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重型动力触探仪校验规程

一重型动力触探仪校验规程

一重型动力触探仪校验规程
一重型动力触探仪校验规程

目录

(一)重型动力触探仪校验规程 (2)

(二)长杆贯入仪校验规程 (5)

(三)碎石或卵石压碎值指标仪校验规程 (8)

(四)混凝土坍落度筒的校验方法 (11)

(五)混凝土及砂浆试模校验规程 (15)

(六)无机结合料稳定土无侧限抗压强度试模校验规程 (19)

(七)环刀校验规程 (22)

(八)碎石或卵石容量筒校验规程 (25)

(九)砂容量筒校验规程 (28)

(十)三联固结仪仪器变形量校验规程 (31)

(十一)水泥胶砂试模校验规程 (34)

(一)重型动力触探仪校验规程本方法适用于新购的或使用中的重型动力触探仪的校验。

一、概述

重型动力触探仪用于判定密实度,粘性土的稠度、地基土的容许承载力、砂土的振动液化,桩基承载力的重要手段。

二、技术要求

2.1 落锤:质量为6

3.5kg穿心锤

2.2 探杆直径:Ф42mm

2.3 圆锥头:锥角60度

2.4 落距:76cm

三、校验用仪器

2.1 游标卡尺:量程300mm、分度值0.02mm

2.2 钢卷尺:量程2000mm、分度值1mm

2.3 磅秤:量程100g、分度值50g

四、校验方法

4.1 探杆直径、锥角、锥头用游标卡尺测定,每部位测定三次平均值。

4.2 落距用钢卷尺测定一次。

4.3 锥重用磅秤测定一次。

4.4 探杆由探头打入15cm后,对每30cm刻度线的准确性测定。

4.5 目测锤垫和自动落锤装置的平准、灵活性。

五、校验结果处理

全部校验项目结束后,应填写校验证书。全部项目合格就在结果栏内填定“合格”。任一项目部合格,校验结论为不合格,并给出不合格项目的数据。

六、校验周期

校验周期为一年。

重型动力触探仪校验记录表送检单位:仪器编号:校验号:

(二)长杆贯入仪校验规程

本方法适用新购的或使用中的长杆贯入仪的校验

一、技术要求

1.1外观直径:25mm

1.2 落锤:质量为10kg

1.3 落距:50cm

1.4 圆锥头:锥角60度,锥底面积1

2.6cm2

二、校验仪器

2.1 游标卡尺:量程300mm、分度值0.05mm

2.2钢直尺:量程500mm、分度值1mm

2.3 台秤:量程10kg、分度值5g

三、校验方法

3.1 直径、锥头、锥角用游标卡尺的测定,每部位测定三次取平均值。

3.2 落距贯入度用钢卷尺测定一次

3.3 锤重用台秤测定一次。

四、校验结果处理

全部校验结束后,应填写校验证书。全部项目合格就在结果栏内

填定“合格”任一项不合格,校验结论为不合格,并给出不合格项目数据。

五、校验周期

校验周期我为一年。

长杆贯入仪校验记录表

送检单位:仪器编号:校验号:

(三)碎石或卵石压碎值指标仪校验规程本方法适用新购、使用中或修后的,用以测定碎石或卵石抵抗压碎的能力,以间接地推测其相应强度所使用的压碎值指标仪的校验。

一、技术要求

1.1钢制圆筒,外径Φ170mm,内径Φ152mm,高Φ120mm外壁光滑镀铭,内壁光滑度为Δ4,顶面与底面平行且垂直筒轴线。

1.2 钢制底盘:外径Φ192mm,内径Φ172mm,高Φ20mm,底深10mm,底外壁光滑镀铭,底内壁光滑度为Δ4,底内外面平行,底壁与底面垂直。底外围相对两侧安有Φ8mm钢制提手。

1.3 钢制加压头:压头底部直径Φ150mm,高30mm,压头上部直径Φ55mm,高57mm,顶部与底面平行、平整、光滑,且与压头轴线垂直。

1.4圆筒底盘加压头,提手均打磨光滑、平整。

二、校验用仪器

2.1钢直尺:量程500mm 分度值1mm

2.2游标卡尺:量程300mm 分度值0.02mm

2.3直角尺:

三、校验方法

3.1 目测和手摸各表面及焊缝是否光滑、平整、外表是否镀锘。

3.2 用钢直尺测量各部分的高度、深度,各测量三次,取算术平均值。

3.3 用游标卡尺量测个部分的外径、内径、壁厚各测量三次,取算术平均值。

3.4 用直尺测需要平行的各面是否平行,且与轴线是否垂直。

四、校验结果处理

全部校验结束后,应填写校验证书。全部项目合格就在结果栏内填定“合格”。任一项目不合格,校验结论为不合格,并给出不合格项目数据。

五、校验周期

校验周期为一年。

碎石卵石压碎指标值测定仪校验记录

送检单位:仪器编号:校验号:

(四)混凝土坍落度筒的校验方法本方法用于新购和使用中的以及检修后的混凝土坍落度筒及维勃稠度仪用的塌落度的校验。

一、概述

坍落度筒是新拌砼稠度实验的专用设备,用于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大于40mm,坍落度值不小于10mm砼拌和物稠度测定。

二、技术要求

2.1 坍落度筒应为薄钢板或其他金属制成的圆台形筒,内壁光滑,无凹凸部位。底面和顶面应互相平行并与锥体的轴线垂直。

2.2 坍落度筒外三分之二高度处应焊有两个手把,下端应焊脚踏板,以保证坍落度筒可以稳定操作。

2.3 坍落度筒的内部尺寸为:

底部直径:200±2mm

顶部直径:100±2mm

高度:300±2mm

壁厚:不小于1.5mm

2.4 捣棒直径为16mm,长为650±5mm的钢棒,表面光滑平直,端部磨成半球形。

三、校验项目及校验用仪器

3.1 校验项目

3.1.1 外观检查

3.1.2 筒各部位尺寸检查

3.2 校验用仪器

3.2.1 钢直尺:量程500mm 分度值1mm

3.2.2 游标卡尺:量程300mm 分度值0.02mm

3.2.3 直角尺:

四、校验方法

4.1 外观检查,内壁是否光滑,有无突出物或碰摔凹陷处。

4.2 用直角测量两个把手是否在筒外三分之二高度处,底面和顶面是否平行并与锥体轴线垂直,测量捣棒长度。

4.3 用游标卡尺测量筒壁厚度和捣棒直径,准确至0.1mm,测量筒底及顶部的直径和高度尺寸,各部位应测量三点,取其算术平均值,准确至1mm。

4.4 用直角尺测底面、顶面是否与筒轴线成垂直。

五、校验结果处理

全部校验结束后,应填写校验证书。全部项目合格就在结果栏内填定“合格”。任一项目不合格,校验结论为不合格,并给出不合格项目数据。

六、校验周期校验周期为一年。

坍落度筒校验记录表

送检单位:仪器编号:校验号:

