每分钟1-4μg/kg速度递增,以达到最佳疗效。 慢性顽固性心力衰竭,静滴开始时每分钟按体重 0.5-2μg/kg,逐渐递增,多数病人给予每分钟按体重1-3μg /kg即可生效。闭塞性血管病变患者,静滴开始时每分钟按体重1μg/kg,渐增至每分钟5-10μg/kg,直到每分钟20μg/kg,以达到最满意效应。如危重病例,先以每分钟按体重5μg/kg滴注,然后以每分钟5-10μg/kg递增至 20-50μg/kg,以达到满意效应。

常用抢救药物的计算方法和剂量表

常用抢救药物的计算方法和剂量表 血管活性药物是临床科室最常用的药物之一。这些药物是否应用得当,直接影响到病人治疗效果以及病情的转归。 一般静脉点滴法难以保证用药量的准确、恒定。用药量不够达不到治疗目 的,用药剂量过大而造成严重后果,不能使治疗量化,无法准确判定病人对于心血管活性药物的反应如何,不能得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临床应用血管活性药物,除掌握其临床药理、作用外,保证治疗过程中用药量的精确恒定十分重要。 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在医学方面的应用,使血管活性药物的量化应用成为可能,至今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在重症监护病房的应用更是常规。 “量化”的含义 心血管活性药物的量化应用就是给治疗规定下一个比较固定的模式和有 一个精确的用药量的概念。一般以g /kg ? min来计算 用微量滴注泵和微量推注泵,依据用量,调整好每小时输注的毫升数,持续静脉泵入。 药物的剂量计算和配制,将药物加入盐水中,得到不同浓度的药液。计算量化数(卩g/kg.min)是多少“ ml/h ” 药物的剂量计算和配制 要使口g/kg.min = ml/h 配制方法: ㈠将kg x 3的药物剂量(mg)稀释为50ml,贝5 g/kg.min = ml/h 药物剂量改为kg x 6贝U 1ml/h=2卩g/kg.min 药物剂量改为kg x 1.5贝U 1ml/h=0.5卩g/kg.min ㈡如果要将药物稀释为30ml,且口g/kg.min = ml/h 药物剂量改为kg x 1.8 则1ml/h=1卩g/kg.min ㈢如果要将药物稀释为20ml,且口g/kg.min = ml/h 药物剂量改为kg x 1.2 则1ml/h=1卩g/kg.min 以此类推,有时在判断需要短时间的用药时,即可才有将药物稀释为 30ml,甚至20ml,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有了这样的精确量的基础,才能充分体现血管活性药物的量效关系,得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限制治疗时的液体量。根据病情变化,精确调整用药量。根据病人用药量的增减, 了解判断病情变化。多巴胺 多巴胺可以兴奋多巴胺受体、B受体和a受体。多巴胺对不同受体兴奋的 程度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 小剂量(v 5^g /kg ? mi n)时,以兴奋多巴胺受体为主,产生肾脏、肠系膜血管,冠状动脉、脑血管等内脏血管扩张作用,肾血流量增加、尿量增加。 多巴胺的常用剂量 在5?lO^g /kg ? min,多为B受体兴奋作用,使心肌收缩力加强,心排血量增加,收缩压升高,心率加快。常用于治疗各种休克、低血压。 用量〉lO^g /kg ?min,兴奋a受体为主,使外周血管及内脏血管的收缩,血压升高。一般情况下,如果多巴胺的用量已经达到或超过2O^g /kg ? min而升血压的作用不佳时, 应及时加用第二种正性肌力药物。 中剂量通过正性肌力作用,用于心力衰竭、低心排量综合征。小剂量用于少尿、早期急性肾功能衰竭

