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级统计实务知识点归纳

中级统计实务知识点归纳

中级统计实务知识点归纳
中级统计实务知识点归纳

《统计实务》

第一章 综述

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统计的信息、咨询、监督三大职能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和密切相关的。

我国现行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是:以周期性普查为基础,以经常性抽样调查为主体,以全面定期统计报表、重点调查等为补充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

目前我国全国性的大型普查:经济普查(每l0年进行两次,分别在

逢3、8的年份实施)、农业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在逢6的年份实施)和人口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在逢0的年份实施)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是从全部调查研究对象中,抽选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据以对全部调查研究对象作出估计和推断的一种调查方法。根据抽选样本的方法,抽样调查可分为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抽样调查方法有简单随机抽样、等距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多阶段抽样、双重抽样和PPs抽样等。 按照样本抽选时每个单位是否允许被重复抽中,简单随机抽样可分为重复抽样和不重复抽样两种。 其他非全面调查有重点调查、典型调查。

根据组织统计调查的机构不同,统计调查项目分为国家、部门、地方统计调查项目三类。国家统计调查项目由国家统计局制定,或者由国家统计局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同制定,报国务院备案,重大的国家统计调查项目报国务院审批。部门统计调查项目是指国务院有关部门的专业性统计调查项目。地方统计调查项目是指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的地方性统计调查项目。

经过批准和备案的合法统计调查报表的右上角需标明法定标识,统计法规定,统计调查表应当标明表号、制定机关、批准或备案文号、有效期限等标志。

第二章 统计调查设计

一、统计设计应注意的问题与原则

(1)确定统计需求

(2)确定统计调查内容

(3)确定统计调查方法

(4)定期对调查项目进行审查

单位代码是一个无关标识代码,由8位无属性数字和1个校验码组成。区划代码第一段6位,表示县级及以上行政区划,第二段3位,表示街道镇乡,第三段为3位,表示居民村民委员会。

三、调查方案的主要内容法。

1.调查目的

2.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

3.调查表

4.调查方法和组织方式

5.调查经费预算

国民经济核算

核算体系由基本核算表,国民经济账户,附属表三部分构成。

最终产品:当期生产的被用于最终消费,积累和出口的产品。

核算原则:权责发生制。估价原则。

生产法: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

收入法 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支出法 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

国民总收入=GDP+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项目下收益贷方减借方的差额。

初次分配总收入=增加值-支付的劳动者报酬+收到的劳动者报酬-支付的生产税净额+收到的生产税净额-支付的财产费用+收到的财产收入

可支配总收入=初次分配总收入+经常转移收入-经常转移支出

总储蓄=可支配总收入-最终消费

净金融投资=总储蓄+资本转移收入净额-资本形成总额-其它非金融资产获得减处置

净金融投资=金融资产增加-负债增加

国际收支平衡表: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储备资产,净误差与遗漏

经常账户差额=货物差额+服务差额+收益差额+经常转移差额

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资本账户差额+金融账户差额

储备资产=货币黄金差额+特别提款权差额+外汇储备差额+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差额+其它债券差额

业、牧业、渔业和农林牧副渔服务业等5大行业大类的统计。

(一)农业的统计范围和统计单位包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业企业、其他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和农户。(二)农业统计的统计指标有

1.农林牧副渔业总产值

2.农产品产量

(1)粮食产量 (2)油料产量 包括花生,油菜籽,芝麻,向日葵籽,胡麻子和其它油料,不包括大豆,木本油料和野生油料。(3)水产品产量 (4)猪牛羊肉产量 (5)期初(末)畜禽存栏头数

3.耕地面积

4.农作物播种面积

5.有效灌溉面积

6.农用化肥施用量

7.农业机械总动力

8.农林牧副渔业劳动力

(三)农业统计调查方法

年度调查和定期调查。采取条块结合的方法收集资料,通常采用全面调查、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的方法进行调查。

二、工业统计

工业是采矿业、制造业以及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的总称。我国传统上将工业划分为轻工业和重工业。

(一)工业统计调查单位包括法人工业企业、非法人工业企业和工业产业活动单位。

(二)工业主要统计指标

1.工业总产值

1)本期生产成品价值

2)对外加工费收入

3)在制品半成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

2.新产品产值

3.工业销售产值:包括销售成品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

4.出口交货值

5.工业中间投入

6.工业增加值

1)生产法: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工业中间投入+本期应交增值税

2)收入法:工业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7.从业人员平均人数

(三)工业统计调查方法

采用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的方法收集资料。

三、建筑业统计

建筑业是指建筑安装工程作业,具体包括建筑、安装、修缮、装饰和其

他工程作业。

(一)建筑业统计范围与统计单位包括建筑业企业、产业活动单位、个体经营户。

(二)建筑业主要统计指标

1.建筑业总产值

2.建筑业增加值=本体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管理费用中的劳动待业保险金,税金+工程结算税金及附加+工程结算利润3.房屋建筑施工面积

4.房屋建筑竣工面积

5.自有机械设备

6.工程结算收入=工程结算收入-工程结算成本-工程结算税金及附加7.企业总收入=工程结算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客货运密度=货物周转量/营业线路长度

货物旅客周转量=货物旅客运输量和*运输距离

调查方法:限额以上批发业 年收入2000万以上。限额以上零售业 年收入500万以上餐饮业200万上

六、房地产业统计

房地产业由房地产开发经营、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和其他房地产活动四个行业大类组成。

(一)统计范围和调查单位

具有法人资格的独立核算的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单位,也包括附营的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业务活动单位。

第五章 专业统计

专业统计是以经济社会生活中某些特定领域或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统计活动,其统计数据不仅为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翔实依据,也为国民经济核算和评价社会发展以及开展广泛的国际和地区比较提供基础数据。

一、能源统计

能源的概念及划分。

能源统计主要包括能源购进统计、能源消费统计和能源库存统计等三大方面。

(一)能源统计的相关概念

能源折标准煤系数=某种能源实际热值/标准煤热值

某能源介质的等价热值=生产该介质投入的能源/该介质的产量=该介质的当量热值/转换效率

(二)能源购进量统计包括购进量、购进量金额等指标。购进量分两种

情况,一是能源经销企业用于销售的能源购进数量,另一种是能源使用企业用于消费的能源购进数量。

1.计算购进量的能源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已实际到达本单位;二是经过验收、检验;三是办理完入库手续。但是在未办理完入库手续前,已经投入使用的或已经销售的,要计算在购进量中,使用多少计算多少。

2.购进量核算应遵循“谁购进、谁统计”的原则。

购进量金额是指本单位在报告期实际购进、已办理验收入库手续的各种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的金额。

(三)能源消费统计指标的概念和统计范围

能源消费量是指能源使用单位在报告期内实际消费的一次能源或二次能源的数量,其统计原则包括谁消费、谁统计、何时投入使用,何时计算消费量、消费量只能计算一次、不统计耗能工质等5条。

综合能源消费量=各种能源消费量合计(包括自产自用的二次能源)-本企业加工转换的二次能源产量

(四)能源库存统计指标的概念

能源库存量是指企业能源库存量,是企业在报告期的某时间点所拥有的各种能源数量。库存量的核算应遵循时点性原则、实际数量原则,要以验收合格、办理完入库手续为准,能源生产企业产成品库存和能源经销企业用于经营销售的库存按照能源的所有权原则进行统计,能源使用企业用于消费的库存按照能源的使用权原则统计。

(五)能源统计的主要分析指标有

能源生产弹性系数=能源生产总量年平均增长速度/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

电力生产弹性系数=电力生产量年平均增长速度/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能源消费量年平均增长速度/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

电力消费弹性系数=电力消费量年平均增长速度/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

能源加工转换效率=能源加工转换产出量/能源加工转换投入量×l00%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能源消费总量/国内生产总值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电耗=全社会用电量/国内生产总值

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工业能源消费量/工业增加值

二、财务统计

财务统计是连接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的桥梁,根据会计制度的不同,分为企业财务统计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统计两大部分。

(一)企业财务统计包括企业资产负债财务统计、企业损益财务统计以及企业工资、福利、增值税财务统计等三方面内容。

1.企业资产负债财务统计主要指标之间的关系是: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流动资产年平均余额=1至12各月月初、月末流动资产余额之和/24

固定资产净值年平均余额=1至12各月月初、月末固定资产净值余额之和/24

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原值一累计折旧

企业会计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及平衡关系。

2.企业损益财务统计各指标之间的关系是:

收入-费用=利润(亏损)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一营业外支出企业会计利润(损益)表的结构及平衡关系。

3.企业工资、福利、增值税财务统计主要反映企业从业人员收入和增值税缴纳情况,是企业损益及分配的补充指标,为计算企业增加值提供相应的基础资料。

增值税是以法定增值额为课税对象的税种,计税依据是纳税人销售货物的销售额和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应税劳务的营业额,税率分为6%、l3%和l7%。包括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销项税额三个指标。

(二)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统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年末资产、上年结余、本年收入、本年支出、收支结余、经营税金(只限事业单位)等22个指标。

