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诗》教学设计

《马诗》教学设计

《马诗》教学设计
《马诗》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小学美术_《认识中国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时教案 课题:认识中国画 学段年级:小学四年级 课时:一课时 课型:欣赏?评述 单元主题:中国画系列单元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所涵盖的知识点很多,是一节充满中国画艺术魅力的课程,属于美术四个学习领域中的“欣赏.评述”学习领域,与前两节《用彩墨画鱼》《动物的脸》以及后面的《汉字的联想》形成本册的中国画系列单元。《课程标准》对这一学习领域强调:以学习、理解美术和对视觉现象审美有普遍意义的内容为基础,旨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之既能欣赏又能详述美术作品。基于此,教学中我将通过引导学生赏析不同内容的中国画作品,了解线条这一中国画重要的艺术造型手段,进一步认识到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在使用艺术语言上的不同方式,从而体会理解中国画呈现出的千变万化的形式特征和审美意韵。基于这一目标,结合执教的属于同课异构教学研究,在教学中我以中国画线条造型的运用赏析为主线,以体味中国文人高尚的精神追求为辅线,引导学生在笔墨体验中感受国画笔墨的精妙与情趣。 ●学情分析: 基于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对中国画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具有一定的学习经验,但对于如何辨析不同艺术形式的艺术美感、艺术语言、表达方式还是空白,对诗书印画的艺术形式也缺乏较全面的认知。因此教师要在学已有的认知上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对中国画形成更多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中国画,了解中国画的不同种类、绘画语言和艺术风格,感受祖国传统艺术和文化的丰厚底蕴。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欣赏,初步掌握中国画欣赏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对中国画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画的造型表现手法,提高欣赏能力。 ●教学难点: 感受中国画的形式美,并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 ●教法学法: 教法:《新课标》中指出:教师要探索各种各种生动有趣的、适合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教学手段。基于此,教学中我运用直观演示法、谈话交流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达成教学目标。 学法:在本课的学习中,我将采取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交流展示法、欣赏观察法扥刚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由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欣赏能力。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示范用文房四宝、国画演示工具、课件; 2、学生准备:教材、笔墨工具。 教学过程 环节一:认识工具,发现线条的变化 1. 导语:老师看到同学们准备了很多中国画工具,知道它们是干什么用的吗? 学生自主介绍工具——笔(书写工具);墨(黑色的颜料) 纸(书画用具)砚(磨墨的工具) 教师相机介绍自备的教具——笔架、笔洗、笔筒、笔山、毛毡、墨蝶、

唐诗赏析-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五》原文译文鉴赏

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五》原文|译文|鉴赏 '李贺的《马诗》共有23首,名为咏马,实际上是借物抒怀,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和建功立业的抱负。这里所选的是第五首。下面一起欣赏这首诗吧!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译文 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 何时才能受到皇帝赏识,给我这匹骏马佩戴上黄金打造的辔头,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劳呢? 注释 燕山——山名,在现河北省的北部。 钩——弯刀,是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说明马具的华贵。 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乍看是运用赋法: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象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燕山月似钩”与“晓月当帘挂玉

弓”(《南园》其六)匠心正同,“钩”是一种弯刀,与“玉弓”均属武器,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战斗之意。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时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蓟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所以诗意是颇有现实感慨的。思战之意也有针对性。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所以这两句写景实启后两句的抒情,又具兴义。 三、四句借马以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树功勋呢?《马诗》其一云:“龙背铁连钱,银蹄白踏烟。无人织锦襜,谁为铸金鞭?”“无人织锦襜”二句的慨叹与“何当金络脑”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就是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金络脑”、“锦襜”、“金鞭”统属贵重鞍具,都是象征马受重用。显然,这是作者热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嘶鸣。 此诗与《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都是写同一种投笔从戎、削平藩镇、为国建功的热切愿望。但《南园》是直抒胸臆,此诗则属寓言体或比体。直抒胸臆,较为痛快淋漓;而用比体,则觉婉曲耐味。而诗的一、二句中,以雪喻沙,以钩喻月,也是比;从一个富有特征性的景色写起以引出抒情,又是兴。短短二十字中,比中见兴,兴中有比,大大丰富了诗的表现力。从句法上看,后二句一气呵成,以“何当”领起作设问,强烈传出无限企盼意,且有唱叹味;而“踏清秋”三字,声调铿锵,词语搭配新奇,盖“清秋”草黄马肥,正好驰驱,冠以“快走”二字,形象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恰是“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杜甫《房兵曹胡马》)。所以字句的锻炼,也是此诗艺术表现上不可忽略的成功因素。'

