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在烈日和暴雨下》练习和答案

《在烈日和暴雨下》练习和答案

《在烈日和暴雨下》练习和答案
《在烈日和暴雨下》练习和答案

在烈日和暴雨下

【课前学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上正确的拼音。

胆怯

..()打盹.()腻.烦()黏.汗()..()吆喝

腥臊

..()利飕.()跺.脚()攥.()..()哆嗦

2、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商饭空旷焦燥无精打彩 B.分辩幺喝砖窖惊惶失错

C.焦点阴凉裤褂惊疑不定 D.打隔蹚水好歹镇定自若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写到这里虽意犹未尽却毅然收笔,全诗至此戛然而止

....,有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B.南中国海的上空乌云密布,闪电如练,瓦釜雷鸣

....,预示着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

C.工商行政部门在这次打假行动中,共没收了三卡车假货,从假百货到假药品无所不

有,令人叹为观止

....。

D.群英会上,诸葛亮纵横捭阖

....,舌战群儒,表现出高超的斗争艺术,终于使孙权下定决心,联刘抗曹。

4、课文依照祥子拉车的情节,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写天气酷热,祥子在烈日下所受的煎熬;第二部分写祥子在暴雨中拉车的拼命情况和痛苦感受。请根据文章内容,拟一副对联表现祥子的遭遇,并结合自己的感受写上横批。

上联:烈日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暴雨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横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导学】

1、文章结构

2、文章主题

课文通过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拉车的痛苦生活的描写,反映了旧社会广大人力车夫和劳动人民,为了生活而受尽折磨的悲惨遭遇,真实而深刻地揭露了旧社会的黑暗和残酷,表达了作者对挣扎在旧社会最底层的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旧制度的强烈抗议。

3、语言特点

老舍的作品语言生动、平易,富有京味。“把顶平凡的话调动得生动有力”,炼出白话的“原味儿”,笔下的语言“俗白”生动,遣词炼字注意色彩、声韵,有股浓郁的

京味。如第5段写烈日下的街道,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从上至下整个地像一面极大的火镜,每一条光都像火镜的焦点”,用比喻;“每一个颜色……每一个声响……每一种气味……”,用排比;“街上仿佛没了人”,用夸张。这就把烈日下的街道写得生动形象。动词运用十分准确。如用“奔”不用“走”;用“灌”不用“喝”,可见渴之甚,思水之切,衬托出天气酷热难耐。用“栽”不用“倒”,更能说明发病之猝,进一步突出酷热之甚。听说有了凉风就“争”“跑”“攥”“找”,有了风就“嚷”“跳”等等。还多处使用叠词,注意词语的色彩和声响。写烈日时用“干巴巴”“毒花花”“白亮亮”“白花花”;写暴雨用“灰茫茫”“冷飕飕”;写暴雨下拉车的车夫用“慢慢”“慢腾腾”“昏昏沉沉”等。写烈日的词语色彩强烈,声音响亮;写暴雨和车夫的词语色彩灰暗,声音低沉,与当时的气氛和人们的心情相协调。

一、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一)

云还没铺满天,地上已经很黑,极亮极热的晴午忽然变成了黑夜似的。风带着雨星,像在地上寻找什么似的,东一头西一头地乱撞。北边远处一个红闪,像把黑云掀开一块,露出一大片血似的。风小了,可是利飕有劲,使人颤抖。一阵这样的风过去,一切都不知怎么好似的,连柳树都惊疑不定地等着点什么。又一个闪,正在头上,白亮亮的雨点紧跟着落下来,极硬的,砸起许多尘土,土里微带着雨气。几个大雨点砸在祥子的背上,他哆嗦了两下。雨点停了,黑云铺满了天。又一阵风,比以前的更厉害,柳枝横着飞,尘土往四下里走,雨道往下落;风,土,雨,混在一处,联成一片,横着竖着都灰茫茫冷飕飕,一切的东西都裹在里面,辨不清哪是树,哪是地,哪是云,四面八方全乱,全响,全迷糊。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地地垂落,看不清一条条的,只是那么一片,一阵,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几分钟,天地已经分不开,空中的水往下倒,地上的水到处流。成了灰暗昏黄的,有时又白亮亮的,一个水世界。

1.文中描写狂风暴雨的作用是什么?

2.作者对雨的描写,层次十分清楚,请具体分析。

3.文中加点的词语“箭头”和“瀑布”分别指:和,这里运用了修辞手法,从而突出了夏雨的特点。

(二)

祥子的衣服早已湿透,全身没有一点干松的地方;隔着草帽,他的头发已经全湿。地上的水过了脚面,湿裤子裹住他的腿,上面的雨直砸着他的头和背,横扫着他的脸。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他像要立定在水里,不知道哪是路,不晓得前后左右都有什么,只觉得透骨凉的水往身上各处浇。他什么也不知道了,只茫茫地觉得心里有点热气,耳边有一片雨声。他要把车放下,但是不知放在哪里好。想跑,水裹住他的腿。他就那么半死.半活地,低着头一步一步地往前拽。坐车的仿佛死.在了车上,一声不出地任凭车夫在水里挣命。雨小了些,祥予微微直了直脊背,吐出一口气:“先生,避避再走吧!”

“快走!你把我扔在这儿算怎么回事?”坐车的跺着脚喊。

祥子真想硬把车放下,去找个地方避一避。可是,看看浑身上下都流水,他知道一站住就会哆嗦成一团。他咬上了牙,蹚着水,不管高低深浅地跑起来。刚跑出不远,天黑了一阵,紧跟着一亮,雨又迷住他的眼。拉到了,坐车的连一个铜板也没多给。祥子没说什么,他已

经顾不过命来。

雨住一会儿,又下一阵儿,比以前小了许多,祥子一口气跑回了家。抱着火,烤了一阵,他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

1. 第一段中加点的两个“死”字各有什么表达作用?

2.文中画线的句子着重描写了祥子的心理,其中“硬”字表现了祥子的意识。

3.“他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这个比喻句除写祥子当时的状态外,又暗示了什么?

4.上面几段文字把暴雨和人物的与结合起来描写,表现了祥子。

【课后学习】

一、阅读下文,回答文后问题。

阿昆的手机

阿昆病了,病得很重。

高考落榜后阿昆就这么从早到晚在床上“挺尸”。

小妹说:哥得的是心病呢。

阿昆的脸就扭了扭,看着黑黑瘦瘦的小妹。阿昆发现早早辍学的小妹真的是长大了,懂事了。阿昆的眼角就滚落几颗泪。

小妹说:哥,一棵树上吊不死人哩。

阿昆说:那又咋样?

