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化学思考题答案

大学化学思考题答案

大学化学思考题答案
大学化学思考题答案

实验一称量与滴定

1.用分析天平称量的方法有哪几种?固定称量法和减量法各有何优缺点?在什么情况下

选用这两种方法?

答:直接称量法固定质量称量法减量称量法

固定质量称量法:操作速度很慢,适用于称量不易吸潮,在空气中能稳定存在的粉末状或小颗粒样品,以便容易调节其质量

减量法:速度快,用于称量一定质量范围的样品或试剂,在称量过程中样品易氧化或易与CO2反应可运用此法。

2.分析天平的灵敏度越高,是否称量的准确度就越高?

答:否灵敏度越高,达到平衡的时间太长,不便于称量。

3.减量法称量过程中能否用小勺取样,为什么?

答:不能样品会沾到小勺上,影响称量准确度。

实验二盐酸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1.滴定管在装入标准溶液前需用此溶液润洗内壁2~3次,为什么?用于滴定的锥形瓶或者

烧杯是否需要干燥?是否需要用标准溶液润洗?为什么?

答:由于滴定管在用蒸馏水洗涤过程中,会有残留水液,需用标准溶液润洗内壁2~3次以消除标准溶液因残留水液而浓度降低引入的误差。用于滴定的锥形瓶或者烧杯不需要干燥,更不需要用标准溶液润洗,因为水的存在对滴定结果无影响,而标准溶液润洗则会带来误差。

2.用HCl溶液滴定Na2CO3时所用水的体积是否需要准确测定?为什么?

答:不需要准确。因为NaCO3质量已经确定,所以水的体积对测定无影响。

3.用Na2CO3为基准物质标定0.1mol/L的HCl溶液时,能用酚酞作为指示剂吗?

答:不能。酚酞在中性溶液中为无色。此滴定反应为:

Na2CO3+2HCl=2NaCl+H2CO3

H2CO3部分电离为氢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反应终点溶液pH值为3.9,而酚酞的变色范围为8.0~10.0.

4.若Na2CO3溶解不完全,会对分析结果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答:若Na2CO3溶解不完全,测出的VHCl偏小,则cHCl偏大。

5.每一次滴定完成后,为什么要将标准溶液加满至滴定管零刻度再进行下一次滴定?

答:为了避免滴定管粗细和刻度不均匀造成的误差。

实验三混合碱的分析(双指示剂法)

1.用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组成的方法其原理是什么?

答:“双指示剂法”是测定同一式样中各组分含量的过程,可以在同一份试液中用不同的(两种)指示剂分别指示第一第二化学计量点的到达,以确定其组分浓度的方法。这种测定方法简便、快速,在实际中广泛应用。

“双指示剂法”是测定混合碱组成主要采用酚酞和甲基红。先以酚酞为指示剂,用盐酸溶液滴定至溶液的红色刚好退去,此为第一化学计量点,主要反应如下:HCl+NaOH=NaCl+H2O

HCl+Na2CO3=NaHCO3+NaCl

记录此时的HCl标准溶液的消耗量V1,。再加入甲基红指示剂,溶液呈红色。用HCl标准溶液滴定至橙色,这是第二化学计量点。此时反应为:

HCl+NaHCO3=NaCl+H2O+CO2

记录HCl标准溶液的消耗量为V2

V1>V2时,为NaOH和NaCO3的混合物,其中NaCO3消耗的HCl标准溶液的体积为2V2;NaOH消耗的HCl标准溶液的体积是V1-V2,求得混合碱各组分含量。

若V1

2.有一碱液,可能为Na2CO3,NaOH,NaHCO3三种溶液中的一种活多种物质的混合溶液。

用标准强酸溶液滴定至酚酞终点时,耗去酸V1。继以甲基橙为指示剂滴定至终点时又耗去酸V2.根据V1和V2的关系判断该碱液的组成。

实验四氯化钠提纯

1.本实验为何用BaCl2而不用CaCl2除去(SO4)2-?为何用NaOH而不用KOH和K2C

O3除去Mg和Ca?为何用盐酸而不用别的盐除去剩余的OH-及CO3?

答:CaSO4微溶,溶解度比BaSO4大,使用CaCl2不易把硫酸根离子除尽。

使用KOH和K2CO3引进了新的杂质K。

使用HCl,与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反应生成CO2和H2O,不会引入新杂质,而其他的酸会引进硫酸根,硝酸根等杂质。

2.用盐酸调节二次滤液的酸度时,为何要把pH值调至4左右?某同学不慎加盐酸过多使pH

约等于3,可以补救吗?来回调节pH值有何不好?

答:确保溶液为酸性,不存在氢氧根和碳酸根。

可以,再加入少量NaOH。

会使溶液中NaCl越来越多,导致提纯后的食盐质量增加。

3.蒸发浓缩时,为何不得把溶液蒸干?

答:溶液中还存在除杂过程中无法除去的KCl杂质,若将溶液蒸干,KCl将共存于食盐结晶中。

实验五pH值法测定醋酸解离常数

1.不同浓度HAc溶液的pH值为什么要按由稀到浓的顺序测定?

答:因为如果电极清洗不干净,前一次试液会带入下面的试液中影响实验,而稀溶液对浓溶液的影响比浓溶液对稀溶液的影响小。

2.温度对醋酸解离常数有影响,本实验均未恒温,你认为如果恒温应如何进行试验?

答:测定过程中,将装有醋酸溶液的烧杯放在水浴中恒温。

实验六邻二氮杂菲分光光度法测定铁

1.邻二氮杂菲分光光度法测定铁的适宜条件是什么?

答:溶液pH=5左右,最大吸光波长=510nm

2.三价铁离子标准溶液在显色前加入盐酸羟胺的目的是什么?

答:将溶液中的三价铁还原成二价铁

3.如果配制已久的盐酸羟胺溶液,对分析结果有何影响?

答:盐酸羟胺被空气氧化,不能将溶液中的三价铁还原为二价铁,使含量的测定结果偏低。

4.溶液的浓度对测定邻二氮杂菲的吸光度有何影响?为什么?

答:酸度太高,显色反应慢,导致吸光度偏低;酸度太低,二价铁水解,导致显色物质含量偏低,但水解产物有颜色,影响测定。

5.吸收曲线与标准曲线有何区别?在实际应用中有何意义?