美丽中国教学设计

《美丽中国》合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让同学们在各种爱心故事、演唱、表演等活动中体验、感受:爱------ 人类永恒不变的主题。 2、在学习中,探索学唱新歌的方法,练习自然而有感情地演唱,注意保护啜子。 教学重难点: 1、探索学唱新歌的方法,练习自然而有感情地演唱 2、能全身心投入各种表演活动中体验和感受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并积极参与活动 教学准备:歌词歌谱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具:钢琴 教学内容: (一)爱心故事导入 创设情景 1、展示四幅有关爱心的多媒体画面,教师在背景音乐《我爱你中国》的旋律中动情 2、师:这四幅画面共同说明了一个怎样的情感主题? 3、师小结,展示主题《美丽的中国》 (二)学唱歌曲《美丽中国》 1、展示多媒体画面介绍音乐人----郭峰并简单的介绍《让》作品。 2、播放MTV《让》学生欣赏 3、师提供三种学习新歌的方法让学生按自己学习习惯选择学习(A跟钢琴演唱歌词B跟钢琴演唱歌谱C跟钢琴哼唱旋律) 4、跟钢琴练习,要求找到自己感觉演唱比较困难的地方 5、请学生提出问题,全班同学帮助解决并提出OX节奏与X- - -在演唱时应如何把握。 6、再次跟钢琴练习,要求声音柔和、抒情,有感情地演唱

7、尝试用领唱、合唱的方法练唱。 要求:(1)声音统一气息通畅(2)节奏准确充满感情 (四)爱心感悟 1、分析讨论:四人一组合作分析表格曲名速度演唱形式表情风格内容主题《让世界充满爱》 2、得出答案:曲名速度演唱形式表情风格内容主题《美丽中国》慢板领唱、合唱柔和、抒情现代流行 2、提问:通过分析你知道音乐情感与人的情感有什么联系?为什么? 3、出示多媒体,爱心感悟: A 音乐的情感来源于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 B 音乐形式千姿百态,爱------人类永恒的主题永不改变。 (五)爱心创作 1、展示多媒体:爱心小天使的爱心创作任务,画面上有四个爱心宝盒,请每个小组的小组长任意选择并点击其中一个爱心宝盒,爱心宝盒弹开并显示爱心创作的任务。A请你们小组成员群策群力做一个爱心礼物B 请你们小组成员按教师提供的道具编一段爱心情景剧,加油哦!C请你们小组成员集思广益写一首爱心小诗,努力哦!D请你们小组成员在爱心演出中表演一段歌舞,你们一定很棒! 2、在音乐声中学生活动 3、展示各组爱心创作作品,各小组之间进行评价 (六)教师小结,在《美丽中国》的音乐声中结束课堂。

马诗教学设计方案 (2)

《马诗》教学设计 司徒小学裴娟娟 马诗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 2、理解诗句的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理解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意思,背诵积累古诗。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准备: 1、查找有关李贺的资料。 2、搜集有关马的诗句。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一)成语导入激发兴趣 一()当先()到成功老()识途 千军万()万()奔腾快()加鞭(二)理解意象出示古诗

通过一组图片初步认识马的形象。 二、学习新课 (一)回忆一下,学习古诗的方法一般是什么? 1、学生齐读: 一看诗题明对象, 二看作者知背景, 三看诗文解大意, 四看资料(注释)悟诗情, 反复诵读入诗境。(四看诵读法) 2、明确这首诗,诗人描写的对象是什么?(马) 3、课前,老师让大家预习这首古诗,现在,谁来汇报一下,你收集的有关作者李贺的资料? (二)简介作者酝酿情感。 1、学生汇报。 2、(出示幻灯片)教师补充作者资料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他是唐朝宗室郑王后裔,但家族已经没落。他才华横溢,壮志凌云,满腹傲气,迫切地想为国家人民奉献,但因为他的父亲叫李晋肃,“晋”“进”同音,与李贺争名的人,就说他应避讳父亲的名讳不举进士,使得他终不得登第。李贺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27岁时在郁闷悲苦中去逝。他生不逢时,又不愿媚俗取宠,因而饱受世事的嘲弄。这种情绪直接影响了他的性格,融进了诗作使他的诗平添了一层冷艳神秘的色彩,因而人们称他为“诗鬼”。 写作背景:

马诗赏析

?《马诗》赏析 ? ?《马诗》是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 ?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 ? ?一、 ?二句展现出一片富有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 ?平沙万里, ?在月光下象铺上 ?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 ?但对一匹真正的战马, ?却有着异乎寻常的吸引力。 ?它想嘶鸣 ?长啸,奋蹄腾越。 ? ?此诗亦马亦人, ?报国之士见如钩之月, ?从其晃晃寒辉里看到了驰骋向前的戟 ?刃矛尖的明亮, ?含有思战斗之意。 ?作者所处的时代正是唐朝趋于衰微时期, ?其中 ?燕山一带又是地方割据肆虐, ?为祸最烈的地方。 ?诗人想为国肃靖边塞, ?燕地英雄 ?用武之所。 ? ?三、 ?四句借马以抒情: ?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 ?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 ?驰骋,建树功勋呢?“金络脑”属贵重鞍具,都是象征马受重用。马之思亦是人 ?之情,显然,这是作者如马一样,热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嘶鸣。?《房兵曹胡马》这是一首咏物言志诗。作这首诗时,正值诗人漫游齐赵,飞鹰走狗,裘马清狂的一段时期。诗的风格超迈遒劲,凛凛有生气,反映了青年杜甫锐于进取的精神。诗分前后两部分。前面四句正面写马,是实写。诗人恰似一位丹青妙手,用传神之笔为我们描画了一匹神清骨峻的“胡马”。它来自大宛(汉代西域的国名,素产名马),自然非凡马可比。接着,对马作了形象的刻画:其骨之瘦,嶙峋耸峙,状如锋棱,勾勒出这匹马硬健的身躯。接着写马耳如刀削斧劈一般锐利劲挺,体现出其神峻如炬的矫姿。至此,骏马奔昂思战的样子跃然纸上。诗人刻画细致,维妙逼真。“峻”写马的气概,“轻”写它的疾驰,“批”和“入””两个动词极其传神。双耳直竖,有一种挺拔的力度;而写风入四蹄,别具神韵。诵读前四句,我们似见一匹战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新教案:第6课 建设美丽中国 第2课时 共筑生命家园

