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二生物下册:第八章第三节四知能过关演练

高二生物下册:第八章第三节四知能过关演练

高二生物下册:第八章第三节四知能过关演练
高二生物下册:第八章第三节四知能过关演练

1.(2011年四川成都高二检测)关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叙述,不.

正确的是( ) A .所指的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 、H 、O 、N 、P 、S 等一些基本化学元素

B .所说的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C .所说的循环是指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出现、循环流动

D .物质在循环过程中不断递减

解析:选D 。由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概念的特点可知,本题的A 、B 、C 选项都是正确的。物质在循环过程中是不会递减的,因为物质只能进行转移和变化,但不会消失。

2.大气中的碳进入生物群落的形式和作用是( )

A .碳酸盐;细胞呼吸

B .CO 2;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

C .含碳有机物;光合作用

D .CO 2;分解作用

解析:选B 。CO 2+H 2O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硝化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糖类

另外:

(1)碳在无机环境中的存在形式:CO 2和各种碳酸盐;

(2)碳在生物群落中的存在形式:各种含碳有机物;

(3)碳在无机环境及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形式为CO 2。

3.(2011年广西玉林高二检测)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与生物群落的哪些活动有关( ) ①光合作用 ②呼吸作用 ③蒸腾作用 ④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A .①②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④

解析:选B 。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是以CO 2的形式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中往复循环。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使环境中的CO 2进入生物群落,生物体内有机物中的碳再通过生物的呼吸作用生成CO 2,CO 2再回到无机环境中,动、植物遗体中的碳经过分解者——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也回到无机环境中去。这个过程与蒸腾作用无关。

4.生态系统中C 、N 等元素活动的特点是( )

A .单向的

B .循环地、反复地出现,由一种形式转变成另一种形式

C .逐级递减的

D .快速运动的

解析:选B 。此题考查学生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理解。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C 、H 、O 、N 、P 、S 等化学元素,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回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循环过程中,元素的存在形式会由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

5.(2011年青海西宁高二检测)CO 2浓度高引起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等恶果,致使CO 2浓度增高的主要原因是( )

A .自然因素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B .人口剧增使呼出的CO 2增多

C .工业污染和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D .生产者同化CO 2的效率降低

解析:选C 。CO 2浓度增高的主要原因是:(1)化石燃料利用增多导致排放到空气中的CO 2量增加;(2)森林减少,CO 2的吸收量减少。

6.如图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和能量流动示意图,请回答:

(1)生态系统中碳循环首先依赖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分解者通过________作用将生物组织内的碳返回大气中。

(3)图中A中的碳,除碳酸盐外,还可通过________回到大气中。

(4)碳循环的进行伴随着能量流动,但由于生物体不能在代谢中利用________,因而能量流动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解析:(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环境中的CO2合成含碳的有机物,同时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因此碳循环首先依赖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2)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其实就是分解者的呼吸作用。(3)图中A中的碳,除碳酸盐外,就是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通过燃烧释放热能,产生的CO2又回到大气中。(4)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由于生物体在代谢过程中不能直接利用热能,因而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

答案:(1)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2)呼吸

(3)燃烧生成CO2(4)热能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1.(2011年威海市高二检测)下列有关物质循环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碳元素在无机环境中的主要存在形式和在生物群落中的循环形式不相同

B.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等过程

C.参与物质循环的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

D.物质可以反复循环利用

解析:选C。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有:①碳循环的形式,②参与物质循环的物质,③物质循环的特点,④物质与能量的关系。解答本题应先明确物质循环的概念、特点等知识,然后结合能量流动、碳循环相关知识逐项分析。

2.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所制造的有机物,最终消失于()

A.初级消费者B.次级消费者

C.三级消费者D.分解者

解析:选D。考查物质循环的大致过程。无机环境中的无机物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合成有机物,有机物顺着食物链或食物网传递的过程,可以被生产者和各级消费者所利用,但这不是最后的利用过程,生产者和消费者体内所含的有机物最终要随尸体、粪便或残枝败叶被分解者分解利用,变成CO2返回到无机环境,这样生产者合成的有机物才最后消失。

3.(2011年贵州贵阳高二检测)右图表示a、b、c三地区森林土壤有机物分解状况,则分解者的作用强弱依次是()

A.a>b>c

B.c>b>a

C.c=b>a

D.a>c=b

解析:选A。a.落叶供给量多,而土壤有机物少,说明分解者的作用强,把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c.落叶供给量少,而土壤有机物多,说明分解者的作用最弱。

4.“猪—沼—茶”是华南山地丘陵地区常见的生态农业模式,由种植(茶树)、养殖(猪)、农户(人)和沼气生产(微生物)四个子系统构成。该生态农业模式()

A.是由茶树、猪、人和微生物组成的生态系统

B.实现了物质和能量在系统中的多级循环利用

C.使整个生产过程进入了废物资源化的良性循环

D.注重系统内部的自身调节作用,不需要外部投入

解析:选C。该题考查了生态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及生态农业模式建立的目的和原理。废物资源化、提高能量利用率是生态农业模式的最终目的。

5.(2011年四川乐山高二检测)下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表示碳的流动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A是生产者,B、D、E是消费者,C是分解者

B.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A、B、C、D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C.该生态系统中食物网可表示为:ADEB

D.E每增加1 kg的体重,至少需要25 kg的A

解析:选D。由上图中可以判断出:A是生产者,C是无机环境,B是分解者,E和D是消费者,故A错,B错。分解者和非生物因素不参与捕食关系,所以B分解者不应出现在食物链中,故C错。由A→D→E知,E增重1 kg,需A至少应为1÷20%÷20%=25 kg。6.下图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示意图。①②③④各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图中④表示()

A.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B.生产者

C.消费者

D.分解者

解析:选D。由图分析可知①、②、③、④分别与下列各成分相对应:①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②生产者;③消费者;④分解者。

7.(2011年浙江省湖州市高二检测)

某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存在着如图所示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的捕食链可表示为:

B.该生态系统中流经乙的能量最多

C.所有箭头表示的含义可以是物质循环

D.所有箭头表示的含义可以是能量在食物链中的流动

解析:选C。题图中甲是生产者,丙是消费者,乙是分解者。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的构成。

任何一个生态系统中总是流经生产者的能量最多。该图中箭头可以表示物质的循环过程但不能表示能量的流动过程。

8.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物质流动的主要渠道,正确的图解是()

解析:选D。物质需经生产者才进入群落,但可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呼吸作用返回无机环境。

9.