答:吸收曲线是测定样品在不同波长下的吸光度的大小,有吸光度A和波长λ绘制的曲线,而标准曲线是在确定的波长下(一般是最大吸收波长),测定不同浓度的样品的吸光度,由吸光度A和样品浓度C绘制的曲线。吸收曲线是用来找出最大吸收波长,标准曲线是用来确定未知样的浓度。

实验七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1.本实验中配制多种标准溶液,在方法上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为什么?

答:

2.络合滴定法与酸碱滴定法相比,有哪些不同,操作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

实验八水的硬度测定

1.用EDTA测定法怎样测出水的总硬?用什么指示剂?产生什么反应?终点变色如何?

答:用EDTA法测定钙镁离子的含量,其原理与以CaCO3为基准物质标定EDTA标准溶液浓度相同,总硬则以铬黑T为指示剂,加入5ml NH3-NH4Cl缓冲溶液,控制溶液的pH值为10,以EDTA标准溶液滴定。发生络合反应。溶液颜色由酒红色滴定至纯蓝色,即为终点。

2.用EDTA法测定水的硬度时哪些离子存在干扰?如何消除?

答:Mg。为消除其影响,采用沉淀遮蔽法,可加入10%NaOH使pH>=12,从而生成Mg(O H)2沉淀,在不分离沉淀的情况下,可直接以EDTA滴定钙离子,用钙指示剂指示终点。

实验九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1.Na2S2O3溶液不太稳定的原因是什么?在配制溶液时,为什么要用新煮沸过且已冷却的

蒸馏水来溶解Na2S2O3.5H2O?

答:水中CO2,空气中的O2以及微生物的作用都能使其分解。

无CO2,O2以及微生物的存在,不会对Na2S2O3溶液的稳定性产生影响而导致其分解。

2.为什么Na2S2O3溶液配置好之后要放置10天再进行标定?

答:性质趋于稳定方可使用。

3.在用KI还原K2Cr2O7时,为什么要加入过量的KI?

答:与KI作用从而析出相当量的I2的反应,反应瞬间完成,进行到底,同时碘离子与I2生成碘三负离子,防止I2的挥发。

4.能否在滴定开始之前加入淀粉指示剂?

答:与淀粉结合生成性质稳定的蓝色络合物,不易与Na2S2O3反应从而导致滴定结果不准确。

5.在化学计量点时,为什么溶液呈亮绿色?

答:Na2S2O3将I2还原,生成无色碘离子,而溶液中存在的KI则使K2Cr2O7还原生成三

价的铬离子,从而呈亮绿色。

实验十工业苯酚纯度测定

1.在本实验中,空白实验的作用是什么?

答:一方面得到KBrO3-KBr标准溶液与酸性介质生成的Br2的量。

另一方面是为了消除由试剂所造成的误差。

2.为什么测定苯酚含量要在碘量瓶中进行?若用锥形瓶代替碘量瓶会产生什么影响?

答:易挥发的物质要在碘量瓶中进行,反应生成的Br2易挥发。

若在锥形瓶中,则Br2挥发,Br2含量偏小,所测得的结果偏低。

3.在滴定过程中,加入HCl和KI溶液时,为什么不能把瓶塞打开,而只能稍松开瓶塞沿瓶

塞迅速加入,随即塞紧瓶塞?

答:苯酚易被空气氧化而变质(通常变为粉红色的醌类物质)操作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与空气接触。

负一价的碘离子在酸性环境中易被空气氧化,也应尽量减少与空气的接触。

大学有机化学总结习题及答案-最全69767

有机化学总结 一.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1. 能够用系统命名法命名各种类型化合物: 包括烷烃,烯烃,炔烃,烯炔,脂环烃(单环脂环烃和多环置换脂环烃中的螺环烃和桥环烃),芳烃,醇,酚,醚,醛,酮,羧酸,羧酸衍生物(酰卤,酸酐,酯,酰胺),多官能团化合物(官能团优先顺序:-COOH >-SO3H >-COOR >-COX >-CN >-CHO >>C =O >-OH(醇)>-OH(酚)>-SH >-NH2>-OR >C =C >-C ≡C ->(-R >-X >-NO2),并能够判断出Z/E 构型和R/S 构型。 2. 根据化合物的系统命名,写出相应的结构式或立体结构式(伞形式,锯架式,纽曼投影式,Fischer 投影式)。 立体结构的表示方法: 1 )伞形式:COOH OH 3 2)锯架式:CH 3 OH H H OH C 2H 5 3) 纽曼投影式: 4)菲舍尔投影式:COOH 3 OH H 5)构象(conformation) (1) 乙烷构象:最稳定构象是交叉式,最不稳定构象是重叠式。 (2) 正丁烷构象:最稳定构象是对位交叉式,最不稳定构象是全重叠式。 (3) 环己烷构象:最稳定构象是椅式构象。一取代环己烷最稳定构象是e 取代的椅 式构象。多取代环己烷最稳定构象是e 取代最多或大基团处于e 键上的椅式构象。 立体结构的标记方法 1. Z/E 标记法:在表示烯烃的构型时,如果在次序规则中两个优先的基团在同一侧,为Z 构型,在相反侧,为E 构型。 CH 3C H C 2H 5 CH 3 C C H 2H 5 Cl (Z)-3-氯-2-戊烯(E)-3-氯-2-戊烯 2、 顺/反标记法:在标记烯烃和脂环烃的构型时,如果两个相同的基团在同一侧,则为顺式;在相反侧,则为反式。 CH 3 C C H CH 3H CH 3C H H CH 3顺-2-丁烯 反-2-丁烯3 3 3顺-1,4-二甲基环己烷反-1,4-二甲基环己烷 3、 R/S 标记法:在标记手性分子时,先把与手性碳相连的四个基团按次序规则排序。然后将最不优先的基团放在远离观察者,再以次观察其它三个基