第2课时共筑生命家园 难点: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 教法:情景设置,引导讲解。 学法:自学、合作探究。 (一)情境导入生成问题 1.你的家乡有几条河流?有几个沙场?有几个垃圾倾倒场?河流周围居民的生活态度怎样? 2.你的家乡有几座山?有几个矿山(或者石场)?道路状况怎样?矿山(或者石场)周围居民的生活态度怎样? (提示:如实展示) 3.教师引言:“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似乎于我们现代生活而言已经只是一个梦境。正因为如此,建设生态文明,构建人与自然的美丽和谐需要我们更多勇气、智慧、信念! (二)自主学习梳理新知 知识点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自然为人类的__生存与发展__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人与自然__相互依存,共生共荣__,这是一种__动态中的平衡、发展中的协调、进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一致、“纷乱中”的有序__。 2.建设生态文明,要以__资源环境承载能力__为基础,以__自然规律__为准则,以__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__为目标。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形态,是人类的共识,也是时代的选择。 3.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有哪些? 知识点二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4.走__绿色__发展道路,建设__生态__文明,实现__可持续发展__,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 5.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__生产力__,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__生产力__,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6.我国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有哪些? (提示:①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②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坚持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③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

《马诗》优秀教案

马诗 【学习目标】 1、学习《马诗》,借助工具书与教师的引导理解诗意。 2、借助对重点字词的理解,在诵读中体会诗人李贺积极进取、希望驰骋沙场、为国建功的志向和怀才不遇之苦。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复习旧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匹怎样的骏马?(生诵读《房兵曹胡马》) 2、导入新课:如果说杜甫笔下的马是雄健俊美的,那么诗人李贺笔下的马又是什么样子的?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认识一下他心目中的骏马。(板书课题《马诗》) 3、简介诗人李贺。(生介绍,师适当补充) 二、预习检测: 1、多音字 燕似 2、词语理解。 月似钩:金络脑:走: 三.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自学生字词,把诗句流畅地读下来。 四.小组内反复朗读诗歌,理解诗句大意,能复述诗歌大体意思。 精读赏析,品悟诗情 1、生根据理解,补充句子。 (一望无际)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新月(像金钩),一望无垠的大漠沙石仿佛(雪一样晶莹洁白),我是一匹(珍贵)的骏马,我多么希望(受重用)。 2、赏析句子: (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a、这是一幅(辽阔雄浑)的战场夜色图。学生诵读诗句,体会苍凉雄奇的疆场夜色。C、师小结: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 (2)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a、这匹骏马的愿望是什么?联系杜甫的《房兵曹胡马》,从中你能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想象情境,体会作者想要实现理想的迫切心情。表达了诗人期盼能被当成良马,立功疆场的远大抱负。诉说盼望建功立业、报效祖国的抱负。 b、交流体会: 同房兵曹的胡马一样,是骏马都渴望()。 同年轻时的杜甫一样,诗人李贺也渴望()。 C、师小结: 作者多么希望能施展自己的才华,投笔从戎,驰骋沙场,建功立业,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国泰民安献上自己的一点力量。可是昏庸腐败的朝廷不认同他的才华,英雄无用武之地,他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 想到这些,诗人怎能不焦急?——引读“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想到这些,诗人怎能不忧虑?——引读“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想到这些,诗人怎能不愤慨?——引读“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五、拓展训练

认识中国画教案 认识中国画课件

认识中国画教案认识中国画课件 【--教学工作总结】 中国画,简称“国画”。是我国传统造型艺术之一。从美术史的角度讲,民国前的都统称为古画。以下是带来认识中国画课件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教学目标:尝试运用已有经验大胆表现树枝上的枇杷。 二、教学准备: 1、学生有画枇杷和小鸡的经验。 2、课件;范例。 3、宣纸、毛笔、颜料、墨汁等幼儿国画用具;背景音乐 三、教学过程: (一)欣赏课件,引起兴趣。