多巴胺应如何使用之欧阳歌谷创作

多巴胺应如何使用?剂量如何把 握?(丁香园) 欧阳歌谷(2021.02.01) 1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急性血液动力学障碍所致全身性微循环功能障碍, 是各种原因所致休克的共同特点。而重要器官的微循环障碍的程度决定细胞损伤的程度, 进而影响预后。小剂量多巴胺激动多巴胺受体, 而使肾、脑、肠等重要器官的血管扩张, 使有限的血流重新分配, 首先保证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而中等剂量的多巴胺兴奋心脏B1 受体使心输出量有所增加。故在休克早期中小剂量的多巴胺对机体是有利的。对心源性休克尤为适宜。如能与A受体激动剂合用增强皮肤、粘膜、骨骼肌等非重要器官的血管收缩则疗效更佳。2在慢性充血性心衰中的应用多巴胺能激活心肌细胞膜上的B1 受体, 通过G 蛋白的偶联, 激活腺苷酸环化酶, 催化A TP 生成cAM P。c AM P 使L 型钙通道的钙内流增加, 细胞内钙水平增加, 而有正性肌力作用。主要适用于慢性充血性心衰急性恶化时及对一线药物(利尿剂、洋地黄、血管扩张剂) 治疗无效时。宜用中等剂量多巴胺。临床应用仅有短期血液动力学效应, 长期应用缺乏持续血液动力学效应。3在急性肾功能衰竭(A cute renal failue,ARF) 中的应用ARF 约70% 以上与急性有效血容量不足所致的肾缺血有关。即使是肾毒性ARF 亦有继发的肾素2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增强, 导致入球动脉强烈收缩而使肾血流量减

少。小剂量多20mg, 注射速尿100mg, 1~2?d巴胺激动肾血管的多巴胺受体, 扩张肾血管, 使肾脏的血液灌流量增加, 故可用于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一般与利尿剂合用效果更好。有报道以1~3Lg?kg·m in 的速率静滴多巴胺, 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11 例, 结果治愈8 例。另有报道以多巴胺20mg, 酚妥拉明20mg 加入5% 葡萄糖200m l, 15~30 drop?m in 静滴, 速尿80mg 2~3?d 静滴, 治疗甘露醇所致急性肾功能衰竭12 例, 其中8 例未经透析治疗者中5 例肾功能恢复。笔者体会多巴胺治疗ARF 早期应用效果较好。4用于顽固性腹水的治疗有人报道 5% 葡萄糖200m l 加6% 低分子右旋糖酐100m l、多巴胺40mg 静滴, 合用少量弱利尿剂治疗顽固性肝硬化腹水13 例, 结果腹水消退明显, 且肝功能好转, 无电解质紊乱。另有报道用多巴胺20~ 60mg、速尿40~ 240mg 腹腔内注射, 从小剂量开始, 根据利尿反应逐渐增加剂量, 每48~ 72 小时一次, 共治疗肝硬化、肝癌合并腹水患者67 例, 结果腹水消失率达92. 6%。5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MODS) 中的应用目前认为大多数MODS 的发病机制中都有微血管收缩、脏器及组织的低血流量灌注、微循环摄取和(或) 利用氧受损等因素参与.小剂量多巴胺扩张内脏血管, 增加脏器的灌流量, 而用于MODS 的治疗。另有学者认为感染性休克患者外周阻力的持续低下是导致MODS 的根源。而大剂量的多巴胺激动A受体使外周阻力增加, 对阻断高排低阻型休克向MODS 发展应该是有益的。有人在治疗各种原因所引起的多器官功能障碍中, 在补液输血维持中心静脉压0. 78~ 0. 98kPa 后应用多巴胺5Lg?kg ·m in 静滴以改善心功能, 随后视病情