三、对外经济贸易统计

(一) 对外贸易统计又称海关统计,主要包括国家进出口统计,以实际进出口货物为调查对象。我国规定,进出口价格统计,进口货物按到岸价格(CIF)统计,出口货物按离岸价格(FOB)统计。进出口国家(地区),进口货物统计原产国,出口货物统计最终目的地国。进出口总额指实际进出我国国境的货物总金额。

(二) 利用外资统计的对象是指经过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登记在中国境内所有利用外资的单位和部门,利用外资统计的资料来源是商务部,调查方法是全面调查,主要统计指标有批准企业(项目)个数、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外商直接投资等。

(三) 对外经济合作统计包括对外承包工程、对外劳务合作和对外设计咨询等。主要统计指标有:新签合同额、完成营业额、派出人数、期末在外人数、雇佣所在国各类劳务人数等。

(四) 对外直接投资是指我国企业、团体等境内投资主体在国外及港澳台地区以现金、实物、无形资产等方式投资,并以控制国(境)外企

业的经营管理权为核心的经济活动。对外直接投资统计的对象和范围。对外直接投资统计主要统计指标包括对外直接投资额、反向投资额等。(四) 财政收支统计分析主要包括财政收支平衡状况分析、财政收支与国民经济关系分析两个方面:

1.财政收支平衡状况分析,有两个指标:

财政收支差额=财政收入一财政支出

财政收支差率=财政收支差额/财政收人

2.财政与国民经济关系分析,包括从总量层次上的分析和动态变化分析。总量分析使用国家财力集中程度指标:

国家财力集中程度=财政收入总额/国内生产总值

动态分析包括两个方面:反映财政收入与国民经济的关系的指标有:财政收入弹性系数=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

财政收入边际倾向=财政收人增加额/国内生产总值增加额

反映财政支出与国民经济的关系的指标有:

财政支出弹性系数=财政支出增长速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

财政支出边际倾向=财政支出增加额/国内生产总值增加额

五、金融统计

(一)金融统计的任务就是要设计相应的统计指标描述一时期的金融活动。金融统计包括银行信贷统计、货币供应与市场流通统计、金融市场统计。

(二)银行信贷统计的任务是以整个银行体系为主体,反映筹集和运用信贷资金的规模和构成,分析信贷资金收支的平衡状况。

银行信贷是银行的主要业务,其资金来源包括各项存款、银行发行的金融债券、银行自有资金、由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以及对国际金融机构的负债。这些资金来源数额的总和就是银行信贷资金来源总量,是一个时点总量指标,或者说是一个资金余额指标,表明在特定时点上银行所拥有、可以使用的资金总量。银行信贷资金最主要的来源是各项存款,常用的统计指标有存款余额、存款余额变动额和存款收支发生额,在此基础上可以计算存款平均余额指标。

银行信贷资金运用的去向主要有各项贷款、有价证券及投资、黄金占款和外汇占款、在国际金融机构的资产财政借款等。信贷资金运用总量也是一个时点总量指标。在实际情况中,各项贷款是银行信贷资金最主要的运用去向。常用的指标包括贷款发放余额、贷款累计发放额、贷款平均余额、贷款累计回收额等。

将银行信贷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去向相比较,可反映银行信贷资金平衡状态,方法是编制一时期期末的银行信贷资金来源与运用平衡表。

信贷资金来源与运用所形成的差额称为信贷收支差额,货币净投放表现

为付差(贷差),其差额由货币投放来弥补;货币净回笼表现为收差(借差),其差额通过回笼货币来消解。可看出,银行信贷资金平衡实质上就是货币流通量的供求平衡问题。

(三)货币供应分为以下四个层次:

M是通货净额或现金,最具流动性,最为活跃。

M1是M0+居民及企事业单位的活期存款,被称为狭义货币供应量(简称货币)。

M2是M1+准货币,准货币包括居民、企事业单位及财政的各种储蓄、定期存款以及其他存款。M2是较广义的货币量。

M3是M2+各类银行机构及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各种存款的总和,是广义货币供应量。

流通中的现金量即眠,称为市场货币供应量。

期末市场货币流通量=期初市场货币流通量+本期现金投放总额--本期现金回笼总额

在实际工作中,货币流通速度可以通过现金归行速度来表示,指平均每单位流通中的货币在一定时期内返回银行的次数,或每单位货币从银行投入流通又返回银行平均所需要的时间(天数)

现金归行次数=当期银行现金收入合计额/期内货币平均流通量

现金归行天数=当期货币平均流通量X当期日历天数/当期银行现金收入总额

(四)金融市场是进行货币资金借贷和金融工具、金融服务买卖的场所,其主要功能是通过各种金融工具的使用,将储蓄与投资活动联系在一起,由此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金融市场统计包括利率统计、债券股票统计和汇率统计。

六、劳动统计

劳动统计的主要内容包括:从业人员统计、城镇劳动力就业与失业统计、从业人员劳动报酬统计和劳动生产率统计等。

(一)从业人员统计

从业人员是指从事一定社会经济活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员。

在岗职工是指在本单位工作并由本单位支付工资的人员,以及有工作岗位但由于学习、病伤产假等原因暂未工作,仍由单位支付工资的人员。各单位在计算其从业人员时应按照“谁支付劳动报酬谁统计”的原则,以避免从业人员统计的重复和遗漏。用期末人数和平均人数两个指标来反映从业人员的数量。

期末人数是报告期最后一天的实有人数,也称为时点人数。平均人数是指报告期内平均每天拥有的人数。 月平均人数=报告月每天实有人数

之和/报告月日历日数

季平均人数、年平均人数的计算。

从业人员的构成统计,从业人员可以按用工期限分组、按工作岗位分组。从业人员增减变动与期末人数的关系是:

上期末人数+本期增加人数一本期减少人数=本期末人数

(二)城镇劳动力就业与失业统计

就业人员是指在一定年龄以上,有劳动能力,从事一定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员。失业人员是指在一定年龄以上,有劳动能力,在调查期间无工作,当前有就业的可能并以某种方式寻找工作的人员。就业人员与失业人员的统计范围。

城镇失业率=城镇失业人员/(城镇就业人员+城镇失业人员)X 100%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城镇从业人数+城镇登记失业人数)X 100%

(三)从业人员劳动报酬统计

单位从业人员的劳动报酬是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从业人员的劳动报酬总额,包括在岗职工工资总额和其他从业人员劳动报酬两部分。

在岗职工工资总额是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在岗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工资总额的计算,原则上应以直接支付给在岗职工的全部劳动报酬为依据,其构成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和其他工资等6项。

平均工资通常是指以货币数量表示的平均工资,也称为平均货币工资,反映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工资的平均水平。

平均工资=报告期工资总额/报告期平均人数

平均实际工资是指扣除物价变动因素后平均的实际工资,反映货币工资所能实际购买到的消费品和服务的数量。

平均实际工资=报告期平均工资/报告期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平均实际工资指数反映平均实际工资水平的变动,表明实际工资水平提高或降低的程度。

平均实际工资指数=报告期平均工资指数/报告期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四)劳动统计报表制度包括《劳动统计报表制度》和《城镇劳动力调查制度》。

前者采用的是全面调查方法,后者是以城镇居民户为统计调查单位的抽样调查制度,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概率比例抽样方法。

七、固定资产投资统计

(一)固定资产统计的基本概念

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的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固定资产投资是指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经济活动,它是社会扩大再生产的重要途径。

(二)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对象是指在报告期内进行固定资产投资活动的单位和城乡居民,其统计范围包括:城乡建设项目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城镇工矿区私人建房投资和国防、人防建设项目投资。

(三)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主要内容

建设项目是进行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和进行设计施工的基本单位,建设项目统计是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基础。建设项目可按建设性质、建设阶段等进行分组。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在一定时期内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以及与此有关的费用的总称,其构成包括建筑工程、安装工程、设备、工具、器具购置以及其他费用。

计算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完成额的方法是根据已经完成的实物工作量乘以预算单价,实际工作中主要采用单价法和部位进度法。

计算固定资产投资额的价格依据原则上是通过市场交易的实际价格,建筑安装工程投资额一般按预算价格计算,设备、工具、器具购置投资额一律按实际价格即支出的全部费用计算。

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来源是指固定资产投资单位在本年内收到的可用于固定资产建造和购置的各种资金,包括上年末结余资金、本年度内拨人或借入的资金及以各种方式筹集的资金。

新增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的固定资产)是指通过投资活动所形成的新的固定资产

的价值,应以能够独立发挥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的工程为对象进行计算。计算价

格是通过市场交易的实际价格。

新增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是指通过固定资产投资活动而增加的设计能力,计算新增生产能力是以能独立发挥生产能力的工程为对象,当工程建成,经有关部门验收鉴定合格,正式移交投入生产,即应计算新增生产能力(或效益)。主要指标有:本年新增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建设规模、本年施工规模、自开始建设累计新增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

房屋建筑面积统计的指标有施工房屋面积、房屋新开工面积、竣工房屋价值等,竣工房屋价值一般以结算价格计算。

固定资产投资经济效益是指固定资产投资活动中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率,反映企业资活动经济效益的主要指标有5个:

单位生产能力投资=投产项目(或单项工程)全部投资完成额/该项目

(或单项工程)新增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

生产能力利用率=报告期实际产量/设计生产能力×100%

投资回收年限=建设项目全部固定资产投资额/建设项目投产后平均年利税额

投资回收率=建设项目投产后平均年利税额/建设项目全部固定资产投资额X l00%

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报告期新增固定资产/报告期实际完成投资额

×100%

房地产开发投资是指房地产企业或房地产开发单位在一定时期内进行商品房屋开发和土地开发所完成的投资。为防止重复统计,在把房地产开发纳入固定资产投资统计之后,各企业、事业、行政单位和城乡居民购买商品房屋的支出不再纳入固定资产投资镪统计范围。

房地产开发投资按构成分为商品房建设投资和土地开发投资(一般指生地开发成熟地的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的I程用途是指房地产开发投资按房屋类别进行的分组。

(四)固定资产投资统计除农村个人固定资产投资统计采用抽样调查方法外,对其他部分均采用全面调查方法。其中,对城镇私人建房投资,国防、人防基本建设投资,由主管部门组织调查搜集资料报统计部门,其他由统计部门组织实施。

八、人口统计

(一)人口统计概述

人口统计是指搜集、整理、分析有关人口现象和数量,反映人口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状况及其变化工作的全过程。

(--)人口统计的主要内容

常住人口是指居住在本地的时间超过半年以上的人口,现有人口是指在一定时点上的住于该地域范围内的全部人口。人口自然增长率(一般用千分号表示)是指一定时期人口自然增加数与当期平均人口数之比,人口自然增加数是当期的出生人口减去死亡人口的净额。 平均年龄=

∑(各年龄组的组中值×各年龄组人口数)/总人口

老年人口系数=老年人口数/总人口数×100%

少年儿童系数=少年儿童人口数/总人口数×100%

负担系数是指被抚养人口与l5~64岁人口的比例,分为总负担系数、负担老年系

数、负担少年系数。

人口的性别比例是以女性人数为l00,计算男性与女性的比例。

总迁移率=(一定时期迁入人口+迁出人口)/该时期的平均人口

×l000?

净迁移率=一定时期的迁入迁出人口差额/该时期的平均人口×1000?

市镇人口比重=市镇人12/总人口×100%

乡村人口比重=乡村人口/总人口×100%

出生率=年内出生人口数/年平均人口数×l000?

死亡率=年内死亡人数/年平均人口数×l000?

婴儿死亡率=0—12个月的婴儿死亡数/(2/3本年度出生婴儿数+1/3上年度出生婴儿数)X 1000?

结婚(离婚)率=一年内结婚(离婚)人数/年平均人数Xl000?

平均初婚年龄=期内初次结婚的男(女)性年龄总和/期内初次结婚的男(女)性人数

育龄妇女生育率是出生人数与育龄(15—49岁)妇女人数的比例。(三)人口统计的调查方法及组织方式

人口普查采用按常住人口登记的原则,人口分为普查表短表和普查表长表两种形式,普查表长表根据国家规定的办法,抽出10%的户填报,其余的户填报短表。复查工作完成后,全国抽取0.15?的人口进行事后质量抽查。

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也采用按常住人口登记的原则,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概率比例抽样方法,全国约抽取120万人。事后质量抽查项目包括姓名、性别、户口状况和性质、出生和死亡人口共5个指标。

九、科技统计

(一)科技统计的基本概念

科技统计与经济统计和社会统计并称为统计的三大分支,是用统计的方法对科学技术活动的规模和结构进行定量的测定。

科技活动包括研究与发展(R&D)活动、科学技术教育和培训活动、与R&D密切相美的科技服务活动。研究与试验发展(R&D)是指在科学技术领域,为增加知识总量,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去创造新的应用而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的活动,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三类活动。(二)科技统计的主要内容

科技综合统计指标包括有科技活动的单位数、科学家和工程师、科技活动经费筹集额合计等l5个指标。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统计指标有21个。

(三)科技统计单位及统计范围

《科技综合统计报表制度》的统计单位和统计范围。该制度采用年度和周期为五年的滚动全面调查方法搜集数据,由国家统计局组织协调,采用分工协作、条块结合的方式组织实施。《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统计报表制度》的统计单位为大中型工业企业,只限于技术开发活动,采用全面调查方法,具体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局负责组织实施。

十、社会统计

目前我国的社会统计主要由各项社会事业主管部门负责开展。

(一)文化统计的主要指标有8个,其中,广播节目、电视节目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是指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在对象区内采用无线、有限、卫星等技术手段能够收看包括中央、省、地市、县级广播或电视任意一套节目的人口数与总人口之比。

(二)教育统计主要指标有8个,其中,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是完成国家义务教育法规定的9年义务教育的学生数与初始学生数的比例。

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普通中学初中毕业生数+职业中学初中毕业生数)/9年前

小学一年级招生数x l00%

(三)卫生统计的主要指标有l2个。其中,医院病床使用率是年内医院实际占用总床日数与当年实际开放总床日数的比例,表示该年平均每百张开放病床被实际利用的情况。

传染病发病率=26种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例数/同时期的平均人口数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使用卫生厕所农户数/农村总户数X l00%

(四)体育统计的主要指标有4个,其中,国民体质指数是指通过国民体质监测所取得国民总体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等资料,进行无量纲处理后测算得到的反映国民体质综合状况的指数。

(五)公安、司法统计的主要指标有15个,其中,群众安全感指数是指群众对安全程度的满意率。

(六)环境保护统计的主要指标有32个。

(七)人民生活用12个指标来反映。其中: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家庭总收入一交纳所得税一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障支出一记账补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城乡居民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

城镇(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家庭消费支出总额X l00%恩格尔定律是指消费结构变化的规律,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的比例则会下降。其公式为:

食物支出对总支出(或收入)的比率=食物支出变动百分比/总支出(或收人)变动百分比

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金额/总支出金额

基尼系数是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重要指标。其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按照国际惯例,基尼系数在

0.3~0.4之间为比较合理,0.4为收入分配贫富差距的警戒线。(八)社会保障用民政经费、离退休退职人员数等17个指标来反映。其中,城镇居

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是指报告期末家庭平均收入在当地规定的最低生活保障线下的城镇居民数。

享受低保的人数占救济总人数的比例=城镇、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之和/社会救济总人数×100%

(九)社会参与统计的主要指标有省级人大代表人数、政协委员人数等6个。

第六章 住户调查与价格统计

住户调查是以城乡住户为研究对象的统计活动,他通过收集有代表性的城乡住户的人口、劳动力、就业、收入来源、支出去向、商品消费、文化教育好生娱乐服务、住房、储蓄以及生产、投资、资产、负债等多方面的统计资料,反应城乡居民的物质文化水平以及发展变化情况,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一、住户调查

住户调查的目的

(1) 了解全国和各地区城乡居民收入、消费及其他状况,客观检测居民收入分配格局和不同收入层次居

民的生活质量,更好地满足研究制定城乡统筹政策和民生政策的需要。(2) 为国民经济核算和价格调查提供基础数据

(3) 为收入分配、消费结构等重要的研究提供必要的数据资料

可支配收入指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

可支配收入=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自有住房折算净租金

抽样目标、样本量的确定和分配、抽样方法、样本轮换和动态管理、数据采集方式、数据处理方式、数据质量控制

二、价格统计

价格统计是国民经济统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综合运用各种科学的统计调查方法,系统地调查、收集和整理主要商品的价格资料,编制各种物价指数,从不同侧面反映国民经济的运行情况。(一)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反映居民家庭购买的消费晶及服务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

1.编制单位:全国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省会城市、自治区首府城市和大连、青岛、宁波、厦门、深圳市

2.调查范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城乡居民购买并用于日常生活消

费的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

调查内容: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施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等8大类,263分类

3.代表规格品的选择原则

1)消费量大

2)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有较强的代表性

3)性质相隔越远越好

4)工业消费品必须是合格产品

4.调查市县和调查点的选择方法:划类选择法

1)抽选价格调查市县(按平均工资排序)

2)抽选调查点(按成交额、经营规模排序)

5.价格调查与平均价格的计算方法

1)价格调查原则

2)价格调查方法:定人、定点、定时直接调查

3)代表规模品的平均价格采用简单算术平均法

6.基期和报告期五年更换一次基期

7.权数资料来源权数在一年内固定不变

8.价格指数的计算方法

1)基本分类指数

2)类别及总定基指数逐级加权平均计算

3)全省指数的计算

4)全国指数的计算

(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1.调查目的

系统地调查、搜集和整理市场商品零售价格资料,编制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反映市场商品零售价格的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

2.调查范围和内容

工业、商业、餐饮业和其他行业的零售商品及农民对非农民出售商品的价格。包括食品、饮料烟酒、服装鞋帽、纺织品、家用电器及音像器材、文化办公用品、日用品、体育娱乐用品、交通通信用品、家具、化妆品、金银珠宝、中两药品及医疗保健用品、书报杂志及电子出版物、燃料、建筑材料及五金电料等16大类,229个基本分类。

3.选择调蠢城市和县的原则

按照经济区域和地区分布合理等原则,在全国抽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大中小型城市和县作为国家调查市、县,对价格进行经常性的直接调查。4.选择调查商店(农贸市场)非全面调查,定时定点定人直接调查。

