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居住建筑节能标准2017

居住建筑节能标准2017

居住建筑节能标准2017

一、建筑规划与设计

1. **节能目标**:新建居住建筑应满足节能65%的目标,其中体型系数不应超过0.3。

2. **日照分析**:在满足日照时数的前提下,优化建筑布局,减少遮挡,增加通风和采光。

3. **景观设计**:结合建筑规划,合理设计绿化景观,提高环境能效。

二、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

1. **墙体保温**:采用复合保温墙体材料,提高墙体保温性能。外墙平均传热系数不应大于0.65W/(m²·K)。

2. **门窗**:使用高性能门窗,如断热桥铝合金窗、中空玻璃窗等。外窗传热系数不应大于2.0W/(m²·K)。

3. **屋面与地面**:采用保温隔热性能好的材料,如聚苯板、挤塑板等。屋面传热系数不应大于0.60W/(m²·K),地面不大于1.0W/(m²·K)。

三、采暖、通风与空调系统能效

1. **采暖系统**:优先选择分户供暖,按热量表收费。集中供暖系统要采取措施降低输配系统能耗。

2. **空调系统**:根据建筑使用特点,选择合理的空调系统方案,确保在全生命周期内实现能效最优。多联机系统的能效比不应低于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3. **通风系统**:合理设计通风系统,减少空气循环次数,提高通风效果。同时,考虑排风热回收技术。

四、照明与配电系统能效

1. **照明系统**:采用高效LED灯具,并配备节能控制系统。办公场所照度不应低于300lx,走廊和公共场所照度不应低于150lx。

2. **配电系统**:合理设计供电网络,确保供电质量稳定。同时,采取措施降低线路损耗,如使用低阻导线、优化线路布局等。

3. **电梯系统**:选择低能耗电梯,并合理配置电梯数量和功率,以适应建筑使用需求。

五、可再生能源利用与建筑一体化

1. **太阳能利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优先利用太阳能进行热水供应和光伏发电。太阳能热水系统的热效率不应低于40%,光伏发电系统的年发电量不应低于建筑用电量的20%。

2. **地源热泵**:在地下条件适宜的地区,可考虑采用地源热泵作为冷热源。地源热泵系统的能效比不应低于

3.5。

3. **一体化设计**:将可再生能源利用设施与建筑一体化设计,提高建筑整体能效。

六、智能建筑能源管理系统

1. **能源监测**:建立能源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建筑各系统的能耗情况。

2. **自动化控制**:根据建筑使用特点和外部环境条件,设置合理的自动化控制策略,降低能耗。例如,在过渡季节和冬季可利用新风进行自然通风和冷却。

北京市地方标准《民用建筑能耗指标》

北京市地方标准《民用建筑能耗指标》 质量技术监督局北京市医院后勤管理质控中心昨天 北京市地方标准DB11/T 1413-2017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2017年6月29日发布,同年10月1日实施ICS 27.010,F 01,备案号:56035-2017 前言 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给出的规范起草。 本标准由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员会组织实施。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节能环保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霞、张玉梅、刘力、佟立志、徐淼、晋文、谢琳娜、唐泊洋、闫硕、李舟、王圣典、冉霞、张然、刘宇。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民用建筑采暖耗热量、电力消耗、生活用气量及综合能耗指标的现行值和民用建筑采暖耗热量、电力消耗及生活用气量的目标值。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民用建筑能评阶段的能耗指标。改建、扩建项目可参照执行。

2标准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589综合能耗计算通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民用建筑能耗energy consumption for civil buildings 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使用过程中由外部输入的能源,包括维持建筑环境的用能(如供暖、制冷、通风、空调和照明等)和各类建筑内活动(如办公、炊事等)的用能。 3.2 采暖耗热量heat consumption for space heating 采暖耗热量指为建筑空间提供热量(包括加湿),以达到适宜的室内温湿度环境而消耗的热量。 3.3 电力消耗power consumption 维持建筑物运行所消耗的电能和室内设备所消耗的电能,包括制冷设备、通风设备、照明设备、电梯、给排水设备及室内设备等的电能消耗。本标准将电力消耗分为照明耗电量、空调耗电量和其他用能设备耗电量,其中,其他用能设备是指民用建筑内除空调系统和照明外的所有用能设备,主要包括电梯、通风、给排水系统和维持室内基本功能的设备等。 3.4 生活用气量gas consumption for cooking and water heating

