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涡轮发动机基础》前五章复习题0405无答案概述

《涡轮发动机基础》前五章复习题0405无答案概述

《涡轮发动机基础》前五章复习题0405无答案概述
《涡轮发动机基础》前五章复习题0405无答案概述

第1章概述

1.燃气涡轮发动机具体包括:涡轮喷气发动机、涡轮螺旋桨发动机以及:

A. 涡轮风扇发动机和涡轮轴发动机

B. 涡轮风扇和冲压发动机

C. 涡轮轴发动机和冲压发动机

D. 涡轮轴发动机和活塞发动机

2. 是热机同时又是推进器的是:

A. 活塞发动机

B. 涡喷发动机

C. 带涡轮增压的航空活塞发动机

D. 涡轮轴发动机

3. 涡轮喷气发动机的主要部件包括:

A. 压气机、燃烧室、尾喷管、排气混合器、消声器

B. 压气机、涡轮、尾喷管、排气混合器、燃烧室

C. 压气机、涡轮、反推装置、消声器、进气道

D. 进气道、压气机、涡轮、尾喷管、燃烧室

4.涡扇发动机的总推力来自:

A. 仅为内涵排气产生

B. 仅为外涵排气产生

C. 由内外涵排气共同产生

D. 内涵排气和冲压作用产生

5.涡扇发动机的涵道比是指:

A. 外涵空气流量与内涵空气流量之比

B. 外涵空气流量与进气道空气流量之比

C. 内涵空气流量与外涵空气流量之比

D. 内涵空气流量与流过发动机的总空气流量之比

6. 以下哪两类燃气涡轮发动机是靠排气来获得推力的:

A. 涡轮螺旋桨发动机和涡轮轴发动机

B. 涡轮喷气发动机和涡轮螺旋桨发动机

C. 涡轮喷气发动机和涡轮风扇发动机

D. 涡轮风扇发动机和涡轮轴发动机

7.涡轮轴发动机、涡轮螺旋桨发动机与涡轮喷气、涡轮风扇发动机相比:

A. 都是靠排气来产生推力

B. 都比后者的推进效率要高

C. 都有核心机

D. 推力更大

8.燃气涡轮发动机的核心机包括:

A. 压气机、涡轮、尾喷管

B. 压气机、燃烧室、涡轮

C. 压气机、燃烧室、加力燃烧室

D. 压气机、涡轮、反推力装置

9.喷气发动机进行热力循环,所得的循环功为:

A. 加热量与膨胀功之差

B. 加热量与压缩功之差

C. 加热量

D. 加热量与放热量之差

10.单位质量的空气流过喷气发动机所获得的机械能为:

A. 空气在燃烧室里所获得的加热量

B. 空气在压气机的所获得的压缩功

C. 燃气在涡轮里膨胀所做的膨胀功

D. 燃气的排气动能与空气的进气动能之差

11.认为燃气在尾喷管完全膨胀,流过发动机的空气流量与燃气流量相等,则涡轮喷气发动机的推力大小与()有直接关系

A. 空气流量、排气速度与进气速度之差

B. 空气流量、膨胀效率大小

C. 空气流量、排气速度高低

D. 空气流量、飞行马赫数大小

12.若喷气发动机在地面台架试车,则推力大小与:()有直接关系

A. 空气流量、飞行马赫数大小

B. 空气流量、排气速度高低

C. 空气流量、排气速度与进气速度之差

D. 空气流量、膨胀效率大小

13.喷气发动机的循环功率N可以表示为:

A. 空气流量与每千克空气动能差的乘积

B. 空气流量乘以每千克空气的排气动能

C. 空气流量乘以每千克空气的进气动能

D. 每千克空气的动能差

14.喷气发动机的推进效率为:

A. 推进功率与循环功率之比

B. 推进功率与加热量之比

C. 推进功与循环功率之比

D. 推进功与加热量之比

15.推进效率的高低取决于:

A. 排气速度高低

B. 飞行速度高低

C. 推进功率的大小

D. 排气速度与飞行速度之比的大小

16.喷气发动机的循环总效率为:

A. 推进功率与单位时间内空气所获得的加热量之比

B. 推进功率与放热量之比

C. 推进功率与循环净功之比

D. 推进功率与膨胀功之比

17.喷气发动机的总效率是表示发动机:

A. 推力大小的指标

B. 经济性好坏的指标

C. 使用寿命长短的指标

D. 可靠性大小的指标

18.喷气发动机的总效率与循环热效率及推进效率之间的关系为:

A. 总效率等于热效率与推进效率的乘积

B. 总效率等于热效率与推进效率之比

C. 总效率等于推进效率与热效率之比

D. 推进效率等于热效率与总效率的乘积

19.涡轮喷气发动机的性能指标包括:

A. 推力性能指标、单位推力、单位燃油消耗率

B. 推力性能指标、经济性能指标、使用性能指标

C. 推力性能指标、使用寿命指标、单位燃油消耗率

D. 推力性能指标、经济性能指标、加速性

20.单位推力等于:

A. 单位迎风面积产生的推力

B. 发动机单位质量产生的推力

C. 排气速度与进气速度之差

D. 总推力除以发动机总重量

21.喷气发动机的单位燃油消耗率为:

A. 单位时间发动机所消耗的燃油质量

B. 发动机每产生一马力的有效功率,在一小时内所消耗的燃油质量

C. 发动机每产生一牛顿推力,在一小时内所消耗的燃油质量

D. 单位时间内发动机所消耗的燃油质量与空气流量之比

22.从涡轮喷气发动机发展到涡轮风扇发动机的意义在于:()

A. 大幅度的提高发动机空气流量

B. 增大发动机的推力

C. 减少了污染物和噪声的排放

D. 提高了推进效率

23.在目前条件下,大涵道比的涡轮风扇发动机适合:

A. 超音速飞行

B. 高超音速飞行

C. 高亚音速巡航

D. 低空低速飞行

24.与旋翼配合,()构成了直升飞机的动力装置:

A. 涡轮喷气发动机

B. 涡轮螺旋桨发动机

C. 涡轮轴发动机

D. 涡轮风扇发动机

25.以下哪一款发动机用于低空低速的运输机或民用客机,具有较好的经济性:

A. 涡轮喷气发动机

B. 涡轮轴发动机

C. 涡轮螺旋桨发动机

D. 涡轮风扇发动机

26. ( )的法定计量单位是焦耳。

A. 功

B. 功率

C. 重量

D. 力

27. 绝对温度300K等于( )。

A. 27℃

B. 12℃

C. 149℃

D. 572℃

28. 具有物质原有特性的最小粒子称为( )。

A. 分子

B. 原子

C. 质子

D. 电子

29. 华氏温度32℉约等于摄氏( )。

A. 15℃

B. 0℃

C. 32℃

D. 273K

30. 用流体流动的来判别流体流动的状态是层流流动状态还是紊流流动状态。( )

A. 马赫数

B. 雷诺数

C. 普朗特数

D. 付立叶数

31.加力式燃气涡轮喷气发动机的加力燃烧室位于()。

A.进气道和压气机之间

B.压气机和主燃烧室之间

C.主燃烧室和涡轮之间

D.涡轮和喷管之间

32.空气流过压气机时, 对压气机作用力的方向是()。

A.向上的

B.向下的

C.向前的

D.向后的

33.燃气涡轮螺旋桨发动机中的螺旋桨的功用是( )。

A、产生推力

B、产生拉力

C、产生弹力

D、产生应力

34.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常用的工作状态有( )。A

A、慢车状态,额定状态,巡航状态和最大状态

B、快车状态,断续状态、巡航状态和起飞状态

C、停车状态,额定状态,起动状态和最大状态

D、慢车状态,点火状态,连续状态和最大状态

35、从涡轮喷气发动机发展到涡轮风扇发动机的意义在于:()

A、大幅度的提高发动机空气流量

B、增大发动机的推力

C、减少了污染物和噪声的排放

D、提高了推进效率

36.在目前条件下,大涵道比的涡轮风扇发动机适合:()