小妹说:进城呀,打工去呀,咱村黄毛不就在外面打工吗?阿昆的身子一激灵,蓦地跳下床。那天,阿昆的病全好了。站在城市的喧嚣中,阿昆有些茫然。阿昆没文凭,找不到轻松体面的差事。无奈,只得找了个灰头土脸、一身臭汗的杂活,月薪300元。

阿昆无事时就看那些文绉绉、轩昂昂的城市人,看得痴迷。

开工资那天,阿昆不假思索地买了身新衣服,下了工,换上新装,再戴上学生时戴的眼镜,就活脱脱一个城市小帅哥了。

工友说:阿昆,你这副城市坯子是前世投错了娘胎,真有点可惜哩。阿昆眉头微蹙着,不答。

钱攒得多些,阿昆偷偷买了个假文凭。几次去那些很气派很堂皇的地方,可到了门口,又返回了。——阿昆心虚得腿直打颤。

直到有一天,工友们发现阿昆的裤带上吊着个小巧精致的手机时,阿昆才胆壮些,把证件和资料交给了某玩具公司的人事部。一位姓张的先生说:请把您的手机号留下。

阿昆犹豫了一下。

这样有利于及时联系。——放心,无事绝不打扰你。

阿昆舔了舔嘴唇,很渴的样子。半晌,阿昆才说了号码。

回去后阿昆就钻研起玩具来了,买了书,买了简单的原料。阿昆手巧,脑瓜也灵,很快就制作出了几种样子和性能都很特别的玩具。有时累了,就到大街上闲闲地散步,文质彬彬、气宇不凡的,真就招来了不少城市女孩的眼光。

一个月后,阿昆去公司打听结果。阿昆本不抱希望的,他想那个“文凭”准会给识破。结果那位张先生一脸遗憾地说。你是第一个被录用的,可打你的手机竟然是空号!阿昆的脸

白了,说:我可能说错了号码。

张先生摊开手说:没办法,你的位置已被人顶替,对于商家来说,时间就是金钱。阿昆呆了。

阿昆失魂落魄的第三天小妹来了。小妹像是一个精灵,总会出现在阿昆失意的时候。小妹蓦地注意到了阿昆的手机,兴奋地说:哥,你有手机了?我就知道你会出息的,给我看看行不?

阿昆的脸抽搐了几下,把手机摘下来。

小妹小心翼翼地把玩着,哥,怎么打呢?

阿昆咬咬牙:打不得。

为啥?

玩具!

小妹笑起来,笑得弯下腰。哥,总有一天你会有一个真正的手机!阿昆把目光抛向耸入云霄的楼字,眼里闪闪烁烁的。

阿昆转身取出了自己制作的玩具,把一架“飞机”遥控送入半空,盘旋着,翻着筋斗。小妹拍着手,好开心。

1.说说小说里的“阿昆”有哪些经历。

2.“阿昆”从“病重”到“病全好了”之间表情动作有哪些变化?语言有何特点?

3.小说在“阿昆”进城后又写了几次他的表情,找出三处并分析表情里的内涵。

4.小说倒数第二段又一次写到“阿昆把目光抛向耸入云霄的楼宇,眼里闪闪烁烁的”,此时的表情以及结尾放“飞机”的情节有什么寓意?

5.谈谈你对“阿昆”这个人的看法,他是积极上进的昵,还是虚荣造假的呢,还是受环境的影响暂时迷惑的呢?

秋阅读题及阅读答案

《秋》阅读测试题 《秋》作者巴金人民文学出版社 一、填空题。 1.____________________ 《秋》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中国杰出的 2.《秋》与 _________ 、__________ 合称为《》。 3.《秋》是 _________ 的第一部,也是最后一部,也就是结局。 4.《秋》主要讲了 _______ 家的艰苦生活。 5.《秋》这一故事中写了一位叫 _____ 的父亲连续将自己的 _________ ___________ 推入火坑。 6.在 _________ 和_________ 的威胁下,惠才得到存身之地。 7.惠的弟弟叫 ________ ,才17岁就患上___________ 。 8.淑英的丫头叫 ______ ,她敬佩觉新的为人,觉新娶了她。 9.觉民是个 _________ 的人,他的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 10.《秋》这本书的中心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在《秋》里,巴金给了()一个幸福的结局。 A.觉新 B .觉民C .觉慧D .四小姐淑贞 2.在高家,()一死,整个家里就乱了。 A.克定B .克明C .枚少爷D .惠 3.姑母因五叔在居丧期中将()收房。 A.喜儿 B .婉儿C .海儿 4. 觉新抱着()的愚蠢念头,别人就会谅解他,感激他。 A. —切总会过去的B .往后混C .牺牲我一人,幸福全家人 5. 觉民是个()的人。 A.唯唯诺诺B .默默承受C .独立的,有自己信仰和追求 6. 倩儿生病了,主人的态度是( )。 A.积极治疗B .撒手不管任其自生自灭C .请四小姐照顾

小学四年级上册思维训练题大全(附答案)

姓名:班级: 1. 甲、乙、丙三人在A、B两块地植树,A地要植900棵,B地要植1250棵.已知甲、乙、丙每天分别能植树24,30,32棵,甲在A地植树,丙在B地植树,乙先在A 地植树,然后转到B地植树.两块地同时开始同时结束, 乙应在开始后第几天从A地转到B地? 2. 有三块草地,面积分别是5,15,24亩.草地上的草一样厚,而且长得一样快.第一块草地可供10头牛吃30天,第二块草地可供28头牛吃45天,问第三块地可供多少头牛吃80天? 3. 某工程,由甲、乙两队承包,2.4天可以完成,需支付1800元;由乙、丙两队承包,3+3/4天可以完成,需支付1500元;由甲、丙两队承包,2+6/7天可以完成,需支付1600元.在保证一星期内完成的前提下, 选择哪个队单独承包费用最少? 4. 一个圆柱形容器内放有一个长方形铁块.现打开水龙头往容器中灌水.3分钟时水面恰好没过长方体的顶面.再过18分钟水已灌满容器.已知容器的高为50厘米,长方体的高为20厘米, 求长方体的底面面积和容器底面面积之比. 5. 甲、乙两位老板分别以同样的价格购进一种时装,乙购进的套数比甲多1/5,然后甲、乙分别按获得80%和50%的利润定价出售.两人都全部售完后,甲仍比乙多获得一部分利润, 这部分利润又恰好够他再购进这种时装10套,甲原来购进这种时装多少套?