湖南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一)

湖南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一) 湖南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背景 在全球能源消耗日益增加、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的情况下,节能减排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居住建筑作为人们居住和生活的地方,占据了很大一部分能源消耗,因此,加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促进节能减排,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 制定湖南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目的在于建立起科学、合理、适用的节能设计标准体系,推进居住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和发展,降低居住建筑能耗,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将为规范居住建筑市场,提高居住环境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保障。内容 湖南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将对以下方面进行规定: 1.建筑外墙、屋顶、地面、窗户、门等构件的保温性能; 2.建筑热交换设施和热能分配设计; 3.建筑节能供暖、供冷、通风、照明等系统设计;

4.建筑节能材料、设备、器具的选用; 5.建筑节能技术应用等方面。 实施 为确保湖南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有效实施,将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对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宣传和培训; 2.通过政策引导和经济激励等手段,推动居住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 和发展; 3.加强居住建筑监督管理,确保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实施效果。 结语 湖南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实施,将推动我省居住建筑节能技 术的发展,减少能源消耗,改善居住环境质量,为绿色低碳发展作出 贡献。 意义 湖南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将有以下重要意义:1.明确了我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要求,提高了节能意 识和技术应用水平; 2.规范了居住建筑节能设计的标准体系,实现了科学、合理、适用 的设计方案;

深圳市公共建筑能耗标准2017

深圳市公共建筑能耗标准2017 一、前言 深圳是我国的创新之城,也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城市。近年来,深圳市政府一直在致力于建设成为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以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目标。对于公共建筑的能源消耗问题,深圳市政府一直非常重视,并于2017年颁布了《深圳市公共建筑能耗标准》。 二、对公共建筑能耗标准的解读 1. 背景 深圳市公共建筑能耗标准2017的颁布,是为了提高公共建筑的节能水平,减少能源的消耗,促进可持续发展。这也是深圳市政府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举措之一。 2. 标准的内容

深圳市公共建筑能耗标准主要包括了建筑的能源消耗上限、节能技术 要求、能源管理制度等内容。其中,建筑的能源消耗上限是根据建筑 的功能和面积等因素确定的,不同类型的建筑有不同的能耗限制。节 能技术要求包括了建筑的隔热、采光、空调、照明等方面的要求,以 及对节能材料和设备的规定。而能源管理制度则是要求建筑的使用者 建立起科学的能源管理体系,定期进行能源消耗的监测和评估。 3. 标准的意义 深圳市公共建筑能耗标准的颁布,对于全市的公共建筑来说意义重大。这一标准的实施,将有效降低公共建筑的能源消耗,减少能源浪费, 对于缓解能源紧张、减少环境污染有着积极的作用。这也是对建筑业 的一种规范和引导,促进了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了绿色建筑的 发展。 三、对深圳市公共建筑能耗标准的个人理解 作为一项政策法规,深圳市公共建筑能耗标准的颁布,对于深圳乃至 整个我国的建筑业来说都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建筑业是能耗大户,而 公共建筑更是城市能源消耗的重点部分。通过这一标准的实施,能够 有效地引导建筑业朝着绿色、低碳的方向发展,为可持续发展打下良

