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兰州附近山谷典型日环流特征对比分析

兰州附近山谷典型日环流特征对比分析

兰州附近山谷典型日环流特征对比分析
兰州附近山谷典型日环流特征对比分析

兰州城市形象标志

兰州城市形象标志 5月23日,酝酿已久的兰州城市形象标志正式向全社会发布。同时,兰州城市形象宣传语“黄河之都金城兰州”一并发布。新的城市标志,将承载让兰州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兰州的符号意义,在整个城市发展中发挥特殊的作用。 兰州城市形象标志,巧妙使用了既有中国书法韵味、又富有现代气息,构成了“兰”字的基本造型。三大笔触分别运用蓝、黄、绿三色,分别代表了蓝天、黄河和绿地,并象征着天、地、人的和谐,展示了宜居宜业宜游的魅力新兰州。其中,代表黄河的黄色居中,是兰州两山夹一河地貌的奔放写意,而嵌入三大笔触的黄河母亲雕像,凸显了兰州作为黄河之都的重要地位,大大提高了标志之于兰州的识别度和唯一性。雕塑底座被处理成奔流向前的波涛,象征着黄河东进、发展西进。在标志笔刷中融汇的马家窑纹饰突出了黄河文明,强化了视觉审美,标志最下部是“中国兰州”的手写书法字体。 标志释义 1.三色笔触写意流畅,即有中国书法韵味又富现代气息,构成了“兰”字的基本造型。 2.三大笔触,分别运用蓝、黄、绿三色,色彩醒目,寓意丰富;分别代表经济、文化和生态,体现了兰州作为甘肃省会城市的首位度,同时蓝、黄、绿三种颜色又分别代表了蓝天、黄河和绿地,并象征着天、地、人的和谐。 3.代表黄河的黄色居中,是兰州两山夹一河地貌的形象写意,体现了兰州作为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的独特性。 4.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华夏文明的渊源地。将驰名中外“黄河母亲”雕塑嵌入三大笔触,凸显了兰州作为黄河之都的独特地位,大大提高了标志的识别度和唯一性。 5.在设计细节处理上,将“黄河母亲”雕塑的底座处理成奔流向前的波涛,融汇、链接马家窑纹饰,既突出了黄河文明又体现了兰州特色马家窑文化,令标志在粗犷中不失细腻和流畅,加强了视觉审美。 6.标志整体大气又不失现代感,将兰州的城市特点和“黄河之都金城兰州”的城市形象定位融为一体,必将让跨越发展中的兰州城市形象在国内外脱颖而出、引领风标! 附:黄河母亲资料

热力环流最终教案

2.3大气的运动——“热力环流”教学设计 【课题】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热力环流 【教材版本】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1) 【教学内容】本教学设计的内容选自普通高中地理新课标实验教材人教版必修1的第二章第一节中的《热力环流》。主要介绍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生活中的一些常见例子—海陆风和城市风等。 【教材分析】 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是本单元的基础,也是理解大气运动的突破口,后面大气的水平运动、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都是热力环流的具体体现,所以热力环流奠定了整个章节的基础,也是学生理解大气运动这部分内容的最基本、最基础的知识和最佳切入口,对于理解由于热力原因而引起的大气运动、学习大气环流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因此,学好这部分内容是学好大气运动的基础,为后面学习大气环流(三圈环流、季风环流)打好基础,起到分散降低教学难度、便于学生掌握的作用 【学情分析】 课前学生已有必备的相关知识技能基础,如大气压强与海拔高度的关系:气压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物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不均等。但由于高中阶段刚开始学习立体几何,空间概念建立不牢固,不清晰,所以本节课的学习对于学生有一定难度。 【设计理念】

在这节课我主要设计了以下活动: 1.用关于三国“诸葛亮火烧葫芦峪”故事的视频引入,通过问题,激起学生学习热力环流的兴趣。 2.观看地理小实验的视频,让学生直观、真实的理解热力环流的成因以及气流运动特点。为学生能顺利画环流图埋下伏笔。 3.观看flash动画演示,解决热力环流过程中气压分布与气流分布之间的关系。理解等压面的概念。 4.三个案例:城市热岛效应、山谷风、海陆风让学生自己拓展探究。这部分内容教科书上没有提到,考虑到新课程对学生的教育目的,加入了实际生活中典型的三个热力环流案例,目的为使学生更加理解热力环流的原理,使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探究自然奥秘,认识社会生活环境的能力,达到学习身边的地理,有用的地理的课程标准。 5.设计一些由浅入深的问题,并联系学生身边的一些现象,再借助多媒体计算机,把抽象的大气运动具体、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力,培养了学生思考、归纳、表达、交流的能力. 6.让学生小组活动探讨地理知识和原理,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学理念】 1. 注意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从感性知识入手,使学生更容易接受,由浅入深,引导学生分析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并结合实例让学生探究。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人类与大气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明确人地应该协调发展的道理。 2.教学中要淡化知识讲解,凡是学生能看懂的就由学生自己去看;凡学生能说得清楚的都由学生自己去说。给学生更多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兰州人对牛肉面的看法

