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纤维素醚废水工艺方案

纤维素醚废水工艺方案

纤维素醚废水工艺方案
纤维素醚废水工艺方案

1.废水特性分析

生产纤维素醚过程有二次洗涤工艺段有废水排出,其中一次排出的水量为250吨/天,COD值为33000mg/L,含盐量为6~7%;第二次排出的水量为250吨/天,COD为10000mg/L。含盐主要成分为氯化纳,二股废水混合后的含盐量为5%,COD值为23500mg/L左右。在生产过程中,原料为精制棉,反应时加入氢氧化纳、醚化剂(主要成分是一氯甲烷、环氧丙烷、溶剂(乙丙醇。在洗涤时用草酸、醋酸来中和。故在废水中有机物主要由一氯甲烷、环氧丙烷、乙丙烷等,总排放废水量为每天

500m3/d,废水的PH值为6.5~6之间。

纤维素醚废水的盐度高达6%以上,高盐度引起的渗透压会增高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此外,废水中含有的环氧丙烷等醚类物质以及一氯甲烷等对微生物生长有抑制作用。

因此,解决纤维素醚废水的微生物处理难题的关键在于筛选到对醚类物质的毒性有抗性的嗜盐微生物。

2.高盐有机废水处理技术主要内容

高盐有机废水生物处理的关键在于找到能够在高盐环境下生长且能高效降解废水中所含有机物的嗜(耐盐微生物,并根据此类微生物和水质特点设计合适的处理工艺。获取天然高盐环境样品,用高盐有机废水作为培养基筛选具有高降解活性的菌群,或通过在培养基中添加废水中特定成份筛选降解目标污染物的高效菌。生长条件包括包括盐度、温度、pH值对生长的影响,菌株碳氮源的利用,菌株的产酶性质,重金属离子对菌株的抑制作用等。根据实际需要,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改良菌株,提高难降解污染物的降解效果。

根据菌株的生长特性和高盐废水自身特点,选择和设计合理的微生物处理工艺,分析微生物处理工艺中菌株对污水污染物的降解效果。

3.废水物化处理工艺选择

为避免生产中废水排放时间、排水量和排水水质波动性对工程运行稳定性的影响,建议设计足够大的调节池容量(HRT在24h以上;并在调剂池投加药剂将废水pH 调节至中性。

纤维素醚废水含有较多抑制微生物生长的有害物质,可将剩余污泥回流,利用剩余污泥的絮凝作用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和部分有害物质,减轻后续生化处理的压力。。

4.废水生化处理工艺

由于纤维素醚废水盐度高,如果采用活性污泥法容易造成污泥流失且出水浊度偏高,因此采用生物膜法工艺较好;此外,生物膜法相比活性污泥法具有更好的耐冲击负荷能力和更高的处理效率。

按照反应工程理论,废水处理采用两级反应,以取得最高效率。为了提高生化处理的效率,需要向废水中补加一定的有机氮源。可以向纤维素醚废水中排入一定量的生活污水,一是可以补充微生物生长所必须的微量元素,二是可以稀释一下纤维素醚废水的盐度。

废水处理第一段采用厌氧水解-好氧处理工艺。利用厌氧水解处理将废水中的醚类物质水解为对微生物生长无害的小分子作用,HRT为10-14h。厌氧水解段主要是酸化水解有毒物质,并不降低COD,甚至可能使COD上升;由于酸化水解后废水中小分子有机酸含量增加,pH下降,故后续采用好氧处理以降解厌氧水解产生的有机酸,去除COD的同时降低废水的酸度,HRT为18-24h。

废水处理第二段采用厌氧-好氧处理工艺,实现有机物达标去除和脱氮。利用厌氧反应降低废水因嗜盐菌好氧处理所增加的色度,实现反硝化脱氮,同时改善一段好氧出水的可生化性,保证二段好氧处理单元工艺效率,HRT为28-32h。好氧段分两格,分别实现脱碳和脱氮;脱碳段的HRT为20-24h,脱氮段的HRT 为28-32h。为保证废水氨氮达标,建议回流好氧混和液和活性污泥至厌氧池,通过好氧硝化、兼氧反硝化作用实现生物脱氮的目的。

5.生化处理后的后续处理

经过生化处理后,废水还有一定的SS,且需要回流部分活性污泥保证生化池内活性污泥浓度。

为了保障达标排放,废水处理工艺中考虑在二沉池加药,增加污泥沉降的同时去除部分参与COD,保证达标排放。

工艺流程图

6.废水处理工艺流程说明

废水自流进入进入调节池,根据废水pH投加药剂调节pH至中性,通过曝气或搅拌方式均匀水质,实现水质水量调节。

调节池废水进混凝池,和回流的剩余污泥混合,利用剩余污泥的絮凝能力去

除SS及部分有害物质。混凝池出水进入初沉池进行沉淀,沉淀污泥直接排入污泥消化池。

初沉池出水进入一段厌氧水解池A1(内挂部分立体弹性填料,安装潜水搅拌机。使废水中的大分子、难降解有机物及对微生物生长有毒害的物质转化为小分子易降解有机物和对微生物无害的物质,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经水解酸化后的废水进入好氧池O1(内挂部分立体弹性填料,采用好氧曝气,主要去除厌氧水解产生的有机酸和小分子有机物。出水在一沉池沉淀活性污泥。活性污泥部分回流到A1和池,其余部分回流至混凝池。

一沉池出水进入第二段生化处理工艺。A2池为厌氧处理阶段,并实现部分反硝化。池中挂填料,安装潜水搅拌机。通过厌氧处理使废水中残余的大分子有机物以及在O1处理中产生的溶解性微生物产物降解为小分子有机物,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并去除部分由嗜盐菌引起的色度。经过水解酸化后的废水进入低负荷的好氧池

O2(内挂立体弹性填料进行好氧生化反应,通过微生物的新陈代谢消耗掉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好氧池混和液部分回流至厌氧池,实现生物脱氮。

为保证脱氮效果,O2池分隔为脱碳池和脱氮池。保证硝化菌在BOD基本降解完后进行硝化反应。

O2生化池出水直接进入二沉池,沉淀污泥部分回流到厌氧池和好氧池,其余部分回流至混凝池。

二沉池出水进气浮池,设置反应池,投加PAC,对生化处理后的残余COD和色度实现加药混凝和固液分离,确保达标排放。气浮池出水排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