大学化学_课后题答案1.doc1汇总

第一章 化学反应原理 1.今有一密闭系统,当过程的始终态确定以后,下列各项是否有确定值? Q , W , Q -W , Q +W , ΔH , ΔG 答: Q +W , ΔH , ΔG 有确定值,Q , W , Q -W 无确定值。 2.下列各符号分别表示什么意义? H ,ΔH ,ΔH θ,Δf θ298H (B ),θ298S (B ), Δf θ298G (B ) 答:H :焓;ΔH :焓变;ΔH θ :标准焓变;Δf θ298H (B ):298K 时B 物质的标准生成焓;θ298S (B ):298K 时 B 物质的标准熵; Δf θ298G (B ):298K 时B 物质的标准生成吉布斯函数。 3.下列反应的Q p 和Q V 有区别吗? (1)2H 2(g)+O 2(g)=2H 2O(g) (2)NH 4HS(s)=NH 3(g)+H 2S(g) (3)C(s)+O 2(g)=CO 2(g) (4)CO(g)+H 2O(g)=CO 2(g)+H 2(g) 答:(1)、(2)有区别。 4.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1)Fe 2O 3(s)+3CO(g)=2Fe(s)+3CO 2(g);Δθ298H =-27.6kJ/mol ; (2)3Fe 2O 3(s)+CO(g)=2Fe 3O 4(s)+CO 2(g);Δθ298H =-58.6kJ/mol ; (3)Fe 3O 4(s)+CO(g)=3FeO(s)+CO 2(g);Δθ298H =38.1kJ/mol ; 不用查表,计算下列反应的Δθ298H : (4)FeO(s)+CO=Fe(s)+CO 2(g) 5.查表计算下列反应的Δθ298H : (1)Fe 3O 4(s)+4H 2(g)=3Fe(s)+4H 2O(g) (2)4NH 3(g)+5O 2(g)=4NO(g)+6H 2O(l) (3)CO(g)+H 2O(g)=CO 2(g)+H 2(g) (4)S(s)+O 2(g)=SO 2(g) 6.查表计算下列反应的Δθ298H : (1)Fe(s)+Cu 2+(aq)=Fe 2+(aq)+Cu(s)

大学化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1章 化学热力学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A 3.C 4.B 5.D 6.C 7.C 8.C 9. A 10. C 11. A 12.C (二)填空题 1.40; 2.等温、等容、不做非体积功,等温、等压,不做非体积功; 3.>,<,=,> 4.增大、不变 5.不变 6.3.990 kJ·mol - 1 (三)判断题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四)计算题 1.解:(g) O N (l)H 2N 4242+O(l)4H (g)3N 22+ (l)H N 42摩尔燃烧热为 2.解: ) mol ·(kJ 28.254166.963.502)84.285(401f B r --=-?--?+=?=?∑H H ν)mol ·(kJ 14.6272 11r -Θ-=?=H Q p K 1077.3109.9824.3733 3 m r r ?=?--= ??= -S T 转) mol ·(kJ 78.34357 .86)15.137(36.3941 f B r --=---=?=?∑ G ν)K ·mol ·(J 9.9865.21056.1975.1912 1 6.21311B r ---=--?+==?∑ νNO(g )CO(g )+(g) N 2 1(g)CO 22+) mol ·(kJ 24.37325 .90)52.110(5.3931f B r --=----=?=?∑ H ν

此反应的 是较大的负值,且)(,)(-?-?S H 型反应,从热力学上看,在 T 转的温度以内反应都可自发进行。 3.解:外压kPa 50e =p ,11p nRT V = ,2 2p nRT V =,2e p p = 系统所做功: 定温变化,0=?U 0=+=?W Q U ,所以Q =1 247.1(J ) 定温过程pV =常数 ?(pV )=0 所以 0)(=?+?=?pV U H 4.解:查表知 CaO(s) + SO 3(g) = CaSO 4(s) 求得 同理求得 因为 所以根据经验推断可知,反应可以自发进行。 但由于该反应 ,故存在一个能使反应自发进行的最高温度,该 温度为 一般的炉温是1 200℃左右,所以热学上,用CaO 来吸收SO 3以减少天气污染的可能性是存在的。这种方法在实际中已有应用。 5.解:(1) ) mol ·kJ (4.116108.21515.29874.18013 r r r --=??-=???T )K 298(r ?) (J 1.247150 100100 50300314.8150RT 2112e 21 e e e e -=?-? ???=? ??? ??-=? ??? ??--=?-=?-=p p p p n p p nRT p nRT p V p V p W 7 .10676 .25675 .39) k ·mol ·(J 79.321106.37103.604)mol ·(kJ 11.434172.39509.634)mol ·(kJ 111f 1f -------?---?S G H 11r 1r K ·m ol · J 81.189,m ol ·kJ 7.346----=?-?S 11r mol ·kJ 42mol ·kJ 7.346---<<-?℃8571 K 0.130281 .189103.4043 ==-?-==H T )mol · kJ (74.180) 37.90(21f B r -=-?-=?=?∑ ν0,0r r ?? < ) K ·mol ·J (8.2150 .7220.2044.77211B r --=?-+?==?∑ ν1 3f 3f 4f r mol ·kJ 3.404)09.634()72.395(11.4341)CaO )SO )CaSO --=-----=?-?-?=?H H H H

化学实验报告单模板

( 实验报告)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BH-053853 化学实验报告单模板Template of chemical experiment report

化学实验报告单模板 xx中学化学实验报告 高xxxx届x班 固体酒精的制取 指导教师:xxx 实验小组成员:xxxx 实验日期:xxxx-xx-xx 一、实验题目:固态酒精的制取 二、实验目的:通过化学方法实现酒精的固化,便于携带使用 三、实验原理:固体酒精即让酒精从液体变成固体,是一个物理变化过程,其主要成分仍是酒精,化学性质不变.其原理为:用一种可凝固的物质来承载酒精,包容其中,使其具有一定形状和硬度.硬脂酸与氢氧化钠混合后将发生下列反应: CHCOOH+NaOH →1735 CHCOONa+HO 17352 四、实验仪器试剂:250ml烧杯三个1000ml烧杯一个蒸馏水热水硬脂酸氢氧化钠乙醇模版 五、实验操作:1.在一个容器中先装入75g水,加热至60℃至80℃,加入125g酒精,再加入90g硬脂酸,搅拌均匀。 2.在另一个容器中加入75g水,加入20g氢氧化钠溶解,将配置的氢氧化

