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羊毛织物抗起毛起球影响因素与整理工艺概述

羊毛织物抗起毛起球影响因素与整理工艺概述

李博,姚金波,孙艳丽,贾书刚

(天津工业大学先进纺织复合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300387)

摘要:起毛起球现象严重影响了羊毛服饰的服用质量,在保证羊毛原有优良性能的基础上有效防止起毛起球一直是毛纺行业的难题之一.探讨了导致羊毛织物易起毛起球的主要因素,介绍了羊毛抗起毛起球整理工艺的发展和现状.

关键词:羊毛;起毛起球;后整理

中图分类号:TQ340.6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39(2014)06-0001-04

Review on the influence factors and finishing process of

anti-pilling of wool fabric

LI Bo,YAO Jin ?bo,SUN Yan ?li,JIA Shu ?gang

[Key Laboratory of Advanced Textile Composites (Tianjin Polytechnic University),Ministry of Education,Tianjin 300387,China]

Abstract:Pilling severely influences the wearing quality of wool fabric.Effectively solving pilling without diminishing the excellent property of wool is a fatal problem of wool industry for a long time.The main influ ?encing factors leading to the pilling of wool fabric were discussed.Moreover,the development and status of anti-pilling finishing of wool were introduced.

Key words:wool;pilling;finishing

收稿日期:2013-06-06

作者简介:李博(1988-),男,浙江绍兴人,在读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

通信作者:姚金波,E-mail:yao-yaojinbo@https://www.doczj.com/doc/ad16424274.html,.印染助剂TEXTILE AUXILIARIES Vol.31No.6Jun.2014

第31卷第6期2014年6月羊毛具有弹性好、吸湿性强、保暖性好等优点,羊

毛服装一直受到人们的亲睐和重视.随着生活水平的

提高,人们更加追求清爽柔软、富有弹性、悬垂透气性

好的服用性能,羊毛织物所具有的特性恰恰能够满足

上述要求,使得羊毛织物在服装领域中占有越来越重

要的地位[1].羊毛织物受纤维本身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在穿着过程中极易发生起毛起球现象.突出在织物表面的毛

球易吸附污物、灰尘,使织物的穿着性能和外观受到

严重影响.克服起毛起球问题始终是毛纺行业面临的

一大难题.为了改善羊毛织物的抗起毛起球性能,人

们从羊毛纤维和纱线的结构入手,通过各种物理和化学的整理方法来解决这个难题.本文重点介绍羊毛特性对起毛起球性能的影响规律,以及当前的羊毛织物抗起毛起球整理技术,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1羊毛织物起毛起球的主要因素影响羊毛织物起毛起球的因素有很多,包括羊毛纤维的结构特性、纱线和织物的结构以及后整理方

式等.1.1性能和结构羊毛纤维特有的鳞片层结构和天然卷曲均与织物的起毛起球现象有直接关系,且纤维的弹性、强度和长度也会有影响[2].

羊毛织物抗起毛起球影响因素与

整理工艺概述

织物的起毛起球实验

织物的起毛起球实验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熟悉起毛起球的试验方法,掌握操作要领、指标评定。参阅GB/T 4802.1,GB/T 4802.2,GB/T 4802.3。 二、实验仪器、试样 YG502型圆轨迹织物起毛起球仪,YG511型箱式织物起球仪,YG401型织物平磨仪(马丁代尔仪),剪刀、取样器。标准样照,评级箱。机织物、针织物若干。 三、圆轨迹法实验方法、步骤 1.裁样 用剪刀或取样器裁取直径为(113 ±0.5)mm的试样5块,取样应距布边10cm以上,试样上不得有影响试验结果的疵点。 2.选定压力和起毛起球的次数,压力和刷揉次数因织物不同而不同,一般按表1选定。 3.夹入试样,在仪器上先刷毛后揉球(即先起毛后起球)。 表1 起毛起球的次数 4.评级,将起球后的试样放入评级箱和标准样照对比,评出等级。 5.结果计算与说明计算5个试样等级的算术平均数,修约至邻近的0.5级。需要时,可用文字加以说明。 四、马丁代尔法实验方法、步骤 1.在同一块样品上剪取2组试样。一组为直径40mm的试样4块,另一组为直径140mm 的自身磨料织物4块,如果4块试样未能包含不同的组织和色泽,应增加试样块数。 2.分别将4块试样装在仪器夹头上,测试面朝外。当试样不大于500g/m2时,在试样与试样夹金属塞块之间垫一片聚酯泡沫塑料;测试织物大于500g/m2或是复合织物时,则不需垫泡沫塑料。各试样应受到同样的张力。 3.分别将毛毡和磨料织物放在磨台上,把重锤放在磨料上,然后放上压环,旋紧螺母,把磨料固定在磨台上,4个磨台上的磨料应受到同样的张力。

4.把磨头放在磨料上,加上压力锤。 5.预置计数器为1000,开动仪器,转动摩擦达1000次,仪器自停。 6.取下试样,在评级箱内与标准试样对照,评定每块试样的起球等级,精确至0.5级。 7.计算4块试样等级的算术平均数,修约到小数点后2位。如小数部分小于或等于0.25,则向下一级靠(如 3.25级即为3级);如大于或等于0.75,则向上一级靠(如2.85级即为3级),如大于0.25而小于0.75,则取0.5。 五、起球箱法实验方法、步骤 1.剪取 114mm×114mm 试样4块(纵向与横向各2块),测试面向里对折后,在距边6mm 处用缝纫机缝成试样套。将其反过来,使织物测试面朝外(见图1)。 2.将试样在均匀张力下套在载样管上。 试样套缝边应分开平贴在试样管上。在试样边上包以胶带(长度不超过载样管圆周的一圈半),以固定试样位置并防止试样边松散。 3.清洁起球箱,箱内不得留有任何短纤维或其他影响试验的物质。 4.把4个套好试样的载样管放进箱内,牢固地关上箱盖,把计数器拨到所需转动次数。羔羊毛织物、粗纺织物为7200,精纺织物及其他为14400或根据协议要求。 5.启动起球箱,当计数器达到所需转数后,从载样管上取下试样,除去缝线,展开试样,在评级箱内与标准样照对比,评定每块试样的起球等级,精确至0.5级。 6.计算4块试样起球等级的算术平均值,修约至小数点后2位,然后根据小数值的大小靠整数级。如小数部分小于等于0.25,则向下一级靠;如大于等于0.75,则向上一级靠;如大于0.25而小于0.75,则取0.5。 图1 起球箱法试样形态及其尺寸(mm )

