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汉语复习提纲

古代汉语复习提纲

古代汉语复习提纲
古代汉语复习提纲

古代汉语复习提纲(一)

第一章工具书

一、字典辞书的基本方式

(一)编排方式:1、部首和笔画;2、音序;3、号码。

(二)注音方式:1、直音;2、反切;3、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

(三)释义方式:1、直训;2、描写;3、义界;4、譬况。

二、常用工具书

(一)应用类工具书:1、《康熙字典》;2、《中华大字典》;3、《辞源》;

4、《辞海》;

5、《新华字典》;

6、《现代汉语词典》;

7、《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8、《汉语大字典》;

9、《汉语大词典》。

(二)专业类工具书:1、《说文解字》;2、《经籍纂诂》;3、《经传释词》;

4、《词诠》;

5、《诗词曲语辞汇释》;

6、《尔雅》;

7、《方言》;

8、《释名》;

9、《广雅》;10、《广韵》;11、《助字辨略》。

第二章文字

一、汉字的性质与特点

(一)性质。

(二)特点。

二、汉字的源流

(一)起源:假说,图画与契刻。

(二)流变:1、形体演变;2、载体演变。

(三)汉字衍变的趋势:1、简化;2、标音化。

三、汉字的结构

(一)“六书”的形成过程:1、名称的出现;2、细目的出现;3、说解的出现。

(二)“六书”的说解:(以许慎《说文》为主)

1、象形: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2、指事: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3、会意:比类合谊,以见指(挥),武信是也;

4、形声: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5、转注:建类一首,同义相受,考老是也;

6、假借: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三)形声字形符与声符的位置及特殊情况

1、位置:

2、特殊位置:

3、省形与省声:

四、汉字的应用

(一)古今字:同一个词在不同时代用不同的字表示。

(二)异体字:读音相同、意义相同而形体不同的字。

(三)假借字:1、本无其字的假借:原先没有为它专门造字,人们从现有的文字中选取某些同音字来记录它。

2、本有其字的假借:原先有专门造字,但由于各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另找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它,也称通假。

(三)繁简字:简化字与被简化的繁体字合称。

(四)区别:注意几个应用的区别。第三章词汇

一、古代汉语词汇的基本特征

(一)单音节词为主。

(二)向多音节词演变:1、换一个词;2、加词缀(词头或词尾);3、同义或反义叠加。

(三)一词多义现象普遍。

二、古今词义的异同

(一)基本表现:1、基本相同;2、古用今废;3、完全不同;4、有同有异。

(二)旧词死亡之因:1、历史事物的消亡;2、社会观念的改变;3、被别的词语取代。

(三)古今词义的差异:1、意义的多少不同;2、词义的侧重点不同;3、词义的轻重与感情色彩不同;4、词义所指的名物制度不同。

(四)词义变化的类型:1、范围上看:扩大、缩小、转移;2、感情色彩上看:褒、贬、中三者的转化。

三、单音词、复音词

(一)单音词:

(二)复音词:

1、单纯复音词:联绵词(词无定写,不可分训,双声叠韵)

叠音词(注意与重叠词的区别)

2、合成复音词:

偏义复词

四、词的本义与引申义

(一)概念。

(二)探求本义的方法:1、分析字形;2、考核文献用例及字书解说。

(三)词义引申的规律及方式:

1、规律: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由实到虚。

2、方式:连锁式;辐射式;综合式。

(三)引申义与本义的联系方式:相似;相关;相因。

五、同义词辨析

(一)概念及分类

(二)差别:1、范围广狭不同;2、性状情态不同;3、程度深浅轻重不同;

4、侧重点不同;

5、感情色彩不同;

6、语法功能不同。

第四章语法

一、词法

(一)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

词类活用

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二者的区别)

名词用作动词,名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

动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二)虚词:副词、代词、介词、连词、语气词

1、副词:程度副词、范围副词、时间副词、情态副词(亦称语气副词)、否定副词、谦敬副词、指代词副词

2、代词:人称代词、指示代词、无定代词、疑问代词、辅助性代词

3、连词:与、且、以、而、则、然、虽然、然则、然而等

4、介词:于(於,乎)、以、因、为、与等

5、语气词:句首、句中、句尾

6、词头,词尾

二、句法

(一)判断句:1、概念;2、形式;3、特殊表达功能。

(二)宾语前置句:1、概念;2、种类。

(三)被动意义表达方式(被动句):1、概念;2、类型(无标志;有标志)。

(四)句子成份的省略

第五章训诂

一、相关概念

(一)训诂:是对古书中各种语言现象的解释。

(二)训诂学:副词、代词、介词、连词、语气词

二、训诂体例

传﹑注﹑笺﹑诂﹑解﹑章句﹑音义﹑正义﹑补注、集注﹑集解﹑集释

三、训诂内容

(1 )解释词义(2 )串讲文意(3 )分析句读(4 )提示语法(5 )说明修辞表达方式(6 )诠释典故成语(7 )校勘文字。

四、训诂方法

(一)形训—以形说义

(二)声训—因声求义

(三)义训—据文证义

五、训诂术语

(一)曰,为,谓之

(二)谓,言

(三)貌,之貌

(四)犹

(五)之言,之为言

(六)读为,读曰

1、韵书的产生:魏李登的《声类》是记载中最早的韵书,第二部是晋吕静的《韵集》。

2、《切韵》

3、《广韵》

(二)中古的声母系统

1、三十六字母

2、《广韵》的声母系统

(三)中古的韵部系统

1、二百零六韵

2、十六摄

3、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

(四)中古的声调及其演变

1、平分阴阳

2、浊上变去

3、入派四声

(五)反切

1、基本规律和原则:上字取声,下字取韵,上字定清浊,下字定四声。

2、局限:(1)切语用字太多,不易记;(2)上下字用的是音节不是音素,不易拼;(3)不少反切用字笔画多,不易认。

3、反切变读:(1)声母变读:zcs,gkh与jqx变读;f变bp

(2)韵母变读:上字翘舌音,下字为齐齿韵,去掉i;ong变eng

(3)声调变读:(同(四))

三、上古语音系统

(一)上古韵部系统

1、研究成果

2、对转

3、旁转

(二)上古声调

(三)上古声母系统

1、古无轻唇音

2、古无舌上音

3、娘日二母归泥

4、喻三归匣

5、喻四归定

6、照二归精、照三归端

四、近古语音系统

(一)周德清《中原音韵》

(二)《早梅诗》:东风破早梅,向暖一枝开。冰雪无人见,春从天上来。

五、古书的读音问题

(一)假借字的读音

一般按所表示的本字本读

(二)破读

(三)特殊词语的读音

1、国名:龟兹、大宛、康居、月氏、身毒

2、族名:吐谷浑、葷粥、先零、吐蕃

3、地名:镐京、不羹、龙兑、阳夏、番禺、阿房宫

4、人名:伍员、禽滑厘、郦食其、冒顿

5、姓氏:种、解、祭、洗、万俟、尉迟

古代汉语课堂讲授篇目

第一单元:左传

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宫之奇谏假道烛之武退秦师蹇叔哭师

晋灵公不君齐晋鞍之战楚归晋知罃祁奚荐贤子产不毁乡校

第二单元:战国策

冯谖客孟尝君赵威后问齐使庄辛说楚庄王鲁仲连义不帝秦触龙说赵太后

第三单元:论语、礼记

论语(全) 礼记(大同)

第四单元:孟子

寡人之于国也齐桓晋文之事夫子当路于齐许行第五单元:墨子、老子、庄子、荀子、韩非子

墨子(非攻) 老子(全) 庄子(北冥有鱼不龟手之药庖丁解牛胠箧)

荀子(劝学) 韩非子(五蠹)

第六单元:诗经

七月

第八单元:史记、汉书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霍光传)

第九单元:

司马迁(报任安书) 李密(陈情表)

第十单元:

韩愈(送李愿归盤谷序柳子厚墓志铭) 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第十一单元:

刘勰(文心雕龙·情采)

1.多行不义必自毙。毙:倒下去。

2.我闻忠善以损怨。怨:怨恨。

3.不闻作威以防怨。防:堵住。

4.立其子,不为比。比:为私利而五原则的结合,这里指偏爱自己的亲人。

5.虽遇执事,其弗敢违。违:躲避。

6.自始合,苟有险,余必下推车。险:这里指难走的路。(本意地不平)

7.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轶:后车超过前车。

8.我闻忠善以损怨。损:减少。

9.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馨:黍稷。

10.可矣,厚将得众。厚:土地广大。

11.虢,虞之表也。表:外面。

12.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据:依附,保佑。

13.且惧奔辟而忝两君。辟:后来写作“避”,逃避。

14.勤而无所,必有悖心。勤:劳苦。

15.其右提弥明知之。右:车右,又称骖乘。

16.且惧奔辟而忝两君。忝:辱。

17.颍考叔,纯孝也。纯:笃厚。

18.一之谓甚,其可再乎?再:第二次。

19.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军队。

20.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书法:记事的原则。

21.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且:将。

22.亟请于武公,公弗许。亟:屡次。

23.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绥:安抚。

24.射其左,越于车下。越:坠。

25.子产而死,谁其嗣之?而:如果。

26.不虞君之涉吾地也。虞:料想。

27.宫之奇以其族行。以:率领,带领。

28.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戮:用作名词,指杀的对象。

29.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佗:同“它”

30.韩厥俛定其右。俛:同“俯”,低下身子。

31.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饮:使。。。。喝,也就是给。。。。喝

32.此车一人殿之,可以集事。集事:成事。

33.臣不任受怨,君亦不任受德。任:担当。

34.此车一人殿之,可以集事。殿:镇守。

35.我之怀矣,自诒伊戚。诒:通“贻”,给。

36.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竟:国境,边境,后来写作“境”37.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城:指城墙。

38.二国图其社稷,而求纾其民。纾:缓和,解除。

39.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莫:否定性的无定代词,等于说“没有谁”。

40.宰夫胹熊蹯不孰,杀之。孰:熟,后来写作“熟”。

41.神所冯依,将在德矣。冯:后来写作“凭”,依靠。

42.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药:名词意动用法,以….为药。

43.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徼:求。

44.太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完:修葺,指修城。

45.太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具:准备。

46.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宠:荣宠。

47.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施:延,扩展。

48.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履:践踏,这里指足迹所践踏的地方。49.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徵。徵:索取。

