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国现代主义文学

美国现代主义文学

美国现代主义文学
美国现代主义文学

I. Historical Background

A. Two World Wars

a. Social breakdown and individual powerlessness and hopelessness became part of the American experience

b. There was a decline in moral standard and this period was best described as a spiritual wasteland there was the loss of faith. People lived a purposeless, futile and chaotic life.

B. Economy

a. a booming industry and material prosperity

b. The Great Depression

C. Cultural Background

a. Marxism

b. Sigmund Freud’s Analytical Psychology

c.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II. Features of Modernism

a. Modernism is a cultural movement that generally includes the progressive art and architecture, design, literature, music, dance, painting and other visual arts which emerged in the beginning of the 20th century.

b. The avant-garde movements that followed---including Impressionism, Post-Impressionism, Cubism, Futurism, Expressionism, Constructivism, and Abstract Expressionism-are generally defined as Modernist.

III. The Schools of American Modernism

A. Modern Poetry

a. Ezra Pound (1885- 1972)

1. Life and Career

Born in Idaho in 1885;

Arrested as a traitor in 1945

Mastered 9 languages;

influenced by Chinese and Japanese poetry;

Advocated free meter, leading the Imagist Movement of poetry.

The leader of imagism

2. Achievements:

Imagism

What is imagism?

“a vortex or cluster of fused ideas, endowed with energy.”

---Ezra Pound

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

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

Azra Pound

The apparition of these faces in the crowd;

Petals on a wet, black bough.

人群中幽然浮现的一张张脸庞,

黝黑的湿树枝上的一片片花瓣。

b. Robert Frost (1874 - 1963)

1. Life and Career

A poet for his life

Published many poems

Pulitzer Prize for 4 times

“Unofficial poet laureate of the nation”

Read his poems in the inauguration ceremony of President Kennedy

2. Achievements:

His Works

Collection of Poems

A Boy’s Will(1913)

North of Boston(1914)

New Hamphshire(1923)

Collected Poems(1930)

A Further Range(1936)

A Witness Tree(1942)

Poems

Birches

After Apple-Picking

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

The Road Not Taken

3. Features of His Poetry

Nature (Wordsworth and Emerson)

Deceptively simple style

Symbolism

Traditional forms; modern themes

B. Fiction Writing

a. The Lost Generation

1. Definition

The “Lost Generation”is a term used to characterize a general feeling of disillusionment of American literary notables who lived in Europe, most notably Paris, after the First World War.

2. Characteristics

Aimlessness; moral loss melancholy; nostalgic

3. Origin

The term of “the lost generation”was coined by Gertrude Stein

who is rumored to have heard her auto-mechanic while in France to have said that his young workers were, “une generation perdue”. This referred to the young workers’ poor auto-mechanic repair skills. Gertrude Stein would take this phrase and use it to describe the people of the 1920’s who rejected American post World War I values.

b. Representatives

1. F. Scott Fitzgerald (1890 - 1940)

Life and Career

Born of middle-class parents

Attended private schools

Entered Princeton in 1913

Joined the army in 1917

Fell in love with Zelda Sayre

Died in 1940 at the age of 44 in loneliness

Literary Works

This Side of Paradise (1920)

The Beautiful and the Damned (1922)

The Great Gatsby (1925)

Tender is the Night (1934)

The Last Tycoon (1941)

Literary Themes

1. The decline of the American Dream in the 1920s

2. The hollowness of the upper class

2. Ernest Hemingway (1899-1961)

Life and Career

A novelist, short-story writer, journalist

His war experiences in Italy & Spain

His 4 marriages, relation with Stein & Anderson

The Nobel Prize in 1954

Suicide in 1961

Spokesman for the “lost generation”

Literary Works:

The Sun Also Rises (1926)

A Farewell to Arms (1929)

For Whom the Bell Tolls (1940)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1952)

C. Southern Renaissance

a. Definition

The Southern Renaissance was the re-invigoration of American Southern literature that began in the 1920s and 1930s with the appearance of writers such as William Faulkner, Caroline Gordon, Elizabeth Madox Roberts, Katherine Anne Porter, Allen Tate, Tennessee Williams, and Robert Penn Warren

b. Historical Background

1. The conflict between the north and the south.

2. United closely spiritually after Civil War .

c. Three Themes

The burden of history in a place

The South’s conservative culture

The South’s troubled history in regards to racial issues

d. Representatives

William Faulkner (1897-1962)

Life and Career

New Albany, Mississippi (1897)

Royal Flying Corps in Canada (1918)

The help of Philip Stone and Sherwood Anderson

Nobel Prize (1949)

Died of heart attack in Oxford (1962)

Literary Works

The Sound and the Fury

Light in August

Absalom, Absalom!

Go Down, Moses

Themes

1. modern society as a spiritual wasteland;

2. the juxtaposition of the past and the present, nature and society with the assertion of the healthy life of the primitive man.

Artistic Features

1.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2. Dislocation of the narrative time.