羊毛衫成衣后整理中的常见问题解析

羊毛衫成衣后整理中的常见问题解析 摘要:本文从羊毛衫后整理加工中的颜色、外观、易护理性、环保性、功能性等方面列举了加工中常见的问题,并针对出现的常规问题分析产生的原因以及提出如何避免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达到最大程度的稳定加工质量和保持羊毛衫整体品质。 关键词:羊毛衫;成衣整理;色牢度;起毛起球 一、前言 羊毛是天然蛋白质纤维,以其蓬松、丰满、保暖的特性深受消费者的青睐,享有“纤维宝石”的美称。羊毛衫的后整理加工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羊毛成衣丝光防缩技术的应用,使毛衫的品质和附加值有了明显的提高。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毛衫的颜色、成分多变;款式、辅料多样化趋势明显。不再单一的追求保暖、机洗防缩、手感滑糯的传统要求,还注重衣服的色彩艳丽、款式个性化、健康环保、易于护理、多功能等。这些要求给羊毛衫染整加工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同时上述的诸多新要求在后整理加工中出现的问题也更多样、更复杂。 二、常见问题 2.1颜色 目前,羊毛的成衣氯化防缩整理技术是防缩效果最好的方法,工艺成熟、控制简单、成本也最低,经整理后的产品,能满足日常机洗,也能够获得非常好的超柔软手感,所以被广泛应用。在此加工中,加工前后毛衫颜色的一致性是考察加工质量最为关键的要素,但是由于纤维原料种类、所用染料种类及染色牢度的不同导致加工前后颜色和牢度变化的问题非常常见,这样的变化直接影响了设计师的设计目标和羊毛衫的整体品质。 2.1.1退色 退色是羊毛衫加工中中色、特别是深色(黑色、深藏青、大红等)上最为常见的现象。如果只是少量的浮色褪落,一般不影响毛衫品质。但是近两年,这种现象变得越来越普遍,

服装起球起毛的原因及解决方案

服装起球起毛的原因及解决方案

服装起球起毛的原因及改善方法 随着消费者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服装面料质量问题的投诉也与日俱增。这些投诉的一个共同点,都是穿过或洗过的服装面料。主要投诉的问题是:色牢度、洗后缩水、毗裂、起球、勾丝等等。起毛起球是影响织物手感、外观及服用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不仅影响织物美观,还降低了其服用性能和使用寿命。1织物起毛起球的过程 ●起毛: 毛绒最初是沿纤维的纵向产生。织物受到外界摩擦时,当摩擦力大于纤维强力或纤维之间的摩擦力或抱合力时,纤维末梢就被拉出形成圈环和绒毛,织物表面生成绒毛使布面失去光泽. ●纠缠成球: 在毛绒密集区域,松散的纤维产生纠缠。当绒毛露出一定长度后,在一定距离间的绒毛因揉搓摩擦,反复伸长和回缩而纠结成球.生成的毛球并不大,也不形成死结,它的一端埋植在织物的纤维中,并连接于布面.毛球易藏污纳垢,影响织物美观. ●毛球增长: 纠缠的纤维靠紧形成小球,这些小球由强韧的纤维挂在织物表面,不断增长。 ●毛球脱落: 当织物继续受到摩擦时,连接毛球的纤维会因反复拉伸弯曲疲劳而断裂,自

布面脱落.人们感觉织物是否容易起球常常与真实情况不符,很容易起毛起球的织物因绒球的寿命短往往给人以不易起球的感觉. 2、起球速率 起球的速率受多种因素影响: ●摩擦的程度和力度 ●纤维是否容易从纱线中向外移动 ●突出纤维的挠曲性 ●“系球”纤维的抗弯刚度/强力

3、容易起球的织物 ●毛及其混纺织物: 针织毛衣类、毛呢类、羊毛衫等。 ●化学短纤及其混纺织物:涤棉、涤粘、腈棉等。 ●轻薄织物的针织类: 纯棉拉架、莫代尔、粘胶、天丝等再生纤维素纤维织物。 ●牛仔绣花 4、如何测试及评核起球 (1)测试方法: 将织物用各种摩擦方法作一定次数的摩擦,使之起毛、起球。 ?GB/T 4802.3-2008 起球箱法

浅谈织物后整理与静水压

浅谈织物后整理工艺与静水压实验 【摘要】简要介绍了织物涂层整理的发展和分类及与织物静水压实验的关系,分析各织物涂层胶的化学结构,制备方法,功能性特征以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涂层静水压织物整理贴合程度基布 前言 纺织品涂层整理剂又称涂层胶,是均匀涂布于织物表面的高分子类化合物。它通过粘合作用在织物表面形成一层或多层薄膜,不仅能改善织物的外观和风格,而且能增加织物的功能,使织物具有防水,耐水压,通气透湿等功能。早期的防水性织物是英国锡莱设计的文泰尔防雨布。其作用原理是织物被润湿后棉纤维截面积膨胀,使织物中纤维间的孔隙缩小,以致水不易渗透。高密度织物的特点是透湿性好,但耐水压值较低。直到后来层压织物以及涂层织物的出现成为了防水透湿织物的主流,其中层压织物随着服用时间的增长,防水透湿效果逐渐变差,甚至会出现面料渗水的现象。因此涂层织物占据主导地位,自70年代以来,科研人员通过对涂层胶化学结构的改性和变换涂层加工方法等手段研制出了一系列防水透湿型织物用涂层胶。近年来,功能型涂层胶和复合型涂层胶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一)涂层胶的种类按化学结构分类主要有: 1.聚丙烯酸酯类(PA);特性:耐日光和气候牢度好,不易泛黄;透明度和共容性好,有利于生产有色涂层产品;耐洗性好;粘着力强;成本较低。其缺点是:弹性差,易折皱;表面光洁度差;手感难以调节适度。 2.聚氨酯类(PU);特性:涂层柔软并有弹性;涂层强度好,可用于很薄的涂层;涂层多孔性,具有透湿和通气性能;耐磨,耐湿,耐干洗。其不足在于:成本较高;耐气候性差;遇水、热、碱要水解。 3.聚氯乙烯类(PVC);特性:PVC薄膜有毒且易老化,手感粗糙。 4.有机硅类;手感丰满,很脆又富有弹性,具有很强的回弹性,抗皱。对于厚型的面料,弹性好,牢度好。 5.合成橡胶类。 (二)常见的涂层后整理工艺有: 1.直接干法涂层,直接涂刮烘干成形烘交联。 2.湿凝固法涂层。 3.转移涂层,将涂层剂涂在离型纸上,形成连续的薄膜,然后再薄膜上涂上粘结剂,后与织物叠合,经烘干固化,最后将载体剥离,形成的涂层织物 4.层压法涂层,将织物与高聚物薄膜粘结在一起,形成的多功能复合体。 对于涂层织物静水压实验的各个影响因素以GB/T4744-1997(eqv ISO811:1981)为例加以分析。一般用于测定静水压实验的涂层织物其影响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纺织品起毛起球的解决方案