兰州人对牛肉面的看法 兰州人对牛肉面的看法 对于吃了几十年的牛肉面兰州人来说,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下面我来简单的介绍一下牛肉面。牛肉面,又名牛肉拉面。牛肉面始于光绪年间,系回族老人马保子首创,在近百年的漫长岁月里,以一碗面而享誉金城,以肉烂汤鲜、面质精细而蜚声中外,打入了全国各地。其间凝聚着马保子及后来无数专营清汤牛肉面厨师的智慧与心血牛肉拉面是中国的传统名食,它具有“一清、二 白、三红、 四绿、五黄”的特征,且色香味美,誉满全国。但国内各地的牛肉面与之相比,无论是色、形、味都大相径庭,其主要原因是各地水土差异而造成牛肉面中各种主、辅料成份发生很大的变化,因此,国内大部分地区消费者很难吃到真正的“兰州牛肉面”。而兰州牛肉面主要成功技术的汤料只有在兰州才能达到原滋原味。兰州牛肉面,清淡、爽口、实惠、价廉。而且拉抻起来风情万象,令无论南方人、北方人还是外国朋友,均感到奇妙无比,不可思议!我们把它视之为面食艺术的造型表演,实不为过。兰州清汤牛肉面,不仅具有牛肉烂软,萝卜白净,辣油红艳,香菜翠绿,面条柔韧、滑利爽口、汤汁、诸味和谐,香味扑鼻,诱人食欲等特点,而且面条的种类较多,有宽达二指的"大宽"、宽二指的“二宽”、形如草叶的“韭叶”、细如丝线的“一窝丝”、呈三棱条状的“荞麦棱”等,游人可随爱好自行选择。一碗刚好盛一根面条,这面条不仅光滑爽口,味道鲜美,而且外观也很别致。当地人们描述它是一红、二绿、三白、四黄、五清,即:辣椒油红,汤上漂着鲜绿的香菜和蒜苗,几片白萝卜杂于红绿之中显得纯白,面条光亮透黄,牛肉汤虽系十几种调料配制,但却清如白水。因此,马保子牛肉面的声誉一直延续至今。兰州牛肉拉面技术,堪称西北一绝。拉面制作在中国流传已久,清代王憺望曾作《兰州牛肉面吟》曰:"兰州拉面天下功,制法来自怀庆府。汤如甘露面似金,一条入口赛神仙。"由此可见兰州拉面制作久负盛名,天下第一之技法。兰州牛肉拉面是技术含量较高的品种,尤其是马家大爷牛肉面,实践性很强,其方法和技巧,用文字表述,您只能看个七八成。其真功夫方法和技巧只能由师傅言传身教,面授机宜,弟子要边悟边学,边悟边练,方能渐入其境界。著名的马家大爷牛肉面的清香与可口,正如清代张澍诗

蜡烛的故事--“热力环流”“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学分析”

蜡烛的故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分析 ————记公开课《热力环流》教学得失 2009.10.16我在本校教研组开了一节公开课,主题是《热力环流》,为了上这节公开课,我在导入和读图指导方面进行了精心设计。但从教学效果来看,并没有达到预设的效果,先将该课进行剖析,以利于进一步提高。 环节一:导入 在一间门窗紧闭的教室内,将一支点燃的蜡烛靠近一支点燃的松香。试问:图中A、B、C中哪一种现象最有可能发生?为什么? 设计的意图是通过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引出空气受热上升,为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做铺垫。但在实际的操作中因学生意见分歧在B、C之间的讨论中耽搁了一些时间。致使后面的课在时间上受到了影响。反思这节公开课,我觉得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尽量做到平实,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导入:创新不能脱离学生的知识储备,立足于生活中的地理。 鉴于本校的地理位置(瓯江沿岸),新导入:说出(画出)学校与瓯江之间昼夜风向的变化特点,既贴近学生的实际又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体验生活中的地理,符合新课程新理念。 活动的设置主要目的是:解决重难点问题,活动后续内容的教学和延伸。 导入设计: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叶圣陶先生对文章的开头有这样的一个比方:“文章的开头,犹如一幕戏剧开幕的一刹那的情景,选择得适当,足以奠定全幕的情调,笼罩全幕的气氛,使大家立刻把纷乱的杂念放下,专心一致看那下文的发展。”我认为,这段话用来比喻导入也同样经典。

导入设计原则:精彩的导入,是成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导入应该符合以下原则。 同化原则:建构主义的学习原理认为,知识(这里指广义的知识,不仅指陈述性知识,还包括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靠学生的主动建构得到的。所谓“建构”,就是运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来同化或顺应新的知识。好的导入,应该为学生的“同化”和“顺应”提供必要的条件或情境,把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充分调动起来。这里的关键是要把握住学生的起点。帮助学生同化新知的有效方法之一是设计“先行组织者”,即先于学习新课之前提供一个引导性的材料,以学生易懂的通俗语言呈现出来。运用这个理论设计导入,对学生学习新的内容,是非常有效的。 情感原则:这里的“情感”,专指学生的学习情感,即学习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和心理感受,核心是学习态度。在学习过程中,情感活动总是和认知活动同时发生发展,相随相伴,贯穿始终的。因此,优秀的教师在考虑学生“懂不 懂”“会不会”“能不能”的同时,还要考虑学生“愿不愿”“爱不爱”“相信不相信”自己能学好。“激控”的方法很多,最常见的手段是采用讲述一个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小故事,提供一段饶有兴趣的材料或介绍有关的背景知识等直接激趣的方式。这种做法,往往即时效果较好,会很快地把学生带入学习的情境,但因对后续的学习无直接关系,所以其激发出来的兴趣很难持久。有专家认为,真正兴趣的激发和维持,应在思维活动中产生。对导入而言,莫过于制造一个认知冲突,以此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 制造了认知冲突,较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情感的发展。 发展原则: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应致力于发展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情感。发展的理想的境界.必须是达到知识和能力协调发展,认知和情感和谐发展。发展的原则,是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导入也不例外。凡符合前述“同化原则”和“情感原则”的,必定符合“发展原则”。有的时候,做不到以上两条,也可从学习的起点出发,设计一个发展性的训练,也未尝不失为一种好的导入。 二、过程教学要重视文本的解读和应用。 在地理原理的教学中要重视地理运动过程的描述、地理原理的阐述、地理原