右图为物质循环简图,A为生产者,B为消费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①是光合作用

B.⑤过程有分解者参与

C.⑦代表消费者呼吸作用

D.本图涉及碳和水的循环

解析:选C。本题考查物质循环的过程。

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有O2产生;④⑤包含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动植物尸体被分解过程也有CO2产生。H2O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又是呼吸作用的产物;⑦不是呼吸作用,它没有经过消费者。

10.下图是某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流向示意图,h、i、j、k表示不同用途的有机物(j 是未利用部分),方框大小表示使用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进入该生态系统的CO2量与各h产生的CO2总量相等

B.生产者中i的量大于被初级消费者同化的有机物的量

C.流向分解者的k可被生产者直接吸收利用

D.流向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可循环利用

解析:选B。据图判断,h表示各营养级呼吸消耗的有机物,i表示被下一营养级摄入的有机物,k表示通过生物的遗体、粪便等流入分解者的有机物。进入该生态系统的CO2量即

生产者固定的CO2量,大于各营养级的h分解消耗产生的CO2总量,A项错误;流向分解者的有机物(k)经分解者分解为CO2和无机盐后才能被生产者利用,C项错误;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可循环利用,能量只能单向传递,不能循环利用,D项错误。

11.下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简明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缺少的一个重要箭头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过程是________的________作用,有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类型。

(3)与A过程本质相同的有________过程(用图中字母代号填写)。

(4)碳在无机环境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式存在,而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以________形式进行循环。碳循环始终与________结合在一起进行。

(5)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是通过________和________紧密联系在一起而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

解析:碳循环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及燃烧等密切相关。答题时应认真观察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本图少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箭头是从大气中的CO2库到绿色植物。因为这是大气中CO2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如果没有这一光合作用的途径,碳循环不能进行;图中A 表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它将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出能量,同时产生CO2,与此本质相同的是B和C,它们都是呼吸途径,而D则是燃烧释放CO2,不属于生物的呼吸作用;(4)、(5)小题主要考查的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答案:(1)从大气中的CO2库到绿色植物

(2)分解者分解有氧呼吸无氧呼吸

(3)B、C

(4)CO2和碳酸盐CO2能量流动

(5)物质循环能量流动

12.(2010年高考广东理综卷)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密切相关。下表为A、B两个不同时期陆地生态系统与大气环境的碳交换情况。

时期碳吸收量(kg C·a-1) 碳释放量(kg C·a-1)

A 1.20×1014 1.20×1014

B 1.20×1014 1.26×1014

(1)生态系统碳的吸收主要是通过________作用实现的,碳的释放主要是通过________作用实现的。

(2)表中________时期的生态系统处于稳定状态,原因是________。

(3)由于过度的人工碳排放,破坏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导致大气中________增加并引起全球气候变化。

(4)人们正在积极开发新能源以减少碳排放。如“叶绿素太阳能电池”是模仿类囊体吸收光能的特性而制造的,类囊体吸收光能的过程发生在光合作用的________阶段;又如经改造的蓝藻能在细胞内将光合作用产生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直接发酵转化为燃料乙醇。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碳循环与气候变化的相关知识,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温室效应以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知识。(1)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CO2的吸收主要依靠光合作用实现,其次还有化能合成作用;CO2的释放主要依靠呼吸作用实现,其次还有化石燃料的燃烧。(2)表中A时期碳吸收量等于碳释放量,生态系统维持稳定,而B时期碳吸收量小于碳释放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遭到破坏。

(3)过度的人工碳排放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遭到破坏。CO2排放的增加导致温室效应,引起全球气候变化。(4)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发生在类囊体中,

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其中有机物(葡萄糖)可作为发酵的直接原料。

答案:(1)光合呼吸

(2)A碳的释放量等于碳的吸收量

(3)碳平衡CO2浓度

(4)光反应有机物

13.(创新探究)江苏某农户创建的冬季生态型种植养殖模式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生态型种植养殖模式图

(1)牛棚内产生的________可扩散进入蔬菜大棚,提高蔬菜的光合效率;蔬菜光合作用产生的________可扩散进入牛棚。

(2)在牛的品系、饲料品种和用量不变的条件下,采用这种养殖模式,牛的生长速率明显提高,其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牛棚保温所需的热能来源于牛自身散热、地热、发酵产热和____________。

(4)从生态系统主要功能的角度分析,这种种植养殖模式较好地实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动物呼吸作用产生的CO2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了更多的原料,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O2可供给动物呼吸作用。这个种植养殖模式还实现了生态系统中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高效利用。牛维持体温的恒定,其产热渠道是呼吸作用释放的热量,外界温度较高,动物用于维持体温消耗的能量就少,所以牛的生长速率加快。牛棚中温度的维持主要依靠太阳光能、地热,还有生物自身呼吸产生的热量等。

答案:(1)二氧化碳氧气

(2)牛棚内温度较高因而牛维持体温消耗的能量较少

(3)太阳光能

(4)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高效利用

高三生物培优资料

08年高三生物培优资料(5.6,距离高考30天) 1.(10分)肝脏在人体健康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人体内的一个巨大的“化工厂”。 (1)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它能够分泌胆汁,肝细胞中与此功能密切相关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和 。 (2)肝脏里有一种数量较多的枯否氏细胞,它能吞噬、消化病原微生物(其 吞噬过程如右图所示),这种免疫方式叫做 免疫,其中细 胞识别的物质基础是 ,图中吞入和外排过程发生的结构基础是 。 (3)我国是乙肝病的高发区,据统计我国乙肝病毒携带者约为1.2亿,感染率高达60%。乙肝病毒(HBV )是一种DNA 病毒,它能侵入人体 的肝细胞并在肝细胞内增殖。请利用文字和箭头表示出乙肝 病毒增殖过程中遗传信息传递的一般规律。 (4)乙肝病毒不直接损伤肝细胞,肝组织损伤是通过免疫 反应引起的。机体在清除乙肝病毒的同时,常常会导致肝细胞破裂、变性和坏死,这一反应属于免疫失调所引起的 病,此反应中起主要作用的免疫细胞 是 。 (5)右图为肝脏的局部结构模式图。健康人饭后半小时,血 管A 端与B 端相比,血糖浓度较高是的血管A 端,此时胰岛分泌的激素 分泌量减少。 1.(10分)(1)高尔基体(2)非特异性 细胞膜上具有糖蛋白 细胞膜具有一定 的流动性 (3)如图(3分,评分方法如右图,每部分全对得1分) (4)自身免疫 效应T 细胞 (5)胰高血糖素 2.(9分)下面是某校生物科技活动小组关于“调查人群中某些性状的遗传”课题的研究 方案: Ⅰ 课题名称:人群中××性状的调查。 Ⅱ 研究目的、研究内容、材料用具、研究过程(略)。 III 调查结果分析。 请分析该研究方案并回答有关问题: (1)根据下面的“家庭成员血友病调查表”,判断“本人”的基因型(用B 或b 表示) 是 。 祖父 祖母 外祖父 外祖母 父亲 母亲 哥哥 妹妹 本人 枯否氏细胞吞噬作用示意图 A 肝脏细胞 B 血流方向血管 DNA RNA 蛋白质 复制 转录 翻译 DNA RNA 蛋白质 复制 转录 翻译 (1分) (1分) (1分)