纺织品起毛起球的解决方案 纤维原料选择 在进行纺织品设计时,要根据成品的最终用途进行原料选择,在符合设计要求的前提下,选择不易起毛起球的纤维材料。 在涤纶纤维大分子中引入第三单体可以制造抗起球纤维,如加入第三单体聚乙二醇、聚丙二醇、邻位或间位苯二甲酸、脂肪族二元酸共聚可得到抗起球纤维,可制成很好的西服面料,也可作运动衣、便服、衬衫、床上用品和装饰用品等;通过制造强力较低的涤纶或异形截面丝也可以赋予涤纶纤维抗起毛起球的效果。 此外,在进行纺纱之前合理配棉,综合考虑纤维的细度、长度、卷曲度等各项因素,合理掌握配棉比例,也可以减少织物的起毛起球。 改善纺纱织造工艺 纱线采用喷气纺的抗起毛起球性能要比环锭纺好。环锭纺纱,较长的纤维倾向于集中在纱线中间,而较短的则在外侧,从而导致起球。 在精梳之前的工序,对棉花或棉条进行充分的梳理,减少棉花或棉条中的杂质和棉通过控制纱线支数、纱线捻度,改变织物组织结构,提高紧密度等等来提高织物的抗起毛起球性能,有一定效果,但织物手感、外观等会受影响。 棉织物 烧毛和生物抛光,生物抛光是一种用纤维素酶改善棉织物表面的整理工艺,以达到持久的抗起毛起球性并增加织物的光洁度和柔软度的目的。生物抛光是去除从纱线表面伸出的细微纤维。酶的水解和机械的冲击共同去除了织物表面的毛绒和纤维的末梢,使织物组织变得更清晰,色泽更明亮,运用生物抛光降低织物起毛起球趋势的效果持久。 树脂整理,对于棉织物的抗起毛起球,可主要采用生物抛光,有时可以结合烧毛和树脂整理,但烧毛不耐久,重在治表,树脂整理会影响织物手感。 羊毛织物 氧化法 氧化法的机理是采用各种氧化剂结合树脂,剥除羊毛纤维表面的鳞片,去除定向摩擦效应,加上树脂整理,控制纤维向外滑移。该种方法的缺点是若控制不当,纤维强力损失过多,因此主要应用于羊毛纤维。还原法 还原法的机理与氧化法类似,只是通过还原剂来达到目的。

常见的后整理工艺

常见的后整理工艺 机织物、针织物及其他各类织物下织机后,须经过染整加工,如练漂、染色或印花、整理等工序处理,才能成述之整理内容,系指织物经漂、染、印加工后为改善和提高织物品质,赋予纺织品特殊功能的为投放市场的纺织商品。这些印染加工工序都属于织物整理范畴。 织物后整理按其整理目的大致可以分为下列几个方面 (1)使织物门幅整齐,尺寸形态稳定。属于此类整理的有定幅、防缩防皱和热定形等,称为定形整理。 (2)改善织物手感。如硬挺整理、柔软整理等。这类整理可采用机械方法、化学方法或二者共同作用处理织物,以达到整理目的。 (3)改善织物外观。如光泽、白度、悬垂性等。有轧光整理、增白整理及其他改善织物表面性能的整理。 (4)其他服用性能的改善。如棉织物的阻燃、拒水、卫生整理;化纤织物的亲水性、防静电、防起毛起球整理等。 一、织物一般整理 手感整理 纺织物的手感与纤维原料,纱线品种,织物厚度、重量、组织结构以及染整工艺等都有关系。就纤维材料而言,丝织物手感柔软,麻织物硬挺,毛呢织物膨松粗糙有弹性。本节手感整理仅指硬挺整理与柔软整理。 1、硬挺整理 硬挺整理是利用能成膜的高分子物质制成整理浆浸轧在织物上,使之附着于织物表面,干燥后形成皮膜将织物表面包覆,从而赋予织物平滑、厚实、丰满、硬挺的手感。 2、柔软整理

柔软整理方法中的一种是藉机械作用使织物手感变得较柔软,通常使用三辊橡胶毯预缩机,适当降低操作温度、压力,加快车速,可获得较柔软的手感,若使织物通过多根被动的方形导布杆,再进入轧光机上的软轧点进行轧光,也可得到平滑柔软的手感,但这种柔软整理方法不耐水洗,目前多数采用柔软剂进行柔软整理。 定形整理 包括定幅(拉幅)及机械预缩两种整理,用以消除织物在前各道工序中积存的应力和应变,使织物内纤维能处于较适当的自然排列状态,从而减少织物的变形因素。织物中积存的应变就是造成织物缩水、折皱和手感粗糙的主要原因。 1、定幅(拉幅) 原理: 定幅整理是利用棉、粘胶纤维、蚕丝、羊毛等吸湿性较强的亲水性纤维,在潮湿状态下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合成纤维的热塑性,将其门幅缓缓拉宽至规定的尺寸,从而消除部分内应力,调整经纬纱在织物中的形态,使织物的门幅整齐划一,纬斜得到纠正;同时织物经烘干和冷却后获得较为稳定的尺寸(主要指纬向),以符合印染成品的规格要求。 作用: 将织物的幅宽拉到标准尺寸,纠正织物在印染加工过程出现的幅宽不匀、纬斜、极光等缺点。 拉幅工程建立在织物含有适当水分下,利用机械夹往布边逐渐拉宽,并缓缓的干燥,从而获得暂时的定型。 织物拉幅前后的幅宽,应有一定的限制,否则会造成严重缩水现象。 2、机械预缩整理

