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用药策略是药学监护的良好开端
- 格式:pdf
- 大小:156.85 KB
- 文档页数:3
药学合理用药论文合理用药的概念是指根据疾病种类、患者状况和药理学理论选择最佳的药物及其制剂,制定或调整给药方案,以期有效、安全、经济地防治和治愈疾病的措施。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药学合理用药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药学合理用药论文篇1浅谈药学服务与合理用药[摘要]目的:通过药学服务工作,顾客买到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的药物。
方法:提高药学人员的素质和工作态度,严格掌握药品知识,对于各种病人因人而异,介绍药物的使用方法。
结果:药学人员懂得药学服务的重要性,顾客得到药学人员的关怀后,消除心理压力,病情容易得到好转和恢复。
要了解不同药品的性能、适应症、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禁忌等等,并能合理用药。
结论:药学服务和合理用药密切相关。
药学人员及各界人士要多多看一些医学书刊,努力钻研医学知识,不耻下问,这样才能不滥用药、合理用药,使整个社会安定,人民用药才会安全、有效、有保障。
[关键词]药学服务;合理用药;社会安定;人民健康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药学服务与合理用药越来越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因此,应该尽快转变不良状况,改善医患关系,为患者营造一份温馨的氛围,消除他们部分紧张和忧虑,有利于病情的缓解和治疗。
我是一名药师,经营药品批发销售,经常接触很多新老药及病人,如何使用和药学服务问题,下面结合实际工作,谈谈粗浅的认识和体会:1、不断学习,提高素质、建立互信认知药学服务是以病人为中心的主动服务、注重态度和关怀,要求药学人员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关心病人的心理、行为、环境、经济、生活方式、职业等影响药物治疗的各种社会因素。
目的是使病人得到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的治疗药物,达到身心全面康复,实现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和提高。
随着“三医”医疗、医学、医保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药品监督体制的健全和完善。
药学服务对许多药学是一项新的问题,职责也发生较大的变化,需要进行全方面的人员培训,硬件上给予一定的配套建设。
因此,做好药学服务,不仅仅需要掌握丰富的医学知识,除了不断学习外,还应当掌握一些药物治疗方面及临床医学基本知识,扩大知识面,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克服局限性。
浅议药学监护现状【摘要】药学监护是医疗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可以有效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目前,药学监护模式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指导、药品监测和药品信息咨询等。
现阶段药学监护存在一些问题,如专业人才短缺、技术设备不完善等。
为了提升药学监护水平,可以加强药学教育培训、建立完善的监护机制等措施。
未来,药学监护将朝着智能化、个性化和全程化发展,同时也将面临挑战,如信息技术的快速更新和医疗环境的复杂性等。
关注药学监护现状的发展趋势和挑战,对于完善医疗服务、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药学监护的发展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希望未来能够实现更加全面、高效的监护模式。
【关键词】药学监护、现状、重要性、模式分析、问题、建议、发展趋势、挑战、发展方向、总结1. 引言1.1 药学监护现状概述药学监护是指药师通过对病患的用药情况进行全面和系统的评估,发现潜在的用药问题或风险,并提供有效的用药建议和监测,以确保病患获得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
药学监护在临床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可以有效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和用药错误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目前,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患者对医疗服务质量要求的提高,药学监护已经成为医疗机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通过药学监护,药师可以充分发挥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用药方案,监测用药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和治疗效果。
目前我国药学监护现状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监护范围不够广泛、专业水平不够统一、缺乏标准化管理等。