钠溶液倒入盛有酒精、硬脂酸和石蜡混合物的容器,再加入125g酒精,搅拌,趁热灌入成形的模具中,冷却后即可得固体酒精燃料。 六、讨论: 1、不同固化剂制得的固体霜精的比较: 以醋酸钙为固化剂操作温度较低,在40~50 C即可.但制得的固体酒精放置后易软化变形,最终变成糊状物.因此储存性能较差.不宜久置。 以硝化纤维为固化剂操作温度也在4O~50 c,但尚需用乙酸乙酯和丙酮 溶解硝化纤维.致使成本提高.制得的固体酒精燃烧时可能发生爆炸,故安全性较差。 以乙基羧基乙基纤维素为固化剂虽制备工艺并不复杂,但该固化剂来源困难,价格较高,不易推广使用。 使用硬脂酸和氢氧化钠作固化剂原料来源丰富,成本较低,且产品性能优良。 2 加料方式的影晌: (1)将氢氧化钠同时加入酒精中.然后加热搅拌.这种加料方式较为简单,但由于固化的酒精包在固体硬脂酸和固体氢氧化钠的周围,阻止了两种固体的溶解的反应的进一步进行,因而延长了反应时间和增加了能耗。 (2)将硬脂酸在酒精中加热溶解,再加入固体氢氧化钠,因先后两次加热溶解,较为复杂耗时,且反应完全,生产周期较长。 (3)将硬脂酸和氢氧化钠分别在两份酒精中加热溶解,然后趁热混合,这样反应所用的时间较短,而且产品的质量也较好.3 、温度的影响:见下表:可见在温度很低时由于硬脂酸不能完全溶解,因此无法制得固体酒精;在30 度时硬脂酸可以溶解,但需要较长的时间.且两液混合后立刻生成固体酒精,

大学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大学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化学反应热 教学内容 1.系统、环境等基本概念; 2. 热力学第一定律; 3. 化学反应的热 效应。 教学要求 掌握系统、环境、功、热(恒容反应热和恒压反应热)、状态函数、 标准态、标准生成焓、反应进度等概 念;熟悉热力学第一定律;掌握化学 反应标准焓变的计算方法。 知识点与考核点 1.系统(体系) 被划定的研究对象。化学反应系统是由大量微观粒子(分子、原子和 离子等)组成的宏观集合体。 2.环境(外界) 系统以外与之密切相关的部分。 2

系统和环境的划分具有一定的人为性,划分的原则是使研究问题比较方便。 系统又可以分为敞开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有物质交换,又有能量交换); 封闭体系(系统与环境之间没有 ..能量交 ..物质交换,只有 换); 孤立系统(体系与环境之间没有物质交换,也没有能量交换) 系统与环境之间具有边界,这一边界 可以是实际的相界面,也可以是人为的边界,目的是确定研究对象的空间范围。 3.相 系统中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的均匀部分。在同一个系统中,同一个相 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不连续的。例如油水混合物中,有时水是连续相,有 时油是连续相。 3

4.状态函数 状态是系统宏观性质(T、p、V、U等)的综合表现,系统的状态是通过 这些宏观性质描述的,这些宏观性质 又称为系统的状态函数。 状态函数的特点:①状态函数之间往 往相互制约(例如理想气体状态 方程 式中p、V、n、T之间互为函数关系);②其变化量只与系统的始、末态有关, 与变化的途径无关。 5*.过程 系统状态的变化(例如:等容过程、等压过程、等温可逆过程等) 6*.途径 完成某过程的路径。若系统的始、末 态相同,而途径不同时,状态函 数的 4

大学化学上册作业题及答案汇总

《大学化学(上册)》作业题 专业___________班别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 基础化学部无机及分析教研室编 2008秋

绪论 4.正确地修约下列数据:(1)37.800至3位;(2)72.75至3位;(3)90.045至4位;(4)12 5.550至4位; 5.以正确的有效位数给出下列算式的结果: (1)50.00×27.80×0.1167; (2)(2.776×0.0050)-6.7×10-3+(0.036×0.0271) (3) (4) 0.001120 5.10 21.14 3.10? ? 238 . 14 839 . 15 5.67 4.3) - 9.85 ( 24.16 - ? ?

第10章实验误差和数据处理 2. 重复分析一银合金试样,测得银的质量分数分别为95.67%,95.61%,95.71%和95.60%。试计算:(1)均差;(2)标准差;(3)变异系数。 3. 现对一种煤的含水量做了4次测定,测得水的质量分数为18.3%,18.9%,17.7%和18.6%,试求在置信水平95%时的置信区间。 5. 为检验一种新的分析方法的有效性,现采用一种钙的质量分数ω(Ca)=21.20%(真实值μ)的标样以新方法进行分析,若x= (Ca)=21.24%,s=0.12%,n=10。试问x与μ的置信水平90%和95%时,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8 现有两个含铀试样的测定结果如下: 试样1 10.32%,10.39%,10.19%,10.21% 试样2 10.45%,10.41%,10.51%,10.36%,10.34%,10.39% 试问在置信水平95%时,两试样有无显著性差异?

大学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化学反应热 教学内容 1.系统、环境等基本概念;2. 热力学第一定律;3.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教学要求 掌握系统、环境、功、热(恒容反应热和恒压反应热)、状态函数、标准态、标准生成焓、反应进度等概念;熟悉热力学第一定律;掌握化学反应标准焓变的计算方法。 知识点与考核点 1.系统(体系) 被划定的研究对象。化学反应系统是由大量微观粒子(分子、原子和离子等)组成的宏观集合体。 2.环境(外界) 系统以外与之密切相关的部分。 系统和环境的划分具有一定的人为性,划分的原则是使研究问题比较方便。 系统又可以分为敞开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有物质交换,又有能量交换); 封闭体系(系统与环境之间没有 ..能量交换); ..物质交换,只有 孤立系统(体系与环境之间没有物质交换,也没有能量交换) . 学习帮

系统与环境之间具有边界,这一边界可以是实际的相界面,也可以是人为 的边界,目的是确定研究对象的空间范围。 3.相 系统中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的均匀部分。在同一个系统中,同一个相 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不连续的。例如油水混合物中,有时水是连续相,有时油是连续相。 4.状态函数 状态是系统宏观性质(T、p、V、U等)的综合表现,系统的状态是通过这些宏观性质描述的,这些宏观性质又称为系统的状态函数。 状态函数的特点:①状态函数之间往往相互制约(例如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式中p、V、n、T之间互为函数关系);②其变化量只与系统的始、末态有关,与变化的途径无关。 5*.过程 系统状态的变化(例如:等容过程、等压过程、等温可逆过程等) 6*.途径 完成某过程的路径。若系统的始、末态相同,而途径不同时,状态函数的 . 学习帮