防止衣服起球起毛方法归纳

标准集团(香港)有限公司 Standard International Group(HK) Limited 标准集团(香港)有限公司 防止衣服起球起毛方法归纳 对于怎么防止衣服起毛起球,最根本的是从面料本身出发,通过改变纤维的结构、成分与性能,改变纱线的纺纱工艺及织物结构或改变染整工艺等方面来提高织物抗起毛起球性能。 目前国内外对于控制棉织物起毛起球的一些方法如下: (1)、选择在纱线和织物生产过程中不易起球的纤维; (2)、在批量生产中减少摩擦,例如选用合适的纱线润滑剂如 Lubsoft ,在喷射染色中也可用一些润滑剂; (3)、在喷射染色机中采用活性染料染棉时,可使用结晶硫酸钠代替常用的食盐; (4)、纤维素和涤毛织物用适量超喂进行热定形,以使纱线更好定形; (6)、剪毛同时进行刷毛,可去除表面纤维以及突出的纤维; (6)、两面都烧毛,可去除表面纤维以及突出的纤维; (7)、对棉采用Cellusoft-L 酶生物抛光; (8)、在喷射染色中用专用助剂 Sraglow-CL 处理棉布,以清除布面松散纤维,该助剂也可用于成衣滚筒水洗中; (9)、有机硅用量需恰当,以避免过度柔软和润滑,否则会促使纤维移向表面引起起球; (10)、采用特种整理剂整理,如:Sarafeel-jy/Sarafeel-763,特种有机硅复配物,能赋予织物柔软性和通过成膜提高起球性;Sarasoft-MR 有机硅类聚合整理剂,有成膜性能,能提高耐磨性;Garfinish-As 有抗起球和抗擦伤的特性,可加在传统的整理液配方中[3]; (11)、用“树脂拍打”整理,在初次起绒后用树脂整理,使毛绒发脆,然后用机械拍打法使毛绒脱落; (12)、采用抗起毛起球剂 ATP 对织物进行抗起毛起球整理。 (13)、采用无甲醛树脂整理剂-聚氨酯(PU)对织物进行整理; (14)、对棉织物用Siroflash 法(S 法)处理时,最先用过氧化物来浸轧布料,接着连续进行UVC 照射;[注:Siroflash 法系对布料或衣服表面进行紫外线(UVC )照射之后,以过氧化氢或全单硫酸(PMS )进行氧化处理。此法可以减少棉织物的起毛球情形。

服装面料知识:防起球整理的几种方法

防起球地方法较多,染色前、染色中地方法有如改变纤维地结构、成分与性能,改变纱线地纺纱工艺及织物结构,改变染整工艺等,但我们一般习惯于布匹和成衣漂染后整理,其方法有: 生物抛光(生物酶整理) 生物抛光是用纤维素酶改善棉织物表面地整理工艺,以达到持久地抗起毛起球作用,增加织物地光洁度和柔软度.生物抛光去除从纱线表面伸出地微细纤维,织物表面绒毛大大减少,变得光洁而不会起毛起球.(酶地水解和机械地冲击共同去除了织物表面地毛绒和纤维地末梢,使织物组织变得更清晰,色泽更明亮).实践证明此种方法对降低起毛起球地效果是持久地,因为纤维地末梢被除掉而不是在原处被覆盖,但要注意此法会对织物强力有一定损失及部分失重.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对棉及涤纶纤维素纤维混纺织物,采用纤维素酶;羊毛或涤纶羊毛混纺织物采用合适地生物蛋白酶进行抛光处理.所以必须严格控制工艺条件,否则会造成酶失活或严重损伤、严重失重,而且大批量织物也不太适宜(有缸差),所以一些针织物染整厂不愿应用此法.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轻度缩绒法(主要用于羊毛织物,如羊毛衫、羊毛针织品) 羊毛衫等针织品经过轻度缩绒后,其毛纤维地根部在纱线内产生毡化,纤维之间相互纠缠,因此增强了纤维之间地摩擦系数,使纤维在遭受摩擦时不易从纱线中滑出,进而使羊毛衫等织物地起球现象得以减少.目前,一般对精纺羊毛衫等织物通过轻度缩绒以提高其抗起球效果.其工艺流程为:毛衫浸润轻度缩绒清洗脱水烘干.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树脂整理法 ①原理 树脂是各种各样地聚合物,利用树脂在纤维表面交链网状成膜地功能,使纤维表面包裹一层耐磨地树脂膜,此树脂膜使纤维地滑移减弱;同时,树指均匀地交链凝聚在纱线地表层,使纤维端粘附于纱线上,摩擦时不易起球,因而可有效地提高羊毛衫地抗起球性.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②树脂地选择 所选树脂必须要与纤维有较大地粘合力,同时本身也应有一定地强力,整理后要有较好地弹性和滑爽而不粘腻地手感,粘结膜不影响染料地色牢度和光泽.对人体皮肤无刺激.无异味;树指性能稳定,应用方便、可靠、价格低廉.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目前,一般地树脂(丙烯酸脂自身交联型树指)已不能满足客户对织物地高要求,因为有地抗起毛起球剂(树脂)存在处理后手感变硬,强力下降,被处理物色光发生变化,有地树脂还必须进行高温焙烘等问题.国外已逐步淘汰,逐步发展新一代地抗起毛起球剂,其主要代表产品为聚氨酯系地高分子物和有机硅酮树脂,现在这类产品国内已有生产,并已大量应用于生产针织品地抗起毛起球整理.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纺织品后整理的六大技术给大家安排一下

本文摘自再生资源回收-变宝网(https://www.doczj.com/doc/ad16424274.html,)纺织品后整理的六大技术给大家安排一下 国际上功能性纺织品的利润和高附加值往往通过后整理来实现。那后整理的常用的实用技术有哪些呢?小编给您讲解一下。 一、发泡涂层技术 发泡涂层技术最近有新的发展。印度最新的研究表明,纺织材料的耐热性主要通过滞留在多孔结构中的大量空气来实现。要提高经聚氯乙烯(PVC)和聚氨基甲酸酯(PU)涂层的纺织品的耐热性,只要在涂层处方中加入某些发泡剂、研究者说,PVC涂层所用的发泡剂比PU涂层更加有效,这是由发泡剂在PVC涂层中形成更有效的封闭空气层,邻接表面的热损失减少10%-15%。

二、有机硅整理技术 最佳的有机硅涂层可使织物的抗撕裂性提高超过50%。有机硅弹性体涂层的柔韧性高,而弹性模量低,在织物撕裂时允许纱线迁移并形成纱束。一般织物的撕破强力总是低于拉伸强力。然而当有涂层后,可使得纱线在扯破延展点上移动,两根或更多的纱线相互推动,形成纱束而显著提高抗撕裂性。 有机硅涂层能产生拒水效果,以致纺织品不会吸收太多的水分,以防浸湿效果重量增加较多。该有机硅橡胶层可滤去阳光中大部分有害的紫外射线,且手感柔软。有机硅涂层现已用于气袋织物、热气球、滑翔伞、大三角帆、帐篷、睡袋、以及许多高性能的运动休闲织物。 三、防水拒油整理技术 荷叶的表面是一有规则的微结构表面,能够防止液滴浸湿表面。该微结构使液滴和荷叶表面之间藏有空气。荷叶具有天然的自洁作用,即超级防护性。德国西北纺织研究中心正在使用脉冲UV激光产生的潜能,试图模仿这种表面。纤维表面用脉冲UV激光(激发态激光)进行光子表面处理,以产生一个有规则的微米级结构。 若在气态或液态活性介质中改性,光子处理能与疏水或疏油整理同时进行。在全氟-4-甲基-2-戊烯存在下,利用辐照,能与