A、超音速飞行

B、高超音速飞行

C、高亚音速巡航

D、低空低速飞行

37、双转子发动机的两个转子是( )。

A、压气机转子和涡轮转子

B、低压转子和高压转子

C、风扇转子和低压压气机转子

D、高压压气机转子和高压涡轮转子

38、EGT一般是()燃气总温。

A、高压涡轮前

B、高压涡轮后

C、低压涡轮后

D、低压涡轮前

第2、3章

1. 气体的压缩性是指气体因压力和温度的变化改变其_____的性质。

A. 密度

B. 容积

C. 质量

D. 内能

2. 热力系统与外界只发生能量交换,而无物质交换,则该系统为:

A. 开口系统

B. 闭口系统

C. 绝热系统

D. 孤立系统

3. 亚音速气流在光滑扩张形管道内流动时,

A. 速度下降,压力下降

B. 速度上升,压力下降

C. 速度下降,压力升高

D. 速度上升,压力升高

4.在等温加热过程中,下面哪个量保持不变:

A. 压力

B. 热

C. 功

D. 内能

5.传热的基本方式有:

A. 导热、对流和热辐射三种

B. 碰撞、扩散和掺混三种

C. 沸腾、蒸发和扩散三种

D. 喷淋、汽化和升华三种

6. 对于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解析式:Q=W+△U ,若工质吸收热量并且体积变大,则:

A. Q>0,W<0

B. Q>0,W>0

C. Q<0,W>0

D. Q<0,W<0

7.喷气式发动机的理想循环是:

A. 卡诺循环

B. 奥托循环

C. 布莱顿循环

D. 等容加热循环

8.收敛喷口的三种工作状态是:

A. 亚音速、音速和超音速状态

B. 稳定、不稳定和过渡状态

C. 完全膨胀、不完全膨胀和过渡膨胀状态

D. 亚临界、临界和超临界状态

9.不可压缩流体在管道内流动时,管道任一横截面处的流速与该截面积成_____。

A. 反比

B. 正比

C. 无关

D. 不确定

10.燃气在涡轮喷气发动机的涡轮中的流动可以看作:

A. 绝热压缩过程

B. 绝热膨胀过程

C. 等容加热过程

D. 等压加热过程

11.空气在喷气发动机的压气机中的流动可以看作:

A. 绝热压缩过程

B. 绝热膨胀过程

C. 等容加热过程

D. 等压加热过程

12.气流马赫数时,为超音速流动。

A. 小于1

B. 大于1

C. 大于0

D. 不等于1

13.当气体的绝对压力高于大气压力时,压力表指示的数值称为:

A. 绝对压力

B. 真空度

C. 表压力

D. 当地压力g

14.音速___

A. 在各种条件下均保持不变

B. 随声波的频率不同而变化

C. 随大气压力的变化而变化

D. 随大气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15.对于多变过程方程Pv n=C,其中当n=____该方程表示等压过程。

A. 0

B. 1

C. k

D. ±∞

16.亚音速气流在光滑收敛形管道内流动时,

A. 速度下降,压力下降

B. 速度上升,压力下降

C. 速度下降,压力升高

D. 速度上升,压力升高

17.导热所遵守的规律是:

A. 牛顿定律

B. 虎克定律

C. 傅立叶定律

D. 普朗特定律

18.在燃气涡轮发动机里,混合气在燃烧室里燃烧可认为是:

A. 绝热压缩过程

B. 绝热膨胀过程

C. 等容加热过程

D. 等压加热过程

19.工质从状态A经过等温膨胀到状态B,又从状态A经过绝热膨胀到状态C,且V B=V C则:

A. P B=P C

B. P B>P C

C. P B

D. 无法判断

20. 影响燃气涡轮喷气发动机实际热效率的因素有()。

A.涡轮前燃气总温;发动机的增压比;压气机效率和发动机的重量

B.涡轮前燃气总温;发动机的增压比;压气机效率和涡轮效率

C.发动机的增压比;发动机的重量和长度

D.涡轮前燃气总温;发动机的重量和最大横截面积

21.涡轮喷气发动机的总效率等于发动机的热效率与推进效率相____

A乘B除C加D减

22.表征轴流式压气机的涡扇发动机推力的参数有_____。A

A EPR

B EGT

C N1

D sfc

23 .亚音速气流在扩张形管道内定熵绝能流动时, 气流参数的变化规律是____。

A. 速度下降, 压力下降

B. 速度下降, 压力升高

C. 速度上升, 压力下降

D. 速度上升, 压力升高

24.热辐射的特点是______。

A.热辐射能可以在真空中进行传播

B.热辐射能只有存在气体、液体和固体物质时才能进行传播

C.热辐射时不但存在能量的转移, 而且还伴随着能量形式的转化

D.热辐射能只有在运动的流体中进行传播

第4章进气道

1. 发动机进气道是指:

A. 涡轮后的一段管道

B. 加力燃烧室后的一段管道

C. 压气机与燃烧室之间

D. 发动机短舱进口到压气机进口这一段管道

2. 进气道的作用是:

A. 减少飞行阻力

B. 增加进入发动机的空气流速

C. 增大进入发动机的空气流量

D. 为发动机提供空气流量并对进入压气机的气流进行适当的扩压

3. 进气道可分为哪两大类

A. 内压式和外压式进气道

B. 内压式和超音速进气道

C. 外压式和亚音速进气道

D. 亚音速和超音速进气道

4.衡量进气道内气流流动损失大小的参数是:

A. 进气道阻力系数

B. 进气道出口流场畸变指数

C. 进气道总压恢复系数

D. 进气道流量系数

5.气流在进气道内流动,其损失分为:

A. 摩擦损失、分离损失

B. 摩擦损失、唇口损失

C. 分离损失、通道内部损失

D. 唇口损失、通道内部损失

6. 进气道总压恢复系数是指:

A. 出口气流总压与未受扰动截面气流总压之比

B. 出口气流压力与进口气流压力之比

C. 进口气流总压与出口气流总压之比

D. 进口气流压力与出口气流压力之比

7.进气道的总压恢复系数是一个______的数。

A. 大于1

B. 等于1

C. 小于1

D. 不能确定

8.超音速进气道可分为_____三种类型。

A. 离心式、轴流式和混合式

B. 直流式、回流式和折流式

C. 外压式、内压式和混合式

D. 离心式、气动式和冲击式

9.进气道的总压恢复系数的大小反映了的大小。( )

A、流动损失

B、压力变化

C、气流速度变化

D、流场均匀程度

12.进气道的流量系数是( ):

A、流入进气道气流远前方截面面积与进气道唇口面积之比

B、远前方截面处流速与进气道出口流速之比

C、进气道进口截面面积与出口截面面积之比

D、进气道进口流量与出口流量之比

13、进气道流场均匀程度通常:( )

A、用畸变指数来评定

B、用进气道进口压力分布状况来评定

C、用出口最大压力与最小压力的比值来评定

D、用出口温度分布状况来评定

14. 影响进气道冲压比的因素有()。

A、飞行速度,大气温度和流动损失

B、大气压力, 进口面积和喷气速度

C、单位推力, 压气机和涡轮的级数

D、大气密度, 涡轮出口与进口温度

第5章压气机

1. 压气机的主要作用是:

A. 提高空气流量

B. 增大空气密度

C. 提高空气总压,提高循环热效率,而且增压后的空气可以作为引气满足发动机不同部件和附件的需要

D. 提高气流速度

2. 按照增压过程中气流的流动和增压方式,把压气机分为:

A. 内部传动式和外部传动式

B. 废气涡轮传动和直接传动

C. 离心式和轴流式

D. 离心式、轴流式和混合式

3. 与离心式压气机相比,轴流式压气机的主要特点是:

A. 总增压比高、效率高、单位空气流量大

B. 转速更高、效率更高

C. 空气流量更大,空气总压更高

D. 轴向尺寸更小,迎风面积更大

4.轴流式压气机的两大基本部件是:

A. 转子、整流叶片

B. 转子叶片、轮盘

C. 转子、静子

D. 叶身、榫头

轴流式压气机进气导向器的功能是( )。

A、增大进气量

B、增大扭速

C、产生预旋

D、增大密度

5.轴流式压气机的工作叶轮和整流器的轴向排列方式是:

A. 工作叶轮在前,整流器在后,交错排列

B. 整流器在前,工作叶轮在后,交错排列

C. 前面是若干级工作叶轮,后面是对应的若干级整流器

D. 前面是若干级整流器,后面是对应的若干级工作叶轮

6. 压气机转子的基本形式有:

A. 鼓式、盘式

B. 轮式、鼓式

C. 鼓式、盘式、鼓盘式

D. 轮式、盘式、轮盘式

7.轴流式压气机转子叶片的榫头形式有:

A. 销钉式、枞树型

B. 销钉式、燕尾形

C. 销钉式、整体式

D. 销钉式、燕尾形,枞树形

8.整流器机匣有:

A. 分半式、分段式

B. 分半式、整体式

C. 整体式、鼓盘式

D. 整体式、分半式、分段式

9.整流器叶片的固定分为:

A. 直接固定和间接固定

B. 直接固定和销钉固定

C. 间接固定和榫头固定

D. 单支点和双支点

10.间接固定的整流叶片又可分为:

A. 直接固定和间接固定

B. 销钉式和燕尾形

C. 单支点和多支点

D. 单支点和双支点

11.轴流式压气机的环形气流通道分为:

A. 鼓式、盘式、鼓盘式

B. 分段式、分半式、整体式

C. 等内径、等中径、等外径

D. 等截面、等半径、等外径

12.按气流的流动方向,轴流式压气机的环形通道面积沿轴向:

A. 逐渐减小

B. 逐渐增大

C. 先减小后增大

D. 先增大后减小

13.轴流式压气机工作叶轮进出口的速度三角分别由哪几个矢量组成:

A. 圆周速度、线速度、牵连速度

B. 绝对速度、相对速度、牵连速度

C. 绝对速度、轴向速度、相对速度

D. 绝对速度、切向速度、牵连速度

14.决定基元级速度三角的主要因素有:

A. 工作叶轮进口空气的绝对速度的轴向分速度、切向分速度、圆周速度、扭速

B. 工作叶轮进口空气的绝对速度的轴向分速度、切向分速度、扭速

C. 工作叶轮进口空气的绝对速度的轴向分速度、轮缘速度、扭速、圆周速度

D. 工作叶轮进口空气的绝对速度的轴向分速度、牵连速度、扭速、圆周速度

15.轴向速度的大小最终影响到:

A. 流过发动机空气密度的大小

B. 流过发动机空气总温、总压大小

C. 发动机功率和迎风面积的大小

D. 压气机增压比的大小

16.工作叶轮进口空气的绝对速度的切向分速度如果与圆周速度方向相同,则称为:

A. 预旋

B. 扭速

C. 正预旋

D. 反预旋

17.轴流式压气机工作叶轮进出口气流的绝对速度沿切向的分速度之差与相对速度沿切向的分速度之差有如下关系:

A. 大于

B. 小于

C. 相等

D. 不等

18.空气流过轴流式压气机的转子,其绝对速度、相对速度、总温、总压的变化是:

A. 绝对速度增大、相对速度减小、总温总压升高

B. 绝对速度减小、相对速度增大、总温总压不变

C. 绝对速度增大、相对速度减小、总温总压不变

D. 绝对速度不变、相对速度减小,总温总压升高

19.空气流过轴流式压气机的静子,其绝对速度、总温、总压的变化是:

A. 绝对速度增大、总温总压不变

B. 绝对速度增大、总温总压升高

C. 绝对速度减小,总温总压不变

D. 绝对速度减小,总温不变,总压减小

20.轴流式压气机单级叶轮对每千克空气做的轮缘功,其大小与:()有关

A. 空气流量

B. 扭速、圆周速度

C. 燃气流量

D. 空气的总温总压

21. 为什么转子叶片从叶根到叶尖方向是扭转的:

A. 因为压气机转子的转速很高

B. 因为空气经过压缩,温度不断升高

C. 因为轮缘功不变,而圆周速度缘叶高方向线性增加,所以扭速沿叶高方向减小

D. 因为轮缘功不变,扭速沿半径方向不断增加

22. 轴流式压气机的增压比是:

A. 压气机出口空气总压与进口总压之比

B. 压气机进口空气总压与出口总压之比

C. 压气机出口空气压力与进口总压之比

D. 压气机进口空气压力与出口总压之比

23. 多级轴流式压气机总增压比与各级压气机增压比之间的关系为:

A. 总增压比为各级增压比之和

B. 总增压比为各级增压比的乘积

C. 总增压比为各级增压比的平方和

D. 总增压比为各级增压比的和的平方

24.压气机效率的大小反应了:

A. 压气机对空气做功的大小

B. 压气机转速的高低

C. 压气机增压比的大小

D. 压气机内气流的流动损失的大小

25.轴流式压气机效率为:

A. 理想绝热压缩功与轮缘功之比

B. 理想绝热压缩功与绝热膨胀功之比

C. 理想绝热膨胀功与轮缘功之比

D. 轮缘功与理想绝热压缩功之比

26. 轴流式压气机功率大小与:()有关

A. 空气流量、轴向速度

B. 空气流量、轮缘功

C. 涡轮前燃气总温、压气机增压比

D. 压气机效率、压气机增压比

27.若压气机的轮缘功、压气机效率一定,则压气机进口空气总温越高,压气机增压比:

A. 越大

B. 越低

C. 没有变化

D. 先增大后减小

28.单级压气机功与压气机转速之间的关系为

A. 与转速的三次方成正比

B. 与转速成正比

C. 与转速的平方成反比

D. 与转速的平方成正比

29.单级压气机功率与压气机转速之间的关系为:

A. 与转速的平方成反比

B. 与转速的平方成正比

C. 与转速的三次方成正比

D. 与转速的三次方成反比

30.压气机效率随着转速的增大,其变化为:

A. 单调增大

B. 单调减小

C. 先增大后减小

D. 先减小后增大

31.压气机攻角是指:

A.整流叶片中弧线前缘点切线和气流进气速度的夹角

B.叶轮叶片中弧线前缘点切线和气流进气速度的夹角

C.整流叶片中弧线前缘点切线和气流进气相对速度的夹角

D.叶轮进口处相对速度方向与中弧线前缘点处切线之间的夹角

32.我们把压气机叶轮进口气流绝对速度的轴向分速度与圆周速度之比称为:

A. 增压比

B. 压气机流量系数

C. 预旋

D. 扭速

33.压气机流量系数减小,正攻角:(),气流容易在:()分离

A. 增大,叶背

B. 减小,叶背

C. 增大,叶盘

D. 减小,叶盘

34. 下列哪些条件可以引起多级轴流式压气机发生喘振?

A.发动机转速减小,进气总温下降,空气流量突增

B.发动机转速增大,进气总温升高,空气流量突增

C.发动机转速减小,进气总温升高,空气流量骤减

D.发动机转速增大,进气总温升高,空气流量骤减

35.轴流式压气机的喘振是一种:

A. 沿轴向发生的高频低振幅的振荡现象

B. 沿轴向发生的低频高振幅的振荡现象

C. 沿半径方向发生的高频低振幅振荡现象

D. 沿半径方向发生的低频高振幅振荡现象

36.压气机的工作参数为:

A. 空气密度、总温、总压

B. 转速、空气总温、总压

C. 转速、空气流量、进口空气总温、总压

D. 空气密度、空气流量、轴向速度

37.若压气机转速保持不变,当进口流量下降时,压气机的级增压比的变化情况是:

A. 逐级减小

B. 逐级增大

C. 先减小后增大

D. 先增大后减小

38.由于大气温度升高,压气机进口空气温度升高,使得压气机的流量系数:

A. 逐级增大

B. 逐级减小

C. 先增大后减小

D. 先减小后增大

39.多级轴流式压气机的防喘措施有:

A. 中间级放气、降低压气机进口空气总温、提高发动机转速

B. 降低压气机进口空气总温、采用可调静子叶片、提高发动机转速

C. 提高维修质量、提高发动机转速、采用可调静子叶片

D. 压气机中间级放气、采用可调静子叶片、采用双转子结构

40.离心式压气机的两种型式是:( )

A、单级和多级

B、单面进气和双面进气

C、转子和静子

D、叶轮和扩压器

41.采用双转子结构,是通过调节:()来进行防喘

A. 气流的轴向速度大小

B. 气流的流量大小

C. 圆周速度的大小

D. 径向速度的大小

42 双转子压气机高压转速N2与低压转速N1之间有( )

A、N2

B、N2=N1

C、N2>N1

43 压气机功率随转速的变化是()