50.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除:被除掉,语意上的被动

51.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陵:大山。

52.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舍:住一宿。

53.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其:表委婉的语气词。

54.一之谓甚,其可再乎?其:语气词,加强反问。

55.庄公寤生,惊姜氏。寤:通“啎”,逆,到着。

56.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道:疏导,后来写作“导”

57.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介:甲,甲士。

58.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与:参加。

59.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国:国都。

60.师进,次于陉。次:军队临时驻扎。

61.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偪乎。偪:通逼,逼近。

62.神其吐之乎?其:语气词,加强反问。

63.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谓:通为。

64.今京不度,非制也。度:法度,这里用作动词,合法度。

65.穆公访诸蹇叔。访:资询,征求意见。

66.犹不改,宣子骤谏。骤:多次。

67.坐而假寐。假寐:不脱衣服瞌睡。

68.贼民之主,不忠。贼:杀。

69.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荐:献,这里是向神献。

70.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而:连词,表示假设,如果。

71.病未及死,吾子勉之。吾子:尊称。

72.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之:代词,指赵盾,相当于您,

73.曰无令舆师陷入君地。舆:众多,许多。

74.赦之,以劝事君者。劝:鼓励。

75.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岩:险要。

76.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鄙:边邑。

77.齐师败绩,逐之。败绩:大败。

78.夫晋何厌之有?厌:满足。

79.臣不才,不胜其任,以为俘馘。馘:割取敌方战死者左耳。

80.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既而:不久。

81.于是荀首佐中军矣。于是:在这时候。

82.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无乃:表委婉语气的副词,大概,恐怕。83.执事不以衅鼓,使归即戮,君之惠也。衅:古代一种祭礼,杀牲以雪涂钟鼓。84.病未及死,吾子勉之。勉:努力。

85.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徒:手下。

86.大史书曰:赵盾弑其君。大:后来写作“太”。

87.宣子田于首山。田:打猎,后来写作“畋”。

88.癸酉,师陈于鞍。陈:摆开阵势。

89.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馆:宾馆,这里用作动词,住宾馆。

90.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实:代词,复制前面提到的人。

91.执事不以衅鼓,使归即戮,君之惠也。执事:办事人员,这里指楚王本人92.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池:护城河。

93.无以缩酒,寡人是徵。无以:没有什么用来。

94.其是之谓乎?是:代词,做宾语。

95.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堪:经得起。

96.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无:通“毋”,不要。

97.执事不以衅鼓,使归即戮,君之惠也。即:动词,就,接近。

98.举其偏,不为党。党:动词,袒护。

99.晋侯问嗣焉,称解狐。称:举。

100.两释累囚以成其好。累:捆绑.

101.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信:真实。

102.然犹防川。防:堵塞。

103.太子胡亥袭位。袭:继承。

10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105.以粟易器械者,不为厉陶冶。厉:病,

106.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与:等待。

107.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亡:不在。

108.既来之,则安之。安:用作动词,使动,使….安。

109.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泽而焚之。烈:用作动词,焚烧。

110.戎狄是膺,荆舒是惩。膺:打击。

111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摄:逼近112.食之,比门下之客。比:比照。

113.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 揭:拜访。

114.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 亲:父母,双亲。

115.千金,重币也。币:聘礼,古代情人时用的礼物。

116.封书谢孟尝君。谢:道歉。

117.三窟己就,君姑高枕为乐矣。就:完成。

118.权使其士,虏使其民。虏:奴隶,名词用作状语,像奴隶一样对待。

119.而母,婢也。而:代词,你的。

120.秦军引而去。引:向后退。

121.魏王使客将军辛垣衍间入邯郸。间:偷偷地进入。

122.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释:消除。

123.当是时,邹君死,闵王欲入吊。吊:慰问。

124.是助王息其民者也。息:动词,蕃殖。

125.且秦无已而帝,则且变易诸侯之大臣。帝:动词,称帝。

126.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振:通“赈”,救济。

127.苟无岁,何以有民? 岁:收成。

128.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乃:副词,才。

129.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夫:指示代词,那。

130.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如:若,至于。

131.何以伐为? 为:语气词。

132.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或者。

133.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疾:疼很。

134.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 而:第二

135.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勤:劳。

136.昔者仲尼与于蜡宾。蜡:人称代词,你们。

137.是故谋闭而不兴。谋:指奸诈之心。

138.以考其信。考:成全。

139.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作:兴起。

140.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危:不稳,这里指站不稳。

141.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时:农业耕作时节。

142.愿无伐善,无施劳。伐:夸耀。

143.数罟不入污池,鱼鳖不可胜用也。数:密。

144.于予与何诛? 诛:谴责。

145.或问乎曾西曰:“吾子与子路孰贤?” 或:表肯定无定代词,有的人。

146.从许子之道,相率而为伪者也,恶能治国家? 恶:疑问代词,哪里。

147.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于:句中语气词,舒缓语气。

148.惟天为大,惟尧则之。则:法则,用作动词,效法。

149.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逮:赶上。

150.子产而死,准其嗣之? 而:连词,表示假设。

151.于予与改是。与:句中语气词,舒缓语气。

152.异乎二子者之撰。撰:才能,才干。

153.长沮桀溺耦而耕。耦:古代的一种耕作方法,耦耕。

154.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作:起,这里指站起来。

155.夫子喟然而叹曰:“吾与点也。” 与同意,赞同。

156.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与:通“举”,推荐。

157.今也,滕有仓廪府库。也:句中语气词,表停顿。

158.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时:生产季节。

159.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也:句中语气词,表停顿。

160.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归:通“馈”,赠送。

161.相鼠有皮,人而无仪。而:连词,表示转折。

162.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相:辅佐。

163.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八七人。莫:后来写作“暮”。164.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 过:责备。

165.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分:职分,职务。

166.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到…..去。

167.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图南。夭阏:连绵词,动词,拦阻。168.彼则肆然而为帝,过而遂正于天下。则:假如,假设连词。

169.权使其士,虏使其民。虏:当奴隶讲,这里是名词用作状语,像对奴隶一样。170.齐闵王将之鲁,夷维子执策而从。策:马鞭。

171.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防:堵塞。

172.弗听,许晋使。宫之奇以其族行。以:带领。

173.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而:假如,假设连词。

174.苟有险,余必下推车。险:难走的路。

175.贼民之主,不忠。贼:杀。

176.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管:类似于现代的钥匙。

177.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荐:献。这里指向神献。

178.师进,次于陉。次:军队临时驻扎。

179.爱其母,施及庄公。施延,扩展。

180.赦之,以劝事君者。劝:鼓励。

181.望洋向若而叹曰。望洋:连绵词,仰视的样子。

182.之二虫又何知? 之:指示代词,这。

183.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堪:经得起。

184.《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其:表示委婉的语气副词。185.或五十步而后止,或百步而后止。或:有人。表肯定的无定代词。

186.从许子之道,相率而为伪者也,恶能治国家? 相:(代词指天下人?)187.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鄙:边邑。

188.蔑也今而后知吾子之信可事也。吾子:您,对对方的尊称。

189.下臣不幸,属当戎行。属:恰巧。

190.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以:介词,因为。

191.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犯:堤防溃决。

192.左并辔,右援桴而鼓,马逸不能止。援:拽过来。

193.师进,次于陉。次:军队临时驻扎。

194.称其雠,不为谄;立其子,不为比;举其偏,不为党。称:举荐。

195.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后:帝王。

196.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实:充满。

197.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责:债务,债款,后来写作“债”。198.蔑也今而后知吾子之信可事也。信:诚然,的确。

199.且许子何不为陶冶,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宫:室。

200.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爱:吝啬,吝惜。

201.于予与何诛?诛:谴责。

202.鲁人从君战,三战三北。北:败走。

203.虽有轩冕之赏弗能劝。劝:鼓励。

204.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关:带上,套上。(报任安书)

205.适足以见笑而自点耳。点:玷污。(史记伍子胥)

206.生孩六月,慈父见背。孩:小儿笑貌。

207.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吊:慰问。

208.其母窦太后爱之,梁孝王朝,因昆弟燕饮。燕:通“宴”。

209.是时上未立太子,酒酣,从容言曰。从容:不经意,闲谈。

210.上察宗室、诸窦毋如窦婴贤,乃召婴。毋:通“无”。

211.所赐金,陈之廊庑下,军吏过,辄令财取为用。过:指前来谒见。

212.所赐金,陈之廊庑下,军吏过,辄令财取为用。财:通“裁”,酌量。

213.诸宾客辩士说之,莫能来。来:回来,使动用法,使…..回来。

214.有如两宫螫将军,则妻子毋类矣。螫:通“奭”恼怒。

215.太后岂以为臣有爱不相魏其。爱:吝惜,爱惜。

216.武安者,貌侵,生贵甚。侵:通“寝”,短小丑陋。

217.武安由此滋骄,治宅甲诸第。甲:用作动词,等于说居第一位。

218.诸侯多尚公主,皆不欲就国。尚:上攀而为婚为尚。

219.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疾:痛恨。

220.靡不有初,鲜克有终。鲜:少。

221.且王者之不作,未有疏于此时者也。作:兴起,产生。

222.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胡:疑问代词,怎么。

223.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连词,即使

224.自以为不通乎命。乎:介词,于,介绍行为对象。

225.先驱曰:“天子且至。”且:副词,将要。

226.欲洁其身而乱大伦。伦:人伦,次序,人和人之间的正常关系。

227.五畝之宅,树之以桑,七十者可以衣帛矣。衣:用作动词,穿衣。

228.人皆有父兄,我独亡。亡:通“无”。

229.若是,则弟子之惑滋甚滋:益,更。

230.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乎:于,引进比较的对象。

231.寻蒙国恩,除臣洗马。寻:不久。

23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鄙:边邑,用作动词,设立边境。

233.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连词,即使,表假设性的让步。

234.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其:语气词,表示揣度。

235.于予与何诛。与:语气词。

236.子厚前时少年,勇于为人。为:帮助。

237.心术既形,英华乃赡。赡:丰富,充足。

238.非痛折节以礼诎之,天下不肃。诎:通“屈”,屈服,使动用法。

239.太尉曰:“无伤,请辞于军。”辞:解说。

240.率常屈其座人。率:一般。

241.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而:你们。

242.党亲连体,根据于朝廷。根据:名词作状语,像树根一样盘踞。

243.言与志反,文岂足徵。徵:凭信。

244.商鞅因景监见,赵良寒心。因:介词,表中介,通过。

245.籍福恶两人有郄,乃谩自好谢丞相。谩:说谎。

246.夫桃李不言而成蹊,有实存也。蹊:人们践踏出来的小路。(文心雕龙情采)247.行莫丑于辱先,诟莫大于宫刑。于:介词,引进比较对象(报任安书)。

248.虽九死其犹未悔。虽:连词,即使。

249.故曰:式于政,不式于勇。式:用。

250.世主以为廉而礼之。廉:有棱角,方正,刚直。(韩非子)

