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程标准植物与植物生理植保

课程标准植物与植物生理植保

课程标准植物与植物生理植保
课程标准植物与植物生理植保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

《植物与植物生理》课程标准

一、制定依据

本标准依据植物保护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的要求而制订,用于指导植物与植物生理课程理论与实践课程建设和课程教学。

二、适用对象

本标准适用于高职高专植物保护专业的学生,也可适用于种子生产与经营、园林园艺技术、都市园艺、作物生产技术专业的学生。

三、课程性质

本课程为植物保护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

四、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作物栽培、育种、遗传、种苗繁育、生物技术等专业技术的预备课程,为植物保护专业学生今后从事植物保护类职业岗位必须具备植物形态结构、生长发育、分类及生理过程等相关知识和识别、判断生长发育情况等方面的技能,以便分析植物生理现象,解决生产中的问题,以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五、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植物的细胞、组织、器官的形态特征和功能。

2.掌握植物营养器官(根、茎、叶)的一般生理功能、形态类型及内部解剖构造及生活环境对其形态结构的影响。

3. 掌握植物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的组成、形态功能等知识,具备植物花、果实、种子的形态描述与鉴定能力,熟悉开花、传粉与受精等理论知识在生产中实际应用的目的。

4.了解植物分类的方法、分类单位及命名法则,掌握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主要科的基本特征和识别要点,掌握植物标本的采集、压制、蜡叶标本的鉴定与制作方法。

5.了解水在植物生活中的重要性,了解根系吸水的原理,蒸腾作用在植物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掌握作物需水规律及合理灌溉的生理指标。

6.了解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矿质元素,植物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原理和吸收过程,掌握矿质元素的运输途径,作物需肥的基本规律、合理施肥的生理指标及施肥原理、合理施肥技术等。

7.了解叶绿体结构及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颜色和各色素的利用,掌握光合作用的概念、反应过程、影响因素等相关知识。

8.了解呼吸作用的概念、强度、类型、意义及场所,掌握呼吸作用对调节和控制植物的生长发育、抗病免疫和农产品贮藏加工、改善品质所具有的实践意义。

9.了解植物激素的发现、在植物体内的分布于运输,掌握植物激素、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主要生理效应及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技术及注意事项。

10.了解植物生长、分化、发育的概念,掌握种子休眠的原因、生产中打破与延迟种子休眠的方法,种子萌发的过程及影响种子萌发的因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理论分析及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的目的。

11.掌握春化作用、光周期现象对植物成花的影响特点及实践应用如植物的品种繁育、异地引种、控制花期、调节营养生长于生殖生长措施等。

12.理解和掌握植物花的形成与开放、授粉与受精、胚与胚乳的发育、果实与种子的生长和成熟等一系列过程的知识。

13.明确各逆境如低温、干旱、盐分过多、病害微生物及环境污染对植物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

1.能够熟练使用显微镜,并能够观察植物器官的特征。

2.能够识别常见蔬菜、花卉、果树等植物的科属归类,并能够说出其主要科属特征。

3.能够正确掌握作物的需水、需肥规律,达到合理灌溉、合理施肥的目的。

4.能够利用光合作用的理论指导农业生产。

5.能够在农业生产中正确预测造成植物进行无氧呼吸的条件和调整栽培措施的目的。

6.能够熟练应用农业生产上常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7.能够采取相应措施调节植物营养生长和植物生殖生长。

8.能够利用植物成花理论指导生产实际。

9.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在生产实践中采取适当的措施减少植物受害和提高植物抵抗不良环境条件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

1.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严谨的科学态度、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

2.分析、观察自然现象的能力,科学探索、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3.在课程实践中,能够探索和分析植物生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自然现象,探索规律性的认识。

4.团队协作共事能力,对“三农”有初步认识。

六、课程设计

(一)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市场需求为前提,以就业岗位为目标,进行课程规划设计,确定课程内容、组织实施教学、探索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创新,建立理论与实践紧密相联的综合考核体系,与企业深化合作,共同开发适合我院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改革的校企共建精品课程,这是本课程的主要特色。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采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理论课堂与实训场所相结合,实现了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融学习于工作之中,使学生成为实践者、探索者、创造者、合作者、快乐者;2、实行“双证制”培养模式,该课程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及培训,可直接考取各种职业资格证书(花卉工、蔬菜工、绿化工等)。

理论课程内容体系实行知识模块教学。划分为植物学、植物分类、植物生理三个主要模块。

实践教学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和基本方法为重点,以反复训练为途径,强化实验、实训教学环节;实验技能以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训练为主,整合为植物学实验、植物生理实验两个模块。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突出教学过程的“职业性、开放性、实践性”,将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中,根据不同专业需求和实训学时要求,可以自由选择组合各技能中不同层次、不同的实训项目组织教学内容。

(二)课程总体设计

(根据《2007年度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推荐预审标准(试行)》

的指导意见,校内生产性实训界定为:高职院校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独自或与政府、行业及企业联合,在校内建设具有生产功能的实训基地,通过生产产品、研发技术、服务社会等生产性过程,实现经济效益,并在生产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的一种实践性教学模式。)

(三)项目具体设计

备注:教学方式:学做一体、产学一体、理实一体、理论、理论+实践、实践教学等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体验学习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参观教学法、自主学习法等

项目设计表2

备注:教学方式:学做一体、产学一体、理实一体、理论、理论+实践、实践教学等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体验学习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参观教学法、自主学习法等

项目设计表3

植物营养分子生物学基础教学大纲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植物营养分子生物学基础》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植物营养分子生物学基础 课程编 号 ARGE4208 英文名称 Molecular biology for plant nutrition 课程类 型 专业选修课 总学时36 其中:理论学 时36 实验学 时 实践学 时 学分 2 预修课 程生物化学,植物营养学 适用对 象 农业资源与环境 专业 课程简介(200字左 右) 《植物营养分子生物学基础》课程内容(1)讲解植物分子生物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2)讲解植物分子生物学领域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技术,其中包括植物转基因所需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3)介绍植物分子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植物养分吸收利用机理研究的应用,包括其必要性、研究现状以及取得的研究成果。目的是为学生进一步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深入研究植物养分吸收利用机理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植物分子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了解植物分子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与手段,为学生进一步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深入研究植物养分吸收利用机理打下坚实基础。 三、学时分配 教学课时分配