工业废水处理工艺流程及选择

工业废水处理工艺流程及选择 流程说起来工业废水,它的种类可是不少,当然相对的处理工艺流程就会略有不同,比如: 1.磨光、抛光工业废水 在对零件进行磨光与抛光过程中,由于磨料及抛光剂等存在,工业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COD、BOD、SS。一般可参考以下工业废水处理工艺流程进行处理:工业废水→调节池→混凝反应池→沉淀池→水解酸化池→好氧池→二沉池→过滤→排放 2.除油脱脂工业废水 常见的脱脂工艺有:有机溶剂脱脂、化学脱脂、电化学脱脂、超声波脱脂。除有机溶剂脱脂外,其它脱脂工艺中由于含碱性物质、表面活性剂、缓蚀剂等组成的脱脂剂,工业废水中主要的污染物为pH、SS、COD、BOD、石油类、色度等。 一般可以参考以下工业废水处理工艺进行处理:废水→隔油池→调节池→气浮设备→厌氧或水解酸化→好氧生化→沉淀→过滤或吸附→排放 该类工业废水一般含有乳化油,在进行气浮前应投加CaCl2破乳剂,将乳化油破除,有利于用气浮设备去除。当废水中COD浓度高时,可先采用厌氧生化处理,如不高,则可只采用好氧生化处理。 3.酸洗磷化工业废水 酸洗工业废水主要在对钢铁零件的酸洗除锈过程中产生,废水pH一般为2-3,还有高浓度的Fe2+,SS浓度也高。 可参考以下工业废水处理工艺进行处理:废水→调节池→中和池→曝气氧化池→混凝反应池→沉淀池→过滤池→pH回调池→排放 4.磷化废水又叫皮膜废水,指铁件在含锰、铁、锌等磷酸盐溶液中经过化学处理,表面生成一层难溶于水的磷酸盐保护膜,作为喷涂底层,防止铁件生锈。该类工业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为:pH、SS、PO43-、COD、Zn2+等。 可参考以下工业废水处理工艺进行处理:废水→调节池→一级混凝反应池→沉淀池→二级混凝反应池→二沉池→过滤池→排放 选择工业废水处理流程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建设费用和运行费用的多少、处理效果的好坏、占地面积的大小、管理上的方便与否等关键问题。因此,在进行废水处理厂设计时,(洛阳大泉水处理)建议必须做好工艺流程的比较,以确定最佳方案。

纤维素工艺汇总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生产工艺 反应原理: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的生产采用氯甲烷和环氧丙烷作为醚化剂, 其化学反应方程是: Rcell –OH(精制棉)+ NaOH(片碱、氢氧化钠)+ CH3Cl (氯甲烷)+ CH2OCHCH3(环氧丙烷)→Rcell - O - CH2OHCHCH3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NaCl (氯化钠)+ H2O (水) 化学结构式为: 工艺流程:精制棉粉碎---化碱---投料---碱化---醚化---溶剂回收及洗涤---离心分离---干燥---粉碎---混料---成品包装1:生产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的原料及辅料 主要原料为精制棉,辅助材料为氢氧化钠(片碱)、环氧丙烷、氯甲烷、醋酸、甲苯、异丙醇、氮气。(精制棉粉碎的目的:通过机械能破坏精制棉的聚集态结构,以降低结晶度和聚合度,增加其表面积。) 2:精确计量与原料质量控制 在设备一定的前提下,任何主副原材料的质量及加入量和溶剂的浓度比例都直接影响产品的各项指标。生产过程体系中含有一定量的水,水与有机溶剂并非完全互溶,水的分散度影响碱在体系中分布。若没有充分搅拌,则对纤维素均匀碱化与醚化不利。

3:搅拌与传质传热 纤维素碱化、醚化都是在非均相(利用外力搅拌均匀)条件下进行的。水、碱、精制棉及醚化剂在溶剂体系中的分散与相互接触是否充分均匀,都会直接影响碱化、醚化效果。碱化过程搅拌不匀,会在设备底部产生碱结晶而沉淀,上层浓度低碱化不够充分,结果是醚化结束后体系还存在大量自由碱,但是纤维素本身碱化不够充分,产品取代不均匀,从而导致透明度差,游离纤维多,保水性能差,凝胶点也低,PH值偏高。 4:生产工艺(淤浆法生产过程) (1:)向化碱釜内加入规定量的固体碱(790Kg)、水(系统总水量460Kg),搅拌升温至80度恒温40分钟以上,固态碱完全溶解(2:)向反应釜加入6500Kg的溶剂(溶剂中异丙醇与甲苯的比值为15/85左右);将化好的碱压入反应釜,压碱后向化碱釜喷淋200Kg溶剂以冲洗管道;反应釜降温至23℃,将粉碎精制棉(800Kg)加入,精制棉加入后喷淋600Kg溶剂开始碱化反应。粉碎精制棉加入必须在规定时间(7分钟)内完成(加入时间长短很重要)。精制棉一旦与碱溶液接触,碱化反应就开始了。加料时间太长,会因精制棉进入反应体系的时间不同而使碱化程度有差异,导致碱化不均匀,产品均匀性降低,同时会引起碱纤维素与空气长时间接触发生氧化降解,导致产品粘度下降。为得到不同粘度级别的产品,可在碱化过程中抽真空、充氮,也可加入一定量的抗氧剂(二氯甲烷)。碱化时间控制在120min,温度保持20-23℃ (3:)碱化结束,加入规定量的醚化剂(氯甲烷和环氧丙烷),升温至规定温度并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醚化反应。醚化条件:氯甲烷加入量950Kg,环氧丙烷加入量303Kg。加入醚化剂冷搅40分钟后升温,醚化一段温度56℃、恒温时间2.5h,醚化二段温度87℃,恒温2.5h。羟丙基的反应在30℃左右即能进行,50℃时反应速率大大加快,甲氧基化反应在60℃时缓慢,50℃以下更弱。氯甲烷和环氧丙烷的量、比例和时机以及醚化过程的升温控制,直接影响产品结构。