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测试题

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测试题(加试)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6小题,每题2分,共5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某种毒素因妨碍细胞呼吸作用而影响有机体的生命活动,这种毒素可能作用于细胞的A.核糖体B.细胞核C.内质网D.线粒体 2.为检验一个病人是否患糖尿病,通常在其尿液中需加入的试剂 A.碘液B.斑氏试剂C.苏丹Ⅲ染液D.二苯胺 3.不同作物缺少不同的,表现不同的症状。如棉花嫩叶发黄,油菜只开花不结果、马薯块茎长得小。上述作物缺少的矿质元素分别是 ①硼②钾③镁④铁 A.④①②B.④②①C.④①⑧D.⑧①② 4.生活在沙漠中,含有丰富叶绿素的植物细胞中,含量占原生质体总量50%以上的物质是 A.蛋白质B.叶绿素C.脂类D.水 5.盛花期的连续暴雨影响了大田油菜的正常授粉。防止减产的补救措施是A.喷施硼肥B.追施氮肥 C.喷施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D.以上措施均不可取 6.将植物置于光照充足,温度适宜,CO2足量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突然将光照撤除,下列曲线最能代表植物体内ATP的量的变化的是(横轴示撒去光照后的时间,纵轴示ATP的量) 7.假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103个处于分裂时期的洋葱根尖细胞,其中690个处于前期,10 个处于中期,34个处于后期,175个处于末期。请根据这些数据判断有丝分裂各期的相对持续时间的长短为 A.前期>中期>后期>末期B.中期>后期>末期>前期 C.前期>末期>后期>中期D.无法判断 8.把小球藻培养液放在明亮处一段时间后,向其中滴加酚红pH指示剂(遇碱变红),培养液变为红色;若将此培养液分为两份,一份放在暗处,一份放在明亮处,结果放在明亮处的仍为红色,而在暗处的又恢复为原色。其原因是 A.光合作用消耗了CO2B.光合作用产生了氧 C.光合作用产生了CO2D.光合作用消耗了氧 9.下列种子在萌发时,对土壤透气要求最高的是 A.花生B.小麦C.玉米D.蚕豆 10.下列生理活动中,不属于动物异化作用的是 A.把氨基酸分解成CO2、H2O、和尿素B.把食物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在酸 C.分解有机物的过程中释放能量D.把代谢的终产物排出体外 11.生物体不同的细胞具有不同的功能,最能体现细胞特殊功能的是 A.细胞膜的结构B.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 C.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D.细胞大小 12.细胞分化过程中,不会出现的是 A.细胞表面结构的改变B.细胞器种类和数量的改变 C.蛋白质种类和数量的改变D.细胞核遗传物质的改变 13.人体从食物中吸收的固醇,肯定与体内的哪项活动无关 A.促进新陈代谢B.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C.维持第二性征D.升高血糖浓度 14.已知下列单细胞生物,它们都具有细胞壁, 但没有核膜和核仁,在研究它们生活所需条 件的实验中,得出下面的结果(√表示需要)。 这三种生物依次是 A.衣藻、乳酸菌、变形虫 B.衣藻、酵母菌、变形虫 C.固氮蓝藻、酵母菌、硝化细菌 D.固氮蓝藻、乳酸菌、硝化细菌 15.在下列1—4四种实验条件下,测定了不同光 强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从以上实验可知, 限制实验2、实验4和P点光合速率的因素分别是 A.光强度CO2浓度温度 B.温度CO2浓度光强度 C.CO2浓度温度光强度 D.温度光强度CO2浓度 16.下表表示某种食物中的四种氨基酸的含量和人体蛋白质中这四种氨基酸的平均含量。试问:如果人食用这种食物,在人体中发生下列哪种生理过程,才能使食物中的这四种氨基酸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 生 物 必需的生活条件 水氧CO2葡萄糖氨光 A √√√√ B √√ C √√√√

高二生物基础训练八

高二生物基础训练(八) 班级:学号:姓名: 一、选择题: 1.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的本质区别是 A.能否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B.能否进行减数分裂 C.能否形成生殖细胞D.有无两性生殖细胞的形成与结合2.牛的初级精母细胞经第一次分裂形成次级精母细胞期间 A.同源染色体不分开,着丝点分裂为二B.同源染色体不分开,着丝点不分裂C.同源染色体分开,着丝点分裂为二 D .同源染色体分开,着丝点不分裂3.高等动物细胞分裂时,同源染色体配对发生在 A.合子形成过程中B.有丝分裂的中期 C.配子两两融合在一起的时候D.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的前期 4.利用马铃薯块茎上的芽进行繁殖,这种生殖方式是 A.出芽生殖B.营养生殖C.分裂生殖D.孢子生殖5.孢子生殖最显著的特点是 A.具有两种菌丝B.每个孢子都可以发育成新个体 C.孢子生于菌丝的顶端D.孢子体积小,重量轻 6.高等植物普遍具有的生殖方式是 A.分裂生殖B.营养生殖C.出芽生殖D.卵式生殖7.一般来说,精子和卵细胞相比,精子具有的特点是 A.体积小,有鞭毛,能游动B.体积小,无鞭毛,不游动 C.体积大,有鞭毛,能游动D.体积大,无鞭毛,不游动 8.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行为是 A.复制→分离→联会→分裂B.联会→复制→分离→分裂 C.联会→复制→分裂→分离D.复制→联会→分离→分裂 9.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每一个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后形成二条 A.染色单体B.非同源染色体C.同源染色体D.相同的染色体10.下列细胞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是 A.次级精母细胞B.极体细胞C.初级精母细胞D.精子 11.下列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的是

A.受精卵B.口腔上皮细胞C.初级精母细胞D.红细胞 12.在显微镜下观察以下各种组织切片,看到某一切片中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有的是该组织体细胞的两倍,有的是正常细胞的一半,不可能的切片是 A.卵巢切片B.精巢切片C.子房切片D.输卵管壁切片13.家兔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它所以能保持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是因为在生殖过程中要进行 A.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B.有丝分裂和受精作用 C.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D.染色体复制和平均分配 14.有关受精作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受精卵中全部遗传物质的一半来自精子 B.受精时,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核融合 C.合子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D.合子中染色体数与本物种体细胞染色体数一致 15.如某精原细胞有三对同源染色体A和a、B和b、C和c,下列哪四个精子是来自于一个精原细胞的 A.aBc、AbC、aBc、AbC B.AbC、aBC、abc、abc C.AbC、Abc、abc、ABC D.abC、abc、aBc、ABC 16.在繁殖季节、雄蛙精巢中有1000万精原细胞同时进入生长期和成熟期,那么精巢中次级精母细胞有 A.1000万B.2000万C.4000万D.500万 17.人体细胞内有46条染色体,次级卵母细胞中,姐妹染色单体有 A.46 B.23 C.92 D.184 18.10个卵原细胞和10个精原细胞,全部发育成熟、受精后,最多能产生的合子数为A.10 B.5 C.40 D.20 19.在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卵原细胞、初级卵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卵细胞的比例为A.1∶1∶2∶4 B.1∶1∶1∶2 C.1∶1∶4∶4 D.1∶1∶1∶1 20.某生物的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有染色体16条,则该生物的卵细胞中染色体数为A.32 B.16 C.8 D.4 21.某物种的次级卵母细胞分裂后期有染色体32条,则该物种的体细胞的染色体数是A.8 B.16 C.32 D.64 22.某生物的卵细胞中有6条染色体,其中来自这个生物父方的染色体是