(五)混凝土及砂浆试模校验规程本方法适用新购的和使用中的及检修后的各种混凝土及砂浆试模的校验。

一、概述

混凝土及砂浆试模是成型新拌混凝土及砂浆的专用模具,对于不同规程要求的混凝土成型及试验目的,应正确地选用对应的模具。

二、技术要求

2.1 组成模腔的各平面应刨光,其不平整度不大于0.05mm。

2.2 承压面与邻面的垂直度不应超过0.5度。

2.3 标准模具棱边长度不大于1mm。

2.4 模具的内部尺寸。

试检尺寸mm 边长允许误差mm

100×100×100 100 -0.2 +0.5

150×150×150 150 -0.4 +1

200×200×200 200 -0.25 +1

150×150×150 150 -0.4 +1

550 -1 +1

100×100×100 100 -0.2 +0.5

400 -1 +1

50×150×300 150 -0.4 +1

300 -1 +1

70.1×70.1×70.1 70.7 -0.2 +0.2

三、校验项目及仪器

3.1校验项目

3.1.1外观检查

3.1.2 试模内部尺寸的测量

3.2 校验用仪器

3.2.1 钢直尺:量程500mm 分度值1mm

3.2.2 游标卡尺:量程300mm 分度值0.02mm

3.2.3 万能角度尺:

3.2.4 塞尺:

四、校验方法

4.1用万能角度尺测量各种模型内部各相邻的不垂直度。各相邻面选择不同位测量两点。取算术平均值,准确至0.1度。

4.2用钢直尺和塞尺在各种模型的两下垂直的方向上选择三个测点,取算术平均值,准确至0.1mm。

4.3 用游标卡尺测量各种模具内部的尺寸,在每个方向上选择三个测点,取算术平均值,准确至0.1mm。

五、校验结果的处理

全部校验结束后,应填写校验证书。全部项目合格就在结果栏内填写“合格”。任一项目不合格,校验结论为不合格,并给出不合格项目数据。

六、校验周期

校验周期为一年。

混凝土及砂浆试模校验记录表

送检单位:仪器编号:校验号:

(六)无机结合料稳定土无侧限抗压强度试

模校验规程

本方法适用新购的和使用中的及检修后,用来专门进行无机结合稳定土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所使用的试模的校验。

一、技术要求

1.1组成模腔的圆柱内侧应刨光,无擦痕、损伤及变形现象。

1.2 圆柱模上、下两面应平行且垂直于圆柱模轴线,不垂直度、不平行度不超过±0.5度。

1.3 压块上下面应平行且垂直于压块轴线,不平行度吧超过±0.5度。

1.4 试模内部尺寸

二、校验项目及仪器

2.1 校验项目

2.1.1 外观检查

2.1.2 试模内部尺寸的测量

2.2 校验用仪器

2.2.1 钢直尺:量程500mm、分度值1mm

2.2.2 游标卡尺:量程300mm、分度值0.02mm

三、校验方法

3.1 用游表卡尺测量各种试模的内圆柱直径加上下两压块后的模高各三次,取算术平均值,准确至0.05mm。

3.2 用钢直尺测量各种试模的上下受压面直径上的高与游标卡尺测得的直径上外径,计算试模上下面不平行度以及内圆柱不垂直度,精确至0.1度。

3.3 用游标卡尺测量压块的上下面高与直径计算不平行度,精确至0.1度。

四、校验结果处理

全部校验结束后,应填写校验证书。全部项目合格就在结果栏内填定“合格”任一项不合格,校验结论为不合格,并给出不合格项目数据。

五、校验周期

校验周期为一年。

岩土工程勘察原位测试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动力触探试验操作规程及试验要点.doc

岩土工程勘察原位测试 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动力触探试验 现场操作规程 一、标准贯入试验 1. 先用钻具钻至试验土层标高以上0.15m处,清除残土。清孔时应避免试验土层受到扰动。当在地下水位以下的土层进行试验时,应使孔内水位高于地下水位,以免出现涌砂和坍孔。必要时应下套管或用泥浆护臂。 2. 贯入应拧紧钻杆接头,将贯入器放入孔内,避免冲击孔底,注意保持贯入器、钻杆、导向杆联接后的垂直度。孔口宜加导向器,以保证穿心锤中心施力。 注:贯入器放入孔内,测定其深度,要求残土厚度不大于0.1m。 3.采用自动落锤法,将贯入器以每分钟15~30击打入土中0.15m后,开始记录每打入0.10m的锤击数,累计0.30m的锤击数为标准贯入击数N,并记录贯入深度与试验情况。若遇密实土层,贯入0.3吗锤击数超过50击时,不应强行打入,记录50击的贯入深度。 4.旋转钻杆,然后提出贯入器,取贯入器中的土样进行鉴别、描述、记录,并量测其长度。将需要保存的土样仔细包装、编号,以备试验之用。 5.重复以上步骤,进行下一深度的贯入试验,直到所需深度。 二、静力触探试验 1.平整实验场地,设置反力装置。将触探主机对准孔位,调平机座(用分度值为1mm的水准尺校准),并紧固在反力装置上。 2.将已穿入探杆内的传感器引线按要求接到量测仪器上,打开电源开关,预热并调试到正常工作状态。 3.贯入前应试压探头,检查顶柱、锥头、摩擦筒等部件工作是否正常。当测孔隙压力时,应使孔压传感器透水面饱和。正常后将连接探头的探杆插入导向器内,调整垂直并紧固导向装置,必须保证探头垂直贯入土中。启动动力设备并调整到正常工作状态。 4.采用自动记录仪时,应安装深度转换装置,并检查卷纸机构运转是否正常;

动力触探试验方案

梧州环城公路土建3-2工区 动力触探试验方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检测内容:软基处理段的地基均匀性、密实性及其承载力检测 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2015年10月15日 目录 一、动力触探试验范围 (2) 二、编制依据 (2) 三、检测人员、仪器设备 (2) 四、检测环境 (3) 五、地基承载力要求 (3) 六、检测工作流程 (3) 七、检测中应注意的安全事项 (4) 八、在检测过程中发生异常现象及意外情况时的处理 (5) 九、检验后的检查 (5) 十、原始记录 (5) 十一、数据的分析处理 (6) 十二、检测报告 (6)

十三、附表 (6) 一、试验范围 本标段软基大部分为水田路段,由于长期受到水的浸泡,冲击层粘土呈现软塑饱与状态,形成软土地基,路基填筑后极易形成沉降或不均匀沉降过大,导致路基剪切、滑动破坏等现象,必须对其进行处理后方能填筑路基。本标段软基处理办法有:换填法、水泥搅拌桩法等二种处理手段。 根据设计要求,软基处理正式施工前必须进行现场动力触探试验,以确定水泥搅拌桩桩距与软基换填深度,指导现场施工。动力触探试验适用于进行力学分层,评定土的均匀性与物理性质(状态、密实度)、土的强度、地基承载力、单桩承载力、软硬土层界面、检测地基处理效果。 本工程动力触探试验范围见附表。 二、编制依据 (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 (2)《圆锥动力触探试验规程》YS 5219-2000 三、检测人员、仪器设备 3、1、检测人员:总包试验人员、监理试验人员,我工区试验人员。 3、2、仪器设备:轻便圆锥动力触探仪(探头、触探杆、穿心锤)。 3、2.1仪器设备符合有关标准、规范、与规程要求。

标准贯入试验规程(第二稿).

