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科医学名解

全科医学名解

全科医学名解
全科医学名解

1.全科医学是一个面向个人、家庭与社区,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人文社会学科相关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性临床二级专业学科;其范围涵盖了各种年龄、性别、器官系统以及各类健康问题和疾病。其主旨强调以人为中心、家庭为单位、以整体健康维护与促进为方向的长期负责式照顾,并将个体与群体健康照顾融为一体。

2.社区医学是关于一定人群健康的医学学科;关注作为整体(非个体的)的社区健康;包括流行病学、筛检、环境卫生等内容,涉及健康促进、疾病与残疾预防、康复等工作,常由国家或卫生当局通过社会集体行动予以实施。

3.社区卫生服务是在政府领导、社区参与、上级卫生机构指导下,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全科医师为骨干,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等为重点,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为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

4.全科医疗是将全科医学理论应用于患者、家庭和社区照顾的一种基础医疗保健的专业服务,是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主要医疗形式。

5.全科医生/家庭医生是经过全科医学专门训练的工作在基层的临床医生,对个人、家庭和社区提供优质、方便、经济、有效的一体化的基础性医疗保健服务,进行对生命、健康与疾病全过程、全方位责任式管理的医生即全科医疗服务的提供者。

6.医学人文精神是对人的生命神圣、生命质量、生命价值和人类健康与幸福的关注,是对人类身心健康与自然、社会和人之间的和谐互动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其核心就是关爱生命。医学人文精神是医务工作者的一种职业理性知觉,它包括医务工作者的立身从业的现实规范,也包括自己对医学精神和医学价值追求的理性提升。

7.医学模式是在医学科学的发展过程中和医疗服务实践中人们在某一时期形成的医学观,是人类在与疾病抗争和认识生命自身的过程中得出的对医学总体的认识。医学的发展经历了神灵模式、自然哲学模式、机械论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8.健康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的完满状态,以及良好的适应能力,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

9.健康信念模式是运用社会心理学方法解释健康相关行为的理论模式。

10.家庭角色是成员在家庭中的特定身份相关联的行为模式,代表在家中所应执行的职能,反映在家中的相对位置和相互关系。

11.家庭的价值观主要指家庭判断是非的标准以及对某件事情的价值所持的态度,影响着家庭成员对外界干预的感受和反映性行为。

12.家庭生活周期指家庭遵循社会与自然的规律所产生、发展与消亡的过程。通常经历恋爱、结婚、怀孕、抚养孩子、孩子成家、空巢、退休、丧偶独居等时期。

13.家庭评估是针对原因不明、与家庭相关的个体、家庭健康问题进行评估。

14.家庭圈是由某一家庭成员自己画的关于家庭结构与家庭关系的图,主要反映一个家庭成员对家庭关系的感性认识、情感倾向、家庭成员间关系的亲疏程度等。

15.家庭资源是指为维持家庭基本功能,应付紧张事件和危机状态所需要的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

16.家庭治疗是一种综合性的、广泛的家庭关系治疗,治疗者通过采取有效的干

预措施,影响家庭动力学的各个方面,从而使家庭建立新型的相互作用方式,改善家庭关系,最终维护家庭的整体功能。

17.社区医学是确认和解决有关社区群众健康照顾问题的一门科学。通常采用流行病学、医学统计学方法进行社区调查,作出社区诊断,确定社区群众健康问题及其医疗保健照顾的需求,并拟订出社区健康计划,动用社区资源,改善群体的健康问题,且对实施的健康计划进行评估,以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目的。

18.社区诊断是指用流行病学、社会医学和卫生统计学的方法评价社区内的健康状况,确定该社区的人群健康问题和主要危险因素、卫生服务状况和可以利用的卫生资源,确定优先解决的健康问题。

19.以问题为导向的健康照顾是以发现和解决个人、家庭、社区的疾病与健康问题为导向,综合运用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心理学与社会学等学科方法,对各种问题进行诊断,了解其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确定健康需要,制定和实施相应的诊疗措施,以实现对各种疾病与健康问题的有效治疗和照顾。

20.临床预防医学是伴随着医学模式转变而形成的一门新学科,是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临床场所评估和干预疾病的发病危险因素来实施的,是对健康人和无症状的“患者”采取的个体化预防措施。其服务内容主要包括:健康咨询、疾病筛查、免疫预防和化学预防等。

21.健康咨询是对咨询对象就健康和疾病相关问题提供的医学服务指导。

22.筛查试验是运用快捷简便的试验检查,将人群中外表健康而实际可能患病或有缺陷者识别开来。筛查试验不是诊断试验,对阳性或可疑阳性进一步确诊。23.周期性健康检查是运用格式化的健康筛选表格,针对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等健康危险因素设计项目和检查时点而进行的健康检查。一般以无症状的个体为对象,以早期发现病患和危险因素,达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目的。24.病例发现是对就诊患者实施的一种检查、测试或问卷形式的调查,目的是发现患者除就诊原因以外的其他疾病。

25.免疫预防是一种已证实的可以控制甚至消灭疾病的第一级预防措施,通过将疫苗、免疫血清、γ球蛋白等接种于人体,使其产生主动免疫或被动免疫,从而获得对某种传染病的特异性免疫能力,提高个体或群体的免疫水平,预防和控制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26.化学预防指对无症状的人使用药物、营养素(矿物质)、生物制剂或其他天然物质,提高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防止某些疾病。

27.自我保健是指个体发挥能动作用,保护自己健康的活动,是个体决定自己健康的权利和义务的体现。

28.三级预防是以人群为对象,根据疾病的自然史,以消除健康危险因素为主要内容,以促进健康为目的的公共卫生策略。

29.生殖健康是指在生命所有阶段的生殖功能和过程中的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30.人口老龄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指总人口中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过程。

31.健康老龄化是指进入老龄化,大多数老年人都保持较好的身心健康,健康老龄化不单指个体身体状况良好,也包括老年人心理年龄和社会年龄的延长。

药理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已整理)