加强药学监护的建设,提升监护水平,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和治疗效果,已经成为当前药学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随着医疗服务模式的不断转变和社会需求的不断提升,药学监护的角色和价值将会更加凸显,未来的发展潜力也将会更加巨大。
2. 正文2.1 药学监护的重要性药学监护是医疗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其作用不可忽视。
药学监护可以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性。
合理用药相关政策依据合理用药是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乎患者的生命健康、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及社会的整体福祉。
为实现合理用药,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本文将对这些政策依据进行概述。
一、国家药物政策国家药物政策是指导全国药物合理使用的纲领性文件。
它明确了药物遴选、储备、生产、流通、使用等各环节的规范,确保药品质量可靠、供应充足。
通过实施国家药物政策,旨在提高医疗体系对药品使用的监管能力,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二、药品管理法规药品管理法规是规范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使用等全流程的法律制度。
它明确了药品监管部门、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法律责任,对药品的注册、审批、生产、流通、使用等环节提出了严格的监管要求。
药品管理法规旨在保障公众用药权益,维护药品市场秩序。
三、医疗服务规范医疗服务规范是指导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提供医疗服务的标准。
它针对各类疾病和手术制定了详细的诊疗流程和服务标准,规范了医务人员的诊疗行为。
通过实施医疗服务规范,旨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减少不合理的医疗开支,保障患者获得优质、安全的医疗服务。
四、医疗保险政策医疗保险政策是国家为了保障公民的基本医疗需求而制定的保险制度。
通过实施医疗保险政策,为患者提供必要的医疗费用保障,减轻其经济负担。
医疗保险政策还对医疗服务的提供方提出要求,促进医疗机构合理用药,抑制过度医疗。
五、药品价格管理药品价格管理是为了控制药品价格过快上涨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通过实施药品价格管理,国家对药品价格进行合理调控,遏制不合理的药品费用增长,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同时,药品价格管理也有助于推动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六、公共卫生政策公共卫生政策是为了保障公众健康而制定的卫生政策。
通过实施公共卫生政策,国家加强对传染病、慢性病等的预防和控制,提高公众健康水平。
公共卫生政策还关注药品安全问题,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工作,确保公众用药安全。
国家重点监控药品合理用药管理的政策与措施随着医疗技术的迅猛发展,药物在疾病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不合理的用药行为不仅可能导致疾病治疗效果不佳,还可能造成药物滥用、药物依赖性增强以及药物耐药性的发展。
为了保证药品的合理应用,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监控措施和管理政策,旨在促进合理用药行为的普及和提高。
首先,国家制定了药品审批制度,对药物的生产和销售进行监管。
通过严格的药品审批程序,国家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只有通过严格审查的药品才能上市销售,这有效减少了伪劣药品的流通,保证了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其次,国家建立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评估制度。
不良反应的监测和评估有助于掌握药物的安全性和副作用信息,及时发现药物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和危害,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通过监测不良反应情况,国家可以及时评估药物的风险收益比,并提供给医生和患者更科学的用药指导。
第三,国家加强了对医生的教育培训。
医生是药物合理用药的重要参与者,他们对药物的选择、剂量和疗程决策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国家通过加强医生的教育培训,提高医生的药物知识和用药理念,培养医生的药品合理用药意识。
这有助于降低医生开药的滥用风险,提高患者用药的效果和安全性。
另外,国家开展了大规模的合理用药宣传活动。
合理用药宣传活动旨在普及合理用药的知识,提高公众对合理用药的认识和意识。
通过在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平台上进行宣传,国家向公众传递正确的用药信息,提醒公众遵医嘱、适量用药,避免盲目购买和滥用药物。
此外,国家还建立了医保制度和用药费用报销政策。
通过国家医保制度,患者可以享受到医保报销对于用药费用的支持,减轻了患者的用药经济负担。