水电水利工程动力触探与标准贯入试验规程 (讨论稿) 二○一○年十一月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电水利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动力触探试验、标准贯入试验的工作内容、试验方法和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水电水利工程地质勘探中钻内测定覆盖层工程性质的动力触探试验、标准贯入试验,以及对基础处理施工质量的控制和检验。其它行业的同类工作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2746-2007 工试验仪器贯入仪 GB/T15406—94 土工仪器的基本参数及通用技术条件第二篇:原位测试仪器 DL/T5013 水电水利工程钻探规程 DL/T5125 水电水利岩土工程施工及岩体测试造孔规程 DL/T5355—2006 水电水利工程土工试验规程

3 总则 3.0.1 为规范水电水利工程动力触探试验、标准贯入试验方法,提高试验成果质量,正确反映水电水利工程场地岩土的工程地质特性参数,制定本标准。 3.0.2 动力触探试验、标准贯入试验应与钻探配合进行。 3.0.3 配合试验用的钻孔,除应符合试验的专门要求外,还应符合DL/T5013 、DL/T5125的要求。 3.0.4 钻孔动力触探试验、标准贯入试验对象应具有代表性。试验内容、试验布置、试验条件应符合水电水利工程勘测、设计、施工以及质量控制、检验的基本要求和特性。 3.0.5 试验成果分析时,应注意仪器设备、试验方法、试验条件、土层分布等对试验的影响。当需要估算土的工程特性参数和对工程问题作出评价时,应与室内和现场土工试验成果对比,并结合地层条件和地区经验综合考虑。 3.0.6 动力触探试验、标准贯入试验除应执行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和本行业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实施细则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实施细则 1、依据标准 GB50007-201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21-200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JGJ340-2015 《建筑地基检测技术规范》 2、检测目的 2.1轻型动力触探试验适用于评价黏性土、粉土、粉砂、细砂地基及其人工地基的地基土性状、地基处理效果和判定地基承载力。 2.2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适用于评价黏性土、粉土、砂土、中密以下的碎石土及其人工地基以及极软岩的地基土性状、地基处理效果和判定地基承载力;也可用于检验砂石桩和初凝状态的水泥搅拌桩、旋喷桩、灰土桩、夯实水泥土桩、注浆加固地基的成桩质量、处理效果以及评价强夯置换效果及置换墩着底情况。 2.3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适用于适用于评价密实碎石土、极软岩和软岩等地基土性状和判定地基承载力,也可用于评价强夯置换效果及置换墩着底情况。 3.检测设备及其安装 3.1圆锥动力触探试验的设备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设备规格

3.2重型及超重型圆锥动力触探的落锤应采用自动脱钩装置。 3.3触探杆应顺直,每节触探杆相对弯曲宜小于0.5%,丝扣完好无裂纹。当探头直径磨损大于2mm或锥尖高度磨损大于5mm时应及时更换探头。 4.现场检测 4.1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应采用自由落锤,地面上触探杆高度不宜超 过1.5m,并应防止锤击偏心、探杆倾斜和侧向晃动。 4.2锤击贯入应连续进行,锤击速率宜为(15~30)击/min。 4.3每贯入1m,应将探杆转动一圈半;当贯入深度超过10m,每贯入 20cm宜转动探杆一次。 4.4应及时记录试验段深度和锤击数。轻型动力触探记录每贯入30cm 的锤击数,重型及超重型动力触探记录每贯入10cm的锤击数。 4.5对轻型动力触探,当贯入30cm锤击数大于100击或贯入15cm 的锤击数超过50击时,可停止试验。 4.6对重型动力触探,当连续三次锤击数大于50击时,可停止试验或 改用钻探、超重型动力触探;当遇有硬夹层时,宜穿过硬夹层后继续试验。 5.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 5.1重型及超重型动力触探锤击数应按JGJ340-2015《建筑地基检测 技术规范》附录C的规定进行修正。 5.2单孔连续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应绘制锤击数与贯入深度关系曲线。 5.3计算单孔分层贯入指标平均值时,应剔除临界深度以内的数值 以及超前和滞后影响范围内的异常值。 5.4应根据各孔分层的贯入指标平均值,用厚度加权平均法计算场 地分层贯入指标平均值和变异系数。

动力触探最新规范

公路工程地基承载力测试方法使用规范的说明 2009年4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50480-2008《冶金工业岩土勘察原位测试规范》总则1.0.2规定:本规范适用于冶金工业建设项目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原位测试,其他行业同类工作可按本规范执行。目前该规范是我国最新提到使用动力触探试验来测试地基承载力的国家标准,交通部对于桥涵地基承载力—动力触探试验方法还未有标准作详尽说明,为遵循“国标-行标-地标”原则,在无行标、地标的情况下,公路工程地基承载力亦可按此规范试验方法执行。 一、现将《冶金工业岩土勘察原位测试规范》动力触探试验规程摘录如下: 7 动力触探试验 7.1 一般规定 7.1.1 动力触探试验适用于判定一般黏性土、砂类土、碎石类土、极软岩层的物理力学特性。 7.1.2 轻型动力触探可用于评价一般黏性土、砂类土和素填土的地基承载力;重型和超重型动力触探可用于评价砂类土、碎石类土、极软岩的地基承载力及测定砾石土、卵(碎)石土的变形模量。 7.1.3 动力触探试验孔数应结合场地大小和场地地基的均匀程度确定,同一场地主要岩土单元的有效测试数据不应小于3孔位。 7.2 试验设备

