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公共外交的国内统筹能力_问题与对策思考

中国公共外交的国内统筹能力_问题与对策思考

l整塑堡墨鳖2壁!垄主箜!Q塑——

中国公共外交的国内统筹能力:

问题与对策思考。

黄忠1,唐小松2

(1.青岛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青岛266520;2.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广东广州510420)

[关键词]公共外交;国内统筹;政治体制;道义信誉;文化价值观

[摘要]除传统意义上所认识到的影响公共外交国内统筹能力的因素之外,公共外交

的发展还受国家在特定时期社会制度和管理体制的生命力、国家的国内道德形象和它对

价值观塑造能力等内部因素的制约。中国的公共外交在国家制度建设与体制创新以保障

公共外交发展、国内道德形象与公共外交相匹配、价值观定位优化为公共外交提供足够的

身份支持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努力。对此,中国必须深化改革,用国家的安宁稳定与繁荣昌

盛作为推动公共外交不断进步的根本动力;加强道德建设,改变国内舆论管理思路,增强

国内外问题联动意识,推动公共外交道义声誉的影响;提升价值观的塑造能力,让中国公

共外交的发展能够获得更多观念认同。

[中图分类号-ID8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30257—2826(2012)10—0052—08

外交是内政的延续。温特说过:“国家的对外政策行为往往主要是由国内政治(与之对应的是个人)决定的,而不是由国际体系(与之对应的是社会)决定的。”[1](蚴克里斯托弗?希尔也认为,“对外政策永远不能脱离其国内背景的发源地。没有国内社会和国家,也就没有对外政策。”[21(P39’具体到公共外交而言,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上,它都必须兼顾国内和国外两个大局。然而在实际过程中,公共外交往往更为重视和强调如何对外说明自己,说服他人,而自身的国内限制因素则常常被忽略。其结果就是,公共外交的发展往往陷入了唯目的论的境地,实效性大打折扣。因此厘清国内因素对于公共外交的影响,加强公共外交的国内统筹能力,具有重要价值。

一、影响公共外交国内统筹能力

发展的主要因素

制约公共外交国内统筹能力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了传统意义上为人们所意识到的国家

*本文系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课题项目“网络外交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研究”(项目号:lOYJAGJWO]4)的阶段性成果。

[收稿日期]2012—05—06

[作者简介]黄忠,青岛理工大学讲师,主要从事公共外交、网络外交和亚太研究;唐小松,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主要从事公共外交、网络外交和美国研究。

万方数据

趱鱼墅窒至Q呈2主箜里Q塑●

整体外交决策能力、外交部门本身的执行力和国内其他相关部门在涉外事务上的组织协调能力之外,一国在特定时期社会制度和管理体制的生命力、国内道德形象及其对价值观的塑造能力,则更是影响公共外交国内统筹能力的关键要素。

首先,在制度层面,国家在特定时期社会制度和管理体制的生命力是其公共外交最根本的力量源泉。

在社会制度方面,从历史的视角看,上世纪90年代的苏东剧变,与其说是与西方国家曾经自鸣得意的对这些国家开展的公共外交密切相关,不如说是苏东国家自身社会制度失灵,从而导致其内部不得不主动向西方模式靠拢。就目前而言,在不发达国家中间“华盛顿共识”影响式微和“北京共识”号召力兴起的原因,从根本来看,是倾向于扩张和掠夺的欧美国家发展模式深陷危机不能自拔,而“强调创新、永续发展与平等、自主与自力更生”的社会主义中国在不断前进。[3]在管理体制方面,一个国家民主法制健全,政府运转高效,教育科研先进,其国内事务就容易引人注目,产生国际影响,从而对公共外交产生明显和直接的支持作用。历届的美国总统大选活动、国会就国内外重大问题的辩论表决以及美国政府决定的重大内政政策早已成为全球舆论焦点,直接发挥着润物无声的公共外交作用;而美国之所以能在网络公共外交领域起到领头羊作用,与美国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发达,以及众多类似Facebook、You—Tube和Twitter之类的网络技术与平台首先在美国国内得以兴起,然后在世界广泛扩散是紧密联系的。这种情况不仅对大国如此,对于中小国家同样适用。比如,像澳大利亚这样的中等强国,在软硬实力资源都不如美欧强国的情况下,就着力提升教育水准,并将国际教育作为公共外交的品牌项目来推动,同样取得了良好效果。对于新加坡这样的小国而言,其公共外交影响力的重要来源就是政府机构的高度廉洁。此外,随着国内问题国际化趋势的发展,国家处理国内突发危机事件的能力对公共外交的影响也越来越突出。如日本公务机构的高效率曾经令世界瞩目,但是去年“3?11”东日本大地震引发的海啸、核电站事故的处理却使得全球公众对日本政府的运转能力在一夜之问产生质疑。美国智库也认为:卡特里娜