江苏省新规《居住建筑热环境和节能设计标准》在实际项目设计中的对比探讨

江苏省新规《居住建筑热环境和节能设计标准》在实际项目设计中的对比探讨 摘要:2021年7月1日实施的江苏省《居住建筑热环境和节能设计标准》DB32/4066-2021节能率标准从65%提升到75%。归纳总结标准提升后,在实际项目中影响节能计算的因素。以及与2014版标准的对比,并且在总结和对比中得出一些经验探讨。 关键词:节能率提升75%;外围护结构节能计算;新材料。 为了完成十四五建筑能耗与碳排放总量控制目标。江苏省政策要求新建民用建筑全面实施75%节能标准。于此省住建厅关于印发《2017年都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和标准设计编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并经过2017年-2020年长达三年的编制组内部多次、典型项目测试研讨工作会议以及邀请北京、上海、成都、安徽等地区专家共同研讨等,最终于2021年6月4日发布江苏省《居住建筑热环境和节能设计标准》DB32/4066-2021版并于2021年7月1日正式实施。 江苏省新规《居住建筑热环境和节能设计标准》DB32/4066-2021主要目标在于进一步减能减排、提升居住舒适度、引领居住建筑高品质发展。修编的内容可归纳为以下几点:提高节能率75%、调整建筑类别、性能化设计方法变化、改善室内热环境、优化体型系数要求、围护结构热工指标提升、增设新风系统、拓展可再生能源形式等。落实到具体的项目设计中,建筑单体必须设置新风系统、太阳能或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以及建筑节能计算必须满足《居住建筑热环境和节能设计标准》中相关规定要求。 1、新省标在实际工程项目计算后的对比总结(体型系数篇) 在单体节能计算中,应优先满足规范要求的各单项规定性指标,当个别单项不满足规定性指标时可根据规范相关章节进行权衡判断。通过解读规范相关章节结合实际项目设计,一般不满足规定性指标从而可以进行权衡判断的单项有:体

一建碳排放规定

一建碳排放规定 1.全部强制,必须严格执行 2. 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通用规范覆盖面广,涉及新建建筑、既有建筑、可再生能源系统、施工调试验收与运行管理等内容 3.建筑碳排放计算作为强制要求 4.可再生能源利用要求细化 5.新建建筑节能设计水平进一步提升。《通用规范》提高了居住建筑、公共建筑的热工性能限值要求,与大部分地区现行节能标准不同,平均设计能耗水平在现行节能设计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基础上分别降低30%和20%。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平均节能率应为75%; 其他气候区居住建筑平均节能率应为65%; 公共建筑平均节能率应为72%。 6.新增温和地区工业建筑节能设计指标要求。相比于《工业建筑节能设计统一标准》GB 51245-2017,《通用规范》新增温和A区

设置供暖空调系统的工业建筑节能设计指标,拓展工业标准适用范围,温和地区工业建筑严格执行。 7.暖通空调系统效率和照明要求全面提升 意义和制定标准: 《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以下简称《节能规范》)的推出,是为了执行国家有关节约能源、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法规,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决策部署,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可再生能源利用,降低建筑碳排放,营造良好的建筑室内环境,满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节能规范》贯彻了改革和完善工程建设标准体系精神,对提升建筑品质、促进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和绿色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突出了技术法规性质,从新建建筑节能设计、既有建筑节能、可再生能源利用三个方面,明确了设计、施工、调试、验收、运行管理的强制性指标及基本要求。内容架构、要素构成、主要技术指标等与发达国家相关技术法规和标准接轨,总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北京市居住建筑外墙传热系数限值

北京市居住建筑外墙传热系数限值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对居住环境品质要求的不断 增加,建筑能耗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建筑的外墙传热系数 对建筑能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北京市为了规范建筑外墙传热系数,保障居民的生活环境和降低建筑能耗,制定了一系列的限值标准。本 文将着重对北京市居住建筑外墙传热系数限值进行探讨。 一、北京市居住建筑外墙传热系数限值的背景 作为国家的首都,北京市一直致力于打造宜居环境和绿色生活。建筑 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能耗问题直接关系着人们的日常生 活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了保障建筑的节能环保,北京市于近年来 频频出台相关政策,一方面限制建筑外墙传热系数,另一方面鼓励使 用节能建材,优化建筑结构,提高建筑能效。北京市居住建筑外墙传 热系数限值的出台,是为了贯彻国家节能环保政策,推动建筑节能工 作的深入开展,提高建筑节能水平。 二、北京市居住建筑外墙传热系数限值的依据 北京市居住建筑外墙传热系数限值是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制 定的。国家《建筑节能标准》(GBxxx-2015)对建筑外墙传热系数有明确规定,要求建筑外墙材料和结构应当符合一定的传热系数要求,