251.既盟之后,言归于好。言:语气词。

252.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考:成全。

253.仆少负不羁之才。负:恃,抱,怀有(教材给的)。缺少(老师给的)

254.二人因以作乱,连称有从妹在公宫,无宠,使间公。因:凭借。

255.公曰:“古而无死,其乐若何!”而:如果。

256.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攻:建造。

257.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望:怨。

258.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格:正,纠正。(论语)

259.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情不知其不义也,故书其言以遗后世。情:实在。(非攻)

260.士为知己者用,女为悦己者容。容:名词用作动词的,打扮。(战国策,赵策)261.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下流:水的下游,这里比喻卑下的受污染的处境(报任262.宋人资章甫而适诸越,越人断发文身,无所用之。资:购买。(逍遥游)

263.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摄:整理。(信陵公窃符救赵)264.即有所取者,是商贾之人也。即:如果,假如。(鲁仲连义不帝秦)

265.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再:两次。(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266.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魏公子曰。让:责备(史记,魏公子列传)

267.于予与何诛?诛:谴责。

268.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见:表示被动,相当于“被”(史记)

269.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适:到….去(许行)

270.五音比而成韶夏。比:摆在一起。(文心雕龙情采)

271.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比:勾结。(论语)

272.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听:治理,判断。

273.彼秦者,……权使其士,虏使其民。权:诈术,这里用作状语。

274.称解狐,其雠也,将立之而卒。称:举荐,推举。

275.归孔子豚。归:通“馈”,赠送。

276.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纳:收藏,藏入。

277.门人治任将归。任:担子,指行装。(孟子滕文公上)

278.君车将驾,则仆执策立于马前。策:马鞭子(礼记)

279.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审:查看,审查。(吕氏春秋)280.叶公门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对:回答(在上者的询问)论语

281.独二人及从奴数十骑驰入吴军。骑:一人一马(魏其武安侯列传)

282.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抑:连词,表示轻微的转折。(孟)283.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曹:等,辈(杜甫诗)

284.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罢:罢免撤职(魏其武安侯)

285.寻蒙国恩,除臣洗马。除:任命。

286.暴其尸而县之千金。县:悬赏。(史记刺客列传)

287.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景:影子,后来写作影。

288.故糟糠不饱者不务梁肉。务:追求(五蠹)

289.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或:肯定性无定代词,有的人。

290.孟孙才其母死,哭泣无涕,中心不满。涕:眼泪。(庄子大中师)

291.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也:句中语气词,表停顿。

292.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为:介词,用于被动句中,引出行为的主动者。293.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倜傥:卓越,拿出。(报任294.彻其环瑱,至老不嫁,以养父母。彻:拿掉。(战国策齐策)

295.然窃恨足下不深惟其终始,而猥随俗之毁誉也。恨:遗憾。(汉书报孙中会书)296.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池:护城河。

297.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庠序:学校。

298.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微:(如果)没有。

299.犹不改,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鉏鏖贼之。贼:杀

300.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实:实际上(介之推不言禄)

1.“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中,“饔飧”是( C )

A名词作状语B名词的意动用法C名词用如动词D名词使动用法

2.“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中,“贱”的用法是( B )

A形容词使动用法B形容词意动用法C动词使动用法D动词意动用法

3.“丁壮号哭,老人儿啼”中,“儿”的用法是( A )

A名词用作状语B名词的意动用法C名词用如动词D名词使动用法

4.“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中,“药”的用法是( B )

A名词用作状语B名词的意动用法C名词用如动词D名词使动用法

5.“武丁朝诸侯,有天下,犹运之掌也。”中,“朝”的用法是( C )

A动词用作状语B名词的意动用法C动词的使动用法D动词意动用法

6.把全是指事字的一组字找出来( C )

A湖、海B莫、兵C本、末D休、刃

7.在下列各句中,找出有通假字的句子(C)

A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B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

C太后盛气而胥之。D制,岩邑也,佗邑唯命。

8.把全是形声字的一组字指出来( B)(以事为名,取譬相成,考老是也。按照事物的种类来造字,用一个同所要造的字的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作为声符,与意符组成新字。)A公、私、行B疆、围、河C李、松、旦D它、并、问

9.甲骨文字体笔画的明显特征是( A )

A方折笔画B平直笔画C线条圆转笔画D曲折笔画

10.在下列各义项中,“叔”字的本义是(A )

A用手拾B排行在后的C比父亲年少的父辈D弯腰

11.下列四组口部的字,表示跟口有关的行为的一组是(B)

A喉、吻、噣、喙B含、吮、啼、叫C呱、啾、D问、唯、咨

12.下列四组言部的字,是形容词的一组是( C )

A谏、谤、谓、许B诗、词C谨、诚、信、诈、谅D记、说、计、订

13.“美人赠我金错刀”,这“错”的词义是( A )

A镶嵌B错杂、交叉C磨石D安放、放置、捨

14.“集”的本义是( B )

A聚合B鸟群停在树上C汇集D成,成就

15.“归”的本义是( C )

A回家,回国B归附,归属C女子出嫁D赠送

16.下列句中,“举”的词义是攻下的是( D )

A一举而攻荥阳,则其国断而为三B大举进攻

C晋不更举矣D秦果举鄢、郢、巫、上蔡、陈之地

17.下列句中,“被”用的是假借义的是( D )(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有些事物或概念本来没有与它相应的字,便借用一个同音字来表示它的意义。)

A翡翠珠被B而民不被其泽C寡人不详,被于宗庙之祟D操吴戈兮被犀甲18.下列四组词中,在先秦不是双声连绵字的是( A)

A威望B缤纷C蒹葭D觱发

19.下列句中的词有使动用法的是( C )

A三岁贯汝,莫我肯德B君子于役,不日不月C食之饮之,君之宗之D宵尔索陶20.下列句中,“逝”表往、去意思的是( B )

A逝将去汝,适彼乐土(发誓)B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消逝)C徐、陈、应、刘,一时俱逝D时不利兮骓不逝

21.下列四组汉字中,均为形声字的一组是( A)

A收發俟怨B徙遗失接C弃扶问许D虑忍怨直

22.一本专门收集唐代以前各种注解的字典是( B )

A《康熙字典》B《经籍纂诂》C《辞源》(讨论虚词用法) D《经传释词》(虚词)23.“君王为人不忍”,这“忍”的意思是( B)

A忍耐B狠心C忍心D苛刻

24.“廉”,从广兼声,其本义是( D )

A不贪,跟“贪”相对B清白高洁,洁身自好,有节操C价格低D堂的边25.以下“食”读si4的句子是( D )

A七月食瓜B长铗归来乎,食无鱼C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D食之,舍其半26.《十三经注疏》中的《春秋左传》的注者是( D )

A[汉]郑玄B[汉]赵岐C[晋]郭璞D[晋]杜预(传)唐孔颖达疏27.[魏]王弼、韩康伯注的儒家典籍是( C)

A《尚书》B《诗经》C《周易》D《礼记》

28.“斗”的本义是( B)

A量粮食的用具,十升为斗B有柄的酒器

C容量单位D二十八宿之一的斗星(指南斗)

29.下列句中“农夫”指田官的句子是( C )

A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B采荼薪樗,食我农夫

C率时农夫,播厥百谷D亡农夫之苦,有阡陌之得

30.下列句中,人称代词“尔”用作介词宾语的句子是( D )

A尔卜尔筮,体无咎言B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C自我徂尔,三岁食贫D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31.下列四组汉字中,均为形声字的一组是( B )

A留遣守败B胜延裁捐C伏抑详恨D突诈寐壮

32.下列四组汉字中,均为会意字的一组是( A )(比类合宜,以见指hui,武信是也。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组合起来,以表示所指事物的意义。)

A乳多略舆B置断委咎C休男意画D夺至要祠

33.下列句中,“效”有致、呈献义的句子是( B )

A顾恐臣计未必足用,愿效愚忠。B上之不能纳忠效信。

C诸将效首虏,休,毕贺。D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

34.下列句中,“下”有“降、降服”义的句子是( B)

A高者抑之,下者举之。B燕齐相持而不下,则汉项之权未有所分也。

C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D稠人广众,荐宠下辈。

35.“干”的本义是( A )

A盾牌B防卫、捍卫C犯、冒犯D追求,求取

36.“字”的本义是( A )

A生子B抚育,抚养C文字D表字

37.“乳”的本义是(C )

A乳房B乳汁C生子,生殖D初生的

38.“机”的后起义是( D )

A发动弩的机关B机巧C事先可以预见的迹象D织布的机

39.下列不是同义词的一组是( D )

A逢、遇、遭B败、负C拔、擢D购、买

40.下列句中,“临”有“哭,用于哭奠死者”义的句子是( C )

A光薨,上及皇太后亲临光丧。(霍光传)B临其穴,惴惴其慄。

C朝暮临,令从官更持节从(汉书)D请语魏其侯帐具,将军旦日蚤临。41.下列句中,“壁”有“营垒”义的句子是( B )

A家居徒四壁立B及其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

B其山绝壁千寻D林历山四而壁立,高数十丈

42.下列句中加点的字同括号内的字属于古今字关系的是( A )

A以土圭之法,测土深,正日景(影) B诸列侯莫敢与亢(抗)礼

C候司(伺)光出沐日奏之。D光以其书视(示)丞相敞等。

43.下列句中加点的字同括号内的字属于异体字关系的是( B )

A及罪至罔(網)加,不能引决自裁。B使……游食之民,转而沿南畮(畝)。

C愿大王孰(熟)察之。(古今字) D捐子之之心,而不说(悦)田常之贤。(古今字)44.下列句中,“饭”为“吃”义的句子是( B )

A有一妇见信饥,饭信。(给…饭吃) B饭疏食,饮水。

C宁戚饭牛车下,而桓公任之以政。D邹鲁之臣生则不得事养,死则不得饭含。45.下列句中,“被”有“遭受”义的句子是( C )