姓名:班级: 1、有甲、乙两根水管,分别同时给A,B两个大小相同的水池注水,在相同的时间里甲、乙两管注水量之比是7:5.经过2+1/3小时,A,B两池中注入的水之和恰好是一池.这时,甲管注水速度提高25%,乙管的注水速度不变, 那么,当甲管注满A池时,乙管再经过多少小时注满B池? 2、小明早上从家步行去学校,走完一半路程时,爸爸发现小明的数学书丢在家里,随即骑车去给小明送书,追上时,小明还有3/10的路程未走完,小明随即上了爸爸的车,由爸爸送往学校,这样小明比独自步行提早5分钟到校. 小明从家到学校全部步行需要多少时间? 3、甲、乙两车都从A地出发经过B地驶往C地,A,B两地的距离等于B,C两地的距离.乙车的速度是甲车速度的80%.已知乙车比甲车早出发11分钟,但在B地停留了7分钟,甲车则不停地驶往C地.最后乙车比甲车迟4分钟到C地. 那么乙车出发后几分钟时,甲车就超过乙车. 4、甲、乙两辆清洁车执行东、西城间的公路清扫任务.甲车单独清扫需要10小时,乙车单独清扫需要15小时,两车同时从东、西城相向开出,相遇时甲车比乙车多清扫12千米,问东、西两城相距多少千米? 5、今有重量为3吨的集装箱4个,重量为2.5吨的集装箱5个,重量为1.5吨的集装箱14个,重量为1吨的集装箱7个.那么最少需要用多少辆载重量为4.5吨的汽车可以一次全部运走集装箱?

和差问题练习题(带答案)

简单的和差问题练习 上海琦锐:窦老师 1.两筐水果共重150千克,第一筐比第二筐少10千克,两筐水果各多少千克 第二筐为大数:(150+10)÷2=80(千克) 第一筐为大数:(150-10)÷2=70(千克) 2. 果园共260棵桃树和梨树,其中桃树的棵数比梨树多20棵.桃树和梨树各有多少棵 桃树为大数:(260+20)÷2=140(棵) 梨树为小数:(260-20)÷2=120(棵) | 3. 二年级一班和二班共有85人,一班比二班多3人.问一班、二班各有多少人 一班为大数:(85+3)÷2=44(人) 二班为小数:(85-3)÷2=41(人) 4.小勇家养的白兔和黑兔一共有22只,如果再买4只白兔,白兔和黑兔的只数一样多.小勇家养的白兔和黑兔各多少只 黑兔为大数:(22+4)÷2=13(只) 白兔为小数:(22-4)÷2=9(只) 5.两袋大米共重150千克,第二袋比第一袋多10千克,两袋大米各重多少千克 第二袋为大数:(150+10)÷2=80(千克) /

第一袋为小数:(150-10)÷2=70(千克) 6.某校男生、女生共816人,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74人,男、女生各多少人 男生为大数:(816+74)÷2=445(人) 女生为小数:(816-74)÷2=371(人) 7.小红家养了30只鸡,母鸡比公鸡多8只,请问小红家养母鸡、公鸡各多少只 母鸡为大数:(30+8)÷2=19(只) 公鸡为小数:(30-8)÷2=11(只) 8.期中考试王平和李杨语文成绩的总和是188分,李杨比王平少4分,两人各考了多少分 · 王平为大数:(188+4)÷2=96(分) 李杨为小数:(188-4)÷2=92(分) 9.小明和小华在一次数学竞赛中,小明小华一共考了160分,小明比小华多得40分,小明和小华各得多少分 小明为大数:(160+40)÷2=100(分) 小华为小数:(160-40)÷2=60(分) 10.甲、乙两桶油共重30千克,如果把甲桶中6千克油倒入乙桶,那么两桶油重量相等,问甲、乙两桶原有多少油 甲桶比乙桶多:6+6=12(千克)或6×2=12(千克) 甲桶为大数:(30+12)÷2=21(千克) 乙桶为小数:(30-12)÷2=9(千克)

四年级语文课外阅读训练题目及答案

小学语文阅读题解题技巧与方法 一、平心静气审题,切忌粗心。 在解答阅读题时,千万不要慌,要静下心来,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思维方式,先从容易的入手,逐渐的打开思路。粗心是学习的大忌,对于语文的阅读理解也不例外。在审题的时候,要像对待数学试题中的数字一样,认真看清每一个字、词、句、甚至每一个标点,要看清题目的要求,分析问题的提问要点。粗心的同学往往会与正确答案失之交臂。例如要求在正确的句子后面打“√”,有的同学在正确的句子后面打“√”后,又多此一举地在错误的句子后打上了“×”。类似的情况,在考试时常常能见到,粗心是一部分同学在该题项中失分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此在做题的时候要仔细认真。 二、熟读全文,整体把握。 一般来说,做题时,我们要先把文章读一遍,有了初步的了解后再开始做题。如果没看懂,还要再读,直到弄懂为止。当然,读第二遍前,可以浏览一下后面问了哪些问题,因为后面的问题中有时会隐匿着文章的主要观点、中心意思及写作思路、行文线索,对我们理解文章很有帮助。因此,我们要教会学生从尽可能多的信息中揣度出文章大概主旨是什么,了解作者的主要写作意图,从而整体把握全文,做到对解题心中有数。 要向学生强调,只要反复阅读、强化感知,才能深刻领悟和准确把握。倘若急于求成,忽视对原文的阅读,只“水过地皮湿”般泛泛而读,不求甚解,草草了事。就会导致对原文一知半解甚至形成错误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解,得出的结论,岂不成了“空中楼阁”? 三、确定区域,深入思考。 在文章有了整体感知后,我们可以先看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和哪些语句有关。确定某一答题区域后,再深入思考,仔细弄懂这一段每一句的意思,进而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行文思路。有了这一习惯就有可能形成较强分析综合能力。阅读时反复琢磨题干,圈画与之相关的内容,答题时就不需要再从头至尾搜寻,可节省不少宝贵时间。 1、对于选择题 选择正确选项方法有三:直选法、排除法、类推法。 直选法,即直接选出正确答案。这种方法适合于一目了然的题目。答案是自己一下子能确定的。 排除法,通过排除不合要求的选项,将正确的答案显露出来。 类推法,通过合理推断迅速排除某些选项,或根据已知情况推断未知情况,迅速确定答案。 2、对于一些问答题、概括段落大意等题目 准确解答这类题目的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答案。大多数题目在文章里是能够"抠"出答案的。当然,找出的语句不一定能够直接使用,这就需要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加工处理,或摘取词语或压缩主干或抽取要点或重新组织,这就能准确解答。 3、对有关字、词、句的语境意义以及作用之类的题目 (1)字不离词。在理解词语中某个字的意思的时候,必须把它放到这个词语中去考察,即字不离词,这样才能准确的理解这个字的意思。 (2)词不离句。在综合阅读题中,常常要求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这就应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即句子本身去推断它的意思,也就是词不离句。至于某个词在句中的表达作用,更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去理解,而不能离开句子作单独解释。