对于某些特殊疾病和高价药物,国家还制定了相应的报销政策,确保患者能够获得必需的药物治疗。
最后,国家加强了药店和医疗机构的监管。
药店和医疗机构是患者获取药物的主要渠道,对其进行监管是确保药品合理应用的重要手段。
国家加强了对药店和医疗机构的注册、审批和监督,对其销售和使用药物存在的不合理行为进行处罚。
国家重点监控药品合理用药管理的目标与意义药物合理用药是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措施之一。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监控药品的使用,国家实施了重点监控药品合理用药管理制度。
本文将探讨这一制度的目标与意义。
目标一: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合理用药管理可以促使医务人员更加科学地选择合适的药物,从而提高药物治疗的效果。
通过对药品的临床评价、疗效监测和安全性评估,可以及时发现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防止延误和加重疾病。
目标二:降低药品治疗成本药品合理使用可以避免过度使用和滥用药物,从而减少医疗费用的开支,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
药品成本的控制对于减轻医疗资源压力、改善医疗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目标三:保障患者安全药品合理用药管理可以加强对药品质量的监控,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通过严格的药品管理制度,可以减少假冒伪劣药品的流通,防止造成不良反应和危害患者的健康。
意义一:提高医疗质量合理用药管理可以推动医生科学、规范地开展药物治疗,提高医疗质量。
通过规范的用药指南和疗效评价,提高医务人员在药物选择和用量上的准确性,降低误诊率和漏诊率。
这对于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意义二:保护患者权益合理用药管理制度可以提高患者参与医疗决策的权益保障水平,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
通过加强药品监管和信息公示,让患者了解到药物的使用、疗效和不良反应等信息,增强患者对医疗过程的知情和选择权。
意义三:优化国家资源配置药品合理使用可以减少药物浪费和不必要的医疗费用支出,优化国家医疗资源的配置。
通过严格控制重点监控药品的使用,合理分配和利用医疗资源,有利于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可及性。
综上所述,国家重点监控药品合理用药管理的目标是提高药物治疗效果,降低治疗成本,保障患者安全;其意义在于提高医疗质量,保护患者权益,优化国家资源配置。
为实现这些目标,需要政府、医务人员、患者以及药品生产企业之间的密切合作和共同努力。
药学监护论文例文论临床药学监护的道徳意义医学中人的价值是永恒的价值,医药学人道主义永远是市场经济下医药道徳的灵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半的提高,患者对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直接对患者负责,己成为医院要学发展的国际趋势,药师将面临更高的耍求和新的挑战。
为此我国许多医院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临床药学甚至药学监护工作,医院药学的任务发生了质的变化。
医院药学经历了商业化的冲击之后,必然乂重新回归到医学的本质上來。
药品回扣,大处方等现象是医徳问题,更是社会问题或者是管理体制问题,它们将迅速成为过眼烟云。
医院医学任务也由转统的采购药品、调剂药品、药物制剂、发展成为个体化给药、药疗监测、合理用药、单元剂量给药、药物治疗方案审议、药品费用核算等、医院药学的服务对象从门诊病人为主转向以往住院病人为主。
以上这些临床药学工作在许多国家称之为药学监护。
其目的,就是面对患者运用要是专业知识,确保患者用药安全、合理有效、经济、使患者获得最好的治疗效果和最佳的生活质量,因此药师在药学监护工作中,要牢记医药学人道主义的核心内容:尊重人的生命价值,尊重病人人格与尊严,尊重病人平等的医疗权利,这就充分体现了临床药学监护的道徳意义。
根据临床药学监护定义及目的,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临床药学监护的道德意义。
1个体化给药的道德意义医院实行药疗监测、实现个体化给药,目前是最道德的给药方法与给要手段。
因为他达到了目的与手段的高度统一,它可以根据每个人体的体液尿液,血液药物浓度监测,药物在个体体内的状况,确定最佳给药剂量与给药方案,最大限度地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和药品的滥用。
这就要求药师应深入病房,对患者进行身边监护,对门诊患者公布咨询电话,耐心问答患者关于药物的咨询,与患者建立一对一的“契约”关系。
建立患者个人用药档案一药历。