完整高中生物必修三测试题及答案

必修三测试题 一、选择题(1~30小题每题1分,31~40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关于动物内环境及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无机盐等物质的含量有关 B.氧进入血液中红细胞的过程就是进入内环境的过程 C.pH的调节要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实现 D.环境温度下降导致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2.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关系中,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中某些物质能透过毛细血管壁形成组织液 B.组织液与血浆之间可以相互扩散与渗透 C.一些组织液可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 D.淋巴与组织液之间可以相互扩散与渗透 3.某同学参加学校组织的秋季越野赛后,感觉浑身酸痛,并伴随着大量出汗等。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A.剧烈运动使其体内产生了大量乳酸,致使其血浆pH显著下降 B.此时应及时补充盐水并注意适当散热,以维持水盐与体温平衡 C.由于能量大量消耗,其血液中的血糖浓度会大幅度下降 D.由于其体内内环境pH发生变化,所以细胞代谢发生紊乱 4.人长时间运动后,产生口渴感觉的原因是 A.血浆CO浓度升高B.血浆乳酸浓度升高2D.血糖浓度升高C.血浆渗透压升高 5.一般情况下,大脑受伤丧失意识和脊髓排尿中枢受伤的两种病人,其排尿情况分别是A.尿失禁、正常排尿B.尿失禁、不能排尿 C.正常排尿、尿失禁D.不能排尿、尿失禁 6.下列关于反射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 B.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均分布于机体的同一组织或器官 C.神经中枢的兴奋可以引起感受器敏感性减弱 D.任何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都位于脊髓 7.下列属于第一道防线的是 ①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②唾液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 ③吞噬细胞的内吞作用④呼吸道纤毛对病菌的外排作用 ⑤皮肤的阻挡作用⑥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 ⑦抗体与细胞外毒素结合. A.①②③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②⑤⑥⑦ 8.某男子接触过患某种禽流感的家禽,医生检查发现该男子体内有相应的抗体出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男子终身具有抵抗该种禽流感病毒的能力 B.该男子的血清可用于治疗感染这种流感病毒的患者 C.该男子获得的对这种禽流感病毒的免疫力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D.该男子具有抵抗各种禽流感病毒的能力 9.下列各项中,与植物激素有关的一组是

人教版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年级生物期末测试题及答案(含六套题)

密 线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人教版2020—2021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年级 生物测试卷及答案 (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题号 一 二 总分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央视一则报道称,孕妇防辐射服不仅不能防辐射,反而能够 聚集辐射,辐射对人的危害很大,可能导致基因突变。下列选项叙述正确的是( ) A .基因突变可能造成某个基因的缺失 B .环境所引发的变异可能为可遗传变异 C .辐射能导致人体遗传物质发生定向改变 D .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都是辐射引起的 2.正常细胞发生突变后具有了无限增殖的能力,这属于( ) A .细胞分化 B .细胞癌变 C .细胞衰老 D .细胞凋亡 3.以下有关基因重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纯合体自交因基因重组导致子代性状分离 B .基因重组可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 C .同胞兄妹的遗传差异与父母基因重组有关 D .基因工程使大肠杆菌能产生人胰岛素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4.由生殖细胞直接发育而来的个体称为( ) A .六倍体 B .三倍体 C .二倍体 D .单倍体 5.人类的猫叫综合征是由于第五条染色体的部分缺失引起的,该变异的类型是( ) A .基因突变 B .基因重组 C .染色体数目变异 D .染色体结构变异 6.抗维生素D 佝偻病是一种伴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下列关于该疾病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该病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B .女性患者的儿子必定患病 C .男性患者的女儿必定患病 D .女性患者的基因型有2种 7.运用现代生物技术的育种方法,将抗菜青虫的Bt 基因转移到优质油菜中,培育出转基因抗虫的油菜品种,这一品种在生长过程中能产生特异的杀虫蛋白质,对菜青虫有显著抗性,能大大减轻菜青虫对油菜的危害,提高油菜产量,减少农药使用,据以上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Bt 基因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 B .Bt 基因中有菜青虫的遗传物质 C .转基因抗虫油菜能产生杀虫蛋白是由于具有Bt 基因 D .转基因抗虫油菜产生的杀虫蛋白是无机物 8.杂交育种的理论依据是( )

高二生物上册基础训练试题1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植物细胞工程通常采用的技术手段有植物组织培养和植物体细胞杂交等。这些技术的理论基础是 A .植物细胞能进行有丝分裂 B.植物细胞的结构是完整的 C.植物体的生命活动受激素调节 D .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2.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是指 A.具有细胞核、细胞膜和细胞质,细胞结构完整,能进行各种生理活动 B.只具有膜和质,同样能进行各种生理活动 C.植物体细胞所具有的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D.具有本物种全套遗传物质的特定细胞 3.在生物体内,细胞并没有表现出全能性,而是分化成不同的组织、器官,这是因为 A.细胞丧失了全能性 B .基因的表达具有选择性 C.不同的细胞内基因不完全相同 D .细胞内的基因发生了变化 4.下列实例中能体现细胞全能性的是 ①用悬浮液培养的胡萝卜单个细胞培养成了可育的植株 ②植物用种子进行后代繁殖

③ 用烟草组织培养的单个组织培育出可育的完整植株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②③ 5. 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接种前将胡萝卜用解剖刀在无菌培养皿中 切 成薄片后,选取的部位和大小最好是 A .具有木质部的部分,约为1 cm 2 B .具有韧皮部的部分,约为1 cm 2 C .具有形成层的部分,约为1 cm 2 D .具有髓的部分,约为1 cm 2 6. 在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中, 下 列哪一项条件是不需要的 A .消毒灭菌 B .适宜的温度 C .充足的光照 D .适宜的养料和激素 7. 若获得脱毒苗,一般选取植物体的哪一部分组织 A .叶 B.花粉 尖 8体细胞融合完成的标志是 A .产生新的细胞壁 9. 组织培养可%钢成愈伤组织,下列有关愈伤组织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愈伤组织是离体细胞经过脱分化形成的 B. 形戚愈伤组织的培养基不需含有机分子 C. 愈伤组织可以形咸具有生根能力的胚状结构 C.根 D.茎 B .细胞膜发生融合 C .细胞质发生融合 D. 细胞核发生融合