A、功率与转速成正比

B、功率与转速的平方成正比

C、功率与转速的三次方成正比

D、功率与转速的四次方成正比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29.下列选项中,属于自然范围内的服饰文化标志的有(ABDE )3-137 A.环境标志 B.等级标志 C.性别标志 D.年龄标志 E.体型标志 30.下列选项中,属精神文化的有(ABCDE )5-213 A.艺术 B.政治 C.道德 D.风俗习惯 E.宗教 26.中国古代改造、利用自然的成就有【CDE 】 A.渔业的布局B.盐业的兴办C.水利的兴修 D.运河的开凿E.土地的开垦 27.据《史记》记载,上古多种族群向黄帝族聚拢的原因包括【AB 】 A.战争B.宗教C.农耕 D.渔猎E.天灾 28.下列选项中属于诞生礼俗的有【ABCDE 】 A.求子礼俗B.催生礼C.洗三 D.满月礼E.周岁礼 29.尊崇自然是中国古代艺术一个重要的审美观念,以下文学作品中属尊崇自然典范之作的有【ABCDE 】 A.陶渊明《归园田居》B.柳宗元“永州八记” C.范仲淹《岳阳楼记》 D.欧阳修《醉翁亭记》E.苏轼《石钟山记》 30.中国历史上曾先后被汉语同化的语言有【ACDE 】 A.北朝的鲜卑语B.隋代的高丽语C.唐代的西夏语 D.辽代的契丹语E.近代的满族语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广义文化 答:广义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32地理环境 答:它是人类存在和文化创造的先决条件。生活在一定地理范围中的人群,必须依赖自然提供给他们的条件.进行他们的文明建构,展开他们的文化历程。故此,文化的总体特征的了解,必须从了解其地理环境开始。 33.制度文化 答:制度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层面,是人们为适应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主动创制出来的有组织的规范体系.它既是物质文化的反映形式,又是精神文化的物化形态。 34.楚辞 答:楚辞是战国时期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文人创造的一种新诗体,具有十分浓郁的楚国地方文化色彩。楚辞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从民间集体歌唱过渡到了诗人独立创作的新阶段,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 35.“中体西用论” 答:“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缩略,这是中国近现代洋务派和早期改良派的文化主张与基本理论。主张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为“本”,去吸收西方科技和文化,达到制夷图强、复兴中华的目的。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请以实例说明典范人物对特定地域文化特色的影响。 答:(1)典范人物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可以带出特定地域的文化特色。任何人都有自己的出生地,而且任何人对此都会有所觉知,由此产生乡土意识。

宗教学概论

宗教学概论 1.宗教观观念的内容 各种宗教都有说明其信仰的观念,甚至形成了一套论证其信仰的观念体系。它是宗教组织借以建立宗教信仰体制的骨架,对整个宗教体系的构成起基础性的作用。各种宗教观念无论在内容上有何区别,必须用一定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宗教观念一旦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就超出了个人的体验,具有社会意义,就成了一种社会文化形式,成了宗教传道的工具。各种各样的宗教的信条、教义、教理都是不同的,但既然是宗教,就有共同的东西,大致归纳为三个方面:(一)灵魂观: 灵魂观是宗教最重要最直接的观念,形灭灵魂不灭的观念几乎广泛流行于世界各个宗教中。“灵魂”观点是整个宗教的发端,是全部宗教的核心问题。 1.“灵魂不灭,上帝存在,意志自由”是基督教的核心。 2.伊斯兰教也大体相同。 3早期佛教不讲灵魂不灭,但是讲“因果报应”“生死轮回”,其结果则是承认了灵魂的存在,并且以灵魂作为因果轮回的主体。佛教传入中国,灵魂观念进一步发展,“神不灭”则成为中国佛教的坚定信仰。 不相信灵魂存在宗教是不存在的,因此宗教与迷信是分不开的。 (二)神灵观: 1.宗教是社会的产物,宗教观念的内容归根结底是人与人关系的反映,但在宗教中,人与人的社会关系表现为人与神的宗教关系。人是宗教信仰和崇拜的主体,神是信仰和崇拜的对象,没有神就没有信仰和崇拜的对象,这样宗教就无从谈起。所谓无神的宗教是不存在的。如果某个宗教宣扬自己没有神灵,那他就不是货真价实的宗教。 2.关于人与神的关系。神是“人格化”的超自然存在,并不全面。原始民族信仰崇拜的神并未“人格化”。所以,神的人格化并不限于同形,更重要的神与人“同性”。这就是说神与人在思想、情感、意欲方面与人有相同或相似的性格,从这一点上讲,可以说一切宗教崇拜的对象都是与人“同性”的。无论是氏族社会的图腾崇拜还是伊斯兰教无任何具体形象的真主,他们在其崇拜者的心中,都是具有人一样的思想、情感和意欲,都是按照人的行为方式进行活动的。一切宗教的神圣对象性能,本质上都是人性,只不过这种人性,在神圣对象身上被进一步神圣化了而已。这样来讲,人格化的神,实质是人性的神格化。 3.总之,一切宗教中神的神性就是人的人性,神的本质就是人的本质。神灵观念之所以产生,是人通过想象力把人的人性和本质异化或对象化为一个神圣对象的结果。因此,宗教中的这种神灵、创始祖或上帝,所有的一切都并没有客观

宗教概述试题

四大宗教——宗教概述姓名成绩 1、多项选择题 下列关于我国宗教政策的描述,正确的有( )。A.宗教有其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将长期存在 B.我们不能用行政力量去消灭宗教,但可以用行政力量去发展宗教 C.宗教信仰自由受国家宪法的保护,但宗教活动必须在法律和政策范围内进行 D.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原则,反对境外宗教团体和个人干预我国宗教事务 E.中国共产党奉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共产党员不得信仰宗教,但可以参加宗教活动 2、判断题 宗教和国家政权相分离,和教育、行政、司法相分离。( ) 4、多项选择题 下列关于各国宗教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印尼:伊斯兰教 B.泰国:佛教 C.加拿大:天主教、基督教新教 D.印尼:佛教 E.泰国:伊斯兰教 5、多项选择题 下列表述符合我国政府在宗教问题上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的是( )。 A.宗教在社会主义社会也将长期存在B.宪法保护宗教信仰的自由 C.目前宗教方面的矛盾主要是对抗性的矛盾 D.严厉打击利用宗教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 6、判断题 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干涉。( ) 7、判断题 宗教有其发生、发展消亡的过程,在社会主义社会中 将长期存在。( ) 8、单项选择题 历史上唯一受到儒、释、道三教共同尊崇的偶像是()。 A、关公 B、济公 C、八仙 D、妈祖 9、判断题 我国宗教方面的矛盾主要是人民内部矛盾,不可能出 现对抗性的矛盾。( ) 10、单项选择题 塔吉克族、裕固族、畲族、鄂温克族分别信仰( )。 A.藏传佛教、伊斯兰教、小乘佛教、大乘佛教 B.伊斯兰教、小乘佛教、大乘佛教、东正教 C.藏传佛教、伊斯兰教、小乘佛教、大乘佛教 D.伊斯兰教、藏传佛教、大乘佛教、东正教 11、多项选择题 下列表述符合我国政府在宗教问题上的基本观点和 基本政策的是( )。 A.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原则 B.允许境外宗教团体指导国内的宗教事务 C.目前宗教方面的矛盾主要是人民内部矛盾 D.争取团结和教育宗教界人士,使之成为爱国宗教职业人员 12、判断题 公民有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有神论 和无神论的自由。( ) 13、综合题 填表。

《宗教学概论》考试大纲

《宗教学概论》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 本考试是全日制宗教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入学资格考试之专业基础课,考试的目的在于考察考生是否具备攻读该专业硕士学位所必须的基础知识、专业素质和研究潜力。 二、考试的性质与范围 本考试是测试考生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水平的尺度参照性水平考试。考试范围包括本大纲规定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专业理论分析能力。 三、考试基本要求 1. 掌握宗教学理论的基本内容和世界宗教的基本知识。 2. 对宗教学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重要思想和重大事件及其发展和特征有较为深入的理解。 3. 正确使用相关专业术语,清楚分析问题,具有较高宗教学知识素养和文字论述能力。 四、考试形式 本科目考试为闭卷考试,答题一律写在答题纸上。 五、考试内容 本考试包括三个部分: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总分150分。