飓风事件给人们的一个持久糟糕印象就是,美国政府在应对影响人们生命的真实挑战时的表现是不称职的。因此,美国如果要想让世界追随自己,就必须证明自己是高效的。[4](P14’

其次,在道德层面,国家的国内道德形象直接影响公共外交的道义声誉。

尽管在权力政治思维下,道德在外交政策中的作用无足轻重,但是在公共外交时代,一国能否合理表达出自己并达到预期目的,其在道义上的合法性就显得至关重要,这直接事关公共外交的信誉。美国软实力倡导者也认为,美国要想取信于世界,就必须自己在国内首先做得端、行得正,如果美国自身的行为不光彩,那么它就不能让世界敬佩自己。[4](P1”在这里,政府道德、企业道德与公民个人道德等各层面的国内道德形象都会对公共外交的道义声誉产生直接而重要的影响。小布什政府公共外交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政府道德形象在国内都没有得到肯定。比如在人权领域,它的国内外双重标准就令人侧目,以至于连美国的人权组织都呼吁调查其高官涉嫌酷刑罪行。[5]奥巴马政府对此做出了改变,他在就任总统的第二天就发布了一项行政命令,禁止任何美国官员使用酷刑或官方授权的虐待手段,并命令关闭关塔那摩湾关押设施。国务卿希拉里表示:“对人权的承诺以普世公认的标准,以要求包括我们自己在内的每个人都遵循这些标准为起点。”她表示以后继续发布的年度人口贩运问题报告“不仅将涵盖其他国家,而且将涵盖我们本国。”“我们还将通过联合国参加有关我们本国人权记录的普遍定期审议,正如我们鼓励其他国家这样做一样。”其目的也是明显的,即“通过自我问责,我们能强化我们的道德权威。”[6]对小布什政府人权政策的摈弃使奥巴马公共外交获得了转机,但是国内其他道德层面的问题使其道义信誉又受到破坏。在美国国内发生并席卷全球的“占领华尔街运动”兴起的重要原因,就是美国企业高管的社会公德感与个人道德素质存在问题。“在美国两任、两党政

府(布什和奥巴马)用纳税人的钱对华尔街援手救

万方数据

-整堡鱼墨量笪2Q!至主笠!鱼塑

市后,华尔街并未投桃报李,而是一方面囤积现金、大量裁员,另一方面继续给高管发放高额奖金,同时还反对给富人加税。当美国从中产阶级到工人阶级和底层阶级生活水平全面下降,却还要为美国金融危机埋单时,华尔街的贪婪和顽固必然会引火烧身。”“美国公众饱受挫折感,他们对金融机构的信任已经打碎。”[7]在这种情况下,奥巴马政府想要通过公共外交在世界树立其经济信誉时,它所遇到的难度就可想而知。在全民公共外交时代,公民个人的道德素质对公共外交的影响更加直接:“正如公共外交承受不起糟糕的政策一样,它也经受不起糟糕的人民。假如国民行为与国家‘品牌’塑造目标背道而驰,那么任何信息传递活动都是徒劳。”“有时,公共外交的关键战役不在于提升海外声誉,而是要说服国内民众不辜负已经拥有的国家声誉。”[81

