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8086微机原理课程设计_压力测量系统的设_有硬件电路图计

8086微机原理课程设计_压力测量系统的设_有硬件电路图计

8086微机原理课程设计_压力测量系统的设_有硬件电路图计
8086微机原理课程设计_压力测量系统的设_有硬件电路图计

序号:

课程设计

(微机原理及应用A)

二○一一年七月八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及成绩评定

课题名称压力测控系统的设计

I、题目的目的和要求:

设计一个对压力传感器的信号进行检测并在LED数码显示器上显示压力值的系统,当压力低于30pa时,黄灯闪烁,闪烁周期为1秒。当压力高于150pa 时,红灯闪烁。LED的显示内容为P=XXX。X为测试值。

II、设计进度及完成情况

日期内容

7月4日查阅资料,拟定设计方案。

7月5日选课程设计题目,编写程序。

7月6日设计总体方案,上机调试。

7月7日整理打印设计报告。

7月8日上交设计报告并进行答辩。

III、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郑学坚周斌

《微型计算机技术及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史嘉权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基础与应用》海洋出版社邓振杰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及课程设计》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杨斌

《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梅丽凤王艳秋

学科部主任(签字)Ⅵ、成绩评定:

设计成绩:(教师填写)

指导老师:(签字)

二○一一年七月八日

一、设计要求

设计一个对压力传感器的信号进行检测并在LED数码显示器上显示压力值的系统,当压力低于30pa时,黄灯闪烁,闪烁周期为1秒。当压力高于150pa 时,红灯闪烁。LED的显示内容为P=XXX。X为测试值。

二.设计思想

压力测试系统的设计,必然要牵涉到压力的感应与转化,所以必须要有压力传感与A/D转换器。将自然中的模拟量转化为电压信号,再转化位数字信号进行处理。一个小型的微机系统,必须要有8086cpu来进行整体的控制,将其通过8255与A/D传感器进行连接。这就是这个系统的主要框架。

而具体的应用框架则是在主要的框架上添加。要当压力低于30pa时,黄灯闪烁。当压力高于150pa时,红灯闪烁。则应添加8255。模块。通过编程来控制黄灯与红灯的亮灭情况,考虑到要进行比较,所以我用了两个比较器进行数据的比较。同时,由于灯要闪烁,闪烁周期要一秒,所以我们考虑到还要加一个8253芯片去控制。但根据个人情况,这个模块我省略了。而至于LED显示,且显示内容为三位。我只在程序之中体现,而在硬件图中没有去体现。

三.系统设计框图

模数转换单元ADC0809 CPU中央处理

8086

并行接口芯片

8255

大于150Pa 红灯闪烁

小于30Pa 黄灯闪烁

显示数字三位数码显

示管

压力传感器

四.程序流程图

五.源程序

;宏定义

addr_8253 equ 208h

a_8253 equ addr_8253 b_8253 equ addr_8253+1h ctrl_8253 equ addr_8253+3h addr_adc0809 equ 210h addr_8255 equ 200h

a_8255 equ addr_8255 b_8255 equ addr_8255+1h c_8255 equ addr_8255+2h ctrl_8255 equ addr_8255+3h

开始

8255初始化

采集模拟数据

启动AD 转化

XXX

Pa XXX 150≥

Pa

XXX 30≤Pa XXX Pa 15030≤≤

红灯闪烁 黄灯闪烁

都不亮 显示

;******************************************

code segment

assume cs:code,ds:code

start:

mov ax,cs

mov ds,ax

;******************************************

;8253产生方形波,周期为1s,通道0

mov dx,ctrl_8253 ;设置8253控制口

mov al,3eh ;控制字00111110 00表示计时器0;11表示先读写低八位,后写读高八位; X11表示工作在模式3; 0表示二进制计数out dx,al ;写控制字

mov dx,a_8253 ;设置计数初值(计数器0)

mov ax,1000d

out dx,al ;先写低八位,后写高八位

mov al,ah

out dx,al

;8253产生方形波,周期为1s,通道1

mov dx,ctrl_8253 ;设置8253控制口

mov al,7eh ;控制字01111110 01表示计时器1;11表示先读写低八位,后写读高八位; X11表示工作在模式3; 0表示二进制计数out dx,al ;写控制字

mov dx,b_8253 ;设置计数初值(计数器1)

mov ax,500d

out dx,al ;先写低八位,后写高八位

mov al,ah

out dx,al

;******************************************

;启动A/D

mov dx,addr_adc0809 ;ADC0809

out dx,al

;******************************************

disp:

;8255初始化

;A口做为段码输出,B口做为位码输出,C口低2位做为有色灯的输出mov dx,ctrl_8255 ;8255初始化

mov al,80h ;控制字 10000000 1表示方式控制字; 00端口A 方式0; 0输出; 0PC7-PC4 输出; 0定义端口B为0 输出;0 PC0-PC3 输出out dx,al ;写控制字

repeat:

;初始化地址指针和位码

lea bx,TABLE ;段码表首址送bx Load effect address——取有效地址,也就是取偏移地址

lea di,BUFDA ;指向缓冲区首地址 Load effect address——取有效地址,也就是取偏移地址

mov cl,0dfh ;11011111b 位码,共阴极,便于从第六位开始向低位依次显示

next: ;显示子程序

;输出位码

mov dx,b_8255 ;8255B口,输出位码

mov al,cl

out dx,al

mov al,[di] ;从缓冲区取段码

xlat

mov dx,a_8255 ;输出段码到8255A口

out dx,al

;延迟

push cx

mov cx,30h

delay:

loop delay

pop cx

;关LED显示

mov dx,a_8255

mov al,0

out dx,al

cmp cl,11111110b ;已经显示最低位

jz convey ;显示完成

inc di ;指向下一个段码

ror cl,1 ;显示向低一位转移

jmp next

convey:

;延时,方便LED显示结果及有色灯的闪烁

cmp count,0 ;count在后面定义

jz adcall ;延时时间到,开始下一次的数据采样dec count ;延时时间未到

jmp repeat ;******************jmp convey ;******************************************