以保障建筑的节能环保。北京市在根据国家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本市的气候特点、建筑使用需求和能源资源条件,制定了具体的外墙传热系数限值标准,以更好地适应北京的实际情况。 三、北京市居住建筑外墙传热系数限值的具体标准 据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发布的《北京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及技术规定》(DB11/762-2017)文件显示,北京市居住建筑外墙传热系数限值按照不同地区和不同建筑类型分为几个档次: 1. 一般地区的居住建筑外墙传热系数限值 - 一般住宅建筑的外墙传热系数限值为0.55W/(m²·K) - 豪华住宅建筑的外墙传热系数限值为0.48W/(m²·K) 2. 寒冷地区的居住建筑外墙传热系数限值 - 一般住宅建筑的外墙传热系数限值为0.45W/(m²·K) - 豪华住宅建筑的外墙传热系数限值为0.37W/(m²·K) 以上限值标准仅为一般建筑,特殊建筑(如超高层建筑、 passivhaus 建筑等)的外墙传热系数限值标准还需根据具体情况制定。 四、北京市居住建筑外墙传热系数限值的实施与意义

江苏省住宅设计标准2017

江苏省住宅设计标准2017 江苏省住宅设计标准2017是根据国家住宅设计标准和江苏省实际情况制定的,旨在规范和指导江苏省住宅建筑的设计和施工,提高住宅建筑的质量和安全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居住环境的需求。本标准适用于江苏省范围内的新建、改建、扩建住宅建筑项目,是住宅建筑设计和施工的基本依据。 一、建筑规划。 住宅建筑规划应充分考虑周边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证住宅建筑的采光、通风和景观。在规划设计中应充分考虑交通便利、配套设施完善、绿化率和建筑密度等因素,打造宜居的住宅社区。 二、建筑结构。 住宅建筑结构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确保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设计和施 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确保结构的牢固和耐久。 三、建筑材料。 住宅建筑材料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保证材料的质量和环保性能。在选材和使 用过程中,应注重材料的节能、耐久和安全性能,确保住宅建筑的质量和安全。 四、建筑设备。 住宅建筑设备包括供水、排水、采暖、通风、空调等设备,应根据住宅建筑的 功能和使用要求进行设计和安装。设备的选用和安装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确保设备的性能和安全。 五、建筑节能。

住宅建筑应注重节能设计和施工,采用节能材料和设备,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建筑的保温、隔热、通风和采光等因素,减少能源消耗,降低建筑的运行成本。 六、建筑安全。 住宅建筑应注重安全设计和施工,确保建筑的抗震、防火、防水和防盗性能。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保证住宅建筑的安全性能。 七、建筑环保。 住宅建筑应注重环保设计和施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保护生态环境。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采取节能、减排、循环利用等措施,促进可持续发展。 总之,江苏省住宅设计标准2017是指导和规范江苏省住宅建筑设计和施工的重要依据,对提高住宅建筑的质量和安全性能具有重要意义。各相关单位和人员应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确保住宅建筑的质量和安全,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居住环境。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2017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17 一、节能 评价标准:采用符合国家及地方节能设计标准的建筑材料,并确保其达到规定的节能效果。 评价内容: 建筑围护结构:外墙、屋顶、地板等部分的保温隔热性能; 空调、照明等设备的能效标准; 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的利用情况。 二、节地 评价标准:在确保建筑安全和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减少对土地资源的占用。 评价内容: 土地利用效率:建筑密度、绿化率等指标; 室外环境质量:室外绿化、道路等公共空间的规划与利用。 三、节水 评价标准:采用符合国家及地方节水标准的建筑材料和器具,减少水资源浪费。 评价内容: 给排水系统的合理设计; 水资源回收利用措施(如雨水收集、中水回用等)。