5.代表规格品的选择原则

1)价格变动趋势有代表性

2)零售量较大

3)选中的规格品有较强的异质性

4)生产和销售前景较好

5)必须是合格产品

6)一年内不能更改

6.采用简单算术平均法计算代表规格品的平均价格

(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

1.调查目的

工业、商业及其他单位和个人向农民出售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

2.调查内容

调查农用手工工具、饮料、产品畜、半机械化农具、机械化农具、化学肥料、农药及农药器械、农用机油、其他农业生产资料零售价格和农业生产服务价格。

3.选择调查县的原则

采用抽样方法按照经济区域和地区分布合理等原则,抽选80个县。4.选择调查商店的原则

根据农业生产资料销售额的比重及集贸市场商品成交额的大小选择调查商店。

5.代表规格品的选择原则

1)价格变动趋势有代表性

2)零售量较大

3)选中的规格品有较强的异质性

4)生产和销售前景较好

5)必须是合格产品

6)一年内不能更改

6.价格资料的调查采集原则和方法

非全面调查,主要方法是定时定点定人直接调查。

(四)工业品价格指数

1.调查目的

及时、准确、科学地反映全国及各地区的各工业行业产品价格水平和各种工业产品价格的变动趋势及幅度

2.调查任务

3. 调查方式

采用重点调查与抽样调查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对全部国有企业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企业重点调查,其余选择有一定代表性的调

查企业进行随机抽样。

4.代表规格品的选择原则

1)按照工业行业选择代表产品

2)对国计民生影响大的产品

3)生产较为稳定的产品

4)有发展前景的产品

5)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代表企业的选择原则

1)调查企业要合理分布

2)尽量选择大型企业

3)选择生产稳定、正常的企业

4)兼顾不同所有制形式工业品出厂价格和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的计算

1)代表规格品的价格指标

2)代表产品的价格指数

3)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指数

(五)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

1.调查目的

及时准确反映全社会及各类工程固定资产投资中涉及的各类投资品的变动趋势和变动幅度,真实地反映全社会及各类工程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速度、结构和效益,为国家及各部门科学地制定、检查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和进行国民经济核算提供科学的、可靠的依据。

2.调查任务

3.调查内容

1)构成当年建筑工程实体的钢材、木材、水泥、电料、化工材料等主要建筑材料价格

2)劳动力价格和各种施工机械使用价格

3)设备工器具购置和其他费用投资价格

4.调查方法

重点调查与典型调查相结合调查样本的选择原则

1)样本单位有一定的覆盖面

2)投资经济活动代表性强

3)兼顾不同经济类型

4)选择重点工程

5)兼顾不同工程类型

6)选择投资额大的工程

5.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的计算方法

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法计算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总指数

(1)建筑安装工程投资价格指数

(2)设备、工器具投资价格指数

(3)其他费用投资价格指数

(六)房地产价格指数

1.调查目的

以翔实的数据资料反映房地产市场的价格变化趋势;满足国民经济宏观调控及预警和完善我国价格统计指标体系的需要

2.调查任务

3.调查范围

全国70个大中城市

4.调查内容

1)房屋销售价格

2)房屋租赁价格

3)物业管理价格

4)土地交易价格

5.选择调查单位遵循的原则

1)代表性强

2)兼顾不同企业注册登记类型

3)兼顾各种用途的房地产项目

4)兼顾不同地理位置的房地产项目

6.调查资料的取得

房屋销售价格实行月报房屋租赁、物业管理和土地交易价格实行季报7.房地产价格指数编制方法

1)环比价格指数的计算

2)固定参照期各类别价格指数

3)季度、年度累计价格指数的换算

4)月度、同期同比指数的换算

医学统计知识点整理(1)

医学统计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节统计学中基本概念 一、同质与变异 同质:统计研究中,给观察单位规定一些相同的因素情况。 如儿童的生长发育,规定同性别、同年龄、健康的儿童即为同质的儿童。 变异:同质的基础上个体间的差异。 “同质”是相对的,是客观事物在特定条件下的相对一致性,而“变异”则是绝对的 二、总体与样本 1、总体:是根据研究目的所确定的,同质观察对象(个体)所构成的全体。 2、样本: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部分观察单位变量值的集合。 三、参数与统计量 总体参数:根据总体个体值统计计算出来的描述总体的特征量。用希腊字母表示。μ.δ.π 样本统计量:根据样本个体值统计计算出来的描述样本的特征量。用拉丁字母表示。X.S.p 总体参数一般是不知道的,抽样研究的目的就是用样本统计量来推断总体参数,包括区间估计和假设检验 四、误差:实测值与真值之差★ 1.随机误差:是一类不恒定的、随机变化的误差,由多种尚无法控制的因素引起。随机测量误差、抽样误差。 2.系统误差:是一类恒定不变或遵循一定变化规律的误差,其产生原因往往是可知的或可能掌握的。 3.非系统误差:过失误差,可以避免或清除。 五、概率 是用来描述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一个量值,常用P表示。概率取值0~1。 统计上一般将P≤0.05或P≤0.01的事件称为小概率事件,表示其发生的概率很小,可以认为在一次抽样中不会发生。 第二节统计资料的类型★

变量:确定总体之后,研究者应对每个观察单位的某项特征进行观察或测量,这种特征能表现观察单位的变异性,称为变量。 一、数值变量资料 又称为计量资料、定量资料:观测每个观察单位某项指标的大小而获得的资料。表现为数值大小,带有度、量、衡单位。如身高(cm)、体重(kg)、血红蛋白(g)等。 二、无序分类变量资料 又称为定性资料或计数资料:将观察对象按观察对象的某种类别或属性进行分组计数,分组汇总各组观察单位后得到的资料。 分类:二分类:+ -;有效,无效;多分类:ABO血型系统 特点:没有度量衡单位,多为间断性资料 【例题单选】某地A、B、O、AB血型人数分布的数据资料是( ) A.定量资料 B.计量资料 C.计数资料 D.等级资料 【答案】C 【解析】ABO血型系统人数分布资料属于无序分类变量资料,又称为计数资料。因为是按照变量的血型分类,血型表现为互不相容的属性。所以本题选C。 【例题单选】测量正常人的脉搏数所得的变量是() A.二分类变量 B.多分类变量 C.定量变量 D.定性变量 【答案】C 【解析】脉搏数有数值大小,有度量衡,所以这个资料属于定量资料。本题选C。 三、有序分类变量资料 半定量资料或等级资料:将观察对象按观察对象的某种属性的不同程度分成等级后分组计数,分组汇总各组观察单位后得到的资料。 特点:每一个观察单位没有确切值,各组之间有性质上的差别或程度上的不同举例:- + ++ +++ 第三节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 1.统计设计 2.收集资料

统计学课程知识点总结

1. 统计的研究对象的特点:数量性,总体性,变异性。 2. 统计研究的基本环节:统计设计,收集数据,整理与分析,统计资料的积累、开发与应用。 3. 统计总体:根据一定数目的确定的所要研究的的事物的全体。特点:同质性、大量性。 总体可分为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 标志:总体各单位普遍具有的属性或特征。标志分为品质标志(表明单位属性,用文字、语言描述)和数量标志(表明单位数量,用数值表现)。 不变指标:一个总体中各单位有关标志的具体表现都相同。变异指标:在一个总体中,当一个标志在各单位的具体表现有可能都相同。 第二章 1. 统计调查方式:普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定期报表制度。 调查方式按调查的范围划分,可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按时间标志可分为连续性(经常性)调查和不连续性(一次性)调查 (一) 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种全面调查。特点:非经常性调查、最全面调查。 (二) 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性调查,可分为概率调查和非概率调查。 (三) 重点调查是指在调查对象中,只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的非全面调查,它是一种不连续的调查。 (四) 定期报表制度又称统计报表制度,它是依照国家有关法规,自上而下地统一布置,按照统一的表式、统一的指标项目、统一的报送时间和报送程序,自下而上逐级地定期提供统计资料的一种调查方式。 2. 我国现行的统计调查体系:以必要的周期性普查为基础,经常性的抽样调查为主体,同时辅之以重点调查、科学推算和部分定期报表综合运用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 3.调查对象是指需要调查的现象总体。调查单位是指所要调查的具体单位,它是进行调查登记的标志的承担者。 4. 统计分组的原则:穷尽原则和互斥原则。 (先分后组) 间断型分组和连续型分组,等距和异距注意事项 第三章 1. 简单算术平均数121 n i n i x x x x x n n =++ +== ∑ 2. 加权算术平均数 11221121 n i i n n i n n i i x f x f x f x f x f f f f ==+++== +++∑∑ 3. 组距数列的算术平均数 4. 相对数的算术平均数 5. 调和平均数 6. 几何平均数 7. 算术平均数的性质: 1 1 , ()0n n i i i i nx x x x ===-=∑∑ 8. 组距数列的众数112O O O M M M L d ?=+??+? 9. 组距数列的中位数12e e e e M e M M M f S M L d f --=+?∑ 11. 方差(注意与样本方差的区别)P102: 10,11题 第四章 1. 事件的关系和运算:包含 ,相等 ,和 ,差 ,积 ,逆 ,不相容 。 2. 概率的计算:古典概型 ,几何概型 加法法则 ,乘法公式 条件概率 ,全概率与贝叶斯公式 3. 常见的随机变量的期望与方差