天水之歌——天水人的文化性格

天水之歌 -------天水人的文化性格 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班级:心理学091班 姓名:白兵 学号:090801101

------- 天水人的文化性格 都说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却不知陇上也有好风光, 渭河秋水秦岭春花,既有秀丽又见雄壮, 大地湾里孕育文明,麦积石窟千年辉煌。 都说是龙腾华夏九州翱翔,却不知天水就是龙故乡, 伏羲创世播散火种,女祸补天造福四方, 飞将李广,威振边关,历代豪杰,万古流芳。 这首《天河热土》的歌词赞颂了美丽的天水。她有着秀美的景色,奔流的渭河,历史的见证者----大地湾遗址,我国四大名窟之一----麦积山石窟。这里既是龙的故乡,也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伏羲创世、女娲补天、历代豪杰、千古传唱。 天水,位于甘肃东南部,自古是丝绸之路必经之地。全市横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新欧亚大陆桥横贯全境。 天水,是一个秀美的西北小城,境内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物产丰富,素有西北“小江南”之美称。或许有些人不知道她在哪里,这很正常,因为她一直是默默无闻的。但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她对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是她,把中国的文化追溯到了八千年以前;是她,培育出了人文始祖——伏羲;是她,为常年奔波在丝绸之路上疲惫的商旅提供补给和货物…… 俗话说:“一方山水养育一方人”。天水以她独特的地理位置与环境经过几千年的文化积淀,造就了天水人独有的性格,谈起天水人的

甘肃东南部,地处陇中黄土高原梁峁沟壑区,山多川少,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文化灿烂,历史上多名人。古迹众多,显示了其绵亘的生命力。 货郎精神千古传。秦州人经商的经验是与她的历史积淀和地理环境无法割离的。秦州东西贯通南来北往的交通中枢,是古丝路大道的必经之地,历史上就是商品集散地。秦州人历来习惯经商,善于经商,经常经商。“万名货郎”走天涯,就是秦州人经商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他们勤于行动,俭于经营,苦于实干,吃苦精神和勤俭作风,这是秦州货郎经商的美德。而货郎担队伍的发展壮大,为后来人们的经商之道奠定了丰厚的经验。后来在这里发展起来了甘肃小商品的集散地,如秦安兴国小商品市场,武山洛门镇蔬菜批发市场,张家川龙山镇皮毛市场等。 “看人下菜碟”。“造化钟神秀”,秦州山水胜美,丰腴的水土养育出的秦州人睿智而机敏,且工于心计,对大小任何事物的投入都要经过缜密的算计后,方才迈出步伐。且又疑心重重,总是在十分严实的设防保护自身。这种自我保护意识反映在地方群体,就是本位主义思想,不希望陌生的外人参与他们的社会活动中。为客尚可,入主则拒之,总认为皇天后土是自己的属地,不容外人的插足。强烈的本位观念,加上精细的估测,在对待事物上潜意识的流露就颇为明显,俗语称作“看人下菜碟”。 当然天水人也具有甘肃人性格的共同特征。甘肃人的性格比较像

兰州大学试卷管理办法兰州大学教务处

兰州大学关于命题、考试及成绩归档的若干规定(试行) (征求意见稿) 考试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是考察学生知识与能力的主要方法,更是评价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基本手段。为了使考试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和科学化,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一部分试卷命题 一、基本要求 考试是教学环节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命题应以教学大纲为依据,重点考查学生对基本理论、基础方法、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和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减少对单纯记忆性的知识考核,注重考题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引导和培养。 1.所有考试课程的命题须同时提供难易度、题量相当的A、B 两套试卷,一套试卷用于考试,另一套备用(如未启用可做为补考试卷)。A、B卷的试题应避免重复。A、B卷都应有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评分标准与参考答案应准确规范。 2.公共必修课(含公共外语课、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课)须成立3人以上命题小组,根据教学大纲统一命题。 3.试题难易程度应当适中,考试内容应符合课程教学大纲要求的深度和广度,题型应多样化,题量适当。试题表述必须清晰、准确,不存歧义,便于学生理解。 4.各科试题的满分为100分,分数分配应当合理。命题时基本得分题约占60%、稍难题约占20%、难题约占20%。实行开卷考试的课程,试题的答案要避免可从教材上直接抄录的内容。 5.命题教师要最大限度地降低同一门课程近4年考题的重复率,避免与上一年考试试卷的重复。 6.试卷的课程名称应当与教学计划中课程名称一致。 二、审核

1.试卷命题完成后, 命题教师应将A、B试卷(试卷单页采用A4纸,试卷排版样式参照附表一)并附评分标准与参考答案,交所在学院教学院长或研究所负责人审核。 2.在考试一周前,教学秘书须将已经审核通过并确定选用的试卷收齐、整理并检查试卷审查手续的履行情况后统一制卷。 3.所有考试课程应逐步建立试题和试卷库,提高考试命题的标准化程度。 三、印制与保密 1.试卷应由学院指定专人在指定的印刷设备上印刷,各学院对试卷送印、校对均须指定专人负责,其他人员不得接触试卷。 2.试卷印制应认真校对,保证卷面字迹清晰、准确,避免出现错漏。 3.命题、审题、印刷和保管试卷等有关人员,应完善试卷交接手续,严格注意保密,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学生暗示或泄漏试题内容,如发现试题泄漏,学校将追究有关人员责任,并依据《兰州大学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做出相应处理。 4.印制好的试卷全部用专用试卷袋装好,同时将试卷、考场记录表(附表二)一并放入试题袋内,用封条封存。试卷袋上应标明课程名称、年级、专业、份数等内容。 5.各学院要有专门的试题保管室(柜)。 第二部分考试组织 一、考试工作由教务处依照本规定和学校其它相关规定进行组织,统筹安排全校课程的考试时间、地点。 二、期末考试时各学院应成立期末考试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本学院的考试工作,学院教学秘书负责考试的具体事宜。教学院长要加强对命题、监考、巡视、阅卷等各环节的领导和监督。 三、各学院要重视考场监考工作,充实考场监考力量。每个考场监考人员不得少于2人,80人以上考场不得少于3人。主监考教师要切实履行监考职责。