7.1.2 动力触探试验设备应包括落锤、座垫及导杆、触探杆和探头等机件。各类型动力触探试验机件的规格和加工要求应符合本规范附录D图D.0.2、表D.0.2的规定。 7.2.2 探头应采用高强度钢材制作,表面淬火后硬度应满足HRC=45~50。 7.2.3 落锤应采用圆柱形,其中心通孔直径应比导杆外径大3~4mm,重型和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设备须配备自动落锤装置。 7.2.4 重型和超重型动力触探的座垫直径应不小于100cm,且不大于落锤底面直径的一半;导杆长度应符合试验锤击标准落距的要求,座垫和导杆的总质量不应超过25Kg。 7.2.5 探杆接头与探杆应有相同的外径,接头连接容许偏心度为0.5%。 7.2.6 探头直径磨损不得大于2mm,锥尖高度磨损不得大于5mm。 7.3 试验方法 7.3.1 轻型动力触探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试验标准贯入量为30cm,落锤应按标准落距自由下落,记录每贯入10cm的锤击数;累计记录贯入30cm的锤击数N10。 2 试验应先用钻探设备钻至试验土层的顶面以上0.3m 处,然后进行连续贯入试验。 3 当贯入30cm的击数超过100击或贯入15cm的击数超过50击时,可终止试验。 7.3.2 重型、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动力触探试验

动力触探试验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第四节动力触探试验 一、概述 动力触探(DynamicPenetrationTest简称DPT)是利用一定的落锤能量,将一定尺寸、一定形状的探头打入土中,根据打入的难易程度(可用贯入度、锤击数或单位面积动贯入阻力来表示)判定土层性质的一种原位测试方法。可分为圆锥动力触探和标准贯入试验两种。 圆锥动力触探(DPT)是利用一定的锤击能量,将一定的圆锥探头打入土中,根据打入土中的阻抗大小判别土层的变化,对土层进行力学分层,并确定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对地基土作出工程地质评价。通常以打入土中一定距离所需的锤击数来表示土的阻抗,也有以动贯入阻力来表示土的阻抗。圆锥动力触探的优点是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工效较高、适应性强,并具有连续贯入的特性。对难以取样的砂土、粉土、碎石类土等,对静力触探难以贯入的土层,圆锥动力触探是十分有效的勘探测试手段。圆锥动力触探的缺点是不能采样对土进行直接鉴别描述,试验误差较大,再现性差。 如将探头换为标准贯入器,则称标准贯入试验(StandardPenetrationTest简称SPT)。利用动力触探试验可以解决如下问题: 1)划分不同性质的土层。当土层的力学性质有显着差异,而在触探指标上有显着反映时,可利用动力触探进行分层和定性地评价土的均匀性,检查填土质量,探查滑动带、土洞和确定基岩面或碎石土层的埋藏深度等。 2)确定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确定砂土的密实度和黏性土的状态,评价地基土和桩基承载力,估算土的强度和变形参数等。 二、适用范围 动力触探和标准贯入试验的适用范围见表7-10 三、圆锥动力触探 (一)动力触探类型及规格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的规定,圆锥动力触探试验的类型可分为轻型、重型和超重型三种。其规格和适用土类应符合表7-11的规定。 (二)技术要求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的规定,圆锥动力触探试验技术要 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气相色谱仪标准操作程序

气相色谱仪标准操作程序 一、目的:建立气相色谱仪的标准操作程序 二、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气相色谱仪操作 三、职责:质量检验员对本标准的实施负责 四、正文: 4 程序: . 打开载气 4.1.1 打开载气(氮气,%)钢瓶高压阀,缓缓旋动减压阀的调节杆,调节气压至约。载气经减压后进入净化器,干燥净化以除去水份及固体杂质,纯化后的载气经过稳压阀后,载气压力随之稳定,流入稳流阀。 4.1.1 调节主机总压为。调节柱前压Ⅰ,即将稳流阀调节至30ml/min。 . 接通电源,依次打开氢气发生器、空气发生器、主机和计算机开关。 4.2.1 氢气发生器 4.2.1.1 先检查仪器各部零件是否良好,接头有无松动脱落现象。 4.2.1.2 配制电解液:将110g分析纯氢氧化钾用40ml纯化水稀释,待溶解冷却后注入注液盒内(池部容积1.5L)然后再向注液盒内补充纯化水至H处(注液盒位于仪器顶部,取下盒盖,即可注液)。注液时,观察液位显示管内部液位的位置,绝对不准超过液位上限,即略低于上限为好。 4.2.1.3 将仪器后面板上“输出”口的密封帽拧下,保持畅通。 4.2.1.4 用电源线与仪器后面板上插座连接牢固,然后接通电源启动开关,此时仪器流量显示应为GHL-300型0-360ml/min。 4.2.1.5 开机正常,三分钟后关机,用密封螺母将输出口拧紧不漏气。 4.2.1.6 开机三分钟左右,LED数码显示为“000”或接近“000”压力指示为,表示仪器正常,否则漏气,请用皂液检漏后排除。 4.2.1.7 关闭电源,将输出口上的密封螺母取下,用外径Φ3管道与使用色谱仪相连并保证密封不漏气,每天工作完毕只需关闭电源开关即可。 4.2.1.8 工作一段时间后观察变色硅胶的变色情况,可根据需要更换硅胶,更换时先关闭电源,待压力指示为零后,将干燥管逆时针方向旋下,从仪器中取出倒置后,再按逆时针方向旋下上盖,进行更换,然后再按反方向安装好,确保密封。(分子筛的更换与变色硅胶可同时进行,经干燥箱干燥可反复使用) 4.2.1.8 本仪器LED数码显示仅供参考,它是由电解电流转换而来,经过

7890B气相色谱仪的操作规程

1、目的:建立安捷伦7890B GC气相色谱仪的操作规程,使检验人员能够正确的使用安捷伦7890B GC气相色谱仪。 2、适用范围:气态有机化合物或较易挥发的液体、固体有机化合物样品。 3、责任人:检测员 4、正文: 4.1 操作步骤 4.1.1 操作前准备 4.1.1.1 色谱柱的检查与安装首先打开柱温箱门看是否是所需用的色谱柱,若不是则旋下毛细管柱按进样口和检测器的螺母,卸下毛细管柱。取出所需毛细管柱,放上螺母,并在毛细管柱两端各放一个石墨环,然后将两侧柱端截去1~2mm,进样口一端石墨环和柱末端之间长度为4~6mm,检测器一端将柱插到底,轻轻回拉1mm左右,然后用手将螺母旋紧,不需用板手,新柱老化时,将进样口一端接入进样器接口,另一端放空在柱温箱内,检测器一端封住,新柱在低于最高使用温度20~30℃以下,通过较高流速载气连续老化24小时以上。 4.1.1.2 气体流量的调节 4.1.1.2.1 载气(氮气)开启氮气钢瓶高压阀前,首先检查低压阀的调节杆应处于释 (400-690kPa)放状态,打开高压阀,缓缓旋动低压阀的调节杆,调节至约0.55MPa。 4.1.1.2.2 氢气打开氢气钢瓶,调节输出压至0.41MPa。(400-690kPa) 4.1.1.2.3 空气打开空气钢瓶,调节输出压至0.55MPa。(550-690kPa) 4.1.1.3 检漏用检漏液检查柱及管路是否漏气。 4.1.2 主机操作 4.1.2.1 接通电源,打开电脑,进入windows 主菜单界面。然后开启主机,主机进行自检,自检通过主机屏幕显示power on successul,进入Windows系统后,双击电脑桌面的(Instrument Online)图标,使仪器和工作联接。 4.1.2.2 编辑新方法 4.1.2.2.1 从“Method”菜单中选择“Edit Entire Method”,根据需要钩选项目,“Method Information”(方法信息),“Instrument/Acquisition”(仪器参数/数据采集条件),“Data Analysis”(数据分析条件),“Run Time Checklist”(运行时间顺