多巴胺使用及剂量图文稿

多巴胺使用及剂量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多巴胺使用及剂量1 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急性血液动力学障碍所致全身性微循环功能障碍,是各种原因所致休克的共同特点。而重要器官的微循环障碍的程度决定细胞损伤的程度,进而影响预后。小剂量多巴胺激动多巴胺受体,而使肾、脑、肠等重要器官的血管扩张,使有限的血流重新分配,首先保证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而中等剂量的多巴胺兴奋心脏B1受体使心输出量有所增加。故在休克早期中小剂量的多巴胺对机体是有利的。对心源性休克尤为适宜。如能与A受体激动剂合用增强皮肤、粘膜、骨骼肌等非重要器官的血管收缩则疗效更佳。2 在慢性充血性心衰中的应用多巴胺能激活心肌细胞膜上的B1受体,通过G蛋白的偶联,激活腺苷酸环化酶,催化ATP生成cAMP。cAMP使L型钙通道的钙内流增加,细胞内钙水平增加,而有正性肌力作用。主要适用于慢性充血性心衰急性恶化时及对一线药物(利尿剂、洋地黄、血管扩张剂)治疗无效时。宜用中等剂量多巴胺。临床应用仅有短期血液动力学效应,长期应用缺乏持续血液动力学效应。3 在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renalfailue,ARF)中的应用ARF约70%以上与急性有效血容量不足所致的肾缺血有关。即使是肾毒性ARF亦有继发的肾素2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增强,导致入球动脉强烈收缩而使肾血流量减少。小剂量多20mg,注射速尿100mg,1~2d巴胺激动肾血管的多巴胺受体,扩张肾血管,使肾脏的血液灌流量增加,故可用于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一般与利尿剂合用效果更好。有报道以1~3Lgkg·min的速率静滴多巴胺,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11例,结果治愈8例。另有报道以多巴胺20mg,酚妥拉明20mg加入5%葡萄糖200ml,15~ 30dropmin静滴,速尿80mg2~3d静滴,治疗甘露醇所致急性肾功能衰竭12例,其中8例未经透析治疗者中5例肾功能恢复。笔者体会多巴胺治疗ARF早期应用效果较好。4用于顽固性腹水的治疗有人报道5%葡萄糖200ml加6%低分子右旋糖酐100ml、多巴胺40mg 静滴,合用少量弱利尿剂治疗顽固性肝硬化腹水13例,结果腹水消退明显,且肝功能好转,无电解质紊乱。另有报道用多巴胺20~60mg、速尿40~240mg腹腔内注射,从小剂量开始,

2020年多巴胺的用法用量多巴胺的用法及用量l多巴胺用量(精选干货)

多巴胺的用法用量多巴胺的用法及用量l多巴胺用量 关于多巴胺的用量 多巴胺的使用剂量要视你的使用目的而定。它是正性心血管活性药,alpha-受体、beta受体及多巴胺受体兴奋作用兼有,其产生效果如何完全取决于当时所用的剂量和滴速。1。小剂量多巴胺(1~5 ug/kg/min),仅是单纯beta受体及多巴胺受体兴奋作用,主要作用在于:扩张周围血管,加强心肌收缩,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其作用结果是,心排血量增加,尿量得以增加,血压轻度改善。...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2.中剂量多巴胺(5~15ug/kg/min)是alpha—和beta-受体兴奋作用兼有,心肌收缩作用加强,外周血管收缩作用明显,血压得以升高,但尿量不见明显增加。(已经未见血管扩张作用)。...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3。大剂量多巴胺(20 ug/kg/min)只有alpha-受体兴奋作用,如同间羟胺一样,主要作用只是外周血管收缩,血压得以明显增高,但外周血管阻力也同时显著增高,肾脏血流无增加,尿量未能改善,甚至减少,或无尿....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在我工作中的实际运用中,对于心衰的病人,比较喜欢用小剂量的多巴胺、多巴酚丁胺、速尿等药物配伍使用,但对于低血压休克的病人,常联用间羟胺通过微量泵控制适当滴速。...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1:在血容量不足的情况下建议先补充有效血容量,再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2:单纯使用多巴胺来维持血压,效果较为缓慢,而且临床中该药使心率增快明显,故大部分情况可连用间羟胺,我们常用多巴胺200mg+间羟胺100mg+NS 20ml泵入来升压,效果不错。...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抢救药物的计算方法和剂量表