四、节材 评价标准:采用可循环使用、可再生或低环境影响的建筑材料,减少对环境的负担。 评价内容: 建筑材料的环境标志认证情况; 建筑废料的减量化与资源化利用。 五、室内环境质量 评价标准:确保室内环境质量良好,满足人们健康和舒适的需求。 评价内容: 室内空气质量; 声、光、热环境的优化设计; 室内绿化和自然采光利用。 六、运营管理 评价标准:建立科学合理的运营管理机制,确保绿色建筑的持续运行和维护。 评价内容: 能源管理:能源监测与控制系统; 环境管理:环保设施的运行维护及环境监测系统; 资源管理:废弃物分类处理及资源回收利用系统。 七、社会责任 评价标准:在满足绿色建筑基本功能的同时,积极履行

社会责任,为社区和环境做出贡献。 评价内容: 为社区提供开放空间和公共设施; 参与环保活动及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与当地政府、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 八、全寿命周期评估(LCA)标准:对绿色建筑进行全寿命周期评估,包括建筑材料生产、运输、施工、运营、维护及报废处理等阶段。通过评估,了解各阶段的资源消耗、环境影响及可持续性水平,为后续的优化提供参考。

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加强全省建筑节能门窗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冀建科〔2017〕13号

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加强全省建筑节能门窗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 正文: ---------------------------------------------------------------------------------------------------------------------------------------------------- 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加强全省建筑节能门窗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 冀建科〔2017〕13号 各市(含定州、辛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建设局),各有关单位: 按照《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在新建居住建筑中全面执行75%节能标准和在新建民用建筑中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的通知》(冀建科〔2017〕3号)要求,自2017年5月1日起,我省行政区域内申报施工图设计审查的新建(含改建、扩建)居住建筑,均执行75%节能标准。为确保这项标准顺利实施,现就全省建筑节能门窗使用管理工作通知如下: 一、提升建筑节能门窗应用技术水平 按照75%节能标准要求,我省行政区域内申报施工图设计审查的新建(含改建、扩建)居住建筑,应使用传热系数低于2.0w/m2·K的建筑节能外窗。其中,穿条式隔热断桥铝合金节能门窗型材的隔热条截面高度不应小于24mm,浇筑式隔热断桥铝合金门窗型材的隔热条截面高度不应小于22mm;塑料门窗应采用四腔室及以上的三密封型材;节能门窗用玻璃应采用中空玻璃(Low-e)、真空玻璃、三玻中空玻璃或真空复合中空玻璃;玻璃单片厚度不小于5mm,两玻中空层厚度(真空玻璃除外)不应小于12mm,三玻及以上中空层的厚度不宜小于9mm。 二、选用满足建筑节能标准的门窗产品 各市要认真学习研究并掌握《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节能75%)》DB13(J)185、《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08-107-2017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08- 107-2017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08-107-2017准于2017年发布,主要针对公共建筑的节能设计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和指导原则。该标准的制定旨在促进公共建筑节能环保,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碳排放,推动可持续发展。 该标准对公共建筑的节能目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根据建筑的用途和功能,标准规定了相应的节能标准,要求公共建筑在保证正常使用功能的前提下,通过采用有效措施实现能源的节约和减排。例如,标准要求公共建筑在供暖、制冷、通风、照明等方面,在设计和施工阶段就要考虑到能源消耗的问题,通过采用节能设备和技术措施,减少能源的浪费。 该标准对公共建筑的热工性能和隔热性能提出了一系列要求。标准要求公共建筑的外墙、屋顶、地板等建筑构件要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防止热量的传递,以减少冷热桥效应,提高建筑的保温性能。标准还要求公共建筑的窗户要采用低辐射、低透热系数的玻璃,以减少太阳辐射的进入,降低夏季的热量收入和冬季的热量损失。 该标准还对公共建筑的照明设计提出了一系列要求。标准要求公共建筑的照明设计要充分考虑自然光的利用,通过合理设计采光系统,减少人工照明的使用,提高建筑室内的光照质量。标准还要求公共建筑的照明设备要选择能效等级高的灯具,并且要合理布置,以减少电能的消耗。 该标准还推广了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标准要求公共建筑应当积极采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光伏系统等可再生能源设备,以实现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和利用,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标准还对这些可再生能源设备的设计和安装提出了一系列具体要求。