再次,在文化层面,国家对价值观的塑造能力决定了公共外交的灵魂能否获得认同。

文化在公共外交中的灵魂作用早已不言而喻。其中,“价值观属于文化的内层,对人们El常行为具有根本性的指导意义。”[9]这种价值观不仅要体现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而且应当具备世界情怀。没有民族特色,文化就会失去历史根基,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失去了时代特征,做不到与时俱进、吐故纳新,文化同样会失去活力;而缺乏世界情怀,文化就会走向狭隘,要么夜郎自大,要么妄自菲薄,失去沟通和交流的能力。西方国家公共外交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与这三个方面是密不可分的。正是由于借助风靡全球的哈利波特、欧冠足球联赛、唐老鸭以及希腊文明等诸多富于这三种特色内涵的文化符号,其公共外交才能成功叩开一个又一个国家的大门,把自己塑造成诸多人心目中向往的圣地。这里尤其需要突出的是,价值观的世界性在公共外交时代尤显重要,“大国外交需要价值观的支持,不但需要描述理想中的世界格局是什么样的,还需要说明是依据什么样的价值准则来建设这个世界格局。”口。]要通过公共外交吸引人心赢得软实力,它就必须包容和吸收人类的价值共识,打造出能够被其他民族和国家接受的共享价值,体现整个人类社会文明阮发展的历史积淀和世界人民追求和平进步的价值导向。[11]西方大国的公共外交无不打着这种价值共识的旗号,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就在其离任前不久发表了《为全球价值观而斗争》一文,在文中他强调说:“我们要显示我们的价值观并非是西方的,更不是美国或盎格鲁一撒克逊式的,而是普通人性的价值观,是全球公民有权拥有的世界性价值观。”“这是关于灵魂和思想,关于说服人们并向他们展示我们的价值观对他们来说才是最好的。”[123而其公共外交失败的文化根源也正是在于此,因为主导西方世界的所谓普世价值观并不适合于全人类。小布什政府公共外交的失败就是其极端的表现:因为它不考虑如何理解他国人民的价值观,而是一味埋怨外界是如何不懂自己的价值观,甚至采用武力来推销自己的价值观,从而让公共外交陷入困境。

二、中国公共外交的国内统筹能力问题

虽然中国公共外交的实践由来已久,理论研究最近几年也是如火如荼,但是,回顾起来,中国在强调发展公共外交的时候,往往只注重提升外部统筹能力,国内统筹问题则没有受到相应重视,这也是中国公共外交难以打开局面的根本原因。

其一,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未能充分发挥,国内政治体制亟待改革的一些深层缺陷是中国公共外交的内部制度硬伤。

社会主义中国的发展在历经曲折后虽已经取得巨大成就,但是优越性远未充分发挥。“中国威胁论”、“中国强硬论”、“中国崩溃论”和“中国不负责任论”等种种论调此起彼伏,其制度根源就在于此。目前,中国正处于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关口,国内政治体制的诸多深层缺陷有待理顺,社会管理的水平有待提高,国内发展的不平衡问题日益突出,社会诸多矛盾尖锐甚至在某些地方激化,引起社会管理危机的群体性事件频发,与之伴随的就是民众对国家社会发展信心的动摇。环球舆情调查中心2011年8月的调查显示:对于中国在发展和转型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如地区差别、贫富差距等,仅4z.3%的受访者认为大部分或全部能

万方数据

整堡鱼墅笪至Q里至主簋!Q塑-

得到解决。当被问及“中国的社会制度和西方的社会制度,哪个更先进”时,54.4%的受访者回答“各有利弊,无法比较”,仅16.3%的受访者认为“中国的社会制度”更优越。【13]这些都强化了西方国家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固有偏见,因此导致中国公共外交在政治制度上的说服力远远不够。比如,西方民众认为中国的社会主义是专制制度,在某种程度上就与中国国内并未落实好有关民主法治制度有关。震惊中外的广东乌坎村冲突事件,起因就源于“原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操纵选举,长期把持职位,并在土地出让等利益问题上不公开不透明。去年9月和11月,在反映问题一再无果情况下,乌坎村民两度集结上访,引发冲突。”“在处理乌坎问题上,广东地方官员一度沿袭着‘抓黑手’的思路,令矛盾激化。”后来直到“广东省委工作组进驻该村,充分肯定‘群众的主要诉求是合理的’,并开始回应村民的多项诉求”,纷争才逐渐平息。而后来的乌坎村重新组织选举,本来“没有任何创新”,只不过“把《选举法》和《组织法》的落实过程做得非常扎实,让这个村子在过去选举中走过场的形式做了纠正”,却已经让“外国记者认为我们通过这件事在民主选举上开了先河”oD43又如,中国的发展中国家地位不被一些外国人士认可,与某些地方政府落后的发展观也不无关系:“一部分地方政府在经济实力不强、发展前景并不确定的情况下,仍然热衷于搞宽马路、大广场等大型工程,使城市白天富丽堂皇,晚上灯光灿烂,这给包括外国人士在内的外界以繁荣发达的印象。事实上,这些地方的财政并不富裕,有的长期捉襟见肘,靠国家补贴。搞华而不实形象工程的资金大都来自卖地收入和地方融资平台的负债o,,E153再如,中国教育的质量问题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中国的留学生公共外交也因此受到限制:一是“绝大多数年轻中国留学生和志愿者对公共外交涉及的政治问题、文化问题缺乏充分的知识储备和理解,许多年轻人出国以后,在与外国民众讨论相关话题时出现沟通障碍”;二是“中国对于外国留学生的中国文化与生活交流常常流于形式主义和政绩工程,并没有让外国留学生真正感受到东方文明的内在魅力,也因而无法让外国留学生不由自主地感念中国之好。”L16一