A安慰剂:指由本身无特殊药理活性的中性物质产生的似药制剂 B半衰期: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或效应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是决定临床给药间隔时间的依据表 B不良反应:一些与治疗无关的会引起对病人不利的反应。 B变态反应(Allergy):机体受药物刺激发生异常的免疫反应,而引起生理功能障碍或组织损伤。 B半数致死量(LD50或LC50):引起50%动物死亡的剂量 B半数中毒量(TD50或TC50):引起50%的动物产生毒性反应剂量 B半数有效量(EC50或ED50):引起50%阳性反应或50%最大效应的量 B部分激动药(Partial agonist):高亲和力+弱内在活性0% < a < 100% B被动转运:药物分子只能由浓度高的一侧扩散到浓度低的一侧,其转运速度与膜两侧的药物浓度差(浓度梯度)成正比。 B半合成抗生素:对天然抗生素进行结构改造后获得的,如头孢菌素。 C成瘾性麻药用药时产生欣快感,停药时出现严重生理机能混乱 D对因治疗(治本):针对病因治疗。 D对症治疗(治标):用药改善疾病症状,但不能消除病因。 D毒性作用;指在药物剂量过大或蓄积过多的时机发生的危害性反应,较严重,但是可以预知,也是可以避免的一种不良反应。 F反跳现象:长时间使用某种药物治疗疾病,在症状基本控制或临床治愈后突然停药,由此造成的疾病逆转叫药物“反跳”现象 F副作用:用治疗量药物后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不适反应。 F分布:药物吸收后从血循环到达作用、储存、代谢、排泄等部位的过程 F.防突变浓度(MPC):抗菌药物防止细菌选择第一步耐药突变的最低浓度 G肝肠循环:许多药物经肝脏排入胆汁,由胆汁流入肠腔,在肠腔内又被重吸收,可形成肝肠循环 G观分布容积:指理论上药物均匀分布所需容积。 G肝药酶:肝微粒体的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是促使药物生物转化的主要酶系统。 H后遗效应:停药后血药浓度虽已降至最低有效浓度以下,但仍残存的生物效应。 H活化:由无活性或活性较低的药物转变成有活性或活性较强的药物 H化学治疗(简称化疗):是指用化学药物抑制或杀灭机体内的病原微生物(包括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细菌、螺旋体、真菌)、寄生虫及自身内部的入侵者——恶性肿瘤细胞,消除或缓解由它们所引起的疾病。 H化疗指数:LD50/ED50或LD5/ED95。(即动物半数致死量与半数有效量之比,即LD50/ED50的比值来表示或以安全指数即最小中毒量与最大治疗量之比,即LD5/ED95来评价) J局部作用:无需药物吸收而在用药部位发挥的直接作用 J急性毒性:因服用剂量过大而立即发生的毒性作用。 J继发性反应:由于药物治疗作用引起的不良效果。 J精神依赖性:用药后产生愉快满足的感觉,使用药者在精神上渴望周期性或连续用药,以达到舒适感 J菌群交替症: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后,使敏感细菌受到抑制,不敏感细菌乘机在体内大量繁殖,造成二重感染。J竞争性拮抗剂:受体与药物结合具可逆性;非竞争性拮抗剂:受体与药物结合不具可逆性 K抗菌药:能抑制或杀灭细菌,用于预防和治疗细菌性感染的药物。 K抗菌药物:抗菌药物是指由生物包括为微生物(如细菌、真菌、放线菌)、植物和动物在内,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能在低微浓度下有选择地抑制或影响其他生物功能的有机物质——抗生素及由人工半合成、全合成的一类化学药物的总称。 K抗生素:某些微生物产生的代谢物质,对另一些微生物有抑制或杀灭作用。 K抗药性:在化学治疗中,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 K抗菌谱:指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X围. K抗菌活性:指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能力

药理学常考名解与简答精选

一、常考名词解释精选: 1、药物(drug) :指能影响机体细胞的生理、生化或病理过程,并用以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的化学物质。 2、药理学(pharmacology):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之间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科学。包括药物效应动力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 3、简单扩散:又称脂溶性扩散,非极性药物分子以其所具有的脂溶性溶解于细胞膜的脂质层,顺浓度差通过细胞膜。 4、离子障:分子药物可以自由穿透生物膜,离子型药物不易通过生物膜,被限制在膜的一侧。 5、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药物在机体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及其规律。 6、首关消除:从胃肠道吸收入门静脉系统的药物在到达全身循环前必先通过肝脏,如果肝脏对其代谢能力很强或胆汁排泄量大,则使全身血循环内的有效药量明显减少,这种作用称为首过消除。 7、再分布(redistribution):药物进入体内,先向血流量大器官分布,随后再向血流量小器官分布。 8、AUC(曲线下面积):药-时曲线下所覆盖的面积。 9、肝肠循环(hepatoenteral circulation):药物在肝-胆汁-小肠间的循环。 10、消除半衰期(half life):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 11、Css(稳态浓度):分次用药或恒速用药后,出现恒定的有效血药浓度或稳态血药浓度,这时药物的吸收速度和消除速度达到平衡,此时的血浆药物浓度称稳态浓度。 12、最低有效浓度/最小剂量;即能引起效应的最小药量或最小药物浓度,亦称阈剂量或阈浓度。 13、零级消除动力学:药物在体内以恒定的速率消除,即不论血浆药物浓度高低,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量不变。 14、一级消除动力学:是体内药物在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百分率不变,也就是单位时间内消

全科医师岗位培训试题(1-全科医学基础)答案

全科医学基础参考答案 三、填空题 1. 1984年McWhinney和他的同事提出一种“改革的临床方法”,这个方法被称为以病人为中心的临床 应诊 P41 2.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要求医生在诊疗病人时要整合生物医学,行为科学,社会科学方面的研究成 果,用三维或多维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解决人类健康问题。P27 3. 医生在以病人为中心诊疗模式下,应诊的主要任务是:确诊并处理现患问题,管理慢性活动性问题,提 供机会性预防,改善病人的就医和遵医行为(P30) 4. 全科医生在收集病史的过程中关注病人的需求和患病感受和病患和家庭间的相互影响两个同等重 要的事项。 5.社区构成要素有:一定数量的人群,一定的地域,一定的生活服务设施,特定的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 一定的生活制度和管理机构 P98 6.COPC是一种将个人为单位·治疗为目的的基层医疗和以社区为单位·重视预防保健的社区医疗两者 P119 相结合的方法或模式。 7.COPC的基本要素包括:一个基层医疗单位,一个特定的人群,一个确定解决社区主要健康问题的实施 过程 P119 8.社区诊断的对象是人群和环境 P108 。 9.马斯洛的需求层次分别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自尊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P35 10. 人际构通的要素为:信息源、渠道?、接受者信息解码?P239 11. 人际沟通的三个行为是:信息传递;思想交流;情况交流。 12.医患关系的三种基本模式是:主动-被动型、指导-合作型、共同参与型。 13.倾听中的提问技巧包括:提问时机、提问的内容提问的方法,提问的速度。网上找的 14.按诊断目的与性质分为:社会人口学诊断、流行病学诊断、行为和环境诊断·教育和组织诊断,管理 和政策诊断等。另病因诊断,病理形态诊断,病理生理诊断。网上找的 15.从不同角度入手进行诊断与鉴别诊断的思维方法有:(1)从症状入手的诊断思维方法;(2)从疾病入 手的诊断思维方法;(3)从系统入手的诊断思维方法。网上找的 16.临床处理的基本思维程序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治疗方案的扩展阶段,要考虑到尽可能全的各种备选 方案;不合适方案的排除阶段;最佳处理方案的认定阶段。网上找的 17.在选择临床诊断试验方法时,应考虑其灵敏度和特异度,为肯定某种病的存在应选择灵敏度高的检查 方法;为排除某种病的存在应选择特异度。预防P48 高的检查方法。 18.我国全科医疗健康档案的内容包括:个人健康档案、家庭健康档案和社区健康档案三部分内容。P198 19.个人健康档案问题描述中的SOAP中S代表主观资料、O 代表客观资料、A代表评估、P代表处理计划。 P204 20. 医生的态度和病人的愿望促成了医患关系;治病者与患病者双方都是医患关系的主体,这是医患关系 的本质。 21.掌握临床思维,需要医生具备、、、。(医 生的生活知识、社会经验、人文知识2,医生的基础医学知识3,医生收集病史和查体技术 4,医生的哲学修养) 22.按照卫生部文件精神要求,当前全科医学教育以毕业后全科医学教育为核心,以全科医师岗位培训为重 点。 23.按照人事部等五部委文件精神确保在2010年前基本实现所有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达到相应的岗位执 业要求。 四、名词解释