硝基苯废水处理工艺设计方案

目录

第一章处理工艺的文献综述 1.1含硝基苯废水对环境的危害 硝基苯,分子式为C5H6NO2,相对分子量为123,相对密度(水=1)1.20,熔点在5.7℃,沸点是210.9℃。硝基苯是淡黄色透明油状液体,有苦杏仁味,不溶于水,溶于乙醉、乙醚、苯等多数有机溶剂。用于溶剂,制造苯胺、染料等。环境中的硝基苯主要来自化工厂、染料厂的废水废气,尤其是苯胺染料厂排出的污水中含有大量硝基苯。 硝基苯在水中具有极高的稳定性,由于其密度大于水,进入水体后会沉入水底,长时间保持不变。又由于其在水中有一定的溶解度,所以造成的水体污染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硝基苯类化合物化学性能稳定,苯环较难开环降解,常规的废水处理方法很难使之净化。因此,研究硝基苯类污染物的治理方法和技术十分必要。 1.2处理硝基苯的技术方法现状 1.2.1 物理法 对含高浓度硝基苯的工业废水,采用物理手段处理既可降低硝基苯的浓度,改善废水的可生化性,又可以回收部分硝基苯,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主要的物理处理方法有:吸附法、萃取法和汽提法。 对于吸附法,硝基苯废水处理研究中颗粒状活性炭、炉渣、有机膨润土等都是应用较多的吸附剂。赵钰等[1]在用活性炭吸附法处理含芳香族硝基化合物的染料废水的工程试运行中,COD平均值由209mg/L下降至119mg/L。 对于萃取法,目前一般采用多级萃取法或萃取法与其他方法协同处理。林中祥等人[2]用N5O3—苯做萃取剂对硝基苯生产废水进行处理,萃取两次可使硝基苯含量达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对于汽提法,用于处理高浓度硝基苯废水,工艺上较为可行。于桂珍等[3]利用汽提—吸附法处理硝基苯废水,实验表明,硝基苯的去除率可达90%以上,汽提后的废水经碳黑吸附,废水中硝基苯含量可降至10mg/L以下,效果较好 1.2.2 化学法 针对于处理硝基苯的化学法主要有电化学法和高级氧化法。电化学氧化的基本原理有两

污水处理工艺基本方案

汇丰石油化工 新建300m3/h污水处理场工艺方案(基本)1 项目简介 1.1 项目名称 汇丰石油化工新建300m3/h污水处理场工程 1.2 建设单位 汇丰石油化工 1.3 建设地点 汇丰石油化工位于济青高速公路、付山路以北,803省道(原205国道)以 东的市高新技术开发区桓台新区,紧邻农中火车站,东靠淄东铁路,交通非常方便。 1.4 项目背景 汇丰石油化工始建于1997年,经过几年的跨跃式发展,目前已拥有7套生产装置:30万吨/年常减压装置、10万吨/年催化裂化装置、30万吨/年重油催化裂化装置、7万吨/年气分装置、4万吨/年MTBE装置、15万吨/年气分装置、50万 吨/年重交沥青装置,12t/h酸性水汽提装置及50m3/h污水处理装置。 未来发展计划:2007年,计划新上35万吨/年加氢改质和40万吨/年焦化裂化装置,新上60吨/小时的酸性水汽提装置和1万吨/年的硫磺回收装置,对30万吨/年重油催化裂化装置进行改造达到45万吨/年加工能力。2008年,计划再上一 套80万吨/年重油催化裂化装置。

根据公司未来的发展规划,本着满足增产但不增污的目标要求,以彻底解决外排水污染环境的问题,促进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汇丰石化公司拟新建一套处理规模为300t/h的污水处理场。 1.5 现有条件 1、市各种基建材料供应充足,当地建筑公司和安装公司有能力施工本项目建(构)筑物,满足项目建设和施工质量要求。 2、厂设有35kV变压器和1.0MPa过热蒸汽管网。 3、原料油来源:油源不固定,加工原油种类较多,有部分当地原油,也有从国外进口的燃料油等。原料油硫含量高时可达3%。 1.6 工程围及设计容 本工程设计围仅新建污水处理场的工艺、土建、电气、仪表等工程。 要求该项目工艺设计先进,不用没有成熟使用经验的技术和设备。 2 工程概况 2.1 编制依据及原则 2.1.1 编制依据 ?汇丰石化关于增建污水处理场的会议纪要200611.16 ?《室外排水设计规》GB50014-2006 ?《室外给水设计规》GB50013-200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石油化工污水处理设计规》SH3095-2000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GB50015-2003 ?《石油化工生产建筑设计规》SH3017-1999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GB50160-92

纤维素醚生产制备工艺技术要点

1. 200880112852 包括2-丙烯酰氨基甲基丙烷磺酸的两亲性共聚物和任选的纤维素烷基醚和/或烷基纤维素烷基醚的加香组合物 2. 86101979 采用新型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醚作为悬浮剂聚合氯乙烯的方法 3. 88104545 3-烷氧基-2-羟丙基纤维素醚衍生物的组合物及其在建筑胶料中的应用 4. 89102682 一步法合成交联羧甲基羟丙基纤维素复合醚工艺 5. 89102657 非离子型纤维素醚用于添加剂、缝密封材料及涂层材料 6. 89101622 用作氯乙烯悬浮聚合的悬浮剂及有机液体增稠剂的**丙基甲基纤维素醚类 7. 91100348 一步法合成交联羧烷基羟烷基纤维素复合醚工艺 8. 93120890 高度取代的羧甲基磺乙基纤维素醚及其用途 9. 93120888 高度取代的羧甲基磺乙基纤维素醚及其生产工艺和在纺织品印花油墨中的应用 10. 95190826 含有纤维素醚的热凝胶药物转运载体 11. 96114639 快速混媒法生产食(药)用级羧甲基纤维素醚的工艺 12. 96101672 聚阴离子纤维素醚防伪线及其在商品防伪包装上应用 13. 98808434 纤维素醚和涂敷过的片状载体材料上固定生物分子的方法 14. 98805409 纤维素醚淤浆 15. 98107714 含有2-丙烯基的纤维素醚及其在聚合中作为保护胶体的用途 16. 99808663 增稠性能改善的非离子纤维素醚 17. 99800835 改性纤维素醚 18. 99813715 制备低粘性水溶性的纤维素醚的方法 19. 00118796 把纸浆粉碎为粉末的方法和制造纤维素醚的方法 20. 00111228 高取代羟丙基纤维素醚及其制备方法 21. 00811009 包含疏水改性的纤维素醚的头发调理组合物 22. 00108603 水溶性纤维素醚组合物及胶料