其二,中国的国内道德形象与公共外交的要求还不相匹配,使公共外交的道义信誉受到困扰。

2011年7月,《小康》杂志社中国全面小康研究中心联合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2011中国人信用大调查”表明:从2005年至今,“中国信用小康指数始终在低位运行”,“公众对当前中国社会诚信状况不乐观”。“超九成(95.2%)受访者认为,政府信用需要建设。”在对33类不同群体的诚信形象调查中,政府官员和国企领导的形象落后,分别位居第十八位和第二十一位。社会信用小康指数同样令人忧虑,其中,如果以满分100为标准,那么政府公信力得分仅为64,企业则是更差,比它还低9.5分。E173无独有偶,环球舆情调研中心的调查同样显示:当问及“当今中国社会的道德水平相比十年前有何变化”时,绝大多数受访者表示不乐观,有九成以上(94.2%)的受访者认为相比十年前,现在社会的道德水平有不同程度的倒退,其中82.1%的受访者认为“有很大倒退”。问及“当前中国社会道德水平滑坡现象主要出现在哪些领域”时,“政府官员”的中选率最高,占到76。9%;其次是“司法执法人员(含警察、律师、法官等)”、“医生”、“企业家及商人”,以上人员的中选率分别为68.5%、62.2%、55.5%;此外分别有四成以上的受访者选择了“明星艺人”(48.4%)、“学者专家”(46.5%)、“教师”(45.6%)。问及“在中国社会,遵守道德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吗”,仅三成多(31.5%)的受访者表示同意。[18]此外,一些政府部门在处理内政问题上缺乏国内问题国际化的全球意识,以内外两套标准来处理某些公众敏感问题,这同样使公共外交陷入尴尬中,食品安全就是其中的典型。《中国的对外贸易》白皮书显示,2010年中国出口美国、欧盟和日本的食品抽检合格率均超过了99.5%,与此同时2010年整个中国的食品质量抽检合格率目标仅为94.6%,“十二五”期间的目标才能提高到97%以上,这种数字下的出口食品和非出口食品质量差别之大由此可见一斑。[19]也许在某些政府部门看