A翡翠珠被。B今兄弟被侵必攻者,廉也。

C世之有饥馕,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D众谗人之嫉妒兮,被以不慈之伪名。46.下列句中,“乘”有“因”(接或继)义的句子是( D )

A亟其乘屋。B楚人起彭城,……乘利席卷,威震天下。

C乘骐骥以驰骋兮。D兵旱相乘,天下大屈。

47.下列四句,与“昼尔于茅,宵尔索綯”具有相同的词类活用现象的句子是( A )(名词用作动词)

A项王自立为西楚霸王,王九郡,都彭城。B何以舟之?维玉及瑶

C廉颇老矣,尚能饭否?D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

48.下列句中,“须”有“等待”义的句子是( C )

A[光]疏眉目,美须髯。B不须檀板与金尊。

C人生行乐耳,须富贵兮何时。D白日放歌须纵酒。

49.下列词语中,是联绵词的为( A )

A逍遥B缓急C畏惧D关关

50.下列各句中属于判断句的是( B )

A颍考叔为颍谷封人。B是非君子之言也。

C蔓难图也。D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51.下列句子中,“以”字作为连词的是( A )

A焉用亡郑以陪邻。B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C以乱易整,不武。D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

52.“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一句中“之”的词性和用法是( C ) A动词,到……去。B介词,把定语介绍给中心词。

C第三人称代词,这里灵活运用来指称对方,作宾语。D指示代词,作宾语。

53.“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句中“肉”的语法功能是( D ) A名词,与“骨”并列充当宾语。B名词活用作动词,意动用法。

C名词作状语。D名词活用作动词,使动用法。(使白骨生肉)

54.下列句子中属于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的是( A )

A许子奚为不自织。B楚国方城以为城。

C居则曰:“不吾知也。”D子是之学,亦为不善变矣。

55.“穆公访诸蹇叔”句中的“访”字的意思是( A )

A咨询B拜访C探寻D查访

56.根据古文字形体分析,综合考察上古文献资料,可知“天”的本义是( B ) A天空B头顶C上帝D人

57.两个汉字音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相代替的称为( A ) A异体字(产生于同一时期) B通假字C古今字(产生时间有先后)D 繁简字

58.“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句中,“小”是( D ) A形容词作定语B形容词作一般动词C形容词用作意动D形容词用作使动

59.下列各句中,“为”作介词,表示被动的句子是( A )

A若属皆且为所虏。B不足为外人道也。

C寡君使群臣为鲁卫请。D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

60.“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句中的“隧”字的用法是( A ) A名词用如动词B名词使动用法C名词用作状语D形容词用如动词61.“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句中“或”字的词性是( B ) A连词B无定代词C句中语气词D副词

62.《说文解字义证》的作者是( C )

A段玉裁B朱骏声C桂馥D王筠

63.我国最早的韵书是( A )

A李登的《声类》B孙愐的《唐韵》C陆法言的《切韵》D陈彭年的《广韵》

64.同义词“饥”和“饿”的区别是( A )

A程度轻重不同B感情色彩不同C适用对象不同D语法功能不同65.战国时期秦国使用的文字属于( C )

A古文B小篆C大篆D隶书

66.下列句子属于判断句的是( C )

A愿无伐善,无施劳。B蟹六跪而二螯。

C人非生而知之者。D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67.下列各句中名词作状语表示比喻的是( B )

A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B丁壮号哭,老人儿啼。

C令我百岁后,皆鱼肉之矣。D楚庄王围郑,郑告急晋。

68.《孟子·梁惠王下》:“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句中“死”的用法是( C )

A动词的一般用法B使动用法C为动用法D意动用法69.“朕”用作天子自称是从( A )开始的。

A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B先秦时期C汉代D唐代

70.下列词语可用来尊称的是( A )

A执事B臣C妾D仆

71.下列“莫”字作无定代词的是( A )

A人知其一,莫知其他。B小子何莫学夫诗?

C君有急病见于面,莫多饮酒。D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72.《史记·高祖本纪》:“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句中的“则”的用法是( C )

A表承接B表转折C表假设D表因果

73.下列各词语中具有双声关系的是( D )

A胭脂B惊心C劲旅D憔悴

74.下列各词语中具有叠韵关系的是( A )

A萧条B尊敬C歌咏D呜咽

75.不仅用来释义,而且用来区分同义词的训诂术语是( B )

A貌、之貌B曰、为之、谓之、之谓C属、义训D读为、读若76.下列各句,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D)

A寡助之至,亲戚畔之。B阳货欲见孔子,归孔子豚。

C邹忌脩八尺有余。D亡不越竟,反不讨贼。

77.下列各组义项的顺序,正确反映“亡”的词义引申过程的一组是(C)A逃跑、遗失、死亡、灭亡B逃跑、遗失、灭亡、死亡

C遗失、逃跑、灭亡、死亡D遗失、逃跑、死亡、灭亡

78.下列各句,使用异体字的一句是( B )

A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通假B韩厥俛定其右。同俯C选贤與能,讲信修睦。通举D莫府省约文书籍事。79.下列句中,“爱”字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D)A爱其母,施及庄公。B停车坐爱枫林晚。

C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D百姓皆以王为爱也。吝惜

80.下列名词作状语的句子,表示比喻的一句是(C)

A吾义固不杀人。B齐将田快了忌善而客待之。

C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影从D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81.下列各句,有偏义复词的一句是(B)

A而帅偏师,以修封疆。B多人,不能无生得失。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跋履山川。逾越险阻。

82.《经籍纂诂》是一部专门性字典,出版于清嘉庆三年,它是( A )。

A 专收唐代以前各种古书注解

B 专收明代以前百科性的历史辞条

C 专收儒家经书在明代以前的注疏

D 专书当代或以前的方言词

83.下列句子中,“其”用作人称代词的一句是( A )。

A 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

B 欲加之罪,其无辞乎?

C “我之怀矣,自贻伊慼”,其我之谓矣!

D 君子慎其所立乎!

84.用本字说明假借的是(B )

A读若、读如B读为、读曰C读为、读若D读曰、读如85.下列所列关于“六书”名称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A )

A所谓“象事”就是“象形”(指事) B所谓“象意”就是“会意”

C所谓“处事”就是“指事”D所谓“谐声”就是“形声”

86.下列关于形符、声符的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C )

A“贤”的形符是“贝”,“到”的声符是“刀”B“街”的形符是“行”,“唐”的声符是“庚”

C“腊”的形符是“月”,“题”的声符是“是”D“类”的形符是“犬”,“听”的声符是“壬”

87.“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中的“妻子”是( B ) A联合式复合词B两个单音节词C加后缀的派生词D偏义复词88.以下关于“葡萄”、“寡人”、“狼狈”、“不穀”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D)

A葡萄可以造酒,人酺饮之,则醄然而醉,故有“葡萄”之名。

B“寡人”原意是至高无上、独自一人,后成为帝王专用的自称。

C狈前足绝短,每行常驾两狼,失狼则不能动,故世言事乖者称“狼狈”。

D“不穀”人微言轻古代帝王的自称,原来是“不善之人”的意思。89.以下各项,对于句中的数量词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C )

A舜相尧二十有八载,非人之所能为也,天也。(二十有八载:二十八年) B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里所:一里左右)

C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再胜:第二次胜利)(两场胜)

D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十六七:十分之六七)

90.“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句中的“加”字应解释为( D ) A加上B施加C增加D副词,更

91.“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句中的四个动词用作使动的一个是( B )

A辟B朝C莅D抚

92.东汉刘熙《释名·释天》:“雨,羽也,如鸟羽动则散也,雨水从云下也。”其中“雨,羽也”用的是( C )方法。

A义训B形训C声训D互训

93.《礼记·儒行》:“虽危,起居竟信其志。”郑玄注:“信,读如屈伸之伸。”郑玄注中的“读如”的作用是( A )

A说明通假B标明音读C说明同源字关系D随文注释94.“今之从政者殆而!”其中的“殆”字应当解释为( B )

A怠惰B危险C疲困D败坏

95.下面的句子中,用“见”字表示称代自己的句子是( C )

A厚者为戮,薄者见疑。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C生孩六月,慈父见背。D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96.“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其中的“是”字作( A ) A主语B谓语C定语D状语

97.下面对本义解释不正确的是( C )

A“天”字的本义是人头顶。B“本”字的本义是树干。

C“稚”的本义是幼儿。(幼苗) D“道”字的本义是道路。98.“薦”的简体是( B )

A贱B荐C存D鹿

99.“璧有瑕,请指示王。”一句中“指示”是( B )

A一个词B两个词C含有词缀的词D偏义复词

100.下面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句是( D )

A德之不脩,学之不讲。B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C不顾恩义,畔主背亲。D其能耕者不过百畮。

1.下列各字的释义,属于本义的有( BC )

A极:尽头B荐:兽所食的草C舍:宾馆D袭:乘人不备而进攻E 访:探望

2.下列各字的释义,属于引申义的有( AE )

A召:招致,导致B谓:对[某人]说C防:河堤D及:追赶上E 举:推荐

3.下列词语中,属于单纯复音词的有( AD)

A辟易B聪明C社稷D踌躇E忽然

4.下列各句中,“比”字用其本义的有( AE )

A子比而同之则乱天下也。B讽君子小人则引香草恶鸟为比。

C君子周而不比D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5.下列各句中,“及”字用其引申义的有( ABD )

A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B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C丑父寝于轏中,蛇出于其下,以肱击之,伤而匿之,故不能推车而及。

D病未及死,吾子勉之! E追吴师,及之

6.下列各组全部是会意字的有(BD )

A沐、猴、而、冠B休、息、集、益C刃、上、下、川D信、从、岩、泪

7.下列各组全部是象形字的有( AB )

A刀、斤、马、鹿B木、子、月、田C兵、库、充、盈D栽、桃、种、柳

8.下列各句都有“约”字,其中使用本义的有( CD )

A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B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

C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D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

9.下列各句都有“即”字,其中使用本义的有( AB )

A来即我谋。B可望而不可即。C即其帐中斩宋义头。D非其父兄,即其子弟。

10.下列各句中都有“信”字,其中使用假借义或后起义的有( AC ) A尺蠖之屈,以求信也。B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

C驰遣信就阮籍求文。D美言不信,信言不美。

11.下列各句中,“是”字充当主语的有( ACE)

A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B尔贡包茅不入……寡人是征。

C[长沮]曰:“是鲁孔丘与?”D[子路]曰:“是也。”E[长沮]曰:“是知津矣。”

12.在下列各句中,“矣”字用对了的有( BE )

A三人行,必有我师矣。B晨往,寝门辟矣。

C孟尝君怪之曰:“此谁矣?”