污水处理常用工艺方案

污水处理常用工艺方案 1 物理法 1、沉淀法:主要去除废水中无机颗粒及SS 2、过滤法:主要去除废水中SS与油类物质等 3、隔油:去除可浮油与分散油 4、气浮法:油水分离、有用物质的回收及相对密度接近于1(水的密度近似1)的悬浮固体 5、离心分离:微小SS的去除 6、磁力分离:去除沉淀法难以去除的SS与胶体等 2 化学法 1、混凝沉淀法:去除胶体及细微SS 2、中与法:酸碱废水的处理 3、氧化还原法:有毒物质、难生物降解物质的去除 4、化学沉淀法:重金属离子、硫离子、硫酸根离子、磷酸根、铵根等的去除

3 物理化学法 1、吸附法:少量重金属离子、难生物降解有机物、脱色除臭等 2、离子交换法:回收贵重金属,放射性废水、有机废水等 3、萃取法:难生物降解有机物、重金属离子等 4、吹脱与汽提:溶解性与易挥发物质的去除。 4 生物法 1、活性污泥法:废水生物处理中微生物(micro-organism)悬浮在水中的各种方法的统称。 (1)SBR法 序列间歇式活性污泥法(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的简称,就是一种按间歇曝气方式来运行的活性污泥污水处理技术,又称序批式活性污泥法。 工艺流程图:

SBR技术的核心就是SBR反应池,该池集均化、初沉、生物降解、二沉等功能于一池,无污泥回流系统。 优点: 1)工艺简单,节省费用 2)理想的推流过程使生化反应推力大、效率高 3)运行方式灵活,脱氮除磷效果好 4)防治污泥膨胀的最好工艺 5)耐冲击负荷、处理能力强 (2)CASS法 CASS法就是SBR法的改进型,特点就是占地小、运行费用低、技术成熟、工艺稳定。CASS法就是在CASS反应池前部设置生物选择区,后部设置可升降的自动滗水装置。 工艺流程图:

纤维素醚方法

纤维素醚检验方法 1外观: 在自然散射光下目测。 2粘度: 取400 ml 高搅烧杯称重,并称取294g水置入其中,开搅拌机,然后加入称取的纤维素醚 6.0 g;并不断的搅拌直至全溶,使其溶解配制成2%溶液;放置于实验温度(20±2)℃下3-4 h后;用NDJ-1型旋转粘度计测试,测试时选择合适的粘度计转子号数与转子转速。旋上转子并放入溶液中静置3-5分钟后;打开开关,待数值稳定后,记录结果 注:(MC 4万、6万、7.5万)选择4号转子,转速6转。 3水中溶解状态: 配置成2%的溶液过程中,观察溶解的过程、速度。 4灰分: 取瓷坩埚在马费炉中灼烧后,放在干燥器中冷却,称重,直至恒重后备用。精确称取(5~10)克试样于坩埚中,将坩埚先在电炉上焙烧,达到完全碳化后,放入马费炉中灼烧约(3~4)h,再放入干燥器中冷却,称量,直至恒重。 灰分计算(X): X = (m2-m1) / m0×100 式中:m1——坩埚质量,g; m2——灼烧后坩埚与灰分总质量,g; m0——试样质量,g; 5含水量(干燥失重): 称取5.0g 样品于快速水分测定仪托盘上,精确调节至零位刻度线。升温并调节温度于(105±3)℃之间。待显示刻度不动时,记下数值m1(称量精度为 5mg )。 含水量(干燥失重X(%))计算: X = ( m1 / 5.0) ×100 高效减水剂与水泥相容性检验方法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在试验室内比较高效减水剂与不同水泥的相容性。当使用矿物掺合料时,本方法也可用于比较高效减水剂与不同混合胶凝材料的相容性。 2、引用标准

本方法参照《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GB8077-87规定的净浆流动度试验方法。 3、高效减水剂与水泥相容性的检测方法如下: 3.1、仪器设备 1)水泥净浆搅拌机; 2)截锥形圆模:上口内径36mm,下口内径60mm,高度60mm,内壁光滑无接缝,为金属或有机玻璃制品; 3)玻璃板(400mm×400mm); 4)钢直尺(至少400mm); 5)刮刀 6)药物天平(称量100g,感量0.1g) 7)药物天平(称量1000g,感量1g)。 3.2、试验步骤 1)调整玻璃板至水平位置,将锥模置于水平玻璃板上,锥模和玻璃板均用湿布擦过,并将湿布覆盖上面; 2)称取水泥900g,倒入用湿布擦过的搅拌锅内; 3)加入4.5g粉状高效减水剂及261g或315g水,搅拌4min; 4)将拌好的水泥浆,迅速注入锥模内并用刮刀刮平,将锥模按垂直方向迅速提起,30s时量取互相垂直的两直径(mm),取其平均值作为水泥净浆的流动度。5)30min和60min后,继续搅拌余下的水泥浆,并按上述方法测定相应时间的流动度。 3.3、试验结果处理 1)测定高效减水剂与不同水泥品种相容性,流动度值取三个试样的算术平均值,绘制流动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得出结论; 2)需注明所用高效减水剂和水泥的品种、标号、生产厂;如果水灰比(水胶比)或高效减水剂掺量与本规定不符,也应注明。 砂浆减水率检验方法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方法规定了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的仪器和操作步骤。 本方法适用于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和掺有火山灰质混合材料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及指定采用本方法的其他品种水泥的胶砂流动度测定。 2、引用标准 GB177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 GB178水泥强度试验用标准砂 JBW 01-1-1水泥胶砂流动度标准样 3、砂浆减水率的检测方法如下: 3.1、仪器设备