来,对外比对内严格食品安全标准是展示负责任

万方数据

_整堡鱼墨委笪垫!至主笠!Q塑

国家形象的表现,然而恰恰是这种想法带来了适得其反的效果,无论国内外民众对此都持反感态度。这种情况下,公共外交既难以取信于内,更难以博名于外。

其三,中国的价值观定位尚待优化,以便为公共外交提供足够的身份支持。

价值观在中国公共外交中的作用远未体现,这一方面与西方国家对华强大的价值观攻势有关,另一方面与中国价值观塑造过程中的实用主义导向也不无联系。由于历史上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一切为政治服务”,现在又过于注重“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中国当前的价值观未免显得急功近利,缺乏内涵,甚至出现某种程度的错位。就民族特色而言,中华传统价值观的x,-J;'b展现主要体现为表面的文化符号,其自身并未得到有效梳理与总结。比如,对中华文化影响深远的儒学就命运多舛,要么被简单批判得一无是处,要么又被捧上高高神坛,始终缺乏长远眼光的深入解读。反映在公共外交中,“以孔子冠名的全球性中国文化的传播机构里,暂时只有孔子的名称或是塑像、画像,而没有能够反映孔子思想和中国文化精髓的作品引入和推介”。Ee03就时代特征而言,由于正处于市场经济转型、思想观念分化以及社会矛盾冲突加剧期,民众的当代价值观处于不稳定状态,他们很容易过分注重感官享受、缺失人文关}不、丧欠文化品位、忽略理性思考和淡化政治观念,再加上邪教理论、及时享乐和极端个人主义等各种腐朽思想的入侵,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和社会凝聚力的提升都因此而受到冲击,这也极不利于公共外交的发展。就世界情怀而言,当前西方媒体将中国外交斥为只顾利益的“行贿外交”、“金元外交”,而中国反驳得很吃力,不能不说与公共外交过于依赖利益观,而不注重塑造其他层面的价值共识有关o【_i03这种影响在欧洲显得更为严重。“价值观因素造成的欧洲民众对中国负面评价的比例近年来不断增加。”“德国马歇尔基金会通过对美国、土耳其和11个欧盟国家的1.3万民众进行调查后,于9月15日发表年度《跨大西洋趋势2010》报告显示,多达2/3(63%)的欧洲受访者表示,中国和欧洲的价值观非常不同,在际国际问题上合作是不可能的。德国公众尤其对与中国合作的前景感到悲观,仅有18%的受访者表示,欧洲和中国有足够的共同价值观,可以进行合作。”[21]

三、增强中国公共外交国内统筹能力的思考

实践反复证明,“新形势下,我国发展的内外联动性增强,国内问题国际化和国际问题国内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因此,中国的公共外交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立足本国,放眼世界,注重全局谋划,统筹改革发展稳定的国内大局与和平发展合作的国际大局,坚持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中加以推进,兼顾好国内国外两方面”。L22。当前,尤其需要注意提升国内统筹能力。

首先,深化改革,用国家的安宁稳定与繁荣昌盛作为推动公共外交不断进步的根本动力。

无论外界对中国的看法如何,中国发展的命运最终都取决于自己,因此对于中国而言最重要的是要用坚强信念和清醒头脑看待已经取得的成就和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克服自卑思想和自大心理,增强危机意识积限光心态,不骄不躁、不卑不亢,锐意进取、抢抓机遇,努力深化改革开放,做到在发展中实现稳定,在稳定中推动发展,用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来从根本上增强国家凝聚力,提升公共外交的制度说服力。从公共外交的视野看,当前国家政治中的以下问题显得尤为急追:即民生闯题、民主法治建设和对重大群体性事件的危机应对能力。就业、住房、教育和医疗等民生问题涉及老百姓的基本生存与发展权益,民主法治关系到权力能否在阳光下运行,而对重大群体性事件的危机应对能力则直接体现着国家的执政理念和管理体制的运转效率。这_一大问题不仅在国内备受注意成为矛盾频发的焦点,在国际上也同样足备受舆情关注,稍有不慎就会给公共外交带来巨大负面冲击。为此必须落实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破除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同于“以GDP增长为中心”的错误发展观、满足既有成就得过且过的静态稳定观和不思进取小修小补的消极改革观,尽最大限度化解社会矛

万方数据

整堡鱼堡墨笪至Q12主箍!Q塑●

盾,推动社会结构转型,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减轻大众焦虑,从而做到为人民的根本利益做实事,用实实在在的每一点进步提升海内外社会对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和管理体制的认同度,以保障公共外交的发展有着不断稳固的政治基础。