;ADC0809接收模拟信号并转化为数字信号

adcall:

call ad

mov count,0ffh ;设置下一次数据采集的时间间隔jmp repeat

TABLE: ;段码表

db 3fh;0

db 06h;1

db 5bh;2

db 4fh;3

db 66h;4

db 6dh;5

db 7dh;6

db 07h;7

db 7fh;8

db 6fh;9

db 73h;P

db 48h;=

db 00h;NULL

BUFDA: ;显示缓冲区

db 10,11,12,12,12,0 ;初始显示P= 0

count dw 0ffh

;******************************************

ad proc

;读取AD转换结果并启动AD

push ax

push bx

push cx

push dx

push di

mov dx,addr_adc0809 ;通道0

;读结果

in al,dx ;数字量存放在al中

;启动A/D

out dx,al ;启动下一次的ad转换

push ax

;******************************************

;根据数字量的值判断有色灯是否要亮

cmp al,30d

jb yellow ;小于30 小于则转移到目标指令执行cmp al,150d

ja red ;大于150 大于则转移到目标指令执行

mov dx,ctrl_8255 ;8255控制口

push ax

mov al,00h ;介于30和150之间,PC0输出低电平out dx,al

pop ax

jmp red_yellow

;******************************************

red: mov dx,c_8255 ;控制口

mov al,02h ;8255 PC1输出高电平

out dx,al

jmp red_yellow

yellow: mov dx,c_8255 ;控制口

mov al,01h ;8255 PC0输出高电平

out dx,al

red_yellow:

pop ax

mov ah,0

;****************************************** ;将数字量转换成十进制,方便显示

call binidec

pop di

pop dx

pop cx

pop bx

pop ax

ret

ad endp

;****************************************** binidec proc

;将存放于AL中的数转换为十进制数存放到BUFDA中push ax

mov ah,0 ;ax=al

mov bl,10

mov cx,4 ;

lea di,BUFDA+5 ;指向显示缓冲区末尾binidec_next:

div bl ;al:商,ah:余数

mov [di],ah

dec di

dec cx

mov ah,0

cmp al,0

jnz binidec_next

binidec_null:

mov byte ptr [di],12

dec di

loop binidec_null

pop ax

ret

binidec endp

;******************************************

code ends

end start

六、设计心得

经过一周的微机课程设计,让我对微机这一门课程有了系统的疏导。在学习这门课程是我们只是独立的讲解一些芯片的结构及用法,而通过微机课程设计,在我们在构建一个小型的微机系统时,而真正的去关注这些芯片的连接。这不但要求我们对各个芯片要有一定的了解与认知。而且要懂得怎么融会贯通。这是我在这次微机实习中体会最深的。其二,通过微机课程设计,培养了我们想问题的思维方式。以前我们想问题时总是将一些问题孤立出来去思考,而这次实习,他引导我们以多维的方式去解析整个问题。在课程设计中,我们不但要理解好系统的结构,进而画出硬件连接图、而且要写出程序流程图及源程序就,这些虽然是不同的表现形式,但他们必须用统一的思想去认识。其三,通过对压力测试系统的设计,让我们更加了解了CPU8086、ADC0809、8255等芯片的用法,同时,也对汇编语言的编程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为以后单片机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最后,我通过课程设计认知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通过与搭档的交流,让我对有些以前不是很熟悉的内容有了提高。同时在与之合作中,让我对工程这个概念有了新的认识,因为在以后工作中我们都必须面对与团体的合作。只有在平常,我们多去与人交流。才能提升我们的这个能力。总之,一周的微机的课程设计尽管很短,但让我们受益颇多。

设计硬件电路图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报告交通灯

WORD格式微机原理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交通灯的设计 实验课程名称微机原理 姓名王培培 学号080309069 专业09自动化班级2 指导教师张朝龙 开课学期2011至2012学年上学期

一、实验设计方案 实验名称:交通灯的设计实验时间:2011/12/23 小组合作:是□否?小组成员:无 1、实验目的: 分析实际的十字路口交通灯的亮灭过程,用实验箱上的8255实现交通灯的控制。(红,黄,绿三色灯) 2、实验设备及材料: 微机原理和接口技术实验室的实验箱和电脑设备等。 3、理论依据: 此设计是通过并行接口芯片8255A和8086计算机的硬件连接,以及通过8253延时的方法,来实现十字路口交通灯的模拟控制。 如硬件连接图所示(在后),红灯(RLED),黄灯(YLEDD)和绿灯(GLED)分别接在8255 的A,B,C口的低四位端口,PA0,PA1,PA2,PA3分别接1,2,3,4(南东北西)路口的红灯,B,C口类推。8086工作在最小模式,低八位端口AD0~AD7接到8255和8253的D0~D7,AD8~AD15通过地址锁存器8282,接到三八译码器,译码后分别连到8255和8253的CS片选端。8253的 三个门控端接+5V,CLOCK0接由分频器产生的1MHZ的时钟脉冲,OUT0接到CLOCK1和CLOCK,2 OUT1接到8086的AD18,8086通过检测此端口是否有高电平来判断是否30s定时到。OUT2产生 1MHZ方波通过或门和8255的B口共同控制黄灯的闪烁。8255三个口全部工作在方式0既基本 输入输出方式,红绿灯的转换由软件编程实现。

4、实验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 ○1设计思路 红,黄,绿灯可分别接在8255的A口,B口和C口上,灯的亮灭可直接由8086输出0,1 控制。 设8253各口地址分别为:设8253基地址即通道0地址为04A0H,通道1为04A2H,通道2 为04A4H,命令控制口为04A6H。 黄灯闪烁的频率为1HZ,所以想到由8253产生一个1HZ的方波,8255控制或门打开的时 间,在或门打开的时间内,8253将方波信号输入或门使黄灯闪烁。 由于计数值最大为65535,1MHZ/65536的值远大于2HZ,所以采用两个计数器级联的方 式,8253通道0的clock0输入由分频器产生的1MHZ时钟脉冲,工作在方式3即方波发生器方 式,理论设计输出周期为0.01s的方波。1MHZ的时钟脉冲其重复周期为T=1/1MHZ=1s,因此 通道0的计数初值为10000=2710H。由此方波分别作为clock1和clock2的输入时钟脉冲,所以 通道1和通道2的输入时钟频率为100HZ,通道1作计数器工作在方式1,计数初值3000=BB8H 既30s,计数到则输出一个高电平到8255的PA7口,8255将A口数据输入到8086,8086检测 到高电平既完成30s定时。通道2工作在方式3需输出一个1HZ的方波,通过一个或门和8086 共同控制黄灯的闪烁,因此也是工作在方波发生器方式,其计数初值为100=64H,将黄灯的状态 反馈到8055的端口PB7和PC7,同样输入到8086,8086通过两次检测端口状态可知黄灯的状态 变化,计9次状态变化可完成5次闪烁。 三个通道的门控信号都未用,均接+5V即可。 ○ 2硬件原理及电路图 由于8255A与8086CPU是以低八位数据线相连接的,所以应该是8255A的A1、A 0 线分别与 8086CPU的A2、A线相连,而将8086的 1 A 0 线作为选通信号。如果是按8255A内部地址来看, 则在图中它的地址是PA口地址即(CS+000H),PB口地址为(CS+001H),PC口地址为(CS+002H),