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测试方法和标准

标准集团(香港)有限公司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测试方法和标准 由于织物的原料、用途以及产品的出口地有较大差别,使得在对织物进行起毛起球测试时,测试方法上也有所不同,例如,马丁代尔法和箱式起毛起球法这两种测试方法主要是针对欧洲市场的,随机翻滚起毛起球法主要是对美国市场进行出口时采用的方法;而针对中国市场采用的测试方法是圆轨迹起毛起球法。下面就以上四种方法做简单介绍: 1.马丁代尔起毛起球法: 马丁代尔起毛起球测试方法主要模拟的是当织物受到自身不断摩擦后起球的情况,该方法适用于毛织物及其他易起球的机织物。原理是:圆形试样在规定的负荷质量下,与相同织物或羊毛织物磨料摩擦。织物以圆形的轨迹绕与试样平面垂直的中心轴自由转动,经规定的摩擦阶段后,采用视觉描述方式评定试样的起毛或起球等级。相对应的国家标准是GB/T 4802.2—2008《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测定第2 部分改型马丁代尔法》。 2、起球箱起毛起球法: 该方法主要模拟了织物受到自身或者外界摩擦力时的起毛起球的状况,主要适用于毛织物。该方法对应的国家标准是GB/T 4802.3—2008《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测定第3 部分起球箱法》。其原理是将试样按照规定方法和试验参数,安装在聚氨酯塑料管上,之后放入有恒定转速且衬有橡胶软木的木箱内随意滚动,经过规定的转数后,在标准的视觉条件下,对起毛起球后的试样进行视觉描述评定。 3.随机翻滚起毛起球法: 该方法主要模拟了织物在经过自身或者外界高频率的摩擦后布面的起毛起球的情况,相应的国家标准是GB/T 4802.4—2009《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测定第 4 部分随机翻滚法》。其原理是:将三块试样放入随机翻滚式起球箱内,使织物在铺有软木衬垫并填有少量灰色短棉的圆筒状试验仓中随意翻滚摩擦。在标准光源条件下,对起毛起球后的试样进行视觉描述评定。 4.圆轨迹起毛起球法: 圆轨迹起毛起球仪法相对应的国家标准是GB/T 4802.1—2008《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测定第1 部分圆轨迹法》。该测试方法的原理是:织物试样在规定的载荷作用下,沿着圆周轨迹做规定次数的摩擦。其中不同织物起球的条件会有所不同,例如有些织物(合成纤维长丝外衣织物等)在进行实验时,先用尼龙刷对织物试样摩擦一定次数,使织物表面产生毛茸,然后将试样与磨料织物进行摩擦起球;而有些织物(如精梳毛类织物)则直接在织物磨料上进行起球。然后在规定光照条件下,对起毛起球性能等级进行视觉描述评定。目前该方法是国内工厂以及实验室采用最为普遍的织物起毛起球的测试方法,操作简单方便。 Standard International Group(HK) Limited 标准集团(香港)有限公司

服装起球起毛的原因及解决方案

服装起球起毛的原因及改善方法 随着消费者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服装面料质量问题的投诉也与日俱增。这些投诉的一个共同点,都是穿过或洗过的服装面料。主要投诉的问题是:色牢度、洗后缩水、毗裂、起球、勾丝等等。起毛起球是影响织物手感、外观及服用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不仅影响织物美观,还降低了其服用性能和使用寿命。1织物起毛起球的过程 ●起毛: 毛绒最初是沿纤维的纵向产生。织物受到外界摩擦时,当摩擦力大于纤维强力或纤维之间的摩擦力或抱合力时,纤维末梢就被拉出形成圈环和绒毛,织物表面生成绒毛使布面失去光泽. ●纠缠成球: 在毛绒密集区域,松散的纤维产生纠缠。当绒毛露出一定长度后,在一定距离间的绒毛因揉搓摩擦,反复伸长和回缩而纠结成球.生成的毛球并不大,也不形成死结,它的一端埋植在织物的纤维中,并连接于布面.毛球易藏污纳垢,影响织物美观. ●毛球增长: 纠缠的纤维靠紧形成小球,这些小球由强韧的纤维挂在织物表面,不断增长。 ●毛球脱落: 当织物继续受到摩擦时,连接毛球的纤维会因反复拉伸弯曲疲劳而断裂,自

布面脱落.人们感觉织物是否容易起球常常与真实情况不符,很容易起毛起球的织物因绒球的寿命短往往给人以不易起球的感觉. 2、起球速率 起球的速率受多种因素影响: ●摩擦的程度和力度 ●纤维是否容易从纱线中向外移动 ●突出纤维的挠曲性 ●“系球”纤维的抗弯刚度/强力

3、容易起球的织物 ●毛及其混纺织物: 针织毛衣类、毛呢类、羊毛衫等。 ●化学短纤及其混纺织物:涤棉、涤粘、腈棉等。 ●轻薄织物的针织类: 纯棉拉架、莫代尔、粘胶、天丝等再生纤维素纤维织物。 ●牛仔绣花 4、如何测试及评核起球 (1)测试方法: 将织物用各种摩擦方法作一定次数的摩擦,使之起毛、起球。 ?GB/T 4802.3-2008 起球箱法