“我爱秋天”阅读训练及答案

“我爱秋天”阅读训练及答案 我爱秋天 炎热的夏季总算过去了,几缕凉风吹过,便顿生了几丝惬意。“秋天来了!”我的心中全然是对秋的喜爱。我要高呼:“我爱秋天!” 秋天,极富绚丽色彩的季节;秋天,极富累累果实的季节。 每当秋天悄然而至,我都要去田野里、山坡上,欣赏秋赐予大地的新装。瞧这边的田野,脱去了绿裙子,换上了金黄的头篷,又是一种别样的美。天是那么(),那么();流水是那么(),那么()。还有路边的排排杨树,这会儿也洋洋洒洒地飘落下片片叶子,宛如只只飞旋的黄蝴蝶,翻转着、抖动着,伴着优美的舞姿停落在地面之上,流水之间……加之“一”字排开,或是“人”字排开的南飞大雁,呵,这是怎样美丽的一幅画卷哪!天色渐渐晚了,再看着那边的山坡,一棵棵的红枫树,红的多好看啊!像少女羞红的脸庞,像醉汉涨红的面颊,跟天边的红霞连在一起,简直是一团团的火焰在燃烧。烧得我心中暖意融融,烧得我甚至忘记了将要到来的寒冬。 每当秋天悄然而至,总是要伴着飒飒的秋风,挟着柔长的秋雨。秋雨淅沥,连绵不断,像串串珍珠,在天地之间织起了一层层迷蒙的雨帘。每每这时,我总是抛开雨伞,就在这样的雨中行走。任雨水吻

着我,拥着我,任雨水沾湿我的头发,任雨水尽情地散发它的种种温情,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秋雨的凉爽……每每这时,一切的烦恼与忧愁,一切的猜忌与狐疑,都在雨水的轻抚下逃走了,留下的,是一个纯粹的我,一个美丽的我。 每当秋天悄然而至,我都会怀着一颗充满希冀的心走进花园。瞧,那株株菊花,一夜过后,便一团团、一簇簇地zhàn开了笑脸。有红的、白的、黄的,艳丽多姿,香气宜人,在凉凉的秋风之中,不畏寒霜,尽展着花之优美。我的心,也会随之而激动不已,从未有过的信心,从未有过的勇气,此时也都一chū即发,让我决心要像菊花那样傲然吐蕊。 每当秋天悄然而至,田间垄上,果园之间,到处都是忙碌收割的人们,到处都是笑语声声。看,地里的那亩亩庄稼,都结满了饱满的果实;瞧,果园里的株株果树,也同样是硕果累累。“春华秋实”,丰收的时候终于来到了1农田里,那沉甸甸的稻谷笑弯了腰,麦子甩出了大穗子,一棵棵的大白菜像卫士一样站在田地里,还有那香气扑鼻的苹果……真是数不胜数。农民们可是乐坏了,他们从早到晚地忙着收割,还一边唱着小曲:“大玉米哎大高粱,收割完了送回家……”农家人秋收的喜悦,在这个迷人的季节里传向了祖国大地…… 我爱秋天——它给我们带来了美丽如画的秋色! 我爱秋天——它给我勇气,给我力量! 我爱秋天——它给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辛苦忙碌了一年的人们

逻辑思维训练题及答案精修订

逻辑思维训练题及答案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1】假设有一个池塘,里面有无穷多的水。现有2个空水壶,容积分别为5升和6升。问题是如何只用这2个水壶从池塘里取得3升的水。取5升, 倒在6升中; 再取5升, 倒入6升水壶至其满, 5升水壶中剩下4升; 将6升水壶倒空, 将5升水壶中4升水倒入6升水壶, 再取5升水, 倒入6升水壶至其满, 5升水壶中剩余3升. 答题完毕. 【2】周雯的妈妈是豫林水泥厂的化验员。一天,周雯来到化验室做作业。做完后想出去玩。 "等等,妈妈还要考你一个题目,"她接着说,"你看这6只做化验用的玻璃杯,前面3只盛满了水,后面3只是空的。你能只移动1只玻璃杯,就便盛满水的杯子和空杯子间隔起来吗" 爱动脑筋的周雯,是学校里有名的"小机灵",她只想了一会儿就做到了。请你想想看,"小机灵"是怎样做的 将第二只杯子的水倒入第5只杯子. 则为, 满, 空, 满, 空, 满, 空. 答题完毕. 【3】三个小伙子同时爱上了一个姑娘,为了决定他们谁能娶这个姑娘,他们决定用手枪进行一次决斗。小李的命中率是30%,小黄比他好些,命中率是50%,最出色的枪手是小林,他从不失误,命中率是100%。由于这个显而易见的事实,为公平起见,他们决定按这样的顺序:小李先开枪,小黄第二,小林最后。然后这样循环,直到他们只剩下一个人。那么这三个人中谁活下来的机会最大呢他们都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 小李存活概率最大. 1. 小李有三个选择, 空枪, 射击小黄, 射击小林. 小李不会选择射击小黄, 因有30% 概率小黄死亡, 小林涉及, 小李必死, 死亡概率 30%; 小李不会选择射击小林, 因有30% 概率小林死亡, 小黄回击, 小李可能死, 死亡概率为30% * 50% = 15%; 小李会选择空枪, 因为小黄必然射击小林, 小林死亡概率 50%; 小林若不死, 必然射击小黄, 小黄死亡概率 50% *100% = 50%; 小李死亡概率为0. 2. 此时,小黄和小林中间必然死亡一人. 小李可能面对小黄, 可能面对小林.

老王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2012年中考语文记叙文精华试题老王(节选)杨绛⑴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⑵据老王自己讲:北京解放后,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那时候他“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他感叹自己“人老了,没用了”。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因为他是单干户。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⑶老王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乘客不愿坐他的车,怕他看不清,撞了什么。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掉了一只眼。他那只好眼也有病,天黑了就看不见。有一次,他撞在电杆上,撞得半面肿胀,又青又紫。那时候我们在干校,我女儿说他是夜盲症,给他吃了大瓶的鱼肝油,晚上就看得见了。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⑷有一年夏天,老王给我们楼下人家送冰,愿意给我们家带送,车费减半。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每天清晨,老王抱着冰上三楼,代我们放入冰箱。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胡同口蹬三轮的我们大多熟识,老王是其中最老实的。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大概压根儿没想到这点。⑸“文化大革命”开始,默存不知怎么的一条腿走不得路了。我代他请了假,烦老王送他上医院。我自己不敢乘三轮,挤公共汽车到医院门口等待。老王帮我把默存扶下车,却坚决不肯拿钱。他说:“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我一定要给他钱,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我笑着说有钱,他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⑹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⑺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他只说:“我不吃。” ⑻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⑼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⑽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 “早埋了。” “呀,他什么时候……” “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⑾ 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17.作者主要讲述关于老王的哪三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3分)① ② ③18.从文章对老王的语言描写中撷取一个例子,说说老王的性格特点。(3分)语言描写:性格特点:19.联系上下文,简析第⑹段中加点字“镶嵌”和第⑺段中加点字“强笑”的表达效果。(4分)镶嵌:强笑:20.文章第⑺段作者说:“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的记忆里多得数不完。”老王送的鸡蛋真的“多得数不完”吗作者这样说有什么含义(3分)21.下列表述中,最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头几段的描写,反映了老王孤苦伶仃、生活窘迫的艰难处境。B.作者一家对老王那样的不幸者那么关心、爱护是因为他们有平等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C.老王临终前一天给“我”送鸡蛋、香油是因为他想换几个钱。D.文末作者对老王心怀愧怍是因为觉得自己对老王的关爱还很不够。【答案】17.(3分)(1)老王给我们家带送冰,车费减半。(2)老王送默存上医院,坚决不肯要钱。(3)老王临死前一天给我们家送鸡