D良庖岁更刀,割矣;族庖月更刀,折矣。E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

13.在下列各句中,反问句有(AB )

A能执干戈以卫社稷,虽欲勿殤,不亦可乎?B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C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D脍炙与羊枣孰美E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14.在下列句子中有双宾语的是( BCE )

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B吾不忍为之民也。

C……为之箪食与肉,寘诸橐以与之。D父母宗族,皆为戮没。E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15.下列各句中用于逆接的连词“而”有( AD )

A不知己而知彼,一胜一负。B夫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

C盛容服而饰辩说,以疑当世之法。D今境内之民皆言治,藏商管之法者家有之,而国愈贫。

16.下列各句中“尔”字用为词尾的有( BD )

A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B子路率尔而对。C盍各言尔志。D蕞尔小丑,不足为患。

17.下列各句中“然”字用为词尾的有( ABD )

A适莽苍者,三餐而返,腹犹果然。B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C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D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18.下列各句中,“以”字用为介词引进原因的有( BD )

古代汉语第一册期末试题与答案

九、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大案 古代漢語試題(A) 一.填空題(每空2分,10空,共20分) 1.許慎六書“假借”的定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異體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字學家辨別漢字的本義主要依靠漢字的_________。 5.我國第一部字典是東漢許慎著的_________________。 6.判斷句是以___________________作謂語。 7.上古漢語判斷句很少用判斷詞_______來表示。 8.教材第一篇文章《鄭伯克段于鄢》選自《十三經》中的_______。 9.“莫”的本義是______,“莫”的今字是________。 二.解釋下列詞語意義並指出詞性(每題1分,共20題,共20分) 1.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雉: 2.昭王之不復,君其問諸水濱!諸: 3.一之爲甚,其可再乎? 其: 4.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行李: 5.必死是間,餘收爾骨焉。焉: 6.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克: 7.賊民之主,不忠。 賊: 8.此車一人殿之,可以集事。殿: 9.雖然,必告不穀。 不穀: 10.晉侯問嗣焉,稱解狐。 稱:11.於是乘其車,揭其劒,過其友。過: 12齊王使使者問趙威後,書未發。 發: 13.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 顧: 14.趙誠發使尊秦昭王為帝,秦必喜,罷兵去。誠: 15.老臣賤息舒祺,最少,不肖。 息: 16.君子於其言,無所茍而已矣。 茍: 17.齊人歸女樂,季桓子受之。 歸: 18.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弟之義。 庠序: 19.後稷教民稼穡,樹藝五穀。 藝: 20.徴於色,發於聲,而後喻。 徴: 三.指出下列句子類型,如判斷句、賓語前置句、被動句等(每題1分,20題,共20分) 1.彼秦者,棄禮義而上首功之國也。 2.制,嚴邑也。 3.虢,虞之表也。 4.吾乃梁人也。 5.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6.百乘,顯使也。 7.郤克傷於矢。 8.君能補過,袞不廢也。 9.故不能推車而及。 10.百姓之不見保,為不用恩焉。11.君何患焉? 12.許子奚爲不自識? 13.日月逝矣,歲不我與。 14.姜氏何厭之有? 15.“孝子不匱,永錫爾類。”其是之謂乎? 16.爾貢苞茅不入,無以縮酒,寡人是征。 17.昭王南征而不復,寡人是問。 18.楚國方城以爲城,漢水以爲池。 19.鬼神非人實親,惟德是依。 20.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 四.指出下列句子中所活用的詞(如果有多個全部指出),並解釋詞義(每題2分,10題,共20分) 1.晉靈公不君。 2.從左右,皆肘之。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重点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重点 一、宾语前置句(P288~P293) 1、疑问代词作宾语 (1)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等作宾语时必须放在动词前。如果动词前有助动词,宾语放助动词前。 例:臣实不才,又谁敢怨?《左传?成公三年》 彼且奚适也?《庄子?逍遥游》 (2)疑问代词作介词的宾语时放在介词前 例:先生何以幸教寡人?《战国策?范睢说秦王》 吾谁与为亲?《庄子?齐物论》 (3)先秦的凝固格式。如“何以、何如、若何”等 例:而今安在哉?《苏轼?前赤壁赋》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孟子?梁惠王上》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1)宾语必须是代词 (2)必须是否定句,即必须有否定副词“不、未、毋”等或表示否定的无定代词“莫”,代词宾语一般要放在动词之前、否定词之后。 3、宾语用代词复指 (1)在宾语前置的同时,在宾语后用代词“是”或“之”复指,“是、之”放动词前。 例:秉国之均,四方是维。《诗经?小雅*节南山》 姜氏何厌之有?《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2)宾语本身就是代词“是”或“之” 例: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左传?齐桓公伐楚》 二、判断句 ★1、(基本)判断句式 (1)主语+谓语 例:荀卿,赵人。《史记?孟轲荀卿列传》 (2)主语+谓语+也 例: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左传?齐桓公伐楚》 (3)主语+者+谓语 例:兵者,不祥之器。《老子》 (4)主语+者+谓语+也

例:南冥者,天池也。《庄子?逍遥游》 陈胜者,阳城人也。《史记?陈涉起义》 ?PS:表示否定判断,在谓语前加“非”(非是副词) 例: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战国策?魏策四》 2、特殊词语的辨析 (1)“是” ①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 例:是社稷之臣也。《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日月星辰瑞历,是禹桀之所同也。《荀子?天论》 ②判断词 例:此必是豫让也。《史记?刺客列传》 夫殷、周之不革者,是不得已也。(柳宗元《封建论》)(2)“为” ①动词 例:晋为盟主,诸侯或相侵也,则讨之。《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②判断词 例:余为伯條,余而祖也。《左传?宣公二年》 ?PS:副词(乃、即)——加强肯定语气 语气词(惟、维)——引出谓语 ★3、判断句的活用 (1)用判断句的形式表示比喻 例:夫鲁,齐晋之唇。《左传?哀公八年》 (2)判断句式表示复杂的关系 例:夫战,勇气也。《左传?庄公十年》 (3)判断句式表示原因 例: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庄子?养生主》 三、被动句 1、概念上的被动句 例: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韩非子》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兵挫地削,亡其六郡。《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2、被动句式 (1)于:动词+于+施事者 例: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于:引出主语)《汉书?项羽传》(2)为:①为+施事者+动词 例: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贾谊《过秦论》) ②为……所 例:夫直议者,不为人所容。《韩非子》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模拟题和答案

九、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大案 古代汉语试题(A) 一.填空题(每空2分,10空,共20分) 1.许慎六书“假借”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异体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字学家辨别汉字的本义主要依靠汉字的_________。 5.我国第一部字典是东汉许慎着的_________________。 6.判断句是以___________________作谓语。 7.上古汉语判断句很少用判断词_______来表示。 8.教材第一篇文章《郑伯克段于鄢》选自《十三经》中的_______。 9.“莫”的本义是______,“莫”的今字是________。 二.解释下列词语意义并指出词性(每题1分,共20题,共20分)1.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雉: 2.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诸: 3.一之为甚,其可再乎? 其: 4.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行李: 5.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焉: 6.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克: 7.贼民之主,不忠。 贼: 8.此车一人殿之,可以集事。 殿: 9.虽然,必告不谷。 不谷: 10.晋侯问嗣焉,称解狐。 称: 11.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过: 12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 发: 13.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 顾: 14.赵诚发使尊秦昭王为帝,秦必喜,罢兵去。 诚: 15.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 息: 16.君子于其言,无所茍而已矣。 茍:

考研古代汉语复习重点

古代汉语复习要点 一六书造字法 六书造字法: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汉字的四大造字法 简介:古代中国人将汉字的造字方法归纳为六种,总称?六书?,即所谓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它大约反映了战国末到汉代人们对汉字的结构和使用情况的认识。六书基本上是建立在小篆的基础上的,还有不够完善周密的地方。但它仍然不失为了解汉字的最好的纲要。可以说?六书说?是我国文字学史上的一个重大创见。 象形文字 是人类社会最初产生的文字,是指纯粹利用图形来作文字使用,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这些文字又与所代表的东西,在形状上很相像。是构字方式的一种文字。例如?月?字像一弯月亮的形状,?龜?字像一只龟的侧面形状,?馬?字就是一匹有马鬣、有四腿的马,?魚?是一尾有鱼头、鱼身、鱼尾的游鱼,?艸?(草的本字)是两束草,?門?字就是左右两扇门的形状。而?日?字就像一个圆形,中间有一点,很像人们在直视太阳时,所看到的形态。象形字来自于图画文字,但是图画性质减弱,象征性质增强,它是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它的局限性很大,因为有些实体事物和抽象事物是画不出来的。 会意字

概述会意字许慎说:?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武信是 也。?类指事类,谊同义,同挥,指犹言导向。他这八字的界 说比较含混,大致是说,比拼代表某些事物的文,并合其义而 成新义,而对这个新义的理解需要依 假借字 简介假借字汉字是由象形、象意的文字发展起来的。有的外 物有形象可以描绘,有的意思可以利用图像和笔画来表现,可 是有很多代表某些事物的概念不能用象形、象意的方式随时造 出文字来表现,于是就假借已有的音 汉字是由象形、象意的文字发展起来的。有的外物有形象可以描绘,有的意思可以利用图像和笔画来表现,可是有很多代表某些事物的概念不能用象形、象意的方式随时造出文字来表现,于是就假借已有的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表,这种跟借用的字的形义完全不合的字就称为假借字。 假借字有两类。一类是本无其字的假借,那就是上面所说的假借字。如?北?,甲骨文作??,像二人相背。北方的?北?无形可像,就借语音相同的??来表示北方的意思。在用字当中既然本有其字,为什么还要另外写一个假借字呢,其中可能有两种原因。一种原因是写书者仓促间写为一个音同的字,历代传抄因其旧而不改;另一种原因是某一时期、某一地区或某一师承,经常习惯以某字代某字用,后世传写也就一仍其旧。