动力触探试验实施方案

动力触探试验方案

————————————————————————————————作者:————————————————————————————————日期:

梧州环城公路土建3-2工区 动力触探试验方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检测内容:软基处理段的地基均匀性、密实性及其承载力检测 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2015年10月15日

目录 一、动力触探试验范围 (5) 二、编制依据 (5) 三、检测人员、仪器设备 (5) 四、检测环境 (6) 五、地基承载力要求 (6) 六、检测工作流程 (6) 七、检测中应注意的安全事项 (7) 八、在检测过程中发生异常现象及意外情况时的处理 (8) 九、检验后的检查 (8) 十、原始记录 (8) 十一、数据的分析处理 (9) 十二、检测报告 (9) 十三、附表 (10)

一、试验范围 本标段软基大部分为水田路段,由于长期受到水的浸泡,冲击层粘土呈现软塑饱和状态,形成软土地基,路基填筑后极易形成沉降或不均匀沉降过大,导致路基剪切、滑动破坏等现象,必须对其进行处理后方能填筑路基。本标段软基处理办法有:换填法、水泥搅拌桩法等二种处理手段。 根据设计要求,软基处理正式施工前必须进行现场动力触探试验,以确定水泥搅拌桩桩距和软基换填深度,指导现场施工。动力触探试验适用于进行力学分层,评定土的均匀性和物理性质(状态、密实度)、土的强度、地基承载力、单桩承载力、软硬土层界面、检测地基处理效果。 本工程动力触探试验范围见附表。 二、编制依据 (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 (2)《圆锥动力触探试验规程》YS 5219-2000 三、检测人员、仪器设备 3.1、检测人员:总包试验人员、监理试验人员,我工区试验 人员。 3.2、仪器设备:轻便圆锥动力触探仪(探头、触探杆、穿心锤)。

动力触探仪检测地基承载力试验方法

动力触探仪检测地基承载力试验方法 1、静力触探试验: 指通过一定的机械装置,将某种规格的金属触探头用静力压、静力触探试验入土层中,同时用传感器或直接量测仪表测试土层对触探头的贯入阻力,以此来判断、分析确定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静力触探试验适用于粘性土,粉土和砂土,主要用于划分土层,估算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指标参数,评定地基土的承载力,估算单桩承载力及判定砂土地基的液化等级等。(多为设计单位采用) 。 2、动力触探试验: 指利用锤击功能,将一定规格的圆锥探头打入土中,根据打入土中的阻抗大小判别土层的变化,对土层进行力学分层,并确定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对地基土作出工程地质评价。动力触探试验适用于强风化、全风化的硬质岩石,各种软质岩及各类土。 动力触探仪分为: 轻型触探仪、重型触探仪及超重型触探仪三类。目前承建单位一般选用轻型和重型。 ①轻型触探仪适用于: 砂土、粉土及粘性土地基检测,(一般要求土中不含碎、卵石) ,轻型触探仪设备轻便,操作简单,省人省力,记录每打入30cm 的锤击次数,代用公式为: R=(0.8×N-2)×9.8 (1) R-地基容许承载力 Kpa ,N-轻型触探锤击数。 ②重型触探仪适用于: 各类土,是目前承建单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地基承载力测试方法,该法是采用质量为 63.5kg 的穿心锤,以 76cm 的落距,将触探头打入土中,记录打入 10cm 的锤击数,代用公式为: y=35.96x+23.8 (2) y-地基容许承载力 Kpa , x-重型触探锤击数。 3、标准贯入试验:

标准贯入仪试验是动力触探类型之一,其利用质量为 63.5kg 的标准贯入试验:穿心锤,以 76cm 的恒定高度上自由落下,将一定规格的触探头打入土中 15cm,然后开始记录锤击数目,接着将标准贯入器再打入土中 30 cm,用此 30cm 的锤击数(N)作为标准贯入试验指标,标准贯入试验是国内广泛应用的一种现场原位测试手段,它不仅可用于砂土的测试,也可用于粘性土的测试。锤击数(N) 的结果不仅可用于判断砂土的密实度,粘性土的稠度,地基土的容许承载力,砂土的振动液化,桩基承载力,同时也是地基处理效果的一种重要方法 轻型动力触探 轻型圆锥动力触探是利用一定的锤击能量(锤重10kg),将一定规格的圆锥探头打入土中,根据贯入锤击数判别土层的类别,确定土的工程性质,对地基土做出综合评价。 目录 1 前言 2 工程概况 3 轻型动力触探检测方法 4 资料整理及成果应用 5 结语 1 前言 2 工程概况 3 轻型动力触探检测方法 4 资料整理及成果应用 5 结语 1 前言 由于轻型圆锥动力触探设备简单,使用方便,可用于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方式

3.2.6.4动力触探试验 圆锥动力触探适用于强风化、全风化的硬质岩石,各种软质岩石及各类土。根据锤击能量可按表3-33分为轻型、重型和超重型三种。 表3-33 圆锥动力触探类型 类型轻型重型超重型 锤的质量(kg) 10±0.2 63.5±0.5 120±1 落距(cm) 50±2 76±2 100±2 直径(mm) 40 74 74 锥角(°) 60 60 60 探杆直径(mm) 25 42 50~60 深度(cm) 30 10 10 锤数 N10 N63.5 N120 (1)轻型动力触探(N10)试验: 适用于深度小于4m的一般粘性土、粘性素填土和砂土层。 A.试验设备: 轻型动力触探设备主要由圆锥探头、触探杆、穿心落锤三部分组成(图3-6 ),落锤升降由人工操纵。 图3-6 轻型动力触探试验设备示意图 1.穿心杆 2.穿心锤 3.锤垫 4.触探杆 5.探头