国外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制备工艺介绍

国外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制备工艺介绍 国外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制备工艺介绍 (1)美国道化学公司(Dow Chem.Co.)制备低羟丙基含量(MS=0.05~0.2)和高甲氧基含量(DS=1.4~2.1)的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是将碱纤维素与大量氯甲烷和少量环氧丙烷反应而制得。这是种度产品品种,它的2%水溶液,于20℃的粘度在30 mpa?s 以下,凝胶点接近于70℃。它的中粘度产品的粘度 在40~80 mpa?s,它的凝胶点在65℃左右。该产品适用于氯乙烯、偏氯乙烯和丙烯腈的聚合,也适用于氯乙烯与偏氯乙烯和丙烯腈与偏氯乙烯的共聚。 (2)德国Henkle and cie 公司制备易溶于水中作胶粘剂用的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的工艺,该工艺也属于低羟丙基含量和高甲氧基含量的类型。具体工艺如:先将10Kg 亚硫酸法精制纤维素加入到35%碱液中,压榨至 2.6 倍,在室温下放置18h,投入到装有回流冷凝器的150L 容积的高压釜中,用氮气冲洗后,导入 1 份环氧丙烷溶于 6 份氯甲烷中的混合液,经1h 升温加热至60℃,再经2h 升温至85℃后,维持该温度1h,此时产生的压力为2.2Mpa,停止加热,经冷却后,将釜中的氯甲烷除去,产品用95%的热水洗涤 2 次;离心甩干至含水量为60%,经冷却后,挤塑切成片状,经锤式粉碎机粉碎,并经空气干燥至含水量为9%,产品粒度为0.2~0.5,4%溶液的粘度为2pa?s,它在室温下不溶于水。 (3)德国Kalle 公司采用连续醚化制备纤维素醚,如甲基纤维素或羟丙基甲基纤维素。该工艺中碱纤维素是采用双螺旋浆压榨机来制备的,它与醚化反应管相连接,醚化液由水压泵强制送入反应管中,反应管外有加热夹套,有热交换器调节液温,用泵循环使用,并具有回流冷凝器来保持反应管恒温,因为反应管内的压力在表压18~29 大气压之间。反应物呈浓厚的悬浮液,必须具有压力释放旋转出料设备和旋转泵。出料物中包括纤维素醚,过量的醚化剂、二甲醚、氯化钠和其它副产物,经热水洗涤、离心分离,所得纤维素醚以常规干燥方法干燥得产品,醚化剂经回收,调整醚化剂比例后加以回用。如将经粉碎的聚合度为500 的纤维素在具有水冷却的连续混合器中与碱液混和,使成为含 有26%NaOH、32%纤维素和42%水的碱纤维素。由螺旋压榨机使均匀导入反应器中,同时导入纤维素 6 倍量的含有5%环氧丙烷的氯甲烷,于80℃反应温度下,经40min 后出料,得甲氯基含量为26%、羧丙基为3%和粘度 为1Pa?s(2%水溶液,26℃)的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4)美国道化学公司曾采用芳香族有机溶剂来作为稀释剂,以使反应中热传导均匀和易于控制温度,反应一经完成后,可经共沸除去大部分水分和副反应有机化合物。例如将3980 份甲苯、392 份固体NaOH 和145 份水,用氮气换去空气,然后将混合物在搅拌下加热至80℃,1h 后,加入400 份经粉碎的纤维素。这些混合物采取氮气保护并加热1h 后,将混合物冷却到室温后,加入594 份氯甲烷和101 份环氧丙烷,然后加热至90℃,并保持此温度4h,反应完全后,开启反应釜,取样分析残余碱含量,加入足量甲酸中和残余的氢氧化钠,然后加水进行共沸蒸馏,其水量约为存在于混合物中的90%

污水处理工艺设计方案(42页)

课 程 设 计 设计课题镇污水处理工艺设计 系部班级环境工程1202 所属专业环境工程 设计者李云天 学号2012011359 指导教师 设计时间

前言 中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国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扣除难以利用的洪水径流和散布在偏远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后,中国现实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量则更少,仅为11000亿立方米左右,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约为900立方米,并且其分布极不均衡。到20世纪末,全国600多座城市中,已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110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立方米。 据监测,目前全国多数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的点状和面状污染,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日趋严重的水污染不仅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对中国正在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带来了严重影响,而且还严重威胁到城市居民的饮水安全和人民群众的健康。 针对我国水资源使用现状,现代城市急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收集和处理工程设施来收集各种污水并及时的将之输送至适当地点、然后进行妥善处理后再排放或再利用。以达到是保护环境免受污染,以促进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保障人民的健康与正常生活的目的。 水污染控制技术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环境保护方面讲,水污染控制技术有保护和改善环境、消除污水危害的作用,是保障人民健康和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从卫生上讲,水污染控制技术的兴起对保障人民健康具有深远的意义;对预防和控制各种疾病、癌症或是“公害病”有着重要的作用;从经济上讲,城市污水资源化,可重复利用于城市或工业,这是节约用水和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它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在本次课程设计中,专门针对城市污水处理而设计,实现污水处理后的水质达到基本的国家二级排放标准,同时也是实现水资源利用最大化的一项重要措施。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工业废水处理理论 一、工业废水(Industrial Wastewater)的含义和分类 定义:指工业企业各行业生产过程中产生和排放的废水。 包括:生产污水(包括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两大类。 二、工业废水的分类、种类、指标 1分类 按行业的产品加工对象:冶金、造纸、纺织、印染等。 按工业废水中主要污染物分:无机废水(电镀、矿物加工),有机废水(食品加工) 按废水中污染物的主要成分:酸性、碱性、含酚等 按处理难易程度和危害性分:易处理危害性小的废水,易生物降解无明显毒性的废水,难生物降解又有毒性的废水。 2工业废水造成环境污染的种类 1)含无毒物质的有机废水和无机废水的污染; 2)含有毒物质的有机废水和无机废水的污染; 3)含有大量不溶性悬浮物废水的污染; 4)含油废水产生的污染; 5)含高浊度和高色度废水产生的污染; 6)酸性和碱性废水产生的污染; 7)含有多种污染物质废水产生的污染; 8)含有氮、磷等工业废水产生的污染。 三、工业废水处理方法概述 1 工业废水的物理处理(Physical Treatment) 定义:应用物理作用没有改变废水成分的处理方法称为物理处理法; 操作单元(Operating Units):调节(Adjust)、离心分离(CentrifugalSeparation)、除油(Oil Elimination)、过滤(Filtration)等。 废水经过物理处理过程后并没有改变污染物的化学本性,而仅使污染物和水分离。 2 工业废水的化学处理(Chemical Treatment) 定义:应用化学原理和化学作用将废水中的污染物成分转化为无害物质,使废水得到净化的方法称为化学处理。 操作单元(Operating Units):中和( Neutralization)、化学沉淀( Chemical Precipitation)、药剂氧化还原(Chemical Oxidation Reduction)、臭氧氧化(Ozone Oxidation )、电解(Electrolysis)、光氧化法(Photo- Oxidation)等。 污染物在经过化学处理过程后改变了化学本性,处理过程中总是伴随着化学变化。 3工业废水的物理化学处理(Physic-chemicalTreatment) 定义:废水中的污染物在处理过程中是通过相转移的变化而达到去除的目的的处理方法称为物理化学处理。 操作单元(Operating Units):混凝(Coagulation)、气浮(Floatation)、吸附(Adsorption)、离子交换(Ion Exchange)、电渗析(Electro-dialysis)、扩散渗析(Diffusion Dialysis)、反渗透(Reverse Osmosis)、超滤(Ultra Filtrate)等。 污染物在物化过程中可以不参与化学变化或化学反应,直接从一相转移到另一相,也可以经过化学反应后再转移。