功能性陶瓷整理织物

功能性陶瓷整理织物 东华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万 震 刘 嵩 上海雅运纺织化工有限公司 王靖天 【摘 要】 概括了新型陶瓷微粉的研究现状,介绍了陶瓷织物的主要制造方法,并着重讨论了几种新型功能性陶瓷织物的研究与开发状况。 【关键词】 陶瓷织物 防紫外线 抗菌防臭 保温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纺织品研究与开发逐步向多功能、高附加值发展。 80年代中期,日本率先开发的新型功能性陶瓷织 物,是通过添加和配合不同种类的陶瓷微粉,采用 不同方法制作而成。它的创意始自一家陶瓷公司的 奇想,该公司将具有远红外辐射性的陶瓷微粉与织 物结合,据说获得了保暖效果。到了80年代后期, 日本形成一股开发热潮,许多公司相继开发投放市 场。日本这方面技术于80年代末渗入我国,1990 年我国纺织高技术发展战略研讨会上展示了陶瓷 整理织物的样品。随着陶瓷整理织物功能认识的逐 步发展,我国陶瓷整理的研究开发于90年代中期 形成高潮,产品遍及全国市场并进入消费者的生 活[122]。 1 新型陶瓷材料 表1 常见的陶瓷微粉 氧化物M gO A l2O3CaO T i O2Si O2C r2O3Fe2O3 M nO2ZrO2BaO ZnO SnO2Sb2O3 碳化物B4C Si C T i C M oC W C ZrC T aC等氮化物BN A I N Si3N4ZrN T i N等 硅化物T iSi2M oSi2W Si2等 硼化物T i B2ZrB2C rB2等 盐类BaT i O3CaCO3BaSO4等 非金属碳粉石墨 结晶莫来石堇青石绢云母萤石方解石麦饭 石明矾水晶滑石高岭土沸石等 1.2 陶瓷粉加工难点[2,4] 1.2.1 微粉粒径:聚合物中添加的陶瓷粉粒径要 在一定范围之内,不允许粗粒子的存在,否则易引 起纺丝断头,使丝的制成率降低。因此使用中对陶 瓷微粉的粒径要求很高,其中用于短纤维纺丝的微 粉平均颗粒直径应在5Λm以下,而用于长丝的微 粉平均颗粒直径应在3Λm以下,最好小于1Λm,最 细可达到0.001Λm。目前,某些陶瓷物质的微粉加 工还存在一定难度,尚需投入力量继续进行研究。 1.2.2 粉粒分散性:微粉粒径越小,其抗张力越 大,在熔融树脂中易形成二次凝聚粒子而难以分 散。而二次凝聚粒子的形成会使聚合物的可纺性及 纤维的物理性能等大大劣化,因此必须采用有效方 法,使陶瓷微粉高度均一地分散在聚合物树脂中。 1.2.3 粉粒的干燥:在一些聚合物(如聚酯等)的 熔融纺丝过程中,水分的存在将使聚合物发生降 解。陶瓷粉中不仅存在着表面间接物理吸附的分子 状水,还存在以氢键为引力直接吸附的结晶水。后 者被牢固地吸附着,其运动受到限制,即使在 350℃高温干燥时也有残留。因此必须采取适当的 方法处理,尽可能除去粉末中各种形态的水分。 2 陶瓷织物制造方法 将远红外陶瓷粉与织物结合,最早和最简便的 方法是后整理技术。这是一种将陶瓷微粉和粘合 剂、助剂(如柔软剂)按一定比例配制成整理剂对织 物进行涂层、浸轧或喷雾的方法[1]。 31 第22卷第5期 2000年10月染 整 技 术

6、织物的整理(后处理、整理)

6、织物的整理(后处理、整理) 机织物、针织物及其他各类织物下织机后,须经过染整加工,如练漂、染色或印花整理等工序处理,才能成为投放市场的纺织商品。在这里讲的整理内容系指织物经漂、染、印加工后为改善和提高织物品质的最后加工整理。 近年来织物的后整理发展迅速,它已以单纯地发挥纤维固有特性和效果不耐久的整理向着运用新型整理剂和设备,赋予织物更优良性能和持久性效果的方向发展,如天然纤维与化学纤维在性能与外观上的互仿。通过后整理使织物获得纤维本身原先并不具备的功能等。 一、织物后整理按其整理目的大致可以分为下列几个方面(织物整理的目的); 织物整理的目的概括起来说就是使织物“完美化”,具体归纳如下: (1)使织物规格化。使织物门幅整齐,尺寸形态稳定(符合规定标准)如(拉)幅整理,防缩防皱整理和热定型等,称为定性整理。 (2)改善织物手感。如硬挺整理、柔软整理等。这类整理可用机械方法、化学方法或三者共同作用处理织物,以达到整理目的。 (3)改善织物外观。如光泽、度、悬垂性等。有轧光整理、增光整理以及其他改善织物表面的整理。 (4)其他服用性能的改善(赋予织物的新的特点)。如阻燃、拒水、化纤织物的亲水性,防静电,防起毛起球等整理。 织物后整理根据上述要求,其加工方法可分为两大类:即机械后整理和化学后整理。通常将利用湿、热、力(力、压力)和机械作用来完成整理目的加工方法称为一般机械后整理。而利用化学药剂与纤维发生化学反应,改变织物物理化学性能的称为化学整理,但二者并无截然界线。例如柔软整理既可籍一般机械整理方法进行。也要用上柔软剂的方法获得整理效果,但大多数是两种方法同时进行。 上述是按织物整理加工的工艺性质来分的,还有就是按织物整理效果来分。这种分类方法是以织物保持整理效果的程度来区分的,具体可分为暂时性整理、半耐久性整理和耐久性整理三种。

织物起毛起球的影响影响因素有那些

织物耐磨仪实验测试方法 纺织品起毛器去测试是常见测检测类型,关于织物的起毛起球成因问题,在不同的环境下会有不同的结果情况产生,本文就简单的按照常规情况分析织物起毛起球的影响影响因素有那些。 理论上有下列步骤导致起球: ①由于机械作用将纤维拉伸至织物表面,并形成茸毛; ②茸毛缠结成球,通过固着纤维和织物表面相连; ③在磨擦、洗涤、穿着和清洁过和程中,连续的机械作用使球脱落。 任何短纤维都会起球,涤纶短纤的起球最为严重。这主要是由于涤纶的强力和抗曲性能高,使形成的球不易从纤维上脱落,而且涤纶的静电很容易吸附外来粒子产生起球。 纤维长度和细度,低捻度,多毛和膨松的纱线,单根纱、织造类型,及所用的整理剂种类等,都会促使纤维起球。具体影响因素如下:

1、如果形成的速度大于脱落的速度,球将堆积在表面。成球的速率与纱线中纤维的数量、长度、横截面、纱线念度、织物结构等有关。任何可使纤维滑向纱结表面的因素都可提高成球速率。 2、短纤长度越长,起球越少。因为凸出在单位面积上的纤维末端较少,而且长的纤维也可以被更牢固地固定在纱线上。 3、较粗纤维有刚性,不易起球。 4、横截面呈圆形且表面光洁可使纤维很容易滑移至织物表面,从而起球。不规则的横截面可降低起球趋势。 5、低强度纤维可提高小球脱落速度。 6、高卷曲可减少起球。 7、支数越细,越不易起球。而涤/毛混纺织物例外,相比同混纺比织物,纱线越细,表面涤纶更多,则更易球。 8、捻度高可使纱线更紧密,突出的纤维更少,降低了纤维的可移性,从而减少了起球。 9、在混绲纺织物中,涤纶含量越高,则越容易起球。 10、纱线毛羽少则不易起球。 11、单股加捻纱线织物比双股纱线的易起球。 12、针织物由于暴露的纱线表面积大,比机织物易起球。 13、相比斜纹织物,平纹织物由于交织数量多,交叉长度短,所以不易起球。 14、含少量低级棉的轻薄织物比厚重织物易起球。 选择下列方法可控制起毛起球现象: 1、织物的选择