高二生物必修三试题及答案

2010-2011学年上学期高二生物必修三综合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5分,共60分) 1.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正确的叙述为() A.A、B、C依次为血浆、组织液、淋巴 B.A、B、C依次为血浆、淋巴、细胞内液 C.B、C、D依次为组织液、细胞内液、淋巴 D.B、C、D依次为血浆、细胞内液、淋巴 2.关于渗透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溶液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B.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C.溶液渗透压的大小与溶质微粒数目无关,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体积 D.在37℃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B.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 C.人体的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液、组织液和淋巴 D.不同人的体温,因年龄、性别等的不同存在微小的差异 4.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A.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B.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 C.食物中的蛋白质经消化被分解成氨基酸D.胰岛细胞合成胰岛素 5.下列对于神经递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后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前膜 B.神经递质是一种电信号 C.神经递质能使突触后膜电位发生改变 D.神经递质传递是双向的 6.取未受操作影响的两相连的神经元,浸泡在任氏液(可保持神经细胞活性)中,其中一个神经元是与肌肉纤维连接的运动神经元。装置() A.分别刺激A、B、C、G、H五处,能引起肌肉纤维收缩的(位置)有5 B.在B、C两点接上灵敏的电流计,刺激A和G C.D、E、F D.刺激E、F点,引起肌肉收缩的时间不同 7.人体下丘脑不能完成的生理功能是 A.体温调节B.水平衡调节C.内分泌调节D.血液pH值的调节 8.在一起交通事故中,某人大脑受伤,不能说话但能听懂别人的话。那么受损的部位是大脑皮层的 A.W区B.V区C.S区D.H区 9.下列关于机体水和无机盐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高中生物竞赛培优教程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气体交换

高中生物竞赛培优教程: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气体交换 第二章植物解剖和生理 【考点解读】 本章研究植物形态构造和生理活动规律,包括植物组织和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水分和矿质代谢、生长和发育、生殖五大部分。根据IB0考纲细目和近年来试题的要求,以下从知识条目和能力要求两方面定出具体目标。

第二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气体交换

一片完全叶包括叶片、叶柄和托叶三部分。缺少其中一部分或两部分,称为不完全叶,如莴苣的叶缺叶柄和托叶,为无柄叶。叶在茎上的排列方式称为叶序。叶序有三种:互生(每节上只生一叶)、对生(每节上生两叶)和轮生(每节上生三叶或三叶以上)。 1.双子叶植物叶的结构 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图1-2-5)。 (1)表皮无色透明,一般由排列紧密的一层生活细胞组成。在表皮细胞之间分布着许多气孔。双子叶植物的气孔由两个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围成,保卫细胞含有叶绿体,细胞壁在靠近气孔的一面较厚,其他面较薄。当保卫细胞吸水膨大时,向表皮细胞的一方弯曲,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时,气孔关闭。气孔的开闭能调节气体交换与蒸腾作用。 一般草本双子叶植物的气孔,下表皮多于上表皮(如棉、马铃薯);木本双子叶植物的气孔都分布于下表皮(如苹果、夹竹桃、茶);浮水叶的气孔分布在上表皮(如莲、菱);沉水叶一般无气孔(如眼子菜)。此外,植物体上部叶的气孔较下部叶的多,同一叶片近叶尖和中脉部分的气孔较叶基和叶缘的多。 (2)叶肉大多数双子叶植物叶由于背腹两面(远轴面或下面为背面,近轴面或上面为腹面)受光情况不同,叶肉具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之分,这种叶称为两面叶或异面叶;叶肉中无这两种组织的分化,或虽有分化,栅栏组织却分布在叶的两面,称为等面叶(如垂柳、桉), (3)叶脉主脉和大侧脉的维管束周围有机械组织,木质部位于近叶腹面,韧皮部位于近叶背面(图1-2-6),中间有短时期活动的形成层。叶脉越分越细,最后形成层和机械组织

高二生物期末考试题及复习资料

必修三期末考试题 1. 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稳态是机体通过消化、呼吸、循环、排泄这四个系统的协调活动来维持的 B.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的C.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 D.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2.关于稳态的实现,下列叙述有误的是 A.血液中的缓冲物质可以调节PH B.肾脏不时地排出内环境中多余的水、尿素、无机盐等 C.将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 D.肝脏储存的肝糖原在血糖浓度下降时分解并不断释放入血液 3.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 A.CO2、O2 B.H2O、Na+ C.C6H12O6、尿素 D.血红蛋白、氧化酶 4. 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降低,会引起图中哪一部分的液体增多? A.血浆 B.组织液 C.淋巴 D.血液 5. 下列关于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胰岛细胞产生的激素均能降低血糖 B.细胞内葡萄糖的氧化利用发生障碍,可导致血糖持续升高 C.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协同调节血糖平衡 D.高浓度的胰岛素会刺激肝糖原分解补充血糖 6.右图为血糖调节模型,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激素甲的分泌细胞是胰岛A细胞 B.激素乙的分泌细胞是胰岛B细胞 C.激素乙是胰岛素 D.缺乏激素甲可能患糖尿病 7. 一个正常人从35℃的环境进入一室温只有18℃的空调房间,机体发生的变化是 A.散热减少,产热随后增加 B.散热增加,产热随后减少 C.散热减少,产热随后减少 D.散热增加,产热随后增加 8.右图为水平衡调节机理,请据图判断A、B、C依次是 A.抗利尿激素、渴觉中枢、肾小管 B.渴觉中枢、抗利尿激素、肾小管 C.抗利尿激素、肾小管、渴觉中枢 D.渴觉中枢、抗利尿激素、肾小管 9.若在图甲所示神经的右侧给予一适当的刺激,则电流表偏转的顺序依次是 A.②→①→②→③B.②→③→②→① C.③→②→①→②D.③→②→①