1、师:春天到了,枇杷成熟了,一个个枇杷看上去那么诱人, 那么你们知道枇杷长在哪里吗?我们一起去看一看。(教师边出示幻灯,学生边欣赏) 2、师:看到了吗?长在哪里?怎么样的? 3、学生自由说说。 4、小结:枇杷是一串一串的长在树上的,排着队,但它们不是 像我们小朋友整整齐齐的排队,而是没有规律的,有的在前面,有的露出半个头,有的害羞的躲在后面。 5、师:这么漂亮的枇杷,许多国画大师也很喜欢,于是他们把 树上的枇杷画了下来,我们来看看他们的作品。(教师继续出示幻灯,学生欣赏。) (二)学生观察,教师讲演、示范。 1、师:以前我们画过一个一个,摘下来的枇杷,今天我们要学 习画长在树上的枇杷,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2、学生观察和示范,教师讲演。

《枇杷图》的画法步骤 步骤一:先画叶,重墨勾筋,可用草绿蘸墨点染,上下部叶要虚实分明。步骤二:次穿枝画干,可用草绿蘸墨画出。 步骤三:再次填果,用石黄或藤黄点染,用重墨点脐。 步骤四:题字钤印。 (三)学生绘画,教师指导。 1、师:下面就请你画一幅美丽的枇杷图。 2、画上小鸡,使画面更加丰富。(放背景音乐) (四)交流分享:你喜欢谁的作品?为什么?(鼓励学生发现同伴画的好的地方。) 一、认识中国画 教学目的:

(诗词阅读题)李贺《马诗两首》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李贺《马诗两首》阅读答案对比赏析诗词阅读题 马诗两首 李贺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注】房星:《晋书天文志》中有房四星,亦曰天驷,为天马,主车驾。房星明,则王者明。 (1)这两首诗分别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 前一首诗表现了马在困境中仍保持骨力坚劲的美好品质,表现了作者在困厄中仍然坚守的坚贞、刚毅的精神和对自己怀才不遇的凄凉境况的怨愤。后一首诗抒发了作者因热望建功立业而不被赏识所发出的悲慨。 (2)这两首诗在抒情手法上有何不同?请简要说明。 答案:前一首诗主要使用对比手法,借此马与凡马、马的形体与马的精神的对比,突出了马的特殊命运和内在品质,并借此抒怀。后

一首诗主要使用烘托的手法,借外在环境的孤寒,反衬马建功立业的热望,曲折表达作者壮志难酬的幽怨。 解析: 品味重点诗句,是作答试题的关键。如第一首诗,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尽管马的境遇恶劣,被折腾得不成样子,却仍然骨带铜声。铜声二字,读来浑厚凝重,有立体感。它所包含的意思也很丰富:铜声悦耳,表明器质精良,从而生动地显示了这匹马骨力坚劲的美好品质。犹自表现了作者在困厄中仍然坚守的刚毅精神。借马的形体与马的精神的对比,突出了马的特殊命运,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之情。再如第二首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这两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这片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再如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即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树功勋呢?金络脑属贵重鞍具,象征马受重用,此句表达了作者因热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而生的悲慨。 对比赏析 李贺的《马诗》共二十三首,《马诗此马非凡马》这是第四首。这首诗写马的素质好,但遭遇不好。用拟物的手法写人,写自己,是一种借题发挥的婉曲写法。 《马诗》是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其表现方法属比体。而这首诗在比兴手法的运用上却特有意味。

儿童中国画教案分析

儿童水墨画教案

1、执笔方法与写字姿势 一、教学时间 第一周 二、教学目标 1、培养正确的执笔姿势,“五指执笔法”。 2、对坐姿的培养、学习悬腕的书写方法。 3、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教学准备:字帖、毛笔 四、教学过程 1.学习正确的执笔姿势 师:一(1)班的孩子,我听说学习特别努力,可上进了!看你们这精神气,我想:这肯定是真的了。所以,老师很想和你们交朋友。你们能把你的名字写在这张纸的白边上吗?让我们大家互相认识一下。 生:好。 师:谁愿意到前边来,大声读读你的名字,快,看谁先和老师成为朋友。生:(陆续上来。) 师:你们长得这么漂亮,想不想把你的名字也写漂亮呀?那今天,我就教你们一些把字写漂亮的小窍门,谁想学习呀! 生:我。 师:请你先抓住关键的地方,体会体会,同桌之间交流交流,一会儿,我们再请你讲讲这些话,你又有什么样的发现? 生进行自由讨论。 师:其实我走了好几桌,我都能听到同学们的发现,你们真了不起,会读书啊,谁来谈谈,想说哪就哪,两位同学想说了,三名、四名、五名!越来越多了!好!请你来说说! 生:要想把字写美观,“五指执笔法”是十分重要的。 师:给他掌声!谢谢! “五指执笔法’是用右手五个手指全派上用场,用“按、压、钩、顶、抵”的方法把笔执稳,使手指各司其职。具体的握笔方法是:大拇指的第一书内侧按住笔杆靠身的一方,大拇指处于略水平的横向状态。食指的第一节或与第二节的关节处由外往里压住笔杆。中指紧挨着食指,钩住笔杆。 无名指紧挨中指,用第一节指甲根部紧贴着笔杆顶住食指、中指往里压