统计学知识点全归纳__全面、准确

一、统计学 统计学是一门关于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和推断的科学。 二、统计学的产生与发展 (1)政治算术学派 最早的统计学源于17世纪英国。其代表人物是威廉·配第,代表作《政治算术》。政治算术学派主张用大量观察和数量分析等方法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研究的主张,为统计学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其被称为“无统计学之名,有统计学之实”。 (2)记述学派 亦称国势学派,创始人和代表人物是德国康令和阿亨瓦尔,主要使用文字记述方法对国情国力进行研究,其学科内容与现代统计学有较大差别。因此被称为“有统计学之名,无统计学之实”。 (3)社会统计学派 创始人和代表人物,德国恩格尔和梅尔。该学派主张统计是实质性的研究社会现象的社会科学,认为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现象,目的在于明确社会现象内部的联系联系和相互关系。 (4)数理统计学派 创始人是比利时统计学家凯特勒,他所著的代表作《社会物理学》等将概率论和统计方法引入社会经济方面的研究,其认为统计学是一门通用的方法论科学。 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数理统计学得到迅速发展。到20世纪中期,数理统计学的基本框架已经形成,数理统计学派成为英美等国统计学界的主流。 三、统计的特点 (1)数量性: 社会经济统计的认识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包括现象的数量表现、现象之间的数量关系和质量互变的数量界限。 (2)总体性: 社会经济统计的认识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的总体的数量方面。例如,国民经济总体的数量方面、社会总体的数量方面、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总体的数量方面、各企事业单位总体数量方面等等。 (3)具体性: 社会经济统计的认识对象是具体事物的数量方面,而不是抽象的量。这是统计与数学的区别。 (4)社会性: 社会经济现象是人类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人类社会活动的条件、过程和结果,社会经济统计以社会经济现象作为研究对象,自然具有明显的社会性。 四、统计工作过程 (1)统计设计 根据所要研究问题的性质,在有关学科理论的指导下,制定统计指标、指标体系和统计分类,给出统一的定义、标准。同时提出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方案和工作进度等。(2)收集数据 统计数据的收集有两种基本方法,实验法和调查法。 (3)整理与分析 描述统计是指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登记、审核、整理、归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计算出各种能反映总体数量特征的综合指标,并用图表的形式表示经过归纳分析而得到的各种有用的统计信息。

统计学原理知识点公式

统计学原理知识点及公式 第一章统计总论 ?1.统计一词的三种含义 ?2.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及特点 ?3.统计学的研究方法 ?4.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总体与总体单位、标志与标志表现、变异与变量、统计指标的概念、特点及分类。 ?5.国家统计兼有的职能 第二章统计调查 ?1.统计调查的概念和基本要求 ?2.统计调查的种类 ?3.统计调查方案的构成内容 ?4.统计调查方法:普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 ?5.调查误差的种类 第三章统计整理 ?1.统计整理的概念和方法 ?2.统计分组的概念、种类 ?3.统计分组的关键 ?4.统计分组的方法:品质分组方法、变量分组的方法 ?5.分配数列的概念、构成及编制方法 变量数列的编制基本步骤为: 第一步:将原始资料按数值大小依次排列。 第二步:确定变量的类型和分组方法(单项式分组或组距分组)。 第三步:确定组数和组距。当组数确定后,组距可计算得到:组距= 全距÷组数全距= 最大变量值-最小变量值。 第四步:确定组限。(第一组的下限要小于或等于最小变量值,最后一组的上限要大于最大变量值。) 第五步:汇总出各组的单位数(注意:不同方法确定的组限在汇总单位数时的区别),计算频率,并编制统计表。 间断式确定组限:汇总各组单位数时,按照“上下限均包括在本组内”的原则汇总。

重叠式确定组限:汇总各组单位数时,按照“上组限不在内”的原则汇总。 因为有了“上组限不在内”的原则,实际工作中,对于离散型变量也经常采用重叠式确定组限的方法。 ?6.统计表的结构和种类 第四章综合指标 ?1.总量指标的概念、种类和计量单位 ?2.相对指标的概念、指标数值的表现形式、相对指标的种类。相对指标包括: 结构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 比较相对指标、强度相对指标 动态相对指标、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3.平均指标的概念、作用和种类。 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众数、中位数

统计学基础知识要点 很重要

第一章:导论 1、什么是统计学?统计方法可以分为哪两大类? 统计学是收集、分析、表述和解释数据的科学。统计方法可分为描述统计方法和推断统计方法。 2、统计数据可分为哪几种类型?不同类型的数据各有什么特点? 按照所采用的计量尺度不同,分为分类数据、顺序数据和数值型数据;按照统计数据的收集方法,分为观测的数据和实验的数据;按照被描述的对象与时间的关系,分为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 按计量尺度分时:分数数据中各类别之间是平等的并列关系,各类别之间的顺序是可以任意改变的;顺序数据的类别之间是可以比较顺序的;数值型数据其结果表现为具体的数值。按收集方法分时:观测数据是在没 有对事物进行人为控制的 条件下等到的;实验数据的 在实验中控制实验对象而 收集到的数据。按被描述的 对象与时间关系分时:截面 数据所描述的是现象在某 一时刻的变化情况;时间序 列数据所描述的是现象随 时间而变化的情况。 3、举例说明总体、样本、 参数、统计量、变量这几个 概念。 总体是包含研究的全部个 体的集合。比如要检验一批 灯泡的使用寿命,这一批灯 泡构成的集合就是总体。样 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 分元素的集合。比如从一批 灯泡中随机抽取100个,这 100个灯泡就构成了一个样 本。参数是用来描述总体特 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比如 要调查一个地区所有人口 的平均年龄,“平均年龄” 即为一个参数。统计量是用 来描述样本特征的概括性 数字度量。比如要抽样调查 一个地区所有人口的平均 年龄,样本中的“平均年龄” 即为一个统计量。变量是说 明现象某种特征的概念。比 如商品的销售额是不确定 的,这销售额就是变量。 第二章:数据的收集 1、调查方案包括哪几个方 面的内容? 调查目的,是调查所要达到 的具体目标。调查对象和调 查单位,是根据调查目的确 定的调查研究的总体或调 查范围。调查项目和调查 表,要解决的是调查的内 容。 2、数据的间接来源(二手 数据)主要是公开出版或公 开报道的数据;数据的直接 来源一是调查或观察,二是 实验。 3、统计调查方式:抽样调

(最全)高中数学概率统计知识点总结

概率与统计 一、普通的众数、平均数、中位数及方差 1、 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2、平均数:①、常规平均数:12n x x x x n ++???+= ②、加权平均数:112212n n n x x x x ωωωωωω++???+=++???+ 3、中位数:从大到小或者从小到大排列,最中间或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 4、方差:2222121 [()()()]n s x x x x x x n = -+-+???+- 二、频率直方分布图下的频率 1、频率 =小长方形面积:f S y d ==?距;频率=频数/总数 2、频率之和:121n f f f ++???+=;同时 121n S S S ++???+=; 三、频率直方分布图下的众数、平均数、中位数及方差 1、众数:最高小矩形底边的中点。 2、平均数: 112233n n x x f x f x f x f =+++???+ 112233n n x x S x S x S x S =+++???+ 3、中位数:从左到右或者从右到左累加,面积等于0.5时x 的值。 4、方差:22221122()()()n n s x x f x x f x x f =-+-+???+- 四、线性回归直线方程:???y bx a =+ 其中:1 1 2 22 1 1 ()() ?() n n i i i i i i n n i i i i x x y y x y nxy b x x x nx ====---∑∑== --∑∑ , ??a y bx =- 1、线性回归直线方程必过样本中心(,)x y ; 2、?0:b >正相关;?0:b <负相关。 3、线性回归直线方程:???y bx a =+的斜率?b 中,两个公式中分子、分母对应也相等;中间可以推导得到。 五、回归分析 1、残差:??i i i e y y =-(残差=真实值—预报值)。分析:?i e 越小越好; 2、残差平方和:21?()n i i i y y =-∑, 分析:①意义:越小越好; ②计算:222211221 ????()()()()n i i n n i y y y y y y y y =-=-+-+???+-∑ 3、拟合度(相关指数):221 2 1 ?()1() n i i i n i i y y R y y ==-∑=- -∑,分析:①.(]20,1R ∈的常数; ②.越大拟合度越高; 4、相关系数 :()() n n i i i i x x y y x y nx y r ---?∑∑= = 分析:①.[r ∈-的常数; ②.0:r >正相关;0:r <负相关 ③.[0,0.25]r ∈;相关性很弱; (0.25,0.75)r ∈;相关性一般; [0.75,1]r ∈;相关性很强; 六、独立性检验 1、2×2列联表: 2、独立性检验公式 ①.2 2() ()()()() n ad bc k a b c d a c b d -= ++++ ②.犯错误上界P 对照表 3、独立性检验步骤