热力环流教学设计

热力环流 一、教学内容 本教学设计的内容选自普通高中地理新课标实验教材湘教版版必修1的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环境中的《热力环流》。主要介绍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生活中的一些常见例子—海陆风和城市风等。 二、课标解读 课标要求: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在本单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后面学习“风”“全球性大气环流”“常见的天 气系统”等知识的基础。同时,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和形成原理又是一个难点,很 多学生在学习后仍然思维模糊,概念混淆。如何才能突破这个难点,只有在教学过 程中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循序渐进,步步深入,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接受。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热力环流的定义,熟练阅读热力环流示意图,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②通过绘制热力环流图,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③能够利用热力环流原理解答生产、生活中的局地环流问题。 2.过程与方法 本课遵循由问题→媒体演示获得感性认识→分析推理运动过程→归纳概括运动规律

(理性认识)→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主线,在此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用分析、推理、归纳等方法学习地理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理解、观察热力环流和局地环流,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热爱科学 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应用 难点: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五、重难点的突破 热力环流是本节的重点,要讲清两个问题:一是大气的垂直运动是由于地面冷 热不均产生的(大气垂直运动直接影响天气的变化);二是大气的水平运动是由于 大气的垂直运动导致在同一水平面上产生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直接影响热量与 水汽的输送)。 在讲大气热力环流时采取大气运动由静态到动态的发生过程,直观深入地展示 大气环流发生时气温、气压、气流3者之间的关系,即可突破难点。 六、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实验直观演示法 七、教学过程

甘肃人文旅游资源及其特征文本

甘肃人文旅游资源及其特征 刘旭光 内容提要:人文旅游是对特定人类文化的审美与体验,包含着三层含义:首先是对自然景观的人文观照;其次,是对特定时空中的人的生活方式的观照;最后是包含在这种生存方式中的精神因素的体验与感受。由此出发来考察甘肃的人文旅游资源及其特征,陇东、陇中、甘南、河西走廊以及敦煌地区因其独特的地理、人文历史特点而具有了各自不同的特征。 关键词:人文旅游甘肃资源当代价值 一、关于“人文旅游”的构成 如果我们把“人文”两个字,理解为“人类文化”,那么从旅游源源学的角度来说,人文旅游就是对特定人类文化的审美与体验。这里包含着三层含义:首先是对自然景观的人文观照,也就是说,在自然物中去探寻人类自身的发展历史与实践过程;其次,是对特定时空中的人的生活方式的观照,不同的民族有其不同的文化历程与风神情态,甚至是不同的社会形态,这本身构成了对异民族与异社会形态中的人的好奇;最后是包含在这种生存方式——无论是过去的还是现在的——中的精神因素的体验与感受,宗教、道德、审美、艺术等等属于人的精神世界的东西。 这就构成了人文旅游资源的多层次性与多样性。这种多层次性使得以下一些因素必然可以成为旅游资源。一、自然。这个自然并不因为其美而成为旅游资源,而是因为它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痕迹与文化的成果,它可以不美,但它必须饱含意蕴;二、风土人情。这是生活在文化中的人的形态,是地域性的、民族性的,说到底,必须是独特的;三、宗教生活、艺术、历史遗迹、奇特建筑等体现着审美趣味、道德观念、宗教观念与民族性格的物质形态。

以上因素构成了人文旅游资源的基础。让我们从这种基础出发,对甘肃省的人文旅游资源进行一个宏观的分析,从而揭示其人文历史价值及当代旅游价值,并从当代人观游需求的角度对它的资源进行提炼。 二、甘肃人文旅游资源的地理与历史根基 从自然地理学的角度来讲,甘肃省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东西狭长,南北较广,是我国南北跨度最长的一个省,从而也是跨气候带最多的一个省。其东部(通常称为陇东地区)的天水、庆阳与平凉地区,处黄土高原之上,土地肥沃,农业发达,渭河与泾河穿过该地区,气候较为温润。南部为陇南山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也是秦岭与岷山、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交接地带,是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分水岭,因此多山而险峻,也是连接四川与陕甘的必经之路,在文化也是也是连接藏汉的中间地带。陇中地区是以兰州为中心,由渭河、洮河、黄河三河谷地为主体的地区,干旱少雨,但却处于中心,北接河西走廊,东连陇东,西通青海。甘肃西南部为青藏高原边缘地区,是一个多民族地区,藏、回、土、东乡、保安等民族聚居于此,此地以高原风光胜,以民族文化胜,佛教和伊斯兰教在此地区有深厚的根基。陇中往北为河西地区,该地区延河西走廊展开,地貌丰富,高原、大山、冰川、草场、大漠、戈壁、绿洲相间而布,此地区因在黄河以西而得名,自古是汉区与西域地区的联结处,也是古丝绸之路的繁华地段。再向北是酒泉与敦煌地区,地处温带荒漠,地貌以沙漠与戈壁,还有绿洲为主。从地理上讲,甘肃省是一个从南向北,从亚热带向温带荒漠逐