章节章节内容讲课实验实践合计绪论一、引言 二、植物分子生物学与植物营养分 子生物学简史 三、植物营养分子生物学基础课程 内容及特点 四、植物营养分子生物学展望 2 2 第一章基础分子生物学知识 第一节植物基因组的特点及多 样性 (2学时) 2 2 第二节 DNA的复制、转录、修复 和重组(6学时) 一、染色体与DNA的结构 二、DNA的复制 三、DNA的重组 四、RNA的转录 五、启动子与转录起始 六、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mRNA的 特征比较 七、终止与终止子 八、内含子的剪接、编辑及化学 修饰 6 6 第三节蛋白质的生物合成(4学 时) 一、mRNA及遗传密码---三联子 二、tRNA 三、核糖体 四、蛋白质的合成 五、蛋白质的运转 4 4 第四节基因表达的调控(4学 时) 一、原核基因表达调控 二、真核细胞的基因结构 三、顺式作用元件与基因调控 四、反式作用因子对转录调控 五、其他水平的基因调控 4 4 第二章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第一节重组DNA技术发展史上的 重大事件 第二节 DNA操作技术 第三节基因克隆的主要载体系统 第四节基因的分离与鉴定 第五节植物组培及转基因技术。 8 8

植物生理学教学计划

09园艺专业《植物与植物生理学》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与要求 本课程教学的总体目标和要求是:了解植物生理学概念的基本内涵及其所研究的主要内容;了解植物体内的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的基本情况和过程及这些代谢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掌握植物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理解外界条件对植物生长发育进程的影响;了解植物逆境种类及其对植物的危害,理解植物抗逆性的生理基础,掌握提高植物抗逆性的原理、途径和方法;理解植物生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研究植物生命活动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提高理论联系实际、掌握解决生产实践中的实际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为现代农业、林业、园艺及资源植物的开发和利用服务。由于植物生理学涉及植物生命活动过程的各个方面,学时少,内容多,在教学上力求深入浅出,突出重点,及时反映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及植物生理学研究的新进展。在重视植物生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同时,加强学生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科学素质的培养。 教学重点及难点 本课程教学重点是从不同层次上认识生命活动规律。微观上要认识植物体内进行的物质代谢、能量转换及信息传递过程;宏观上要认识植物生长、发育规律及植物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在于植物体内所进行的各种物质代谢、能量转换及信息传递规律,并以此来解释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 所教班级的情况分析: 09级旅游管理(2)班级总人数51人,本班级共开设专业三个,包括旅游管理、烹饪、园林艺术。园艺专业的学生共10人,男生4人,女生6人。学生的入学成绩较低,基础较差,但学习兴趣有望可以大大提高。 教法设想和措施: 1、由于植物生理学涉及植物生命活动过程的各个方面,学时少,内容多,在教学上力求深 入浅出,突出重点,及时反映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及植物生理学研究的新进展。在重视植物生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同时,加强学生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科学素质的培养。

植物生理学实验课程

《植物生理学实验》课程大纲 一、课程概述 课程名称(中文):植物生理学实验 (英文):Plant Physiology Experiments 课程编号:18241054 课程学分:0.8 课程总学时:24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前修课程:植物学、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 二、课程内容简介 植物生理学是农林院校各相关专业的重要学科基础课,是学习相关后续课程的必要前提,也是进行农业科学研究和指导农业生产的重要手段和依据。本实验课程紧密结合理论课学习内容,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植物生理学的实验技术、基本原理以及研究过程对了解植物生理学的基本理论是非常重要的。本大纲体现了植物生理学最实用的技术方法。实验内容上和农业生产实践相结合,加强学生服务三农的能力。实验手段和方法上,注重传统、经典技术理论与现代新兴技术的结合,提高学生对新技术、新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三、实验目标与要求 植物生理学实验的基本目标旨在培养各专业、各层次学生有关植物生理学方面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技能,包括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工作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的建立。开设植物生理学实验课程,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植物生理学基本原理、基础知识的理解,而且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提高科研能力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要求学生实验前必须预习实验指导和有关理论,明确实验目的、原理、预期结果,操作关键步骤及注意事项;实验时要严肃认真专心操作,注意观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和结果;及时将实验结果如实记录下来;实验结束后,根据实验结果进行科学分析,完成实验报告。 四、学时分配 植物生理学实验课学时分配 实验项目名称学时实验类别备注 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3学时验证性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及定量测定3学时验证性 植物的溶液培养及缺素症状观察3学时验证性 植物呼吸强度的测定3学时设计性 红外CO2分析仪法测定植物呼吸速率3学时设计性选修 植物生长物质生理效应的测定3学时验证性 植物种子生活力的快速测定3学时验证性

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历年研究生考试真题

200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人学统一考试 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 植物生理学 一、单项选择题:1一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元素缺乏时,导致植物幼叶首先出现病症的元素是 A.N B.P. C.Ca D.K 2.能诱导果实发生呼吸跃变的植物激素是 A.ABA B.IAA C.ETH D.CTK 3.植物一生的生长进程中,其生长速率的变化规律是 A.快一慢一快 B.快一慢 C.慢一快一慢 D.慢一快4.植物细胞中质子泵利用ATP水解释放的能量,逆电化学势梯度跨膜转运H+,这一过程称为 A.初级主动运输 B.次级主动运输 C.同向共运输 D.反向共运输5.植物叶片中进行亚硝酸还原的主要部位是 A.线粒体 B.细胞基质 C.液泡 D.叶绿体 6.高等植物光系统Ⅱ的作用中心色素分子是 A.P680 B.P700 C.A0 D.Pheo 7.植物光呼吸过程中,氧气吸收发生的部位是 A.线粒体和叶绿体 B.线粒体和过氧化物酶体 C.叶绿体和乙醛酸循环体 D.叶绿体和过氧化物酶体 8.类胡萝卜素对可见光的吸收范围是 A.680~700nm B.600~680 nm C.500~600 nm D.400~500nm 9.1mol NADH + H+经交替氧化途径将电子传给氧气时,可形成A.4molATP B.3molATP C.2.molATP D.1molATP 10.若某一植物组织呼吸作用释放C02摩尔数和吸收O2摩尔数的比值小于1,则该组织在此阶段的呼吸底物主要是 A.脂肪B.淀粉C.有机酸D.葡萄糖