药历的内容应包括患者一般情况姓名、年龄、性别、体重、手术时间、病案号、地址、电话等;患者每次测血药浓度的时间和数值;当时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等检验资料;近期用药情况;药师结论及给要方案调整等等。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药学监护之体会宁颖,潘琼,谢美,刘石,岳虹霓淮安市妇幼保健院Experiences of Pharmaceutical Care for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NING Ying,PAN Qiong,XIE Mei,LIU Shi,YUE Hong-ni〔HuaiAn Women and Children,s HealthcareHospital〕【摘要】临床药师通过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实施药学监护,参与临床治疗,与医生、护士组成治疗团队,通过直接参与整个治疗过程,促进合理用药,降低了药物不良反响的发生率;而提高临床治疗的效率和成功率【关键词】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药学监护,体会【Abstract】By means of pharmaceutical care in NICU, clinical pharmacists work closely with doctors and nurses as a team of medical treatment. The pharmacists therefore get directly involved in the healing process. With the guidance on correct medicine use, the pharmacists help to reduce the danger of adverse reaction of the medicine and contribute to the efficiency and success of the overal clinical treatment.【Key Words】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Pharmaceutical Care,Experience药学监护(Pharmaceutical Care简称PC),1987年由美国学者Heple:和Strand提出。
开展药学监护,促进医院药学发展在经济发展和医疗体制改革中,医院药学工作正由保障供应型向专业技术服务型转变,由以药品为中心向患者为中心的转变。
面对新的挑战和机遇,也给患者的康复与生活质量带来巨大福音,并椎动我国医院药学学术研究水平的提高,发展。
1药学监护的概念及其工作模式1988年、Hepler首次提出了“药学监护”(Pharmaceutical Care)的概念,第一次将“监护”与医院药学工作结合起来、大胆宣称医院药学的全部业务活动应以“病人监护”[1](Patient care)为中心。
1990年、Hepler和strand明确了Pharmaceuticaldare的定义[2.3]:药学监护是提供负责的药物治疗,获得确定的结果,以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这些结果包括:(1)治愈疾病;(2)消除或减少症状;(3)阻滞或延缓病程;(4)防止疾病或症状出现。
药学监护是通过药师与病人和其他专业人员共同设计、执行和监测将会产生特殊治疗效果的治疗计划。
药学监护具有3项明确的功能是:进行治疗、监测治疗和管理(纠正)治疗。
药学监护是药师直接面向病人,提供直接的服务,以保证药学监护的质量。
药学监护中药师与病人的基本关系是互惠的关系,即病人把自己交于药师、药师接受委托并承担责任。
药学监护的基本目标、过程及相互关系存在于所有医疗机构中。
医院的药学模式正从药品供应管理向药学监护转化。
在美国,专业的临床药师并不直接从事常规血药浓度的监测,而由检验科承担。
临床药师因而可把精力集中在药物的选择、合理使用和监测结果的分析上。
美国临床药学经过多年的发展,临床药师具有为患者提供药源服务的核心地位和临床用药中的决策指导地位已得到了充分肯定。
调查显示,临床药师在参与治疗工作中所提出的用药方案和建议被采纳或经过修改后被采纳,药师直接参与了患者治疗,所发挥的医疗效果良好。
由于临床药师全天候面向患者进行监护,既发挥了良好的医疗效果,也大大降低了使患者的医药花费[4]。
临床药师对肿瘤科患者进行药学监护的实践与思考一、引言肿瘤科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接受复杂的药物治疗,这些药物不仅仅包括化疗药物,还包括辅助药物和对症治疗药物。
药物治疗的合理性和安全性对于肿瘤患者来说尤为重要。
而临床药师在肿瘤科的药学监护中起着关键的作用,通过合理的药学监护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临床药师应该如何对肿瘤科患者进行药学监护,从而促进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呢?本文将结合理论和实践,对临床药师对肿瘤科患者进行药学监护的实践与思考进行探讨。
二、药学监护的实践1. 个体化用药管理肿瘤科患者的病情复杂多变,需要进行个体化的用药管理。
临床药师在进行药学监护时,首先要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病史、用药情况和药物过敏史,然后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个体化的用药方案。
在选择药物时,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肿瘤类型、肿瘤分期等因素,避免选择对患者不适用或有毒副作用的药物。
在用药管理过程中,临床药师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用药反应和不良反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和治疗效果。
2. 药物相互作用的监测肿瘤科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通常需要同时使用多种药物,这就增加了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
临床药师在进行药学监护时,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药物组合情况,了解患者同时使用的药物之间是否存在相互作用,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药物相互作用问题,避免因药物相互作用导致治疗效果下降或不良反应增加。