的力。小指抵住无名指的内下侧,帮上一点劲。这样形成五个手指力量均匀地围住笔的三个侧面,使笔固定,手心虚空。 生:正确的握笔方法是:笔杆放在拇指、食指和中指的三个指梢之间,食指在前,拇指在左后,中指在右下,食指应较拇指低些,手指尖应距笔尖约3厘米。笔杆与作业本保持六十度的倾斜,掌心虚圆,指关节略弯曲。 师:记住我是怎么写的了吗?来试试。(师生重复书写时的要点)生:好。 师:咱们写一个试试,来!(师一笔一笔板演,学生看后再书写,教师巡视) 谁写得最棒,到前面来。 三颗星标准:大小合适、方正、有运笔 2. 同桌互相纠正,示范。 师:要想把字写漂亮,还要有正确的坐姿。 你们边看边体会老师是如何写字的。 师:练二三寸大楷字无须站立,坐着写就行了;二则坐着省力又利于凝神聚气,注意力容易集中。 1. 手腕要悬空。 2. 头部稍低,肩平,双脚平放。 3. 左手的肘和手掌平放在桌上,要撑开,并与右手保持基本对称。 4.练习手腕运笔手腕做圆周运动 5. 师:谁来做个示范? 给他掌声!谢谢! 生:(展示,评议,教师印奖章) 师:再感谢这名同学让我们明白了正确的坐姿。 生:好,给点掌声!(鼓掌) 师:下课! 教学反思:大部分同学的拿毛笔的方法已经掌握了,只是有少部分同学还是不会拿,坐姿方面同学们都能坐得端正,

五年级语文:《马诗》赏析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 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语文教案 / 小学语文 /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马诗》赏析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五年级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赏析】 《马诗》同题二十三首。这组诗,虽寄托不同。但基本精神都是写渴望建功立业的怀抱。 这里选录的是其中的第五首,可以作为二十三首诗的代表。 “大漠”、“燕山”是边塞征戍之地。自汉迄唐,这些地方,曾经有过无数次的鏖战,历来成为热血男儿显身手的处所,造就了无数叱咤风云的英雄。前两句的后三个字“沙如雪”、“月似钩”,略作点染,极精炼地勾勒出战场的典型环境。平沙漠漠,朔风浩浩,塞外恶劣的气候条件。更加浓悲壮的气氛。如果说战争是威武雄壮的正剧。那么,这景象就是其舞台背景。唐代的边塞诗人们,正是连同这背景一并摄入彩笔下,写出许多豪壮的诗章的。此诗说砂砾飞扬如雪,突出其酷烈,说峰巔残月似徇,烘托其惨澹,可谓传神之笔。这两句写边塞,境界阔大,气势磅礴。 后二句借骏马喻怀抱。边塞为骏马驰骋的广阔天地,但骏马能否有机会一效千里之足,就要看是否有人赏识。诗人说自己就如这千里马,一旦得展骥足,即可万里腾骧。主人饰马

以“金络脑”,表明特见赏爱。诗人借此以憧憬身当恩遇的荣宠。但这不过是诗人一己的愿望,所以说“何当”。“何当”一语承上启下,既写出对建立勋业的向往之情,又表现出对自己能够见用于时的渴念,以千钧之力逼出结尾这一句:“快走踏清秋。”这十个字,感慨奋发,是诗人火一样的热情所化成。 全诗雄健,豪迈,一气贯接。 清人方世举评,《马诗》说:“乃聚精会神,伐毛洗髓而出之。造意撰辞,犹有老杜诸作未至者。率处皆是炼处。”其推许是很高的。 注释: [1]大漠:沙漠。此指西北沙漠地带。 [2]钩。一种弯形的兵器。 [3]络脑:即络头。 “大宛”。二句写好马的形象、特征(瘦),“锋棱瘦骨”,把与人相若、神健气清、并夹裹着凌厉之风的神骏形象摆在读者面前。接着,三、四句从静动两方面续写马的形态,尖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耳、蹄轻,生动地描写出马的体态的俊健。后四句重在写虚,写马的精神。第五句写胡马勇往直前、所向无前,所向无远道,没有障碍、视空阔为无物的精神。这