羟乙基纤维素的合成及应用

羟乙基纤维素的合成及应用 羟乙基纤维素(HEC )是一种非离子型的水溶性纤维素醚。外观为白色至淡黄色的无毒、无味纤维状或粉末状固体。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开采、日用化工、建筑、涂料、高分子聚合等领域,近年来在医药方面的应用也越来越得到重视。 1 生产工艺 1.1 气相法和液相法 气相法和液相法这2种生产工艺都需预先制备碱纤维素,将纤维素于20℃左右浸渍于18%(质量)左右的NaOH 中脱脂、醚化反应后经过中和、洗涤、干燥、粉碎,获得最终产品。 合成HEC 的主要反应方程式如下: a .碱活化反应 [C 6H 7O 2(OH)3]n + nNaOH [C 6H 7O2(OH)2ONa]n + nH 2O 该反应先在纤维素分子中葡萄糖单元的伯羟基然后在仲羟基上发生碱化,使纤维素分子间的氢键力减弱或被破坏,碱化后的纤维素溶解于高浓度的碱液中。 b.醚化反应 在上述碱纤维素溶液中加入环氧乙烷,随即发生醚化反应: O C 6H 7O 2(OH)2OH ·NaOH + CH 2 2 C 6H 7(OH)2OCH 2CH 2OH 醚化的产物可以和环氧乙烷进一步反应,或使侧链增长,或使侧链数目增加。 (1) 气相法 气相法又分为直接气固法和真空气固法。 ①直接气固法制HEC 的生产过程:棉纤维脱脂、挤干,与环氧乙烷在44~46℃下直接反应1~2小时制取。该法过程简单,但产品粘度太低。 ② 真空充氮气固法制取HEC 的生产过程:把反应器抽成真空,充氮两次,加入环氧乙烷,在真空度9.064×104Pa 、27-32℃下反应3~3.5小时得到产品HEC 。此法虽然生产过程简单,但环氧乙烷消耗量大,反应时间较长,最终产品成本高。工艺框图见图1。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的生产工艺及应用

1产品概况 纤维素醚是一类重要的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是以天然纤维素(α- 纤维素,包括棉短绒或木桨粕) 经过碱化、醚化反应而生成的一系列产品的总称。纤维素醚分为离子型和非离子型两类产品,离子型产品主要是羧甲基纤维素(CMC) ,非离子型产品包括甲基纤维素(MC)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 、乙基纤维素( EC) 、羟乙基纤维素(HEC) 、羟丙基纤维素(HPC) 等。 HPMC属水溶性非离子型纤维素醚,是甲基纤维素(MC) 中部分甲氧基被羟丙氧基置换时得到的产物。 HPMC 为白色粉末,无味,无臭,无毒,在人体内完全无变化而排出体外。该品易溶于水,但不溶于热水。水溶液为无色透明粘稠物。HPMC 具有优良的增稠、乳化、成膜、分散、保护胶体、保持水分、粘合、耐酸碱,抗酶等性能,广泛用于建筑、涂料、医药、食品、纺织、油田、化妆品、洗涤剂、陶瓷、油墨及化学聚合反应过程中。 1生产工艺 HPMC制造主要由棉绒碱处理、羟丙基化、甲基化等三个反应来完成的。在近几年出现的各种技术方只仅仅集中在完善与改进各个单元操作方面。一般都用棉绒为原料,用50%的氢氧化钠水溶液进行碱性处理,得到纤维素钠盐,在进行羟丙基化和甲基化操作。最近常用的羟丙基化试剂是氧化丙烯,而在70年代也有用丙醇作羟丙基化试剂的报道。甲基化试剂一般都采用氯甲烷,在早期也有用溴甲烷、硫酸二甲酯的报道。 评价:HPMC性能的指标是甲基取代度,醚化效率,聚合度,粘度等。各种新工艺方法的出现,均是围绕着改进某些工艺路线,提高某些指标水平而进行的。 纤维素醚类生产工艺有其共性,即精制棉或木浆经液体烧碱浸渍,压榨除去多余的碱液,得到碱纤维素,再加入溶剂,醚化剂,在一定温度、压力下进行醚化反应,反应终点以所需醚化度为准,然后经中和洗涤、干燥,粉碎等得成品。 HPMC的生产采用氯甲烷和环氧丙烷作为醚化剂, 其化学反应方程是: Rcell - OH+ NaOH+ CH3Cl + CH2OCHCH3 →Rcell - O - CH2OHCHCH3 + NaCl + H2O 醚化工艺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一步醚化法,即使羟丙基化反应和甲基化反应同时进行,这是早期采用的方法,仍然是现在制备HPMC的重要方法。另一类是分步醚化法,即将羟丙基化操作和甲基化操作分开进行,这样得到的产品某些指标较好。 1.1一步醚化法 实例1:粉末状棉绒与50%氢氧化钠水溶液在60℃时混合,在反应器压力为2.26×10-4MPa情况下,连续通入环氧丙烯。在通过组成为52%甲醚,43%氯甲烷与5%环氧丙烷混合气体。再次加入50%氢氧化钠溶液,并混合之。继续通入氯丙烷,在80℃反映1h。反应产物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的甲基取代度为20.2%,羟丙基取代度为25.4%,不溶物<0.05%。在反应中,氯甲烷的转化率为53.8%,环丙甲烷的转化率为42.6%。