其次,加强道德建设,改变国内舆论管理思路,增强国内外问题联动意识,推动公共外交道义信誉的影响。

对内,在用法治推动体制改革的基础上,要重新审思道德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一方面要努力用制度保障来惩恶扬善、弘扬正气,另一方面从高层人手,用政府政治道德的全面提升和社会精英的道德示范作用,自上而下地引领社会道德不断进步。这其中,政府的道德形象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受到重重困扰的政府形象,与政府内部少数官员的道德观念淡薄、政治素质低下和某些政府部门的国内舆论管理思路跟不上形势发展的现实需要有关。领导质疑记者是为党说话还是为人民说话、公安局政委认为公安部的五条禁令违法和某些官员的Etfi三fl等极端负面舆情事件的出现,以及某些政府部门过于机械地将社会舆情问题都归咎为媒体传播的负面效应,不尊重舆论传播规律,不因势利导舆情风向,而是谋求简单化的堵住舆论、息事宁人,甚至不惜违法压制舆论,都严重破坏了政府信誉,也给公共外交带来了负面冲击。对此,相关政府部门和官员必须放下姿态,坦诚不足、汲取教训、改正缺点,通过舆论让人民看到自己实实在在的努力和进步。事实上,政府在道德形象上必须破除这样一个错误观念,即没有缺点的政府就是好政府,从而刻意追求打造完美形象,要相信一个有缺点但是勇于改止缺点的政府形象同样能够赢得人心。

对外,增强国内政治信誉问题的国外联动意识,做到内外一致。既要让国内外民众了解当前中国国情下的国家特定选择,又要让他们都不感觉到自己受到国家的差别歧视待遇,从而让中国的公共外交道义信誉形象始终做到表里如一。温家宝总理今年在两会期间的中外记者见面会就是其中的典型案例。在此次见面会中,“从涉及民生的房价、通胀、贫富差距,到人民币汇率、藏人自焚,甚至王立军事件,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版图中几乎所有敏感议题都得到温家宝的答复。”而贯穿其中的始终是他对人民的谦卑之心、对]二作的敬畏之心和对未来的希望之心。通过见面会,国内媒体看到了国家“为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海外媒体也借此得到了重新认识中国的又一个机会,“BBC说,没有想到中国总理会如此坦率,如此真情流露”。[23I毫无疑问,通过此次记者招待会,中国公共外交的道义信誉得到了极大提升。

最后,提升中国价值观的塑造能力,让中国公共外交的发展能够获得更多的身份认同。

对中国价值观的塑造必须超越实用观念,真正做到民族性、现代性和世界性的统一,从而起到塑造身份和沟通心灵的作用。在民族性方面,无论是“仁义”、“中庸”、“道法自然”还是“以法为教”、“兼爱”、“非攻”,对当今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借鉴作用,这就决定了我们不仅要挖掘它们的经典含义、找出自身传统特色,更要加以创新,发现其现代价值和世界意义。在现代性方面,价值观的塑造不仅要致力于提升全民族的文化品位和理性思考能力,强化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也必须体现出对中外传统文化精华的继承和世界价值共识的尊重。早在2007年,温家宝总理就提出过,“民主、法制、自由、人权、平等、博爱等等,这不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这是全世界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共同形成的文明成果,也是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观。”『24j在世界性方面,一方面,必须超越西方普世价值的公共外交理念,普世价值不等于人类的价值共识,更不能成为中国价值观组成部分,这不仅因为西方普世价值观的狭隘性早已为世界所诟病,更是因为“承认任何一种‘普世价值’的存在,就必然要接受西方人的论辩模式。这是一个用中华传统思路无法取胜的模式”。[25]因此,民主法治、自由平等与公平正义等核心价值观必须体现出鲜明的社会主义特色和民族话语权。另一方面,在气候问题和绿色治理等非传统安全领域受到越来越多关注的当今世界,价值观的世界性塑造更应当以此为契

万方数据

●整堡鱼查墨玺圣Q!至主笠里鱼塑

机,超越权力政治、意识形态对抗和文明冲突,追

求利益共生、价值共享和文化包容,以缩短中外之[】4j间的认知差距,也使得中国的公共外交能够获得

更多观念上的认可。

参考文献:

[1]亚历山大?温特.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M].秦亚青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2]克里斯托弗?希尔.变化中的对外政策政治[M].唐小松,陈寒溪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

社,2007.