浅谈兰州人的性格特征

浅谈兰州人的性格特征 城市就像人一样拥有复杂的性格,了解一个人不容易,而识城亦难于识人也。虽然我本人是兰州人,生于兰州,且在这里生活多年,但是因为曾在外地生活、学习很长时间,所以我也不敢轻言这个城市的人与生活。时至今日,我依旧是个缺乏阅历的学生,没有游历过大江南北,只是在甘肃省内接触过不同地方的男女老少,所以今次就凭借自己有限的阅历来简单谈谈兰州人的性格特点,如有不实之处,还请各位海涵,多多指教! 很多人对兰州都有这样一个印象:兰州人的一天是从一碗牛肉面开始的。每天早上太阳照常升起的时候,马路边一个个蹲在面馆外吃牛肉面的人早已成为兰州市的一道独特的风景。不错,兰州人有着西北人的典型特征:豪放和粗犷。蹲在街边吃早点对兰州人来说早已是家常便饭,形象之类的问题,从来就不是问题。在兰州,熟人在街上见面交谈向来都是兴高采烈,音量高亢,不论两个人交情如何,聊起来都像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一样,总能制造出引人围观的动静,听不懂兰州方言的外地人很可能以为他们不是在聊天而是在吵架!除此之外,不管是在高档的餐厅,还是在广场的啤酒摊,不管是白天,还是在黑夜,震耳欲聋的划拳声总是很容易被捕捉到,只喝酒不划拳,似乎连酒也没了香味……兰州人就是这么豪放,安静似乎从来都不是兰州的味道。在这种氛围的熏陶下,兰州的姑娘身上少了几分腼腆和羞怯,更多地表现出爽朗和大方的气质,不管在什么场合,她们很少表现得扭扭捏捏或是过分拘谨,也不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和别人

过分计较,不卑不亢,豁达大方经常是她们除美貌以外赢得赞赏的重要原因。我觉得兰州人的豪放与粗犷更多的是表现在形式上,涉及原则和规矩的事,兰州人还是很认真的,绝对不会马虎行事。该做的事情,必须要做,不该做的事,无论如何也不会插手。

10秋大气10级普通物理(1-3)试题B卷

兰州大学2010 ~ 2011学年第 1学期 期末考试试卷( B 卷) 课程名称:普通物理1/3 任课教师:吴东平,常鹏 学院:专业:年级: 姓名:校园卡号: 一、选择题(20分)(每题2分) 1.质点在y轴上运动,运动方程为y=4t2-2t3,则质点返回原点时的速度和加速度分别为: (A) 8m/s, 16m/s2. (B)-8m/s, -16m/s2. (C)-8m/s, 16m/s2. (D)8m/s, -16m/s2. 2. 质点沿XOY平面作曲线运动,其运动方程为:x=2t, y=19-2t2.则质点位置矢量与速度矢量恰好垂直的时刻为 (A) 0秒和3.16秒 (B) 1.78秒. (C) 1.78秒和3秒. (D)0秒和3秒. 3. 由于地球自转,静止于地球上的物体有向心加速度,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静止于地球上的物体,其向心加速度指向地球中心; (B) 荆州所在地的向心加速度比北京所在地的向心加速度大; (C) 荆州所在地的向心加速度比北京所在地的向心加速度小; (D) 荆州所在地的向心加速度与北京所在地的向心加速度一样大小. 4. 质点沿半径R=1m的圆周运动,某时刻角速度ω=1rad/s,角加速度α=1rad/s2,则质点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为 (A) 1m/s, 1m/s2. (B) 1m/s, 2m/s2. (C) 1m/s, 2m/s2. (D) 2m/s, 2m/s2. 5. 一弹性小球水平抛出,落地后弹性跳起,达到原先的高度时速度的大小与方向与原先的相同,则 (A) 此过程动量守恒,重力与地面弹力的合力为零. (B) 此过程前后的动量相等,重力的冲量与地面弹力的冲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C) 此过程动量守恒,合外力的冲量为零. (D) 此过程前后动量相等,重力的冲量为零. 6. 一辆汽车从静止出发,在平直的公路上加速前进,如果发动机的功率一定,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汽车的加速度是不变的; (B) 汽车的加速度与它的速度成正比; (C) 汽车的加速度随时间减小; (D) 汽车的动能与它通过的路程成正比. 7. 在定轴转动中,如果合外力矩的方向与角速度的方向一致,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合力矩增大时, 物体角速度一定增大; (B) 合力矩减小时, 物体角速度一定减小; (C) 合力矩减小时,物体角加速度不一定变小; (D) 合力矩增大时,物体角加速度不一定增大. 8. 一平面简谐波表达式为y=-0.05sinπ(t-2x) (SI), 则该波的频率ν(Hz),波 速u(m/s)及波线上各点振动的振幅A(m)依次为 (A) 1/2, 1/2, -0.05 . (B) 1/2, 1 , -0.05 . (C) 2, 2 , 0.05 . 第2页 第1页