(现代文阅读题)秋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

秋阅读训练及答案 代文 秋 你悄悄地走来,默默无声。你向人展示出一幅美的秋景,你人来 了一派丰收的景象。 你悄悄地走来,走花园。刹wàn zǐ qi āhnóng ()、千姿百的菊花开了。它有的把波浪似的金 披在肩上,有的把美的裙系在腰上,光彩目,měi b ù sh èng shōu()。 你悄悄地走来,走田。秋,五谷香。那一片片庄稼,看,好像翻 着的千波浪;近看,稻谷笑弯了腰,高梁了,玉米开了。,地里的人 可忙了,到笑歌,机声。 你悄悄地走来,走果园。看,上 shuò guǒ l éi l éi()。有小灯似 的柿子,瑙似的山楂,葫芦似的 梨,珍珠似的葡萄?? 扑扑、黄澄澄、紫盈盈??好可啊!大大小 小,五光十色, shǔ b ù sh èng (shǔ)。孩子在园中嬉, 他爬上去,摘一果子,咬一口,甜、脆生生、酸溜溜?? 你悄悄地走来,走上山坡,来了一件黄衣裳、一件衣裳。瞧山上, 黄花遍地与稻田相接,像上了一金色;瞧那的山上,霜叶如醉,遮盖了 半个天,得像火焰在燃。一黄一,分合,人一种不出的美感。

我迷恋你啊,秋!我赞美你啊,秋!你是美丽的季节,也是收获的季节。 1.根据文章内容连线。 花园 ------ 正确答案 :花园 ------菊花 田间 ------ 正确答案 :田间 ------高粱 果园 ------ 正确答案 :果园 ------柿子 山坡 ------ 正确答案 :山坡 ------霜叶 2.根据文章内容连线。 玛瑙似的 ------ 正确答案 :玛瑙似的 ------山楂 葫芦似的 ------ 正确答案 :葫芦似的 ------鸭梨 珍珠似的 ------ 正确答案 :珍珠似的 ------葡萄

逻辑思维训练题及答案.pdf

【1】假设有一个池塘,里面有无穷多的水。现有2个空水壶,容积分别为5升和6升。问题是如何只用这2个水壶从池塘里取得3升的水。 取5升, 倒在6升中; 再取5升, 倒入6升水壶至其满, 5升水壶中剩下4升; 将6升水壶倒空, 将5升水壶中4升水倒入6升水壶, 再取5升水, 倒入6升水壶至其满, 5升水壶中剩余3升. 答题完毕. 【2】周雯的妈妈是豫林水泥厂的化验员。一天,周雯来到化验室做作业。做完后想出去 玩。 "等等,妈妈还要考你一个题目,"她接着说,"你看这6只做化验用的玻璃杯,前面3只盛满了水,后面3只是空的。你能只移动1只玻璃杯,就便盛满水的杯子和空杯子间隔起 来吗" 爱动脑筋的周雯,是学校里有名的"小机灵",她只想了一会儿就做到了。请你想想看,"小机灵"是怎样做的 将第二只杯子的水倒入第5只杯子. 则为, 满, 空, 满, 空, 满, 空. 答题完毕. 【3】三个小伙子同时爱上了一个姑娘,为了决定他们谁能娶这个姑娘,他们决定用手枪进 行一次决斗。小李的命中率是30%,小黄比他好些,命中率是50%,最出色的枪手是小林, 他从不失误,命中率是100%。由于这个显而易见的事实,为公平起见,他们决定按这样的 顺序:小李先开枪,小黄第二,小林最后。然后这样循环,直到他们只剩下一个人。那么这 三个人中谁活下来的机会最大呢他们都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 小李存活概率最大. 1. 小李有三个选择, 空枪, 射击小黄, 射击小林. 小李不会选择射击小黄, 因有30% 概率小黄死亡, 小林涉及, 小李必死, 死亡概率 30%; 小李不会选择射击小林, 因有30% 概率小林死亡, 小黄回击, 小李可能死, 死亡概率为30% * 50% = 15%; 小李会选择空枪, 因为小黄必然射击小林, 小林死亡概率 50%; 小林若不死, 必然射击小黄, 小黄死亡概率 50% *100% = 50%; 小李死亡概率为0. 2. 此时,小黄和小林中间必然死亡一人. 小李可能面对小黄, 可能面对小林. 面对小黄, 生存概率 30% + 70% *50% = 65% 面对小林生存概率 30% + 70%*100% = 30% 汇总生存概率为: 小李, 65% * 50% + 30%*50% = % 小黄 50%* 70%= 35% 小林 50%* 70%= 35% 因此小李生存概率最低. 采取方法如上所述. 答题完毕 【4】一间囚房里关押着两个犯人。每天监狱都会为这间囚房提供一罐汤,让这两个犯人自 己来分。起初,这两个人经常会发生争执,因为他们总是有人认为对方的汤比自己的多。后 来他们找到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一个人分汤,让另一个人先选。于是争端就这么解决了。可是,现在这间囚房里又加进来一个新犯人,现在是三个人来分汤。必须寻找一个新的方法 来维持他们之间的和平。该怎么办呢

和差问题专项训练

和差问题 解答方法是:(和+差)÷2=大数(和 - 差)÷2=小数 1.果园里有桃树和梨树共150棵,桃树比梨树多20棵,两种果树各有多少棵? 2.甲、乙两桶油共重30千克,如果把甲桶中6千克油倒入乙桶,那么两桶油重量相等,问甲、乙两桶原有多少油? 3.用锡和铝制成500千克的合金,铝的重量比锡多100千克,锡和铝各是多少千克? 4.某工厂去年与今年的平均产值为96万元,今年比去年多10万元,今年与去年的产值各是多少万元? 5.甲、乙两个学校共有学生1245人,如果从甲校调20人去乙校后,甲校比乙校还多5人,两校原有学生各多少人? 6.甲、乙两个工程队共有1980人,甲队为了支援乙队,抽出285人加入乙队,这时乙队人数还比甲队少24人,求甲、乙两队原有工人多少人? 7.两筐水果共重150千克,第一筐比第二筐多8千克,两筐水果各多少千克? 8.今年小强7岁,爸爸35岁,当两人年龄和是58岁时,两人年龄各多少岁? 9.小明期末考试时语文和数学的平均分数是94分,数学比语文多8分,问语文和数学各得了几分? 10.甲乙两校共有学生864人,为了照顾学生就近入学,从甲校调入乙校32名同学,这样甲校学生还比乙校多48人,问甲、乙两校原来各有学生多少人? 11.姐妹二人将自己平时积蓄的零用钱共450元存入银行。已知姐姐存款比妹妹多50元,姐妹二人各存款多少元?