大学有机化学习题及答案.doc

第一章 绪论 扼要归纳典型的以离子键形成的化合物与以共价键形成的化合物的物理性质。 答案: 离子键化合物 共价键化合物 熔沸点 高 低 溶解度 溶于强极性溶剂 溶于弱或非极性溶剂 硬度 高 低 1.2 NaCl 与 KBr 各 1mol 溶于水中所得的溶液与 NaBr 及 KCl 各 1mol 溶于水中所得溶液是 否相同?如将 CH 及 CCl 4 各 1mol 混在一起,与 CHCl 及 CHCl 各 1mol 的混合物是否 4 3 3 相同?为什么? 答案: NaCl 与 KBr 各 1mol 与 NaBr 及 KCl 各 1mol 溶于水中所得溶液相同。 因为两者溶 液中均为 Na + , K + , Br - , Cl - 离子各 1mol 。 由于 CH 与 CCl 及 CHCl 3 与 CHCl 在水中是以分子状态存在,所以是两组不同的 4 4 3 混合物。 碳原子核外及氢原子核外各有几个电子?它们是怎样分布的?画出它们的轨道形状。当 四个氢原子与一个碳原子结合成甲烷( CH 4)时,碳原子核外有几个电子是用来与氢成键 的?画出它们的轨道形状及甲烷分子的形状。 答案: C +6 2 4 H +1 1 y y y C 1s 2s 2p 2p 2p x x x y z z z 2p x 2p y 2p z H x z 2s CH 4 中 C 中有 4个电子与氢成键 为 SP 3 杂化轨道 ,正四面体结构 H CH 4 SP 3杂 化 C H H H 写出下列化合物的 Lewis 电子式。 a. C 2H 2 b. CH 3Cl c. NH 3 d. H 2S e. HNO 3 f. HCHO g. H 3 PO 4 h. C 2 H 6 i. C 2 H j. H SO 2 2 4 答案: a. H C C H 或 H C C H b. H c. d. H C Cl H N H H S H H H H H H H e. O f. O g. O O H H H O N H C H HOPOH 或 HOPOH h. H C C H O O O H H H H

大学化学期末考试卷(含答案)

大学化学期末考试卷 学院:专业:行政班: 姓名:学号:座位号:-------------------------------密封线-------------------------------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24分): 1、某反应的ΔrHmΘ<0 ,当温度升高时,其平衡常数的数值将()。 A、增大 B、不变 C、减小 D、先增大后减小 2、当主量子数n=3时,则角量子数l的取值为()。 A、1、2、 B、0、1、2 C、0、1 D、0、±1、 3、某温度下,反应2NO(g)+O2(g)=2NO2(g)达到平衡,是因为()。 A、反应已停止 B、反应物中的一种已消耗完 C、正逆反应的速率相等 D、反应物均已消耗完毕 4、下列化合物晶体中,既存在离子键又存在共价键的是()。 A、H2O B、NaBr C、CH3OH D、Na2O2 5、蔗糖的凝固点为()。 A、0℃ B、高于0℃ C、低于0℃ D、无法判断 6、已知某元素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2,该元素在周期表中所属的分区为()。

A、s区 B、d区 C、f区 D、p区 7、质量作用定律只适用于()。 A、实际上能进行的反应 B、一步完成的简单反应 C、化学反应方程式中反应物和产物的化学式系数均为1的反应 D、已进行完的反应 8、对于反应Cr2O72- + 6Fe2+ + 14H+ = 2Cr3+ + 6Fe3+ + 7H2O,其ΔrGm= –nFE,式中n等于()。 A、1 B、6 C、3 D、12 9、下列物质中熔点最高的是()。 A、Si B、CO2 C、ZnS D、Fe3C 10、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原电池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B、原电池的能量变化是由化学能变为电能 C、原电池的能量变化是由电能变为化学能 D、原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11、某元素原子的外层电子构型为3s23p3原子中未成对电子数为()。 A、1 B、2 C、3 D、0 12、等温等压下且不做非体积功条件下,反应自发进行的判据是()。 A、ΔHΘ<0 B、ΔSΘ<0 C、ΔG<0 D、ΔfHmΘ<0 13、水具有反常的沸点,是因为分子间存在()。 A、色散力 B、诱导力 C、取向力 D、氢键 14、欲配制pH=5.0的缓冲溶液,则下列哪一种化合物及其盐的混合溶液合适?()。 A、HF (pKa=3.45) B、CH3COOH (pKa=4.75) C、NH3·H2O (pKb=4.75) D、HCN(pKa=9.31) 15、对于下列基元反应:A + 2B = C,其速率常数为k,若某个时刻(时间以s计),A的浓度为2mol/L,B的浓度为3mol/L,则反应速率v=()。 A、6k mol·L-1 ·s-1 B、12k mol·L-1 ·s-1

化学实验报告单模板

化学实验报告单模板 xx中学化学实验报告 高xxxx届x班 固体酒精的制取 指导教师:xxx 实验小组成员:xxxx 实验日期:xxxx-xx-xx 一、实验题目:固态酒精的制取 二、实验目的:通过化学方法实现酒精的固化,便于携带使用 三、实验原理:固体酒精即让酒精从液体变成固体,是一个物理变化过程,其主要成分仍是酒精,化学性质不变.其原理为:用一种可凝固的物质来承载酒精,包容其中,使其具有一定形状和硬度.硬脂酸与氢氧化钠混合后将发生下列反应: CHCOOH+NaOH → 1735 CHCOONa+HO 17352 四、实验仪器试剂:250ml烧杯三个 1000ml烧杯一个蒸馏水热水硬脂酸氢氧化钠乙醇模版 五、实验操作:1.在一个容器中先装入75g水,加热至60℃至80℃,加入125g酒精,再加入90g硬脂酸,搅拌均匀。 2.在另一个容器中加入75g水,加入20g氢氧化钠溶解,将配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倒入盛有酒精、硬脂酸和石蜡混合物的容器,再加入125g酒精,搅拌,趁热灌入成形的模具中,冷却后即可得固体酒精燃料。

六、讨论: 1、不同固化剂制得的固体霜精的比较: 以醋酸钙为固化剂操作温度较低,在40~50 C即可.但制得的固体酒精放置后易软化变形,最终变成糊状物.因此储存性能较差.不宜久置。 以硝化纤维为固化剂操作温度也在4O~ 50 c,但尚需用乙酸乙酯和丙酮溶解硝化纤维.致使成本提高.制得的固体酒精燃烧时可能发生爆炸,故安全性较差。 以乙基羧基乙基纤维素为固化剂虽制备工艺并不复杂,但该固化剂来源困难,价格较高,不易推广使用。 使用硬脂酸和氢氧化钠作固化剂原料来源丰富,成本较低,且产品性能优良。 2 加料方式的影晌: (1)将氢氧化钠同时加入酒精中.然后加热搅拌.这种加料方式较为简单,但由于固化的酒精包在固体硬脂酸和固体氢氧化钠的周围,阻止了两种固体的溶解的反应的进一步进行,因而延长了反应时间和增加了能耗。 (2)将硬脂酸在酒精中加热溶解,再加入固体氢氧化钠,因先后两次加热溶解,较为复杂耗时,且反应完全,生产周期较长。 (3)将硬脂酸和氢氧化钠分别在两份酒精中加热溶解,然后趁热混合,这样反应所用的时间较短,而且产品的质量也较好. 3 、温度的影响:见下表: 可见在温度很低时由于硬脂酸不能完全溶解,因此无法