浅谈甘肃方言与甘肃文化

《语言文化漫谈》课程论文 班级:电气1151班 学号:201588888808 姓名:雷锋

浅谈甘肃方言与甘肃文化 班级:电气1151班姓名:雷锋学号:201588888808 摘要:不同地方方言,体现出当地的地方特色。方言是活着的上古语言化石,在岁月的沧桑变迁中,能在当下依然生生不息流传着。方言不仅是区分每个地区的一种标志,更是作为中国多元化地域文化的承载者。甘肃方言是甘肃文化的载体,甘肃方言属于官话方言。甘肃方言的一些特殊的语言现象,可以传达出有关甘肃文化的丰富的信息。甘肃方言文化,从不同角度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农耕传统型,二是民族混合型,三是走廊过渡型。 关键词:甘肃方言,民俗文化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方言是地域文化的载体,也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文化是人类文明的总和。方言是某个地域生活的社会集团对共同语使用的变体,是逐渐形成的,记载了这个地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出现、形成、变化和发展的历史。甘肃方言是生活在陇原大地的人们使用共同语的变体,反映了丰富多彩的甘肃文化。身为一名兰州人,我就来浅谈一下甘肃的方言和民俗文化。 甘肃方言属于官话方言,内部又主要分属于中原官话、兰银官话,有几个点的方言属于西南官话,这是目前语言学界的权威分类。如果从甘肃内部的地理角度来看,甘肃方言可以分为陇东方言、陇中方言、陇南方言、洮岷方言、河州方言、兰州方言、河西方言七个小片。兰州片包括兰州市三县五区及周边的一些方言,河西片包括整个河西走廊的方言。 兰州话和汉语普通话类似,有4种音调,并且有自己的发音规律。和汉语普通话比较而言,兰州话发音规律如下:汉语普通话中的阴平,在兰州话里发阴平;汉语普通话中的阳平,在兰州话里发去声;汉语普通话中的上声,在兰州话里发阳平;汉语普通话中的去声,在兰州话里发上声。例如,“五泉山”,用兰州话将被读做“无劝山”,“山”读去声。 兰州话其实是很生动的,有很多语气词和自造词,还有很多形象的比喻和歇后语。论及兰州话的种种,也是包含京兰腔在内的。听兰州人讲话,只见上下嘴皮翻飞,句首发语词和句末语气词层出不穷,花样繁多,情绪跌宕起伏,若描述一事则非让听者有眼见之效。虽不及北京话之贫,天津话之油,上海话之快,也是自成一统,趣味无穷。 兰州话形容人有很多不同之语,比如说小孩子可爱是“心疼”,说小伙子精

热力环流

热力环流 1.读右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图中4个点的气压关系为①<②<③<④ B.甲地多晴朗天气 C.甲地温度高于乙地 D.气流由甲地流向乙地 读我国某地区年雾日天数等值线图(图中②③④均为省级 中心城市)。回答2~3题。 2.“晚见江山雾,宵闻夜雨来”能形象写照图中 A.城市①②B.城市②③ C.城市③④ D.城市①④ 3. 图示地区“夜雨”现象的形成主要是因为 A.锋面气旋 B.台风 C.地形雨D.热力环流 下图为“某月沿90°E经线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图”。 读图回答4~5题。 4.上述“某月”是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5.该月份甲地盛行风向及气候特征分别是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读“相对湿度同温度的关系图”回答6~8题。 6.有关气温与湿度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湿度从凌晨4时起逐渐加大 B.湿度随气温的升高而降低 C.湿度随气温的升高而增加 D.气温在正午12时达最大值 7.该地可能是下列哪个城市 A.东京 B.乌兰巴托 C.罗马 D.阿伯丁 8.该地该日的天气状况是 A.全天无任何降水过程 B.下午3时有降水过程 C.上午10时许有降水过程 D.凌晨4时有可能产生霜冻

气候判断 1.表中“X”的值可能是 A.—4 B.0 C.4 D.12 2.该地发展农业生产的最不利因素是 A.光热条件不足 B.水热组合不好 C.土壤肥力不足 D.灌溉水源差 读几种气温和降水量年内变化范围图,完成3~4题。 3.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气候类型正确的是 A.①是热带沙漠气候 B.②是热带雨林气候 C.③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D.④是热带草原气候 4.图中②代表的气候类型最大的分布区在 A.亚马孙平原地区 B.撒哈拉沙漠地区 C.西西伯利亚地区 D.西欧地区 下图中数字代表高雄、开普敦、淮北、芝加哥等4个城市。根据图示资料判断5~7题。 5.4个城市中,7月气温低于1月气温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6.图中城市②是 A.高雄 B.开普敦 C.淮北 D.芝加哥 7.下列因素中,对城市④1月气温 影响较大的是 A.附近有寒流经过 B.附近有暖流经过 C.地处北回归线附近 D.受赤道低气压控制 右下图是根据甲、乙、丙三地各月平均气温和各月平均降水量所作的区间统计图,读图完成8~10题。 8.丙的气候类型可能是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热带雨林气候 D.热带草原气候 9.甲气候类型区盛产的作物是 A.棉花 B.甜菜 B.葡萄 D.甘蔗 10.甲、乙气候在地区上的分布差异是 A.甲在大陆东岸乙在大陆西岸 B.甲在亚热带大陆西岸乙在亚热带大陆东岸 C.甲在内陆乙在沿海 D.甲、乙同处于温带大陆东岸 读下图,甲、乙、丙、丁四个地区的气温雷达图和降水柱状图,回答11~14题。