古代汉语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古代汉语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一填空题(8%) 1 《战国策》是一部___时代的史料汇编,流传到现在的本子是经过西汉___整理的。对这部书, ___时期___作过注。 2 《说文解字》是一部分析___说解___的专书,是___时期___所撰。全书按___排列,共有___个部首。 3 汉代声训颇为流行,出现了一部声训专著,就是刘熙的___。它为后世___理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4 汉字形体的演变,经历了五个阶段,其中___、___、___是古文字,___、___是今文字。二语法分析题(22%) 1 词类活用 常见的词类活用,其类型有: A 名词用如动词 B 形容词用如动词 C 量词用如动词 D 动词的使动用法 E 名词的使动用法 F 名词的意动用法 G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H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I 对动用法 J 为动用法K 名词作状语 请找出下面句子中的活用现象,写在横线上并在它的后面填写序号。 1) 师还,馆于虞。() 2)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3)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4)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5) 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 6) 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 ) 7) 邴夏御齐侯。() 8) 孟尝君客我。() 9) 晋侯饮赵盾酒。( )() 10)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出而不见其入也。”() 2 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型,并填写序号。 A 双宾语句 B 宾语前置句 C 判断句 D 被动句 E 谓语前置句 1)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2)姜氏何厌之有? 3)郗克伤于矢。 4)是吾师也。 5)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6)贤哉,回也! 7)(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 寡人是征。 8)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古代汉语:重点句子辨析整理大全(考试实用)[1]

古代汉语:重点句子辨析整理大全(考试实用) 句子 治国何患?何谓也?(以上是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又何马之能知也。(以上是代词复指宾语前置) 判断句:此黎丘丈人之智也。是必夫奇鬼也。 判断句:(1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2 )是社稷之臣也。是谁之过与? (“是”是指示代词“这”意。) 宾语前置:(1 )无乃尔是过与?(2 )何以伐为?(3 )又何加焉?(4 )岁不我与。 双宾语: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1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分承修辞方法。“岈然”承“高”而言。“洼然”承“下”而言。“若垤”又承“岈然”而言,“若穴”又承“洼然”而言。 2 、萦青绕白:指代修辞方法。“青”指代青山,“白”指代河 流山川。3 、故为之文以志:双宾语。 1 、谓之京城大叔。(双宾语) 2 、姜氏何厌之有?(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3 、不如早为之所。(双宾语) 4 、敢问何谓也?(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5 、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双宾语) 6 、君何患焉?(疑代) 7 、其是之 谓乎?(代词复指宾语前置) 1 、此城濮之赋也,(判断句) 2 、晋与鲁卫,兄弟也。(同上) 3 、丈夫之许,寡人之愿也。(同上) 1 、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复指前置宾语) 2 、无亦是务乎?(疑代作前置宾语)。 3 、有令德也夫:判 断句。4 、夫令名,德之舆也。(判断句)5 、恕思以明德,则令名载而行之:两个动词共用一个宾语。 天下莫之能伉(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1 、客何好?客何能?(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2 、为之驾。(双宾语) 3 、以何市而反?(疑代作宾语前置)。 4 、 不拊爱子其民(二动词共一宾语)5 、千金,重币也;百乘,显使也。(判断句)。 1 、寡人将谁朝而可:(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2 、千里之马至者三:数量词作谓语。 3 、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 乎?(“见”表被动的助动词,整句是被动句。) 1 、项籍者,下相人也。(判断句) 2 、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宾语前置)。 3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表示目的的判断句。 4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三”是谓语。“者”字结构表示“的次数”作主语。 5 、若属皆且为所虏:“为所”被动句。 6 、赐之卮酒、赐之彘肩:双宾语。6 、大王来何操(疑代宾语前置) 7 、吾为若德。(双宾语)。 其田单之谓邪:(代词复指宾语前置) 1 、何以复加?(疑代) 2 、何谓相坐?(同上) 3 、何以女为见(同上)。 4 、子卿尚复谁为乎?(同上) 5 、 皆为陛下所成就:“为所”被动句式。6 、虽欲报恩将安归:(疑代) 1 、卿弟安在?(疑代) 2 、恐见疑于当时矣:被动句。 3 、是何言之陋也!(感叹句)这说的话是多么的浅薄。 1 、车边病是也:(判断句) 2 、耳目聪明:分承修辞方法,即耳聪目明。 1 、吾其左衽矣:借代修辞方法。指代晋国将要被符坚灭亡。 2 、为晋兵所杀:被动句式。 ════════════════════════════════════════════════════════════════════ 华夏大地教育网https://www.doczj.com/doc/ad15935819.html, 中国远程教育领航者自考网络辅导第一校园本套试题共分3页,当前页是第1页-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试题(1) 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 1、下列关于《康熙字典》的说法正确的是C采用了直音、反切和叶音三种注音方法。 2、注重分析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是(A《经传释词》 3、许慎的“本无其字,依声托事”是指C假借 4、下列各组中完全属会意字的是(D友、及、伐、取 5、下列各组字中是古今字关系的是A错措 6、下列句中加点词使用了本义的是A孟尝君顾谓冯谖。 7、下列句中“孰与”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D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8、“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无”与“勿”是古今字。 9、“说文四大家”中注重分析字义来源和发展的是D朱骏声 10、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童子隅坐而执烛”用法不同的是D子路拱而立。 二、填空(每题1分,共10分) 1、《说文解字》作者是东汉_许慎__。这是中国_文字学__的奠基之作,收字__93532_个,另有重文1163个。 2《诗词曲语辞汇释》由近人张相_________所著,这是一部研究诗词曲中_特殊语辞_______的一部专著。 3、形声字“裁”的意符为___衣___,声符为__“裁”无“衣”____。 4、文字学家辨别本义主要是凭______字形___,如“叔”的本义是__手拾________。 5、“以劝事君者”中,“劝”的意义为____劝勉_______。 三、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6分) 1、转注 2、偏义复词 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转注:建类一首,同类相受。 偏义副词:由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两个词构成,只有一个词起表意作用,另一个词不表意,只是一种陪衬,这种复合词叫做偏义副词。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主观上认为该宾语具有了该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 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词性、意义或用法。(每题1分,共20分) 1、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成熟) 2、亟请於武公,公弗许。(屡次) 3、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安抚 4、晋不可启,寇不可翫。(放松警惕) 5、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外交使节) 6、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咨询,征求意见) 7、勤而无所,必有悖心。(劳苦) 8、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拜访) 9、师进次于陉。(临时驻扎) 10、公子无忌夺晋鄙军以救赵击秦,秦军引而去。(向后退) 11、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足) 12、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犯错误 13、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通“馈”赠送,窥探)14、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于三子者之撰。”(站起来,才干) 15、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语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矣(走向,接近) 16、封书谢孟尝君曰:“寡人不祥,被于宗庙之祟,沉于谄谀之臣,开罪于君……”(遭受)17、世以鲍焦无从容而死者,皆非也。(胸襟宽大) 18、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言语真实) 五、简答(每题3分,共9分) 1、古汉语动量表示法有何特点?古汉语没有动量词,数词直接用在动词前;数词置于整个句子后,在其他部分上加上动词“者”。 2、举例说明古汉语判断句有哪些活用形式?表比喻;表复杂内容;表原因(加举例) 3、介词“于”有哪些用法?(1)引进处所,涉及对象;(2)引进比较对象;(3)引进施事者;(4)引进时间; 六、指出下列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词,并说明 其活用情况和意义(每题2分,共10分) 1、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端:名词用作动词;穿上礼服章甫:名词用 作动词;戴上礼帽 2、不如吾闻而药之也。药:名词的意动用法; 把……当作药 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亡:动词 的使动用法;使……灭亡 4、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生:动词的 使动用法;使……产生 5、群臣后应者,臣请剑斩之。剑:名词作状 语;表示工具,用剑 七、指出下列句子的类型并分析其特点(每题2 分,共10分) 1、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判断句,“此 “作主语;”“谁”作谓语。 2、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动句,“见”表被 动,“于”引出主动者。 3、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宾语前置句, 用“实”复指否定句中。 4、紾兄之臂而夺之食,则得食。双宾语句,“夺” 带双宾语,“之”作间接宾语,“食”作直接宾语。 5、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宾语前置句,否定 句中代词宾语“之”前置。 八、解释加点的虚词的词性、语法意义,能释出 的要释出。(每题2分,共10分) 1、太后盛气而揖之。 2、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3、宣子未出山而复。 4、天下之父归之,其子焉往? 5、今也,父兄百官不我足也,恐其不能尽大事。 1、连词,用在状语和动词之间 2、介词,用在 主谓之间,表示寓意未完,让读者等待下文。3、 副词,用在动词之前,表否定4、疑问代词,表 处所“哪里”5、代词,表说话人自称“我” 九、给下面的短文加标点,并翻译。(15分) 陈涉之初起王楚也,使周市略定 魏地,北至狄狄,城守田儋详为缚 其奴从少年之廷,欲谒杀奴。见狄 令,因击杀令,而召豪吏子弟曰: “诸侯皆反秦自立,齐,古之建国, ‘儋,田氏,当王。”遂自立为齐王, 发兵以击周市。周市军还去,田儋 因率兵东略定齐地。也,地,狄,奴, 廷,奴。令,令,曰:“立,齐,国‘儋,氏, 王。”王,市。去,地。 陈胜刚刚起义称王楚地的时候,让周市攻取平定 魏地,向北到达狄地。狄城守官田儋假装捆绑了 他的仆从,带领青年人到廷堂,想拜见令,杀死 了仆从,得以拜见令,趁机杀死令,于是召见豪 强子弟,说:“诸侯都叛秦,自立为王。齐国, 是古代建的国;儋,是田姓,应当称王。”于是 自封为齐王,发兵攻打周市,周市军队返回了狄, 田儋于是率领军队向东攻取平定齐地。 一、单项选择题(1×10) 1、下列各组中的汉字全是会意字会意是用两 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之间的关系合 成一个字,综合表示这些构字成分合成的意义, 这种造字法叫会意。用会意法造出的字是会意 字。会意字由两个或多个独体字组成,以所组成 的字形或字义,合并起来,表达此字的意思。例 如“酒”字,以酿酒的瓦瓶“酉”和液体“水” 合起来,表达字义;“解”字的剖拆字义,是以 用“刀”把“牛”和“角”分开来字达;“鸣” 指鸟的叫声,于是用“口”和“鸟”组成而成。 的一组是(B) B 取尖安 2、下列定义是许慎为“形声”所下的是C 以事 为名,取譬相成 3、下列汉字属于“肉”部的是(A )A肖 4、下面全为异体字(异体字,一个字的正体之 外的写法,字音字义相同而字形不同的一组字。) 的一组是(C ) C賸剩笋筍 5、“庄子持竿不顾”中的“顾”用的是(B ) B 本义 6、下列词语中属于联绵词(指两个音节连缀 成义而不能拆开的词。联绵词是一个古老而又常 新的词类,上到经书传书,下到现当代作品,联 绵词都很活跃。而中学生又常在联绵词上犯一些 错误,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就很有必要帮助学生拓 宽对联绵词的再认识。)的是(D )A恭敬 B动 静 C恐惧 D逶迤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属于词组词组,又称短句、 短语,在文法概念中是指完整句语中的片段。在 日常的语言中,一个词组可以指的是单词的任何 聚合。在语言学当中,一个词组是单词的一个群 组(有时是一个单词),在句子的语法中,它作为 一个单个的单元而起作用。从语法层级的角度上 看,词组要比字句的等级更低。的是(A ) A天地盈虚,与时消息。 8、《方言》的作者是(D ) D扬雄 9、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属于意动用法的是(D )D 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 10、下列属于双宾语的是(B ) B公赐之食。 二、填空题(1ⅹ15) 1、《说文解字》是我国最早的通过系统分析字 形来确定本义的专著,共( 540 )部首。 2、词义引申主要有三种方式,它们分别是(辐 射式引申)、(链条式引申)和(综合式引 申)。 3、如果一个形声字有多项意义,我们可以根据 (形符)来辨认本义。 4、对汉字来说,跟图画有着明显界限的(假 借字)和(形声字)的出现,是汉字体系形成 的标志。 5、“知、智”是一对(古今)字,“民归之, 由水之就下”中“由”通(犹)。 6、“隄”字的意符“阝”如果独立成字是(阜), “媵”的声符独立成字是(朕)。 7、采取(绘形象物)或(烘托象物)两种 构形模式所造成的字都属于象形字。 8、用字通假的基本原则是(同音替代)。 三、解释加点的词或解释其语法作用。(20) (一)解释加点词的词义。(1ⅹ10) 1、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2、亟请于武公,公 弗许。3、多行不义,必自斃,子姑待之。 4、虽有甲兵,无所陈之。 5、凿户牖以为室。 6、 于予與何诛?7、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8、 有美玉于斯,韫匵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9、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10、夏,楚子使屈完 如师。 (二)指出下列句中特殊的语法现象。(2×5) 1、宋何罪之有? 2、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 池。3、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 4、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 5、使民重死而 不远徙。 四、名词解释(3×4)1、金文2、四体二用3、 词的引申义4、同源词 五、简答题(23) 1、举例说明词义范围变化的主要类型。(6) 2、古今字和通假字有什么区别?试举例加以说 明。(6) 3、为什么说由篆文到隶书是汉字演变史上一次 最重要的变革?(11) 六、短文阅读(20)(一)给下面这段古文加上 标点(10) 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 诸侯未尝屈辱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 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 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 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 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 人 (二)将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5) 癸酉,师陈于鞌。邴夏御齐侯,逢丑父为右。晋 解张御郤克,郑丘缓为右。齐侯曰:“(1)余姑 翦灭此而朝食!”(2)不介马而驰之。(3)郤克 伤于矢,流血及屦,未绝鼓音,曰:“余病矣!” 张侯曰:“(4)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余以 折御,左轮朱殷,岂敢言病?吾子忍之。”缓曰: “自始合,(5)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子岂识之? 然子病矣!” 答案: 三、(一)1、城墙;2、屡次;3、跌倒,比喻失 败;4、武器;5、房门;6、谴责、责备;7、渡 口;8、出卖;9、吝惜、舍不得;10、往、到…… 去。答错1个扣1分。 (二)1、“何罪”作动词“有”的宾语,依靠“之” 前置。(2分) 2、“方城”、“汉水”分别作介词“以”的宾语, 前置。(2分) 3、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何”作介词“自”的宾 语,前置。(2分)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翻译重点(自己总结)