B.试验步骤: (a)探头贯入土层之前,先在触探杆上标出从锥尖起向上每30cm的位置。 (b)一人将触探杆垂直扶正,另一人将10Kg穿心锤从锤垫顶面以上50cm处自由落体放下, 锤击速度以每分钟15-30击为宜。 (c)记录每贯入土层30cm的锤击数N10′(击/30cm)。 (d)为避免因土对触探杆的侧壁摩檫而消耗部分锤击能量,应采用分段触探的办法,即贯入一段距离后,将锥尖向上拔,使探孔壁扩径,再将锥尖打入原位置,继续试验。或每贯入10cm,转动探杆一圈。(e)当N10′>100或贯入15cm锤击数超过50时,可停止试验。C.资料整理: (a)轻型动力触探由于贯入深度浅,可不作杆长修正,即N10′= N10。(b)绘制轻型动力触探击数N10与深度h的关系曲线(图3-7)。 图3-7 轻型动力触探击数N10与深度h的关系曲线 D.试验成果的应用: 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 见表3-34、3-35及3-36。 表3-34 一般粘性土承载力特征值fa与N10的关系 N10(击/30cm) 15 20 25 30 fa(Kpa) 105 145 190 230

《便携式气相色谱仪光离子化检测器校准规范》

便携式气相色谱仪(光离子化检测器)校 准规范》 (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便携式气相色谱仪(光离子化检测器)校准规范》标准编制组 二〇一九年十月 目录 一、任务来源与编制情况 ........... 二、规范制定的目的和意义 .......... 三、规范制定的原则和依据 .......... 四、工作过程 ............... 五、规范制定的主要内容及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任务来源与编制情况 项目名称:便携式气相色谱仪(光离子化检测器)校准规范 项目统一编号:JJFZ(建材)012-2018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8 年行业计量技术规范修订计划的通知》工信厅科函【2018】210 号文要求,由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牵头,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天津电子检测所,南通东昌环保,长园深瑞继保自动化有限公司等单位组成的便携式气相色谱仪(光离子化检测器)校准规范编写小组,对规范进行制定。 二、规范制定的目的和意义 工业废气、建筑材料与家具有害气体释放、汽车尾气排放及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等均直接威胁到人们的生命与财产安全,迫切需要针对环境污染及毒害气体快速、准确、高灵敏的现场检测新技术。 针对建筑材料及家具释放的VOCs 监测、突发性环境污染毒害气体监测、工业园区VOCs 的监测及追踪溯源等,国内外大多采用GC-FID(氢火

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技术标准,但该技术存在以下问题:(1) GC-FID 在检测烷烃、芳香烃、多环芳烃等VOCs 化合物时,其检测灵敏度比PID 低5-10倍;(2) GC-FID 需要的气源更多,需要空气、高纯载气还有高危的氢气,一方面增加了系统体积,不利于便携性,另一方面,高危氢气很容易造成安全事故。而便携式光离子化气相色谱仪是一种具有高灵敏度、应用范围广的广谱检测仪,与传统检测方法相比具有体积小、精度高、功耗低、响应快、可连续测试、等突出优点,可检测离子电位不大于12eV 的化合物,如烷烃、芳香族、多环芳烃、醛类、酮类、脂类、胺类、有机磷、有机硫化物以及一些有机金属化合物。为了填补国内便携式GC-PID 检测技术标准的的空白,加强便携式检测仪现场检测技术研究及校准体系建设,从而对环境毒害气体高灵敏高精度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牵头单位提出了“便携式气相色谱仪(光离子化检测器)校准规范”的编制计划。 三、规范制定的原则和依据 本规范是以JJF 1071-2010《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JJF 1001-2011《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JJG 700-2016《气相色谱仪》和JJF 1172-2007《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光离子化检测仪校准规范》为基础和依据编写的。 四、工作过程 2018年06月,依照“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8年行业计量技术规范修订计划的通知”工信厅科函【2018】210 号文要求,由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天津电子检测所,南通东昌环保等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编制小组,展开“便携式气相色谱仪(光离子化检测器)校准规范”的编制工作。 1. 成立标准编制小组 2018年07-12 月,收集整理国内外相关标准和其它相关资料文件,全面了解各地区便携式检测仪的使用、检定和校准情况,同时开展参编单位征集工作; 2019年01-03月,遴选参编单位,在北京组织召开技术研讨会议,对编制工作进行分工,开始技术规范的编写。 2. 完成送审稿编写

轻型动力触探试验方法

轻型动力触探试验方法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轻型动力触探试验方案 (一)试验目的 1)提供浅基础地基承载力; 2)检验基底是否存在下卧软层。 (二)试验依据 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 2、DBJ15-31-2003); 2、《建筑地基基础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3、《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4、《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三)试验基本原理和技术要求 采用自由落锤以15~30击/min的锤击速率连续锤击贯入,每贯入1m,将探杆转动一圈半,轻型动力触探锤的落距为50cm。 轻型动力触探记录每贯入30cm的锤击数( N)。 10 对轻型动力触探,当 N>100或贯入15cm的锤击数超过50时,可终止试验。 10 (四)试验数据分析与判定 根据不同深度的动力触探锤击数,采用平均值法计算每个检测孔的动力触探锤击数代表值。 参照表1,根据轻型动力触探锤击数标准值,推定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 表1N轻型动力触探试验推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kPa) (五)试验要点 (1)首先根据场地情况进行选点开挖,挖至勘察设计确定的持力层,然后对该持力层进行连续触探。

(2)将探头和探杆安装好,保持探杆垂直,然后连续向下贯击,穿心锤落距为 50.0±2.0cm,使其自由下落。在基底轻型触探试验表内记录打入土层中30cm所需锤击数(N10),在地层较硬、锤击数较多时,采用分段记录,以每贯入10cm记录一次相应的锤击数,整理资料时按30cm所需的击数作为指标。 (3)遇密实坚硬土层,当贯入30cm所需锤击数超过50击时或贯入10cm所需锤击数超过30击时,即停止测试。 (4)本试验方法试用宇深度小于4米的土层。