全科医学名词解释

全科医学名词解释 1.全科医学:是一个面向社区与家庭,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人文社会学科相关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专业学科,是一个临床二级学科;其范围涵盖了各种年龄、性别、各个器官系统以及各类疾病。 2.全科医疗:是将全科/家庭医学理论应用于病人、家庭和社区照顾的一种基层医疗专业服务,是一种集合了其他许多学科领域内容的一体化的临床专业。 3.全科医生:又称全科/家庭医生或家庭医生,是对个人、家庭和社区提供优质、方便、经济有效的、一体化的基层医疗保健服务,进行生命、健康与疾病的全过程、全方位负责式管理的医生。 5.患病体验:病人经历某种疾患时的主观感受。 6.健康信念模式:是运用社会心理学来解释健康相关行为的一个模式。它以心理学为基础,由刺激理论和认知理论综合而成。 7.家庭结构:家庭内部的构成和运作机制。 8.家庭角色:家庭成员在家庭中的特定身份,代表着他(她)在家庭中所应执行的职能,反映出他(她)在家庭中的相对位置和与其他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 9.家庭资源:为维持家庭基本功能,应付紧张事件和危机状态所需要的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家庭资源的充足与否直接关系到家庭及其成员对压力及危机的适应能力。可分为家庭内资源和家庭外资源。 10.社区:是若干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聚集在某一地域里所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 11.COPC:又称社区导向的基层医疗,是一种将社区和个人的卫生保健结合在一起的系统策略,指在基层医疗中,重视社区、环境、行为等因素与个人健康的关系,把服务的范围由狭小的临床医疗扩大到流行病学和社区的观点来照顾。12.社区诊断:是社区卫生工作者运用社会学、人类学和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对社区个方面进行考察,发现问题,通过实施卫生行动,充分利用社区现有的卫生资源来解决社区的主要卫生问题的过程。 14.病人健康教育: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 15.筛检:应用快速的检验、检查或其他手段,对未识别的疾病或缺陷作出推断性鉴定,从外表健康者中查出可能患某病者。 16.病例发现:对就诊病人实施的一种检查、测验或问卷形式的调查,而病人是因其主病来就诊的,目的是发现病人就诊原因之外的、可能的其他疾病。 17.化学预防:使用合成或天然的物质作为预防措施,提高人群抗病能力,以防止某些疾病发生。 19.沟通: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是在两个或更多人之间进行的事实、思想、意见和情感的交流。 21.开放式提问:能让病人主动、自由的诉说,医生可获得较多的信息。 22.模糊语言:指所表达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难以明确规定且隐含多种判断的语言。模糊语言具有多义性,在理解上有很大的伸缩性和灵活性。 23.诊断鉴别分类:病因学诊断、病理解剖学诊断、病理生理学诊断、家庭诊断、综合诊断、临时诊断。 鉴别诊断法:主要用于循环、血管疾病;炎症;新生物、肿瘤;退行性变;中毒;先天性疾病;自身免疫病;创伤;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等。 31.病情流程表:以列表的形式描述病情(或其他问题)在一段时间内的变化情况,包括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等,将资料做一图表化的总结回顾,可以概括出清晰的轮廊,及时掌握病况,修订治疗计划、病人教育计划等。 32.信托型医患关系的“行仁性”与“契约性”: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必修网络参考答案全科医学(合集)

20、全科医疗作为一种基层医疗保健,它不是* ?A、以门诊为主体的服务 ?B、从生到死的全程服务 ?C、提供以急诊室和病房为主的服务 ?D、强调预防疾病和维持健康 ?E、能够治疗社区居民全部疾病的服务 16、全科医疗“守门人”的作用是指* ? A. 为病人及其家庭的疾病进行首次诊疗,控制医疗花费 ? B. 对社区中的病人进行首次诊疗,控制医疗花费 ? C. 对社区全人群进行疾病普查,合理地控制医疗花费 ? D. 对社区居民的健康负责的同时,也要合理地控制医疗花费 ? E.对患者的疾病进行转诊,合理地控制医疗花费 35、关于全科医疗与专科医疗的区别,以下哪一项描述是正确的?? * ? A.服务人口:全科医疗较多而流动性强,专科医疗少而固定 ? B.服务范围:全科医疗宽而深,专科医疗窄而浅 ? C.全科医疗病人被动服从,专科医疗病人主动参与 ? D.全科医疗采用适宜的基本技术,专科医疗经常采用高新技术 ? E.全科医疗提供间断性照顾,而专科医疗提供连续性照顾 34、关于全科医学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自20世纪60年代起源的新型二级临床专业学科 ? B、正式建立于20世纪60年代的新型临床二级专业学科 ? C、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等学科的综合体 ? D、是能够解决病人所有疾病的医学保健专业学科 ? E、以内科为主的综合性临床学科 22、全科医学产生的基础不包括 * ? A.疾病谱及死因谱的变化 ? B.高科技医学的发展 ? C.医学模式的转变 ? D.人口老龄化 ? E.医疗费用的高涨与卫生资源的不合理分配 2、全科医疗作为一种基层医疗保健,它是 * ? A. 主要强调疾病的治愈效果,力争和专科医生水平相当 ? B. 仅关注前来就诊的患者,群体的问题是公共卫生人员的责任 ? C. 在社区门诊的医疗活动,重点在于常见症状的诊治和危险情况的识别的? D. 主要覆盖社区老年人健康照顾 ? E. 仅照顾社区慢性病患者的疾病 8、全科医学的基本特征不包括以下哪项 * ? A.以门诊为主体的服务