2018秋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教学设计部编本

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 第1课时正视发展挑战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我国人口和资源环境的现状及特点,认识人口和资源环境问题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明确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 能力目标收集整理我国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材料,提高自己的认识,积极宣传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以实际行动保护资源环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人口和环境问题对于人类发展的影响,理解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树立计划生育和保护资源环境的观念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资源环境的严峻形势。 教学难点:人口问题的本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近年来,尽管生态环境状况明显好转,但要达到“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的目标,大气、水、土壤治理……还有一场场硬仗要打。中央环保督察、“水十条”“土十条”、史上最严环保法……在已有举措基础上,2018年新亮相的环保税、新扩围的水资源税试点、新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等措施,向世界展现中国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心和信心,无疑将成为今年全国两会关注的焦点。 思考:“还有一场场硬仗要打”给我们什么警示? 教师总结:我国还面临着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要直面发展挑战,采取切实措施解决问题。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环保问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发展中的人口问题 (一)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 1.阅读教材第75-76页“探究与分享”。 2.问题:阅读材料,分析数据,从国民受教育程度看,你认为我国人口文化素质的基本状况如何?对我国经济社会有何影响? 3.教师总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国情。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是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我国人口状况还呈现出增速趋缓、出生率低、老龄化加剧、男女性别比失衡、城乡分布不均衡、“独生子女”社会问题凸显等一系列新的特点。 (二)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 1.材料呈现:研究表明,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带来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人口过度集中于东南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给流入地的资源、环境、住房、交通、劳动力成本等带来了一系列挑战——“交通拥堵”“停车难”“房价飞涨”“入园入托难”“垃圾围城”等“大城市病”日益严重,也给流出地带来了人才流失、空巢家庭、留守家庭等社会问题。 2.思考:对人口问题的严峻性,你是怎么认识的? 3.师生共同总结:(1)人口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全球性问题,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人口问题加重了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2)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我国人口众多的

国画教案汇总

第一课国画工具材料与笔墨介绍 一、教学目的: 1培养对民族绘画的感情。 2认识干湿浓淡墨色。认识中国画的特点。 二、重点难点: 1,认识中国画特点。 2,墨分五色的认识。 三、准备:毛笔、墨汁、调色板、旧报纸、宣纸、抹布。 四、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国画。 (二)新授: 1、介绍中国画: 中国画是我过传统的一种绘画形式,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与民族风格,称国画。历史悠久,风格独特,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 2、介绍工具: a)笔:羊毫笔、狼毫笔、白云笔。b)墨:有松烟、油烟。c)纸:宣纸--生、熟。d)砚:砚用的是石头。e)色:可用水彩颜料代替。 3、各种工具的保管方法。 分类: 1,题材:人物、山水、花鸟。2,方法:工笔、写意。 墨分五色: 焦、浓、重、淡、清。 笔法:中锋,侧锋。 分辨: 浓淡墨。中侧锋。干湿画法。 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三)小结:讲评。

第二课墨与彩的韵味 一、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体验水墨画的韵味和审美情趣,从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认识美术的文化性与历史继承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掌握材料和水分的关系,调动学生主动性,放开手脚,大胆创意,表达自己的感受。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水墨画的韵味的理解和感受,并表现在自己的画上。 三、课前准备 范画数张,生宣纸数张,毛笔,笔洗,画毯,中国画颜料等。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学生体验: (1)拿出生宣纸和毛笔,让学生谈一谈,宣纸和图画纸有什么不同?教师总结: 宣纸和毛笔以及墨是中国画的工具。这也是中国画不同于其它画种的主要特征。 (2)让学生动手用墨和水在宣纸和图画纸上随意涂画,然后看看有什么不同? (3)教师展示范画并提出问题:这些画是用什么材料画的?有什么特点?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总结:这些作品是利用水和墨在宣纸上的冲化、融渗产生的浓淡变 化,通过墨与彩的泼洒、点染、堆积形成墨、色、水相互辉映的效果。这种效果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令人回味无穷,这就是水墨画的韵味。. 2.师生共讨: (1)你知道国画的历史吗?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水墨画,顾名思义,就是用中国传统的绘画工具,按照中 国人的审美习惯而画出来的画。中国的国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独树一帜。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所以我们要继承传统文化,使它不断发展。 (2)你理解水墨画的韵味吗? 出示作品,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总结:这种墨与色相互交融形成的神奇效果,令 我们回味无穷,遐想翩翩。其特点在于似与不似之间,水、墨、色交融变化,颇耐人寻味,这就是中国画特有的审美标准之一韵味,有韵才美,无韵是不美的。 (3)你知道这种韵味是怎样形成的吗? 教师示范:浓破淡、淡破浓、色破墨、墨破色,用墨和彩点染,堆积、泼洒能形成相互辉映的效果。学生有了动手的欲望,急于想体验一下。教师因势利导。3.学生实践: 教师布置作业,自己动手创作一到两幅水墨作品,用笔要大胆,注意墨与彩的浓淡,以及水分干湿的把握。学生作画,教师巡视,及时指导遇到的情况。 4.作品评价: 提出评价标准:用笔大胆,水、墨、色相互辉映,墨与彩的浓淡以及水分的把握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马诗》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马诗 体裁:诗 题文: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作者: 名字:李贺 年代:唐代 描述: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翻译: 原文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译文: 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 原文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译文: 何时才能受到皇帝赏识,给我这匹骏马佩戴上黄金打造的辔头,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劳呢?