兰州市居民旅游消费特征及影响因素

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消费特征及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尊敬的女士/先生,您好: 此问卷旨在了解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消费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从而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恳请您在百忙之中抽空填写此份问卷,问卷采取不记名方式填写,您所填的资料仅供学术研究所用,绝对保密,敬请放心。对您的支持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祝您的事业蒸蒸日上! 一.这一部分是您的基本情况和旅游偏好,请在您认为合适选项前的“口”内打“√” A1. 您的性别口男口女 A2. 您的年龄口14岁以下口14-25岁口25-44岁口45-64岁口65岁以上 A3. 您的职业 口公务员口企事业管理人员口专业/科教技术人员口服务商贸销售人员 口军人口工人口离退休人员口学生口其他职业者 A4. 您的文化程度口大专及以上口中专及高中口初中口小学口小学以下 A5. 您的家庭人均月收入 口5000元以上口4000-4999元口3000-3999元口2000-2999元口1000-1999元 口500-499元口500元以下 A6. 您的旅游意愿口非常强烈口强烈口一般口不强烈口很不强烈 A7. 您的旅游消费观念是口重储蓄轻消费口量入为出消费口借贷消费 A8. 您平均一年内外出旅游的次数是口无口一次口二次口三次口三次以上 A9. 您会考虑在什么时间段出游口寒暑假口黄金周(十一、春节等)口双休日口其他空闲时间 A10.您一次旅游在外停留时间一般为 口当天返回口1夜口2夜口3夜口4-7夜口8-14夜口14夜以上 A11.您一次出游的平均花费大约为 口100元以下口100-200元口200-400元口400-600元口600-800元口800-1000元 口1000-2000元口2000-3000元口3000-4000元口4000-5000元口5000以上 A12.您的年平均旅游消费支出约为 口1000元以下口1000-2000元口2000-4000元口4000-6000元 口6000-8000元口8000-10000元口10000-15000元口15000元以上 A13.通常情况下,您外出旅游在下列那一项上花费最多 口交通口住宿口餐饮口游览口娱乐口购物口其他服务 A14.您外出旅游的主要目的一般是 口观光游览口探亲访友口商务会议口休闲度假口宗教朝拜口文教科技交流口其他 A15.您的出游方式一般为口个人出游口亲朋结伴口单位组织口旅行社组织 A16.您出游选择的交通工具一般是口飞机口火车口汽车口自驾车口其他交通工具 A17.您出游选择的住宿设施一般是 口星级酒店口经济型酒店口普通宾馆口招待所口亲朋好友家口其他 A18.您外出旅游喜欢购买的旅游商品是口当地土特产口旅游工艺品口特殊服饰口其他 A19.您目前的出游空间范围是口省内口国内口国外 未来您更倾向于口省内游口国内游口出境游 A20.您获取旅游信息的主要渠道是 口旅行社口亲朋好友推荐口网络口电视/电台口报刊/杂志口其他 A21.当选择通过旅行社出游时,您最关注的是 口出游的报价口线路安排口旅行社的知名度口旅行社的服务质量口其他 (转背面)

兰州方言的特点

兰州方言的特点 方言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方言,它传承千年,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下面是XX方言大全栏目收集到的兰州方言的特点,希望能够帮助你去了解更多的地区文化特色,认识方言蕴含的文化艺术。 词语准确鲜明生动 多义性,比如,“呔”这个字,是兰州人对称呼自己不太尊重或者重视,甚至有点瞧不起的人的时候才用的字。“呔,你到我跟前来!”类似打招呼,但明显的蔑视对方。又如“歹”,兰州话也有好歹、歹毒义,但是还有一些特别意义,例如“你这个活干得‘歹’得很!”这时的“歹”就是称赞对方高明、完善的意思了。再比如,“跌办”这个词,一般指的是做事或者干活,但它也有多种不同含义。例如:“过年的时候我们全家人好好‘跌办’一下!”这个意思就是我们好好团聚、欢乐一下。 再例如:“小张最近‘跌办’着当新郎哩!”这里的跌办是指筹备、办理的意思。而如果说:“小李让他的合作伙伴‘跌办’下了!”这里的跌办就成了算计、坑害的意思。像这样的词语还有很多,比如“呣”,这个词在不同场合表达的含义不同,有时说“呣”不是,意思为“那”不是么;有时说“呣”你怎么样,是指“要不然”你就怎么样;有时说“呣”就走,意思为“那么”就走。“潮”,“潮”在兰州话里面有几种意思,一是指恶心、呕吐,如“我心里‘潮’得很!”二是说关系

搞僵了,叫做“两个人挖‘潮’唠!”三是说脑子不够用,或者低能弱智,叫做“脑子‘潮’着哩吗?”“暄关”,这个词既表示谈话、聊天,也表示双向或者多向交流场景或者状况,也叫“赞帮子”、“喧谎”。 善用比兴,兰州方言多用比兴,能把说话人的意思表达得很到位。如“木匠多唠把房子盖塌哩!”是说一件事情做主的人太多就会把事情办糟,大家七嘴八舌,各执己见,反而会不知所从。同行是冤家,兰州话就是“粜石灰见不得卖面的”。如果要表达对某件做错的事情有懊悔或者遗憾的意思时,可以说:“早知道尿床的,不如睡到筛子上!”“早知道还跌倒的,不如不要起来。”这样就使得说话人自解自嘲的无奈心情一览无余。在给别人送比较微薄的礼物表示情谊时,普通话会说:“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而兰州话说:“瓜子儿不饱是人心!”相比较之下更简洁更形象。 兰州人要求别人不要管闲事,赶快闪到一边去,或者不要在场离开这里的时候会说“驾把鼻子擤到唠浪去唦!”这样带开玩笑带说话,既把意思说得很清楚,又增添了一点和谐友好的气氛。如果对周围都非等闲之辈人士作评价时,兰州人会采用正话反说的方式:“哪一个是饶爷爷的孙子唦?”这里既有讽喻,又有自我抬高,说话人明显占到了上风。无忧范文网 富于幽默,如,说到出乎预料的事情时,常用“瘸子的沟子错哈扇子了”一词,这样说大家哈哈一笑也就过了。在说两个人关系密切时,会用“鸭子的爪爪——连手”来表现,这样说也很形象且带幽默感。如果两个兰州人说我们“钻透”,那就是不讲客气,一直见个分