3. Multiple point of view

4. Long and complex sentences.

变形记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

变形记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 卡夫卡的《变形记》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它讲 述了小职员格里高靠自己的收入支撑整个家庭的生活,在工作和生 活的强压下,格里高终于不堪忍受在一天早上变成了一只大甲虫, 公司抛弃了他,家人也嫌弃害怕他,只有妹妹照顾他,但随着时间 的推移妹妹也不能再忍受了。终于在一天,处处为家里着想努力工 作的格里高在孤独与失望中死去了。 现代主义的艺术特征在变形记中的得到了体现。 在现代主义艺术特征与变形记之前,我想先谈谈对卡夫卡的看法。卡夫卡说:"为了我的写作我需要孤独,不是'像一个隐居者',仅仅这样是不够的,而是像一个死人。写作在这个意义上 是一种更酣的睡眠,即死亡,正如人们不会也不能够把死人从坟墓中拉出来一样,也不可能在夜里把我从写字台边拉开。"正是 这样的想法使他失去了享受普通生活的快乐,他一生离了三次婚,将自己困在孤独里,有人说优秀的作家都是孤独的,我不敢苟同。但不得不承认,卡夫卡很优秀,他的变形记奇异,深刻,冷峻,却充满令人深思的意味。让人感受到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 现代主义文学强调表现内心生活和心理真实,具有主观性和内 倾性特征。现代主义作家认为心灵世界才是唯一真实的世界;文学 创作应表现内心世界的真。卡夫卡就在变形记中用大量的篇幅描述了格里高的内心世界,这些心理描写对主人公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使我更能体会格里高的痛苦、善良与无奈。“我选择的是多么辛苦的

职业啊,我日复一日地处于旅途之中。在外面,业务上的刺激,比起在家、在公司要大得多。此外,还要承受旅途的劳累,要考虑火车的联运,吃饭没有规律性,伙食又差,频繁更迭的车马交通,一点也没有人情味,没有温馨之感,让这种旅差劳务见鬼去吧!”,表现了格里高工作压力之大,生活之艰苦,但他仍然为了家庭在努力奋争。他立刻发现,他目前根本不能动弹了,他以前觉得用那些细小的腿爬行前进很不自然,如今也不以为怪。此外,他还觉得很舒服,他原来的确全身都很痛,但他现在觉得这疼痛越来越缓解了,终于都消失了。他的背碰到了腐烂的苹果,苹果的霉烂点波及周围。他带着爱心和感动回忆家庭,并坚定地认为他必须从这个家里消失,这种看法的坚定性比起他妹妹来,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在这种情况下,他陷入了空洞而安静的沉思。在格里高变形为甲壳虫之后,家人终于无法再忍受他,而决定把他赶出家门,格里高不但不抱怨家人的冷漠无情,反而更觉得自己应该离开,这是他临死时的一段心理活动。将他的善良与家人的冷漠自私形成鲜明的对比。 现代主义文学普遍运用象征阴郁的神话模式,追求艺术的深度模式。它的价值不在于对象本身而在于它所含的内在体悟,这种体悟往往是多义性的,使文学对生活的描写从表象走向本质,从现实走向超现实。变形记中用大甲虫象征了人在高强压力下的人格扭曲,直接变现了人生理上的变形,又从侧面表现了社会人际关系的扭曲,资本主义经济萧条下的孤独,颓废,充分体现卡夫卡对象征手法的娴熟运用。

现代主义文学时期

现代主义(Modernism)文学时期(1918-1945) 历史背景:英国现代主义文学起源于1918年,这一年应该说是英国人民苦苦期盼的一年。旷日持久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终于以同盟国的战败而收场。经济趋近于崩溃,战争中牺牲了大量的有才华的年轻人,使得英国在一战中的文学创作跌入低谷。随着战争的结束,英国开始战后重建,人民开始反思现实生活。面对废墟,只能在精神世界中才能创造出自己的理想国。首先开创新纪元的是诗人托马斯·艾略特(T.S.Eliot),他拉开了英国现代主义文学的帷幕。艾略特的代表作《荒原》(The Waste Land)是现代英美诗歌的里程碑,表达了西方一代人精神上的幻灭,传达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人对世界、对现实的厌恶、普遍的失望情绪和幻灭感,表现了一代人的精神病态和精神危机,从而否定了现代西方文明。虽然想法过于极端,但是确实引起了当时社会的普遍认可,从而获得了1948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艾略特所代表的象征主义文学成为了英国现代主义文学的开端。随着战后重建的慢慢推进,英国人民慢慢发现了心理对于现实的重要引导作用,“意识流”这一个生僻的字眼开始进入文学的行列。 Modernism: (1) A reaction against realism; (2) Modernism takes the irrational philosophy and the theory of psycho-analysis as its theoretical base; (3) The major themes of the modernist literature are the distorted, alienated and ill relationships between man and nature, man and society, man and man, and man and himself; (4) The modernist writers concentrate more on the private than on the public, more on the subjective than on the objective. They are mainly concerned with the inner being of an individual. In their writings, the past, the present and the future are mingled together and exist at the same time in the consciousness of an individual. 意识流the stream-of-consciousness: 意识流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所提出。他认为人的意识活动不是以各部分互不相关的零散方法进行的,而是一种流,是以思想流、主观生活之流、意识流的方法进行的。 “意识流”是西方现代文学艺术中,特别是小说和电影中广为应用的写作技巧。是现代派小说的一个重要类型。 The narrator conveys a subject’s thoughts, impressions, and perceptions exactly as they occur, often in disjointed (不连贯的) way and without the logic and grammar of typical speech and writing. Stream-of-consciousness narration usually is written in the first person. 这种小说常常是以一件当时正在进行的事件为中心,通过触发物的引发,人的意识活动不断地向四面八方发散又收回,经过不断循环往复,形成一种枝蔓式的立体结构。 现代主义代表作家: 1.T.S.Eliot 代表作:The waste Land,1922《荒原》; Four Quartets,1935-1942《四个四重奏》 2. https://www.doczj.com/doc/ad15184731.html,wrence 代表作:Sons and lovers,1931《儿子和情人》; The Rainbow,1915《虹》; Women In Love,1921《恋爱中的女人》 3. James Joyce 意识流主要表人物 代表作:Ulysses,1922《尤里西斯》; Dubliners,1914《都柏林人》; A Portrait of the Artist As A Young Man,1916《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 4.Virginia Woolf 意识流另一代表人物 To The lighthouse,1927《到灯塔去》; Jacob’s Room,1922《雅各布的房间》; The Waves,1931《浪》; Mrs. Dalloway,1925《达罗卫夫人》 4.William Bulter Yeats 叶芝:爱尔兰诗人 代表作:The Tower,1928《塔》 The Second coming,1920《第二来临》 The Wind among the Reeds《苇间风》 赏析1: William Bulter Yeats威廉·巴特勒·叶芝(1865-1939): 生平:1865年, 出生在一个画家家庭。 1889年,即出版其第一部诗集。 1891年,组织“诗人俱乐部”、“爱尔兰文学会”,宣传爱尔兰文学。