最新8086简易计算器的设计微机原理计硬报告整理

计算机硬件技术实践报告 题目简易计算器的设计 姓名 专业自动化(电站方向) 班级 学号 上海电力学院自动化工程学院

实践报告内容(目录) 一. 设计题目 二. 开发目的 三. 小组成员分工及成果 四. 设计方案以及论证 五. 硬件原理图(包括芯片的选型介绍) 六. 程序流程图(包括各个子系统和子过程的程序流程) 七. 程序清单,要有适当的注释 八. 程序运行结果分析与预测 九. 结果评述或总结(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对实验过程进行总 结,系统改进升级建议或者提出新的方案等。)

一. 设计题目: 用8086设计一个能实现0~9整数加法运算的计算器,并用2位LED数码显示. 键盘包括0-9,+ ,-,*,/,=,ON/C;共16个按键.能实现简单的清零操作,减法运算,乘法运算. 二.开发目的: 通过课程设计,熟悉和掌握微机系统的软件、硬件设计的方法、设计步骤,得到微机 开发应用方面的初步训练。培养集体讨论设计题目的总体设计方案、编程、软件硬件调试、编写设计报告等问题,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现由学习知识到应用知识的初步过渡。通过本次课程设计熟练运用程序对8255控制键盘和LED显示的控制,完成计算器加减法的应用,并熟练应用8086汇编语言编写应用程序 和实际设计中的硬软件调试方法和步骤,熟悉微机系统的硬软件开发工具的使用方法。 三.小组成员分工及成果: 本组的三个成员一起讨论研究简易计算器设计的主要方案。 粗略设计程序流程图以确定简易计算器设计的大概框架。 明确目的后各自查询资料了解设计原理、逐步清晰设计思路。 以下为大体分工:主要负责:1、设计主要程序,编写; 2、查找资料验证修改; 主要负责:1、选择需要用的各个芯片; 2、设计硬件原理图; 主要负责:1、各个芯片功能的资料查找; 2、设计程序流程图 四.设计方案以及论证: 利用程序不断扫描所设的按钮键盘是不是有输入,如果没有就一直扫描,如果有就调 用子程序进行判断,是数值则进行存储并同时进行显示,是运算符号等就调用相应的子程 序进行操作,操作后则继续利用程序不断扫描键盘是不是有输入,从而实现部分十进制数 的加、减、乘、除的运算。运算完成后根据程序将运算的结果储存到锁存器中并显示到LED 显示器上。主要器件选择是采用8086CPU做主控制器,8255作为并行接口电路实现按键扫 描以及数码管的显示。通过8255A的C口和A口实现键盘的接入,通过键盘的不断扫描, 如果有键按下,通过查表法分别将输入的数据读到AL中并保存在第一个和第二个数里, 将8255A的B端口接上共阴极LED灯,将输入的数据通过查表法,将四段码送共阴极LED 灯显示,当按下‘=’时,通过判断字符,8086来实现不同的操作,并将结果在LED灯上显示,当按下“C”时,将数据先清零,同时LED灯上显示为“00”。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电压报警器实验报告

南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 报告书 课题名: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日期: xxx

目录 1.设计目的 (2) 2.设计内容 (2) 3.设计要求 (2) 4.设计原理 (3) 5.硬件电路图 (3) 6.程序代码 (5) 7.程序及硬件系统调试情况 (19) 8.设计总结与体会 (19)

一、设计目的 课程设计是培养和锻炼学生在学习完本门课后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设计和应用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它具有动手、动脑和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是培养在校工科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敢于动手、善于动手和独立自主解决设计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能力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 通过课程设计,要求学生熟悉和掌握微机系统的软件、硬件设计的方法、设计步骤,使学生得到微机开发应用方面的初步训练。让学生独立或集体讨论设计题目的总体设计方案、编程、软件硬件调试、编写设计报告等问题,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由学习知识到应用知识的初步过渡。通过本次课程设计使学生熟练掌握微机系统与接口扩展电路的设计方法,熟练应用8086汇编语言编写应用程序和实际设计中的硬软件调试方法和步骤,熟悉微机系统的硬软件开发工具的使用方法。 通过课程设计实践,不仅要培养学生事实求是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检验学生对本门课学习的情况,更要培养学生在实际的工程设计中查阅资料,撰写设计报告表达设计思想和结果的能力。 二、设计内容 设计一个电压报警器,要求采集实验箱提供的0~5V的电压,当输入电压在3V以内,显示电压值,如2.42。当输入电压超过3V,显示ERR,并报警。电压值可在七段数码管显示,点阵广告屏显示或液晶屏显示。报警形式自行设计,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是每一个大学生在大学生涯中都不可或缺的, 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本文就来分享一篇微机原理课程设计报告,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报告(一)以前从没有学过关于 汇编语言的知识,起初学起来感觉很有难度。当知道要做课程设计的时候心里面感觉有些害怕和担心,担心自己不会或者做不好。但是当真的要做的时候也只好进自己作大的努力去做,做到自己最好的。 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自己的感受,我想很多同学都 会和我有一样的感受,那就是感觉汇编语言真的是很神奇,很有意思。我们从开始的担心和害怕渐渐变成了享受,享受着汇编带给我们的快乐。看着自己做出来的东西,心里面的感觉真的很好。虽然我们做的东西都还很简单,但是毕竟是我们自己亲手,呵呵,应该是自己亲闹做出来的。很有成就感。 我想微机原理课程设计和其他课程设计有共同的地方, 那就是不仅加深和巩固了我们的课本知识,而且增强了我们自己动脑,自己动手的能力。但是我想他也有它的独特指出,那就是让我们进入一个神奇的世界,那就是编程。对于很多学过汇编或者其他的类似程序的同学来说,这不算新奇,但是对于我来说真的新奇,很有趣,也是我有更多的兴趣学习微机原理和其他的汇编。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一门很有趣的课程,任何一个计 算机系统都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学习计算机原理是要涉及到整体的每一部分。讨论某一部分原理时又要涉及到其它部分的工作原理。这样一来,不仅不能在短时间内较深入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而且也很难孤立地理解某一部分的工作原理。所以,在循序渐进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总是处于“学会了一些新知识,弄清了一些原来保留的问题,又出现了些新问题”的循环中,直到课程结束时,才把保留的问题基本搞清楚。 学习该门课程知识时,其思维方法也和其它课程不同,