11.某植物制造100g干物质消耗了75kg水,其蒸腾系数为 A.750 B.75 C.7.5 D.0.75 12.下列蛋白质中,属于植物细胞壁结构蛋白的是 A.钙调蛋白B.伸展蛋白C.G蛋白D.扩张蛋白 13.在植物的光周期诱导过程中,随着暗期的延长 A.Pr含量降低,有利于LDP开花 B.Pfr含量降低,有利于SDP开花C.Pfr含量降低,有利于LDP开花D.Pr含量降低,有利于SDP开花 14.根据花形态建成基因调控的“ABC模型”,控制花器官中雄蕊形成的是A.A组基因B.A组和B组基因 C.B组和C组基因D.C组基因15.未完成后熟的种子在低温层积过程中,ABA和GA含量的变化为 A.ABA升高,GA降低 B.ABA降低,GA升高 C.ABA和GA均降低 D.ABA和GA均升高 二、简答题:16—18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6.把一发生初始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放入纯水中,细胞的体积、水势、渗透势、压力势如何变化? 17.简述生长素的主要生理作用。 18.简述韧皮部同化物运输的压力流动学说。 三、实验题:19小题,10分。 19.将A、B两种植物分别放置在密闭的光照生长箱中,定期抽取生长箱中的气体样品,分析其中的C02含量。以C02含量对光照时间作图,得到下列曲线图。据图回答: (1)分析图中曲线变化的原因。 (2)推测两种植物的光合碳同化途径。 (3)请用另一种实验方法验证你的推测。

植物钾离子通道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植物钾离子通道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闵水珠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浙江杭州,310029) 摘 要:钾离子通道是植物钾离子吸收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年来,已从多种植物或同种植物的不同组织器官 中分离到多种钾离子通道基因,包括内向整流型钾离子通道基因( 如OsAKT1,DKT1,Ktrrl ,KIl l ,KZM1,ZMK2 等) 和外向整流型钾离子通道基因(如CORK ,PTOR K ,STOR K 等) 。文章分别从结构、功能以及相关基因等三 方面综述了关于植物钾离子通道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并对应用生物工程技术改良植物的钾营养性状进 行了讨论。 关键词:钾离子通道;结构;基因 中图分类号:Q945;Q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004 —1 524(2005)03—01 63—07 T he progress on the m olecular biology of t h e K channels in plants M G Shui— zhu ( Co/e ge o f Li fe Science , 慨 Un ive rsity ,Ha.~ hou 310029 ,China ) A bstract :Tif s review summar i zed recent progresses on molecular biology of K channels in plants ,including structure and their elevant genes in specialty.The latter is d i v i ded into inward-rectifying K channel(K in) genes(OsAKT 1,DKT1, KFrl ,KDC1,KZM1,ZMK2,etc.) and o utward-~ tifyin g K channel(K out) gene s (C O R K ,FIDR K ,STOR K ,etc.) .The possibilit y of impr o v i n g potassium nutr i tion of pla n t by bioengineerin g is also d i scussed in this paper. K ey words :K channel;structure ;gene 离子通道(ion channe1) 是跨膜蛋白,每个蛋 白分子能以高达l08个/秒的速度进行离子的被 动跨膜运输,离子在跨膜电化学势梯度的作用下 进行的运输,不需要加入任何的自由能。一般来 讲,离子通道具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离子通道 是门控的,即离子通道的活性由通道开或关两种 构象所调节,并通过开关应答相应的信号。根据 门控机制,离子通道可分为电压门控、配体门控、

生理学教案

第四部分教案 赣南医学院医学生理学教研室教案 第一章绪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内环境、稳态的概念;体液调节、负反馈的概念。机体的内环境以及生理功能的调节,正、负反馈的概念。 2.熟悉:生理学研究对象、任务。生理功能的控制系统。反射弧五个基本环节;反馈控制系统。反射概念、反射弧五个基本环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3.了解: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机体的内环境。生理功能的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体内的控制系统:非自动控制系统、反馈控制系统、前馈控制系统。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机体的内环境 2.生理功能的调节 3.反馈控制系统难点:1.反馈控制系统 2.前馈控制系统 三、教学方法设计: 1. 介绍反射的要领,回顾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的五个组成部分及反射的种类,结合实例讲授神经调节的特点 2. 介绍体液调节的概念和神经-体液调节概念并联系实际分析其调节特点。 3. 从人体功能调节具有自动控制的特征入手,分析人体内的控制部分和受控部分,然后分别以排尿反射和血压的调节为例着重介绍正反馈和负反馈的概念及其特点。