I.名词解释 1. 考试要求 要求考生对宗教学理论与宗教思想史的相关名词、概念、人物和现象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并给出简要的解释。 2. 题型 要求考生解释宗教学名词5个,每个名词6分,总分30分。 II. 简答题 1. 考试要求 要求考生根据宗教学理论与宗教思想史的相关知识能够简要回答问题,并合理展开必要的分析和总结。 2. 题型 该部分要求考生根据各个具体题目要求回答问题,共需回答3道简答题,每题20分,总分为60分。 III. 论述题 1. 考试要求 考生应能根据所给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联系宗教学理论和宗教思想史给出有理有据的解答,并尽量展开理论分析和个人的见解,论述要具有逻辑性和合理性。 2. 题型

该部分共有2道论述题,每题30分,共计60分。 《宗教学概论》考试内容一览表

宗教社会学期末考试题

宗教社会学:宗教社会学是宗教学与社会学两者之间的交叉性学科,一方面,它以宗教这样一种在人类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的社会实在与现象作为研究对象,另一方面,它与宗教哲学、宗教人类学等学科又相当不同,它是以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为基础来对作为社会现象的宗教开展经验研究的。具有实证主义取向的研究者一般都认定宗教社会学是一门实证性的社会科学,这种取向是目前宗教社会学中的主流。 宗教社会学的特点:1.宗教社会学自觉地置身于宗教之外来看待和解释宗教现象 2.宗教社会学家大多标榜价值中立,坚持以客观的态度来对待其研究的对象 3.重视经验依据 4.比较分析是宗教社会学不可避免的特点之一 宗教社会学的性质:经验性实证性对宗教的社会性 宗教社会学的研究范围:宗教信仰者及其行为宗教组织及其制度宗教的社会功能宗教与现代社会发展变迁之间的关系当今宗教的发展趋势宗教与社会生活其他领域的关系 5.涂尔干的宗教《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与韦伯的《宗教社会学》(是其社会学巨著《经济与社会》的一部分)堪称宗教社会学的经典之作。 6.20世纪50年代之后,宗教社会学学科的中心已不再是欧洲而是转移到了美国 7.在社会主义国家,由于社会学一度被视为资产阶级学科而被取缔或视作二等学科,宗教社会学的研究当然也有相同遭遇 8.涂尔干所说的宗教的社会性实际包含两层含义:社会生活是宗教观念的终极源头宗教信仰对象的实在基础就是社会本身 9.涂尔干的宗教社会学被称为社会静力学韦伯的宗教社会学被称为社会动力学 10.偶遇抽样:又称任意抽样或方便抽样,它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抽样方法而是指研究者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以自己方便的形式抽取偶然遇到的人作为对象或者仅仅选择那些离研究者最近,最容易找到的人作为对象。 11.参与观察:指的是研究者深入到所研究的对象的生活背景中,在实际参与研究对象日常生活的过程中所进行的观察。 12.实地研究:在一种自然情景下,通过深入到宗教生活的实境中,直接观察宗教现象的研究方式,它以参与观察和非结构访谈的方式搜集资料然后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理解和解释宗教现象。 13.参与观察的特点 14.文献研究:宗教社会学中的文献研究是借助于收集和分析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和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来探究和分析各种宗教行为、宗教组织中的社会关系以及其他各种宗教现象的研究方式 15.宗教:宗教是对以对超自然的力量或神灵的信仰或对超验的人生境界的追求为基础的人类制度,是人类赖以面对和处理各种终极性的问题,建构神圣的秩序和意义系统的组织与行为系统。 16.宗教的构成要素:宗教信仰宗教仪式宗教经验宗教群体与组织P79 17.意义:指的是依据某种更为宏达的参照系对一些境遇与事件所做的解释(理解)。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一些社会事件的议论,对自己或别人的行为与遭遇的解释,往往都包含着对意义问题的态度与见解。 18.神义论:就是根据社会中既定的法则,为那些必然会存在的、威胁到意义系统的无秩序现象提供意义的宗教性解释。例如:大多数宗教都提供关于苦难与死亡的神义论 19.看似有理结构:指的是在一个由共享一种意义系统的人们组成的社会网络之内的特有的社会过程或互动,而所谓社会过程也就是不断发展的重新建造并维持特定世界的那些过程。

宗教学试题整理

宗教学试题整理(2005-2010) 2005年 宗教理论 一、概念题(40) 宗教情感宗教行为原始(自然)宗教世界宗教 二、简述题(40) 1、简述宗教的本质与特征 2、件数中国宗教的特征 三、论述题(70) 1、宗教在当代社会生活中能发挥何种作用? 2、评述下文中爱因斯坦对宗教与科学关系的看 法。(爱因斯坦如何界定科学、宗教?爱因斯坦对宗教与科学关系的看法。你的评述) 科学与宗教 要我们对什么是科学得出一致的理解,实际上并不困难。科学就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努力,力图用系统的思维,把这个世界中可感知的现象尽可能彻底地联系起来。说得大胆点,它是这样一种企图:要通过构思过程,后验地来重建存在。但我要是问自已,宗教是什么,我可就不能那么容易回答了。即使我找到了一个可能在这个特殊时刻使我满意的

答案,可是我仍然相信,我决不可能在任何情况下都会使所有对这个问题作过认真考虑的人哪怕在很小程度上表示同意。 因此,我想先不去问宗教是什么,而宁愿问,一个我认为是信仰宗教的人,他的志向有哪些特征:在我看来,一个人受了宗教感化,他就是已经尽他的最大可能从自私欲望的镣铐中解放了出来,而全神贯注在那些因其超越个人的价值而为他所坚持的思想、感情和志向。我认为重要的在于这种超越个人的内涵的力量,在于对它超过一切的深远意义的信念的深度,而不在于是否曾经企图把这种内涵同神联系起来,因为要不然,佛陀和斯宾诺莎就不能算是宗教人物了。所以,说一个信仰宗教的人是虔诚的,意思是说,他并不怀疑那些超越个人的目的和目标的庄严和崇高;而这些目的和目标是既不需要也不可能有理性基础的。但是它们的存在同他自已的存在是同样必然的,是同样实实在在的。在这个意义上,宗教是人类长期的事业,它要使人类清醒地、全面地意识到这些价值和目标,并且不断地加强和扩大它们的影响。如果人们根据这些定义来理解宗教和科学,那末它们之间就显得不可能朦胧什么冲突了。因为科学只能断言"是什么",而不能

武汉大学 西 方 哲 学 史(上)试卷及答案

A卷 武汉大学 2004—200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西方哲学史(上) (2003哲学基地班、宗教学) 一、辨析题(每小题5分,其中判断正误1分,说明4分;共20) 1、“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命题是对爱利亚学派的“存在”学说的根本否定。 (正确。普罗泰戈拉的这种相对主义认为个人自身才是事物存在的唯一尺度,与爱利亚学派用抽象的神或存在等超感觉概念来否定现象世界的思路是针锋相对的。) 2、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导致了一种严密的机械论。 (错误。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导致了一种严格的机械决定论,然而这种机械论本身却并不严密,其绝对必然性自身就是一个最大的偶然性,而且原子的运动也要由外在的推动决定,这样就在运动的最终来源问题上留下了空档。) 3、亚里士多德的“实体”与柏拉图的“理念”一样,都是思想的抽象物。 (错误。亚里士多德把个别的具体事物当作第一实体的做法是与柏拉图把普遍抽象的种属概念即理念当作真实存在的做法截然对立的。) 4、托马斯·阿奎那关于上帝存在的宇宙论证明的要害就在于从思维直接过渡到存在。 (错误。安瑟伦的本体论证明才是从思维直接过渡到存在,而阿奎那的宇宙论证明则以经验的证据为出发点,从有限的存在上升到无限的存在。只是这一论证隐含着的先验原则仍然只能付诸信仰而已。)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30分): 逻各斯