3. 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肿瘤患者在接受化疗治疗时,常常会出现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脱发、白细胞减少等。
临床药师需要对患者在用药期间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全面的评估和监测,及时进行干预和处理,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4. 药物合理使用的宣教药物治疗后的效果往往与患者自身的依从性有关,因此在进行药学监护时,临床药师也需要对患者进行药物合理使用的宣教工作。
药事管理合理用药策略是药学监护的良好开端孙志强1,徐红梅2,苏剑华1,何国蕊3,何国忠4,郝 模4(1.云南省德宏州医疗集团,云南德宏678400;2.云南省德宏州中心血站,云南德宏678400;3.上海市社会科学院,上海200020;4.复旦大学卫生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上海200032)摘要 通过分析不合理用药的影响因素和不合理用药的危害,介绍了合理用药的重要性和现代医院药学从药品供应管理向药学监护转化的趋势。
明确了促进合理用药的策略,提出了促进合理用药的费用监控方法包括:对医院实行总额预算制、诊断相关组预付款制度、单病种药费限额、利用药物经济学研究方法促进合理用药。
关键词 合理用药; 药学监护; 药学管理中图分类号R197.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 953X(2007)06 0306 03 Rational use d rugs is favorable for the pharmaceu tical su rve illance S UN Zhi qiang1,X U H ong mei2,S U J ian hua1,H E Guo z hong3(Yunnan Dehong M edical Group s,Yunnan Dehong678400,China;2.Yunnan Dehong Blood Center,Yunnan Dehong678400,China;3.Shanghai Social A cademy,Shanghai200020,Chi na;4.H eal th Strategic Dev elopment Research Center,Fudan Univ ersity,Shanghai200032,China) Abstract By analyzing t he influence f actors and hazardous effects of irrat ional use of drugs,it has pro posed the import ance of rational use of drugs.T he trend has t ransferred f rom drug supply management to pharmaceut ical surveillance.This art icle put f orward st rategies on how t o promote rational use drugs,and ad vocat es t he measures of controlling the drug cost.Key words Rat ional use of drugs;Pharmaceutical surveillance;Pharmaceutical M anagement合理用药(Rational Use of Drugs,RU D)是以系统的医学、药学、管理学知识和研究为基础,科学使用药物,使之达到安全、有效、经济的目的。
!合理∀是基于客观、科学的知识理论,而非经验至上或感情用事;!用药∀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包括正确的诊断、对症下药、正确开处方、妥善调配、病人遵从医嘱、医生负责随访保证疗效等一系列综合策略。
制定和实施合理用药策略,推行合理用药策略已引起社会广泛的重视,渐成为全球行动。
药学监护(Pharmaceut ical Care,PC),也称药学保健或药疗保健[1]。
1987年由美国的Hepler和Strand提出,很快得到世界许多国家学者一致认可,在1988年新德里世界药学大会加以明确并特别作了推荐,是进入21世纪后国内外医院药学领域的热门话题;是医院实施医疗防治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未来药剂工作模式可持续发展和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2]。
1 不合理用药影响因素和危害据WHO报道,世界上有1/3的患者不是死于疾病和其他危害而是死于用药不当,有1/7的患者住院不是由于疾病治疗需要而是不合理用药造成[3]。
不合理用药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
不合理用药的表现可归结如下:(1)使用没有证明对病人有效的药物;(2)没有理由证明患者的病情严重收稿日期2007 06 18作者简介孙志强(1975 ),男,云南陇川人,主管药师,大学,主要研究用药安全。
通讯作者:何国忠到必须使用某种毒副反应大的药品;(3)用药超剂量或治疗期过长、剂量不合理或者疗程不合理;(4)使用疗效相同,但价格昂贵的药物或复方制剂;(5)同时使用两种以上的药物,而未考虑可能产生的相互作用;(6)一个或几个医生给同一患者开多个处方,其中的药品重复,导致不必要的费用增加[4 6]。
1.1 不合理用药的影响因素Plumridge等指出,处方行为不是一个静态的标准化过程,而是一个动态的高度个体化过程。
由此可见,影响用药的因素很多,用药过程是在一个涉及医学、社会和市场力量的复杂环境中进行的。