统计学知识点全归纳全面准确

统计学知识点汇总 一、统计学 统计学是一门关于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和推断的科学。 二、统计学的产生与发展 (1)政治算术学派 最早的统计学源于17世纪英国。其代表人物是威廉·配第,代表作《政治算术》。政治算术学派主张用大量观察和数量分析等方法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研究的主张,为统计学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其被称为“无统计学之名,有统计学之实”。 (2)记述学派 亦称国势学派,创始人和代表人物是德国康令和阿亨瓦尔,主要使用文字记述方法对国情国力进行研究,其学科内容与现代统计学有较大差别。因此被称为“有统计学之名,无统计学之实”。 (3)社会统计学派 创始人和代表人物,德国恩格尔和梅尔。该学派主张统计是实质性的研究社会现象的社会科学,认为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现象,目的在于明确社会现象内部的联系联系和相互关系。 (4)数理统计学派 创始人是比利时统计学家凯特勒,他所着的代表作《社会物理学》等将概率论和统计方法引入社会经济方面的研究,其认为统计学是一门通用的方法论科学。 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数理统计学得到迅速发展。到20世纪中期,数理统计学的基本框架已经形成,数理统计学派成为英美等国统计学界的主流。 三、统计的特点 (1)数量性: 社会经济统计的认识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包括现象的数量表现、现象之间的数量关系和质量互变的数量界限。 (2)总体性: 社会经济统计的认识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的总体的数量方面。例如,国民经济总体的数量方面、社会总体的数量方面、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总体的数量方面、各企事业单位总体数量方面等等。 (3)具体性: 社会经济统计的认识对象是具体事物的数量方面,而不是抽象的量。这是统计与数学的区别。 (4)社会性: 社会经济现象是人类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人类社会活动的条件、过程和结果,社会经济统计以社会经济现象作为研究对象,自然具有明显的社会性。 四、统计工作过程 (1)统计设计 根据所要研究问题的性质,在有关学科理论的指导下,制定统计指标、指标体系和统计分类,给出统一的定义、标准。同时提出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方案和工作进度等。(2)收集数据

生物统计学重要知识点

生物统计学重要知识点 (说明:下列知识点为考试内容,没涉及的不需要复习。注意加粗的部分为重中之重,一定要弄懂。大家要进行有条理性的复习,望大家考出好成绩!) 第一章概论(容易出填空题和名词解释) 1、生物统计学的目的、内容、作用及三个发展阶段 2、生物统计学的基本特点 3、会解释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变量、参数、统计数、效应和互作 4、会区分误差(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与错误以及产生的原因 5、会区分准确度和精确度 第二章试验资料的整理与特征数的计算(容易出填空和名词解释) 1、随机抽样必须满足的两个条件 2、能看懂次数分布表和次数分布图,会计算全距、组数、组距、组限和组中值 3、会求平均数(算数、加权和几何)、中位数、众数,算术平均数的重要特性 4、会求极差、方差、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理解标准差的性质 第三章概率与概率分布(选择、填空和计算) 1、理解事件、频率及概率,事件的相互关系,加法定理和乘法定理的运用 2、概率密度函数曲线的特点和大数定律 3、二项分布、泊松分布和正态分布的概率函数和标准分布图像特征,会计算概率值 4、理解分位数的概念,弄清什么时候用单尾,什么时候用双尾 5、样本平均数差数的分布 第四章统计推断(计算) 1、无效假设和备择假设、显著水平、双尾检验和单尾检验、假设检验的两类错误,会根据 小概率原理做出是否接受无效假设的判断 2、总体方差已知和未知情况下如何进行U检验 3、一个样本平均数的t检验(例4.5) 成组数据平均数比较的t检验(例4.6和4.7) 4、一个样本频率的假设检验(例4.11),知道连续性矫正 5、参数的区间估计(置信区间)和点估计

统计学20个重点知识整理

一、统计的含义及其之间的关系 统计一词一般有三种含义,即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 1、统计工作即统计实践活动,是指按照调查研究的任务,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进行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和分析运用资料等一系列调查研究的工作过程。 2、统计资料是指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特征的各项数字资料以及与之有联系的其他资料,包括调查阶段搜集的原始资料,经过加工整理和分析后的图标和文字资料等系统资料。 3、统计学是研究怎样进行社会经济统计活动的方法论科学,它阐述了统计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和数量关系时应该遵循的原理、原则和采用的方法等,是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4、关系: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成果,是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统计研究的基础;统计学是统计活动经验的科学总结和理论概括,统计学来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对统计实践起着指导的作用;统计工作要以统计学的理论为指导,并检验和发展统计理论。 二、统计总体和统计单位及其之间的关系 1、统计总体: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别单位所构成的整体,简称总体。 2、统计总体的特征:大量性、同质性、差异性 3、总体单位: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 4、例:要研究某一乡镇企业的职工素质情况,则该乡镇企业的全体人员构成一个总体,其中每一个职工就是总体单位。 5、关系:a.总体由总体单位组成; b.组成总体的个体是有差别的; C.根据统计研究目的的不同,总体与总体单位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三、统计指标和统计标志之间的关系 两者之间既有明显的区别,又有密切的联系。主要区别在于: 1、指标说明总体特征;而标志则说明总体单位特征; 2、统计指标必须是可量的;统计标志未必都是可量的; 3、统计指标具有综合性;而统计标志一般不具有综合性; 两者之间的主要联系在于: 1、许多统计指标的指标数值是从总体单位的数量标志值汇总而来; 2、指标与标志之间存在着变换关系; 例如:要了解我国粮食生产状况,则我国的粮食总产量是指标,而某省的粮食总产量是标志。 四、一个完整的统计调查方案包括的内容 1、确定调查目的; 2、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 3、确定调查项目,设计调查表; 4、确定调查时间和方法; 5、制定调查工作的组织实施计划 五、统计调查的分类 1、按统计调查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定期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 2、按调查总体包括的范围不同,可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3、按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具有连续性,可分为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 4、按统计调查是否具有强制性,可分为政府统计调查、民间统计调查和涉外社会调查; 5、按收集资料的方法,可分为直接观察法、报告法、采访法和问卷法

统计概率知识点归纳总结归纳大全

统计概率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 1.了解随机事件的发生存在着规律性与随机事件概率的意义. 2.了解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的意义,会用排列组合的基本公式计算一些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 3.了解互斥事件、相互独立事件的意义,会用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与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乘法公式计算一些事件的概率. 4.会计算事件在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恰好发生k 次的概率. 5.掌握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 6.掌握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与方差、 7.掌握抽样方法与总体分布的估计、 8.掌握正态分布与线性回归、 考点1、求等可能性事件、互斥事件与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 解此类题目常应用以下知识: (1)等可能性事件(古典概型)的概率:P (A )=)()(I card A card =n m ; 等可能事件概率的计算步骤: (1) 计算一次试验的基本事件总数n ; (2) 设所求事件A,并计算事件A 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m ; (3) 依公式()m P A n =求值; (4) 答,即给问题一个明确的答复、 (2)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的概率:P (A +B )=P (A )+P (B ); 特例:对立事件的概率:P (A )+P (A )=P (A +A )=1、 (3)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P (A ·B )=P (A )·P (B ); 特例:独立重复试验的概率:P n (k )=k n k k n p p C --)1(、其中P 为事件A 在一次试验中发生的概率,此式为二项式 [(1-P)+P]n 展开的第k+1项、

(4)解决概率问题要注意“四个步骤,一个结合”: ① 求概率的步骤就是: 第一步,确定事件性质???????等可能事件 互斥事件 独立事件 n 次独立重复试验 即所给的问题归结为四类事件中的某一种、 第二步,判断事件的运算???和事件积事件 即就是至少有一个发生,还就是同时发生,分别运用相加或相乘事件、 第三步,运用公式()()()()()()()()(1) k k n k n n m P A n P A B P A P B P A B P A P B P k C p p -?=???+=+???=??=-??等可能事件: 互斥事件: 独立事件: n 次独立重复试验:求解 第四步,答,即给提出的问题有一个明确的答复、 考点2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 1、随机变量及相关概念 ①随机试验的结果可以用一个变量来表示,这样的变量叫做随机变量,常用希腊字母ξ、η等表示、 ②随机变量可能取的值,可以按一定次序一一列出,这样的随机变量叫做离散型随机变量、 ③随机变量可以取某区间内的一切值,这样的随机变量叫做连续型随机变量、 2、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 ①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的概念与性质 一般地,设离散型随机变量ξ可能取的值为1x ,2x ,……,i x ,……,ξ取每一个值i x (=i 1,2,……)的概率P(i x =ξ)=i P ,则称下表、

统计学知识点梳理

复习提纲:(计算部分全用红色标注了!其他红色的是我的推断,可能出什么题型;有下划线的重点记忆!当然整理的知识点都是重点!都要背和理解!Fighting!) 第一章绪论 一.统计的含义 即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 统计工作:统计实践活动,搜集,整理,分析和提供关于社会现象数字资料工作总称 统计资料:统计实践活动过程中所取得的各项资料,包括原始资料和加工整理资料 统计学:关于认识客观现象总体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科学 二.统计工作过程 就一次统计活动来讲,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一般可以分为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三个阶段。