[3]向骏.“华盛顿共识”vs“北京共识”[z].联合早报网,2010—0422,http://www.zaobao.corn/

special/china/sino——us/pages8/sino——usl00422a

shtml

[4]CSISCon谢ssionOHSmartPower.A‰larter,MoreSecureAnedca[Z].2007,http://esis.org/

files/media/csis/pubs/071106csissmartpower—

report.paf

[5]王丰丰,杜静.美人权组织呼吁调查布什政府高官涉嫌酷刑罪行[z].新华网,2011-0713,

http://news.xinhuanet.com/2011-07/13/c一

121660206.htm

[6]国务卿克林顿就21世纪的人权议程发表演说[z].美国参考网站,2009—1214,http://

ⅥNⅫ.americ&goN|st/derix3cracyhr-chinese/2009/

Ek,、cember/20091215160545eaifasO,7509272.hmfi[7]胡文涛.“占领华尔街运动”的特征动因及影响[J].现代国际关系,2011,(11).

[8]尼古拉斯?卡尔.公共外交:以吏为鉴的七条法NEJ].国际新闻界,2010,(7).

[9]简涛洁,霸权文化与文化威胁——美国文化外交及其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j].太平洋学

报,2011,(6).

[10]李北方,呼唤有价值观的中国外交[z].南风窗官方网站,2012—1—13,http://www.nfc—

mag.com/articles/3327

[11]陈先达.论普世价值与价值共识[J].哲学研究,2009,(4).

[12]黄力之,西方普世价值观:“无形的国家利益”

[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03—31.

[13]王渠.环球舆情调查中心:中国人的大国心态走向成熟[z].环球网,2011—09—07,http://pdl.甄[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huanqitLcom/news/2011—09/1985706—2.htrnl

若言.广东省委书记汪洋:乌坎民主选举并没

有创新[z].欧洲时报网站,2012—0306,ht一

呻:}|Ⅵ州.oushinet.com/172—546166368.

aspx;汪苏.汪洋:乌坎村选举只是依法落实村

民自治[z].财新网,2012—03—05,http://chi—

na.Cal’xiILcom/201203—05/100364045.html

刘世锦,张军扩等.如何正确认识在中国发展

中国家身份上的争议[J].中国发展观察,

2011,(7).

韩方明:重视留学生公共外交培养更多的知

华派友人[z].凤凰网,2011—10一10,http://

edu.ifeng.corn/abroad/detail一2011—10/10/

9725254——0.shtml

欧阳海燕:2011中国人信用大调查:诚信危机

刺痛中国[J].小康,2011,(8).

环球舆情调查中心.“小悦悦”事件的社会道德

反思调查报告[z].环球网,2011-1i04,http://

poll.huanqiu.com/dc/2011-11/2142511.html

授权发布:《中国的对外贸易》白皮书[z].人民

网,2012—03—19,http://politics.peopl.e.c。mcn/

GB/101380/17428530.html;刘育英.“十二五”

末中国食品质量合格率目标超97%[z].中国

新闻网,2012-01-12,http://financechiD.K.qews.

com/6/2012/01—12/3601324.shtml

董璐.孔子学院与歌德学院:不同理念下的跨

文化传播[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11,(4).

翟慧霞.国际民调中的欧洲民众对华态度

[z].中国社会科学报刊网,201101一04,ht

tp://sspress.cass.cn/news/16442.htm

杨洁篪.努力开拓中国特色公共外交新局面

[Z].新华网,201102—16,http://news.xinhua—

net,com/politics/2011-02/16/c——121085016——

2.htm

李泓冰.人民网评:为了“人民”与“改革”——

听温家宝总理记者会[Z].人民网,201203—

14,http://opinion.people.corr乙cn/GB/

17389005.html;世界借总理答问中国多个敏

感问题得到回应[z].环球网,2012—03—15,ht—

tp://finance.kuanqiu.com/data/2012一03/

2527171.html

温家宝总理答中外记者问[Z].人民网,2007一

03—17,http://cpc.people_com.cn/GB/64093/

64094/5481730.html

万方数据

壑堡查塑笪垄Q呈2主苤里Q塑-

[25]相蓝欣.“普世价值”还是“共享价值”?[Z].南方报网,2008—09—03,http://opinion.nfdaily.cn/opinionlist/content/2008一09/03/contem一4580597.htm

OnChina’SDomesticCoordinationCapacityofPublic

Diplomacy:ProblemsandOptions

HUANGZhon91.TANGXiao—son92

(1.SchoolofForeignLanguages,QingdaoTechnologicalUniversity。Qingdao,Shandong266520,China;

2.GuangdongResearchInstituteForInternationalStrategies,Guangzhou,Guangdong510420,China)