和倍问题 已知两个数的和与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分别是多少,像这样的应用题,通常叫做“和倍问题”。 两数和÷(倍数+1)=小数(1倍数)小数×倍数=大数(几倍数)两数和—小数=大数 1、学校将360本书分给二、三两个年级,已知三年级所分得的本数是二年级的2倍,问二、三两年级各分得多少本图书? 2、小红和小明共有压岁钱800元,小红的钱数是小明的3倍,小红和小明分别有压岁钱多少元? 3、学校将360本图书分给二、三年级,已知三年级所得本数比二年级的2倍还多60本,二、三年级各得图书多少本? 4、甲桶有油25千克,乙桶有油17千克,乙桶倒入多少千克油给甲桶后,甲桶油是乙桶的5倍? 5、小宁有圆珠笔芯30枝,小青有圆珠笔芯15枝,问小青给多少枝小宁后,小宁的圆珠笔芯枝数是小青的8倍? 6、红红有邮票80张,佳佳有邮票60张,要使红红的邮票张数是佳佳的4倍,那么佳佳必须给红红多少张邮票? 7、甲水池有水69吨,乙水池有水36吨,如果甲水池中的水以每分钟2吨的速度流入乙水池,那么多少分钟后,乙水池的水是甲水池的2倍? 8、甲书架有图书18本,乙书架有图书8本,班级图书管理员又买来图书16本,怎么分配才能使甲书架图书的本数是乙书架的2倍? 9、被除数与除数的和为320,商是7,被除数和除数各是几? 10、被除数和除数的和为120,商是7,被除数和除数各是几? 11、被除数、除数、商的和为79,商是4,被除数、除数各是几?

小学语文阅读训练题(5篇,附答案)

一、李时珍解剖穿山甲 我国宏伟的自然科学家、医药学家李时珍,对科学研究态度十分严格,陌生的问题一定要亲自观察、实践,把它解决掉。 有一次,他看到古代出名药物雪茄陶弘景的书上说:河边有一种叫穿山甲的动物,它最喜欢吃蚂蚁。便想:蚂蚁那么笑,穿山甲是怎样吃它的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他来到小河边,找到一只穿山甲仔细观察。原来,穿山甲身上披着一块块的鳞片,既能张开又能合拢。 当它发现蚂蚁时,全身的鳞片都张开,放开一种分外的气味,蚂蚁闻到就往鳞片下钻。等蚂蚁爬满了,它就突然把鳞片合拢,然后钻到水利,把鳞片张开,不一会,蚂蚁全浮到水面上来。穿山甲就可以饱餐一顿了。观察后他还不放心,为了进一步证实穿山甲的确爱吃蚂蚁,他特地又到河边捉了一只穿山甲,把它的肚子切开观察,果然装了一升多的蚂蚁。 李时珍就是这样对待科学的由于他亲自观察实践修正补充了大量材料才写完了完善的医药学著作本草纲目 练一练 1.联系上下文解词。 (1)严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完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文中用“﹋﹋”画出穿山甲吃蚂蚁的过程。 3.给第3节加上标点。 4.用“/”将第2节分成3层,写出层意。 第1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故事阅读测试题及答案

秋故事阅读测试题及答 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春秋故事》阅读测试题及答案 一、判断题 1.褒姒是褒珦的亲生女儿。(×)订正:不是亲生女儿,是买回来的丫环。 2.“暗箭伤人”是指颍考在人群中对准子都偷偷放了一箭,使得子都从城头摔下死亡。(×)订正:是子都偷偷向颍考放了一箭 3.“管鲍之交”中的两位主角在合伙做生意时,管出的本钱少,得利多;鲍出钱多,却得利少。即使这样,鲍并没有责怪管,而且理解和接受管的行为。(√) 4.“一鼓作气”中的将军曹刿等到齐兵响起二通鼓后,才下令出战,结果曹刿将军大胜而归。(×)订正:三通鼓后 5.晋公子重耳即将回到晋国当国王,一下子变成了富贵人的作派,完全记住了曾经受过的苦,是狐毛让重耳重新“饱不忘饥”。(×)订正:是狐偃 6.“放虎归山”是指晋襄公在后母文赢的建议下,放了战败的秦国的俘虏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等人,后来晋国却被这三人所打败。(√) 二、选择题 1.“兄弟相残”这个成语中的兄弟是谁( A) A寤生段B郑庄公寤生 C郑庄公段 2.“仙鹤驾车”这个故事中,原先谁一心养仙鹤,不打理朝政,也没把心思放在治国上。后来,虽改过自新,但为时已晚,还是被北狄所杀。(B) A郑庄公B卫懿公 C卫文公 3.“唇亡齿寒”也称“唇齿相依,唇亡齿寒”。“唇”和“齿”是指哪两个国家?

A虢国虞国B晋国虢国C虞国晋国 4.秦国用“五张羊皮”换来的一个奴隶,这个奴隶是谁? A蹇步B百里溪C孟明视 5.“退避三舍”是指晋公子重耳为答谢楚成王,说如果将来晋国与楚国发生战争,晋国将主动后退三舍,以报答楚成王之恩,这里的三舍指什么? A三间房子B九十里C舍弃三样东西 三、填空题 1.周幽王为博得褒姒一笑,开起了烽火戏诸侯的玩笑,并赏赐小人虢石父千金。这是故事的后来叫作(“千金一笑”)。 2.“管鲍之交”中的管是指(管仲),鲍是指(鲍牙叔)。 3.,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这个故事后来被称作&——(老马识途)。 4.“桃园打鸟”的国王是晋国的(晋灵公),成天只知道玩。 5.“一鸣惊人”是指(楚庄王)在大夫申无畏的提醒下,下定决心,改革政治,调整人事,招兵买马,最后成为了一鸣惊人的春秋的霸主。 一鸣惊人:相传(另一说为)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经典逻辑思维训练题(25题,带答案)