(赫拉克利特将万物运动变化的法则称为逻各斯,其希腊文原意为话语,也有规律、命运、尺度、比例和必然性的意思。这个概念的提出标志着西方哲学语言学精神的出现,具有客观规律与主观理性的双重含义。) 真理与意见 (柏拉图将知识分为可见世界与可知世界的知识,可见世界的知识是意见,包括想象和信念;可知世界的知识则是真理,包括理智和理性。意见不如真理那么明确,但并不是无知。) 美德即知识 (苏格拉底对美德的一般定义进行研究得出的结论,认为美德是关于善的概念的知识。这个命题把真与善统一起来,使美德获得了客观的规定性而成为普遍的知识。) 唯名论 (中世纪经院哲学在回答共相问题时形成了唯名论与实在论的两大阵营。唯名论坚持亚里士多德第一实体的观点,认为只有个别事物才是真正的实体或实在,共相只不过是人们用以表示个别事物的名称、概念或符号,作为普遍本质只能存在于可感事物之中。) 三表法 (培根的科学归纳法在收集相关感性材料步骤中采用的一种方法,分别通过“本质或具有表”、“差异表”或“接近中的缺乏表”、以及“程度表”或“比较表”来列举有关例证,再以分析比较和排除对其进行归纳。) 三、论述题(第1题20分,第2题30分,共50分): 1、论述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并说明形式与质料的辩证关系。 (亚里士多德在总结古希腊各种本原说的基础上,提出了实体存在或产生的四种原因,即: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而在自然物中,动力因和目的因又都可以归结为形式因。质料与形式共同构成个别事实,因此它们都是实体,而形式由于代表一个实体的个别性,因此比无定形的质料更称得上实体,所以真正的实体就是形式。同时,质料与形式的关系又是相对的,对于低一级事物是形式的东西,对于高一级的事物则是质料,整个宇宙由此形成一个从质料到形式交替上升,从“纯质料”即“非存在”到“纯形式”即作为“第一推动者”的“神”的统一序列。) 2、试从毕达哥拉斯、赫拉克利特、巴门尼德和柏拉图哲学中 梳理出一条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线索。 (毕达哥拉斯把“数”这种有定形的抽象原则看作是万物的本原,在认识论上开创了一条理性主义的道路,不过此时数还没有完全脱离形体,还被理解为构成事物实体的物理质点或基本元素;赫拉克利特作为万物运动法则的“逻各斯”具有话语的意义,不但具有数或量上的规律性,更表达了一种质的必然性;不仅具有客观规律的含义,同时也具有主观理性的含义;巴门尼德从逻各斯的道路通向了作为世界本原的“存在”,他把存在理解为有定形的封闭的圆球,同时强调存在物只能存在于思想和语言中,处于流变中的事物因为无法在语言中固定而确切地表述,因此只能被归于非存在,这种本体论的观念构成了西方形而上学的基石。柏

民族宗教政策理论法规知识测试题及答案

新源县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理论法规知识测试题 一、填空题(20分,每空2分) 1、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民族工作的主题是()。 2、自治州党委提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奋斗目标是( )。 3、清朝政府于()年建立新疆省。 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教育条例》规定,“三史”教育是指()()()。 5、新疆精神的是指()()()()。 二、单选题(10分,每题2分)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中国西北边陲,面积166平方公里,约占中国国土总面积的(),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 A 、四分之一 B 、五分之一 C 、六分之一D、七分之一 2、少数民族干部在学习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同时,也要学习()。 A、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文字 B、汉语 C、汉字 D、外语 3、国家在()举办民族中学或者在普通中学开设民族班,招收少数民族学生实施中等教育。 A、沿海地区 B 、内地省市C、发达地区D、沿海省市 4、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宗教教职人员在()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 A 、平等互利 B 、团结互助C、交流提高D、友好平等 5、处理民族关系,我国坚持()的基本原则。 A、民族平等、民族尊重和民族共同发展 B、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C、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发展 D、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相互尊重 三、简答题(30分每题6分) 1、什么是民族风俗习惯?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教育条例》第九条对不得破坏

民族团结是如何要求的? 3、新世纪、新阶段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是什么? 4、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教育条例》第三十七条对破坏民族团结如何追究责任? 四、论述题(40分) 1、零散朝觐有哪些危害?(15分) 2、“瓦哈比”极端思想的危害?(15分) 3、你认为父母让不满18岁的孩子封斋、非法学经是否正确?(10分) 新源县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理论法规知识测试题答案 一、填空题 1、(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2、(到2015年创建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州) 3、(公元1884) 4、(新疆历史)(民族发展史)(宗教演变史教育) 5、(爱国爱疆)(团结奉献)(勤劳互助)(开放进取) 二、单选题 C A C D B 三、简答题 1、答:是指一个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相沿久积而形成的喜好、风尚、习俗和禁忌等,它表现在饮食、服饰、居住、婚姻、生育、丧葬、节庆、娱乐、礼节、生产等方面。 2、答: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散布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言论,不得收集、提供、制作、发布或者传播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信息,不得实施破坏民族团结、煽动民族分裂的行为。 3、答: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4、答:每个公民既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

宗教学概论-教学大纲

宗教学概论-教学大纲

宗教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类别:学术知识类 二、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三、适用专业:历史学 四、开课班级:16级历史教育班, 五、学分:3分 六、总学时:45学时 七、基本教材:赖永海著:《宗教学概论》,人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版 八、课程简介: 宗教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宗教无论就时间的绵延或空间的广袤来看,都是人类社会的首要特征。宗教在人类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是人类社会一种不可或缺的文化现象和文化载体。在当今社会,科技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巨大变化和美好前景,但人类在认识自我及协调人际关系上并没有真正成熟,宗教在这些领域有着独特的地位。因此,有必要学习一些宗教学的基础知识。 本课程介绍宗教学基本理论和宗教基本知识,包括宗

教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宗教的本质与特征、宗教的要素与类型、宗教的起源与发展、宗教与文化已经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等内容。 九、教学目的: 宗教学概论这门课程旨在对世界诸宗教的起源、发展过程、普遍本质、发展规律作出比较全面、比较系统的阐述,对宗教世俗化和宗教对话这些当代宗教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作出必要的介绍,使学生通过学习对宗教学的基本原理、基础知识有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对复杂的宗教现象和宗教问题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解释能力。 十、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 该课程选用课堂讲授与讨论,结合多媒体教学的方式进行,各章节的主要内容由教师课堂讲授为主,。教师负责向学生讲授主要概念、理论和重点、难点问题。在教学中一些与现实联系密切的热点问题可采取学生讨论。讨论在教师的组织下进行,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各抒己见,各组最后选择一个专题发言,其余同学可在每次发言后点评。最后教师就学生的讨论做概括和总结。采用多媒体教学,旨在将大量信息以画面与声音相结合的形式传达给学生,这样增强了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直观性。

宗教学概论教学大纲

西北师范大学历史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宗教学概论》教学大纲 一、说明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为历史专业任选课。本课程大纲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论为指导原则,结合宗教学前沿科研成果,使本课程讲授能帮助学生了解宗教学的一般原理;掌握世界三大宗教的基本知;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以及我国的宗教政策。(二)教学目的 本课程通过对宗教学的理论与方法、宗教的本质和要素,以及宗教与意识形态的关系等内容的讲授,能够使学生对宗教学的基本原理及基础知识有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进而能科学地认识宗教的特性、本质和规律,掌握宗教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宗教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 本课程主要讲授宗教学的性质与研究对象、宗教学的理论与方法,宗教的本质要素以及宗教的类型,以及对宗教概念的界定、宗教的起源、宗教与其他意识形态的关系等内容。重点阐释宗教学的学科特点以及宗教学的相关基础知识和理论。 (四)教学时数:36课时 (五)教学方式 以课堂讲授为主,适当安排一、二次课堂讨论。 (六)选用教材:吕大吉著:《宗教学通论新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二、本文 第一讲宗教学概述 教学要点: 什么是宗教学;宗教学的性质与研究对象;宗教学的理论与方法;宗教学的分支学科。教学时数: 4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什么是宗教学。(1) 第二节宗教学的性质与研究对象。(1) 第三节宗教学的理论与方法。(1) 第四节宗教学的分支学科。(1) 第二讲宗教的本质、要素及类型 教学要点: 宗教概念的界定;宗教的本质;宗教的基本要素;宗教的分类。 教学时数: 7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宗教概念的界定。(1) 第二节宗教的本质。(1) 第三节宗教的基本要素。(4)

国开(中央电大)行管专科《公共行政学》十年期末考试题库(分题型珍藏版)