统计调查:第一阶段,是认识客观经济现象的起点,是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的基础。 统计整理:第二阶段,处于统计工作的中间环节,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统计分析:第三阶段,通过第三阶段,事物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三.总体与总体单位(会辨析总体与总体单位即可) 总体,亦称统计总体,是指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单位的整体;构成总体的这些个别单位称为总体单位。 总体由总体单位构成,要认识总体必须从总体单位开始,总体是统计认识的对象。 例如:所有的工业企业就是一个总体,其中的每一个工业企业就是一个总体单位。 四.标志和指标 标志是用来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指标,亦称统计指标,是说明总体的综合数量特征的。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包括数量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两部分。(以上内容理解即可) 1.指标和标志的区别和联系(简答) 指标与标志的区别:(1)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而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2)指标都能用数值表示,而标志中的品质标志不能用数值表示,是用属性表示的;(3)指标数值是经过一定的汇总取得的,而标志中的数量标志不一定经过汇总,可直接取得;(4)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一定要讲时间、地点、范围,而标志一般不具备时间、地点等条件。 指标与标志的联系:(1)有许多统计指标的数值是从总体单位的数量标志值汇总而来的;(2)两者存在着一定的变换关系,即由于研究目的不同,原来的统计总体如果变成总体单位了,则相应的统计指标也就变成数量标志了。 2.标志与标志值(会区分) 标志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数量标志用来说明总体单位量的特征,可以用数值表示,即为标志值(如:年龄、工资额、身高) 3.变异与变量(会什么是变异,什么是变量) 变异:品质标志在总体单位之间的不同具体表现。如:性别表现为男、女,民族表现为汉、满、蒙等。 变量:数量标志抽象化即为变量,而数量标志的不同具体表现则称为变量值(或标志值)。如:某职工的年龄是42岁,月工资2200元。 4.统计指标的划分 (1)统计指标按其所反映的总体内容的不同,可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数量指标指说明总体规模和水平的各种总量指标。质量指标指反应现象总体的社会经济效益和工作质量的各种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 (2)统计指标按其作用和表现形式的不同,有总量指标(绝对数)、相对指标(绝对数)、平均指标(平均数)三种。 第二章统计调查与整理 一.统计调查的含义 统计调查是统计工作过程的第一阶段。它是按照统计任务的要求,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组织的向社会实际搜索各项原始资料的过程。统计调查是整个统计认识活动的基础,决定着统计认识过程及其结果的成败。 二.统计调查方案设计的内容+调查对象、调查单位的含义 ⒈确定调查目的;(为什么调查) 根据实际需要和可能确定

统计学原理考试知识点整理

第1章 绪论 1、统计的含义统计一词最基本的含义是对客观事物的数量方面进行核算和分析,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数量表现、数量关系和数量变化进行描述和分析的一种计量活动。 2、统计的特点P3 数量性 具体性 综合性 3、统计学的若干基本概念 总体与总体单位P10: 总体是指在某种共性的基础上由许多个别事物结合起来的整体,构成总体的个别事物叫总体单位; 总体的特征: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总体的分类:有限总体与无限总体;标志、变异与变量P10: 标志,是指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变异:总体单位之间品质和数量上的差异,即可变标志在总体各单位之间所表现出的差异。变量:可变的数量标志。 连续型变量与离散型变量联系和区别:连续型:变量值可作无限分割的变量离散型:变量值只能以整数出现的变量指标与标志P11 (指标,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区别:第一,指标说明总体的特征,而标志则说明总体单位的特征。第二,指标只反映总体的数量特征,所有指标都要用数字来回答问题,没有用文字回答问题的指标。而标志既有反映数量也有反映品质。 第2 章统计调查 1、统计调查的含义及其在统计工作中的地位P13 含义: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搜集统计资料的过程地位:是统计工作的第一阶段,是整个统计工作的基础一环 2、统计调查的基本原则P13-14 一、要实事求是,如实反映情况 二、要及时反映,及时预报 三、要数字与情况相结合 3、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普查P14:含义:为搜集某种社会经济现象在某时某地的情况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优缺点:,适用场合:主要用于一些重要项目呢的调查,如人口普查、耕地普查、基本单位普查、工业普查和库存普查等; 随机抽样调查P14:含义(按随机原则(机会均等原则)从总体中抽取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借以推断和认识总体的一种统计方法)以及具体的抽样方法【第七章】系统抽样、多阶 简单随机、分层抽样、整群抽样、 段抽样)及适用场合;非随机抽样:含义(调查者有意识地或随意而 非随机地从总体中抽取部分单位进行调查的统计方法)以及具体的抽样方法P15 (重点抽样:只对总体中为数不多但影响颇大的重点单位进行研究的一种非

统计和概率知识点总结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1、全面调查:考察全体对象的调查方式叫做全面调查。 2、抽样调查:调查部分数据,根据部分来估计总体的调查方式称为抽样调查。 3、总体:要考察的全体对象称为总体。 4、个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 5、样本:被抽取的所有个体组成一个样本。 6、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称为样本容量。 7、样本平均数:样本中所有个体的平均数叫做样本平均数。 8、总体平均数:总体中所有个体的平均数叫做总体平均数,在统计中,通常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 9、频数:一般地,我们称落在不同小组中的数据个数为该组的频数。 10、频率:频数与数据总数的比为频率。 11、组数和组距:在统计数据时,把数据按照一定的范围分成若干各组,分成组的个数称为组数,每一组两个端点的差叫做组距。 数据的分析 1、平均数:一般地,如果有n 个数,,,,21n x x x 那么,)(121n x x x n x +++= 叫 做这n 个数的平均数,x 读作“x 拔”。 2、加权平均数:如果n 个数中,1x 出现1f 次,2x 出现2f 次,…,k x 出现k f 次 (这里n f f f k =++ 21)。那么,根据平均数的定义,这n 个数的平均数可以表示为n f x f x f x x k k ++=2211,这样求得的平均数x 叫做加权平均数,其中 k f f f ,,,21 叫做权。 3、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照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median);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4、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就是这组数据的众数(mode )。 5、极差:组数据中的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叫做这组数据的极差(range)。

卫生统计学知识点总结

卫生统计学知识点总结-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卫生统计学 统计工作基本步骤:统计设计(调查设计和实验设计)、资料分析{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统计推断:是利用样本所提供的信息来推断总体特征,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a参数估计是指利用样本信息来估计总体参数,主要有点估计(把样本统计量直接作为总体参数估计值)和区间估计【按预先设定的可信度(1-α),来确定总体均数的所在范围】。b假设检验:是以小概率反证法的逻辑推理来判断总体参数间是否有质的区别。 变量资料可分为定性变量、定量变量。不同类型的变量可以进行转化,通常是由高级向低级转化。 资料按性质可分为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和等级资料。 定量资料的统计描述 1频率分布表和频率分布图是描述计量资料分布类型及分布特征的方法。离散型定量变量的频率分布图可用直条图表达。 2频率分布表(图)的用途:①描述资料的分布类型;②描述分布的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③便于发现一些特大和特小的可疑值;④便于进一步的统计分析和处理;⑤当样本含量足够大时,以频率作为概率的估计值。 ★3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是定量资料中总体分布的两个重要指标。 (1)描述集中趋势的统计指标:平均数(算术均数、几何均数和中位数)、百分位数(是一种位置参数,用于确定医学参考值范围,P50就是中位数)、众数。算术均数:适用于对称分布资料,特别是正态分布资料或近似正态分布资料;几何均数:对数正态分布资料(频率图一般呈正偏峰分布)、等比数列;中位数:适用于各种分布的资料,特别是偏峰分布资料,也可用于分布末端无确定值得资料。 (2)描述离散趋势的指标:极差、四分位数间距、方差、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四分位数间距:适用于各种分布的资料,特别是偏峰分布资料,常把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结合起来描述资料的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方差和标准差:都适用于对称分布资料,特别对正态分布资料或近似正态分布资料,常把均数和标准差结合起来描述资料的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变异系数:主要用于量纲不同时,或均数相差较大时变量间变异程度的比较。 标准差的应用:①表示变量分布的离散程度;②结合均数计算变异系数、描述对称分布资料;③结合样本含量计算标准误。 定性资料的统计描述 1定性资料的基础数据是绝对数。描述一组定性资料的数据特征,通常需要计算相对数。定性变量可以通过频率分布表描述其分布特征。 2 指标频率型指标强度型指标相对比型指标 概念近似反映某一时间出现概率单位时间内某现象的发生 率 两个有关联的指标A和B之比 计算 公式 A/B 有无 量纲 无有可有、可无 取值 范围 【0,1】可大于1无限制 本质大样本时作为概率近似值分子式分母的一部分频率强度,即概率强度的 似 值 表示相对于B的一个单位,A有多少 位 A和B可以是绝对数、相对数和平均