某有机废水处理工艺方案

一、 工程概况 贵公司主要生产:苯酐、周位酸(1-萘胺-8-磺酸)、劳伦酸(1-奈胺-5-磺酸)、苯基周位酸、橡胶防老剂等化工产品。苯环类、萘酚类、酸类等有毒物质,另有一部分生活污水。如该污水不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水体,将直接影响到附近水域的利用率,破坏水源体,污染周围环境,特别是人一旦误饮,将直接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危害较大,因此,根据国家环保部门管理要求,特别是当地环保部门污染防治暂行条例,制定了明确的防治目标,为此我们受贵单位的委托,对该污水进行治理工艺设计,设备的制造及工程预算,供贵方选用。 二、 设计依据 1.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 2.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水污染保护法》; 4. 根据环保部门的具体要求; 5. 根据贵单位的实际情况提出污水指标,建设方提供 平面位置等有关资料; 6. 《污水处理设施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方法》;

第二节确定污水指标及处理后要求 一、废水的水量 根据建设方提供的数据,每天生产污水排放量确定为100m3/d,根据用户的需要.即:Q=5m3/h(处理时间以每天24小时计)。生活污水排 放量:100m3/d,处理时将综合于生产有机污水后期生物处理装置。 二、废水的水质指标 由于贵单位提供了污水水质报告,所以,我们列下表进行分析: 根据以上污水参数,以及取水样实际的测试结果,取得生产污水的进水平均值为: 1.COD cr: 35000 mg/L 2.SS: 5500 mg/L 3.色度:8500(倍) 4.PH值: 0.5-1.0 三、处理后要求 1.COD cr:≤100 mg/L 2.BOD5: ≤30mg/L

污水处理技术方案

山东XXXX有限公司300m3/d污水处理技术方案

目录 1.概况 2.设计依据、原则及范围 2.1设计依据 2.2设计原则 2.3设计范围 3.废水处理站设计条件 3.1设计规模 3.2进水水质 3.3处理后的水质标准 4.废水处理站处理工艺方案4.1废水的水质特性 4.2工艺流程的选择 4.3主体工艺的确定 5、废水处理工程设计 5.1主要构筑物和设备 5.2平面布置与高程设计5.3电气及自控设计 5.4节能设计 5.5运行管理及劳动定员 6.工程投资概算 7、运行费用分析

1.概况 山东XXXX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比较多,排放的污水种类比较多,污水成份比较复杂,对环境污染比较严重。公司领导对环境保护比较重视,决定对公司排放的污水全部进行治理。我们根据贵公司的实际情况制订了如下污水处理方案。 2.设计依据、原则及范围 2.1设计依据 2.1.1业主提供的废水水质、水量等基础资料; 2.1.2《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2.1.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1997年版); 2.1.4《工业企业噪音控制设计规范》(GBJ.87-85); 2.1.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89); 2.1.6《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J3-88); 2.1.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 2.1.8《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J50191-92); 2.1.9《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程》(GBJ108-87); 2.1.10《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2.1.11其它有关的设计规范和标准。 2.2设计原则 2.2.1本设计方案严格执行有关环境保护的各项规定,废水处理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中的一级排放标准; 2.2.2本着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运行可靠的原则,采用国内外成熟

反应工艺对纤维素醚化反应效果的研究

收稿日期:2000-11-13 3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厅研究经费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黄少斌(1964-),男,副教授,主要从事天然高分子改性和环境化工研究.文章编号:1000-565X(2001)07-0066-04 反应工艺对纤维素醚化反应效果的研究3 黄少斌 郭璇华 (华南理工大学应用化学系,广东广州510640) 摘 要:用精制棉纤维素为原料,分别用捏合机和搅拌式反应釜进行纤维素的醚化反应活性研究,并分别用氯乙醇和一氯乙酸为醚化剂,制备羟乙基纤维素和羧甲基纤维素.研究结果表明,在高强度搅拌的情况下,采用搅拌式反应釜进行纤维素的醚化反应,纤维素有较好的醚化反应活性,表现在醚化反应效率提高、产品在水溶液中的透光性增强等方面皆比用捏合机的方法好.因此提高反应过程的搅拌强度,是研制取代均一性好的纤维素醚化产品的较好方法. 关键词:醚化反应;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 中图分类号:TQ325.7 文献标识码:A 在我国,精制棉纤维素醚产品的研制,普遍用溶媒法[1~2],用捏合机为反应设备.而棉纤维素主要由分子排列较整齐而又紧密的结晶区组成,用捏合机为反应设备,因反应时捏合机捏合臂转速慢,醚化剂进入纤维素不同层面的阻力较大且速度慢,造成反应时间长、副反应比例高、取代基在纤维素分子链上的分布极不均匀. 通常纤维素的醚化反应为由外及里的多相反应,若缺少外加动力的作用,醚化剂很难进入纤维素结晶区内.而通过对精制棉进行预处理(如用物理方法增大精制棉的比表面),同时用搅拌式反应釜为反应设备,采用快速搅拌进行醚化反应,根据推理,纤维素可强烈溶胀,使纤维素无定形区和结晶区的溶胀性趋于一致,提高反应活性.通过提高外加搅拌动力等,可达到在非均相醚化反应体系中,纤维素醚取代基分布较为均一的目的.因此用搅拌式反应釜为反应设备来研制高质量纤维素醚化产品将成为我国未来的发展方向. 1 试验部分1.1 试验用精制棉纤维素原料 根据试验所用反应设备不同,所用棉纤维素的预处理方法也不同,其中用捏合机为反应设备时,所用精制棉纤维素的结晶度为43.9%,精制棉纤维素的平均长度在15~20m m;用搅拌式反应釜为反应设备时,所用精制棉纤维素的结晶度为32.3%,精制棉纤维素的平均长度小于1m m. 1.2 羧甲基纤维素和羟乙基纤维素的研制 羧甲基纤维素和羟乙基纤维素的研制可以采用2L捏合机为反应设备(反应时平均转速为50r/mi n)和用2L搅拌式反应釜为反应设备进行反应(反应时平均转速为500r/mi n). 羧甲基纤维素和羟乙基纤维素的反应式分别为:  Cell-(O H)3+2nNaO H+nCl C H2COO H  Cell-(O H)3-n(O-C H2COO Na)n+nNa Cl+  2n H2O和  Cell-(O H)3+nNaO H+nCl C H2C H2O H  Cell-(O H)3-n(O-C H2C H2O H)n+nNa Cl+  n H2O. 反应时所有的原料皆来自于严格的计量反应, 反应所得产品用w=95%的乙醇洗涤,而后在 60℃、0.0005m Pa负压下进行24h真空干燥,所 得样品的水分含量w=2.7%±0.3%,其中用于分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29卷第7期J our nal of Sout h Chi na U niversit y of Tech nology V ol.29 N o.7 2001年7月(Nat ural Scie nce Edition)J uly 2001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生产工艺