4. 对全章内容进行简要小结。 四、教具和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及投影仪 五、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 第一节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一、生理学的概念及任务 1、什么是生理学? 生理学(Physiology)是生物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生物机体功能(function)的科学。包括细菌生理学、植物生理学、动物生理学、人体生理学等。 生理学是一门实验性的科学。一切生理学的理论都来自实验。 3.生命活动的基本表现 蛋白质和核酸是一切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生命活动至少包括以下三种基本活动。 ⑴新陈代谢(Metabolism) ⑵生物体对外界环境变化的反应及兴奋性 具有对刺激产生生物电反应的能力称为兴奋性(excitability)。 凡能引起某种组织产生兴奋的最弱(最小)刺激强度称阈刺激(threshold stimulation)。 阈刺激的倒数(1/threshold stimulation)可以作为测定兴奋性高低的指标。 ⑶生殖(Reproduction) 生物体能产生与自己相类似的个体称为生殖。一个单细胞经过分裂成为两个子代细胞,就是生殖。因此,生殖也是生命活动的基本表现之一。 二、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 (一)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 在这个水平上进行研究的对象是细胞和构成细胞的分子,这方面的知识称为细胞生理学(cell physiology)或普通生理学(general physiology)。 (二) 器官和系统水平的研究 要了解一个器官或系统的功能,它在机体中所起的作用,它的功能活动的内在机制,以及各种因素对它活动的影响,这都需要从器官和系统的水平上送行现察和研究。 (三) 整体水平的研究 从整体水平上的研究,就是以完整的机体为研究对象,观察和分析在各种生理条件下不同的器官、系统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协调的规律。 上述三个水平的研究,它们相互间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互相补充的。要阐明某一生理功能的机制,一般需要对细胞和分子、器官和系统,以及整体三个水平的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和综合,得出比较全面的结论。 近年来随着物理、化学、数学、电子计算机等的发展,应用这些科学成果,研究生理功能活动,发展出很多新兴的研究领域,如数学模型、系统分析、计算机模拟等等。相信随着各学科领域的发展,对生理学的研究会越来越深入。 第二节机体的内环境

612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中科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内容 1.蛋白质化学 考试内容 ●蛋白质的化学组成,20种氨基酸的简写符号 ●氨基酸的理化性质及化学反应 ●蛋白质分子的结构(一级、二级、高级结构的概念及形式) ●蛋白质一级结构测定的一般步骤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及分离纯化和纯度鉴定的方法 ●蛋白质的变性作用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考试要求 ●了解氨基酸、肽的分类 ●掌握氨基酸与蛋白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了解蛋白质一级结构的测定方法(目前关于蛋白质一级结构测定的新方法和新思路很多,而教科书和教学中 涉及的可能不够广泛,建议只让学生了解即可) ●理解氨基酸的通式与结构 ●理解蛋白质二级和三级结构的类型及特点,四级结构的概念及亚基 ●掌握肽键的特点 ●掌握蛋白质的变性作用 ●掌握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2.核酸化学 考试内容 ●核酸的基本化学组成及分类 ●核苷酸的结构 ●DNA和RNA一级结构的概念和二级结构要特点;DNA的三级结构 ●RNA的分类及各类RNA的生物学功能 ●核酸的主要理化特性 ●核酸的研究方法 考试要求 ●全面了解核酸的组成、结构、结构单位以及掌握核酸的性质 ●全面了解核苷酸组成、结构、结构单位以及掌握核苷酸的性质 ●掌握DNA的二级结构模型和核酸杂交技术 ●了解microRNA的序列和结构特点(近年来针对非编码RNA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建议增加相关考核) 3. 糖类结构与功能 考试内容 ●糖的主要分类及其各自的代表 ●糖聚合物及其代表和它们的生物学功能 ●糖链和糖蛋白的生物活性 考试要求 ●掌握糖的概念及其分类 ●掌握糖类的元素组成、化学本质及生物学功用 ●理解旋光异构 ●掌握单糖、二糖、寡糖和多糖的结构和性质 ●掌握糖的鉴定原理 4. 脂质与生物膜 考试内容

植物生理学跟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科院光合作用与环境分子生理学重点实验室 植物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科院分子发育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联合学术交流会日程 会议地点:中央民族干部学院(百望山南,见附图)一号楼三层报告厅会议时间:2005年7月5日(星期二) 时间安排: 8:50 交流会开始,简单介绍交流会的安排 (每个报告20分钟,讨论交流10分钟) 8:55 中科院院士匡廷云先生讲话 9:00 ~ 10:30 学术报告1 ~ 3(报告人员和题目见附件) 10:30 休息 10:40 ~ 12:10 学术报告4 ~ 6 12:10 中餐(一层清真自助餐厅,二层自助餐厅) 14:00 ~ 16:00 学术报告7 ~ 10 16:00 休息 16:10-17:40 学术报告11 ~ 13 17:40 自由发言、点评 18:00 晚餐(一层清真自助餐厅,二层自助餐厅) 20:00 会议结束

会议地点

学术会议报告人员及报告题目 主持人:张文正(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1、9:00—9:30 毛同林(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两种拟南芥65kDa微管结合蛋白的功能分析 2、9:30—10:00 韩广业(中科院光合作用与环境分子生理学重点实验室) 光系统II放养复合物的光组装研究 3、10:00—10:30 杨春英(中科院分子发育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The VCO1 Gene May Encode a Eukaryotic MutH That Is Required for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and DNA Mismatch Repair in Arabidopsis Mitochondria 休息(10:30—10:40) 主持人:(中科院光合作用与环境分子生理学重点实验室) 4、10:40—11:10 郑文光(植物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Genetics dissection of the Jasmonate-signaled defense response in Arabidopsis 5、11:10—11:40 夏然(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ROR1 encoding a replication protein A2 is required for maintaining epigenetic gene silencing and regul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root and shoot meristems in Arabidopsis 6、11:40—12:10 王晓华(中科院光合作用与环境分子生理学重点实验室) Imaging vesicle trafficking in living pollen tube with evanescent wave microsopy 午餐(12:10—14:00) 主持人:(中科院分子发育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7、14:00—14:30 陈艳红(中科院分子发育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The AtMPTG1 Gene Is Required for Micropylar pollen tube Guidance in Arabidopsis and Encodes a Nuclear Protein