药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首过效应)指某些药物在通过肠粘膜和肝脏时,部分可被代谢灭活而使进入全身循环的药量减少,药效降低 半衰期: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或效应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是决定临床给药间隔时间的依据表观分布容积apparent volume of distribution(Vd):指理论上药物均匀分布所需容积。生物利用度(F):指药物实际被利用的程度。即进入血液的药量与给药量之比。 最低抑菌浓度(MIC) 指细菌短暂接触抗生素后,虽然抗生素血清浓度降至最低抑菌浓度以下或已消失后,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依然持续一定时间 耐药性:生物病原微生对抗生素等药物产生的耐受和抵抗能力 耐受性(Tolerance):指人体对药物反应性降低的一种状态 治疗指数:TI)= LD50/ED50 代表药物的安全性,此数值越大越安全 半数致死量(LD50):50%的实验动物死亡时对应的剂量, 半数有效量(ED50):50%的实验动物有效时对应的剂量。 副反应,系指应用治疗量的药物后所出现的治疗目的以外的药理作用。 柯兴征:皮质醇增多症,一种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 坪浓度:给药速度等于消除速度时,血药浓度维持在基本稳定的水平称血药稳态浓度,坪值治疗指数:药物的半数致死量(LD50)和半数有效量(ED50)的比值,代表药物的安全性,此数值越大越安 全肝药酶肝微粒体的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是促使药物生物转化的主要酶系统。 毒性作用;指在药物剂量过大或蓄积过多的时机发生的危害性反应,较严重,但是可以预知,也是可以避免的一种不良反应。 后遗作用;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 停药反应;指长期用药后突然停药,原有疾病的加剧 特异质反应;少数病人对某些药物反应特别敏感,反应性质可能与常人不同,但与药物固有的药理作用基本一致,反应程度与剂量成正比。 变态反应:指机体接受药物刺激后发生的异常的免疫反应。 反跳现象:长时间使用某种药物治疗疾病,在症状基本控制或临床治愈后突然停药,由此造成的疾病逆转叫药物“反跳”现象 一级动力学消除:first-order 药物的消除速率与血药浓度成正比,即单位时间内消除某恒定比例的药量。 级动力学消除:单位时间内消除向等量的药物,也称衡量消除动力学。 安慰剂:指由本身无特殊药理活性的中性物质产生的似药制剂 肾上腺素作用的翻转:受体阻断药能选择性的与α-肾上腺素受体作用,将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转为降压成瘾性麻药用药时产生欣快感,停药时出现严重生理机能混乱 药物依赖性:指连续使用某种麻醉药品或精神药品后,产生的一种不可停用的渴求现象。分为生理依赖性和心理依赖性,

全科医学基础答案题准确率以上

声明:本答案149题最多有1-2处答案有误20?43题200%正确请注意 2?(A)是科医学非常重要的原则,也是全科医学区别于其他二级临床医学专科的重要特征 A ?连续性照顾 B.人格化的照顾 C.综合性照顾 D ?协调性照顾 2 ?病人的基本资料不包括(A) A ?问题目录 B.人口学资料 C.临床基本资料 D.健康行为资料 3?在20世纪以前及初期,(A)是各国医疗界的主体 A.通科医疗 B.社区卫生服务 C.专科医学 D ?家庭医学 4?美国家,庭医疗专科委员会规左:对于已获得家,庭医学专科医生资格的家庭医生,要求每(A) 年必须参加美国家庭医师学会的专业资格再认左考试 A. 6 B. 5 C. 4 D. 3 5?中国于(C )成为WONCA的正式成员国

B.1993 年 C.1994 年 D.1995 年 6.( A)是全科医生在应诊时的主要任务 A.确认并处理现患问题 B.了解病人的病患体验 C.倾听病人的诉说 D ?辅助检查 7?医生对慢性病管理过程中要注意(D ): A ?慢性病是否得到了规范管理和有效控制 B.处理暂时性问题时应充分考虑与慢性病的双向影响 C.临终关怀与姑息治疗应纳入慢性病和老年病的管理工作中 D.以上都是 8?(c)多为随机性的,目的是临时处理附近的紧急情况 A ?评估性家访 B.照顾性家访 C.急诊性家访 D.以上都是 9.F列不属于社区参与要素的是(A) A.参与主体 B.参与客体 C.参与方式 D.参与时间 10.( A)是人际关系建立和发展的重要前提 A ?信任

C.平等D?自由 11.( A)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形式,主要是针对那些需要长期医疗照顾又适合在社区治疗和康复的病人 A.医院病床 B.家庭病床 C.门诊 D.随访 22?(A)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最基本的单位 A ?家庭 B.个人 C.群体 D.社区 13 ?离散趋势法是从(A)角度挑选社区卫生服务绩效评价指标 A.敏感性 B.代表性 C.独立性 D.以上都是 14?在医患交流活动中,医生语言沟通技巧不包括(A) A ?医生在与病人交流时而带微笑 B.用病人能僮的语言交流 C.善于使用美好语言、保护性语言 D ?合理运用问题类型 15.( A)是人与人之间发生各种联系的最主要形式,是人际间信息交流的过程 A ?沟通与交流 B ?物质

全科医学概论【课后思考题答案】

全科医学概论 第一篇概述 第一章全科医学的历史与基本概念 1.全科医学是一种什么学科? 答:全科医学(general practice)又称家庭医学(family medicine),是一个面向个体、家庭与社区,整合了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医学心理学、人文社会学科相关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性的医学专业学科,是一个临床二级学科;其专业领域涉及各种年龄、性别、各个器官系统以及各类疾病。其主旨强调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整体健康的维护与促进为方向的长期负责式照顾,并将个体与群体健康照顾融为一体。 2.全科医生是一种什么类型的医生? 答:全科医生/家庭医生(general practitioner or family physician / family doctor)是经过全科医学专门训练的工作在基层的临床医生,对个人、家庭和社区提供优质、方便、经济有效的、一体化的基础性医疗保健服务,进行生命、健康与疾病全过程、全方位责任式管理的医生,即全科医疗服务的提供者。 3.全科医疗和专科医疗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答:(1)全科医疗与专科医疗的主要区别: 特性全科医疗专科医疗 服务人口较少而稳定(1:2500) 大而流动性强 (1:5万-50万) 照顾范围宽(生物心理社会) 窄(系统/器官/细胞) 疾患类型常见问题疑难急重问题 技术基本技术, 不昂贵高新技术, 昂贵 责任持续性间断性 服务内容防治保康教一体化医疗为主 服务模式健康为中心全面管理,人为中心疾病为中心救死扶伤,医生为中心 医患关系平等伙伴关系,病人主动参与垄断式,病人被动服从 (2)全科医疗与专科医疗的联系:①各司其职;②互补互利;③“接力棒”式服务。 第二章全科医学的基本原则与特点 1.如何理解全科医学的基本原则? 答:(1)科学、技术与人文相统一 (2)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基础 (3)个人-家庭-社区一体化 (4)预防-医疗-康复整体性 强调科学技术与人文相统一; 体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以病人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提供预防-医疗-康复的整体性服务; 以满足居民的健康需求为导向提供服务,讲究好的成本-效果; 高度重视服务艺术和医患关系,强调团队合作。 2.全科医学的基本特点有哪些?掌握全科医学基本特点的意义何在? 答:(1)全科医学的基本特点:①基础性照顾;②人性化照顾;③可及性照顾;④持续性