国开(中央电大)行管专科《公共行政学》十年期末考试题库(分题型珍藏版) (电大期末纸质考试必备资料) 说明:内部资料,涵盖电大期末考试试卷中95%以上的原题及答案;更新至2020年1月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题库 1926年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大学公共行政学教科书《行政学导论》,它的作者是(A)。A.怀特 1926年怀特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大学公共行政学教科书(A)。A.《行政学导论》 20世纪30年代,古立克把管理职能概括为(A)。A.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预算 按照里格斯的划分,棱柱型是(D)。D.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期间的公共行政模式 按照里格斯的划分,融合型是(D)。D.农业社会的公共行政模式 被称为“行政管理之父”的是(D)。D.法约尔 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是(D)。D.泰勒 部外制是(A)国用法律制度把政党制度排除在政府之外面产生的一种人事行政机构。A.美 部外制是(D)国用法律制度把政党制度排除在政府之外而产生的一种人事行政机构。D.美 称之为“人事管理之父”和行为科学的先驱者的是(C)。C.欧文 从20世纪(A)年代开始,西方发达国家相继开始进行行政改革,然后许多发展中国家因为实行市场化也进行不同程度的行政改革。A.70 德国著名的政治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和宗教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B),因而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B.官僚制组织理论 典型的行政体地方政府是(B)国的地方政府。B.德国 对监督对象构成犯罪的案件,由(B)追究刑事责任。B.检察机关 对监督对象未构成犯罪,仅构成违反政纪的案件,由(B)调查处理。B.行政监察机关 对具有公务员身份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案件,需要给予处分的,由(B)给予处分。B.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和行政监察机关 对涉及非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公务员的案件,需要给予处分的,则只由(C)给予政纪处分。C.行政监察机关 对涉及国家行政机关以外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案件,需要给予处分的,则只由(A)给予党纪处分。A.党的纪律检查机关 对于一般的省、市、县、乡而言,实行民族自治的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就是(D)的行政区。D.特殊型 发表了公共行政学的开山之作《行政之研究》的是(D)。D.威尔逊 法国第五共和国宪法所确立的一种中央政府体制是(C)。C.半总统制 非执政党和非国家机关对行政活动的监督称为(C)。C.社会监督 高斯发表于1936年,提出了公共行政和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并予以研究的行政学论著是(C)。 C.《美国社会与公共行政》 根据《立法法》,行政法规和规章应当在公布后的(A)天内报有关部门备案。A.30 公共行政的首要特点是它的(D)。D.公共性 公共行政环境的(D)首先表现在各种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差异性上。D.特殊性 公共行政生态学的代表作《公共行政生态学》的作者是(B)。B.里格斯 公共行政生态学的代表作《公共行政生态学》于1961年发表,该书的作者是(B)。B.里格斯 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A)。A.政府职能 沟通不宜采用命令或指示的沟通形式,而只能通过协商、合作的办法。D.平行 构成公共组织结构的基本要素是(B),它是公共组织结构的支撑点和联络点。B.行政职位 国家预算中占主导地位的是(A)。A.中央预算 国务院常务会议任命各部委领导者的副职,直属机关和办事机关的正、副职领导者的制度均属于(D)。 D.委任制 行政决策体制的核心是(B)。B.领导决策系统

美学期末考试资料

导论 美学学科与美学基本问题 第一章审美现象与美学学科 第一节审美现象 一、审美是基本的人生体验之一 我们能够获得审美经验的途径有: 1、自然 2、社会生活(即与社会他人的交往关系) 3、艺术的创造和欣赏: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二、审美现象是审美关系中的现象 审美现象是以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为基础的,是审美关系中的现象。 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就是审美主客体之间的关系。 审美关系的特点 审美关系是通过主体的感觉器官来和现实建立关系,而它把握的对象也具有感性的形象性与直觉性。 审美关系是自由的。 审美关系是人作为一个整体和现实产生关系。 审美关系是人对现实的一种情感关系。 三、审美现象的构成 明确“关系在先”的原则 审美现象是由审美主体、审美客体(即审美对象),以及审美主客体之间的审美关系三个要素构成。 审美主客体的构成层次: 形式层、意蕴层、存在层 审美主客体之间的关系:静观关系、对话关系、存在关系 四、审美现象的历史性: 所谓审美现象的历史性,指的是审美现象本身以及人们对审美现象的反思都不是从来如此,永远不变的,而是随着人类生存的历史发展而不断演变的。 既有历史的延续性,又有不同时代和语境造成的差异性。 美学这门科学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奴隶制社会。古代思想家对于美与艺术问题的哲学上的探讨,对于艺术实践经验的研究、总结,可以看作是美学理论的萌芽和起点。 举例说明中西古代的审美观点。 不同时代之所以有不同风格、不同感知的形式的艺术,由于不同时代的心理要求,这种心理要求又是跟那个时代的社会政治生活联系在一起的。 社会性通过艺术形式层诉诸感知,构造着某一时代社会的心理本体,同时反过来说,这一时代社会的心理情感本体也就凝冻地呈现在艺术作品的形式感知层中,又不断流传下来,不断影响着、决定着人们的心理和感知。这就构成了艺术形式层的传统。 第二节美学的诞生与学科性质 美学思想是人类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对人类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的哲学概括。人类早期的美学思想散见于古代大量的文论、画论、书论、乐论及哲学、历史等著作中。这些不具备系统的理论体系的美学思想是美学产生的基础,但还不是作为独立学科的美学。Ps:很多学者认为中国没有美学。 美学的诞生 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则是近代的产物。在十八世纪资产阶级哲学和科学蓬勃发展的

厦门大学《宗教学》试题

宗教学试题(2014.6) 一、选择题(1题,共10分) 中国共产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是(ABCD) A.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B.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C.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D.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这个方针在(E)正式写入党章总纲。 E.2007年党的十七大 F.2002年党的十六大 二、填空题(5小题,各8分,共40分) 1.《太上感应篇》: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2.《太上感应篇》: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 3.《太上感应篇》:积德累功,(慈心于物);忠孝友悌,(正己化人)。 4.《文昌帝君阴骘文》:(作事须循天理),出言要顺人心。(见先哲于羹墙),慎独知于衾影。 5.《文昌帝君阴骘文》:(近报则在自己),远报则在儿孙。百福骈臻,(千祥云集)。 三、翻译题(1题,共10分)翻译以下文字成白话文 天下皆知章第二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夫惟不居,是以不去。 【翻译】天下的人都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美的时候,丑就出来了。天下的人都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善的时候,恶就产生了。所以“有”“无”相互对立而产生,“难”“易”相互矛盾而促成,“长”“短”相互比较才能体现,“高”“下”相互对照才有分别,“音”“声”由于对立才显得和谐动听,“前”“后”彼此排列才有序。因此有智慧的人用无为的自然法则来对待世事,实行无言的教导。无为的法则就像天地让万物按照自然发展而生长一样。顺应变化而不横加干涉,有所建树而不据为己有,有所作为而不自恃己能,为世间立下了显著功勋却不自居其功。正因为不居功自傲,所以功绩反而不会失去。 四、论述题(1题,共20分) 根据你对宗教的理解,试对宗教定义作出界定,然后描述你观察到的一种或多种宗教现象,并进行分析,字数在600字以上。 1

2015《追寻幸福:西方伦理史视角》期末考试最新版

?
《追寻幸福:西方伦理史视角》期末考试 新
姓名:maker 班级:1 班 成绩: 99.0 分
一、 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以下属于罗马帝国时期的伦理学代表人物的是?
1.0 分
?
A、
边沁
?
B、
阿奎那
?
C、
斯宾诺莎
?
D、
马基雅维利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2
以下对欲望的说法正确的是?
1.0 分
?
A、
欲望的种类是有限的。

?
B、
有欲望就有幸福
?
C、
欲望都是积极的
?
D、
欲望给人带来痛苦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3
哲学家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
1.0 分
?
A、
创造新时代
?
B、
解放人们的思想
?
C、
构建一个社会秩序
?
D、
解释一个现象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4
荷马史诗包括几部?