大学化学作业题附答案

大学化学习题 第一章 1.现有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在-0.25℃时结冰。已知在298K时纯水的蒸汽压为3.130kPa,水的K f=1.86 K·kg·mol-1,则该蔗糖溶液在上述温度下的渗透压(kP a)为(C )(A)600 (B)180 (C)332 (D)-332 △T f = K f×b B b B= △T f / K f =0.1344 ∏V=nRT ∏=cRT =0.1344×8.314×298 =333 kPa, (因浓度小可以近似认为b B=c) 2. 现有一瓶硫酸溶液,其质量分数为98%,则其物质的量分数应为(C )(A)0.5 (B)0.98 (C)0.90 (D)0.80 (980/98)/[20/18+ 980/98]=0.9 3. 现有1mol理想气体,若它的密度为d,分子摩尔质量为M,在T(K)温度下体积为V (L),则下述关系正确的是(D )(A)p V=( M/d) RT (B)pV d= RT (C)p V=( d/n) RT (D)p M/d=RT 4. 理想溶液是指-------------------------------------------------------------------------------------( D ) (A) 溶质对溶剂分子间作用力没有明显影响 (B) 溶解过程中几乎没有热效应 (C) 溶解前后溶质和溶剂的体积没有变化 (D) 以上三个性质 5. 有一种称“墨海”的带盖砚台,其结构如图所示,当在砚台中加入墨汁,在外圈加入清水,并盖严,经足够长的时间,砚中发生了什么变化?请写出 现象并解释原因。 答案:经足够长的时间,砚中墨汁变谈,因外圈的清水蒸气压 大,而砚台中加入墨汁蒸气压小,外圈的清水水分子蒸发而在 墨汁中凝聚。 6. 当26.9 g 未知难挥发非电解质溶于500 g 硝基苯中, 溶液的凝固点降低了2.30 K 。已知硝基苯的K f= 7.00 K·kg·mol-1, 则该未知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164 ___ 。 △T f = K f×b B= K f×m/MM A M== K f×m/△T f M A =7.00×26.9/2.30×0.500=164 7.60℃时, 180 g水中溶有180 g葡萄糖, 已知60℃时水的蒸气压为19.9 kPa, C6H12O6的相 对分子质量为180, 则此水溶液的蒸气压应为---- ------------------------------------- --------------( D ) (A) 1.81 kPa (B) 9.95 kPa (C) 15.9 kPa (D) 18.1 kPa

大学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化学反应热 教学内容 1.系统、环境等基本概念; 2. 热力学第一定律; 3.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教学要求 掌握系统、环境、功、热(恒容反应热和恒压反应热)、状态函数、标准态、标准生成焓、反应进度等概念;熟悉热力学第一定律;掌握化学反应标准焓变的计算方法。 知识点与考核点 1.系统(体系) 被划定的研究对象。化学反应系统是由大量微观粒子(分子、原子和离子等)组成的宏观集合体。 2.环境(外界) 系统以外与之密切相关的部分。 系统和环境的划分具有一定的人为性,划分的原则是使研究问题比较方便。 系统又可以分为敞开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有物质交换,又有能量交换); 封闭体系(系统与环境之间没有物质交换,只有能量交换); 孤立系统(体系与环境之间没有物质交换,也没有能量交换)系统与环境之间具有边界,这一边界可以是实际的相界面,也可以是人为 的边界,目的是确定研究对象的空间范围。 3.相 系统中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的均匀部分。在同一个系统中,同一个相 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不连续的。例如油水混合物中,有时水是连续相,有时油是连续相。 4.状态函数 状态是系统宏观性质(T、p、V、U等)的综合表现,系统的状态是通过这些

宏观性质描述的,这些宏观性质又称为系统的状态函数。 状态函数的特点:①状态函数之间往往相互制约(例如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式中p、V、n、T之间互为函数关系);②其变化量只与系统的始、末态有关,与变化的途径无关。 5*.过程 系统状态的变化(例如:等容过程、等压过程、等温可逆过程等) 6*.途径 完成某过程的路径。若系统的始、末态相同,而途径不同时,状态函数的 变量是相同的。 7*.容量性质 这种性质的数值与系统中的物质的量成正比,具有加合性,例如m(质量)V、U、G等。 8*.强度性质 这种性质的数值与系统中的物质的量无关,不具有加合性,例如T、 (密度)、p(压强)等。 9.功(W) 温差以外的强度性质引起的能量交换形式[W=W体+W有]。 环境对系统做功,其符号为(+);反之为(–)。功不是状态函数,是过程量。因为功总是与系统变化的途径有关。例如盐酸与锌单质在烧杯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会有热效应,但是系统并不做功(W有= 0)。但是,若将其组成原电池,系统就可以对环境做电功(W有<0)。又例如一个带活塞的汽缸膨胀,分别经过①向真空中膨胀;②向大气中等外压膨胀。设活塞的两个过程的始、末状态相同,则W体1=0;而W体2 = p环境(V2–V1)≠0。 10.热(Q) 系统与环境之间因温差引起的能量交换形式。系统吸收热量,热的符号为(+),系统放热为(–)。热是与变化途径有关的物理量,任何一个系统只能说它在某过程中吸收或放出多少热量,不能说它本身含有多少热量,所以热不是状态函数。

化学实验报告模板1(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5980-64 化学实验报告模板1(完 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化学实验报告模板1(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2NaOH+CuSO4=Cu(OH)2[此有一个箭头表沉淀]+Na2SO4 氢氧化钠溶液和加入硫酸铜溶液反应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 Cu(OH)2=[等号上面写上条件是加热,即一个三角形]CuO+H2O 氢氧化铜沉淀加热变成氧化铜和水 实验报告: 分为6个步骤: 1):实验目的,具体写该次实验要达到的要求和实现的任务。(比如说,是要研究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的反应状况) 2):实验原理,是写你这次实验操作是依据什么