分子生物学试题整理

一、植物组织培养:狭义指对植物体组织或由植物器官培养产生的愈伤组织进行培养直至生成完整植株。广义:无菌操作分离植物体一部分(即外植体)接种到培养基,在人工条件下培养直至生成完整植株。生物技术中的一个基本技术。 MS:MS培养基是Murashige和Skoog于1962年为烟草细胞培养设计的,特点是无机盐和离子浓度较高,是较稳定的离子平衡溶液,它的硝酸盐含量高,其营养丰富,养分的数量和比例合适,不需要添加更多的有机附加物,能满足植物细胞的营养和生理需要,因而适用范围比较广,多数植物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用它作为培养基的基本培养基。 愈伤组织愈伤组织callus在离体培养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分生能力的一团不规则细胞,多在植物体切面上产生。 cDNA文库:包含细胞全部的mRNA信息的反转录所得到的cDNA的集合体。 胚状体:是指植物在离体培养条件下,非合子细胞经过胚胎发生和发育的过程形成的胚状结构,又称体细胞胚。 体细胞杂交:体细胞杂交又称体细胞融合,指将两个GT不同的体细胞融合成一个体细胞的过程。融合形成的杂种细胞,兼有两个细胞的染色体。 分子标记:是指在分子水平上DNA序列的差异所能够明确显示遗传多态性的一类遗传标记。 基因工程原称遗传工程,亦称重组DNA技术,是指采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将不同来源的基因,按照人类的愿望,在体外进行重组,然后将重组的基因导人受体细胞,使原有生物产生新的遗传特性,获得新品种,生产新产品的技术科学。 细胞培养指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细胞在体外无菌条件下的保存和生长。过程:①取材和除菌;②培养基的配制;③接种与培养。 生物反应器是适用于林木细胞规模化培养的装置。 生物技术biotechmlogy:也称生物工程,是指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其他基础学科的科学原理,采用先进的工程技术手段,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 外植体explant:从植物体上分离下来的用于离体培养的材料。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植物每一个具有完整细胞核的体细胞,都含有植物体的全部遗传信息,在适当条件下,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在能力。 再分化:脱分化的分生细胞(愈伤组织)在一定的条件下,重新分化为各种类型的细胞,并进一步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过程。 器官发生organogenesis:亦称器官形成,一般指脊椎动物个体发育中,由器官原基进而演变为器官的过程。各种器官形成的时间有早有晚,通过器官发生阶段,各种器官经过形态发生和组织分化,逐渐获得了特定的形态并执行一定的生理功能 体细胞胚胎发生:单细胞或一群细胞被诱导,不断再生非合子胚,并萌发形成完整植株的过程。 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是利用DNA在体外摄氏95°高温时变性会变成单链,低温(经常是60°C左右)时引物与单链按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结合,再调温度至DNA聚合酶最适反应温度(72°C左右),DNA聚合酶沿着磷酸到五碳糖(5'-3')的方向合成互补链。Recombinant DNA重组DNA:是指采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将不同来源的基因,按照人类的愿望,在体外进行重组,然后将重组的基因导人受体细胞,使原有生物产生新的遗传特性,获得新品种,生产新产品的技术科学。 细胞融合:两个或多个细胞相互接触后,其细胞膜发生分子重排,导致细胞合并、染色体等遗传物质重组的过程称为细胞融合。 悬浮培养:悬浮培养是细胞培养的基本方法,不仅为研究细胞的生长和分化提供了一个

植物生理学实验考试卷

2018 —2019 学年第一学期课程名称:植物生理学实验 考试类别:闭卷()开卷(√)其他()培养层次:本科()专科(√) 一、名词解释(共5题,每题3分,共计15 分) 1.渗透势 2.水势 3.生长大周期 4.植物生长调剂 5.植物激素 二、填空题(共20空,每空1分,共计20分) 1.叶片细胞水势公式:,当植物细胞水势小于外界溶液水势时,植物细胞外液浓度变。 2.植物生理实验时,在碾磨植物材料时经常会用的石英砂,其主要作用为 3.在做叶绿素提取是,在滤纸条上,两色素带间距离最大的是与,两色素带间距离最小的是与,从外向内依次为、、、。 4.可见光波长为;叶绿素吸光的红光部分和的蓝紫光部分 5.用乙醇做叶绿素提取实验时,测定叶绿素a的波长为, 叶绿素b。 12.种子生活力的快速测定法包括、、。 三、单项选择题(每空2分,共计20分) 1法测种子生命力,通过温水浸泡过的健康玉米种子,()不会染色 A 胚芽 B 胚乳 C 胚轴 D 胚根 2.五大类植物激素中最早发现的是(),促雌花是(),防止早衰保持绿色

的是(),可以使果实早熟熟的是()。 A、B、C、D、E、乙烯 3.植物筛管中运输的主要物质是() A、葡萄糖B、果糖C、麦芽糖D、蔗糖 4.抗寒性较强的植物,其膜组分中较多()。 A、蛋白质B、C、不饱和脂肪酸D、饱和脂肪酸 5.冬小麦抽穗开花必须经过() A、未春化、短日照B、未春化、长日照 C、春化、短日照D、春化、长日照 6.叶绿素不能溶液以下哪种溶液() A 乙醇 B 水 C 丙酮 D 氯仿 7.植物组织中的水分主要有自由水和束缚水两种形式存在,有同学通过实验测定某一植物的自由水和束缚水的比值比较大,可推断该植物处于() A 旺盛生长时期 B 衰退状态 C 病虫危害状态 D 干旱状态 四、简答题(共3题,每题10分,共计30分) 1.简述测定植物组渗透势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过程 2.研磨法提取叶绿素时为什么要加入少量的3?提取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3法法测定种子生活力的原理、现象? 五、实验设计(共1 题,共计15分) 根据你所学的只知识,请你设计一个实验如何证明植物具有呼吸作用。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问答题