高二生物基础训练十四

高二生物基础训练(十四) 班级学号姓名 一、选择题: 1.生物的变异主要来源于 A.基因重组B.基因突变C.染色体变异D.环境的改变2.基因重组指的是 A.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重新组合B.各条染色体上全部基因的重新组合C.非同源染色体上基因的重新排列D.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重组3.基因突变指的是 A.DNA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B.脱氧核苷酸种类、数量和排序的改变C.基因所含遗传信息的改变D.以上均正确 4.基因突变发生在 A.分裂间期B.前期C.中期D.后期 5.关于基因突变在自然界中的发生的论述,正确的是 A.广泛存在,突变率很高B.广泛存在,突变率很低 C.存在稀少,突变率很高D.存在稀少,突变率很低 6.基因突变是基因的 A.结构发生变化B.载体发生变化 C.组合发生变化D.功能发生变化 7.新基因的产生来源于 A.基因自由组合B.等位基因分离C.碱基对的改变D.基因互相交换8.搭乘宇航飞船的番茄种子产生了广泛的变异,这种变异主要是 A.基因重组B.染色体变异C.诱发突变D.自然突变9.基因突变对生物个体来说 A.大多有害B.大多有利C.无害无利D.有利无害10.一般来说,能引起遗传变异的突变发生在 A.生殖细胞中B.神经细胞中C.体细胞中D.果肉细胞中11.同一个染色体组内的染色体,其形态和大小

A.都相同B.各不相同C.多数相同D.多数不同 12.玉米体细胞的染色体有10对,它的单倍体植株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 A.5条B.10条C.10对D.20条 13.普通小麦有6个染色体组,每组有7条染色体,则其花粉粒中共有染色体 A.7条B.14条C.21条D.42条 14.普通小麦体细胞中同源染色体的对数是 A.3对B.6对C.21对D.7对 15.单倍体的染色体数一定是 A.一个染色体组的染色体数B.一个奇数 C.一个偶数D.是本物种配子的染色体数 16.普通小麦单倍体植株体细胞中有染色体组 A.1个B.2个C.3个D.4个 17.用生长素处理二倍体番茄,得到的无籽番茄一定是 A.单倍体B.二倍体C.三倍体D.四倍体 18.秋水仙素在育种中的作用是 A.促进生根B.促进生长C.抑制纺锤体生成D.抑制侧芽生长19.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植株,得到的一定是 A.二倍体B.多倍体C.杂合体D.纯合体 20.单倍体育种可以明显地缩短育种年限,理由是 A.培育技术简单B.单倍体植株生长快 C.幼苗成活率高D.后代无性状分离 二、填充题 1.可遗传的变异来源于、和。2.基因突变是指的改变,其中,突变是自然发生的叫,在人为条件下发生的叫。 3.基因突变在自然界的物种中是,但对一个物种来说是 。 4.基因突变是的主要来源,也是的重要因素之一。5.基因突变的原因是发生改变的结果,人们利用和的因素处理生物可得到基因突变。

高中生物竞赛培优教程:动物行为学

高中生物竞赛培优教程:动物行为学 第四章动物行为学 【考点解读】 动物行为学是研究动物的行为规律,揭示动物行为的产生、发展和进化以及动物行为与动物生活的相互关系的科学,是生物科学领域内一门新兴的分支学科。 本章包括行为的体系、行为的原因、行为的类型等三部分内容。根据IBO考纲细目和近年来试题的要求,下面从知识条目和能力要求两方面定出了本章要求掌握的具体内容。 【知识阐释】 第一节行为的体系 1.动物行为的概念 动物行为是指动物个体或群体的所作所为,是一切可观察到的动物对身体内部状态或外部环境变化产生反应的过程,包括我们直接观察到的动物的一切状态。它不仅指动物躯体的动态现象,如奔跑、爬行、游泳、飞行,以及身体局部的微细动作,如竖起耳朵、发出声音、改变体色等,还包括动物日常生活活动,如摄食、呼吸、排泄、生殖等,同时也指动物的静态现象,如身体姿势以及在外表上可辨认的一些变化。总之,动物行为是动物对体内、外界条件变化所做的有规律的、成系统的适应性活动。 动物生存离不开行为,行为是动物利用环境的工具。 2.动物行为的特点 动物行为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1)动物行为是一种运动、变化的动态过程。猎豹以120km/h的速度追击羚羊,羚羊虽没有猎豹跑得快,但它善于做90°的急转弯,迫使猎豹不断改变奔跑方向,耐力有限的猎豹不一定是胜利者。猎豹的追捕与羚羊的逃逸始终处于一种运动、变化的动态过程中。象鼻虫遇敌害会从植株上滚落下来装死,这种现象表面上是静止的,而实际上体内新陈代谢正在加剧,为下一步逃脱蓄集力量。 (2)动物行为与生存环境相适应。动物的行为都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通过自然选择形成的,因此,它对动物的生存环境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3)动物行为的产生具有一定的遗传基础和生理基础。动物行为的产生具有遗传基础,通过研究行为的遗传方式,应用遗传学方法,可以推断行为的遗传基础。 动物行为是在一定的生理基础产生的,这种生理基础与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感觉系统和运动系统有关。动物的行为必须要有神经系统、感觉器官的参与。外界的刺激被感受器感受并转化为神经冲动,神经冲动传人到中枢神经系统,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协调下,体内各种组织器官的活动达到一致,从而控制动物行为的产生。动物的许多行为也受激素的调控,特别是那些变化缓慢的生理活动和行为。 3.动物行为的研究方法 动物行为的研究一般包括两个步骤:一是对动物的行为做观察记录,二是对行为从功能、产生原因和系统发育等方面依次解释和说明。 动物行为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和实验法,以及将结合这两种方法的综合法。 (1)观察法。在自然界或实验室内详细、真实、客观地观察、记录动物的行为,不将人的主观因素强加于动物。可使用摄像机、录音机等设备。它的优点是真实、自然,可深入、反复进行分析比较。如用高速摄影慢放法,可观察到蜜蜂的舞蹈、青蛙捕食、蜂鸟鼓翼等细节。 (2)实验法。在自然界或实验室内,对产生行为的动物或接受行为的动物进行人为地干扰,从而分析产生行为的主要因素。如破坏狗的嗅觉,狗就会迷路,回不了家。从这一实验可看出,化学信息对狗的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3)综合法。将观察法与实验法有机结合起来,可以更好地研究动物的行为。 第二节行为的原因 动物行为产生的基础分遗传基础和生理基础两方面。 1.遗传基础

(完整版)高二生物期末考试分析

高二生物期末考试分析 一、试卷评析本次高二生物联考试题试题主要考察三本必修教材内容,结合已实行新课改省份高考试题的特点和我区各校教学实际情况,适当考察了选修3的内容。题目所考察的知识点分布广泛,并重点考察了高考的热点,比如光合作用、细胞呼吸、、遗传变异等。从题目的形式来看,注意了从图和表格中读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考察,从题目的难度来看,既有基础内容的考察,又有较好的能力考察题目。选择题侧重基础知识考查,多为基础知识的直接考查,难度不大,部分试题涉及知识的灵活应用,有一定的综合性,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知识的迁移转化能力有较高要求。如选择题2、17、24、26、28、29、30。非选择题重视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同时考查了学生的审题能力、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实验设计的能力等。整套试题考查学生对中学生物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这些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在难度与综合性上都适当控制,力图能反映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命题遵循考纲,为高三生物备考复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考,有利于公正评价目前我区学生生物学习的能力水平,是一份优秀的试题。 二。考试成绩统计和答卷情况分析1.选择题部分(共60分)本次共抽查163份试卷,计算了每个小题的得分率如下表: 题目12345678910得分率0.770.480.750.640.760.950.930.6201940.50题目1112131415161718192019率0.7201950.930.750.690.770.6201940.620192题目21222324252627282930得分率