8086.8088微机原理课程设计

8086/8088微机原理课程设计 1、课程设计说明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主要是测试学生的8086/8088系统输入输出技术应用能力、数字电路应用能力和程序设计能力。 设计题目中综合了《数字逻辑》、《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和《程序设计基础》等课程中的相关知识点。特别是电气工程系各专业学习了《模拟电子》、《传感器技术》、《单片机技术》等课程,给题目的扩展和实际应用提供了基础。本课程的课程设计实际上是一个综合性应用的设计和制作。 这里只给出了部分课程设计的题目,主要和接口电路有关,每个题目的实现方式和扩展空间都很大,指导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决定设计题目的内容和设计量。纯汇编语言软件的设计未在这里列出。 欢迎学生自拟题目,经指导教师审核其难易程度和确定所用器材,优先选用。 2、课程设计计分办法 课程设计的计分由课设题目(60)、课设报告(20)、考勤(20)三部分组成。 一、题目的选择 设计题目分为星级制(★),根据选择题目的难易程度确定成绩,以百分制计算,按比例计入总成绩。要根据个人情况合理选择题目,不可多组选择同一题目。 1、无星为最简题目,做完多个题目仅记分为及格(69分及以下)。 2、1星(★)为简单题目,做完1个题目记分为良(70~89分)。 3、2星(★★)为较难题目,做完1个题目记分优(90~100分)。 4、星级题目多做可提高分值。 5、课设一般为分组实施,主要设计者记原星级分值,辅助者减1星。 6.、未完成设计者视设计程度减星计分。 7、无星题目可单人完成,但不选题目者记0分。 二、报告要求 课设报告应按规定格式书写,并按时上交。报告原则上要求手工书写,如要打印必须是独立版本,遇雷同课设报告均不计入总成绩。 三、考勤 考勤。点名一次未到扣5分,5次以上记0分。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微型计算机技术课程设计 指导教师: 班级: 姓名: 学号: 班内序号: 课设日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录 一、课程设计题目.................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设计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设计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设计所需器材与工具 (3) 五、设计思路.....................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设计步骤(含流程图和代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课程设计小结 (36)

一、课程设计题目:点阵显示系统电路及程序设计 利用《汇编语言与微型计算机技术》课程中所学的可编程接口芯片8253、8255A、8259设计一个基于微机控制的点阵显示系统。 二、设计目的 1.通过本设计,使学生综合运用《汇编语言与微型计算机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课程的内容,为今后从事计算机检测与控制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 2.掌握接口芯片8253、8255A、8259等可编程器件、译码器74LS138、8路同相三态双向总线收发器74LS245、点阵显示器件的使用。 3.学会用汇编语言编写一个较完整的实用程序。 4.掌握微型计算机技术应用开发的全过程,包括需求分析、原理图设计、元器件选用、布线、编程、调试、撰写报告等步骤。 三、设计内容 1.点阵显示系统启动后的初始状态 在计算机显示器上出现菜单: dot matrix display system 1.←left shift display 2.↑up shift display 3.s stop 4.Esc Exit 2.点阵显示系统运行状态 按计算机光标←键,点阵逐列向左移动并显示:“微型计算机技术课程设计,点阵显示系统,计科11302班,陈嘉敏,彭晓”。 按计算机光标↑键,点阵逐行向上移动并显示:“微型计算机技术课程设计,点阵显示系统,计科11302班,陈嘉敏,彭晓”。 按计算机光标s键,点阵停止移动并显示当前字符。 3.结束程序运行状态 按计算机Esc键,结束点阵显示系统运行状态并显示“停”。 四.设计所需器材与工具 1.一块实验面包板(内含时钟信号1MHz或2MHz)。 2.可编程芯片8253、8255、74LS245、74LS138各一片,16×16点阵显示器件一片。

8086软硬件实验报告(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上机实验)

实验一实验环境熟悉与简单程序设计 实验目的 (1)掌握DEBUG调试程序的使用方法。 (2)掌握简单程序的设计方法。 实验内容 编程将BH中的数分成高半字节和低半字节两部分,把其中的高半字节放到DH中的低4位(高4位补零),把其中的低半字节放到DL中的低4位(高4位补零)。如: BH=10110010B 则运行程序后 DH=00001011B DL=00000010B 实验准备 (1)熟练掌握所学过的指令。 (2)根据实验内容,要求预先编好程序。 实验步骤 (1)利用DEBUG程序输入、调试程序。 (2)按下表要求不断地修改BH的内容,然后记录下DX的内容。 实验报告 (1)给出程序清单。 (2)详细说明程序调试过程。

程序: CODE SEGMENT START : MOV BH,00111111B MOV AL,BH MOV CL,4 SHR AL,CL MOV DH,AL MOV AL,BH AND AL,00001111B MOV DL,AL MOV CL,0 CODE ENDS END START

实验二简单程序设计 实验目的 (3)掌握DEBUG调试程序的使用方法。 (4)掌握简单程序的设计方法。 实验内容 试编写一个汇编语言程序,要求实现功能:在屏幕上显示:Hello world My name is Li Jianguo 参考程序如下:(有错) data segment out1 db 'Hello world' ax db 'My name is Li Jianguo' data ens code segment assume cs:code;ds:data lea dx,out1 mov ah,2 int 21h mov dl,0ah mov ah,2

2016年微机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 指 导 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系统教研室 二零一六年五月

目录 1 课程设计的目的和任务 (1) 2 课程设计指导及要求 (1) 3 课程设计的主要步骤 (1) 3.1 总体设计 (2) 3.2 硬件设计 (2) 3.3 软件设计 (2) 3.4 软、硬件联调 (2) 4 课程设计报告内容及格式要求 (2) 5 进度安排 (3) 6 课程设计的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 (3) 7 课程设计题目 (3) 8 主要参考资料 (5)