常用抢救药物的计算方法和剂量表 硝酸甘油 50mg + NS 40ml 0.6ml/h (10ug/min) 硝普钠 50mg + NS 50ml 0.6ml/h (10ug/min) 多巴胺200mg + NS 30ml 4ml/h (5ug/kg/min) 多巴酚丁胺 200mg + NS 30ml 4ml/h (5ug/kg/min) 去甲肾上腺素 50mg + NS 25 mL 1.5ml/h (0.5ug/kg/min) 胰岛素50u +NS 50ml 5ml/h (0.1u/kg/h kg=50) 阿端(哌库溴铵)0.08mg-0.1mg/kg 4mg-5mg 肾功能不全不超过0.04mg/kg 2mg 仙林(维库溴铵) 70-100ug/kg 3.5-5mg/h (kg=50) 咪唑安定 15mg + NS 15 ml 2ml/h (2mg/h) 施他宁3mg + NS 50ml 4.1ml/h (250ug/h) 吗啡 10mg + NS 9ml 可达龙(胺碘酮)首剂150 mg + NS 20 ml 维持300 mg + NS 44ml 小于等于 6 ml (35mg/h) 异丙酚首剂40mg 维持40mg/h 尼莫同起始2小时1mg/h (>70kg) 或0.5mg/h(<50kg)

可耐受者2小时后2mg/h 氨茶碱起始250mg+ NS 40ml (30min内) 维持500mg+NS 50ml (5ml/h) 利尿合剂5%葡萄糖250ml +多巴胺20mg+立其丁5-10mg+速尿80mg 仙林(维库溴铵)首剂 0.08—0.1mg/kg 补充 0.03---0.05mg/kg 地高辛首剂1—1.5mg/d 维持量0.25—0.5mg/d 多巴酚丁胺20-40mg+100mlGS(40---120mg/d) 2.5—10ug/kg/min 利多卡因首剂50mg iv 无效100mg /5-10min (<=500—800mg) 维持400mg +GS 500ml (<=1000—1500mg/d) 胺碘酮首剂5-10mg/kg iv 维持300mg ivgtt <=30min 去甲肾上腺素首剂2mg/次 8—12ug/min 维持2---4ug/min 阿拉明0.015—0.1g + NS 500ml ( 0.2---0.4mg/min) 常用药物输注计算 药名微泵药物浓度配制数字显示输入剂量常用剂量(mg/50ml) (ml/h)