高中地理《热力环流(3)》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热力环流》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位于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地理必修1 第二章第一节。这一节教材包含三部分内容,即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本节课主要讲述大气运动中的热力环流,这是大气运动最基本的状态与原理,其内容是继续大气受热过程的学习,是学习大气水平运动的基础。同时,也为后面学习“大气的水平运 动”“气压带和风带”“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季风环流”“天气系统”“气候类型的成因”“洋流的成因”等做好铺垫,这些知识都是“热力环流”的具体体现和知识延伸,所以“热力环流”奠定了整个章节的基础,是第二章教材的教学重点。 (二)课程标准分析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在表述大气运动的学习内容时,以“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为主题,提出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在理解大气热力状况的基础上认识气压的垂直和水平运动,进而用示意图说明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课程标准对这部分内容特别强调运用图表得出结论,要引导学生多想象,关键是理解。 (三)教学的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热力环流的定义,熟练阅读热力环流示意图,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②通过绘制热力环流图,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③能够利用热力环流原理,解答生产、生活中的局部环流问题,达到知识拓展的目的。 2.过程与方法 本课遵循由问题→多媒体演示和地理小实验获得感性认识→分析推理运动过程→归纳概括运动规律(理性认识)→给出实际生活案例→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主线,在此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分析、推理、归纳等方法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对“城市风”的介绍和分析,让学生增强环保意识。 ②通过小组实验活动,激发学生亲自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四)教学重点

兰州的风俗及文化

研究性课题 兰州的文化及风俗

一、回望历史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分天下为 三十六郡,兰州一带属陇西郡地。 1949年8月26日,兰州解放。 从此,兰州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 期。建国以来,兰州市建置曾几度 变更。兰州市现辖城关、七里河、 安宁、西固、红古五个区和榆中、皋兰、永登三个县。 二、故乡特色 [1]兰州刻葫芦 起源 兰州刻葫芦,起源于魏晋。考古资料已充分证明,自魏晋起,生产技术已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那时中国丝绸经西北各民族之手少量地辗转贩运到中亚、印度。商人便接踵西行。至此丝绸之路益加畅通,大量丝帛锦 绣通过兰州不断西运,同时西域各 国的珍奇异物也输入中国。魏晋时, 东西商业往来不断,位于丝路咽喉 重地的兰州和敦煌,就是胡商的聚 集地。5~6世纪时,南北朝分立, 但沿丝路的东西交往却进一步繁 荣。北魏建国后不久就派使者前往 西域,以后中亚各国的贡使、商人 常集于金城兰州,金城兰州更成为

各国商人荟萃之地,金城中也聚集着不少胡商。因此金城兰州也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补给地之一。当时胡商从和田带过来的巨型葫芦(盛水用的),经兰州工匠刻上图案和文字出售,这便是最早的兰州刻葫芦。 80年代以后,兰州葫芦艺术大家阮文辉以刀代针,并且创作出镂空刻葫芦、仿水墨画刻葫芦、彩画刻葫芦等。有的刻葫芦上端开口,配以盖,下端配以底座,有的可以悬空吊挂。进入90年代以后,兰州葫芦艺术界更是人才济济,高手如林。他们的刻葫芦,构图新颖,线条流畅,雕刻考究,技艺精湛。 刻葫芦名家辈出、高手如林,雕刻技艺和工艺水平达到了更新更高的境界,不少精绝奇妙的惊世之作被国家乃至海外有关部门收藏。五光十色、技艺精美的刻葫芦,远销英、德、日、美等国,成为兰州市出口的传统工艺品之一,每年出口量在万枚以上。 [2]牛肉面 兰州牛肉面原为西北游牧民族招待高级宾客之风味食品,距今已有160余年历史,清朝初年,兰州第一家牛肉面馆「月阳楼」创立,供应官绅及富商。正宗的兰州牛肉面,是回族人马保子于1915年始创的,回答人的补充色兰当时马保子家境贫寒,为生活所迫,他在家里制成了热锅牛肉面,肩兰州牛肉拉面 挑着在城里沿街叫卖。后来,他 又把煮过牛、羊肝的汤兑入牛肉 面,其香扑鼻,大家都喜欢他的 牛肉面,他突出一个清字。接着 他开了自己的店,不用沿街叫卖 了,就想着推出免费的“进店一 碗汤”,客人进得门来,伙计就 马上端上一碗香热的牛肉汤请 客人喝,爽,醒胃。马保子的清 汤牛肉面名气大振,马保子经营 到1925年,由其子马杰三接管 经营,马杰三继续在清字上下功 夫,不断改进牛肉拉面,直到后来名振各方,被赠予“闻香下马,知味停车”的称誉。识别兰州牛肉面的正宗与否,要一看有没有进店免费一碗汤,正宗必有汤赠,那牛羊肝的汤是明目的,西域人多目光如炬,显然与喝此汤有关;二看牛肉拉面的汤是否清,汤浊就不是正宗了. 三、观光游览

兰州大学试卷管理规定兰州大学教务处

兰州大学试卷管理规定兰州大学教务处 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兰州大学关于命题、考试及成绩归档的若干规定(试行) (征求意见稿) 考试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是考察学生知识与能力的主要方法,更是评价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基本手段。为了使考试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和科学化,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一部分试卷命题 一、基本要求 考试是教学环节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命题应以教学大纲为依据,重点考查学生对基本理论、基础方法、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和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减少对单纯记忆性的知识考核,注重考题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引导和培养。 1.所有考试课程的命题须同时提供难易度、题量相当的A、B 两套试卷,一套试卷用于考试,另一套备用(如未启用可做为补考试卷)。A、B卷的试题应避免重复。A、B卷都应有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评分标准与参考答案应准确规范。 2.公共必修课(含公共外语课、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课)须成立3人以上命题小组,根据教学大纲统一命题。 3.试题难易程度应当适中,考试内容应符合课程教学大纲要求的深度和广度,题型应多样化,题量适当。试题表述必须清晰、准确,不存歧义,便于学生理解。 4.各科试题的满分为100分,分数分配应当合理。命题时基本得分题约占60%、稍难题约占20%、难题约占20%。实行开卷考试的课程,试题的答案要避免可从教材上直接抄录的内容。 5.命题教师要最大限度地降低同一门课程近4年考题的重复率,避免与上一年考试试卷的重复。 6.试卷的课程名称应当与教学计划中课程名称一致。 二、审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