《郑伯克段于鄢》 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 您如果打算把郑国交给太叔,那么我去服侍他;如果不给,那么就请除掉他。 《齐桓公伐楚》 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为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 您(指齐国诸侯之师)比邻渤海,我们居住在南海,本来两国相距甚远,一向互不相干。不料您进入了我们的领地,这是为什么呢? 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 你们应当进贡的包茅没有交纳,周王室的祭祀供不上,没有用来渗滤酒渣的东西,我特来征收贡物。 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没有向您进贡,是我们国君的过错,我们怎么敢不供给呢?周昭王南巡没有返回,那还是请您到水边上去问问吧。 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如果您使用武力的话,那么楚国就把方城山当作城墙,把汉水当作护城河,您的兵马虽然很多,恐怕也没有什么用处了吧。 《宫之奇谏假道》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 晋侯又向虞国借路去攻打虢国。 晋不可启,寇不可翫。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晋国的这种贪心不能让它开个头。这支侵略别人的军队不可轻视。一次借路已经过分了,怎么可以有第二次呢? 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 现在虢国都要灭掉,对虞国还爱什么呢?再说晋献公爱虞,能比桓庄之族更亲密吗? 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维德是依。 我听说,鬼神不是随便亲近某人的,而是依从有德行的人。 皇天无亲,维德是辅。 上天对于人没有亲疏的不同,只是有德的人上天才保佑他。 《烛之武退秦师》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我年轻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成什么了。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如果放弃灭郑,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国使者来来往往,郑国就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秦国而言,也没什么害处。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关秦,将焉取之? 晋国,有什么满足的(时候)呢?现在它已把郑国当作东部的疆界,又想往西扩大疆域。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从哪里取得它所企求的土地呢? 《蹇叔哭师》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军队辛劳精疲力竭,远方国家的君主又有防备,这样做恐怕不行吧? 蹇叔哭之曰:“盂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蹇叔哭他们说:“孟明啊,我看着大军出发,却看不见他们回来了!”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卷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诗经》在汉代分为齐、鲁、(韩)(毛)四家,其中鲁诗传人为(申培)。 2. 古代“小学”分为三门,他们是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 3. 清人钱大昕提出“古无舌上音”,其含义是上古时期没有(知彻澄娘)四个声母。 4. 《论语》一书,三国魏时集注者是(何晏),清代(刘宝楠)有《论语正义》。 5. 《诗经》韵例中,单句与单句押、双句与双句押,被称为(交韵)。 6.从韵尾分析,古代汉语中有阴、阳、入的分别,阳声韵有三个韵尾(-M)(-n)(-ng),入声韵有(-p)(-t)(-k)三个韵尾,其中现代汉语中阳声韵尾(-M)已经消失。 7.“史记三家注”包括唐张守节(《史记正义》)、刘宋裴骃(《史记集解》)和(唐司马贞)(《史记索隐》)。 8.顾炎武的音韵学著作是(《音学五书》),段玉裁的音韵学著作是(《六书音韵表》),孔广森的音韵学著作是(《诗声类》),《经籍纂诂》的作者是清代(阮元)。 9.清人三大史学名著包括赵翼(《二十二史札记》),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和钱大昕(《二十二史考异》)。 10.古代目录把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老子》属于(子部)。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宋人三十六字母与唐代守温三十字母的差别是多出()六个声母 A.非敷奉微床娘 B. 帮滂并明泥日 C.照穿床审娘日 D. 见溪群疑来日 2.“同声必同部”这一理论的提出者是清代著名学者() A.王念孙 B. 王引之 C.段玉裁 D. 戴东原 3.“读若”“读如”与“读曰”“读为”的区别是() A.前二种用于注音,后二者用于破通假 B.后二种用于注音,前二者用于破通假 C.两种都用于注音 D.两种都用于破通假 4.近体诗如果首联出句是“平平仄仄仄平平”,下边的一句是()。 A.仄仄平平平仄仄

古代汉语考试重点

古代汉语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反切: 我国传统的一种注音方法,是用两个字合注一个字的音,被切字的声母跟反切上字相同,被切字的韵母和声调跟反切下字相同。 2、叶音: 用后代的语音读古代的诗文,不押韵的韵脚,临时改读为一个押韵的音,即为“叶音”,这个称呼由朱熹提出。 3、古音通假: 古代汉语里音同或音近的字的通用和假借。或本有其字,或本无其字,两个字形体不同,意义不同,只是由于声音相同或相近,就用甲字来代替乙字。 4、声纽: 古代声母用汉字代表,称为“字母”,上古也称“声纽”或“纽”。 5、入派三声: 是一种声调系统的变化。随着语音的发展变化,古代的入声发展逐渐消失,分别演变派入到平、上、去三个声调中去。具体情况是:全浊声母入声字归阳平,次浊声母入声字归去声,清声母入声字分派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各调中去。 6、平仄: 近体诗最重要的格律因素,在诗和韵文中构成一种高低长短相互交替的节奏,即所谓的“声律”。阴平、阳平是平声,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声。古代的入声现在转入其他三声中。 7、破读、如字: “破读”是通过改变字(词)的读音来区别词义或词性的方法。传统上把一个字(词)原来的读音叫“本音”或“如字”,把改变的读音叫“破读”或“读破”。 8、读若、读如: 注音术语,主要用来注音,有时也用来注明假借字。它实属一种譬况法,与现代用音标注音相比较是粗疏的,注释字与被释字的读音有时不完全相同,只是相近。 9、浑言、析言: 浑言:汉语训诂学用语,指笼统的说。 析言:对同类事物,辨析异同,另加别名。 10、词类活用: 在古代汉语中有些词临时改变词性,如名作动、形容词作如动词,名词作状语,动词作状语等等情况。 11、疏: 由于时代的变迁,前人的注解已经不再容易理解,出现了一种新的注解,作者不仅解释正文,还给前人的注解作注解,成为“疏”,也叫“正义”。 12、黏对: “黏”:是指上联的对句和下联的出句的平仄类型必须是同一大类的:上联对句是A型,则下联出句是a型;上联对句是B型,则下联出句是b型。 “对”:是指每联的出句和对句必须是相反的类型:出句是a型,则对句是B型;出句是b型,则对句是A型。 13、拗救: 所谓拗句,就是不依照一般平仄的句子。 拗救:诗人对于拗句,往往用“救”,就是一个句子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则在本句或者对句的适当位置,把该用仄声的字改用平声,以便补救。合起来叫作拗救。 二、简答

古代汉语(重点句子翻译,段落翻译)