1.0 分
?
A、
5.0
?
B、
4.0
?
C、
3.0
?
D、
2.0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5
“美的理念是永恒的”这一说法是由谁提出的?
1.0 分
?
A、
苏格拉底
?
B、
柏拉图
?
C、
黑格尔
?
D、
康德

宗教学概论笔记整理

宗教学概论 方尔加 2011年8月30日 一.宗教的表现形式(现象) (1)亚洲 中东:伊斯兰教(什叶派、逊尼派)、基督教、犹太教(不同宗教,不同教派)车臣地区、高加索地区 印巴地区 中国新疆、西藏地区 印尼、菲律宾 东南亚 泰国(北部和南部) (2)非洲 尼日尼亚(伊斯兰教与基督教) 喀麦隆(伊斯兰教与基督教) 苏丹(伊斯兰教、基督教、非洲原始宗教) 索马里 (3)欧洲 天主教、东正教、伊斯兰教 法国、挪威、英国与北爱尔兰(亚。当斯) 总的来说,宗教问题都可以归结为经济原因、利益的分配。 参考资料:《东方瞭望周刊》2007年第17期《出身名校的佛门弟子》《东方瞭望周刊》2007年第6期《当代中国宗教信仰调查》 《中国新闻周刊》2010年第32期 我国宗教原则:自办、自养、独立自主 二.宗教学 (1)宗教学与宗教观 原始社会有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但没有哲学。 宗教学与宗教观的关系类比哲学与常人的世界观 (2)“宗教学”的概念的产生 产生的前提是承认各种宗教 首先提出“宗教学”概念的是麦克斯。缪勒(英国籍德国人)论文集《宗教学概论》,标志着西方开始承认其他宗教。刚开始的研究是比较性的研究,比较历史比较功能。 比较的方法:信仰主义(信仰者的方法)、实证主义(反对形而上,形而上强调

理性主义)、客观主义即价值中立(没有绝对的中立只有相对的) (3)什么叫宗教学 揭示宗教本质的、从历史中揭示宗教发展规律的、系统化、理论化的学问。(4)宗教学研究的对象 宗教的基本构成要素(最低限度的要素;决定宗教性质的要素;决定其他非基本要素;所有宗教所共有的) 宗教发展的历史 宗教的社会功能即对以下的影响:一是上层建筑包括思想与政治两个方面,其中思想包括政治、法律、道德、艺术、哲学、宗教等方面,而政治则包括制度与机构。二是经济基础。 宗教哲学(何谓观?即大角度、根本性的角度) (5)宗教学研究的方法(马克思的方法) 不能用精神来解释精神 到经济基础中去寻找宗教产生的根源 要在社会的发展变化中研究宗教 最终把人神关系、神神关系还原成人人关系。

宗教学复习重点

宗教基本内容:1具体分析宗教作为社会文化形式的基本内容或构成宗教的基本要素2宗教与其他文化形式的关系3宗教史4宗教哲学 四要素:内在要素(宗教的观念或思想、情感或体验)外在要素:(行为或活动、组织或制度) 本质:宗教是一种社会存在,它借助非现实的力量或非现实的方式解决现实问题。基本内涵:1从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的关系矛盾:是上层的一部分,特殊的社会意识,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不是对经济基础的直接反映,采取了人类自我异化的反映方式2从客观世界同主观世界的关系看:是客观世界在人们主观世界上的颠倒了的异化反映,是一个颠倒的世界观3从人与人的政治关系讲:一般来说,宗教的社会作用在阶级对抗的社会里,它是一种精神麻醉剂。A 宗教对剥削和压迫的社会制度,在理论上,道德上和感情上起着论证和辩解作用B给人以幻想的幸福,要求人们自觉去忍受一切现实的痛苦C虚空的救世主,使人盲目相信人生而有罪。 基本命题:1神与人的关系问题。A神是人格化的超自然存在B人格化的神实际上是人性的神格化。2灵魂与肉体3天堂和地域(鼓励人们逃避一切现实的斗争,压迫人们心甘情愿地去忍受一切现实的痛苦)地狱的设立,整治作用,启示人们去善存恶,不要做坏事,具有某种道德上的约束意义。4善与恶(贯穿宗教内容的一根红线)一切宗教都是围绕着善恶的伦理观念而展开和延伸的。 文化形式:1宗教的四要素及其总和构成的宗教整体都是人类的创造,是人性的升华和放射,并客观化对象化而形成的社会文化体系。A人类创造神和神生物的宗教异化过程,无疑是一种精神文化的创造活动。B随着人性的升华和发展,它异化而出的神性也将随之升华和发展,神性观宗教情感将会日益强化。C人性的宗教化和神圣化的发展构成了宗教信仰者各种宗教行为的内在动力。没有信仰者对神灵及其神性的情感和感受就没有相应的宗教崇拜行为,也就不会有宗教性文化的创造。 宗教道德作用:积极:1道德导向功能(宗教所提供的超验世界的认识安抚了人类的无助,为人类的人生提供了解释,并对生命体赋予永恒的意义)引导信徒修养的导向作用2精神调适功能3价值认同功能4和谐5稳定功能消极:1具有一定的反科学性2对社会发展的消解3群体交往的非认同取向正确认识:1宗教道德的社会作用范围是有限的2宗教道德借助的是虚无缥缈的神的力量,道德基础并不稳定3宗教道德与社会主义道德有相适应的一面,也存在矛盾和冲突的一面 宗教与道德:1区别A从存在维度看二者的区别,这里的道德指调解人与人关系的一种方式及其内化意识,而宗教则不是要与人发生一般的现实关系,而是要与每个人神圣者发生特殊的超越光环。B从与求生活动的距离看二者的区别:这里求生活动指人为单纯的生活而展开的活动,道德是应求生活活动需要而产生的并服务于人求生活动的,其功能在于使求利分化的活动固定化,合理化,而宗教则不同,的功能在祈福而多在为人生提供某种安生立命的终极依傍,作为此种东西宗教的意义不是助人求生存,而是求生存的意义。C从发挥作用的范围和方式看二者的区别:宗教高而道德低,这就是它们对人生发挥的作用而言,然就对社会发挥作用而言,则宗教窄而道德宽D从表现形式看二者的区别:道德规范具有相似性,而宗教信仰具有较大差异性。2二者的同一:A有二元对峙的价值坐标,宗教:(天堂—地狱、

宗教学概论试题

《宗教学概论》试卷 一、填空(每空1分,共30分。答案直接写在试题纸上,否则不计成绩): 1.从进化论的意义上讨论宗教起源的第一人是______________。他和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在探讨宗教起源时所运用的“幼儿-野蛮人类比法”不仅受到了穆勒的挑战,也受到了弗雷泽所倡导的“_______________”(一个首先由马雷特所提出的术语)的挑战。 2.按照恩格斯的观点,宗教观念产生的“可能性”存在于原始人类的“_______________”能力之中;神的观念的产生是原始人类对“自然力”加以“_______________”的结果。3.宗教进步观和宗教发展观在宗教研究中的支派地位是在达尔文的《______________》问世之后才得以逐步确立的。 4.整个宗教的历史发展从一方面看,是一个从“__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发展过程,而从另一个方面看,则又是一个从“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发展过程。 5.犹太教的主要经典是公元前2世纪左右基本定型的《______________》和在拉比犹太教时期形成的《______________》。前者共有24卷,它们构成了基督宗教的《圣经》中的《______________》部分。 6.基督论是基督宗教神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它一般包括“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两大部分。传统的基督教神学通常将前者称为狭义的基督论,并且运用希腊哲学中的“_______________”概念来解释基督在三位一体中的地位,而将后者称为_______________;但是现代神学家大都不同意这种划分。 7.《古兰经》规定了穆斯林必须履行的5项宗教义务(伊巴达特),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五功”。8.作为宗教意识的核心要素的宗教信仰主要具有两个特殊规定性或根本规定性,它们是对_______________的信仰和对_______________的信仰。 9.宗教学的创始人穆勒在《______________》一书中曾经讨论过“界定宗教之困难”;为了克服这一困难,我们在认识宗教的“特殊本质”时,需要借助“语源学解释”的方法,这种方法的重要性在于,它不仅明确地昭示了宗教的最隐蔽处在于_______________,而且暗示了后者的“______________”特征以及该特征的成因,即“_______________”。 10.宗教多元主义的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的____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10分。答案直接写在试题纸上,否则不计成绩): 1.探讨宗教起源的“阿里阿德涅之线”这句话指的是:______________ A 爱德华·泰勒提出的前万物有灵论。 B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所说的“人创造了宗教”。 C 现代宗教考古学所提供的研究线索。 D 现代心理学尤其是威廉·詹姆斯的宗教心理学所提供的方法论借鉴。 2.佛教徒所说的“三宝”指的是:______________ A 经、律、论 B 佛、法、僧 C 禅杖、袈裟、钵 D 阿难陀、摩柯迦叶和大梵天王 3.宗教排他主义的代表人物是:_____________ A 麦克斯·穆勒 B 卡尔·拉内 C 约翰·希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