高二生物必修三试题及答案

2010-2011学年上学期高二生物必修三综合测试卷 2?关于渗透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溶液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B .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C. 溶液渗透压的大小与溶质微粒数目无关,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体积 D. 在37C 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 770kPa ,相当于细胞内液 的渗透压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B .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 C .人体的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液、组织液和淋巴 D .不同人的体温,因年龄、性别等的不同存在微小的差异 4. 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A .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 C .食物中的蛋白质经消化被分解成氨基酸 5. 下列对于神经递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后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前膜 B. 神经递质是一种电信号 C. 神经递质能使突触后膜电位发生改变 D. 神经递质传递是双向的 6. 取未受操作影响的两相连的神经元,浸 泡在任氏液 (可保持神经细胞活性)中,其中一个 神经元是与肌肉纤维连接的运动神经元。装置 如卜图,卜列各诰顶分析不用确的是 () A. 分别刺激A 、B 、C G H 五处,能引起肌肉纤维收缩的(位置)有 5处 B. 在B 、C 两点接上灵敏的电流计,刺激 A 和G 点:电流计指针祁能慌转 C. D 、E 、F 共同构威了两个神经兀相连接的邦位叫突触 D. 刺激E 、F 点,弓I 起肌肉收缩的时间不同 7?人体下丘脑不能完成的生理功能是 A .体温调节 B .水平衡调节 C .内分泌调节 D .血液pH 值的调节 &在一起交通事故中,某人大脑受伤,不能说话但能听懂别人的话。那么受损的部位是大 脑皮层的 A . W 区 B . V 区 C . S 区 9?下列关于机体水和无机盐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 1.5分,共60分) 1.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正确的叙述为( C 依次为血浆、组织液、淋巴 C 依次为血浆、淋巴、细胞内液 D 依次为组织液、细胞内液、淋巴 D 依次为血浆、细胞内液、淋巴 A.A 、 B. A 、 C. B 、 B 、 B 、 C 、 B .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 D .胰岛细胞合成胰岛素

高二生物教学计划精选

2019年高二生物教学计划精选老师们都知道:学习方法的优劣是学习成败的关键,要想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必须掌握科学的、高效的学习方法。小编准备了高二生物教学计划,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1 、合理安排教学进度,高质量完成本学期教学任务。 本学期要完成教学任务是人教版选修本三《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以及进行必修一的第一轮复习(主要是第一章-第四章) 教学进度安排要非常紧凑,课堂教学一定要提高效率。本学期的教学计划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进行制订。对培优班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对理科平行班的学生要分层教学,分组练习。 在教学上,运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加强直观教学,以提高课堂效率。教师要积极进行启发式、讨论式和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兴趣,发展特长。在培优方面,把竞赛辅导与培优活动结合起来,制订生物科竞赛辅导工作计划,落实每节课的教学内容,认真辅导学生,争取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在扶中方面,根据学生的实际,在学习方法上给予足够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指导学生建立错题簿,帮助学生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在思考中学习,在思考中不断进步。在辅差方面,用鼓励和耐心的态度对待成绩不好的学生,使他们增强自信心和上进心,努力提高后进生的学习成绩。对月考、期中考及平时测验进行评价分析,认真分析情况,找到改进措施,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力争达到教学相长。 2.进一步加强集体备课,更好实施新课程

(1)配合教研组,组织本组教师认真学习《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要求》以及《2009年福建省理科综合考试说明》并做读书笔记。尽快熟悉中学生物的知识要点,研究新课改后的会考、高考的新动向,关注并设计微型探究性题目,用于高二课堂教学。 (2)严格按照教务处的工作要求,每周集体备课活动一次,每次严格做到四定(定时、定点、定内容、定主讲人)。主讲教师简要介绍讲课内容的整体构想、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训练习题及理论依据等,然后由大家集体讨论研究,提出改进意见,完善讲授、训练内容及评价标准。认真把握教学的基本环节。备课要多花时间,要离得开书本,要洞悉书本内容,只有深入才能浅出。上课要精神抖擞,与学生加强互动性。批改作业和试卷要细心认真。不靠搞题海战提高成绩,要高度重视书本知识,在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上布置适量的配套练习使之提高。 (3)加强组内听课,互相交流,进一步提高业务水平。不断与同组教师探讨交流,促进自己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学方法的改进。每月组内听课不少与1节 (4)加强教学质量监控,掌握好课程进度,把好年段的试题质量和数量关。 高中生物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其中的知识并不深奥,但是往往有许多学生因为学习方法不当,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是入不了门。希望这篇高二生物教学计划对你有所帮助。

(完整版)高二上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题

邹平双语学校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中生物组创新试题 学区: 二学区 级部: 高二 姓名: 张珊珊 所教班级: G2.6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单选题(共30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1.细胞外液的流动方向是( ) A . 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 B . 组织液→血浆→淋巴→血浆 C . 血浆→组织液→血浆→淋巴 D . 血浆→淋巴→血浆→组织液 2.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意义。下列关于人体内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Na +来自饮食,主要通过肾脏排出 B . 调节水盐平衡的主要激素是抗利尿激素 C . 大量出汗后应喝些淡盐水,这样可以维持细胞内液的正常渗透压 D . K +在维持细胞内渗透压上起决定性作用,血钾含量过低会导致心肌自动节律异常 3.体液调节中,激素从内分泌腺产生之后,通过体液传送特异性地作用于靶细胞。下列激素与 靶细胞的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 甲状腺激素与下丘脑细胞 B .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与垂体细胞 C . 胰高血糖素与骨骼肌细胞 D . 促甲状腺激素与甲状腺细胞 4.下列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 A . 望梅止渴 B . 膝跳反射 C . 缩手反射 D . 吮奶反射 5.下列有关细胞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基因突变导致的各种细胞癌变均可遗传 B . 石棉和黄曲霉素是不同类型的致癌因子 C . 癌变细胞内酶活性降低导致细胞代谢减缓 D . 人体的免疫系统对癌变细胞具有清除作用 6.仿生学是目前飞速发展的一门科学,如全球卫星地面定位系统扫描等就借鉴了某些生物的回 声定位系统的特点,这是利用了生物的( ) A . 直接价值 B . 间接价值 C . 潜在价值 D . 生态功能 7.下列可以称为种群密度的是( ) A . 一定地区单位面积内的杂草数量 B . 一个池塘单位体积内的鲢鱼数量 C . 一片森林中单位面积内的乔木数量 D . 一条河流中单位体积内的鱼数量 8.抗原进入人体以后,被体液中相应抗体消灭的过程是( ) ①大多数抗原经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 ②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B 细胞,再由B 细胞呈递给T 细胞 ③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 细胞,T 细胞产生淋巴因子作用于B 细胞 ④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 ⑤B 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并产生抗体 A . ①②④⑤ B . ①②⑤④ C . ①③⑤④ D . ①③④⑤ 9.下列关于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细胞内葡萄糖的氧化利用发生障碍可导致血糖升高 B . 胰岛素可以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转化和利用 C . 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从而导致血糖浓度上升 D . 肾上腺素通过促进肌糖原分解成葡萄糖使血糖浓度上升 10.如图表示机体特异性免疫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过程Ⅰ属于体液免疫,过程Ⅱ属于细胞免疫 B . 吞噬细胞也参与图示免疫过程 C . 细胞a 只能为B 淋巴细胞,细胞b 只能为T 淋巴细胞 D . 细胞c 只能为浆细胞,细胞d 只能为效应T 细胞 11.下列有关动物激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幼年时期缺乏生长激素,会导致呆小症 B . 激素到达作用部位,发挥完作用后会被立即分解 C . 胰岛素促进细胞对糖的氧化分解与细胞膜蛋白无关 D . 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体现了生物膜有流动性,但膜成分不会更新 12.下列关于实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为了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 B . 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C . 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收集土样中的小动物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 D . 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 13.下列各项不属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的是( ) A . 内环境的稳态 B . 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 C .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D . 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14.下列对于免疫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二生物基础训练五