1 课程设计的目的和任务 课程设计是培养和锻炼学生在学习完本门课后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设计和应用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它具有动手、动脑和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是培养在校工科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敢于动手、善于动手和独立自主解决设计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能力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 通过课程设计,要求学生熟悉和掌握微机系统的软件、硬件设计的方法、设计步骤,使学生得到微机开发应用方面的初步训练。让学生独立或集体讨论设计题目的总体设计方案、编程、软件硬件调试、编写设计报告等问题,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由学习知识到应用知识的初步过渡。通过本次课程设计使学生熟练掌握微机系统与接口扩展电路的设计方法,熟练应用8086汇编语言编写应用程序和实际设计中的硬软件调试方法和步骤,熟悉微机系统的硬软件开发工具的使用方法。 通过课程设计实践,不仅要培养学生事实求是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检验学生对本门课学习的情况,更要培养学生在实际的工程设计中查阅资料,撰写设计报告表达设计思想和结果的能力。 2 课程设计指导及要求 在课程设计时,1人1题,同批次同学中选择同一题的人数不超过3人。在教师指导下,可以相互讨论,但设计报告由学生独立完成,不得互相抄袭。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在于指明设计思路,启发学生独立设计的思路,解答疑难问题和按设计进度进行阶段审查。学生必须发挥自身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主动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不应处处被动地依赖指导老师。同学应积极主动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讨论问题,互相帮助和启发。 学生在设计中可以引用所需的参考资料,避免重复工作,加快设计进程,但必须和题目的要求相符合,保证设计的正确。指导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掌握和使用各种已有的技术资料,不能盲目地、机械地抄袭资料,必须具体分析,使设计质量和设计能力都获得提高。学生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制定好自己各环节的详细设计进程计划,按给定的时间计划保质保量的完成个阶段的设计任务。设计中可边设计,边修改,软件设计与硬件设计可交替进行,问题答疑与调试和方案修改相结合,提高设计的效率,保证按时完成设计工作并交出合格的设计报告。 3 课程设计的主要步骤 课程设计分为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两个部分,其设计过程可以归纳为以下所述的四个步骤:

汇编与微机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微机接口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模拟自动门) 指导老师郭兰英 班级2015240204

目录 一概述 (1) 1.1 课程设计名称 (1) 1.2 课程设计要求 (1) 1.3 课程设计目的 (1) 二设计思想 (1) 三实施方案 (2) 3.1 获得传感器和“门”的状态 (2) 3.2 驱动步进电机和点阵模块 (2) 3.3 实现硬件延时 (3) 四硬件原理 (3) 4.1 中断控制器8259 (4) 4.2并行接口8255 (4) 4.3 定时/计数器8254 (5) 4.4 点阵LED显示屏 (5) 4.5 步进电机 (6) 4.6 红外距离传感器 (7) 五软件流程 (8) 六程序运行结果及分析 (11) 6.1 开门状态 (11) 6.2 关门状态 (12) 6.3 关门操作进行时中断到开门操作 (14)

6.4特殊状态 (15) 七个人感想 (16) 八附录 (18)

一、概述 1.1课程设计名称 模拟自动门 1.2课程设计要求 1)用汇编语言编程完成硬件接口功能设计。 2)硬件电路基于80x86微机接口。 3)程序功能包含:步进电机转动、点阵显示开关门、传感器检测是否有人、8254延时。 4)传感器检测有人时开门,门全开后延时几秒关门,若关门时检测到有人,立刻开门。 1.3课程设计目的 通过本课程设计,让学生对微机系统有一个较面的理解,对典型数字接口电路的应用技术有一个较深入的掌握,并对应用系统进行硬件原理和软件编程进行分析、设计和调试,达到基本掌握简单微型计算机应用系统软硬件的设计方法,提高项目开发能力的目的。要求同学分组完成课题,写出课程设计说明书,画出电路原理图,说明工作原理,编写设计程序及程序流程图。 二、设计思想 本程序主要功能是模拟商场等公共场所的自动门,实现有物体靠近并被传感器检测到时发生一系列变化的效果,模拟实现开门关门的功能。 为了尽量模拟真实场景下的自动门状态变化,本程序主要可以实现以下功能: 1、当传感器可检测范围内检测到物体,并且“门”为“关”的状态,立即“打开门”,即用一系列的硬件动作模拟自动门打开的动作和状态。 2、当“门”完全打开后一段时间后,传感器范围内检测不到物体时,立即“关闭门”, 用一系列的硬件动作模拟自动门关闭的动作和状态。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 数据段里有一个N个字的数组A,利用冒泡排序法最数组进行从小到大的排序,并输出结果。 要求:读出数据段中存放的数组A;换行显示换行后的数组A 题目分析 数据段为N个字,从而了解到该数据类型为双字节,且数据段中数据个数未知。要求对该数组进行从小到大的排序,且要求用冒泡法进行。数据段中的数组A已经给定,无需输入,但是要求将排序前后数组A显示出来,且要求换行显示。 软件流程图

流程图

设计思路说明 首先通过调用自定义子程序printf将数组A中的数据显示出来,然后在运用冒泡法对数组中的数据进行排序,冒泡法排序的总思路是,首先从数组A中的第一个元素开始,一次对相邻的的两个元素进行比较,调整。使前一个元素不大于后一个元素,将素有元素比较完之后,最大的元素排到了最后;然后,除掉最后一个元素之外的元素依上方法再次进行比较,得到次大的元素排在后面;如此重复,直至完成就实现了元素的从小到大的排序。同时在每一轮的依次比较时,我还设置了一个检测标识,如果哪一轮比较时没有进行依次调整,前面的元素都不大于后面的元素。直接结束排序。最后再次调用自定义子程序printf将排序后的数组A显示出来。 程序清单 主程序开始部分 DATAS SEGMENT arrary dw 3,2,-1,5,7,4,6,100,895;预定义需排序数组 len dw ($-arrary)/2 flag db ?;交换标志,为1表示发生交换 c10 dw 10 ;此处输入数据段代码 DATAS ENDS STACKS SEGMENT ;此处输入堆栈段代码 STACKS ENDS CODES SEGMENT ASSUME CS:CODES,DS:DATAS,SS:STACKS START: MOV AX,DATAS MOV DS,AX call print;调用子程序打印数组 冒泡法排序程序 l_out:lea bx,arrary;外层循环,flag==1时进入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实验报告DOC

河北科技大学 课程设计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 专业班级: 课程名称: 学年学期: 指导教师: 年月

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 学生姓名学号成绩 专业班级起止时间2011.12.24—2012.11.28 设计题目字符串动画显示 指 导 教 师 评 语 指导教师: 年月日