赏析: 赏析一:创作背景 李贺是唐室宗孙,系出郑王李亮之后。但积久年深,他这唐室宗枝,却早被皇家忘却,直败落到山坡村居、门庭冷落、甲蔬淡饭难于为继的清苦地步。尽管才华横溢,砺志苦读,诗名早著,但由于得不到力者的引荐,他终是不被赏识,只能挣扎于社会下层,于是带着忧愤之情创作了这组诗。 赏析二:思想内容 这首诗看起来是写马,其实是借马来抒情,抒发诗人怀才不遇,不被统治者赏识,但又热切期望自己的抱负得以施展,可以为国建立功业。 赏析三:艺术特色 这首诗是写投笔从戎、削平藩镇、为国建功的热切愿望。这首诗属于寓言体或比体,婉曲耐味。而诗的一、二句中,以雪比喻沙,以钩比喻月,也是比;从一个富有特征性的景色写起以引出抒情,又是兴。短短二十字中,比中有兴,行中有比,大大丰富了诗的表现力。从句法上看,后二句一气呵成,以“何当”领起做设问,强烈传出无限企盼意,且有唱叹味;而“踏清秋”三字,词语搭配新奇,“清秋”草黄马肥,正好驰驱,冠以“快走”二字,形象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 赏析四:语言赏析 李贺诗歌诗风以空灵甚至诡怪见长,想象奇谲,辞采诡丽,变幻缤纷,刻意创新。诗歌意象跳跃,结构不拘常法。修辞的奇巧和诗歌语言的奇峭。 赏析五:诗歌结构 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三、四句借马以抒情。 考点: 一、必背名句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解释: 关键词:燕山 指燕然山。这里借指边塞。 关键词:钩

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教学设计

《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回忆已学中国区域地理基础知识,同时获取新知。 2.初步领会地理环境要素的综合性和区域差异性及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3.通过搜集有关信息,明确中国的国情和世界的发展趋势及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 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搜集、分析地理信息能力及与他人交流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关心身边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2.明确我国的综合国力,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3.关注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发展情况,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 4.了解全球的变化趋势和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区域特色。 (二)难点理解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方案①:图片导入:展示几幅美丽的我国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图片,引导:这就是我们美丽的祖国,要想永远拥有这样美丽的景色,需要我们了解她,合理开发她,建设生态文明。 新课学习 一、基本国情 过渡式导入:能否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关键之一在于是否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只有了解了我国的基本国情,才有可能科学合理地进行发展。 课堂活动:阅读教材和下列资料,分小组讨论、归纳:“根据前面所学内容,想一想,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两个方面,你知道我国具有哪些基本国情吗?”教师鼓励学生归纳出教材中没有涉及的基本国情。 土地面积矿产资源耕地面积河流年径流量森林面积中国总量居世界的位次33466中国人均量占世界人均量的比值1/33/51/31/41/6 指标197819902000200520102011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的位次10116522 人均国民总收入居世界的位次175178141128121114参与排序的国家数188200207208215213归纳:自然环境方面的基本国情: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地理环境特色突出;自然资源丰富,许多自然资源总量位居世界前列。人文环境方面的基本国情:历史悠久,人口众多;人均资源量和人均经济量较低;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 二、区域特色 教学导入:展示几幅分别代表我国沿海地区、沿边地区、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的景观图片,引导:这些图片代表的区域各具特色,你知道它们分别代表我国的哪些区域吗? 方案②:过渡式导入:我国地理条件复杂,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地理特点。了解这些特色,才能做到因地制宜地发展。 教学过程: 讲述:因自然环境和人文条件的差异,我国可以按照多种指标划分为不同的区域,每个区域均有各自的特色。我们以沿海地区、沿边地区、长江流域、黄河流域为案例,了解一下各自的区域特色。

《认识中国画》教案

人美版四年级下册 第十一课《认识中国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中国画,了解中国画的不同种类,表现形式和艺术风格,感受祖国传统艺术和文化的丰厚底蕴。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欣赏、了解中国画作品的题材、风格、初步掌握中国画欣赏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对中国画的兴趣,珍视中国画艺术,增强民族自豪感,使中国画得到传承和发展。 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画的表现手法,提高欣赏能力。 教学难点 初步掌握简单的中国画笔法和墨法,并进行水墨练习。 工具材料 毛笔、墨汁、毛毡、国画颜料、笔洗、宣纸等。 教学方法:引导法、观察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播放视频宋代工笔画动漫短片《美丽的森林》教师提出问题:(1)这部短片与以往看到的其他动画片有什么不同(2)看到短片中的绘画作品,你有什么感受 总结:画中的鸟儿活灵活现,楚楚动人,好像稍不注意,他们就会从画中飞出来。

出示课题《认识中国画》 (1)学生朗读书中第一自然段中国画的定义。 (2)欣赏作品《出水芙蓉》和《荷花》介绍两幅作品的作者及内容。 (3)欣赏两幅作品后的感受 (4)两幅作品从画法上看有什么不同 板书 中国画从画法上分为:工笔-细致写实写意-简洁夸张 二、教师出示小视频介绍中国画基本技法 知识点(1)墨分五色:焦、浓、重、淡、清 (2)文房四宝:毛笔、墨汁、砚台、宣纸 (3)中国画的笔法:中锋、侧峰、逆峰、拖笔 指导学生尝试运用简单的笔墨技法进行笔墨练习。 三、教师示范一幅写意画花鸟,介绍一幅完整的中国画作品有那几部分组成。 四、学生作业展示:要求学生任意完成一幅写意花鸟作品,了解中国画的笔墨特点。 五、学生展示创作成果,师生共同点评,从笔法和墨法上进行点评。 六、教师小结 希望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了解我们国家的国粹,努力学习传承经典!