全科医学

全科医学 1、全科医学学科是 A.自20世纪60年代起源的新型二级临床专业学科 B.正式建立于20世纪60年代的新型临床二级专业学科 C.各门临床医学学科的综合体 D.包含了“六位一体”服务所有内容的预防医学专业学科 E.以内科服务为主的综合临床学科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全科医学是正式建立于20世纪60年代的新型临床二级专业学科。 2、全科医疗的基本特征不包括 A.为社区居民提供连续性服务 B.提供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 C.提供以社区为基础的服务 D.提供以家庭为单位的服务 E.提供以家庭病床为主的基层医疗服务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全科医疗基本特征包括:可及性服务、人格化照顾、综合性照顾、持续性服务、协调性服务、以家庭为照顾单位、以社区为基础的照顾、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诊断程序、以预防为导向的照顾、团队合作的工作方式。 3、全科医生是 A.全面掌握各科业务技术的临床医生 B.提供“六位一体”全部服务内容的基层医生 C.专门为社区群众提供上门医疗服务的基层医生 D.经全科医学专业培训合格,在社区提供长期负责式医疗保健的医生 E.以公共卫生服务为主的医生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全科医生是执行全科医疗的卫生服务提供者,是指经全科医学专业培训合格,在社区提供长期负责式医疗保健的医生。 4、全科医学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A.以门诊为主体的照顾 B.为个体提供从生到死的全过程照顾 C.为服务对象协调各种医疗资源 D.提供以急诊室和家庭病床为主的服务 E.提供使社区群众易于利用的服务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全科医学的基本原则包括人格化的照顾,综合性照顾,连续性照顾,协调性照顾,以社区为基础的照顾,团队合作的工作方式。 5、全科医疗作为一种基层医疗保健,它不是 A.公众需要时最先接触的医疗服务 B.以门诊为主体的医疗照顾 C.仅关注社区中前来就医者 D.强调使用相对简便而有效的手段解决社区居民大部分健康问题 E.强调在改善健康状况的同时提高医疗的成本效益

中药药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1.中药药理学:以中医药基础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2.不良反应:质量合格的药品在正常的用法与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3.副作用:中药在治疗剂量下出现的与药用目的无关作用。 4.毒性反应:中药由于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而机体所产生的严重功能紊乱和病理性损害,甚至危害生命。 5.后遗效应:停药以后,血浆药物浓度下降至有效水平以下所发生的不良反应。 6.变态反应:少数过敏性体质病人,多次接触某种中药或其成分后所产生的特殊反应。 7.特异质反应:因先天性遗传异常,少数人用药后,发生与药物本身的药理作用无关的有害反应。8.首剂效应:某些药物在首剂使用时,机体对药物的反应较为激烈。 9.继发反应:由于药物的治疗作用所引起的不良后果。 10.三致作用:致畸、致癌、致突变 11.药物不良事件:药物在治疗期间所发生的任何不利的医疗事件或经历该事件并非一定与该药物有因果关系。 12.安慰剂:不含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的药物。 13.解表药: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功效的药物。 14.清热药:凡以清泄里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15.泻下药:能滑润肠道、促进排便,治疗里实证的药物。 16.祛风湿药:以祛除风寒湿邪,解除痹痛为主要功效的药物。 17.芳香化湿药:凡是气味芳香,具有化湿健脾作用的药物。 18.利税渗湿药:凡能通利水道,渗泻水湿,用于治疗水湿内停病症的药物。 19.温里药:能温里祛寒,治疗里寒症的药物。 20.理气药:能疏畅气机、调整脏腑功能,治疗气滞或气逆证的药物。 21.消食药:以消积导滞、促进消化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22.止血药:凡能促进血液凝固,而使出血停止的药物。 23.活血化瘀药:能疏通血脉、祛除瘀血,用于治疗血瘀证的药物。 24.化痰止咳药:具有祛痰、化痰、缓解或制止咳嗽、喘息,用于痰多咳嗽、痰饮喘息以及痰饮有关的瘿瘤瘰疬等证的药物。 25.安神药:凡以安神定志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26.平肝息风药:凡以平肝潜阳、熄风止痉为主要作用,治疗肝阳上亢或肝风内动证的药物。 27.开窍药:以开窍醒神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28.补虚药:凡能补充人体物质,增强机能,以提高抗病能力,消除虚弱证候的药物。 29收涩药:凡以收敛固涩为主要功效的药物。 30.适应原样作用:具有抗疲劳,耐缺氧,抗寒冷,抗高温等作用。 31.停药反应:由于药物长期使用参与机体的代谢和调节,人体对药物的产生不适应,一旦停药则使机体处于不适应状态,而出现原有症状或新的症状,应采用逐渐减量的方法来完全停药。 32.药物依赖性:一些药物连续使用后,用药者表现出强迫性地要定期连续使用该药的行为,一旦停药会产生严重的戒断症状。

全科医学基础习题完整版

全科医学基础习题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全科医学基础试题 一、单选题 §1.全科医学学科是:A A自20世纪60年代起源的新型二级临床专业学科 B正式建立于20世纪60年代的新型临床二级专业学科 C各门临床医学学科的综合体 D2为社区居民提供连续性服务 B提供以社区为基础的服务 D提供以家庭病床为主的基层医疗服务 .全科医生是:D A全面掌握各科业务技术的临床医生 B提供“六位一体”全部服务内容的基层医生 C专门为社区群众提供上门医疗服务的基层医生 D经全科医学专业培训合格,在社区提供长期负责式医疗保健的医生E以公共卫生服务为主的医生 .全科医学的基本原则不包括:D A为个体提供从生到死的全过程照顾 C提供以急诊室和家庭病床为主的服务 E5公众需要时最先接触的医疗服务 B仅关注社区中前来就医者 D强调在改善健康状况的同时提高医疗的成本效益 .全科医学“连续性服务”体现在:D A全科医生在患者生病的过程中均陪伴在病人床边