总的来说,该标准以提高公共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碳排放为目标,通过规范节能设计和装置、强制使用节能设备等方式,推动公共建筑的可持续发展。该标准的实施有助于减少能源消耗、改善室内环境质量,提高公共建筑的舒适性和可操作性,符合中国的能源政策和环保导向,对于推动国家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进一步提高居住与工业建筑能效水平的通知-吉建科〔2020〕1号

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进一步提高居住与工业建筑能效水平的通知 正文: ---------------------------------------------------------------------------------------------------------------------------------------------------- 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关于进一步提高居住与工业建筑能效水平的通知 吉建科〔2020〕1号 各市(州)建委(住房城乡建设局),长白山管委会,各县(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各有关单位:为进一步强化建筑节能管理,充分挖掘节能潜力,住房城乡建设部先后下发了《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2018)、《工业建筑节能统一设计标准》(GB51245-2017)。为贯彻落实《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结合我省实际,2019年底修订发布了全省吉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75%)》(DB22/T5034-2019)(以下简称“节能75%标准”)。为全面提升我省建筑能效水平,扎实做好建筑节能管理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全面实施居住建筑节能75%标准 自本文下发之日起,全省行政区域内新立项的居住建筑项目,执行“节能75%标准”;凡未在2020年6月30日以前通过施工图审查的新、改、扩建居住建筑项目,必须严格按照“节能75%标准”进行设计和审图。 二、严格执行工业建筑节能标准 《工业建筑节能统一设计标准》(GB51245-2017)为国家标准,其中第4.1.11、4.1.12、4.3.2、4.4.1、5.5.2、5.5.4、5.5.8、5.5.9为强制性条文,新建、改建及扩建工业建筑的节能设计,必须严格执行。

浙江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浙江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近年来,随着全球能源短缺和气候变化问题日益凸现,能源节约和使用可持续能源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需求。浙江省是中国的经济中心,也是全世界的经济大省,其公共建筑的节能设计标准将对全世界的环境保护和能源利用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为此,2017年12月,浙江省政府发布了《浙江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以促进公共建筑节约能源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标准》的目的在于提高公共建筑的节能性能,并通过建筑结构设计、采暖系统设计和照明系统设计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的消耗和碳排放。《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1)按照《浙江省公共建筑节能标准》,建筑体积的节能性能应达到不小于30%;2)建筑结构设计应做到总体节能化,包括结构、玻璃、外墙、楼板、楼层及屋面等部位;3)采暖系统设计的节能性能应达到不小于30%;4)照明系统设计的节能性能要达到不小于60%,以有效降低照明能耗。 除了节能性能,《标准》还提出公共建筑设计方面的要求,即根据建筑使用性质,合理设计建筑面积、室内温度和空气处理系统等内容,以提高建筑外观、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和增强人体舒适度。此外,《标准》还提出了公共建筑绿色设计的措施,即建筑绿化应符合当地的自然环境,保护当地植被产生的生态系统,并尽可能减少建筑对地表水、空气和土壤的污染。 《标准》的实施将为浙江省的公共建筑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促进公共建筑的建设和管理更加节能、舒适和环保。此外,《标

准》的出台也将对全国乃至全世界其他城市公共建筑节能性能的提高起到重要作用,为实现全球能源可持续利用提供有力支持。 综上所述,《浙江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将为浙江省公共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为全国和全球公共建筑提升能源节约性能和环保性能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持。希望所有的公共建筑都能够按照《标准》的要求,让社会大众能够享受安全、舒适和绿色的环境,以及更好地把握可持续发展的机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