目录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1) 二、设计题目 (1) 三、设计内容要求 (2) 四、设计成员及分工 (2) 五、课程设计的主要步骤 (2) 六、课程设计原理及方案 (3) 七、实现方法 (3) 八、实施结果 (8) 九、总结 (8) 十、体会感受 (8)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课程设计是以自己动手动脑,亲手设计与调试的。它将基本技能训练、基本工艺知识和创新启蒙有机结合,培养我们的实践和创新能力。课程设计的意义,不仅仅是让我们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作为信息时代的大学生,基本的动手能力是一切工作和创造的基础和必要条件。 课程设计是培养和锻炼学生在学习完本门课后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设计和应用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它具有动手、动脑和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是培养在校工科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敢于动手、善于动手和独立自主解决设计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能力的一种较好方法。 《微机原理及应用》是一门应用性、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没有实际的有针对性的设计环节,学生就不能很好的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技术知识,更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通过有针对性的课程设计,使学生学会系统地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在微机应用方面的开发与设计本领,系统的掌握微机硬软件设计方法。 通过课程设计实践,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检验学生对本门课学习的情况,更要培养学生在实际的工程设计中查阅专业资料、工具书或参考书,掌握工程设计手段和软件工具,并能以图纸和说明书等表达设计思想和结果的能力。培养学生事实求是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 通过设计过程,要求学生熟悉和掌握微机系统的软件设计的方法、设计步骤,使学生得到微机开发应用方面的初步训练。让学生独立或集体讨论设计题目的系统方案论证设计、编程、软件调试、查阅资料、编写说明书等问题,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由学习知识到应用知识的初步过渡。通过本次课程设计使学生熟练的熟练掌握微机系统的设计方法,熟练应用8086汇编语言编写应用程序和实际设计中的软件调试方法和步骤,熟悉微机系统的软件开发工具的使用方法。 二、设计题目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报告-数字时钟的实现(附代码)

合肥工业大学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课程设计 课程: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设计专业班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x班学号: 姓名:

一、设计题目及要求: 【课题6】数字时钟 1.通过8253 定时器作产生秒脉冲定时中断。在中断服务程序中实现秒、分、小时的进位(24小时制)。 2.在七段数码管上显示当前的时分秒(例如,12 点10 分40 秒显示为121040)。 3.按“C”可设置时钟的时间当前值(对准时间)。 二、设计思想: 总体思想: 1、功能概述: 实验箱连线: 本实验建立在Dais实验箱基础上完成的基本连线及程序如下: 138译码器: A,B,C,D,分别连接A2,A3,A4,GS; y0连接8253的CS片选信号; y1连接8259的CS片选信号; 8253连线: 分频信号T2接8253的CLK0; 8253的OUT0接8259的IR7; 8253的gate信号接+5V; 8259连线: 8259的数据线接入数据总线;

本程序包括显示模块,键盘扫描模块,时间计数模块,设置模块等几个模块, (1)程序运行后,LED显示000000初始值,并且开始计数 (2)按C键进行设置初始时间,考虑到第一个数只能是0,1,2,当第一个数显示2时第二个数只能显示0~4,同理下面各位应满足时钟数值的合理的取值; (3)在手动输入初始值时,按D键进行回退1位修改已设置值,连续按D键可以全部进行删除修改。 2、主程序设计 主程序中完成通过调用子程序完成对8253及8259的初始化,对8259进行中断设置。主要在显示子程序和键盘子处理程序之间不断循环,8253每一秒给8259一个刺激,当8259接受到刺激后会给CPU一个中断请求,CPU会转去执行中断子程序,而中断子程序设置成时间计数加,即完成电子表的整体设计。详细流程图见图三-1。 3、LED显示子程序设计 本程序显示部分用了6个共阳极LED作为显示管,显示程序要做到每送一次段码就送一次位码,每送一次位码后,将位码中的0右移1位作为下次的位码,从而可以实现从左到右使6个LED依次显示出相应的数字。虽然CPU每隔一定时间便执行显示程序,但只要这个时间段不太长,由于人眼的视觉作用,就可以在6个LED上同时见到数字显示。 4、键盘扫描子程序设计 本程序需要用键盘对时间的初始值进行设置,因此对键盘扫描的子程序需要满足的功能如下: 判断是否是C键,若不是就返回至主程序,若是C键就开始对时间初始值进行设置,同时因注意到第一个值不可以超过2,第一个数是2时第二数不能超过4,余下的同理要满足时间数值的取值范围呢,若不是合法输入不予反应继续等待输入。当遇到输入数值错误时可以按下D键进行删除一位重新设置;当6位初始值全部设置成功后,电子表将自动开始走表。 5、时间运算子程序设计 该子程序的主要功能是对时、分、秒的运算,并把运算出的最终结果存到事先已经开辟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心得体会3篇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心得体会3篇课程设计是对课程的各个方面做出规划和安排,是连接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实践活动的桥梁。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微机原理课程设计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心得体会范文1: 计算机网络的设计是一个要求动手能力很强的一门实践课程,在课程设计期间我努力将自己以前所学的理论知识向实践方面转化,尽量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课程设计期间能够遵守纪律规章,不迟到、早退,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之处。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一共完成了11个实验,分别是1.制作直通电缆和交叉UTP、2.交换机Console口和Telnet配置、3.交换机端口和常规配置、4.虚拟局域网VLAN配置、5.路由器Console口Telnet 配置方法和接口配置、6.路由器静态路由配置、7单臂路由配置、8.动态路由协议配置、9.PPP协议配置、10路由器访问控制表(ACL)、11.网络地址转换(NAT)。 在制作直通电缆和交换UTP的实验中,我起初不能完全按照要求来剪切电缆,导致连接不通,后来在同学的帮助下,终于将实验完成。 在做到单臂路由配置和动态路由协议配置的实验,由于自身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忘掉了一些理论知识,在重新翻阅课本和老师的指导之下,也成功的完成了试验。