统计学贾俊平考研知识点总结

统计学重点笔记 第一章导论 一、比较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 数据分析是通过统计方法研究数据,其所用的方法可分为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 (1)描述性统计:研究一组数据的组织、整理和描述的统计学分支,是社会科学实证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统计分析中必不可少的一步。内容包括取得研究所需要的数据、用图表形式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和显示,进而通过综合、概括与分析,得出反映所研究现象的一般性特征。 (2)推断统计学:是研究如何利用样本数据对总体的数量特征进行推断的统计学分支。研究者所关心的是总体的某些特征,但许多总体太大,无法对每个个体进行测量,有时我们得到的数据往往需要破坏性试验,这就需要抽取部分个体即样本进行测量,然后根据样本数据对所研究的总体特征进行推断,这就是推断统计所要解决的问题。其内容包括抽样分布理论,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等。 (3)两者的关系:描述统计是基础,推断统计是主体 二、比较分类数据、顺序数据和数值型数据: 根据所采用的计量尺度不同,可以将统计数据分为分类数据、顺序数据和数值型数据。 (1)分类数据是只能归于某一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它是对事物进行分类的结果,数据表现为类别,是用文字来表达的,它是由分类尺度计量形成的。 (2)顺序数量是只能归于某一有序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也是对事物进行分类的结果,但这些类别是有顺序的,它是由顺序尺度计量形成的。 (3)数值型数据是按数字尺度测量的观察值。其结果表现为具体的数值,现实中我们所处理的大多数都是数值型数据。 总之,分类数据和顺序数据说明的是事物的本质特征,通常是用文字来表达的,其结果均表现为类别,因而也统称为定型数据或品质数据;数值型数据说明的是现象的数量特征,通常是用数值来表现的,因此可称为定量数据或数量数据。 三、比较总体、样本、参数、统计量和变量: (1)总体是包含所研究的全部个体的集合。通常是我们所关心的一些个体组成,如由多个企业所构成的集合,多个居民户所构成的集合。总体根据其所包含的单位数目是否可数可以分为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有限总体是指总体的范围能够明确确定,而且元素的数目是有限可数的,需要注意的是,统计意义上的总体,通常不是一群人或一些物品的集合,而是一组观测数据。 (2)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构成样本的元素的数目称为样本容量。例如我们从一批灯泡中随机抽取100个,这100个灯泡就构成了一个样本。

2018年【统计学原理】考试必备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计算题)(新)1

统计学原理复习(计算题) 1.某单位40名职工业务考核成绩分别为: 68 89 88 84 86 87 75 73 72 68 75 82 97 58 81 54 79 76 95 76 71 60 90 65 76 72 76 85 89 92 64 57 83 81 78 77 72 61 70 81 单位规定:60分以下为不及格,60─70分为及格,70─80分为中,80─90 分为良,90─100分为优。 要求: (1)将参加考试的职工按考核成绩分为不及格、及格、中、良、优五组并 编制一张考核成绩次数分配表; (2)指出分组标志及类型及采用的分组方法; (3)计算本单位职工业务考核平均成绩 (4)分析本单位职工业务考核情况。 解:(1) (2)分组标志为"成绩",其类型为"数量标志";分组方法为:变量分组中的开放组距式分组,组限表示方法是重叠组限; (3)本单位职工业务考核平均成绩 (4)本单位的职工考核成绩的分布呈两头小, 中间大的" 正态分布"的形态,说明大多数职工对业务知识的掌握达到了该单位的要求。 2.2004年某月份甲、乙两农贸市场农产品价格和成交量、成交额资料如下: 试问哪一个市场农产品的平均价格较高?并说明原因。 解:

解:先分别计算两个市场的平均价格如下: 甲市场平均价格()375.14 5 .5/==∑∑= x m m X (元/斤) 乙市场平均价格325.14 3.5==∑∑=f xf X (元/斤) 说明:两个市场销售单价是相同的,销售总量也是相同的,影响到两个市场 平均价格高低不同的原因就在于各种价格的农产品在两个市场的成交量不同。 3.某车间有甲、乙两个生产组,甲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为36件, 标准差为9.6件;乙组工人日产量资料如下: 要求:⑴计算乙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和标准差; ⑵比较甲、乙两生产小组哪个组的日产量更有代表性? 解:(1) 50.291001345343538251515=?+?+?+?== ∑∑f xf X (件) 986.8) (2 =-= ∑∑f f X x σ(件) (2)利用标准差系数进行判断: 267.0366.9===X V σ甲 305.05 .29986.8===X V σ乙 因为0.305 >0.267 故甲组工人的平均日产量更有代表性。 4.某工厂有1500个工人,用简单随机重复抽样的方法抽出50个工人作为样本,调查其月平均产量水平,得每人平均产量560件,标准差32.45 要求:(1)计算抽样平均误差(重复与不重复);

统计学基础知识要点

第一章:导论 1、什么就是统计学?统计方法可以分为哪两大类? 统计学就是收集、分析、表述与解释数据的科学。统计方法可分为描述统计方法与推断统计方法。 2、统计数据可分为哪几种类型?不同类型的数据各有什么特点? 按照所采用的计量尺度不同,分为分类数据、顺序数据与数值型数据;按照统计数据的收集方法,分为观测的数据与实验的数据;按照被描述的对象与时间的关系,分为截面数据与时间序列数据。 按计量尺度分时:分数数据中各类别之间就是平等的并列关系,各类别之间的顺序就是可以任意改变的;顺序数据的类别之间就是可以比较顺序的;数值型数据其结果表现为具体的数值。按收集方法分时:观测数据就是在没有对事物进行人为控制的条件下等到的;实验数据的在实验中控制实验对象而收集到的数据。按被描述的对象与时间关系分时:截面数据所描述的就是现象在某一时刻的变化情况;时间序列数据所描述的就是现象随时间而变化的情况。 3、举例说明总体、样本、参数、统计量、变量这几个概念。 总体就是包含研究的全部个体的集合。比如要检验一批灯泡的使用寿命,这一批灯泡构成的集合就就是总体。样本就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比如从一批灯泡中随机抽取100个,这100个灯泡就构成了一个样本。参数就是用来描述总体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比如要调查一个地区所有人口的平均年龄,“平均年龄”即为一个参数。统计量就是用来描述样本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比如要抽样调查一个地区所有人口的平均年龄,样本中的“平均年龄”即为一个统计量。变量就是说明现象某种特征的概念。比如商品的销售额就是不确定的,这销售额就就是变量。 第二章:数据的收集 1、调查方案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调查目的,就是调查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调查对象与调查单位,就是根据调查目的确定的调查研究的总体或调查范围。调查项目与调查表,要解决的就是调查的内容。 2、数据的间接来源(二手数据)主要就是公开出版或公开报道的数据;数据的直接来源一就是调查或观察,二就是实验。 3、统计调查方式:抽样调查、普查、统计报表等。 抽样调查就是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并根据样本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一种数据收集方法。特点:经济性,时效性强,适应面广,准确性高。普查就是为某一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一次性全面调查。我国进行的普查主要有人中普查、工业普查、农业普查等。统计报表就是按照国家有关法规的规定,自上而下地统一布置、自下而上地逐级提供基本统计数据的一种调查方式。 除此之外,还有重点调查与典型调查。 4、统计数据的误差通常就是指统计数据与客观现实之间的差距,误差的主要类型有抽样误差与非抽样误差两类。 抽样误差主要就是指在样本数据进行推断时所产生的随机误差(无法消除);非抽样误差就是人为因素造成的(理论上可以消除) 5、统计数据的质量评价标准:精度,即最低的抽样误差或随机误差;准确性,即最小的非抽样误差或偏差;关联性,即满足用户决策、管理与研究的需要;及时性,即在最短的时间里取得并公布数据;一致性,即保持时间序列的可比性;最低成本,即在满足以上标准的前提下,以最经济的方式取得数据。 6、数据的收集方法分为询问调查与观察实验。 7、统计调查方案包括哪些内容? 调查目的即调查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调查对象与调查单位,调查对象就是根据调查目的确定的调查研究的总体或调查范围,调查单位就是构成调查对象中的每一个单位;调查项目与调查表,就就是调查的具体内容;其它问题,即明确调查所采用的方式与方法、调查时间及调查组织与实施细则。 第三章:数据整理与展示 1、对于通过调查取得的原始数据,应主要从完整性与准确性两个方面去审核。 2、对分类数据与顺序数据主要就是做分类整理,对数值型数据则主要就是做分组整理。 3、数据分组的步骤:确定组数、组距,最后制成频数分布表 统计分组时“上组限不在内”,相邻两组组限间断,上限值采用小数点。 组中值=(下限值+上限值)/2 4、频数:落在各类别中的数据个数;频数分布指把各个类别及落在其中的相应频数全部列出,并用表格形式表现出来;比例:某一类别数据占全部数据的比值;百分比:将对比的基数作为100而计算的比值;比率:不同类别数值的比值;分类数据的图示包括条形图与饼图。 5、直方图与条形图的差别:条形图就是用条形的长度表示各类别频数的多少,宽度则就是固定的,直方图就是用面积表示各组频数的多少,矩形的高度表示每一组的频数或频率,宽度则表示各组的组距,因此其高度与宽度均有意义。其次,直方图的各矩形通常就是连续排列,而条形图则就是分开排列。最后,条形图主要用于展示分类数据,而直方图则主要用于展示数值型数据。 第四章:数据分布特征的测度 1、一组数据的分布特征可以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测度? 一就是分布的集中趋势反映各数据向其中心值靠拢或聚集的程度;二就是分布的离散程度,反映各数据据远离其中心值的趋势;三就是分布的形状,反映数据分布偏斜程度与峰度。 2、简述众数、中位数与均值的特点与应用场合及关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