多巴胺的使用

2010.11.27午 突然又有点小狠自己明明记录了多巴胺的使用咋就又不记得了呢 下载再看看了唉 盐酸多巴胺是去甲肾上腺素的前体,刺激多巴胺受体、β1受体和α肾上腺素能受体,其作用呈剂量依赖关系。多巴胺还能刺激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小剂量多巴胺(1~2μg/kp/min)刺 激多巴胺受体,使脑、肾和肠系膜血管扩张,而静脉张力增加(由于α肾上腺素能刺激作用)。尿量可有增加,但心率血压常无变化。于2~10μg/kg/min剂量范围,多巴胺刺激β1受体和α受体。刺激β1受体使心输出量增加,并部分对抗α受体兴奋所致的血管收缩作用,结果使心输出量增加而外周血管阻力仅有轻度度增加。当剂量超过2.5μg/k/min时,多巴胺产生静脉张力和中心静脉压的显著增高。在剂量超过10μg/k/min时,多巴胺主要表现α肾上腺素能 作用,使肾、肠系膜和外周动静脉血管收缩,体循环和肺循环阻力显著增高,前负荷进一步增高。剂量大于20p/kg/mln时,其血流动力学作用与去甲肾上腺素相仿。 如同所有的血管活性药物一样,患者对多巴胺的反应可有很大不同。必须根据血流动力学 效应来调整用药。多巴胺增加心肌作功而不代偿性增加冠脉血流量,氧供和氧需的不平衡可导 致心肌缺血。 临床上,多巴胺适用于伴有显著血流动力学异常陶低血压(收缩压<90mmHg伴组织灌制不足、少尿或神志改变=。所用剂量应以能使重要脏器得到足够血流灌注的最小剂量为度。血 管阻力增高、肺淤血或心脏前负荷增高是多巴胺的相对禁忌证。此时只能用小剂量(1~2μg/ k/min)以增加肾血流。 多巴胺通常仅用于伴有症状的心动过缓导致的低血压或自主循环恢复后的低血压。当维持 血压所需的多巴胺剂量大于20μg/k/min时,应加用去甲肾上腺素。Gonzalez等研究9例院 外心脏骤停者对逐步增大的肾上腺素静脉内注射剂量(1,3和5mg)的升压反应,同时给或不给多巴胺(15μg/kg/min)。结果发现,单用肾上腺素对收缩压和舒张压产生显著的(P< 0.05)剂量依赖性升压作用。同时给予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并不产生升压作用的相加。 在复苏后,可能需要给予大剂量多巴胺造成暂时性高血压以增加脑血流灌注。此时要注意 其α肾上腺素能作用可使肺动脉压力增高,从而诱发或加重肺淤血(即使在较小剂量给药时)。扩血管药(如硝酸甘油或稍普钠)可以对抗多巴胺所致的动静脉阻力增高,因此,可合用以降 低前负荷,改善心输出量。多巴胺和稍普钠合用的血流动力学作用类似多巴酚丁胺。 多巴胺起始剂量为1~5μg/kg/min,逐渐增加输液速度直至血压、尿量和其它重要脏器的血流灌注得到改善。推荐的最终剂量范围5~20 μg/kg/min。为减少不良反应,宜采用能 产生满意的血流动力学效果的最小给药速率。多巴胺应通过输液泵给药,以保证精确的给药速率。对于冠心病或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应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以保证多巴胺的合适使用。 停用多巴胺时,应逐渐停药,以免产生急性低血压反应。 多巴胺增快心率,可诱发或加重室上性或室性心律失常。而且,即使小剂量多巴胺也会加

多巴胺的计算办法

精心整理 1. (体重乘以3)mg 加盐水配制至50ml ,多少ml/h 就是多少ug/kg/min.,一般5ml/h 开始,以后根据血压调速度, 例如:一般早产还有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炎,多巴胺的浓度在2至5Ug,小剂量可以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以改善肺部微循环、降低肺微循环阻力,促进炎症吸收消散,疗效可观,还有早产机理都是一样的! 2. 体重乘3等于多巴胺的量(毫克),稀释成50毫升, 以多少ml/h 速度泵入就是以多少ug/kg.min 的速度泵入。如:病人体重60公斤,多巴胺180mg (18ml )+32ml 生理盐水,配制成50ml,每小时以10ml 的速度泵入,就是以10ug/kg.min 的剂量泵入。 3. 。 4. 5. 道至少210μ g ·kg-1:硝普钠用量)或·min-1溶于10%(3地塞米松7)可自动纠正,当 6. 例:一这个方法是ICU 的老师教的,大家可以验证的。 证明:设病人体重为M,按上述方法将泵维持在Aml/h 则每小时所用量为3M/50×A(mg), 按单位换算后为(3M/50×A ×1000)÷M ÷60=A(ug/kg/min) 6.100ml==50ml ==40ml ==30ml ==20ml ==10ml 6mg 3mg2.4mg1.8mg1.2mg0.6mg 例如:体重3kg , 1.加5%GS50ml ,(50ml ×6mg ÷100ml=3mg),多巴胺3mg ×3kg=9mg, 需求3ug/kg/min 泵入速度,则需走16h,(50ml ÷3ug /kg/min) 3ml/h==3ug/kg/min 需求5ug/kg/min 泵入速度,则需走10h ,(50ml ÷5ug /kg/min)5ml/h ==5ug/kg/min