来完成的,一般你的实验书上都有,你总结一下就行。(就可以用上面的反应方程式) 3):实验用品,包括实验所用器材,液体和固体药品等。 (如酒精灯,滤纸,还有玻璃棒,后两者用于过滤,这个应该是要的吧。) 4):实验步骤:实验书上也有 (就是你上面说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生成蓝色沉淀,再加热蓝色沉淀,观察反应现象) 5):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6):问题分析及讨论 这里填写您企业或者单位的信息 Fill In The Information Of Your Enterprise Or Unit Here

化学实验报告格式模板.doc

化学实验报告格式模板 (以草酸中h2c2o4含量的测定为例) 实验题目:草酸中h2c2o4含量的测定 实验目的: 学习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及有关仪器的使用; 学习碱式滴定管的使用,练习滴定操作。 实验原理: h2c2o4为有机弱酸,其ka1=5.9×10-2,ka2=6.4×10-5。常量组分分析时cka1>10-8,cka2>10-8,ka1/ka2<105,可在水溶液中一次性滴定其两步离解的h+: h2c2o4+2naoh===na2c2o4+2h2o 计量点ph值8.4左右,可用酚酞为指示剂。 naoh标准溶液采用间接配制法获得,以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 -cook -cooh +naoh=== -cook

-coona +h2o 此反应计量点ph值9.1左右,同样可用酚酞为指示剂。 实验方法: 一、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用台式天平称取naoh1g于100ml烧杯中,加50ml蒸馏水,搅拌使其溶解。移入500ml试剂瓶中,再加200ml蒸馏水,摇匀。 准确称取0.4~0.5g邻苯二甲酸氢钾三份,分别置于250ml 锥形瓶中,加20~30ml蒸馏水溶解,再加1~2滴0.2%酚酞指示剂,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红色,半分钟不褪色即为终点。 二、h2c2o4含量测定 准确称取0.5g左右草酸试样,置于小烧杯中,加20ml蒸馏水溶解,然后定量地转入1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用20ml移液管移取试样溶液于锥形瓶中,加酚酞指示剂1~2滴,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红色,半分钟不褪色即为终点。平行做三次。 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 一、naoh标准溶液的标定

大学化学作业大全与答案(专升本,共90题)

大学化学作业大全(共90题) 1.(单选题)对于某特定的酸碱体系而言,分布系数δ值()。(本题5.0分) A、只取决于该体系的[H+]或pH值 B、只取决于该体系的总浓度с C、既要考虑体系的[H+],又要考虑该体系的c D、只取决于该体系的离解常数 学生答案:A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5 2.(单选题)为使反应A2++B4+=A3++B3+完全度达到99.9%,两电对的条件电位之差至少大于()。(本题5.0分) A、0.1V B、0.12V C、0.35V D、0.18V 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C 解析: 得分:5 3.(单选题)CaF2在pH=3.0时,比在pH=4.0时的溶解度大。其原因是()。(本题5.0分) A、盐效应 B、配位效应

C、酸效应 D、同离子效应 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C 解析: 得分:5 4.(单选题)高压氢气瓶的瓶外表颜色为()。(本题 5.0分) A、天蓝 B、黑色 C、白色 D、深绿 学生答案:B 标准答案:D 解析: 得分:0 5.(单选题)分析测定中的偶然误差,就统计规律来讲,以下不正确的是()。(本题5.0分) A、多次平行测量数据符合正态分布 B、数值随机可变 C、大误差出现的概率小,小误差出现的概率大 D、数值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的概率均等 学生答案:B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0

6.(单选题)测定水中钙硬度时,消除Mg2+的干扰可用()。(本题5.0分) A、控制酸度法 B、配位掩蔽法 C、氧化还原掩蔽法 D、沉淀掩蔽法 学生答案:B 标准答案:D 解析: 得分:0 7.(单选题)标定NaOH溶液的常用的基准物质除了邻苯二甲酸氢钾,还有()。(本题5.0分) A、基准Na2CO3 B、草酸 C、硼砂 D、盐酸 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B 解析: 得分:0 8.(单选题)不利于减少碘量法中误差的操作是()。(本题5.0分) A、温度勿高 B、充分振摇 C、避免光照 D、控制酸度 学生答案:C

大学化学部分课后习题答案

如何正确使用食品防腐剂? 问:使用食品防腐剂应注意哪些问题?怎样使用食品防腐剂才能达到最佳效? 答:食品防腐方法很多,其中,由于添加食品防腐剂的方法投资少、见效快,不需要特殊仪器和设备,不改变食品的形态品质而被广泛采用。 添加食品防腐剂,首先必须严格按照《食品卫生法》规定的使用剂量和范围来使用,以对人体无毒无害为前提。为使食品防腐剂达到最佳使用效果,必须注意影响防腐效果的各种因素:(1)pH值与水的活度在水中,酸型防腐剂处于电离平衡状态,除H+离子外,主要靠未电离的酸发挥防腐作用,这类防腐剂在pH值低时使用效果好。 水的活度高则有利于细菌和霉菌的生长。细菌生存的水的活度在..9以上,霉菌在0.7以上。降低水的活度有利于防腐效果的发挥。在水中加入电解质,或加入其他可溶性物质,当达到一定的浓度时,可降低水的活度,起到增效作用。 (2)溶解与分散对水果、薯类、冷藏食品,腐败一般从表面开始,只需将防腐剂均匀地分散于食品表面;而对于饮料就需将防腐剂配成溶液后均匀地分散在饮料中。 (3)防腐剂的配合使用没有 一种防腐剂能够抑制一切腐败性微生物,所以应将不同作用范围的防腐剂配合使用。防腐剂配合使用,可以有增效或协同效应;增加或相加效应;对抗或拮抗效应。一般采用同类型防腐剂配合使用,如,酸性防腐剂与其盐,同种酸的几种酯配合使用等。 (4)防腐剂的使用时间同种防腐剂因加入场合和时间不同,效果可能不同。首先要保证食品本身处于良好的卫生条件下,并将防腐剂的加入时间放在细菌的诱导期。如果细菌的增殖进入了对数期,防腐剂就丧失了原有作用。 防腐剂应尽早加入,加入得早,效果好,用量也少。食品染菌情况越严重,则防腐剂效果越差,如果食品已经变质,任何防腐剂也不可逆转。 (5)食品的原料和成分的影响防腐剂的作用受食品的原料和成分的影响,如食品中的香味剂、调味剂、乳化剂等具有抗菌作用,食盐、糖类、乙醇可以降低水的活度,有助于防腐,食盐还可干扰微生物中酶的活性,但会改变防腐剂的分配系数,使其分布不均。 食品中的某些成分与防腐剂起化学反应,会使防腐剂部分或全部失效或产生副作用。防腐剂还易被食品中的微生物分解。 西气东输的战略意义 西气东输工程是盘活集团公司存量资产的有利时机 天然气资源具备,有良好的开发效益 西气东输工程对于加快新疆地区经济发展,保持新疆地区政治和社会稳定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利用天然气可以大幅度减少建设投资 作为清洁能源,利用天然气可节约大量污染治理费 如何发扬两弹一星精神 两弹一星”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活生生的体现.今天,面对世界科技革命的深刻变化和迅猛发展,新一代的航天科技工作者,继承并发扬老一代科