机体是如何维持血糖平衡的(说明血糖的来源、去路及调节过程)? 血液中的葡萄糖称为血糖,机体血糖平衡是糖、脂肪、氨基酸代谢协调的结果,也是肝、肌、脂肪组织等器官代谢协调的结果(由于血糖的来源与去路保持动态平衡,血糖是组织、中枢神经、脑能量来源的主要保证)。 A.血糖来源(3分) 糖类消化吸收:食物中的糖类经消化吸收入血,这是血糖最主要的来源;肝糖原分解:短期饥饿后,肝中储存的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糖异生作用:在较长时间饥饿后,氨基酸、甘油等非糖物质在肝内异生合成葡萄糖;其他单糖转化成葡萄糖。 B.血糖去路(4分) 氧化供能:葡萄糖在组织细胞中通过有氧氧化和无氧酵解产生ATP,为细胞供给能量,此为血糖的主要去路。合成糖原:进食后,肝和肌肉等组织将葡萄糖合成糖原以储存。转化成非糖物质:可转化为甘油、脂肪酸以合成脂肪;可转化为氨基酸、合成蛋白质。转变成其他糖或糖衍生物(戊糖磷酸途径),如核糖、脱氧核糖、氨基多糖等。血糖浓度高于肾阈时可随尿排出一部分。 C.血糖的调节(2分) 胰岛素是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但胰岛素分泌受机体血糖的控制(机体血糖升高胰岛素分泌减少)。胰岛素分泌增加,糖原合酶活性提高、糖原磷酸化酶活性降低,糖原分解降低、糖原合成提高,血糖降低。否则相反(胰岛素分泌减少,糖原合酶活性降低、糖原磷酸化酶活性提高,糖原分解提高、糖原合成降低,血糖提高)。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作用是升高机体血糖。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糖原合酶活性降低、糖原磷酸化酶活性提高,糖原分解提高、糖原合成降低,血糖提高。否则相反。 老师,丙酮酸被还原为乳酸后,乳酸的去路是什么 这个问题很重要。 肌组织产生的乳酸的去向包括:大量乳酸透过肌细胞膜进入血液,在肝脏进行糖异生转变为葡萄糖。大量乳酸进入血液,在心肌中经LDH1催化生成丙酮酸氧化供能;部分乳酸在肌肉内脱氢生成丙酮酸而进入到有氧氧化供能。大量乳酸透过肌细胞膜进入血液,在肾脏异生为糖或经尿排出体外。 下面问题你能回答出来不 1说明脂肪氧化供能的过程 (1)脂肪动员:脂肪组织中的甘油三酯在HSL的作用下水解释放脂酸和甘油。 (2)脂酸氧化:经脂肪酸活化、脂酰CoA进入线粒体、β-氧化、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成H2O 和CO2并释放能量。 (3)甘油氧化:经磷酸化、脱氢、异构转变成3-磷酸甘油醛,3-磷酸甘油醛循糖氧化分解途径彻底分解生成H2O 和CO2并释放能量。 1.丙氨酸异生形成葡萄糖的过程 答:(1)丙氨酸经GPT催化生成丙酮酸。(2)丙酮酸在线粒体内经丙酮酸羧化酶催化生成草酰乙酸,后者经苹果酸脱氢酶催化生成苹果酸出线粒体,在胞液中经苹果酸脱氢酶催化生成草酰乙酸,后者在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作用下生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3)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循糖酵解途径至1,6-双磷酸果糖。1,6-双磷酸果糖经果糖双磷酸酶催化生成6-磷酸果糖,再异构成6-磷酸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在葡萄糖-6-磷酸酶作用下生成葡萄糖。

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

农学门类联考 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 植物生理学 一、单项选择题:l~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G-蛋白是一类具有重要生理调节功能的蛋白质,它在细胞信号转导中的作用是 A. 作为细胞质膜上的受体感受胞外信号 B. 经胞受体激活后完成信号的跨膜转换 C. 作为第二信号 D. 作为蛋白激酶磷酸化靶蛋白 2. 植物细胞进行无氧呼吸时 A. 总是有能量释放,但不一定有CO2释放 B. 总是有能量和CO2释放 C. 总是有能量释放,但不形成ATP D. 产生酒精或乳酸,但无能量释放 3. 以下关于植物细胞离子通道的描述,错误的是 A. 离子通道是由跨膜蛋白质构成的 B. 离子通道是由外在蛋白质构成的 C. 离子通道的运输具有一定的选择性 D. 离子通道的运输只能顺电化学势梯度进行

4. C3植物中,RuBp羧化酶催化的CO2固定反应发生的部位是 A. 叶肉细胞基质 B. 叶肉细胞叶绿体 C. 维管束鞘细胞机制 D. 维管束鞘细胞叶绿体 5. 细胞壁果胶质水解的产物主要是 A. 半乳糖醛酸 B. 葡萄糖 C. 核糖 D. 果糖 6. 叶片衰老过程中最先解体的细胞器是 A. 高尔基体 B. 内质网 C. 叶绿体 D. 线粒体 7. 某种长日植物生长在8h光期和16h暗期下,以下处理能促进其开花的是 A. 暗期中间用红光间断 B. 光期中间用黑暗间断 C. 暗期中间用逆红光间断 D. 按其中间用红光-远红光间断 8. 在其它环境条件适宜时,随环境温度升高,植物光和作用的光补偿点 A. 下降 B. 升高 C. 不变 D. 变化无规律 9. C4植物光和碳同化过程中,从叶肉细胞通过胞间连丝运输到维管束鞘细胞的C4-二羧酸是 A. 天冬氨酸或草酰乙酸 B. 草酰乙酸或苹果酸

《植物生理学》实验课教学大纲(园林专业)(20200919034443)

《植物生理学》实验课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B1014106 适用专业:园林本科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开设学期:第三学期 教学时数:12 一、编写说明 1课程简介: 植物生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它的一切结论都源于科学实验,学生通过实验,可以做到手、脑并用,无论是重新演示前人的某些结论还是利用所学的实验技术得出某些新结论,对初学者来讲,都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这种学习方式是读书、听课所绝对不能代替的,因此实验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非常重要的课程。2、地位和任务: 近年来,实验课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重视,是学好植物生理理论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随着国家教改的进行,实验课在教学中的比例也不断增加,这方面应该引起学生的重视。 通过实验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而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实验课与理论课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实验教学内容应为促进理论教学和为科研、生产实践需要而选定,应尽量反映现代科学技术水平,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3、总体要求: (1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加深对理论课的理解。