C全科医生对人生各阶段以及从健康到疾病的各阶段都负有健康管理责任E7对辖区内全体居民进行健康登记 B以一定的人群健康需求为基础,提供个体和群体相结合的服务 D组成医-护-公卫团队每日巡回于居民区 .对“以家庭为单位照顾”描述最佳的是:D A全科医生必须为社区内所有家庭建立家庭健康档案 C全科医生应利用家庭资源进行健康与疾病的管理 E9对服务对象责任的持续性与间断性 B对服务对象的责任心 D服务人口的多少与流动性 .全科医生的工作方式,不包括:D A.以人为中心提供照顾 B.以家庭为单位提供照顾 C.提供机会性预防服务 D.主要提供急诊和住院服务 E.1112对于住院病人,每隔三天到医院看望病人一次 B对专科/顾问医生提供有关病人的详细资料 D病人转诊后继续保持与病人的联系 .理想的医疗保健体系意味着:C A大医院的规模与科室设置能够满足全体民众的卫生需求 C医院的门向任何就医者开放,所有的病人都能在水平高的大医院就诊E.培训全科医生临床诊疗思维模式的场所不包括:B A全科医疗诊所 B专科医院

(完整版)全科医学复习题

1、影响病人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有哪几方面? ①医疗服务提供者的品德、行为、技术、服务等;②医患关系;③病人对疾患的认知及评价;④医疗环境及措施。 2、全科医学发展的历史背景与哪些因素有关? ①人口老龄化。②疾病话和死因谱的变化。③医学模式的转变。④医疗费用的高涨与卫生资源的不合理配置。⑤医疗机构功能分化。 3、简述全科医生在诊疗过程中的主要任务。 ①确认并处理现存问题;②连续性问题的管理;③适时提供预防性照顾;④改善就医遵医行为。 4、试述病人对医生的共同期望有哪些? ①对医生高尚医德的期望;②对医生医疗技术的期望;③需要医生提供其它方面帮助的期望;④对医生服务态度和技巧的期望。 5. 什么是社区医学?COPC的基本要素是什么?COPC有何意义? 全科医学(general practice):又称家庭医学(family medicine),是一个面向个体、家庭与社区,整合了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医学心理学、人文社会学科相关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性的医学专业学科,是一个临床二级学科;其专业领域涉及各种年龄、性别、各个器官系统以及各类疾病。其主旨强调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整体健康的维护与促进为方向的长期负责式照顾,并将个体与群体健康照顾融为一体。 COPC的基本要素:基层医疗、社区人群、解决问题的过程。 COPC的意义:①通过以社区为范围的服务,了解人群健康问题的缘由。仅从医院、诊所的疾病去研究健康,无法获得健康问题的完整因素。因此,维护个人、家庭的健康必须以社区为导向。②社区是健康隐患的重要背景。以社区背景观察健康问题,以系统论将健康问题还原于原位,暴露涉及的全部因素。忽视社区背景因素,疾病观狭隘,不能科学的诊治慢性病和提供合理的照顾。③以社区为范围,医生关心健康人群、求助者和患者,这样方能完整地维护居民健康,将预防、病患、传播方式包含其中。社区预防相比个体诊治对人群更具意义。④以社区为范围的服务,能合理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动员群防群治,最大限度满足居民的健康需求。维护社区人群健康,是整个社区及社会的责任,社区积极参与可弥补卫生资源的不足,使维护健康的活动在政策、制度、行政干预下,成为全体居民参与的群众行为,摆脱以纯粹医疗无法取得的效果。⑤以社区为范围的服务,有效地控制疾病在社区的流行。 ⑥以社区为主体的基层医疗,是“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途径。 6.一、二、三级预防?简要阐述心、脑血管疾病的三级预防内容。 ⑴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主要是疾病尚未发生时针对致病因素所采取的措施,也是预防疾病和消灭疾病的根本措施。 ⑵二级预防亦称临床前期预防或发病期预防。即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从而使疾病能够得到早治愈而不致加重和发展。

药理学简答,名词解释

一、简答题 ●1. ●2对比吗啡与解热镇痛抗炎药阿司匹林的区别? ●3.试述肝素与华法林(香豆素)的异同点? 相同点:都具有抗凝作用;都可以防止血栓栓塞性的疾病;不良反应均易出血。不同点:肝素口服无效,常静脉给药,起效快。维持时间短,机制是激活和强化抗凝血酶Ⅲ,体内、外均有强大的抗凝作用,自发性出血用鱼精蛋白解救。华法林口服有效,起效慢,维持时间长,机制是维生素K拮抗剂,只在体内有效,体外无效,自发性出血用维生素K解救。 ●4试述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药理作用:①抗炎②免疫抑制与抗过敏③抗毒④抗休克⑤影响血液与造血系统⑥其他作用有退热.中枢兴奋.促进消化等。临床应用:①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替代疗法)②严重感染③休克④治疗炎症及防止某些炎症的后遗症.眼科炎症;⑤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性疾病和器官移植排斥反应;⑥血液病;⑦皮肤病。不良反应:①类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②诱发或加重感染②消化系统并发症④骨质疏松⑤延缓生长⑥肾上腺皮质萎缩和功能不全⑦反跳现象。 ●5试述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和作用机制及其不良反应? 1.解热作用:对各种原因引起的发热均有效,但不降低正常体温。机制:抑制丘脑下部的环氧酶,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使体温中枢调定点恢复正常,扩张体表血管,增加出汗而退热。 2.镇痛作用:对急性锐痛无效而对慢性钝痛有良效。机制:作用部位主要在外周,也可能抑制皮质下中枢的疼痛刺激。其外周的镇痛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炎症局部前列腺素(PG)的合成,降低痛觉感受器对缓激肽等致炎物质的敏感性。 3.抗炎、抗风湿作用:显著地抑制炎症渗出,减少红肿热痛。机制:抑制炎症局部前列腺素(PG)的合成。也可能与同时抑制某些细胞粘附分子的活性表达有关。 4.抗血小板聚集:抑制环氧酶,使PG合成减少,进而抑制TXA2的合成. 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凝血障碍、过敏反应、水杨酸反应、瑞夷综合征。