美国文学现实主义

I.Definition of American Realism “Where romanticists transcend the immediate to find the ideal, and naturalists plumb the actual or superficial to find the scientific laws that control its actions, realists enter their attention to a remarkable degree on the immediate, the here and now, the specific action, and the verifiable consequence” (William Harmon and Hugh Holman, A Handbook to Literature,p428 Realism is based on the accurate, unromanticized observation of human experiences. It insists on everyday scenes are represented in a straightforward or matter-of-fact manner on precise description, authentic action and dialogue, moral honesty and a democratic openness in subject matter and style. As a literary movement, realism refers to the approach of realist fiction occurred at the latter part of the 19th century. Realistic writers examine things in much detail, question the scene they’re talking about, question what they’re seeing, have critical sense, are truthful to life. Realism: try to educate people, to warn people, to be moral teachers, to benefit the society he criticizes so much, to deal with morality, to be more cri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Writings (1) Realism is the theory of writing in which familiar aspects of contemporary life and everyday senses are represented in a straightforward or matter-of-fact manner. (2) In realist fiction characters from all social levels are examined in depth. (3) Open ending is also a good example of the truthful treatment of material. (4) Realism focuses on commonness of the lives of the common people who are customarily ignored by the arts. (5) Realism emphasizes objectivity and offers an objective rather than an idealistic view of human nature and human experience. (6) Romanticism presents moral visions II. The reasons on the rise of American Realism ※more educated people;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growth of population in city / urban; ※immigration: people move from the north to the south, from the east to the west; ※the Gilded Age: more and more people become rich, pleasure-seeking, self-contained . Political reason: ?the result of the American Civil War (1861--1865) : ?The victory of the North, to protect the integrity of the United States as an indivisible nation; ?Congress tried to press forward with its program of “Reconstruction”, or reform of the southern states; ?Slavery was abolished, however, the southern states passed laws to segregate whites and blacks in public places; To the end of the 19th century, the system of segregation grew more rigid; most southern blacks were still living a miserable life Economic Development: ?Northern industrialism had triumphed over Southern agrarianism农业的, and from that victory came a society based on mass labor and mass consumption. ?In the first decades after the Civil War, Americans ceased to be isolated from the world

美国文学史

美国文学史梗概 一、殖民地时代和美国建国初期 最早来自这片新大陆的欧洲移民主要是定居在新英格兰的清教徒和马萨诸塞的罗马天主教徒,二者虽然在教义上有很多不同之处,但他们都信奉加尔文主义:人生在世只是为了受苦受难,而他们唯一的希望是争做上帝的“选民”,死后进天国,相信“原罪”。这时的文学作品也主要反映了这些思想,和欧洲文学一脉相承。 代表作家:考顿·马瑟,乔纳森·爱德华兹,安妮·布拉兹特里特,爱德华·泰勒。 二、18世纪独立战争胜利后,美国经济社会进入稳步发展时期 这一时期是启蒙运动时期(the Enlightenment),从字面上讲,启蒙运

动就是启迪蒙昧,反对愚昧主义,提倡普及文化教育的运动。但就其精神实质上看,它是宣扬资产阶级政治思想体系的运动,并非单纯是文学运动。它是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反封建、反禁欲、反教会斗争的继续和发展,直接为一七八九年的法国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启蒙思想家们从人文主义者手里进一步从理论上证明封建制度的不合理,从而提出一整套哲学理论,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要求建立一个以“理性”为基础的社会。他们用政治自由对抗专制暴政,用信仰自由对抗宗教压迫,用自然神论和无神论来摧毁天主教权威和宗教偶像,用“天赋人权”的口号来反对“君权神授”的观点,用“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来反对贵族的等级特权,进而建立资产阶级的政权。是欧洲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主要文学指导思想是“自然神论”(Deism),这个思想认为虽然上帝创造了宇宙和它存在的规则,但是在此之