从抽象的理论回到了丰富的实践创造,细致的了解了计算机网络连接的的全过程,认真学习了各种配置方法,并掌握了利用虚拟环境配置的方法,我利用此次难得的机会,努力完成实验,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理论,学习网络电缆的制作等知识,利用空余时间认真学习一些课本内容以外的相关知识,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实践技能。 课程设计是培养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一个过程,是对我们所学知识及综合能力的一次考察。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也在不断的变化发展当中,这就要求我们用相应的知识来武装自己,夯实基础,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贡献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心得体会范文2: "微机原理与系统设计" 作为电子信息类本科生教学的主要基础课之一,课程紧密结合电子信息类的专业特点,围绕微型计算机原理和应用主题,以Intelx86CPU为主线,系统介绍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基本组成,体系结构和工作模式,从而使学生能较清楚地了解微机的结构与工作流程,建立起系统的概念。 这次微机原理课程设计历时两个星期,在整整两星期的日子里,可以说得是苦多于甜,但是可以学到很多很多的的东西,同时不仅可以巩固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而且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所没有学到过的知识。以前在上课的时候,老师经常强调在写一个程序的时候,一定要事先把程序原理方框图化出来,但是我开始总觉得这样做没必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设计课题:电动机速度控制器 专业班级:测控技术与仪器 学生姓名:jcl 学生学号:2008 指导教师:ddd 成绩: 二○一一年一月十一日

电动机速度控制器 一、设计目的 1.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课程设计教学环节十分重要。通过课程设计,使用微处理器芯片及其它典型的接口芯片,设计微处理器应用的典型接口电路,加深对微处理器、典型接口芯片特性的理解,掌握微处理器接口电路设计的初步方法,并进行一定的编程训练,加强微机应用的工程实践能力; 2.掌握接口芯片8255A和DAC0832的工作原理,熟悉8255A可编程并行口的使用方法,会写8255A 的控制字以及掌握三种工作方式的特点并会使用;会根据DAC0832的输入输出器和DAC寄存器的不同控制方法,选择不同的工作方式:单缓冲方式、双缓冲方式、直通方式。 3.学会自己独立设计电路,熟悉设计的过程,学会利用各种资源。 二、设计要求 利用开关量来实现对输出电压的定量控制,从而控制电动机的转速。 1、通过8255A工作在方式0的基本输入输出功能,输入一个八位的二进制数,同时在利用DAC0832的模数转换功能将其转换成电压信号,从而对输出的电压大小实现量控。 2、用八个开关的输入作为八位二进制数输入,CPU从8255A中读取放在AL中;然后将AL中的数据送入DAC0832中转换成模拟量,从而完成对电压的量控输出,即控制电动机的转速。 3、对于两个接口芯片的操作是用CPU的地址总线通过译码器选中其中一个,从而对其进行读写;DAC0832的工作方式是单缓冲方式。 4、8255A方式选择控制字如下图所示:

微机原理步进电机控制课程设计报告

河北科技大学 课程设计报告学生姓名:学号: 专业班级: 课程名称: 学年学期: 2 0 —2 0 学年第学期指导教师: 2 0 年月 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

目录 一、设计题目………………………………………………………………. 二、设计目的………………………………………………………………. 三、设计原理及方案………………………………………………………. 四、实现方法………………………………………………………………. 五、实施结果………………………………………………………………. 六、改进意见及建议……………………………………………………….

七、设计体会………………………………………………………………. 、 一、设计题目 编程实现步进电机的控制 二、设计目的 1.了解步进电机控制的基本原理 2.掌握控制步进电机转动的编程方法 3.了解8086控制外部设备的常用电路 4.掌握8255的使用方法 三、设计原理及方案 设计原理 步进电机驱动原理是通过对每相线圈中的电流的顺序切换(实验中的步进电机有四相线圈,每次有二相线圈有电流,有电流的相顺序变化),来使电机作步进式旋转。 驱动电路由脉冲信号来控制,所以调节脉冲信号的频率便可改变步进电机的转速。 利用 8255对四相步进电机进行控制。当对步进电机施加一系列连续不断的控制脉冲时,它可以连续不断地转动。每一个脉冲信号对应步进电机的某一相或两相绕组的通电状态改变一次,也就对应转子转过一定的角度(一个步距角)。当通电状态的改变完成一个循环时,转子转过一个齿距。四相步进电机可以在不同的通电方式下运行,常见的通电方式有单(单相绕组通电)四拍(A-B-C-D-A…),双(双相绕组通电)四拍(AB-BC-CD-DA-AB…),八拍(A-AB-B-BC-C-CD-D-DA-A…)等。 通过编程对8255的输出进行控制,使输出按照相序表给驱动电路供电,则步进电机的输入也和相序表一致,这样步进电机就可以正向转动或反向转动。 硬件连接图 四.实现方法 .步进电机控制程序流图

(完整版)微机原理课后单元习题-单元2-8086cpu

习题二 8086微处理器 答案 主要内容:主要介绍8086/8088CPU内部结构。了解80X86CPU的特点。 2.1 8086 CPU在内部结构上由哪几部分组成?其功能是什么? 【答】8086的内部结构分成两部分。总线接口部件BIU,负责控制存储器与I/O端口的信息读写,包括指令获取与排队、操作数存取等。执行部件EU负责从指令队列中取出指令,完成指令译码与指令的执行行。 2.2 8086的总线接口部件有那几部分组成? 其功能是什么? 【答】8086的总线接口部件主要由下面几部分组成:4个段寄存器CS/DS/ES/SS,用于保存各段地址;一个16位的指令指针寄存器IP,用于保存当前指令的偏移地址;一个20位地址加法器,用于形成20位物理地址;指令流字节队列,用于保存指令;存储器接口,用于内总线与外总线的连接。 2.3 8086的执行单元(部件)由那几部分组成?有什么功能? 【答】8086的执行单元部件主要由下面几部分组成:控制器、算数逻辑单元、标志寄存器、通用寄存器组。 (1)控制器,从指令流顺序取指令、进行指令译码,完成指令的执行等。 (2)算数逻辑单元ALU,根据控制器完成8/16位二进制算数与逻辑运算。 (3)标志寄存器,使用9位,标志分两类。其中状态标志6位,存放算数逻辑单元ALU 运算结果特征;控制标志3位,控制8086的3种特定操作。 (4)通用寄存器组,用于暂存数据或指针的寄存器阵列。 2.4 8086内部有哪些通用寄存器? 【答】四个16位数据寄存器AX、BX、CX、DX,二个指针寄存器SP、BP, 二个变址寄存器SI、DI。这些寄存器使用上一般没有限制,但对某些特定指令操作,必须使用指定寄存器,可参考后面指令系统章节。 2.5 8086内部有哪些段寄存器?各有什么用途? 【答】四个16位段寄存器:CS、DS、SS、ES,分别保存代码段、数据段、堆栈段与扩展段的段地址。 2.6 8086CPU状态标志和控制标志又何不同?程序中是怎样利用这两类标志的? 8086的状态 标志和控制标志分别有哪些? 【答】(1)标志分两类:状态标志(6位),反映刚刚完成的操作结果情况。控制标志(3位),在8086特定指令操作中起控制作用。 (2)利用状态标志可以掌握当前程序操作的结果,例如了解是否产生进位,是否溢出等。例如利用控制标志可以控制程序的单步调试。 (3)状态标志包括:包括零标志ZF、符号标志SF、奇偶标志PF、进位标志CF、辅助进位标志AF、溢出标志OF。控制标志包括:单步运行标志TF、方向标志DF与中断允许标志IF。 2.7 8086/8088和传统的计算机相比在执行指令方面有什么不同?这样的设计思想有什么 优点? 8086CPU执行转移指令时,指令队列寄存器内容如何变化? 【答】(1)传统的计算机一般按照取指令、指令译码与执行指令的串行步骤工作。 (2)在8086CPU中,指令的提取与执行分别由总线接口部件BIU与执行部件EU完成,两个单元重叠并行工作,这种机制称为流水线,这种工作方式有力的提高了CPU的工作效率。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 微机原理 课程设计报告 ——电子表程序设计 ^ 。