全科医学基础答案43题准确率95以上

声明:本答案1-19题最多有1-2处答案有误20-43题100%正确请注意 1.(A )是科医学非常重要的原则,也是全科医学区别于其他二级临床医学专科的重要特征 A.连续性照顾 B.人格化的照顾 C.综合性照顾 D.协调性照顾 2.病人的基本资料不包括(A) A.问题目录 B.人口学资料 C.临床基本资料 D.健康行为资料 3.在20世纪以前及初期,(A )是各国医疗界的主体 A.通科医疗 B.社区卫生服务 C.专科医学 D.家庭医学 4.美国家庭医疗专科委员会规定:对于已获得家庭医学专科医生资格的家庭医生,要求每(A )年必须参加美国家庭医师学会的专业资格再认定考试 5.中国于(C )成为WONCA的正式成员国

年 年 年 年 6.( A)是全科医生在应诊时的主要任务 A.确认并处理现患问题 B.了解病人的病患体验 C.倾听病人的诉说 D.辅助检查 7.医生对慢性病管理过程中要注意(D ): A.慢性病是否得到了规范管理和有效控制 B.处理暂时性问题时应充分考虑与慢性病的双向影响 C.临终关怀与姑息治疗应纳入慢性病和老年病的管理工作中 D.以上都是 8.( c)多为随机性的,目的是临时处理附近的紧急情况 A.评估性家访 B.照顾性家访 C.急诊性家访 D.以上都是 9.下列不属于社区参与要素的是(A) A.参与主体 B.参与客体 C.参与方式 D.参与时间 10.( A)是人际关系建立和发展的重要前提

A.信任 B.了解 C.平等 D.自由 11.( A)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形式,主要是针对那些需要长期医疗照顾又适合在社区治疗和康复的病人 A.医院病床 B.家庭病床 C.门诊 D.随访 12.( A)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最基本的单位 A.家庭 B.个人 C.群体 D.社区 13.离散趋势法是从(A)角度挑选社区卫生服务绩效评价指标 A.敏感性 B.代表性 C.独立性 D.以上都是 14.在医患交流活动中,医生语言沟通技巧不包括(A ) A.医生在与病人交流时面带微笑 B.用病人能懂的语言交流 C.善于使用美好语言、保护性语言 D.合理运用问题类型

护理药理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1.药物治疗疾病时可发生哪些不良反应? ⑴与药物作用或剂量有关类: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后遗效应、继发反应、致突变、致畸、致癌;⑵与机体反应性有关类: 包括变态反应和特异质反应;⑶与连续用药有关类:包括耐受性和耐药性、药物依赖性和停药反应。 3.从药物与受体相互作用的关系比较受体激动药、受体阻断药、部分激动药的特点? 受体激动药:与受体有亲和力,并有明显的内在活性;受体阻断药:与受体有亲和力,但无内在活性;部分激动药:与受体有亲和力,但内在活性较弱。当部分激动药单独存在时,可产生较弱的激动作用,当与激动药同时存在时,可产生拮抗作用。5.试述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药物能产生防治作用,可治疗或预防疾病,同时又可给病人带来各种不良反应甚至导致病人死亡。因此应合理用药,既要提高药物的疗效,又要尽量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2.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有哪些特性? 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有可逆性、饱和性、竞争性。 3.试述生物利用度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生物利用度是指药物制剂被机体吸收进入体循环的程度和速度,吸收程度可用药时曲线下面积(AUC)表示,吸收速度可用最在血药浓度(Cmax)和达峰时间(Tmax)评估。其临床意义有是评价药物制剂质量的重要指标、可反映药物吸收速度结药效的影响、评价各种药物制剂的生物等效性。 4.什么叫血浆半衰期?有何临床意义? 血浆半衰期是指血浆中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其临床意义有可反映药物消除的 速度、是确定给药间隔时间的重要依据、根据血浆半衰期可预测达到稳态血药浓度的时 间、根据血浆半衰期可估计停药后体内药物基本消除完了的时间。 1.试从药动学和药效学两方面论述药物的相互作用。 药动学方面相互作用表现在影响药物的吸收过程、竞争性地与血浆蛋白结合、诱导或抑制肝药酶活性影响药物的代谢、以及影响药物排泄过程,从而使药物作用增强或减弱。药效学方面相互作用表现在产生生理性拮抗或协同作用、对受体的激动或阻断作用、改变组织对某种药物的敏感性从而使药物作用增强或减弱。 1.简述传出神经根据神经末梢释放递质的分类。 根据末梢释放的递质不同可分为①胆碱能神经;②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胆碱能神经包括:交感神经节前纤维,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支配肾上腺髓质的交感神经,支配汗腺、骨骼肌血管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包括大部分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3.简述乙酰胆碱的生物过程。 乙酰胆碱在胆碱能神经末梢内合成。合成过程是胆碱和乙酰辅酶A,在胆碱乙酰化酶的催化下合成乙酰胆碱,并储存在囊泡中。当神经冲动传导到神经末梢时,以胞裂外排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并作用于突触后膜胆碱受体产生效应。乙酰胆碱在产生作用同时,被胆碱酯酶水解成胆碱及乙酸而失效。 4.简述传出神经系统药的分类。 作用于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可分为: (1)拟胆碱药:①胆碱受体激动药;②胆碱酯酶抑制药。 (2)抗胆碱药:①胆碱受体拮抗药;②胆碱酯酶复活药。②③ (3)拟肾上腺素药:①α、β受体激动药;②α受体激动药;③β受体激动药。 (4)抗肾上腺素药。①α受体拮抗药;②β受体拮抗药。③α、β受体拮抗药;

全科医学概论复习思考题

全科医学概论一页纸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全科医学2 全科医疗8 全科医生12 综合性服务8~9 医患关系104 核心家庭36 主干家庭37 联合家庭36 家庭生活周期41 社区55 社区卫生服务58 临床预防医学121 健康咨询122 健康教育127 周期性健康检查126 健康促进128 姑息照护144 临终关怀144 二、简答题(注意大标题) 1、全科医学的学科特点有哪些?2 为什么要发展全科医学?4~5 2、全科医疗的基本特征有哪些?8-10 3、全科医生在社区中的角色是什么?13-14工作任务和能力是什么?14 4、全科医生与其他专科医生的区别有哪些?15我国全科医生教育培训模式?15~16 5、如何开展以人为中心的应诊过程?25-26 6、病人怎样才能获得完整的背景资料?26 7、APGAR各代表什么?有何实际意义?112-113 8、从医学伦理学角度,病人具有哪些权利?110 9、医患沟通的技巧方式有哪些?114-116 10、家庭权力结构有哪些?38家庭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有哪些?40 11、何调家庭访视?50叙述家庭访视的分类有哪三种 12、家庭生活压力事件包括哪些?44~45如何评价家庭功能?46 13、社区导向的基层医疗保健的定义?71实施步骤和阶段如何?71~74 14、临床预防医学的内容有哪些?122~126 16、退休期”家庭可能面临的家庭问题是什么?42 17、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重点人群包括哪些?(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慢性病人)围产期如何保健?135~136 18、什么是健康管理?205 健康管理的基本步骤有哪些?209~212 全科医学概论作业题教学大纲中第149页 1

药理学常考名解与简答精选!