1 2011104163610 一种纸浆羟甲基纤维素型施胶剂及其制备方法 2 2012103202129 一种羟甲基纤维素共聚物型阻水纱的制备方法 3 2012105073156 一种利用木质纤维素生物质联产糠醛和5-羟甲基糠醛的方法 4 2013103462224 由结冷胶和柠檬酸钾凝胶的羟丙甲纤维素肠溶空心胶囊 5 2012101581402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醚的制备工艺 6 2012101592784 一种双核离子液体催化纤维素水解制5-羟甲基糠醛的方法 7 201210164902X 一种超低粘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醚的制备方法 8 2012100459973 纤维素转化为5-羟甲基糠醛的方法 9 2010800381060 羟丙基纤维素粒子 10 2011103672971 用竹浆生产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的方法 11 2011104549654 一种采用反应萃取耦合技术均相降解纤维素制备5-羟甲基糠醛的方法 12 2007100456692 合成纺丝/制膜用碱溶性羟乙基纤维素的方法 13 200680031004X 含有控释羟丙甲纤维素基质的药物组合物 14 2006800394967 制备包括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的水性医药组合物的方法和可获得的医药组合物 15 028056256 含有邻苯二甲酸羟丙基甲基纤维素聚合物的固体分散体的药物组合物 16 2005800084792 包含羧甲基纤维素钠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的眼液 17 2008100186734 羟乙基纤维素的制备方法 18 001112287 高取代羟丙基纤维素醚及其制备方法 19 998045527 羟丙基纤维素和阴离子聚合物组合物及其作为药物膜包衣的用途 20 001182978 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 21 988110164 用季化羟乙基纤维素和聚合双胍对接触镜片进行消毒 22 971946388 包含以交联淀粉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为主要成分的载体的控释药片 23 2005100158321 双模板法羟乙基纤维素改性海藻酸盐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24 911003487 一步法合成交联羧烷基羟烷基纤维素复合醚工艺 25 881085200 含水溶性、非电离的疏水改性羟乙基纤维素的胶结组合物及其使用 26 2010105786775 具有高的热凝胶强度的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生产其的方法和含有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的食品 27 2014100560681 药用辅料羟丙甲纤维素淤浆法生产工艺 28 2012104722065 一种高固含量的低取代度羟乙基纤维素溶液的制备方法 29 201210511908X 一种羟乙基羧甲基纤维素的制备方法 30 201310000118X 羟乙基纤维素-二氧化硅渗透汽化杂化膜的制备方法 31 2011800359555 具有提高的醋酸酯和琥珀酸酯取代的醋酸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琥珀酸酯 32 2011800120455 阳离子化纤维素以及阳离子化羟烷基纤维素的制造方法 33 2013103462296 由结冷胶和氯化钙凝胶的羟丙甲纤维素肠溶空心胶囊 34 2013103462281 由结冷胶和氯化钾凝胶的羟丙甲纤维素肠溶空心胶囊 35 201210300634X 一种醋酸羟丙甲纤维素琥珀酸酯的制备方法 36 2012102636718 一种含有羟甲基纤维素钠的低温磷化液 37 2012103130370 一种炔基羟丙基纤维素及其温敏性水凝胶的制备方法与应用 38 2010800524223 羟烷基纤维素微粒 39 2012100692075 超低粘度羟乙基纤维素的液相合成工艺 40 2012101451860 一种羟乙基甲基纤维素的制备方法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工艺方案

城市生活 污水处理设施 工 艺 方 案 环境工程有限公司二零一三年一月

生活污水处理系统设计方案 <摘要>●污水处理的总体设计思想 本着技术先进成熟、运行稳定可靠切合项目实际、降低运行费用、操作管理简单、总体设计合理的原则,通过对该综合污水的水量、水质及站址特点分析,结合当今世界上生活污水处理最新技术,确定以“厌氧水解+好氧生物接触氧化”为核心处理工艺,以“厌氧水解池和二段生物接触氧化池”为核心处理单元,配合以埋地式布置形式和全自动运行方式的基本设计框架。在处理污水的同时注意污泥的处理,不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使得该污水处理装置能够达到日处理量为600吨,出水标准为《污水综合排放标准》18918-2002一级B标准。 ●污水处理站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污水处理站设计处理能力600m3/d, 全天24小时连续运行,即25m3/h。 ●设计特点 (1)先进成熟的处理工艺; (2)整体埋地的土建式结构; (3)无需专职人员管理的全自动运行方式; (4)低能耗的二级生物处理; (5)无剩余污泥处置问题; (6)科学的降噪措施; (7)巧妙的除臭设计; (8)方便的维护检修;

1 概述 1.1 项目概况 生活污水排污总量为600m3/d,排水体制为雨污分流。生活污水主体来源于居民生活区,温泉大酒店等,根据江苏环境保护厅等相关部门的有关排污标准和要求,该地区的污水汇集经二级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18918-2002一级B标准后,方可排入河道。 1.2 设计依据 1.2.1 政府部门要求; 1.2.2 业主提供的现场环境和现场调研收集的有关资料; 1.2.3 相关的法规与技术标准: 1.2.3.1 《江苏省环境工程设计管理规定和技术要求》 1.2.3.2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范》(1996) 1.2.3.3《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1.2.3.4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8978-1996) 1.2.3.5《给水排水工程结构设计规范》 1.2.3.6《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 1.2.3.7《室外排水设计手册》 1.2.4 我公司在生活污水处理方面的工程实践经验。 1.3 设计规范与设计内容 本设计规范限于拟建污水站界内,包括污水处理的工艺、土建及电气设计。 2 污水站建设规模及要求 2.1 设计处理水量的确定 根据政府提供的有关资料的相关文件要求,污水站的设计处理水量按600m3/d考虑。污水站采用全天24小时连续运转方式,则设计小时处理量为25m 3/h。 2.2 设计处理水质的确定 2.2.1进站水质 根据政府提供的有关资料的相关文件要求,确定该地区的水质为中常浓度生活污水,综合污水汇集后的水质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