动力触探仪检测地基承载力试验方法

轻型动力触探仪检测地基承载力试验方法 1、动力触探试验:指利用锤击功能,将一定规格的圆锥探头打入土中,根据打入土中的阻抗大小判别土层的变化,对土层进行力学分层,并确定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对地基土作出工程地质评价。 2、动力触探仪分为:轻型触探仪、重型触探仪及超重型触探仪三类。我们所选取的轻型触探仪适用于:砂土、粉土及粘性土地基检测,(一般要求土中不含碎、卵石) 轻型触探仪设备轻便,操作简单,省人省力,记录每打入30cm 的锤击次数,代用公式为:R=(0.8N-2)*10 R-地基容许承载力Kpa N-轻型触探锤击数。 3 轻型动力触探检测方法及试验要点 (1)轻型触探仪要符合YS5219-2000《圆锥动力触探试验规程》要求,并报现场监理确认。 (2)首先开挖基础,挖至勘察设计确定的标高(或持力层),然后按基础样式合理布置探孔,对该持力层进行连续触探。 (3)探孔设置: 一般房屋:独立基础按基础每个基础都应布置探孔;条形基础一般按长度方向6-8m距离布置探孔,位置宜在外墙转角出、内外墙交接出、纵横墙交接处,但单栋房屋总探孔数不得少于6个。 货物仓库:每个独立基础都应布置不少于4个探孔。 具体位置可与现场监理协商。 (4)将探头和探杆安装好,保持探杆垂直,然后连续向下贯击,触探杆最大偏斜度不应超过2%,锤击贯入应连续进行;同时防止锤击偏心、探杆倾斜和侧向晃动,保持探杆垂直度。 (5)穿心锤落距为50.0±2.0cm,使其自由下落,锤击速率每分钟宜

为15~30 击,每贯入1m,宜将探杆转动一圈半。在基底轻型触探仪试验记录表内记录打入土层中30cm所需锤击数(N10),在地层较硬、锤击数较多时,采用分段记录,以每贯入10cm记录一次相应的锤击数,整理资料按30cm所需的击数作为指标计算。 (6)遇密实坚硬土层,当贯入30cm所需锤击数超过50击时或贯入10cm 所需锤击数超过30击时,即停止测试。 (7)触探深度要求 一般房屋:探孔深度不少于150cm 货物仓库:探孔深度不少于240cm 4 资料整理 (1)基坑触探时要有现场监理工程师旁站见证,锤击数要经现场监理和我方管理人员共同确认。 (2)每完成一次轻型触探后,在现场及时核对所记录的锤击数及深度是否有错漏,去掉不合理的特异值。 (3)轻型触探不考虑杆长修正,根据每贯入30 cm所需的锤击计算出相应土层的承载力。 5、注意事项 基础开挖后要及时进行触探,淋雨和暴晒将严重影响表层土的触探结果。当基槽开挖到位经触探合格,报监理单位验收确认后,应立即浇筑混凝土垫层,避免基槽积水,尤其是雨季施工,应充分做好排水措施,确保地基承载力的发挥。

气相色谱仪检定规程

JJG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检定规程 JJG 700—1999 气相色谱仪 Gas Chromatogrph 1999—05—14发布1999—09—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

气相色谱仪检定规程 Verification Regultion of JJG 700—1999 Gas Chromatograph 本规程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于1999年05月14日批准,并自1999年09月01日起施行。 归口单位:全国物理化学技术委员会 起草单位:国家标准物质研究中心 本规程委托全国物理化学计量委员会负责解释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 金美兰(国家标准物质研究中心) 徐蓓(国家标准物质研究中心)

目录 1.概述…………………………………………………………..…………………….,,(1) 2.技术要求………………………………………………………..…………………,.,(1) 3.检定条件……………………………………………….…………..………………,.(2) 4 检定项目和检定方法 (3) 5 检定结果处理和检定周期 (8) 附录A 微量注射器的校准 (9) 附录B 载气流速的校准 (10) 附录C 检定证书和检定结果通知书(背面) (11) 附录D 气相色谱仪检定记录….…………………………………………………… .(12)

气相色谱仪检定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新制造、使用中和修理后的以热导(TCD)、火焰离子化(FID)、火焰光度(FPD)、电子俘获(ECD)、氮磷(NPD)为检测器的实验室通用气相色谱仪的检定。氩离子化、氦离子化检测器可参照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的检定条件进行测试。 1 概述 气相色谱仪(以下简称仪器)是利用试样中各组分,在色谱柱中的气相和固定相间的分配及吸附系数不同,由载气把气体试样或气化后的试样带入色谱柱中进行分离,并通过检测器进行检测的仪器。根据各组分的保留保留时间和响应值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仪器由气路系统、进样系统、色谱柱、电气系统、检测系统、记录器或数据处理系统组成。 2技术要求 2.1 技术指标 2.1.1 新制造仪器的柱箱温度的稳定性、程序升温重复性、基线噪声、基线漂移、灵敏度或检测限的检定均应符合其说明书的要求。 载气流速的稳定性、定量重复性、衰减器换档误差项目的检定、应符合本 规程表1 中的技术指标。

岩土工程勘察原位测试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动力触探试验操作规程及试验要点

岩土工程勘察原位测试 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动力触探试验 现场操作规程
一、标准贯入试验 1. 先用钻具钻至试验土层标高以上 0.15m 处,清除残土。清孔时应避免试 验土层受到扰动。 当在地下水位以下的土层进行试验时,应使孔内水位高于地下 水位,以免出现涌砂和坍孔。必要时应下套管或用泥浆护臂。 2. 贯入应拧紧钻杆接头,将贯入器放入孔内,避免冲击孔底,注意保持贯 入器、 钻杆、 导向杆联接后的垂直度。 孔口宜加导向器, 以保证穿心锤中心施力。 注:贯入器放入孔内,测定其深度,要求残土厚度不大于 0.1m。 3. 采用自动落锤法, 将贯入器以每分钟 15~30 击打入土中 0.15m 后, 开始记 录每打入 0.10m 的锤击数, 累计 0.30m 的锤击数为标准贯入击数 N, 并记录贯入 深度与试验情况。若遇密实土层,贯入 0.3 吗锤击数超过 50 击时,不应强行打 入,记录 50 击的贯入深度。 4. 旋转钻杆,然后提出贯入器,取贯入器中的土样进行鉴别、描述、记录, 并量测其长度。将需要保存的土样仔细包装、编号,以备试验之用。 5. 重复以上步骤,进行下一深度的贯入试验,直到所需深度。 二、静力触探试验 1. 平整实验场地,设置反力装置。将触探主机对准孔位,调平机座(用分度 值为 1mm 的水准尺校准) ,并紧固在反力装置上。 2. 将已穿入探杆内的传感器引线按要求接到量测仪器上, 打开电源开关, 预 热并调试到正常工作状态。 3. 贯入前应试压探头,检查顶柱、锥头、摩擦筒等部件工作是否正常。当测 孔隙压力时, 应使孔压传感器透水面饱和。正常后将连接探头的探杆插入导向器 内,调整垂直并紧固导向装置,必须保证探头垂直贯入土中。启动动力设备并调 整到正常工作状态。 4. 采用自动记录仪时, 应安装深度转换装置, 并检查卷纸机构运转是否正常;

气相色谱仪校验规程

气相色谱仪校验规程 编制部门:仪器维修小组 施行日期: 起草:张明辉日期:审核:日期:核准:日期:

1. 目的(Objectives) 本规程规范了岛津GC-2010型气相色谱仪校验的方法,确保在法定计量部门校验后的有效期内岛津GC-2010型气相色谱仪使用的有效性,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 2. 范围(Scope) 本规程适用于质量控制部岛津GC-2010型气相色谱仪的定期校验。 3. 定义(Definition) 无 4. 职责(Responsibilities) 4.1. 质量控制部负责本规程的起草、修订、审核、培训和执行。 4.2. 质量部、工程部负责本规程的审核。 4.3. 质量负责人负责对本规程的批准。 5. 引用标准(Reference Standards) 5.1. 《中国药典》(2015年版) 5.2. 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2010年版 5.3. SHIMADZU GC SYSTEM Operational Qualification 5.4. JJG 700-1999气相色谱仪检定规程 6. 材料(Resource) 6.1. 皂膜流量计 6.2. 数显式温度探头 6.3. 正十六烷-异辛烷溶液 6.4. 苯-甲苯溶液 7. 流程图(Flow Chart) 无 8. 内容(Contents) 8.1. 校验项目及可接受标准

8.2. 校验前准备 8.2.1. 操作室应清洁无尘,无易燃、易爆和腐蚀性物质,无强烈的机械振动和电磁干扰,排风良好。 8.2.2. 环境温度:5℃-35℃,环境相对湿度:20%-85%。 8.3. 外观检查 8.3.1. 仪器应有下列标志:仪器名称、型号、制造厂名、出厂日期和出厂编号。 8.3.2. 正常操作条件下,用试漏液检查气源至仪器所有气体通过的接头,应无泄漏。 8.3.3. 仪器的各调节旋钮、按键、开关、指示灯工作正常。 8.4. 校验方法 8.4.1. 流速稳定性校验 8.4.1.1. 选择适当的载气流速,待气流稳定后,用流量计连续测定6次,其平均值的相对标准偏差应小于1%。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方式培训资料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方 式

3.2.6.4动力触探试验 圆锥动力触探适用于强风化、全风化的硬质岩石,各种软质岩石及各类土。根据锤击能量可按表3-33分为轻型、重型和超重型三种。表3-33 圆锥动力触探类型 类型轻型重型超重型 锤的质量(kg) 10±0.2 63.5±0.5 120±1 落距(cm) 50±2 76±2 100±2 直径(mm) 40 74 74 锥角(°) 60 60 60 探杆直径(mm) 25 42 50~60 深度(cm) 30 10 10 锤数 N10 N63.5 N120 (1)轻型动力触探(N10)试验: 适用于深度小于4m的一般粘性土、粘性素填土和砂土层。 A.试验设备: 轻型动力触探设备主要由圆锥探头、触探杆、穿心落锤三部分组成(图3-6 ),落锤升降由人工操纵。 图3-6 轻型动力触探试验设备示意图 1.穿心杆 2.穿心锤 3.锤垫 4.触探杆 5.探头

B.试验步骤: (a)探头贯入土层之前,先在触探杆上标出从锥尖起向上每30cm 的位置。 (b)一人将触探杆垂直扶正,另一人将10Kg穿心锤从锤垫顶面以上50cm处自由落体放下, 锤击速度以每分钟15-30击为宜。 (c)记录每贯入土层30cm的锤击数N10′(击/30cm)。 (d)为避免因土对触探杆的侧壁摩檫而消耗部分锤击能量,应采用分段触探的办法,即贯入一段距离后,将锥尖向上拔,使探孔壁扩径,再将锥尖打入原位置,继续试验。或每贯入10cm,转动探杆一圈。 (e)当N10′>100或贯入15cm锤击数超过50时,可停止试验。C.资料整理: (a)轻型动力触探由于贯入深度浅,可不作杆长修正,即N10′= N10。 (b)绘制轻型动力触探击数N10与深度h的关系曲线(图3-7)。 图3-7 轻型动力触探击数N10与深度h的关系曲线 D.试验成果的应用: 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 见表3-34、3-35及3-36。 表3-34 一般粘性土承载力特征值fa与N10的关系

气相色谱仪校验规程

气相色谱仪校验规程 编制部门:仪器维修小组 施行日期: 审核: 核准: 起草:张明辉 日期: 日期: 日期:

1.目的(Objectives 本规程规范了岛津GC-2010型气相色谱仪校验的方法,确保在法定计量部门 校验后的有效期内岛津GC-2010型气相色谱仪使用的有效性,保证检验结果的准 确可靠。 本规程适用于质量控制部岛津GC-2010型气相色谱仪的定期校验。 4.1. 质量控制部负责本规程的起草、修订、审核、培训和执行。 4.2. 质量部、工程部负责本规程的审核。 4.3. 质量负责人负责对本规程的批准。 5.引用标准(Reference Standards 5.1 .《中国药典》(2015年版) 5.2. 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 2010年版 5.3. SHIMADZU GC SYSTEM Op eratio nal Qualification 5.4. JJG 700-199S 气相色谱仪检定规程 6.材料(Resource 6.1. 皂膜流量计 6.2. 数显式温度探头 6.3. 正十六烷-异辛烷溶液 6.4. 苯-甲苯溶液 7.流程图(Flow Char ) 8.内容(Contents 8.1. 校验项目及可接受标准 2. 范围(Scope 3. 定义(Definition ) 4. 职责(Responsibilitie )

校验前准备 821.操作室应清洁无尘,无易燃、易爆和腐蚀性物质,无强烈的机械振动和 电磁干扰,排风良好。 8.2.2. 环境温度:5C -35r ,环境相对湿度:20%-85% 8.3. 外观检查 仪器应有下列标志:仪器名称、型号、制造厂名、出厂日期和出厂编号。 正常操作条件下,用试漏液检查气源至仪器所有气体通过的接头,应无 泄漏。 8.4. 校验方法 8.4.1. 流速稳定性校验 8.4.1.1. 选择适当的载气流速,待气流稳定后,用流量计连续测定 6次,其平均 值的相对标准偏差应小于1%。 8.4.12载气流速稳定性的填入记录。 8.4.2. 柱箱温度稳定性 8.4.2.1. 选择最低使用温度和最高使用温 度进行检定 (如日常使用为单一温度点, 可以仅校正该温度点)。将铂电阻温度计的连线连接到色谱仪检定专用仪上,然 后把温度计的探头固定在柱箱中部,设定柱箱温度,加热升温,待温度稳定后, 观察10min ,每变化一个数记录一次,求最大值与最小值所对应的温度差值。其 差值与10min 内温度测量的算术平均值的比值,即为柱箱温度稳定性。 8.4.2.2. 柱温箱温度稳定性填入记录。 8.4.3. 程序升温重复性校验 8.3.1. 8.3.2. 8.3.3. 仪器的各调节旋钮、按键、开关、指示灯工作正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