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一唐诗赏析

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一唐诗赏析 【作品介绍】《马诗二十三首·其一》的作者是李贺,被选入《全唐诗》的第391卷。《马诗·龙脊贴连钱》是唐代诗人李贺的组诗《马诗》二十三首的第一首。李贺《马诗》是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这首诗是借良马不遇伯乐来抒发志士不能施展抱负的愤慨。 【原文】 马诗二十三首·其一 作者:唐·李贺 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 无人织锦韂,谁为铸金鞭。 【注释】 ⑴龙:健壮的马。 ⑵连钱:形容毛色斑点状如连接的铜钱。 ⑶韂(chàn):也叫障泥,垂覆在马腹两侧以遮挡泥土的布帘。 ⑷金鞭:以金为饰物的马鞭。 【译文】 龙马脊毛图案像连接着的铜钱, 银蹄奔驰白色一片如踏着云烟。 可是没有人为它编织锦绣障泥, 又有谁肯为它铸就饰金的马鞭。 【赏析】 李贺的《马诗》共二十三首,这是第一首。这首诗开头一个“龙”字写此马非比寻常,又有背脊连钱图案之奇特外观,银蹄踏烟之矫健体格,定是良马。可纵是良马,无人赏识,织得锦韂,铸成金鞭,又有何用,徒悲而已。诗以龙脊银蹄的骏马自比,慨叹纵有千里马但却没有识千里马的伯乐,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抱负不能施展的抑郁与愤懑之情。 【作者介绍】 李贺(790-816)字长吉,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世称:李长吉、鬼才、诗

鬼、李昌谷、李奉礼,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是唐朝宗室的后裔,但早已没落破败,家境贫困。他才华出众,少年时就获诗名,但一生只作了一个职掌祭祀的九品小官,郁郁不得志,穷困潦倒,死时年仅27岁。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他喜欢在神话故事、鬼魅世界里驰骋,以其大胆、诡异的想象力,构造出波谲云诡、迷离惝恍的艺术境界,抒发好景不长、时光易逝的感伤情绪,他因此被后人称为“诗鬼”。其诗被称为“鬼仙之词”或“李长吉体”。

人美版四年级美术下册《认识中国画》

《认识中国画》创新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了解中国画的分类,感受中国画独特的艺术造型、用笔用墨用色的独特技法及人文精神。 2、能力目标:认识中国画绘画的工具,学习写意中国画简单的笔法和墨法。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https://www.doczj.com/doc/ad3370911.html,]对祖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热爱,获得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熏陶,使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得到传承和发展。 教学难、重点: 教学重点:认识、感受写意中国画的艺术特色,认识、学习写意中国画的用笔方法和用墨方法。 教学难点:初步掌握简单的中国画笔法和墨法,并可以随意画一张写意花鸟画。 课前准备: 教师:国画作品或图片、相关作品简介视频。 学生:毛笔、毛毡、墨汁、宣纸、中国画颜料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向学生问好并自我介绍,让学生简单的了解自己,进行课前材料检查。组织学生以找不同游戏的形式欣赏国画作品,让学生说说自己所欣赏的画属于什么画,画面表现手法有何不同,从中感受工笔画和写意画所带给自己的不同视觉感受。

发给学生生宣和熟宣,让学生亲自在生宣纸和熟宣纸上随手画,从中发现两者材质的不同和各自的属性,从而引起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引出课题----认识中国画。 二、向学生介绍中国画,引导学生从题材、笔墨色彩的运用等角度初步感受中国画的艺术特色。中国画简称“国画”,主要是用毛笔、软笔或手指,用国画颜料和墨在绢或宣纸上作画的一种中国传统的绘画形式,富于传统特色。是琴棋书画四艺之一,也是我国传统造型艺术之一。中国画的分类(按技法): 1、工笔画。 2、写意画(小写意画、大写意画)。 画材介绍: 一得阁墨汁、宣纸(生宣、熟宣、半熟宣)、毛笔(羊毫、狼毫、)生宣:吸水性强,易产生丰富的墨韵变化,主要用于写意画。熟宣:吸水性弱,主要用于工笔和白描。羊毫:质地柔软,携水量大。兼毫:软硬适中。狼毫:质地较硬,主要用于勾线,皴、擦等技法的实施。 中国画的形式: 中堂、条幅、小品、镜框、卷轴、扇面、长卷、斗方等。 三、初步学习简单的笔墨。 1、认识国画的笔法。(中锋,侧峰,逆峰,拖笔) 简单的演示各种用笔的方法,讲解用笔产生的效果。 中锋用笔是指毛笔笔尖与纸面垂直,笔锋在墨线中间行走,用力要均匀,其效果圆浑稳重。 侧峰用笔执笔偏侧,笔锋在墨线的边缘,笔锋与纸面形成一定的角度,用力不均匀,时快、时慢、时轻、时重,其效果毛、涩,变化丰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