从医学方面看,受到医生对疾病诊断水平,以及对药物特性熟悉程度的影响;从社会方面看,在用药过程中医生和患者受到不同的价值观、社会关系和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从经济方面看,药品的价格、药品费用的报销、保险补偿的范围和支付方式也有重要影响。
1.2 不合理用药的危害据第三次全国卫生服务调查,导致中国人口死亡的前四位原因是:脑血管病、癌症、心脏病和呼吸道疾病,其死亡人数占总数的70%左右。
而心脑血管病中高血压治疗符合规范、控制血压情况良好的仅仅占5%;癌症治疗符合规范的仅占20%左右,完全不符合规范的达20%;肺部感染(老年人)的主要治疗手段为使用抗菌素,但抗菌素使用效率低,而且关于细菌培养及药敏实验仅仅在有条件的10%的城市大医院开展,耐药问题十分突出,这些都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命与健康。
不合理用药不仅导致临床治疗延误、治疗失败、发生306Chinese Healt h Resources,Novermber2007,Vol10,N o.6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还会引起严重的社会后果,如医疗机构和医生信誉受损、病人投诉增加和纠纷不断、社会资源浪费、病人费用无意义增加、误导医药产业发展和医疗行为的国际形象下降。
所以,纠正不合理用药,提倡合理用药成为当务之急[7]。
2 合理用药策略进程一般来讲,药物使用过程分为6个阶段:即首先确定是否用药;其次决定选用什么药物;再次制定给药方案,包括药品、剂量、给药途径、疗程等(此三个阶段决定权在于医生);最后是取药、用药和反馈病人用药后的疗效与不良反应(这三个阶段由病人和医护人员共同完成)。
理论上,6个阶段的组合决策共有33种之多,但实际工作中合理用药策略至少是理论组合的两倍以上。
2.1 合理用药策略的背景分析药品在使用过程中主要呈现以下特点:第一是药物使用过程复杂;第二个特点是由于医生或病人的知识结构不同,导致用药水平差别大。
在我国目前的医疗制度下,有多种取药情况:门诊病人通过医生处方,到药房取药;病人自行购药;住院病人由护士按医嘱给药;病人及其家属也可通过零售药店自行购药用药。
由于不同的人为因素导致具有不同医药知识背景对疾病和药物有不同的了解,造成用药情况多样化和用药效果有显著差别现象,使合理用药策略难以实施[8]。
2.2 合理用药策略的产生WHO于1975年提出面向发展中国家的基本药物政策,1977年出版了第1版#基本药物示范目录∃,1981年设立了基本药物行动委员会(Action Programmer on Essential Drugs WHO/DAP),1985年WHO在划时代的内罗毕会议上,宣布扩展基本药物的概念,使基本药物应用与合理用药相结合。
从此合理用药在世界许多国家得到进一步重视,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相继建立起适应自己国情的国家合理用药政策和实施合理用药的政策和措施[9]。
因为药物使用的水平受社会经济、文化与科技水平影响,也反映人类对心身健康无止境的追求。
安全、有效、及时、简便、经济的合理用药要求,受不同的社会、经济与文化状况影响而有区别,也因为需要和可能的相互制约,决定了在一个地区以至在全球范围内不同社会阶层中,并无绝对的合理用药标准可言。
但是,从大卫生观与!人人拥有健康∀的目标出发,基于贫富两级分化不利于社会与全球稳定与发展的共同认识,有关人士提出通过世界卫生组织支援发展中国家开展合理用药工作。
3 促进合理用药政策实施策略3.1 合理用药政策概述合理用药的含义指在诊断、开处方、写标签、包装、分发、病人遵守医嘱治疗及随访的全过程中安全、有效、经济地使用药品。
合理用药的概念源于合理治疗学,与经验论相对。
WHO拓展了基本药物政策的内容,将合理用药与基本药物政策有机结合起来,使基本药物政策和合理用药都获得了更强的生命力。
W HO对合理用药的定义是:病人依照临床需要接受药物,其剂量与疗程要满足病人的需要,对社会和个人都是最低的价格。
该定义充分考虑了合理用药的广泛含义,但时仍未阐明合理用药的完整概念,例如,如何权衡某些药品对某些疾病的效益和风险。
因此,许多学者没有在合理用药上,而是在不合理用药上展开研究。
结果表明,通过分析不合理用药的种种表现,同样可以教育医生、病人及其家属,纠正其不合理用药。
这也从另一方面证实了度量合理用药的难度。
1997年W HO制定了合理用药的生物学标准:(1)药物正确无误;(2)用药指征适宜;(3)疗效、安全性、使用、价格对病人适宜;(4)剂量、用法、疗程适当;(5)用药对象适宜,无禁忌症,不良反应小;(6)调配无误;(7)病人顺应性良好[10]。
3.2 推行合理用药的费用监控策略卫生主管部门、医院和医疗保险部门可对药品费用实施监控。
目前在医疗保险制度比较健全的国家,主要是由医疗保险机构和医疗机构开展费用控制,这在促进合理用药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2.1 促进合理用药的费用监控方法3.2.1.1对医院实行总额预算制。
所谓总额预算制指政府或保险机构对医院预算拨款实行总额包干制,根据预算一次性拨给医院下一年费用,医院根据费用合理安排人员、医疗服务等业务及其管理工作。
政府、医疗保险公司或企事业单位对医院实行总额预算制管理,有利于遏制卫生费用增长、促进合理用药[11]。
从发达国家以及我国的具体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
3.2.1.2 诊断相关组预付款制度(DRGs PPS)。
美国从1983年起开始实行以DRGs为基础的预付款制度。
该制度主要用于享受老残医疗保险和贫困医疗救济的住院病人。
其住院费用,政府按病人所属的DRG向医院付款,而不是根据病人的实际费用;医院盈利的多少取决于DRG标准费用与病人实际费用的差额[12]。
DRGs PPS 制度促使医院注意检查、治疗、用药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