(2)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主要包括: 学生能自己阅读实验教材或资料,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能够运用所掌握的植物生理学理论知识对实验现象及结果进行分析判断解释。 能够正确的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绘制标准曲线,撰写合格的实验报告。能够借助教材(或说明书)或在教师的指导下正确使用常用仪器。 (3)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素养:要求学生具有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实事求 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遵守纪律、爱护公物的优良品德。 4、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植物学、普通化学、通用物理、分析化学和生物化学等。 5、修订的依据: 本大纲修订的依据如下:面向21世纪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要求;国家各类指导委员会对课程教学的要求;我校对本科生人才培养定位的有关规定。 二、教学大纲内容 教学重点:常规生理指标测定实验原理及方法。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试题库完整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题库 第二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部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编制 2004年7月

第一篇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第一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一、单项选择题(A型题) 1.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是指下面的哪一种情况?( ) A、氨基酸种类的数量 B、分子中的各种化学键 C、氨基酸残基的排列顺序 D、多肽链的形态和大小 E、氨基酸的连接方式 2.关于蛋白质分子三级结构的描述,其中错误的是:( ) A、天然蛋白质分子均有这种结构 B、具有三级结构的多肽链都有生物学活性 C、三级结构的稳定性主要是次级键维系 D、亲水基团多聚集在三级结构的表面 E、骨架链原子的空间排布 3、学习“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理论后,我们认识到错误概念是()。 A、蛋白质变性是肽键断裂所致 B、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决定其空间结构 C、肽键的键长较单键短,但较双键长 D、四级结构蛋白质必定由二条或二条以上多肽链组成 E、蛋白质活性不仅取决于其一级结构,还依赖于高级结构的正确 4、通过“蛋白质、核酸的结构与功能”的学习,认为错误的概念是()。 A、氢键是维系多肽链β-折叠的主要化学键 B、DNA分子的二级结构是双螺旋,维系其稳定的重要因素是碱基堆积力 C、蛋白质变性后可以恢复,但DNA变性后则不能恢复 D、谷氨酸、半胱氨酸和甘氨酸三者组成GSH E、蛋白质亚基具有三级结构,而tRNA三级结构呈倒L形 5、“蛋白质分子结构与功能”一章学习,告之我们以下概念不对的是()。 A、氢键不仅是维系β-折叠的作用力,也是稳定β-转角结构的化学键 B、活性蛋白质均具有四级结构 C、α-螺旋的每一圈包含3.6个氨基酸残基 D、亚基独立存在时,不呈现生物学活性的 E、肽键是不可以自由旋转的 6、关于蛋白质分子中α-螺旋的下列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蛋白质的一种二级结构 B、呈右手螺旋

2020农学门类414植物生理与生物化学考纲

2018农学门类414植物生理学与考纲 I.考试性质 农学门类联考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农学门类的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联考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继续攻读农学门类各专业学位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要求,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农学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质量。 II.考查目标 植物生理学 1.了解植物生理学的研究内容和发展简史,认识植物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理解和掌握植物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和主要实验的原理与方法。 2.能够运用植物生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综合分析、判断、解决有关理论和实际问题。 生物化学 1.了解生物化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及发展简史,理解和掌握生物化学有关的基本概念、理论以及实验原理和方法。 2.能够运用辩证的观点正确认识生命现象的生物化学本质和规律,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I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植物生理学50% 50%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简答题6小题,每小题8分,共48分 实验题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分析论述题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 IV.考查范围 植物生理学 一、植物生理学概述 (一)植物生理学的研究内容 (二)植物生理学的发展简史 二、植物细胞生理 (一)植物细胞概述 1.细胞的共性 2.高等植物细胞特点 (二)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与功能 1.植物细胞壁的组成、结构和生理功能 2.植物细胞膜系统 3.细胞骨架

植物与植物生理教案

植物与植物生理教案 螺纹理论 教学目标 1,了解植物的多样性,植物与动物有什么区别2,了解植物在社会中的作用 3,了解植物学与农业科学的发展关系4,学习本课程的目的 1,明确植物品种和共同特征 2,明确植物在自然界和国民经济中的作用3,理解植物学与农业科学教学内容的关系 1,中国植物多样性与植物资源 1,植物历史至今,XXXX在世界上的长期发展与演变目 以前已知的植物有50多万种,它们生长在不同的环境中,形成具有不同形态结构的植物种 2和植物多样性具有共同的特征:①细胞壁②光合作用③无限生长。从胚胎发育到成熟,大多数 植物能连续产生新的器官或新的组织结构。④体细胞具有全能性。在适宜的 环境条件下,体细胞经过生长和分化后可以成为完整的植物。多样性:参见《植物区系分类》教材介绍图0-1 3,中国南方热带地区植物区分类,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四季如春,典型植物有橡胶、 椰子汁、香蕉、荔枝、龙眼、菠萝;台湾樟树宝岛;亚热带地区是

国家水稻商品粮的重要基地。100多万年前,四川南部和广西北部就有银红杉。西南山是世界闻名的自然山地公园。华北地区和辽东半199岛是我国重要的小麦、棉花和杂粮生产区,也盛产苹果、梨、枣等大量经济作物。在东北平原和内蒙古高原,除了无边无际的豆科和禾本科草原外,还种植青稞和荞麦。中国西北地区,尤其是新疆,主要生产优质长绒棉、葡萄、西瓜、哈密瓜等优质水果。 2。植物在自然和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植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资源三、植物和植物生理学的研究内容、分工和发展趋势 1和植物学概念是研究植物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生长发育、遗传进化、分类系统和 生态分布的生物学学科 2,研究目的:全面了解植物,利用植物,保护植物,使植物更好地为人类生活和生产服务。3、分支植物形态学大致分为植物解剖学、植物细胞学、植物胚胎学 植物分类学根据植物类群分为细菌、真菌、藻类、地衣学、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植物遗传学、植物生态学4植物学和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农业科学相联系。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植物学将在发展农业科学中更好地发挥理论基础的作用,为农业生产做出更大的贡献。五、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和方法 目的:学习作物栽培技术、遗传育种技术、植物保护技术,掌握植物和植物生理学的理论知识,进一步保护