(一)设计任务: 用汇编语言设计一电子表程序,要求: ! (1)实现秒、分、时的计时,并显示于屏幕中央 (2)能够校时 (3)能够半点、整点报时 (二)设计原理 该程序主要由三部分构成:时间设置、延时程序和时钟显示。 (1)时间设置 … ①输入初始时间 先调用DOS操作系统模块2,在显示屏上显示‘:’,再调用DOS操作系统模块10,提示输入初始时间。由键盘输入的时间以字符串形式存放在已定义的存储器缓冲区内,继而调用TRAN1转换子程序和MUL10乘10子程序,将存放在存储器缓冲区内的ASCII字符转换为压缩BCD码,并将时、分、秒的值放置在寄存器CH、DH、DL中。 ②暂停计时 按Pause Break键即可暂停计时,再按下任意键恢复计时 ③重新输入时间 在程序运行时,可按下Esc键重新输入初始时间,此时程序检测到Esc(ASCII码为1BH)被按下,返回①步提示重新输入时间。 以上两步可实现校时的功能。

④半点、整点报时 《 程序运行时,分钟值每次改变都需要与30、60比较,若相等,则调用DOS操作系统模块7使计算机响铃并在时间后显示‘ ------’。同时若分、秒值为60则需进位,时为24时进位,保证时钟程序的正确性。 (2)延时程序 计算机在执行指令时,各种操作都按指令执行,但在像程序控制器那样由计算机发出指令控制外部设备是,由于外部设备所具有的机械惯性或其他原因,需要在计算机发出指令后有规律地延迟或等待一段时间。这类延时,可以用硬件延时来完成,单用软件来实现也是一种方便和常用的方法。 计算机执行每一条指令,虽然很快,但还是需要一段时间的。因此从理论上讲,可在程序中加一些与程序无关的指令去完成,要计算指令执行的时间,又不能过多的为了延时而增加编制程序的工作量。因此,编制延时程序,应尽量采用较少的指令,节约存储器,并且不能对主程序造成影响。 每条指令执行时间的长短,是以计算机的时钟周期为基本单位的。当CPU采用的时钟频率一定时,时钟周期也为定值。因此可根据时钟周期的多少来计算执行指令所需的时间。完成本设计任务使用的计算机采用Intel Pentium 4处理器,主频为,时钟周期约为。 通过时间约1s的长延时累加,并以时、分、秒的形式显示出来,就可以编写出一个时钟程序。 (3)时钟显示 … ①设置光标位置子程序IOSET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汽车倒车测距仪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 ——汽车倒车测距仪 题目:汽车倒车测距仪 指导老师: 日期:2013年1月13日

目录 一、设计目的 (4) 二、设计内容 (4) 三、设计任务 (4) 四、问题分析及方案选择 (5) 1.总体思路 (5) 2.超声的波发射 (5) 3.测距原理 (5) 4.显示原理 (6) 5.报警原理 (6) 五、所需元件 (6) 1.8086介绍 (6) 2.8259A介绍 (7) 3.8255介绍 (8) 4.8253介绍 (8) 5.地址锁存器74LS138介绍 (9) 六、硬件接线图 (11) 1.总电路图 (11) 2.超声波发射电路: (11) 3.超声波接收电路 (12) 4.数码管显示电路 (14) 5.蜂鸣报警电路 (14) 七、主程序流程图 (15) 1.中断子程序 (17) 2. 延时子程序 (17) 3. 距离计算子程序 (18) 4. 十六进制转10进制数子程序 (18) 5. LED显示子程序 (19) 八、程序代码 (19) 九、设计难点 (25) 十、心得体会 (25)

十一、参考文献 (27) 汽车倒车测距仪设计

一设计目的 1、运用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理论课中学习的8086、8255等芯片,以及数码管等元件进行课程设计,做到学以致用。 2、通过课程设计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自己运用汇编语言的能力,使自己的思维更加发散,提高创新能力。 4、通过整个课程设计,提高综合运用能力,及提高对硬件的认识和布线能力。 二、设计内容 1、设计一个微机控制的汽车倒车测距仪,能测量并显示车辆后部障碍物离车辆的距离,同时用间歇的“嘟嘟”声发出警报,“嘟嘟”声间隙随障碍物距离缩短而缩短,驾驶员不但可以直接观察到检测的距离,还可以凭听觉判断车后障碍物离车辆距离的远近; ①开机后先显示“———”,并有开机指示灯。 ② CPU发射超声波1ms,然后显示60ms;即1ms+60ms为一个工作周期, 等待回波,在次周期内完成一次探测。 ③根据距离远近发出报警声并显示距离。障碍物距离小于1m,距离值 变化5cm更换显示,否则不更换;距离在1m以上,新值与原显示值 之差大于10cm更换,否则不更换。 ④用三LED位数码管显示障碍物距离 2、硬件电路原理图和软件框图; 3 编写控制程序,写出设计任务书(总结报告)。 三、设计任务 1、选用8088和适当的存储器及接口芯片完成相应的功能。 2、用LED显示器显示电子锁的当前状态。 3、画出详细的硬件连接图。 4、给出程序设计思路、画出软件流程图。 5、给出地址分配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