经典逻辑思维训练题(25题,带答案) 快去训练一下你的大脑的逻辑思维能力吧!1.世界级的马拉松选手每天跑步不超过6公里。 因此,如果一名选手每天跑步超过6公里,它就不是一名世界级马拉松选手。 以下哪项与上文推理方法相同?(A)跳远运动员每天早晨跑步。 如果早晨有人跑步,则他不是跳远运动员。 (B)如果每日只睡4小时,对身体不利。 研究表明,最有价值的睡眠都发生在入睡后第5小时。 (C)家长和小孩做游戏时,小孩更高兴。 因此,家长应该多做游戏。 (D)如果某汽车早晨能起动,则晚上也可能起动。 我们的车早晨通常能启动,同样,它晚上通常也能启动。 (E)油漆三小时之内都不干。 如果某涂料在三小时内干了,则不是油漆。 2.19世纪有一位英国改革家说,每一个勤劳的农夫,都至少拥有两头牛。 那些没有牛的,通常是好吃懒做的人。 因此它的改革方式便是国家给每一个没有牛的农夫两头牛,这样整个国家就没有好吃懒做的人了。 这位改革家明显犯了一个逻辑错误。

下列选项哪个与该错误相类似?(A)天下雨,地上湿。 现在天不下雨,所以地也不湿。 (B)这是一本好书,因为它的作者曾获诺贝尔奖。 (C)你是一个犯过罪的人,有什么资格说我不懂哲学?(D)因为他躺在床上,所以他病了。 3.有一天,某一珠宝店被盗走了一块贵重的钻石。 经侦破,查明作案人肯定在甲、乙、丙、丁之中。 于是,对这四个重大嫌疑犯进行审讯。 审讯所得到的口供如下:甲:我不是作案的。 乙:丁是罪犯。 丙:乙是盗窃这块钻石的罪犯。 丁:作案的不是我。 经查实:这四个人的口供中只有一个是假的。 那么,以下哪项才是正确的破案结果?(A)甲作案。 (B)乙作案。 (C)丙作案。 (D)丁作案。 (E)甲、乙、丙、丁共同作案。 4.古代一位国王和他的张、王、李、赵、钱五位将军一同出外打猎,各人的箭上都刻有自己的姓氏。 打猎中,一只鹿中箭倒下,但不知是何人所射。

小学语文阅读训练题(10篇,附答案)

1.妈妈的手 妈妈的手是粗糙的,手背上可以看到几根明显的青筋。你乍一看,一定会觉得这并没有什么稀奇,可这双手却使我羡慕。 我家门前有一片无用的空地,杂草丛生,干巴巴的。妈妈拿来铁锹,一下一下地挖。不到一顿饭工夫,这双手就把这一小片荒芜的土地变成了菜地。 平时,这双手没歇过,不停地为家人服务。买菜、煮饭、缝缝补补,拖洗地板、整理房间,家里所有的活全包了。 妈妈的手不仅勤劳,还很灵巧。一块布经它裁剪就成为样式新颖的裙子一套旧衣服经它拼凑就能改成我喜欢的新衣几个线团经它编织就成为漂亮的毛衣秋季的一天,妈妈正在为我织一件毛衣,我在一旁仔细地瞧。那双手一针过来一针过去,针针显得那样欢快,每个动作是那么娴熟、准确,我简直看呆了! 妈妈的手既平凡,又不一般。我喜爱妈妈的手! 练一练 1.给第4节没加标点的部分加上标点。 2用“//”把短文分成3段。 3.简要回答问题。 ○1.妈妈的手“平凡”表现在哪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妈妈的手“又不一般”,除了“勤劳”之外,说“不一般”还有哪些具体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说明妈妈的手“又不一般”,作者用了许多事例,其中详写的事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略写的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通过记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对妈妈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2.玫瑰与花盆 窗台上摆着一盆盆盛开的玫瑰花碧绿的叶子,艳丽的花朵,醉人的香气,常常引来许多观赏的人花的主人也常给它浇水、捉虫、施肥。 玫瑰自以为是世界上最美的东西了,它陶醉在人们的夸奖和爱护中在陶醉中,它忽然发现陪伴自己的花盆竟是个又黑又粗的东西。 “你怎么配和我在一起?”玫瑰申斥这花盆。 “……”花盆似乎没有听到。 “我多么漂亮,多么清香,多么高贵你算什么?粗俗,无为,低下,无人理睬!” “……” “我不需要你,你给我走开!’’ “离开了同伴的帮助,你的魅力就会消失的。”花盆发出了耐心的劝告。 玫瑰被花盆激怒了它跳出花盆,要彻底摆脱这个不如意的同伴。 可是在火辣辣的阳光照耀下,它很快就枯萎了。

《读秋》阅读题及答案

《读秋》阅读题及答案 ①我还是小学生时,读到过这样的句子:“稻子笑弯了腰,高粱笑红了脸。”那是小时候我对秋天的印象。在小小心灵里,秋天是喜滋滋的,有点暖烘烘的甜味,连空气里都流动着作物成熟的气息。后来我才知道“春耕秋收”,这是我们千百年来约定俗成的习惯。因了成熟与收获的期许,我们觉得秋天是一个有内涵的季节。春华秋实既是对季节的礼赞,更是对生命完满的向往,一个生命在春天的萌发和夏天的绽放后一定要在秋天结出果实,才不会失于轻飘,才不会虚于此行。②长大以后,我开始看到秋天的美,这样的美逐渐清晰起来。 ③其实,漫长的少年时代,我也隐约感觉到了秋天的美丽,我时常在暮色四起的田野里游荡,收割后的田野空空荡荡的,夕阳像薄纱一样。那时,能闻见一种稻禾的气味,混着空气里衰草的香。那样的气息总是让心变得空落起来,变得忧伤起来,像一个山谷,里面储满了寂静。我知道这是秋天的况味,许多年后,这样的味道被我封存在记忆里了,看到“秋天”这个词语,或者一阵阵微凉的风开始在大地上跑动,它们就氤氲开来,缭绕在心里。现在,听过春天华丽的喧响,看过夏天盛大的热情,我能深切体会到秋天的美。秋天的美是收敛的,沉静的,不事张扬的,像一个艺术家,有宽广的内心,却在眉眼间藏着那么些让人琢磨不透的忧郁。 ④如果你有时间凝视一棵树,你会看到我说的静美,它在秋天里呈现出一种历经风雨和青涩后的祥和,它的叶慢慢变黄,那些叶很从容地落下来,没有一丝慌乱的感觉。同样,这样的祥和经了秋天的传达,呈现在许多事物上面。天空突然高远,夕阳变得彤红,像枝头丰盈的柿子,仿佛随时都流出香甜的汁来。岸边的苇丛,此刻有了花白的芦花,在秋风里摇曳,它们也是不急不躁的,一茎芦苇,就是一个悄然独立的思想者。河水不再暴涨了,一条河度过夏天就恢复了冷静,它有了一种舒缓的节奏,有了处变不惊的阅历,像柴可夫斯基琴键下流淌出来的音乐,像马友友的大提琴独奏曲。 ⑤这是时间上的秋天,她以一个季节的形式出现,从九月的眸光里开始。 ⑥秋天有更多内涵。有时她在一张古琴的弦上荡漾,像夕阳下的水波那样,有着一圈又一圈丝绸般的涟漪;有时,她又以几朵白菊的形象落到一盏茶里,那是一个白瓷杯,在一张原木的茶几上独自入定。这么说秋天并不仅仅是时间上的,现在我更倾向于认为“秋天”是一个关乎文化和心灵的词汇。真正的秋天,在时间的远方,在古老的典籍里,在脆薄的纸页间。从屈原写下“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开始,从庾信写下“树树秋声,山山寒色”开始,从马致远写下那首著名的小令《天净沙·秋思》开始,秋天就有了另外一种形式。她不仅仅是时间的概念,我们古老中国的秋天,其实住在诗行里,住在文字里,住在游子绵长的乡愁里。 ⑦现在,在我看来秋天已是一种气象了,像一条流到开阔处的大河,像一座