后上帝并不再对这个世界的发展产生影响。自然神论反对蒙昧主义和神秘主义,否定迷信和各种违反自然规律的“奇迹”;认为上帝不过是“世界理性”或“有智慧的意志”;上帝作为世界的“始因”或“造物主”,它在创世之后就不再干预世界事务,而让世界按照它本身的规律存在和发展下去;主张用“理性宗教”代替“天启宗教”。人生在世,不再是受苦受难以换取来世的新生,而是要消灭种族、性别和信仰的不平等,建立自己的“人间乐园”。 启蒙运动中出现大量优秀的散文作品,并多出自开国元勋之手,如本杰明·富兰克林,托马斯·潘恩,以及托马斯·杰斐逊。 三、19世纪南北战争时期 这一时期的文学先后发展了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流派试题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流派试题A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在时间长度上主要是指的文学,主要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它们是和。 2、象征主义文学的创始人是,他的代表作是诗集《》。 3、美国诗人艾略特是后期象征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他的代表作是长诗《》,代表了象征主义诗歌的最高成就。 4、表现主义文学在小说领域的代表人物是,他的代表作是《变形记》;在戏剧领域的代表人物是奥尼尔,他的代表作是。 5、著名的“意识流”小说家有法国的普鲁斯特,他的代表作是长篇小说《》;英国的,她的代表作是《到灯塔去》;美国的福克纳,他的代表作是《》;爱尔兰的乔伊斯,他的代表作是长篇小说《》。 6、存在主义哲学集大成者是,他的代表作是《》与《》;重要代表是加缪,他的代表作是《》。 7、剧作家尤金·尤奈斯库的独幕剧《》和贝克特的剧作《》是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 8、“黑色幽默”作家群中最有影响的是,他的《》是黑色幽默的代表 二、判断题(每题一分,共10分) 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非现实主义创作往往被称为现代主义。() 2、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影响最大的是法兰克福学派。() 3、超现实主义是从达达主义的耳朵里跳出来的。() 4、克洛德·西蒙被称为“新小说之父”。() 5、瓦雷里的《海滨墓园》是前期象征主义文学的代表作。() 6、《审判》是“卡夫卡式小说”正式形成的标志。() 7、“他人就是地狱”是萨特存在主义哲学的观点。() 8、《佩德罗·帕拉莫》是墨西哥小说家胡安·卢尔弗的代表作。() 9、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开了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先河。() 10、阿伦·雷乃执导的《广岛之恋》是先锋派电影。()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意识流小说 2、存在主义 3、黑色幽默 4、新浪潮电影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2、简述荒诞派戏剧的艺术特点。 3、简述的魔幻现实主义的艺术特征。 四、论述题:(20分) 请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变形记》中“异化”的主题是如何表现的。

外国文学史20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复习要点

外国文学史20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复习要点 现实主义的新特点? 思想特点:①十月革命的胜利和国家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蓬勃展开,使他们对现实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深入再现生活深层的内在方面,表现人的深层意识和微观心理世界;②着重刻画日常生活中真实、具有复杂个性的普通人。借鉴了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经验,力图全面地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生活。③无产阶级的生活和斗争越来越多地成为他们反映的对象。 艺术特点:①频频出现“长河小说”。②适应时代发展与人们的欣赏要求,吸收新的艺术表现手段,提高了艺术表现能力。③越来越淡化情节,越来越淡化塑造典型人物。 代表作品:英国作家劳伦斯的《虹》,美国作家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美国女作家米切尔的《飘》等。 英国文学 代表作家:劳伦斯,擅长社会批判和心理(主题:性爱和工业文明)成名作:《儿子与情人》;《虹》《恋爱中的妇女》(姐妹篇)。 约翰·高尔斯华绥《福尔赛世家》三部曲(揭露了英国资产阶级的“财产意识”)、《有产业的人》《骑虎》《出租》; 毛姆《人性的枷锁》;戈尔丁《蝇王》;莱辛《金色笔记》 萧伯纳《鳏夫的财产》《华伦夫人的职业》《巴巴拉上校》; 法国文学 马丁·杜伽尔《帝国一家》(《巨仆》《穷人》《首脑》);莫里亚克(心理分析)《腹蛇结》 罗曼·罗兰成就最高,《约翰·克里斯多夫》开创长河小说先河。 德国文学 曼氏家族:亨利希·曼《帝国三部曲》;托马斯·曼《布登·勃洛克

一家》。 雷马克反战小说《西线无战事》;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美国文学 德莱塞《美国的悲剧》;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菲次吉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 什么叫“迷惘的一代”? 20世纪20年代产生于美国的文学流派,海明威在《太阳照样升起》的题词中引用斯泰因的一句话: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该流派因此而得名。特点是痛恨帝国主义战争,关心战后青年一代的命运,反映当时美国青年普遍的迷惘情绪,以此为出发点,表现帝国主义精神危机。代表作家海明威和菲次吉拉德。 什么叫“冰山原则”? 1932年海明威在《午后之死》中第一次提出文学创作的“冰山原则”,即用简洁的文字塑造鲜明的形象,并且把自己的感受和思想最大限度地藏在形象中,使之情感丰富却含而不露,思想深沉且隐而不晦,让读者通过鲜明形象的感受去发掘作品的思想意义。简洁的文字、鲜明的形象、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构成冰山原则的四要素,也是海明威的基本创作风格。 海明威相关知识: 《太阳照样升起》开创“迷惘的一代”的宣言书。 1940年《丧钟为谁而鸣》标志着海明威战争观的转变,支持正义战争,摆脱迷惘。 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把“迷惘的一代”文学推向了高峰。主人公:亨利·腓特力、英国护士凯瑟琳。 《乞力马扎罗的雪》:最成功的一个短篇。 代表作《老人与海》,思想意义?点警句“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它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它。”如何理解这句话? 海明威的作品《老人与海》是一部寓意很深的作品。故事表现了“英雄与环境这个传统的主题。 象征意义:“老人与海”具有很强的象征性与寓意性。小说中的名言:“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是我们理解其思想意义的钥匙。老渔夫桑提亚哥实际上是抽象化的人类,作为人的对立面的大海、鲨鱼象征神秘的命运和不可知的自然力。老人在斗争中虽然失败了,但他坚忍不拔、不断抗争、奋力