大学普通化学(第七版)课后答案(完整教资)

普通化学第五版 第一章 习题答案 1. 答案(1-)(2-)(3+)(4-) 2. 答案(1c )(2d )(3a )(4d )(5abd )(6ad )(7d )(8d ) 3. 答案(1)燃烧前后系统的温度(2)水的质量和比热(3)弹式量热计热容 4..答案:根据已知条件列式 K C g K g J g mol g mol J b )35.29659.298](120918.4[5.0122100032261111 -+???-=????-----Cb=849J.mol-1 5.答案:获得的肌肉活动的能量=kJ mol kJ mol g g 8.17%3028201808.311 =????- - 6. 答案:设计一个循环 3× )(2)(32s Fe s O Fe →×3 →)(243s O Fe )(3s FeO ×2 (-58.6)+2(38.1)+6p q =3(-27.6) 1 7.166) 1.38(2)6.58()6.27(3-?-=----=mol kJ q p 7.答案:由已知可知 ΔH=39.2 kJ.mol-1 ΔH=ΔU+Δ(PV )=ΔU+P ΔV w ‘=-P ΔV= -1×R ×T = -8.314×351J = -2.9kJ ΔU=ΔH-P ΔV=39.2-2.9=36.3kJ 8.下列以应(或过程)的qp 与qv 有区别吗? 简单说明。 (1)2.00mol NH4HS 的分解 NH4HS(s) NH3(g)+H2S(g) (2)生成1.00mol 的HCl H2(g)+Cl2(g) 2HCl(g) (3)5.00 mol CO2(s)(干冰)的升华 CO2(s) CO2(g) (4)沉淀出2.00mol AgCl(s) AgNO3(aq)+NaCl(aq) AgCl(s)+NaNO3(aq) 9.答案:ΔU-ΔH= -Δ(PV )=-ΔngRT (Δng 为反应发生变化时气体物质的量的变化) (1)ΔU-ΔH=-2×(2-0)×8.314×298.15/1000= - 9.9kJ (2)ΔU-ΔH=-2×(2-2)×R ×T= 0 (3)ΔU-ΔH=-5×(1-0)×8.314×(273.15-78)/1000= -8.11kJ (4)ΔU-ΔH=-2×(0-0)×R ×T= 0 10.(1)4NH3(g)+3O2(g) = 2N2(g) +6H2O(l) 答案 -1530.5kJ.mol-1 (2)C2H2(g) + H2(g) = C2H4(g) 答案 -174.47kJ.mol-1 (3)NH3(g) +稀盐酸 答案 -86.32kJ.mol-1 写出离子反应式。产物是NH4+(aq) (4)Fe(s) + CuSO4(aq) 答案 -153.87kJ.mol-1 11.答案 查表)15.298(K H m f θ ?/kJ.mol-1 -74.81 0 -135.44 -92.31 25℃ 25℃ -78℃ 25℃

《大学化学》习题答案

大学化学》习题 一、单选题 1、 在定温定压条件下,某反应的 △ G>0 , 这表明该反应 (B ) A. 正向自发进行 B .逆向自发进行 C ?视具体情况而定 D.不能确定 2、往1 dm 3, O.IOmol dm 3HAc 溶液中加入一些 NaAc 晶体,并使之溶解,会发生的情况是 (C ) 3、 下列分子中键角最大的是: ( C ) A .H 2O B .BF 3 C .HgCl 2 D .NH 3 4、 已知 A+B=M+N ; △ H ¥=35 KJ?mol -1 2M+2N=2D ; △ H $=-80 KJ?mol -1 则A+B=D 的厶H $是 (B ) A .-10 KJ?mol -1 B .-5 KJ?mol -1 C .-45 KJ?mol 5、 在标准条件下,下列反应均向正方向进行: Cr 2O 72- +6Fe 2+ +14H + = 2Cr 3+ +6Fe 3+ +7H 2O 2Fe 3+ +Sn 2+ = 2Fe 2+ +Sn 4+ 他 们中间最强的氧化剂和最强的还原剂是 ( D ) A. Sn 2^ Fe 3+ B. 62O 72-和 Fe 3+ C. Cr 3+和 Sn 4+ D. 62O 72-和 Sn 2+ 6、 对可逆反应,加入催化剂的目的是 ( C ) A .改变反应进行的方向 B ?加快正反应速度而减慢逆反应速度 C ?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 A. HAc 的 Ka 值增大 C.溶液的PH 值增大 B. HAc 的 Ka 值减小 D. 溶液的 PH 值减小 D .-25 KJ?mol

C.溶液是有渗透压 D. 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13、 在稀醋酸溶液中 ,加入等物质量的固态 NaAc ,在混合溶液中不变的量是 ( C ) A. pH B.电离度 C.电离常数 D.OH -离子的浓度 14、 稀溶液依数性中心的核心性质是 ( D ) A. 溶液的沸点升高 B.溶液的凝固点下降 D .使平衡向右移动 7、盖斯定律适用条件是 A.定温或定压 C. 定温或定容 8、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金属是 A . Cr B . Au (B ) B. 定压或定容 D. 不确定 ( A ) C .金刚石 D . SiO 2 9、导电性能最好的金属是 A. Ag B. Cu C. Al D. Au 10、下列溶液凝固点高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C ) a) 1.00mol dm -3NaCI; b) I.OOmol dm -3H 2SO 4; c) 0.10mol dm -3C 6H 12O 6; d) 0.10mol dm -3CH 3COOH 溶液 A . a>b>c>d B . b>a>c>d 11 、下列分子中键角最小的是: A. H 2O B . BF 3 C . 12、下列各物质中,含有氢键的是 C . c>d>a>b D . a>b>d>c (A ) HgCl 2 D . NH 3 ( A ) A.HF B.NaCl C.CH 4 https://www.doczj.com/doc/ad3069566.html,l 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