起毛起球测试方法总结

起毛起球测试方法总结 1. 影响起毛起球的因素 美国材料试验协会(ASTM)对纤维起球作如下定义:单种纤维或多种纤维制成织物因纤维缠结而在布面形成的小结节或球珠。织物起球的先决条件是布面有松散纤维绒头,而长丝织物一般缺少这种布面绒头,也不易起球。但水洗或干洗会助长这一条件形成。在穿着磨损中,光滑布面和圆形截面合纤会促使纱线从布面凸起并形成松散纤维,当这些纤维与另一些纤维相互交缠,这种交缠在线性摩擦和回转摩擦交互作用下很易发生,最终形成起球。这些纤维球在摩擦作用下变大。由于合纤强度较大,这种结节就不易被破坏或磨掉,因此会越积越多。 而天然纤维由于强度较低,纤维球易被磨掉,因此布面起球不明显。如果织物表面起球高度明显,但纤维球寿命很短,该织物可定为低起球织物。纤维挠曲性对织物起球有重要作用,低起球织物的纤维刚性应较高,纤维的抗挠曲性降低,纤维球就会较快脱落。此外,织物结构对布面起球也有影响。一般而言,纤维越短越细,布面越易起球。当毛球形成速度超过其脱落速度,布面就会积聚毛球。 毛球形成速度又与纱线中纤维根数、纤维长度、纤维横截面、纱线捻度、织物结构等有关。纤维长度越长,起球的机率越低;较粗纤维有刚性,因此不易起球;圆截面纤维表面光滑,纤维易滑移到布面,从而形成毛球,而不规则截面纤维则不易起球;低强度纤维会增加毛球脱落速度;高卷曲纤维会减少起球机率;喷气纺纱线的抗起球性比环锭纺纱线好,这是由于环锭纺使较长纤维位于纱线的中心,而较短纤维位于外围而容易起球,气流纺纱线则比环锭纺纱线更差;纱线支数越细则起球机率越小;纱线捻度越高使纱线较紧密,从而减少起球机率;单股纱织物比双股纱织物更易起球;针织物比梭织物更易起球,这是由于布面有较多的浮线,而紧密梭织物则较少起球;平纹织物比斜纹织物不易起球,这是由于平纹的交织点较多,交织长度较短。 1.1纱线的影响 纤维的卷曲波形愈多,加捻时纤维不容易伸展,在摩擦过程中纤维容易松动滑移,在纱线表面形成毛茸。为此,纤维卷曲性愈好,愈易起球。纤维愈细,显露在纱线表面的纤维头端就多纤维柔软性也愈好,因此细纤维比粗纤维易于纠缠起球。从纤维长度来看,较短纤维比长纤维易于起毛起球,除纤维头端数多的影响外,纤维间的摩擦力和抱合力也影响织物的起毛起球。长纤维之间的摩擦力及抱合力大使纤维难以滑到织物表面,也就难纠缠起球。纱线的捻度和表面光洁程度对起球也有较大影响,捻度高的纱线,纤维间抱合紧密,纱线在受到摩擦时,纤维从纱线内滑移相对少,起球现象减少;但是,针织物一般为柔软性织物,过高的捻度会使织物发硬,因此不能靠高捻度来防止起球。纱线光洁度的影响,纱线越光洁,表面毛茸则短而少,所以光洁纱线不易起球。

织物起球的影响因素分析

织物起球的影响因素分析 起球的影响因素 从起球的过程和机理可以看出,织物起球必须满足以下条件:纤维要有足够的强度伸长性和耐疲劳性;纤维要柔软、易于弯曲变形和相互纠缠;要有足够多和足够长的毛羽;要有产生纠缠的摩擦条件。凡是影响这些条件的因素都将影响织物的起毛起球。以下从原料、纺纱、织造、染色后整理等工序进行逐一分析。 1. 原料 就纺纱原料而言,纤维性质对织物起球有很大程度的影响,尤其是纤维的机械性质。另外,纤维长度、细度及形态和表面性质等因素对织物的起毛起球也有较大关系[2]。 1.1 纤维机械性质 强度大、伸长大、抗反复弯曲 能力高、耐磨能力强的纤维,摩擦时就不易被磨断、脱落,反而会致使其与周围的毛丛、毛球进一步缠结成更大的球。而纤维强度低,所形成的毛球经摩擦后,易于从织物表面脱落。一般天然纤维织物,除毛织物外,很少产生起球现象;黏胶纤维、醋酯纤维等人造纤维织物也很少起球;合成纤维的纯纺或混纺织物起毛起球较为明显,其中以锦纶、涤纶和丙纶织物最为严重,维纶、腈纶织物次之[2]。 这主要是因为棉织物和人造纤维织物由于纤维强度低、耐磨性差,织物表面形成的毛绒或球粒被很快磨掉,而合成纤维及其混纺织物由于纤维间抱合力小、纤维的强力高、伸长能力大,特别是耐弯曲疲劳、耐扭转疲劳与耐磨性好,故纤维容易滑出织物表面,一旦在表面形成小球后,又不容易很快脱落。 1.2 纤维长度和线密度

短纤维比长纤维易于起球,这是因为成纱后由于纤维较长,摩擦后要使其拉出纱线外,长纤维在纱线中摩擦阻力比短纤维大,不易从纱线中抽出;另外,在同样的纤维截面根数内,长纤维露出纱线表面端比短纤维少,即长纤维端被外力摩擦机会小。长丝相对于短纤维来说,是不易起球的。 以涤纶纤维为例,涤纶短纤维表面光滑,纤维之间抱合力较弱,受摩擦时纤维头端容易滑出织物表面形成毛绒而纠缠起球。而涤纶长丝强力较高,在受到机械外力时不易磨损断裂,因此穿着或洗涤时,涤纶长丝织物即使受到较强的摩擦作用也不容易起球。 同样的原料,细纤维比粗纤维更易起球,除纤维根数的影响外,纤维越粗其抗弯刚度越大,竖起于表面的纤维头端不易弯曲纠缠起球。 1.3 纤维的形态和表面性质 纤维的形态和表面性质主要涉及纤维的截面形状、表面特征、摩擦系数、是否有卷曲等。异形截面的纤维,抗弯刚度大,不易弯曲缠绕且相对接触和被摩擦的概率低,不易抽拔和纠缠,不易产生起球。纤维表面光滑、卷曲少或无卷曲,纤维间抱合力小,摩擦中不利于握持后的抽拔、纠缠与成球,故不易起球,例如蚕丝。但是从成纱工艺质量和性能要求方面讲,纺织纤维要有一定的摩擦力和卷曲。 2. 纺纱过程 在纺纱过程中产生的影响织物起毛起球的因素主要有纱线的毛羽及耐磨性,这涉及到纺纱方法、纱线捻度、纱线结构等因素。 2.1 纺纱方法 在传统的纺纱系统中,精梳纱中纤维排列较为平直,短纤维含量较少,所用纤维一般较长,所以精梳织物一般不易起毛、起球。 2.2 纺纱工艺