20世纪美国文学的特点

20世纪的美国文学,堪称美国文学史上的“黄金时期”,同时也可以说是又一次“文艺复兴”。这一时期,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和现代主义形成了多元并存的局面,促进了现代美国文学的空前繁荣。 ==小说== 这一时期的小说创作主旨虽然是现实主义,但不同的作家在创作实践中却呈现出各自的特色。这一时期的小说创作有几种倾向: 1、两种现实主义小说。在这方面的主要代表是亨利·詹姆斯,他的创作继承了19世纪的高雅“现实主义”传统,擅长描写美国东部有闲阶级男女的心理。他作品描写的民主思想浓厚、独立性强、天真无邪、不拘虚礼但又有些我行我素的美国上层妇女形象,始终被看成是美国文化产物的典型。与这种创作倾向截然相反的是乡土小说和反映农民心声的作品。这方面比较有影响的作家哈姆林·加兰。 2、乡土作家和幽默小说。这方面的代表性作家是欧·亨利。他的短篇小说篇幅不长,以情节取胜,一般以写小市民生活为主,充满了蕴含同情的幽默和恢谐之特色。尤其是那些出人意料的结尾和“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谋篇布局手法更每每令读者拍案叫绝。 3、“黑幕揭发者”与厄普顿·辛克莱。从19世纪90年代开始,一批以揭露资本家穷奢极欲和政府丑闻为主要内容的暴露文学曾一度发展到高峰。其中以厄普顿·辛克莱的《屠场》最有影响。 4、自然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交织。这一时期美国文学的一个重要成就在于出现了一批既具有现实主义倾向同时又受到欧洲自然主义哲学和文学思潮影响的作家。他们所描写的往往是一些没有文化、出身贫寒的下层人民和社会渣滓。第一部显示出决定论哲学倾向的作品是斯蒂芬·克莱斯的中篇小说《街头妇女郎梅季》。 杰克·伦敦参加过美国的社会主义运动,曾有“美国无产阶级文学之父”之称。实际上,他同时受到马克思主义、尼采的超人哲学和斯宾塞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影响,这些均反映在他的主要长短篇小说中。他的写作风格粗犷而刚健有力,人物性格常常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得到展示。 西奥多·德莱塞(代表作《嘉莉妹妹》、《美国的悲剧》)运用巴尔扎克写典型、写细节的手法,成功地再现出他那个时代大城市中的社会生活和典型人物,场面比较广阔,含义比较深刻。他虽然揭露了资产阶级社会中尔虞我诈、弱肉强食的现象,但是又塑造了一批随波逐流、任性纵欲的主人公。但是他常常因为写作风格的滞重和句段的冗长而受到批评。 辛克莱·刘易斯是美国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的小说家。他的小说多以讽刺手法揭露美国资产阶级社会中的丑恶现象和矛盾。作为美国中产阶级的代言人,他的视野从未超越中产阶级。他的作品虽然从某些侧面揭露示了资产阶级社会中的矛盾,和社会的黑暗,但总的来说,缺乏一定的深度。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异化问题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异化问题 异化实际上是西方文学史中的一个永恒的主题,西方现代主 义文学的异化问题实际上也就是西方文世学中的永恒主题在 纪西方文学艺术中的深化。从理论上讲,“异化是反映人的活动 及其结果客观地转化为统治人本身且与人敌对的独立力量的哲学社会学范畴,以及与此相联系,人由社会过程的积极主体变为客体”。不管我们主观上愿意与否,人类社会的自我异化始终都 是人类历史的永恒伴侣,至少在美妙的共产主义社会理想成为现 实以前,人类历史都永远摆脱不了异化的纠缠,这就像阳光下的人永远摆脱不了自己身影的永恒相伴一样。那么,“从什么意义 上说,一个自我(无论是一个个人还是一个社会)有可能同自己异化呢?可以讲得通的说法似乎是,自我异化的意思就是内部分裂,至少分裂为彼此相离相违的两个部分。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要说自我异化,而不简简单单地说是内部分裂呢?‘异化’一词似乎包含有下列一些(或者全部)涵义:(一)自我之分裂 成为两个相冲突的部分并不是由于外部原因,而是由于自我某一行动的结果。(二)分裂成为相冲突的部分并没有消灭自我的统 一性;尽管发生了分裂,自我异化的自我仍然是一个自我。(三)自我异化并不是简单地分裂为同作为一个整体的自我保持同等关系的两个部分,这也就是说,自我的一部分有更大的权利代表作为整体的自我,因此另一部分由于同这一部分相异化,也就同作为整体的自我相异化”。 应该说,异化作为西方文学中的一个永恒主题,本源自人类 社会的自我异化。人类社会的自我异化在人类历史上的表现也就是人与自然、历史与人伦、理性与感性、现实与理想的二元分裂、矛盾。这种分裂、矛盾毫无疑问地满足了以上所述异化的三 个条件:第一,它分裂成为两个部分并非由于外部原因,而是人类自身社会实践活动的必然后果;第二,它分裂成为两个相冲突的部分并没有消灭人类社会的统一性,反而是人类社会之为人类社会的根本保证;第三,它并非简单地分裂为同作为一个整体的社会保持同等关系的两个部分,也就是说,作为其中一部分的人、历史、理性、现实有更大的权利代表作为整体的人类社会,因此作为另一部分的自然、人伦、感性、理想由于同这一部分相异化,也就同整体的社会相异化。可以说,西方迄今为止的历史,就是这么一个人类社会不断自我异化的历史。这种社会的自 我异化是人类历史辩证法所无法隐匿的一个人类历史真理,也是人类社会所无法规避的历史必然过程。我们富于伦理道德理想信