植物生理学实验报告

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植物生理学实验成绩 姓名苗雪鹏班级 1班学号 1080800021 实验题目实验三植物体中N、P、K主要养分的速测 【实验目的】 1.了解植物体内N、P、K测定的意义和方法 2.掌握如何测定植物体中N、P、K的实验技能 【实验原理】 植物体主要由C、H、O、N、P、K、Ca、Mg、S、Fe等十几种元素组成,除 此以外还包括Ca、Zn、Mn、B、Mo,但需要量较少。 在通常条件下,植物利用太阳光能,从空气中获得C,从水中获得氢和氧, 而N、P、K等元素则是来源土壤肥力。在栽培过程中,能够知道植物的需要和 土壤内N、P、K变动的情况,对考虑施肥措施是有帮助的,因此测定土壤及植 物体内的N、P、K是很重要的。 硝态N测定:硝态N是硝酸的阴离子(NO 3 -),它是强氧化剂,所以鉴定N- 离子几乎都用氧化反应,用二苯胺(C 6H 5 ) 2 NH的方法,这个方法的原理是在NO 3 - 存在时二苯胺被硝酸氧化而显蓝色。 有效P和无机P测定:P与钼酸铵反应生成磷钼酸铵,然后以氧化亚锡作为还原剂时,使磷钼酸铵还原为“磷钼兰”(低价钼化合物混合物)溶液呈兰色。此法能测土壤有效P,过磷酸钙中有效P和植物体内的无机磷。 速效K的测定:四苯硼钠〔NaB(C 6H 5 ) 4 〕与钾离子生成白色沉淀为四苯硼酸 钾〔KB(C 6H 5 ) 4 〕 【实验材料和试剂】 在完全培养液、缺乏N、P、K、Fe的营养液中培养四周的玉米苗 硝态氮试剂、磷试剂Ⅰ、磷试剂Ⅱ、K试剂、标准溶液1、5、10、20、40ppm 【实验方法】 1.植物组织浸提液制备 将植物剪成小块,称取1g,迅速倒入已沸腾的蒸馏水(约10ml)烧杯中,用毛细玻璃棒经常搅动,小火煮十分钟,煮液倒入10ml容量瓶中,另加少量蒸馏水,继续小火煮植物材料5分钟,浸提液倒入上述容量瓶内,再以少量蒸馏水洗植物材料,使最后容量为10ml。 植物组织在计算含量时要乘以10,因每克鲜组织稀释了10倍。 2.硝态N测定 在白瓷板的凹内分别滴入1、5、10、20、40ppm的混合标准液1滴,然后将待测液(植物浸提液)分别滴入其他凹内,最后每个凹内各加5滴二苯胺硫酸溶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

生化名解 1、肽单元(peptide unit):参与肽键的6个原子Ca1、C、O、N、H、Ca2位于同一平面,Ca1和Ca2在平面上所处的位置为反式构型,此同一平面上的6个原子构成了肽单元,它是蛋白质分子构象的结构单元。Ca是两个肽平面的连接点,两个肽平面可经Ca的单键进行旋转,N—Ca、Ca—C是单键,可自由旋转。 2、结构域(domain):分子量大的蛋白质三级结构常可分割成1个和数个球状或纤维状的区域,折叠得较为紧密,具有独立的生物学功能,大多数结构域含有序列上连续的100—200个氨基酸残基,若用限制性蛋白酶水解,含多个结构域的蛋白质常分成数个结构域,但各结构域的构象基本不变。 3、模体(motif):在许多蛋白质分子中,二个或三个具有二级结构的肽段,在空间上相互接近,形成一个特殊的空间构象。一个模序总有其特征性的氨基酸序列,并发挥特殊功能,如锌指结构。 4、蛋白质变性(denaturation):在某些物理和化学因素作用下,其特定的空间构象被破坏,也即有序的空间结构变成无序的空间结构,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和生物活性的丧失。主要发生二硫键与非共价键的破坏,不涉及一级结构中氨基酸序列的改变,变性的蛋白质易沉淀,沉淀的蛋白质不一定变性。 5、蛋白质的等电点( isoelectric point, pI):当蛋白质溶液处于某一pH时,

而改变酶的活性,此过程称为共价修饰。主要包括:磷酸化—去磷酸化;乙酰化—脱乙酰化;甲基化—去甲基化;腺苷化—脱腺苷化;—SH与—S—S—互变等;磷酸化与脱磷酸是最常见的方式。 10、酶原和酶原激活(zymogen and zymogen activation):有些酶在细胞内合成或初分泌时只是酶的无活性前体,必须在一定的条件下水解开一个或几个特定的肽键,使构象发生改变,表现出酶的活性,此前体物质称为酶 原。由无活性的酶原向有活性酶转化的过程称为酶原激活。酶原的激活,实际是酶的活性中心形成或暴露的过程。 11、同工酶(isoenzyme isozyme):催化同一化学反应而酶蛋白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以及免疫学性质都不同的一组酶。它们彼此在氨基酸序列,底物的亲和性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由同一基因或不同基因编码,同工酶存在于同一种属或同一个体的不同组织或同一细胞的不同亚细胞结构中,它使不同的组织、器官和不同的亚细胞结构具有不同的代谢特征。 12、糖酵解(glycolysis):在机体缺氧条件下,葡萄糖经一系列酶促反应生成丙酮酸进而还原生成乳酸的过程称为糖酵解(糖的无氧氧化)。糖酵解的反应部位在胞浆。主要包括由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的糖酵解途径和由丙酮酸转变成乳酸两个阶段,1分子葡萄糖经历4次底物水平磷酸化,净生成2分子ATP。关键酶主要有己糖激酶,6-磷酸果糖激酶-1和丙酮酸激酶。它的意义是机体在缺氧情况下获取能量的有效方式;某些细胞在氧供应正常情况下的重要供能途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