多巴胺应如何使用

多巴胺应如何使用?剂量如何把握?(丁香园) 1 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 急性血液动力学障碍所致全身性微循环功能障碍, 是各种原因所致休克的共同特点。而重要器官的微循环障碍的程度决定细胞损伤的程度, 进而影响预后。小剂量多巴胺激动多巴胺受体, 而使肾、脑、肠等重要器官的血管扩张, 使有限的血流重新分配, 首先保证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而中等剂量的多巴胺兴奋心脏 B1 受体使心输出量有所增加。故在休克早期中小剂量的多巴胺对机体是有利的。对心源性休克尤为适宜。如能与A受体激动剂合用增强皮肤、粘膜、骨骼肌等非重要器官的血管收缩则疗效更佳。 2 在慢性充血性心衰中的应用 多巴胺能激活心肌细胞膜上的B1 受体, 通过G 蛋白的偶联, 激活腺苷酸环化酶, 催化A TP 生成cAM P。c AM P 使L 型钙通道的钙内流增加, 细胞内钙水平增加, 而有正性肌力作用。主要适用于慢性充血性心衰急性恶化时及对一线药物(利尿剂、洋地黄、血管扩张剂) 治疗无效时。宜用中等剂量多巴胺。临床应用仅有短期血液动力学效应, 长期应用缺乏持续血液动力学效应。 3 在急性肾功能衰竭(A cute renal failue,ARF) 中的应用 ARF 约70% 以上与急性有效血容量不足所致的肾缺血有关。即使是肾毒性ARF 亦有继发的肾素2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增强, 导致入球动脉强烈收缩而使肾血流量减少。小剂量多20mg, 注射速尿100mg, 1~ 2?d巴胺激动肾血管的多巴胺受体, 扩张肾血管, 使肾脏的血液灌流量增加, 故可用于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一般与利尿剂合用效果更好。有报道以1~ 3Lg?kg〃m in 的速率静滴多巴胺, 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11 例, 结果治愈8 例。另有报道以多巴胺20mg, 酚妥拉明20mg 加入5% 葡萄糖200m l, 15~ 30 drop?m in 静滴, 速尿80mg 2~ 3?d 静滴, 治疗甘露醇所致急性肾功能衰竭12 例, 其中8 例未经透析治疗者中5 例肾功能恢复。笔者体会多巴胺治疗ARF 早期应用效果较好。 4用于顽固性腹水的治疗 有人报道 5% 葡萄糖200m l 加6% 低分子右旋糖酐100m l、多巴胺40mg 静滴, 合用少量弱利尿剂治疗顽固性肝硬化腹水13 例, 结果腹水消退明显, 且肝功能好转, 无电解质紊乱。另有报道用多巴胺20~ 60mg、速尿40~ 240mg 腹腔内注射, 从小剂量开始, 根据利尿反应逐渐增加剂量, 每48~ 72 小时一次, 共治疗肝硬化、肝癌合并腹水患者67 例, 结果腹水消失率达92. 6%。 5 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MODS) 中的应用 目前认为大多数MODS 的发病机制中都有微血管收缩、脏器及组织的低血流量灌注、微循环摄取和(或) 利用氧受损等因素参与.小剂量多巴胺扩张内脏血管, 增加脏器的灌流量, 而用于MODS 的治疗。另有学者认为感染性休克患者外周阻力的持续低下是导致MODS 的根源。而大剂量的多巴胺激动A受体使外周阻力增加, 对阻断高排低阻型休克向MODS 发展应该是有益的。有人在治疗各种原因所引起的多器官功能障碍中, 在补液输血维持中心静脉压0. 78~ 0. 98kPa 后应用多巴胺5Lg?kg 〃m in 静滴以改善心功能, 随后视病情逐渐增加至20Lg?kg〃m in 以提高外周阻力。结果两个脏器功能障碍的病死率为26% , 三个脏器功能障碍的病死率为60. 3% , 较一般治疗明显下降。 6 用于难治性支气管哮喘的治疗 有报道以20~ 80Lg?m in 的速度静滴多巴胺10~ 20mg,1? d , 治疗用激素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