外国文学专题之现实主义文学篇

外国文学专题之现实主义文学篇 主要内容 第一讲法国现实主义文学 第二讲英国现实主义文学 第三讲美国现实主义文学 第四讲俄国现实主义文学 第五讲德国现实主义文学 第一讲法国现实主义文学 第一节概述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第一、客观性,即强调客观真实地反映生活,认为作家应该“按照生活本来的样子去反映生活”。 第二、批判性,即以人道主义思想为武器,深刻地揭露与批判社会的黑暗,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提倡社会改良。 第三、典型性,即重视对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的描写,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法国是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发源地法国现实主义由浪漫主义转变而来,又向前发展为自然主义,因此,在法国,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也没有明确的界限。到了福楼拜时代,现实主义正式打出了自己的旗号,成为一种自觉的运动。 法国文学的特征: 反映资产阶级与贵族阶级的矛盾 揭露了金钱的罪恶 描写了个人反抗者形象 法国现实主义的发展阶段 法国是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发源地,现实主义在法国的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 一、前期(30、40年代):以描写封建贵族与新兴资产阶级的矛盾以及资产阶级内部矛盾为主批判性和揭露性,对封建时代

的依恋之情,代表作家斯丹达尔、巴尔扎克 二、后期(50年代后):以福楼拜为转折,以自然主义为主体,70年代前后出现了巴黎公社文学这一现象。比较有名的作 家有阿尔封斯·都德。 斯丹达尔 我曾经是谁,现在是谁,我将难以回答。 ——斯丹达尔 你很丑,可是你相貌非凡。 ——加尼翁舅舅 巴尔扎克是个中等身材的人,体格魁梧,双肩开阔,晚年有点肥胖。他的颈脖健壮、厚实,白皙有如女性,是他值得骄傲的地方。头发又黑又粗,粗得像马的鬃毛;那双眼睛像一对黑宝石那样闪闪发光——那是驯狮者的眼睛,这种眼睛能透过房屋的墙壁看见里面发生的一切,能透过人的肌体,洞察人的肺腑,像阅读一本打开的书。他的整个仪表显示出一个劳苦不息的西西弗斯的形象。勃兰兑斯《十九世纪文学主流》 福楼拜 19世纪中期法国的重要作家,他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对自然主义和20世纪作家产生了重大影响。在艺术上,福楼拜提出和实践了一套新主张:一是追求真实性;二是追求客观态度;三是追求艺术美。 第二节阿尔封斯·都德 “五人聚餐会”的成员,他非常接近左拉,崇信龚古尔兄弟和左拉的美学原则。为此,左拉将他归入“自然主义小说家”之列。 创作 都德一生写了13部长篇,4部短篇小说集和一部诗集。长篇小说的代表作是《小东西》(1868),主人公为少年爱赛特,是一部半自传性的作品,笔调清淡,带有幽默和含蓄的感伤,即“含泪的微笑”。为此,都德亦有“法国的狄更斯”之称。

外国现代主义小说及其阅读

外国现代主义小说及其阅读 吴晓东教授在北大开设有“20世纪外国小说经典选讲”,这门课的讲稿曾于2003年由三联书店出版。2008年7月,吴晓东教授的新书《漫读经典》再次由三联书店出版。作为研究20世纪外国现代主义小说的专家,吴晓东教授对现代主义小说有着深入研究和独到见解。中学新课程实施以来,外国现代主义小说(如卡夫卡、沃尔夫、马尔克斯等作家的作品)也越来越多地进入到中学语文课堂。从阅读感受上来说,现代主义小说与传统小说迥然不同,借用吴晓东教授的话来说就是:“现代主义小说使阅读不再是一种消遣和享受,阅读已成为严肃的甚至痛苦的仪式”。既然这样,中学生还要不要读,该读哪些、如何读,中学语文老师该如何讲?吴晓东教授对上述问题的观点和建议是什么,解读西方现代主义小说的关键是什么,让我们来倾听吴晓东教授的观点。 1.可否先请您谈一下什么是现代主义小说? 答:这首先要简单了解一下是什么“现代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通常指20世纪初叶在西方开始集中出现的各种各样具有先锋性和实验性的文学流派、思潮的统称。现代主义文学与现代哲学和心理学有范畴深的关系,如尼采、威廉·詹姆斯、弗洛伊德、柏格森、荣格等哲学家和心理学家都影响

了现代主义的精神内涵。现代主义文学在内容方面比较突出地表现了人与世界、他人以及自我的矛盾好断裂,所以往往被视为具有颓废悲观的情绪甚至虚无主义的色彩。而弗洛伊德心理学又为现代主义文学挖掘人的内在心理甚至无意识 提供了所谓科学的根据。现代主义文学另一个重要特征则是在形式上的大胆试验,对传统文学样式采取的是彻底摒弃的激进姿态。这种激进的文学姿态的形成原因要到20世纪的社会历史中去寻求。我认为,已经过去的20世纪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复杂的一个世纪。与此相适应的,是20世纪的文学也必然跟着复杂。这也正是20世纪从形式到内容都趋于复杂的现代主义文学占据了主潮地位的重要原因。 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流派纷呈,每一种文学流派都具有自己在体式、风格、美学、技巧诸种方面的特殊性,有自己与众不同的认知世界和传达世界的独特视角,甚至有自己不同的哲学、心理学背景。具体说来,现代主义文学主要包括未来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黑色幽默、存在主义等文学流派。在这些流派中,都有很多作家致力于小说创作。这些小说也可以笼统地称为现代主义小说。 2.您认为阅读和欣赏现代主义小说的关键是什么? 答:我喜欢捷克小说家昆德拉在《小说的艺术》中的一句话:

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曹品薇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中文系贵州都匀558000 【内容摘要】:现代主义文学是西方现代工业社会的产物,是动荡不安的欧美社会之时代精神的艺术表述。现实主义文学,重视对于主观内心世界的真实展示;非理性主义文化思潮的普遍流行。具有反传统特征的文化和文学流派的总称,涉及文学、绘画、音乐、戏剧、电影等领域。是具有代表性的文艺思潮。现代主义文学本身包括多个文学流派:后期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意识流小说、超现实主义等。 【内容关键词】:文学批判异化主观标新立异 一、思想特征上 1具有强烈的文化批判倾向:通过书籍、报刊、广播电台、电视等公共舆论媒介对某种学说、言论、行为予以公开批评、驳斥的一种舆论方式。文化批判有政治性批判、学术性批判、道德性批判,以及组织性批判和组织性批判等多种形式。例如:郭沫若就是一个具有反抗精神的作家《王昭君》、《聂政》、《卓文君》里面叛道的热情就是作者对于社会反抗的翻译2突出的表现异化主题:基于对于人的生存状况、人的本质问题的探索,着重表现人与自然(物质与精神的对立)、人与社会(整体的人与个体的人的对立)、人与人(人与他人之间的疏离和对立)、人与自我(个性的异化、自我的消失)的异化主题。例如:《变形记》中人忽然变为甲虫,主人公往往是意外地陷入一种令人啼笑皆非的困境。他越是挣扎,就越是陷得深,甚至最后送命。卡夫卡常使用象征形象来表达他对社会关系的理解,而他的讽刺主要产生于对现实荒诞性的提示。《变形记》构思奇特,象征意蕴丰富。 二、艺术特征上 1强调表现内心生活和心理真实,具有主观性和内倾性特征。例如:胡适的《差不多先生》,通篇善作讽谕,且自始至终不跳出来作主观批评,而是透过现象与事件描述,使读者自然从中领悟道理,本文最显著的特点是深入浅出,全篇不仅语言朴实无华,甚至连讲述的几件事也普通之至,例如买糖、念书、记账、搭车、治病之类。这些事都非常生活化,人人经历,人人都明白。不肯认真的“差不多”精神,不得不使人猛然警醒,让读者的心灵于朴朴素素的文字中受到强烈的震撼。 2普遍运用象征隐喻的神话模式,追求艺术的深度模式(神话式象征是对未知领域的诗性揣摸,是将最内在的最深刻的心灵体悟转化为审美认识的对象)。例如:塞缪尔·贝克特的《等待戈多》。剧中俩个等待戈多的人一次次等待,一次次失望。是作者运用了荒诞的艺术手法表现了荒诞不经的社会现实。它演奏了一首时代的失望之曲,反映了一代人的内心焦虑。它使人们看到,人作为社会存在的支柱,已经到了无法生存下去的地步。社会的灾难,人格

欧美现代主义文学概论.

欧美现代主义文学概论 一、名词解释 1.非理性主义 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欧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刷新了西方文明的面貌,改变了人们对宇宙、世界和人的看法。现代科技与现代经济结合,形成了新的经济结构体,人的自由度降低,异化程序加深,西方人在精神上的惶恐,不安加剧。经济的发展另一个结果,使欧洲战乱不,终于在20世纪初爆发了一战,破坏了人们生存的稳定感,也加速了西方传统理性主义文化的毁灭。俄国的十月革命既给被压迫的劳动者带来希望,也给西方世界带来危机感,总之,欧美社会的现实矛盾使现代西方人动摇了传统的真善美的观念,动摇了宗教信仰,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一股非更改思潮在社会中流行,使得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人与自我,人与自然的关系进一步异化,人物有尼采、弗洛伊德等。 2.象征主义 19世纪末20世纪初越出法国,在欧美广泛流行,继而在20世纪20~40年代形成具有国际影响的后期象征主义流派,坚持以象征暗示的方法表现内心“最高的真实”。同时跳出个人情感的小圈子,努力表现社会与时代的总体精神,在创作方法上,从简单象征发展到意象象征,从个别象征发展到普遍象征,以提示普遍的真理,从情感象征发展到情感与理智并举,具有思辨性与哲理性,代表人物有:保尔·瓦莱里《纯诗》,里尔克《杜伊诺哀歌》,艾略特《荒原》等。 3.解构主义 又称后结构主义。其主要理论主张:1.解构中心,否定传统的二元对立论理论,一切绝对的,恒定不定的关系是不存在的,应该是一种无中心的,开放的动态可变的,可以消解或解构的关系。它们之间存在既彼此区分,又相互推延的对立或差异关系。2.解构结构,主张结构的开放性、多元性与任意性。3.解构文本:反对文本的确定价值评定和对终级意义的关怀。4.解构阅读,主张把阅读当作寻求快慰的游戏,强调发挥读者的主观创造性,寻找文本中的歧义点,嫁接上自己的理解以及所需要的内容,使文本内容扩并产生出新的意义。 4.佯谬 看上去是一个错误,但实际上不是,双生子佯谬是狭义相对论中的一个最其名的佯谬,因为按照狭义相对论,运动中的物体中的时间会变慢,当运动达到光速时,时间就停止了,双生子佯谬是晕样的:假设有一对孪生兄弟,其中一个以接近光速运动一段时间返回,他将会比那个没有运动的兄弟看起来年经一些,但实际上从完全相对的角度上说,这个人在运动的时候,他的兄弟也相对运动,那么究竟是那一个更老些呢?或是一样老? 5.阶梯诗: 为充分提示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的丰富性,法国未来主义代表人物何波里奈尔借鉴并发展了阶梯式诗歌格式,将同一句诗中的重点词语分行排列,留下许多空白,让读者去想像补充,加强了诗歌的力度,使诗歌的节奏韵律,意象情感得以更鲜明地表现出来,同时也表现出“阶梯式”排列的形式美。 6.戈多 是法国其名剧作家内克特创作荒诞派戏剧《等待戈多》中的一个没有明确内涵的名词,是一个朦胧的幻影,一个梦魇中的海市蜃楼,戈多虽然没有露面,却是决定人物命运的首要人物,成为贯穿全剧的中心线索,戈多是不幸的人对于未来生活的呼唤和向往。 7.黑色幽默 是20世纪60、70年代流行于美国的文学流派,它形成的理论基础是现代主义反理性的种种哲学思潮和社会思潮尤其是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最大,它具有独特的艺术创作手法:是特殊的幽默风格;其次是“反英雄式”的人物,再次是“反小说”的叙事结构法;最后是特殊的