高二生物基础训练(五) 班级:学号:姓名: 一、选择题 1、胃液只能对蛋白质进行化学消化,这说明酶具有 A.高效性B.多样性C.选择性D.专一性 2、下列有关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蛋白质 B.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物质的化学反应 C.酶能催化化学反应的进行,但本身不发生变化 D.酶只能在生物体内发挥催化剂的作用 3、在10℃(X)、40℃(Y)、80℃(Z)条件下,淀粉酶的活性大小是 A.X>Y>Z B.Z>Y>X C.X>Z>Y D.Y>X>Z 4、在下列酶中,能够促使唾液淀粉酶水解的是 A.淀粉酶B.蛋白酶C.脂肪酶D.麦芽糖酶 5、在一装有蛋清的试管中,同时加入2ml狗的胃液和肠液,置于适宜的温度中,过一段时间,试管中的物质是 A.蛋白质B.多肽C.氨基酸D.H2O 6、下列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中,不需要消耗A TP的是 A.根尖生长点细胞的有丝分裂B.根细胞与土壤溶液中矿质离子的交换吸附C.小肠绒毛的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D.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合成葡萄糖 7、生物体进行新陈代谢的实质是 A.物质代谢B.能量代谢C.合成代谢D.自我更新 8、下列关于植物体内水分散失的意义的理解,错误的是 A.能促进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B.能促进植物体对水分的吸收 C.能促进植物体对矿质养料的吸收D.能促进植物体内矿质养料的运输 9、与番茄对土壤溶液中Ca和Si的选择吸收直接有关的因素是 A.土壤溶液中Ca和Si的含量的多少B.土壤中含水量的多少 C.根细胞呼吸作用的强弱D.根细胞膜上Ca、Si的载体存在与否和数量的多少10、ATP的正确简式是 A.A~P-P~P B.A-P-P~P C.A-P~P~P D.A~P~P~P 11、高大树木顶端叶片中的细胞能够不断地得到充足的水分,在这个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A.呼吸作用B.渗透作用C.蒸腾作用D.吸胀作用 12、落中中的含钾量比植株上正常叶中的含钾量低,这是因为 A.钾在植物体内形成不够稳定的化合物B.钾在植物体内呈离子状态,可以移动C.钾在植物体内形成稳定的化合物D.钾元素在植物体内只能够利用一次 13、为了促进根吸收矿质元素,农田中一般应采取的措施是 A.尽量施肥B.大量灌溉C.疏松土壤D.增加光照 14、光合作用过程中,每合成1分子C6H12O6,要固定的CO2分子的数目是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期末考试试题

高中生物必修三期末考试试题 本卷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选择题(每小题 2分,共 60 分) 1. 在右侧照光的情况下,对燕麦胚芽鞘进行处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 的是(注:云母片不透水) A.直立向上生长的是① B.弯向光源生长的是②④ C.不生长也不弯曲的是③⑤ D.将④放在匀速转盘上,会弯向光源生长 2.下列各项中,与植物激素有关的一组是 ①生产无籽西瓜②生产无籽番茄③棉花摘心 ④培育多倍体⑤枝条扦插 A.②③⑤ B.①②③ C.①③⑤ D.②③④ 3. 把成熟的苹果和未成熟的香蕉密封在一起,可促使香蕉成熟,这是由于苹果释放出了 A.乙烯 B.脱落酸 C.芳香族化合物 D.赤霉素 4.在农业生产中,用一定浓度的2,4—D(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可以除去单子叶植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下图表示生长素类似物浓度对两类植物生长的影响,分析A、B曲线分别表示何类植物,以及应当选用的除草浓度是

A.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杂草 c点浓度 B.双子叶杂草单子叶植物 b点浓度 C.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杂草 a点浓度 D.双子叶杂草单子叶植物 c点浓度 5.图3是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②为肝脏细胞,则①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④处 B.④是人体内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C.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环境是③④⑤ D.③④中的蛋白质可以通过毛细淋巴管壁相互交换 6. 下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处受刺激时,瞬间膜内外电位为内负外正 B.兴奋在①②处传导时,生物膜发生的变化是相同的 C.刺激③处,①处能检测到电位变化 D.刺激A或③处均可使E产生反应 7. 刺激某一个神经元引起后一个神经元兴奋。当给予某种药物后,再刺激同一个 神经元,发现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但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相同。这是由于该药物 A.抑制了突触后膜的功能 B.抑制了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C.抑制了突触前神经元中线粒体的功能D.抑制了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 8. 下列有关动物和人血糖平衡的调节,正确的是 A.人体内血糖的平衡是由体液调节来完成的 B.糖尿病患者表现出的“三多一少”症状都和血糖不能正常利用有关 C.肝糖元和肌糖元对升高血糖都起到重要的作用 D.低血糖下,最先影响到的是人的肌肉组织 9.下列哪种激素可影响婴幼儿脑的发育 A.性激素B.胰岛素 C.甲状腺激素D.生长激素 10.给正常生活的小白鼠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后,小白鼠出现休克现象,要使其及 时复苏可适量注射 A.甲状腺激素 B. 葡萄糖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