小学思维训练题(含答案)

小学思维训练题(含答案) 1、哥哥4个苹果,姐姐有3个苹果,弟弟有8个苹果,哥哥给弟弟1个后,弟弟吃了3个,这时谁的苹果多? 答:姐姐的苹果不变仍然是3个,哥哥有4-1=3(个)苹果,弟弟有8+1-3=6(个)苹果,这时弟弟的苹果最多。 2、小明今年6岁,小强今年4岁,2年后,小明比小强大几岁? 答:年龄差不变,小明一直比小强大6-4=2(岁) 3、同学们排队做操,小明前面有4个人,后面有4个人,这一队一共有多少人? 答:小明前后各4人,再算上小明共有4+4+1=9(人) 4、有一本书,小华第一天看了2页,以后每一天都比前一天多看2页,第4天看了多少页?答:第二天看了2+2=4(页),第三天看了4+2=6(页),第四天看了6+2=8(页) 5、同学们排队做操,从前面数,小明排第4,从后面数,小明排第5,这一队一共有多少人?答:两次数的时候都数了小明,小明被重复数了,需要减去,所以这一队共有4+5-1=8(人) 6、有8个皮球,如果男生每人发一个,就多2个,如果女生每人发一个,就少2个,男生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 答:男生有8-2=6(人),女生有8+2=10(人) 7、老师给9个三好生每人发一朵花,还多出1朵红花,老师共有多少朵红花? 答:9+1=10(朵) 8、有5个同学投沙包,老师如果发给每人2个沙包就差1个,老师共有多少个沙包? 答:2+2+2+2+2-1=9(个) 9、刚刚有9本书,爸爸又给他买了5本,小明借去2本,刚刚还有几本书? 答:9+5-2=12(本) 10、一队小学生,李平前面有8个学生比他高,5个学生比他矮,这队小学生共有多少人? 答:数的时候不要漏了李平哦,这队学生共有8+5+1=14(人) 11、小林吃了8块饼干后,小林现在有4块饼干,小林原来有多少块饼干?

和差问题练习题

和差问题练习题 教学目标 1.会判断什么样的应用题属于和差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和以及两个数的差,要分别求这两个数就属和差问题,并掌握和差问题的特性,为以后继续学习和倍、差倍问题做准备. 2.总结归纳出解决和差问题的方法,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知识点拨: 和差问题是已知大小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求大小两个数各是多少的应用题。 为了解答这种应用题,首先要弄清两个数相差多少的不同叙述方式.有些题目明确给了两个数的差,而有些应用题把两个数的差“暗藏”起来,我们管暗藏的差叫“暗差”。 知道两个数的和,以及它们的差,要求这两个数,解决和差问题需要我们画线段图来分析,方法如下: 方法一: (和+差)÷2=大数和-大数=小数 方法二: (和-差)÷2=小数和-小数=大数 【例1】两筐水果共重150千克,第一筐比第二筐少10千克,两筐水果各多少千克? 1. 甲、乙两人同时以相同的速度打字,2分钟共打了240个字,已知甲每分钟 比乙多打10个字.问甲、乙两人每分钟各打多少个? 2.果园共260棵桃树和梨树,其中桃树的棵数比梨树多20棵.桃树和梨树各有 多少棵? 3.有一根钢管长12米,要锯成两段,使第一段比第二段短2米.每段各长多少 米? .

4.陈红和李玲平均身高为130厘米,陈红比李玲高8厘米,陈红和李玲身高各 是多少厘米? 【例2】文具王国的尺子点点和跳跳是一对好朋友,他们一会儿高兴地把自己绑在一起,一会儿又闹起小别扭,竖起小脑袋比比谁长的高, 每天他们总是有使不完的劲儿.同学们!你能根据下面的图, 算出点点和跳跳各有多长吗? 1.二年级一班和二班共有85人,一班比二班多3人.问一班、二班各有多少人? 2.两个连续奇数的和是36,这两个数分别是多少? 【例3】长方形操场的长与宽相差80米,沿操场跑一周是400米,求这个操场的长与宽是多少米? 1.丁丁在期中考试时,语文、数学两科平均分是91分,数学比语文多2分,那么丁丁语文和数学各得了多少分? 2.学校水果店运来苹果和梨共40千克,苹果比梨多2袋,苹果和梨每袋都重5千克,则水果店运来苹果和梨各多少袋?

[名著阅读训练题]名著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名著阅读训练题]名著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1.在__________ 的启发和教育下,保尔懂得了许多关于革命 __和 __的道理。 2.保尔救出了朱赫来后,被贵族的儿子________出卖,被白匪关押起来。 3.红军攻下了小城谢佩托夫卡,保尔的好朋友________参军了,当了团区委书记。 4.保尔最爱读英国小说________,敬佩主人公的斗争精神。 5.“这些人是无价之宝,钢铁 __炼成的”是________到修铁路的工地视察视察时说的。6.“难道你不能在政府里搞一个比挖土强一点的差事吗?我还以为你当上了委员或委员一类的首长呢”这是 ________对保尔说的。 7.“可现在呢,你浑身都是樟脑味儿”是保尔对________说的。 8.在铁路就要修完时,无情的________和________最终夺去了保尔的战斗力。

9.《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本名副其实的________,保尔是 ________的“良师益友”,他的________对 广大读者有极深的教育意义。 10.保尔在发电厂工作时结识了红军撤退时留下的老水手 ________,正是在这位老水手的教育下,他才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11.保尔的一生中有三位非常重要的女性,他的初恋情人________,在铁路总工厂任共青团书记时认识的__________,以及他的妻子 __________ 。 12.保尔因__________ 而被校长开除。 13.保尔最后的著作是__________ 。 14.保尔在黑海疗养所企图自杀未遂,又找到了新的生活目标, 他要靠________回到队伍中去,他把写的小说寄往柯托夫斯基师征 求意见,但________,他不气馁,重新开始创作,小说最终获得了 成功。 15.《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通过保尔的成长经历,描绘了从第一 次世界大战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