纺织品起毛起球的综合因素分析

纺织品起毛起球的综合因素分析 一、影响起毛起球的因素 美国材料试验协会(ASTM)对纤维起球作如下定义:单种纤维或多种纤维制成织物因纤维缠结而在布面形成的小结节或球珠。织物起球的先决条件是布面有松散纤维绒头,而长丝织物一般缺少这种布面绒头,也不易起球。但水洗或干洗会助长这一条件形成。在穿着磨损中,光滑布面和圆形截面合纤会促使纱线从布面凸起并形成松散纤维,当这些纤维与另一些纤维相互交缠,这种交缠在线性摩擦和回转摩擦交互作用下很易发生,最终形成起球。这些纤维球在摩擦作用下变大。由于合纤强度较大,这种结节就不易被破坏或磨掉,因此会越积越多。而天然纤维由于强度较低,纤维球易被磨掉,因此布面起球不明显。如果织物表面起球高度明显,但纤维球寿命很短,该织物可定为低起球织物。纤维挠曲性对织物起球有重要作用,低起球织物的纤维刚性应较高,纤维的抗挠曲性降低,纤维球就会较快脱落。此外,织物结构对布面起球也有影响。一般而言,纤维越短越细,布面越易起球。当毛球形成速度超过其脱落速度,布面就会积聚毛球。毛球形成速度又与纱线中纤维根数、纤维长度、纤维横截面、纱线捻度、织物结构等有关。纤维长度越长,起球的机率越低;较粗纤维有刚性,因此不易起球;圆截面纤维表面光滑,纤维易滑移到布面,从而形成毛球,而不规则截面纤维则不易起球;低强度纤维会增加毛球脱落速度;高卷曲纤维会减少起球机率;喷气纺纱线的抗起球性比环锭纺纱线好,这是由于环锭纺使较长纤维位于纱线的中心,而较短纤维位于外围而容易起球,气流纺纱线则比环锭纺纱线更差;纱线支数越细则起球机率越小;纱线捻度越高使纱线较紧密,从而减少起球机率;单股纱织物比双股纱织物更易起球;针织物比梭织物更易起球,这是由于布面有较多的浮线,而紧密梭织物则较少起球;平纹织物比斜纹织物不易起球,这是由于平纹的交织点较多,交织长度较短。 1.1纱线的影响纤维的卷曲波形愈多,加捻时纤维不容易伸展,在摩擦过程中纤维容易松动滑移,在纱线表面形成毛茸。为此,纤维卷曲性愈好,愈易起球。纤维愈细,显露在纱线表面的纤维头端就多纤维柔软性也愈好,因此细纤维比粗纤维易于纠缠起球。从纤维长度来看,较短纤维比长纤维易于起毛起球,除纤维头端数多的影响外,纤维间的摩擦力和抱合力也影响织物的起毛起球。长纤维之间的摩擦力及抱合力大使纤维难以滑到织物表面,也就难纠缠起球。纱线的捻度和表面光洁程度对起球也有较大影响,捻度高的纱线,纤维间抱合紧密,纱线在受到摩擦时,纤维从纱线内滑移相对少,起球现象减少;但是,针织

纺织品后整理复习题

第一章:常用纺织纤维的结构和主要性能能 1、纤维素大分子的化学组成是什么?简述纤维素纤维的主要性能。 纤维素的化学结构是由β- D -葡萄糖剩基,彼此以1,4苷键联结而成 . 聚合度n:天然纤维的聚合度一般较高.一般条件下,聚合度越低,纤维强度越低,湿强度也越低,脆性较明显. 纤维素大分子结构特点:纤维素大分子具有还原性,但大分子链较长,端基还原性不明显;中间每环上有三个自由羟基,能起酯化、醚化反应;纤维素大分子中的苷键对碱的稳定性较高,在酸中易发生水解,使纤维强度降低;羟基在分子间和分子内形成氢键。 纤维素的主要化学性质:①与碱作用:苷键对碱比较稳定②与酸作用:纤维素纤维遇酸后,手感变硬,强度严重降低,因为酸对苷键的水解起了催化作用③与氧化剂作用:易受氧化剂的作用生成氧化纤维素,使纤维变性,受损,强度下降,所以用氧化剂漂白时,必须严格控制工艺条件,保证织物和纱线强度。 2、什么是纤维素共生物?在染整加工前为什么要去除它? 纤维素共生物:在棉纤维生长过程中起保护作用的物质,以及代谢过程中生成的杂质,与纤维素共生共长。主要有:果胶,含氮物质,蜡状物质,天然色素,棉籽壳。共生物在染整加工过程中影响纤维的吸水,染色,白度的性能,因此,在染整加工前处理中需要去除,以满足染整加工与服用的需要。 3、蛋白质大分子的化学组成是什么?常用的蛋白质纤维有哪些,分别叙述其主要性能。 元素组成:主要有碳、氢、氧、氮,少量的硫、磷等元素。 氨基酸的组成:蛋白质完全水解的产物是氨基酸 羊毛纤维的主要性能:1、可塑性:指羊毛在湿热条件下,可使其内应力迅速衰减,并可按外力作用改变现有形态,再经冷却或烘干使形态保持下来。 2、热作用:羊毛耐热性差,在加工和使用中要求干热温度小于70℃ 3、水和蒸汽作用:①具有较强得吸温作用,在相对湿度60~70%时,含水杂达15~18%,且吸湿后溶胀,各向异性,强度下降。②在沸水和蒸汽中,纤维受到得溶胀更为剧烈。80℃以下的水中,羊毛受影响较小。4、酸:羊毛属耐酸性较好的纤维,可用强酸性染料染色,用硫酸进行碳化除杂。(无机酸对羊毛的损伤强于有机酸)5、碱:羊毛对碱的稳定性差,遇碱易水解,强度下降,颜色变黄。6、还原剂:对羊毛中的盐式键有破坏作用,在碱性介质中破坏作用更强烈。7、氧化剂:羊毛对氧化剂比较敏感,含氯氧化剂会使羊毛受到一定损伤,手感粗糙,且有泛黄和染色不匀等缺点,使用时要慎重。双氧水对羊毛的作用比较缓和,常用于漂白。 山羊绒纤维的主要性能:吸湿性好于羊毛,电阻值较大,静电现象比较严重。对碱敏感。耐酸性好于羊毛。羊毛所用的染料皆可用于羊绒染色。 桑蚕丝的主要性能:丝素①吸湿性②耐热性③耐酸性④耐碱性⑤氧化剂⑥还原剂⑦染色性能。丝胶:①吸湿性:比丝素高,遇水→溶胀→溶解,②对酸、碱的作用。 4、涤纶与碱(NaOH)的作用机理。 涤纶与碱作用:对碱的抵抗力差,易产生“剥皮”现象,因为酯键在碱中易水解 第二章:染整用水和染整助剂 1、名词解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