外国文学-二十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第九章二十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第一节概述 (一)、欧美现实主义文学 一、历史文化背景 ★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和苏联的出现; ★20、30年代西方世界普遍的经济危机; ★1939--1945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 ★自然科学突飞猛进的发展也促成了20世纪文化观念的急速变化。 ★哲学流派非常活跃,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萨特的存在主义。另外,文艺批评新流派如符号学、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女权主义、后现代主义、新历史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等等所尊奉的思想观念也造成了广泛影响。 二、基本特征 人道主义和民主主义仍然是作家们的重要思想武器。 作家们始终坚持真实性这一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基本原则。 频频出现“长河小说”,这种多卷本小说能够较好地反映每个历史时期的变迁。 描写重点的内向性和主观化,艺术形式上的不拘一格和兼容并蓄。 人物塑造上强调性格的多重性,淡化典型性格描写。 三、发展概况 1、英国:加强了对英国社会的保守性和虚伪性的批判,具有一种冷峻地直面人生的特点。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高尔斯华绥:(1867—1933)代表作长河小说《福尔赛世家》(1932) 萧伯纳:(1856—1950)英国最有代表性的现实主义戏剧家,代表作《巴巴拉少校》(1925) 戈尔丁:(1911—1993)“寓言编撰家”,代表作《蝇王》(1983) 20世纪上半叶最有创作个性也最有争议的作家:劳伦斯(1885—1930) 跨越两个世纪:康德拉(1857—1924):“航海小说” 毛姆(1878—1965):《人生的枷锁》“英国的漠泊桑” 福斯特(1879—1970):《小说面面观》 讽刺小说:乔治·奥维尔《一九八四》 赫胥黎《奇妙的新世界》 20世纪下半叶新一代作家:格林、艾米斯、戈尔丁 2、法国: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多夫》1915 法郎士:《诸神渴了》1921 马丁·杜伽尔:长河小说《蒂博一家》1937 安德烈·纪德:《伪币制造者》1947 弗朗索瓦·莫里亚克:心理现实主义大师《蝮蛇结》1952 20世纪下半叶:玛格丽特·杜拉斯:《琴声如诉》、《情人》

美国文学考核大纲

《美国文学作品选读》课程考核大纲 【考核目的】 了解学生对基本文学概念、文学流派及代表作家、文学表现手法、文学人物、文学现象和各种文学术语的掌握。考核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帮助学生认识到本课程的学习重点和难点,为以后的深入学习提供可依靠的途径和方法。 【课程学习的基础】 《美国文学史及作品选读》课是英语专业的必修课,学生在此前应完成了精读、泛读、写作等基本技能训练,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论述能力。先修课程不在考核范围之内。 【考核的内容范围】 本课程的考核主要包括基本文学概念、文学流派及代表作家、文学表现手法、文学人物、文学现象和各种文学术语。 【考核的具体内容】 第一部分文学基础知识介绍 知识点: 1.什么是文学2.文学的基本概念和要素3.学习文学的方法4.美国文学历史简介 考核目标: 1.识记:文学的基本分类 2.理解:文学的基本概念和要素 3.运用:学习文学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第二部分殖民时期的文学 知识点: 1.美国殖民时期文学概述2.北美拓殖的开始3.美国清教主义思想4.美国清教主义思想对早期美国文学的影响5.殖民时期的代表作家及作品 考核目标: 1.识记:(1)安妮?布雷兹特里特(Anne Bradstreet)(2)爱德华?泰勒(Edward Taylor) (3)迈克尔?维哥斯沃斯(Michael Wigglesworth) 及代表作品 2.理解:早期北美殖民地时期文学状况 3.运用:殖民地时期文学的主要特征

第三部分独立革命时期的文学 知识点: 1.独立时期文学的主要特征 2.启蒙运动及主要思想 3.启蒙运动的代表: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 考核目标: 1.识记:(1)托马斯?杰弗逊(2)托马斯?潘恩(Thomas Paine) (3)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 2.理解:启蒙运动 3.运用:(1)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2)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的思想意识及精神风貌 第四部分浪漫主义时期的文学 1.英格兰超验主义2.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3.美国浪漫主义文学的特4.美国本土文学的崛起及其特征5.浪漫主义时期代表作家及作品 考核目标: 1.识记:(1)华盛顿?欧文(Washington Irving)(2)詹姆斯?弗尼莫?库柏(James Fenimore Cooper)(3)威廉姆?卡兰?布赖恩特(William Cullen Bryant)(4)埃德加?爱伦?坡(Edgar Allan Poe)(5)纳撒尼尔?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6)拉多夫?瓦尔多?爱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 (7)亨利?大卫?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8)赫曼?麦尔维尔(Herman Melville)(9)沃尔特?惠特曼(Walt Whitman)(10)艾米莉?狄金森(Emily Dickinson)及其作品。 2.理解: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及超验主义思想 3.运用:浪漫主义时期代表作家的创作思想及作品的艺术风格 第五部分现实主义时期的文学 1.美国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社会和文化背景2.美国现实主义时期的文学特3.现实主义时期作家及作品 考核目标: 1.识记:现实主义, 马克?吐温及其作品 2.理解:美国现实主义时期的文学特征,美国乡土文3.运用:马克?吐温的主要代表作及其主题思想和艺术风格 第一部分文学基础知识介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