句子翻译: 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 您如果打算把郑国交给太叔,那么我去服侍他;如果不给,那么就请除掉他。 ————《郑伯克段于鄢》 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为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 您(指齐国诸侯之师)比邻渤海,我们居住在南海,本来两国相距甚远,一向互不相干。不料您进入了我们的领地,这是为什么呢? ————《齐桓公伐楚》 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 你们应当进贡的包茅没有交纳,周王室的祭祀供不上,没有用来渗滤酒渣的东西,我特来征收贡物。 ————《齐桓公伐楚》 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没有向您进贡,是我们国君的过错,我们怎么敢不供给呢?周昭王南巡没有返回,那还是请您到水边上去问问吧。 —————《齐桓公伐楚》 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如果您使用武力的话,那么楚国就把方城山当作城墙,把汉水当作护城河,您的兵马虽然很多,恐怕也没有什么用处了吧。 ————《齐桓公伐楚》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 晋侯又向虞国借路去攻打虢国。 —————《宫之奇谏假道》 晋不可启,寇不可翫。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晋国的这种贪心不能让它开个头。这支侵略别人的军队不可轻视。一次借路已经过分了,怎么可以有第二次呢? ————《宫之奇谏假道》 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 现在虢国都要灭掉,对虞国还爱什么呢?再说晋献公爱虞,能比桓庄之族更亲密吗? ——-——《宫之奇谏假道》 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维德是依。 我听说,鬼神不是随便亲近某人的,而是依从有德行的人。 —————《宫之奇谏假道》 皇天无亲,维德是辅。 上天对于人没有亲疏的不同,只是有德的人上天才保佑他。 ——————《宫之奇谏假道》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我年轻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成什么了。 ————《烛之武退秦师》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烛之武退秦师》

古代汉语试题1及答案

古代汉语试题1及答案(1)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古代汉语期末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 1、下列关于《康熙字典》的说法正确的是--------------------()A全书按部首排列,共分540部。B全书按照地支分成十集。 C采用了直音、反切和叶音三种注音方法。D王引之《字典考证》纠正了五千多条错误。 2、注重分析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是--------------------------()A《经传释词》B《词诠》C《助字辨略》D《古汉语虚词通释》 3、许慎的“本无其字,依声托事”是指----------------------()A会意B形声C假借D转注 4、下列各组中完全属会意字的是--------------------------- () A莫、休、甘、武B炎、寒、贼、朱C从、信、秉、亦D友、及、伐、取 5、下列各组字中是古今字关系的是------------------------- () A错措B睹覩 C置寘 D沽酤 6、下列句中加点词使用了本义的是------------------------- () A孟尝君顾谓冯谖。B天帝使我长百兽。C途有饿莩而不知发。D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7、下列句中“孰与”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A吾孰与城北徐公美。B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C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D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8、“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为之所”是双宾语句。B“无”与“勿”是古今字。C“何厌之有”是宾语前置句。D两个“之”用法不同。 9、“说文四大家”中注重分析字义来源和发展的是-----------()A段玉裁B桂馥C王筠D朱骏声

知识点汇总情况_古代汉语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 《古代汉语》(上册)通论知识要点 ■绪论 一什么是古代汉语: 1古代汉语:古代汉民族的语言。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古代汉语泛指“五四”以前的汉民族语言,与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狭义的古代汉语特指以先口语为基础的上古汉语书面语,即文言﹙或文言文、古文﹚。 2汉语发展的历史分期: ①上古汉语:先两汉到晋时期。其书面语是在先口语基础上形成的文言。 ②中古汉语:南北朝到唐宋时期。其书面语是在六朝后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古白话。 ③近代汉语:元明清时期。其书面语是以近代北方话为基础的近代白话。 ④现代汉语:“五四”以后。其书面语是在现代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普通话。 3古汉语书面语的两大分支: ①文言系统:文言是以先口语为基础的上古汉语的书面语系统。 ②白话系统:白话是六朝以来在北方口语基础上形成的中古和近代汉语的书面语系统,含古白话﹙中古汉语﹚和近代白话﹙近代汉语﹚。二怎样学好古代汉语: 1古汉语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文言。因为: ①文言是汉语书面语的源头,全面认识汉语书面语必从文言开始。 ②我国古代文献、典籍浩如烟海,多用文言写成的,传承古代文化,必须从掌握文言入手。 2学习古汉语的基本方法: ①把握知识体系,突出重点难点;②文选与通论有机结合; ③充分利用工具书和现代学习工具;④博学好问、勤于积累、善于总结。 附:古汉语研究的三个重要阶段 1汉初到东晋末: 偏重于文字、训诂研究,是古代汉语语义研究的重要阶段。著作

有毛亨《诗诂训传》、扬雄《方言》、许慎《说文解字》、玄《毛诗笺》等。 2南北朝到明末: 偏重于韵律及音系研究,是古代汉语语音研究的重要阶段。著作有约《四声谱》、陆法言《切韵》、年《广韵》、周德清《中原音韵》等。 3清代: 古汉语研究全面发展并成就辉煌的阶段。出现了一大批古文字、音韵、训诂等国学大师及语言学名著。如: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王筠《说文句读》、桂馥《说文解字义证》(以上说文四大家)、王念《广雅疏证》、王引之《经义述闻》、淇《助字辨略》、澧《切韵考》、戴震《声韵考》、阮元《经籍纂诂》、章炳麟《国故论衡》、怡让《契文举例》、罗振玉《殷文存》等。 ■第一单元:文字、词汇、工具书 ●笫一节文字 一什么是文字: 1定义: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2起源: 文字起源于记事图画。两万多年前的山洞壁画,多具记事性质。我国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是当今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被誉称为“人类古文化的活化石”。 3三大古老文字: 古美索不达尼亚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圣书文字(钉头文字)、甲骨文体系的古汉字。﹙周有光认为发源于中美洲古土著族的玛雅文字是笫四大古文字﹚ 二汉字的性质:

(大学期末考试必备)古代汉语 重点难点考点

古代汉语通论考点 论述题: (必考的) 1.分开和合并(P544) 至于上古的声母系统,据初步研究共有三十二个。拿上古三十六个字母来比较,有的要合并一些,有的要分出一些。合并的有两类:一是知徹澄娘要与端透定泥合并,都是舌尖音;二是非敷奉微与帮滂并明相同,都是双唇音。分化成两类的,首先是照穿床审四个字母,其中一类接近于精清从心,是齿音;另一类接近端透定泥,是舌音。唐宋以后的喻母在上古也分为两类,一类与匣母相同,另一类接近定母。 (老师说此段话不需理解,只要背下来即可) 2.词类活用 詞類活用,是指某些詞臨時改變自己的基本語法功能去充當其它詞類的現象。 詞類活用是古漢語的重要語法現象之一,其內容主要包括: (一)名詞、形容詞、數詞用作一般動詞; 1.名詞用作動詞 名詞用作動詞指某些名詞臨時轉化詞義取得動詞功能的現象。 《左傳·莊公八年》:“齊侯使連稱、管至父戍葵丘,瓜時而往,曰:‘及瓜而代。’期戍,公問不至。” 2. 形容詞用作動詞 在古漢語中,形容詞也可以用作動詞,但不像名詞作動詞那樣普遍。 《國語·吳語》:“越國之中,疾者吾問之,死者吾葬之。老其老,慈其幼,長其孤,問其病,求以報吳。” 3.數詞用作動詞 數詞用作普通動詞一般多見於個位數。 《戰國策·楚策一》:“今君欲一天下,安諸侯,存危國,寡人謹奉社稷以從。” (二)名詞、動詞作狀語; 1.名詞作狀語 在古漢語中,名詞往往可以直接置於謂語之前作狀語,這和現代漢語中名詞一般需要借助介詞的幫助才能充當狀語的情況不同。 《左傳·莊公八年》:“冬十二月,齊侯游於姑棼,遂田於貝丘,見大豕,從者曰:‘公子彭生也。’公怒曰:‘彭生敢見!’射之,豕人立而啼。” 2.動詞作狀語 在古漢語中,除了名詞,動詞也可直接用在謂語之前作狀語。動詞作狀語一般表示動作進行的方式。 《韓非子·喻老》:“扁鵲出,桓侯又不悅。居十日,扁鵲望桓侯而還走,桓侯故使人問之。”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卷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卷 — 学年第一学期 一、综合填空(10) 1《经传释词》的作者是清代的______,此书收释虚词______个。 2 用两个单音的近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词素组成,其中一个词素的本来意义成为这个复音词的意义,另一个词素只是作为陪衬,这种复音词叫做______。 3 词除了本义和引申义之外,尚有 ,如“莫”作为无定代词“没有谁”的意义。 4“六书”属造字方法的是象形、 、 、形声。 5《论语》是 集成的。书中辑录了孔子的言行和一些孔子弟子的言行,是一部 学派的经典著作。 6古代汉语的判断句是以 作谓语的句子。和现代汉语相比,其突出特点是秦汉以前一般不 用 。 二、单项选择题(10) 1 以下各组词中全是连绵词的一组是( ) A 倜傥 逍遥 狼狈 B 逡巡 披靡 休祲 C 披靡 辟易 饥馑 D 阻隘 忸怩 造次 2 下列各组字,关系为异体字的是 ( ) A 舍——捨 B 翦——剪 C 佗——他 D 说——悦 3 下列句中加点对象所用意义为引申义的是( ) A 蔡溃.,遂伐楚。 B 鹰乃学习. 。 C 庖丁解.牛。 D 君子引. 而不发 4 “晋军函陵”句中的“军”字的意思是( ) A 军队 B 攻打 C 驻扎 D 包围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其言之不怍. ,则为之也难。怍:惭愧。 B 太后盛气而揖. 之。揖:作揖。 C 既东封. 郑 封:疆界。这里用作动词,“以……为疆界”。 D 听讼.. ,吾犹人也。听讼:断案。 6 根据字形分析,“取”字的本义应该是( ) A 割取敌方战死者的耳朵 B 夺取,攻下 C 拿 D 娶妻 7 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触龙说.(shuì)赵太后 大臣强. (qiáng )谏 B 盛.(shèng )气而揖之 公语. (y ǔ)之故 C 媪.(yùn)之送燕后也 老妇恃. (sì)辇而行 D 后期.(j ī)年 先生恶. (w ū)能使梁助之耶 8 下列句子不属于判断句的是( ) 学院-------------------------------------- 班级---------------------------------- 姓名 ------------------------------------- 学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