药理学常考53名词解释与93简答 一、常考名词解释精选: 1、药物(drug) :指能影响机体细胞的生理、生化或病理过程,并用以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的化学物质。 2、药理学(pharmacology):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之间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科学。包括药物效应动力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 3、简单扩散:又称脂溶性扩散,非极性药物分子以其所具有的脂溶性溶解于细胞膜的脂质层,顺浓度差通过细胞膜。 4、离子障:分子药物可以自由穿透生物膜,离子型药物不易通过生物膜,被限制在膜的一侧。 5、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药物在机体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及其规律。 6、首关消除:从胃肠道吸收入门静脉系统的药物在到达全身循环前必先通过肝脏,如果肝脏对其代谢能力很强或胆汁排泄量大,则使全身血循环内的有效药量明显减少,这种作用称为首过消除。 7、再分布 (redistribution):药物进入体内,先向血流量大器官分布,随后再向血流量小器官分布。 8、AUC(曲线下面积):药-时曲线下所覆盖的面积。 9、肝肠循环 (hepatoenteral circulation):药物在肝-胆汁-小肠间的循环。 10、消除半衰期(half life):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 11、Css(稳态浓度):分次用药或恒速用药后,出现恒定的有效血药浓度或稳态血药浓度,这时药物的吸收速度和消除速度达到平衡,此时的血浆药物浓度称稳态浓度。 12、最低有效浓度/最小剂量;即能引起效应的最小药量或最小药物浓度,亦称阈剂量或阈浓度。 13、零级消除动力学:药物在体内以恒定的速率消除,即不论血浆药物浓度高低,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量不变。 14、一级消除动力学:是体内药物在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百分率不变,也就是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量与血浆药物浓度成正比。 15、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 F):经任何给药途径给予一定剂量的药物后到达全身血循环内的药物百分率称生物利用度。 16、副反应 (side reaction):在治疗剂量时,出现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不适反应,随用药目的而变。 17、毒性反应 (toxic reaction):剂量过大或蓄积过多发生的危害性反应,称为毒性反应。 18、后遗效应(residual effect):是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 19、特异质反应(idiosyncrasy):患者对某些药物所产生的遗传性异常反应,反应性质可能与常人不同,与药物固有药理作用一致,反应严重程度与剂量成比例,药理性拮抗剂可解救。 20、停药反应(withdrawal reaction):停药后原有疾病加重或加剧,又称回跃反应。 21、半数有效量(ED50):能引起50%的实验动物出现阳性反应的药物剂量。 22、GF(生长比率):肿瘤增殖细胞群与全部肿瘤细胞群之比称为生长比率。 23、受体(receptor):存在于细胞膜上、胞浆内或细胞核上的大分子蛋白质,能识别、传递信息并引起效应的细胞成分。 24、受体增敏:因受体激动药水平降低或长期应用拮抗药所致的与受体脱敏相反的一种现象。 25、受体脱敏:在长期使用一种激动药后,组织或细胞对激动药的敏感性和反应性下降的现象。 26、量反应:效应的强弱呈连续增减的变化,可用具体的数量或最大反应的百分率表示者称为量反应。 质反应:如果药理效应不是随着药物剂量或浓度的增减呈连续性量的变化,而表现为反应性质的变化,则称为质反应。 27、效能Emax(最大效应):随着剂量浓度的增加效应也增加,当效应增加到一定程度后,若继续增加药物浓度或剂量而其效应不再继续增强。这药理效应的极限称为最大效应,亦效能。 28、效价强度:是指能引起等效反应的相对浓度或剂量(一般采用50%效应量),其值越小则强度越大。 29、化学治疗:应用药物对病原体所致疾病进行预防或治疗称化学治疗,简称化疗。 30、化疗指数(CI):是评价化学治疗药物有效性与安全性的指标,常以化疗药物的LD50/ED50或LD5/ED95表示。一般化疗指数越大,表明该药物的毒性越小,临床应用价值越高。 治疗指数(TI):通常将药物的LD50/ED50的比值称为治疗指数,用以表示药物的安全性。 31、耐受性:为机体在连续多次用药后反应性降低,要达到原来反应必须增加剂量。 32、耐药性:是指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对反复应用的化学治疗药物的敏感性降低,也称抗药性。 获得性耐药性: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对于原来敏感的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才产生不敏感的现象,称为获得性耐药性。33、依赖性:在长期应用某种药物后,机体对这种药物产生了生理性的或是精神性的依赖和需求,分生理依赖性和精神依赖性两种。 34、抗生素:是微生物(细菌、真菌和放线菌属)的代谢产物,分子量较低(<5000),低浓度时能杀灭或抑制其他病原微生物,包括天然抗生素和人工半合成抗菌素。 35、PAE(抗菌后效应):细菌与抗菌药短期接触后,药物浓度低于最低抑菌浓度或消失后,细菌生长仍受到持续抑制,这种现象称抗菌后效应。 36、赫氏反应:应用青霉素G治疗梅毒、钩端螺旋体、雅司、鼠咬热或炭疽等感染时,可有症状加剧现象,表现为全身不适、寒战、发热、咽痛、肌痛、心跳加快等症状。 37、MIC(最低抑菌浓度):药物能够抑制培养基内细菌生长的最低浓度。 38、MBC(最低杀菌浓度):药物能够杀灭培养基内细菌的最低浓度。 39、二重感染: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时,敏感菌被抑制,不敏感菌乘机大量繁殖,由原来的劣势菌群变为优势菌群,造成新的感染,称作二重感染或菌群交替症。 40、灰婴综和征:大剂量使用氯霉素可致早产儿和新生儿药物中毒,表现为循环衰竭、呼吸困难、进行性血压下降、皮肤苍白和发绀,故称灰婴综合症。 41、金鸡纳反应:奎宁以及从金鸡纳树皮中提取的其他生物碱,治疗剂量时可引起一系列反应,表现为头痛、头晕、耳鸣、腹泻、恶心、视力模糊等症状。 42、CCNSA(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能杀灭处于增殖周期个时相的细胞甚至包括Go期细胞的药物。 43、CCSA(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仅对增殖周期的某些时相敏感而对Go期细胞不敏感的药物。 44、招募作用(recuitment):设计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和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的序贯应用方法,招募更多Go期细胞进入增殖周期,以增加肿瘤细胞杀灭数量。 45、同步化作用(synchronization):即先用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羟基脲),将肿瘤细胞阻滞于某时相,待药物作用消失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