[Keywords]publicdiplomacy;domesticcoordination;politicalsystem;moralcredibility;cul—turalvalue

[Abstract]Apartfromthetraditionallyrecognizedfactorsthataffectdomesticcoordinationca—pacityofpublicdiplomacy,publicdiplomacyisalsorestrictedbythevitalityofthesocialsystemandmanagementsystem,thedomesticmoralimage,andthecapacitytoshapevaluesofthecoun—tryatthespecificperiodoftime.TheauthorsholdthateffortshavetobemadetoimproveChina’Spublicdiplomacy.Amongthethingstobedonearegivingtheadvantagesofthesocialistsystemitsfullroleinpublicdiplomacy,matchingdomesticmoralimagewithpublicdiplomacy,andoptimizingthevalueorientationtoprovidesufficientidentitysupportforpublicdiplomacy.Therefore,itisnecessarytopromotefurtherreforminChinatoestablishapeaceful,stableandprosperoussituationastheprimarydriveforfurtherprogressinpublicdiplomacy.Constructionofmoralimageshouldbeimproved,managementofpublicopinionshouldbechanged,integrationofnationalandinternationalissuesshouldbestrengthened,theinfluenceofthemoralcredibilityinpublicdiplomacyshouldbeenhanced,theabilitytoshapevaluesshouldberaised.Inthisway,thedevelopmentoftheChinesepublicdiplomacycangainmuchmorerecognitionandidentifica—tion.

[责任编辑刘蔚然]

万方数据

中国公共外交的国内统筹能力:问题与对策思考

作者:黄忠, 唐小松, HUANG Zhong, TANG Xiao-song

作者单位:黄忠,HUANG Zhong(青岛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青岛,266520), 唐小松,TANG Xiao-song(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广东广州,510420)刊名:

教学与研究

英文刊名:Teaching and Research

年,卷(期):2012(10)

参考文献(27条)

1.亚历山大?温特.秦亚青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 2000

2.克里斯托弗·希尔.唐小松.陈寒溪变化中的对外政策政治 2007

3.向骏华盛顿共识vs北京共识 2010

4.CSIS Commission on Smart Power.A Smarter,More Secure America 2007

5.王丰丰.杜静美人权组织呼吁调查布什政府高官涉嫌酷刑罪行 2011

6.国务卿克林顿就21世纪的人权议程发表演说 2009

7.胡文涛占领华尔街运动的特征动因及影响 2011(11)

8.尼古拉斯?卡尔公共外交:以变为鉴的七条法则[期刊论文]-国际新闻界 2010(07)

9.简涛洁霸权文化与文化威胁--美国文化外交及其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期刊论文]-太平洋学报 2011(06)

10.李北方呼唤有价值观的中国外交 2012

11.陈先达论普世价值与价值共识[期刊论文]-哲学研究 2009(04)

12.黄力之西方普世价值观:无形的国家利益 2011

13.王渠环球舆情调查中心:中国人的大国心态走向成熟 2011

14.若言广东省委书记汪洋:乌坎民主选举并没有创新 2012

15.汪苏汪洋:乌坎村选举只是依法落实村民自治 2012

16.刘世锦.张军扩如何正确认识在中国发展中国家身份上的争议[期刊论文]-中国发展观察 2011(07)

17.韩方明:重视留学生公共外交培养更多的知华派友人 2011

18.欧阳海燕2011中国人信用大调查:诚信危机刺痛中国[期刊论文]-小康 2011(08)

19.环球舆情调查中心小悦悦事件的社会道德反思调查报告 2011

20.授权发布:《中国的对外贸易》白皮书 2012

21.刘育英十二五末中国食品质量合格率目标超97% 2012

22.董璐孔子学院与歌德学院:不同理念下的跨文化传播[期刊论文]-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2011(04)

23.翟慧霞国际民调中的欧洲民众对华态度 2011

24.杨洁篪努力开拓中国特色公共外交新局面 2011

25.李泓冰人民网评:为了人民与改革——听温家宝总理记者会 2012

26.温家宝总理答中外记者问 2007

27.相蓝欣普世价值还是共享价值 2008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a115730447.html,/Periodical_jxyyj201210007.aspx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